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7670A - 适用于五机架ucm机型冷连轧机组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五机架ucm机型冷连轧机组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57670A
CN103357670A CN2012100838344A CN201210083834A CN103357670A CN 103357670 A CN103357670 A CN 103357670A CN 2012100838344 A CN2012100838344 A CN 2012100838344A CN 201210083834 A CN201210083834 A CN 201210083834A CN 103357670 A CN103357670 A CN 1033576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reduction ratio
inequality
lambda
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38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57670B (zh
Inventor
樊志强
王康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ei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ei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ei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ei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838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576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57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7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57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576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Metal Rolling (AREA)
  •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轧制设备的控制技术领域内的适用于五机架UCM机型冷连轧机组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首先定义板形偏差系数和凸度偏差系数,再根据现场来料波动情况,给出修正系数的初始值,然后计算当前规程下的最佳工作参数,再输出给相应的机架调节机构,实现压下规程的优化。本发明考虑了轧制负荷均衡、打滑与热划伤的防治问题,兼顾到板形与板凸度的综合控制,板形封闭率可下降到2.5%,板凸度合格率达到99%以上,提高了产品质量,具有重大经济意义。

Description

适用于五机架UCM机型冷连轧机组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平整轧制设备的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合于五机架UCM机型的冷连轧机组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UCM机型的冷连轧机组而言,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设定的参数主要有四类:(1)辊系参数主要包括各所有机架工作辊的弯辊力、中间辊的弯辊力以及中间辊的窜动量;(2)压下规程主要包括各个机架的压下率;(3)张力制度主要包括各个机架的前后张力;(4)润滑制度主要包括乳化液的品质、流量、浓度、初始温度等。以往,现场在生产过程中,在工艺润滑制度给定的前提下,对于板形与板凸度的控制几乎完全依赖于辊系参数。而对压下规程的设定,主要考虑的往往是轧制负荷均衡、打滑与热划伤的防治问题。而对板形与板凸度的控制问题考虑较少,即使有所考虑也仅仅是在最后机架考虑。实际上,对于冷连轧机组而言,在张力制度与润滑工艺给定的前提下,成品带材的板形与板凸度并不是辊系参数单独作用的结果,而与压下规程密切相关。尽管中间辊窜动以及工作辊与中间辊的弯辊等辊系参数的优化可以较大程度的改变机架出口的板形与板凸度,但这种改变是以特定的压下规程为基础的,并且所能改变的程度是有限而非无限的。如果压下规程设定严重不合理,超出了中间辊窜动以及工作辊与中间辊的弯辊对板形与板凸度的调控的能力范围,那么将会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造成产品降级,给机组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本发明在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结合UCM冷连轧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提出了一套适合于五机架UCM冷连轧机组兼顾板形与板凸度综合控制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不但考虑到轧制负荷均衡、打滑与热划伤的防治问题,而且兼顾到板形与板凸度的综合控制,可以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套适用于五机架UCM机型冷连轧机组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使其同时兼顾负荷均衡、打滑与热滑伤的防治、板形与板凸度的综合控制,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述的适用于五机架UCM机型冷连轧机组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首先定义板形偏差系数和凸度偏差系数,再根据现场来料波动情况,给出修正系数的初始值,然后计算当前规程下的最佳工作参数,再输出给相应的机架调节机构,实现压下规程的优化。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如下:
(a)收集机组的关键设备与工艺参数,包括以下步骤:
a1)收集五机架UCM机型的冷连轧机组的设备参数,包括:工作辊辊径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21
中间辊直径Dmi、支撑辊直径Dbi、工作辊辊型分布值ΔDwij、中间辊辊型分布值ΔDmij、支撑辊辊型分布值ΔDbij、工作辊辊身长度Lwi、中间辊辊身长度Lmi、支撑辊辊身长度Lbi、工作辊弯辊缸中心距lwi、中间辊辊弯辊缸中心距lmi、支撑辊压下螺丝中心距lbi
a2)收集待生产带钢的工艺参数,包括带材的宽度B、来料的厚度h0、成品厚度hn、钢种;
a3)收集五机架UCM机型的冷连轧机组的设备工艺特征参数,包括:各个机架所允许的最大轧制压力Fmax i、各个机架所允许的最大轧制功率Pmax i、各个机架的张力设定值Ti、临界打滑因子ψ*、临界滑伤指数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22
目标板形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23
目标板凸度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24
目标板形允许最大偏差Δσ1、目标板凸度允许最大偏差ΔC、轧制速度最大值Vmax、中间辊许用最大窜动量δi max、工作辊最大正弯辊力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25
工作辊最大负弯辊力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26
中间辊最大正弯辊力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27
中间辊最大负弯辊力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28
(b)定义兼顾板形与板凸度压下规程优化中涉及的过程参数,包括第i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i、变形搜索步长Δλ、冷连轧机组第1机架的最优压下率ε1y、冷连轧机组第2机架的最优压下率ε2y、冷连轧机组第3机架的最优压下率ε3y、冷连轧机组第4机架的最优压下率ε4y、冷连轧机组第5机架的最优压下率为ε5y、第1机架的最优压下率计算中的过程变量k1、第2机架的最优压下率计算中的过程变量k2、第3机架的最优压下率计算中的过程变量k3、第4机架的最优压下率计算中的过程变量k4、板形与板凸度综合控制目标函数F0
(c)采用模型法给定五机架冷连轧机组1-4机架的变形量分配的初始值,并通过该初始值,计算出五机架冷连轧机组1-5机架的压下率分配值,同时对第5机架的变形情况进行判断,其步骤如下:
c1)令Δλ=0.01、k1=k2=k3=k4=0、F0=1010
c2)考虑到现场实际生产中,带材在第1机架入口没有加工硬化,比较容易轧制,因此其变形量分配的比例应该超过1-5机架的平均值0.2,因此令第1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1=0.2+k1Δλ;
c3)根据λ1以及轧机入出口厚度与压下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1机架的压下率 ϵ 1 = ( h 0 - h n ) h 0 λ 1 ;
c4)考虑到现场实际生产中,第1机架变形量所分配的比例不会超过60%,而带材在第2机架相对于3-5机架而言加工硬化比较小,因此其变形量分配的比例应该超过2-5机架的最小平均值0.1,所以令第2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2=0.1+k2Δλ;
c5)根据λ2以及轧机入出口厚度与压下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2机架的压下率 ϵ 2 = ( h 0 - h n ) h 0 - ( h 0 - h n ) λ 1 λ 2 ;
c6)对于第3机架而言,现场对于变形量所分配的比例不能低于5%,因此第3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3=0.05+k3Δλ;
c7)根据λ3以及轧机入出口厚度与压下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3机架的压下率 ϵ 3 = ( h 0 - h n ) h 0 - ( h 0 - h n ) ( λ 1 + λ 2 ) λ 3 ;
c8)对于第4机架而言,现场对于变形量所分配的比例不能低于1%,因此第4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4=0.01+k4Δλ;
c9)根据λ4以及轧机入出口厚度与压下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4机架的压下率 ϵ 4 = ( h 0 - h n ) h 0 - ( h 0 - h n ) ( λ 1 + λ 2 + λ 3 ) λ 4 ;
c10)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五机架冷连轧机组所有机架变形量的和为1,因此令第5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5=1-λ1234
c11)由于实际生产中,带材在第5机架加工硬化最强烈,最不容易轧制,所以其变形量分配的比例小于1-5机架的平均值0.2,同时其变形量也应该大于0,这样,为了使得变形量的分配更为合理,不出现过大或负值现象,通过判断不等式0<λ5<0.2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c12),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重新分配变形量,转入步骤(g);
c12)根据λ5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5机架的压下率 ϵ 5 = ( h 0 - h n ) h 0 - ( h 0 - h n ) ( λ 1 + λ 2 + λ 3 + λ 4 ) λ 5 ;
(d)对于五机架冷连轧机组而言,在压下规程的设定过程中,其轧制压力不能超过机组所允许的最大轧制压力,轧制功率也不能超出机组的最大允许轧制功率、同时还应该保证当前压下规程下机组不出现打滑与热滑伤缺陷,这样不但能保证机组的生产效率而且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而与之对应,以往机组对于规程的设定仅考虑到轧制压力与轧制不超极限,没有考虑到打滑与热滑伤的防治问题,导致现场轧制速度不能提高、产品表面出现热滑伤缺陷,使得产品降级,本发明在规程优化过程中,对轧制压力、轧制功率以及打滑与热滑伤是否超限进行综合判断,判断步骤如下:
d1)由于现场生产中原料可能存在性能、厚度等方面的波动,导致模型计算值小于实际值的情况,必须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因此定义轧制压力安全系数αF、轧制功率安全系数αP、打滑安全系数αψ、热滑伤安全系数
d2)自动测量并统计现场来料的波动情况,给出安全系数的初始值,αF=0.75-0.85、αp=0.85-0.95、αψ=0.80-0.90、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42
d3)根据步骤(c)中1-5机架的压下率计算出当前压下规程下1-5机架的轧制压力Fi、轧制功率Pi、用于表述打滑的特征参数打滑因子ψi、用于表述热滑伤的特征参数滑伤指数
d4)在考虑安全系数的前提下判断当前规程下所有机架轧制压力、轧制功率、打滑因子以及滑伤指数是否超过机组允许值,即判断不等式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44
是否同时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e),否则,重新分配变形量,转入步骤(g);
(e)以往冷连轧机组在进行规程设定的过程中,很少考虑到板形与板凸度的控制问题,而将板形与板凸度的控制都依托工作辊弯辊、中间辊弯辊以及中间辊的窜动等辊系参数上,但对于冷连轧机组而言,在张力制度与润滑工艺给定的前提下,成品带材的板形与板凸度并不是辊系参数单独作用的结果,而与压下规程密切相关。尽管中间辊窜动以及工作辊与中间辊的弯辊等辊系参数的优化可以较大程度的改变机架出口的板形与板凸度,然而这种改变是以特定的压下规程为基础的,并且所能改变的程度是有限而非无限的。如果压下规程设定严重不合理,超出了中间辊窜动以及工作辊与中间辊的弯辊对板形与板凸度的调控的能力范围,那么将会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造成产品降级,给机组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本发明优化规程兼顾到板形与板凸度的控制,其步骤如下:
e1)考虑到现场生产中原料可能存在性能、厚度等方面的波动,导致模型计算值与实际值存在一定偏差的情况,必须考虑一定的修正系数,因此本专利首次定义板形偏差系数ασ、板凸度偏差系数αC
e2)统计现场来料的波动情况,给出修正系数的初始值,ασ=0.75-0.85、αC=0.85-0.95;
e3)计算出当前规程下的最佳工作辊弯辊力Swi、最佳中间辊弯辊力Smi、最佳中间辊窜动量δi以及所对应的成品板形值σ1j、成品板凸度值Cj
e4)在修正系数的前提下判断当前规程下的板形与板凸度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即判断不等式 1 N &Sigma; j = 1 N | &sigma; 1 j - &sigma; 1 j o | < &alpha; &sigma; &Delta; &sigma; 1 1 N &Sigma; j = 1 N | C j - C j o | < &alpha; c &Delta;C 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f),则重新分配变形量,转入步骤(g);式中,N带材横向条元数目、j代表条元编号;
(f)在冷连轧机组各个轧制压力、轧制功率都在机组允许的范围以内、同时不出现打滑、热滑伤等缺陷,成品的板形与板凸度也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压下规程的设定的目标应该是所有机架轧制功率比较均衡,这样可以保证现场采用较高的轧制速度轧制。以往,现场在规程的设定中,其优化的目标都是采用各个机架轧制功率的绝对值均衡。采用这种方案的弊端如下:因为对于五机架冷连轧机组而言,1-5机架其设备允许的最大轧制功率是不一样的,如果采用各个机架轧制功率的绝对值均衡为优化目标,那么实际上机组的平均功率不能超过1-5机架中功率最小的那个机架,而最大功率永远达不到,造成轧机能力上的浪费。为此,本发明为了克服该弊端,对冷连轧机组1-5机架功率余量进行优化,使冷连轧机组1-5机架功率余量均衡,以保证冷连轧机组中所有机架的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优化过程如下:
f1)计算各个机架的功率余量 W i = 1 - P i P max i ;
f2)根据现场跟踪统计,构造优化目标函数 F = &beta; &Sigma; i = 1 5 ( W i - 1 5 &Sigma; i = 1 5 W i ) 2 + 1 5 ( 1 - &beta; ) &Sigma; i = 1 5 W i , 在目标函数中表示1-5机架功率余量的平均值,平均值越小,轧制速度就可以提得越高;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54
表示1-5机架功率余量与平均值的偏差,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55
越小,则代表各个机架功率相对余量越均衡;β是加权系数,用于确定目标函数中考虑两种因素的权重,β=0.4-0.6;
f3)计算当前压下规程下的优化目标函数F;
f4)采用列举法,列出所有符合轧制压力、轧制功率、打滑与热滑伤防治、板形与板凸度等方面要求前提下所有可能的规程分配组合,计算出相应的目标函数的值,然后找出目标函数最小的那个值,目标函数最小的那个值所对应的压下率就是所要的最优压下率,方法是判断不等式F<F0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F0=F、ε1y=ε1、ε2y=ε2、ε3y=ε3、ε4y=ε4、ε5y=ε5,记录下当前目标函数值以及所对应的压下率,转入步骤(g),计算下一组变形量组合;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不记录当前目标函数值以及所对应的压下率,直接转入步骤(g);
(g)在完成了当前压下率下寻优之后,将变形量重新分配,判断压下率是否超限,流程如下:
g1)根据冷连轧过程中的基本规律,考虑到加工硬化等因素的影响,第4机架轧机变形量所分配的比例肯定比1-3机架小,且第5机架变形量大于0,因此第4机架变形量所分配的比例最大值应该小于0.25,即判断不等式λ4<0.25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4=k4+1,转入步骤c9),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转入步骤g2);
g2)根据冷连轧过程中的基本规律,考虑到加工硬化等因素的影响,第3机架轧机变形量所分配的比例肯定比1-2机架小,且第4、5机架变形量大于0,因此第3机架变形量所分配的比例最大值应该小于0.33,即判断不等式λ3<0.33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3=k3+1,转入步骤c7),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转入步骤g3);
g3)根据冷连轧过程中的基本规律,考虑到加工硬化等因素的影响,第2机架轧机变形量所分配的比例肯定比1机架小,且第3、4、5机架变形量大于0,因此第2机架变形量所分配的比例最大值应该小于0.5,即判断不等式λ2<0.5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2=k2+1,转入步骤c5),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转入步骤g4);
g4)根据冷连轧过程中的实际生产经验,考虑到规律均衡,第1机架轧机变形量所分配的比例不能超过60%,即判断不等式λ1<0.6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1=k1+1,转入步骤(c3),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转入步骤(h);
(h)输出最优压下规程ε1y、ε2y、ε3y、ε4y、ε5y,控制相应机架的调节机构动作,完成压下规程优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但考虑到轧制负荷均衡、打滑与热划伤的防治问题,而且兼顾到板形与板凸度的综合控制。经验证,采用本发明后板形封闭率可从以往的5%下降到2.5%,板凸度合格率达到99%以上,提高了产品质量,具有重大经济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作流程框图。
图2为各机架的压下率给定流程图。
图3为轧制压力、轧制功率及打滑与热滑伤判断框图。
图4为板形与板凸度控制框图。
图5为目标函数判断框图。
图6变形量重置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为适用于五机架UCM机型冷连轧机组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其步骤如下:
(a)收集机组的关键设备与工艺参数,包括以下步骤:
a1)收集五机架UCM机型的冷连轧机组的设备参数,包括:工作辊辊径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61
中间辊直径Dmi、支撑辊直径Dbi、工作辊辊型分布值ΔDwij、中间辊辊型分布值ΔDmij、支撑辊辊型分布值ΔDbij、工作辊辊身长度Lwi、中间辊辊身长度Lmi、支撑辊辊身长度Lbi、工作辊弯辊缸中心距lwi、中间辊辊弯辊缸中心距lmi、支撑辊压下螺丝中心距lbi
a2)收集待生产带钢的工艺参数,包括带材的宽度B、来料的厚度h0、成品厚度hn、钢种;
a3)收集五机架UCM机型的冷连轧机组的设备工艺特征参数,包括:各个机架所允许的最大轧制压力Fmax i、各个机架所允许的最大轧制功率Pmax i、各个机架的张力设定值Ti、临界打滑因子ψ*、临界滑伤指数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71
目标板形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72
目标板凸度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73
目标板形允许最大偏差Δσ1、目标板凸度允许最大偏差ΔC、轧制速度最大值Vmax、中间辊许用最大窜动量δi max、工作辊最大正弯辊力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74
工作辊最大负弯辊力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75
中间辊最大正弯辊力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76
中间辊最大负弯辊力
(b)定义兼顾板形与板凸度压下规程优化中涉及的过程参数,包括第i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i、变形搜索步长Δλ、冷连轧机组第1机架的最优压下率ε1y、冷连轧机组第2机架的最优压下率ε2y、冷连轧机组第3机架的最优压下率ε3y、冷连轧机组第4机架的最优压下率ε4y、冷连轧机组第5机架的最优压下率为ε5y、第1机架的最优压下率计算中的过程变量k1、第2机架的最优压下率计算中的过程变量k2、第3机架的最优压下率计算中的过程变量k3、第4机架的最优压下率计算中的过程变量k4、板形与板凸度综合控制目标函数F0
(c)采用模型法给定五机架冷连轧机组1-4机架的变形量分配的初始值,并通过该初始值,计算出五机架冷连轧机组1-5机架的压下率分配值,同时对第5机架的变形情况进行判断,其步骤如下(如图2所示):
c1)令Δλ=0.01、k1=k2=k3=k4=0、F0=1010
c2)考虑到现场实际生产中,带材在第1机架入口没有加工硬化,比较容易轧制,因此其变形量分配的比例应该超过1-5机架的平均值0.2,因此令第1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1=0.2+k1Δλ;
c3)根据λ1以及轧机入出口厚度与压下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1机架的压下率 &epsiv; 1 = ( h 0 - h n ) h 0 &lambda; 1 ;
c4)考虑到现场实际生产中,第1机架变形量所分配的比例不会超过60%,而带材在第2机架相对于3-5机架而言加工硬化比较小,因此其变形量分配的比例应该超过2-5机架的最小平均值0.1,所以令第2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2=0.1+k2Δλ;
c5)根据λ2以及轧机入出口厚度与压下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2机架的压下率 &epsiv; 2 = ( h 0 - h n ) h 0 - ( h 0 - h n ) &lambda; 1 &lambda; 2 ;
c6)对于第3机架而言,现场对于变形量所分配的比例不能低于5%,因此第3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3=0.05+k3Δλ;
c7)根据λ3以及轧机入出口厚度与压下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3机架的压下率 &epsiv; 3 = ( h 0 - h n ) h 0 - ( h 0 - h n ) ( &lambda; 1 + &lambda; 2 ) &lambda; 3 ;
c8)对于第4机架而言,现场对于变形量所分配的比例不能低于1%,因此第4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4=0.01+k4Δλ;
c9)根据λ4以及轧机入出口厚度与压下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4机架的压下率 &epsiv; 4 = ( h 0 - h n ) h 0 - ( h 0 - h n ) ( &lambda; 1 + &lambda; 2 + &lambda; 3 ) &lambda; 4 ;
c10)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五机架冷连轧机组所有机架变形量的和为1,因此令第5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5=1-λ1234
c11)由于实际生产中,带材在第5机架加工硬化最强烈,最不容易轧制,所以其变形量分配的比例小于1-5机架的平均值0.2,同时其变形量也应该大于0,这样,为了使得变形量的分配更为合理,不出现过大或负值现象,通过判断不等式0<λ5<0.2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c12),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重新分配变形量,转入步骤(g);
c12)根据λ5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5机架的压下率 &epsiv; 5 = ( h 0 - h n ) h 0 - ( h 0 - h n ) ( &lambda; 1 + &lambda; 2 + &lambda; 3 + &lambda; 4 ) &lambda; 5 ;
(d)对于五机架冷连轧机组而言,在压下规程的设定过程中,其轧制压力不能超过机组所允许的最大轧制压力,轧制功率也不能超出机组的最大允许轧制功率、同时还应该保证当前压下规程下机组不出现打滑与热滑伤缺陷,这样不但能保证机组的生产效率而且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而与之对应,以往机组对于规程的设定仅考虑到轧制压力与轧制不超极限,没有考虑到打滑与热滑伤的防治问题,导致现场轧制速度不能提高、产品表面出现热滑伤缺陷,使得产品降级,本发明在规程优化过程中,对轧制压力、轧制功率以及打滑与热滑伤是否超限进行综合判断,判断步骤如下:(如图3所示):
d1)由于现场生产中原料可能存在性能、厚度等方面的波动,导致模型计算值小于实际值的情况,必须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因此定义轧制压力安全系数αF、轧制功率安全系数αP、打滑安全系数αψ、热滑伤安全系数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84
d2)自动测量并统计现场来料的波动情况,给出安全系数的初始值,αF=0.75-0.85、αp=0.85-0.95、αψ=0.80-0.90、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85
d3)根据步骤(c)中1-5机架的压下率计算出当前压下规程下1-5机架的轧制压力Fi、轧制功率Pi、用于表述打滑的特征参数打滑因子ψi、用于表述热滑伤的特征参数滑伤指数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86
d4)在考虑安全系数的前提下判断当前规程下所有机架轧制压力、轧制功率、打滑因子以及滑伤指数是否超过机组允许值,即判断不等式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091
是否同时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e),否则,重新分配变形量,转入步骤(g);
(e)以往冷连轧机组在进行规程设定的过程中,很少考虑到板形与板凸度的控制问题,而将板形与板凸度的控制都依托工作辊弯辊、中间辊弯辊以及中间辊的窜动等辊系参数上,但对于冷连轧机组而言,在张力制度与润滑工艺给定的前提下,成品带材的板形与板凸度并不是辊系参数单独作用的结果,而与压下规程密切相关。尽管中间辊窜动以及工作辊与中间辊的弯辊等辊系参数的优化可以较大程度的改变机架出口的板形与板凸度,然而这种改变是以特定的压下规程为基础的,并且所能改变的程度是有限而非无限的。如果压下规程设定严重不合理,超出了中间辊窜动以及工作辊与中间辊的弯辊对板形与板凸度的调控的能力范围,那么将会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造成产品降级,给机组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本发明优化规程兼顾到板形与板凸度的控制,其步骤如下(计算框图如图4所示)
e1)考虑到现场生产中原料可能存在性能、厚度等方面的波动,导致模型计算值与实际值存在一定偏差的情况,必须考虑一定的修正系数,因此本专利首次定义板形偏差系数ασ、板凸度偏差系数αC
e2)统计现场来料的波动情况,给出修正系数的初始值,ασ=0.75-0.85、αC=0.85-0.95;
e3)计算出当前规程下的最佳工作辊弯辊力Swi、最佳中间辊弯辊力Smi、最佳中间辊窜动量δi以及所对应的成品板形值σ1j、成品板凸度值Cj
e4)在修正系数的前提下判断当前规程下的板形与板凸度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即判断不等式 1 N &Sigma; j = 1 N | &sigma; 1 j - &sigma; 1 j o | < &alpha; &sigma; &Delta; &sigma; 1 1 N &Sigma; j = 1 N | C j - C j o | < &alpha; c &Delta;C 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f),则重新分配变形量,转入步骤(g);式中,N带材横向条元数目、j代表条元编号;
(f)在冷连轧机组各个轧制压力、轧制功率都在机组允许的范围以内、同时不出现打滑、热滑伤等缺陷,成品的板形与板凸度也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压下规程的设定的目标应该是所有机架轧制功率比较均衡,这样可以保证现场采用较高的轧制速度轧制。以往,现场在规程的设定中,其优化的目标都是采用各个机架轧制功率的绝对值均衡。采用这种方案的弊端如下:因为对于五机架冷连轧机组而言,1-5机架其设备允许的最大轧制功率是不一样的,如果采用各个机架轧制功率的绝对值均衡为优化目标,那么实际上机组的平均功率不能超过1-5机架中功率最小的那个机架,而最大功率永远达不到,造成轧机能力上的浪费。为此,本发明为了克服该弊端,对冷连轧机组1-5机架功率余量进行优化,使冷连轧机组1-5机架功率余量均衡,以保证冷连轧机组中所有机架的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优化过程如下:(如图5所示):
f1)计算各个机架的功率余量 W i = 1 - P i P max i ;
f2)根据现场跟踪统计,构造优化目标函数 F = &beta; &Sigma; i = 1 5 ( W i - 1 5 &Sigma; i = 1 5 W i ) 2 + 1 5 ( 1 - &beta; ) &Sigma; i = 1 5 W i , 在目标函数中表示1-5机架功率余量的平均值,平均值越小,轧制速度就可以提得越高;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104
表示1-5机架功率余量与平均值的偏差,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105
越小,则代表各个机架功率相对余量越均衡;β是加权系数,用于确定目标函数中考虑两种因素的权重,β=0.4-0.6;
f3)计算当前压下规程下的优化目标函数F;
f4)采用列举法,列出所有符合轧制压力、轧制功率、打滑与热滑伤防治、板形与板凸度等方面要求前提下所有可能的规程分配组合,计算出相应的目标函数的值,然后找出目标函数最小的那个值,目标函数最小的那个值所对应的压下率就是所要的最优压下率,方法是判断不等式F<F0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F0=F、ε1y=ε1、ε2y=ε2、ε3y=ε3、ε4y=ε4、ε5y=ε5,记录下当前目标函数值以及所对应的压下率,转入步骤(g),计算下一组变形量组合;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不记录当前目标函数值以及所对应的压下率,直接转入步骤(g);
(g)在完成了当前压下率下寻优之后,将变形量重新分配,判断压下率是否超限,流程如下(如图6所示):
g1)根据冷连轧过程中的基本规律,考虑到加工硬化等因素的影响,第4机架轧机变形量所分配的比例肯定比1-3机架小,且第5机架变形量大于0,因此第4机架变形量所分配的比例最大值应该小于0.25,即判断不等式λ4<0.25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4=k4+1,转入步骤c9),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转入步骤g2);
g2)根据冷连轧过程中的基本规律,考虑到加工硬化等因素的影响,第3机架轧机变形量所分配的比例肯定比1-2机架小,且第4、5机架变形量大于0,因此第3机架变形量所分配的比例最大值应该小于0.33,即判断不等式λ3<0.33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3=k3+1,转入步骤c7),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转入步骤g3);
g3)根据冷连轧过程中的基本规律,考虑到加工硬化等因素的影响,第2机架轧机变形量所分配的比例肯定比1机架小,且第3、4、5机架变形量大于0,因此第2机架变形量所分配的比例最大值应该小于0.5,即判断不等式λ2<0.5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2=k2+1,转入步骤c5),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转入步骤g4);
g4)根据冷连轧过程中的实际生产经验,考虑到规律均衡,第1机架轧机变形量所分配的比例不能超过60%,即判断不等式λ1<0.6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1=k1+1,转入步骤(c3),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转入步骤(h);
(h)输出最优压下规程ε1y、ε2y、ε3y、ε4y、ε5y,控制相应机架的调节机构动作,完成压下规程优化。
为了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所述相关技术的应用过程,现以某1420五机架冷连轧机组为例,详细地介绍某1420五机架UCM冷连轧机组压下规程的设定过程:
首先,第1步收集机组的关键设备与工艺参数,具体如下:(1-1)收集五机架UCM机型的冷连轧机组的设备参数,主要包括:工作辊辊径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111
中间辊直径Dmi=450mm、支撑辊直径Dbi=900mm、工作辊辊型分布值ΔDwij=0、中间辊辊型分布值ΔDmij=0、支撑辊辊型分布值ΔDbij=0、工作辊辊身长度Lwi=1420mm、中间辊辊身长度Lmi=1420mm、支撑辊辊身长度Lbi=1420mm、工作辊弯辊缸中心距lwi=2015mm、中间辊辊弯辊缸中心距lmi=2015mm、支撑辊压下螺丝中心距lbi=2015mm;(1-2)收集待生产带钢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带材的宽度B=1200mm、来料的厚度h0=1.8mm、成品厚度hn=0.2mm、钢种为MRT4;(1-3)收集五机架UCM机型的冷连轧机组的设备工艺特征参数,主要包括:各个机架所允许的最大轧制压力Fmax 1=Fmax 2=Fmax 3=Fmax 4=Fmax 5=1500t、各个机架所允许的最大轧制功率Pmax 1=Pmax 2=Pmax 3=Pmax 4=Pmax 5=3800KW、各个机架的张力设定值T0=49Mpa、T1=176Mpa、T2=176Mpa、T3=176Mpa、T4=176Mpa、T5=69Mpa、临界打滑因子ψ*=0.43、临界滑伤指数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112
目标板形 &sigma; 1 j o = { 9.58,5.85,2.56 , - 0.23 , - 2.45 , - 4.07 , - 5.05 , - 5.42 , - 5.05 , - 4.07 , - 2.45 , - 0.23,2.56,5.85,9.58 } 、目标板凸度 C j o = { - 3.64 , - 1.73 , - 0.44 , - 0.38,0.89,1.17,1.31,1.36,1.31,1.17,0.89 , - 0.38 , - 0.44 , - 1.73 , - 3.64 } =目标板形允许最大偏差Δσ1=10I、目标板凸度允许最大偏差ΔC=5μm、轧制速度最大值Vmax=1600m/min、中间辊许用最大窜动量δi max=150mm、工作辊最大正弯辊力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115
工作辊最大负弯辊力中间辊最大正弯辊力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117
中间辊最大负弯辊力 S im max - = 0 t ;
随后,在步骤2中,定义兼顾板形与板凸度压下规程优化中涉及的过程参数,主要包括第i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i、变形搜索步长Δλ、冷连轧机组第1机架的最优压下率ε1y、冷连轧机组第2机架的最优压下率ε2y、冷连轧机组第3机架的最优压下率ε3y、冷连轧机组第4机架的最优压下率ε4y、冷连轧机组第5机架的最优压下率为ε5y、第1机架的最优压下率计算中的过程变量k1、第2机架的最优压下率计算中的过程变量k2、第3机架的最优压下率计算中的过程变量k3、第4机架的最优压下率计算中的过程变量k4、板形与板凸度综合控制目标函数F0
随后,在步骤3中,采用模型法给定五机架冷连轧机组1-4机架的变形量分配的初始值,并通过该初始值,计算出五机架冷连轧机组1-5机架的压下率分配值,同时对末机架的变形情况进行判断,主要包括以下步骤:(31)令Δλ=0.01、k1=k2=k3=k4=0、F0=1010;(3-2)令第1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1=0.2+k1Δλ=0.2;(3-3)根据λ1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1机架的压下率(3-4)令第2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2=0.1+k2Δλ=0.1;(3-5)根据λ2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2机架的压下率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122
(3-6)令第3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3=0.05+k3Δλ=0.05;(3-7)根据λ3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3机架的压下率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123
(3-8)令第4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4=0.01+k4Δλ=0.01;(3-9)根据λ4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4机架的压下率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124
(3-10)令第5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5=1-λ1234=0.64;(3-11)判断不等式0<λ5<0.2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3-12),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转入步骤7;(3-12)根据λ5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5机架的压下率 &epsiv; 5 = ( h 0 - h n ) h 0 - ( h 0 - h n ) ( &lambda; 1 + &lambda; 2 + &lambda; 3 + &lambda; 4 ) &lambda; 5 ;
随后,在步骤4中,对轧制压力、轧制功率以及打滑与热滑伤是否超限进行综合判断,其基本流程如下:(4-1)定义轧制压力安全系数αF、轧制功率安全系数αP、打滑安全系数αψ、热滑伤安全系数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126
(4-2)统计现场来料的波动情况,给出安全系数的初始值,αF=0.8、αF=0.9、αψ=0.85、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127
(4-3)根据步骤(3)中1-5机架的压下率计算出当前压下规程下1-5机架的轧制压力Fi、轧制功率Pi、用于表述打滑的特征参数打滑因子ψi、用于表述热滑伤的特征参数滑伤指数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128
(4-4)在考虑安全系数的前提下判断当前规程下所有机架轧制压力、轧制功率、打滑因子以及滑伤指数是否超过机组允许值,即判断不等式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129
是否同时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5),则重新分配变形量,转入步骤(7);
随后,在步骤5中,对板形与板凸度进行判断,基本步骤如下:(5-1)定义板形偏差系数ασ、板凸度偏差系数αC;(5-2)统计现场来料的波动情况,给出修正系数的初始值,ασ=0.8、αC=0.9;(5-3)计算出当前规程下的最佳工作辊弯辊力Swi、最佳中间辊弯辊力Smi、最佳中间辊窜动量δi以及所对应的成品板形值σ1j、成品板凸度值Cj;(5-4)在修正系数的前提下判断当前规程下的板形与板凸度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即判断不等式 1 N &Sigma; j = 1 N | &sigma; 1 j - &sigma; 1 j o | < &alpha; &sigma; &Delta; &sigma; 1 1 N &Sigma; j = 1 N | C j - C j o | < &alpha; c &Delta;C (式中,N带材横向条元数目、j代表条元编号)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6),则重新分配变形量,转入步骤(7);
随后,在步骤6中,以冷连轧机组1-5机架功率余量均衡的原则,对压下规程进行优化,过程如下:(6-1)计算各个机架的功率余量
Figure BDA0000147268320000132
(6-2)构造优化目标函数 F = &beta; &Sigma; i = 1 5 ( W i - 1 5 &Sigma; i = 1 5 W i ) 2 + 1 5 ( 1 - &beta; ) &Sigma; i = 1 5 W i , β=0.5;(6-3)计算当前压下规程下的优化目标函数F;(6-4)判断不等式F<F0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F0=F、ε1y=ε1、ε2y=ε2、ε3y=ε3、ε4y=ε4、ε5y=ε5,记录下当前目标函数值以及所对应的压下率,转入步骤(7),计算下一组变形量组合;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不记录当前目标函数值以及所对应的压下率,直接转入步骤(7);
随后,在步骤(7)中,对变形量重新分配,判断压下率是否超限,基本流程如下:(7-1)判断不等式λ4<0.25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4=k4+1,转入步骤(3-9),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转入步骤(7-2);(7-2)判断不等式λ3<0.33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3=k3+1,转入步骤(3-7),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转入步骤(7-3);(7-3)判断不等式λ2<0.5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2=k2+1,转入步骤(3-5),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转入步骤(7-4);判断不等式λ1<0.6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1=k1+1,转入步骤(3-3),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转入步骤(8);
最后,在步骤(8)中,输出最优压下规程ε1y、ε2y、ε3y、ε4y、ε5y,控制各相应机架的调节机构动作,完成压下规程优化。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

1.适用于五机架UCM机型冷连轧机组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定义板形偏差系数和凸度偏差系数,再根据现场来料波动情况,给出修正系数的初始值,然后计算当前规程下的最佳工作参数,再输出给相应的机架调节机构,实现压下规程的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五机架UCM机型冷连轧机组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a)收集机组的关键设备与工艺参数,包括以下步骤:
a1)收集五机架UCM机型的冷连轧机组的设备参数,包括:工作辊辊径
Figure FDA0000147268310000011
中间辊直径Dmi、支撑辊直径Dbi、工作辊辊型分布值ΔDwij、中间辊辊型分布值ΔDmij、支撑辊辊型分布值ΔDbij、工作辊辊身长度Lwi、中间辊辊身长度Lmi、支撑辊辊身长度Lbi、工作辊弯辊缸中心距lwi、中间辊辊弯辊缸中心距lmi、支撑辊压下螺丝中心距lbi
a2)收集待生产带钢的工艺参数,包括带材的宽度B、来料的厚度h0、成品厚度hn、钢种;
a3)收集五机架UCM机型的冷连轧机组的设备工艺特征参数,包括:各个机架所允许的最大轧制压力Fmax i、各个机架所允许的最大轧制功率Pmax i、各个机架的张力设定值Ti、临界打滑因子ψ*、临界滑伤指数目标板形
Figure FDA0000147268310000013
目标板凸度
Figure FDA0000147268310000014
目标板形允许最大偏差Δσ1、目标板凸度允许最大偏差ΔC、轧制速度最大值Vmax、中间辊许用最大窜动量δi max、工作辊最大正弯辊力
Figure FDA0000147268310000015
工作辊最大负弯辊力
Figure FDA0000147268310000016
中间辊最大正弯辊力
Figure FDA0000147268310000017
中间辊最大负弯辊力
Figure FDA0000147268310000018
(b)定义兼顾板形与板凸度压下规程优化中涉及的过程参数,包括第i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i、变形搜索步长Δλ、冷连轧机组第1机架的最优压下率ε1y、冷连轧机组第2机架的最优压下率ε2y、冷连轧机组第3机架的最优压下率ε3y、冷连轧机组第4机架的最优压下率ε4y、冷连轧机组第5机架的最优压下率为ε5y、第1机架的最优压下率计算中的过程变量k1、第2机架的最优压下率计算中的过程变量k2、第3机架的最优压下率计算中的过程变量k3、第4机架的最优压下率计算中的过程变量k4、板形与板凸度综合控制目标函数F0
(c)采用模型法给定五机架冷连轧机组1-4机架的变形量分配的初始值,并通过该初始值,计算出五机架冷连轧机组1-5机架的压下率分配值,同时对第5机架的变形情况进行判断,其步骤如下:
c1)令Δλ=0.01、k1=k2=k3=k4=0、定义优化目标函数的初始值为F0,并令F0=1010(这个正确,表示一个很大的初始值);
c2)令第1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1=0.2+k1Δλ;
c3)根据λ1以及轧机入出口厚度与压下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1机架的压下率 &epsiv; 1 = ( h 0 - h n ) h 0 &lambda; 1 ;
c4)令第2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2=0.1+k2Δλ;
c5)根据λ2以及轧机入出口厚度与压下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2机架的压下率 &epsiv; 2 = ( h 0 - h n ) h 0 - ( h 0 - h n ) &lambda; 1 &lambda; 2 ;
c6)第3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3=0.05+k3Δλ;
c7)根据λ3以及轧机入出口厚度与压下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3机架的压下率 &epsiv; 3 = ( h 0 - h n ) h 0 - ( h 0 - h n ) ( &lambda; 1 + &lambda; 2 ) &lambda; 3 ;
c8)第4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4=0.01+k4Δλ;
c9)根据λ4以及轧机入出口厚度与压下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4机架的压下率 &epsiv; 4 = ( h 0 - h n ) h 0 - ( h 0 - h n ) ( &lambda; 1 + &lambda; 2 + &lambda; 3 ) &lambda; 4 ;
c10)令第5机架的变形在所有机架总的变形中所占比例λ5=1-λ1234
c11)判断不等式0<λ5<0.2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c12),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重新分配变形量,转入步骤(g);
c12)根据λ5计算出冷连轧机组第5机架的压下率 &epsiv; 5 = ( h 0 - h n ) h 0 - ( h 0 - h n ) ( &lambda; 1 + &lambda; 2 + &lambda; 3 + &lambda; 4 ) &lambda; 5 ;
(d)对轧制压力、轧制功率以及打滑与热滑伤是否超限进行综合判断,判断步骤如下:
d1)定义轧制压力安全系数αF、轧制功率安全系数αP、打滑安全系数αψ、热滑伤安全系数
d2)自动测量并统计现场来料的波动情况,给出安全系数的初始值,αF=0.75-0.85、αp=0.85-0.95、αψ=0.80-0.90、
Figure FDA0000147268310000027
d3)根据步骤(c)中1-5机架的压下率计算出当前压下规程下1-5机架的轧制压力Fi、轧制功率Pi、用于表述打滑的特征参数打滑因子ψi、用于表述热滑伤的特征参数滑伤指数
Figure FDA0000147268310000028
d4)判断当前规程下所有机架轧制压力、轧制功率、打滑因子以及滑伤指数是否超过机组允许值,即判断不等式是否同时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e),否则,重新分配变形量,转入步骤(g);
(e)中兼顾到板形与板凸度的控制规程的设定,步骤如下:
e1)定义板形偏差系数ασ、板凸度偏差系数αC
e2)统计现场来料的波动情况,给出修正系数的初始值,ασ=0.75-0.85、αC=0.85-0.95;
e3)计算出当前规程下的最佳工作辊弯辊力Swi、最佳中间辊弯辊力Smi、最佳中间辊窜动量δi以及所对应的成品板形值σ1j、成品板凸度值Cj
e4)在修正系数的前提下判断当前规程下的板形与板凸度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即判断不等式 1 N &Sigma; j = 1 N | &sigma; 1 j - &sigma; 1 j o | < &alpha; &sigma; &Delta; &sigma; 1 1 N &Sigma; j = 1 N | C j - C j o | < &alpha; c &Delta;C 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f),则重新分配变形量,转入步骤(g);式中,N带材横向条元数目、j代表条元编号;
(f)对冷连轧机组1-5机架功率余量进行优化,使冷连轧机组1-5机架功率余量均衡,其优化过程如下:
f1)计算各个机架的功率余量 W i = 1 - P i P max i ;
f2)定义优化目标函数为F,并令 F = &beta; &Sigma; i = 1 5 ( W i - 1 5 &Sigma; i = 1 5 W i ) 2 + 1 5 ( 1 - &beta; ) &Sigma; i = 1 5 W i , 在目标函数中
Figure FDA0000147268310000035
表示1-5机架功率余量的平均值,平均值越小,轧制速度就可以提得越高;
Figure FDA0000147268310000036
表示1-5机架功率余量与平均值的偏差,
Figure FDA0000147268310000037
越小,则代表各个机架功率相对余量越均衡;β是加权系数,用于确定目标函数中考虑两种因素的权重,β=0.4-0.6;
f3)计算当前压下规程下的优化目标函数F;
f4)采用列举法,列出所有符合轧制压力、轧制功率、打滑与热滑伤防治、板形与板凸度等方面要求前提下所有可能的规程分配组合,计算出相应的目标函数的值,然后找出目标函数最小的那个值,目标函数最小的那个值所对应的压下率就是所要的最优压下率,方法是判断不等式F<F0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F0=F、ε1y=ε1、ε2y=ε2、ε3y=ε3、ε4y=ε4、ε5y=ε5,记录下当前目标函数值以及所对应的压下率,转入步骤(g),计算下一组变形量组合;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不记录当前目标函数值以及所对应的压下率,直接转入步骤(g);
(g)在完成了当前压下率下寻优之后,将变形量重新分配,判断压下率是否超限,流程如下:
g1)判断不等式λ4<0.25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4=k4+1,转入步骤c9),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转入步骤g2);
g2)判断不等式λ3<0.33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3=k3+1,转入步骤c7),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转入步骤g3);
g3)判断不等式λ2<0.5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2=k2+1,转入步骤c5),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转入步骤g4);
g4)不等式λ1<0.6是否成立?如果不等式成立,则令k1=k1+1,转入步骤(c3),如果不等式不成立,则转入步骤(h);
(h)输出最优压下规程ε1y、ε2y、ε3y、ε4y、ε5y,控制相应机架的调节机构动作,完成压下规程优化。
CN201210083834.4A 2012-03-27 2012-03-27 适用于五机架ucm机型冷连轧机组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 Active CN1033576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3834.4A CN103357670B (zh) 2012-03-27 2012-03-27 适用于五机架ucm机型冷连轧机组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3834.4A CN103357670B (zh) 2012-03-27 2012-03-27 适用于五机架ucm机型冷连轧机组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7670A true CN103357670A (zh) 2013-10-23
CN103357670B CN103357670B (zh) 2015-06-03

Family

ID=49360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3834.4A Active CN103357670B (zh) 2012-03-27 2012-03-27 适用于五机架ucm机型冷连轧机组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57670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8044A (zh) * 2014-05-30 2014-08-13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轧机加减速阶段的辊缝补偿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4741390A (zh) * 2015-02-28 2015-07-01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φ函数的连轧机压下规程设定方法
CN104785537A (zh) * 2014-01-21 2015-07-22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的张力制度优化方法
CN104785540A (zh) * 2014-01-21 2015-07-22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于五机架冷连轧机组的轧制效率提升方法
CN104785538A (zh) * 2014-01-21 2015-07-22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
CN104785537B (zh) * 2014-01-21 2016-11-30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的张力制度优化方法
CN110193515A (zh) * 2019-05-16 2019-09-03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奥氏体不锈钢硬态板的轧制方法
CN110918653A (zh) * 2019-11-28 2020-03-27 张家港扬子江冷轧板有限公司 一种不同硬度的同种硅钢优化轧制方法
CN111036676A (zh) * 2019-12-30 2020-04-21 天津鞍钢天铁冷轧薄板有限公司 一种冷连轧机薄带钢的生产方法
CN111360082A (zh) * 2018-12-26 2020-07-03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五机架冷连轧缺机架时的压下量分配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4737A2 (en) * 1999-03-31 2000-10-18 Kawasaki Ste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heet shape in sheet rolling
JP2005125407A (ja) * 2003-09-30 2005-05-19 Jfe Steel Kk 調質圧延機における形状制御方法
CN101602067A (zh) * 2008-03-08 2009-12-16 燕山大学 五机架ucm冷连轧机组板形与板凸度在线综合控制方法
CN101623707A (zh) * 2009-08-05 2010-01-13 燕山大学 连轧机板形标准曲线计算方法
CN102371278A (zh) * 2010-08-26 2012-03-1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稳定性指标的连退平整机板形自动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4737A2 (en) * 1999-03-31 2000-10-18 Kawasaki Ste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heet shape in sheet rolling
JP2005125407A (ja) * 2003-09-30 2005-05-19 Jfe Steel Kk 調質圧延機における形状制御方法
CN101602067A (zh) * 2008-03-08 2009-12-16 燕山大学 五机架ucm冷连轧机组板形与板凸度在线综合控制方法
CN101623707A (zh) * 2009-08-05 2010-01-13 燕山大学 连轧机板形标准曲线计算方法
CN102371278A (zh) * 2010-08-26 2012-03-1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稳定性指标的连退平整机板形自动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俊等: ""薄带高速冷连轧轧制规程的优化"", 《轧钢》 *
白振华: ""双机架平整机轧制工艺参数的计算模型"", 《钢铁研究学报》 *
程其华等: ""冷连轧机组末机架轧制参数综合设定技术的研究"", 《上海金属》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5537A (zh) * 2014-01-21 2015-07-22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的张力制度优化方法
CN104785540A (zh) * 2014-01-21 2015-07-22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于五机架冷连轧机组的轧制效率提升方法
CN104785538A (zh) * 2014-01-21 2015-07-22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
CN104785537B (zh) * 2014-01-21 2016-11-30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的张力制度优化方法
CN104785540B (zh) * 2014-01-21 2017-05-31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于五机架冷连轧机组的轧制效率提升方法
CN103978044A (zh) * 2014-05-30 2014-08-13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轧机加减速阶段的辊缝补偿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3978044B (zh) * 2014-05-30 2015-11-04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轧机加减速阶段的辊缝补偿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4741390A (zh) * 2015-02-28 2015-07-01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φ函数的连轧机压下规程设定方法
CN111360082A (zh) * 2018-12-26 2020-07-03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五机架冷连轧缺机架时的压下量分配方法
CN110193515A (zh) * 2019-05-16 2019-09-03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奥氏体不锈钢硬态板的轧制方法
CN110918653A (zh) * 2019-11-28 2020-03-27 张家港扬子江冷轧板有限公司 一种不同硬度的同种硅钢优化轧制方法
CN111036676A (zh) * 2019-12-30 2020-04-21 天津鞍钢天铁冷轧薄板有限公司 一种冷连轧机薄带钢的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57670B (zh)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7670B (zh) 适用于五机架ucm机型冷连轧机组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
CN102513351B (zh) 一种带钢冷连轧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909723B (zh) 冷轧过程乳化液流量与轧制速度关系曲线优化设定方法
CN105312321A (zh) 一种冷连轧机组的工艺润滑制度优化方法
CN104858241B (zh) 一种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的乳化液流量综合优化方法
CN103586286B (zh) 冷连轧机组以拉毛防治为目标的轧制规程综合优化方法
CN101602067B (zh) 五机架ucm冷连轧机组板形与板凸度在线综合控制方法
CN103611732A (zh) 冷连轧机组以拉毛防治为目标的工艺润滑制度优化方法
CN101491814B (zh) 五机架四辊冷连轧机组弯辊力综合设定方法
CN101477579B (zh) 高强度钢平整机的辊型曲线设计方法
CN101658871A (zh) 不可逆铝板带冷轧机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
CN102489524B (zh) 一种降低热轧带钢轧制过程能耗的机架负荷分配方法
CN103544340A (zh) 五机架冷连轧机组极薄带轧制中乳化液浓度的设定方法
CN101337237A (zh) 单机架双卷取铝热轧机厚度自动分配方法
CN101648208A (zh) 铝单机架冷轧机的轧制规程制定方法
CN105234187A (zh) 一种改变凸度分配的热连轧板形控制方法
CN107442574A (zh) 一种五机架冷连轧机组自动化系统甩架轧制的控制方法
CN113333474A (zh)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带钢热轧板形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1934290A (zh) 不锈钢冷连轧负荷分配调整方法
CN104785538A (zh) 一种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的压下规程优化方法
CN111495980B (zh) 冷连轧机组以振动抑制为目标的压下规程设定方法
CN103372575B (zh) 一种酸轧轧机负荷分配方法
CN104785539A (zh) 一种用于轧制力调节的张力优化补偿的方法
CN102688896B (zh) 四辊冷连轧机组基于机理模型的虚拟凸度仪设定方法
CN102266869A (zh) 平整机组以板形与表面质量控制的辊系参数设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