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3079A - 一种卧式炉管及生产原位参杂多晶硅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卧式炉管及生产原位参杂多晶硅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3079A
CN101993079A CN2009100915809A CN200910091580A CN101993079A CN 101993079 A CN101993079 A CN 101993079A CN 2009100915809 A CN2009100915809 A CN 2009100915809A CN 200910091580 A CN200910091580 A CN 200910091580A CN 101993079 A CN101993079 A CN 101993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or
boiler tube
reaction chamber
horizontal boiler
phosp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915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威
黄辛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Shenzhen Founde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Shenzhen Founde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Shenzhen Founder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09158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930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93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30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Silicon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炉管及生产原位参杂多晶硅的方法,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合成原位掺杂多晶硅时多晶硅的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生产原位参杂多晶硅的卧式炉管,包括:管体11和管体11包围的反应腔16,管状的气体注入器15沿管体11轴向方向伸入反应腔16中,注入器15的管壁17上开有多个小孔18,远离气体注入的一端20封闭,正是由于通过注入器15注入反应气体使得磷烷和硅烷在炉管腔体内分布均匀,改善了原位掺杂多晶硅厚度均匀性。

Description

一种卧式炉管及生产原位参杂多晶硅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器件生产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式炉管及其生产原位参杂多晶硅的方法。
背景技术
原位参杂多晶硅现已被广泛的应用到IC和太阳能电池生产中。在现今的集成电路和太阳能电池制造中,原位掺杂多晶硅常用作元件的导电材料,如CMOS中栅氧的导电层,它的优点是可以通过调节PH3和SiH4的流量来满足不同电阻率的需求,原位参杂多晶硅生产过程中多晶硅沉积和参杂这两步同时进行,从而达到产品所需的要求。这种工艺具有电阻可控以及生产周期短等优点。
目前业界在6寸及6寸以下的生产线常用卧式炉管合成原位掺杂多晶硅。其工作原理是将磷烷和硅烷注入到卧式炉管的反应腔中,在反应腔中安装有用于放置原位掺杂多晶硅的舟,磷烷和硅烷注入反应腔后,进行反应合成原位掺杂多晶硅,磷烷和硅烷的反应方程如下:
2PH3→2P+3H2
SiH4→Si+2H2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注入到反应腔中的磷烷和硅烷在反应腔内可能会出现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这样在合成原位掺杂多晶硅时,会影响多晶硅的均匀性,从而影响到多晶硅的质量。
由上述分析,不难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合成原位掺杂多晶硅时多晶硅的均匀性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合成原位掺杂多晶硅时多晶硅的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原位参杂多晶硅的卧式炉管,包括管体11和管体11包围的反应腔16,管状的气体注入器15沿管体11轴向方向伸入反应腔16中,注入器15的管壁17上开有多个小孔18,远离气体注入的一端20封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采用卧式炉管生产原位参杂多晶硅的方法,将磷烷和硅烷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炉管的注入器15注入到反应腔16,反应腔16中的压力为400±100mt,温度为560±20度,流经注入器15的磷烷的流量为10±5ml、硅烷流量为100±20ml;
注入腔体15的磷烷和硅烷进行反应形成原位掺杂多晶硅。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案可以看出,正是由于通过注入器15注入反应气体使得磷烷和硅烷在炉管腔体内分布均匀,改善了原位掺杂多晶硅厚度均匀性,将均匀度控制在3%以内,同时使得原有每次只能在3个舟上反应形成合格的原位掺杂多晶硅,现在可以在8个舟上反应形成厚度均匀性合格的原位掺杂多晶硅即均匀度控制在3%以内,因此提高了产量,进而生产同样数量的原位掺杂多晶硅,节约了磷烷和硅烷气体的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卧式炉管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卧式炉管的注入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合成原位掺杂多晶硅时多晶硅的均匀性较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生产原位参杂多晶硅的卧式炉管,管体11和管体11包围的反应腔16,在管体11的炉口端12,管状的气体注入器15沿管体11轴向方向伸入反应腔16中,注入器15的管壁17上开有多个小孔18,远离气体注入的一端20封闭。由于通过注入器15注入反应气体使得磷烷和硅烷在炉管腔体内分布均匀,改善了原位掺杂多晶硅厚度均匀性,将均匀度控制在3%以内,同时使得原有每次只能在3个舟上反应形成合格的原位掺杂多晶硅,现在可以在8个舟上反应形成合格的原位掺杂多晶硅(均匀度在3%以内),提高了产量,进而节约了磷烷和硅烷气体的用量。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是一种用于生产原位参杂多晶硅的卧式炉管,如图1所示,包括:管体11和管体11包围的反应腔16,反应腔16提供用于反应气体磷烷和硅烷进行反应的空间,在管体11的炉口端12与管体11轴向垂直安装有法兰13,法兰13上开有气体注入端口14,反应气体磷烷和硅烷可通过注入端口14注入到反应腔16,管状的气体注入器15沿管体11轴向方向由管体11的炉尾端19伸入反应腔16中,反应气体磷烷和硅烷可通过注入器15注入到反应腔16,当然注入器15还可沿管体11轴向方向,由炉口端12穿过法兰13伸入反应腔16中,当通过注入端口14单独注入反应气体,即磷烷和硅烷时,每次可生产出3舟原位掺杂多晶硅厚度均匀性合格的原位掺杂多晶硅,通过注入端口14和注入器15同时注入反应气体时,每次可生产出8舟原位掺杂多晶硅厚度均匀性合格的原位掺杂多晶硅,其中注入器15如图2所示,注入器15的管壁17上开有9个小孔18,小孔18的数量为9,依次交错开在气体注入器15的管壁17两边,靠近炉尾端19的第一个出气小孔18距炉尾端19的距离为788±5毫米,相邻两个出气小孔18之间的距离为63.5±5毫米,出气小孔18的直径为1.32±0.2毫米。该注入器15,固定于舟22的底面23与管体11的内壁24之间,出气小孔18的轴线方向与底面23平行,其中舟22固定于反应腔16内。当然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小孔18的数量,其数量大于1个即可,可以是2、3、5、8、10个等,注入器15内径为6毫米,外径为10毫米,远离气体注入的一端20封闭,由于反应腔16内进行反应时需要高温高压注入器15的材料应选择耐腐蚀的材料例如高纯石英。
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实施例是一种采用卧式炉管生产原位参杂多晶硅的方法,包括:通过如前述的卧式炉管的气体注入端口14,将待反应气体即磷烷和硅烷注入到反应腔16,同时,通过如前述的卧式炉管的注入器15注入到反应腔16。此时将反应腔16中的压力设为400±100mt,温度设为560±20度,对流经注入器15的磷烷的流量进行控制,将流量控制在10±5ml/分钟、硅烷流量为100±20ml/分钟,对流经注入端口14的磷烷的流量也进行控制,将流量控制在30±10ml/分钟、硅烷流量为400±100ml/分钟。在对反应气体的流量进行控制时,可根据原位参杂多晶硅工作参数的实际需求,在上述范围内调整磷烷和硅烷的流量。注入反应腔16的磷烷和硅烷进行反应形成原位掺杂多晶硅。采用本方法制造原位参杂多晶硅,可以在8个舟上反应形成的原位掺杂多晶硅在厚度均匀性上合格,将均匀度控制在3%以内。
本实施例中优选在6寸及6寸以下的生产线常用卧式炉管合成原位掺杂多晶硅。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生产原位参杂多晶硅的卧式炉管,包括:管体11和管体11包围的反应腔16,其特征在于,管状的气体注入器15沿管体11轴向方向伸入反应腔16中,注入器15的管壁17上开有多个小孔18,远离气体注入的一端20封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炉管,其特征在于,在管体11的炉口端12,与管体11轴向垂直安装有法兰13,法兰13上开有气体注入端口1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炉管,其特征在于,注入器15的管壁17上有9个出气小孔18,依次交错开在气体注入器15的管壁17两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炉管,其特征在于,注入器15由管体11的炉尾端19伸入炉管管体11的反应腔16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炉管,其特征在于,靠近炉尾端19的第一个出气小孔18距炉尾端19的距离为788±5毫米,相邻出气小孔18之间的距离为63.5±5毫米,出气小孔18的直径为1.32±0.2毫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炉管,其特征在于,注入器15内径为6毫米,外径为10毫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炉管,其特征在于,注入器15材料为高纯石英。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炉管,其特征在于,反应腔16内固定有放置原位参杂多晶硅21的舟22,注入器15固定于舟22的底面23与管体11的内壁24之间,出气小孔18的轴线方向与底面23平行。
9.一种采用卧式炉管生产原位参杂多晶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磷烷和硅烷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炉管的注入器15注入到反应腔16,反应腔16中的压力为400±100mt,温度为560±20度,流经注入器15的磷烷的流量为10±5ml、硅烷流量为100±20ml;
注入反应腔16的磷烷和硅烷进行反应形成原位掺杂多晶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磷烷和硅烷通过注入器15注入到反应腔16的同时,还通过卧式炉管的气体注入端口14注入到反应腔16,流经注入端口14的磷烷的流量为30±10ml、硅烷流量为400±100ml。
CN2009100915809A 2009-08-26 2009-08-26 一种卧式炉管及生产原位参杂多晶硅的方法 Pending CN1019930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15809A CN101993079A (zh) 2009-08-26 2009-08-26 一种卧式炉管及生产原位参杂多晶硅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15809A CN101993079A (zh) 2009-08-26 2009-08-26 一种卧式炉管及生产原位参杂多晶硅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3079A true CN101993079A (zh) 2011-03-30

Family

ID=43783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915809A Pending CN101993079A (zh) 2009-08-26 2009-08-26 一种卧式炉管及生产原位参杂多晶硅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9307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63457A (zh) * 2013-11-29 2014-03-26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多晶硅反应炉
CN104928761A (zh) * 2014-03-19 2015-09-23 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片母合金的制备方法
TWI710674B (zh) * 2019-04-10 2020-11-21 長生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 爐管及多晶矽成長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63457A (zh) * 2013-11-29 2014-03-26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多晶硅反应炉
CN103663457B (zh) * 2013-11-29 2016-01-27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多晶硅反应炉
CN104928761A (zh) * 2014-03-19 2015-09-23 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硅片母合金的制备方法
TWI710674B (zh) * 2019-04-10 2020-11-21 長生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 爐管及多晶矽成長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71866B (zh) 薄膜形成方法及薄膜形成装置
WO2007114156A1 (ja) 原子層成長装置
US2014010657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forming silicon nitride film
CN103165497B (zh) 一种氧化反应炉及利用该反应炉进行氧化反应的方法
CN101993079A (zh) 一种卧式炉管及生产原位参杂多晶硅的方法
RU2009129709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трихлорсилана
CN110335901A (zh) 光伏电池表面钝化系统及钝化方法
JP2011515590A (ja) 化学気相蒸着反応器内にガスを流通させ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2220569B (zh) 一种垂直气流型mocvd气体输运喷头装置
CN102021531B (zh) 一种氮化硅薄膜的生成装置及方法
CN103305817B (zh) 一种管式炉外延系统
CN201665536U (zh) 一种适用于西门子工艺生产多晶硅的还原炉
KR20120020928A (ko) 폴리실리콘 제조용 cvd 반응기의 노즐 겸용 척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리실리콘 제조용 cvd 반응기
CN204714532U (zh) 一种三氯氢硅合成炉
CN102011105B (zh) 低压淀积氧化硅工艺方法
CN102433548B (zh) 一种用于气相沉积的均匀气流进气口装置及均匀进气的方法
CN205774705U (zh) 一种用气氛控制带钢回火色的带钢回火炉
CN101403104B (zh) 注入气体的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生成原位掺杂多晶硅方法
CN103147067A (zh) 低压化学气相淀积装置及其薄膜淀积方法
CN102320603B (zh) 多晶硅硅烷分解炉之导热油硅芯夹套式小钟罩
JP2017152672A (ja) 成膜方法及び成膜システム
CN107841730B (zh) 一种延长ald真空计使用寿命的方法
CN102140629A (zh) 化学气相沉积装置及其喷头
CN102044425B (zh) 多晶硅栅的沉积方法
CN101290877B (zh) 多晶硅薄膜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