CN103421434B - 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及塑料透镜成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及塑料透镜成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21434B
CN103421434B CN201210152284.7A CN201210152284A CN103421434B CN 103421434 B CN103421434 B CN 103421434B CN 201210152284 A CN201210152284 A CN 201210152284A CN 103421434 B CN103421434 B CN 1034214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cker
plastic lens
adhesive tape
organosilicon
lens m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522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21434A (zh
Inventor
增田晃良
宫岛信行
楫山健司
高城梨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ll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ke Seir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ke Seir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ke Seir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522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214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21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14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214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214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提供难以在塑料透镜中产生粘着剂引起的白色混浊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以及塑料透镜成型方法。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100为在带基材10的单面设置粘着层20的构造。粘着层20由粘着剂组成,所述粘着剂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并混合对所述有机硅粘着剂有效的交联剂而成。对以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施加了热处理,以使得3聚体以上20聚体以下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含量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为4850μg以下。在将一对模具30隔开规定的间隔对向配置后,将粘着带100附着于两个模具30的外周缘部,在两个模具30之间形成腔C。将聚合性单体充填于腔C内,通过加热或光照使其聚合。

Description

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及塑料透镜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例如高折射率的塑料制眼镜透镜或光学用透镜等塑料透镜时使用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以及使用该粘着带制造塑料透镜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如例如专利文献1、2所公开,现有的塑料透镜通过浇铸聚合法成型,所述浇铸聚合法使用一对玻璃模具(型)和密封用粘着带。即,现有的塑料透镜如下所述进行制造。首先,隔开规定的间隔将一对玻璃模具对向配置,将密封用粘着带在这些玻璃模具的整圈外周缘部沿着周边方向附着,将玻璃模具之间的隙间开口连续地密封。
然后,将树脂注入用喷嘴插入该粘着带,在通过一对玻璃模具和密封用粘着带形成的空间内注入液态的树脂(聚合性单体)而充填。此后,通过将该树脂借助加热或光照等聚合硬化而得到塑料透镜。
在这样的现有的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中,存在从密封用有机硅系粘着带的粘着剂层溶出低分子量硅氧烷(主要为3~20聚物的环状、直链状的二甲基聚硅氧烷)而混入树脂(聚合性单体)中的情况。低分子量硅氧烷和树脂(聚合性单体)难以均一地混合,成为海岛状,因此存在在硬化后的塑料透镜的内部和外周缘部产生低分子量硅氧烷引起的白色混浊的风险。
专利文献2、3提出了抑制上述的塑料透镜的白色混浊发生的技术,但是存在通过这些技术不能充分抑制粘着剂引起的白色混浊的发生的情况,因此要求进一步的改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1-2570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193004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1-3166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具有的问题,提供难以在塑料透镜中发生粘着剂引起的白色混浊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此外,本发明的课题还包括提供难以发生粘着剂引起的白色混浊的塑料透镜的成型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作为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专心研究的结果,发现如果使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所含的低分子量硅氧烷(3~20聚物的环状、直链状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总量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为4850μg以下,能够降低低分子量硅氧烷从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向塑料透镜的聚合性单体的溶出,能够抑制成型透镜的白色混浊的发生,并且,如果使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所含的低分子量硅氧烷(3~10聚物的环状、直链状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总量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为165μg以下,能够进一步抑制成型透镜的白色混浊的发生,从而实现了本发明。
本发明包含如下的构造。即,本发明涉及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是为了在隔开规定的间隔对向配置的一对模具的外周缘部附着、将所述两个模具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开口密封、形成充填塑料透镜的聚合性单体的腔而使用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其特征在于其中具有带状的基材和使该基材粘着于所述模具的粘着层,所述粘着层由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组成,该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中的3聚体以上20聚体以下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含量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为4850μg以下。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是为了在隔开规定的间隔对向配置的一对模具的外周缘部附着、将所述两个模具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开口密封、形成充填塑料透镜的聚合性单体的腔而使用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其特征在于其中具有带状的基材和使该基材粘着于所述模具的粘着层,所述粘着层由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组成,该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中的3聚体以上10聚体以下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含量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为165μg以下。
进一步,本发明涉及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是为了在隔开规定的间隔对向配置的一对模具的外周缘部附着、将所述两个模具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开口密封、形成充填塑料透镜的聚合性单体的腔而使用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其特征在于其中具有带状的基材和使该基材粘着于所述模具的粘着层,所述粘着层由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组成,该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中的3聚体以上10聚体以下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含量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为50μg以下。
此外,本发明涉及的塑料透镜成型方法,是使用上述的本发明涉及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制造塑料透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将一对模具隔开规定的间隔对向配置、在所述两个模具的外周缘部将所述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附着、将所述两个模具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开口密封而形成充填塑料透镜的聚合性单体的腔的腔形成工序,在所述腔内充填所述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充填工序,以及将在所述腔内充填的所述聚合性单体聚合的聚合工序。
发明效果
如果使用本发明涉及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在制造塑料透镜时,在塑料透镜中难以产生粘着剂引起的白色混浊。此外,如果使用本发明涉及的塑料透镜的成型方法,在塑料透镜中难以产生粘着剂引起的白色混浊。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的一种实施方案的结构的断面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塑料透镜成型方法的一种实施方案的概念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的其它实施方案的结构的断面图。
图4是低分子量硅氧烷的GC-FID(带有氢焰离子化检出器的气相色谱)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和塑料透镜成型方法的实施方案。图1是本实施方案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的断面图(通过与带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断的断面图),图2是说明本实施方案的塑料透镜成型方法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案的塑料透镜用粘着带100具有如下结构:在带状的基材(在下文有时也称为带基材)10的单面的大致整个面上设有将其粘着于模具30、30的粘着层20。
接着,说明使用这样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100将塑料透镜成型的方法。
首先,如图2所示,将例如大致圆板状的一对模具30、30隔开规定的间隔对向配置后,将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100在两个模具30、30的外周缘部沿着周边方向卷绕而附着,在保持所述间隔的情况下将两个模具30、30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开口连续地密封。这样,如图2所示,将模具30、30相互大致平行地连接,同时在其间分割形成平板状或圆筒状的腔C(腔形成工序)。
于是,若形成了这样的腔C,如图2所示,将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100的一端剥离而打开间隙,将未图示的喷嘴从该间隙插入腔C。于是,从该喷嘴在腔C内注入液态的树脂(聚合性单体)而充填后,再次将该间隙用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100堵塞(单体充填工序)。
作为树脂(聚合性单体),使用m-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和季戊四醇四巯基丙酸酯的混合物,或者m-亚二甲苯基二异氰酸酯和双(巯基乙基)三硫代甘油的混合物等,但并不特别地限于这些。
进一步,此后,装上未图示的固定夹具而在不改变所述间隔的情况下将模具30、30固定。由于模具30、30通过固定夹具固定,即使腔C的内压变化,所述间隔也不变化,恒常地维持一定的间隔。于是,通过加热或光照使腔C内的树脂(聚合性单体)发生聚合反应而硬化(聚合工序)。树脂(聚合性单体)充分硬化后,将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100全部剥离,将模具30、30拆卸,则得到塑料透镜。
在这样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100中,粘着层20由如下的粘着剂组成:该粘着剂以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粘着剂或过氧化物硬化型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相对于这样的有机硅粘着剂100质量份,混合对所述有机硅粘着剂有效的交联剂0.10质量份以上0.25质量份以下而成。
这样的粘着层20由于具有充分的粘着力,在向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100和一对模具30、30形成的腔C注入树脂(聚合性单体)时,可以确实地将树脂(聚合性单体)密封于腔C内而使得该树脂(聚合性单体)不泄漏。
此外,有机硅粘合剂含有低分子量硅氧烷(主要是3~20聚物的环状和/或直链状的二甲基聚硅氧烷)作为杂质,由于这些杂质从粘着层20溶出而混入树脂(聚合性单体)中,在现有技术中,存在在硬化后的塑料透镜的内部和外周缘部产生上述白色混浊的风险。
但是,对于本实施方案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100使用的粘着剂,通过实施例如下述的处理,使该粘着剂中的低分子量硅氧烷的含量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为4850μg以下,因此低分子量硅氧烷(主要是3~20聚物的环状和/或直链状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溶出量大幅降低。由此,硬化后的塑料透镜的内部和外周缘部难以产生白色混浊。
降低本实施方案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100使用的粘着剂中的低分子量硅氧烷的含量的处理方法不受特别的限定,优选为对有机硅粘着剂的原材料或有机硅粘着剂实施热处理或减压处理、使低分子量硅氧烷挥发而减少的方法。对于低分子量硅氧烷的量,在图4所示的用GC-FID装置的定量分析图中(图4中的D-n(n=3~20的整数)表示低分子量硅氧烷的n聚物),3~20聚物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量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为4850μg以下,优选地,3~10聚物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量为165μg以下,进一步优选地,3~10聚物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量为50μg以下,即优选充分抑制白色混浊的产生的量。需要说明的是,二甲基聚硅氧烷既可以为环状也可以为直链状,所述二甲基聚硅氧烷的量为环状二甲基聚硅氧烷和直链状二甲基聚硅氧烷合计的量。
作为使低分子量硅氧烷挥发而减少的方法,列举例如(1)将形成有机硅粘着剂的有机硅橡胶或MQ(M单元:(CH3)3SiO1/2,Q单元:SiO2)树脂预先在原材料阶段在减压下高温搅拌或混炼(减压解吸)而使低分子量硅氧烷挥发,由此进行减少处理的方法,(2)在将有机硅橡胶或MQ树脂混合制造基础粘着剂的阶段在减压或常压下加热,使低分子量硅氧烷挥发,由此进行减少处理的方法,或者(3)在有机硅粘着剂溶液向基材的涂布、干燥工序中加热,使低分子量硅氧烷从粘着层挥发,由此进行减少处理的方法。将这些处理方法组合也是可能的。如果考虑生产性、成本,大致相当于(3)的处理方法在能够将粘着剂展开成网状而有效地使低分子量硅氧烷挥发这一点上是最优选的。通过实施这样的处理,能够大幅减少低分子量硅氧烷从有机硅粘着剂的溶出量。由此,在硬化后的塑料透镜的内部和外周缘部难以产生白色混浊。
减少低分子量硅氧烷的量的处理时的温度不受特别的限制,优选是在透镜成型时的树脂(聚合性单体)的聚合温度以上、特别是聚合时达到的最高温度以上进行的热处理。通过这样的热处理,能够使低分子量硅氧烷从有机硅粘着剂挥发。热处理的温度根据树脂(聚合性单体)的种类而不同,优选130℃以上,更优选150℃以上,进一步优选18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超过200℃的温度,存在根据处理时间相反地将有机聚硅氧烷的主链切断、反而使低分子量硅氧烷增加的风险,或者对于上述(3)的处理方法,存在基材变形的风险,因此优选使上限为200℃。
此外,热处理时的温度以外的条件,例如处理时间或气氛(气氛气体的种类、气压、气流速度),也不受特别的限定,只要将热处理条件设定为满足以下条件即可: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中的3~20聚物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量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为4850μg以下,优选地,3~10聚物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量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为165μg以下,进一步优选地,3~10聚物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量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为50μg以下,即充分抑制白色混浊的产生。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实施该处理的情况下,低分子量硅氧烷(3~20聚物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量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超过4850μg。
进一步,对粘着剂实施减少低分子量硅氧烷的量的处理的时机不受特别的限制,可以对将有机硅粘着剂和交联剂混合之前的单独的有机硅粘着剂实施,也可以在将所述交联剂混合后实施。即,可以在粘着剂的原料阶段实施所述处理,也可以对完成的粘着剂实施所述处理。此外,可以在将粘着剂溶液涂布于带基材10而形成粘着层20时或者在粘着层20完成后实施所述处理。
这样,如果使用本实施方案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100制造塑料透镜,则难以在硬化后的塑料透镜的内部和外周缘部产生白色混浊,因此能够以良好的收率制造塑料透镜。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对于本实施方案在带基材10的单面(粘着面)的整体上设置粘着层20,但是如图3所示,也可以仅在带基材10中粘着各个模具30、30的区域(两侧)设置粘着层20。如果采取这样的构造,能够削减构成粘着层20的粘着剂的用量,同时能够抑制粘着剂中的低分子量硅氧烷向单体中的溶出,此外难以产生粘着剂的一部分附着于成型品这样的不妥情形。
下面,针对构成本实施方案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100的带基材10、粘着层20以及作为粘着剂原材料的有机硅粘着剂(即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粘着剂、过氧化物硬化型有机硅粘着剂)、交联剂进行详细说明。
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粘着剂不受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例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KR3700、KR 3701、X-40-3237-1、X-40-3240、X-40-3291-1、X-40-3229、X-40-3270、X-40-3306,或者モメンテイブ·パフオ一マンス·マテリアルズ社制的TSR1512、TSR1516、XR37-B9204,或者東レ·ダウコ一ニング株式会社制的SD4584、SD4585、SD4560、SD4570、SD4600PFC、SD4593。
此外,过氧化物硬化型有机硅粘合剂不受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例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KR100、KR101-10,或者モメンテイブ·パフオ一マンス·マテリアルズ社制的YR3340、YR3286、PSA610-SM、XR37-B6722,或者東レ·ダウコ一ニング株式会社制的SH4280。
对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粘着剂有效的交联剂不受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例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X-92-122,或者モメンテイブ·パフオ一マンス·マテリアルズ社制的CR50,或者東レ·ダウコ一ニング株式会社制的BY24-741。
对过氧化物硬化型有机硅粘着剂有效的交联剂不受特别的限定,作为有机过氧化物的种类,可以列举例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烷、1,1’-二叔丁基过氧-3,3,5-三亚甲基环己烷、1,3-二(叔丁基过氧)-二异丙基苯等。
对有机硅粘着剂有效的交联剂相对于所述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粘着剂或所述过氧化物硬化型有机硅粘着剂100质量份以0.10质量份以上0.25质量份以下的量混合是优选的。如果不足0.10质量份,聚合性单体聚合时粘着剂的粘着力变得不充分,存在不能保持所述间隔的风险。其结果是聚合性单体的膨胀导致发生从腔C的液漏,而存在得到的塑料透镜产生缺陷的风险。
另一方面,如果超过0.25质量份,由于粘着剂的粘着力过强,即使聚合性单体聚合时聚合性单体发生收缩也保持所述间隔,因此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100在模具30的径向中心侧拉伸。其结果是,存在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100产生褶皱、透镜褶皱进入塑料透镜的外周面的风险。
其次,基材10的材质不受特别的限制,但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主成分的材料是最合适的。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其它材料。
例如,可以使用不锈钢、软质铝等金属箔,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硫醚、双轴拉伸聚丙烯、聚酰亚胺、芳族聚酰胺、聚环烯烃、氟树脂等树脂膜。此外,也可以使用将铝箔和树脂膜层叠而成的复合膜,或者将氧化铝、二氧化硅等金属氧化物薄膜在树脂膜表面形成的膜与树脂膜层叠而成的复合膜。
在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带基材10的情况下,优选使其厚度在20μm以上75μm以下的范围内。对于不足20μm,由于基材10的刚性低,存在不能保持两个模具30、30之间的间隔的风险。此外,存在如下的风险:不能抵抗树脂(聚合性单体)膨胀的力而发生破断等,空气侵入腔C内,不能抵抗树脂(聚合性单体)收缩的力而在宽度方向收缩,成为产生带褶皱的原因。另一方面,如果超过75μm,由于基材10的刚性高,存在伸缩性降低的风险。此外,存在在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100的搭接部分中产生间隙、发生树脂(聚合性单体)的液漏的风险。
作为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100的制造方法,列举如下的方法:将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粘着剂或者过氧化物硬化型有机硅粘着剂溶解于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而得到粘着剂溶液,向该粘着剂溶液中添加对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粘着剂有效的交联剂或者对过氧化物硬化型有机硅粘着剂有效的交联剂,以使得干燥后的粘着层20的厚度均匀的方式将该溶液通过缺角轮涂布机(コンマコ一タ一)、唇口涂布机(リツプコ一タ一)等涂布于基材10后,用规定的温度干燥、硬化。根据需要,也可以在粘着层和基材10之间设置锚定处理层。
但是,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100的制造方法不限于上述方法,为了将有机硅系粘着剂层形成于基材而采用的通常的制造方法,任何一种均可以采用。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温度等设定为适当的条件,可以通过干燥、硬化时的热处理减少低分子量硅氧烷的量。
粘着层20的厚度通常在10μm以上35μm以下的范围内。如果不足10μm,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100之间的重合部分和模具30接合强度变得不充分,容易发生液漏或空气的侵入。此外,如果超过35μm,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100的总厚度变得过于厚,容易在搭接部分产生间隙。进一步,低分子量硅氧烷从粘着层20的溶出量也变多,容易在塑料透镜中产生白色混浊,此外例如在将粘着剂溶液涂布、干燥时,即使实施减少低分子量硅氧烷的量的处理,也难以减少低分子量硅氧烷的量。
虽然使用这样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100制造塑料透镜,但此时使用的模具30的形状、材质等不受特别的限定。但是,一般多使用圆板状的玻璃(二氧化硅)制的或者金属制的。
此外,作为塑料透镜的原料的树脂(聚合性单体)的种类也不受特别的限定。在眼镜透镜的情况下使用现有的公知材料,例如在超高折射率(1.65≤Ne)的眼镜透镜的情况下,使用环硫化物系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MR-174、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IU-20)或者硫代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MR-7)的单体等。
此外,在高折射率(1.58≤Ne<1.65)的眼镜透镜的情况下,使用硫代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MR-6、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MR-8)、聚酯甲基丙烯酸酯(株式会社トクヤマ制TS-26)、聚碳酸酯(帝人化成株式会社制Panlite)的单体等。此外,在中折射率(1.55≤Ne<1.58)的眼镜透镜的情况下,使用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株式会社クレハ制K-23)、环氧甲基丙烯酸酯(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制MCR-50)、二烯丙基碳酸酯(PPGインダストリ一ズ社制HIRI)、二烯丙基邻苯二甲酸酯系树脂(日油株式会社制NK-55)等的单体。
此外,在低折射率(Ne<1.55)的眼镜透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聚氨酯系树脂(PPGインダストリ一ズ社制TRIVEX)、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制MCR-10)、甲基丙烯酸酯(株式会社クレハ制K-55)、烯丙基二甘醇碳酸酯(PPGインダストリ一ズ社制CR-39)、二烯丙基碳酸酯(PPGインダストリ一ズ社制CR-607)、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基酯)等的单体。
本发明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的粘着剂所含的低分子量硅氧烷的定量测定使用GC-FID(带有氢焰离子化检出器的气相色谱)装置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首先,作为试样的预处理,将切碎的粘着带试样0.25g浸渍于10mL丙酮(作为内标,含有20μg/mL的正十四烷)中,密闭后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
然后,将得到的浸渍液作为试验液,使用GC-FID(带有氢焰离子化检出器的气相色谱)装置Agilent Technologies社制7890A进行低分子量硅氧烷的定量测定。使用的柱是J&W制的DB-5(长30m,内径0.25mm,膜厚0.25μm)。柱温度为在50℃保持5分钟后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至300℃,在300℃保持60分钟。此外,注入口温度为300℃,检出器温度为300℃,载气为He,注入方法为脉冲不分流法,试验液的注入量为1μL。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中所含的3~20聚物的各低分子量硅氧烷的量,以正十四烷(n-C14)为标准物质通过各个峰的面积换算而算出。此时,将得到的结果减去试样中的基材的质量,为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每1g质量所含的低分子量硅氧烷的质量。低分子量硅氧烷和正十四烷的相对灵敏度取2.62。
实施例
针对本发明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的构成,通过实施例具体地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将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粘着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X-40-3240)100质量份、对所述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粘着剂有效的交联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X-92-122)0.18质量份在甲苯中均一地搅拌混合而制作粘着剂溶液。将该粘着剂溶液涂布于東レ株式会社制聚酯(PET)膜基材(厚50μm),使得粘着层厚为40μm,在干燥炉的前半部中在40~90℃下进行初期干燥。此后,在设置于干燥炉后半部的热处理最高温度为180℃的区域干燥1分钟,得到总厚度90μm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下文中也称为粘着带)。
如表1所示,使用该粘着带制作的塑料透镜在使得聚合性单体的聚合时最高温度为145℃的情况下进行透镜的成型。此外,对于低分子量硅氧烷的量,3~10聚物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包含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粘着剂和交联剂的粘着剂)为不足5μg(不到检出限),3~20聚物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为3631μg。并且,得到的塑料透镜不产生白化(透镜的白色混浊),为不需要透镜周缘部的研磨或透镜表面切削的合格透镜。由此,可以说该粘着带具有透镜成型所必需的特性。
实施例2
将过氧化物硬化型有机硅粘着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R130)100质量份、对所述过氧化物硬化型有机硅粘着剂有效的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0.10质量份在甲苯中均一地搅拌混合而制作粘着剂溶液。将该粘着剂溶液涂布于帝人デユポン株式会社制聚酯PET膜基材(厚24μm),使得粘着层厚为20μm,在干燥炉的前半部中在40~90℃下进行初期干燥。此后,在设置于干燥炉后半部的热处理最高温度为180℃的区域干燥3分钟,得到总厚度44μm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
如表1所示,使用该粘着带制作的塑料透镜在使得聚合性单体的聚合时最高温度为140℃的情况下进行透镜的成型。此外,对于低分子量硅氧烷的量,3~10聚物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包含过氧化物硬化型有机硅粘着剂和交联剂的粘着剂)为50μg,3~20聚物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为3652μg。并且,得到的塑料透镜不产生白化(透镜的白色混浊),为不需要透镜周缘部的研磨或透镜表面切削的合格透镜。由此,可以说该粘着带具有透镜成型所必需的特性。
实施例3
将过氧化物硬化型有机硅粘着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R130)100质量份、对所述过氧化物硬化型有机硅粘着剂有效的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0.20质量份在甲苯中均一地搅拌混合而制作粘着剂溶液。将该粘着剂溶液涂布于アジヤアルミ株式会社制的铝/聚酯膜复合基材(厚50μm),使得粘着层厚为20μm,在干燥炉的前半部中在40~90℃下进行初期干燥。此后,在设置于干燥炉后半部的热处理最高温度为170℃的区域干燥3分钟,得到总厚度70μm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
如表1所示,使用该粘着带制作的塑料透镜在使得聚合性单体的聚合时最高温度为140℃的情况下进行透镜的成型。此外,对于低分子量硅氧烷的量,3~10聚物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包含过氧化物硬化型有机硅粘着剂和交联剂的粘着剂)为103μg,3~20聚物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为3670μg。并且,得到的塑料透镜在透镜成型中在外周部存在一部分白化(透镜的白色混浊),通过实施透镜周缘部的研磨可以得到合格的透镜。
实施例4
将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粘着剂(東レ·ダウコ一ニング株式会社制SD-4580)100质量份、对所述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粘着剂有效的交联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X-92-122)0.25质量份在甲苯中均一地搅拌混合而制作粘着剂溶液。将该粘着剂溶液涂布于東レ社制聚酯膜基材(厚38μm),使得粘着层厚为20μm,在干燥炉的前半部中在40~90℃下进行初期干燥。此后,在设置于干燥炉后半部的热处理最高温度为150℃的区域干燥1分钟,得到总厚度58μm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
如表1所示,使用该粘着带制作的塑料透镜在使得聚合性单体的聚合时最高温度为140℃的情况下进行透镜的成型。此外,对于低分子量硅氧烷的量,3~10聚物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包含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粘着剂和交联剂的粘着剂)为164μg,3~20聚物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为4803μg。并且,得到的塑料透镜在透镜成型中在外周部存在一部分白化(透镜的白色混浊),通过实施透镜周缘部的研磨可以得到合格的透镜。
比较例1
将过氧化物硬化型有机硅粘着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R101-10)100质量份在甲苯中在密闭容器内均一地搅拌混合,在对粘着剂进行真空脱气的同时进行直至150℃的热处理,在将低分子量硅氧烷的一部分去除后,将温度降至室温,将对所述过氧化物硬化型有机硅粘着剂有效的交联剂(过氧化苯甲酰)0.15质量份均一地搅拌混合而制作粘着剂溶液。将该粘着剂溶液涂布于东洋纺织株式会社制PET基材(厚25μm),使得粘着层厚为20μm,在干燥炉的前半部中在40~90℃下进行初期干燥。此后,在设置于干燥炉后半部的热处理最高温度为150℃的区域干燥1分钟,得到总厚度45μm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
如表1所示,使用该粘着带制作的塑料透镜在使得聚合性单体的聚合时最高温度为160℃的情况下进行透镜的成型。此外,对于低分子量硅氧烷的量,3~10聚物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包含过氧化物硬化型有机硅粘着剂和交联剂的粘着剂)为169μg,3~20聚物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为4891μg。并且,得到的塑料透镜在透镜成型中在透镜整体中存在白化,即使实施透镜周缘部的研磨,也得不到可以使用的水平的透镜。
比较例2
将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粘着剂(東レ·ダウコ一ニング株式会社制SD-4580)100质量份、对所述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粘着剂有效的交联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X-92-122)0.15质量份均一地搅拌混合而制作粘着剂溶液。将该粘着剂溶液涂布于东洋纺织制PET基材(厚25μm),使得粘着层厚为20μm,在干燥炉的前半部中在40~90℃下进行初期干燥。此后,在设置于干燥炉后半部的热处理最高温度为130℃的区域干燥3分钟,得到总厚度45μm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
如表1所示,使用该粘着带制作的塑料透镜在使得聚合性单体的聚合时最高温度为140℃的情况下进行透镜的成型。此外,对于低分子量硅氧烷的量,3~10聚物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包含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粘着剂和交联剂的粘着剂)为697μg,3~20聚物相对于每1g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为6253μg。并且,得到的塑料透镜在透镜成型中在透镜整体中存在白化,即使实施透镜侧面的研磨,也得不到可以使用的水平的透镜。
符号说明
10 基材
20 粘着层
30 模具
100 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
C 腔

Claims (4)

1.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它是为了在隔开规定的间隔对向配置的一对模具的外周缘部附着、将所述两个模具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开口密封、形成充填塑料透镜的聚合性单体的腔而使用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其特征在于具有带状的基材和使该基材粘着于所述模具的粘着层,所述粘着层由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组成,相对于所述有机硅粘着剂100质量份含有0.10质量份以上0.25质量份以下的交联剂,在使涂布于所述基材的所述粘着剂层干燥、硬化时,通过温度130℃以上200℃以下、且所述聚合性单体的聚合时达到的最高温度以上的热处理,使所述粘着剂中的3聚体以上20聚体以下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含量为相对于每1g所述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为4803μg以下。
2.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它是为了在隔开规定的间隔对向配置的一对模具的外周缘部附着、将所述两个模具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开口密封、形成充填塑料透镜的聚合性单体的腔而使用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其特征在于具有带状的基材和使该基材粘着于所述模具的粘着层,所述粘着层由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组成,相对于所述有机硅粘着剂100质量份含有0.10质量份以上0.25质量份以下的交联剂,在使涂布于所述基材的所述粘着剂层干燥、硬化时,通过温度130℃以上200℃以下、且所述聚合性单体的聚合时达到的最高温度以上的热处理,使所述粘着剂中的3聚体以上10聚体以下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含量为相对于每1g所述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为164μg以下。
3.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它是为了在隔开规定的间隔对向配置的一对模具的外周缘部附着、将所述两个模具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开口密封、形成充填塑料透镜的聚合性单体的腔而使用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其特征在于具有带状的基材和使该基材粘着于所述模具的粘着层,所述粘着层由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组成,相对于所述有机硅粘着剂100质量份含有0.10质量份以上0.25质量份以下的交联剂,在使涂布于所述基材的所述粘着剂层干燥、硬化时,通过温度130℃以上200℃以下、且所述聚合性单体的聚合时达到的最高温度以上的热处理,使所述粘着剂中的3聚体以上10聚体以下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含量为相对于每1g所述以有机硅粘着剂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为50μg以下。
4.塑料透镜成型方法,它是使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制造塑料透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将一对模具隔开规定的间隔对向配置、在所述两个模具的外周缘部将所述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附着、将所述两个模具之间形成的空间的开口密封而形成充填塑料透镜的聚合性单体的腔的腔形成工序,在所述腔内充填所述聚合性单体的单体充填工序,以及将在所述腔内充填的所述聚合性单体聚合的聚合工序。
CN201210152284.7A 2012-05-14 2012-05-14 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及塑料透镜成型方法 Active CN1034214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52284.7A CN103421434B (zh) 2012-05-14 2012-05-14 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及塑料透镜成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52284.7A CN103421434B (zh) 2012-05-14 2012-05-14 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及塑料透镜成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1434A CN103421434A (zh) 2013-12-04
CN103421434B true CN103421434B (zh) 2018-09-04

Family

ID=49646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52284.7A Active CN103421434B (zh) 2012-05-14 2012-05-14 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及塑料透镜成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214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68553B2 (ja) * 2013-08-30 2017-07-26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ダイシング用粘着テープおよび半導体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73A (zh) * 1995-04-28 1997-06-18 株式会社朝日光学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
JP2000313859A (ja) * 1999-04-28 2000-11-14 Sliontec Corp 粘着テープ
CN1422386A (zh) * 2000-04-11 2003-06-04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塑料透镜材料,制备该材料的方法,塑料透镜组合物,通过固化该组合物得到的塑料透镜以及制备该塑料透镜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73A (zh) * 1995-04-28 1997-06-18 株式会社朝日光学 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
JP2000313859A (ja) * 1999-04-28 2000-11-14 Sliontec Corp 粘着テープ
CN1422386A (zh) * 2000-04-11 2003-06-04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塑料透镜材料,制备该材料的方法,塑料透镜组合物,通过固化该组合物得到的塑料透镜以及制备该塑料透镜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21434A (zh) 2013-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36581B1 (en) Layered polymer structures and methods
KR101380797B1 (ko) 폴리머 필름용 비점착성 코팅을 제조하기 위한 가교성 실리콘 조성물
Nguyen et al. Simple and improved approaches to long-lasting, hydrophilic silicones derived from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recursors
US11230050B2 (en) Lattice base structure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EP3681960B1 (en) Silicone 3d printing ink
EP2032654A1 (fr) Composition silicone reticulable pour la realisation de revetements anti-adherents pour supports souples et additif promoteur d'accrochage contenu dans cette composition
CN109642978A (zh) 偏振片
CN108886015A (zh) 用于接合两个衬底的方法与装置
CN103421434B (zh) 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及塑料透镜成型方法
KR20200083358A (ko) 실리콘계 점착성 보호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부재
KR101844051B1 (ko) 보호필름
JP6030280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成型用粘着テープ及び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成型方法
JP5517130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成型用粘着テープ及び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成型方法
KR20200078726A (ko) 경화용 액상 조성물이 구비된 실리콘캡슐
ES8301259A1 (es) Un metodo para adherir caucho de silicona a un substrato.
CN103421433A (zh) 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及塑料透镜成型方法
CN103849326B (zh) 塑料透镜成型用粘胶带以及塑料透镜成型品的成型方法
US20190255774A1 (en) Rapid wash system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WO2017029825A1 (ja) 眼鏡素材
DE60126436D1 (de) Neues silikonmaterial,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nd dessen verwendung
JP3800711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JP6563959B2 (ja) 被覆層を有する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製造方法
KR101927533B1 (ko) 플라스틱 렌즈 성형용 점착테이프 및 플라스틱 렌즈 성형 방법
CN103666303B (zh) 粘着带、塑料透镜成型用粘着带和粘着带的制造方法
CN108212234A (zh) 一种微流控芯片加工方法以及用于加工该芯片的工具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ke SEIR Holdings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Maxell,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XELL HOLDINGS,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