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82214B - 一种丹参酮iia磷酸酚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丹参酮iia磷酸酚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82214B
CN103382214B CN201310322787.9A CN201310322787A CN103382214B CN 103382214 B CN103382214 B CN 103382214B CN 201310322787 A CN201310322787 A CN 201310322787A CN 103382214 B CN103382214 B CN 1033822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lt
compound
tanshinone iia
phosphoric acid
ester deriv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227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82214A (zh
Inventor
周长新
甘礼社
朱志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new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ANGSA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ANGSA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ANGSA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32278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822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82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2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82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822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丹参酮ⅡA磷酸酚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提供了一种新的丹参酮ⅡA的衍生物,且该新物质可用作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其次,本发明的丹参酮ПA磷酸酚酯衍生物具备较好的水溶性,可以较方便地制成注射剂型。经动物试验表明本发明的丹参酮ПA磷酸酚酯衍生物经腹腔注射对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具有很好的药效,可有望开发成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新药,特别是开发注射剂型的脑血管疾病药物。其作为一类重要前药,在临床上具有广大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丹参酮IIA磷酸酚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丹参酮IIA磷酸酚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脑血管病是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的总称,依据发病形式不同分为急性脑血管病(又称为脑卒中)和慢性脑血管病两大类型,是一类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脑血管病也成为危害中老年人的一个大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用药在临床上较匮乏,目前,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主要为西药及生化药物,包括抗血栓药和神经保护剂等。前者包括溶栓药如阿太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巴曲酶;抗凝药如华法林、肝素;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后者包括自由基清除剂如SOD、维生素E;钙拮抗剂如尼莫地平;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如AG等。临床上未见有疗效好、毒性低、结构明确的中药分子在使用。
丹参作为我国传统中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悠久的应用历史。丹参酮ⅡA是丹参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也是脂溶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近期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对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
例如,文献(LamBY,LoAC,SunX,etal.Neuroprotectiveeffectsoftanshinoneintransientfocalcerebralischemiainmice.Phytomedicine,2003,10(4):286-291)中公开了采用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以16mg/kg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二乙基甲酰胺溶解),能降低脑梗体积30%并能显著改善由于脑梗所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
何小静等发现采用小鼠断头模型、小鼠脑卒中模型、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丹参酮ⅡA注射乳剂对小鼠断头后存活时间、喘气次数,小鼠脑卒中后的神经行为,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能延长小鼠断头后的存活时间、增加断头后的喘气次数,改善脑卒中小鼠的神经行为,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鼠脑组织中SOD酶活性,降低MDA含量(何小静,王守涛,周娟.丹参酮ⅡA乳剂对小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5):553-555.)。
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还可通过改善脑线粒体能量代谢、抗氧化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产生显著的保护作用(胡霞敏,周密妹,胡先敏,王君.丹参酮ⅡA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能量代谢的影响。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6,15(3),176-179)。
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神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血管性痴呆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内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有关(何治,潘志红,鲁文红。丹参酮ⅡA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4),1883-1886.)。
这些医学实验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具有开发成治疗脑血管疾病新药的潜力。
然而,天然存在的丹参酮ⅡA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经研究,丹参酮ⅡA在经口给药后存在严重的肝首过效应,导致进入血液循环后血药浓度极低,其生物利用度小于3.5%(HaipingHao,GuangjiWang,NanCui,etal.Pharmacokinetics,AbsorptionandTissueDistributionofTanshinoneⅡASolidDispersion.PlantaMedica.2006.72:1311-1317.)。
研究人员意识到:理想的方式是将丹参酮ⅡA制成注射剂,才可能发挥临床疗效。但由于丹参酮ⅡA是一个疏水性很强的平面分子,极性很小,在水中几乎不溶,在甲醇、乙醇中溶解度也不大,只在一些弱极性有机溶剂如氯仿、乙酸乙酯、乙醚等中具有较好的溶解度,这一特点决定了丹参酮ⅡA本身无法简单地制成注射剂。
研究人员尝试着采用药剂学的方法如固体分散技术对丹参酮ⅡA的增溶有显著作用,可大幅度提高在水中的溶解度(溶解度提高了1000多倍,参见文献:XiaZhao,XinLiu,LisheGan,etal.PreparationandPhysicochemicalCharacterizationsofTanshinoneⅡASolidDispersion.ArchPharmRes34(6),949-959,2011),但由于丹参酮ⅡA的绝对溶解度太小,距离制成注射用药还相差很远。
对丹参酮ⅡA分子进行有效地结构改造,既保持它原有的活性,又能将其改造成水溶性的化合物是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早期对丹参酮ⅡA在溶解度方面结构改造比较成功的例子有将其磺化作成丹参酮ⅡA磺酸钠盐,虽然解决了溶解度问题,但由于产物丹参酮ⅡA磺酸钠盐为离子型化合物,较难通过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的生物膜结构系统,不适合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因此,目前需要一种新的丹参酮ⅡA的衍生物,适宜用作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丹参酮ⅡA磷酸酚酯衍生物,其为具有如下式(1)结构的化合物或者其可药用盐,
其中,R1和R2表示H或具有下式(2)结构的磷酰基,R1和R2不同时为H;
所述式(1)化合物的可药用盐是指式(1)化合物中的所述磷酰基与有机碱或无机碱进行反应生成的可药用盐。
所述“式(1)化合物的可药用盐”中的可药用盐,其为不引起药理上的副作用的、且常规使用的盐形式,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诸如钠盐、钾盐、锂盐的碱金属盐,诸如钙盐、镁盐的碱土金属盐,诸如铝盐、铁盐、锌盐、铜盐、镍盐、钴盐的金属盐,诸如铵盐的无机盐,诸如胺盐的有机盐,所述胺盐包括但不限于碱性氨基酸盐,诸如甲胺盐、乙胺盐、二甲胺盐、二乙胺盐、三乙胺盐、吗啉盐、胍盐、普鲁卡因盐、葡萄糖胺盐、N-甲基葡萄糖胺盐、二环己基胺盐、哌嗪盐、苯甲胺盐、苯乙胺盐等。优选碱金属盐、铵盐和碱性氨基酸盐;更优选钠盐、钾盐、铵盐、赖氨酸盐、精氨酸盐,最优选钠盐、赖氨酸盐、精氨酸盐。
所述式(1)化合物的可药用盐中每一个所述磷酰基形成一盐或者二盐。即每一个磷酰基中的一个或两个酸根(酸性羟基)与有机碱或无机碱反应成盐。
当式(1)化合物中R1和R2其中之一为氢,另一个为所述磷酰基,该式(1)化合物的可药用盐包括其一盐或二盐。
当式(1)化合物中R1和R2两个都为所述磷酰基,该式(1)化合物的可药用盐包括其一、二、三或四盐。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式(1)化合物的可药用盐中每一个所述磷酰基与碱金属离子化合物、氨水或碱性的氨基化合物形成一盐或二盐。
所述碱金属离子化合物是指锂、钠、钾的碱性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甲醇钠、乙醇钠、叔丁醇钾、碳酸钠、碳酸钾等。
所述碱性的氨基化合物是指含有氮原子的呈碱性的化合物,其中的氮原子为三价,可以以伯胺、仲胺和叔胺的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碱性氨基酸,诸如吗啉、胍、普鲁卡因、多巴胺、葡萄糖胺、N-甲基葡萄糖胺、二环己基胺、哌嗪,以及一些生物碱如麻黄碱、伪麻黄碱、奎宁、阿托品、一叶秋碱、烟碱、莨菪碱等。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式(1)化合物的可药用盐包括式(1)化合物的碱金属盐或铵盐或者胺盐。优选碱金属盐、铵盐和碱性氨基酸盐;更优选钠盐、钾盐、铵盐、赖氨酸盐、精氨酸盐,最优选钠盐、赖氨酸盐、精氨酸盐。
所述的式(1)化合物的胺盐是指其磷酰基中的酸根与氨基化合物中的氨基结合所形成的胺盐。
所述式(1)化合物的碱性氨基酸盐是指其磷酰基中的酸根与碱性氨基酸的侧链氨基反应形成的盐,包括但不限于其赖氨酸盐或精氨酸盐。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上述的丹参酮ⅡA磷酸酚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至少包含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第一步,还原反应,起始原料丹参酮ⅡA经过还原反应生成丹参酮ⅡA二酚衍生物;
第二步,酰化反应,所述第一步获得的丹参酮ⅡA二酚衍生物与具有如下通式(3)结构的二烃氧基磷酰卤进行酰化反应生成具有如下通式(4)、(5)或(6)结构的任意一种化合物或其中任意几种的混合物;
式(3)、(4)、(5)和(6)通式中,R为保护基团,X为卤素;
第三步,脱保护基反应,所述第二步所获得产物经脱保护基反应脱去R,生成的产物为具有式(1)结构的任意一种化合物或其中任意几种的混合物,
或者,
该制备方法还包含如下步骤,
第四步,成盐反应,所述第三步获得的产物的磷酰基与无机碱或者有机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无机碱为碱金属离子化合物或氨水,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碱金属离子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甲醇钠、乙醇钠、叔丁醇钾、碳酸钠、碳酸钾等。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碱金属离子化合物为甲醇钠或氢氧化钠。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有机碱为碱性的氨基化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述碱性的氨基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碱性氨基酸,还包括吗啉、胍、普鲁卡因、多巴胺、葡萄糖胺、N-甲基葡萄糖胺、二环己基胺、哌嗪,以及一些生物碱如麻黄碱、伪麻黄碱、奎宁、阿托品、一叶秋碱、烟碱、莨菪碱等。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碱性的氨基化合物为碱性氨基酸,更优选的,精氨酸和赖氨酸。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R保护基团为乙基或苄基。
本发明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上述的丹参酮ⅡA磷酸酚酯衍生物在治疗脑血管疾病医药方面的用途。
本发明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该药物中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酮ⅡA磷酸酚酯衍生物。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可以单独添加本发明的丹参酮ⅡA磷酸酚酯衍生物;也可以共同添加丹参酮ⅡA磷酸酚酯衍生物和其他已知的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活性成分。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作为活性成分的丹参酮ⅡA磷酸酚酯衍生物的含量范围为0.1%-99.9%。优选50%~99.9%。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该药物的使用剂量、剂型、给药方式选择该药物中丹参酮ⅡA磷酸酚酯衍生物的含量。
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可以为片剂、胶囊剂、口崩片、滴丸、喷雾剂、气雾剂、注射剂等。优选注射剂型。
该注射剂型的药物中,药物载体的选择可以为葡萄糖、乳糖、甘露醇等,优选甘露醇。该注射剂型药物中,丹参酮ⅡA磷酸酚酯衍生物的含量为1-99%;使用剂量范围1mg~50mg/kg(体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提供了一种新的丹参酮ⅡA的衍生物,且该新物质可用作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其次,本发明的丹参酮ПA磷酸酚酯衍生物具备较好的水溶性,可以较方便地制成注射剂型。经动物试验表明本发明的丹参酮ПA磷酸酚酯衍生物经腹腔注射对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具有很好的药效,可有望开发成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新药,特别是开发注射剂型的脑血管疾病药物。其作为一类重要前药,在临床上具有广大的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必须说明下述实施例是用于更好地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称取丹参酮ⅡA原料2.94g于100ml三颈瓶中,加入10%钯碳(Pd/C)约160mg,以无水THF约30ml溶解,氢气保护下室温搅拌,至溶液颜色褪去。在反应瓶中先加入三乙胺约5.8ml,在冰水浴冷却下缓缓滴加二乙基磷酰基氯8.7ml。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24小时,终止反应,将反应液以乙酸乙酯稀释,倾入100ml冰水中。静置后分出有机层,水层再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1-2次,合并有机层,水洗,无水Na2SO4干燥,蒸干得丹参酮ⅡA磷酰基二乙酯的中间体。
将该化合物溶于30ml无水二氯甲烷中,冰水浴下滴加7.9ml三甲基溴硅烷,室温搅拌12小时,反应完成后加入大量水终止。再用二氯甲烷洗涤三次,弃去有机层,分出水层。将水层通过大孔树脂,水洗除去杂质后,以60%乙醇洗脱,得到丹参酮ⅡA磷酸酚酯目标化合物(化合物1),经鉴定,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化合物1的波谱数据如下:
ESI-MS:m/z=455.2[M-H]-
1HNMR(500MHz,CD3OD):δ7.98(1H,d,J=8.5Hz),7.56(1H,s),7.55(1H,d,J=8.5Hz),3.59(2H,br.s),2.49(3H,s),1.78(2H,m),1.72(2H,m),1.29(6H,s)。
31PNMR(202MHz,CD3OD):δ1.08,0.76。
实施例2
称取丹参酮ⅡA原料2.94g于100ml三颈瓶中,加入5%Pd/C约300mg,以无水乙酸乙酯约50ml溶解,氢气保护下室温搅拌,至溶液颜色褪去。在反应瓶中加入氢化钠500mg,室温反应2小时后,在冰水浴冷却下缓缓滴加二苄基磷酰基氯9.5g。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12小时,将反应液倾入100ml冰水中,静置后分出有机层,水层再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1-2次。合并有机层,水洗,无水Na2SO4干燥,蒸干得丹参酮ⅡA磷酰基二苄酯的中间体。将该化合物溶于50ml无水甲醇中,加入5%Pd/C约500mg,室温下通入氢气反应12小时。反应完成后过滤除去钯碳,加入2.16g甲醇钠室温搅拌3小时。中止反应,将反应液浓缩至约剩10ml溶剂时,加入50ml丙酮,静置至沉淀完全,过滤,即得丹参酮ⅡA磷酸酚酯钠盐目标化合物(化合物2),经鉴定,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化合物2的波谱数据如下:
ESI-MS:m/z=522.9[M-Na+2H]+,m/z=476.8[M-3Na+2H]-,454.8[M-4Na+3H]-
1HNMR(400MHz,CD3OD):δ7.84(1H,d,J=8.8Hz),7.39(1H,s),7.38(1H,d,J=8.8Hz),3.77(2H,t,J=5.6Hz),2.56(3H,s),1.78(2H,m),1.72(2H,m),1.32(6H,s)。
31PNMR(162MHz,CD3OD):δ3.26,2.34。
实施例3
称取丹参酮ⅡA原料2.94g于100ml三颈瓶中,加入10%Pd/C约160mg,以无水THF约30ml溶解,氢气保护下室温搅拌,至溶液颜色褪去。在反应瓶中先加入三乙胺约3ml,在冰水浴冷却下缓缓滴加二苄基磷酰溴约5.5g,控制反应温度在25℃左右。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10小时。将反应液以30ml乙酸乙酯稀释,倾入100ml冰水中。静置后分出有机层,水层再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1-2次,合并有机层,水洗,无水Na2SO4干燥,蒸干得丹参酮ⅡA单磷酰基二苄酯的中间体。将该化合物溶于30ml无水甲醇中,加入5%Pd/C约500mg,室温下通入氢气反应12小时。过滤除去钯碳,将溶液浓缩至干,加入20ml丙酮和20ml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回流后静置至结晶完全,过滤,即得丹参酮ⅡA单磷酸酚酯目标产物。经鉴定,其为具有如下所示结构式的化合物3-1和化合物3-2的混合物。
目标产物的波谱数据如下:
ESI-MS:m/z=377.2[M+H]+。
1HNMR(400MHz,(CD3)2CO):δ7.79(1H,d,J=8.5Hz),7.77(1H,d,J=8.3Hz),7.40(1H,s),7.38(1H,s),7.24(1H,d,J=8.5Hz),7.22(1H,d,J=8.3Hz),3.76(2H,t,J=5.6Hz),3.53(2H,t,J=5.6Hz),2.49(3H,s),2.32(3H,s),1.65(2H,m),1.64(2H,m),1.62(2H,m),1.62(2H,m),1.31(6H,s),1.30(6H,s)。
31PNMR(162MHz,CD3OD):δ5.33,4.46。
实施例4
称取丹参酮ⅡA原料2.94g于100ml三颈瓶中,以无水乙醚约50ml溶解,加入50mg兰尼镍,室温下通入氢气搅拌,至溶液颜色褪去。在反应瓶中加入氢化钠250mg,室温反应2小时,然后在冰水浴冷却下缓缓滴加二苄基磷酰基氯4.8g。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24小时,再将反应液倾入100ml冰水中静置分层。分出有机层,水层再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1-2次,合并有机层,水洗,无水Na2SO4干燥,蒸干得丹参酮ⅡA单磷酰基二苄酯的中间体。将该化合物溶于50ml无水甲醇中,加入5%Pd/C约500mg,室温下通入氢气反应12小时。过滤除去钯碳,加入1.08g甲醇钠室温搅拌3小时,浓缩至约干,加入50ml丙酮回流重结晶,静置后至结晶完全,过滤,即得丹参酮ⅡA单磷酸酚酯钠盐目标产物,经鉴定,其为具有如下所示结构式的化合物4-1和化合物4-2的混合物。
目标产物的波谱数据如下:
ESI-MS:m/z=421.3[M+H]+,m/z=375.3[M-2Na+H]-
1HNMR(400MHz,(CD3OD):δ7.81(1H,d,J=8.8Hz),7.78(1H,d,J=8.8Hz),7.35(1H,s),7.33(1H,s),7.27(1H,d,J=8.8Hz),7.25(1H,d,J=8.8Hz),3.81(2H,t,J=6.4Hz),3.61(2H,t,J=6.4Hz),2.53(3H,s),2.37(3H,s),1.84(2H,m),1.81(2H,m),1.72(2H,m),1.66(2H,m),1.33(6H,s),1.31(6H,s)。
31PNMR(162MHz,CD3OD):δ6.90,6.19。
实施例5
称取丹参酮ⅡA原料2.94g于100ml三颈瓶中,加入锌粉3g,DMAP488mg,冰醋酸1ml。以无水四氢呋喃(THF)30ml溶解,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1小时左右,至溶液颜色褪去。在反应瓶中先加入三乙胺5.8ml,在冰水浴冷却下缓缓滴加二乙基磷酰基溴19.6ml,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24小时。中止反应,将反应液以乙酸乙酯稀释,倾入100ml冰水中。静置后分出有机层,水层再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1-2次。合并有机层,水洗,无水Na2SO4干燥,蒸干得丹参酮ⅡA磷酰基二乙酯的中间体。将该化合物溶于30ml无水二氯甲烷中,冰水浴下滴加7.9ml三甲基溴硅烷,室温搅拌12小时,反应完成后加入大量水终止。再用二氯甲烷洗涤三次,弃去有机层,分出水层。将水层加入氨水调节pH至7,浓缩至约5ml,加入50ml丙酮回流重结晶,静置后至结晶完全,过滤,得到丹参酮ⅡA磷酸酚酯四铵盐目标化合物(化合物5),经鉴定,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化合物5的波谱数据如下:
ESI-MS:m/z=508.3[M-NH4+2H]+,489.2[M-2NH4+H]-
1HNMR(500MHz,CD3OD):δ7.91(1H,d,J=8.7Hz),7.47(1H,s),7.46(1H,d,J=8.7Hz),3.67(2H,t,J=5.6Hz),2.53(3H,s),1.78(2H,m),1.72(2H,m),1.33(6H,s)。
31PNMR(202MHz,CD3OD):δ4.16,2.93。
实施例6
称取丹参酮原料ⅡA2.94g于100ml三颈瓶中,加入10%Pd/C约150mg,以30ml无水丙酮溶解,氢气球保护下室温搅拌1小时左右,至溶液颜色褪去。在反应瓶中先加入三乙胺约4ml,在冰水浴冷却下缓缓滴加二苄基磷酰溴约5.5g,控制反应温度在25℃左右。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1.5小时,将反应液倾入100ml冰水中,加入100ml甲苯萃取2-3次。合并有机层,水洗,无水Na2SO4干燥,蒸干得丹参酮ⅡA单磷酰基二苄酯的中间体。将该化合物溶于50ml无水THF中,加入5%Pd/C约500mg,室温下通入氢气反应12小时。过滤除去钯碳,加入氨水中和,调节pH至7,浓缩至干。加入50ml丙酮回流重结晶,静置后至结晶完全,过滤,即得丹参酮ⅡA单磷酸酚酯的铵盐产物,该产物经鉴定,其为具有如下所示结构式的化合物6-1和化合物6-2的混合物。
其波谱数据如下:
ESI-MS:m/z=394.4[M-NH4+2H]+,m/z=375.3[M-2NH4+H]-
1HNMR(500MHz,(CD3OD):δ7.73(1H,d,J=8.5Hz),7.62(1H,d,J=8.1Hz),7.35(1H,d,J=8.5Hz),7.17(1H,d,J=8.1Hz),7.27(1H,s),7.26(1H,s),3.69(2H,t,J=6.4Hz),3.58(2H,t,J=6.4Hz),2.53(3H,s),2.14(3H,s),1.82(2H,m),1.76(2H,m),1.72(2H,m),1.59(2H,m),1.34(6H,s),1.31(6H,s)。
31PNMR(202MHz,CD3OD):δ6.39,5.56.
实施例7
称取丹参酮ⅡA原料2.94g于100ml三颈瓶中,加入10%Pd/C约200mg,以无水四氢呋喃(THF)30ml溶解,氢气球保护下室温搅拌1小时左右,至溶液颜色褪去。在反应瓶中加入氢化钠500mg,室温反应2小时后,在冰水浴冷却下缓缓滴加二苄基磷酰基氯9.5g。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12小时,将反应液倾入100ml冰水中,静置后分出有机层,水层再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1-2次。合并有机层,水洗,无水Na2SO4干燥,蒸干得丹参酮ⅡA磷酰基二苄酯的中间体。将该化合物溶于50ml无水乙酸乙酯中,加入5%Pd/C约500mg,室温下通入氢气反应12小时。反应完成后过滤除去钯碳,加入等体积水萃取三次,弃去乙酸乙酯层,水层加入5.73g精氨酸室温搅拌3小时。中止反应,将反应液浓缩至约10ml溶剂,以SephadexLH-20纯化,即得丹参酮ⅡA磷酸酚酯四精氨酸盐目标化合物(化合物7)。经鉴定,其具有如下化学结构式:
化合物7的波谱数据如下:
ESI-MS:m/z=653.3[M+Arg+Na]+,m/z=806.2[M+2Arg+H]+,m/z=980.4[M+3Arg+H]+,m/z=1154.6[M+4Arg+H]+
1HNMR(500MHz,D2O):δ7.97(1H,d,J=8.7Hz),7.57(1H,d,J=8.7Hz),7.51(1H,s),3.65(2H,br.s),3.63(4H,t,J=6.1Hz),3.05(8H,t,J=6.9Hz),2.38(3H,s),1.77(4H,m),1.75-1.52(16H,m),1.26(6H,s)。
31PNMR(202MHz,CD3OD):δ0.81,0.77
实施例8
称取丹参酮ⅡA原料2.94g于100ml三颈瓶中,加入10%Pd/C约200mg,以无水四氢呋喃(THF)30ml溶解,氢气球保护下室温搅拌1小时左右,至溶液颜色褪去。在反应瓶中加入氢化钠500mg,室温反应2小时后,在冰水浴冷却下缓缓滴加二苄基磷酰基氯9.5g。滴加完毕后,室温搅拌12小时,将反应液倾入100ml冰水中,静置后分出有机层,水层再用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1-2次。合并有机层,水洗,无水Na2SO4干燥,蒸干得丹参酮ⅡA磷酰基二苄酯的中间体。将该化合物溶于50ml无水乙酸乙酯中,加入5%Pd/C约500mg,室温下通入氢气反应12小时。反应完成后过滤除去钯碳,加入等体积水萃取三次,弃去乙酸乙酯层,水层加入4.68g赖氨酸室温搅拌3小时。中止反应,将反应液浓缩至约10ml溶剂,以SephadexLH-20纯化,即得丹参酮ⅡA磷酸酚酯二赖氨酸盐目标化合物(化合物8),经鉴定,其具有如下化学结构式:
化合物8的波谱数据如下:
ESI-MS:m/z=625.4[M+Lys+Na]+,m/z=749.1[M+2Lys+H]+,m/z=771.5[M+2Lys+Na]+
1HNMR(500MHz,D2O):δ8.00(1H,d,J=8.7Hz),7.61(1H,d,J=8.7Hz),7.53(1H,s),3.63(2H,br.s),3.57(2H,t,J=6.3Hz),2.89(4H,t,J=6.6Hz),2.39(3H,s),1.73(4H,m),1.63(8H,m),1.36(4H,m),1.28(6H,s)。
31PNMR(202MHz,CD3OD):δ-2.53,-2.84.
试验例1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1.实验方法及分组:采用血管内栓线阻断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尾静脉给药,测定脑梗塞范围。雄性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2mg/kg)、模型组、化合物1低剂量组(1-L,5mg/kg)、中剂量组(1-M,10mg/kg)、高剂量组(1-H,20mg/kg)。在手术前1天,小鼠腹腔注射给药;第二天术前30分钟,再次给药;术后4小时第三次给药。
2.脑梗死范围测定:
术后24小时,将动物断头取脑,去掉嗅球、小脑和低位脑干,然后冠状均切4刀,共5片。5片脑组织放置0.25%TTC溶液中,37℃避光孵育30min染色,经染色后正常组织呈红色,梗死部位呈白色。利用形态分析系统计算出梗死面积,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见表1。
表1化合物1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面积的影响
组别 n(只数) 梗死面积(%)
模型组 10 36.81±3.65
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 10 25.65±6.83**
1-H 10 24.19±5.86**
1-M 10 27.18±7.89*
1-L 10 30.59±10.13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化合物1的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缩小脑梗塞范围,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试验例2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1.实验方法及分组:采用血管内栓线阻断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尾静脉给药,测定脑梗塞范围。雄性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2mg/kg)、模型组、化合物2低剂量组(2-L,5mg/kg)、中剂量组(2-M,10mg/kg)、高剂量组(2-H,20mg/kg)。在手术前1天,小鼠腹腔注射给药;第二天术前30分钟,再次给药;术后4小时第三次给药。
2.脑梗死范围测定:
术后24小时,将动物断头取脑,去掉嗅球、小脑和低位脑干,然后冠状均切4刀,共5片。5片脑组织放置0.25%TTC溶液中,37℃避光孵育30min染色,经染色后正常组织呈红色,梗死部位呈白色。利用形态分析系统计算出梗死面积,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见表1。
表2化合物2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面积的影响
组别 n(只数) 梗死面积(%)
模型组 10 36.81±3.65
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 10 25.65±6.83**
2-H 10 20.72±8.06**
2-M 10 23.98±6.34*
2-L 10 28.57±12.33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化合物2的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缩小脑梗塞范围,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试验例3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1.实验方法及分组:采用血管内栓线阻断法制作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尾静脉给药,测定脑梗塞范围。雄性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2mg/kg)、模型组、化合物8低剂量组(8-L,5mg/kg)、中剂量组(8-M,10mg/kg)、高剂量组(8-H,20mg/kg)。在手术前1天,小鼠腹腔注射给药;第二天术前30分钟,再次给药;术后4小时第三次给药。
2.脑梗死范围测定:
术后24小时,将动物断头取脑,去掉嗅球、小脑和低位脑干,然后冠状均切4刀,共5片。5片脑组织放置0.25%TTC溶液中,37℃避光孵育30min染色,经染色后正常组织呈红色,梗死部位呈白色。利用形态分析系统计算出梗死面积,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见表1。
表3化合物8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面积的影响
组别 n(只数) 梗死面积(%)
模型组 10 36.81±3.65
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 10 25.65±6.83**
8-H 10 22.46±7.62**
8-M 10 26.18±4.89*
8-L 10 29.35±9.68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结果表明,化合物8的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缩小脑梗塞范围,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6)

1.一种丹参酮ⅡA磷酸酚酯衍生物,其为具有如下式(1)结构的化合物或者其可药用盐,
其中,R1和R2表示H或具有下式(2)结构的磷酰基,R1和R2不同时为H;
所述式(1)化合物的可药用盐是指式(1)化合物中的所述磷酰基与有机碱或无机碱进行反应生成的可药用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酮ⅡA磷酸酚酯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化合物的可药用盐中每一个所述磷酰基与无机碱或有机碱形成一盐或二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丹参酮ⅡA磷酸酚酯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化合物的可药用盐包括式(1)化合物的碱金属盐、铵盐或胺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丹参酮ⅡA磷酸酚酯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式(1)化合物的胺盐包括式(1)化合物的碱性氨基酸盐。
5.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酮ⅡA磷酸酚酯衍生物在制备脑血管疾病药物方面的用途。
6.一种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中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酮ⅡA磷酸酚酯衍生物。
CN201310322787.9A 2013-07-29 2013-07-29 一种丹参酮iia磷酸酚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3822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22787.9A CN103382214B (zh) 2013-07-29 2013-07-29 一种丹参酮iia磷酸酚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322787.9A CN103382214B (zh) 2013-07-29 2013-07-29 一种丹参酮iia磷酸酚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2214A CN103382214A (zh) 2013-11-06
CN103382214B true CN103382214B (zh) 2016-03-02

Family

ID=49490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22787.9A Active CN103382214B (zh) 2013-07-29 2013-07-29 一种丹参酮iia磷酸酚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822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80341B (zh) * 2014-06-05 2016-01-20 上海朗萨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氨基酸丹参酮酚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46605B (zh) * 2015-04-14 2018-03-27 北京健峤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类具有丹参酮iia和环维黄杨星d复合结构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在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应用
CN107540725B (zh) * 2016-06-29 2020-04-07 孙青� 一种水溶性丹参酮ⅱa衍生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9774A (zh) * 2010-12-13 2011-06-01 中山大学 一种烟酸丹参酚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492014A (zh) * 2011-12-21 2012-06-13 浙江大学 一种丹参酮ⅱa琥珀酸酚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9774A (zh) * 2010-12-13 2011-06-01 中山大学 一种烟酸丹参酚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492014A (zh) * 2011-12-21 2012-06-13 浙江大学 一种丹参酮ⅱa琥珀酸酚酯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磷酸酯前药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姬勋等;《药学学报》;20130508;第48卷(第5期);第622页图2,第624页2.1.2 *
黄芪甲苷的提取及其磷酸酯水溶性前药的合成;任戎;《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医药卫生科技辑)》;20111215;第31页1.1合成路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82214A (zh) 2013-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78837C (en) Anthraquinone analog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reof
WO2013060258A1 (zh) 伸筋草碱a-c、其制法和其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CN103382214B (zh) 一种丹参酮iia磷酸酚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EP2292242A1 (en) A scutellarin derivative, the preparing process, the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use thereof
CN102225913B (zh) 大黄酸衍生物以及它们的治疗用途
US8722701B2 (en) 1,2,3,4,5 6,7,8-octohydro-9-phenylacetamidoacridine, the preparation method and medical use thereof
KR20140000627A (ko) 위장관 운동 장애 질환의 개선, 치료 및 예방용 생약 조성물
KR20140053874A (ko) 갈륨 착물, 약학적 조성물 및 사용 방법
CN106478764B (zh) 丹参酮iia磷酸衍生物、及其合成和作为药物的应用
CN103980341B (zh) 一种氨基酸丹参酮酚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A3198489A1 (en) Rapidly infusing cannabinoid composition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and methods of use
KR20110094136A (ko) 뇌졸중 치료용 약물의 제조에 있어서 피노셈브린 라세미체의 용도
CN105037180B (zh) 一种双重作用的中枢性镇痛新化合物、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6478765B (zh) 丹参酮iia磺酸衍生物、及其合成和作为药物的应用
CN106565641A (zh) 呋喃半日花烷二萜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在制药中的应用
CN104592246A (zh) 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833693A (zh) 一种紫杉醇化合物及含该紫杉醇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CN112409443B (zh) 一种脯氨酸茨醇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12174924A (zh) 氘代匹诺塞林的合成及在制备抗脑卒中药物中的应用
WO2023224960A1 (en) Rapidly infusing cannabinoid composition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and methods of use
CN106458915A (zh) 新的伊伐布雷定盐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9889A (zh) 一种香兰素胺类新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医药用途
CN110358077A (zh) 淫羊藿苷元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358080A (zh) 一种淫羊藿苷元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214206A (zh) 橙皮素与甜菜碱共晶物b及制备方法和其组合物与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29

Address after: 201203 room 1, building 185, Zhangjiang Road,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203

Patentee after: Zhu Zhibin

Address before: 201203 room 1, building 185, Zhangjiang Road,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203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Langsa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30

Address after: 225316 Jiangsu City, Taizhou, Hailing District, drug City Road No. 1 new drug innovation base two phase D building 7807 room

Patentee after: Jiangsu new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3 Room 203, 1 building, 185 Zhangjiang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Zhu Zhib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