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67833A - 用于由电池模块的堆叠体构成的电池组的导热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由电池模块的堆叠体构成的电池组的导热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7833A
CN103367833A CN2013101236958A CN201310123695A CN103367833A CN 103367833 A CN103367833 A CN 103367833A CN 2013101236958 A CN2013101236958 A CN 2013101236958A CN 201310123695 A CN201310123695 A CN 201310123695A CN 103367833 A CN103367833 A CN 1033678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battery unit
plate
battery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236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浦功嗣
龟冈辉彦
中村雅也
大木岛俊
新开龙一郎
山口耕平
内山雅贵
开田成人
床并和宏
森田道彦
近藤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678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78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01M10/6555Rods or plates arranged between th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1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against vibrations, collision impact or swel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7Prismatic or flat cells, e.g.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由电池模块的堆叠体构成的电池组的导热机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用于由多个子电池模块的堆叠体构成的电池组的导热机构,子电池模块各自包括多个布置于其上的电池单元。子电池模块各自具有对置的主表面并且放置成在与主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彼此交叠。导热机构配备有为每个子电池模块设置一个的板。每个板具有给定数量的、设置在该板上的电池单元,并且还具有在该板的平面方向上延伸的热传递表面。热传递表面布置成与给定数量的电池单元直接或间接接触以在其间实现热传递,由此使每个电池单元中的温度均衡,并且还使电池模块之间的温度差最小化。

Description

用于由电池模块的堆叠体构成的电池组的导热机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由多个电池模块构成的电池组的导热机构。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第一公报No.2004-031281教示了改进电极层叠型电池组的冷却机构的技术的示例,其中该冷却机构设计为在不必增加其部件数量的情况下挤压每个电池单元的两侧并且增强冷却能力。特别地,冷却机构配备有多对挤压板,每对挤压板通过在电池单元的周边向外延伸的部分来挤压每个电池单元的侧表面,从而有助于从电池单元处消散热。
总体上,电池单元的性能取决于其温度。因此,电池单元的完全性能(例如充电或放电)的实现需要使每个电池单元或电池组整体的温度保持恒定。电池组的以上冷却机构使用作为热消散器的、在每个电池单元的外侧延伸的挤压板的部分,因此这导致了电池单元的靠近热消散器的周边部分被大大地冷却,而电池单元的中央部分几乎不被冷却。这导致了电池单元的周边部分与中央部分之间的温度差,从而使得难于充分地提供电池组的性能。
发明内容
因此一个目的是控制多个电池单元之间的温度差,从而改进电池组的性能。
另一个目的是使电池单元的周边与中央部分之间的温度差最小化,以增强电池组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池组的导热机构。电池组由多个子电池模块的堆叠体构成,每个子电池模块包括多个布置在该子电池模块上的电池单元。子电池模块各自具有对置的主表面,并且放置成在与主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彼此交叠。导热机构包括:(a)板,为每个子电池模块设置一个板,每个板具有设置在该板上的给定数量的电池单元;以及(b)热传递表面,热传递表面形成在每个板上并且在该板的平面方向上布置。热传递表面布置成与给定数量的电池单元以直接和间接方式中的一种进行面接触,以在热传递表面与电池单元之间实现热传递。
特别地,每个子电池模块的电池单元在平面方向上布置。板可以与电池单元的在平面方向上延伸的表面间接地或直接地接触。每个板起到实现从电池单元处传递热或将热传递到电池单元的作用,因此使电池单元之间的温度差最小化,这将改进电池组的性能。
每个电池单元由主单元、二次或可重新充电单元、或者燃料电池单元来实施。平面方向可以是与每个电池单元的最宽表面(也就是主表面)平行的方向。最宽表面是在每个电池单元中具有最大面积的表面。如上所述,子电池模块放置成在与主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彼此交叠。子电池模块可以布置成彼此直接地或间接地接触。板由例如为金属或石墨的导热材料制成。热传递是为了使电池单元冷却或加温。
导热机构还可以包括布置成与电池单元的除了与热传递表面直接或间接接触的表面之外的表面直接地或间接地接触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起到将全部电池单元保持在所需温度下的作用,因此确保了电池组的完全性能。
热交换器可以作为冷却器或加热器。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给出的详细描述并且通过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附图,将更充分地理解本发明,但是优选实施例不应视为将本发明限定到具体实施方式,而是仅出于解释和理解的目的。
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具有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热机构的子电池模块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将电池单元安装在板上的方式的局部透视图;
图3是沿着图4中的线III-III剖取的、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子电池模块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子电池模块的平面视图;
图5是沿着图4中的线V-V剖取的横向剖视图;
图6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池模块的透视图;
图7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安装在子电池模块中的热传递机构的放大分解透视图;
图8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池组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用于子电池模块的热传递构件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了用来将子电池模块束缚成堆叠体的束缚机构;
图11是示出了在热交换器起冷却电池单元作用时的热传递路径的平面视图;
图12是示出了在热交换器起加温电池单元作用时的热传递路径的平面视图;
图13是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池模块的平面视图;
图14是示出了具有插置在板与电池单元之间的薄片的子电池模块的透视图;
图15是在薄片插置在板与电池单元之间的情况下沿着图4中的线V-V剖取的横向剖视图;以及
图16是示出了具有布置成与电池模块的板直接接触的热交换器的电池模块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实施方式。应注意,尽管没有具体说明,以下讨论中所提及的“连接”的意思是“电气连接”。每个附图仅示出了需要的部件以解释每个实施方式,并且不必示出构成该实施方式的全部部件。以下讨论中所提及的“上”、“下”、“左”和“右”是基于每个附图的。“接触”的意思或是“直接接触”或是“间接接触”。“孔”的意思或者是“通孔”、或者是“切口部分”。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10来讨论第一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包括多个(在该实施方式中是三个)电池单元11、热传递机构12、板13的子电池模块10。
电池单元11在板13的纵长方向上彼此对齐地布置在板13上。每个电池单元11为包括电解质和隔离件的电单元,并且配备有用于充电或放电的端子11a和11b。端子11a和11b作为接头。端子11a和11b中的一者为正(也就是正极)端子,并且另一者为负(也就是负极)端子。端子11a和11b可以各自由电极、销、导体或母线来实施。
每个电池单元11为层叠锂离子电池。层叠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也就是阴极活性材料)是例如为LiMOP4或LiMSiO4的聚阴离子材料,并且包含锰(Mn)、铁(Fe)、钴(Co)和镍(Ni)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金属元素(M)。
每个热传递机构12用来实现板13与端子11a和11b(也就是电池单元11之间的接头)之间的导热。特别地,每个热传递机构12起到加温电池单元11的作用和冷却电池单元11的作用中的一者或二者。下文将参照图7来详细描述热传递机构13的结构。
图2至5中示出的板13设计为与电池单元11的水平的平坦表面直接地或间接地面接触/表面接触的导热机构,以在其间传递热,并且如上所述,还实现了使热通过热传递机构12传递到端子11a和11b或使热从端子11a和11b处通过热传递机构12传递。因此,可取的是,使板13由例如为铜或铝的高导热材料制成。板13具有凹部13e,其中电池单元11通过凹部13e定位在板13上。图3示出了在板13上安装就位之后的电池单元11。图3是沿着图4中的线III-III剖取的剖视图,其中影线从图3中省略。
如图1和6中可见的,板13包括主体13a、导热壁13b、第一孔13c、第二孔13d、凹部13e以及凹部13f。主体13a成形为实现其本身与电池单元11的平坦表面之间的热传递。主体13a可以由任何材料制成,只要其建立这种热传递即可。主体13a的材料可以与导热壁13b的材料相同或不同。如图3所示,主体13a在其中形成有与安装在板13上的电池单元11一样多的凹部13e。
如下文将参照图8描述的,导热壁13b与热交换器28直接地面接触或间接地面接触,以在导热壁13b与热交换器28之间传递热。在热交换器28用作冷却机构的情况下,如图2中的箭头D1所指示的,热将会沿着热传递路径移动。导热壁13b可以由任何材料制成,只要其实现了这种热传递即可。但是可取的是,导热壁13b由高导热材料制成。
主体13a和导热壁13b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方式制成。在该实施方式中,主体13a和导热壁13b的形成是通过将单个板构件压制或弯曲成L形横截面来实现的,如图5所示。如图5所示,主体13a具有布置成与每个电池单元11的下面接触的主表面。如附图中所示,导热壁13b具有布置成与每个电池单元11的右侧面接触的主表面。如图5中的双点划线所表示的,主体13a可以替代地布置成与每个电池单元11的上面接触,而导热壁13b可以布置成与每个电池单元11的左侧面接触。子电池模块10还可以替代地成形为具有布置成与每个电池单元11的对置的主表面相接触的两个主体13a,以及布置成与每个电池单元11的对置的侧表面相接触的两个导热壁13b。
第一孔13c为形成在板13的与相应的电池单元11的端子11a和11b在子电池模块10(也就是电池单元11)的厚度方向上重合/对应的部分中的通孔或窗孔。第一孔13c用于通过使用例如为超声波焊接机或点焊机的联接机器将一个电池单元11的端子11b联接到相邻一个电池单元11的端子11a。第一孔13c的形状不限于矩形,而是可以为例如三角形或五角形的多边形、例如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滚圆形、或是这其中的二者或更多者的组合。
如图8和9所示,第二孔13d为形成在板13中的通孔,其中束缚构件21穿过第二孔13d插入。第二孔13d在形状上不限于矩形,而是可以呈任何其它形式,只要其允许束缚构件21通过第二孔13d即可。
凹部13f限定了热传递机构12的下文将详细描述的部件12d和12f设置在其中的腔。换言之,凹部13f限定有在板13上的、作为热传递表面并且布置成分别与电池单元11的表面直接或间接接触的表面,优选为平坦表面,从而实现该优选为平坦表面的表面与电池单元11的表面之间的热传递。每个凹部13f在形状上不限于梯形,而是可以呈任何其它形式,只要部件12d和12f位于板13的下表面下面或外侧即可。
如图4和5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子电池模块10可以配备有与板13面接触地附连的加热器14。加热器14起到加温电池单元11的作用,并且可以由发热材料或装置制成。例如,加热器14可以由PCT加热器或碳加热器实施。在使用加热器14的情况下,可以将下文要参照图8描述的热交换器28用作冷却器。
以下将参照图6和7来描述每个热传递机构12的结构。图6示出了每个配备有两个热传递机构12的子电池模块10的实施例。图7是示出了热传递机构12的放大分解视图。
热传递机构12基本包括突起部或突部12a、绝缘树脂板12b和12d、导热构件12f、阻尼板12c以及绝缘盖12e。绝缘树脂板12b和12d以及绝缘盖12e各自作为电绝缘体。如附图中可见,绝缘树脂板12b和12d以及绝缘盖12e插置在板13和相邻两个端子11a和11b(也就是接头)之间,并且由绝缘树脂材料制成。
绝缘树脂板12d具有在联接端子11a和11b中使用的孔或窗孔12bd。窗孔12bd在形状上可以与第一孔13c相同或不同。
阻尼板12c全部地或部分地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作为阻尼器或振动吸收器,以抑制端子11a和11b的机械振动。这种振动产生于如下文要详细地描述的物体的致动,或者产生于其上或其中安装有电池模块20或电池组30的装置(例如车辆)的致动。弹性材料可以是展示出弹性的树脂或橡胶或者板弹簧。绝缘盖12e作为保护装置来保护端子11a和11b免于受冲击。阻尼板12c和绝缘盖12e可以由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制成。
导热构件12f起到增强板3与端子11a和11b之间的热能传递的作用。导热构件12f优选地由例如为铜或铝的高导热材料制成。
绝缘树脂板12d还具有穿过其厚度延伸的第三孔12da。导热构件12f还具有各自由半圆孔或切口形成的第三孔12g。第三孔12da和12g与第二孔13d在热传递机构12的厚度方向上重合,使得束缚构件21可以通过第三孔12da和12g。
绝缘树脂板12b在其上形成有突部12a和具有倒钩头的钩部12h。突部12a和钩部12h作为紧固件。导热构件12f还具有紧固孔12fa和紧固板12fb。钩部12h从绝缘树脂板12b的主表面处突出或延伸。如图7的下部中清楚地示出的,钩部12h在导热构件12f的紧固板12fb上接合或卡合。
如图6所示,电池模块20由例如四个子电池模块10构成,其中四个子电池模块10堆叠成层,换言之,放置成在其厚度方向(也就是与子电池模块10的平坦的主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彼此交叠。每个子电池模块10的主体13a布置成与相邻两个放置成在竖直方向(也就是子电池模块10的厚度方向)上彼此交叠的电池单元11面接触,由此建立热到电池单元11的传递或热从电池单元11处的传递。图6的每个子电池模块不具有如由图5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上部主体13a。
以下将参照图8至10来描述由堆叠的电池模块20(例如,该实施方式中有七个电池模块20)构成的电池装置。图8至10为透视图。为便于解释,图8至10的下左部将称为前侧,而其上右部将称为后侧。为了简化图示,将省略电池装置到外部装置的连接,以及覆盖电池模块20上表面的薄膜或盖件。
图8示出了作为电池装置的电池组30,电池组30基本包括电池模块20、束缚构件21、束缚板22、端板23、中间板24、保护板25、热传递板26和27以及热交换器28。
每个电池模块20由放置成在其厚度方向上彼此交叠的子电池模块10制成。类似地,电池组30由放置成在与子电池模块10堆叠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彼此交叠的电池模块20制成。图8、9和10示出了盖件被移除的前部的电池模块20,并且其它电池模块20配备有盖件。
保护板25布置成与电池模块20堆叠体的端表面(也就是在子电池模块10中的前部子电池模块10中设置的电池单元11的表面)面接触/面接触。特别地,其它子电池模块10的电池单元11由板13覆盖,而设置在前部子电池10上的电池单元11未被板13(见图3至5)覆盖,而是由保护板25覆盖。在电池模块20包括了如图5所示的、配备有由双点划线表示的主体13a的子电池模块10的情况下,保护板25不是必需的,这是由于上述主体13a作为用于电池单元11的保护装置。
束缚板22、端板23以及中间板24以此顺序在从电池组30的前部到电池组30的后部的方向上设置。类似地,束缚板22、端板23以及中间板24以此顺序在从电池组30的后部到电池组30的前部的方向上设置。应注意,为了简化图示,示出了在电池组30的后侧上的一个中间板24和一个端板23。特别地,全部两个束缚板22、全部四个端板23以及全部四个中间板24设置在电池组30的端部上。束缚板22、端板23以及中间板24的数量、材料或几何结构不限于所示的数量、材料或几何结构。
如图9所示,束缚构件21将电池模块20与束缚板22、端板23、中间板24以及保护板25一起束缚成堆叠体。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八个束缚构件21,但是其数量可以按需要改变。每个束缚构件21可以由例如为销的紧固构件来实施。
热传递板26和27以及热交换器28设置在电池模块20的堆叠体的下表面上。热传递板26和27各自由热传导性与板13的热传导性相同或高于板13的热传导性的材料制成。热传递板27具有E形凹槽27a,从而增强其机械强度。热传导板26和27起到促进电池单元11与热交换器28之间的热传递的作用。
如已经描述的,每个板13具有导热壁13b。导热壁13b与热传递板26面接触。换言之,导热壁13b布置成与热交换器28直接地面接触,从而导致每个电池单元11的整体上的温度一致,并且全部电池单元11之间的温度一致。
热交换器28可以由冷却器或加热器中的任一者来实施,或者设计成具有使流体(气体或液体)流动通过的管道。当比电池单元11的温度低的流体通过热交换器28的管道时,热交换器28作为冷却器。相反地,当比电池单元11的温度高的流体通过热交换器28的管道时,热交换器作为加热器。
以下将参照图11和12来说明电池组30(具体为子电池模块10)中的热传递。图11和12是一个子电池模块10在图10中的箭头D3指示的方向上观察的侧向图示。
图11示出了在热交换器28工作以冷却具有增加的温度的电池单元11时的热传递路径D4。图11为了简化图示而省略了热交换器28。由电池单元11产生的热在与导热壁13b的纵长相垂直的方向上(也就是在附图中观察时的向下)传导。热的移动距离远远短于导热壁13b的长度,这导致了每个电池单元11的整体上的温度的均匀。电池单元11的温度的升高通常由围绕电池单元11的环境温度(例如空气温度)的增加导致或是由电力输入到电池单元11或从电池单元11处输出电力而导致。
图12示出了在热交换器28工作以对具有下降的温度的电池单元11加温时的热传递路径D5。图12为了简化图示而省略了热交换器28。由电池单元11产生的热在与导热壁13b的纵长相垂直的方向上(也就是在附图中观察时的向上)传导。热的移动距离远远短于导热壁13b的长度,这导致了每个电池单元11的整体上的温度的均匀。电池单元11的温度的下降通常由围绕电池单元11的环境温度(例如空气温度)的下降而导致。
如图14和15所示,每个子电池模块10可以配备有各自插置在电池单元11中的一个与板13之间的片/薄片15。薄片15由例如为石墨的高导热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的导热性可以比板13的导热性高。
以上实施方式提供以下有益优点。
(1)如上所述,电池模块20的导热机构设计成在每个子电池模块10中具有板13。板13具有在其纵长方向上水平延伸的外表面(优选为平整表面),并且相应的电池单元11的平面状表面布置成与该外面接触,以助于热从板13到电池单元11的传递或是从电池单元11到板13的传递。换言之,板13起到使每个电池单元11中的温度均衡的作用,并且还起到使电池单元11之间的温度差最小化的作用,因此导致了电池单元11(也就是子电池模块10)的性能的改进。
(2)如图11和12中清楚地示出的,板13具有布置成与每个电池单元11的在其宽度方向上对置的侧表面中的一个相接触的导热壁13b。导热壁13b与热交换器28直接地或间接地接触。特别地,热交换器28起到实现热交换器28与板13之间通过导热壁13b的热传递的作用,因此允许每个或全部电池单元11保持在给定温度下,以确保电池单元11运转的稳定性。
(3)如图1至3、6、7中可见,用作将相邻两个电池单元11连接在一起的接头的端子11a和11b设置在每个电池单元11的在其纵长方向(也就是电池单元11在板13上的对齐方向)上彼此对置的端表面上,因此消除了与导热壁11b的物理干扰,并且允许导热壁13b具有增加了的表面。这增加了将每个或全部电池单元11保持在所需温度下的效率,从而确保电池单元11运转的稳定性。
(4)如图1至3、6、7中可见,用作将相邻两个电池单元11连接在一起的接头的端子11a和11b设计成允许热传递到板13或从板13处传递,因此与电池单元11相似地,使端子11a和11b的温度变化最小化,这改进了电池单元11的性能。
(5)板13具有与与相应电池单元11的端子11a和11b在子电池模块10的厚度方向上重合的第一孔13c。第一孔13c用于帮助将一个电池单元11的端子11b联接到相邻一个电池单元11的端子11a。
(6)每个子电池模块10配备有热传递机构12,从而建立热从端子11a和11b到板13的传递或是热从板13到端子11a和11b的传递。特别地,热传递机构12起到将端子11a和11b保持在所需温度下的作用,因此导致了电池单元11(也就是子电池模块10)的性能的改进。
(7)如图6和7中所示,子电池模块10具有设置在板13与端子11a和11b之间的绝缘树脂板12b和12d以及绝缘盖12e,因此在板13与端子11a和11b之间实现电绝缘。绝缘树脂板12b和12d以及绝缘盖12e还起到覆盖端子11a和11b以及针对任何物理冲击保护端子11a和11b的作用。
(8)如图6和7所示,子电池模块10还包括阻尼板12c,其中阻尼板12c作为振动吸收器,以抑制端子11a和11b的机械振动,从而确保端子11a与11b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
(9)阻尼板11c全部地或部分地由例如为树脂或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从而增强了对端子11a和11b的振动的吸收。替代地,阻尼板12c可以由用例如为金属而非树脂制成的板弹簧形成。
(10)如图8和9所示,每个板13还包括使束缚构件21通过的第二孔13d。束缚构件12用于将子电池模块10束缚成堆叠体。
(11)如图7所示,热传递机构12具有在热传递机构12的厚度方向上与第二孔13d重合的第三孔12da和12g。束缚构件21通过第二孔13d以及第三孔12da和12g以牢固地对电池模块10进行固位。
(12)如以上在图7中描述的,束缚构件12通过彼此对齐的第二孔13d和第三孔12da和12g,从而确保子电池模块10紧紧地固位成堆叠体。束缚构件12可以插入到第二孔13d或第三孔12da和12g中的任一者中,这取决于主体13a、绝缘树脂板12b或导热构件12f的尺寸或结构。这也实现了紧紧地对子电池模块10进行固位。
(13)如图2和3所示,板13具有电池单元11设置于其中的凹部13e。这有助于电池单元11在板13上的定位和安装,从而导致了组装电池组30或每个子电池模块10的改进的可工作性。板13可以设计成具有突部——该突部成形为代替凹部13e,或具有这种突部与凹部13e的组合,以对电池单元进行定位和固位。
(14)每个电池单元11为锂离子电池单元或锂二次电池单元。电池单元11的正极的材料是例如为LiMPO4或Li2MSiO4的聚阴离子材料,并且包含作为金属元素(M)的锰(Mn)、铁(Fe)、钴(Co)和镍(Ni)中的一种或多种。这确保了电池单元11的安全性,以防例如电池单元11过热。
锂二次电池单元可以包括阴极活性材料、作为起到吸收或解吸锂离子或金属锂的作用的材料的阳极活性材料、以及实现了锂离子的传递从而与阴极活性材料和阳极活性材料中的任一者或二者进行电化学反应的电解物质。阴极活性材料可以为包含锂、从一组过渡金属元素中选择的一种或多种金属元素、硅或磷、以及氧的聚阴离子锂金属氧化物。
(15)如图1中可见,每个电池单元11为层叠类型的。这种类型的电池单元11导热性良好,从而有助于在受到内部温度的变化时热传递到电池单元11或热从电池单元11处传递。这使每个电池单元11中的温度均衡,并且还使电池单元11之间的温度差最小化。
(16)如从图14和15可见的,每个子电池模块10可以具有分别插置在一个电池单元11与板13之间的薄片15。薄片15起到使每个电池单元11中的温度的不均匀性最小化的作用,从而允许子电池模块10或电池模块20减小尺寸。可以代替薄片15使用板构件。
尽管本发明已经通过优选实施方式公开从而有助于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然而应当了解,在不与本发明的原理相背离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因此,本发明应当被理解为包括在不与本发明的、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说明的原理相背离的情况下能够实施的全部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所示实施方式的修改方式。例如,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作以下说明的修改。
如上所述,端子11a和11b从每个电池单元11的在电池单元11的纵长方向上彼此对置的端部处延伸,但是替代地,如图13所述,端子11a和11b可以安装在每个电池单元11的任一侧壁上。相邻两个电池单元11的端子11a与11b之间的连接需要导线40,但是端子11a和11b的布局消除了对用于联接如图1所示设置的端子11a和11b的第二孔13d的需要。图13的端子11a和11b的布局并不干扰图11中的箭头D4所指示的用于冷却电池11的热传递或者图12中的箭头D5所指示的用于加温电池单元11热传递。
如上所述,每个电池单元11为层叠锂离子电池。电池单元11的正极为聚阴离子材料,也就是锂金属氧化物。替代地,每个电池单元11可以是非层叠类型的。电池单元11的正极材料可以不是聚阴离子材料或锂金属氧化物。在这种类型的电池单元11的情况下,子电池模块10的结构起到实现如图11中的箭头D4所指示的热传递的作用,从而冷却电池组11,或者起到实现如图12中的箭头D5所指示的热传递的作用,从而加温电池单元11。
如上所述,每个热传递机构12配备有突部12a、绝缘树脂板12b和12d、导热构件12f、阻尼板12c以及绝缘盖12e。可以没有突部12a、绝缘树脂板12b和12d、导热构件12f、阻尼板12c以及绝缘盖12e中的至少一者(非全部)。只要热传递机构12具有导热性,则突部12a、绝缘树脂板12b和12d、导热构件12f、阻尼板12c以及绝缘盖12e中的任意二者或更多者可以由热塑性材料或热固性材料制成,并且全部地或部分地热熔合,从而制造单件式单元。
如图1所示,板13具有导热壁13b,如图9中可见,该导热壁13b布置成与热交换器28间接接触,但是替代地,如图16所示,导热壁13b可以设置成与热交换器28直接接触。这也使每个电池单元11中的温度均衡,并且还使电池单元11之间的温度差最小化。

Claims (16)

1.一种用于由多个子电池模块的堆叠体构成的电池组的导热机构,每个所述子电池模块包括多个布置于该子电池模块上的电池单元,所述子电池模块各自具有对置的主表面并且放置成在与所述主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彼此交叠,所述导热机构包括:
板,针对每个所述子电池模块设置一个所述板,每个所述板具有设置在该板上的给定数量的所述电池单元;以及
热传递表面,所述热传递表面形成在每个所述板上并且在所述板的平面方向上布置,所述热传递表面布置成与给定数量的所述电池单元直接地或间接地面接触以在其间实现热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机构,其中,所述电池单元在每个所述板上彼此对齐地布置,并且,每个所述板具有在所述电池单元的对齐方向上延伸的导热壁,所述导热壁布置成与热交换器直接地或间接地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热机构,其中,所述电池单元在每个所述板上联接在一起,所述电池单元的接头位于所述电池单元的在所述电池单元的对齐方向上彼此对置的表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热机构,其中,所述接头用来在其本身与所述板之间实现热传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热机构,其中,每个所述板中形成有分别与所述接头重合的第一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热机构,还包括用来在所述接头与每个所述板之间建立导热的热传递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热机构,还包括插置在所述接头与每个所述板之间以在其间实现电绝缘的电绝缘体。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热机构,还包括用来吸收所述接头的振动的阻尼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热机构,其中,所述阻尼器由弹性构件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机构,其中,每个所述板具有第二孔,束缚构件穿通所述第二孔以将所述子电池模块束缚成堆叠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热机构,还包括用来在所述电池单元的接头之间建立导热的热传递机构,并且其中,所述热传递机构具有与所述第二孔重合的第三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机构,还包括用来在所述电池单元的接头之间建立导热的热传递机构以及束缚构件,其中,每个所述板具有第二孔,并且所述热传递机构具有与所述第二孔重合的第三孔,并且,所述束缚构件穿通所述第二孔和/或所述第三孔以将所述子电池模块束缚成堆叠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机构,其中,每个所述板中形成有将所述电池单元定位在所述板上的凹部或突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机构,其中,每个所述电池单元为锂二次电池单元,所述锂二次电池单元包括负极活性材料、正极活性材料以及电解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为用来吸收或解吸锂离子或金属锂的材料,所述电解物质实现锂离子的传递以便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和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中的任一者或二者进行电化学反应,并且,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聚阴离子锂金属氧化物,所述聚阴离子锂金属氧化物包含锂、从过渡金属元素组中选择的一种或多种金属元素、硅或磷、以及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机构,其中,每个所述电池单元为层叠类型电池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机构,还包括薄片或板构件,所述薄片或板构件设置在每个所述板与每个所述电池单元之间并且具有比所述板更高的导热性。
CN2013101236958A 2012-04-10 2013-04-10 用于由电池模块的堆叠体构成的电池组的导热机构 Pending CN1033678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9704A JP5585854B2 (ja) 2012-04-10 2012-04-10 電池パックの熱伝導構造
JP2012-089704 2012-04-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7833A true CN103367833A (zh) 2013-10-23

Family

ID=49292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236958A Pending CN103367833A (zh) 2012-04-10 2013-04-10 用于由电池模块的堆叠体构成的电池组的导热机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266839A1 (zh)
JP (1) JP5585854B2 (zh)
CN (1) CN10336783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9401A (zh) * 2020-03-02 2021-07-23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电动车、储能装置和电动工具
CN114450843A (zh) * 2020-06-08 2022-05-06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包括保护构件的电池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87438B2 (en) * 2013-08-26 2018-02-06 Neograf Solutions, Llc Electronic devic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US10263297B2 (en) 2014-04-22 2019-04-16 The Boeing Company Control system for a battery
CN106785238B (zh) * 2017-02-16 2024-03-08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及均温结构
JP7183811B2 (ja) 2019-01-24 2022-12-06 Tdk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26014A1 (en) * 2003-07-31 2005-02-03 Michael Fogaing Polymer batteries having thermal exchange apparatus
JP2005135743A (ja) * 2003-10-30 2005-05-26 Nissan Motor Co Ltd 二次電池及び組電池
JP2008047371A (ja) * 2006-08-11 2008-02-28 Toshiba Corp 組電池および組電池の充放電方法
JP2011054366A (ja) * 2009-08-31 2011-03-17 Sony Corp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電子機器
WO2011146919A2 (en) * 2010-05-21 2011-11-24 Graftech International Holdings Inc. Thermal solution for prismatic lithium ion battery pack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32273A1 (ja) * 2005-09-13 2007-03-22 Nec Corporation 電気デバイス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70697B2 (ja) * 2005-12-19 2012-11-1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130061979A (ko) * 2011-12-02 2013-06-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26014A1 (en) * 2003-07-31 2005-02-03 Michael Fogaing Polymer batteries having thermal exchange apparatus
JP2005135743A (ja) * 2003-10-30 2005-05-26 Nissan Motor Co Ltd 二次電池及び組電池
JP2008047371A (ja) * 2006-08-11 2008-02-28 Toshiba Corp 組電池および組電池の充放電方法
JP2011054366A (ja) * 2009-08-31 2011-03-17 Sony Corp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電子機器
WO2011146919A2 (en) * 2010-05-21 2011-11-24 Graftech International Holdings Inc. Thermal solution for prismatic lithium ion battery pack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9401A (zh) * 2020-03-02 2021-07-23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电动车、储能装置和电动工具
CN113169401B (zh) * 2020-03-02 2023-11-21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电动车、储能装置和电动工具
CN114450843A (zh) * 2020-06-08 2022-05-06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包括保护构件的电池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18935A (ja) 2013-10-24
US20130266839A1 (en) 2013-10-10
JP5585854B2 (ja) 201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18751B1 (ko) 냉각 효율성이 향상된 중대형 전지팩
CN104285315B (zh) 具有高效冷却结构的电池模块
KR101501026B1 (ko) 우수한 냉각 효율성과 콤팩트한 구조의 전지모듈
EP2337143B1 (en) Battery module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ooling efficiency
JP6564949B2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自動車
KR101560217B1 (ko) 냉각 효율이 향상된 전지모듈
CN103367833A (zh) 用于由电池模块的堆叠体构成的电池组的导热机构
KR102230882B1 (ko) 에너지 저장 디바이스를 위한 냉각 장치
KR102072765B1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자동차
KR101230130B1 (ko) 배터리 팩
KR20210063939A (ko) 배터리 모듈
EP2654101A1 (en) Battery pack
CN104521060A (zh) 冷却通道贯通型二次电池模块
KR101971512B1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20263991A1 (en) Battery pack
KR20170034560A (ko) 배터리 모듈
JP6636638B2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自動車
JP2015076187A (ja) 電池パック
WO2014049652A1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120053596A (ko) 신규한 구조의 단위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KR102117318B1 (ko) 단차 구조의 전지셀 적층체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모듈
WO2013014528A1 (en) Battery pack
CN116802889A (zh) 电池、用电设备、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设备
KR20140044423A (ko) 높은 냉각 효율성의 전지모듈
KR20130019492A (ko) 배터리 셀 병렬연결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