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32787A - 一种河涌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涌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32787A
CN103332787A CN2013102555787A CN201310255578A CN103332787A CN 103332787 A CN103332787 A CN 103332787A CN 2013102555787 A CN2013102555787 A CN 2013102555787A CN 201310255578 A CN201310255578 A CN 201310255578A CN 103332787 A CN103332787 A CN 103332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water
microbiological
treating pond
anaerob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555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32787B (zh
Inventor
李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25557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327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32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2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32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327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河涌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塑料板或者水泥预制件或者除塑料板外的非金属板或者不锈钢板围闭起来的设置在河涌上的沉淀池、好氧微生物处理池、厌氧微生物处理池,在沉淀池、好氧微生物处理池间;好氧微生物处理池、厌氧微生物处理池间设置有由高到低的堰。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能方便有效地对河涌里的水进行生物处理的、结构简单、运行及制造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河涌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的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很大一部分的宽度在10——20米左右的河涌,受生活污水及企业污水的污染,富营养化严重,有些还含有大量的油污,而这些河涌的水汇集到主杆河流后会严重地污染往往是生活水源的主杆河流,导致水质很差,由于受到污染的水的量很大,依靠自然的力量(如自然界的生物清洁)是很难将污染的水处理好的,若采用人工对污水进行处理,如将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由于河涌的水量大,水的污染程度远没有达到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所要达到的程度,这样,既没有足够的能力(如完善的管网)对所有受到污染的河涌的水引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即使能将河涌的水引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成本也是非常昂贵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方便有效地对河涌里的水进行生物处理的、结构简单、运行及制造使用成本低的河涌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河涌水的处理方法是这样实现的,在河涌上的一段依次分隔成沉淀池、微生物处理池;在沉淀池、微生物处理池间设置有堰,微生物处理池上设置两排以上的工位固定组,每排工位固定组设置有数个板固定装置,板固定装置上固定有表面已附有生物污泥的板状物,板状物的板面与水流方向大致平行,相邻两板状物的间距为2—30mm,在前面的工位固定组的板状物的前面设置有设置与供氧装置相连的气体排放装置以便进行好氧微生物处理,后面的工位固定组则进行厌氧微生物处理;或者微生物处理池由沉积有生物污泥的好氧微生物处理池、厌氧微生物处理池构成,通过在沉淀池与好氧微生物处理池间、好氧微生物处理池与厌氧微生物处理池间设置由高到低的堰使各个池间形成水位落差,在好氧微生物处理池的底部设置与供氧装置相连的气体排放装置,厌氧微生物处理池设置一排以上的工位固定组,每排工位固定组设置有数个板固定装置,板固定装置上固定有表面已附有生物污泥的板状物,板状物的板面与水流方向大致平行,相邻两板状物的间距为2—30mm;河涌里的水进入沉淀池时,利用自然沉降使水中的泥沙沉淀下来,然后漫过沉淀池后面的堰进入微生物处理池,先在通入的氧气及里面的富含微生物的生物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对水进行好氧生物处理,然后进行厌氧微生物处理,水流经厌氧微生物处理池后经过板状物表面所吸附的生物污泥中的厌氧微生物处理后成为干净的水。由于板状物间的间距为2—30mm,这样,水经过板状物间的间隙时,就很容易地充分与板状物的外表面接触,板状物的外表面所形成的厌氧微生物膜就能充分地对流经的水进行厌氧生物处理,这样就能有效地对河涌的水进行生物处理成为干净的水。板状物表面上的所附着的生物污泥可通过在板状物表面播撒菌种然后持续通过污水一段时间后培养获得。
微生物处理池由沉积有生物污泥的好氧微生物处理池、厌氧微生物处理池构成时,在厌氧微生物处理池的前面的工位固定组的板状物的前面设置有设置与供氧装置相连的气体排放装置以便进行好氧微生物处理。采用多次的好氧微生物处理,可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
微生物处理池的工位固定组前面的底部设置有凹槽,凹槽通过管道、抽吸装置与生物污泥收集槽相连或者与好氧微生物处理池相连,厌氧微生物处理池所产生的富含微生物的污泥沉积到凹槽内并通过管道、抽吸装置抽吸到好氧微生物处理池,以便增加好氧微生物处理池的微生物的量。
这里,在水进入沉淀池前先通过隔栅过滤粗、大杂物。
在微生物处理池的出水口设置有堰来控制水的流速,微生物处理池的出水口所设置的堰的高度比前面的堰低。
本发明的河涌水的处理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用塑料板或者水泥预制件或者除塑料板外的非金属板或者不锈钢板围闭起来的设置在河涌上的沉淀池、微生物处理池;在沉淀池、微生物处理池间设置有堰,微生物处理池上设置两排以上的工位固定组,每排工位固定组设置有数个板固定装置,板固定装置上固定有表面已附有生物污泥的板状物,板状物的板面与水流方向大致平行,相邻两板状物的间距为2—30mm,在前面的工位固定组的板状物的前面设置有设置与供氧装置相连的气体排放装置以便进行好氧微生物处理,后面的工位固定组构成厌氧微生物处理区;或者微生物处理池由沉积有生物污泥的好氧微生物处理池、厌氧微生物处理池构成,在沉淀池与好氧微生物处理池间、好氧微生物处理池与厌氧微生物处理池间设置由高到低的堰,在好氧微生物处理池的底部设置与供氧装置相连的气体排放装置,厌氧微生物处理池设置一排以上的工位固定组,每排工位固定组设置有数个板固定装置,板固定装置上固定有表面已附有生物污泥的板状物,板状物的板面与水流方向大致平行,相邻两板状物的间距为2—30mm。
微生物处理池由沉积有生物污泥的好氧微生物处理池、厌氧微生物处理池构成时,在厌氧微生物处理池的前面的工位固定组的板状物的前面设置有与供氧装置相连的气体排放装置以便进行好氧微生物处理。
微生物处理池的工位固定组前面的底部设置有凹槽,凹槽通过管道、抽吸装置与生物污泥收集槽相连或者与好氧微生物处理池相连,厌氧微生物处理池所产生的富含微生物的污泥沉积到凹槽内并通过管道、抽吸装置抽吸到好氧微生物处理池,以便增加好氧微生物处理池的微生物的量。
将本发明的沉淀池、微生物处理池依河涌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往前面的工位固定组的板状物表面或者好氧微生物处理池投入生物污泥或者菌种,往后面的工位固定组的板状物表面或者厌氧微生物处理池的工位固定组的板状物表面附上生物污泥或者培养生物污泥,河涌水进入沉淀池后,水中的泥沙沉降下来,然后水漫过沉淀池进入微生物处理池,在供氧装置所提供氧气(空气)及生物污泥的作用下,对水进行好氧生物处理,所泵入的氧气(空气)使水、生物污泥不断翻滚,以保证水与氧气(空气)、生物污泥充分接触,然后进入厌氧生物处理区,在两相邻板状物的狭窄空间内流过的水能充分地与板状物表面接触,以便充分地进行厌氧生物处理,从而使被污染的水被生物处理成干净的水。
采用板状物,既不影响河涌的水的正常流动,同时,又能有效地对河涌水进行生物处理。
这里,在进入沉淀池处设置有隔栅,以过滤粗、大杂物。
为了控制水的流速,在微生物处理池的出水口设置有堰,堰的高度比前面的堰的高度低。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由于直接在河涌设置生物处理池,这样,既能持续地对河涌水进行生物处理,而且,可充分利用河涌的长度设置足够长的板状物以增加水处理的表面积,况且河涌水与生活、生产污水相比,污染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具有低成本地有效地对污染了的河涌水进行微生物处理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工位固定组的侧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2、5所示,本发明包括用塑料板或者水泥预制件或者除塑料板外的非金属板或者不锈钢板围闭起来的设置在河涌17上的沉淀池1、微生物处理池19;在沉淀池1、微生物处理池19间设置有堰4,微生物处理池19上设置八排以上的工位固定组8,每排工位固定组8设置有数个板固定装置9,板固定装置9上固定有表面已附有生物污泥的板状物10,板状物10的板面与水流方向大致平行,相邻两板状物10的间距A为2—30mm,在前面的两排以上的工位固定组8的板状物10的前面设置有设置与供氧装置7相连的气体排放装置,气体排放装置是带有无数排气口5的管6以便进行好氧微生物处理,后面的工位固定组8则构成厌氧微生物处理区20。
板状物10的沿水流动方向的宽度B为5—300mm。采用小宽度板状物10配合多数的工位固定组8,既保证有足够的生物膜处理面积,同时,能使水流以一定紊流状态通过,以保证水能与板状物10表面充分接触(若板状物10过宽,容易使水形成滞流状态)。
板状物10可以是不锈钢材料,也可以是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板)。
在进入沉淀池1处设置有隔栅14。
在微生物处理池19的出水口设置有堰4,该堰4的高度比前面的堰4的高度低。
在微生物处理池19的底部设置有带有抽吸泵15的抽吸管16,以便将多余的生物污泥抽走。 
实施例2:如图3、4、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包括用塑料板或者水泥预制件或者除塑料板外的非金属板或者不锈钢板围闭起来的设置在河涌17上的沉淀池1、好氧微生物处理池2、厌氧微生物处理池3,在沉淀池1、好氧微生物处理池2间;好氧微生物处理池2、厌氧微生物处理池3间设置有由高到低的堰4,好氧微生物处理池2底部设置有带有无数排气口5的管6,管6与供氧装置7相连,在厌氧微生物处理池3沿水流方向设置一排以上的工位固定组8,每排工位固定组8设置有数个板固定装置9,板固定装置9上固定有板状物10,板状物10的板面与水流方向大致平行,相邻两板状物10的间距A为2—30mm,第一排工位固定组8与好氧微生物处理池2、厌氧微生物处理池3间的堰4间以及相邻两排工位固定组8间的底部设置有凹槽11,凹槽11通过管道12、抽吸装置13与好氧微生物处理池2相连。
板状物10的沿水流动方向的宽度B为5—300mm,工位固定组8为5排以上。采用小宽度板状物10配合多数的工位固定组8,既保证有足够的生物膜处理面积,同时,能使水流以一定紊流状态通过,以保证水能与板状物10表面充分接触(若板状物10过宽,容易使水形成滞流状态)。
这里,板状物10的表面是亲水性表面,以便牢固地将微生物污泥吸附。
板状物10可以是金属材料,也可以是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板)。
板状物10是钢板网。
 
在进入沉淀池1处设置有隔栅14。
在厌氧微生物处理池3的出水口设置有堰4,厌氧微生物处理池的出水口所设置的堰4的高度比好氧微生物处理池2、厌氧微生物处理池3间的堰4低。
在好氧微生物处理池3的底部设置有带有抽吸泵15的抽吸管16,以便将多余的生物污泥抽走。
堰4的材质是塑料板或者水泥预制件或者除塑料板外的非金属板或者不锈钢板。
在厌氧微生物处理池3的前面的1—3个工位固定组8的板状物10的前面设置有与供氧装置7相连的气体排放装置以便进行好氧微生物处理。
本发明的河涌水的处理方法是这样实现的,河涌里的水进入沉淀池1时,利用自然沉降使水中的泥沙沉淀下来,然后漫过沉淀池1后面的堰4进入微生物处理池19,在通入的氧气及里面的富含微生物的生物污泥18中的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对水进行好氧生物处理,好氧微生物处理后的水进入厌氧微生物处理区20或者厌氧微生物处理池3,水流经厌氧微生物处理区20或者厌氧微生物处理池3后经过板状物10表面所吸附的生物污泥中的厌氧微生物处理后成为干净的水,微生物处理池19由沉积有生物污泥的好氧微生物处理池2、厌氧微生物处理池3构成时,厌氧微生物处理池,3所产生的富含微生物的污泥沉积到凹槽11内并通过管道12、抽吸装置13抽吸到好氧微生物处理池2,以便增加好氧微生物处理池2的微生物的量。

Claims (10)

1. 一种河涌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河涌上的一段依次分隔成沉淀池、微生物处理池;在沉淀池、微生物处理池间设置有堰,微生物处理池上设置两排以上的工位固定组,每排工位固定组设置有数个板固定装置,板固定装置上固定有表面已附有生物污泥的板状物,板状物的板面与水流方向大致平行,相邻两板状物的间距为2—30mm,在前面的工位固定组的板状物的前面设置有设置与供氧装置相连的气体排放装置以便进行好氧微生物处理,后面的工位固定组则进行厌氧微生物处理;或者微生物处理池由沉积有生物污泥的好氧微生物处理池、厌氧微生物处理池构成,通过在沉淀池与好氧微生物处理池间、好氧微生物处理池与厌氧微生物处理池间设置由高到低的堰使各个池间形成水位落差,在好氧微生物处理池的底部设置与供氧装置相连的气体排放装置,厌氧微生物处理池设置一排以上的工位固定组,每排工位固定组设置有数个板固定装置,板固定装置上固定有表面已附有生物污泥的板状物,板状物的板面与水流方向大致平行,相邻两板状物的间距为2—30mm;河涌里的水进入沉淀池时,利用自然沉降使水中的泥沙沉淀下来,然后漫过沉淀池后面的堰进入微生物处理池,先在通入的氧气及里面的富含微生物的生物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对水进行好氧生物处理,然后进行厌氧微生物处理,水流经厌氧微生物处理池后经过板状物表面所吸附的生物污泥中的厌氧微生物处理后成为干净的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涌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微生物处理池由沉积有生物污泥的好氧微生物处理池、厌氧微生物处理池构成时,在厌氧微生物处理池的前面的工位固定组的板状物的前面设置有设置与供氧装置相连的气体排放装置以便进行好氧微生物处理。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涌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微生物处理池的工位固定组前面的底部设置有凹槽,凹槽通过管道、抽吸装置与生物污泥收集槽相连或者与好氧微生物处理池相连,厌氧微生物处理池所产生的富含微生物的污泥沉积到凹槽内并通过管道、抽吸装置抽吸到好氧微生物处理池,以便增加好氧微生物处理池的微生物的量。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河涌水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微生物处理池的出水口设置有堰,堰的高度比前面的堰的高度低。
5. 一种河涌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塑料板或者水泥预制件或者除塑料板外的非金属板或者不锈钢板围闭起来的设置在河涌上的沉淀池、微生物处理池;在沉淀池、微生物处理池间设置有堰,微生物处理池上设置两排以上的工位固定组,每排工位固定组设置有数个板固定装置,板固定装置上固定有表面已附有生物污泥的板状物,板状物的板面与水流方向大致平行,相邻两板状物的间距为2—30mm,在前面的工位固定组的板状物的前面设置有设置与供氧装置相连的气体排放装置以便进行好氧微生物处理,后面的工位固定组构成厌氧微生物处理区;或者微生物处理池由沉积有生物污泥的好氧微生物处理池、厌氧微生物处理池构成,在沉淀池与好氧微生物处理池间、好氧微生物处理池与厌氧微生物处理池间设置由高到低的堰,在好氧微生物处理池的底部设置与供氧装置相连的气体排放装置,厌氧微生物处理池设置一排以上的工位固定组,每排工位固定组设置有数个板固定装置,板固定装置上固定有表面已附有生物污泥的板状物,板状物的板面与水流方向大致平行,相邻两板状物的间距为2—30mm。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涌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微生物处理池由沉积有生物污泥的好氧微生物处理池、厌氧微生物处理池构成时,在厌氧微生物处理池的前面的工位固定组的板状物的前面设置有与供氧装置相连的气体排放装置。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涌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微生物处理池的工位固定组前面的底部设置有凹槽,凹槽通过管道、抽吸装置与生物污泥收集槽相连或者与好氧微生物处理池相连。
8.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或7所述的流体除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板状物的沿水流动方向的宽度为5—300mm,工位固定组为5排以上。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除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微生物处理池的出水口设置有堰,堰的高度比前面的堰的高度低。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体除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进入沉淀池处设置有隔栅。
CN201310255578.7A 2013-06-25 2013-06-25 一种河涌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3327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5578.7A CN103332787B (zh) 2013-06-25 2013-06-25 一种河涌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55578.7A CN103332787B (zh) 2013-06-25 2013-06-25 一种河涌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2787A true CN103332787A (zh) 2013-10-02
CN103332787B CN103332787B (zh) 2014-08-20

Family

ID=49241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55578.7A Active CN103332787B (zh) 2013-06-25 2013-06-25 一种河涌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3278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6972A (zh) * 2017-04-25 2017-07-25 上海鼎欣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反应器
CN108658377A (zh) * 2018-05-21 2018-10-16 江苏中百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脱氮除磷的全淹没式污水处理方法
CN112875897A (zh) * 2021-01-22 2021-06-01 广东刚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河涌站截油截污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08088A1 (en) * 1993-01-18 1994-07-27 WRC p.l.c. Treatment of water, sewage and like waste liquids
JPH06509973A (ja) * 1991-06-08 1994-11-10 メスロック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フェアトリープ テヒニッシャー プロドゥクテ 排水の生物学的処理のための固定床式反応槽
GB2274281B (en) * 1993-01-18 1996-03-06 Wrc Plc Treatment of water,sewage and like waste liquids
CN1765768A (zh) * 2004-10-26 2006-05-03 南京恒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城市内河污染生物净化材料及装置
CN101549937A (zh) * 2009-05-08 2009-10-07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河口区水质原位净化方法
CN101973637A (zh) * 2010-11-04 2011-02-16 南京大学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河道净化系统
CN203428978U (zh) * 2013-06-25 2014-02-12 李泽 一种河涌水的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09973A (ja) * 1991-06-08 1994-11-10 メスロック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フェアトリープ テヒニッシャー プロドゥクテ 排水の生物学的処理のための固定床式反応槽
EP0608088A1 (en) * 1993-01-18 1994-07-27 WRC p.l.c. Treatment of water, sewage and like waste liquids
GB2274281B (en) * 1993-01-18 1996-03-06 Wrc Plc Treatment of water,sewage and like waste liquids
CN1765768A (zh) * 2004-10-26 2006-05-03 南京恒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城市内河污染生物净化材料及装置
CN101549937A (zh) * 2009-05-08 2009-10-07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河口区水质原位净化方法
CN101973637A (zh) * 2010-11-04 2011-02-16 南京大学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河道净化系统
CN203428978U (zh) * 2013-06-25 2014-02-12 李泽 一种河涌水的处理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76972A (zh) * 2017-04-25 2017-07-25 上海鼎欣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生物反应器
CN108658377A (zh) * 2018-05-21 2018-10-16 江苏中百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脱氮除磷的全淹没式污水处理方法
CN108658377B (zh) * 2018-05-21 2020-06-16 江苏中百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脱氮除磷的全淹没式污水处理方法
CN112875897A (zh) * 2021-01-22 2021-06-01 广东刚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河涌站截油截污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32787B (zh) 2014-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09477B1 (ko) 철 이온화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농업용수 재활용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농업용수 재활용 방법
CN103332787B (zh) 一种河涌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700933A (zh) 利用人工浮岛湿地深度处理水的方法
CN203428978U (zh) 一种河涌水的处理装置
CN103613168B (zh) 火花放电等离子体协同多级膜技术的废水回用方法及系统
CN202829787U (zh) 高盐高浓度榨菜有机废水处理系统
CN103332830B (zh) 一种高效河涌水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9890451U (zh) 硝化反硝化循环水处理系统
CN203625089U (zh) 火花发电等离子体协同多级膜技术的废水回用系统
CN206872638U (zh) 一种河道排污口污水处理系统
CN105417890A (zh) 基于超级电容的人工湿地重金属去离子净化系统
CN215327130U (zh) 废水连续絮凝混合装置
CN203382565U (zh) 一种高效河涌水的处理装置
CN211170066U (zh) 一种自主运行的a/o型潮汐流人工湿地
CN204569638U (zh) 一种工业废水生物脱盐再生循环零排放系统
CN105439382A (zh) 高浓度有机物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05347130U (zh) 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一体化装置
CN207685083U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CN207684968U (zh) 一种生物法处理污水的装置
CN201907995U (zh) 真空解析连续脱氨塔
CN215048999U (zh) 一种用于水体修复的装置
CN210915738U (zh) 一种榨菜腌制废水处理系统
CN211255611U (zh) 一种海产品加工废水处理系统
CN219323972U (zh) 一种水平脱泥装置
CN102092833B (zh) 真空解析连续脱氨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