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3434A - 一种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03434A
CN103303434A CN2013101943319A CN201310194331A CN103303434A CN 103303434 A CN103303434 A CN 103303434A CN 2013101943319 A CN2013101943319 A CN 2013101943319A CN 201310194331 A CN201310194331 A CN 201310194331A CN 103303434 A CN103303434 A CN 1033034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dredger
stern
bow
dynamicpositioning
drag s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943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树友
顾明
田俊峰
俞梦蕻
袁伟
李军
戴群
王健
刘长云
杨立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JIANG YIHUA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CCC Tianjin Dredging Co Ltd
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JIANG YIHUA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CCC Tianjin Dredging Co Ltd
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JIANG YIHUA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CCC Tianjin Dredging Co Ltd, 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JIANG YIHUA SYSTEM INTEG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9433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303434A/zh
Publication of CN103303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034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back Control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本发明属于疏浚工程和海洋工程技术领域。一种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其特点是:试验系统包括工控机、无线以太网交换机、图像位置测量系统、NI控制计算机和执行机构,图像位置测量系统的信号输出端与工控机连接,工控机通过无线以太网交换机传输控制指令给NI控制计算机,NI控制计算机连接控制执行机构,驱动模型恢复到目标位置。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能够有效检验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系统的推力系统配置、控制精度、系统的有效性、作业环境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Description

一种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疏浚工程和海洋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疏浚业的发展市场越来越广,对精确和高效疏浚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系统是指船舶无须借助锚泊系统的作用,而能不断检测出耙头的实际位置和目标位置的偏差,通过控制器计算出船舶克服外界干扰到达或恢复到目标位置所需要的推力和推力矩的大小,然后由推力分配系统使各个推进器做出相应的响应,进而使耙头尽可能的保持在目标位置或轨迹上。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就是通过模拟实际使用海况,来验证推力系统配置、控制精度以及系统的有效性,经过不断的试验验证,最后为推力系统的配置和使用工况提供设计依据。
中国专利CN1544285A,动力定位模型试验系统,其中主要描述了模型试验系统的硬件构成,该动力定位模型试验系统适应面小,特别是对耙吸挖泥船这类特种工程船的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存在不能有效验证推力系统、控制精度以及系统的有效性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检验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系统的推力系统、控制精度、系统的有效性、作业环境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等特点的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
本发明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其特点是:试验系统包括工控机、无线以太网交换机、图像位置测量系统、NI控制计算机和执行机构,图像位置测量系统的信号输出端与工控机连接,工控机通过无线以太网交换机传输控制指令给NI控制计算机,NI控制计算机连接控制执行机构,驱动模型恢复到目标位置。
本发明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其特点是:图像位置测量系统包括远红外照相机、艏LED标记和艉LED标记;远红外照相机连接到工控机,艏LED标记、艉LED标记装在船模的艏部和艉部,工控机上的位置处理软件处理船模六自由度位置信息。
所述的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其特点是:NI控制计算机连接控制执行机构时,NI控制计算机通过变频器与电机连接,电机与执行机构连接,执行机构分布在船舶的艏部和艉部。
所述的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其特点是:执行机构为艏侧推进器、左主推进器、左舵、右主推进器、右舵左耙和右耙;左主推进器、左舵和右主推进器、右舵位于船尾,左右两对主推进器和舵组合对称布置,左耙和右耙分别位于左右舷。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由于采用了本发明全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能够检验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系统的推力系统、控制精度以及系统的有效性,模型试验在各种不同海况条件下的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还能够检验系统对不同工况和海况的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控制原理图。
图中,1、工控机,2、远红外照相机,3、无线以太网交换机,4、NI控制计算机,5、变频器,6、左主推进器,7、左舵,8、右主推进器,9、右舵,10、艏侧推进器,11、艏LED标记,12、艉LED标记,13、左耙,14、右耙。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阅附图1和图2。
实施例1
一种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包括工控机、无线以太网交换机、图像位置测量系统、NI控制计算机和执行机构,图像位置测量系统的信号输出端与工控机连接,工控机通过无线以太网交换机传输控制指令给NI控制计算机,NI控制计算机通过变频器与电机连接,电机与执行机构连接,执行机构分布在船舶的艏部和艉部。NI控制计算机连接控制执行机构,驱动模型恢复到目标位置。
图像位置测量系统包括远红外照相机、艏LED标记和艉LED标记;远红外照相机连接到工控机,艏LED标记、艉LED标记装在船模的艏部和艉部,工控机上处理船模六自由度位置信息。
执行机构为艏侧推进器、左主推进器、左舵、右主推进器、右舵左耙和右耙;左主推进器、左舵和右主推进器、右舵位于船尾,左右两对主推进器和舵组合对称布置,左耙和右耙分别位于左右舷。
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和动作过程,结合附图详述如下:
如图1所示,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包括:工控机1、远红外照相机2、无线以太网交换机3、NI控制计算机4、变频器5、左主推进器6、左舵7、右主推进器8、右舵9、艏侧推进器10、艏LED标记11、艉LED标记12、左耙13和右耙14,其连接方式为:远红外照相机2与工控机1连接,变频器5与NI控制计算机4连接,左主推进器6、左舵7、右主推进器8、右舵9和艏侧推进器10与变频器5连接,左主推进器6和左舵7位于船艉左边,右主推进器8和右舵9位于船尾右边,两对主推进器和舵对称布置,艏侧推进器10位于船艏,左耙13位于左舷,右耙14位于右舷,工控机1与NI控制计算机4通过无线以太网交换机3连接到同一工业以太网。
图像位置测量系统主要由远红外照相机2、艏LED标记11、艉LED标记12、六自由度位置处理软件,其连接方式为:远红外照相机2连接到工控机1,艏LED标记11位于在船模的艏部,艉LED标记12位于船模的艉部,六自由度位置处理软件安装在工控机1上处理船模位置信息。
如图2所示,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在试验水池进行,试验水池模拟各种不同的风、浪、流海况,模型在水池中由于风、浪、流的作用会漂离起始位置。图像位置测量系统实时测量模型在水池中位置信号,该位置信号包括低频位置信号和高频位置信号,位置信号经过信号处理模块得到船模与起始位置的位置偏差信号,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低频位置处理模块和高频位置处理模块,其实现方法是:低频位置处理模块对模型位置信号进行低频运动预报、状态预报和状态估计获得低频运动估计位置信号;高频位置处理模块根据位置信号进行参数估计和偏差估计,并把该信号给低频位置处理模块作为低频状态估计信号,获得高频运动估计信号。控制器根据信号处理模块给出的位置偏差信号计算出船模抵抗风浪流及作业环境力回到初始位置需要的推力,控制算法采用自适应LQG控制算法。控制器计算得到的纵向力、横向力、艏摇力矩经过推力分配模块解出5个执行机构的控制指令,推力分配优化算法采用序列二次规划优化算法。5个执行机构的控制指令经过工业以太网传给NI控制计算机4,NI控制计算机4控制左主推进器6、左舵7、右主推进器8、右舵9和艏侧推进器10,驱动模型回到起始位置。

Claims (4)

1.一种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是:试验系统包括工控机、无线以太网交换机、图像位置测量系统、NI控制计算机和执行机构,图像位置测量系统的信号输出端与工控机连接,工控机通过无线以太网交换机传输控制指令给NI控制计算机,NI控制计算机连接控制执行机构,驱动模型恢复到目标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是:图像位置测量系统包括远红外照相机、艏LED标记和艉LED标记;远红外照相机连接到工控机,艏LED标记、艉LED标记装在船模的艏部和艉部,工控机上的位置测量软件处理船模六自由度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是:NI控制计算机连接控制执行机构时,NI控制计算机通过变频器与电机连接,电机与执行机构连接,执行机构分布在船舶的艏部和艉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是:执行机构为艏侧推进器、左主推进器、左舵、右主推进器、右舵、左耙和右耙;左主推进器、左舵和右主推进器、右舵位于船尾,左、右两对主推进器和舵组合对称布置,左耙和右耙分别位于左右舷。
CN2013101943319A 2013-05-22 2013-05-22 一种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 Pending CN1033034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43319A CN103303434A (zh) 2013-05-22 2013-05-22 一种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943319A CN103303434A (zh) 2013-05-22 2013-05-22 一种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03434A true CN103303434A (zh) 2013-09-18

Family

ID=49129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943319A Pending CN103303434A (zh) 2013-05-22 2013-05-22 一种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0343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2680A (zh) * 2013-11-12 2014-02-05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一种耙吸挖泥船扇形艏喷定位控制方法
CN103661805A (zh) * 2013-12-24 2014-03-2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多功能船模实验测量装置
CN104802926A (zh) * 2014-07-02 2015-07-29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动力定位半潜海洋平台推进器推力试验方法
CN108466275A (zh) * 2018-06-13 2018-08-31 广州市盘古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高温工作agv耙渣机器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4285A (zh) * 2003-11-13 2004-11-10 上海交通大学 动力定位模型试验系统
CN102074144A (zh) * 2010-12-09 2011-05-25 大连海事大学 船舶位置运动试验平台
CN102817388A (zh) * 2012-08-02 2012-12-12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与动态跟踪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4285A (zh) * 2003-11-13 2004-11-10 上海交通大学 动力定位模型试验系统
CN102074144A (zh) * 2010-12-09 2011-05-25 大连海事大学 船舶位置运动试验平台
CN102817388A (zh) * 2012-08-02 2012-12-12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与动态跟踪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建民等: "非接触式六自由度运动测量与分析方法", 《海洋工程》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52680A (zh) * 2013-11-12 2014-02-05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一种耙吸挖泥船扇形艏喷定位控制方法
CN103661805A (zh) * 2013-12-24 2014-03-2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多功能船模实验测量装置
CN103661805B (zh) * 2013-12-24 2016-01-0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多功能船模实验测量装置
CN104802926A (zh) * 2014-07-02 2015-07-29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动力定位半潜海洋平台推进器推力试验方法
CN104802926B (zh) * 2014-07-02 2018-10-12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动力定位半潜海洋平台推进器推力试验方法
CN108466275A (zh) * 2018-06-13 2018-08-31 广州市盘古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高温工作agv耙渣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90608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10794855A (zh) 一种水下机器人综合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3676654B (zh) 基于干扰补偿的船舶动力定位速度估计系统及方法
CN103303434A (zh) 一种耙吸挖泥船动态定位与动态跟踪模型试验系统
CN103129729A (zh) 一种挖泥船动力定位系统推力分配的寻优方法
CN104199464B (zh) 一种基于环境估计的实时环境最优艏向船舶动力定位控制方法
CN103507938A (zh) 平台供应船的动力定位系统
CN112036099B (zh) 一种基于帆船风帆攻角确定最小回转半径的方法
CN103399576A (zh) 打捞救助船动力定位控制系统及定位控制方法和救助船测距跟踪方法
CN104133374A (zh) 一种船舶及石油平台动力定位系统的推力分配方法
CN102393624A (zh) 基于环网冗余结构的挖泥船动力定位控制系统
CN102346485B (zh) 面向复杂海况的欠驱动uuv大攻角潜浮自适应串级控制方法
CN104743091A (zh) 一种双翼波浪推进远程无人艇
CN102152843A (zh) 滑行艇自动控制横摇减摇装置
WO2023029307A1 (zh) 一种强生存力长周期智能无人航行器
CN204587282U (zh) 一种双翼波浪推进远程无人艇
Inoue et al. Hull form design of underwater vehicle applying 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N204125099U (zh) 绞车用主动波浪补偿系统
Jiang et al. A vector control technology of waterjet propelled crafts using synchronous and mirror-equiangular thrust control strategy
CN201914440U (zh) 定距螺旋桨动力定位系统
Lv et al. Hydrodynamic investigations of a cross-domain vehicle with the capability of high-speed cruising on water surface
Steenson et al. Maneuvering of an over-actuated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using both through-body tunnel thrusters and control surfaces
CN204568036U (zh) 一种稳定下潜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水下无人潜航器
CN201834187U (zh) 一种减摇鳍电液控制系统
CN203658766U (zh) 船用连续导航波雷达伺服电机精准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