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94904B - 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94904B
CN103294904B CN201310185340.1A CN201310185340A CN103294904B CN 103294904 B CN103294904 B CN 103294904B CN 201310185340 A CN201310185340 A CN 201310185340A CN 103294904 B CN103294904 B CN 1032949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isted
power
pedal
grade
to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853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94904A (zh
Inventor
陈文彦
赖荣基
尹俊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8534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949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94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4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94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949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方法,该电动助力车具有第一助力等级和第二助力等级,该第二助力等级提供的助力小于该第一助力等级提供的助力,该电动助力车具有踏板,该方法包括步骤:(A)该电动助力车操作于初始助力等级;(B)量测该踏板的扭力指标值,并将该扭力指标值与预设数值区段进行比对,其中该预设数值区段具有上限值和下限值;(C)当该扭力指标值位于该预设数值区段内,维持该电动助力车的助力等级为该初始助力等级;(D)当该扭力指标值小于该下限值时,调整该电动助力车的助力等级为该第二助力等级;以及(E)当该扭力指标值大于该上限值时,调整该电动助力车的助力等级为该第一助力等级。

Description

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动助力车的调整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助力车(E-bike/Pedelec)可让骑乘者根据不同的路况调整助力等级,使骑乘者在骑乘时达到轻松且舒适的骑乘感。然而,一般电动助力车的助力等级繁多又复杂,通常搭配齿轮变速系统来进行助力等级的调整,且骑乘者须对于齿轮变速系统有所了解,增加操作上的复杂度与学习上的负担。此外,当通过骑乘者手动调整助力等级时,往往会忽略当下的助力等级、车速与踩踏力等因素,造成调整后出现踩空或助力等级不足等不适感。
因此,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良,提出一种可自动调整电动助力车助力等级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方法,可依据电动助力车当下的速度(speed)、踏板转速(cadence)、踩踏力(torque)等资讯,自动切换电动助力车为最适当的助力等级,让骑乘者可以有轻松且舒适的骑乘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方法,该电动助力车具有第一助力等级和第二助力等级,该第二助力等级提供的助力小于该第一助力等级提供的助力,该电动助力车具有踏板,该方法包括步骤:(A)该电动助力车操作于初始助力等级,该初始助力等级提供的助力位于该第二助力等级提供的助力和该第一助力等级提供的助力之间;(B)量测该踏板的扭力指标值,并将该扭力指标值与预设数值区段进行比对,其中该预设数值区段具有上限值和下限值;(C)当该扭力指标值位于该预设数值区段内,维持该电动助力车的助力等级为该初始助力等级;(D)当该扭力指标值小于该下限值时,调整该电动助力车的助力等级为该第二助力等级;以及(E)当该扭力指标值大于该上限值时,调整该电动助力车的助力等级为该第一助力等级。
较佳的,在该步骤(A)之前更包括:(1)感测该电动助力车的行进速度与该踏板的转动速度;(2)当该行进速度与该转动速度其中之一等于0,将该电动助力车的助力等级调整为该第一助力等级,且回到步骤(1);及(3)当该行进速度与该转动速度均大于0时,才执行后续步骤(A)~(E)。
较佳的,感测该行进速度与该转动速度的频率为每秒至少20次。
较佳的,该踏板转动路径上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步骤(B)更包括:(B1)侦测该踏板的踏板位置;(B2)记录该踏板自该第一位置移动到该第二位置期间所量测的多个即时扭力值,该扭力指标值为该些即时扭力值中的扭力最大值;及(B3)当该踏板位置经过该第二位置时,比较该扭力指标值与该下限值,将比较结果传给步骤(D)。
较佳的,该第一位置和该第二位置重迭时,该扭力指标值为该踏板每转动一圈中该些即时扭力值中的扭力最大值,且该踏板每转动一圈则步骤(D)会执行一次。
较佳的,该踏板转动路径上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步骤(B)更包括:
(B1’)侦测该踏板的踏板位置;(B2’)当该踏板位置位于该第一位置和该第二位置之间时,量测该踏板的即时扭力值,该扭力指标值为该即时扭力值,比较该扭力指标值与该上限值,并将比较结果传给步骤(E);和(B3’)重新侦测该踏板位置,当该踏板位置仍位于该第一位置和该第二位置之间时,回到步骤(B2’)。
较佳的,该下限值和该上限值可被使用者调整,但该下限值和该上限值的差距保持为扭力差距定值。
较佳的,该扭力差距定值为10Nm。
本发明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动助力车的自动调整方法,该电动助力车可选择性输出第一助力等级,其中该第一助力等级提供的助力为该电动助力车所能提供的最大助力,该电动助力车具有踏板,该踏板转动路径上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该电动助力车具有目前助力等级参数和预设数值区段,该预设数值区段具有上限值和下限值,该方法包括步骤:(A)设定该目前助力等级参数为该第一助力等级和该第二助力等级其中之一;(B)侦测该踏板的踏板位置;(C)当该踏板位置位于该第一位置和该第二位置之间时:(C1)量测并储存该踏板的即时扭力值;(C2)当该即时扭力值大于该上限值时,设定该目前助力等级参数为该第一助力等级;(C3)当该即时扭力值小于该上限值时,维持该目前助力等级参数不改变;(D)当该踏板位置转动经过该第二位置时:(D1)自该第一位置移动到该第二位置期间所量测的多个即时扭力值中,找出其中的扭力最大值;(D2)当该扭力最大值小于该下限值时,使该目前助力等级参数向下调降一等级;(D3)当该扭力最大值大于该下限值时,维持该目前助力等级参数不改变。
较佳的,步骤(C)之后更包括:(C4)回到步骤(B);步骤(D)之后更包括:(D4)回到步骤(B)。
较佳的,在该步骤(A)之前更包括:(1)感测该电动助力车的行进速度与该踏板的转动速度;(2)当该行进速度与该转动速度其中之一等于0时,设定该目前助力等级参数为该第一助力等级,且回到步骤(1);(3)当该行进速度与该转动速度两者均大于0时,才执行后续步骤(A)~(D)。
本发明第三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方法,该电动助力车可选择性地可选择性输出第一助力等级,其中该第一助力等级提供的助力为该电动助力车所能提供的最大助力,该电动助力车具有踏板、目前助力等级参数和预设数值区段,该预设数值区段具有一上限值和一下限值,该方法包括步骤:(A)设定该目前助力等级参数为该第一助力等级和该第二助力等级其中之一;(B)量测该踏板的扭力指标值;(C)比较该扭力指标值与该上限值,当该扭力指标值大于该上限值时,设定该目前助力等级参数为该第一助力等级;(D)比较该扭力指标值与该下限值,当该扭力指标值小于该下限值时,使该目前助力等级参数向下调降一等级;以及(E)当该扭力指标值大于该下限值,且小于该上限值时,维持该目前助力等级参数不改变。
较佳的,该踏板转动路径上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特征在于,步骤(D)更包括:(D1)侦测该踏板的踏板位置;及(D2)当该踏板位置经过该第二位置时,比较该扭力指标值与该下限值。
较佳的,步骤(B)更包括:(B1)记录该踏板自该第一位置移动到该第二位置期间所量测的多个即时扭力值,该扭力指标值为该多个即时扭力值中的扭力最大值。
较佳的,该踏板转动路径上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且当该踏板位于该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踏板对应的扭力值大于0,其中步骤(B)更包括:(1)侦测该踏板的踏板位置;(2)当该踏板位置位于该第一位置和该第二位置之间时,量测该踏板的即时扭力值,该扭力指标值为该即时扭力值,比较该扭力指标值与该上限值;及(3)重新侦测该踏板位置,当该踏板位置仍位于该第一位置和该第二位置之间时,回到步骤(2)。
较佳的,该踏板每转一圈行程中,步骤(D)执行次数<步骤(C)执行次数。
较佳的,该下限值和该上限值可被使用者调整,但该下限值和该上限值的差距保持为扭力差距定值。
较佳的,该扭力差距定值为10Nm。
较佳的,在步骤(A)之前,更包括:(1)感测该踏板的转动速度;(2)当该转动速度等于0时,则使该电动助力车输出该第一等级助力,且回到步骤(1);(3)当该转动速度大于0时,才执行后续步骤(A)~(E)。
较佳的,在步骤(A)之前,更包括:(1)感测该电动助力车的行进速度;
(2)当该行进速度等于0时,则使该电动助力车输出该第一等级助力,且回到步骤(1);(3)当该行进速度大于0时,才执行后续步骤(A)~(E)。
较佳的,感测该行进速度或该转动速度的频率为每秒至少感测20次。
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发明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方法,不仅在操作上的简便,不会让骑乘者产生学习上的负担,更可依据电动助力车当下的速度、踏板转速、踩踏力等资讯,自动切换电动助力车为一最适当的助力等级,让骑乘者可以有轻松且舒适的骑乘体验。
为了对本发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装置的元件方块图。
图2A、2B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3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之踏板位置的示意图。
图4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之预设数值区段的示意图。
图5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之预设数值区段难易程度的示意图。
图6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之电动助力车之助力等级、速度与踏板所承受之扭力的示意图。
图7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之电动助力车之助力等级、速度与踏板所承受之扭力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装置的元件方块图。如图1所示,电动助力车100的自动调整装置1包括感测单元10、储存单元20以及处理单元30。感测单元10例如是感测晶片,用以感测电动助力车100的行进速度、电动助力车100踏板的踏板位置、转动速度及踏板所承受的扭力指标值。储存单元20例如是硬碟或记忆体,用以纪录感测单元10所感测,踏板在各位置上的扭力指标值。处理单元30例如是处理器或运算晶片,可用以调整电动助力车100的助力等级、判断电动助力车100的行进速度与踏板的转动速度及将踏板在各位置上的扭力指标值与预设数值区域进行比对,同时,可依据处理单元30的比对结果调整电动助力车100的助力等级。
上述电动助力车100可具有第一助力等级和第二助力等级,第二助力等级提供的助力小于第一助力等级提供的助力。此外,电动助力车100的自动调整装置1可应用于本发明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方法。
图2A、2B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方法的流程图,且图2B接续第图2A。以下更以流程图详细说明电动助力车100的各项元件的运作方式。然而,图2A、2B流程步骤并不局限应用于图1所示的电动助力车100。图1的电动助力车100也不局限应用于图2A、2B的流程步骤。
在步骤S1中,感测单元10感测电动助力车的行进速度与踏板的转动速度。感测单元10感测行进速度与转动速度的频率为例如每秒至少20次。
在步骤S11中,以处理单元30判断行进速度与转动速度其中之一是否等于0。当行进速度与转动速度其中之一等于0时,执行步骤S2,当行进速度与转动速度均大于0时,执行后续步骤SA
在步骤S2中,处理单元30将电动助力车100的助力等级调整为第一助力等级,且重新回到步骤S1。在实施例中,第一助力等级为电动助力车100可提供的最大助力等级,也就是说,当电动助力车为静止(即行进速度等于0)或滑行(即行进速度不为0,但骑乘者未踩踏踏板,踏板转动速度等于0)时,处理单元30将电动助力车100的助力等级调整为最大助力等级。
在步骤SA中,电动助力车100操作于初始助力等级,例如是第一助力等级或第二助力等级,接着执行步骤SB
在步骤SB中,感测单元10侦测踏板的踏板位置。接着,执行步骤SB1
在后续步骤(包括步骤SB1、SB2、SB22、SB2’、SB3、SB3’)中,感测单元10可量测踏板的扭力指标值,并以储存单元20记录之。储存单元20记录的扭力指标值传至处理单元30,处理单元30将扭力指标值与预设数值区段进行比对。预设数值区段具有上限值UB和下限值LB(见图4)。图3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之踏板位置的示意图。图4绘示本发明实施例预设数值区段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踏板40顺时针转动,且转动路径上有第一位置D1和第二位置D2,因此踏板40会先经过第一位置D1,然后才抵达第二位置D2。图3所绘示的踏板40位于第一位置D1和第二位置D2之间。处理单元30依据踏板的位置而以不同的扭力指标值与图4所示的预设数值区段进行比对。
在步骤SB1中,判断感测单元10侦测的踏板位置是否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当踏板位置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执行步骤SB2’,否则执行步骤SB2。如图3所示,踏板40会先经过第一位置D1,然后才抵达第二位置D2,因此本流程会先执行步骤SB2’至少一次后,才会执行到步骤SB2
在步骤SB2’中,针对踏板当下所处的目前位置,感测单元10量测踏板的即时扭力值,并以储存单元20记录之。例如:当踏板位于位置P1时,所量测到的即时扭力值为F(P1),当踏板位于位置P2时,所量测到的即时扭力值为F(P2),同样地,当踏板位于位置PN时,所量测到的即时扭力值为F(PN),如此依序将F(P1),F(P2)…F(PN)记录到储存单元20中。接着,执行步骤SB3’
在步骤SB3’中,处理单元30比较踏板在目前位置所侦测到的即时扭力值与预设数值区段的上限值,并判断即时扭力值是否大于预设数值区段的上限值。当即时扭力值大于预设数值区段的上限值时,执行步骤SE,否则执行步骤SC。换句话说,踏板在目前位置所侦测到的即时扭力值,为执行步骤SB3’中的扭力指标值。
在步骤SE中,处理单元30将电动助力车的助力等级调整为第一助力等级(在本实施例中例如是最大助力等级)。接着,回到步骤SB
步骤SC代表扭力指标值位于预设数值区段内,故处理单元30维持电动助力车100的助力等级为目前的助力等级。当满足下列二条件其中之一时,运算流程进入步骤Sc:(1)在步骤SB3’中,当步骤SB3’的即时扭力值小于预设数值区段的上限值时,或(2)稍后在步骤SB3中,自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期间所量测的多数个即时扭力值中的最大值大于预设数值区段的下限值时,则电动助力车的助力等级维持不变。接着,回到步骤SB
在步骤SB2中,判断踏板位置是否位于第二位置。当踏板位置位于第二位置时,执行步骤SB3,否则执行步骤SB22
在步骤SB22中,代表踏板已经通过第二位置,因此在踏板再次重新进入“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区段前重置储存单元20所记录的多数个即时扭力值,并回到步骤SB
在步骤SB3中,处理单元30比较自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期间所量测的多数个即时扭力值中的最大值与预设数值区段的下限值,并判断此多数个即时扭力值中的最大值是否小于预设数值区段的下限值。当自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期间所量测的多数个即时扭力值中的最大值小于预设数值区段的下限值时,执行步骤SD,否则执行步骤SC。换句话说,自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期间所量测的多数个即时扭力值中的最大值,为执行步骤SB3中的扭力指标值。
在步骤SD中,处理单元30将电动助力车100目前的助力等级参数向下调降一等级。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举例来说,若电动助力车具有N阶助力等级,若电动助力车目前助力等级为第一助力等级,则处理单元30可调整电动助力车100助力等级为第二助力等级,若电动助力车目前助力等级为第N阶助力等级,则处理单元30可调整电动助力车100助力等级为第(N+1)阶助力等级。接着,回到步骤SB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重迭,也就是说,踏板每转动一圈则步骤SD会执行一次。
如图4所示,预设数值区段系依据骑承者在骑乘时的舒适区(comfortzone,CZ)所定义。预设数值区段可允许使用者调整其下限值和上限值,但下限值和上限值的差距较佳应保持为扭力差距定值,例如是10Nm。当感测单元10感测到踏板所承受扭力值超过舒适区CZ的上限值(upperbound,UB),表示骑乘者腿部肌肉负担过大,需要增加电动助力车100的助力等级来提高助力。当感测单元10感测到踏板所承受的扭力值低于舒适区CZ的下限值(lowerbound,LB),表示骑乘者的腿部肌肉负担过小,容易感受到踩空的不适感,需要降低电动助力车100的助力等级来减小助力。
然而,由于每位骑乘者的身型与体力状况不尽相同,对于舒适的感受也会不同。因此,本发明也可提供骑乘者自行调整预设数值区段的下限值和上限值。
图5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预设数值区段难易程度的示意图。由于预设数值区段的下限值和上限值的差距保持为扭力差距定值(例如是10Nm),当此预设数值区段的值域越高,扭力指标值不容易大于预设数值区段的上限值,故电动助力车100的助力等级不易增加,同时,扭力指标值相当容易低于预设数值区段的下限值,故电动助力车100的助力等级容易被减小。换句话说,在此状态下,骑乘者需要施加较大的力气于电动助力车的踏板上,才能顺利骑乘。
反之,当此预设数值区段的值域越低,扭力指标值相当容易大于预设数值区段上限值,故电动助力车100助力等级会增加,同时,扭力指标值不容易低于预设数值区段下限值,故电动助力车100助力等级不会被减小。换句话说,在此状态下,骑乘者仅需要施加相当小的力气于电动助力车的踏板上,便能顺利骑乘。
因此,如图5所示,本发明可设定预设数值区段为三个等级─困难、中等、简易。若预设数值区段的等级为简易,则其下限值与上限值可例如分别为10Nm与20Nm。若预设数值区段的等级为中等,则其下限值与上限值可例如分别为20Nm与30Nm。若预设数值区段的等级为中等,则其下限值与上限值可例如分别为30Nm与40Nm。
骑乘者可利用电动助力车100上的人机介面(humanmachineinterface,HMI)或以携带型电子装置,例如是智慧型手机、平板电脑等装置进行预设数值区段的等级调整。
以下举范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以对本发明所揭露电动助力车的自动调整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但要注意的是,范例性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特定的实施态样,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第一实施例
图6绘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动助力车助力等级、速度与踏板所承受的扭力的示意图。首先要说明的是,第一实施例电动助力车行驶于一般平地,且骑承者的舒适区CZ介于扭力值20~30Nm,故将预设数值区段的等级设定为中等(下限值与上限值分别为20Nm与30Nm)。电动助力车的助力等级分为0~5共六级,其中0级为电动助力车完全不提供助力,5级为电动助力车提供最大助力。踏板转动圈数以电动助力车静止(速度为0)为起始(即踏板转动圈数为0),此时踏板位于第一位置。当踏板第一次重复经过第一位置时,踏板转动圈数为1。当踏板第二次重复经过第一位置时,踏板转动圈数为2,依此类推。
如图6所示,电动助力车从静止起始,在起始之初,骑乘者所耗费(或踏板所承受)的扭力值超过40Nm,此时,电动助力车助力等级为5,即为最大助力等级。受到电动助力车所提供助力,踏板所承受的扭力值迅速下降,当踏板转动圈数为1时,由于在踏板转动圈数为0~1的过程中所感测到的最大扭力值并未低于预设数值区段的下限值(20Nm),故电动助力车维持助力等级为5。当踏板转动圈数为2时,由于在踏板转动圈数为1~2的过程中所感测到的最大扭力值低于预设数值区段的下限值(20Nm),故将电动助力车助力等级向下调降一等级,使助力等级为4。当踏板转动圈数为3时,由于在踏板转动圈数为2~3的过程中所感测到的最大扭力值低于预设数值区段的下限值(20Nm),故将电动助力车助力等级向下调降一等级,使助力等级为3。当踏板转动圈数为4时,由于在踏板转动圈数为3~4的过程中所感测到的最大扭力值低于预设数值区段的下限值(20Nm),故将电动助力车助力等级向下调降一等级,使助力等级为2。当踏板转动圈数为5与6时,由于在踏板转动圈数为4~5与5~6的过程中所感测到的最大扭力值高于预设数值区段的下限值(20Nm),且在这段期间内踏板所承受的扭力值皆位于预设数值区段(即为骑乘者的舒适区20Nm~30Nm),故维持电动助力车的助力等级为2。
如上所述,在踏板转动圈数为0~4期间,由于踏板所承受的扭力并未稳定地位于预设数值区段(20Nm~30Nm),故电动助力车的速度与提供的助力等级仍属于一调整状态。在踏板转动圈数为4~5期间,踏板所承受的扭力超过预设数值区段的下限值(20Nm),进入骑承者的舒适区CZ。在踏板转动圈数为5~6期间,由于踏板所承受的扭力已稳定地位于预设数值区段,故电动助力车的速度与提供的助力等级趋近一定值。在踏板转动圈数超过4且踏板所承受的扭力值进入预设数值区段后,至踏板转动圈数为6的期间,由于踏板所承受的扭力已稳定地位于预设数值区段,属于平衡状态。
第二实施例
图7绘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车助力等级、速度与踏板所承受的扭力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第二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车行驶于一般平地,且骑承者的舒适区CZ介于扭力值20~30Nm,故将预设数值区段之等级设定为中等(下限值与上限值分别为20Nm与30Nm)。电动助力车的助力等级分为0~5共六级,其中0级为电动助力车完全不提供助力,5级为电动助力车提供最大助力。踏板转动圈数以电动助力车静止(速度为0)为起始(即踏板转动圈数为0),此时踏板位于第一位置。当踏板第一次重复经过第一位置时,踏板转动圈数为1。当踏板第二次重复经过第一位置时,踏板转动圈数为2,依此类推。
如图7所示,电动助力车从静止起始,在起始之初,骑乘者所耗费(或踏板所承受)的扭力值超过40Nm,此时,电动助力车的助力等级为5,即为最大助力等级。受到电动助力车所提供的助力,踏板所承受的扭力值开始下降,当踏板转动圈数为1时,由于在踏板转动圈数为0~1的过程中所感测到的最大扭力值并未低于预设数值区段的下限值(20Nm),此外,在踏板转动圈数为1的当下,踏板所承受的扭力值仍大于预设数值区段的上限值(30Nm),故电动助力车维持最大的(即助力等级为5)。当踏板转动圈数为2时,由于在踏板转动圈数为1~2的过程中所感测到的最大扭力值并未低于预设数值区段的下限值(20Nm),故将电动助力车助力等级维持助力等级为5。当踏板转动圈数为3、4、5与6时,由于在踏板转动圈数为2~3、3~4、4~5与5~6的过程中所感测到的最大扭力值高于预设数值区段的下限值,且在这段期间内踏板所承受扭力值皆位于预设数值区段(即为骑乘者舒适区20Nm~30Nm),故维持电动助力车助力等级为5。
如上所述,在踏板转动圈数为0~1期间,由于踏板所承受扭力并未稳定地位于预设数值区段(20Nm~30Nm),故电动助力车速度与提供的助力等级仍属于一调整状态。在踏板转动圈数超过1且踏板所承受扭力值进入预设数值区段后,至踏板转动圈数为6的期间,由于踏板所承受扭力已稳定地位于预设数值区段,故电动助力车速度与提供的助力等级趋近一定值,属于平衡状态。
此外,由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可知,虽然此二实施例电动助力车皆行驶于一般平地,且预设数值区段等级设定为中等(下限值与上限值分别为20Nm与30Nm),但第一实施例以一种低齿比(lowergearrate)的方式骑乘电动助力车,故平衡状态时其速度较低(约为10km/h),而第二实施例以一种高齿比(highgearrate)的方式骑乘电动助力车,故平衡状态时其速度较高(约为23km/h)。
承上述说明与实施例,本发明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方法,不仅在操作上的简便,不会让骑乘者产生学习上的负担,更可依据电动助力车当下的速度、踏板转速、踩踏力等资讯,自动切换电动助力车为一最适当的助力等级,让骑乘者可以有轻松且舒适的骑乘体验。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方法,该电动助力车具有第一助力等级和第二助力等级,该第二助力等级提供的助力小于该第一助力等级提供的助力,该电动助力车具有踏板,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
(A)该电动助力车操作于初始助力等级,该初始助力等级提供的助力值位于该第二助力等级提供的助力值和该第一助力等级提供的助力值之间;
(B)量测该踏板的扭力指标值,并将该扭力指标值与预设数值区段进行比对,其中该预设数值区段具有上限值和下限值;
(C)当该扭力指标值位于该预设数值区段内,维持该电动助力车的助力等级为该初始助力等级;
(D)当该扭力指标值小于该下限值时,调整该电动助力车的助力等级为该第二助力等级;以及
(E)当该扭力指标值大于该上限值时,调整该电动助力车的助力等级为该第一助力等级;
其中,该踏板转动路径上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其中步骤(B)更包括:
(1)侦测该踏板的踏板位置;
(2)当该踏板位置位于该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量测并纪录该踏板的即时扭力值,该扭力指标值为该即时扭力值,比较该扭力指标值与该上限值,并将比较结果传给步骤(E);
(3)重新侦测该踏板位置,当该踏板位置仍位于该第一位置和该第二位置之间时,回到步骤(2);
(4)当该踏板位置经过该第二位置时,该扭力指标值为步骤(2)中所记录的即时扭力值中的扭力最大值,比较该扭力最大值与该下限值,将比较结果传给步骤D。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步骤(A)之前更包括:
(1)感测该电动助力车的行进速度与该踏板的转动速度;
(2)当该行进速度与该转动速度其中之一等于0,将该电动助力车的助力等级调整为该第一助力等级,且回到步骤(1);及
(3)当该行进速度与该转动速度均大于0时,才执行后续步骤(A)~(E)。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感测该行进速度与该转动速度的频率为每秒至少20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位置和该第二位置重迭时,该扭力指标值为该踏板每转动一圈中该些即时扭力值中的扭力最大值,且该踏板每转动一圈则步骤(D)会执行一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下限值和该上限值可被使用者调整,但该下限值和该上限值的差距保持为扭力差距定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扭力差距定值为10Nm。
7.一种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方法,该电动助力车可选择性输出第一助力等级,其中该第一助力等级提供的助力为该电动助力车所能提供的最大助力,该电动助力车具有踏板,该踏板转动路径上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该电动助力车具有目前助力等级参数和预设数值区段,该预设数值区段具有上限值和下限值,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
(A)确定该目前助力等级参数;
(B)侦测该踏板的踏板位置;
(C)当该踏板位置位于该第一位置和该第二位置之间时:
(C1)量测并储存该踏板的即时扭力值;
(C2)当该即时扭力值大于该上限值时,设定该目前助力等级参数为该第一助力等级;
(C3)当该即时扭力值小于该上限值时,维持该目前助力等级参数不改变;
(D)当该踏板位置转动经过该第二位置时:
(D1)自该第一位置移动到该第二位置期间所量测的多个即时扭力值中,找出其中的扭力最大值;
(D2)当该扭力最大值小于该下限值时,使该目前助力等级参数向下调降一等级;
(D3)当该扭力最大值大于该下限值时,维持该目前助力等级参数不改变;
其中,步骤(C)之后更包括:
(C4)回到步骤(B);
步骤(D)之后更包括:
(D4)回到步骤(B)。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步骤(A)之前更包括:
(1)感测该电动助力车的行进速度与该踏板的转动速度;
(2)当该行进速度与该转动速度其中之一等于0时,设定该目前助力等级参数为该第一助力等级,且回到步骤(1);
(3)当该行进速度与该转动速度两者均大于0时,才执行后续步骤(A)~(D)。
9.一种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方法,该电动助力车可选择性输出第一助力等级和最低助力等级,其中该第一助力等级提供的助力为该电动助力车所能提供的最大助力,该最低助力等级提供的助力为该电动助力车所能提供的最小助力,该电动助力车具有踏板、目前助力等级参数和预设数值区段,该预设数值区段具有上限值和下限值,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
(A)确定该目前助力等级参数;
(B)量测该踏板的扭力指标值;
(C)比较该扭力指标值与该上限值,当该扭力指标值大于该上限值时,设定该目前助力等级参数为该第一助力等级;
(D)比较该扭力指标值与该下限值,当该扭力指标值小于该下限值时,若该目前助力等级参数大于该最低助力等级,使该目前助力等级参数向下调降一等级;以及
(E)当该扭力指标值大于该下限值且小于该上限值时,维持该目前助力等级参数不改变;
其中,该踏板转动路径上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步骤(B)更包括:
(1)侦测该踏板的踏板位置;
(2)当该踏板位于该第一位置和该第二位置之间时,量测并记录该踏板的即时扭力值,该扭力指标值为该即时扭力值,比较该即时扭力值与该上限值,并将比较结果传给步骤(E);
(3)重新量测该踏板位置,当该踏板位置仍位于该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回到步骤(2);
(4)当踏板位置经过该第二位置时,该扭力指标值为步骤(2)中所记录的即时扭力值中的扭力最大值,比较该扭力最大值与该下限值,将比较结果传给步骤(D)。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踏板每转一圈行程中,步骤(D)执行次数<步骤(C)执行次数。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下限值和该上限值可被使用者调整,但该下限值和该上限值的差距保持为扭力差距定值。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扭力差距定值为10Nm。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之前,更包括:
(1)感测该踏板的转动速度;
(2)当该转动速度等于0时,则使该电动助力车输出该第一助力等级,且回到步骤(1);
(3)当该转动速度大于0时,才执行后续步骤(A)~(E)。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感测该转动速度的频率为每秒至少感测20次。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A)之前,更包括:
(1)感测该电动助力车的行进速度;
(2)当该行进速度等于0时,则使该电动助力车输出该第一助力等级,且回到步骤(1);
(3)当该行进速度大于0时,才执行后续步骤(A)~(E)。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感测该行进速度的频率为每秒至少感测20次。
CN201310185340.1A 2013-05-17 2013-05-17 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方法 Active CN1032949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85340.1A CN103294904B (zh) 2013-05-17 2013-05-17 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85340.1A CN103294904B (zh) 2013-05-17 2013-05-17 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4904A CN103294904A (zh) 2013-09-11
CN103294904B true CN103294904B (zh) 2016-05-11

Family

ID=49095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85340.1A Active CN103294904B (zh) 2013-05-17 2013-05-17 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949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35158B2 (ja) * 2016-06-14 2020-08-05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JP6817113B2 (ja) * 2017-03-10 2021-01-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およびこの制御装置を含む自転車用駆動装置
CN112706871B (zh) * 2019-10-24 2022-06-21 睿能创意公司 电动助力车、传动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3525581B (zh) * 2020-04-14 2022-06-2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电动自行车助力控制方法及其助力控制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9486A (zh) * 1998-12-23 1999-06-16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电动助力车控制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6309B2 (ja) * 1996-08-28 2002-07-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アシスト式電動車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19486A (zh) * 1998-12-23 1999-06-16 天津光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电动助力车控制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数字智能传动传感化自动控制系统在电动自行车上的应用;薛荣生等;《中国自行车》;20070831;第26-36页 *
智能电动助力车精确助力控制系统设计;张艳燕等;《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930;第24卷(第5期);第102-10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94904A (zh) 201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94904B (zh) 电动助力车自动调整方法
TWI558613B (zh) 電動助力車之自動調整方法
US11383783B2 (en) Bicycle control device and system
US10377443B2 (en) Bicycle control apparatus
CN105667693A (zh) 自行车用控制装置
US9024550B2 (en) Dynamic reconfiguration-switching of windings in an electric motor used as a generator in an electric vehicle
US8994307B2 (en) Selectively lowering resistance of a constantly used portion of motor windings in an electric motor
CN104460902B (zh) 一种优化功率的风扇调控方法及装置
US20190008074A1 (en) Fan speed control in electronic devices
US933775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ibration of driving motor in vehicle
CN104648595A (zh) 智能自行车变速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5587681A (zh) 一种基于PID算法应用于SmartRack机柜的风扇调控方法
JP2005273761A5 (zh)
DE102021126686A1 (de) Leistungsverwaltungseinrichtung und -verfahren für mehrebenenspeichersysteme
TW201406604A (zh) 電動輔助裝置及電動交通工具的驅動方法
CN105253140A (zh) 一种单轴并联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3119750A (zh) 一种车辆能耗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动车辆
CN108520140A (zh) 一种电机预扭矩的修正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TWI641526B (zh) 自行車系統及其自動控制方法
CN104376835B (zh) 一种调整亮度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JP2007128178A5 (zh)
CN107985312A (zh) 一种电动车起动方法及电动车
CN215111437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用平台搭载装置
TW201741196A (zh) 自行車變速控制系統以及自行車變速控制方法
CN108583560A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电机发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09

Address after: 167 Shanying Road (1st floor), Guishan District, Taoyuan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DARFON INNOVATION Corp.

Address before: 215011 No. 99 Chuk Yuen Road, hi tech Zone,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before: SUZHOU DARFON 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befor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