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88673B - 一种铂配体及其配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铂配体及其配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88673B
CN103288673B CN201310205685.9A CN201310205685A CN103288673B CN 103288673 B CN103288673 B CN 103288673B CN 201310205685 A CN201310205685 A CN 201310205685A CN 103288673 B CN103288673 B CN 1032886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inum
compound
reaction
formula
lig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056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88673A (zh
Inventor
臧林泉
郭言明
陈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ZA GUANGZHOU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Ltd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ongsh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ongsh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ongsh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31020568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886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88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8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88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86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铂配体及其配合物,一种铂配体,其化学式如下:式中,m=2-5,Z为C2~4的饱和碳链,X和Y独立为NH2、NR’2、SR’,COOH基团,分别连接在Z的不同碳上,R’为C1-4烷基。进一步的,X和Y独立为NH2,SR’,特别的,X和Y独立为NH2。本发明的铂配体,可以很好偶联多种试剂,并可以在其上连接靶向序列,可以作为多种试剂的配体。配体本身结构简单,合成成本较低,易于批量生产。本发明的靶向配体,具有很好的靶向性,与铂试剂配位后,在体内易于局部集中,起到更好的效果。本发明的靶向试剂,靶向性好,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诊断。

Description

一种铂配体及其配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偶联物,特别涉及一种靶向偶联体。
背景技术
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给社会和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率以年均3%~5%的速度递增。我国癌谱呈现新的特征,既有发达国家又保留发展中国家的双重特征,即出现恶性肿瘤发病的双重负担局面,2009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1-3]。肺癌1988~2005年发病率以每年1.63%的速度增加,2000~2005年间肺癌的新发病例增加了12万[4],并且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肺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I-IV期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仅约15%。导致肺癌致死率高的主要原因是检测晚,多数病人是在肺癌晚期甚至是发生了远处转移后才检测出来[5]
为了减少肿瘤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需要尽可能早,并尽可能准确的诊断[6]。近年来虽然肿瘤的早期诊断如血清标志物诊断[7]、蛋白质组[8]、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9,10]等新型诊断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这些诊断技术受限于特异性和假阳性率的影响,临床上对于肺癌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以病理诊断为主,肿瘤标志物的分子诊断和分子影像诊断等新技术仅作为肺癌诊断的辅助手段。但是现有的多肽,及其与其他化合物,特别是无机化合物的结合力差,无法形成较为稳定的偶联物。同样以顺铂为例,其与氨基的结合力较弱,且一般难以保证其顺式铂结构,这也是其难以制备成为靶向药物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有的肿瘤临床治疗中,仍然以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为主。目前肿瘤药物治疗中,主要依赖于细胞毒类药物,如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等人工合成的具有顺式铂的化合物,长春碱、紫杉醇等天然或半合成化合物。但是细胞毒类药物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存在严重的副作用。这个副作用包括但不限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毒性等严重的不良不应,这限制了这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顺铂最早由美国生理学家Rosenberg B等发现,是中心以二价铂同两个氯原子和两个氨分子结合的重金属络合物,类似于双功能烷化剂,对乏氧细胞作用,进入人体后扩散通过带电的细胞膜,先将所含之氯解离,然后在DNA分子中鸟嘌呤的6位和7位之间形成交叉连接、或与腺嘌呤和胞嘧啶形成DNA单链内两点的交叉联结,也可能形成双链间的交叉联结,从而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对RNA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较弱。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顺铂自发现以来,已成为治疗肺癌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它具有抗瘤谱广、作用强、与多种抗肿瘤药有协同作用、且无交叉耐药等特点。其他铂类化合物如卡铂、奥沙利铂等虽然在不良反应上有一定降低,但抑瘤效果与顺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顺铂仍为当前联合化疗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近年来,以一些与肿瘤细胞分化增殖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酶作为药物筛选靶点,发现选择性作用于特定靶位的高效、低毒、特异性强的新型抗癌药,即分子靶向药和抗体靶向药,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研发的重要方向。而用于诊断肿瘤的多肽、肿瘤靶向性的载体多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多肽、抑制肺癌生长的相关多肽激素或生长因子等具有肿瘤靶向性多肽的发现为靶向性药物的治疗奠定了基础,这些多肽或受体可作为靶向载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可增加药物的溶解性、改变抗肿瘤药物在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分布[11],同时还可以将化疗药物靶向浓集于肿瘤组织,起到提高肿瘤的治疗作用和降低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目的,从而实现肿瘤的靶向治疗。该类药物可有望实现肿瘤组织的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同时有望显著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但是现有的多肽,及其与其他化合物,特别是无机化合物的结合力差,无法形成较为稳定的偶联物。同样以顺铂为例,其与氨基的结合力较弱,且一般难以保证其顺式铂结构,这也是其难以制备成为靶向药物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赵平,陈万青.2008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2]  赵平,陈万青.2009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
[3]  赵平,陈万青.2010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1.
[4]  陈万青,张思维,邹小农.中国肺癌发病死亡的估计和流行趋势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10,13(5):488-493.
[5]  Ahmedin J,Freddie B,Melissa M,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CA Cancer J Clin,2011,61:69–90.
[6]  Celine Mascaux,Nir Peled,Kavita Garg,et al.Early detection and screening of lung cancer[J].Expert Rev Mol Diagn,2010,10(6):799~815.
[7]  Florian Blankenburg,Rudolf Hatz,Dorothea Nagel,et al.Preoperative CYFRA21-1and CEAas 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Tumor Biol,2008,29:272~277.
[8]  Kikuchi T,Carbone DP.Proteomics analysis in lung cancer: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Respirology.2007,12(1):22~28.
[9]  Eric C.Ford,Joseph Herman,Ellen Yorke,et al.18F-FDG PET/CT for image-guided and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J].J Nucl Med,2009,50:1655–1665.
[10]  Barbara Fischer,Ulrik Lassen,Jann Mortensen,et al.Preoperative staging of lung cancer withcombined PET–CT[J].N Engl J Med,2009,361:32~39.
[11]  Prajapati RN,Tekade RK,Gupta U,et al.Dendimer-mediated solubilization,formulationdevelopment and in vitro-in vivo assessment of piroxicam[J].Mol Pharm,2009,6(3):940-95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铂配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靶向性铂配体。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靶向试剂。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铂配体,其化学式如式Ⅰ所示:
式(Ⅰ)
式中,m=2-5,Z为C2~4的饱和碳链,X和Y独立为NH2、NR’2、SR’,COOH基团,分别连接在Z的不同碳上,R’为C1-4烷基。进一步的,X和Y独立为NH2,SR’,特别的,X和Y独立为NH2
一种末端修饰的靶向多肽,其通式如式Ⅱ所示:
式(Ⅱ)
式中,m=2-5,Z为C2~4的饱和碳链,X和Y独立为NH2、NR’2、SR’、COOH基团,分别连接在Z的不同碳上,R为靶向识别序列,R’为C1-4烷基。特别的,R为靶向识别多肽序列。进一步的,X和Y独立为NH2,SR’,特别的,X和Y独立为NH2
一种靶向试剂,由上述末端修饰的靶向多肽与功能化合物配合而成。功能化合物选自抗肿瘤药物、检测试剂。特别的,抗肿瘤药物选自铂类抗肿瘤药物、活性抗肿瘤多肽,其中,配合得到的靶向含铂抗肿瘤药物的通式如式Ⅲ所示:
式(Ⅲ)
式中,m=2-5,Z为C2~4的饱和碳链,X和Y独立为NH2、NR’2、SR’,COOH基团,分别连接在Z的不同碳上,R’为C1-4烷基,R为靶向识别序列,进一步的,X和Y独立为NH2,SR’,特别的,X和Y独立为NH2;R1、R2分别为独立的基团,或R1、R2共价连接成环。更进一步的,抗肿瘤药物选自顺铂、卡铂、奥沙利铂;R1、R2独立为Cl或H2O。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铂配体,可以很好偶联多种试剂,并可以在其上连接靶向序列,可以作为多种试剂的配体。配体本身结构简单,合成成本较低,易于批量生产。
本发明的靶向配体,具有很好的靶向性,与铂试剂配位后,在体内易于局部集中,起到更好的效果。
本发明的靶向试剂,靶向性好,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诊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化合物中间体的核磁共振图;
图2、3是本发明不同化合物中间体的质谱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化合物中间体的核磁共振图;
图5~10是本发明不同化合物中间体的质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缩写如下:
Orn:鸟氨酸;5-AVA:5-氨基戊酸;TFA:三氟乙酸;HOBt:1-羟基苯并三唑;DIC: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DMF:二甲基甲酰胺;Ala:3-氨基丙酸;Met:蛋氨酸;Dab:2,4-二氨基丁酸;Dap:2,3-二氨基丙酸;EA:乙酸乙酯;RGD:Arg-Gly-Asp;RGQ:Arg-Gly-Gln;RGN:Arg-Gly-Asn;THF:四氢呋喃;DCC:二环己基碳二亚胺;HOSu:N-羟基琥珀酰亚胺。
实施例1化合物7(Cl2Pt-Orn-5-AVA-RGD)的合成
1)化合物2的合成:
冰浴条件下,化合物1溶解在水中,4N NaOH溶液缓慢滴加。滴加完毕后移走冰浴,与Boc2O溶解在THF溶液混合,继续反应2h;监测反应完全后,用酸调节pH=2-3;EA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旋干,得到白色固体;
2)化合物3的合成
冰浴条件下,化合物2和HOSu溶解在EA中,DCC/EA混合溶液缓慢滴加。滴加完毕后移走冰浴,继续反应2h;监测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液旋蒸白色固体;加入甲苯,60℃水浴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旋蒸至有固体析出,冷却放置过夜。过滤并用少量甲苯和乙醚洗涤,干燥箱干燥2h,得到白色固体。
3)化合物4的合成
冰浴条件下,化合物3溶解在DMF中,缓慢滴加到5-AVA-OH的DMF溶液中。滴加完毕后,撤去冰浴,反应过夜。确认反应完成后,加入过量的水中,过滤得到化合物4。
化合物4的核磁数据为:1H NMR(400Hz,CDCl3)δ:4.75(m,1H),3.19-3.20(m,1H),2.86(s,4H),1.85-2.00(m,2H),1.68(m,2H),1.47(s,18H),1.22-1.23(m,2H),其核磁共振图如图1所示。
4)化合物5的合成
冰浴条件下,化合物4加入TFA中,反应1h。监测反应完毕后,旋蒸并与甲苯共沸2次,得到油状产物。
5)化合物6的合成
化合物5溶解在水中,用Na2CO3调pH至8~9,加入K2PtCl4溶液,反应进行期间连续监测pH值,保持PH=8~9,反应过夜;抽滤并干燥,得黄色固体。
质谱分析(relative intensity):496Anal.(C10H21Cl2N3O3Pt497.15),其质谱图如图2所示。
6)化合物7的合成
a)取已连接RGD多肽的树脂加入固相反应瓶中,DMF溶胀后,依次加入化合物6,HOBt,DIC,反应过夜。检测反应完全后,抽干,DMF洗3次,二氯甲烷洗3次,甲醇收缩树脂;
b)树脂加入裂解液(TFA:TIS:H2O=95:2.5:2.5),搅拌2h,过滤并用TFA洗涤树脂2次。反应液旋蒸至到约50ml反应液后,倒入已冰浴过的异丙醚500ml中,有白色沉淀析出,稍静置片刻后,离心并干燥。得到白色产物;
c)用液相制备纯化,收集纯度大于95%的产品化合物7。
实施例2化合物11(Cl2Pt-Orn-β-Ala-RGD)的合成
1)化合物8的合成
冰浴条件下,化合物3溶解在DMF中,缓慢的滴加到β-丙氨酸的DMF溶液中。滴加完毕后,撤去冰浴,反应过夜。确认反应完成后,加入过量的水中,过滤得到化合物8。
质谱分析(relative intensity):403Anal.(C18H33N3O7404.07),其质谱图如图3所示。
2)化合物9的合成
冰浴条件下,化合物8加入TFA中,反应1h。监测反应完毕后,旋蒸并与甲苯共沸2次,得到油状产物。
3)化合物10的合成
化合物9溶解在水中,用Na2CO3调节pH至8~9,加入K2PtCl4溶液,反应进行期间连续监测pH值,保持pH8~9,反应过夜;抽滤并干燥,得黄色固体。
4)化合物11的合成
a)取已连接RGD多肽的树脂加入固相反应瓶中,DMF溶胀后,加入化合物10,HOBt,DIC,反应过夜。检测反应完全后,抽干,DMF洗3次,二氯甲烷洗3次,甲醇收缩树脂;
b)树脂加入裂解液(TFA:TIS:水=95:2.5:2.5),搅拌2h,过滤并用TFA洗涤树脂2次。反应液旋蒸浓缩至约50ml反应液后,倒入已冰浴过的异丙醚500ml中,有白色沉淀析出,稍静置片刻后,离心并干燥。得到白色产物;
c)用液相色谱纯化,收集纯度大于95%的产品Cl2Pt-Orn-β-Ala-RGD。
实施例3化合物18(PtCl2-Dab-5-AVA-RGD)的合成
1)化合物14的合成
a)冰浴条件下,化合物13和HOSu溶解在EA中,DCC/EA混合溶液缓慢滴加。滴加完毕后移走冰浴,继续反应2h;监测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液旋蒸白色固体;
b)加入甲苯,60℃水浴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旋蒸至有固体析出,冷却放置过夜。过滤并用少量甲苯和乙醚洗涤,干燥箱干燥2h,得到白色固体。
取得到的白色固体进行核磁共振分析,其核磁共振图如图4所示,具体数据为:1HNMR(400Hz,CDCl3)δ:5.48(s,1H),5.23(s,1H),4.80(d,1H),3.54(s,1H),3.10(s,1H),2.86(s,4H),2.18(m,1H),2.05-2.08(m,1H),1.47(s,9H),1.45(s,9H),1.22-1.23(m,2H)。
2)化合物15的合成
冰浴条件下,化合物14溶解在DMF中,缓慢滴加到5-氨基戊酸的DMF溶液中。滴加完毕后,撤去冰浴,反应过夜。确认反应完成后,加入过量的水中,过滤得到化合物15。质谱分析(relative intensity):417Anal.(C19H35N3O7418.25),其质谱图如图5所示。
3)化合物16的合成
冰浴条件下,化合物15加入TFA中,反应1h。监测反应完毕后,旋蒸并与甲苯共沸2次,得到油状产物。
质谱分析(relative intensity):217Anal.(C9H19N3O3218.27),其质谱图如图6所示。
4)化合物17的合成
化合物16溶解在水中,用Na2CO3调节pH至8~9,加入K2PtCl4溶液,反应进行期间连续监测pH值,保持pH8~9,反应过夜;抽滤并干燥,得黄色固体。
质谱分析(relative intensity):482Anal.(C9H19Cl2N3O3Pt484.18),其质谱图如图7所示。
5)化合物18的合成
a)取已连接RGD多肽的树脂加入固相反应瓶中,DMF溶胀后,依次加入Cl2Pt-Dab-5-AVA-OH,HOBt,DIC,反应过夜。检测反应完全后,抽干,DMF洗3次,二氯甲烷洗3次,甲醇收缩树脂;
b)树脂加入裂解液(TFA:TIS:水=95:2.5:2.5),搅拌2h,过滤并用TFA洗涤树脂2次;反应液旋蒸浓缩至约50ml反应液后,倒入已冰浴过的异丙醚500ml中,有白色沉淀析出,稍静置片刻后,离心并干燥。得到白色产物;
c)用液相制备纯化,收集纯度大于95%的产品化合物18。
质谱分析(relative intensity):810Anal.(C21H39Cl2N9O8Pt810.44),其质谱图如图8所示。
实施例4化合物25(PtCl2-Dap-5-AVA-RGQ)的合成
1)化合物20的合成
冰浴条件下,化合物1溶解在水中,4N NaOH溶液缓慢滴加。滴加完毕后移走冰浴,与Boc2O溶解在二氧六环溶液混合,继续反应2h;监测反应完全后,用酸调节pH=2-3;EA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旋干,得到白色固体;
2)化合物21的合成
冰浴条件下,化合物20和HOSu溶解在EA中,DCC/EA混合溶液缓慢滴加。滴加完毕后移走冰浴,继续反应2h;监测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液旋蒸白色固体;加入甲苯,60℃水浴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旋蒸至有固体析出,冷却放置过夜。过滤并用少量甲苯和乙醚洗涤,干燥箱干燥2h,得到白色固体。
取得到的白色固体进行核磁共振分析,其核磁共振图如图3所示,具体数据为:1HNMR(400Hz,CDCl3)δ:5.42(s,1H),4.76(s,1H),3.81-3.82(m,1H),3.59-3.63(m,2H),2.88(m,4H),1.47(s,18H)。质谱分析(relative intensity):401Anal.(C17H27N3O8+Na425.22),其质谱图如图9所示。
3)化合物22的合成
冰浴条件下,化合物21溶解在DMF中,缓慢滴加到5-AVA-OH的DMF溶液中。滴加完毕后,撤去冰浴,反应过夜。确认反应完成后,加入过量的水中,过滤得到Boc-Dap(Boc)-5-AVA-OH。
4)化合物23的合成
冰浴条件下,化合物22加入TFA中,反应1h。监测反应完毕后,旋蒸并与甲苯共沸2次,得到油状产物。
质谱分析(relative intensity):203Anal.(C8H17N3O3204.10),其质谱图如图10所示。
5)化合物24的合成
化合物23溶解在水中,用Na2CO3调节pH至8~9,加入K2PtCl4溶液,反应进行期间连续监测pH值,保持pH8~9,反应过夜;抽滤并干燥,得黄色固体。
6)化合物25的合成
a)取已连接RGQ多肽的树脂加入固相反应瓶中,DMF溶胀后,依次加入化合物24,HOBt,DIC,反应过夜。检测反应完全后,抽干,DMF洗3次,二氯甲烷洗3次,甲醇收缩树脂;
b)树脂加入裂解液(TFA:TIS:水=95:2.5:2.5),搅拌2h,过滤并用TFA洗涤树脂2次。反应液旋蒸至到约50ml反应液后,倒入已冰浴过的异丙醚500ml中,有白色沉淀析出,稍静置片刻后,离心并干燥。得到白色产物;
c)用液相色谱纯化,收集纯度大于95%的产品化合物25。
实施例5化合物31(PtCl2-Met-5-AVA-RGN)的合成
1)化合物27的合成
冰浴条件下,Boc-Met-OH和HOSu溶解在EA中,DCC/EA混合溶液缓慢滴加。滴加完毕后移走冰浴,继续反应2h;监测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液旋蒸白色固体;加入甲苯,60℃水浴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旋蒸至有固体析出,冷却放置过夜。过滤并用少量甲苯和乙醚洗涤,干燥箱干燥2h,得到白色固体。
2)化合物28的合成
冰浴条件下,化合物27溶解在DMF中,缓慢滴加到5-AVA-OH的DMF溶液中。滴加完毕后,撤去冰浴,反应过夜。确认反应完成后,加入过量的水中,过滤得到化合物28。
3)化合物29的合成
取化合物28加入TFA中,反应1h。监测反应完毕后,离心收集固体,以异丙醚洗涤,得产物。
4)化合物30的合成
TFA.H-Met-5-AVA-OH溶解在水中,用Na2CO3调节pH至8~9,加入K2PtCl4溶液,反应进行期间连续监测pH值,保持pH8~9,反应过夜;抽滤并干燥,得黄色固体。
5)化合物31的合成
a)取已连接RGN多肽的树脂加入固相反应瓶中,DMF溶胀后,依次加入Cl2Pt-Met-5-AVA-OH,HOBt,DIC,反应过夜,检测反应完全后,抽干,DMF洗3次,二氯甲烷洗3次,甲醇收缩树脂;
b)树脂加入裂解液(TFA:TIS:水=95:2.5:2.5),搅拌2h,过滤并用TFA洗涤树脂2次。反应液旋蒸浓缩至约50ml反应液后,倒入已冰浴过的异丙醚500ml中,有白色沉淀析出,稍静置片刻后,离心并干燥得到白色产物;
c)用液相色谱纯化,收集纯度大于95%的产品Cl2Pt-Met-5-AVA–RGN。
上述实际例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可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局限。如上述的靶向识别序列,除了上述的RGD、RGN,还可以是其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三肽,如RGE、RGQ、HGD、HGE、HGN、HGQ、KGD、KGE、KGN、KGQ、DGR、DGK、NGR等,也可以是其他已经报导的具有肿瘤靶向性的多肽。
动物实验:
多肽-顺铂偶联化合物(PtCl2-Orn-5-AVA-RGD)对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
细胞系:人肺鳞癌细胞系NCI-H1299
实验动物:健康Balb-c裸鼠,雄雌各半,接种3-4周后取瘤体直径约0.3-0.5cm的裸鼠用于实验。
药品:多肽-顺铂偶联配合物RGD-5-AVA-Orn-PtCl2(批号:zp-2-p19)、注射用顺铂(山东齐鲁,批号203008CF)。
药品的配制:多肽-顺铂偶联配合物以注射用生理盐水溶解,混匀,在超净工作台内以0.22μm滤头过滤除菌。取注射用顺铂于超净工作台内以注射用生理盐水溶解,混匀备用。
分组:实验设置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RGD-顺铂配合物实验组(高、中、低剂量组,按6:3:1设置)。每组包括已造模成功的裸鼠6只。
剂量:RGD-顺铂配合物的给药量为:高剂量组90μM.kg-1;中剂量组30μM.kg-1;低剂量组10μM.kg-1;顺铂组10μM.kg-1。通过尾静脉注射给药,根据体重确定给药量,一天1次、连给5天。
实验方法:健康Balb-c裸鼠,雄雌各半,3周龄左右,体重18-22g。人肺鳞癌细胞株NCI-H1299大量培养,用含有0.01%EDTA的0.25%胰酶消化,1000rpm离心1.5min,去上清,加入无血清的DMEM培养液重悬沉淀,细胞计数调整细胞密度,于裸鼠前右腋下皮下接种2×106个细胞/只,三到四周左右观察,成瘤率达95%左右,接种3-4周后取瘤体直径约0.3-0.5cm的裸鼠用于实验。
多肽-顺铂偶联配合物以注射用生理盐水溶解,混匀,在超净工作台内以0.22μm滤头过滤除菌。取注射用顺铂于超净工作台内以注射用生理盐水溶解,混匀备用。给药前称重,按体重确定给药量。以尾静脉注射方式给药,一天一次,连续给药5天,给药结束后继续观察9天,于第15天将动物处死,取脏器和肿瘤。
检测指标:每2日裸鼠称重并测量瘤体直径,动态观察药物对受试裸鼠的抗肿瘤效应。于第15天将动物处死,剥取瘤体、肝脏和肾脏并称重,计算脏器系数。以瘤重为指标计算肿瘤抑制率:肿瘤抑制率=(1-给药组平均瘤重/对照组平均瘤重)×100%。
结果见表1、表2、表3、表4。
表1zp-2-p19对裸小鼠脏器重量、脏器系数的影响
*—P<0.05,与空白组比较。
表2zp-2-p19对裸小鼠体重的影响
表3、zp-2-p19对裸小鼠肿瘤体积的影响
(单位:立方毫米)
表4、zp-2-p19的抑瘤率
结果表明:在表1中,对各剂量组裸小鼠脏器重量、脏器系数进行统计学分析,顺铂组动物的肝脏、肾脏显著肿大,脾脏萎缩,从脏器系数的相关数据,显示顺铂对肝脏、肾脏、脾脏都具有明显的毒性,而zp-2-p19各剂量组均无出现明显的肝脏、肾脏、脾脏毒副作用。在表2中,从实验14天的体重变化趋势,与模型组对比,顺铂组动物在给药第二天开始即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虽然给药结束后有一定程度回升,但仍明显小于zp-2p19实验组及模型组,而zp-2-p19各剂量组均无出现明显的体重改变。在表3中,从实验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情况,与模型组相比,zp-2-p19各剂量组和顺铂组均显示出较好的抑瘤效果,从瘤体体积变化趋势可见zp-2的抑瘤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在表4中,可见zp-2-p19与顺铂组均具有较好的抑瘤效果,且zp-2-p19的抑瘤作用与给药剂量有关。
多肽-顺铂偶联化合物(zp-2-p19)对昆明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
实验动物:健康昆明小鼠,雄雌各半,4周龄左右,体重18-22g,购自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
药品的配制:zp-2-p19以注射用生理盐水溶解,混匀,在超净工作台内以0.22μm滤头过滤除菌。取注射用顺铂于超净工作台内以注射用生理盐水溶解,混匀备用。
分组:预先采用少量动物逐步摸索出上下限量,即使全部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Dm)和一个动物也不死亡的最大剂量(Dn)。根据预实验结果确定实验组数和剂量,将动物分为7个剂量组。
方法:采用随机方法进行分组,按体重自低到高排序编号,依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数量:满足统计学要求,通常每个剂量组至少包括10只动物。
剂量:在预试的基础上进行正式试验。Zp-2剂量分别设为152.82mg.kg-1、230mg.kg- 1、305.64mg.kg-1、382.05mg.kg-1、420.26mg.kg-1、458.46mg.kg-1、611.28mg.kg-1七组。顺铂剂量设为5.00mg.kg-1、8.75mg.kg-1、13.10mg.kg-1、17.50mg.kg-1、26.25mg.kg-1、35.00mg.kg-1、52.50mg.kg-1七组。
给药方法:给药前禁食6-12小时,给药后再禁食3-4小时。
给药途径:尾静脉注射。
检测指标:观察动物体重、饮食、外观、行为、分泌物、排泄物及中毒症状等变化,记录动物的死亡情况、中毒症状及中毒反应的起始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并分别在给药前(D0)、给药后第3天(D3)、第5天(D5)称量动物体重。结果见表5、表6。
表5zp-2-p19对KM小鼠的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量LD50=419.08mg.kg-1(相当于摩尔质量的521.05μM.kg-1);
LD50(Feiller校正)95%的可信限=382.66-462.49mg.kg-1
表6顺铂对KM小鼠的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量LD50=15.029mg.kg-1(相当于摩尔浓度的50.08μM.kg-1)
LD50(Feiller校正)95%的可信限=12.208-18.051mg.kg-1
表7zp-2及顺铂对KM小鼠的半数致死量
结果表明:在表5中,zp-2-p19对KM小鼠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zp-2p19的安全范围较大,LD50达到419.08mg.kg-1。表6中,顺铂对KM小鼠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顺铂的安全范围较小,LD50为15.029mg.kg-1。表7中,zp-2p19及顺铂对KM小鼠的半数致死量结果表明,由于zp-2p19可选择性与整合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对正常脏器组织的影响较小,因此毒性显著降低,安全范围大。而顺铂作为传统的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低,在损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组织细胞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毒性明显,安全范围较小。

Claims (7)

1.一种末端修饰的靶向多肽,其通式如式Ⅱ所示:
式(Ⅱ)
式中,m=2-5,Z为C2~4的饱和碳链,X和Y独立为NH2、NR’2、SR’、COOH基团,分别连接在Z的不同碳上,R为靶向识别序列,R’为C1-4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末端修饰的靶向多肽,其特征在于:R为靶向识别多肽序列。
3.一种靶向试剂,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末端修饰的靶向多肽与功能化合物配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靶向试剂,其特征在于:功能化合物选自抗肿瘤药物、检测试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靶向试剂,其特征在于:抗肿瘤药物选自铂类抗肿瘤药物、活性抗肿瘤多肽,其中,配合得到的靶向含铂抗肿瘤药物的通式如式Ⅲ所示:
式(Ⅲ)
式中,m=2-5,Z为C2~4的饱和碳链,X和Y独立为NH2、NR’2、SR’,COOH基团,分别连接在Z的不同碳上,R’为C1-4烷基,R为靶向识别序列;R1、R2分别为独立的基团,或R1、R2共价连接成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靶向试剂,其特征在于:抗肿瘤药物选自顺铂、卡铂、奥沙利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靶向试剂,其特征在于:R1、R2独立为Cl或H2O。
CN201310205685.9A 2013-05-28 2013-05-28 一种铂配体及其配合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886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05685.9A CN103288673B (zh) 2013-05-28 2013-05-28 一种铂配体及其配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05685.9A CN103288673B (zh) 2013-05-28 2013-05-28 一种铂配体及其配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8673A CN103288673A (zh) 2013-09-11
CN103288673B true CN103288673B (zh) 2015-05-06

Family

ID=49090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0568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88673B (zh) 2013-05-28 2013-05-28 一种铂配体及其配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886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90533A1 (zh) * 2013-05-31 2014-12-04 广东药学院 一种铂配体及其配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061442T3 (es) * 1985-10-14 1994-12-16 Nippon Zoki Pharmaceutical Co Peptidos.
HUT68764A (en) * 1991-11-27 1995-07-28 Bioresearch Inc Eatable taste modifiers
WO2006047452A2 (en) * 2004-10-25 2006-05-04 Anaspec, Inc. Reactive 1,3’-crosslinked carbocyanines and their bioconjugates
US8921124B2 (en) * 2006-03-31 2014-12-30 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yrazole-based cyanine dye
WO2008126652A1 (ja) * 2007-03-20 2008-10-23 Shiseido Company, Ltd. 皮膚外用組成物
JP2011239707A (ja) * 2010-05-17 2011-12-01 Waseda Univ ペプチドの製造法
US8623324B2 (en) * 2010-07-21 2014-01-07 Aat Bioquest Inc. Luminescent dyes with a water-soluble intramolecular bridge and their biological conjugates
CN102389102B (zh) * 2011-11-01 2013-03-27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低钠复合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8673A (zh) 201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endiguchia et al. Zn (II) and Cu (II) complexes containing bioactive O, O-chelated ligands: homoleptic and heteroleptic metal-based biomolecules
Li et al. Self-assembled NIR-II fluorophores with ultralong blood circulation for cancer imaging and image-guided surgery
Li et al. The targeting mechanism of DHA ligand and its conjugate with Gemcitabine for the enhanced tumor therapy
CN111848544B (zh) 可荧光示踪的氨基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374015A (zh) 喜树碱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Zhang et al. Anticancer effect evalu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of iridium (III) polypyridyl complexes targeting DNA and mitochondria
CN111393483B (zh) 一种四价铂萘酰亚胺配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Kamatchi et al. The effect of incorporating carboxylic acid functionalities into 2, 2′-bipyridine on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the complexes formed: synthesis, structure, DNA/protein interaction,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cytotoxicity
CN103265560A (zh) 棉酚/棉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7353313B (zh) 新化学实体钙锰福地吡和其他混合金属配合物、制备方法、组合物以及治疗方法
CN103864921B (zh) 双重靶向治疗癌症的叶酸‑阿霉素免疫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Del Olmo et al. Cyclopentadienyl ruthenium (II) carbosilane metallodendrimers as a promising treatment against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CN102731580B (zh) 一种双核铂(ii)-双膦酸类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659051A (zh) 一种靶向于卵巢癌的高活性香豆素-铂(ii)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CN108164584A (zh) Vap多肽及其在制备靶向诊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4383543A (zh) 手性纳米硒材料负载siRNA在制备抗肿瘤药物的应用
CN103732601B (zh) 一类治疗细胞增殖性疾病的铂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288673B (zh) 一种铂配体及其配合物
CN107573384B (zh) 一种铱联吡啶配合物及合成方法以及在dna纳米载药系统中的应用
CN105949222A (zh) 一种水溶性酰腙类Schiff碱卟啉金属Cu(Ⅱ)配合物及其合成与应用
Zhang et al. Enantiomeric selectivity of ruthenium (II) chiral complexes with antitumor activity, in vitro and in vivo
CN104230998A (zh) 一种线粒体靶向的铱-n-杂环卡宾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thobaiti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novel ruthenium (III) and iron (III) complexes containing uracil; docking and biological studies
CN109422801A (zh) 多功能靶向多肽rap及其在制备肿瘤靶向递送系统中的用途
CN116621901A (zh) 一种基于糖代谢标记的小分子探针及其在提高铂类药物靶向性方面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0240 No. 280 East Ring Road, Guangzhou City University, Guangdong

Co-patentee after: LONZA GUANGZHOU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Lt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510224 No. 280 East Ring Road, Guangzhou City University, Guangdong

Co-patentee before: LONZA GUANGZHOU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Ltd.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