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1233B - 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21233B
CN103321233B CN201310278808.1A CN201310278808A CN103321233B CN 103321233 B CN103321233 B CN 103321233B CN 201310278808 A CN201310278808 A CN 201310278808A CN 103321233 B CN103321233 B CN 1033212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atchmenting
antislide pile
well
landsl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788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21233A (zh
Inventor
王桢
杨秀梅
王珑
王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Nor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Railway City Development and Invest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31027880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212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321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12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212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12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及制作方法,该装置包括抗滑桩,抗滑桩与滑坡方向相垂直的一个侧壁上或者两个侧壁上设有集水洞,或者在抗滑桩底部设置集水洞;集水洞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一端与集水洞相通的疏水管,集水洞内设有能将集水洞内的水排出的排水机构。按现有方法开挖桩井后,在与滑坡方向相垂直的一个侧壁上或者两个侧壁上开挖集水洞,或者在桩井底部设置集水洞,在集水洞内安装排水机构,将排水机构的出水端从桩井中伸出,浇筑桩井,制得水资源回收装置。本发明回收装置依托于抗滑桩设置集排水设施,解决了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利用的问题,有效降低滑面处地下水位、提高滑坡稳定性。

Description

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能有效降低滑坡滑面处水位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滑坡是斜坡土石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向下作长期而又缓慢的整体运动,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水在滑坡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表现在:增加岩土体的容重,形成动、静水压力,降低可能滑动面的抗剪强度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民间有十滑九水的说法,可见水对滑坡的影响之大。因此,在滑坡治理工程中,消除和减少水对滑坡的危害显得尤其重要。如何通过降低滑面处的水位来改变滑坡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从而减小下滑力以提高滑坡的稳定性,并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已成为当前生产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目前,滑坡地下水的防治对策主要是根据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其原则是疏而不堵,常用的方法有:水平钻孔疏干、垂直孔排水、隧洞疏干、支撑盲沟。但这些消除或减少水对滑坡危害的方法,都不能解决滑坡的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的回收利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滑面处水位,改变滑坡体物理力学性质,减小下滑力以提高滑坡稳定性的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在消除或减少水对滑坡危害的同时,回收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包括抗滑桩,抗滑桩与滑坡方向相垂直的一个侧壁上设有集水洞,或者抗滑桩与滑坡方向相垂直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集水洞,集水洞不与抗滑桩相邻的其它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疏水管,所有疏水管的一端与集水洞相通,所有疏水管的另一端朝向远离集水洞的方向,集水洞内设有排水装置,通过该排水装置将进入集水洞内的水从抗滑桩顶部排出。
一种上述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步骤1:按照现有在滑坡上设置抗滑桩的方法,进行抗滑桩的桩排放线、十字线定位;然后按抗滑桩截面设计尺寸开挖桩井;
步骤2:当桩井深度挖至设计深度时,在该桩井垂直于滑坡方向的一个侧壁上挖掘集水洞;或者在桩井垂直于滑坡方向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挖掘集水洞,在集水洞不与桩井相邻的侧壁上钻凿疏水管;在集水洞内设置排水装置,将该排水装置的出水端伸入桩井内,沿桩井井壁向上延伸至桩井外;浇筑桩井,形成抗滑桩,完成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制作。
所述的排水装置包括抽水泵,抽水泵与抽水管相连接,抽水管的另一端穿过集水洞进入抗滑桩内,并沿抗滑桩高度方向从抗滑桩顶部伸出;所述抽水管与排气孔相通。
为实现上述目的,也可以采用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包括抗滑桩,抗滑桩底部设有集水洞,集水洞的每个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疏水管,所有疏水管的一端与集水洞相通,所有疏水管的另一端朝向远离集水洞的方向,集水洞内设有排水设施,该排水设施将进入集水洞内的水从抗滑桩顶部排出。
上述第二种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步骤1:按照现有在滑坡上设置抗滑桩的方法,进行抗滑桩的桩排放线、十字线定位;然后按抗滑桩截面设计尺寸开挖桩井;
步骤2:当桩井深度挖至设计深度时,在桩井底面上竖直设置多个立柱,同时从桩井底面开始、在桩井侧壁上设置高度与立柱高度相同的承压墙,该承压墙围成的空间为集水洞,在集水洞侧壁上钻凿疏水管,在集水洞内设置排水设施,集水洞顶部设置盖板,将排水设施的出水端穿过盖板沿桩井井壁向上延伸至桩井外;浇筑桩井,形成抗滑桩,完成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制作。
所述的排水设施包括抽水泵,抽水泵与抽水管相连接,抽水管的另一端穿过集水洞进入抗滑桩内,并沿抗滑桩高度方向从抗滑桩顶部伸出。
本发明回收装置充分利用人工挖抗滑桩的优势,依托于抗滑桩设置集排水设施,具有施工操作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安全度高、无需大型机械设备、污染小、造价低等特点,不仅能有效解决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利用的问题,还能有效降低滑面处地下水位、提高滑坡稳定性,可达到“节约开支、降低能耗、减少污水排放或水资源回收利用”的目的,为消除或减少水对滑坡的危害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思路,在滑坡防治工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回收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回收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C-C剖面图。
图6是图4的D-D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回收装置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E-E剖面图。
图中:1.抗滑桩,2.集水洞,3.疏水孔,4.抽水泵,5.排气孔,6.抽水管,7.承台,8.立柱,9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实现预定目的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效果,下面结合具体滑坡治理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第一种实施例,包括竖直设置的抗滑桩1,抗滑桩1顶面设置有承台7;抗滑桩1与滑坡方向相垂直的一个侧壁上设置有中空的集水洞2,集水洞2内安装有抽水泵4,抽水泵4的出水口与抽水管6的一端相连接,抽水管6的另一端从集水洞2朝向抗滑桩1的侧壁伸出进入抗滑桩1内,并依次穿过抗滑桩1和承台7,从承台7顶面伸出;集水洞2朝向抗滑桩1的侧壁上还设有排气孔5,排气孔5与抽水管6相通;集水洞2的其它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疏水管3,疏水管3的一端与集水洞2内部相通,疏水管3的另一端朝向远离集水洞2的方向,疏水管3的内径为90~130毫米、疏水管3的长度5~10米,疏水管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90°;集水洞2、疏水管3、抽水泵4、排气孔5和抽水管6构成了滑坡地下水回收系统。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第二种实施例,其结构是在上述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滑坡地下水回收系统,两套滑坡地下水回收系统相对于抗滑桩1对称设置。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第三种实施例,其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抗滑桩1,抗滑桩1顶面设置有承台7;抗滑桩1下部为空腔,该空腔内竖直设置有多个立柱8,多个立柱8顶部设有盖板9,盖板9以下的腔体为集水洞2,集水洞2内安装有抽水泵4,抽水泵4的出水口与抽水管6的一端相连接,抽水管6的另一端依次穿过集水洞2、盖板9、位于盖板9上方的抗滑桩1以及承台7,从承台7顶面伸出;集水洞2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疏水管3,疏水管3的一端与集水洞2内部相通,疏水管3的另一端朝向远离集水洞2的方向,疏水管3的内径为90~130毫米、疏水管3的长度5~10米,疏水管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90°;集水洞2、疏水管3、抽水泵4、抽水管6、立柱8和盖板9构成了另一种滑坡地下水回收系统。
根据地下水的丰富程度,可在抗滑桩1与滑坡方向相垂直的一个侧壁上,或者在抗滑桩垂直于滑坡方向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设置集水洞2,用来储存地下水,根据施工方便程度,集水洞2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圆形。疏水管3用于疏导滑坡体内的地下水至集水洞2中。抽水泵4和抽水管6将集水洞2中储存的水排到滑坡体外,回收利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1:按照现有在滑坡上设置抗滑桩1的方法,进行抗滑桩1的桩排放线、十字线定位;然后按抗滑桩1截面设计尺寸开挖抗滑桩1桩井;
步骤2:当桩井深度挖至设计深度时,根据地下水发育特点,在该桩井垂直于滑坡方向的一个侧壁上挖掘集水洞2;或者在桩井垂直于滑坡方向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挖掘集水洞2,集水洞2的尺寸根据滑坡体内地下水的丰富情况确定;一般为长×宽×高=2米×2米×2米;集水洞2挖好后,根据地下水发育特点,在集水洞2不与桩井相邻的侧壁上钻凿疏水管3,疏水管3的孔径90~130毫米、疏水管3的长度5~10米,疏水管3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90°;之后在疏水管3内安装与疏水管3相适配的PVC管;在集水洞2内设置抽水泵4,抽水泵4上连接抽水管6,将抽水管6的出水端伸入桩井内,用M10砂浆砖砌砌筑集水洞2洞壁,为防止混凝土浇筑抗滑桩1时对朝向抗滑桩1的集水洞2侧壁造成破坏,该侧壁可用钢筋加强;同时在该侧壁上设置排气孔5,并将排气孔5与抽水管6相通,抽水泵4的流量和抽水管6孔径大小由地下水水量大小确定,将抽水管6沿桩井井壁向上延伸至桩井外;浇筑桩井,形成抗滑桩1;在地面上、围绕抽水管6砌筑承台7,以保护抽水管6,完成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制作。
或者,当桩井深度挖至设计深度时,在桩井底面上竖直设置多个立柱8,同时从桩井底面开始、在桩井侧壁上设置高度与立柱8高度相同的承压墙,该承压墙围成的空间为集水洞2,该集水洞2的截面尺寸小于桩井的截面尺寸,该集水洞2深1~2米;根据地下水发育特点,在集水洞2侧壁上钻凿疏水管3,疏水管3的孔径90~130毫米、疏水管3的长度5~10米,疏水管3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90°;之后在疏水管3内安装与疏水管3相适配的PVC管;在集水洞2内设置抽水泵4,抽水泵4上连接抽水管6,在立柱8顶部和承压墙顶部设置盖板9,将抽水管6的出水端穿过盖板9沿桩井井壁向上延伸至桩井外;抽水泵4的流量和抽水管6孔径大小由地下水水量大小确定;浇筑桩井,形成抗滑桩1;在抗滑桩1顶部、围绕抽水管6砌筑承台7,以保护抽水管6,完成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制作。
通过某滑坡治理工程的8根抗滑桩的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易行,具有施工操作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安全度高、无需大型机械设备、污染小、造价低等特点,不但能有效解决滑坡的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的问题,还能有效的降低滑面处地下水位、提高滑坡稳定性,达到了“节约开支、降低能耗、减少污水排放”的目的,为消除或减少水对滑坡危害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方法,在滑坡防治工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文中,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并非用来对本发明进行限制。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启示下,还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其它等同变形和改进,这些变更和替换都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2)

1.一种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的回收装置包括抗滑桩(1),抗滑桩(1)与滑坡方向相垂直的一个侧壁上设有集水洞(2),或者抗滑桩(1)与滑坡方向相垂直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集水洞(2),集水洞(2)不与抗滑桩(1)相邻的其它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疏水管(3),所有疏水管(3)的一端与集水洞(2)相通,所有疏水管(3)的另一端朝向远离集水洞(2)的方向,集水洞(2)内设有排水装置,该排水装置将进入集水洞(2)内的水从抗滑桩(1)顶部排出;
该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按照现有在滑坡上设置抗滑桩(1)的方法,进行抗滑桩(1)的桩排放线、十字线定位;然后按抗滑桩(1)截面设计尺寸开挖桩井;
步骤2:当桩井深度挖至设计深度时,在该桩井垂直于滑坡方向的一个侧壁上挖掘集水洞(2);或者在桩井垂直于滑坡方向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挖掘集水洞(2),在集水洞(2)不与桩井相邻的侧壁上钻凿疏水管(3);在集水洞(2)内设置排水装置,将该排水装置的出水端伸入桩井内,并沿桩井井壁向上延伸至桩井外;浇筑桩井,形成抗滑桩(1),完成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制作。
2. 一种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的回收装置包括抗滑桩(1),抗滑桩(1)底部设有集水洞(2),集水洞(2)的每个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疏水管(3),所有疏水管(3)的一端与集水洞(2)相通,所有疏水管(3)的另一端朝向远离集水洞(2)的方向,集水洞(2)内设有排水设施,该排水设施将进入集水洞(2)内的水从抗滑桩(1)顶部排出;
该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按照现有在滑坡上设置抗滑桩(1)的方法,进行抗滑桩(1)的桩排放线、十字线定位;然后按抗滑桩(1)截面设计尺寸开挖桩井;
步骤2:当桩井深度挖至设计深度时,在桩井底面上竖直设置多个立柱(8),同时从桩井底面开始、在桩井侧壁上设置高度与立柱(8)高度相同的承压墙,该承压墙围成的空间为集水洞(2),在集水洞(2)侧壁上钻凿疏水管(3),在集水洞(2)内设置排水设施,集水洞(2)顶部设置盖板(9),将排水设施的出水端穿过盖板(9)沿桩井井壁向上延伸至桩井外;浇筑桩井,形成抗滑桩(1),完成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制作。
CN201310278808.1A 2013-07-04 2013-07-04 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Active CN1033212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78808.1A CN103321233B (zh) 2013-07-04 2013-07-04 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78808.1A CN103321233B (zh) 2013-07-04 2013-07-04 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1233A CN103321233A (zh) 2013-09-25
CN103321233B true CN103321233B (zh) 2015-08-19

Family

ID=49190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78808.1A Active CN103321233B (zh) 2013-07-04 2013-07-04 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212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04929B (zh) * 2017-09-20 2019-08-13 兰州理工大学 集排水防液化抗滑桩及施工方法
CN110468853A (zh) * 2019-05-09 2019-11-19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大型抗滑桩预置管带排水系统及构筑方法
CN110984201B (zh) * 2019-10-15 2021-09-24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基桩的后排水装置及安装方法
CN110984202B (zh) * 2019-10-15 2021-09-24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适用于建筑基桩的后排水装置
CN111350199B (zh) * 2020-03-11 2022-04-08 云南农业大学 一种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防治方法及其装置
CN113882402A (zh) * 2021-10-13 2022-01-04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 一种滑坡防治与排水协同作用的装置及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36367A (ja) * 2002-07-02 2004-02-05 Yoshinori Matsuki 水抜きボーリングの排水量アップ
JP2007146568A (ja) * 2005-11-30 2007-06-14 Public Works Research Institute 地下水排除工法および集水井
CN101761087A (zh) * 2009-12-29 2010-06-30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快速低成本封闭降水井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2953389A (zh) * 2012-11-07 2013-03-06 宁波大学 一种新型的边坡支挡锚拉抗滑桩
CN202787281U (zh) * 2012-09-12 2013-03-1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疏水抗滑结构
CN203320538U (zh) * 2013-07-04 2013-12-04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36367A (ja) * 2002-07-02 2004-02-05 Yoshinori Matsuki 水抜きボーリングの排水量アップ
JP2007146568A (ja) * 2005-11-30 2007-06-14 Public Works Research Institute 地下水排除工法および集水井
CN101761087A (zh) * 2009-12-29 2010-06-30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快速低成本封闭降水井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2787281U (zh) * 2012-09-12 2013-03-13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疏水抗滑结构
CN102953389A (zh) * 2012-11-07 2013-03-06 宁波大学 一种新型的边坡支挡锚拉抗滑桩
CN203320538U (zh) * 2013-07-04 2013-12-04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1233A (zh) 2013-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1233B (zh) 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体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CN203308470U (zh) 一种适用于大断面偏压隧道洞口段的套拱结构型式
CN106049532B (zh) 一种综合管廊明挖施工支挡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5672348A (zh) 一种深水区砂卵石地层截除桥梁桩基的施工方法
CN102660955B (zh) 一种基坑边坡支护的快速施工方法
CN103696416B (zh) 一种地基处理方法
CN110469332B (zh) 一种穿越泥石流堆积体隧道的超前支护固结方法
CN102926392A (zh) 一种基坑降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5260041U (zh) 一种水平旋喷冻结法支护结构
CN112709576A (zh) 一种上软下硬富水地层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3572764A (zh) 超深人工挖孔桩护壁止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0002425U (zh) 一种渗水路基边坡排水系统的结构
CN203320538U (zh) 滑坡深层排水及滑坡内地下水资源回收装置
CN102912789A (zh) 喀斯特地貌下机械成孔技术
CN204825923U (zh) 一种接力式基坑支护结构
CN208717894U (zh) 一种紧邻地铁入岩30米地下连续墙施工结构
CN104988914A (zh) 一种水域环境下的钻孔灌注桩断桩处理方法
CN204551510U (zh) 一种填方路基集水降压井降排水结构
CN105804049A (zh) 一种在地下连续墙施工中防塌孔的地基加固结构
CN110259456B (zh) 一种隧道施工用的溶洞处理方法
CN102425179B (zh) 一种微型钢管灌注桩支撑加筋土渗沟结构
CN104947689A (zh) 一种防塌孔的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方法
CN107700434A (zh) 一种拱形格栅式钢筋混凝土泥石流拦挡坝及其建筑方法
CN109139057B (zh) 一种采煤巷道底板吸水底鼓治理方法
CN104594367B (zh) 一种组合式围堰结构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4

Address after: China Railway Excellence Center, No. 377, east section of Ningbo Road, Tianfu new area, Chengdu, Sichuan 610218

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URBAN DEVELOPMENT INVEST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Nor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730000 No. 365, East Democratic Road, Chengguan District, Gansu, Lanzhou

Patentee before: NOR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OF C R E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