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77906A - 氮氧化硅薄膜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氮氧化硅薄膜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77906A
CN103377906A CN2012101134061A CN201210113406A CN103377906A CN 103377906 A CN103377906 A CN 103377906A CN 2012101134061 A CN2012101134061 A CN 2012101134061A CN 201210113406 A CN201210113406 A CN 201210113406A CN 103377906 A CN103377906 A CN 1033779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oxynitride
nitrous oxide
oxynitride film
boiler tube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134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继业
姚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hong Grac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 Hong NEC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 Hong NEC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 Hong NEC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11340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779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3377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779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氧化硅薄膜的制造方法,采用立式L P C V D炉管进行氮氧化硅薄膜生长,将硅片产品放置于立式L P C V D炉管的制品作业区域,形成氮氧化硅薄膜的氧源为一氧化二氮,在一氧化二氮进入到制品作业区域参与反应形成氮氧化硅薄膜之前,对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并使一氧化二氮充分分解。本发明能大大减少氮氧化硅薄膜的氧含量与产品在炉管的实际位置相关性,使炉管内不同位置处形成氮氧化硅薄膜的氧含量均匀,能提高氮氧化硅薄膜的RI炉内均匀性,使产品的性能稳定。

Description

氮氧化硅薄膜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氮氧化硅薄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闪存(Flash)中一般都包括一个浮栅电极来存储电荷,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ONO)结构来作为浮栅电极,引出制备ONO层的工艺是Flash制造中的关键工艺之一,现有一种ONO层共包括四层结构,该四层薄膜分别为,隧穿氧化层、第一层氮氧化硅层(SiON)、第二层氮氧化硅层、阻挡氧化层;隧穿氧化层一般采用干氧氧化或湿氧氧化(TOX)工艺形成,阻挡氧化层一般采用低压化学汽相沉积(LPCVD)工艺的高温氧化物沉积(HTO)形成。第一层氮氧化硅层和第二层氮氧化硅层之间可捕获(trap)的电荷数则决定了产品的读写速度及能力。
现有工艺中一般采用立式L P C V D炉管进行氮氧化硅薄膜生长。如图1所示,是现有立式L P C V D炉管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内管1,外管2,晶舟3,炉管加热装置4,底座5,进气管道6。其中外管2套在内管1外部,内管1内组成反应腔。
晶舟3放置于所述内管中,用于放置硅片,晶舟3一般分成制品作业区域31和陪片放置区域32,制品作业区域31用于放置硅片产品,而在陪片放置区域32放置硅片陪片。所述陪片放置区域32位于所述制品作业区域31的底部且是靠近炉管底部的炉口区域即靠近底座5的区域,由于炉口区域的气体扰流情况比较严重,且温度会受到炉门开关时的外界温度影响而导致温度波动较大,从而导致该区域的成膜质量差,因此将该区域设置为所述陪片放置区域32,用于放置硅片陪片来避免气流和温度对产品的影响。晶舟3可以放置多片硅片,使得一个立式L P C V D炉管同时可以放置多片硅片产品,如对于8英寸生产线中,立式L P C V D炉管一次性可作业的硅片数量为2盒以上,每一盒最多可放置25片硅片。
炉管加热装置4绕设于外管2的外侧,用于对垂直炉管进行加热,使反应腔的温度达到工艺温度;底座5设置于垂直炉管的底部,底座5和内管1和外管2一起组成一密闭空间,晶舟3通过打开底座5后取出或放入。进气管道6设置于垂直炉管的底部,穿过底座5进入到反应腔的底部,各种不同的工艺气体可以分别配置不同的进气管道6,各种工艺气体分别经过各自的进气管道6进入到反应腔的底部后进行炉内混合,并向上流动达到反应腔中并参与反应,各种工艺气体的混合比例可视产品所需膜的性质来调整,最后从反应腔的顶部进入到内管1和外管2之间的空间并排出。
现有工艺中采用立式L P C V D炉管进行氮氧化硅薄膜生长时,采用的工艺气体包括:二氯硅烷(DCS)、一氧化二氮和氨气,分别为形成氮氧化硅薄膜的硅源、氧源和氮源。反应时,工艺气体是从反应腔的底部扩散到顶部的,工艺气体在整个反应腔中都会参加反应最后在硅片产品和硅片陪片上形成氮氧化硅薄膜。但是工艺气体从反应腔的底部向上扩散的过程中,工艺气体的温度会逐渐增加,这样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在反应腔中工艺气体的温度不均匀,位于反应腔底部的工艺气体的温度较低而位于反应腔顶部的温度较高。特别是对于不易分解的一氧化二氮气体,在参加反应时需要将一氧化二氮充分分解,当一氧化二氮气体在反应腔底部时,温度低,一氧化二氮分解不充分,这样会造成在反应腔的不同位置处硅片产品的成膜质量不同,造成氮氧化硅薄膜炉内均匀性差。如图2所示,为现有方法形成的氮氧化硅薄膜的不同位置处的二次离子质谱分析(SIMS)曲线图,图2示意出了放置于晶舟3的制品作业区域31最顶部和最底部的两片硅片产品的SIMS曲线,可以看出,两个不同位置处的硅片产品的氮氧化硅薄膜的硅(Si)含量和氮(N)含量的曲线重合的较好,而两个不同位置处的硅片产品的氮氧化硅薄膜的氧(O)含量的曲线不重合,其中最底部的硅片产品的氧含量要小。最底部的硅片产品的氧含量小的原因是采用现有的制造方法时一氧化二氮在反应腔底部温度低、分解不充分。
一种更加简便推测出氮氧化硅薄膜的氧含量的多少的方法是测量氮氧化硅薄膜的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RI)值,如图3所示,为现有方法形成的氮氧化硅薄膜的RI值和位置关系的曲线图,可以看出从炉内也即晶舟3的制品作业区域31的顶部到底部,不同位置处的RI值逐渐增加,顶部和底部的RI差值为0.064。这些RI值的随炉内不同位置的变化都是由于氮氧化硅薄膜中的氧含量的随炉内不同位置的变化而造成的。最后,采用现有工艺形成的氮氧化硅薄膜来制作ONO层并最后制作闪存产品时,会造成产品的读写性能与产品在形成ONO层的氮氧化硅薄膜时处于设备内的实际位置相关性很强,使得产品的性能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氮氧化硅薄膜的制造方法,能大大减少氮氧化硅薄膜的氧含量与产品在炉管的实际位置相关性,提高氮氧化硅薄膜的RI炉内均匀性,使产品的性能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氮氧化硅薄膜的制造方法,采用立式L P C V D炉管进行氮氧化硅薄膜生长,将硅片产品放置于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的制品作业区域,形成所述氮氧化硅薄膜的氧源为一氧化二氮,在所述一氧化二氮进入到所述制品作业区域参与反应形成所述氮氧化硅薄膜之前,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并使所述一氧化二氮充分分解。
进一步的改进是,通过在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的陪片放置区域放置石英片来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所述石英片的直径和所述硅片产品的直径相同,所述石英片的厚度为3毫米以上,所述石英片能提高陪片放置区域的热容量从而达到对流经过的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热并促进所述一氧化二氮分解。
进一步的改进是,通过在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的外部加设一加热装置来实现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该加热装置保证使所述一氧化二氮在进入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前温度达到200℃以上。
进一步的改进是,通过在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的底部设置一蛇形喷嘴来实现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所述一氧化二氮进入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后在所述蛇形喷嘴流动,该蛇形喷嘴能延长所述一氧化二氮在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底部的流经时间从而对实现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
进一步的改进是,通过将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的晶舟的底部设置为一石英保温桶的结构来实现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
本发明方法通过对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并使一氧化二氮充分分解,能大大减少氮氧化硅薄膜的氧含量与产品在炉管的实际位置相关性,使炉管内不同位置处形成氮氧化硅薄膜的氧含量均匀,能提高氮氧化硅薄膜的RI炉内均匀性,使产品的性能稳定。应用本发明方法到ONO层制作并最后制作闪存产品时,能大大降低产品的读写性能与产品在形成ONO层的氮氧化硅薄膜时处于设备内的实际位置相关性很强,使得产品的读写性能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现有立式L P C V D炉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方法形成的氮氧化硅薄膜的不同位置处的SIMS曲线图;
图3是现有方法形成的氮氧化硅薄膜的RI值和位置关系的曲线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形成的氮氧化硅薄膜的RI值和位置关系的曲线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立式L P C V D炉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立式L P C V D炉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一氮氧化硅薄膜的制造方法采用如图1所示的立式LP C V D炉管进行氮氧化硅薄膜生长,将硅片产品放置于所述立式L P CV D炉管的制品作业区域31,在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的陪片放置区域32放置石英片,所述石英片的直径和所述硅片产品的直径相同且都为8英寸,所述石英片的厚度为3毫米以上。
氮氧化硅薄膜生长时,采用的工艺气体包括:二氯硅烷(DCS)、一氧化二氮和氨气,分别为形成氮氧化硅薄膜的硅源、氧源和氮源。各种不同的工艺气体分别配置不同的进气管道6,各种工艺气体分别经过各自的进气管道6进入到反应腔的底部后进行炉内混合,并向上流动达到反应腔中并参与反应,各种工艺气体的混合比例可视产品所需膜的性质来调整,最后从反应腔的顶部进入到内管1和外管2之间的空间并排出。工艺气体在向上扩散的过程中,先是经过陪片放置区域32、再进入到制品作业区域31。和现有技术不同之处为,本发明在陪片放置区域32用石英片代替硅片陪片,由于石英片的比热和密度都要大于硅片的比热和密度,故相同尺寸的石英片能够更大的提高陪片放置区域32热容量,从而使得所述一氧化二氮在陪片放置区域32能够得到充分的预加热并促进所述一氧化二氮充分分解。比所述一氧化二氮更加易分解的二氯硅烷和氨气也能够得到充分分解。充分分解的所述二氯硅烷、一氧化二氮和氨气能在所述制品作业区域31不同位置处形成氧含量均匀的氮氧化硅薄膜,即能大大减少氮氧化硅薄膜的氧含量与产品在炉管的实际位置相关性,能提高氮氧化硅薄膜的RI炉内均匀性,使产品的性能稳定。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方法形成的氮氧化硅薄膜的RI值和位置关系的曲线图,可以看出顶部和底部的RI差值为0.047,该差值相对于现有技术的0.064要减少,也即本发明实施方法的氮氧化硅薄膜的RI炉内均匀性得到了提高。由上可知,本发明实施例一方法实施起来非常方便,但却能取得使产品性能稳定的巨大效果,应用本发明方法到ONO层制作并最后制作闪存产品时,能大大降低产品的读写性能与产品在形成ONO层的氮氧化硅薄膜时处于设备内的实际位置相关性很强,使得产品的读写性能稳定。
本发明实施例二氮氧化硅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也同样需要在所述一氧化二氮进入到所述制品作业区域参与反应形成所述氮氧化硅薄膜之前,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并使所述一氧化二氮充分分解。但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的方法和本发明实施例一方法不同之处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是通过在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的外部加设一加热装置来实现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该加热装置保证使所述一氧化二氮在进入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前温度达到200℃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三氮氧化硅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也同样需要在所述一氧化二氮进入到所述制品作业区域参与反应形成所述氮氧化硅薄膜之前,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并使所述一氧化二氮充分分解。但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的方法和本发明实施例一方法不同之处为,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是通过在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的底部设置一蛇形喷嘴61来实现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所述蛇形喷嘴61为一弯曲环绕式结构,能在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的底部形成一个较长的管路路径,所述一氧化二氮进入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后在所述蛇形喷嘴61流动,该蛇形喷嘴61能延长所述一氧化二氮在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底部的流经时间从而对实现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
本发明实施例四氮氧化硅薄膜的制造方法中,也同样需要在所述一氧化二氮进入到所述制品作业区域参与反应形成所述氮氧化硅薄膜之前,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并使所述一氧化二氮充分分解。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的方法和本发明实施例一方法不同之处为,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是通过将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的晶舟的底部设置为一石英保温桶32a的结构来实现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所述石英保温桶32a的结构为:在所述晶舟3的原陪片放置区域32不再放置陪片,而是在原陪片放置区域32直接焊接上间隔为2毫米左右,厚度为2毫米以上的石英片,由上述焊接在原陪片放置区域32的石英片组成所述石英保温桶32a。
采用本发明上述四个实施例都能实现对所述一氧化二氮的预加热,本发明上述四个实施例也能够两两组合在一起实现对所述一氧化二氮的预加热,如同时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一和二中的预加热的方法来实现对所述一氧化二氮的预加热。本发明上述四个实施例也能够三个或四个组合在一起实现对所述一氧化二氮的预加热。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氮氧化硅薄膜的制造方法,采用立式L P C V D炉管进行氮氧化硅薄膜生长,将硅片产品放置于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的制品作业区域,形成所述氮氧化硅薄膜的氧源为一氧化二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氧化二氮进入到所述制品作业区域参与反应形成所述氮氧化硅薄膜之前,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并使所述一氧化二氮充分分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氧化硅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的陪片放置区域放置石英片来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所述石英片的直径和所述硅片产品的直径相同,所述石英片的厚度为3毫米以上,所述石英片能提高陪片放置区域的热容量从而达到对流经过的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热并促进所述一氧化二氮分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氧化硅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的外部加设一加热装置来实现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该加热装置保证使所述一氧化二氮在进入所述立式LP C V D炉管前温度达到200℃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氧化硅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的底部设置一蛇形喷嘴来实现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所述一氧化二氮进入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后在所述蛇形喷嘴流动,该蛇形喷嘴能延长所述一氧化二氮在所述立式L P C VD炉管底部的流经时间从而对实现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氧化硅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立式L P C V D炉管的晶舟的底部设置为一石英保温桶的结构来实现对所述一氧化二氮进行预加热。
CN2012101134061A 2012-04-17 2012-04-17 氮氧化硅薄膜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33779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34061A CN103377906A (zh) 2012-04-17 2012-04-17 氮氧化硅薄膜的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134061A CN103377906A (zh) 2012-04-17 2012-04-17 氮氧化硅薄膜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77906A true CN103377906A (zh) 2013-10-30

Family

ID=49462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134061A Pending CN103377906A (zh) 2012-04-17 2012-04-17 氮氧化硅薄膜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7790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4685A (zh) * 2018-11-30 2019-04-02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气体注入装置及高温炉管
CN112687596A (zh) * 2020-12-17 2021-04-20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晶舟、工艺腔室及半导体工艺设备
CN113270312A (zh) * 2021-05-13 2021-08-17 中国振华集团永光电子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七三厂) 一种改善cvd表面缺陷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1639A (ja) * 1997-07-10 1999-02-02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半導体製造装置
US20010046792A1 (en) * 2000-05-29 2001-11-29 Yutaka Takahashi Method of forming oxynitride film or the like and system for carrying out the same
US20030106495A1 (en) * 2000-05-31 2003-06-12 Takanobu Asano Heat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605116A (zh) * 2001-05-09 2005-04-06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半导体处理用的热处理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1639A (ja) * 1997-07-10 1999-02-02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半導体製造装置
US20010046792A1 (en) * 2000-05-29 2001-11-29 Yutaka Takahashi Method of forming oxynitride film or the like and system for carrying out the same
US20030106495A1 (en) * 2000-05-31 2003-06-12 Takanobu Asano Heat treat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1605116A (zh) * 2001-05-09 2005-04-06 东京毅力科创株式会社 半导体处理用的热处理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4685A (zh) * 2018-11-30 2019-04-02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气体注入装置及高温炉管
CN112687596A (zh) * 2020-12-17 2021-04-20 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晶舟、工艺腔室及半导体工艺设备
CN113270312A (zh) * 2021-05-13 2021-08-17 中国振华集团永光电子有限公司(国营第八七三厂) 一种改善cvd表面缺陷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32792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E60131698T2 (de) Thermische Behandlung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CN103871866B (zh) 薄膜形成方法及薄膜形成装置
CN104916641B (zh) 通过原位蒸汽氧化形成嵌入式闪存的共源极氧化物
CN100390943C (zh) 薄膜形成装置及形成方法
CN103377906A (zh) 氮氧化硅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00587922C (zh) 氧化硅膜的形成方法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
US20230053769A1 (en) Vertical-type baking apparatus of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for secondary battery
CN1725469A (zh) 形成ono型记忆胞与高低压晶体管的闸介电层的方法
CN106544647A (zh) 衬底处理装置、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KR101993209B1 (ko) 이차전지 양극활물질 제조용 열처리로
US20180208492A1 (en) Large melting kiln suitable for borosilicate glass
CN103165497A (zh) 一种氧化反应炉及利用该反应炉进行氧化反应的方法
CN103137529A (zh) 半导体晶片的热处理方法、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及热处理装置
US20220139705A1 (en) Method of forming oxide layer and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CN1989270A (zh) 利用单晶圆腔室沉积纳米晶体硅
CN101866851A (zh) 氧化层制造方法
KR101638844B1 (ko) 생산성 및 수율 향상을 가능케 하는 세라믹 전자부품 소성로 장치
CN103436859A (zh) 喷淋头以及气相沉积反应腔
KR101835497B1 (ko) 2열 반송 푸셔식 연속 소성로
TWI729121B (zh) 用於快速加熱製程的方法與反應腔室
CN102969220A (zh) 使用炉管进行工艺加工的方法
CN101993079A (zh) 一种卧式炉管及生产原位参杂多晶硅的方法
KR101310242B1 (ko)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양극활물질 제조를 위한 소성장치의 배기시스템
JPS59104123A (ja) 不純物拡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HUAHONG GRAC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UAHONG NEC 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Effective date: 201401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1206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TO: 201203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110

Address after: 201203 Shanghai city Zuchongzhi road Pudong New Area Zhangjiang hi tech Park No. 1399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Huahong Grac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201206,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Sichuan Road, No. 1188 Bridge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Huahong NEC Electronics Co., Ltd.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