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92385B - 制造用于印刷电路的多层塑料层压板的堆的改进 - Google Patents

制造用于印刷电路的多层塑料层压板的堆的改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92385B
CN103392385B CN201280010579.9A CN201280010579A CN103392385B CN 103392385 B CN103392385 B CN 103392385B CN 201280010579 A CN201280010579 A CN 201280010579A CN 103392385 B CN103392385 B CN 1033923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p
plate
bag
metal tape
auxiliary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05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92385A (zh
Inventor
B·塞拉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ande Indust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CEDAL EQUIPMENT Sr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6085110&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3392385(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DAL EQUIPMENT Srl filed Critical CEDAL EQUIPMENT Srl
Publication of CN1033923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23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92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923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6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6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 H05K3/4644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by building the multilayer layer by layer, i.e. build-up multilayer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9/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paper or cardboar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46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 H05K3/4644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ircuits by building the multilayer layer by layer, i.e. build-up multilayer circuits
    • H05K3/4652Adding a circuit layer by laminating a metal foil or a preformed metal foil patter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6Lamination
    • H05K2203/068Features of the lamination press or of the lamination process, e.g. using special separator shee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11Treat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ffect, e.g. heating, cooling, roughening
    • H05K2203/1115Resistance heating, e.g. by current through the PCB conductors or through a metallic mas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13Means to assemble electrical device
    • Y10T29/5317Laminated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 Primary Cells (AREA)

Abstract

制造用于印刷电路的多层塑料层压板的堆的改进。在制造用于印刷电路的多层塑料层压板的过程中,具有两个表面的压机在真空条件下将压力施加在层压板包的堆上,所述包与由阳极化处理的铝制成的隔板交替。包包括预浸层。每个包的两侧上的金属化部是铜带部分,所述铜带围绕每个包和每块隔板重复折叠180°。铜带中的强电流环流因电阻行为加热电阻:热量致使多个层紧密固定。辅助加热器通过插置绝缘板而应用于压机的每个表面。这包括铝板,所述铝板具有包含相同数量的并联的铠装蜡烛状电阻器的等距间隔开的纵向孔。主要电源向铜带提供直流电,两个次级电源向两个辅助加热器提供交流电。PLC连接到三个热探针,所述三个热探针分别存在于堆的中心处和两个辅助加热器中。由PC访问的PLC控制三个电源,以根据预先建立的循序形增加测量的温度,继而获得在堆的所有包中大体相等的温度。

Description

制造用于印刷电路的多层塑料层压板的堆的改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电路领域,并且更加具体地涉及制造用于印刷电路的多层塑料层压板的改进之处。
背景技术
同一申请人名下的意大利专利No.0001255128的名为“用于生产主要用于印刷电路的具有金属板的塑料层压板的处理”,通过下降型的柱式液压机1如图1所示来致动所述处理,所述下降型柱式液压机1的支撑表面2和压力表面3没有被加热。参照图1,在提及专利的第一权利要求中描述的处理通过形成组合板4的堆构成,每个所述组合板堆均包括一组支撑薄片5,所述支撑薄片5一面或者两面上浸注有塑料材料并且带有金属板,其特征在于,通过连续条6获得所述金属板,所述连续条6布置在第一组薄片的下面处,从底部开始然后折叠180°布置在所述组的上面,并且在安置金属板7和相对于第一次折叠沿着相反的方向第二次折叠180°之后布置在第二组薄片的下面处,而且在相对于第二次折叠沿着相反的方向第三次折叠180°之后布置在第二组薄片的上面上等直到布置在最后一组薄片的上面上为止;条6的两个端部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到具有适当功率的电流发生器8,使得通过产生作用在包堆上的适当压力,闭合发生器8的电路,从而获得与面相配合的条6的各个段如电阻器一样发挥作用,从而获得多种元件和塑料层压板的制件之间的闭合连接。具体地,条6由铜制成,插置在多种包4之间的金属板7由不锈钢制成,并且每个包4均由浸渍环氧树脂的玻璃纤维织物制成的薄片5所构成。包4堆放置在两个密闭板90和10之间,所述包4堆包括围绕隔板7折叠成线圈的铜条6,所述密闭板9和10分别是上和下板并且与两根竖直的圆柱棒11保持对准。
图2关于同一申请人名下的意大利专利No.0001271942中描述的替代性实施例,所述替代性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不同,原因在于这样的事实,即,在加热堆叠在压机1的两个表面之间的包4中,两根铜条13和14用于替代图1的单根条6;另外,在所述条和隔板7的面之间放置有单页牛皮纸类型的绝缘纸15。如能够在图2中发现的那样,条13和14沿着螺旋状路径在堆的多个相交部处保持相互平行。单个包包括在两根条13和14之间,而具有相应纸片15的隔板7包括在由每根条13、14形成的交替环形件中。每根条的对应端部均连接到发生器8的同一末端,并且由此两根条等效于并联的一定阻值R的两个电阻器。从电气角度,假设发生器8提供了相同的电压V,则图2的构造相对于图1的构造的优势在于单根铜条具有等于大约2R的电阻,构成每个铜条13和14中的双流通道,从而涉及与使得先前构造的加热成四倍有关的发电机的输出。包4中箭头表示由两根铜条的部分传递的热量的通道。另外,在钢板7和分别位于下方和上方的铜条13和14之间插置绝缘纸15的片防止了额外的电流通过所述板分流并且继而过度加热多层包4,从而面临燃烧的风险,这是由于减小了铜条13和14的与钢板7相接触的段的电阻水平。
重点技术问题
相对于由旧式多表面压机所允许的那样,使用卷绕成线圈的铜条允许沿着包堆更加均匀地分布热量,在所述铜条中,热流如上所述环流,在所述多表面压机中,仅仅位于堆两端处的包与加热表面相接触。尽管其具有不可否认的优势,但是使用用于加热包的铜条的处理也具有缺陷,特别是在堆两端处的包相对于堆中心处温度低大约50℃至60℃,并且结果通常必须放弃这些包。外周包的温度偏低部分是因为热量从铜条6传递到包含堆的金属板9和10,并且部分是由于这样的事实,即,则中位于端部的包较小程度上受益于构成在最靠近堆的中心的包周围的热质量。
不重要的劣势是针对组装包堆的组装时间延长,这是因为将牛皮纸施加在每个不锈钢隔板的面的下方或者顶部上。另外,牛皮纸片的系统化插置减缓了堆内的温度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具有作为对象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以下步骤用于制造用于印刷电路的多层塑料层压板:
a)构造在下文称为包的单个多层塑料层压板的堆,所述单个多层塑料层压板与隔板交替,所述隔板导热但电绝缘,每个包均包括在至少一个面上金属化的介电层,所述介电层与预浸渍粘合剂的层交替,每个包的两个最外层均由至少一条金属带的相应部分构成,所述金属带优选地由铜制成并且沿着相反的方向重复折叠180°,以形成盘蛇状的环状件,所述环状件在所述堆整个高度上与所述堆有系统地交叉;
b)通过双板压机在真空条件下将受控值的压力施加在所述堆上,并且同时在所述堆的内部产生热量,所述热量由电流通过电阻行为生成,通过主发电机使得所述电流在所述盘蛇状金属带中环流,控制所述主发电机的供应到所述金属带的电力,以便按照预先建立的循序渐进方式使在堆内部测量的温度什高一段时间,该段时间足以使得所述粘合层硬化并且因此实现将不同层以及所述金属带部分相互固定到相配合的层;
c)返回初始压力和温度条件;
d)切割所述金属板(25),使得所述金属板与所述堆(20)的相对的侧面齐平,所述金属带存在于所述侧面的外部,并且拆开以这种的方式金属化的单个包(21);
其中,根据本发明,在步骤b)期间,由两个辅助电阻加热器将额外的热量摄入供应到堆的两个端部,所述两个辅助电阻加热器限制到压机的两块板并且与所述两块板热绝缘,所述辅助加热器由相应的次级发电机提供电力,以这样的方式控制次级发电机,以便根据上述预先建立的循序渐进方式来升高辅助加热器的温度,由辅助加热器发散的电力足以用于在堆的相应的顶部包和底部包中获得与在堆内部测量的温度大体相等的温度,如在权利要求1中描述的那样。
通过以这种方式操作,在初始热跃迁时间之后,每个加热器的温度将保持“耦接”到在堆内部测量的温度值,直到预浸渍中的树脂开始聚合为止,并且这允许获得树脂聚合以及随后获得在堆的所有包中皆均匀一致的树脂网状物。有利地,温度耦合包括仅仅±3℃的偏差。
应当指出的是的,优选的介电层是FR-4型,并且应当指出的是在印刷电路中必须使用的浸渍层由预先浸注仅仅略微聚合的环氧树脂的玻璃纤维织物构成。将在随附权利要求中描述本发明的在被视为创新的其多个实施例中的其它特征。
所述方法显而易见也可应用于生产单个层压板,即,那些包括仅仅单层介电层的层压板,所述单层介电层在两面上金属化。在多层层压板中,内层金属化包括接地表面和电路联接通道,多种布局组件保持相互对准,以允许通过金属化孔正确地互连。有利地,如果存在能够致使局部焊接的强的由短路引起的电流,则通过在在不同层之间的属于缺失电路布局组件的周边带的限制区域处实施局部焊接以已知方式能够事先获得所有层之间对准的稳定性,所述所有层构成单个多层包,在所述限制区域处存在如螺旋件的若干圆形金属件,所述若干金属件在多层之间皆对准。
如本方法所述的金属化多层塑料层压板备妥用于随后处理,所述处理包括电路布局组件的穿孔、掩蔽和凹版印刷,移除多余的铜并且使得通孔金属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将压力施加在上加热器上,并且从此通过位于称作气囊(在初始固定压力条件下为气囊充气)的气室将热量传递到堆,随后在证实获得预先建立的温度值时经由分立步骤升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隔板由受到阳极化处理的铝制成,以便获得黑色氧化物表面层,所述黑色氧化物表面层电绝缘并且散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由主发电机供应的电流穿过每个辅助加热器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封电阻部件,所述电阻部件因外壳而电绝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堆的底部部分处的铜带部分抵靠在可抽取的金属托盘上,所述可抽取的金属托盘优选地由铝制成并且主发电机供应的电流和由所述金属托盘搁置在其上的辅助电加热器产生的热流穿过所述可抽取的金属托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金属板放置在堆的顶部处的铜带部分上,所述板改进了作用在堆上的压力分布,所述板优选地由铝制成,由主发电机供应的电流和由辅助电加热器产生的热流穿过所述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与所述辅助电加热器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形成在堆的顶部和底部处的铜带的环状件从铜带依次包括:两张牛皮纸型纸片、由塑料材料制成的阻尼垫层和一块所述的隔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每个包的两个最靠外的层由两个金属带的相应部分构成,所述两个金属带在端部处连接,如同并联的两个电阻,并且针对所述堆的加热电流穿过所述两个金属带,所述两个铜带沿着所述堆形成两个盘蛇状件,所述两个盘蛇状件的环状件相互穿透。
从上文所陈述的内容,还相对于旧式热压机,例如多表面压机发现实质性不同,在所述旧式热压机中不能调节热上和下表面的温度,以获得最靠外的包和堆中央之间一致的温度;这是因为堆的外周和中心之间的负温度梯度,这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从热源至堆中心的距离增加一起发生。
而且,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系统,所述系统用于根据上述模式制造用于印刷电路的多个多层塑料层压板,其特别特征包括:
-两个辅助电阻加热器,所述辅助电阻加热器由相应的次级发电机提供电力,每个所述辅助加热器均包括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优选地由铝制成且接合到由介电的且热绝缘的材料制成的板,所述板被限制到所述压机的相应板,并且所述辅助加热器的每块金属板均包括电绝缘的电阻部件;
-装置,所述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次级发电机,所述装置能够编程,用于改变供应到所述辅助电阻加热器中的电流强度,以便根据前述预先建立的循序渐进方式增加在所述相应的金属板内部测量的温度,由所述辅助加热器发散的电力足以在所述堆的相应顶部和底部包中获得与在所述堆内部测量的温度大致相等的温度
在辅助电阻加热器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金属板中制成有纵向通孔,所述纵向通孔在整个宽度上等距间隔开,并且具有筒状的铠装电阻器插入在这种孔的内部。
在辅助电阻加热器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金属板中获得矩形狭缝,所述矩形狭缝近乎与板等宽,并且在所述狭缝中插入有厚碳化硅薄片,所述碳化硅薄片包括电阻线圈。
在辅助电阻加热器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金属板中获得矩形腔,所述矩形腔与板近乎等宽,并且具有由钢棒制成的电阻线圈的铠装电阻器插入在所述腔中,所述电阻器利用云母片与其平行六面体状的阳极化处理的铝壳体隔离开。
根据系统发明的一个方面,辅助电阻加热器的金属板连接到源自主发电机的相应端子的强安培值导体,连接到约束到压机的可运动表面的金属板的强安培值导体具有挠性末端段,所述挠性末端段能够支撑它的运动,所述辅助电阻加热器的金属板与堆的底部和顶部上的整个表面或者相应的铜带部分电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系统还包括:
-堆承载体金属托盘,相对的轨道固定在所述堆承载体金属托盘上,所述轨道以大于正常堆叠的包的最大尺寸的间隔相互间隔开;
-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成对约束到所述轨道;
-棒,所述棒与第一滑动件结合成一体并且正交于轨道,所述棒指向相对的轨道;
-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与边缘防护件托架的形状相同并且能够沿着所述棒滑动而且约束到此。
一种装置,所述装置用于将所述滑动件锁定在相应的约束件上,以便以这样的方式调整相同的滑动件之间的相互距离,以便使得堆固定不动,所述堆因包尺寸而相互不同。
本发明的优势
由于产生的热量和它们针对压机的冷表面的热绝缘,分别为上和下加热器的两个其它的加热器因此产生了低于产生在堆内部中的热量消散的屏障。那些最靠近堆的两端的包主要受益于其它热量;这补偿因它们位置而使其具有的较低温度。因此,沿着整个堆存在温度的恒定升高,使得不再面临必须放弃包的风险。
因此,由于在新型系统中使用的不同加热器之间的协同作用,所以能够最大化包的数量,所述包满足生产周期的要求,从而突破旧式多表面压机的限制,在所述旧式压机中中央包的增加的冷却导致减少可堆叠的包,以及突破了使用仅仅一个电阻铜加热器的限制,在所述电阻铜加热器中还存在必须放弃最靠近堆的端部的包的真实可能性。
另外,由于主要发电机的端子连接到上和下加热器的金属板的连接,所以提供了可用的与铜加热器条相接触的较大面积的电接触区域,从而提高了上述接触的稳定性,大约数千安培的直流电能够行进通过所述电接触区域。
使用阳极化处理的铝隔板有助于构造堆,这是因为,对于板而言同一板上的两个面上绝缘纸片不是必须的,而且因为这样的事实,即,阳极化处理的铝散热,因此不能防止包堆中的温度升高。
使用用于压力的气囊使得压力能够在包堆的上面的整个表面上均匀分布。
最后,由于四角止动件,能够沿着正交于彼此的两个方向的分别定位,因此不同尺寸的包堆在制备调遣和热处理期间均在堆承载件托盘的中心处保持稳定。
附图说明
从仅仅以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其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其中:
图1是根据已知处理堆叠的用于生产用于印刷电路的多层层压板的压机的透视图;
图2是与前述不同的用于多层包的堆的替代性而且已知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获得的用于制造与图1的堆类似的堆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在附录的表1的值构成的图表,其以纵坐标表示在图3的堆的三个特殊点中测量的温度的时间走势,而以横坐标表示施加在包堆上的压力根据在同一包堆的中心中测量的温度的时间走势;
图5是图3中示意性示出的而没有多层包堆的压机的透视图;
图6示出了图5的压机的内部的透视图,清晰突出了两块加热板,所述两块加热板分别约束到压机的固定的下表面和可运动的上表面;
图7示出了与图3的包堆相同的包堆,其放置在堆承载件托盘上,所述堆承载件托盘放置在图6的压机的下加热板上;
图8示出了在图7的压机的下表面上在相对于加热板的相对的侧部上拥有正交轴的两行平行的辊的透视图,其为了促进使得图7的堆承载件托盘运动和定位所述堆承载件托盘;
图9示出了存在于铜条的电加热电流的导体棒的上端处的编制的导体分段的透视图,所述铜条如线圈与图7的包堆交叉;
图10示出了在图6中可见的整个下加热板;
图11是图10的加热板的右下角的放大视图;
图12示出了图11的板内部的蜡烛状电阻器中的一个,以电加热所述板;
图13是图7的托盘的透视图,在所述托盘上安装有系统,所述系统能够使得堆固定,所述堆因包的尺寸而相互不同。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在不同附图中出现的相同元件能够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一张附图的图解中,能够指的是这样的元件,所述元件非明确在所述附图中示出而是在前述附图中示出的元件。各个示出的元件的缩放和比例不必与真实的缩放和比例相对应。
参照图3,能够观察一种系统的图示,所述系统用于制造用于印刷电路的多个多层包21,所述多层包21叠置形成堆20,所述堆20放置在具有气动运动和压缩的压机(图5中的70)的固定的下表面32和可运动的上表面38之间。如下,从底部向上构成每个包21:
·属于铜条25的下铜层;
·下预浸层22
·分层23,所述分层23由介电层制成,所述介电层在至少一个面上有不同程度的金属化,并且所述分层23与预浸层相交替;
·上预浸层24
·也属于铜条25的上铜层。
在一个包21和随后的包之间插置有阳极化处理的铝板26。铜条25源自卷绕成卷的连续的片,并且当其逐步展开时,其还围绕分层22、25、24组有系统地折叠为线圈,以完成包21,并且针对堆20的整个高度围绕毗邻其的隔板26折叠成线圈。在铜条25中,电路被制成流通,由于所述电路的电阻行为,加热条,以这种方式从内部加热堆。使用仅仅一根铜条25取代图2的优选的双条构造仅为了简化附图并非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其它热供应的模式。在铜线圈的构造中,开口在附图右部上的环状件属于包21,而开口在左侧的毗邻前述开口的环状件包括板26;右和左能够互换。在堆20中,上环状件和下环状件皆包括相同的结构,所述结构依序包括:阳极化处理的铝板26,所述阳极化处理的铝板26与铜条25相接触;两片牛皮纸27;垫层28(缓冲垫),所述垫层28由芳族聚酰胺纤维织物和硅胶粘合剂构成;片27和垫28的功能是平衡由压机施加在堆20的两端的表面上的压力。位于堆20的基部处的铜条25抵接在堆承载件托盘30上,所述堆承载件托盘30由非阳极化处理的铝板构成,所述非阳极化处理的铝板能够在压机的相对的侧部上前后运动。在按压周期期间,铝托盘30抵接在非阳极化处理铝制成的加热板34上,所述加热板34叠置在介电板33上并且牢固连接到所述介电板33。所述介电板33抵接在压机的下表面32上,所述介电板33牢固地固定在下表面32上。加热板34和介电板33的组件构成这样的装置31,所述装置31还作为“隔热层”,所述隔热层阻止产生在堆20中的吸热向下逃逸,从而防止放置在堆的最下部分中的包的温度相对于中央包降低。在一个实施例中,介电板33由具有60mm厚的环氧玻璃G11制成;所述环氧玻璃指的是基于正交布置在网状环氧树脂中的玻璃纤维的分层的复合材料。
能够根据不同的方法来获得加热板34。优选的方法由以下步骤构成:在25mm厚的板34中制造一定数量的纵向孔,所述纵向孔在整个长度上等距间隔开;和将相应的“蜡烛”型的铠装(armored)电阻器35引入到所述纵向孔中,所述铠装电阻器35并联联接在230V交流电源的端子之间。这种电阻器由圆柱钢套构成,在所述圆周钢套中,包封有铁-镍或者镍-铬电阻器;填充材料、硅酮或者凝结物电绝缘但是导热。在现在的情况中,八个2kW的电阻器装配有直径为15mm的圆筒套。电阻器的数量和个体吸收取决于堆20中的包21的尺寸和数量。
第二种方法由在板34中获得矩形狭缝来构成,所述矩形狭缝几乎与板等宽并且在其中插入有厚的硅酮片,所述硅酮片包含电阻线圈。
第三种方法由在板34中制成矩形腔来构成,所述矩形腔几乎与板等宽并且在其中插入有在同一申请人名下的意大利专利No.0001374127中描述的铠装电阻器;这种电阻器由电阻线圈构成,所述电阻线圈由钢棒制成并且利用云母片与具有平行六面体形状的阳极化处理的铝外壳隔离开。
在堆20的上部分中,没有接收阳极化处理的铝板29抵接在铜条25上。堆承载件托盘30和板29由铝制成的事实不排除使用其它金属或者合金的可能性。压机的上表面38在其内部具有腔38a,所述腔38a在下部分上开口,以允许自由基部37的内含物竖直平移而不会离开腔。基部37在腔38a中限制了具有刚性壁和可变体积的室,在所述室的内部容纳有气囊39,所述气囊39通过挠性管41连接到压缩机40。气囊39是这样的气室,所述气室在放气时具有扁平的几乎矩形的形状,而当膨胀时所述气室能够完全填充腔38a直到其最大化地向下延伸为止。可运动基部37的下面固定到介电板33′,继而固定到加热板34′,在所述加热板34′的内部处存在有蜡烛型的铠装电阻器35′。板33′和板34′皆属于限制到压机的上面38的装置36,所述装置36与下装置31完全相同,因而其也作为“隔热层”,以阻止产生在堆20中的吸热向下逃逸,从而防止放置在堆的最高部分处的包的温度相对于中央包下降。
由400伏三相电网络提供用于加热铜条25和电阻器35和35′的电源。网络44的三相导体和中性线N(接地)皆由具有四个触头的断开开关45来适当地分段。电力中的大部分均被铜条25通过这样的系统吸收,所述系统调制交流电并且转换成直流电,所述系统包括通常为半导体闸流管的固态受控开关46,所述受控开关46连接在网络44和下行三相变压器47的初级绕组之间;所述下行三相变压器47的次级绕组连接到三相整流器48,所述三相整流器48提供了在可调节60伏电压条件下的高安培数的直流电。如能够在附图中观察到的那样,整流器48的正(+)和负(-)端子通过两个强导体49和50连接到铝加热板34′和34;导体49终结于挠性分段,以支持压机的上表面38的平移。从正极端子(+)流出的电流流入到上加热板34′通过上铝板39,从铜条25的一端滑向另一端,从而从内部加热堆20,穿过堆承载件托盘30(所述堆承载件托盘也由铝制成),流入到下加热板34,并且最后抵达负极端子(-)。元件46、47和48构成主要直流发电机GP。由调制系统来提供用于加热加热下板34的并联的电阻器组的电源交流电,所述调制系统包括受控开关51,所述受控开关51通常为半导体闸流管,所述受控开关51连接到电网络44的一个相位并且连接到单相绝缘变压器52的初级绕组。元件51和52构成次级交流发电机GS1。类似地,由调制系统来提供交流发电机,所述交流发电机用于加热并联的电阻器35′组,所述并联的电阻器组35′加热上板34′,所述调制系统包括受控开关54,所述受控开关54连接到电网络44的不同相位并且联接到单相绝缘变压器55的初级绕组。元件54和55构成次级交流发电机GS2。变压器52和55能够共享同一芯部。在下文中,受控开关46、51、54也称作驱动器。
用于铜条25和电阻器35和35′组的电源调制器与温度控制装置相连,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应用至少三个热探针,所述三个热探针中的第一探针58位于堆20的中心处,第二探针59位于上加热板34′的壁龛中,而第三探针60位于下加热板34中的壁龛中。为了更高的安全性,每根探针均有额外备用的。热探针58、59、60连接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61(PLC),继而通过总线62连接到个人计算机(PC)63,所述个人计算机63执行用于致动堆20的热压制周期的程序。图3的系统还包括真空泵64和通风设备65,所述真空泵64和通风设备65皆连接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如压缩机40那样。泵64用于在热压制周期期间在隔绝室(73,图5和图6)中产生理想的真空水平,所述隔绝室包括堆20。风扇65随着终结压制周期而开始行使功能,以通过将空气流运送到装配有喷嘴的管中来快速地冷却上板34,所述喷嘴位于上述板的对面并且与所述板相距较短距离。
在行使功能时,在初始预备步骤结束时的堆20位于托盘30的中心处,所述托盘30定位在压机的表面38的下方。四个气动制动器(未示出)使得上表面38降低直到利用气囊放气使得板34′与放置在堆20的顶部处的铝板29相接触为止。在此刻,通过PLC61,PC63产生信号D,所述信号D致动压缩机40一足够的时间,以在初始建立的作用在堆20上的压力P条件下为气囊39充气。PLC61在开始启动工作周期之前产生信号E,所述信号E致动真空泵64;致动所述泵一时间,所述时间为达到足以避免在热压制期间在多层中形成气泡的真空水平所需的时间。在此之后,PC63通过PLC61产生分别针对驱动器46、54、51的三个信号A、B、C,以启动铜条25和电阻器35′和35的加热周期。在由加热的元件的热惯性导致的一定延迟之后,热探针58、59、60产生与测量的温度成比例的相应的模拟信号Ta、Tb、Tc;这些信号与PLC相关,所述PLC利用适当的节律使得所述模拟信号Ta、Tb、Tc数字化并且在总线62上传递数值。PC63执行对总线62的持续监测,以获得产生信号A、B、C的新值所需的温度值Ta、Tb、Tc,所述信号根据贮存的程序的逻辑经由反馈来控制相应的驱动器。总而言之,这种程序设置成确保堆20的所有包21共享同一温度增加曲线,直到树脂完全成网状为止。能够通过提前了解在存在压力的条件下的温度的理想增长曲线的时间走势来实现所述目的。
能够根据已知的化学-物理现象获得类似理想的曲线Tai(t),所述已知化学-物理性现象对存在预浸渍粘合层中的环氧树脂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包括在存在催化剂的情况下树脂成分的聚合反应(凝胶化)以及树脂凝胶的成网,直到实现玻璃状型的层为止。所使用的曲线Tai(t)在一段时间内以一梯度线性增加,所述梯度取决于在一段时间期间能够传递到铜条25的最大电力并且受到温度对在环氧树脂内发生的化学-物理反应的影响的限制。一旦达到大约180℃的值,则方便地使得温度Tai(t)更为缓慢地升高若干度,以完成网状化。曲线Tai(t)的末段代表提高多层的最终特性所需的后固化阶段,该特性在恢复到大气温度之后保持一段时间。与在本领域中重复实验获得的假设曲线类似的理论曲线Tai(t):这种曲线几乎完全叠加在图4的实际曲线Ta(t)上。能够假设所述其它理论曲线Tai(t),其都)能被再细分成一系列直线段。曲线Tai(t)以这样速率抽样,该速率使得不会损失信息,并且样本事先写入PC63中的存取存储器中。理论曲线的最小取样频率大于或者等于PC63将获得温度Ta、Tb、Tc的真实值的频率。作用在堆20上的压力P逐级增加,仅当温度Tai(t)已经达到预先建立的值时才从一个步骤行进到下一个步骤。就所述内容而言,推导证实的是,由于P{Tai(t)}方程,压力P(t)以间接方式依赖于时间。理想曲线Tai(t)允许简化控制三个加热器25、35、35′的算法,这是因为其足以在程序中设定线性增加梯度和线性设定每个分段的最终温度,例如对于第一分段而言为(5℃)/(60s)和180℃,以便PC计算出方程Tai(t)的一系列值并且存储它们。然后,PC计算在时间ts测量的温度值Ta和对应的贮存值Tai(ts)之间的差别,并且根据所述值的差(Ta-Tai)和符号其通过PLC61产生针对驱动器47的信号A,以便以适当的方式更改传导的持续时间。这意味着,如果Ta>Tai,则传导的持续时间与差ΔT成比例减小,而如果Ta<Tai,则传导持续时间与差ΔT的模量成比例延长。温度值Ta在某些程度上受到由两个加热板34和34供应的热贡献影响,也在时间ts时测量所述两块加热板34和34′的温度Tc和Tb并且与时间ts时的理论温度值Tai进行比较。这是因为实现的目的是在堆20的所有21上温度均匀一致,因此温度Tc和Tb的值还必须向对应于时间ts的理论值Tai收敛。所陈述的内容确保热控制算法的整体稳定性,从而防止在堆20的中心和两端之间出现显著且持续的危险热振荡。PC63因此通过PLC61产生分别发送到驱动器54和51的两个独立信号B和C,以便以适当方式修改执传导的持续时间来针对所述温度Ta控制温度Tc和Tb。信号A、B、C通过相对于正弦电压的零值设定相应驱动器的延时关机来控制传导的持续时间;延时时间越长,便能够获得更高的有效电压,并且因此获得有效电流、恒定的电阻值。
图4用图表表示了每隔55秒测量且贮存在附录-表1中的测量值Ta、Tb、Tc,所述附录-表1反映工作内存的内容。利用另一个比例,图表还反映了作用在堆20上的压力的走势。图4中的真实温度曲线Ta(t)是理想走势Tai(t)的良好逼近,偏离由控制系统保持的线性走势±2℃在采用的温标中不很明显。温度曲线Tb(t)和Tc(t)替代地具有振荡走势,所述振荡走势在初始段相当清楚,但是从大约100℃开始,这种进程快速减速并且以包含在±5℃内的振荡向曲线Ta(t)的走势收敛。引起这种振荡走势的一种原因是两块板34和34′相对于堆20的较低热惯性。这丝毫没有危害最终结果,原因在于增加的宽度引起树脂较差地聚合的温度间隔。在压制周期结束时,关闭驱动器46、51、54,以使得温度Ta、Tb、Tc为环境值。在此之后,通过PLC61,PC63使得真空泵64停止并且将致动信号F发送至通风设备65,以加速上板34′的冷却。
以下表格2反映了能够在图3的系统中使用的若干堆类型20和相应的最大电量。
根据印刷电路的设计师的设计要求来选择铜条25的宽度,对大多数而言,其可以从300mm的最小宽度变化直到其达到1,4000的最大宽度。铜条25的厚度标准化,并且通常为:1/4盎司(9微米);1/3盎司(12微米);1/2盎司(18微米);1盎司(35微米);2盎司(70微米);3盎司(105微米)。铜条25的长度取决于待压制的包的数量并且因此取决于堆的类型;最小长度能够是数十米长,最大长度大约为200米长。随着电流在铜条25中通过,在堆20的每个水平高度处提供的热能相等。
图5是压机70的透视图,所述压机70适于制造在单个工作周期中制造用于印刷电路(如图3和图4所说明的)的多个多层包。参照图5和图3,可以发现的是,压机70具有底架71,用于锚固待压制的材料的支撑表面32的坚固支撑框架。框架将压机再细分为相互叠置的三个部件72、73、74。下部件72由抵接表面32限制在上部分上;四个圆柱件以相近的角位置抵接在这个表面上,并且所述圆柱件支撑上部件74的底板。中间部件73由具有气动密封件的壁所侧向限定,所述中间部件73的两个相对的壁是固定的并且包括检查孔75,用于在加工期间检查内部,而另两个壁如门一样能够移动,以允许将具有包21的堆20的托盘30插入在中心处。在图5中,相继示出压机70的“本体”:将在下文中给出并且在随后的附图6-13中示出了更加详细的结构细节。稳压器和用于支持制动器的气动功能的设备连同真空泵64一起容纳在下部件72中,所述真空泵64在中间部件73中产生真空。所述支持设备和真空泵64能够位于压机70的外部。上述支持设备包括压缩机40和相应的分配阀,用于实施以下功能:a)致动四个汽缸,用于使得压机70的上表面38沿着两个方向平移;b)为气囊39充气,所述气囊39将压力施加在堆20上;一旦完成工作周期便冷却上加热板34′(风扇65);在将堆20引入到压机的表面之间时致动用于托盘30的提升致动器。由PLC61和PC63的主板构成的电子控制系统也容纳在下部件72中。所述PC63的主板包括只读存储器,在所述只读存储器中写入程序,所述程序管理压机70的功能(固件)。适当的界面连接件将主板连接到PC63的外部位置,所述外部位置可以由操作者用来插入工作周期的主要功能参数并且用于下载程序内存的内容。在中间部件73中,容纳有以下装置:自然地,具有堆20的托盘30;辅助加热器31和36以及相应的热探针60和59;位于堆20的中心处的热探针58;压机70的上表面38和相应的四个双动式汽缸,以其运动;和气囊39,所述气囊39能够使得密封壁37相对运动。在上部件74中,容纳有以下装置:防止过载的磁开关;电源,所述电源包括变压器47、52、55;和由固态装置46和48、51、54构成的相对控制电子设备。两个坚固的圆柱形铜棒并排从下部件72行进到上部件74,以向驱动器和传输装置供电。绝缘外壳76为了防护包封这些棒。
图6示出了中间部件73的没有托盘30和相关包堆的内部的透视图。在附图中,能够发现的是两块板34和34′由分别为35和35′(图12中可见)的“蜡烛”型铠装电阻器组加热,所述铠装电阻器组沿着整个长度等距插入在纵向孔中。在每组中的两个中央电阻器之间存在有两个其它纵向孔,在所述纵向孔内插入有两根热探针;这种探针包括位于上板34′中的第一对探针59、59′和位于下板34中的第二对探针60、60′。在所用的四根热探针中,两根探针59′和60′用于安全目的并且还连接到PLC61。下加热板34放置在介电板33的顶部上,通过将两颗螺丝穿到位于板的相对两侧上的孔78中而将所述下加热板34固定到介电板33,所述孔78横向于此的毗邻用于热探针60、60′的孔的合适位置中。介电板33抵靠压机70的下表面32并且通过螺丝固定到此。两个辊80布置在压机70的下加热板34的前方,并且平行于下加热板34而且略微比所述下加热板高,以有助于使得具有包21的堆20的托盘30在引入其时滑动。上加热板34′放置在介电板33′的下方并且如针对下板34所陈述的那样通过螺丝固定到此。继而,介电板33′固定在室38a的可运动壁37上,所述室38a包含气囊39,并且这种壁被限制到压机70的上表面38,从而分享其在堆20上的位置的竖直平移,而且在气囊39充气期间维持其它向下平移能力。中间部件73具有固定高度,所述固定高度限制堆20的最大高度,因此压机70必须以不同的方法来制造,以支持在表格2中举例的包的堆的类型。在每个堆类型中的堆的最大和最小高度之间的差由因气动致动器(未示出)所导致的上表面38的向下平移来补偿。在下加热板的两侧上,可以看见部分辊行;所述辊引导托盘30在压机70的中间部件73内滑动。
图7完结通过在抵靠在加热板34(由托盘覆盖)上的铝托盘30上的堆20的前述附图。能够利用仅仅一个如图3中示出的铜条示意性获得包的堆20或者利用图2的两个铜条以优选地视角获得。在堆20的顶部处,存在与铜条25的上端部相接触的铝板29,所述铝板29的下端与铝托盘30相接触。如上所述,主要电流发生器GP的端子分别连接到两块铝加热板34和34′(将在图9中突出连接到上板34′的连接)并且这种手段确保了用于与条25电接触的宽表面,从而允许加热电流的均匀分布。附图中的托盘30在在正面进入辊80和两行支撑辊(在图8中也能够附图标记82表示)上平移之后抵达其在部件73中的最后位置,所述两行支撑辊布置在加热板34的两侧,以在平移期间托盘30从其略微升高,从而避免牵拉。由其它辊83引导托盘30的平移,所述其它辊83在其前进的同时与所述托盘30的相对的凸缘相接触滚动;这种辊在压堆20期间将托盘30稳固保持在合适的位置中。沿着上加热板34′的两个更长的凸缘中的每一个,存在纵向槽77,以配合锚固到介电板33′的平坦止挡件79,以使得板34′侧向固定。两个类似的配合止挡件还存在于下加热板34的介电板33上。
图7示出了毗邻托盘30的左侧凸缘的辊83行(从前方观察压机70);类似的构造还存在于右侧。参照附图,观察到支撑件85为与压机70的下表面32结合成一体的平行六面体形状;从支撑件85向外离开的是辊83的旋转销,沿着竖直方向固定所述旋转销。具有平行六面体状的容器84限制到托盘30下方的毗邻支撑件85的压机的下表面32。在容器84内,连同气动提升机构存在可收缩的辊行。类似的容器还存在于托盘30的右侧,如将在随后附图中图解的那样。容器84,支撑元件85和介电板33固定到与压机70的下表面32结合成一体的钢座架32′。容器84和支撑件85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并且这防止通过金属辊82和83在铝托盘30和下表面32之间形成热电流的传导路径。可替代地,能够使用由塑料材料制成的辊。
图8示出了位于先前附图的托盘30的右侧上的两行辊82和83,从附图移除所述托盘30,以突出辊82。发现的是,在左侧还存在相似的辊82和83组。在附图中可见的是使用用于侧向辊83的支撑件86与在左侧使用的支撑件85不同,不同之处为旋转销悬挂而非抵接。支撑件86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纵向座架87构成,两个肩部88从所述纵向座架87的端部向上竖立,所述两个肩部88支撑椭圆形金属板89,辊83的旋转销32的作为位于所述椭圆金属板89中。座架87与压机70的下表面32结合成一体并且肩部88的下端部固定到座架87而没有碰触金属表面32。销沿着向下竖直方向固定在它们的座部上,以这种方式结果使得侧向辊83从板89悬挂下来。支撑辊82的容器84位于支撑件86和加热板34之间。其整体是中空的并且开口在上部分处,在所述上部分处用螺丝将金属框架91固定到开口的长边缘,从而在端部上形成两个部分,用于容纳两个块体95,以固定容器自身。正行辊82容纳在由通过座架接合的两个平行的金属肩部92和93构成的座部中。辊82的销94穿过相距适当距离的两个肩部91和92。在附图中的可见侧部上,加热板34通过槽87保持与容器84间隔开,所述槽87固定到相应的绝缘块体98。在容器84中,放置有气动致动器,管96向气动致动器供应压缩空气。在必须将堆20必须插入在按压空间或者从按压空间抽出所述堆20时,所述致动器开始运转;所述致动器相对于框架91提升辊82的座部,然后提升托盘一所需量,使得它们滚轧表面超过加热板34的高度,从而防止牵拉托盘。使得致动器停止运转导致辊行82因它们的重量而自动降低。
图9示出了导体100的上端部和上辅助加热器36的铝板34′之间的接触,这种导体的下端部部连接到主要发电机GP的端子(+)。考虑到高安培数,导体100是具有大直径的圆柱形铜棒,其插入在使其与外界隔离的塑料材料的圆筒中。通过施加用于确保良好电接触的适度压力,将铜端子101固定到圆柱形棒100的上端部,以紧固“编成辫状”型102的导电体的一个端部,所述导电体的另一个端部由模拟铜端子103紧固,所述模拟铜端子103固定到插入在板34′侧部上的凹陷部105中的短铜棒104。导体辫103的长度大于表格2的堆的类型所允许的两个加热板34和34′之间的最大距离,并且以这种方式,使得能够支撑上板34′的平移运动。下加热板34通过直径等于棒100的第二圆柱形铜棒(附图中未示出)连接到主要发电机GP的端子(-)。
图10示出了具有加热板34的下辅助加热器31(图3)的透视图,所述加热板34通过穿到孔78中的两颗螺丝固定到介电板33,而且还通过两个侧向止挡件79经由配件固定不动,所述两个侧向止挡件79用螺丝固定到上述板,上述板还支撑电线99的布线,以向电阻器35供应电力。上辅助电阻加热器36具有与下辅助电阻加热器31一样的构造,使得针对所述下辅助电阻加热器31的描述也适用于前者。用虚线示出了加热板34的八个蜡烛状电阻器35中的位于其座部中的一个,并且具体在图12中。就在介电板33上可见的布线的几何结构来看,两根电缆99a和99b从每个电阻器35的基部延伸,以连接到次级交流电发电机GS1的端子。参照图10并且参照图11的局部放大,这种布线包括两个平板108和109,所述平板108和109固定到介电板33且在电阻器35的插入侧附近靠近板34的角部。插口108和109分别具有接触件108a和109a,用于将电线的端子直接连接到次级发电机GS1的端子。从插口108分出两根短电缆段110和111,并且类似地从插口109分出两根短电缆段114和115。在每个插口118和109内部,相应的两根电缆段的端部均相互接触。电缆段110和111的另一个端部连接到两个相应的块体112和113,所述两个块体112和113各个均具有四个接触件。电缆段114和115的另一个端部连接到相应的块体116和117,所述块体116和117整体与前述块体相同。成对的块体112-113连接到所有八个电阻器35的八根电缆99a,而八根电缆99b连接到成对的块体116-117,使得八个电阻器35并联。
图13示出了铝托盘33的透视图,双正交的滑动件系统安装在所述铝托盘33上,所述双正交滑动件系统能够使得包堆的边缘固定不动,所述包堆就包的尺寸而言相互不同。参照图13,能够发现四条相同的轨道120、121、122、123,所述四条轨道120、121、122、123两两对齐靠近托盘33的相对的侧部。轨道在靠近上端部的侧部上具有两条纵向槽,以将在基部上具有开放式矩形截面的管状的相应滑动件124、125、126、127沿着向内方向适配地限制在两个短侧向附加件之间并且使得滑动件能够在所述槽中滑动。通过利用外侧具有螺纹的柄的手柄128、129、130、131的旋转而能够针对它们自有轨道锁定滑动件。滑动件在最靠外的端部处还具有平坦的肩部,用于通过螺丝固定相应的矩形棒132、133、134、135,所述矩形棒132、133、134、135正交于轨道指向托盘33的内部。沿着棒的中心线,设有纵向槽136、137、138、139,所述纵向槽延伸接近整个长度。四根棒支撑四个相应的第二滑动件140、141、142、143,所述第二滑动件140、141、142、143具有边缘护体类型的尖括号的形式,其中,一个面带槽,用于插入滑动棒。通过旋转手柄144、145、146、147针对相应的棒锁定滑动件140、141、142、143,所述手柄144、145、146、147在穿过槽的端部并且在这个垫圈前方处具有带螺纹的杆,以旋拧到滑动件的壁中。
操作地,堆20设定在托盘33的中心处,其中,所有滑动件均处于初始更靠外的位置中;在此之后,滑动件124、125、126、127制成在它们的轨道上平移向彼此,直到它们靠近堆的两侧上的棒132、133、134、135。在此时,角滑动件140、141、142、143制成平移向内部,直到它们靠近堆的四个角部,而且在针对消除边缘护体和堆之间的间隙所进行的必要调整之后,紧固锁定手柄。
能够用两倍长的两个长轨道来替代四个短轨道,所述长轨道以相同的方式位于轨道33上;还能够使用仅仅两个相对的棒,所述棒的端部固定到相对的轨道上的两侧。
根据用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明显的是能够在不悖离本发明的由以下权利要求限定的防伪的前提下,由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作出若干改变。
附录

Claims (19)

1.一种用于通过以下步骤制造用于印刷电路的多层塑料层压板的方法:
a)构造被称为包(21)的单个多层塑料层压板的堆(20),所述单个多层塑料层压板与隔板(26)交替,所述隔板导热但电绝缘,每个包(21)均包括在至少一个面上金属化的介电层(23),所述介电层与预浸渍粘合剂的层交替,每个包的两个最外层均由至少一条金属带(25)的相应部分构成,所述金属带沿着相反的方向重复折叠180°,以形成盘蛇状的环状件,所述环状件在所述堆(20)整个高度上与所述堆有系统地交叉;
b)通过双板压机(70)在真空条件下将受控值的压力施加在所述堆(20)上,并且同时在所述堆的内部产生热量,所述热量由电流通过电阻行为生成,通过主发电机(GP)使得所述电流在所述盘蛇状金属带(25)中环流,控制所述主发电机的供应到所述金属带(25)的电力,以便按照预先建立的循序渐进方式使在堆内部测量的温度升高一段时间,该段时间足以使得所述预浸渍粘合剂的层硬化并且因此实现将不同层以及所述金属带(25)部分相互固定到相配合的层;
c)返回初始压力和温度条件;
d)切割所述金属带(25),使得所述金属带与所述堆(20)的相对的侧面齐平,所述金属带存在于所述侧面的外部,并且拆开以这种的方式金属化的单个包(21),
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期间,由两个辅助电阻加热器(31,36)将额外的热量摄入供应到所述堆(20)的两个端部,所述两个辅助电阻加热器被限制到所述压机的两块板(32,38),并且与所述两块板热绝缘,所述辅助电阻加热器(31,36)由相应的次级发电机(GS1,GS2)提供电力,控制次级发电机,以便根据上述预先建立的循序渐进方式来升高所述辅助加热器的温度,由辅助加热器发散的电力足以用于在所述堆(20)的相应的顶部包和底部包(21)中获得与在所述堆(20)内部测量的温度大体相等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气囊(39)将压力施加在上辅助加热器(36)上,所述气囊在初始固定压力条件下充气,随后压力在证实获得预先建立的温度值时经由分立步骤升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6)由铝制成,具有黑色氧化物阳极化表面层,该黑色氧化物阳极化表面层电绝缘并且散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主发电机(GP)供应的电流穿过每个辅助加热器(31,36)的金属外壳(34,34′),所述辅助加热器包封通过外壳电绝缘的电阻部件(35,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堆(20)的基部处的金属带(25)部分抵靠在能够拿取的金属托盘(30)上,并且由所述主发电机(GP)供应的电流和由搁置有所述金属托盘的辅助电加热器(31)产生的热流穿过所述金属托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板(29)放置在所述堆(20)的顶部处的所述金属带(25)部分上,且由所述主发电机(GP)供应的电流和由与其相接触的所述辅助电加热器(36)产生的热流穿过该金属板,并且该金属板改进压力在所述堆(20)上的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带(25)的形成在所述堆(20)的顶部和底部上的环状件从所述金属带开始依次包括:两张牛皮纸型的纸张(27)、由塑料材料制成的阻尼垫层(28)、和一个所述隔板(26)。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包的两个最靠外的层由两个金属带的相应部分构成,所述两个金属带在其端部处连接,如同并联的两个电阻,并且针对所述堆(20)的加热电流穿过所述两个金属带,所述两个金属带沿着所述堆形成两个盘蛇状件,所述两个盘蛇状件的环状件相互穿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带由铜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托盘由铝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金属板由铝制成。
12.一种用于制造用于印刷电路的多层塑料层压板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双板(32,38)压机(70),所述压机用于在设置有真空泵(64)的工作空间(73)内部将压力施加在堆(20)上,所述堆(20)由被称作包(21)的单个多层塑料层压板形成,所述单个多层塑料层压板与隔板(26)交替,所述隔板导热但电绝缘,每个所述包均包括在至少一个面上金属化的介电层(23),所述介电层与预浸渍粘合剂的层交替,每个包的两个最外层均由至少一条金属带(25)的相应部分构成,所述金属带沿着相反的方向重复折叠180°,以形成盘蛇状的环状件,所述环状件在所述堆(20)整个高度上与所述堆(20)有系统地交叉;
-主发电机(GP),所述主发电机电连接到金属带(25),以提供能够由于其电阻行为而加热所述金属带的电流,从而使所述堆(20)内部的温度升高;
-主发电机控制装置(63,62,58),所述主发电机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主发电机(GP),所述主发电机控制装置能够编程,以改变所述金属带(25)中的电流强度,以便在一时间间隔的整个持续时间内根据预先建立的循序渐进方式使在所述堆内部测量的温度升高,所述时间间隔足以使得所述预浸渍粘合剂的层硬化,因此实现将所述多个层以及金属带(25)部分相互固定到相配合的层;
-加压装置(63,61,40,39),所述加压装置用于在加热期间逐渐将压力施加在所述堆(20)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两个辅助电阻加热器(31,36),所述辅助电阻加热器由相应的次级发电机(GS1,GS2)提供电力,每个所述辅助加热器均包括金属板,所述金属板接合到由介电的且热绝缘的材料制成的板(33,33′),所述板被限制到所述压机(70)的相应板(32,38),并且所述辅助加热器(31,36)的每块金属板均包括电绝缘的电阻部件(35,35′);
-次级发电机控制装置(63,62,40,60,59),所述次级发电机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次级发电机(GS1,GS2),所述次级发电机控制装置能够编程,用于改变供应到所述辅助电阻加热器(31,36)中的电流强度,以便根据前述预先建立的循序渐进方式增加在所述相应的金属板内部测量的温度,由所述辅助加热器(31,36)发散的电力足以在所述堆(20)的相应顶部和底部包(21)中获得与在所述堆内部测量的温度大致相等的温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辅助电阻加热器(31,36)的所述金属板中制成有纵向贯通孔,所述纵向贯通孔在整个宽度上等距间隔开,并且圆柱形铠装电阻器插入在所述孔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辅助电阻加热器(31,36)的所述金属板中获得矩形狭缝,所述矩形狭缝几乎与所述板等宽,并且在所述狭缝中插入有硅酮片,所述硅酮片包括电阻盘蛇状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辅助电阻加热器(31,36)的所述金属板中获得矩形腔,所述矩形腔与所述板几乎等宽,并且在所述腔中插入有铠装电阻器,所述铠装电阻器由电阻盘蛇状件构成,所述电阻盘蛇状件由不锈钢棒制成,所述不锈钢棒通过云母片与其经阳极化处理的铝平行六面体外壳相绝缘。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电阻加热器(31,36)的所述金属板连接到源自所述主发电机(GP)的相应端子(49,50)的强安培数导体;
-连接到限制到所述压机(70)的能够运动的板(38)的所述金属板的所述强安培数导体(100)具有挠性端子段(102),所述挠性端子段能够支撑其运动;
-所述辅助电阻加热器(31,36)的所述金属板在所述堆(20)的底部和顶部上与相应的金属带(25)部分的整个表面电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堆承载件金属托盘(30),在所述堆承载件金属托盘上固定有相对的轨道(120,121;122,123),所述轨道相互间隔开一尺寸,该尺寸大于通常堆叠的包(21)的最大尺寸;
-第一滑动件(124,125,126,127),所述第一滑动件被成对限制到所述轨道;
-棒(132,133,134,135),与所述第一滑动件结合成整体并且正交于所述轨道,所述棒指向相对的轨道;
-第二滑动件(140,141,142,143),所述第二滑动件成形为边缘护体托架,所述边缘护体托架能够沿着所述棒滑动并且限制到所述棒;
-锁定装置(128,129,130,131;144,145,146,147),所述锁定装置用于将所述滑动件锁定在相应的限制件上,以便调整同一类型的滑动件之间的相互距离,使得堆(20)固定不动,所述堆因包(21)尺寸而相互不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带由铜制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由铝制成。
CN201280010579.9A 2012-02-13 2012-03-09 制造用于印刷电路的多层塑料层压板的堆的改进 Active CN1033923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000194A ITMI20120194A1 (it) 2012-02-13 2012-02-13 Miglioramenti nella fabbricazione di pile di laminati plastici multistrato per circuiti stampati
ITMI2012A000194 2012-02-13
PCT/IT2012/000066 WO2013121450A1 (en) 2012-02-13 2012-03-09 Improvements in the manufacturing of stacks of multiplayer plastic laminates for printed circuit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92385A CN103392385A (zh) 2013-11-13
CN103392385B true CN103392385B (zh) 2017-03-22

Family

ID=46085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0579.9A Active CN103392385B (zh) 2012-02-13 2012-03-09 制造用于印刷电路的多层塑料层压板的堆的改进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26390B2 (zh)
EP (1) EP2659751B1 (zh)
KR (1) KR101907628B1 (zh)
CN (1) CN103392385B (zh)
IT (1) ITMI20120194A1 (zh)
WO (1) WO20131214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09455A1 (en) * 2014-07-17 2016-01-21 Cedal Equipment Srl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multilayer sheets for printed circuits and relative method
JP2017220515A (ja) * 2016-06-06 2017-12-14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
IT201900001739A1 (it) * 2019-02-06 2020-08-06 Cedatec S R L Metodo di fabbricazione di laminati multi-materiale
CN111491452B (zh) * 2020-04-28 2021-05-25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Lcp柔性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2188758A (zh) * 2020-09-08 2021-01-05 深圳市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印制电路板压合方法及装置
CN112165788B (zh) * 2020-09-28 2024-02-06 高德(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型pcb板的制作方法
CN112312685B (zh) * 2020-10-16 2022-07-12 惠州市煜鑫达科技有限公司 多层电路板压合设备
DE102021123685A1 (de) * 2021-09-14 2023-03-16 Ulrich Rotte Anlagenbau- und Fördertechnik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mehrschichtigen Leiterplatten
DE102021123684A1 (de) * 2021-09-14 2023-03-16 Ulrich Rotte Anlagenbau- und Fördertechnik GmbH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mehrschichtigen Leiterplatten und deren Verwendung in einer Etagen-Heizpresse
CN113923898B (zh) * 2021-09-27 2024-02-06 深圳博海电子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双通道内存条的制作方法及应用
IT202100031028A1 (it) * 2021-12-10 2023-06-10 Davide Dondena Dispositivo di bloccaggio e sbloccaggio rapido degli stampi in una pressa di stampaggio e pressa dotata di tale dispositivo
CN114987031B (zh) * 2022-05-23 2023-12-19 广东骏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压合制作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4001263A1 (en) * 1992-07-09 1994-01-20 Cedal S.R.L. Process for producing plastic laminates from continuously fed bands
WO1997025841A1 (en) * 1996-01-09 1997-07-17 Johnson & Johnston Associates, Inc. Component for and method of making copper clad substrates
EP0785068A2 (en) * 1996-01-18 1997-07-2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aminate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5688352A (en) * 1993-02-10 1997-11-18 Cedal S.R.L. Process for making of plastic laminates each having a metal lamina on each of two opposite side surfaces, especially for printed circui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6188A (en) * 1979-12-20 1984-05-01 The Mica Corporation Multi-layered circuit board
IT1255128B (it) 1992-05-05 1995-10-20 Aldo Stabile Procedimento per la produzione di laminati plastici con lamine metalliche in specie per circuiti stampati.
JP3332315B2 (ja) * 1996-01-26 2002-10-0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3336185B2 (ja) * 1996-03-21 2002-10-21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6230473B1 (en) * 1997-07-04 2001-05-15 Ferag Verpakkingstechniek B.V.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ing stacks of flat articles
DE19831377A1 (de) * 1998-07-13 2000-01-27 Buerkle Gmbh Robert Mehretagenpresse für laminierte Plastikkarten
ITMI20030967A1 (it) * 2003-05-15 2004-11-16 Cedal Equipment S R L Procedimento per la produzione di circuiti elettronici stampati anche multistrato mediante riscaldamento endotermico ad induzione.
FR2855153B1 (fr) 2003-05-19 2007-04-13 S2F Flexico Ensemble de fermeture pour sachet comprenant des moyens contre l'arrachement d'un curseur et sachet equipe
KR101282965B1 (ko) * 2010-11-05 2013-07-08 주식회사 두산 신규 인쇄회로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3298247A (zh) * 2012-02-24 2013-09-11 宏恒胜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 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4001263A1 (en) * 1992-07-09 1994-01-20 Cedal S.R.L. Process for producing plastic laminates from continuously fed bands
US5688352A (en) * 1993-02-10 1997-11-18 Cedal S.R.L. Process for making of plastic laminates each having a metal lamina on each of two opposite side surfaces, especially for printed circuits
WO1997025841A1 (en) * 1996-01-09 1997-07-17 Johnson & Johnston Associates, Inc. Component for and method of making copper clad substrates
EP0785068A2 (en) * 1996-01-18 1997-07-2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aminate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MI20120194A1 (it) 2013-08-14
WO2013121450A1 (en) 2013-08-22
US20140020245A1 (en) 2014-01-23
EP2659751B1 (en) 2014-09-24
EP2659751A1 (en) 2013-11-06
US9326390B2 (en) 2016-04-26
KR20140123402A (ko) 2014-10-22
CN103392385A (zh) 2013-11-13
KR101907628B1 (ko) 2018-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92385B (zh) 制造用于印刷电路的多层塑料层压板的堆的改进
DE69632370T2 (de) Vorrichtung zum induktiven Erwärmen von Speisegeschirr auf Tabletts
CA2762631C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tator and a stator bar, stator and stator bar
TW201720660A (zh) 一種電磁加熱的pcb板多腔層壓機
US8316528B2 (en) Method for making electrical windings for transformers and electrical apparatus
JP6901788B2 (ja) 三相変圧器
TW201720659A (zh) 電磁加熱的冷熱一體式多腔層壓機
RU2007146701A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изоляции 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а
TW201808593A (zh) 用於模製和固化織物預型體的裝置和方法
CN106664799B (zh) 用于获得印刷电路的多层片材的设备和相关方法
CN205680523U (zh) 一种大容量干式高频高压电抗器
CN107192926A (zh) 一种变压器绝缘在绕组非均匀损耗下的热老化实验装置
Lenz et al. Insulation considerations in form-wound armature windings for high-frequency electric machines
CN104517707B (zh) 磁平衡叠片式三角形变压器
CN208425063U (zh) 模块化风电变流器、风电变流系统和风力发电机组
Tari et al. HTC insulation technology drives rapid progress of indirect-cooled turbo generator unit capacity
IT202000016903A1 (it) Conduttori elettrici per trasformatori di potenza ad elevata conducibilità elettrica e termica.
Sanz et al. Fabrication and testing of the first magnet package prototype for the SRF linac of LIPAc
TW201446093A (zh) 印刷電路用多層塑膠積層體堆疊的製造改良
CN107370342A (zh) 一种不间断电源变流器的调节装置
CN105977014A (zh) 一种电流互感器线圈的干燥方法
Hwang et al. Electric field analysis on the insulation design of the stop joint box for DC HTS power cable
CN105703631A (zh) 梯度放大器功率单元、梯度放大器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CN207489645U (zh) 立体卷铁芯油浸变压器线圈
Wang et al. Insulation design of a high frequency electrical machine for more electric aircraft propul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07

Address after: Peach Garden in Taiwan, China

Co-patentee after: Ful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Patentee after: Lande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Milan Italy

Patentee before: CEDAL Equipment SR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