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14232B - 双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双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14232B
CN103314232B CN201180016125.8A CN201180016125A CN103314232B CN 103314232 B CN103314232 B CN 103314232B CN 201180016125 A CN201180016125 A CN 201180016125A CN 103314232 B CN103314232 B CN 1033142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late
clutch
bearing
output shaft
operatio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61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14232A (zh
Inventor
F·克雷布斯
O·诺尔
R·戴克勒
B·沃尔夫
L·克拉托夫
D·博什尼亚克
I·阿格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3314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4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14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142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5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 F16D3/76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shaped as an elastic ring centered on the axis, surrounding a portion of one coupling part and surrounded by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 F16D3/77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with the coupling parts connected by one or more intermediate members shaped as an elastic ring centered on the axis, surrounding a portion of one coupling part and surrounded by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the ring being metall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16D25/082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co-inciding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69Hydraul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with two clutch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用于将发动机侧的输入轴与变速器侧的第一输出轴和/或变速器侧的第二输出轴相耦合的双离合器,具有第一离合器,第一离合器具有第一压板,第一压板能够相对于第一对压板轴向移动并且用于耦合第一离合器盘,所述第一离合器盘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所述双离合器还具有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具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能够相对于第二对压板轴向移动并且用于耦合第二离合器盘,所述第二离合器盘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随同旋转的离合器盖与所述第一对压板和第二对压板连接。该双离合器包括用于使第一压板和/或第二压板移动的操作装置。根据本发明,操作装置在输入侧通过离合器盖和与所述离合器盖间接或直接相连接的扭转振动减振器、尤其柔性盘,径向支撑在输入轴上,并且在输出侧径向支承在所述输出轴中的一个上和/或变速器壳体上。由此简化所述双离合器的结构,其中,尤其简化在操作装置中出现的力的导出。

Description

双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离合器,借助于该双离合器在机动车中能够将一个发动机侧的输入轴与两个相互同轴地布置的、变速器侧的输出轴在基本上没有牵引力中断的情况下相耦合。
背景技术
从EP1524446A1已知一种双离合器,用于将发动机侧的一个输入轴与两个不同的相互同轴地布置的输出轴耦合。该双离合器具有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其中,每个离合器具有一个可相对于对压板轴向移动的压板,以便将对应的离合器与所属的输出轴耦合。还设置有一个随同旋转的离合器盖,该离合器盖与第二离合器的第二对压板螺纹连接,该第二对压板又与第一离合器的第一对压板螺纹连接。还设置有位置固定的操作装置,用于使第一压板和/或第二压板运动。该操作装置在轴向方向上与位置固定的变速器壳体螺纹连接,其中,为了承受在操作装置中出现的力,设置了多个在轴向上延伸的固定装置。
始终存在着简化双离合器的结构并且尤其是简单地导出所出现的力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双离合器,该双离合器结构简单,尤其是能够简单地导出所出现的力。
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完成。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构成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耦合一发动机侧输入轴与变速器侧第一输出轴和/或变速器侧第二输出轴的双离合器具有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具有可相对于第一对压板轴向运动的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用于耦合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相连接的第一离合器盘。所述双离合器还设置有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具有可相对于第二对压板轴向运动的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用于耦合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相连接的第二离合器盘。随同旋转的离合器盖与所述第一对压板和第二对压板相连接。还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一压板和/或第二压板运动的操作装置,其中,根据本发明,所述操作装置在输入侧通过所述离合器盖和与所述离合器盖间接或直接相连接的驱动板或柔性板支撑在所述输入轴上,并且在输出侧径向支承在所述输出轴中的一个上和/或变速器壳体上。
由于所述操作装置在输入侧、即力线从输入轴导入双离合器中的地方并且在输出侧、即力线通过各自的输出轴离开双离合器的地方被支撑,所述操作装置的自重以及在操作装置中出现的牵引力矩尤其在径向上被传出。尤其不需要将在径向方向上出现的力通过轴向延伸的固定装置传出,因而避免在轴向固定装置上出现大的剪力。在对应的压板轴向移动时出现的轴向力尤其能够这样特别简单地传出:操作装置在它的轴向端部上被止挡在变速器壳体上。为了传出所述在径向方向上出现的力,简单地构成的固定轴承或滑动轴承就足以尤其在输出侧径向支撑操作装置。同时,操作装置在输出侧支承,使得所述操作装置在圆周方向和/或轴向方向上相对于用作支撑结构的输出轴或变速器壳体的相对运动保持可能。附加地,操作装置在输入侧通过本来就存在的构件径向支撑,使得所出现的力在径向方向上能够分布在至少两个支撑部位上。这简化了双离合器的结构并且简化地将在操作装置中出现的力导出。此外可使支撑部位上的构件负荷比较小,使得相应的构件能够相应简单地且成本适宜地制造和装配。
对应的压板能够通过齿部与对应的输出轴抗扭转地但可轴向运动地相连接。第一对压板或第二对压板能够作为单独的构件从第一外部变速器壳体壁和/或从离合器盖径向向内突起。也可以是,第一对压板或第二对压板与所述离合器壳体壁和/或与离合器盖构造成一件式的。例如,对压板之一可通过与发动机侧输入轴相连接的飞轮盘或者双质量飞轮的输出法兰构成。各个离合器盘尤其可以在相互背离的轴向端面上分别具有一个摩擦衬,所述摩擦衬能够与相关对压板的和/或压板的必要时设置的摩擦衬摩擦锁合地接触,以便使对应的离合器闭合。各个离合器盘能够通过齿部与对应的输出轴抗扭转地、但可轴向运动地连接。各个压板和对压板尤其构造为单独的、功能分开的构件,以致该双离合器可以实现所谓“四板设计(Vier-Platten-Design)”,而不显著增加安装空间。该双离合器尤其能够与在发动机侧前置的和/或在变速器侧后置的振动减振器、特别是双质量飞轮和/或离心摆和/或质量摆直接或间接相连接。此外对应的离合器盘还尤其可以借助双质量飞轮和/或离心力摆和/或质量摆进行减振。所述驱动板和/或柔性板能够通过刚性盘(驱动盘)和/或可弯曲的和/或柔性的盘(柔性板)构成,其中,所述盘能够传递扭矩,以便能够将输入轴的扭矩导入到双离合器中。因为盘的柔性结构而能够完全地或部分地减振或衰减所产生的振动。
特别地,所述操作装置通过一个轴承、尤其径向滚针轴承支撑在所述输出轴中的一个上。该轴承尤其可以在轴向方向上具有足够大的延伸尺寸,以使由操作装置施加的力能够分布在一个相应更大的表面上。由此轴承的构件负荷能够相应小。特别当轴承构造为滚针轴承时,该轴承在径向方向上只得到小的延伸尺寸,使得在径向方向上不明显增大安装空间。特别是可以在操作装置和外部输出轴之间设置一间隙,操作装置通过该间隙相对于外部输出轴隔开间距地布置。该间隙尤其能够仅通过轴承来跨接,因而不需要该操作装置在相应输出轴上的另外的支撑结构,例如通过附加的滑动轴承。
优选轴承布置在操作装置的输入侧的和/或输出侧的轴向端部上。该轴承由此可以在输入侧和/或输出侧插入到操作装置中。由此简化轴承的装配。不需要将轴承借助工具插入操作装置中,直到比较难到达的位置,例如操作装置的中部。尤其可以是,轴承能够压入到所述操作装置中,使得不需要借助于安全环来轴向固定轴承。
特别优选,该操作装置具有一个径向向外突起的、特别是环形环绕的轴承鼓(Lagerballus),用于贴靠在变速器壳体的径向向内指向的支承面上,其中,所述轴承鼓的曲率尤其选择成使得该轴承鼓的曲率的理论中间点基本上位于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的旋转轴线上。通过轴承鼓能够平衡作用到操作装置上的倾翻力矩,同时将在径向方向上出现的力传出到变速器壳体上。通过轴承鼓的曲率,在操作装置和变速器壳体之间形成线接触,从而避免了操作装置在变速器壳体中倾翻。
特别地,在操作装置和离合器盖之间设置了一个盖轴承,其中特别地,操作装置在输出侧在轴向方向上至少部分地支承在盖轴承的高度上。通过盖轴承,可以将在操作装置中出现的力传出到所述离合器盖上。同时保证,随同旋转的离合器盖能够进行相对于操作装置的运动。尤其当操作装置的轴承相对于盖轴承没有轴向错位时,在操作装置中出现的力能够通过盖轴承径向向外传出或者通过所述轴承径向向内传出,而不产生不必要高的倾翻力矩和弯矩。
特别优选,操作装置通过第一操作罐与所述第一压板相连接并通过第二操作罐与第二压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操作罐具有基本上径向延伸的第一分段,所述第二操作罐具有基本上径向延伸的第二分段,其中,盖轴承不仅与第一操作罐的第一分段、而且与第二操作罐的第二分段在输入侧或输出侧隔开间距。如果盖轴承在输入侧相对于所述第一分段并相对于所述第二分段轴向错位,则所述出现的力能够相对更靠内地被接收在双离合器中并且通过离合器盖传出到输入轴上。离合器盖的一个在轴向方向上突起的分段由此被避免或者显著减弱,因而相应小的弯矩作用到离合器盖上。如果离合器盖与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都在输出侧隔开间距,则第一操作罐和第二操作罐在基本布置离合器盖的内部。由此不需要必须使与对应的压板相连接的操作指穿过离合器盖的相应开口。取而代之,离合器罐能够不仅包围第一操作罐、而且包围第二操作罐,而不必在操作罐中设置会削弱离合器罐的开口。离合器罐由此能够更简单地构成并且传递更大的力。
特别地,盖轴承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操作装置旁边,其中,盖轴承通过与操作装置相连接的、尤其管状的保持板连接。由于盖轴承不必相对于所述操作装置布置在径向外部,能够减小轴向方向上的安装空间。替代地,所述盖轴承可以布置在一个区域中,在该区域中,盖轴承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另一构件、例如压板之一的高度上。由此不明显增大双离合器在轴向方向上的安装空间。通过保持板可以构造一个径向向外突起的台阶,以便将盖轴承防失落地接收在保持板和操作装置之间。保持板尤其可以在输出侧例如借助于安全环而与操作装置防失落地相连接。在必要时,保持板能够贴靠在设置在操作装置和输出轴之一之间的轴承上并且在径向方向上被支撑。这导致结构简化,借助此能够特别简单地传出所出现的力。
特别地,操作装置具有用于借助于第一操作罐使第一压板轴向运动的第一活塞和用于借助于第二操作罐使所述第二压板轴向运动的第二活塞,其中,第一活塞的操作行程基本相当于第一压板的移动行程和/或第二活塞的操作行程基本相当于第二压板的移动行程。由此构成一个直接操作的、无传动比的离合器。不发生对应操作罐的摆动,因而能够省去由于使操作罐能够摆动的相应构件。在假设操作罐具有理想刚性时,各个活塞的操作行程刚好相当于对应的压板的移动行程。因此,各个压板的移动行程与对应的活塞的操作行程的差仅为在操作当前的离合器时对应的操作罐在轴向方向上弹性弯曲的行程段。
优选操作装置具有用于使第一压板运动的第一环形压力缸和用于使第二压板运动的第二环形压力缸,其中,第一压力缸和第二压力缸相互同轴地布置。通过环形构造的压力缸的同轴布置,操作装置得到特别紧凑的、节约安装空间的结构。由于操作装置构造得紧凑,该操作装置具有较小的自重,使得操作装置的自重能够不困难地由离合器盖传出。
特别优选,与第一压板相连接的第一操作罐通过第一罐轴承支承在操作装置上,第一罐轴承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压力缸的高度上和/或第二压力缸的高度上,相对于第一压力缸在径向内部和/或相对于第二压力缸在径向内部。附加地或替代地,优选,与第二压板相连接的第二操作罐通过第二罐轴承支承在操作装置上,第二罐轴承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第一压力缸的高度上和/或第二压力缸的高度上,相对于第一压力缸在径向内部和/或相对于第二压力缸在径向内部。第一罐轴承或第二罐轴承可以在轴向方向上基本上相对于第一压力缸和/或相对于第二压力缸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相同的轴向高度上,因而在径向方向上观察,第一罐轴承或第二罐轴承至少部分地搭接第一压力缸和/或第二压力缸。第一压力缸和/或第二压力缸可以具有相应较大的直径,使得具有相应较小直径的第一罐轴承和/或第二罐轴承能够布置在第一压力缸的内部和/或第二压力缸的内部。特别地,第一罐轴承和/或第二罐轴承被在操作装置的基本上轴向延伸的、优选环形的凹陷中被导向,特别是不仅径向向内而且径向向外地支撑在操作装置上。可由所述第一压力缸操作的第一活塞不必作用在第一操作罐的径向内端部上,而是能够与所述第一操作罐的径向内端部稍微隔开间距地作用在第一操作罐上。相应地,可由所述第二压力缸操作的第二活塞不必作用在第二操作罐的径向内端部上,而是能够与所述第二操作罐的径向内端部稍微隔开间距地作用在所述第二操作罐上。通过各操作罐的隔开间距的支撑,在操作装置操作时出现的力也能够通过对应的罐轴承传出,因而能够减小在各操作罐中出现的弯矩。由此能够得到更简单的结构,允许特别简单地吸收所出现的力。因为所述各罐轴承不是必须在轴向上布置在操作装置旁边,而是可以移位到操作装置内,所述可以显著减小双离合器在轴向方向上的安装空间。这能够相应地缩短输出轴,因而在输出轴上能够出现较小的弯矩和/或传出较大的载荷。因此,具有这种双离合器的传动系能够构造得更小、更紧凑并且同时更坚固和更有效率。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耦合发动机侧的输入轴与变速器侧的第一输出轴和/或变速器侧的第二输出轴的双离合器,所述双离合器具有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具有相对于第一对压板可轴向运动的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用于耦合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相连接的第一离合器盘。该双离合器还具有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具有相对于第二对压板可轴向运动的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用于耦合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相连接的第二离合器盘。还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一压板和/或第二压板运动的操作装置,其中,所述操作装置具有用于使与所述第一压板相连接的第一操作罐运动的第一环形压力缸和用于使与所述第二压板相连接第二操作罐运动的第二环形压力缸。所述第一操作罐通过第一罐轴承支承操作装置上并且第一罐轴承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压力缸的高度上和/或所述第二压力缸的高度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压力缸在径向内部和/或相对于所述第二压力缸在径向内部。附加地或替代地,所述第二操作罐通过第二罐轴承支承在操作装置上并且所述第二罐轴承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压力缸的高度上和/或第二压力缸的高度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压力缸在径向内部和/或相对于所述第二压力缸在径向内部。所述双离合器尤其能够如上所述地构造和改进。如此构成的双离合器由于轴承和压力活塞的径向嵌套而轴向更短地建造。
所述第一操作罐或第二操作罐能够在轴向方向上基本上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相对于第一压力缸和/或相对于第二压力缸的同一轴向高度上,因而在径向方向上观察时,所述第一操作轴承或第二操作轴承至少部分地搭接第一压力缸和/或第二压力缸。所述第一压力缸和/或第二压力缸能够具有相应较大的直径,因而所述第一操作轴承和/或第二操作轴承具有以小的直径布置在所述第一压力缸内部和/或第二压力缸内部。特别地,所述第一操作轴承和/或第二操作轴承在操作装置的基本上轴向延伸的、优选环形的凹陷中被导向,并且特别地,不仅径向向内而且径向向外地支撑在所述操作装置上。可由所述第一压力缸操作的第一活塞不必作用在所述第一操作元件的径向内端部上,而是能够与所述第一操作元件的径向内端部稍微隔开间距地作用在所述第一操作元件上。相应地,可由第二压力缸操作的第二活塞不必作用在所述第二操作元件的径向内端部上,而是能够与所述第二操作元件的径向内端部稍微隔开间距地作用在所述第二操作元件上。通过各操作元件的隔开间距的支撑,也能够通过相应的操作轴承来传出在操作装置操作时出现的力,因而可以减小在各操作元件、例如操作罐中出现的弯矩。由此能够得到更简单的结构,该结构允许特别简单地传出所出现的力。因为各个罐轴承不是必须在轴向上布置在操作装置旁边,而是可以向操作装置内移位,该双离合器在轴向方向上的安装空间可以显著减小。这使得能够相应缩短输出轴,因而在输出轴上能够出现更小的弯矩/或传出更大的载荷。因此,具有这种双离合器的传动系能够构造得更小,更紧凑并且同时更坚固和更有效率。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机动车传动系,所述传动系具有发动机侧的输入轴、变速器侧第一输出轴、变速器侧第二输出轴与用于耦合所述输入轴和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或第二输出轴的双离合器,其中,所述双离合器能够如前所述地构造和改进。利用所述双离合器得到所述传动系的特别简单的结构,它尤其允许简化由所述操作装置出现的力的承受。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借助于非限制性的实施例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附图中示出:
图1根据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示意性简化剖面图;
图2根据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示意性简化剖面图;
图3根据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示意性简化剖面图;
图4根据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示意性简化剖面图;
图5根据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示意性简化剖面图;
图6根据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在第六实施方式中的示意性简化剖面图;以及
图7根据本发明的双离合器在第七实施方式中的示意性简化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双离合器10中,输入轴12与柔性板14形式的扭转振动减振器相连接。柔性板14与第一离合器18的第一对压板16相连接。第一对压板16还与飞轮起动齿圈20相连接。第一离合器18还具有第一压板22,第一压板22能够朝向第一对压板16运动,以便在第一对压板16和第一压板22之间摩擦锁合地连接第一离合器盘24。第一离合器盘24通过齿部26抗扭转地但可轴向运动地与第一输出轴28连接。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离合器盘24在相对于第一对压板16和相对于第一压板22的径向内部具有第一双质量飞轮30。第一对压板16还与第二离合器34的第二对压板32相连接。第二离合器34具有第二压板36,第二压板36能够朝向第二对压板32运动,以便摩擦锁合地耦合第二离合器盘38。第二离合器盘38同样能够通过齿部26抗扭转地但可轴向移动地与第二输出轴40连接。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离合器盘38具有第二双质量飞轮42。通过力线从输入轴12导入到双离合器10中的那侧限定一输入侧方向44。相应地,通过力线经输出轴28、40离开双离合器10的那侧限定一输出侧方向46。
为了操作第一压板22和第二压板36,设置了操作装置48。操作装置48具有第一环形压力缸50,借助于第一环形压力缸50能够推出第一活塞52。由此能够使第一操作罐54纯轴向移动,以便为了闭合第一离合器18而使第一压板22朝向第一对压板16运动。相应地,操作装置48具有第二环形压力缸56,借助于第二压力缸56能够将第二活塞58推出,以使第二操作罐60纯轴向运动。通过第二操作罐60,使得第二压板36为了闭合第二离合器34而朝向第二对压板32运动。第一操作罐54通过第一罐轴承53在操作装置48的环形凹陷55中支承在操作装置48上。第一罐轴承53布置在第一压力缸50的高度上和第二压力缸56的高度上,相对于第一压力缸50在径向内部并且相对于第二压力缸56在径向外部。第二操作罐60通过在轴向上布置在操作装置48旁边的第二罐轴承57支撑。但第二罐轴承57也可以布置在第一压力缸50的高度上和第二压力缸56的高度上,相对于第一压力缸50在径向内部并且相对于第二压力缸56在径向内部。
操作装置48通过径向滚针轴承62径向支撑在第二输出轴40上,第二输出轴40相对于第一输出轴28同轴地布置在外部。此外,盖轴承66通过保持板64与操作装置48连接。通过盖轴承66支承离合器盖68,其中,离合器盖68与第二对压板32相连接。离合器盖68、第二对压板32、第一对压板16和柔性板14与输入轴12相连接并且由此承受旋转。操作装置48不旋转,并且与双离合器10的变速器壳体70一样固定不动。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操作罐54具有基本上径向延伸的第一分段72,相应地,第二操作罐60具有基本上径向延伸的第二分段74。离合器盖68在输入侧方向44上不仅相对于第一分段72、而且相对于第二分段74在轴向方向上隔开间距地布置。
在双离合器10的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与双离合器10的图1所示实施方式相比,滚针轴承62在轴向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盖轴承66的高度上。滚针轴承62和盖轴承66由此至少部分地在径向上相互嵌套地布置。为此滚针轴承62能够在输出方向46上插入到保持板64中或者离合器盖70中。
在双离合器10的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与双离合器10的图1所示实施方式相比,滚针轴承62被由操作装置48构成的轴承鼓76代替。轴承鼓76贴靠在变速器壳体70的径向向内指向的支撑面78上。轴承鼓76尤其是环形的环绕的并且具有一曲率,该曲率的理论中点80位于同轴布置的输出轴28、40的旋转轴线82上。此外,离合器盖68和盖轴承66在输出侧方向46上移位,使得第一操作罐54的基本径向的第一分段72和第二操作罐60的第二分段74在输出侧方向44上相对于离合器盖68隔开间距。但离合器盖68和盖轴承66也可如图1所示地构成和布置。
在双离合器10的图4所示实施方式中,与双离合器10的图1所示实施方式相比,离合器盖68通过盖轴承66如图3所示在径向外部连接在操作装置58上。
本发明还涉及如图5所示的双离合器10。在双离合器10的图5所示实施方式中,操作装置48只在输入侧径向支撑,其方式是,由操作装置48施加的力通过盖轴承66、离合器盖68、第二对压板32和第一对压板16传出到飞轮盘84上,其中,飞轮盘84与输入轴12抗扭转地连接。因为飞轮盘84为了提供相应大的惯性质量而构造得比较结实,所有出现的力能够仅通过飞轮盘84传出到输入轴12上。通过飞轮盘84还同时构成第一对压板16。第一操作罐54通过第一罐轴承53在操作装置48的环形凹陷55中支承在操作装置48上。第一罐轴承53布置在第一压力缸50的高度上和第二压力缸56的高度上,相对于第一压力缸50在径向内部并且相对于第二压力缸56在径向外部。第二操作罐60通过在轴向上布置在操作装置48旁边的第二罐轴承57在相对于第二活塞58的径向外部支撑在第二活塞58上。但第二盖轴承57也可以布置在第一压力缸50的高度上和第二压力缸56的高度上,相对于第一压力缸50在径向内部并且相对于第二压力缸56在径向内部。
本发明还涉及如图6所示的双离合器。在双离合器10的图6所示实施方式中,与图1所示的双离合器10相比,滚针轴承62用柔性元件86代替,其中,柔性元件86能够在径向外部与变速器壳体70相连接,尤其通过螺纹连接或挤压连接。通过柔性元件84能够衰减振动,并且将在径向上以及在轴向上起作用的力传出到变速器壳体70上。第一罐轴承53布置在第一压力缸50的高度上和第二压力缸56的高度上,相对于第一压力缸50在径向内部并且相对于第二压力缸56在径向外部。第二操作罐60通过轴向上布置在操作装置48旁边的第二罐轴承57,在相对于第二活塞58的径向外部支撑在第二活塞58上。但第二罐轴承57也能够布置在第一压力缸50的高度上和在第二压力缸56的高度上,相对于第一压力缸50在径向内部并且相对于第二压力缸56在径向内部。
本发明还涉及如图7所述的双离合器10。在双离合器10的图7所示实施方式中,与双离合器10的图6所示实施方式相比,离合器盖68和盖轴承66如图3那样构成和布置。
附图标记列表

Claims (11)

1.双离合器,用于耦合发动机侧的一输入轴(12)与变速器侧的第一输出轴(28)和变速器侧的第二输出轴(40),所述双离合器具有:
第一离合器(18),所述第一离合器(18)具有相对于第一对压板(16)可轴向运动的第一压板(22),所述第一压板(22)用于耦合与所述第一输出轴(28)相连接的第一离合器盘(24);
第二离合器(34),所述第二离合器(34)具有相对于第二对压板(32)可轴向运动的第二压板(36),所述第二压板(36)用于耦合与所述第二输出轴(40)相连接的第二离合器盘(38);
与所述第一对压板(16)和第二对压板(32)相连接的、随同旋转的离合器盖(68),以及
用于使所述第一压板(22)和第二压板(36)运动的操作装置(48),
其中,所述操作装置(48)在输入侧通过离合器盖(68)和与所述离合器盖(68)间接或直接连接的驱动板或柔性板(14)支撑在所述输入轴(12)上,并且在输出侧径向支承在所述输出轴(28、40)之一上和/或变速器壳体(7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48)通过一个轴承支撑在所述输出轴(28、40)之一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62)布置在所述操作装置(48)的输入侧的和/或输出侧的轴向端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48)具有径向向外突起的轴承鼓(76),用于贴靠在所述变速器壳体(70)的径向向内指向的支撑面(78)上,其中,这样选择所述轴承鼓(76)的曲率,使得所述轴承鼓(76)的曲率的理论中点(80)基本上位于第一输出轴(28)和第二输出轴(40)的旋转轴线(8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装置(48)和离合器盖(68)之间设置有盖轴承(66),其中,操作装置(48)在输出侧在轴向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处于所述盖轴承(66)的高度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48)通过第一操作罐(54)与第一压板(22)连接并且通过第二操作罐(60)与第二压板(36)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操作罐(54)具有一基本上径向延伸的第一分段(72),所述第二操作罐(60)具有一基本上径向延伸的第二分段(74),其中,所述盖轴承(66)不仅相对于所述第一操作罐(54)的第一分段(72)、而且相对于第二操作罐(60)的第二分段(74)在输入侧或者输出侧隔开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轴承(66)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操作装置(48)旁边,其中,所述盖轴承(66)通过一与操作装置(48)连接的保持板(64)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48)具有用于借助于第一操作罐(54)使所述第一压板(22)轴向运动的第一活塞(52)和用于借助于第二操作罐(60)使所述第二压板(36)轴向运动的第二活塞(58),其中,所述第一活塞(52)的操作行程基本相当于所述第一压板(22)的移动行程和/或所述第二活塞(58)的操作行程基本相当于所述第二压板(36)的移动行程。
9.液压操作装置,用于操作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所述离合器用于耦合发动机侧的输入轴(12)和变速器侧的输出轴(28、40),其中,所述操作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环形压力缸,用于使与压板作用连接的操作元件运动,并且,所述操作元件通过操作轴承支承在所述操作装置上,所述操作轴承和压力缸在径向上至少部分地相互嵌套并且优选在轴向上至少部分地相互搭接。
10.双离合器,用于耦合发动机侧的输入轴(12)与变速器侧的第一输出轴(28)和/或变速器侧的第二输出轴(40),该双离合器具有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操作装置,具有:
第一离合器(18),所述第一离合器(18)具有相对于第一对压板(16)可轴向运动的第一压板(22),所述第一压板(22)用于耦合与所述第一输出轴(28)相连接的第一离合器盘(24);
第二离合器(34),所述第二离合器(34)具有相对于第二对压板(32)可轴向运动的第二压板(36),所述第二压板(36)用于耦合与所述第二输出轴(40)相连接的第二离合器盘(38);以及
用于使所述第一压板(22)和/或第二压板(36)运动的操作装置(48),其中,所述操作装置(48)具有第一环形压力缸(50)和第二环形压力缸(56),其中,所述第一环形压力缸(50)用于使与所述第一压板(22)作用连接的第一操作元件运动,所述第二环形压力缸(56)用于运动与所述第二压板(36)作用连接的第二操作元件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操作元件(54)通过第一操作轴承(53)支承在所述操作装置(48)上并且所述第一操作轴承(53)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压力缸(50)的高度上和/或所述第二压力缸(56)的高度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压力缸(50)在径向内部和/或相对于所述第二压力缸(56)在径向内部和/或第二操作元件(60)通过第二操作轴承(57)支承在操作装置(48)上并且所述第二操作轴承(57)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压力缸(50)的高度上和/或所述第二压力缸(56)的高度上,相对于所述第一压力缸(50)在径向内部和/或相对于所述第二压力缸(56)在径向内部。
11.用于机动车的传动系,所述传动系具有发动机侧的输入轴(12)、变速器侧的第一输出轴(28)、变速器侧的第二输出轴(40)和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离合器(10),所述双离合器用于耦合所述输入轴(12)与所述第一输出轴(28)和/或第二输出轴(40)。
CN201180016125.8A 2010-03-25 2011-03-15 双离合器 Active CN1033142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0012862.7 2010-03-25
DE102010012862 2010-03-25
PCT/DE2011/000266 WO2011116746A2 (de) 2010-03-25 2011-03-15 Doppelkuppl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14232A CN103314232A (zh) 2013-09-18
CN103314232B true CN103314232B (zh) 2016-01-20

Family

ID=44021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6125.8A Active CN103314232B (zh) 2010-03-25 2011-03-15 双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62273B2 (zh)
CN (1) CN103314232B (zh)
DE (2) DE112011101033B4 (zh)
WO (1) WO201111674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3006041B4 (de) * 2012-12-17 2022-02-2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chwingungsisolationseinrichtung für eine nasse Doppelkupplung mit Schwingungsisolationsvorrichtung im Nassraum
DE112014001701A5 (de) 2013-03-26 2015-12-1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Lagerung und axiale Abstützung einer Doppelkupplung an einer Getriebeeingangswelle
KR20160022809A (ko) * 2013-06-21 2016-03-02 인텔 코포레이션 Mtj 스핀 홀 mram 비트-셀 및 어레이
CN104565103B (zh) * 2013-10-24 2017-02-15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副缸和分离轴承机构及拉式离合器总成
FR3013407B1 (fr) * 2013-11-15 2015-12-11 Valeo Embrayages Butee d'embrayage,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DE112014006523A5 (de) * 2014-03-27 2016-12-1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Blechanpressplatte und Drucktopf als gemeinsames Bauteil
DE102015208385A1 (de) * 2014-05-21 2015-11-2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Nasse Mehrfachkuppl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sowie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Kupplung und/oder Getriebe
CN105179635A (zh) * 2015-10-22 2015-12-23 上海萨克斯动力总成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平行轴式换挡双离合器的液力变矩器
DE102018112764B4 (de) 2018-05-29 2020-06-1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sowie Antriebs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102464637B1 (ko) * 2020-05-18 2022-11-07 현대트랜시스 주식회사 듀얼 클러치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6111A (en) * 1980-11-22 1984-06-26 Fichtel & Sachs Ag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a clutch
EP0931951A1 (de) * 1998-01-16 1999-07-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Doppelkupplung in Reibscheibenbauart, insbesondere fuer Kraftfahrzeuge
EP1524446A1 (de) * 2003-10-17 2005-04-20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Kupplungsaggregat
DE102009030975A1 (de) * 2008-07-14 2010-01-21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oppelkuppl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204208A1 (es) * 1999-07-29 2004-04-16 Rohs-Voig Patentverwertungsgesellschaft Mbh Embrague, elemento de acoplamiento asi como disposicion formada por ellos y procedimiento para el montaje de un embrague.
DE19953091C1 (de) * 1999-11-04 2001-08-23 Daimler Chrysler Ag Anordnung zum Kuppeln einer Antriebswelle mit einer oder beiden von zwei Getriebewellen eines Zahnräderwechselgetriebes
FR2808851B1 (fr) * 2000-05-10 2002-08-30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Butee hydraulique de commande d'un embrayage equipant un vehicule automobile
JP5023372B2 (ja) * 2000-11-22 2012-09-12 シェフラ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クラッチ装置
AU2003223895A1 (en) * 2002-03-27 2003-10-08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isengaging unit for the clutches of a twin clutch transmission of a vehicle
ITTO20020382A1 (it) * 2002-05-08 2003-11-10 Fiat Ricerche Trasmissione automobilistica.
JP4520762B2 (ja) * 2003-05-20 2010-08-11 ルーク ラメレン ウント クツプルングスバウ ベタイリグングス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ドライブトレイン
US7063195B2 (en) 2004-07-27 2006-06-2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ual clutch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powertrain
FR2880932B1 (fr) 2005-01-18 2008-07-25 Valeo Embrayages Element de transmission a palier de centrage et de reprise d'effort
FR2896287B1 (fr) * 2006-01-18 2009-08-21 Pascal Thery Double embrayage pour transmission automobile
DE102008003600A1 (de) * 2008-01-09 2009-07-16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reh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DE102009030976A1 (de) * 2008-07-14 2010-01-21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oppelkupplu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6111A (en) * 1980-11-22 1984-06-26 Fichtel & Sachs Ag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a clutch
EP0931951A1 (de) * 1998-01-16 1999-07-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Doppelkupplung in Reibscheibenbauart, insbesondere fuer Kraftfahrzeuge
EP1524446A1 (de) * 2003-10-17 2005-04-20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Kupplungsaggregat
DE102009030975A1 (de) * 2008-07-14 2010-01-21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Doppelkuppl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25994A1 (en) 2013-01-31
DE112011101033B4 (de) 2023-11-09
DE102011013998A1 (de) 2011-12-15
WO2011116746A2 (de) 2011-09-29
CN103314232A (zh) 2013-09-18
US8662273B2 (en) 2014-03-04
DE112011101033A5 (de) 2013-01-17
WO2011116746A3 (de) 2015-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4232B (zh) 双离合器
CN102834633B (zh) 双离合器
US10167903B2 (en) Dual clutch
CN102822551B (zh) 双离合器
JP5607954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CN104235231B (zh) 多离合器装置,尤其是径向双离合器装置
JP5078477B2 (ja) ロックアップダンパー
US8205731B2 (en) Lockup device, and fluid-type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equipped with same
CN103109101B (zh) 双离合器
US6585091B2 (en)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CN103415720B (zh) 双离合器
CN102365471B (zh) 双湿式离合器
CN102227573A (zh) 多离合器装置
KR20060050952A (ko) 토크 전달 장치
CN103375505B (zh)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装配单元、摩擦离合器及其装配方法
WO2015064237A1 (ja) フライホイール組立体
CN102884334A (zh) 双离合器
CN102003528B (zh) 用于具有多个输入轴的变速器的双离合器
CN105992895B (zh) 扭矩传递装置
CN103392076B (zh) 转矩传递装置
CN102032316A (zh) 用于将双离合器连接到飞轮的系统和方法
JP2012057694A (ja) ダンパ装置
WO2012053281A1 (ja) クラッチ装置
CN104620017B (zh) 扭转振动减振器
US9151375B2 (en) Hydrodynamic coupling arrangement, particularly hydrodynamic torque conver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