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99573B - 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移动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移动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99573B
CN103299573B CN201280004835.3A CN201280004835A CN103299573B CN 103299573 B CN103299573 B CN 103299573B CN 201280004835 A CN201280004835 A CN 201280004835A CN 103299573 B CN103299573 B CN 1032995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bi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48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99573A (zh
Inventor
阿部哲士
武田和晃
大久保尚人
石井启之
寒河江佑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299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9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99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95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5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45Combining techniques, e.g. code combi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即使是在移动终端装置中不能充分地确保重发控制用的软缓冲存储器的情况下,也抑制数据传输时的传输特性的恶化。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基站装置(eNB)中信息比特信道编码的步骤(ST802);对交织后的编码比特进行速率匹配处理的步骤(ST804);向移动终端装置(UE)发送对应于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的发送数据的步骤(ST806);在移动终端装置(UE)中接收发送数据的步骤(ST807);对接收数据进行信道解码的步骤(ST810);以及根据移动终端装置(UE)的软缓冲存储器的大小废弃接收数据的一部分后在软缓冲存储器中存储的步骤(ST812,ST813)。

Description

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移动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移动终端装置,特别是涉及抑制数据传输时的传输特性恶化的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在UMTS(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中,以频率利用效率的提高、数据速率的提高为目的,通过采用HSDPA(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或HSUPA(HighSpeedUplinkPacketAccess,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基于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宽带码分多址)的系统的特征。关于该UMTS网络,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正在讨论长期演进(LTE:LongTermEvolution)。
第3代系统利用大致5MHz的固定频带,在下行线路中能够实现最大2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另一方面,在LTE方式的系统中,利用1.4MHz~20MHz的可变频带,在下行线路中能够实现最大300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以及在上行线路中能够实现最大75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此外,在UMTS网络中,以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也研究LTE的后继的系统(例如,高级LTE(LTE-A))。例如,在LTE-A中,预计将作为LTE标准的最大系统频带的20MHz扩展至100MHz左右。
在LTE方式的系统(LTE系统)中,建议了适用将纠错(FEC:ForwardErrorCorrection,前向纠错)与控制重发(ARQ:AutomaticRepeatreQuest,自动重发请求)组合使用的混合ARQ(HARQ)(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在该HARQ中,通过从移动终端装置UE请求有错误的接收数据的重发,例如,能够有效地应对在移动终端装置UE侧的噪声导致的随机的错误。
特别是,LTE系统中建议了应用伴随软结合(softcombining)的HARQ。这个伴随软结合的HARQ,向重发控制用的缓冲存储器(更具体而言,LLR(LogLikelihoodRatio,数似然比)保管缓冲存储器)积蓄有错误的接收数据,通过与之后重发的数据(重发数据)合成,得到可靠性高的接收数据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S36.212“Multiplexingandchannelcoding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伴随软结合的混合ARQ中,在移动终端装置中充分地确保重发控制用的缓冲存储器(软缓冲存储器)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可靠性高的接收数据,能够改善在数据传输时的传输特性。但是,在移动终端装置UE中不能充分地确保重发控制用的软缓冲存储器的情况下,会发生在数据传输时的传输特性恶化的情况。
本发明鉴于该点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移动终端装置UE中不能充分地确保重发控制用的软缓冲存储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数据传输时的传输特性的恶化的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以及移动终端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基站装置中,对信息比特进行信道编码的步骤;对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进行速率匹配处理的步骤;向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发送对应于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的发送数据的步骤;在所述移动终端装置中接收所述发送数据的步骤;对接收数据进行信道解码的步骤;以及根据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软缓冲存储器的大小废弃所述接收数据的一部分后在该软缓冲存储器中存储的步骤。
通过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防止构成发送数据的编码比特的一部分在基站装置被废弃。因此,在移动终端装置中,基于包含这些奇偶校验比特的接收数据(编码比特)能够改善传输特性。其结果,在移动终端装置中,即使在不能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存储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数据传输时的传输特性的恶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移动终端装置中不能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存储器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数据传输时的传输特性的恶化。
附图说明
图1是LTE系统的基站装置的数据传输时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2是LTE系统的数据重发时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3是LTE系统的数据重发时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4是LTE系统的数据重发时的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数据传输时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应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模块图。
图7是表示适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移动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模块图。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数据传输时的时序图。
图9是第一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数据传输时的处理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应用第一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模块图。
图11是在HARQ进程数是8个的情况下,缓冲存储器中设定的软缓冲区的说明图。
图12是通过第二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处理接收数据的情况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13是通过第二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处理接收数据的情况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应用第二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移动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在通信控制方法和适用这个通信控制方法的移动终端装置UE以及基站装置eNB中具体实现并说明本发明,但不限于此。作为包含适用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或者适用这个通信控制方法的移动终端装置UE以及基站装置eNB的移动通信系统也成立。
首先,参照图1~图4说明LTE系统的数据传输时的处理。图1是LTE系统的基站装置eNB的数据传输时的处理的说明图。图2~图4是LTE系统的数据重发时的基站装置eNB以及移动终端装置UE的处理的说明图。另外,图2表示在移动终端装置UE中充分地确保用于存储有错误的接收信号的重发控制用的缓冲存储器(LLR保管缓冲存储器,以下称为“软缓冲区”)的情况的处理,图3及图4表示在移动终端装置UE中不能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的处理。
在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基站装置eNB首先对根据传输块的大小(TBS)的信息比特附加24比特长的循环冗余检查(CRC)比特。通过附加CRC比特,能够检测在移动终端装置UE侧解码的传输块中是否有错误。另外,解码错误的检测结果,例如,作为用于下行链路的HARQ协议的数据重发的触发被使用。
而且,基站装置eNB对附加CRC比特后的信息比特进行码块分割(Codeblocksegmentation)。通过这个码块分割,传输块分割为经由特播编码器定义的块长的范围内的多个码块。基站装置eNB在进行码块分割的情况下,进一步向每个码块附加24比特长的CRC比特。通过向每个码块附加CRC,能够提前检测解码后的码块的错误,结果上能够在较早的定时结束伴随重复处理的解码处理。
接着,基站装置eNB,按每个附加了CRC的码块进行信道编码。此时,对于附加CRC的各码块进行编码率1/3的特播编码,求比特长KW的编码比特。信道编码的编码比特中,包含每个码块的信息比特(系统比特)、奇偶校验比特(第一奇偶校验比特p1、第二奇偶校验比特p2)。
进而,基站装置eNB对信道编码的编码比特实施速率匹配处理。此时,对于奇偶校验比特,为了速率的微调整,通过穿孔(Puncturing)或反复(Repetition)适用速率匹配。这里,进行速率1/2的速率匹配处理得到比特长E的编码比特。速率匹配的编码比特通过规定的调制方式被调制后,通过下行链路被发送至移动终端装置UE。
这样从基站装置eNB进行数据传输的情况下,假设在移动终端装置UE接收数据中有错误。适用伴随软结合的HARQ的情况下,在移动终端装置UE中,如图2所示,有错误的接收数据存储至软缓存区(初次发送的接收数据)。而且,从移动终端装置UE请求有错误的接收数据的重发。
如图2所示,在移动终端装置UE中,能够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更具体而言,软缓冲区大小Ncb在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的比特长KW(以下称为“信道编码比特长KW”)以上的情况)下,若从移动终端装置UE接受重发请求,则基站装置eNB将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中包含的奇偶校验比特的一部分作为重发数据发送。此时,重发数据在移动终端装置UE中被存储至软缓冲区(重发后的接收数据)。在移动终端装置UE中,通过将这个重发数据与软缓冲区中积蓄的接收数据(初次发送的接收数据)合成,能够得到可靠性高的接收数据。
另外,伴随软结合的HARQ与CC(ChaseCombining,软合并)、IR(IncrementalRedundancy,增量冗余)区分。CC是在数据重发时,发送与初次传输时使用的奇偶校验比特相同的奇偶校验比特的方式。IR是在数据重发时,发送与初次传输时使用的奇偶校验比特不同的奇偶校验比特的方式。根据重发请求,从基站装置eNB重发的奇偶校验比特根据伴随软结合的HARQ的类别而变化。
另一方面,如图3及图4所示,在移动终端装置UE中,不能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更具体而言,软缓冲区大小Ncb比信道编码比特长KW小的情况)下,基站装置eNB中,先进行速率匹配处理,再进行奇偶校验比特的废弃处理(Discarding处理)。这个废弃处理中,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中包含的奇偶校验比特,根据在移动终端装置UE中确保的软缓冲区大小Ncb被废弃。更具体而言,超过软缓冲区大小Ncb的部分的奇偶校验比特被废弃。另外,通信开始时,软缓冲区大小Ncb作为能力(Capability)信息的一部分,从移动终端装置UE被通知到基站装置eNB。
这里,移动终端装置UE的软缓冲区大小Ncb是有限的。此外,软缓冲区大小Ncb根据基站装置eNB和通信环境而变化。例如,根据在与基站装置eNB之间进行的HARQ进程数(最大8进程),或在与基站装置eNB之间进行的MIMO(MultiInputMulti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时的码字数(最大2码字)分割。这些情况下,软缓冲区大小Ncb根据分割数缩小。此外,考虑到像LTE-A系统那样,在为了传输带幅的扩张而使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软缓冲区大小Ncb根据通信中利用的基本频率块(以下称为“分量载波”)的数量分割,进一步缩小。
图3表示移动终端装置UE的软缓冲区大小Ncb在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的比特长E(以下称为“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E”)以上的情况。即使在软缓冲区大小Ncb比信道编码比特长KW小的情况下,比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E大时,初次的发送数据的传输特性与软缓冲区大小Ncb在信道编码比特长KW以上的情况(图2所示的情况)维持相等。
另一方面,图4表示移动终端装置UE的软缓冲区大小Ncb比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E小的情况。软缓冲区大小Ncb比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E小的情况下,通过速率匹配的反复处理,复制信息比特的一部分。此时,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中重复包含信息比特的一部分。而且,根据这样的信息比特的一部分重复的编码比特的发送数据被发送至移动终端装置UE。此时,初次的发送数据的传输特性根据被废弃的奇偶校验比特的减少,比软缓冲区大小Ncb在信道编码比特长KW以上的情况(图2所示的情况)恶化。
这样的在移动终端装置UE中不能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下。在通过基站装置eNB中根据的软缓冲区大小Ncb废弃奇偶校验比特的一部分。另外,若软缓冲区大小进一步变小,则信息比特也被破坏。在基站装置eNB被废弃的奇偶校验比特,经由移动终端装置UE利用,从而有助于数据传输时的传输特性的改善。本发明者们着眼于起因于这些奇偶校验比特没有被移动终端装置UE利用而在基站装置eNB被废弃从而数据传输时的传输特性恶化,达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要点是,不根据软缓冲区大小Ncb废弃在基站装置eNB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发送根据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E的发送数据,通过移动终端装置UE接收并解码该发送数据,在接收数据中产生错误的情况下,根据软缓冲区大小Ncb废弃接收数据的一部分并在软缓冲区中存储。由此,方式在基站装置eNB根据软缓冲区大小Ncb废弃奇偶校验比特的一部分,基于这些奇偶校验比特,在移动终端装置UE能够改善传输特性,因此即使在不能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数据传输时的传输特性的恶化。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数据传输时的处理的说明图。图5表示在移动终端装置不能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的处理。特别是,图5表示移动终端装置UE的软缓冲区Ncb比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E小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中,基站装置eNB与移动终端装置UE中的软缓冲区大小Ncb无关,没有在速率匹配处理之前进行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的废弃处理。此时,如图2所示,基站装置eNB与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更具体而言,软缓冲区大小Ncb在信道编码比特长KW以上的情况)相同,对信道编码的编码比特实施速率匹配处理。而且,基站装置eNB向移动终端装置UE发送基于该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E的发送数据。
移动终端装置UE接收并解码该发送数据。此时,未在基站装置eNB中进行废弃处理。因此,构成接收数据的编码比特中,不包含信息比特的一部分的复制,包含与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相同的奇偶校验比特。通过在移动终端装置UE解码这样的接收数据,在初次的发送数据中能够获得与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相同的传输特性。因此,移动终端装置UE中,即使在不能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数据传输时的传输特性的恶化。此时,移动终端装置UE使用瞬时的缓冲区,计算并积蓄所发送的码比特的LLR。
在接收信号中产生错误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装置UE根据软缓冲区大小Ncb废弃接收数据的一部分并在软缓冲区中存储(Discarding处理(废弃处理))。由此,即使在不能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下,也能够与在基站装置eNB进行废弃处理的情况相同,能够向软缓冲区正确地存储接收数据的一部分。根据来自移动终端装置UE的重发请求从基站装置eNB发送重发数据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装置UE将重发数据和在软缓冲区中存储的接收数据合成。
图6是表示适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的基站装置eNB的结构的模块图。另外,图6所示的基站装置eNB为了说明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被简略化了,但假设包含了在LTE系统或LTE-A系统中被利用的基站装置eNB通常具备的结构。
如图6所示,基站装置eNB包含:CRC附加部101、信道编码部102、交织器103、废弃处理部104、速率匹配部105、缓冲存储器106、调制部107、控制部108而构成。图6所示的基站装置eNB在控制部108的控制下,进行图1~图4所示的数据传输或数据重发中必要的处理。特别是,图6所示的基站装置eNB在控制部108的控制之下,根据通信的移动终端装置UE的能力切换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的废弃处理的有无。
CRC附加部101在输入的信息比特中附加分组数据单位的用于错误检查的CRC比特。此处,信息比特上附加24比特长的CRC比特。此外,CRC附加部101按分割后码块的每个码块附加CRC比特。
信道编码部102利用规定的编码方式以规定的码率编码包含CRC比特的分组数据。具体而言,信道编码部102进行编码率1/3的特播编码,得到编码比特。分组数据与系统比特被编码为作为这个系统比特的错误控制比特的奇偶校验比特。另外,信道编码部102中使用的编码率从控制部108提供。此处,说明使用编码率1/3的特播编码的情况,但也能够利用其他编码率或其他编码方式。
交织器103随机地再配置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的顺序(交织处理)。交织处理是为了最小化突发错误引起的传输损失而进行。另外,交织的编码比特存储在用于重发的缓冲存储器106中。在从移动终端装置UE接受重发请求的情况下,在控制部108的控制之下,向调制部107输出在缓冲存储器106中存储的发送分组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废弃处理部104废弃编码比特的一部分(奇偶校验比特)。例如,在移动终端装置UE仅应对Rel.8LTE系统的情况下,在不能充分地确保移动终端装置UE的软缓冲区时,废弃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的一部分(参照图3及图4)。另一方面,在移动终端装置UE应对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情况下,废弃处理部104不进行对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的废弃处理。此时,根据来自控制部108的指示进行废弃处理部104的废弃处理的有无。即,根据从控制部108提供的移动终端装置UE的能力信息(包含软缓冲区大小),切换废弃处理的有无。
速率匹配部105通过对编码比特进行反复(Repetition)以及穿孔(Puncturing),从而进行编码比特的速率匹配。例如,速率匹配部105在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长KW比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E大的情况下进行穿孔(参照图3、图5)。另一方面,速率匹配部105在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长KW比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E小的情况下进行反复(参照图4)。
调制部107通过规定的调制方式调制从速率匹配部105(或缓冲存储器106)输入的编码比特。另外,从控制部108提供在调制部107使用的调制方式。调制方式中,例如,包含QPSK(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正交相移键控)、8PSK、16QAM(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正交调幅)、64QAM等。通过调制部107调制的编码比特,作为发送数据通过下行链路发送至移动终端装置UE。
控制部108控制基站装置eNB的整体的动作。例如,根据当前的无线信道状态决定信道编码部102的编码率以及调制部107的调制方式。此外,控制部108根据从移动终端装置UE在通信开始时通知的能力信息(包含软缓冲区大小),决定废弃处理部103的废弃处理的有无。进而,控制部108根据从移动终端装置UE发送的响应信号(ACK/NACK)进行重发控制。在接收了响应信号ACK(Acknowledge)的情况下,删除缓冲存储器106内的对应的发送分组。另一方面,在接收响应信号NACK(Non-Acknowledge)的情况下,提取缓冲存储器106内的对应的发送分组的一部分或全部,经由调制部107重发至移动终端装置UE。
图7是表示适用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移动终端装置UE的结构的模块图。另外,在图7所示的移动终端装置UE中为了说明本发明的通信控制方法而被简化,但假设具有在LTE系统或LTE-A系统中利用的移动终端装置UE通常具备的结构。
如图7所示,移动终端装置UE包含解调部201、解交织器202、合成部203、废弃处理部204、缓冲存储器205、信道解码部206、CRC检查部207、控制部208。如图7所示的移动终端装置UE在控制部208的控制之下,如图5所示,废弃接收数据的一部分并存储于软缓冲区。
解调部201解调从基站装置eNB接收的数据(接收数据)。此时,解调部201通过对应于基站装置eNB的调制部107中使用的调制方式的解调方式解调。由此,求出接收数据中包含的编码比特。
解交织器202对从解调部201输入的编码比特进行解交织处理。此时,解交织器202通过对应于基站装置eNB的交织器104的交织方法的解交织方法进行解交织处理。
合成部203将在缓冲存储器205中存储的相同的分组的编码比特与当前接收到的编码比特进行合成。缓冲存储器205中存储的相同的分组的编码比特不存在的情况下,即,是初次传输的情况下,合成部203向废弃处理部204及信道解码部206输出当前接收到的编码比特。
废弃处理部204废弃来自合成部203的编码比特的一部分。废弃处理部204根据在缓冲存储器205的一部分或全部设定的软缓冲区大小,废弃来自合成部203的编码比特的一部分。更具体而言,废弃处理部204废弃超过软缓冲区大小的部分的编码比特的一部分(奇偶校验比特)。另外,在软缓冲区大小在来自合成部203的编码比特长以上的情况下,不废弃编码比特的一部分。
软缓冲区(缓冲存储器205)中,存储通过废弃处理部204一部分被废弃的编码比特。此外,也存储通过废弃处理部204未受废弃处理的编码比特。存储的编码比特通过合成部203,用于与再接收的编码比特合成。在这样接收了比软缓冲区大小大的编码比特的情况下,通过废弃处理部204废弃该编码比特的一部分。存储至软缓冲区。由此,移动终端装置UE中,即使不能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下,也能够与在基站装置eNB进行废弃处理的情况相同,正确地向软缓冲区存储接收数据(编码比特)的一部分。
信道解码部206通过以规定的解码方式解码来自合成部203的编码比特而复原。此时,信道解码部206使用与基站装置eNB的信道编码部102的编码方式对应的特播解码方式。通过特播解码方式解码来自合成部203的编码比特,从而基于系统比特以及奇偶校验比特复原信息比特。
CRC检查部207从复原的信息比特以分组单位提取CRC比特。然后,利用提取的CRC比特判断分组是否有错误。CRC检查部207的判断结果输出至控制部208。通过CRC检查部207,将判断为无错误的分组内的信息比特输出至上比特层。
控制部208控制移动终端装置UE的整体的动作。例如,CRC检查部207的判断结果,在分组无错误的情况下,控制部208向基站装置eNB发送确认该分组的接收的响应信号ACK。另一方面,在分组有错误的情况下,控制部208向基站装置eNB发送用于请求该分组的重发的响应信号NACK。发送响应信号ACK的情况下,控制部208进行软缓冲区的初始化,此时,软缓冲区内的对于该分组的编码比特被去除。另一方面,发送响应信号NACK的情况下,不进行软缓冲区的初始化,此时,对软缓冲区内的对于该分组的编码比特残留。
图8是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数据传输时的时序图。图8中,移动终端装置UE假设对应于本通信控制方法。此外,移动终端装置UE假设软缓冲区大小比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E小。进而,图8表示从基站装置eNB向移动终端装置UE初次发送发送数据的情况下的处理。
如图8所示,若输入信息比特,CRC附加部101附加分组数据单位的用于错误检查的CRC比特(步骤ST801)。若从CRC附加部101接受包含CRC比特的分组数据,信道化编码部102通过编码率1/3的特播编码方式进行信道编码,得到编码比特(步骤ST802)。
交织器103随机再配置(交织)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的顺序(步骤ST803)。交织的编码比特存储于用于重发的缓冲存储器106,但图8中省略。速率匹配部105对交织后的编码比特进行速率匹配(步骤ST804)。此时,移动终端装置UE由于应对本通信控制方法,因此不进行通过废弃处理部104的编码比特的废弃处理。因此,如图4所示,在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中不重复包含信息比特。在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中,如图2所示,包含与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相同的奇偶校验比特。
调制部107通过规定的调制方式,调制从交织器103(或缓冲存储器106)输入的编码比特(步骤ST805)。通过调制部107调制的编码比特作为发送数据通过下行链路发送至移动终端装置UE(步骤ST806)。
在通过移动终端装置UE接收来自基站装置eNB的发送数据(步骤ST807)。解调部201解调这个接收数据(步骤ST808)。此时,接收数据通过对应于在基站装置eNB的调制部107使用的调制方式的解调方式解调。对于解调的编码比特,解交织器202进行解交织处理(步骤ST809)。
解交织的编码比特输出至合成部203。此时,来自基站装置eNB的发送数据是初次发送的数据,因此在缓冲存储器(软缓冲区)205不存储对于相同的分组的编码比特。信道解码部206通过规定的解码方式解码来自合成部203的编码比特而复原(步骤ST810)。此时,通过对应于基站装置eNB的信道编码部102的编码方式的特播解码方式而信道解码编码比特。由此,复原发送数据中包含的信息比特。
CRC检查部207中,从复原的信息比特以分组为单位提取CRC比特。然后,利用提取的CRC比特判断分组是否有错误(CRC检查:步骤ST811)。通过CRC检查部207,判断为无错误的分组内的信息比特输出至上比特层。
与ST810的信道解码处理并行,从合成部203输出编码比特至废弃处理部204。废弃处理部204废弃这个编码比特的一部分(步骤ST812)。此时,由于软缓冲区大小比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E小,因此废弃超出软缓冲区大小的部分的编码比特的一部分(奇偶校验比特)。而且,废弃了一部分的编码比特存储至缓冲存储器(软缓冲区)205(步骤ST813)。
这样通过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防止构成发送数据的编码比特的一部分在基站装置eNB被废弃。因此,移动终端装置UE中,基于包含这些奇偶校验比特的接收数据(编码比特)能够改善传输特性。其结果结果,在移动终端装置UE中,即使不能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数据传输时的传输特性的恶化。
按照图8所示的时序进行初次发送的情况下,在接收数据中产生错误时,通过从移动终端装置UE对基站装置eNB发送NACK响应信号而请求重发发送数据。另一方面,维持在缓冲存储器205中存储的编码比特。
若接收重发请求,则基站装置eNB从缓冲存储器106重发对应的发送数据。重发数据与初始发送的发送数据相同,经过解调处理以及解交织处理输出至合成部203。合成部203对该重发数据的编码比特与对缓冲存储器(软缓冲区)205中存储的接收数据的编码比特合成。然后,该合成后的编码比特经过信道解码以及CRC检查作为信息比特被输出。另外,重发数据中产生错误的情况下,重复相同的重发控制。
一般地,进行重发控制时,在基站装置eNB中有重发与前次发送相同的比特列的方式(例如,CC(ChaseCombining,软合并)或,重发与前次发送不同的比特列的IR(IncrementalRedundancy,增量冗余))的发送方式。通常,在各重发机会使用单一的发送方式。在反复使用共用的发送方式的情况下,有时无法预料数据传输特性的改善。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在进行重发控制的情况下,以规定次数切换奇偶校验比特的发送方式。即,CC中进行了规定次数的重发控制的情况下,将奇偶校验比特的发送方式切换为IR并进行重发控制。相反,IR中进行规定次数的重发控制的情况下,将奇偶校验比特的发送方式切换为CC并进行重发控制。
通过这样以规定次数切换奇偶校验比特的发送方式,能够在移动终端装置UE使用多个奇偶校验比特,合成对于接收数据的编码比特。其结果,与反复使用同样的奇偶校验比特的发送方式的情况相比,能够改善在数据重发时的传输特性。
奇偶校验比特的发送方式的切换通过控制部108进行。即,此时,控制部108作为切换部起作用。此时,控制部108基于存储于缓冲存储器106中的、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切换奇偶校验比特的发送方式。具体而言,在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中包含的奇偶校验比特中,切换作为重发数据被选择的奇偶校验比特,从而切换奇偶校验比特的发送方式。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数据传输时的处理的说明图。图9中,与图5相同,表示在移动终端装置UE不能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下的处理。特别是,在图9中示出移动终端装置UE的软缓冲区的大小Ncb比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E小的情况。
第一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基站装置eNB与移动终端装置UE的软缓冲区的大小Ncb无关,在速率匹配处理之前进行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的一定量的废弃处理。即,使用能够通过多个分量载波发送接收的移动终端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上述编码比特的一定量与分量载波的数目无关,根据仅通过单一的分量载波才能够发送接收的移动终端装置的软缓冲存储器的大小来决定。但是,基站装置eNB在废弃处理后的编码比特长超出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E的范围内进行废弃处理。例如,基站装置eNB根据Release8规定的LTE(以下称为“Rel.8LTE”)的标准进行废弃处理。此时,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中,与该移动终端装置UE中实际使用的分量载波数目无关,根据对应于单一的分量载波的软缓冲区大小Ncb,实施废弃处理。由此,有能够利用Rel.8LTE的基站处理的优点。
接着,基站装置eNB对一部分被废弃的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实施速率匹配处理。然后,基站装置eNB向移动终端装置UE发送与该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E对应的发送数据。
移动终端装置UE接收并解码该发送数据E。此时,在基站装置eNB中,与软缓冲区的大小Ncb无关系地进行废弃处理,且在废弃处理后的编码比特长超出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E的范围内进行废弃处理。因此,在构成接收数据的编码比特中,不包含信息比特的一部分的复制,包含与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相同的奇偶校验比特。通过在移动终端装置UE解码这样的接收数据,从而在初次的发送数据中,能够获得与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相同的传输特性。因此,移动终端装置UE中,即使在不能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数据传输时传输特性的恶化。
在接收数据中产生错误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装置UE根据软缓冲区大小Ncb废弃接收数据的一部分后存储于软缓冲区(Discarding处理,废弃处理)。由此,即使在不能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下,与在基站装置eNB进行废弃处理的情况相同,也能够正确地向软缓冲区存储接收数据的一部分。根据来自移动终端装置UE的重发请求,从基站装置eNB发送重发数据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装置UE合成重发数据和软缓冲区中存储的接收数据。
图10是表示适用第一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的基站装置eNB的结构的模块图。另外,图10所示的基站装置eNB与图6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eNB相同,假设具备在LTE系统或LTE-A系统中被利用的基站装置eNB通常具备的结构。另外,针对适用于第一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移动终端装置UE,由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UE(图7)共通,因此省略其说明。
图10所示的基站装置eNB中,具备废弃处理部104A,这一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eNB不同。另外,图10所示的基站装置eNB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eNB(图6)共通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废弃处理部104A在移动终端装置UE应对第一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情况下,在不能充分地确保移动终端装置UE的软缓冲区时仅废弃一定量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这一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废弃处理部104不同。废弃处理部104A在废弃处理后的编码比特长超出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E的范围内进行废弃处理。
具体而言,废弃处理部104A根据Release8规定的LTE(以下称为“Rel.8LTE”)的标准进行废弃处理。此时,废弃处理部104A对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根据对应于单一的分量载波的软缓冲区大小实施废弃处理。在根据对应于单一的分量载波的软缓冲区大小实施废弃处理的情况下,废弃处理后的编码比特长不会比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E小。
假设,通信中利用多个分量载波的情况下,移动终端装置UE的软缓冲区大小根据分量载波树木而被缩小。与此相伴,假设软缓冲区大小比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E小的状况。废弃处理部104A即使在通信中利用多个分量载波的情况下,也根据对应于单一的分量载波的软缓冲区大小进行废弃处理。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废弃处理后的编码比特长比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E小。此时,构成在移动终端装置UE接收的数据(接收数据)的编码比特中,不包含信息比特的一部分的复制,包含与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相同的奇偶校验比特。通过在移动终端装置UE解码这样的接收数据,在初次的发送数据中,能够获得与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相同的传输特性。由此,移动终端装置UE中,即使在不能充分地确保软缓冲区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数据传输时传输特性的恶化。此外,由于能够利用Rel.8LTE系统的标准,因此不需要规定新的控制。
另外,废弃处理部104A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废弃处理部103相同,具有例如如下功能:在移动终端装置UE仅应对Rel.8LTE系统的情况下,不能够充分地确保移动终端装置UE的软缓冲区时废弃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的一部分(参照图3及图4)。此时,废弃处理部104A进行的废弃处理的切换,根据来自控制部108的指示来进行。即,根据从控制部108提供的移动终端装置UE的能力信息(包含软缓冲区大小),切换废弃处理。
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通信控制方法和第一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以活用移动终端装置UE的缓冲存储器205中设定的软缓冲区为前提。但是,从有效地活用设定了软缓冲区的缓冲存储器205的观点出发,能够进一步变形。以下,说明有效地活用设定了软缓冲区的缓冲存储器205的第二变形例。
如上述所示,移动终端装置UE的软缓冲区大小根据在与基站装置eNB之间进行的HARQ进程数目(最大8进程)等分割。图11是在HARQ进程数目是8个的情况下在缓冲存储器205中设定的软缓冲区的说明图。此时,如图11所示,缓冲存储器205根据各HARQ进程(HARQ进程1~HARQ进程8)分割为8个软缓冲区SB1~SB8。另外,对于持续资源被分配的移动终端装置UE,通过呼叫设定进程,用信令通知(signaling)对应于HARQ进程数目的软缓冲区大小。
但是,即使在这样分割了缓冲存储器205的情况下,在实际的重发控制中并不一定利用全部的软缓冲区SB1~SB8。这是因为重发控制很依赖于无线信道的状态,需要的软缓冲区数数目会变动。因此,即使图11所示分割了缓冲存储器205的情况下,实际的重发控制中仅利用其一部分的软缓冲区的情况并不少(参照图12A)。例如,软缓冲区对重发时的分组合成是必要的,因此通过仅向软缓冲区存储发生了错误的HARQ进程,能够降低利用的缓冲区的量。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移动终端装置UE中,监视缓冲存储器205中设定的多个软缓冲区的使用状况,根据该使用状况变换存储接收数据的一部分的存储器区域(具体而言,软缓冲区)。例如,在第二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在缓冲存储器205中设定的多个软缓冲区之中,在包含不被重发控制利用的软缓冲区的多个软缓冲区中存储接收数据的一部分。由此,不限定于分割的单一的软缓冲区,能够有效地利用多个软缓冲区,因此能够改善数据传输的传输特性。
图12是通过第二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处理接收数据的情况下的一例的说明图。图12A表示在缓冲存储器205中设定的8个软缓冲区SB1~SB8之中,一部分(4个)的软缓冲区SB1~SB4在实际的重发控制中被利用的情况。即,剩下的软缓冲区SB5~SB8未被利用,处于等待重发控制中利用的状态。
第二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如图12A所示,使用实际的重发控制中未被利用的软缓冲区SB5~SB8处理接收数据。例如,如图12B所示,将HARQ进程8用的软缓冲区SB8临时用于HARQ进程1用的软缓冲区。此时,即使在本来的HARQ进程1用的软缓冲区SB1中不能存储接收数据的一部分的情况下,也能够在HARQ进程8用的软缓冲区SB8中存储该部分。其结果,能够灵活地处理来自基站装置eNB的接收数据。
图13是通过第二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处理接收数据的情况下的其他例的说明图。第二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如图13所示,多个分量载波(图13中两个分量载波)之间共享管理缓冲存储器205中设定的8个软缓冲区SB1~SB8。此外,对软缓冲区SB1~SB8中,仅分配各个分量载波中发生了错误的HARQ进程。
例如,在第一分量载波(CC1)中HARQ进程1、3、5~7中发生错误,第二分量载波(CC2)中HARQ进程1~3中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如图13A所示,在软缓冲区SB1~SB8中分配发生了错误的HARQ进程。通过重发变为ACK的进程的缓冲区为空,分配给其他的发生了错误的进程。之后,在向第一分量载波(CC1)中HARQ进程1中发生错误且第二分量载波(CC2)中HARQ进程1~7中发生了错误的情况转移时,如图13B所示,在软缓冲区SB1~SB8中分配发生了错误的HARQ进程。另外,通信中利用的多个分量载波中,发生错误的HARQ进程超过8个的情况下,不在缓冲存储器205中存储而废弃这些分组。通过这样在多个分量载波之间共享管理软缓冲区,能够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软存储器,能够改善数据传输的传输特性。
图14是表示适用第二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移动终端装置UE的结构的模块图。另外,图14中表示的移动终端装置UE与图7中表示的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UE相同,假设具备在LTE系统或LTE-A系统中利用的移动终端装置UE通常具备的结构。另外,第二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适用的基站装置eNB与上述实施方式或第一变形例的基站装置eNB共通,因此省略其说明。
图14所示的移动终端装置UE中,具备控制部208A,这一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UE不同。另外,在图14所示的移动终端装置UE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UE(图7)共通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
控制部208A除了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UE的控制部208的功能之外,还具备第二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必要的缓冲存储器205的管理功能(以下称为“存储器管理功能”)。这里,存储器管理功能包含第一功能,所述第一功能在缓冲存储器205中设定的多个软缓冲区之中,管理重发控制中使用的软缓冲区与未使用于重发控制中的软缓冲区。此外,存储器管理功能中,包含第二功能,所述第二功能在其他的HARQ进程用的软缓冲区中分配未使用于重发控制中的HARQ进程用的软缓冲区。进而,存储器管理功能中包含第三功能,所述第三功能使在第二功能中分配给其他的HARQ进程用的软缓冲区的HARQ进程用的软缓冲区恢复为本来的HARQ进程用的软缓冲。进而,存储器管理功能中,包含第四功能,所述第四功能通过第二功能对其他的HARQ进程用的软缓冲区分配了未使用于重发控制的HARQ进程用的软缓冲区的情况下,控制废弃处理部204的动作(废弃处理)。
通过第二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在移动终端装置UE中,缓冲存储器205中设定的多个软缓冲区之中,利用包含未使用于重发控制的软缓冲区的多个软缓冲区处理接收数据。由此,不限定于分割的单一的软缓冲区,能够有效地利用多个软缓冲区,因此能够灵活地处理来自基站装置eNB的接收数据,能够改善数据传输的传输特性。特别是,在多个分量载波中共享缓冲存储器205中设定的多个软缓冲区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利用软缓冲区,能够进一步改善数据传输的传输特性。
另外,第二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中,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或第一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如下进行组合。例如,在存在实际未使用于重发控制的软缓冲区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使用多个软缓冲区处理接收数据,另一方面,在不存在实际未使用于重发控制的软缓冲区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或第一变形例的通信控制方法使用单一的软缓冲区在移动终端装置UE侧进行废弃处理。通过这样组合,能够有效地活用缓冲存储器205并改善数据传输特性。
以上,使用上述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清楚的。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改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会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决定的本发明的意旨以及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不具有对本发明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在2011年1月7日申请的特愿2011-002448、2011年2月14日申请的特愿2011-029143。将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16)

1.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用于能够通过多个分量载波进行发送接收的基站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所述基站装置中对信息比特进行信道编码的步骤;对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进行速率匹配处理的步骤;向移动终端装置发送对应于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的发送数据的步骤;在所述移动终端装置中接收所述发送数据的步骤;对接收数据进行信道解码的步骤;以及在接收数据发生了错误时根据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软缓冲存储器的大小,在该软缓冲存储器中存储所述接收数据的一部分的步骤,
所述基站装置根据仅通过单一分量载波才能够进行发送接收的移动终端装置的软缓冲存储器的大小来决定所述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长,而与分量载波的数目无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装置根据所述仅通过单一分量载波才能够进行发送接收的移动终端装置的软缓冲存储器的大小来废弃所述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的一定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在接收数据发生了错误时根据所述软缓冲存储器的大小来废弃所述接收数据的一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站装置中,不根据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软缓冲存储器的大小废弃所述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而进行速率匹配处理。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基站装置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接受所述接收数据的重发请求时,重发所述发送数据的步骤,
根据所述发送数据的重发次数,切换作为奇偶校验比特的发送方式的软合并与增量冗余。
6.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能够通过多个分量载波进行发送接收的基站装置和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装置,包括:信道编码部,对信息比特进行信道编码;速率匹配部,对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进行速率匹配处理;以及,发送部,向移动终端装置发送对应于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的发送数据,
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包括:接收部,接收所述发送数据;信道解码部,对接收数据进行信道解码;以及,处理部,在接收数据发生了错误时根据所述移动终端装置的软缓冲存储器大小,在该软缓冲存储器存储所述接收数据的一部分,
所述基站装置根据仅通过单一分量载波才能够进行发送接收的移动终端装置的软缓冲存储器的大小来决定所述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长,而与分量载波的数目无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装置具备废弃处理部,在所述速率匹配处理之前,根据所述仅通过单一分量载波才能够进行发送接收的移动终端装置的软缓冲存储器的大小来废弃所述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的一定量。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在接收数据发送了错误时根据所述软缓冲存储器的大小,丢弃所述接收数据的一部分。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切换部,在所述基站装置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接受所述接收数据的重发请求时,根据所述发送数据的重发次数,切换作为奇偶校验比特的发送方式的软合并与增量冗余。
10.一种移动终端装置,能够通过多个分量载波进行发送接收,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部,接收来自基站装置的发送数据;信道解码部,对接收数据进行信道解码;处理部,在接收数据发生了错误时根据移动终端装置能够使用的软缓冲存储器大小,在该软缓冲存储器存储所述接收数据的一部分或全部,
从所述基站装置发送的数据是对应于对将信息比特进行信道编码而获得的编码比特进行速率匹配处理后获得的编码比特长的发送数据,且所述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长与分量载波的数目无关,根据只能通过单一分量载波进行发送接收的移动终端装置的软缓冲存储器的大小决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部在来自所述基站装置的接收数据发生错误时根据所述软缓冲存储器的大小废弃所述接收数据的一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控制部,监视所述软缓冲存储器的使用状况,根据所述使用状况改变用于存储所述接收数据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区域。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通过多个分量载波接收来自所述基站装置的发送数据的情况下,在所述多个分量载波之间共享所述软缓冲存储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软缓冲存储器分配对应于在第一分量载波中发生了错误的HARQ进程的接收数据、以及对应于在第二分量载波中发生了错误的HARQ进程的接收数据。
15.一种基站装置,能够通过多个分量载波与只能通过单一分量载波进行发送接收的移动终端装置进行发送接收,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装置具有:信道编码部,对信息比特进行信道编码;速率匹配部,对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进行速率匹配处理;以及发送部,将对应于速率匹配后的编码比特长的发送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装置,
根据只能通过单一的分量载波进行发送接收的移动终端装置的软缓冲存储器的大小,决定所述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长,而与分量载波的数目无关。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装置根据所述只能通过单一分量载波进行发送接收的移动终端装置的软缓冲存储器的大小,废弃所述信道编码后的编码比特的一定量。
CN201280004835.3A 2011-01-07 2012-01-05 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移动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Active CN1032995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02448 2011-01-07
JP2011002448 2011-01-07
JP2011-029143 2011-02-14
JP2011029143A JP5250061B2 (ja) 2011-01-07 2011-02-14 通信制御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PCT/JP2012/050084 WO2012093686A1 (ja) 2011-01-07 2012-01-05 通信制御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9573A CN103299573A (zh) 2013-09-11
CN103299573B true CN103299573B (zh) 2016-07-06

Family

ID=46457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4835.3A Active CN103299573B (zh) 2011-01-07 2012-01-05 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移动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995349B2 (zh)
EP (1) EP2663011B1 (zh)
JP (1) JP5250061B2 (zh)
KR (1) KR101490228B1 (zh)
CN (1) CN103299573B (zh)
CA (1) CA2823681C (zh)
RU (1) RU2547696C2 (zh)
TW (1) TWI469597B (zh)
WO (1) WO20120936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309988B1 (en) 2012-05-11 2021-07-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supporting harq,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9204437B2 (en) * 2013-02-27 2015-12-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ditional offload of one or more log-likelihood ratios (LLRs) or decoded bits
KR101955278B1 (ko) 2014-01-30 2019-03-08 인텔 코포레이션 256-qam 가능한 사용자 장비가 노드와 원활하게 동작하기 위한 메커니즘
US10447429B2 (en) * 2014-05-28 2019-10-1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Methods to transport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codes in a symbol encoded transmission stream
CN105337684B (zh) 2014-07-25 2019-09-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存储下行数据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JP6325394B2 (ja) * 2014-08-25 2018-05-16 株式会社東芝 Icカード、携帯可能電子装置、及び、icカード処理装置
US10432353B2 (en) 2014-12-04 2019-10-0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Memory-efficient methods of transporting error correction codes in a symbol encoded transmission stream
US9991989B2 (en) 2015-06-26 2018-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oft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JP2019149589A (ja) * 2016-07-08 2019-09-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7888330B (zh) 2016-09-30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JP6280972B2 (ja) * 2016-10-27 2018-02-14 ▲ホア▼▲ウェイ▼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Harqをサポートする、ワイヤレス通信方法、ユーザ装置および基地局
CN108400844B (zh) * 2017-02-04 2021-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AU2018249767A1 (en) 2017-04-03 2019-08-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RQ handling for nodes with variable processing times
JP6505269B2 (ja) * 2018-01-22 2019-04-24 ▲ホア▼▲ウェイ▼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Harqをサポートする、ワイヤレス通信方法、ユーザ装置および基地局
WO2020218231A1 (ja) * 2019-04-25 2020-10-29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端末、基地局、受信方法及び送信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0671A (zh) * 2007-06-20 2008-12-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发送广播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CN101789846A (zh) * 2010-02-26 2010-07-28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解速率匹配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30257B1 (en) * 1998-02-12 2008-09-30 Lot 41 Acquisition Foundation, Llc Multicarrier sub-layer for direct sequence channel and multiple-access coding
US7076630B2 (en) * 2000-02-08 2006-07-11 Mips Tech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and de-allocating consecutive blocks of memory in background memo management
US7068683B1 (en) * 2000-10-25 2006-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igh rate packet data and low delay data transmissions
US8078808B2 (en) * 2002-04-29 2011-12-1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aging a memory for buffer-storing data blocks in ARQ transmission systems
US7327751B2 (en) * 2003-04-26 2008-02-0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a plurality of devices using a single communication port
JP4622263B2 (ja) * 2004-02-27 2011-02-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再送制御方法
FR2868657B1 (fr) * 2004-03-31 2006-07-21 Evolium Sas Soc Par Actions Si Gestion de taille de memoire virtuelle pour la transmission de blocs de bits de donnees dans un canal descendant de type hs-dsch d'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s mobile
JP4606995B2 (ja) 2005-10-28 2011-01-05 Kddi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信号伝送方法ならびに送信装置
JP2007124485A (ja) 2005-10-31 2007-05-17 Fujitsu Ltd 高速ダウンリンクパケットアクセス方式における伝送方法及び受信装置
US9160496B2 (en) * 2007-06-29 2015-10-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ARQ process memory management
US8229039B2 (en) * 2007-11-26 2012-07-24 Broadcom Corporation Flexible rate matching
US7764595B2 (en) * 2008-01-16 2010-07-27 Newport Media, Inc. Area and power efficient architectures of time deinterleaver for ISDB-T receivers
JP2009182780A (ja) * 2008-01-31 2009-08-13 Nec Corp 再送プロセスの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装置
EP2093921B1 (en) * 2008-02-22 2015-10-14 Sequans Communications Method and product for memory management in a HARQ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665720B2 (en) * 2008-03-12 2014-03-04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limited soft buffer size on transport blocks for rate matching
PL2266238T3 (pl) * 2008-03-24 2015-08-31 Nokia Technologies Oy Konfiguracja pamięci buforowej miękkiej w systemie komunikacji
US8751890B2 (en) * 2008-12-18 2014-06-10 Unwired Planet, Llc Dynamic HARQ buffer management
JP5698467B2 (ja) 2009-05-20 2015-04-08 一般財団法人電力中央研究所 土壌の固有熱抵抗の測定方法、測定装置および測定用プログラム
WO2010144245A1 (en) * 2009-06-08 2010-12-1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Harq process management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mapping between harq processes and transmission resources
JP5200039B2 (ja) 2009-06-26 2013-05-15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X線装置
US8724742B2 (en) * 2010-10-06 2014-05-13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ft buffer management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0671A (zh) * 2007-06-20 2008-12-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发送广播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CN101789846A (zh) * 2010-02-26 2010-07-28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解速率匹配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63011A1 (en) 2013-11-13
JP5250061B2 (ja) 2013-07-31
CA2823681A1 (en) 2012-07-12
KR20130133811A (ko) 2013-12-09
US8995349B2 (en) 2015-03-31
KR101490228B1 (ko) 2015-02-06
CN103299573A (zh) 2013-09-11
RU2547696C2 (ru) 2015-04-10
TW201242311A (en) 2012-10-16
TWI469597B (zh) 2015-01-11
EP2663011B1 (en) 2017-04-05
CA2823681C (en) 2015-04-21
EP2663011A4 (en) 2015-04-01
JP2012156972A (ja) 2012-08-16
WO2012093686A1 (ja) 2012-07-12
US20130308540A1 (en) 2013-11-21
RU2013135679A (ru) 2015-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9573B (zh) 通信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移动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
EP3378180B1 (e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KR100539864B1 (ko)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고속 데이터의 재전송장치 및 방법
KR100557167B1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재전송 장치 및 방법
KR100827147B1 (ko)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고속 데이터의효율적 재전송 및 복호화를 위한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KR100526525B1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패킷 재전송을 위한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A2395222C (en) Transmitting packet data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KR100626779B1 (ko) 부분 체이스 결합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송신 및 수신 장치 및방법
KR100450968B1 (ko)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송/수신장치 및 방법
KR20100048865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확인 응답 전송 및 전송 블록 재전송 방법
JP6265387B2 (ja) バンドルされたnackメッセージに応答して再送をマッピングする方法及び関連する装置
CN103312442A (zh) 基于有限长度循环缓存速率匹配的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040177306A1 (en)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KR101486080B1 (ko) 다중안테나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방법
Uzawa et al. PCI reduction method suitable for type-II HARQ with SR-ARQ
KR101443540B1 (ko)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회전형버퍼 기반 레이트매칭과 버스트 다중화 방법 및 장치
Jegbefume et al. Capacity enhancement of wireless networks using soft-length symbols protocol
KR20140001481A (ko) 복합 자동 재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장치
Le Masson et al. Simulated performance of the STANAG 4538 HF transmission standar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