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3406A - 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 - Google Patents

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93406A
CN103393406A CN2013103238905A CN201310323890A CN103393406A CN 103393406 A CN103393406 A CN 103393406A CN 2013103238905 A CN2013103238905 A CN 2013103238905A CN 201310323890 A CN201310323890 A CN 201310323890A CN 103393406 A CN103393406 A CN 103393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sm
ultrasonic probe
measured
coupling module
subjec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238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93406B (zh
Inventor
宋亮
刘成波
白晓淞
林日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31032389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934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93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34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934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34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Ultrasonic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声成像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激发光被耦合进入光纤(10),从光纤(10)出射的光沿着与待测对象表面平行的方向,经空间扩束及透镜组(20)聚焦后进入耦合模块(30);进入耦合模块(30)内的光在位于超声探头(40)正下方、与待测对象的超声探头检测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实现全反射,垂直照射到超声探头(40)正下方的待测对象的超声探头检测区域,激发出光声信号;光声信号经待测对象的超声探头检测区域传输进入耦合模块(30),超声探头(40)接收光声信号。本发明实现在不显著增加超声探头尺寸的前提下,使激发光照射区域与超声探头检测区域相重合;超声探头保持传统的与待测对象垂直的方向,使操作者易适应。

Description

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声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
【背景技术】
光学成像技术是当前各类生物医学影像技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之一。相比其他医学成像手段如X线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等,光学成像技术在分辨率、化学特异性、灵敏度、安全性等某个或多个方面分别具有优势。但光学成像技术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其组织穿透深度,光声成像技术的出现很好地克服了这一缺陷。光声成像同时具有光学分辨率和声学成像深度的优点,它以组织的光学吸收特性为对比机制,可以获得生物体的化学组分及生理功能信息。光声成像技术已被证明适用于乳腺癌检测、肿瘤分级中引导前哨淋巴结活检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应用。
现有光声成像系统大多是基于固定检测探头进行成像,同时需要配套复杂昂贵的附加组件,例如乳腺癌检测中用于让病人平卧的特制平台等。近些年有研究尝试在现有超声成像设备的手持式探头基础上直接进行激发光耦合,进行手持式实时光声断面成像,其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手持式超声探头的易操纵性,进行身体不同部位的光声成像,另外所得光声图像能够与超声图像自动重合匹配,实现多模成像的目的。相比传统光声成像方法,这一设计思路更容易被临床医生接受,有利于光声技术的临床转化;但这一设计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将激发光简洁高效地传递到目标组织部位,在不显著增加超声探头尺寸的情况下,得到高质量的光声图像,目前仍是一个挑战。
当前基于手持式超声探头阵列的光声成像系统中,其光学照射部分与超声探头的耦合设计主要有如下两种:
(1)第一种设计如图1所示,从光源出射的激发光被耦合进入光纤束1,光纤束1的另一端(末端)经过分叉后分别被绑定到超声探头2两侧,使激发光倾斜照射到样本3表面,并在超声探头2中心正下方特定深度汇聚。这种设计通常被称为暗场照明设计,它的主要缺点是光学照射区域与超声探头探测区域存在不匹配问题,这是因为照射光从超声探头2两侧进入组织,其照亮区域主要是光在组织内发生聚焦的区域,而在超声探头2的其他探测区域,激发光能量很弱,难以激发出足够强的光声信号,因此这种激发光照射方法使得光声信号主要来自于光在组织内发生聚焦的区域,而超声探头2的其他探测区域(如探头近场和远场区域)成像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由于这一设计采用光纤束1进行照射光的传递以及样本的激发,使得其成本相对较高。
(2)第二种设计如图2所示,通过添加与手持式超声探头2相匹配的耦合部件4,将激发光照射到样本3中,同时探测所产生的光声信号。这一设计中,光源发出的激发光同样首先被耦合进入单根高能多模光纤,从光纤末端出射的光经空间扩束以及柱面透镜聚焦后,透过对超声信号起反射作用的声学反射板照射到样本3内部,所产生的光声信号经组织内传输进入耦合部件4,通过声学反射板反射,被手持式超声探头2接收。这一设计通常被称为明场照明设计,它能够将激发光耦合到超声探头的整个检测区域,同时提高系统的图像质量和信噪比,但它的主要缺点在于其耦合部分过于复杂,使原本小巧灵活的超声探头2变得庞大,不再适用于某些人体部位如腋下或胯下区域的检测;另外,这一设计中超声探头2与样本3组织表面平行,而不再是传统的垂直方向,这对于操作者来说也可能存在适应性的问题。
综上分析,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
(1)如图1所示,现有的基于光纤束从手持式超声探头阵列两侧进行激发光倾斜照射的设计,其缺点在于光声信号主要来自于组织内特定深度的区域,对于超声探头的其他探测区域成像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由于采用光纤束进行照射光的传递以及样本的激发,使得这一设计的成本较高。
(2)如图2所示,现有的基于手持式超声探头阵列耦合模块将照射光从超声探头正下方垂直于探头照射样本的设计,其缺点在于超声探头阵列变得庞大,不再适用于腋下及胯下等区域的检测;另外,这一设计对于操作者来说可能存在适应性的问题。
鉴于此,克服这些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不显著增加超声探头阵列尺寸的前提下,实现激发光照射区域与超声探头检测区域重合,操作者易适应的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所述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包括光纤(10)、透镜组(20)、耦合模块(30)和超声探头(40),光纤(10)末端和透镜组(20)位于耦合模块(30)一侧,耦合模块(30)位于超声探头(40)下方、靠近待测对象的一侧;其中:
激发光被耦合进入光纤(10),从光纤出射的光沿着与待测对象表面平行的方向,经空间扩束及透镜组(20)聚焦后进入耦合模块(30);
进入耦合模块(30)内的光在位于超声探头(40)正下方、与待测对象的超声探头检测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实现全反射,垂直照射到超声探头(40)正下方的待测对象的超声探头检测区域,激发出光声信号;
所述光声信号经待测对象的超声探头检测区域传输进入耦合模块(30),超声探头(40)接收所述光声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耦合模块(30)为光学棱镜,在与待测对象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光学棱镜的最小横截面尺寸大于或等于超声探头(40)末端的横截面尺寸。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耦合模块(30)包括第一三棱镜(31)和第二三棱镜(32),第一三棱镜(31)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第一三棱镜(31)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呈45°角的斜面和第二三棱镜(32)的一侧面贴合,第一三棱镜(31)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分别与待测对象表面垂直和平行;
光从第一三棱镜(31)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垂直的侧面垂直入射,在耦合模块(30)内,全反射的位置为第一三棱镜(31)的与第二三棱镜(32)贴合处的内表面;光声信号经待测对象的超声探头检测区域传输进入耦合模块(30)后,在第一三棱镜(31)和第二三棱镜(32)内均匀传输至超声探头(40)。
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耦合模块(30)包括第一三棱镜(31)和菱形棱镜(33),第一三棱镜(31)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第一三棱镜(31)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呈45°角的斜面和菱形棱镜(33)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呈45°角的斜面贴合,第一三棱镜(31)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分别与待测对象表面垂直和平行;
光从第一三棱镜(31)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垂直的侧面垂直入射,在耦合模块(30)内,全反射的位置为第一三棱镜(31)的与菱形棱镜(33)贴合处的内表面;光声信号经待测对象的超声探头检测区域传输进入耦合模块(30)后,在第一三棱镜(31)和菱形棱镜(33)内均匀传输至超声探头(40)。
在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耦合模块(30)包括第一三棱镜(31)和梯形棱镜(34),第一三棱镜(31)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第一三棱镜(31)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呈45°角的斜面和梯形棱镜(34)与待测对象表面呈45°角的斜面贴合,第一三棱镜(31)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分别与待测对象表面垂直和平行;
光从第一三棱镜(31)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垂直的侧面垂直入射,在耦合模块(30)内,全反射的位置为第一三棱镜(31)与梯形棱镜(34)贴合处的内表面;光声信号经待测对象的超声探头检测区域传输进入耦合模块(30)后,在第一三棱镜(31)和梯形棱镜(34)内均匀传输至超声探头(4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棱镜(31)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呈45°角的斜面经过表面镀膜工艺加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棱镜(31)和第二三棱镜(32)由相同材料制成,第一三棱镜(31)和第二三棱镜(32)的厚度相同;或者
第一三棱镜(31)和菱形棱镜(33)由相同材料制成,第一三棱镜(31)和菱形棱镜(33)的厚度相同;或者
第一三棱镜(31)和梯形棱镜(34)由相同材料制成,第一三棱镜(31)和梯形棱镜(34)的厚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棱镜(31)、第二三棱镜(32)、菱形棱镜(33)和梯形棱镜(34)由对光学和声学具有高透射特性的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三棱镜(31)、第二三棱镜(32)、菱形棱镜(33)和梯形棱镜(34)由有机玻璃、玻璃或者石英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组(20)包括平凸柱面透镜(21)和平凹柱面透镜(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超声探头正下方附加耦合模块,同时将照射光纤末端设置于耦合模块的一侧,光纤出射的光经空间扩束和透镜组聚焦后进入耦合模块,经全反射后照射到位于超声探头正下方的检测区域,实现了在不显著增加超声探头阵列尺寸的前提下,使激发光照射区域与超声探头检测区域相重合;同时,超声探头保持了传统的与待测对象垂直的方向,使操作者易适应。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第一种设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第二种设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采用三棱镜和菱形棱镜组成耦合模块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采用三棱镜和梯形棱镜组成耦合模块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图1-图2:
1-光纤束,  2-超声探头
3-样本,    4-耦合部件;
图3-图5:
10-光纤,          20-透镜组,
21-平凸柱面透镜,  22-平凹柱面透镜,
30-耦合模块,      31-第一三棱镜,
32-第二三棱镜,    33-菱形棱镜,
34-梯形棱镜,      40-超声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施例中的超声探头为手持式超声探头。
下文中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除非有特殊说明,均请参照附图3所示的方位。
图3-图5中,斜线填充区域代表光线。
如图3-图5所示,给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和光路传播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其包括光纤10、透镜组20、耦合模块30和超声探头40,光纤10末端和透镜组20均位于耦合模块30一侧,耦合模块30位于超声探头40下方、靠近待测对象(图中未示出)的一侧。
光源发出的激发光被耦合进入光纤10,从光纤10出射的光沿着与待测对象表面平行的方向,经空间扩束及透镜组20聚焦后成为矩形光斑,并进入与手持式超声探头40相匹配的耦合模块30,此处的相匹配是指尺寸相匹配,比如参照图3所示,在主视方向上耦合模块30尺寸稍大于超声探头40尺寸,只要满足在与待测对象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耦合模块30的最小横截面尺寸大于或等于超声探头40末端的横截面尺寸即可,实际应用时一般采取相当或者稍大于的尺寸。进入耦合模块30内的光在位于超声探头40正下方、与待测对象的超声探头检测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实现全反射,垂直照射到超声探头40正下方的待测对象的超声探头检测区域,激发出光声信号。光声信号经待测对象的超声探头检测区域传输进入耦合模块30,超声探头40接收该光声信号。
光纤10可选用单根高能多模光纤,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光纤束的方式,节约了成本。
透镜组20包括至少两个柱面透镜,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柱面透镜,一个平凸柱面透镜21和一个平凹柱面透镜22。光线先经过平凸柱面透镜21,后经过平凹柱面透镜22。
耦合模块30可以采用光学棱镜,如前所述,需满足在与待测对象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光学棱镜的最小横截面尺寸大于或等于超声探头40末端的横截面尺寸,实际应用时一般采取相当或者稍大于的尺寸。本实施例中,耦合模块由一块第一三棱镜31和一块第二三棱镜32组成,两棱镜用相同材料制成,且厚度相同。其中第一三棱镜31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第一三棱镜31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呈45°角的斜面和第二三棱镜32的一侧面贴合,第一三棱镜31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分别与待测对象表面垂直和平行。45°角的设置(也即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光线平行于待测对象表面或者垂直于待测对象表面传播。这样,两个棱镜在斜面处无缝贴合(可采用粘合的方式),确保光声信号在耦合模块30内部均匀传输。第一三棱镜31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呈45°角的斜面经过表面镀膜工艺加工。
照射光从第一三棱镜31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垂直的侧面垂直入射,在耦合模块30内第一三棱镜31的与第二三棱镜32贴合处的内表面处发生全反射,传输方向由平行变为垂直于待测对象表面,从而垂直照射到待测对象表面,并在检测区域内不同深度激发出光声信号。所产生的光声信号经检测区域传输进入耦合模块30后,在第一三棱镜31和第二三棱镜32内均匀传输至超声探头40,被超声探头40接收。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三棱镜32的横截面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三棱镜32的截面还可以为其他任何形状的三角形,比如普通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者钝角三角形,等等。还可以将图3中第二三棱镜32设置在超声探头40一侧的面改为设置到待测对象一侧。总之,第二三棱镜32的具体位置及形状可进行各种可能的变形,只要不影响本发明的效果。
或者,可以采用三棱镜和菱形棱镜组成耦合模块30的方案。如图4所示,耦合模块30包括第一三棱镜31和菱形棱镜33,两棱镜用相同材料制成,且厚度相同。其中第一三棱镜31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第一三棱镜31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呈45°角的斜面和菱形棱镜33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呈45°角的斜面贴合,第一三棱镜31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分别与待测对象表面垂直和平行。45°角的设置(也即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光线平行于待测对象表面或者垂直于待测对象表面传播。这样,两个棱镜在斜面处无缝贴合(可采用粘合的方式),确保光声信号在耦合模块30内部均匀传输。第一三棱镜31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呈45°角的斜面经过表面镀膜工艺加工。其内部光路传播过程与上述采用两块三棱镜组成耦合模块30的方案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或者,还可以采用三棱镜和梯形棱镜组成耦合模块30的方案。如图5所示,耦合模块30包括第一三棱镜31和梯形棱镜34,两棱镜用相同材料制成,且厚度相同。其中第一三棱镜31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第一三棱镜31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呈45°角的斜面和梯形棱镜34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呈45°角的斜面贴合,第一三棱镜31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分别与待测对象表面垂直和平行。45°角的设置(也即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光线平行于待测对象表面或者垂直于待测对象表面传播。这样,两个棱镜在斜面处无缝贴合(可采用粘合的方式),确保光声信号在耦合模块30内部均匀传输。梯形棱镜34的下底面位于超声探头40一侧,梯形棱镜34的上底面位于待测对象一侧,呈倒梯形放置。第一三棱镜31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呈45°角的斜面经过表面镀膜工艺加工。其内部光路传播过程与上述采用两块三棱镜组成耦合模块30的方案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梯形棱镜34的截面为直角梯形。需要说明的是,该梯形棱镜34的截面还可以为其他任何形状的梯形,比如等腰梯形,或者其他普通梯形。总之,梯形棱镜34的形状可进行各种可能的变形,只要不影响本发明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耦合模块30采用有机玻璃材料制成。需要说明的是,耦合模块30还可采用其他对光学和声学具有高透射特性的材料制成,如玻璃或石英等材料。
本实施例在现有手持式超声阵列探头的基础上,通过一种简易方便的机械结构和光路设计,将光学激发模块与超声探头耦合,构建性能更为优良、更易于临床应用转化的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
本实施例通过在超声探头正下方粘合耦合模块,同时将照射光纤末端设置于耦合模块的一侧,通过光学全反射实现激发光从超声探头正下方平行于探头对检测区域进行照射,实现了在不显著增加超声探头阵列物理尺寸的前提下,使激发光照射区域与超声探头检测区域相重合,激发光能照射到超声探头的整个检测区域,使其应用范围不受限制,且成本低。同时,超声探头保持了传统的与待测对象垂直的方向,避免了操作者存在不适应情况的出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包括光纤(10)、透镜组(20)、耦合模块(30)和超声探头(40),光纤(10)末端和透镜组(20)位于耦合模块(30)一侧,耦合模块(30)位于超声探头(40)下方、靠近待测对象的一侧;其中:
激发光被耦合进入光纤(10),从光纤出射的光沿着与待测对象表面平行的方向,经空间扩束及透镜组(20)聚焦后进入耦合模块(30);
进入耦合模块(30)内的光在位于超声探头(40)正下方、与待测对象的超声探头检测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实现全反射,垂直照射到超声探头(40)正下方的待测对象的超声探头检测区域,激发出光声信号;
所述光声信号经待测对象的超声探头检测区域传输进入耦合模块(30),超声探头(40)接收所述光声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模块(30)为光学棱镜,在与待测对象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光学棱镜的最小横截面尺寸大于或等于超声探头(40)末端的横截面尺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模块(30)包括第一三棱镜(31)和第二三棱镜(32),第一三棱镜(31)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第一三棱镜(31)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呈45°角的斜面和第二三棱镜(32)的一侧面贴合,第一三棱镜(31)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分别与待测对象表面垂直和平行;
光从第一三棱镜(31)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垂直的侧面垂直入射,在耦合模块(30)内,全反射的位置为第一三棱镜(31)的与第二三棱镜(32)贴合处的内表面;光声信号经待测对象的超声探头检测区域传输进入耦合模块(30)后,在第一三棱镜(31)和第二三棱镜(32)内均匀传输至超声探头(4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模块(30)包括第一三棱镜(31)和菱形棱镜(33),第一三棱镜(31)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第一三棱镜(31)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呈45°角的斜面和菱形棱镜(33)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呈45°角的斜面贴合,第一三棱镜(31)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分别与待测对象表面垂直和平行;
光从第一三棱镜(31)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垂直的侧面垂直入射,在耦合模块(30)内,全反射的位置为第一三棱镜(31)的与菱形棱镜(33)贴合处的内表面;光声信号经待测对象的超声探头检测区域传输进入耦合模块(30)后,在第一三棱镜(31)和菱形棱镜(33)内均匀传输至超声探头(4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模块(30)包括第一三棱镜(31)和梯形棱镜(34),第一三棱镜(31)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第一三棱镜(31)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呈45°角的斜面和梯形棱镜(34)与待测对象表面呈45°角的斜面贴合,第一三棱镜(31)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分别与待测对象表面垂直和平行;
光从第一三棱镜(31)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垂直的侧面垂直入射,在耦合模块(30)内,全反射的位置为第一三棱镜(31)与梯形棱镜(34)贴合处的内表面;光声信号经待测对象的超声探头检测区域传输进入耦合模块(30)后,在第一三棱镜(31)和梯形棱镜(34)内均匀传输至超声探头(40)。
6.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棱镜(31)的与待测对象表面呈45°角的斜面经过表面镀膜工艺加工。
7.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棱镜(31)和第二三棱镜(32)由相同材料制成,第一三棱镜(31)和第二三棱镜(32)的厚度相同;或者
第一三棱镜(31)和菱形棱镜(33)由相同材料制成,第一三棱镜(31)和菱形棱镜(33)的厚度相同;或者
第一三棱镜(31)和梯形棱镜(34)由相同材料制成,第一三棱镜(31)和梯形棱镜(34)的厚度相同。
8.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棱镜(31)、第二三棱镜(32)、菱形棱镜(33)和梯形棱镜(34)由对光学和声学具有高透射特性的材料制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棱镜(31)、第二三棱镜(32)、菱形棱镜(33)和梯形棱镜(34)由有机玻璃、玻璃或者石英制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20)包括平凸柱面透镜(21)和平凹柱面透镜(22)。
CN201310323890.5A 2013-07-29 2013-07-29 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 Active CN1033934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23890.5A CN103393406B (zh) 2013-07-29 2013-07-29 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23890.5A CN103393406B (zh) 2013-07-29 2013-07-29 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3406A true CN103393406A (zh) 2013-11-20
CN103393406B CN103393406B (zh) 2015-10-28

Family

ID=49557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23890.5A Active CN103393406B (zh) 2013-07-29 2013-07-29 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9340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7747A (zh) * 2015-08-12 2015-12-23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
CN109580785A (zh) * 2017-09-29 2019-04-05 上海金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汽轮机叶片根部缺陷的扫查工装及方法
CN111837135A (zh) * 2020-01-22 2020-10-27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活体光声检测系统、生物信息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生物活体检测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96408A (ja) * 1983-04-23 1984-11-07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表面粗さ計測装置
US5402438A (en) * 1992-10-16 1995-03-28 Fuji Electric Co., Ltd. Solid state laser device
WO2005068973A1 (en) * 2004-01-13 2005-07-28 Glucon Inc. Photoacoustic sensor
US20060181791A1 (en) * 2003-07-31 2006-08-17 Van Beek Michael 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property of a fluid which flows through a biological tubular structure with variable numerical aperture
CN101918811A (zh) * 2007-10-25 2010-12-15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具有光学横向分辨率的共焦光声显微镜
CN102389321A (zh) * 2011-06-23 2012-03-28 深圳市开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光声三维成像装置
CN102596049A (zh) * 2009-10-29 2012-07-18 佳能株式会社 光声装置
JP2012135368A (ja) * 2010-12-24 2012-07-19 Canon Inc 光音響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2012143384A (ja) * 2011-01-12 2012-08-02 Canon Inc 光音響ミラーおよび音響波取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96408A (ja) * 1983-04-23 1984-11-07 Omron Tateisi Electronics Co 表面粗さ計測装置
US5402438A (en) * 1992-10-16 1995-03-28 Fuji Electric Co., Ltd. Solid state laser device
US20060181791A1 (en) * 2003-07-31 2006-08-17 Van Beek Michael 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property of a fluid which flows through a biological tubular structure with variable numerical aperture
WO2005068973A1 (en) * 2004-01-13 2005-07-28 Glucon Inc. Photoacoustic sensor
CN101918811A (zh) * 2007-10-25 2010-12-15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具有光学横向分辨率的共焦光声显微镜
CN102596049A (zh) * 2009-10-29 2012-07-18 佳能株式会社 光声装置
JP2012135368A (ja) * 2010-12-24 2012-07-19 Canon Inc 光音響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2012143384A (ja) * 2011-01-12 2012-08-02 Canon Inc 光音響ミラーおよび音響波取得装置
CN102389321A (zh) * 2011-06-23 2012-03-28 深圳市开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光声三维成像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7747A (zh) * 2015-08-12 2015-12-23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
CN109580785A (zh) * 2017-09-29 2019-04-05 上海金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汽轮机叶片根部缺陷的扫查工装及方法
CN111837135A (zh) * 2020-01-22 2020-10-27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活体光声检测系统、生物信息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生物活体检测方法
WO2021147023A1 (zh) * 2020-01-22 2021-07-2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活体光声检测系统、生物信息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生物活体检测方法
CN111837135B (zh) * 2020-01-22 2024-04-30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物活体光声检测系统、生物信息检测装置、电子设备及生物活体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3406B (zh) 2015-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88625B (zh) 一种多模态显微成像系统
CN105167747B (zh) 一种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
US11026584B2 (en) Handheld device and method for tomographic optoacoustic imaging of an object
CN105595964B (zh) 双聚焦超声探头和稀疏阵列光声断层成像系统
US8353833B2 (en) Low-cost device for C-scan photoacoustic imaging
JP5541662B2 (ja) 被検体情報取得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3356234B (zh) 被检体信息获取装置
CN103389273A (zh) 一种光声和光学融合的多模态成像系统
CN102740776B (zh) 光声成像设备和光声成像方法
CN103462645B (zh) 前视光声内窥镜
CN102843960A (zh) 光声成像设备、光声成像方法和用于执行光声成像方法的程序
CN101385638A (zh) 测量装置
CN204813815U (zh) 一种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
CN104825180A (zh) 一种三模态乳腺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
CN103393407B (zh) 一种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
US11432798B2 (en) Portable probe for photoacoustic tomography and real-time photo acoustic tomography device
US20220133273A1 (en) Transparent ultrasound transducers for photoacoustic imaging
Bai et al. Compact and low-cost handheld quasibright-field linear-array probe design in photoacoustic computed tomography
CN109507117B (zh) 一种基于光声束整形的微纳成像检测实验装置
CN103385697A (zh) 高性能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
CN103393406B (zh) 简易手持式光声成像探头
CN106994006A (zh) 双模态成像系统
WO2013183247A1 (ja) 音響光学撮像装置
CN105054895A (zh) 用于光学、超声、光声多模显微成像的集成化扫描头
CN115040083B (zh) 基于多超声换能器的光声层析和超声成像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