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7173A - 电梯轿厢门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轿厢门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7173A
CN103387173A CN2012101430135A CN201210143013A CN103387173A CN 103387173 A CN103387173 A CN 103387173A CN 2012101430135 A CN2012101430135 A CN 2012101430135A CN 201210143013 A CN201210143013 A CN 201210143013A CN 103387173 A CN103387173 A CN 103387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s
fork
roller
bearing
elevator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430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87173B (zh
Inventor
江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4301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871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87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7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87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71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其包括轿厢侧门锁装置和层站侧开锁装置;所述轿厢侧门锁装置具有一开锁滚轮,所述层站侧开锁装置具有一打板,当轿门和层门开门联动时,所述层门侧开锁装置的打板在重力作用下主动地去按压轿厢侧门锁装置的开锁滚轮,使轿厢侧门锁装置打开。本发明的电梯轿厢门锁装置结构简单,大大节约了轿厢门机横梁的内部安装空间,同时其安装便捷,开锁动作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电梯轿厢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当电梯井道内表面与轿厢地坎、轿厢门框架或滑动门的最近门口边缘的水平距离较大时,在电梯上下运行的过程中,为防止乘客在非开锁区扒开门后跌落井道,要求轿厢要装有机械锁紧的轿门且该轿门只能在层门的开锁区内打开。电梯的运行应自动地取决于轿门的锁紧,且轿门锁紧必须由符合一定要求的电气安全装置来检测确认。
目前,电梯轿厢门锁装置有如下几种结构:
1.电梯轿厢门锁装置的转动钩安装在轿门的悬吊部件,固定钩安装在门机横梁上,转动钩及其开锁滚轮随着轿门的移动而移动;开锁打板安装在层门悬吊部件或层门门板上,并随层门的移动而移动。当轿门移动时,电梯轿厢门锁装置的开锁滚轮撞击层门的开锁打板,开锁滚轮旋转然后解锁;再接着轿门与层门联动一起开门。其缺点是由于电梯轿厢门锁装置的开锁滚轮是随轿门移动,层门的开锁打板是随层门移动,所以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必须在轿门和层门联动前打开,否则一旦轿门和层门联动,轿门和层门此时相对速度为零,那么轿门上的开锁滚轮和层门上的开锁打板的间隙永远不会变小,开锁滚轮就不会接触开锁打板,即使在开锁区轿门也无法打开。现有的异步门机,轿门比层门提前的行程不能太多,太多会影响美观或影响轿厢打板机构;所以轿门在很小的提前行程之前要打开电梯轿厢门锁装置,这对安装和调整的要求很高。比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 102015510 A(申请号:200880128949.2,申请公布日:2011年04月13日)公开的“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其轿门与层门如果要联动的条件是轿厢可动打板要卡合层站卡合件,轿厢可动打板与层站卡合件的行走间隙要大于轿厢滚轮与层站打板的行走间隙,否则一旦轿门与层门联动,轿厢滚轮和层站打板的行走间隙就再也不会变小,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就打不开了,这对调整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2.电梯轿厢门锁装置的转动钩安装在门机横梁上不随轿门移动而移动,固定钩安装在轿门的悬吊部件上,固定钩随轿门的移动而移动,层门打板安装在层站的上坎架上,层门打板固定不动。比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 CN 101983170 A(申请号:200880128500.6,申请公布日:2011年03月02日)公开的“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其电梯轿厢门锁装置的开锁滚轮和层站打板的间隙与轿门和层门联动之前的轿门行走量没有必然的关系,这对于调整就十分便捷了。但是,这种类型的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往往机构复杂,体积大,对各部件成本、可靠性以及门机横梁安装空间的要求很高。
3.还有一种结构也是将轿厢侧门锁机构安装在门机横梁上,将固定钩安装在轿门的悬吊部件上,层门侧开锁机构安装在层站的上坎架上,通过层门侧开锁机构主动按压轿厢侧门锁机构的开锁滚轮,如中国发明申请公开说明书 CN 1629063A(申请号:200310109599.4,公开日:2005年6月22日)中的实施例1。该结构在实施时,层门打板的开锁动作只能靠弹性元件的弹性力作用,由于弹性元件会工作疲劳,长时间工作后弹性力会下降,如果弹性力不能使活动门钩翘起,那就无法开锁,此时轿门就无法打开,会有安全隐患。而且该结构中,层门关闭时第一压簧的弹性力是水平地作用在层门门挂板的顶杆上,该弹性力对层门的自动关门会形成很大的阻力。因此,该结构在实际的应用上是不安全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它安装调整便捷,体积小、结构简单,开锁的动作可靠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包括:轿厢侧门锁装置和层站侧开锁装置;所述轿厢侧门锁装置具有一开锁滚轮,所述层站侧开锁装置具有一打板,当轿门和层门开门联动时,所述层门侧开锁装置的打板在重力作用下主动地去按压轿厢侧门锁装置的开锁滚轮,使轿厢侧门锁装置打开。
本发明的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和现有的电梯轿厢门锁装置相比其优点在于,层门侧开锁装置的打板能靠重力作用主动地去按压轿厢侧门锁装置的开锁滚轮,且打板和开锁滚轮的接触间隙与轿门和层门联动的行走间隙无关,完全靠重力来完成开锁,即使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失效,开锁动作可靠稳定。另外,轿厢侧门锁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占用门机横梁的空间非常小,适合用于横梁内部安装空间比较小的门机中,而且安装调整非常便捷。
所述轿厢侧门锁装置包括一固定钩、一转动钩和一连杆;所述固定钩与轿门固接,并随轿门的移动而移动;所述转动钩设置在轿厢门机横梁上,并能绕转动中心旋转;所述连杆与转动钩固接;所述开锁滚轮通过轴承安装在连杆的轴上。
所述轿厢侧门锁装置还包括一第一限位杆,对所述转动钩往锁合方向的转动进行限位,使转动钩的钩子头部与固定钩的钩子头部在竖直方向形成必要的啮合量J。
所述轿厢侧门锁装置还包括一第二限位杆,对所述转动钩往开锁方向的转动进行限位,使转动钩受重力作用的转动方向始终是锁合的方向。
所述层站侧开锁装置包括一打板安装座、一打板引导机构、一打板驱动机构和一限位装置;
所述打板安装座固定连接在层门上坎架上;所述打板引导机构一端与打板安装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打板连接;所述打板在打板引导机构的约束下上下摆动,当其向下摆动时,在水平方向的移动主动按压轿厢侧门锁装置的开锁滚轮;
所述打板驱动机构安装在层门门挂板上,随层门门挂板的移动而移动;在层门关闭状态,所述打板驱动机构阻止所述打板按压开锁滚轮,使轿厢侧门锁装置的转动钩保持锁合状态;在轿门和层门开门联动过程中,所述打板驱动机构可控地逐步释放对所述打板的按压动作,实现轿厢侧门锁装置的打开;
所述限位装置安装在所述打板安装座上,对所述打板按压开锁滚轮时的行程进行限位。
所述打板引导机构上设有一配重。
本发明不仅可以适用于异步门机,也可以适用于轿门行程和层门行程一致的同步门机;不仅可以适用于中分开门,也能适用于旁侧开门。本发明不会影响异步门机时轿门比层门先走的提前量,在现场的调整具有很大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层站侧开锁装置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一层站侧开锁装置打板在初始位置时的正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层站侧开锁装置打板落下后的正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层站侧开锁装置打板动作过程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层站侧开锁装置打板在初始位置时的侧视图;
图6是实施例一轿厢侧门锁装置结构图;
图7是实施例一轿厢侧门锁装置部分结构立体图一;
图8是实施例一轿厢侧门锁装置部分结构立体图二;
图9是实施例一轿厢侧门锁装置动作过程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一轿门全闭时层站侧开锁装置和轿厢侧门锁装置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一电梯轿厢门锁装置打开时层站侧开锁装置和轿厢侧门锁装置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二层站侧开锁装置结构示意图(轿厢门锁未打开);
图13 是实施例二层站侧开锁装置结构示意图(轿厢门锁打开);
图14 是实施例二轿厢侧门锁装置动作过程示意图;
图15 是实施例一在层门关闭时推杆滚轮在凸轮板下平面的示意图;
图16 是实施例三层门侧开锁装置结构示意图(层门关闭时);
图17 是实施例三层门侧开锁装置结构示意图(轿厢门锁打开时);
图18 是实施例三层门侧开锁装置中打板引导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01转动中心          02转动钩03电气动触点
04第一限位杆        05连杆06开锁滚轮
07门锁安装座        08电气安全开关      09第二限位杆
10门锁支架          11上部摆杆12凸轮板
13限位装置          14推杆滚轮15推杆
16配重              17打板18打板安装座
19下部摆杆          20层门门挂板        21层门上坎架
23打板支架24轿门门挂板
25门机横梁          26固定钩27固定钩安装座
28杠杆              29顶轮30压板
31杠杆回转中心      32压轮33推板凸轮面
34推板上平面        35推板36凸轮板下平面
37筒                38筒侧滚轮39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所述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包括轿厢侧门锁装置和层站侧开锁装置。
参见图1,并结合图2、5所示,所述层站侧开锁装置包括打板引导机构和打板驱动机构;还包括打板支架 23、打板安装座 18、打板 17、限位装置 13和配重 16。所述打板引导机构包括:上部摆杆 11、下部摆杆 19和凸轮板 12。所述打板驱动机构包括:推杆 15和推杆滚轮 14。
所述打板支架 23固定安装在层门上坎架21上,所述打板安装座 18安装在打板支架 23上。
所述打板安装座 18上设置上部轴和下部轴,所述打板 17上也设置上部轴和下部轴。所述上部摆杆11和下部摆杆19的两端都设置有轴承。上部摆杆11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打板17的上部轴上,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打板安装座 18的上部轴上。下部摆杆19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打板17的下部轴上,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打板安装座 18的下部轴上。所述上部摆杆11两端的轴间距和下部摆杆19两端的轴间距是相同的,而且上部摆杆11和下部摆杆19是平行布置。所述凸轮板12安装在打板17侧面或背面,例如可以采取焊接的形式将其安装在打板17的背面。
所述凸轮板12的外端端部加工成凸轮的形状,在凸轮板12的上部端面加工螺纹孔,用螺栓将配重16安装在该上部端面。
所述限位装置13采用带有轴承的滚轮,在所述打板安装座 18的相应位置设置轴,通过轴承将限位装置13安装在打板安装座 18的轴上。
所述推杆15安装在层门门挂板20上,并随层门门挂板20的移动而移动。该推杆15前端设置轴,推杆滚轮14内设轴承,通过该轴承将推杆滚轮14安装在推杆15前端的轴上。
前述各个轴和轴承连接的位置,用轴用挡圈挡住,防止轴承脱离轴。
在轿厢侧设置轿厢侧门锁装置,参见图6,并结合图7、8所示,所述轿厢侧门锁装置包括:门锁支架10、门锁安装座07、电气安全开关08、转动钩02、电气动触点03、固定钩26、第一限位杆04、第二限位杆09、连杆05和开锁滚轮06。
固定钩安装座 27安装在轿门门挂板24上;所述固定钩26安装在该固定钩安装座 27上,可以随轿门门挂板24的移动而移动。
所述门锁支架 10固定安装在轿厢门机横梁25上,所述门锁安装座07和电气安全开关08安装在门锁支架 10上。该电气安全开关08的前端设有静触点。
所述门锁安装座07上设置轴,转动钩02通过轴承安装在门锁安装座07的轴上,该轴的中心就是转动中心01。所述连杆05设置在转动钩02的后部,所述开锁滚轮06通过轴承装在连杆05的轴上。所述连杆05和转动钩02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同一块板料折弯构成。当所述连杆05绕转动中心01旋转时,转动钩02也同步转动,且旋转方向相同,都是顺时针或逆时针。调整所述转动钩02的重心使转动钩0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是往锁合方向转动。所述转动钩02的上部折弯出翻边,在翻边头部加工螺纹孔,用螺钉将电气动触点03安装在翻边头部上。
结合图7、8所示,在所述门锁安装座07上部折弯翻边,在该翻边上加工螺纹孔,所述第一限位杆04在本实施例中为一螺杆,该第一限位杆04安装在所述螺纹孔中。所述第一限位杆04的上端与门锁安装座07翻边的距离可以调节;该第一限位杆04的上端为橡胶件(缓冲材料),可以减少其与转动钩02翻边接触时的噪音。
在所述转动钩02的正面加工一个大的方孔,在调整第一限位杆04时从该方孔中可以看到第一限位杆04和转动钩02的翻边的接触情况,另外还可以减少转动钩的重量,所述打板17能更轻易的使转动钩02克服重力往开锁方向转动。
所述第二限位杆09为一螺钉,安装在所述转动钩02正面的螺孔中。
当所述转动钩02往锁合方向转动,转动钩02的翻边碰到第一限位杆04上端时被限位,并停止转动,转动钩02和固定钩26机械锁合;此时转动钩02的钩子头部与固定钩26的钩子头部在垂直方向形成必要的啮合量J(参见图9);转动钩02的钩子头部和固定钩26的钩子头部之间的水平间距为D。。当转动钩02机械锁合时,所述电气动触点03与电气安全开关08的静触点接合,此时电气安全开关08就形成回路,电梯可以上下运行(参见图6、9所示)。
当转动钩02往开锁方向转动且转动角度过大时,第二限位杆09能接触门锁安装座07的上部翻边,此时转动钩02被限位无法继续转动,转动钩02的重心与转动中心01的位置关系得到控制,这样转动钩02受重力作用的转动方向始终是锁合的方向。
在非开锁区,轿厢内如果有人扒门,轿门开启,此时没有层站侧开锁装置,轿厢侧门锁装置的转动钩02无法往开锁方向转动,轿门门挂板24随轿门移动一定距离D后(参见图6、9),所述固定钩26和转动钩02接触卡合,此时轿门无法继续移动。该距离D必须大于轿厢处于开锁区域时轿厢侧门锁装置开锁所需要的轿门开启距离G。在设计上D的距离不能太大,一般要小于等于45mm,这样中分式开门时两扇轿门扒开的缝隙不会超出90mm,旁侧式开门时单扇轿门扒开的缝隙不会超出45mm。但是D的尺寸也不能太小,要保证在轿门与层门联动后,所述打板17按压开锁滚轮06并完成开锁之前,转动钩02和固定钩26不能接触。本实施例采用异步门机,异步门机轿门比层门多行走13mm时,轿门层门联动,当层门再行走25mm时,层门侧开锁装置的打板17完成对轿厢侧门锁装置的解锁,所以这里D设为45mm(大于38mm)是没有问题的。
结合图10所示,当轿门、层门联动关门,且层门关闭到某一位置时,安装在层门门挂板20(层站侧门悬吊装置)上的推杆滚轮14接触到凸轮板12外端端部的凸轮端面,层门门挂板20在层门装置的自动关门装置(任何层门装置都有自动关门装置,这个自动关门装置能提供一个水平方向使层门自动关门的力)的作用下往关门方向运动。推杆滚轮14推动凸轮板12,使所述打板17带动上部摆杆11和下部摆杆19向上摆动,此时凸轮板12的下部端面与限位装置13的滚轮外圆边缘保留出一定的间隙A,并保持这一状态不变,所述打板17位于初始位置(参见图2、5)。
当层门在全闭位置时,打板不再按压开锁滚轮06,打板17的边缘和开锁滚轮06的边缘在水平方向有一定间隙E,轿厢侧门锁装置的转动钩02受重力作用,往锁合方向转动。本实施例中设定E为9mm。轿厢在上下运动时,打板17不会与开锁滚轮06接触。
参见图11并结合图3、4所示,当轿厢处于开锁区域时,轿门开启并与和层门联动后,轿门开启了距离G,层门开启了距离C,所述推杆滚轮14随层门门挂板20向开门方向移动。所述凸轮板12由于没有受到推杆滚轮14的推力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所述打板17受上部摆杆11和下部摆杆19的作用下往下摆动(下落),使打板17既有垂直方向的移动也有水平方向的移动。所述打板17摆动后往水平方向的移动会主动去按压开锁滚轮06。开锁滚轮06被按压后,转动钩02克服自身重力往开锁方向旋转,当凸轮板12垂直向下移动了距离A,其下部端面接触到限位装置13的滚轮外圆边缘时打板17停止摆动,此时转动钩02已脱离与固定钩26的机械啮合。同时电气动触点03和电气安全开关08的静触点断开,电气安全回路断开,此时电梯不能上下运行。
当所述打板17停止摆动时其在水平方向移动了距离B,B的尺寸要大于等于尺寸E(参见图10)与尺寸F(参见图9)的和。其中,尺寸F为开锁滚轮06被按压后在水平方向移动的尺寸,该尺寸F能使转动钩02转动后在竖直方向脱离出啮合量J,本实施例中轿厢侧门锁装置开锁后转动钩02的钩子头部高出固定钩26的钩子头部的尺寸是3mm。通过控制凸轮板12的下部端面与限位装置13的滚轮外圆的间隙A以及上部摆杆11和下部摆杆19的摆动半径H(参见图2、4)来得出打板17在垂直方向移动距离S,在水平方向移动距离B。
在整个打板17摆动过程中,所述推杆滚轮14始终抵触在凸轮板12的外端端部的凸轮,沿着凸轮的端面滚动;当打板17停止摆动时,层门门挂板20的移动距离是C;中分门时,左右门打开的间距就是2C。这样层门的位移就和打板17的垂直方向的位移建立了运动关系,同时也与打板17在水平方向的位移B建立了运动关系。本实施例中,尺寸F为8mm,尺寸E为9mm,尺寸B为17mm,尺寸C为25mm。
所述打板17的摆动,其在水平方向的移动按压开锁滚轮06在转动中心01形成的转矩要大于转动钩02自身保持锁合状态的转矩。转动钩02保持锁合状态的转矩至少是由重力提供。层站侧开锁装置提供的开锁转矩也至少由重力提供,如果开锁转矩不够,可以通过增大位于所述凸轮板12上的配重16的重量或减少所述转动钩02保持锁合状态的转矩来实现。层门侧开锁装置的打板引导机构的重力对于层门自动关门造成的阻力是推杆滚轮14受到的凸轮板12作用在推杆滚轮14上的压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该分力通过凸轮板12的凸轮的形状设计可以变小。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仅涉及上部摆杆11和下部摆杆19两个摆杆,但并不局限于两个摆杆,可以设置多个摆杆,但至少为2个摆杆。各摆杆两端的轴间距相等,且各摆杆相互平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轮板12也可以改成另外一种结构,即其头部为装有滚轮的滚轮推杆;相应地将安装在层门门悬吊装置(如层门门挂板20)上的头部装有推杆滚轮14的推杆15改为头部是凸轮的凸轮推板。
实施例二
在层站侧设置层门侧开锁装置,结合图12、13所示,该层门侧开锁装置包括打板支架 23、打板安装座 18、打板 17、限位装置13、配重 16、打板引导机构和打板驱动机构。所述打板引导机构包括上部摆杆 11、下部摆杆 19、杠杆 28、顶轮29、压板30和压轮32。所述打板驱动机构包括推板35、推板凸轮面33和推板上平面34。
所述打板支架 23固定安装在层门上坎架21上,所述打板安装座 18安装在打板支架 23上。所述限位装置13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带有轴承的滚轮,通过该轴承将限位装置13安装在打板安装座 18上。
所述打板安装座 18上设置3处轴,打板 17上设置了上部轴和下部轴,上部摆杆11和下部摆杆19的两端都设置有轴承。上部摆杆11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打板17上部轴上,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打板安装座18的中部轴上;下部摆杆19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打板17的下部轴上,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打板安装座 18的下部轴上。上部摆杆11两端的轴间距和下部摆杆19两端的轴间距是相同的,而且上部摆杆11和下部摆杆19是平行布置。所述杠杆28中间设置轴承,并通过该轴承安装在打板安装座 18的上部轴上。所述杠杆28分为a、b两段,呈一定角度连接在一起。其中,杠杆28的a段的端部设置轴,顶轮29设置轴承,将顶轮29安装在杠杆28的a段的端部轴上。将压板30安装在打板17上。压板30的下端面始终与顶轮29接触,顶轮29可以在压板30的下端面滚动。杠杆28的b段的端部设置轴,压轮32内设置轴承并安装在杠杆28的b段的端部轴上。所述配重16安装在杠杆28的b段上,使杠杆28在配重16的重力作用下顺时针转动时,顶轮29向上推动压板30将打板17抬起,使打板17向开锁滚轮06靠近,并去主动按压开锁滚轮06。调整所述限位装置13上方和杠杆28的b段的下方的接触间距K可以限定杠杆28的转动角度。
所述推板35安装在层门门挂板20上,并随层门门挂板20的移动而移动。该推板35包括推板上平面34和由推板上平面34端侧延伸形成的推板凸轮面33。在所述打板17开始移动按压开锁滚轮06完成开锁前,位于杠杆b段的压轮32,始终与推板35的推板凸轮面33接触。前述各个轴和轴承连接的位置,用轴用挡圈挡住,防止轴承脱离轴。
参见图12,层门在关闭位置时,杠杆28的b段的压轮32停在推板35的推板上平面34上,此时杠杆28、配重16和打板17的自身重力G1与推板35的推板上平面34对杠杆28的支撑力N平衡,杠杆28的顺时针转动被推板上平面34限制。这种设置推板上平面34去平衡杠杆28、配重16和打板17的重力的方式可以使层门在关闭位置时不会遇到额外的阻力,不过层门在关闭过程中,压轮32始终有向推板凸轮面33爬坡的过程,在爬坡的时候压轮32压在推板凸轮面33上,会产生水平分力,该水平方向的分力会阻碍层门关闭。这种方式也可以用于实施例一上,如图15,当层门关闭时,推杆滚轮14停留在凸轮板12的凸轮下平面36上,打板17、凸轮板12和配重16的重力G1被推杆滚轮14提供的支撑力N平衡。但是,如果在实施例一中让层门关闭时,推杆滚轮14停留在凸轮下平面36,层门开门时,推杆滚轮14在凸轮下平面36移动到凸轮板12的外端端部的凸轮的这段距离为L,层门在L这段移动距离内,层门侧开锁装置的打板17是不会下落的;只有推杆滚轮14在凸轮板12的外端端部的凸轮上移动时,打板17才会摆动。打板17摆动后,在遇到限位装置13前,完成了垂直方向的位移A和一定的水平方向位移。其在水平方向位移包括了打板17和轿厢侧门锁装置的开锁滚轮06的接触间隙E和打板17按压开锁滚轮06完成开锁的水平位移。从层门打开到完成对轿厢侧开锁的这一段时间内,层门打开的行程是C。由于非平层时,轿厢内人员可以扒开的轿门行程D必须要大于等于C,非平层时D过大会导致轿厢内人能钻出轿厢,这是不安全的,所以C不能过大。但是,实施例二由于采用了杠杆28,杠杆28的a段和b段以杠杆回转中心31转动,根据转动相同角度,半径长的弧长也大(弧长等于转动角度与半径的乘积),弧长大打板17的水平移动距离也大。如果杠杆28的a段长度要大于b段长度,并保证一定的比例,那么就能控制层门侧开锁装置的打板17去按压轿厢侧门锁装置的开锁滚轮06并完成开锁的同一时间内层门打开的行程C不会过大,就是说,通过调整杠杆比可以扩大开锁前层门移动的距离与打板17水平移动的距离比,这样就不会影响安全性。
结合图13所示,实施例二的另一好处是,如果杠杆28的b段要大于a段很多,且b段的配重16的重心作用在杠杆回转中心31的力臂要远大于a端部分部件的重心作用在杠杆回转中心31的力臂,那么即使配重16的重量G1很小也能将杠杆28顺时针转动并能带动打板17按压开锁滚轮06,完成开轿厢门锁的动作;也就是说通过调整杠杆比可以在减少杠杆28上配重16的情况下,一样能让打板17完成开锁动作。配重16重量越小,配重16在水平方向的分力越小,层门关闭过程中遇到水平方向的阻力也越小。如果b段长度远大于a段长度,那么在关门位置,压轮32应当停靠在推板凸轮面33上,以此保证非平层时轿厢门能扒开的距离D不会过大而产生安全隐患。
参见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轿厢侧门锁装置包括:门锁支架 10、门锁安装座07、电气安全开关08、转动钩02、电气动触点03、固定钩26、第一限位杆04、第二限位杆09、连杆05和开锁滚轮06。开锁滚轮06上设置了轴承,连杆05上设置了轴,将开锁滚轮06通过轴承装在连杆05的轴上。转动钩02上设置轴承,门锁安装座07上设置轴,将转动钩02通过轴承安装在门锁安装座07的轴上,该轴的中心就是转动中心01。相对于转动中心01,连杆05和转动钩02各处一侧。当连杆05绕转动中心01旋转时,转动钩02也转动。连杆05和转动钩02的旋转方向同向,都是顺时针或都是逆势针,调整转动钩02重心使重力G2作用下转动钩02是往锁合方向转动。将电气动触点03安装在转动钩02端部。电气安全开关08的前端设有静触点,电气安全开关08安装在门锁支架 10上,门锁安装座07也安装在门锁支架 10上。门锁支架 10安装在轿厢门机横梁25上,固定静止不动。第一限位杆04采用螺杆,且第一限位杆04下端是橡胶件,可以减少接触时的噪音,将第一限位杆04安装在门锁安装座07上。当转动钩02往锁合方向转动,转动钩02碰到第一限位杆04下端时,转动钩02被限位,并停止转动,此时转动钩02的钩子头部与固定钩26的钩子头部在竖直方向形成必要的啮合量J。在门锁安装座07上设置第二限位杆09,当转动钩02往开锁方向转动且转动角度过大时,第二限位杆09能接触连杆05的上部,此时转动钩02无法继续转动,转动钩02的重心与转动中心01的位置关系得到控制,这样转动钩02受重力G2作用的转动方向始终是锁合的方向。当转动钩02机械锁合时,转动钩02的电气动触点03与安装在门锁支架 10上的电气安全开关8上的静触点接合,此时电气安全开关就形成回路。固定钩26安装在固定钩安装座 27上,固定钩安装座 27安装在轿门门挂板24上,固定钩26可以随轿门门挂板24的移动而移动。在非开锁区,轿厢内如果有人扒门,轿门门挂板24移动距离D后,固定钩26和转动钩2接触,此时轿门无法继续移动。在设计上D的距离不能太大,一般要小于等于45mm,这样中分式开门时两扇轿门扒开的缝隙不会超出90mm,旁侧式开门时单扇轿门扒开的缝隙不会超出45mm。但是D的尺寸也不能太小,要保证在轿门与层门联动后,层门侧开锁装置的打板17按压轿厢侧门锁装置的开锁滚轮06并完成开锁之前,转动钩02和固定钩26不能接触。在开锁区域,轿门与层门全闭时,层门侧打板17与轿厢侧开锁滚轮06边缘的水平间隙是E。层门侧打板17水平移动E接触到轿厢侧开锁滚轮06,并继续水平按压F距离,转动钩02顺时针转动其钩头低出固定钩26的钩头 3mm,完成了开锁。
实施例三
结合图16、17、18所示,层门侧开锁装置包括打板安装座18、打板17、配重16、打板引导机构和打板驱动机构。所述打板引导机构包括一导杆39、一筒37和一筒侧滚轮38。所述打板驱动机构包括一推板35,该推板35包括推板上平面34和由推板上平面34端侧延伸形成的推板凸轮面33。所述推板35安装在层门门挂板20上。
所述打板安装座18安装在上坎架21上保持不动。在打板安装座18上安装导杆39,在打板17上焊接筒37,筒37的内部设有滑动轴承,通过该滑动轴承将筒37安装在导杆39上。在筒37的一侧壁上设置轴,一滚轮内设轴承并安装在筒37的轴上作为筒侧滚轮38,在打板17上焊接配重16。层门关闭时,推板35推压筒侧滚轮38,将筒37连同打板17沿着导杆39向上滑动。层门在关闭位置时,筒侧滚轮38落在推板凸轮面33上(也可以落在推板上平面34上,此时开轿厢侧门锁装置之前的层门行程要增大),由推板凸轮面33(或推板上平面34)将筒侧滚轮38托起,此时层门侧打板17与轿厢侧开锁滚轮06的接触间隙是E。当层门打开时,推板35随层门门挂板20往开门方向移动,打板17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导杆39落下,其在水平方向的移动会按压轿厢侧门锁装置的开锁滚轮06;在完成开锁前筒侧滚轮38始终在推板凸轮面33上,完成开锁后,筒37遇到限位装置13,打板17无法继续下落。限位装置13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用一挡块,该挡块表面粘贴了能减轻接触噪音的橡胶且该挡块安装在打板安装座18上且位于导杆39的下方端部。通过层门关闭时筒37与限位装置13的接触距离A和导杆39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计算出打板17在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通过对推板35端部推板凸轮面33形状的设计可以设计出轿厢侧门锁装置完成开锁前层门的移动行程。
在本实施例中,筒37可以为多个,并对应设置多个导杆39,即筒37和导杆39的数量相同,且各导杆39平行设置。
实施例三的轿厢侧门锁装置与实施例一基本一致。
实施例三中的层门侧开锁装置机构简单、体积较小,可以占用比较小的层门装置的安装空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杆09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杆04、第二限位杆09以及限位装置13的表面可以附有其它缓冲材料或包覆层,以减少接触时的噪音。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包括:轿厢侧门锁装置和层站侧开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侧门锁装置具有一开锁滚轮,所述层站侧开锁装置具有一打板,当轿门和层门开门联动时,所述层门侧开锁装置的打板在重力作用下主动地去按压轿厢侧门锁装置的开锁滚轮,使轿厢侧门锁装置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侧门锁装置包括一固定钩、一转动钩和一连杆;所述固定钩与轿门固接,并随轿门的移动而移动;所述转动钩设置在轿厢门机横梁上,并能绕转动中心旋转;所述连杆与转动钩固接;所述开锁滚轮通过轴承安装在连杆的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打板按压开锁滚轮时,在所述转动中心形成的转矩要大于所述转动钩自身保持锁合状态的转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侧门锁装置还包括一第一限位杆,对所述转动钩往锁合方向的转动进行限位,使转动钩的钩子头部与固定钩的钩子头部在竖直方向形成必要的啮合量J。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侧门锁装置还包括一第二限位杆,对所述转动钩往开锁方向的转动进行限位,使转动钩受重力作用的转动方向始终是锁合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站侧开锁装置包括一打板安装座、一打板引导机构、一打板驱动机构和一限位装置;
所述打板安装座固定连接在层门上坎架上;所述打板引导机构一端与打板安装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打板连接;所述打板在打板引导机构的约束下上下摆动,当其向下摆动时,在水平方向的移动主动按压轿厢侧门锁装置的开锁滚轮;
所述打板驱动机构安装在层门门挂板上,随层门门挂板的移动而移动;在层门关闭状态,所述打板驱动机构阻止所述打板按压开锁滚轮,使轿厢侧门锁装置的转动钩保持锁合状态;在轿门和层门开门联动过程中,所述打板驱动机构可控地逐步释放对所述打板的按压动作,实现轿厢侧门锁装置的打开;
所述限位装置安装在所述打板安装座上,对所述打板按压开锁滚轮时的行程进行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板引导机构包括一上部摆杆、一下部摆杆和一凸轮板;
所述上部摆杆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打板的上部轴上,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打板安装座的上部轴上;所述下部摆杆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打板的下部轴上,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打板安装座的下部轴上;所述上部摆杆两端的轴间距和下部摆杆两端的轴间距相同,且上部摆杆和下部摆杆是平行布置;所述凸轮板与打板紧固连接,且凸轮板的外端端部加工成凸轮的形状;
所述打板驱动机构包括:一推杆,安装在层门门挂板上;一推杆滚轮,通过内设轴承安装在推杆前端的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板引导机构包括一上部摆杆、一下部摆杆和一头部装有滚轮的滚轮推杆;
所述上部摆杆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打板的上部轴上,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打板安装座的上部轴上;所述下部摆杆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打板的下部轴上,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打板安装座的下部轴上;所述上部摆杆两端的轴间距和下部摆杆两端的轴间距相同,且上部摆杆和下部摆杆是平行布置;所述滚轮推杆与打板紧固连接;
所述打板驱动机构包括一安装在层门门挂板上的凸轮推板,该凸轮推板的头部为凸轮形。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板引导机构包括一上部摆杆、一下部摆杆、一杠杆、一顶轮、一压板和一压轮;
所述上部摆杆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打板的上部轴上,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打板安装座 的中部轴上;所述下部摆杆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打板的下部轴上,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打板安装座的下部轴上;所述上部摆杆两端的轴间距和下部摆杆两端的轴间距相同,且上部摆杆和下部摆杆是平行布置;
所述杠杆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打板安装座的上部轴上,可绕回转中心旋转;所述顶轮通过轴承设置在杠杆的一端,所述压轮通过轴承设置在杠杆的另一端;所述压板与打板固接,该压板的下端面始终与顶轮接触;
所述打板驱动机构包括一推板,该推板包括推板上平面和由推板上平面端侧延伸形成的推板凸轮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的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为多个,各摆杆两端的轴间距相等,且各摆杆相互平行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板引导机构包括一导杆、一筒和一筒侧滚轮;
所述导杆与所述打板安装座固接,所述筒与所述打板固接,该筒内部设有滑动轴承,通过该滑动轴承将筒安装在导杆上;筒侧滚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筒的一侧壁上;
所述打板驱动机构包括一推板,该推板包括推板上平面和由推板上平面端侧延伸形成的推板凸轮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为多个,并对应设置多个导杆,且各导杆平行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板引导机构上设有一配重。
14.根据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电梯轿厢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缓冲材料或包覆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或限位装置的表面。
CN201210143013.5A 2012-05-09 2012-05-09 电梯轿厢门锁装置 Active CN1033871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3013.5A CN103387173B (zh) 2012-05-09 2012-05-09 电梯轿厢门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43013.5A CN103387173B (zh) 2012-05-09 2012-05-09 电梯轿厢门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7173A true CN103387173A (zh) 2013-11-13
CN103387173B CN103387173B (zh) 2015-08-19

Family

ID=49531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43013.5A Active CN103387173B (zh) 2012-05-09 2012-05-09 电梯轿厢门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87173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0947A (zh) * 2014-06-05 2016-01-27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带有开锁装置的电梯轿厢轿门锁、电梯门机及轿门系统
CN105270971A (zh) * 2014-06-05 2016-01-27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电梯门机及轿门系统
CN106144860A (zh) * 2016-08-30 2016-11-23 浙江喜来登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门控制总成
CN106315328A (zh) * 2016-09-22 2017-01-11 浙江理工大学 电梯层门门锁机械试验装置
CN106829704A (zh) * 2017-03-28 2017-06-13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层门开启保护装置和电梯层门开启方法
CN109052122A (zh) * 2018-09-06 2018-12-21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锁装置及升降机系统
CN109720972A (zh) * 2017-10-27 2019-05-07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门机装置
CN110799440A (zh) * 2017-07-03 2020-02-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CN112638813A (zh) * 2018-09-06 2021-04-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CN113291959A (zh) * 2021-05-14 2021-08-24 慈溪市宏峰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电梯门锁
CN113998570A (zh) * 2020-07-28 2022-02-0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32272A (ja) * 1991-11-11 1993-05-28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
EP1860056A1 (en) * 2005-03-15 2007-11-2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Interlock device for car door of elevator
CN201390580Y (zh) * 2009-05-05 2010-01-27 广东菱王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门锁
CN201605912U (zh) * 2010-01-26 2010-10-13 上海贝思特门机有限公司 电梯轿门锁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32272A (ja) * 1991-11-11 1993-05-28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
EP1860056A1 (en) * 2005-03-15 2007-11-28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Interlock device for car door of elevator
CN201390580Y (zh) * 2009-05-05 2010-01-27 广东菱王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门锁
CN201605912U (zh) * 2010-01-26 2010-10-13 上海贝思特门机有限公司 电梯轿门锁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0971A (zh) * 2014-06-05 2016-01-27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电梯门机及轿门系统
CN105270971B (zh) * 2014-06-05 2017-07-11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电梯门机及轿门系统
CN105270947A (zh) * 2014-06-05 2016-01-27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带有开锁装置的电梯轿厢轿门锁、电梯门机及轿门系统
CN106144860A (zh) * 2016-08-30 2016-11-23 浙江喜来登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门控制总成
CN106144860B (zh) * 2016-08-30 2018-01-09 浙江喜来登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门控制总成
CN106315328A (zh) * 2016-09-22 2017-01-11 浙江理工大学 电梯层门门锁机械试验装置
CN106315328B (zh) * 2016-09-22 2018-09-25 浙江理工大学 电梯层门门锁机械试验装置
CN106829704A (zh) * 2017-03-28 2017-06-13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电梯层门开启保护装置和电梯层门开启方法
CN110799440B (zh) * 2017-07-03 2021-11-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CN110799440A (zh) * 2017-07-03 2020-02-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CN109720972A (zh) * 2017-10-27 2019-05-07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门机装置
CN109720972B (zh) * 2017-10-27 2020-05-01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门机装置
CN109052122A (zh) * 2018-09-06 2018-12-21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锁装置及升降机系统
CN112638813A (zh) * 2018-09-06 2021-04-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CN112638813B (zh) * 2018-09-06 2022-07-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轿厢门装置
CN113998570A (zh) * 2020-07-28 2022-02-0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13998570B (zh) * 2020-07-28 2023-03-17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CN113291959A (zh) * 2021-05-14 2021-08-24 慈溪市宏峰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电梯门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7173B (zh) 2015-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87173B (zh) 电梯轿厢门锁装置
KR101858911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엘리베이터 칸 도어 장치
CN101605713B (zh) 电梯的安全装置
EP1908721B1 (en) Mechanism for detecting overspeed in lifting apparatuses, overspeed prevention safety actuation device and lifting apparatus
CN102530689A (zh) 电梯轿厢用的振动抑制装置
CN102381549B (zh) 一种带式输送机断带抓捕装置
CN109665417A (zh) 一种四开门电梯轿厢
CN109720971B (zh) 自带轿门锁的电梯轿厢门机装置
CN104724565A (zh) 带触发机构的电梯制停装置
US20150083527A1 (en) Back-up brake system of lifts
CN102502382B (zh) 重锤式轿厢门锁机构
CN105799600A (zh) 用于伸缩踏板组件的导向装置及伸缩踏板组件、车辆
CN203034875U (zh) 机械式安全防坠落装置
CN105060081B (zh) 防止电梯意外停梯的保护装置
CN202358643U (zh) 一种带式输送机断带抓捕装置
CN205953297U (zh) 一种集成轿门锁的电梯异步门刀
CN102963851A (zh) 滑斗的刹车装置及使用该滑斗的刹车装置的云梯
CN105644573B (zh) 一种用于伸缩踏板组件的导向装置及伸缩踏板组件、车辆
CN104443980A (zh) 自动发药机的安全柜门
CN104692220B (zh) 一种双动刀臂式轿门锁门刀
CN206735604U (zh) 一种具有防脱功能的电梯地坎组件
CN214652827U (zh) 一种失重提拉装置
CN206014205U (zh) 一种电梯地坎
CN205419390U (zh) 一种防电梯意外移动的双安全钳电梯轿架系统
CN105270971B (zh) 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电梯门机及轿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