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014C - 采用不同产率的反应区以生产尿素的方法及其所用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采用不同产率的反应区以生产尿素的方法及其所用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4014C CN1034014C CN92109320A CN92109320A CN1034014C CN 1034014 C CN1034014 C CN 1034014C CN 92109320 A CN92109320 A CN 92109320A CN 92109320 A CN92109320 A CN 92109320A CN 1034014 C CN1034014 C CN 103401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ction
- pressure
- urea
- section
- process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Ceas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73/00—Preparation of urea or its derivatives,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any of the groups, the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73/00—Preparation of urea or its derivatives,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any of the groups, the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 C07C273/02—Preparation of urea or its derivatives,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any of the groups, the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of urea, its salts, complexes or addition compounds
- C07C273/04—Preparation of urea or its derivatives, i.e. compounds containing any of the groups, the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of urea, its salts, complexes or addition compounds from carbon dioxide and ammonia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82—Recycling of unreacted starting or intermediate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工业合成尿素的方法,该方法是使氨(NH3)与二氧化碳(CO2)在至少一个反应区内在高压和高温下进行反应,并使至少一部分在收段所得的未反应产物循环使用,该方法的特点是发生了下列反应:在高纯度反应物之间进行的合成反应A和在纯度较低的反应物(基本上是由上述回收段循环而来)之间进行的合成反应B,反应A可以是绝热反应(A1),也可以是除去部分反应热的去热反应(A2)。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由多个不同产率的反应区组成的合成段中使氨(NH3)与二氧化碳(CO2)反应以进行尿素的工业生产的方法;在其中一个反应区中加入纯度很高的反应物,生成的尿素占其总产量的大部分,在另一反应区中加入基本上是由回收段循环而来的纯度较低的反应物,生成总产量中剩下的小部分尿素。
本发明也包括该方法所用的装置。
一种上述类型的合成尿素的方法已在本专利申请人于1990年10月3日委托申请的瑞士专利申请No.03216/90-1中作了介绍。
实施本方法的装置包括:第一高产率反应器,在该反应器中通入外来的CO2和新鲜NH3,同时还通入纯度很高的回收NH3;第二反应器,它与第一反应器并联,其产率较第一反应器低,加入其中的基本上是由回收混合物获得的反应物;和用以回收上述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所得的反应混合物的回收系统或回收段。
在另一瑞士专利申请中,本专利申请人介绍了上述第一个专利申请的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由于该方案所需的投资少,且能源消耗最低,因此取得了特别有效和有利的结果,其特点是有一个高产率的大部分合成反应段(A),采用纯度很高的反应物在高压(Pmax,例如300巴以上的绝对压力,最好为400巴左右的绝对压力)下进行反应,接着是一个在约小于200巴绝对压力下工作的闪蒸段F1,还有一个采用纯度较低的反应物在小于200巴绝对压力下进行反应的小部分合成反应段B,反应段B是与反应段A平行工作的,闪蒸段F1的气体流出物GF1进入小部分合成反应段B,而闪蒸段F1的液体流出物EL1则与小部分合成反应段B的流出物EB一起进入一个由两个串联工作的分解段D1和D2组成的回收段RE,其中第一分解段D1在低于100巴的绝对压力下工作,最好是在50巴绝对压力下工作,第二分解段D2则在低于50巴绝对压力下工作,最好是在20巴绝对压力下工作。每个分解段分别由D1和D2分解器(用于蒸馏未转变成尿素的反应物的换热器)组成,其气体流出物(由NH3+CO2+H2O组成)进入一个能直接进行工艺过程热回收的冷凝系统中,进行部分冷凝,然后再在一装有顶部冷凝器的分馏柱中完成冷凝。
本专利申请人在这个重要的技术领域不断进行了研究和实验,不无意外地得以使相互连贯而又灵活的方法完善,利用特别有效和有利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和(或)能源消耗并根据装置的生产能力采用最合适的操作条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率,满足经常遇到的各种各样要求。
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能达到这些目的,该方法的特点是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进行合成A,即:A1在绝热条件下,使NH3与CO2按大于4的摩尔比在高于300巴的压力和高于200℃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和A2在去除反应热的情况下使NH3与CO2按不大于4的摩尔比在低于300巴的压力和不高于200℃的温度下进行反应.
下面介绍一种如附图(其中图1和2为工艺流程图)所示的在去热的情况下进行反应的可采用的具体方案(是较合适的,但不限于这种方案),以更好地对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及其优点加以说明。
不同产率工艺HEC
这种新工艺具有能源消耗少和循环设备便宜的优点。
此外,进行反应A所用的这种反应器(“单程”型)具有很高的效率和很好的可靠性,基本上是不会腐蚀的,且停留时间短,亦即尺寸是小的。
该工艺由下列一些段组成:
a,用两个反应器(R1,R2)平行操作的合成段;
b,带有一个装有氨分馏系统的分解段的中压循环段,用以产
生提纯的尿素溶液、氨基甲酸酯溶液和纯氨流,并将氨基甲
酸酯溶液送往第二反应器(R2),将NH3送往主反应
器,
c,溶液浓缩段并用以完成该工艺。
实施例1=绝热工艺(图1)
该工艺的主要特点是利用下述反应所产生的热将反应物加热至反应温度:
反应物 氨基甲酸酯 尿素 水
大部分合成反应的操作条件宜为:反应温度≥200℃;压力>300巴;NH3/CO2>4;产率>75%。
大部分合成反应A1是在下列条件下进行的:
NH3/CO2摩尔比: 4.5
H2O/CO2摩尔比: 0
CO2转化率: 80%
NH3入口温度: ≈40℃
CO2入口温度: ≈150℃
反应温度: 215℃
压力: 400巴绝对压力
CO2转化产率: 80%
反应器衬里: 锆
其特点是大部分反应热用于将过量的NH3从40℃加热至215℃。特别是所加的CO2有90%进入反应器R1,只有10%进入反应器R2。
从反应器R1出来的尿素溶液要在分解器D1中进行闪蒸,压力从400巴降至150巴。
将D1中进行闪蒸而得的蒸气(主要为氨)送往R2,而D1中的尿素溶液则与来自反应器R2的溶液混合后送入MP分解器。
第二反应器的操作条件为:
NH3/CO2摩尔比 4.5
H2O/CO2摩尔比 1.2
转化率 61%
压力 150巴绝对压力
温度 190℃
尿素总产量中的72%是在R1中获得的,而余下的28%则是在R2中获得的。
该两反应器的权重平均效率接近75%,这与最新工艺的效率相比是很高的。
将尿素溶液在分解器E1中在18巴的压力下蒸馏,E1可以是一种上流式降膜式分解器。将E1中所得的溶液在3.5巴下闪蒸,产生富氨蒸气。然后将尿素溶液送往真空段,该溶液在0.35巴压力下工作第一蒸发器E2中浓缩至96%(重)浓度。接着再在0.05巴压力下工作的第二蒸发器E3中浓缩至99.7%(重)浓度。
将这样在E1中获得的蒸气在第一蒸发器的第一部分E2-A中进行部分冷凝,这时工艺过程的一部分热量被回收(利用一双效系统)。然后将蒸气送往分馏塔C1。在C1中几乎所有CO2和H2O蒸气均冷凝成氨基甲酸酯溶液并被送往反应器R2。
将分馏塔C1上部的纯氨在E5中冷凝而获得液氨,将该液氨(与新加的NH3一起)用作分馏塔C1的回流并加入R2中。NH3回流量是由塔1的热平衡决定的。
消耗
每生产100公斤尿素的消耗如下:
液氨(32℃,18巴下),公斤 568
CO2,公斤 734
水蒸汽(25巴下),公斤 600*
电力,千瓦时 130
*生成水的处理除外。
实施例2-去热工艺(图2)
大部分合成反应A2是在下列条件下进行的:
NH3/CO2摩尔比: 3.5-4
H2O/CO2摩尔比: 0
NH3入口温度: ≈100℃
CO2入口温度: ≈150℃
反应温度: 195℃
压力: 240巴绝对压力
反应器转化率: 75%
衬里: AISI 316 L.U.G.
将反应器R1所得的尿素溶液在分离器D1中进行闪蒸,压力从240巴降至150巴。
将D1中闪蒸所产生的蒸气(主要为氨)送往R2,而将D1中的尿素溶液与来自反应器R2的溶液混合后送往中压分解器。
第二反应器的操作条件如下:
NH3/CO2摩尔比: 4.5
H2O/CO2摩尔比: 1.3
CO2转化产率: 60%
压力: 150巴
温度: 190℃
尿素总产量中的75%是在R1中获得的,而余下的25%则是在R2中获得的。
两个反应器的权重平均效率接近71.5%,这与最新工艺的效率相比是很高的。
其特点是CO2和新加的氨是通过中压分解器-预反应器E1管程加入的,在该处生成氨基甲酸铵和尿素。
E1与R1一起是大部分反应段A2的一部分。一部分反应热是从在管外循环的尿素溶液中除去的。
有利的是该热量的热级是很高的(~170℃),用来蒸馏同一尿素溶液(“进程热交换”)。
将预反应器E1中的氨基甲酸酯/尿素溶液送往反应器R1,在R1中大部分氨基甲酸酯被脱水而变为尿素。其特点是控制E1中产生的热,影响通过E9的液氨的温度,而R1的温度则是根据需要使CO2通过旁路进入E1而得以保持的。
加入第二反应器R2的是来自高压分解器E2(最好是降膜式)的蒸气、闪蒸蒸气以及循环的氨基甲酸酯溶液,热是由中压蒸汽提供的,用于进行反应器R2的热平衡和蒸馏来自R2的溶液。然后按实施例1的方法处理尿素溶液。
消耗
对每生产1000公斤尿素的消耗如下:
液氨(在32℃、18巴下),公斤: 568
CO2,公斤: 734
蒸汽(在25巴下),公斤: 400*
电力,千瓦时: 115
*不包括生成水的处理。
实施例3
下面介绍的是如何利用本发明不使现有的Vulcan和Weatherly型装置现代化,这只是要达到说明的目的,而不限于所述这些。
1960-1970在美国发展起来的这些装置的特点是加入合成反应器中的原料是纯反应物(NH3和CO2),无循环水,因此使CO2转化为尿素的产率很高(在Vulcan反应器中为80%,在Weatherly反应器中为75%)。
这些反应器的操作条件如下:
a,Vulcan反应器
NH3/CO2摩尔比: 4.5
H2O/CO2摩尔比: 0
产率: 80%
压力: 380公斤/厘米2绝对压力
温度: 215℃
b,Weatherly反应器
NH/CO2摩尔比 4
H2O/CO2摩尔比 0
产率 75%
压力 260公斤/厘米2绝对压力
温度 195℃
图3是Vulcan工艺的最简单的示意图,图中蒸馏蒸气用来制造硝酸(AN线)和硝酸铵(NA线),而尿素溶液则通过UAN线被送往制造尿素和硝酸铵水溶液的装置。
反应器R-1出口处的尿素溶液在中压蒸馏器E-1(例如绝对压力为18公斤/厘米2)和低压蒸馏器E-2(例如绝对压力为2.5公斤/厘米2)中蒸馏,以获得浓度为75-80%(重)的尿素溶液,以用于制造UAN(尿素和硝酸铵水溶液)。主要由NH3组成的蒸馏蒸气通常是这样利用的:
——18公斤/厘米2绝对压力下的蒸气用于制造硝酸;
——2.5公斤/厘米2绝对压力下的蒸气用于制造硝酸铵。
这样,蒸馏蒸气中所含的所有NH3均得到回收,而所含的CO2则排入大气。
甚至还有其他利用蒸馏产物的方案,其目的均在于回收蒸气中所含的NH3。
另一例子是可将18公斤/厘米2绝对压力下的蒸气送往分馏塔以在塔上部产生NH3蒸气,经冷凝后得到高纯度氨并循环到合成反应器中,而在分馏塔下部则生成氨基甲酸酯溶液,以便经低压下分解后将NH3用于制造硝酸铵。
在某些情况下用一种碱溶液(例如MEA)洗涤这些蒸气以除去其中的CO2,然后经冷凝而循环到反应器中,而废MEA溶液则通过蒸馏以分离出CO2并将CO2排入大气和(或)循环使用。应该注意,分离CO2这一工序就其能源消耗和装置的费用而言是很昂贵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专利申请No.03216/90-1简单、便宜、有效而又方便地扩大应用于现有的“单程”型尿素合成装置(主要是Vulcan和Weatherly工艺)的方法。特别是这些装置中的Vulcan合成段和Weatherly合成段分别代表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大部分合成部分A1和A2。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合成尿素的方法,该方法使氨(NH3)与二氧化碳(CO2)在至少一个合成区(SS)中在很高的压力和温度下进行反应,该方法包括:A,在高纯度反应物之间进行的大部分合成反应和B,在纯度较低的反应物之间进行的小部分合成反应;在A与B间有一个分解闪蒸(DF)段,该方法的特点是在高纯度反应物之间进行的反应A有两种方式:A1是在绝热条件下,在使NH3/CO2按大于4的摩尔比在高于300巴的压力和高于200℃的温度下进行反应;或者A2在除去部分反应热的情况下使NH3/CO2按不大于4的摩尔比在低于300巴的压力和不高于200℃的温度下进行反应。
在绝热条件下在大部分合成反应A1中尿素的产量占总产量的95%以下,反应是在约400巴的压力下进行的,直接加入的CO2占CO2总加入量的99%以下:将这样得到的溶液进行部分分解以进行闪蒸,压力约为400巴和150巴,将所得的蒸气供小部分合成反应B使用,所得的尿素溶液与闪蒸的尿素溶液混合,将该混合物加入至少一个分解段。在反应A2的非绝热条件下,反应热在分解段E1中得到部分回收,E1是大部分合成反应段A2的一部分,在A2中加入的是新鲜的CO2和NH3。在反应A2的非绝热条件下,在大部分合成反应段A2的非绝热条件下,在大部分合成反应段A中尿素的产量占总产量的75%,直接加入的CO2为总量的100%,将这样获得的溶液进行部分分解,在150巴压力下闪蒸,将所得的蒸气供小部分合成反应B使用,使反应B所得的尿素溶液与尿素闪蒸的物溶液混合,并将该混合物加到至少一个分解段中。E1所回收的高热级热量直接用于蒸馏尿素溶液。对产生的热和E1中回收的热的控制要影响通过E2的液氨的温度,而R1的温度则是使CO2通过旁路进行E1而进行控制的。
事实上已发现,利用上面所述的本发明方法可出乎意料地按照这里所述的方式用简单而又安全的方法改进现有的“单程”型尿素生产装置。
这些“单程”装置有以下主要缺点:
——加入到反应器中的CO2只得到部分利用,这与反应器本
身的产率是有关联的(在产率为80%的Vulcan反应器
中,加入的CO2只有80%转化为尿素,而在Weatherly
工艺中该产率为75%),而在全循环装置中利用CO2的
产率约为100%;
——如果通过使用例如MEA型这样的吸收溶液来回收残余的
CO2,能源消耗是很大的;
——操作灵活性很差,因为尿素装置的运行受其他装置中的气体流出物(富氨蒸气)的利用的约束。
本例中的装置的生产能力为1000MTD尿素(浓度为77%(重)的尿素水溶液),蒸馏蒸气中所含的大量NH3是在不同装置中回收的(例如18公斤/厘米2绝对压力下的蒸气流中的9770公斤/小时NH3和2.5公斤/厘米2绝对压力下的蒸气流中的8970公斤/小时NH3)。加入装置中的CO2量为38193公斤/小时,其中30554公斤/小时CO2被转化为尿素。
图4所示为同样的装置,但已按照本发明的不同产率尿素工艺改进。
从现有的低压蒸馏器E-2出来的蒸气在E-3(*)中冷凝并与来自现有的分解器E-1的中压蒸气一起被送往分馏塔C-1(*)〔(*)表示新增设备,下同〕。在该分馏塔的上部获得高纯度氨蒸气,经在E-4(*)中冷凝后循环到高产率反应器R-1(现有的)中,而在该分馏塔的底部则获得氨基甲酸酯溶液,它被加入第二反应器中。
反应器R-2(*)的转化率为60-62%,在其中均衡地加入由分离器D-1(*)释出的闪蒸蒸气(富氨)和数量能使反应器达到热平衡的CO2。
由于完全回收了所加的CO2,尿素的产量达到1250MTD,即比“单程”式反应器增加25%。此外不需将蒸气流排列外面。
产量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最佳分布是:Vulcan型反应器占70%,第二反应器占30%,两个反应器的平均转化产率为70%,这个数字高于常用装置所能达到的产率。
可以预见,在上例中可以生产尿素和溶液,然后将其送往另一装置以生产UAN。
再增加一个常用的真空浓缩段(未在图4上标出),便能获得一全循环装置。
本发明的方法的主要优点如下:1.在合成段下游接有几个简单而便宜的循环段,因而合成段中尿素产率高。2.不需要使用目前汽提工艺所用的所有会产生腐蚀的关键设备(如汽提塔、高压氨基甲酸酯冷凝器、洗涤器等)。从而使该装置的寿命延长。3.循环到低压转化器的氨基甲酸酯很少(与常用的高压全循环工艺相比),所需的泵很小。4.水、电和能的耗量少。5.装置中不产生回收蒸汽,因此对传热表面的要求少,别处也不要用回收蒸汽。6.减少投资。
Claims (14)
1.一种于包括至少一个使氨与二氧化碳于高温高压下反应的反应区和回收未反应物的回收区的设备中制备尿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在第一反应段(R-1),于预定的压力和足够进行反应的温度下,使高纯度氨与二氧化碳反应;
(b)将第一反应段(R-1)的产物流闪蒸分离为气态流和液态流;
(c)在第二反应段(R-2),于低于200kg/cm2的压力和足够进行反应的温度下,使如上得到的气态流与来自回收区的循环氨基甲酸酯溶液反应;
(d)将来自上述第一反应段和第二反应段(R-1,R-2)的液态流送入回收区,于回收区内分解液态流并回收其中的尿素溶液,
其特征在于,高纯度氨和二氧化碳于下述条件下,在所述第一反应段(R-1)反应:
a1)于绝热条件下,压力高于300kg/cm2,温度高于200℃且氨/二氧化碳比高于4,或者
a2)于低于300kg/cm2压力下,于不高于约200℃温度下且氨/二氧化碳比低于4的条件下,移出部分反应热。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应段(R-1)于约400kg/cm2压力下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应段(R-1)于约240kg/cm2压力下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来自第一反应段的产品流是于比第一反应段(R-1)的压力至少低30%的压力下闪蒸分离的。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闪蒸分离于约150kg/cm2的压力下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约72%的尿素是在第一反应段(R-1)产生的,约28%的尿素是在第二反应段(R-2)产生的。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约75%的尿素是在第一反应段(R-1)产生的,约25%的尿素是在第二反应段(R-2)产生的。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反应段(R-1)中,高纯度氨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在分解-预反应器(E-1)和一系列合成反应器(R-1)中进行的,在该分解—预反应器(E-1)中移出部分反应热。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在所述分解—预反应器(E-1)中移出的反应热,使来自所述第一和第二反应段(R-1,R-2)的液态流在至少一个分解段(D-2)中分解。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自回收区循环的氨流的温度来控制在第一反应段(R-1)的反应热的移出。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部分二氧化碳直接送入所述反应段(R-1)来控制在第一反应段(R-1)的反应热的移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将在回收区分解来自所述第一和第二反应段(R-1,R-2)的液态流而得到的氨流循环至第一反应段(R-1)的步骤。
1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在高压分解器(E-2)蒸馏来自第二反应段(R-1)的液态流的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高压分解器(E-2)中,使来自第二反应段(R-2)的液态流与来自第一反应段(R-1)的气态流逆流接触来进行所述的蒸馏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H03325/91-2 | 1991-11-14 | ||
CH332591 | 1991-11-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174A CN1072174A (zh) | 1993-05-19 |
CN1034014C true CN1034014C (zh) | 1997-02-12 |
Family
ID=4253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2109320A Ceased CN1034014C (zh) | 1991-11-14 | 1992-08-11 | 采用不同产率的反应区以生产尿素的方法及其所用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380943A (zh) |
EP (1) | EP0544056B1 (zh) |
KR (1) | KR930009987A (zh) |
CN (1) | CN1034014C (zh) |
AT (1) | ATE167666T1 (zh) |
AU (1) | AU2607292A (zh) |
BR (1) | BR9204358A (zh) |
CA (1) | CA2082469A1 (zh) |
DE (1) | DE69226010T2 (zh) |
MX (1) | MX9206557A (zh) |
RU (1) | RU2090554C1 (zh) |
TW (1) | TW23595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E134994T1 (de) * | 1990-10-05 | 1996-03-15 | Urea Casale Sa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harnstoff mit unterschiedlichen leistungen sowie die implementierung in existierenden anlagen |
DE69326881D1 (de) * | 1993-01-07 | 1999-12-02 | Urea Casale Sa | Verbessertes Verfahren zur Produktion von Harnstoff unter Verwendung eines Schrittes zur Kohlendioxidentfernung |
US5523482A (en) * | 1993-05-14 | 1996-06-04 | Urea Casale S.A. | Process and plant for the production of urea in reaction spaces with different yields |
CZ198197A3 (cs) | 1994-12-23 | 1998-04-15 | Urea Casale S. A. | Způsob výroby močoviny, zařízení k provádění tohoto způsobu a způsob modernizace existujícího zařízení pro výrobu močoviny |
US6706093B2 (en) * | 2000-05-23 | 2004-03-16 | Rohm And Haas Compan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iron contamination in corrosive service |
CN104387296B (zh) * | 2014-10-28 | 2016-09-28 | 河南骏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尿素生产工艺 |
EP3323805A1 (en) * | 2016-11-18 | 2018-05-23 | Casale SA | A process for integrated production of urea and urea-ammonium nitrate |
AU2018366927A1 (en) | 2017-11-16 | 2020-04-23 | Casale Sa |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a liquid level in a pressure vessel of a urea synthesis plant |
EP3766865A1 (en) | 2019-07-18 | 2021-01-20 | Casale Sa | A process for the synthesis of urea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124547A (en) * | 1966-05-02 | 1968-08-21 | Toyo Koatsu Ind Inc | Production of urea |
IT1211125B (it) * | 1981-10-16 | 1989-09-29 | Ortu Francesco | Composti azotati. processo per la preparazione di |
JPS5867661A (ja) * | 1981-10-16 | 1983-04-22 | Mitsui Toatsu Chem Inc | 尿素合成法 |
NL8502227A (nl) * | 1985-08-12 | 1987-03-02 | Unie Van Kunstmestfab Bv | Werkwijze voor de bereiding van ureum. |
EP0497215A1 (en) * | 1991-01-29 | 1992-08-05 | Urea Casale S.A. | Process and plant for the production of urea with differentiated yield reaction spaces |
-
1992
- 1992-07-10 DE DE69226010T patent/DE69226010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2-07-10 AT AT92111783T patent/ATE167666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2-07-10 EP EP92111783A patent/EP0544056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2-08-11 CN CN92109320A patent/CN1034014C/zh not_active Ceased
- 1992-08-25 RU SU925052641A patent/RU2090554C1/ru active
- 1992-09-16 US US07/947,287 patent/US5380943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2-09-29 AU AU26072/92A patent/AU2607292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2-11-09 CA CA002082469A patent/CA208246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2-11-09 KR KR1019920020898A patent/KR930009987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2-11-10 BR BR929204358A patent/BR9204358A/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2-11-13 MX MX9206557A patent/MX9206557A/es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2-12-12 TW TW081110057A patent/TW235957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9226010D1 (de) | 1998-07-30 |
EP0544056A1 (en) | 1993-06-02 |
DE69226010T2 (de) | 1999-02-25 |
AU2607292A (en) | 1993-05-20 |
CA2082469A1 (en) | 1993-05-15 |
BR9204358A (pt) | 1993-06-01 |
US5380943A (en) | 1995-01-10 |
EP0544056B1 (en) | 1998-06-24 |
RU2090554C1 (ru) | 1997-09-20 |
ATE167666T1 (de) | 1998-07-15 |
KR930009987A (ko) | 1993-06-21 |
MX9206557A (es) | 1993-05-01 |
TW235957B (zh) | 1994-12-11 |
CN1072174A (zh) | 1993-05-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384C (zh) | 催化合成甲硫醇产品气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 |
CN1041086C (zh) | 高能效的尿素生产方法 | |
CN1276915C (zh) | 高收率生产高纯度三聚氰胺的改良方法 | |
CN87101999A (zh) | 氯气的制造方法 | |
CN1123536C (zh) | 用于联合生产氨和尿素的方法 | |
US4354040A (en) | Process for synthesizing urea | |
EP0093466B1 (en) |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urea | |
RU2739768C2 (ru) | Способ совмещенног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мочевины и мочевино-аммониевого нитрата | |
CN1034014C (zh) | 采用不同产率的反应区以生产尿素的方法及其所用的装置 | |
CN1121505A (zh) | 连续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新方法 | |
CN1907943A (zh) | 分离乙酸乙烯酯的方法 | |
CN1035003C (zh) | 高能效的尿素生产方法 | |
CN1062553C (zh) | 含有二氧化碳汽提步骤的尿素生产的改进工艺 | |
CN1261355A (zh) | 蜜胺生产的方法和设备 | |
EP2521710B1 (en) | A urea stripping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urea | |
CN1141913A (zh) | 高产率合成尿素的方法 | |
CN1079790C (zh) | 高转化率低能耗的尿素生产方法和装置 | |
CN1060762C (zh) | 尿素生产装置的改进方法 | |
US5276183A (en) | Process and plant for the production of urea | |
CN1091125A (zh) | 一种改进含氨气汽提单元的现存尿素生产设备的方法 | |
CN1192435A (zh) | 提高现有尿素生产方法的生产能力的方法 | |
CN1054122C (zh) | 在不同收率的反应空间生产尿素的工艺和设备 | |
CN1063743C (zh) | 高转化率低能耗的制脲方法与装置 | |
CN1052221C (zh) | 制造尿素的方法和装置的改进 | |
KR102062143B1 (ko) | 고순도 에틸 3-에톡시프로피오네이트(eep)의 제조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35 | Partial or whole invalidation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IW01 |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010216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907 |
|
C15 | Extension of patent right duration from 15 to 20 years for appl. with date before 31.12.1992 and still valid on 11.12.2001 (patent law change 1993) | ||
OR01 | Other related matt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