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9478B - 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99478B
CN103399478B CN201310356347.5A CN201310356347A CN103399478B CN 103399478 B CN103399478 B CN 103399478B CN 201310356347 A CN201310356347 A CN 201310356347A CN 103399478 B CN103399478 B CN 1033994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post
along
input
container cavity
rotary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563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99478A (zh
Inventor
王其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5634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9947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99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9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994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94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该处理盒在其扭矩传输装置的中转头上设置了输入臂,在其传输杆上设置了输出臂,输出臂和输入臂相互抵接在一起,传输杆和中转头之间在中转头轴向或者纵向上保持可以相互往复移动的配合关系,并且位于处里盒外壁上的限位端盖限定了传输杆在中转头轴向上的移动区域,同时限位端盖把输出臂的位置限定于容纳腔中之后使得传输杆整体亦被固定于中转头上。该处理盒可避免传输杆从中转头上脱落,从而保证处理盒在传递旋转驱动力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打印机用的电子照相成像处理盒。
背景技术
以处理盒100为基本构成核心的激光打印机的成像过程是,见图1,感光鼓101的圆柱形表面由充电辊102均匀地充电。激光扫描器103向感光鼓101外圆柱面发射含有图像信息并且经过调制的激光束104,经激光束104照射后在感光鼓101的圆柱形表面形成其分布存有差异的静电荷分布图,亦即与待复制的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之后,自显影辊105传来的碳粉106之类的显影剂在经过出粉刀113调节层厚的状态下转而吸附在感光鼓101的圆柱形表面上,将前述静电潜像覆盖后,把其转换成可以肉眼观察的可视图像。随着感光鼓101的旋转,由碳粉106在感光鼓表面形成的可视图像换位至转印辊107所在的位置。经转印辊107所携带的转印电压的作用,将可视图像形式的碳粉转印至纸张等记录介质108的表面上,随后经加热辊111和加压辊112对记录介质108上的可视图像形式的碳粉进行加热加压后,使碳粉渗入到记录介质108的纤维层中,将碳粉形成的可视图像永久地固化于记录介质108上。前述感光鼓101上的可视图像在被转印辊107转印之后,附着于其上的残留碳粉109由废粉刮片110刮除至废粉收集仓中,感光鼓101表面经相应消电设备消除静电后恢复至无电无尘的备用状态。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基本的成像工作流程。该流程反复循环运转的结果,就可以得到打印者所需要的图像。
上述激光打印机产生的旋转驱动力,即扭矩,经由输出轴传递给感光鼓101,促使处理盒100进入工作状态。美国专利文献US2008/0158A1公开了一种处理盒,其感光鼓端部的旋转驱动力传输装置采用圆球式万向节。这种圆球式万向节容易从齿轮中脱出,特别是在运输过程中,这种现象更易出现,从而造成圆球式万向节的传输功能丧失或工作不稳定。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处理盒的圆球式万向节容易从齿轮中脱出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成像处理盒。该处理盒在安装时落机平稳,传输旋转力时性能可靠、工作稳定。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开发了一种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它包括感光鼓。感光鼓包括鼓筒和扭矩传输装置。扭矩传输装置包括中转头、传输杆和输入杆。鼓筒固定于中转头上。传输杆包括导向柱和位于导向柱沿自身长度方向一侧的输入头。在输入头沿导向柱长度方向背对导向柱的外端壁上,于该外端壁沿导向柱横向偏离自身中心的位置,设置有沿导向柱长度方向朝外伸出的输入齿。中转头上设置有容纳腔。在容纳腔位于中转头径向两侧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朝着容纳腔的内部伸出的一个输入臂。在导向柱平行于自身长度方向的外壁上设置有沿导向柱横向朝外延伸的输出臂。导向柱位于容纳腔中并可沿中转头的轴向往复移动。中转头上设置有与容纳腔相连通且同轴的导孔。导向柱伸入且穿出导孔并可沿导孔的轴向往复移动。在容纳腔的圆周方向上,输出臂于输入臂所在的位置同输入臂形成抵靠接触。输入杆面向输入头外端壁的末端具有球面状凸头。在输入杆上于凸头附近设置有沿输入杆横向朝外伸出的输出齿。输出齿在导向柱的圆周方向上于输入齿所在的位置同输入齿形成抵靠接触。凸头的球心位于由导向柱沿自身横向的中心在导向柱长度方向上形成的延长线上。该处理盒还包括端盖和圆柱状螺旋形弹簧。端盖固定于处理盒的外壁上,该外壁的位置同容纳腔沿中转头轴向的外端口所在位置对应。端盖将容纳腔沿中转头轴向的外端口予以封盖。输出臂面向输入头的一侧抵靠于端盖上。弹簧套设在导向柱上。弹簧的一端抵接于输出臂背对输入头的一侧上,而其相对端抵接于容纳腔沿中转头轴向同容纳腔外端口相对的底壁上。
前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容纳腔为与中转头同轴向且中心线重合的圆柱腔。
前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容纳腔为与中转头同轴向且中心线重合的正多边形空腔。
前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在其导向柱横向上,于输入头外端壁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沿导向柱长度方向内凹的凹口。
前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凹口为球面状凹口。球面状凹口的球心位于由导向柱沿自身横向的中心在导向柱长度方向上形成的延长线上。
前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围成凹口的外壁在垂直于导向柱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上的投影形状呈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顶角所在圆的圆心位于由导向柱沿自身横向的中心在导向柱长度方向上形成的延长线上。
前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输入头外端壁介于凹口周围的部分为沿着导向柱长度方向背对导向柱向外凸申的曲面。
另一种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构成包括感光鼓。感光鼓包括鼓筒和扭矩传输装置。扭矩传输装置包括中转头、传输杆和输入杆。鼓筒固定于中转头上。传输杆包括导向柱和位于导向柱沿自身长度方向一侧的输入头。在输入头沿导向柱长度方向背对导向柱的外端壁上,于该外端壁沿导向柱横向偏离自身中心的位置,设置有沿导向柱长度方向朝外伸出的输入齿。中转头上设置有容纳腔。在容纳腔位于中转头径向两侧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朝着容纳腔的内部伸出的一个输入臂。在导向柱平行于自身长度方向的外壁上设置有沿导向柱横向朝外延伸的输出臂。导向柱位于容纳腔中并可沿中转头的轴向往复移动。中转头上设置有与容纳腔相连通且同轴的导孔。导向柱伸入且穿出导孔并可沿导孔的轴向往复移动。在容纳腔的圆周方向上,输出臂于输入臂所在的位置同输入臂形成抵靠接触。输入杆面向输入头外端壁的末端具有球面状凸头。在输入杆上于凸头附近设置有沿输入杆横向朝外伸出的输出齿。输出齿在导向柱的圆周方向上于输入齿所在的位置同输入齿形成抵靠接触。凸头的球心位于由导向柱沿自身横向的中心在导向柱长度方向上形成的延长线上。该处理盒还包括端盖和圆柱状螺旋形弹簧。端盖固定于处理盒的外壁上,该外壁的位置同容纳腔沿中转头轴向的外端口所在位置对应。端盖将容纳腔沿中转头轴向的外端口予以封盖。输出臂面向输入头的一侧抵靠于端盖上。弹簧套设在导向柱上。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导向柱背对输入头的端头上,而其另一端固定于导孔沿自身轴向背对容纳腔的外端口上。
再一种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构成包括感光鼓。感光鼓包括鼓筒和扭矩传输装置。扭矩传输装置包括中转头、传输杆和输入杆。鼓筒固定于中转头上。传输杆包括导向柱和位于导向柱沿自身长度方向一侧的输入头。在输入头沿导向柱长度方向背对导向柱的外端壁上,于该外端壁沿导向柱横向偏离自身中心的位置,设置有沿导向柱长度方向朝外伸出的输入齿。中转头上设置有容纳腔。在容纳腔位于中转头径向两侧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朝着容纳腔的内部伸出的一个输入臂。在导向柱平行于自身长度方向的外壁上设置有沿导向柱横向朝外延伸的输出臂。导向柱位于容纳腔中并可沿中转头的轴向往复移动。在容纳腔的圆周方向上,输出臂于输入臂所在的位置同输入臂形成抵靠接触。输入杆面向输入头外端壁的末端具有球面状凸头。在输入杆上于凸头附近设置有沿输入杆横向朝外伸出的输出齿。输出齿在导向柱的圆周方向上于输入齿所在的位置同输入齿形成抵靠接触。凸头的球心位于由导向柱沿自身横向的中心在导向柱长度方向上形成的延长线上。该处理盒还包括端盖和圆柱状螺旋形弹簧。端盖固定于处理盒的外壁上,该外壁的位置同容纳腔沿中转头轴向的外端口所在位置对应。端盖将容纳腔沿中转头轴向的外端口予以封盖。输出臂面向输入头的一侧抵靠于端盖上。弹簧套设在导向柱上。弹簧的一端抵接于输出臂背对输入头的一侧上,而其相对端抵接于容纳腔沿中转头轴向同容纳腔外端口相对的底壁上。导向柱背对输入头的末端沿中转头的轴向同容纳腔底壁之间预留有间隙。间隙沿中转头轴向的宽度大于自输入头外端壁为起始至输入齿沿中转头轴向延伸的末端为止的一段空间在中转头轴向上投影后所得的长度。
针对现有处里盒中用来传输旋转力的圆球式万向节容易从齿轮中脱出的问题,本发明开发了一种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该处理盒在其扭矩传输装置的中转头上设置了输入臂,在其传输杆上设置了输出臂,输出臂和输入臂相互抵接在一起,传输杆和中转头之间在中转头轴向或者纵向上保持可以相互往复移动的配合关系,并且位于处里盒外壁上的限位端盖限定了传输杆在中转头轴向上的移动区域,同时限位端盖把输出臂的位置限定于容纳腔中之后使得传输杆整体亦被固定于中转头上。在这种构造方式下,外部机构例如激光打印机产生的旋转力通过输入杆传递给传输杆上的输出臂,中转头上的输入臂接受传输杆上的输出臂传来的旋转驱动力,使中转头形成旋转,进而带动其他工作部件进入旋转工作状态,同时,限位端盖限定了传输杆在中转头轴向上的移动区域,将传输杆的组成部件导向柱限定在中转头内部的容纳腔中,避免了传输杆从中转头上脱落的风险,从而保证处理盒在传递旋转驱动力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激光打印机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本发明处里盒局部分解透视图。
图3本发明处里盒局部剖视图。
图4a、b本发明处里盒之中转头透视图一、二。
图5本发明处里盒之传输杆透视图。
图6a、b分别是沿图5A-A、B-B线的剖视图。
图7a、b本发明扭矩传输装置之传输杆装配态透视图一、二。
图8本发明电子照相成像处理盒透视图。
图9本发明处里盒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10a、b本发明处里盒实施方式二之传输杆剖视图一、二。
图11a、b本发明处里盒实施方式三之传输杆剖视图一、二。
图12a、b本发明处里盒实施方式四之传输杆剖视图一、二。
图13本发明处里盒实施方式五局部剖视图。
图14本发明处里盒实施方式六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电子照相成像处理盒。
参见图2~9,分别从不同透视角度和剖切位置以及组配状态示出了本发明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图或剖视图,以及本发明处理盒-同激光打印机的结合过程示意图。
本发明电子照相成像处理盒的主要构造方式与相近领域的现有技术基本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阅相近领域现有技术的相关技术资料并结合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的介绍以获知本发明处理盒的基本构造状况。鉴于此,在本发明处理盒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所涉构件的附图标记将继续沿用本发明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相同构件的附图标记。另外,根据本发明针对现有处里盒因其扭矩传动机构的圆球式万向节容易从齿轮中脱出的问题,提出适宜解决方案的初衷,申请人将就本发明处理盒涉及其防止扭矩传输部件散脱的构造部分及其构造关系进行重点描述。
参见图2~8,并结合图1,该处理盒100的构成部件包括用来储存碳粉106进而把碳粉106供应给显影辊105的储粉仓114、用来收集残留碳粉109的废粉仓115以及担当电子照相成像功能的感光鼓101。
其中,感光鼓101的构成包括鼓筒(图中未示出)和扭矩传输装置116。
扭矩传输装置116的构成部件包括中转头117、柱状螺旋形弹簧118、端盖119、传输杆120和输入杆121。
中转头117的外观形状基本呈圆柱形。在中转头117轴向中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斜齿轮122,用来把中转头117所接收的旋转驱动力向其它构件传输。中转头117位于斜齿轮122轴向一侧的一个端部被设置成其径向尺寸略小于斜齿轮122外周的圆柱体,它承担着与感光鼓101的构成部件即鼓筒相互啮合,并将扭矩传递给鼓筒,以使鼓筒产生旋转的功能,简言之,该圆柱体的角色就是用来插入鼓筒中从而成为中转头117向鼓筒输出扭矩的输出部123。为了保证输出部123与鼓筒之间的啮合紧密度,在输出部123的外周面上设置了沿中转头117圆周方向相互间隔分布的若干个凹槽124,以便输出部123在插入鼓筒后因受压变形时由凹槽124为其提供适当的缓冲空间,以及向凹槽124中充填胶水以加固输出部123与鼓筒之间的啮合紧密度。中转头117沿自身轴向位于斜齿轮122的另一侧,即与输出部123相对的另一端,被向内掏空成其中轴与中转头117同轴的圆柱形容纳腔125(圆柱形容纳腔125可以用正多边形空腔予以替代)。在中转头117上,沿着其轴向,输出部123和容纳腔125分别位于中转头117的两侧。因为容纳腔125中空且位于中转头117内部和输出部123位于中转头117外壁上的原因,容纳腔125的一部分同输出部123之间在中转头117轴向上会形成部分重叠。在容纳腔125的内圆柱壁上,设置有朝中转头117的大约径向中心方向或者容纳腔125的内部延伸的输入臂126。输入臂126的数量为两个,它们相对于中转头117的径向中心呈对称分布。两个输入臂126朝中转头117的径向中心方向延伸至虚拟圆周127界定的位置,即两个输入臂126朝中转头117的径向中心方向延伸的末端位于虚拟圆周127上,两个输入臂126朝中转头117的径向中心方向延伸的末端之间因此而保持大于虚拟圆周127直径的距离。虚拟圆周127位于容纳腔125的轴向横截面上,其圆心与容纳腔125的径向中心重合。虚拟圆周127的直径略大于下文所言导向柱129的直径。两个输入臂126沿中转头117径向中心方向的延长线在容纳腔125的径向中心位置保持相互错开的状态。在中转头117上于紧邻容纳腔125的部位设置有与容纳腔125同轴而其径向尺寸小于容纳腔125并与容纳腔125连通的导孔128。
传输杆120的构成包括圆柱形的导向柱129和位于导向柱129长度方向一端并与导向柱129相连的膨胀状的输入头130。输入头130的基本构造形状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平板,其沿导向柱129横向的尺寸大于导向柱129。在导向柱129的外圆柱壁上设置了沿导向柱129的横向朝外延伸出的圆柱形输出臂131。通过在导向柱129上开设安装孔147并将输出臂131插接于其中的方式使输出臂131的以固定。输出臂131的数量为两个,它们相对于导向柱129的中心线呈对称分布。在输入头130于其沿导向柱129长度方向背对导向柱129的外端壁132上,于其横向中心部位,设置有沿导向柱129的长度方向内凹的球面状凹口133。凹口133的球心位于由导向柱129沿自身横向的中心沿导向柱129的长度方向形成的延长线上。在外端壁132上,于凹口133的周围设置了输入齿134。输入齿134沿导向柱129的轴向自外端壁132始向外延伸出预定的长度。输入齿134沿导向柱129的轴向延伸的长度大于下文所言输出齿142的直径。输入齿134背对导向柱129的一侧,其在导向柱129横向上的尺寸随着输入齿134沿着背对导向柱129的方向延伸而逐渐收缩。确切地说,输入齿134背对导向柱129的一侧,其对应于导向柱129横向外侧的部分,其与导向柱129横向中心的纵向延长线之间的距离随着输入齿134沿着背对导向柱129的方向延伸而逐渐收缩,进而形成平滑的过渡曲面135。输入齿134的数量为两个,它们相对于由导向柱129沿自身横向的中心在导向柱129长度方向上形成的延长线呈对称分布。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在输入头130采用平板构造的基础上,可以对外端壁132介于凹口133周围的部分进行外观形状改造,也就是使外端壁132介于凹口133周围的部分沿着导向柱129的长度方向背对导向柱129向外凸申,进而形成凸脊型曲面136。具体地说,介于凹口133周围的外端壁132在沿着导向柱129长度方向背对导向柱129凸申后形成的凸脊型曲面136,在平行于导向柱129长度方向的截面上,沿着导向柱129的横向其具有外侧和内侧两个部分。凸脊型曲面136对应于导向柱129横向外侧的部分,其与导向柱129横向中心的纵向延长线之间的距离随着外端壁132沿着背对导向柱129的方向延伸而逐渐收缩,进而形成平滑的过渡曲面137。凸脊型曲面136对应于导向柱129横向内侧的部分,其与导向柱129横向中心的纵向延长线之间的距离随着外端壁132沿着背对导向柱129的方向延伸而逐渐扩大,进而形成平滑的过渡曲面138。在平行于导向柱129长度方向的截面上,过渡曲面137和过渡曲面138在外端壁132沿着导向柱129长度方向背对导向柱129凸申的末端部位形成平滑连接,构成其外观形态呈山脊形状的凸脊型曲面136。在平行于导向柱129长度方向的截面上,过渡曲面138的另一端同凹口133沿导向柱129横向的外侧形成平滑搭接。
还可以用正多边形凹口替代球面状凹口133以得到另外一种改进方式。在此状态,围成凹口的外壁在垂直于导向柱129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上的投影形状呈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各顶角所在圆的圆心位于由导向柱129沿自身横向的中心在导向柱129长度方向上形成的延长线上。
端盖119的外观形状基本呈圆盘状。在端盖119的径向中心部位开设有贯通端盖119的圆孔139。端盖119固定于处理盒100的外壁上,具体而言,是固定于废粉仓115的外壁上。该外壁的位置同容纳腔125沿中转头117轴向的外端口所在位置对应。端盖119将容纳腔125沿中转头117轴向的外端口予以封盖。圆孔139的直径略大于导向柱129,以便导向柱129可以在圆孔139中往复穿行。
输入杆121的主体是一根圆柱140。在圆柱140轴向的一端,设置有球面状的凸头141。圆柱140轴向的另一端用来同外部旋转驱动力的输出机构,例如激光打印机的驱动轴对接。在圆柱140介于凸头141的附近设置有沿圆柱140的横向,亦即输入杆121的横向朝外延伸出的柱状输出齿142。凸头141的球心位于由圆柱140沿自身横向的中心在圆柱140长度方向上形成的延长线上。输出齿142的数量为两个,它们相对于圆柱140的中心线呈对称分布。
在装配处理盒100之前,需要先完成扭矩传输装置116的组装。考虑到端盖119被固定于废粉仓115的外壁上的实际构造状况,在转配扭矩传输装置116时,首先把传输杆120装配到中转头117上。装配传输杆120时,预先把螺旋形弹簧118置入容纳腔125中,再将导向柱129对准端盖119的圆孔139,之后,将导向柱129压入容纳腔125中,随后把输出臂131压入在导向柱129上预先开设的安装孔147中并将其固定。在导向柱129被压入容纳腔125中的状态下,螺旋形弹簧118也同时被套设到导向柱129介于输出臂131之外的一段上,并且导向柱129的末端伸入到导孔128内。完成上述构件的组配之后,将鼓筒插接到中转头117的输出部123上并将其固定,再装配其他部件后即可获得处理盒100。
完成上述部件的装配之后,再把输入杆121同传输杆120对接,所得处理盒100各部件之间即具有如下的构造关系。导向柱129自其末端到包括输出臂131在内的一段被端盖119限定在容纳腔125中。端盖119在被固定于废粉仓115的外壁上之后,其在容纳腔125轴向上的位置介于输入头130和输出臂131面向输入头130的一侧之间。螺旋形弹簧118被套设在导向柱129介于输出臂131之外的一段上。螺旋形弹簧118的一端抵接于输出臂131背对输入头130的一侧上,其另一端抵接于容纳腔125的底壁143上。底壁143的位置在中转头117轴向上同容纳腔125的外端口相对。在容纳腔125的圆周方向上,输出臂131于输入臂126所在的位置同输入臂126形成抵接或者相互接触。导向柱129背对输入头130的末端伸入到导孔128内,并且沿着导孔128的轴向,导向柱129同导孔128以及容纳腔125之间保持可以相对往复移动的关系。在导向柱129沿导孔128轴向往复移动的方向上,端盖119和螺旋形弹簧118共同限定了传输杆120的移动区域。该移动区域在容纳腔125轴向上的长度为自端盖119始至螺旋形弹簧118被压缩至死点时输出臂131移动的距离。输入杆121同传输杆120对接之后,输入杆121上的球面状凸头141与输入头130的外端壁132之间保持相互面对的状态,球面状凸头141被压入传输杆120的凹口133中,输出齿142在导向柱129的圆周方向上于输入齿134所在的位置同输入齿134形成抵靠接触,球面状凸头141的球心亦同时位于由导向柱129沿自身横向的中心在导向柱129长度方向上形成的延长线上。具体而言,由于螺旋形弹簧118具备的弹性,当输入杆121沿着导孔128的轴向压迫传输杆120时,传输杆120将顺着导孔128朝着输出部123所在的方向被压退,直至输入头130朝着输出部123所在的方向移动后腾出输入杆121与输入头130对接所需的空间。该空间就是输入头130朝着输出部123所在的方向移动之后形成的一段距离。该段距离大于自输入头130的外端壁132为起始至输入齿134沿容纳腔125轴向延伸的末端144为止的一段空间在容纳腔125轴向上投影后所得的长度。在传输杆120处于无压迫的自然状态时,螺旋形弹簧118将推压输出臂131使其抵靠于端盖119位于容纳腔125中的外壁上。
在上述构造状态下,当处理盒100与外部旋转力驱动输出设备,例如激光打印机(图中未示出)相互对接,亦即把输入杆121的根部连接到激光打印机的驱动部件上时,也就是把构建完备的处理盒100装入激光打印机内部的装配过程,参见图9,并结合其他附图,此时输入杆121被固定于激光打印机的驱动部件上,其末端的球面状凸头141将压迫传输杆120的凸脊型曲面136或者输入头130上的输入齿134,使传输杆120顺着导孔128朝着输出部123所在的方向,即图9中箭头x所示方向被压退,同时传输杆120亦将沿着输入杆121的径向或者横向,即图9中箭头y所示方向进一步移动,输入杆121上的球面状凸头141将沿着凸脊型曲面136上的过渡曲面137或者输入齿134上的过渡曲面135滑动,使输入头130上的球面状凹口133逐步对准输入杆121上的球面状凸头141,在球面状凹口133完全对准球面状凸头141之后,球面状凸头141对传输杆120的压迫即行消失,进而传输杆120受到螺旋形弹簧118的反向推压而沿着图9中箭头x所示方向的逆方向z作回复运动,直到球面状凸头141逐步滑入至最终完全嵌入球面状凹口133中,完成处理盒100与外部扭矩输出设备即激光打印机的相互对接。此时,输入头130上的输入齿134与输入杆121上的输出齿142之间在相互转过一个其形成接触前因输出齿142与输入齿134于导向柱129圆周方向上的相互错位而可能已存在的空转角度后达到相互抵靠接触的状态,外部输出设备例如激光打印机产生的扭矩即可通过输入杆121上的输出齿142传递给传输杆120上的输入齿134,进而依次沿着导向柱129、输出臂131、输入臂126、输出部123的传递路径向下游设备,例如鼓筒或者与斜齿轮122啮合的其他机构如显影辊105和\或碳粉搅拌架(图中未示出)等机构传递。
参见图10a、b,示出了本发明处里盒实施方式二的传输杆剖视图一、二。在实施方式二中,结合实施方式一的相关附图,其处里盒的主要构造与实施方式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于实施方式一的改进之处是,在导向柱129平行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截面上,输入齿134-1的形状呈现为矩形。亦即,输入齿134-1背对导向柱129的一侧,其对应于导向柱129横向的外侧部分,它随着输入齿134-1沿着背对导向柱129的方向延伸而同导向柱129的长度方向保持平行。在这种构造状态下,当输入杆121被固定于激光打印机的驱动部件上,其末端的球面状凸头141触及并压迫输入齿134-1或者输入头130的边缘时,由于球面状凸头141具备的球面特性,矩形状的输入齿134-1或者输入头130的过渡曲面137仍然会沿着球面状凸头141的球形表面滑动,使输入头130上的球面状凹口133逐步对准输入杆121上的球面状凸头141,在球面状凹口133完全对准球面状凸头141之后,球面状凸头141对传输杆120的压迫即行消失,进而传输杆120受到螺旋形弹簧118的推压而沿着图9中箭头x所示方向的逆方向z作回复运动,直到球面状凸头141逐步滑入至最终完全嵌入球面状凹口133中,完成处里盒100与外部输出设备即激光打印机的相互对接。
参见图11a、b,示出了本发明处里盒实施方式三的传输杆剖视图一、二。在实施方式三中,结合实施方式一的相关附图,其处里盒的主要构造与实施方式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于实施方式一的改进之处是,在导向柱129平行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截面上,输入齿134-2对应于导向柱129横向外侧的形状呈现为阶梯145。阶梯145与导向柱129横向中心的纵向延长线之间的距离随着输入齿134-2沿着背对导向柱129的方向延伸而逐渐收缩。在这种构造状态下,当输入杆121被固定于激光打印机的驱动部件上,其末端的球面状凸头141触及输入齿134-2或者输入头130的边缘时,由于球面状凸头141具备的球面特性,输入齿134-2的阶梯145或者输入头130的过渡曲面137仍然会沿着球面状凸头141的球形表面滑动,使输入头130上的球面状凹口133逐步对准输入杆121上的球面状凸头141,在球面状凹口133完全对准球面状凸头141之后,球面状凸头141对传输杆120的压迫即行消失,进而传输杆120受到螺旋形弹簧118的推压而沿着图9中箭头x所示方向的逆方向z作回复运动,直到球面状凸头141逐步滑入至最终完全嵌入球面状凹口133中,完成处里盒100与外部输出设备即激光打印机的相互对接。
参见图12a、b,示出了本发明处里盒实施方式四的传输杆剖视图一、二。在实施方式四中,结合实施方式一的相关附图,其处里盒的主要构造与实施方式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于实施方式一的改进之处是,在导向柱129平行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截面上,输入齿134-3的形状呈现为梯形,并且,该梯形的斜边146位于导向柱129横向的外侧。斜边146与导向柱129横向中心的纵向延长线之间的距离随着输入齿134-3沿着背对导向柱129的方向延伸而逐渐收缩。在这种构造状态下,当输入杆121被固定于激光打印机的驱动部件上,其末端的球面状凸头141触及输入齿134-3或者输入头130的边缘时,由于球面状凸头141具备的球面特性,输入齿134-3的斜边146或者输入头130的过渡曲面137仍然会沿着球面状凸头141的球形表面滑动,使输入头130上的球面状凹口133逐步对准输入杆121上的球面状凸头141,在球面状凹口133完全对准球面状凸头141之后,球面状凸头141对传输杆120的压迫即行消失,进而传输杆120受到螺旋形弹簧118的推压而沿着图9中箭头x所示方向的逆方向z作回复运动,直到球面状凸头141逐步滑入至最终完全嵌入球面状凹口133中,完成处里盒100与外部输出设备即激光打印机的相互对接。
参见图13,示出了本发明处里盒实施方式五的局部剖视图。在实施方式五中,结合实施方式一的相关附图,其处里盒的主要构造与实施方式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于实施方式一的改进之处是,其螺旋形弹簧118-1的位置被调整到容纳腔125的外部。具体构造为,导向柱129依次穿入容纳腔125和导孔128后,继续延伸至导孔128的外部,螺旋形弹簧118-1被套装在导向柱129延伸至导孔128外部的一段上。螺旋形弹簧118-1的一端被固定于导向柱129背对输入头130的端头上,其另一端固定于导孔128背对容纳腔125的端壁148上,亦即导孔128沿自身轴向的外端口上。在这种构造方式下,由于螺旋形弹簧118-1具备的弹性,当输入杆121被固定于激光打印机的驱动部件上,并沿着导孔128的轴向压迫传输杆120时,传输杆120将顺着导孔128朝着输出部123所在的方向,亦即背对输入头130的方向被压退,直至输入头130朝着输出部123所在的方向移动后腾出输入杆121与输入头130对接,即球面状凸头141滑入球面状凹口133内所需的空间。该空间就是输入头130朝着输出部123所在的方向移动之后形成的一段距离。该段距离大于自输入头130的外端壁132为起始至输入齿134沿容纳腔125轴向延伸的末端144为止的一段空间在容纳腔125轴向上投影后所得的长度。在传输杆120处于无压迫的自然状态时,螺旋形弹簧118-1将回拉导向柱129使输出臂131抵靠于端盖119位于容纳腔125中的外壁上。
参见图14,示出了本发明处里盒实施方式六的局部剖视图。在实施方式六中,结合实施方式一的相关附图,其处里盒的主要构造与实施方式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于实施方式一的改进之处是,在中转头117上不再开设导孔128,螺旋形弹簧118的位置依然处于容纳腔125的内部。具体构造为,导向柱129穿入容纳腔125后,其背对输入头130的末端沿容纳腔125的轴向同容纳腔125的底壁143之间预留有间隙149。底壁143的位置在中转头117轴向上同容纳腔125的外端口相对。确切地说,在容纳腔125的轴向上,底壁143和容纳腔125的外端口分置于容纳腔125的两端。间隙149沿容纳腔125轴向的宽度大于自输入头130的外端壁132为起始至输入齿134沿容纳腔125轴向延伸的末端144为止的一段空间在容纳腔125轴向上投影后所得的长度。螺旋形弹簧118被套装在导向柱129位于容纳腔125中的一段上。螺旋形弹簧118的一端抵接于输出臂131上,其另一端抵接于容纳腔125的底壁143上。在这种构造状态下,由于螺旋形弹簧118具备的弹性,当输入杆121被固定于激光打印机的驱动部件上,并沿着容纳腔125的轴向压迫传输杆120时,传输杆120将朝着输出部123所在的方向被压退,直至输入头130朝着输出部123所在的方向移动后腾出输入杆121与输入头130对接,即球面状凸头141滑入球面状凹口133内所需的空间。该空间就是输入头130朝着输出部123所在的方向移动之后形成的一段距离,也就是间隙149所能提供的活动距离。这活动距离大于自输入头130的外端壁132为起始至输入齿134沿容纳腔125轴向延伸的末端144为止的一段空间在容纳腔125轴向上投影后所得的长度。在传输杆120处于无压迫的自然状态时,螺旋形弹簧118将推压输出臂131使其抵靠于端盖119位于容纳腔125中的外壁上。

Claims (23)

1.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包括感光鼓,所述感光鼓包括鼓筒和扭矩传输装置,所述扭矩传输装置包括中转头、传输杆和输入杆,所述鼓筒固定于所述中转头上,所述传输杆包括导向柱和位于所述导向柱沿自身长度方向一侧的输入头,在所述输入头沿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背对所述导向柱的外端壁上于所述外端壁沿所述导向柱横向偏离所述外端壁中心的位置设置有沿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朝外伸出的输入齿,所述中转头上设置有容纳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中转头径向两侧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朝着所述容纳腔的内部伸出的一个输入臂,在所述导向柱平行于自身长度方向的外壁上设置有沿所述导向柱横向朝外延伸的输出臂,所述导向柱位于所述容纳腔中并可沿所述中转头的轴向往复移动,所述中转头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且同轴的导孔,所述导向柱伸入且穿出所述导孔并可沿所述导孔的轴向往复移动,在所述容纳腔的圆周方向上所述输出臂于所述输入臂所在的位置同所述输入臂形成抵靠接触,所述输入杆面向所述外端壁的末端具有球面状凸头,在所述输入杆上于所述凸头附近设置有沿所述输入杆横向朝外伸出的输出齿,所述输出齿在所述导向柱的圆周方向上于所述输入齿所在的位置同所述输入齿形成抵靠接触,所述凸头的球心位于由所述导向柱沿自身横向的中心在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上形成的延长线上,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端盖和圆柱状螺旋形弹簧,所述端盖固定于所述处理盒同所述容纳腔沿所述中转头轴向的外端口所在位置对应的外壁上并将所述容纳腔沿所述中转头轴向的外端口封盖,所述输出臂面向所述输入头的一侧抵靠于所述端盖上,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输出臂背对所述输入头的一侧上而其相对端抵接于所述容纳腔沿所述中转头轴向同所述容纳腔外端口相对的底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为与所述中转头同轴向且中心线重合的圆柱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为与所述中转头同轴向且中心线重合的正多边形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1、2、3之一所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柱横向上于所述输入头外端壁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沿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内凹的凹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为球面状凹口,所述球面状凹口的球心位于由所述导向柱沿自身横向的中心在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上形成的延长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围成所述凹口的外壁在垂直于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上的投影形状呈正多边形,所述正多边形各顶角所在圆的圆心位于由所述导向柱沿自身横向的中心在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上形成的延长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头外端壁介于所述凹口周围的部分为沿着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背对所述导向柱向外凸申的曲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头外端壁介于所述凹口周围的部分为沿着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背对所述导向柱向外凸申的曲面。
9.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包括感光鼓,所述感光鼓包括鼓筒和扭矩传输装置,所述扭矩传输装置包括中转头、传输杆和输入杆,所述鼓筒固定于所述中转头上,所述传输杆包括导向柱和位于所述导向柱沿自身长度方向一侧的输入头,在所述输入头沿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背对所述导向柱的外端壁上于所述外端壁沿所述导向柱横向偏离所述外端壁中心的位置设置有沿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朝外伸出的输入齿,所述中转头上设置有容纳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中转头径向两侧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朝着所述容纳腔的内部伸出的一个输入臂,在所述导向柱平行于自身长度方向的外壁上设置有沿所述导向柱横向朝外延伸的输出臂,所述导向柱位于所述容纳腔中并可沿所述中转头的轴向往复移动,所述中转头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相连通且同轴的导孔,所述导向柱伸入且穿出所述导孔并可沿所述导孔的轴向往复移动,在所述容纳腔的圆周方向上所述输出臂于所述输入臂所在的位置同所述输入臂形成抵靠接触,所述输入杆面向所述外端壁的末端具有球面状凸头,在所述输入杆上于所述凸头附近设置有沿所述输入杆横向朝外伸出的输出齿,所述输出齿在所述导向柱的圆周方向上于所述输入齿所在的位置同所述输入齿形成抵靠接触,所述凸头的球心位于由所述导向柱沿自身横向的中心在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上形成的延长线上,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端盖和圆柱状螺旋形弹簧,所述端盖固定于所述处理盒同所述容纳腔沿所述中转头轴向的外端口所在位置对应的外壁上并将所述容纳腔沿所述中转头轴向的外端口封盖,所述输出臂面向所述输入头的一侧抵靠于所述端盖上,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导向柱背对所述输入头的端头上而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导孔沿自身轴向背对所述容纳腔的外端口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为与所述中转头同轴向且中心线重合的圆柱腔。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为与所述中转头同轴向且中心线重合的正多边形空腔。
12.根据权利要求9、10、11之一所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柱横向上于所述输入头外端壁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沿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内凹的凹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为球面状凹口,所述球面状凹口的球心位于由所述导向柱沿自身横向的中心在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上形成的延长线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围成所述凹口的外壁在垂直于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上的投影形状呈正多边形,所述正多边形各顶角所在圆的圆心位于由所述导向柱沿自身横向的中心在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上形成的延长线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头外端壁介于所述凹口周围的部分为沿着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背对所述导向柱向外凸申的曲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头外端壁介于所述凹口周围的部分为沿着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背对所述导向柱向外凸申的曲面。
17.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包括感光鼓,所述感光鼓包括鼓筒和扭矩传输装置,所述扭矩传输装置包括中转头、传输杆和输入杆,所述鼓筒固定于所述中转头上,所述传输杆包括导向柱和位于所述导向柱沿自身长度方向一侧的输入头,在所述输入头沿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背对所述导向柱的外端壁上于所述外端壁沿所述导向柱横向偏离所述外端壁中心的位置设置有沿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朝外伸出的输入齿,所述中转头上设置有容纳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中转头径向两侧的内壁上分别设置有朝着所述容纳腔的内部伸出的一个输入臂,在所述导向柱平行于自身长度方向的外壁上设置有沿所述导向柱横向朝外延伸的输出臂,所述导向柱位于所述容纳腔中并可沿所述中转头的轴向往复移动,在所述容纳腔的圆周方向上所述输出臂于所述输入臂所在的位置同所述输入臂形成抵靠接触,所述输入杆面向所述外端壁的末端具有球面状凸头,在所述输入杆上于所述凸头附近设置有沿所述输入杆横向朝外伸出的输出齿,所述输出齿在所述导向柱的圆周方向上于所述输入齿所在的位置同所述输入齿形成抵靠接触,所述凸头的球心位于由所述导向柱沿自身横向的中心在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上形成的延长线上,所述处理盒还包括端盖和圆柱状螺旋形弹簧,所述端盖固定于所述处理盒同所述容纳腔沿所述中转头轴向的外端口所在位置对应的外壁上并将所述容纳腔沿所述中转头轴向的外端口封盖,所述输出臂面向所述输入头的一侧抵靠于所述端盖上,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输出臂背对所述输入头的一侧上而其相对端抵接于所述容纳腔沿所述中转头轴向同所述容纳腔外端口相对的底壁上,所述导向柱背对所述输入头的末端沿所述中转头的轴向同所述容纳腔底壁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间隙沿所述中转头轴向的宽度大于自所述输入头外端壁为起始至所述输入齿沿所述中转头轴向延伸的末端为止的一段空间在所述中转头轴向上投影后所得的长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为与所述中转头同轴向且中心线重合的圆柱腔。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为与所述中转头同轴向且中心线重合的正多边形空腔。
20.根据权利要求17、18、19之一所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向柱横向上于所述输入头外端壁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沿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内凹的凹口。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为球面状凹口,所述球面状凹口的球心位于由所述导向柱沿自身横向的中心在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上形成的延长线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围成所述凹口的外壁在垂直于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上的投影形状呈正多边形,所述正多边形各顶角所在圆的圆心位于由所述导向柱沿自身横向的中心在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上形成的延长线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头外端壁介于所述凹口周围的部分为沿着所述导向柱长度方向背对所述导向柱向外凸申的曲面。
CN201310356347.5A 2013-08-15 2013-08-15 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 Active CN1033994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56347.5A CN103399478B (zh) 2013-08-15 2013-08-15 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56347.5A CN103399478B (zh) 2013-08-15 2013-08-15 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9478A CN103399478A (zh) 2013-11-20
CN103399478B true CN103399478B (zh) 2016-04-13

Family

ID=495631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6347.5A Active CN103399478B (zh) 2013-08-15 2013-08-15 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994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6696B (zh) * 2013-07-25 2015-10-2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扭矩传输装置、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
CN107450294A (zh) * 2017-08-14 2017-12-08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驱动连接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74020Y (zh) * 2008-03-22 2008-12-31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驱动力传递部件及处理盒
CN201174031Y (zh) * 2008-03-19 2008-12-31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驱动力传递部件和处理盒
CN101916055A (zh) * 2010-01-27 2010-12-15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感光鼓驱动组件
CN102087494A (zh) * 2011-01-14 2011-06-08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感光鼓驱动组件、感光鼓和处理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59507B2 (ja) * 2008-06-20 2013-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ップリング部材の取り外し方法、カップリング部材の取り付け方法、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74031Y (zh) * 2008-03-19 2008-12-31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驱动力传递部件和处理盒
CN201174020Y (zh) * 2008-03-22 2008-12-31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驱动力传递部件及处理盒
CN101916055A (zh) * 2010-01-27 2010-12-15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感光鼓驱动组件
CN102087494A (zh) * 2011-01-14 2011-06-08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感光鼓驱动组件、感光鼓和处理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9478A (zh) 2013-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6696B (zh) 扭矩传输装置、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
CN102067042B (zh) 处理盒和静电成像设备
CN103149816B (zh) 激光打印机用显影盒
US8731435B2 (en) Process cartridge for an imaging device
US20210011397A1 (en) Gear assembly for a replaceable unit of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3399478B (zh) 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
CN104597733B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KR20070099715A (ko) 프린터 카트리지용 감광성 드럼 및 이의 장착방법
CN104614959A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WO2016107214A1 (zh) 显影盒
CN202033588U (zh)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
CN103399472B (zh) 扭矩传输装置、激光打印机用感光鼓和处理盒
JP5194919B2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08477304U (zh) 处理盒
CN207882670U (zh) 处理盒及图像成形设备
CN107272387A (zh) 一种处理盒的再生方法和处理盒
CN208314445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103149817B (zh) 激光打印机用显影盒
CN201110946Y (zh) 激光打印机用成像处理盒
CN204116809U (zh) 扭矩接收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203299516U (zh) 激光打印机用感光鼓
CN103309209B (zh) 激光打印机用显影盒
CN203299521U (zh) 激光打印机用显影盒
CN202041773U (zh) 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
CN207264103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