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39015B - 用于固定转向轴安置单元的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固定转向轴安置单元的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39015B
CN103339015B CN201280005916.5A CN201280005916A CN103339015B CN 103339015 B CN103339015 B CN 103339015B CN 201280005916 A CN201280005916 A CN 201280005916A CN 103339015 B CN103339015 B CN 1033390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tch elements
operating member
fixing device
clamping devic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59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39015A (zh
Inventor
罗尼·施尼策尔
托马斯·海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yssenKrupp Presta AG
Original Assignee
ThyssenKrupp Presta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yssenKrupp Presta AG filed Critical ThyssenKrupp Presta AG
Publication of CN103339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9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39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90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4Mechanisms for locking columns at selected posi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70Interfitted members
    • Y10T403/7062Clamped members

Abstract

一种用于将转向轴安置单元(2)固定在机动车的可调节转向柱(4)的支承单元(3)上的固定装置(1),其中该固定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夹紧装置(5)和至少一个能够借助所述夹紧装置(5)来加载的卡锁元件(6),以及具有至少一个对应卡锁元件(7),其中在夹紧装置(5)的闭合状态中所述卡锁元件(6)和对应卡锁元件(7)布置在配合状态中,并且固定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复位元件(8),用于在夹紧装置(5)的打开状态中将卡锁元件(6)复位,其中固定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配合元件(9),所述配合元件在夹紧装置(5)的闭合状态中借助卡锁元件(6)和/或对应卡锁元件(7)的至少一个表面(10)的优选塑性的变形来与该表面(10)形状配合。

Description

用于固定转向轴安置单元的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转向轴安置单元固定在机动车的可调节转向柱的支承单元上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固定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夹紧装置和至少一个能够借助所述夹紧装置来加载的卡锁元件,以及具有至少一个对应卡锁元件,其中在夹紧装置的闭合状态中所述卡锁元件和对应卡锁元件布置在配合状态中,并且固定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复位元件,用于在夹紧装置的打开状态中将卡锁元件复位。
背景技术
在机动车的可调节转向柱情况下,固定装置用于将可调节转向柱针对车辆的正常运行而固定或者卡锁在所设置的位置中。如果固定装置或者其夹紧装置处于打开状态中,则安装在可调节转向柱上的转向轮可以在高度方向和/或纵向方向上调节到机动车的驾驶员所希望的位置中。这种固定装置在现有技术中也称为夹持系统。存在基于卡锁元件和对应卡锁元件的形状配合的固定装置。然而,也存在如下的固定装置:其中卡锁元件和对应卡锁元件在夹紧装置的闭合位置中仅仅借助摩擦配合的夹持来处于相互的有效连接中。在现有技术中,摩擦配合的夹持例如由EP 0 802 104 A1公开。在摩擦配合的夹持情况下存在的问题是,在机动车的运行中实现连接相对于转向柱的推移的足够的强度和抵抗性。特别地,在许多情况中还应当在碰撞时也保证连接的高强度。然而,同时还应当在夹紧装置的打开状态中具有简单的调节可能性。在此,一般而言优选的是,转向柱在高度方向和/或纵向方向上的调节可以连续地进行。在EP 0 802 104 A1中提出的是,使用多个摩擦面,以便相应地提高摩擦力。DE 196 43 203 A1示例性地示出了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借助齿配合的形状配合的连接。然而在该技术中同样存在不同的问题。一方面,并非任何调节位置都可以被设置,并且另一方面总是存在的风险是,在将固定装置闭合时相互对应的齿部的尖端相互碰撞并且相应地并不进行可靠的配合。这种借助齿部配合的形状配合的解决方案的另一缺点是,在夹紧装置的打开状态中必须通过特别的装置来实现转向柱的容易进行的摩擦配合的夹持,由此使得该夹持并不发出吱嘎声并且可以容易地调节。
在DE 10 2007 003 091 B3中示出了这种固定装置。在根据现有技术的该实施形式中,当夹紧装置在闭合状态中时,卡锁元件和对应卡锁元件的形状配合又借助齿部来实现。在夹紧装置的打开状态中,卡锁元件借助弹性臂式的弹性复位元件从对应卡锁元件的齿部中抬起。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要保证的是,可以提供比较大的保持力。另一方面,对于出现非常大的力的情况,例如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中,应当通过在卡锁元件和对应卡锁元件之间的边缘侧的齿部来实现形状配合的连接。在DE 10 2007 003 091 B3中示出的扩展形式具有上面所提及的齿部配合的缺点。特别地,在经常调节转向柱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的是,齿部仅仅一半地进入配合。根据现有技术的这种解决方案的缺点相应地在于,边缘侧的齿在经常的和强烈的应力情况下会受到损坏。此外在该扩展形式中,在对应卡锁元件和卡锁元件之间的形状配合的锁定可能在一定的推移路径之后才出现。当在夹紧装置闭合的情况下齿并未相互咬合而是叠置时,出现这种情况。如果该推移路径要保持较小,则齿部同样必须被保持较小,这增大了齿材料的负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改进这种固定装置,使得其一方面能够实现无级可调性,并且另一方面在夹紧装置的闭合状态中提供了针对转向柱的推移的高抵抗力。
为了实现这一点,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固定装置。一种用于将转向轴安置单元固定在机动车的可调节转向柱的支承单元上的固定装置,其中该固定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夹紧装置和能够借助所述夹紧装置来加载的至少一个卡锁元件,以及具有至少一个对应卡锁元件,其中在夹紧装置的闭合状态中所述卡锁元件和对应卡锁元件布置在配合状态中,并且所述固定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复位元件,用于在夹紧装置的打开状态中将卡锁元件复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配合元件,所述配合元件在夹紧装置的闭合状态中借助所述卡锁元件和/或所述对应卡锁元件的至少一个表面的变形来与该表面形状配合。
由此设计的是,固定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配合元件,其在夹紧装置的闭合状态中借助卡锁元件和/或对应卡锁元件的至少一个表面的优选塑性的变形来与该表面形状配合。
由此,本发明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将固定装置装备有至少一个配合元件,其在夹紧装置的闭合情况下进入卡锁元件和/或对应卡锁元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中,并且于是借助优选塑性的变形保证了形状配合。这在夹紧装置的闭合状态中得到了针对转向柱或者转向轴的推移的所希望的高抵抗力。而借助表面的变形来构建形状配合还具有的优点是,配合元件的形状配合分别在所希望的部位上是可能的,因为在夹紧装置的每次闭合时都进行新的、优选塑性的变形,借助其配合元件分别在所设置的或者所希望的部位上进入表面中。在此,当在所述表面中在该部位的邻近环境中还存在之前配合元件进入表面中的配合的凹处或者孔时,也无关紧要。通过在夹紧装置闭合时的变形,配合元件在表面中产生了新的凹处,其中原来可能直接布置于其旁边的较老的凹处会通过变形过程而又消失。由此可能的是,将可调节转向柱经常地和无级地进行调节,其中在调节之后在夹紧装置的闭合状态中又实现了针对转向柱的推移所希望的高抵抗力。配合元件配合到其中的表面由此被有针对性地设置或者设计,使得其多次地被配合元件变形。在配合元件第一次配合到表面中之前,该表面可以平坦地或者平滑地构建。
当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提及至少一个配合元件时,这意味着,可能实际上仅仅设置一个唯一的配合元件。通常,固定装置也具有多个相应的配合元件,其于是有利地同时在夹紧装置闭合时进入表面中。在本申请公开中普遍地使用至少一个配合元件的表述时,其为一种纯粹语言上的简化。同样的也适用于作为至少一个部件来提出的其他部件。
配合元件也可以布置在固定装置的不同部件上。例如可能的是,配合元件布置在卡锁元件和对应卡锁元件之间的附加的支承体上,并且在夹紧装置的闭合状态中配合元件与其配合的表面是卡锁元件或者对应卡锁元件的一部分。在该支承体的两侧上也可以突出配合元件,于是当夹紧装置被置于闭合状态中时,这些配合元件配合到卡锁元件的表面中以及配合到对应卡锁元件的这种表面中。然而也可能的是,配合元件是卡锁元件的一部分或者对应卡锁元件的一部分,并且配合元件配合到其中的表面分别与另外的部件关联。在该情况中,本发明的优选的扩展形式设计了,配合元件优选一件式地构建在卡锁元件上。换而言之,配合元件由此可以是卡锁元件的牢固的或者固定的组成部分。同样的当然反之也适用于对应卡锁元件。优选地设计的是,卡锁元件具有板状的基本体。这也可以在对应卡锁元件的情况下如此实施。
配合元件有利地伸出超过板状的基本体或者从该基本体突出。在特别优选的扩展形式中,在此设计的是,夹紧装置在其闭合状态中将卡锁元件在夹紧方向上朝着对应卡锁元件夹紧,并且配合元件在平行于夹紧方向的方向上从卡锁元件的朝向对应卡锁元件的表面突出。
在配合元件配合时表面的上述变形的意义中有利的是,配合元件比所述表面更为坚硬,其中配合元件在夹紧装置的闭合状态中与所述表面配合。这例如可以通过配合元件的不同材料选择或者相应的硬化来实现。
在夹紧装置的打开状态中有利地设计的是,弹性复位元件使得配合元件到所述表面中的形状配合消除,其中在夹紧装置的闭合状态中配合元件与所述表面配合。为此,可以借助弹性复位元件来实现相应地将配合元件从所述表面提起。在此优选的是完全提起或者脱离接触。有利的是,设置至少一个接触元件,其也可以构建为距离保持器,其在将所述至少一个配合元件从卡锁部件或者对应卡锁部件的表面提起之后与卡锁部件或者对应卡锁部件的表面接触。由此,在夹紧装置的打开状态中也可以提供在接触元件(其也可以是距离保持器)和所述表面之间的摩擦配合,该摩擦配合在夹紧装置的打开状态中通过摩擦力来对抗可调节转向柱的不希望的调节,并且由此使得通过机动车的驾驶员的有目的的调节变得容易。通过该措施,也可以在夹紧装置的打开状态中防止发出吱嘎声。优选的是,接触元件与卡锁部件或者与对应卡锁部件连接。
弹性复位元件原则上可以是在卡锁元件和对应卡锁元件之间作用的独立的部件,例如一个或者多个弹簧等等。在这种情况中特别可能并且可以想到的是,接触元件与弹性复位元件连接和/或通过复位元件本身来形成。而优选的扩展形式设计了,弹性复位元件以卡锁元件的弹性变形性的形式来构建。在此,换而言之,卡锁元件或者其一个区域本身形成弹性复位元件。特别是在带有板状基本体的卡锁元件情况中,可以通过相应的材料选择和厚度设置来实现用于提供弹性复位元件的弹性特性。当然,对应卡锁元件也可以相应地构建用于实现弹性复位元件。
与弹性复位元件的构型方式无关,有利地设计的是,弹性复位元件在将夹紧装置移动到其打开状态中时自动地取消配合元件到表面中的形状配合,其中配合元件在夹紧装置的闭合状态中与所述表面配合。由此,保证了在调节操作时不会出现材料刮擦等等。然而,在夹紧装置的打开状态中形状配合的取消或者部件的相应分离可替选地也可以通过附加元件或者通过安装到另外的元件中来实现,其中所述另外的元件保证所需的分离。
有利的是,配合元件和卡锁元件以及对应卡锁元件布置为,使得夹紧装置在其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运动时以及在相反情况中仅仅需要产生尽可能小的行程。在该意义中有利的是,配合元件9比较平坦地构建。在此,十分之几毫米已经会足够。更为有利的是,配合元件在夹紧方向上的延伸在0.1mm到0.4mm之间,优选仅仅0.2mm。换而言之,配合元件由此最大突出0.1mm到0.4mm之间,优选仅仅突出0.2mm。原则上,配合元件可以具有各种几何形状。可以是直的或者弯曲的条等等。然而特别优选的扩展形式设计了,配合元件构建为凸起部(Noppen)。在多个配合元件的情况中,得到相应的凸起部区(Noppenfeld)。在此要优选地选择尽可能没有规律的布置,以便防止在不同的调节情况下在卡锁时各不同的凸起部会在对应卡锁部件或者卡锁部件的表面的同一点上进入。
配合元件以及尤其是相应的凸起部例如可以通过铸造过程来构建。铸造的类型和凸起部或者配合元件的数目可以设计为,使得当夹紧装置被置于闭合状态中时,凸起部或者配合元件的尖端在夹紧装置的夹持力下至少以其一半的高度、优选以其全部的高度进入或者成形到所述表面中。配合元件或者凸起部有利地散布地布置。它们有利地相互隔有距离。
本发明的优选的扩展形式设计了,在卡锁元件和对应卡锁元件之间并且与配合元件隔有距离地布置有至少一个距离保持器。该距离保持器也有助于使得在夹紧装置的打开状态中配合元件被弹性复位元件自动地从所述表面提起。距离保持器可以布置或者固定在卡锁元件上,也可以布置或者固定在对应卡锁元件上或者在这二者上,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装置保持在卡锁元件和对应卡锁元件之间。
在该情况中,本发明的优选的扩展形式设计了,夹紧装置具有优选穿过卡锁元件和/或对应卡锁元件的紧固螺栓,其中与配合元件相比,距离保持器更远离紧固螺栓。这不一定必须如此,然而在空间力分布的意义上是有利的。特别优选的是,使用多个构建为凸起部的配合元件,这些配合元件分布地布置在紧固螺栓的邻近周围环境中。在本发明的意义中,邻近周围环境是围绕夹紧轴线在大小为从接触元件或者距离保持器之一到夹紧轴线的距离的大约1/3至最大1/2的半径(=Radius)内的区域。夹紧轴线在有疑问的情况下通过紧固螺栓的中央纵轴线形成。
为了可以在配合元件的区域中借助夹紧装置来施加尽可能大的力,本发明的优选扩展形式设计了,夹紧装置在其闭合状态中将卡锁元件在夹紧方向上朝着对应卡锁元件夹紧,并且具有挤压模(Pressstempel),其中挤压模将卡锁元件在闭合状态中在夹紧方向上在配合元件的区域中、优选仅仅在配合元件的区域中进行加载。换而言之,挤压模或者压力件尽可能直接地在如下位置上作用到卡锁元件的后侧上或者必要时对应卡锁元件的后侧上或者其他支承体的后侧上:在该位置中配合元件位于对置的前侧上。挤压模或者压力件例如可以直接在与配合元件相反的侧上作用到卡锁元件和/或对应卡锁元件上。
除了固定装置本身之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机动车的可调节转向柱,其中可调节转向柱具有转向轴安置单元,其用于可转动地安置转向轴,以及具有支承单元,其设计用于将可调节转向柱固定在机动车的车身上,其中可调节转向柱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固定装置,用于将转向轴安置单元固定在支承单元上。在这种可调节转向柱的特别优选的扩展形式中可以设计的是,对应卡锁元件是支承单元的一部分,优选是与转向轴安置单元相邻布置的侧颚板(Seitenwange)。
由此,转向轴安置单元是可调节转向柱的如下部件:转向轴在其中可转动地安置。支承单元是可调节转向柱的如下部分:其用于将可调节转向柱固定在机动车的车身上。为了调节转向轴的位置并且由此调节要固定在其上的转向轮,转向轴安置单元被相对于车身固定的或者可以固定在车身上的支承单元而调节。根据本发明的可调节转向柱在此可以设计在转向轴的纵向方向上或者在与其正交的高度方向上或者在所述两个方向上的调节。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优选扩展形式的其他特征和细节从下面的附图描述中得到。在此: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地构建的可调节转向柱的视图;
图3和图4在与转向轴的纵向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在细节视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变形方案;
图5示出了夹紧装置的一部分,其带有设置于其上的第一扩展形式的挤压模;
图6示出了与根据图5的实施形式关联的卡锁元件;
图7示出了夹紧装置的相应部分的一个可替选的实施形式;
图8示出了卡锁元件的一个扩展形式,其能够与根据图7的夹紧元件组合;
图9和图10以与图3和图4类似的视图方式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式;以及
图11示出了与图9和图10关联的卡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类似的或者作用相同的元件设置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和图2在透视图中示出了可调节转向柱4,其带有固定装置1,该固定装置以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来实施。现在,首先说明该可调节转向柱4的本身已知的特征。其包括转向轴安置单元2,转向轴18能够围绕其纵轴线转动地安置在该转向轴安置单元中。在转向轴18的转向轮连接件32上可以固定有这里并未示出的转向轮。为了将所示出的转向柱实施为可调节转向柱4,转向轴安置单元2可调节地安置在支承单元3上。支承单元3是可调节转向柱4的部件,该部件固定在车辆的车身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为此设置有固定接片21。支承单元3当然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固定或者可松开地紧固在车辆的车身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支承单元3和转向轴安置单元2之间有本身已知的中间件20,该中间件通过旋转接头29可枢转地固定在支承单元3上。在打开的固定装置1的情况下,转向轴安置单元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纵向方向27中以及在高度方向28中相对于支承单元3来调节。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长度调节通过在中间件20中在纵向方向27之一中的转向轴安置单元的相应推移来实现,而在高度方向28之一中的高度调节通过转向轴安置单元2连同中间件20围绕旋转接头29相对于支承单元3的枢转来实现。在固定装置1的闭合状态中,保持力大到使得至少在正常运行中都不可能在纵向方向27中以及在高度方向28中进行调节。在闭合状态中,固定装置1将支承部件3的两个侧颚板19紧紧地朝向中间件20和转向轴安置单元2按压,使得实现所希望的卡锁。对于碰撞情况,在闭合的固定装置1的情况下,尤其是在纵向方向27中并且优选通过中间连接特别的能量消耗元件进行的推移也会是可能的。这可以如在现有技术中本身已知的那样实施,并且这里不必再进一步阐述。侧颚板19同样弹性回弹地构建,使得其在打开的固定装置1的情况下允许可调节转向柱4的所提及的调节可能性。
所示的实施例的固定装置1多部件地实施。其包括在此同样多部件地实施的夹紧装置5以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也包括支承单元3的两个侧颚板19。这里实现的夹紧装置5同样包括多个部件。其为手动操作杆22、紧固螺栓15、第一凸轮装置25和第二凸轮装置26以及螺母23和压力轴承24。此外,根据本发明,夹紧装置5还包括成对地共同作用的卡锁元件6和对应卡锁元件7,它们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构建或者布置在两侧上,即在两个侧颚板19的区域中。根据本发明的卡锁元件6和对应卡锁元件7的共同作用在下面说明。首先理解的是,夹紧装置5通过手动操作杆22围绕紧固螺栓15的纵轴线的枢转而可以从其打开状态变为其闭合状态以及相反。为此,如已知的那样,两个凸轮装置25或者26之一无相对转动地与手动操作杆22相连,并且两个凸轮装置25或者26的另一个无相对转动地与支承单元3连接。通过两个凸轮装置25和26相对于彼此围绕紧固螺栓15的纵轴线的转动,产生行程(Hub),其在闭合方向上导致侧颚板19的夹紧。夹紧方向12、即其中在闭合夹紧装置5的情况下建立压力的方向在图2中示出,并且与紧固螺栓15的纵轴线平行走向。
紧固螺栓15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穿过侧颚板19中的长形孔33,由此在高度方向28中的高度调节是可能的。
现在在说明卡锁元件6和对应卡锁元件7的根据本发明的共同作用之前,还要指出的是,当夹紧装置5在其打开状态中时,固定装置1处于其打开状态中。同样的也适用于闭合状态,当夹紧装置5在其闭合状态中时,固定装置1于是在此也处于其闭合状态中。另外要指出的是,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仅仅涉及可调节的转向柱4的多种可能的变形方案中的一种。在现有技术中所有已知的构型特征可以通过其他的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构型特征来替代(如果由此得出有效的可调节的转向柱)。例如,可以省去中间部件20或者将其合适地替代。可以涉及如下的可调节的转向柱4:其仅仅在纵向方向27中或者仅仅在高度方向28中可调节。转向轴安置单元2和支承单元3可以不同地构建。同样的适用于固定装置1和夹紧装置5的本身已知的特征。例如,手动操作杆22可以通过电动机等等来替代。同样的适用于凸轮装置25和26的构型和无相对转动的固定,仅仅为了提出不同的构型变形方案的一些例子。
如开头已经阐述的那样,本发明的任务现在是,构建固定装置1或者夹紧装置5,使得在夹紧装置5的闭合状态中有效地防止转向轴安置单元2相对于支承单元3的无意的调节,然而另一方面也在系统引起的调节极限内可以设置任何位置,即无级的调节是可能的。
为此,设计了开头已经提及的根据本发明的措施。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有多个配合元件9,它们在本发明的该变形方案中是卡锁元件6的一部分。卡锁元件6具有板状的基本体11,其中配合元件9朝着对应卡锁元件7的方向并且平行于夹紧方向12从基本体11伸出。配合元件9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以冲制的凸起部的形式来实施。对应卡锁元件7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应地是侧壁19的一部分。对应卡锁元件7的表面10是在长形孔33旁边的表面区域,其中配合元件6配合到或者插入所述表面10中。这当然仅仅是一个实施例。相反的布置也是可能的。配合元件9也可以布置在对应卡锁元件7上,即这里布置在侧颚板19上。于是,表面10例如位于卡锁元件6上。与此不同地甚至可能的是,配合元件9布置在卡锁元件6和对应卡锁元件7之间的独立的支承体上,并且卡锁元件6以及对应卡锁元件7相应地具有表面10,在夹紧装置闭合时配合元件9插入其中。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的基本思想是,配合元件9在夹紧装置5闭合时插入表面10中,其方式是它使该表面变形。在此,在配合元件9压入表面10的相应部位中的情况下产生了凹陷,其方式是从在此形成的凹陷的该区域中将表面10的材料挤压到侧颚板区域中。这种类型的变形可以在表面10的任意部位进行。如果该变形涉及之前已经在那里进行的变形,则旧的变形被覆盖冲制(ueberpraegt)。这具有两个优点。一方面,通过配合元件9插入到表面10中以及在此实施的变形,实现了形状配合并且由此实现了非常稳定的固定或者卡锁。另一方面,在无级调节的意义中,可以设置任意的位置。即使当那里由较老的变形还存在表面10的表面结构化,该表面结构化也通过配合元件9的重新插入以及与此关联的变形而被覆盖冲制,使得在现在所希望的部位上实现形状配合。而在夹紧装置5的打开状态中,又应该消除形状配合。为此有利的是,设置弹性复位元件8,其在夹紧装置5的打开状态中将配合元件9从表面10提起。所述弹性复位元件8可以是独立的部件如弹簧等等。然而如这里所示的优选的扩展形式设计了,弹性复位元件8以卡锁元件6的弹性可变形性的形式来构建。尤其是在最后提及的变形方案中,可以由配合元件9设置保持距离的距离保持器14。在本发明的图1至图8所示的变形方案中,这些距离保持器14是卡锁元件6的部分,然而在那里设置在边缘。
图3现在在与转向轴18的纵轴线垂直的截面中示出了夹紧装置5的打开状态。在该打开状态中在此固定在卡锁元件6上的配合元件9并不插入到侧颚板19的这里用作对应卡锁元件7的区域的表面10中。配合元件9在此在夹紧装置5的打开状态中从表面10完全提起,使得也不再存在摩擦配合。
图4示出了在其闭合状态中的夹紧装置。配合元件9在该状态中通过表面10的变形插入该表面中,使得实现所希望的形状配合。出于完整性的原因,要指出的是,配合元件9实际上并非处于图3和图4所示的截面中,而是位于截面之前和/或之后。在截面中,其配合到长形孔33中并且由此配合到空处(Leere)。在图4中为了示出而将其绘出,即使其在该状态中插入到表面10中并且由此被弯曲。同样的也适用于下面示出的图9和图10。在夹紧装置5打开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板状的基本体11将卡锁元件6又回弹到其根据图3的状态中。图6示出了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的卡锁元件6。板状的基本体11具有容纳凹处30和扭转止动器31。紧固螺栓15穿过容纳凹处30。这里以凸起部形式构建的配合元件9与夹紧方向12平行地从板状的基本体11突出,并且布置在容纳凹处30的紧邻周围,并且由此布置在紧固螺栓15的紧邻周围。而在该实施例中同样布置在板状的基本体11上的距离保持器14与容纳凹处30并且由此与紧固螺栓15进一步远离。通常有利的是,在如所示的实施形式中,配合元件9尽可能接近紧固螺栓15地布置,因为这里可以在结构上简单地传递最大的力。然而,配合元件9的布置在整个系统技术方面来看应当如此:它们侧向以在长形孔33旁的足够的距离插入表面10中,因为否则存在损坏引导轨的危险。替代所示的凸起部,当然也可以设置几何结构上不同地成型的突出部作为配合元件9。这例如可以是框架、锯齿等等。配合元件9从其突出的表面13在组装好的状态中应当总是有利地与配合元件9进入其中的表面10对置。一个或者多个扭转止动器31配合到长形孔33中,使得在转向轴安置单元在通过长形孔33预先给定的调节方向上调节时,给出了卡锁元件6的抗扭转的引导。在此,可以有意地设置最小的转动余隙。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扭转止动器31同时通过翻孔操作构建为容纳凹处用于容纳朝向卡锁元件6的第二凸轮装置26的引导栓16。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对于卡锁元件以及对于第二凸轮装置26都给出了扭转止动。然而可能并且可以想到的是,也没有扭转止动器31地实施该技术解决方案。长形孔33可以线性地或者弧形地构建。与长形孔33是否线性或者弧形地构建无关,可以使用相同的或者一致地构建的卡锁元件6。
然而优选的是,设置有扭转止动器。替代所示的解决方案,栓16也可以布置在卡锁元件6上,并且相应的扭转止动器31布置在相应的对应件上。此外,扭转止动的多种其他可能性也是可以想到的。其他的连接装置或者扭转止动装置也是可以想到并且可能的,例如未被弯曲的金属片,其配合到凸轮装置26的空隙中或者将其包围。实现扭转止动的引导栓16也可以长形地构建,使得其在扭转止动的意义中伸入长形孔33中。如果对于压力轴承24同样要有扭转止动,则这能够以类似于针对凸轮装置26的方式来构建。压力轴承24也可以简单地构建为垫片。在图3和图4中以及图9和图10中可以看到,压力轴承24并不一定必须配备有引导栓16。
图5示出了第二凸轮装置26的后侧,扭转止动器的引导栓16固定在该后侧上。引导几何结构相对于夹紧螺栓15的容纳凹处布置为,使得卡锁元件6可以在直线以及曲线形的引导轨中移动,而为此并不需要新构型。这能够实现的是,将类似的卡锁元件6和凸轮装置25和26使用在不同的可调节的转向柱4中。用于夹紧螺栓15的容纳凹处30在第二凸轮装置26的情况下被突出的区域包围,该区域形成挤压模17或者压力件。该挤压模或者压力件在如下区域中按压到卡锁元件6的后侧上:在该区域中在另一侧上设置有配合元件9,使得配合元件在闭合夹紧装置5时如已经描述的那样插入到对应卡锁元件7的表面10中。卡锁元件6或者其板状的基本体11在此如已经描述的那样弹性地变形。在对置的侧上或者在对置的侧颚板19的区域中,挤压模7相应地布置在压力轴承24上。图7和图8示出了卡锁元件6和第二凸轮装置26或者压力轴承24的不同的实施形式。然而,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在根据图7和图8的实施形式中布置有两个引导栓16而不是一个引导栓16。
如开头已经阐述的那样,有利地设计了,配合元件9和/或还有整个卡锁元件6由比表面10更硬的材料构建,其中配合元件6插入该表面中。
在图9至图11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可替选的扩展形式。在此,距离保持器14不像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情况那样构建在卡锁元件6上,而是构建为对应卡锁元件7的一部分。在根据图9至图11的该实施例中,距离保持器4由对应卡锁元件7的边缘区域形成,该区域包围闭合的固定装置情况下配合元件9配合到其中的区域(=表面10)。在这些距离保持器14或者边缘区域之间有强化区域,表面10位于其中。图9以类似于图3的视图示出了在打开状态中的夹紧装置5。在该打开状态中,卡锁元件6的配合元件9并未插入到对应卡锁元件7的表面10中。图10示出了夹紧装置5的闭合状态。在闭合状态中,卡锁元件6变形到使得配合元件9插入到表面10中并且由此实现了所希望的形状配合。在夹紧装置5打开的情况下,于是由于弹性特性以及由此导致的板状基本体11的回弹,又出现根据图9的状态。在该实施例中,在此也由于所提及的原因而有利地设计了,距离保持器14在夹紧装置5的打开状态中还摩擦配合地靠置在卡锁部件6上。当然,在此也可以在夹紧装置5的打开状态中实现完全的提起。图11示出了对应于该实施例的卡锁元件6的一种可能的变形方案。其与图6的区别仅仅在于省去了距离保持器14。
最后还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也可以借助不同于所示的夹紧装置来实现。例如可以在凸轮装置25和26的位置上设置轴向的、可以与紧固螺栓15的方向平行地移动的压板。例如,可以在凸轮轮廓之间也设置滚动体。其他解决方案也是可以想到并且可能的。
根据实施例,通过将转向轴安置单元2相对于支承单元3形状配合地固定,在高度方向28上提供了大的固定力。尤其是在碰撞情况中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支持碰撞情况中作用到转向轴安置单元上的、倾斜作用的力,并且防止转向柱的转动。如果要求特别大的抵抗力来对抗转向轴安置单元2相对于支承单元3在纵向方向27中的调节,则在此也可以使用本发明。
只要技术方面是可能的,则上面描述的实施例的不同特征也可以相互组合以及交换,而并不离开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标记表
1 固定装置 22 手动操作杆
2 转向轴安置单元 23 螺母
3 支承单元 24 压力轴承
4 可调节转向柱 25 第一凸轮装置
5 夹紧装置 26 第二凸轮装置
6 卡锁元件 27 纵向方向
7 对应卡锁元件 28 高度方向
8 弹性复位元件 29 旋转接头
9 配合元件 30 容纳凹处
10 表面 31 扭转止动器
11 板状基本体 32 转向轮连接件
12 夹紧方向 33 长形孔
13 表面
14 距离保持器
15 夹紧螺栓
16 引导栓
17 挤压模
18 转向轴
19 侧颚板
20 中间件
21 固定接片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将转向轴安置单元(2)固定在机动车的可调节转向柱(4)的支承单元(3)上的固定装置(1),其中该固定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夹紧装置(5)和能够借助所述夹紧装置(5)来加载的至少一个卡锁元件(6),以及具有至少一个对应卡锁元件(7),其中在夹紧装置(5)的闭合状态中所述卡锁元件(6)和对应卡锁元件(7)布置在配合状态中,并且所述固定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复位元件(8),用于在夹紧装置(5)的打开状态中将卡锁元件(6)复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具有至少一个配合元件(9),所述配合元件在夹紧装置(5)的闭合状态中借助所述卡锁元件(6)和/或所述对应卡锁元件(7)的至少一个表面(10)的变形来与该表面(10)形状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元件(9)比所述表面(10)更为坚硬,其中在所述夹紧装置(5)的闭合状态中所述配合元件与所述表面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元件(9)构建在所述卡锁元件(6)上,和/或所述卡锁元件(6)具有板状的基本体(1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5)在其闭合状态中将所述卡锁元件(6)在夹紧方向(12)上朝着对应卡锁元件(7)夹紧,并且所述配合元件(9)在平行于夹紧方向(12)的方向上从所述卡锁元件(6)的朝向对应卡锁元件(7)的表面(13)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8)以卡锁元件(6)的弹性变形性的形式来构建,和/或配合元件(9)构建为凸起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锁元件(6)和所述对应卡锁元件(7)之间并且与配合元件(9)隔有距离地布置有至少一个距离保持器(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5)具有紧 固螺栓(15),其中与所述配合元件(9)相比,所述距离保持器(14)更远离所述紧固螺栓(1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5)在其闭合状态中将所述卡锁元件(6)在夹紧方向(12)上朝着对应卡锁元件(7)夹紧,并且具有挤压模(17),其中所述挤压模(17)将所述卡锁元件(6)在闭合状态中在夹紧方向(12)上在配合元件(9)的区域中进行加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元件(9)在夹紧装置(5)的闭合状态中借助所述卡锁元件(6)和/或所述对应卡锁元件(7)的至少一个表面(10)的塑性的变形来与该表面(10)形状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元件(9)一件式地构建在所述卡锁元件(6)上。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固定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栓(15)穿过所述卡锁元件(6)和/或所述对应卡锁元件(7)。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模(17)将所述卡锁元件(6)在闭合状态中在夹紧方向(12)上仅仅在配合元件(9)的区域中进行加载。
13.一种机动车的可调节转向柱(4),其中所述可调节转向柱(4)具有转向轴安置单元(2),用于可转动地安置转向轴(18),以及具有支承单元(3),其设计用于将可调节转向柱(4)固定在机动车的车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转向柱(4)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固定装置(1),用于将转向轴安置单元(2)固定在支承单元(3)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调节转向柱(4),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卡锁元件(7)是所述支承单元(3)的一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调节转向柱(4),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卡锁元件(7)是所述支承单元(3)的与转向轴安置单元(2)相邻布置的侧颚板(19)。
CN201280005916.5A 2011-01-25 2012-01-10 用于固定转向轴安置单元的固定装置 Active CN1033390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1000319.3 2011-01-25
DE201110000319 DE102011000319B3 (de) 2011-01-25 2011-01-25 Feststelleinrichtung zum Feststellen einer Lenkspindellagereinheit
PCT/EP2012/000071 WO2012100905A2 (de) 2011-01-25 2012-01-10 Feststelleinrichtung zum feststellen einer lenkspindellagereinhei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9015A CN103339015A (zh) 2013-10-02
CN103339015B true CN103339015B (zh) 2016-08-10

Family

ID=45491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5916.5A Active CN103339015B (zh) 2011-01-25 2012-01-10 用于固定转向轴安置单元的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939468B2 (zh)
EP (1) EP2668085B1 (zh)
CN (1) CN103339015B (zh)
DE (1) DE102011000319B3 (zh)
ES (1) ES2552385T3 (zh)
WO (1) WO2012100905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97600B2 (en) * 2011-05-18 2015-04-07 Nsk Ltd. Steering apparatus for an automobile
DE102012007005B4 (de) * 2012-04-10 2014-01-09 Thyssenkrupp Presta Aktiengesellschaft Leichtbaulenksäule aus Faserverbundwerkstoff
JP5999427B2 (ja) * 2012-11-28 2016-09-2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2112890B3 (de) * 2012-12-21 2014-01-09 Thyssenkrupp Presta Aktiengesellschaft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4110204B3 (de) * 2014-07-21 2015-10-01 Thyssenkrupp Presta Ag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4111606B3 (de) * 2014-08-14 2016-01-21 Thyssenkrupp Ag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4016510B4 (de) 2014-11-10 2016-02-18 Thyssenkrupp Ag Lenksäule mit Längsanschlag mit einstellbarer Freigabefunktion für Crash
DE102015216536B3 (de) * 2015-08-28 2017-02-16 Thyssenkrupp Ag Klemmvorrichtung einer verstellbaren Lenksäule für Kraftfahrzeuge
ES2791952T3 (es) * 2016-02-05 2020-11-06 Thyssenkrupp Presta Ag Dispositivo de vigilancia externo con soporte de regeneración inversa integrado
DE102016220003A1 (de) * 2016-10-13 2018-04-19 Thyssenkrupp Ag Fixierelement für eine Lenksäule und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9200488A1 (de) * 2019-01-16 2020-07-16 Thyssenkrupp Ag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11597425B2 (en) * 2020-07-08 2023-03-07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Rake hold load plate for steering system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02104A1 (de) * 1996-04-18 1997-10-22 Etablissement Supervis Lenksäule für Kraftfahrzeuge
DE10217534A1 (de) * 2002-04-16 2003-11-06 Willi Elbe Gelenkwellen Gmbh & Verriegelungseinrichtung von Einstelleinrichtungen für Lenksäulen von Kraftfahrzeugen
EP1435317A2 (en) * 2003-01-06 2004-07-07 Mando Corporation Tilt adjusting for steering columns
CN1942358A (zh) * 2004-04-15 2007-04-04 泰森克鲁普普里斯塔股份公司 一种至少可调节高度的转向柱的定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43203A1 (de) * 1996-10-19 1998-04-23 Supervis Ets Vorrichtung an einer Lenksäule für Kraftfahrzeuge zur Längen- und/oder Höhen- bzw. Neigungsverstellung
FR2764951B1 (fr) * 1997-06-23 1999-09-03 Lemforder Nacam Sa Dispositif de maintien en position d'un systeme de serrage de deux elements
GB2392971A (en) * 2002-09-10 2004-03-17 Nsk Steering Sys Europ Ltd Clamping apparatus for an adjustable steering column for a vehicle
JP4266952B2 (ja) * 2005-04-18 2009-05-27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6306263A (ja) * 2005-04-28 2006-11-09 Nsk Ltd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06009304B3 (de) * 2006-03-01 2007-07-26 Daimlerchrysler Ag Lenksäulenanordnung für Fahrzeuge
DE102007003091B3 (de) * 2007-01-16 2008-08-07 Thyssenkrupp Presta Ag Verstellbare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GB0719971D0 (en) * 2007-10-12 2007-11-21 Trw Ltd Clamp assembly for a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US8770058B2 (en) * 2011-06-03 2014-07-08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xing a position of a steering column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02104A1 (de) * 1996-04-18 1997-10-22 Etablissement Supervis Lenksäule für Kraftfahrzeuge
DE10217534A1 (de) * 2002-04-16 2003-11-06 Willi Elbe Gelenkwellen Gmbh & Verriegelungseinrichtung von Einstelleinrichtungen für Lenksäulen von Kraftfahrzeugen
EP1435317A2 (en) * 2003-01-06 2004-07-07 Mando Corporation Tilt adjusting for steering columns
CN1942358A (zh) * 2004-04-15 2007-04-04 泰森克鲁普普里斯塔股份公司 一种至少可调节高度的转向柱的定位装置
US7849763B2 (en) * 2004-04-15 2010-12-14 Thyssenkrupp Presta Aktiengesellschaft Securement device with an at least height-adjustable steering colum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00905A2 (de) 2012-08-02
WO2012100905A3 (de) 2013-01-10
US20130298719A1 (en) 2013-11-14
CN103339015A (zh) 2013-10-02
DE102011000319B3 (de) 2012-05-24
ES2552385T3 (es) 2015-11-27
EP2668085B1 (de) 2015-10-07
EP2668085A2 (de) 2013-12-04
US8939468B2 (en) 2015-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39015B (zh) 用于固定转向轴安置单元的固定装置
EP3117118B1 (de) Scheibenbremse mit belaghaltebügel und sicherungsvorrichtung, und bremsbelagsatz
DE102014016510B4 (de) Lenksäule mit Längsanschlag mit einstellbarer Freigabefunktion für Crash
WO2007104530A1 (de) Befestigungselement, montagewerkzeug und montageset
DE102012015854B4 (de) Verriegelungseinheit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WO2011033074A1 (de) Einteilige kunststoff-klemmeinrichtung für einen halter für getränkebehälter
DE202006021160U1 (de) Verstellbare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WO2013143635A1 (de) Aufsteckkörper für einen spannbolzen
DE102016104951A1 (de) Lenkvorrichtung
DE102012202670A1 (de) Zusammenschiebbarer Türverkleidungszuggriff
EP2098831A2 (de) Sensor mit Halterung
DE102017209492A1 (de) Halterung zur Befestigung eines Sensors, insbesondere Radarsensors, an einem Fahrzeug und ein System aus einer Halterung und dem Sensor
EP1251043A1 (de) Baueinheit aus Gassackmodul und Fahrzeuglenkrad
DE112012007052T5 (de) Sitzschienenanordnung mit auswählbaren Endstopppositionen
DE102010001447A1 (de) Mittelkonso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EP3302886A2 (de) Werkzeug zum krimpen, pressen oder verformen eines werkstücks
WO2017174282A1 (de) Haltegriffanordnung, fahrzeug
DE102007032524A1 (de) Fahrzeugsitz mit einer neigungsverstellbaren Rückenlehne, insbesondere für Personenkraftwagen
WO2018189055A1 (de) Lenksäule mit energieabsorption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06052836B4 (de) Befestigungs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EP3150410B1 (de) Anhängekupplung mit einer trägeranordnung
DE102008059324B4 (de)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Stoßfängeranordnung
DE10354961A1 (de) Armlehne für ein Fahrzeug,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EP1939056B1 (de) Entkopplungseinrichtung zur elastischen Verbindung zweier Teile miteinander
WO2020002279A1 (de) Fahrzeugsitzeinrichtung, fahrzeugsitzsystem und kraftfahrzeu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