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9411A - 降低音频系统启动或关闭时的瞬变信号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降低音频系统启动或关闭时的瞬变信号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9411A
CN103379411A CN2012101103701A CN201210110370A CN103379411A CN 103379411 A CN103379411 A CN 103379411A CN 2012101103701 A CN2012101103701 A CN 2012101103701A CN 201210110370 A CN201210110370 A CN 201210110370A CN 103379411 A CN103379411 A CN 103379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se
width modulation
modulation signal
transistor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103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聪男
郭俊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Richtek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11037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794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3379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94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控制装置的实施例之一,用以设置音频系统的功率级电路及扬声器。控制装置包含有音频信号产生电路、开关程序控制电路及控制信号产生电路。开关程序控制电路会于第一时段产生两个实质相同的脉宽调变信号,并且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会将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功率级电路。开关程序控制电路会于第二时段产生两个互为反相的脉宽调变信号,并且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会将脉宽调变信号传送功率级电路。于第三时段时,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会将音频信号产生电路所产生的音频信号传送至功率级电路。本发明的控制装置藉由使用开关程序控制电路产生预定顺序的脉宽调变信号,以控制音频系统的功率级电路和扬声器,而能够降低音频系统启动或关闭时的噪音。

Description

降低音频系统启动或关闭时的瞬变信号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音频系统的控制装置,尤指一种可降低音频系统启动或关闭时的瞬变信号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音频系统中,常会将音频信号转换为脉宽调变(pulse width modulatedsignal,PWM)信号,由脉宽调变信号驱动放大器,再由放大器驱动扬声器(speaker)输出人耳可聆听的声音。
然而,当音频系统启动或关闭时,电路中常会产生瞬变信号(transientsignal),使扬声器输出爆音(pop)或咔嗒音(click)等噪音,而造成使用者听觉上的不适。
为解决此类瞬变信号所造成的噪音,某些现有技术采用额外的滤波电路或信号处理电路过滤此类的噪音,或者将放大器等相关电路先行关闭或保持关闭,然后才进行音频系统的启动或关闭程序。
然而使用滤波电路或信号处理电路过滤上述的噪音时,不但需要使用额外的硬件,并且常常无法有效地降低噪音。另一方面,将放大器等电路先行关闭或保持关闭的方式,需要采用繁复的控制程序,因而提高系统设计的复杂度。此外,在系统设计中,常常需要组合多种元件以达成所需之功能,若要采用支援上述控制程序的放大器元件,将会降低系统设计的弹性,而可能导致系统设计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如何有效验证网络使用者的身份真实性,加强网络服务的信息安全控管效能,实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如何在音频系统启动或关闭时,降低瞬变信号所造成的噪音,并且简化系统的设计,实为业界有待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音频系统的控制装置的实施例,其用以耦接于一功率级电路,该功率级电路包含有一第一、一第二、一第三及一第四晶体管,以控制一扬声器产生所需的声音,该控制装置包含有:一开关程序控制电路,用以产生一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一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一第一多工器,用以接收一第一音频信号及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一第二多工器,用以接收一第二音频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以及一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用以设置该第一多工器将该第一音频信号及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的其中之一输出至该功率级电路,并且用以设置该第二多工器将该第二音频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的其中之一传送至该功率级电路;其中该开关程序控制电路会于一第一时段产生实质相同的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该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会设置该第一多工器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并且会设置该第二多工器将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四晶体管;该开关程序控制电路会于一第二时段产生互为反相的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该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会设置该第一多工器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并且会设置该第二多工器将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四晶体管;并且于一第三时段,该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会设置该第一多工器将该第一音频信号传送至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并且会设置该第二多工器将该第二音频信号传送至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四晶体管。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音频系统的控制装置的实施例,其用以耦接于一功率级电路,该功率级电路包含有一第一、一第二、一第三及一第四晶体管,以控制一扬声器产生所需的声音,该控制装置包含有:一开关程序控制电路,用以产生一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一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一第一多工器,用以接收一第一音频信号及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一第二多工器,用以接收一第二音频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以及一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用以设置该第一多工器将该第一音频信号及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的其中之一输出至该功率级电路,并且用以设置该第二多工器将该第二音频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的其中之一传送至该功率级电路;其中于一第一时段,该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会设置该第一多工器将该第一音频信号传送至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并且会设置该第二多工器将该第二音频信号传送至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四晶体管;该开关程序控制电路会于一第二时段产生互为反相的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该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会设置该第一多工器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并且会设置该第二多工器将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四晶体管;并且该开关程序控制电路会于一第三时段产生实质相同的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该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会设置该第一多工器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并且会设置该第二多工器将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四晶体管。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音频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其包含有于一第一时段产生实质相同的一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一第二脉宽调变信号,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一功率级电路的一第一晶体管及一第二晶体管,将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功率级的一第三晶体管及一第四晶体管,并且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的占空比逐渐增加至50%;于一第二时段产生互为反相的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并且将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四晶体管;以及于一第三时段,产生差动的一第一及一第二音频信号,将该第一音频信号传送至该第一及该第二晶体管、并将该第二音频信号传送至该第三及该第四晶体管,使该第一、该第二、该第三及该第四晶体管能够驱动一扬声器产生所需的声音。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音频系统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其包含有:于一第一时段,产生差动的一第一及一第二音频信号,将该第一音频信号传送至该第一及该第二晶体管、并将该第二音频信号传送至该第三及该第四晶体管,使该第一、该第二、该第三及该第四晶体管能够驱动一扬声器产生所需的声音;于一第二时段产生互为反相的一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一第二脉宽调变信号,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并且将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四晶体管;以及于一第三时段产生实质相同的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将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四晶体管,并且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的占空比逐渐降低至0。
上述实施例的优点之一是能够降低音频系统开启或关闭时因瞬变信号所产生的噪音。上述实施例的另一优点是能够简化音频系统的控制,而降低音频系统设计的复杂度。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将藉由以下的说明和附图进行更详细的解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音频系统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
图2为图1的开关程序控制电路的一实施例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
图3和图4为图2的开关程序控制电路所产生的输出信号的实施例简化后的时序图。
图5是图1的音频系统启动时的一实施例简化后的流程图。
图6是图1的音频系统启动时的所产生的控制信号的一实施例简化后的时序图。
图7是图1的音频系统关闭时的一实施例简化后的流程图。
图8是图1的音频系统关闭时的所产生的控制信号的一实施例简化后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图式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图式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流程步骤。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音频系统100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音频系统100包含有音频信号产生电路110、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控制信号产生电路130、多工器150和151(multiplexer)、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0和171、功率级电路180及扬声器190。
音频信号产生电路110可以依据计算机、CD或DVD等装置(未绘示于图1)所储存的数据,而输出对应的音频信号。例如,于本实施例中,音频信号产生电路110可以输出脉冲编码调变(pulse code modulation,PCM)信号。
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用以于系统启动及系统关闭时,产生预设的脉宽调变信号以控制后级电路,而能避免或降低扬声器产生爆音或咔嗒音等噪音。
控制信号产生电路130用以产生控制信号,使多工器150和151能够将音频信号产生电路110的输出信号或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的输出信号分别传送至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0和171,并且使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0和171运作于合适的工作状态。
例如,控制信号产生电路130会设置多工器150和151于系统启动及系统关闭时,将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的输出信号传送至后级电路。而于输出音频信号时,控制信号产生电路130会设置多工器150和151将音频信号产生电路110所输出的音频信号传送至后级电路。
多工器150(也可称为第一多工器)和多工器151(也可称为第二多工器)可以采用逻辑电路或切换开关等装置实施,用以依据控制信号产生电路130的控制信号,而将音频信号产生电路110的输出信号或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的输出信号传送至后级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0和171可依据控制信号产生电路130的控制信号,而将音频信号产生电路110所产生的脉冲编码调变信号转换为对应的脉宽调变信号,并使用脉宽调变信号控制功率级电路180。此外,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0和171也可依据控制信号产生电路130的设置,而将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所输出的信号不经过脉冲编码调变信号至脉宽调变信号的转换,而传送至功率级电路180。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0和171可以采用处理器、微控制器、及/或逻辑电路等方式实施。
在本实施例中,功率级电路180为全桥式D级放大器(full bridge classD amplifier),藉由产生差动的输出信号V+及V-以驱动扬声器190,而能产生所需的声音。功率级电路180包含有晶体管181、182、183和184(也可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晶体管)、反相器185和186、电感L1和L2、以及电容C1和C2。
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0的输出信号会输出至晶体管181的控制端(例如,MOS晶体管的闸极或BJT晶体管的基极),并且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0的输出信号经过反相器185后会输出至晶体管182的控制端,因此能够依据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0的输出信号导通晶体管181和182的其中之一,并且经过电感L1和电容C1的滤波后,产生对应的输出信号V+至扬声器190。
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1的输出信号会输出至晶体管183的控制端,并且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1的输出信号经过反相器186后会输出至晶体管184的控制端,因此能够依据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1的输出信号导通晶体管183和184的其中之一,并且经过电感L2和电容C2的滤波后,产生对应的输出信号V-至扬声器190。
扬声器190会依据功率级电路180所输出的差动信号V+和V-,而输出所需的声音。
图2为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的一实施例简化后的功能方块图,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包含有参考电压产生电路210、锯齿波信号产生电路230、比较电路250、反相器270、切换器280、以及输出端290和291。
参考电压产生电路210用以输出所需的参考电压信号,而锯齿波信号产生电路230用以输出锯齿波信号,参考电压产生电路210和锯齿波信号产生电路230皆可采用处理器、微控制器、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等方式实施。
比较电路250会比较参考电压产生电路210所输出的参考电压信号和锯齿波信号产生电路230所输出的锯齿波信号,而产生对应的输出信号。
反相器270会将比较电路250的输出信号进行反相。在本实施例中,反相器270所进行的反相运作,是依据输入信号与一预设的基准电位而产生对称的输出信号。具体而言,就是使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分别大于及小于基准电位,并且输入信号与基准电位的差距实质上会等于输出信号与基准电位的差距。例如,当反相器270的输入信号为Vx而基准电位为V0时,则反相器270的输出信号为2×V0-Vx。
输出端290耦接至多工器150,而输出端291耦接至多工器151。切换器280可被设置为将比较电路250或者反相器270耦接至输出端291,而于输出端290产生所需的输出信号(也可称为第一脉宽调变信号),以及于输出端291产生所需的输出信号(也可称为第二脉宽调变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当参考电压产生电路210的参考电压信号大于锯齿波信号产生电路230的锯齿波信号,比较电路250会产生一第一电位的输出信号,第一电位的输出信号会导通功率级电路180的晶体管181和183,并且第一电位的输出信号经过反相器185和186后,会使晶体管182和184不导通。当参考电压产生电路210的参考电压信号小于锯齿波信号产生电路230的锯齿波信号,比较电路250会产生一第二电位的输出信号,第二电位的输出信号会使晶体管181和183不导通,并且第二电位的输出信号经过反相器185和186后,会导通晶体管182和184。因此,可以藉由设置参考电压产生电路210所输出的参考电压值、及/或藉由设置锯齿波信号产生电路230所产生的锯齿波信号的震幅或频率等方式,而能够使比较电路250产生所需的脉宽调变信号,并且能够设置脉宽调变信号的占空比(duty cycle)以控制后级电路。
图3和图4为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所产生的输出信号的两个实施例简化后的时序图,以下将以图2搭配图3和图4,进一步的说明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的运作方式。
在图2的实施例中,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可以运作于两种运作模式,请参照图3,当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于第一运作模式时(也可称为AD模式),切换器280会将反相器270耦接至输出端291,使输出端290输出比较电路250的输出信号,而输出端291输出反相器270的输出信号。此时,输出端290和输出端291的输出信号互为反相的信号。
请参照图4,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于第二运作模式时(也可称为BD模式),切换器280会将比较电路250耦接至输出端291,使输出端290和291皆输出比较电路250的输出信号。此时,输出端290和输出端291的输出实质上相同的信号。
图5为音频系统100启动时的一实施例简化后的流程图,而图6为音频系统100启动时,功率级电路180的两个输入端点的电压信号Vp和Vn的一实施例简化后的时序图。以下将以图5搭配图6,进一步说明音频系统100启动时的运作方式。
在流程510中,控制信号产生电路130设置多工器150和151将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的输出信号传送至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0和171,并且设置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0和171将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所输出的信号传送至功率级电路180。
在流程520中,于第一时段时(如图6的时段S1),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会运作于第二运作模式(BD模式),使输出端290和291输出实质相同的脉宽调变信号,并且将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所输出的脉宽调变信号的占空比由0逐渐增加至50%。
在流程530中,于第二时段时(如图6的时段S2),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会在脉宽调变信号的占空比为50%时,由第二运作模式(BD模式)转换为第一运作模式(AD模式),使输出端290和291输出互为反相的脉宽调变信号。
在流程540中,于第三时段时(如图6的时段S3),控制信号产生电路130会设置多工器150和151将音频信号产生电路110的脉冲编码调变信号传送至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0和171,并且设置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0和171将音频信号产生电路110所产生的脉冲编码调变信号转换为对应的脉宽调变信号以控制功率级电路180,而能使扬声器190输出所需的声音。
图7为音频系统100关闭时的一实施例简化后的流程图,而图8为音频系统100关闭时,功率级电路180的两个输入端点的电压信号Vp和Vn的一实施例简化后的时序图。以下将以图7搭配图8,进一步说明音频系统100关闭时的运作方式。
在流程710中,于第一时段时(如图8的时段T1),控制信号产生电路130会设置多工器150和151将音频信号产生电路110的脉冲编码调变信号传送至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0和171,并且设置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0和171将音频信号产生电路110所产生的脉冲编码调变信号转换为对应的脉宽调变信号以控制功率级电路180,而能使扬声器190输出所需的声音。
在流程720中,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会运作于第一运作模式(AD模式),使输出端290和291输出互为反相的脉宽调变信号,并且保持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所输出的脉宽调变信号的占空比为50%。
在流程730中,于第二时段时(如图8的时段T2),控制信号产生电路130会设置多工器150和151将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的输出信号传送至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0和171,并且设置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0和171将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所输出的信号传送至功率级电路180。
在流程740中,于第三时段时(如图8的时段T3),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会由第一运作模式(AD模式)转换为第二运作模式(BD模式),使输出端290和291输出实质相同的脉宽调变信号,此时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所输出的脉宽调变信号的占空比仍为50%,并且将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所输出的脉宽调变信号的占空比由50%逐渐降低至0。
在实作上,可以将上述实施例中各个功能方块整合为一个元件,也可以采用多个元件的方式实施。例如,音频信号产生电路110、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控制信号产生电路130、多工器150和151、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0和171、及功率级电路180可以整合为一个集成电路产品,作为音频系统100的控制装置,以控制启动和关闭的程序,并且能使扬声器190产生所需的声音。在其它的实施例中,音频系统100的控制装置也可以仅将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控制信号产生电路130、多工器150和151、及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0和171整合为一个集成电路产品。在其它的实施例中,音频系统100的控制装置可以将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功能方块的部分或者全部,以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元件及/或离散电路元件的方式实施。
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也可以藉由比较其它种类的信号以产生脉宽调变信号。例如,比较电路250可以藉由比较弦波信号与锯齿波信号、或者比较参考电压信号与弦波信号等方式产生脉宽调变信号。
在其它的实施例中,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0和171也可以与音频信号产生电路110整合,使音频信号产生电路110能够直接输出脉宽调变信号。在另一实施例中,当音频信号产生电路110能够直接输出脉宽调变信号,音频信号转换电路170和171也可以省略。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晶体管181~184可以采用各种合适的晶体管,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开关装置取代,例如机械式开关或者其它电路元件组成的开关装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于流程520及530时,也可以当脉宽调变信号的占空比于50%附近时,将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由BD模式转换为AD模式。例如,可以依据设计考虑,而当脉宽调变信号的占空比于介于45%~55%之间的适当数值时,将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由BD模式转换为AD模式。
在另一实施例中,于流程720~740中,也可以当脉宽调变信号的占空比于50%附近时,将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由AD模式转换为BD模式。例如,可以依据设计考虑,而当脉宽调变信号的占空比于介于45%~55%之间的适当数值时,将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由AD模式转换为BD模式。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音频系统100启动或关闭时,藉由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产生特定程序的信号以控制功率级电路180,而能够避免扬声器190因为瞬变信号而产生噪音。具体而言,在音频系统100启动时,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先使用BD模式输出两个实质上相同的信号,以控制功率级电路180的晶体管181~184,因此扬声器190的输入信号V+及V-会实质上相同,而能够降低瞬变信号所造成的噪音。当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所输出的脉宽调变信号的占空比为50%附近时,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再转换为AD模式运作,并且进行后续的音频信号输出。
当音频系统100关闭时,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先使用AD模式运作,当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所输出的脉宽调变信号的占空比为50%附近时,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再转换为使用BD模式运作,以控制功率级电路180的晶体管181~184,使扬声器190的输入信号V+及V-会实质上相同,而能够降低瞬变信号所造成的噪音。
此外,当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所输出的脉宽调变信号的占空比为50%时,开关程序控制电路120进行AD模式与BD模式的转换也可降低因为瞬变信号所产生的噪音。
因此,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当音频系统100启动或关闭时,功率级电路180不需要复杂的关闭及开启的控制动作,因而能够简化设计,并且仍然能够降低因为瞬变信号所产生的噪音。
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中的某些词汇被用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同样的元件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本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为区分的基准。在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另外,「耦接」一词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装置耦接于第二装置,则代表第一装置可通过电性连接、有线传输、无线传输、或光学传输等信号连接方式而直接连接于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的电性或信号连接至该第二装置。
在说明书及图式中,某些信号、元件、电路、流程或操作方法等仅以电压或者电流的方式描述,但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电压型式或电流形式的实施方式,皆能够藉由适当的转换而达成本发明的功效。
说明书及图式中的元件的数量、位置和连接关系等仅为示意性的叙述与绘制,以简化说明。说明书中各个元件能以一个或多个的元件实施,或者说明书中多个元件的功能也可由同一元件实施,而皆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此外,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能理解,若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中叙述某些数值或数值范围相同时,例如,时间、阻抗值、电压值或电流值等数值或数值范围,因为工艺条件、设计上的误差和设备条件等影响,而造成此些数值于实施时可能略有不同而仍能达成本发明的效果,也应属于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在说明书级申请专利范围中所使用的「及/或」的描述方式,包含所列举的其中之一或多个项目的任意组合。另外,除非说明书中特别指明,否则任何单数型态的用语都包含有单数型态或复数型态的涵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各个实施例间皆能适当的结合而不互斥,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之等同变化、修饰与组合,皆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音频系统的控制装置,用以耦接于一功率级电路,该功率级电路包含有一第一、一第二、一第三及一第四晶体管,以控制一扬声器产生所需的声音,该控制装置包含有:
一开关程序控制电路,用以产生一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一第二脉宽调变信号;
一第一多工器,用以接收一第一音频信号及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
一第二多工器,用以接收一第二音频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以及
一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用以设置该第一多工器将该第一音频信号及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的其中之一输出至该功率级电路,并且用以设置该第二多工器将该第二音频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的其中之一传送至该功率级电路;
其中该开关程序控制电路会于一第一时段产生相同的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该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会设置该第一多工器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并且会设置该第二多工器将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四晶体管;该开关程序控制电路会于一第二时段产生互为反相的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该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会设置该第一多工器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并且会设置该第二多工器将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四晶体管;并且于一第三时段时,该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会设置该第一多工器将该第一音频信号传送至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并且会设置该第二多工器将该第二音频信号传送至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四晶体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该开关程序控制电路会于该第一时段时,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的占空比逐渐增加至5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于该第二时段时,当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的占空比为50%,该开关程序控制电路会产生互为反相的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不会同时导通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而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不会同时导通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四晶体管。
5.一种音频系统的控制装置,用以耦接于一功率级电路,该功率级电路包含有一第一、一第二、一第三及一第四晶体管,以控制一扬声器产生所需的声音,该控制装置包含有:
一开关程序控制电路,用以产生一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一第二脉宽调变信号;
一第一多工器,用以接收一第一音频信号及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
一第二多工器,用以接收一第二音频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以及
一控制信号产生电路,用以设置该第一多工器将该第一音频信号及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的其中之一输出至该功率级电路,并且用以设置该第二多工器将该第二音频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的其中之一传送至该功率级电路;
其中于一第一时段时,该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会设置该第一多工器将该第一音频信号传送至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并且会设置该第二多工器将该第二音频信号传送至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四晶体管;该开关程序控制电路会于一第二时段产生互为反相的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该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会设置该第一多工器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并且会设置该第二多工器将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四晶体管;并且该开关程序控制电路会于一第三时段产生相同的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该控制信号产生电路会设置该第一多工器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并且会设置该第二多工器将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四晶体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于该第三时段时,当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的占空比为50%,该开关程序控制电路会产生相同的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该开关程序控制电路会于该第三时段,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的占空比由50%逐渐降低至0。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不会同时导通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而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不会同时导通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四晶体管。
9.一种音频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包含有:
于一第一时段产生相同的一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一第二脉宽调变信号,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一功率级电路的一第一晶体管及一第二晶体管,将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功率级的一第三晶体管及一第四晶体管,并且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的占空比逐渐增加至50%;
于一第二时段产生互为反相的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并且将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四晶体管;以及
于一第三时段,产生差动的一第一及一第二音频信号,将该第一音频信号传送至该第一及该第二晶体管、并将该第二音频信号传送至该第三及该第四晶体管,使该第一、该第二、该第三及该第四晶体管能够驱动一扬声器产生所需的声音。
10.一种音频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包含有:
于一第一时段,产生差动的一第一及一第二音频信号,将该第一音频信号传送至该第一及该第二晶体管、并将该第二音频信号传送至该第三及该第四晶体管,使该第一、该第二、该第三及该第四晶体管能够驱动一扬声器产生所需的声音;
于一第二时段产生互为反相的一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一第二脉宽调变信号,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并且将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四晶体管;以及
于一第三时段产生相同的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一晶体管及该第二晶体管,将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传送至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四晶体管,并且将该第一脉宽调变信号及该第二脉宽调变信号的占空比逐渐降低至0。
CN2012101103701A 2012-04-13 2012-04-13 降低音频系统启动或关闭时的瞬变信号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033794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03701A CN103379411A (zh) 2012-04-13 2012-04-13 降低音频系统启动或关闭时的瞬变信号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03701A CN103379411A (zh) 2012-04-13 2012-04-13 降低音频系统启动或关闭时的瞬变信号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9411A true CN103379411A (zh) 2013-10-30

Family

ID=49463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103701A Pending CN103379411A (zh) 2012-04-13 2012-04-13 降低音频系统启动或关闭时的瞬变信号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79411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7721A (zh) * 2003-05-02 2005-04-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减少爆裂噪声的声音信号发生装置及方法
CN1866728A (zh) * 2005-05-17 2006-11-22 波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放大器、脉冲宽度调制器以及减小其突发噪声的方法
CN101018041A (zh) * 2007-03-08 2007-08-15 埃派克森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抑制d类功率放大器pop音的频率切换电路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7721A (zh) * 2003-05-02 2005-04-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减少爆裂噪声的声音信号发生装置及方法
CN1866728A (zh) * 2005-05-17 2006-11-22 波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数字放大器、脉冲宽度调制器以及减小其突发噪声的方法
CN101018041A (zh) * 2007-03-08 2007-08-15 埃派克森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抑制d类功率放大器pop音的频率切换电路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7887B (zh) D类放大器
CN102656799B (zh) 用于降低d类音频放大器的噪音的电路和方法
CN110492732A (zh) 高转换比率的混合开关功率转换器
CN102916656B (zh) 放大器电路与调制信号产生电路
US8433078B2 (en) High perceived audio quality class D amplifier
CN104038219B (zh) 用于减少采样电路时序不匹配的装置和方法
CN101222207A (zh) 无滤波电路的d类功率放大器
CN103346740B (zh) 用于抑制噪声的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及其音频信号处理方法
CN101667820A (zh) 用于改变pwm功率谱的系统和方法
CN102386901B (zh) 输出开关电路
CN201312285Y (zh) 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
US20050122169A1 (en) Class D amplifier
CN102811026B (zh) 用于抑制噪声的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及其音频信号处理方法
US11750163B2 (en) Deglitching circuit and method in a class-D amplifier
CN103379411A (zh) 降低音频系统启动或关闭时的瞬变信号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1540588B (zh) D类音频放大器
TWI752648B (zh) 放大器及用於控制放大器的方法
JP2008153999A (ja) オーディオ処理回路、その起動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らを利用した電子機器
CN204031429U (zh) 消除pop噪音的电路
CN208623635U (zh) 一种数字音频功率放大器及电子设备
CN101562428B (zh) 信号调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3093666A (ja) オーディオ信号処理回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6186135B2 (ja) D級アンプ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6063300A (ja) オーディオアンプ、電子機器、オーディオ信号の再生方法
CN107994873B (zh) 在音频运算放大器中用于压制振荡噪音的方法和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