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84748A -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84748A
CN103284748A CN2013100570301A CN201310057030A CN103284748A CN 103284748 A CN103284748 A CN 103284748A CN 2013100570301 A CN2013100570301 A CN 2013100570301A CN 201310057030 A CN201310057030 A CN 201310057030A CN 103284748 A CN103284748 A CN 1032847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ew data
data
target
timing
process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70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84748B (zh
Inventor
藤泽恭子
塚越伸介
池田佳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386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317281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3866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8116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84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47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847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847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2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5205Devices using data or image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processing of raw data to produce diagnostic dat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2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8Diagnostic techniques
    • A61B6/488Diagnostic techniques involving pre-scan acquis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ody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clinical applications
    • A61B6/505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ody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clinical applications for diagnosis of bo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4Control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545Control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involving automatic set-up of acquisition paramet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通过X射线CT装置经时地取得的投影数据,与观察对象的位置关系对应地变更重建条件而生成图像数据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具备摄影部、重建处理部、抽出部以及解析部。摄影部对由多个部位构成的生物体的可动部位进行扫描而取得投影数据。重建处理部对投影数据实施重建处理,而生成可动部位的多个定时下的图像数据。抽出部从图像数据的各个抽出构成可动部位的多个构成部位。解析部针对多个定时求出所抽出的构成可动部位的多个构成部位的位置关系,针对所求出的位置关系进行条件判定,从而确定与判定结果符合的特定定时的图像数据。

Description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关联申请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2-38600(申请日:2012年2月24日)、日本专利申请2012-38660(申请日:2012年2月24日)为基础,并从该申请享受优先的利益。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括该申请的所有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根据通过X射线CT装置取得的投影数据生成医用图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的技术。
背景技术
X射线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是通过利用X射线对被检体进行扫描并由计算机处理所收集到的数据,而使被检体的内部图像化的装置。
具体而言,X射线CT装置对被检体从不同的方向多次辐射X射线,通过X射线检测器检测透射了被检体的X射线而收集多个检测数据。所收集的检测数据在通过数据收集部进行了A/D变换之后,被发送到控制台装置。控制台装置对该检测数据实施预处理等而制作投影数据。然后,控制台装置进行基于投影数据的重建处理,制作基于断层图像数据、或者多个断层图像数据的体数据。体数据是表示与被检体的三维区域对应的CT值的三维分布的数据群组。
另外,在X射线CT装置中,包括能够在单位时间内高精细(高解像度)并且宽范围地进行图像的摄影的多切片X射线CT装置。该多切片X射线CT装置作为在单切片X射线CT装置中使用的检测器,使用在体轴方向上排列m列、在与体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n列、即m行n列地排列了检测元件的构造的二维检测器。
对于这样的多切片X射线CT装置,检测器越大(构成的检测元件的数量越增加),能够在一次的摄影中取得越宽的区域的投影数据。即,通过使用具备这样的检测器的多切片X射线CT装置来经时地进行摄影,能够以高的帧率生成规定部位的体数据(以后有时称为“Dynamic Volume(动态体)扫描”)。由此,操作者能够通过三维图像评价单位时间内的规定部位的活动。
另外,有根据通过X射线CT装置取得的投影数据,重建体数据,并根据该体数据生成医用图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另一方面,在将与关节、脊椎等骨骼、肌肉、肌腱等整形区域相关的、由多个部位构成的可动部位作为观察对象而评价其活动的情况下,在观察对象的各部位成为由操作者预定的位置关系时,有想要通过提高帧率而以能够观察细微的活动的方式来显示这样的要求。具体而言,例如,在患者将手臂的关节弯曲时,有患者的反应(例如患者的“痛”这样的反应)的情况下,期望能够详细地观察该反应的前后的骨骼、肌肉、肌腱的状态。
另外,在关节等观察对象的活动的速度并非始终一定,而使一连串的动作以相同的帧率显示的情况下,在观察对象快速活动的定时,观察对象的细微的活动有时难以观察。因此,在观察对象快速活动的情况下,还有想要通过提高帧率而以能够观察细微的活动的方式来显示这样的要求。另外,此时,为了能够观察更细微的活动,例如,还期望以更高的解像度显示观察对象这样的对应。另外,帧率、解像度由重建条件决定。另外,如果提高帧率、或者提高解像度,则与重建相关的处理负荷变高而处理时间增大。因此,根据与医用图像的生成相关的时间、所要求的画质,预先决定重建条件。
这样,有时有以下的情况,即想要根据如“预定的位置关系”那样的基于绝对位置的位置关系、如“观察对象的活动的速度”那样的各定时之间的观察对象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以能够观察观察对象的细微的活动方式变更重建条件而显示。另外,根据所取得的体数据的帧率(即体速率)决定所显示的图像的帧率。另外,以后,有时将体数据称为“图像数据”。
另外,在同样的情况下,有想要自动地控制扫描的动作这样的要求。具体而言,例如,在患者将手臂的关节弯曲时,构成关节的各部位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例如有患者的反应时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期望装置自动地变更投影数据的取得条件以能够观察更细微的动作。另外,作为另一例子,在患者将手臂的关节弯曲了时,构成关节的各部位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要求装置自动地停止投影数据的取得(即扫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图像处理装置,该医用图像处理装置能够根据通过X射线CT装置经时地取得的投影数据,依照观察对象的位置关系变更重建条件而生成图像数据。另外,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X射线CT装置,该X射线CT装置能够根据投影数据的取得中的观察对象的位置关系,控制与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动作。
所谓根据观察对象的位置关系,是指包含例如以下的情况,即进行基于通过摄影观察对象得到的外观图像的对照,判定为对照结果的一致度是高的情况。目的在于在该情况下,能够变更重建条件而生成图像数据、能够控制与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动作。该外观图像例如可以举出投影数据、基于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或者血管造影术的透视数据、已知外形的电视摄影数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该实施方式是具备摄影部、重建处理部、抽出部、以及解析部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摄影部对由多个部位构成的生物体的可动部位进行扫描而取得投影数据。重建处理部对投影数据实施重建处理,而生成可动部位的多个定时下的图像数据。抽出部从各个图像数据抽出构成可动部位的多个构成部位。解析部通过针对多个定时求出所抽出的构成可动部位的多个构成部位的位置关系,并针对所求出的位置关系进行条件判定,来确定与判定结果符合的特定定时的图像数据。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1B是示出图像处理单元的详细的结构的框图。
图2A是用于说明骨骼的位置关系的解析的图。
图2B是用于说明骨骼的位置关系的解析的图。
图2C是用于说明骨骼的位置关系的解析的图。
图2D是用于说明骨骼的位置关系的解析的图。
图2E是用于说明骨骼的位置关系的解析的图。
图2F是用于说明骨骼的位置关系的解析的图。
图2G是用于说明骨骼的位置关系的解析的图。
图3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的一连串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B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与位置关系的解析相关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3C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与位置关系的解析相关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A是用于说明基于被检体的表层的形状的解析的图。
图4B是用于说明基于被检体的表层的形状的解析的图。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的一连串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对通过X射线CT装置取得的投影数据实施重建而生成体数据,并根据该体数据生成医用图像。以后,配合X射线CT装置的结构,参照图1A以及图1B,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如图1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显示装置与X射线摄影部500(即X射线CT装置)连动地动作,构成为包括投影数据存储部13、重建处理部14、图像数据存储部10、图像处理单元20、显示控制部30以及U/I40。另外,U/I40是构成为包括显示部401和操作部402的用户接口。
(X射线摄影部500)
对于X射线摄影部500,例如,作为如CT、MRI、或者超声波诊断装置等那样能够取得三维图像数据的医用图像摄影装置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X射线摄影部500构成为包括机架1、高电压装置7、X射线控制器8以及机架/床控制器9。机架1构成为包括旋转环2、X射线源(X射线发生部)3、X射线过滤器4、X射线检测器5、数据收集部11、预处理部12以及扫描控制部501。X射线检测器5是阵列类型的X射线检测器。即,在X射线检测器5中,在通道方向上m行以及在切片方向上n列的矩阵状地排列了检测元件。
X射线源3和X射线检测器5设置于旋转环2上,夹着在滑动式床6上横躺的被检体(未图示)而对向配置。对构成X射线检测器5的各检测元件对应起来了各通道。X射线源3经由X射线过滤器4而与被检体对峙。如果从X射线控制器8供给了触发信号,则高电压装置7驱动X射线源3。高电压装置7在接收触发信号的定时对X射线源3施加高电压。由此,通过X射线源3发生X射线,机架/床控制器9同步地控制机架1的旋转环2的旋转和滑动式床6的滑动。
扫描控制部501构成整体系统的控制中心,根据预先指定的投影数据的取得条件(以后有时称为“扫描条件”),控制X射线控制器8、机架/床控制器9、滑动式床6。即,扫描控制部501在从X射线源3照射X射线的期间,使旋转环2沿着被检体的周围的规定的路径旋转。另外,根据预定的扫描条件决定投影数据的解像度、分辨率。换言之,根据所要求的解像度、分辨率,预先决定扫描条件,扫描控制部501根据该扫描条件控制各部的动作。依照根据该扫描条件生成的投影数据的分辨率(即帧率)、解像度,通过后述重建处理部14,决定所重建的图像数据的最大的帧率、解像度。
(扫描条件变更、扫描停止处理的情况)
另外,扫描控制部501从图像处理单元20的位置解析部212,被指示扫描条件的变更、或者与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处理(即以后有时称为“扫描”)的停止。对于图像处理单元20以及位置解析部212,在以后进行叙述。如果指示了扫描条件的变更,则扫描控制部501变更为与接受指示前的扫描条件不同的、预定的其他扫描条件。由此,例如,在接受指示之前,降低分辨率、解像度而取得粗的等级的投影数据,在接受到指示之后,相比于接受指示之前,提高分辨率、解像度而取得投影数据。由此,直至接受指示为止,按照粗的等级取得投影数据,对于接受指示之后的动作(即想要关注的部分的动作),能够按照能够观察更细微的动作的等级来取得投影数据。另外,对于接受指示之前的投影数据,实现能够执行通过后述图像处理单元20进行的解析处理的分辨率以及解像度即可。即,如果满足该条件,则对于该扫描条件,相比于接受了指示之后的扫描条件,将分辨率以及解像度设定得更低即可。
另外,如果指示了扫描的停止,则扫描控制部501控制X射线控制器8、机架/床控制器9、滑动式床6而停止摄影。由此,将该指示作为触发,扫描控制部501能够自动地停止扫描。
(在帧率变更的情况、扫描条件变更、扫描停止处理的情况下共通)
构成X射线检测器5的检测元件在被检体介于X射线源3与检测元件之间的情况、以及被检体不介于X射线源3与检测元件之间的情况这双方中,能够测定X射线源3发生的X射线的强度。因此,各检测元件测定至少1个X射线强度,输出与该强度对应的模拟输出信号。通过数据收集部11,以时间分割的方式针对每个列区分而读出(即逐次收集)来自各检测元件的输出信号。
数据收集部11构成为包括积分放大器和A/D变换器。针对数据收集部11中包含的来自各检测元件的电信号,在经由共同的积分放大器进行了时间分割之后,通过A/D变换器变换为数字数据。数据收集部11将变换为数字数据的来自检测元件的信号输出到预处理部12。
预处理部12对从数据收集部11送来的数字数据实施灵敏度校正等处理而作为投影数据。预处理部12将该投影数据与作为其生成源即数字数据的读出源的列对应起来存储到投影数据存储部13。投影数据存储部13是用于存储所取得的投影数据的存储部。
另外,预处理部12也可以在从扫描控制部501指示了扫描条件的变更时,将表示该定时的识别信息(以后称为“通知标志”)附带到投影数据。由此,在后级动作的重建处理部14能够根据该通知标志,确定投影数据中的、变更了扫描条件的定时。
(重建处理部14)
重建处理部14读出投影数据存储部13中存储的投影数据。重建处理部14利用例如被称为Feldkamp法的重建算法,对所读出的投影数据进行逆投影而生成图像数据(断层图像数据、体数据)。在断层图像数据的重建中,能够采用例如二维傅立叶变换法、卷积·反投影法等任意的方法。通过对所重建的多个断层图像数据进行插值处理而制作体数据。在体数据的重建中,能够采用例如锥形束重建法、多切片重建法、放大重建法等任意的方法。通过如上所述使用了多列的X射线检测器的体扫描,能够重建宽范围的体数据。另外,在进行CT透视的情况下,缩短了检测数据的收集速率,所以利用重建处理部14的重建时间被缩短。因此,能够制作与扫描对应的实时的图像数据。以后,将体数据称为“图像数据”。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数据被重建为可抽出作为可动部位的一个例子的骨骼。对于可动部位,举出由2个骨骼和连接它们的关节构成的部分为例子进行说明。对于关节,在骨骼与骨骼的结合处包括滑液、滑膜、关节囊,并且在骨骼中通过关节的连接的一侧有软骨,由此能够使可动部位平滑地移动。即,在该骨骼中也包括软骨。另外,该可动部位包括多个构成部位,在上述情况下,该构成部位包括通过关节连接的2个骨骼。在可动部位中,除了骨骼以外,作为例子还可以举出肌肉。
这样,重建处理部14根据预定的重建条件,对所读出的投影数据实施重建处理,针对基于该重建条件的每个定时(即以规定的体速率),生成或者重建图像数据(即体数据)。另外,进行图像数据的重建的定时与取得投影数据的定时(即与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分辨率)同步。严格地说,取得了用于根据投影数据生成图像数据的投影数据的定时、和基于与该定时对应的投影数据的图像数据被重建的定时存在时间延迟。但是,与该重建相关的处理比被检体的活动(例如使手臂、脚活动的动作)更高速,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中,该时间延迟是能够忽略的等级。另外,在考虑该时间延迟的情况下,根据该时间延迟调整基于所重建的图像数据的处理(例如后述位置解析部212的处理)的执行定时即可。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CT装置通过解析所重建的图像数据,掌握构成观察对象的各部位的位置以及朝向、它们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以后仅将其总称为“位置关系”)。因此,重建处理部14与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分开地重建解析用的图像数据。具体而言,重建处理部14和通过X射线摄影部500进行的投影数据的取得所涉及的处理并行地,从投影数据存储部13逐次读出所取得的投影数据。重建处理部14通过对该读出的投影数据,根据为了解析而预先决定的重建条件进行重建处理,针对基于该重建条件的每个定时生成解析用的图像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重建解析用的图像数据的重建条件构成为能够从投影数据中抽出被检体中的骨骼。即,以能够抽出骨骼的方式重建该图像数据。另外,在该骨骼中还包括软骨。另外,有时将此时的重建条件称为“第1条件”,将根据该重建条件生成的图像数据称为“第1图像数据”。重建处理部14将针对每个该定时逐次生成的解析用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0。图像数据存储部10是用于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部。
另外,对于骨骼等可动部位的构成部位的位置关系,举出了2个骨骼之间的二维的位置关系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该位置关系还有时三维地形成。在上述例子中,说明了第1骨骼是向上且第2骨骼是向右的情况、相对于此第2骨骼朝向右上那样的情况。但是,还考虑骨骼的活动不仅这样在二维方向而且还在施加扭转等旋转方向上移动的情况。还考虑尽管第2骨骼这样旋转,但第2骨骼的位置自身相对第1骨骼不动这样的情况。因此,三维地捕捉可动部位的构成部位的位置关系,根据3点的形状特征、2点的形状特征的变化量,求出三维的旋转方向的移动量,由此针对扭转也求出位置关系的变化量,而能够执行针对该变化量的判定处理。针对变化量的判定处理自身与二维的位置关系的情况相同。
(扫描条件变更、扫描停止处理的情况)
另外,重建处理部14通过从投影数据存储部13读出投影数据,根据为了显示用而预先决定的重建条件实施重建处理,针对基于该重建条件的每个定时生成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另外,在投影数据的取得中扫描条件被变更的情况下,重建处理部14也可以在扫描条件的变更前和变更后,变更重建条件而重建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在该情况下,重建处理部14根据在投影数据中附带的通知标志,确定扫描条件被变更的定时即可。通过这样动作,重建处理部14能够比变更前提高扫描条件被变更之后的图像数据的体速率、解像度,而重建该图像数据。另外,以后,有时将显示用的重建条件称为“第2条件”,将根据该重建条件生成的图像数据称为“第2图像数据”。重建处理部14将针对每个该定时生成的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0。
另外,对于显示用的图像数据,无需一定与和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处理并行地动作。例如,重建处理部14也可以在取得了一连串的投影数据之后,重建显示用的图像数据。
另外,对于第1图像数据,是能够执行通过后述图像处理单元20进行的解析处理的重建条件即可。即,如果满足该条件,则例如第1图像数据的体速率也可以低于生成显示用的图像数据时的体速率。另外,第1图像数据的解像度也可以低于显示用的图像数据的解像度。通过这样动作,能够减轻解析时的处理负荷。
(帧率变更的情况)
另外,重建处理部14首先生成解析用的图像数据并输出到图像处理单元20,之后,从图像处理单元20接受解析结果,生成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对于图像处理单元20的细节,在后面叙述。以下,说明该重建处理部14的具体的动作。另外,所重建的图像数据的最大的体速率、解像度成为投影数据的分辨率(即帧率)、解像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中,需要按照能够实现解析用以及显示用的图像数据的体速率、解像度的条件,取得投影数据。
重建处理部14首先根据为了解析用而预先决定的重建条件,对所读出的投影数据实施重建处理,针对基于该重建条件的每个定时生成图像数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重建条件构成为能够从投影数据中抽出被检体中的骨骼。即,以能够抽出骨骼的方式重建该图像数据。另外,在该骨骼中还包括软骨。另外,根据此时的重建条件生成的图像数据相当于“第1图像数据”。重建处理部14将针对每个该定时生成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0。图像数据存储部10是用于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部。另外,对于第1图像数据,是能够执行通过后述图像处理单元20进行的解析处理的重建条件即可。即,如果满足该条件,则例如第1图像数据的体速率也可以低于生成显示用的图像数据时的体速率。另外,第1图像数据的解像度也可以低于显示用的图像数据的解像度。通过这样动作,能够减轻解析时的处理负荷。
另外,重建处理部14从位置解析部212,接收包括多个定时的时间宽度的通知。该时间宽度相当于根据上述重建条件生成了第1图像数据的一连串的时间宽度中的一部分。重建处理部14在该通知的时间宽度、和其他时间宽度中改变重建条件而实施重建处理,重建显示用的图像数据。这些重建条件既可以预先存储于重建处理部14,也可以操作者经由操作部402指定。这些重建条件也可以例如以相比于其他时间宽度,对于所指定的时间宽度提高体速率的方式来决定。另外,这些重建条件不限于体速率,也可以例如以相比于其他时间宽度,对于所指定的时间宽度提高解像度的方式来决定。另外,根据针对所指定的时间宽度的重建条件生成的图像数据相当于“第2图像数据”。重建处理部14将针对每个该定时生成的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0。这样,通过针对一部分的时间宽度变更重建条件而生成图像数据,例如,在观察经时地动作的被检体的情况下,能够针对一连串的动作中的一部分(例如想要着眼的一部分的动作),以比其他部分高的体速率生成图像数据。即,能够根据这样经时地生成的图像数据,针对该一部分,以比其他部分高的帧率生成并显示医用图像。
另外,对于其他时间宽度,也可以以将为了解析用而生成的第1图像数据还用于显示用的方式来动作。例如,在能够通过为了解析用而抽出的目标来确定观察对象,体速率也相同的情况下,无需重新为了显示用而生成图像数据。在这样的情况下,重建处理部14仅针对所指定的时间宽度,为了显示用而重建图像数据即可。换言之,重建处理部14仅重新重建第2图像数据作为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即可。另外,重建处理部14也可以以仅针对所指定的时间宽度重建显示用的图像数据(换言之,仅针对所指定的时间宽度作为显示对象)的方式动作。这些动作配合运用适宜变更即可。另外,重建处理部14也可以通过将在解析用的图像数据和显示用的图像数据中不同的识别信息附带于各图像数据,将它们可识别地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0。
(在帧率变更的情况、扫描条件变更、扫描停止处理的情况下共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X射线CT装置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还能够代替X射线CT装置,而在MRI装置中应用本实施方式。MRI装置利用核磁共振(NMR)现象,对静磁场中设置的被检体的期望的检查部位中的原子核自旋,以拉莫尔(Larmor)频率的高频信号磁性地激励,根据伴随该激励而发生的FID(自由感应衰减)信号、回波信号,测量密度分布、弛豫时间分布等,根据该测量数据对被检体的任意的断面进行图像显示。
(图像处理单元20)
图像处理单元20构成为包括构造抽出部21、图像处理部22以及图像存储部23。
(构造抽出部21)
构造抽出部21构成为包括目标抽出部211和位置解析部212。构造抽出部21从图像数据存储部10逐次读出由重建处理部14针对每个定时逐次生成并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部10中的解析用的图像数据。此时,也可以使通过重建处理部14进行的动作、和构造抽出部21中解析用的图像数据的读出所涉及的动作同步。构造抽出部21将所读出的每个定时的第1图像数据逐次输出到目标抽出部211,指示从该第1图像数据抽出目标。
目标抽出部211从构造抽出部21逐次接受每个定时的第1图像数据。本实施方式的目标抽出部211根据该第1图像数据中的体素数据将骨骼的部分作为目标而抽出。此处,参照图2A。图2A是用于说明骨骼的位置关系的解析的图,示出抽出了形成手臂部的骨骼的目标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如图2A所示,目标抽出部211从第1图像数据,抽出形成手臂部的骨骼的目标M11、M12以及M13。这样,目标抽出部211针对每个定时的第1图像数据,分别抽出骨骼的目标。目标抽出部211将针对每个定时的第1图像数据分别抽出(即针对每个定时抽出)的表示骨骼的目标的信息(例如表示目标的形状、位置以及大小的信息)与表示对应的定时的信息关联起来输出到位置解析部212。另外,目标抽出部211相当于“抽出部”。
位置解析部212从目标抽出部211针对每个定时接受表示骨骼的目标的信息。或者,逐次接受针对每个定时抽出的表示骨骼的目标的信息。位置解析部212根据该信息,解析各定时下的骨骼的位置关系。以下,说明其具体的方法的一个例子。
位置解析部212首先从骨骼的目标M11、M12以及M13中,确定用于位置关系的解析的、至少2个以上的目标(即解析对象的目标)。具体而言,例如,位置解析部212预先存储构成知晓的生物体的各部分的生物体信息(例如表示构成上臂以及下臂的骨骼的位置关系的信息),并根据该生物体信息确定目标。另外,作为其他方法,位置解析部212预先存储表示作为观察对象的目标的形状的信息,将与该形状一致的目标确定为解析对象的目标。以后,设为位置解析部212确定了目标M11以及M13而进行说明。
如果确定了解析对象的目标M11以及M13,则位置解析部212从它们分别抽出至少3点的形状上有特点的部分(以后称为“形状特征”)。例如,如图2A所示,位置解析部212从目标M11抽出形状特征M111、M112以及M113。位置解析部212从目标M13抽出形状特征M131、M132以及M133。
接下来,位置解析部212通过表示所抽出的3点的形状特征的部分(即点),形成用于模拟地掌握各目标的位置以及朝向的平面,与作为形状特征的抽出源的目标关联起来。此处,参照图2B。图2B是用于说明骨骼的位置关系的解析的图,示出根据依据目标M11以及M13的各个所形成的形状特征而形成的平面。如图2B所示,位置解析部212通过形状特征M111、M112以及M113形成平面P11,并将其与目标M11关联起来。同样地,位置解析部212通过形状特征M131、M132以及M133形成平面P13,并将其与目标M13关联起来。
在使关节活动了的情况下,构成关节的多个骨骼各自的位置以及朝向、它们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以后仅将其总称为“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但各骨骼的形状以及大小不变化。即,对于针对每个定时抽出的目标M11以及M13,沿着时间序列或者在各定时之间,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但各目标的形状以及大小不发生变化。其对于根据各目标的形状特征抽出的平面P11以及P13也是同样的。本实施方式的位置解析部212利用该特性,根据平面P11以及P13各自的位置以及朝向,识别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另外,这样,通过根据各目标形成平面,无需为了掌握该目标的位置以及朝向而进行复杂的形状解析。因此,能够减轻用于位置解析部212识别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的处理负荷。
此处,参照图2C。图2C是用于说明骨骼的位置关系的解析的图,是通过平面P11以及P13表示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位置解析部212例如根据平面P11以及P13所成的角度,确定目标M11以及M13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另外,位置解析部212也可以代替角度,而根据平面P11以及P13之间的距离,确定目标M11以及M13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另外,以后,设为位置解析部212根据平面P11以及P13确定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而进行说明。
这样,位置解析部212根据针对每个定时抽出的平面P11以及P13,确定这些各定时下的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此处,参照图2D。图2D是用于说明骨骼的位置关系的解析的图,是示出多个定时下的平面P11以及P13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另外,在图2D的例子中,为易于理解说明,设为平面P11(即目标M11)的位置以及朝向不发生变化,示出每个定时的平面P13的位置以及朝向的变化。图2D中的、P13a~P13d表示与不同的定时分别对应的平面P13。
另外,对于位置解析部212,如果能够确定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则不限于在上述中示出的基于平面P11以及P13的方法。例如,也可以根据目标M11以及M13各自的外形,确定各目标的位置以及朝向,确定双方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在该情况下,位置解析部212确定三维的位置关系。另外,在确定二维的位置关系即可的情况下,也可以针对目标M11以及M13分别抽出基于至少2点的形状特征的线,根据所抽出的2个线确定位置关系。例如,如图2C以及图2D所示,根据形状特征M111以及M113抽出线P111。另外,根据形状特征M132以及M133抽出线P131。位置解析部212能够通过这样抽出的线P111以及P113,确定目标M11以及M13的二维的位置关系。另外,也可以根据使用Mutual Information(相互信息)构成目标的体素的像素值信息,进行目标自身的对位,确定位置、方向。例如,能够根据像素值信息(表示浓淡的信息)的分布确定目标的位置、朝向。
(帧率变更的情况)
如果针对一连串的定时,确定了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则位置解析部212判断所确定的位置关系是否包含于规定的范围(是否满足预定的条件),确定包含于该范围的定时。例如,根据观察对象的一连串的活动中的、想要着眼的位置关系,预先决定该规定的范围即可。位置解析部212确定通过所确定的定时形成的时间宽度(换言之,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时间宽度)。以下,对于与该时间宽度的确定相关的处理,参照图2E,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图2E是用于说明通过位置解析部212确定的时间宽度的图。
图2E中的平面P13e、P13f、P13g分别表示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包含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的、与目标M13对应的平面P13的位置。即,表示在与平面P13f对应的定时至与平面P13g对应的定时形成的时间宽度T21中,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包含于规定的范围内。位置解析部212确定该时间宽度T21。另外,图2E中的T11以及T12表示一连串的时间宽度中的时间宽度T21以外的时间宽度。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设为位置解析部212确定了图2E所示的时间宽度T21而进行说明。
另外,在根据平面P11以及P13所成的角度确定了位置关系的情况下,位置解析部212判断该角度是否满足预定的角度的条件,确定与满足条件的角度对应的定时。将该范围作为绝对值预先存储于位置解析部212即可。
另外,位置解析部212也可以根据表示每个定时的骨骼的目标的信息,确定各目标的可动范围,确定针对该可动范围的相对的范围。在该情况下,将成为该范围的基准的角度(绝对值)预先存储于位置解析部212。位置解析部212确定与该基准相当的定时,确定包括所确定的定时的规定宽度的范围即可。例如,在图2E中的平面P13e满足了成为该基准的角度的条件的情况下,位置解析部212首先确定该平面P13e。在此基础上,位置解析部212将平面P13e作为基准,确定形成规定宽度的范围的平面P13f以及P13g,确定在与这些平面对应的定时形成的时间宽度T21即可。
另外,操作者也可以经由操作部402,指定成为用于确定时间宽度T21的基准的定时。在该情况下,构造抽出部21将一连串的第1图像数据输出到图像处理部22而针对各定时生成医用图像,经由显示控制部30显示于显示部401。操作部402从操作者接受从所显示的图像数据中选择成为基准的医用图像,对位置解析部212通知与该医用图像对应的定时。位置解析部212接受该通知,并根据所通知的定时确定时间宽度T21即可。
另外,在投影数据的取得中,也可以通过指定成为用于确定时间宽度T21的基准的定时,并将表示该定时的信息附带到该投影数据中,根据该信息确定基准。具体而言,例如,在投影数据的取得中,通过麦克风、照相机等外部仪器监视被检体的反应,在被检体呈现规定的反应(例如发出声音等)时对其进行探测,将表示其定时的信息附带到投影数据中。重建处理部14在重建投影数据而生成解析用的第1图像数据时,对与包括该定时的定时对应的图像数据,可与其他图像数据识别地附带信息。由此,位置解析部212能够确定成为用于确定时间宽度T21的基准的定时。
位置解析部212对重建处理部14通知所确定的时间宽度T21。重建处理部14在所通知的时间宽度T21、和其他时间宽度T11以及T12中改变重建条件来实施重建处理,针对基于重建条件的每个定时重建显示用的图像数据。此时,重建处理部14例如针对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包含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时间宽度T21,以相比于其他时间宽度T11以及T12使体速率更高的方式来实施重建处理。由此,针对时间宽度T21,能够按照比其他时间宽度T11以及T12高的帧率,生成并显示医用图像。另外,重建处理部14不限于体速率,也可以例如针对时间宽度T21,按照比其他时间宽度T11以及T12高的解像度实施重建处理。这样,重建处理部14能够区分时间宽度T21和其他时间宽度T11以及T12,分别按照不同的重建条件重建显示用的图像数据。
重建处理部14将所重建的显示用的一连串的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部10。另外,位置解析部212相当于“解析部”。
如果这样针对一连串的定时,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的解析结束,并将为了显示用而重建的一连串的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部10,则构造抽出部21将它们读出并转送到图像处理部22。另外,对于时间宽度T11以及T12,也可以以将为了解析用而生成的第1图像数据还用于显示用的方式来动作。在该情况下,位置解析部212从图像数据存储部10仅读出与所确定的时间宽度T21对应的第2图像数据。然后,位置解析部212将已经为了解析用读出的一连串的第1图像数据中的、与时间宽度T21对应的部分用所读出的第2图像数据置换,并将这些一连串的图像数据转送到图像处理部22即可。
(扫描条件变更、扫描停止处理的情况)
如果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被确定,则位置解析部212判定所确定的位置关系是否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例如,根据观察对象的一连串的活动中的、与想要控制扫描的定时相当的位置关系(换言之,与想要变更扫描条件或者想要停止扫描的定时相当的位置关系),预先决定该规定的位置关系即可。
这样,位置解析部212对从目标抽出部211针对每个定时逐次输出的表示骨骼的目标的信息逐次进行解析,判断作为观察对象的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由此,位置解析部212探测目标M11以及M13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的定时。另外,该定时相当于“一个定时”。位置解析部212如果探测到该定时,则对扫描控制部501指示扫描条件的变更、或者扫描的停止。扫描控制部501接受该指示,执行所指示的动作(即扫描条件的变更、或者扫描的停止)。另外,对表示探测到的定时(换言之,与该定时对应的位置关系)的信息预先关联指示扫描条件的变更、以及扫描的停止中的哪一个即可。以下,参照图2G来说明该动作的具体的一个例子。图2G是用于说明位置解析部212对扫描控制部501指示扫描条件的变更、或者扫描的停止的定时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G中的平面P13p、P13q、P13r以及P13s分别表示与各定时下的目标M13对应的平面P13的位置。具体而言,图2G中的平面P13p对应于开始扫描的定时。在图2G的例子中,设为位置解析部212按照平面P13p、P13r、P13s以及P13q的顺序判断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在该例子中,位置解析部212将扫描条件的变更所涉及的动作与表示与平面P13r对应的位置关系的信息关联起来,将返回所变更的扫描条件的动作与表示与平面P13s对应的位置关系的信息关联起来。另外,位置解析部212将停止扫描的动作与表示与平面P13r对应的位置关系的信息关联起来。
由此,例如,从与平面P13p对应的定时开始扫描,直至与平面P13r对应的定时为止,按照分辨率以及解像度低的扫描条件,取得粗的投影数据。位置解析部212如果探测到与平面P13r对应的定时,则对扫描控制部501指示扫描条件的变更。由此,在该定时以后,按照分辨率以及解像度高的扫描条件,取得能够观察细微的动作的投影数据。另外,位置解析部212如果探测到与平面P13s对应的定时,则对扫描控制部501指示根据变更的扫描条件返回(即再次变更扫描条件)。由此,在该定时以后,再次取得粗的投影数据。通过这样动作,能够以仅针对观察对象的一连串的活动中的想要关注的部分,取得能够观察细微的动作的投影数据,针对其他定时,按照粗的等级取得投影数据的方式来动作。由此,能够减轻与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处理负荷。
另外,位置解析部212如果探测到与平面P13q对应的定时,则对扫描控制部501指示扫描的停止。扫描控制部501接受该指示,停止与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动作(即扫描)。通过这样动作,即使操作者不指示扫描的停止,也能够在目标M11以及M13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的定时使X射线CT装置自身停止扫描。
另外,位置解析部212也可以并非在探测到的定时,对扫描控制部501输出指示。例如,位置解析部212也可以以从探测到的定时经过规定时间之后对扫描控制部501输出指示的方式来动作。这样,只要以将所探测到的定时作为基准,对扫描控制部501输出指示的方式来动作,则不限定位置解析部212的动作。另外,在与探测到的定时不同的定时,对扫描控制部501输出指示的情况下,输出该指示的定时当然是探测到的定时以后。
如果为了显示用而重建的第2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部10,则构造抽出部21将其读出并转送到图像处理部22。也可以以将为了解析用而生成的第1图像数据还用于显示的方式来动作。在该情况下,位置解析部212将为了解析用已经读出的图像数据转送到图像处理部22即可。
(在帧率变更的情况、扫描条件变更、扫描停止处理的情况下共通)
另外,如果能够解析骨骼的位置关系,则无需一定如图2A~图2C所示的那样,如上臂以及下臂那样对各骨骼的整体像进行摄影。例如,图2F示出上臂与下臂之间的关节部分,在该例子中,将目标M12以及M13确定为解析对象。在该情况下,位置解析部212从目标M12抽出形状特征M121、M122以及M123。另外,位置解析部212从目标M13抽出形状特征M134、M135以及M136。位置解析部212抽出通过形状特征M121、M122以及M123形成的平面P12,并将其与目标M12关联起来。同样地,位置解析部212抽出通过形状特征M134、M135以及M136形成的平面P13’,并将其与目标M13关联起来。以后,位置解析部212根据平面P12以及P13’的位置关系,识别目标M12以及M13的位置关系。这样,如果能够根据形状特征,识别各骨骼的位置以及朝向和相对的位置关系,则即使在如图2F那样,未摄影各部位的整体像的情况下,也能够与上述同样地处理。
(图像处理部22)
图像处理部22从构造抽出部21接受针对规定的每个定时重建的一连串的图像数据。图像处理部22通过根据预定的图像处理条件,对每个定时的图像数据分别实施图像处理,分别生成医用图像。图像处理部22将所生成的医用图像、和表示与生成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定时的信息关联起来存储到图像存储部23。图像存储部23是用于存储医用图像的存储部。
(显示控制部30)
如果针对一连串的定时生成了医用图像,则显示控制部30读出图像存储部23中存储的一连串的医用图像。显示控制部30参照所读出的各医用图像上附带的表示定时的信息,按照时间序列排列这些一连串的医用图像而生成动态图像。显示控制部30将所生成的动态图像显示于显示部401。
接下来,参照图3A以及图3B,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的(X射线CT装置的与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一连串的动作。图3A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的(X射线CT装置的与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一连串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图3B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与位置关系的解析相关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图3B所示的流程图相当于图3A中的步骤S20的处理。
图3A是关于各个帧率变更处理的情况下的流程图。另外,图5是关于各个扫描条件变更、扫描停止处理的情况下的流程图。图3A和图5处于对应关系,直至步骤S20集中说明。
(扫描条件变更、扫描停止处理的情况)
(步骤S10)
如果从X射线控制器8供给了触发信号,则高电压装置7驱动X射线源3。高电压装置7在接收触发信号的定时对X射线源3施加高电压。由此,通过X射线源3发生X射线,机架/床控制器9同步地控制机架1的旋转环2的旋转和滑动式床6的滑动。
构成X射线检测器5的检测元件在被检体介于X射线源3与检测元件之间的情况、以及在被检体不介于X射线源3与检测元件之间的情况这双方中,能够测定X射线源3发生的X射线的强度。因此,各检测元件测定至少1个X射线强度,输出与该强度对应的模拟输出信号。通过数据收集部11,以时间分割的方式针对每个列区分而读出来(即逐次收集)自各检测元件的输出信号。
数据收集部11构成为包括积分放大器和A/D变换器。针对数据收集部11中包含的来自各检测元件的电信号,在经由共有的积分放大器进行时间分割之后,通过A/D变换器变换为数字数据。数据收集部11将变换为数字数据的来自检测元件的信号输出到预处理部12。
预处理部12对从数据收集部11送来的数字数据实施灵敏度校正等处理而作为投影数据。预处理部12将该投影数据与作为其生成源即数字数据的读出源的列对应起来存储到投影数据存储部13。
(步骤S11)
重建处理部14和通过X射线摄影部500进行的投影数据的取得所涉及的处理并行地,从投影数据存储部13逐次读出所取得的投影数据。重建处理部14通过对该读出的投影数据,根据为了解析用而预先决定的重建条件实施重建处理,针对基于该重建条件的每个定时生成解析用的图像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重建解析用的图像数据的重建条件被构成为能够从投影数据中抽出被检体中的骨骼。即,以能够抽出骨骼的方式重建该图像数据。另外,有时将此时的重建条件称为“第1条件”,将根据该重建条件生成的图像数据称为“第1图像数据”。重建处理部14将针对每个该定时逐次生成的解析用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0。
(在帧率变更的情况、扫描条件变更、扫描停止处理的情况下共通)
(步骤S11)
首先,参照图3A、图5。重建处理部14读出投影数据存储部13中存储的投影数据。重建处理部14首先根据为了解析用而预先决定的重建条件,对所读出的投影数据实施重建处理,针对基于该重建条件的每个定时生成第1图像数据。重建处理部14将针对每个该定时生成的第1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0。另外,对于第1图像数据,是能够执行通过后述图像处理单元20进行解析处理的重建条件即可。即,如果满足该条件,则例如第1图像数据的体速率也可以低于生成显示用的图像数据时的体速率。另外,第1图像数据的解像度也可以低于显示用的图像数据的解像度。通过这样动作,能够减轻解析时的处理负荷。
(步骤S201)
接下来,参照图3B。构造抽出部21首先针对每个定时读出为了解析用而重建的第1图像数据。或者,构造抽出部21从图像数据存储部10逐次读出由重建处理部14针对每个定时逐次生成并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部10的解析用的图像数据。此时,也可以使通过重建处理部14进行的动作、和构造抽出部21中解析用的图像数据的读出所涉及的动作同步。构造抽出部21将所读出的每个定时的第1图像数据分别输出到目标抽出部211,并指示目标的抽出。
目标抽出部211从构造抽出部21逐次接受每个定时的第1图像数据。本实施方式的目标抽出部211根据该第1图像数据中的体素数据将骨骼的部分作为目标而抽出。此处,参照图2A。图2A是用于说明骨骼的位置关系的解析的图,示出抽出了形成手臂部的骨骼的目标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如图2A所示,目标抽出部211从第1图像数据,抽出形成手臂部的骨骼的目标M11、M12以及M13。这样,目标抽出部211针对每个定时的第1图像数据,分别抽出骨骼的目标。目标抽出部211将针对每个定时的第1图像数据分别抽出(即针对每个定时抽出)的表示骨骼的目标的信息(例如表示目标的形状、位置以及大小的信息)与表示对应的定时的信息关联起来输出到位置解析部212。
(步骤S202)
位置解析部212从目标抽出部211针对每个定时接受表示骨骼的目标的信息。位置解析部212从骨骼的目标M11、M12以及M13中,确定位置关系的解析中使用的、至少2个以上的目标(即解析对象的目标)。或者,位置解析部212从目标抽出部211,逐次接受针对每个定时抽出的表示骨骼的目标的信息。位置解析部212根据该信息,对骨骼的位置关系逐次进行解析。以后,设为位置解析部212确定了目标M11以及M13而进行说明。
位置解析部212首先从骨骼的目标M11、M12以及M13中,确定用于位置关系的解析的、至少2个以上的目标(即解析对象的目标)。具体而言,例如,位置解析部212预先存储构成知晓的生物体的各部分的生物体信息(例如表示构成上臂以及下臂的骨骼的位置关系的信息),并根据该生物体信息确定目标。另外,作为其他方法,位置解析部212预先存储表示作为观察对象的目标的形状的信息,将与该形状一致的目标确定为解析对象的目标。以后,设为位置解析部212确定了目标M11以及M13而进行说明。
如果确定了解析对象的目标M11以及M13,则位置解析部212从它们分别抽出至少3点的形状上有特点的部分(以后称为“形状特征”)。例如,如图2A所示,位置解析部212从目标M11抽出形状特征M111、M112以及M113。位置解析部212从目标M13抽出形状特征M131、M132以及M133。
接下来,位置解析部212通过表示所抽出的3点的形状特征的部分(即点),形成用于模拟地掌握各目标的位置以及朝向的平面,与作为形状特征的抽出源的目标关联起来。此处,参照图2B。图2B是用于说明骨骼的位置关系的解析的图,示出根据依据目标M11以及M13的各个所形成的形状特征而形成的平面。如图2B所示,位置解析部212通过形状特征M111、M112以及M113形成平面P11,并将其与目标M11关联起来。同样地,位置解析部212通过形状特征M131、M132以及M133形成平面P13,并将其与目标M13关联起来。
在使关节活动了的情况下,构成关节的多个骨骼各自的位置以及朝向、它们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以后仅将其总称为“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但各骨骼的形状以及大小不发生变化。即,针对每个定时抽出的目标M11以及M13在各定时之间,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但各目标的形状以及大小不发生变化。其对于根据各目标的形状特征抽出的平面P11以及P13也是同样的。本实施方式的位置解析部212利用该特性,根据平面P11以及P13各自的位置以及朝向,识别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另外,这样,通过根据各目标形成平面,无需为了掌握该目标的位置以及朝向而进行复杂的形状解析。因此,能够减轻用于位置解析部212识别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的处理负荷。
此处,参照图2C。图2C是用于说明骨骼的位置关系的解析的图,是通过平面P11以及P13表示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位置解析部212例如根据平面P11以及P13所成的角度,确定目标M11以及M13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另外,位置解析部212也可以代替角度,而根据平面P11以及P13之间的距离,确定目标M11以及M13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另外,以后,设为位置解析部212根据平面P11以及P13确定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而进行说明。
此处,参照图2D。图2D是用于说明骨骼的位置关系的解析的图,是示出多个定时下的平面P11以及P13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另外,在图2D的例子中,为易于理解说明,设为平面P11(即目标M11)的位置以及朝向不发生变化,示出每个定时的平面P13的位置以及朝向的变化。图2D中的P13a~P13d表示与不同的定时分别对应的平面P13。
如果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被确定,则位置解析部212判定所确定的位置关系是否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根据观察对象的一连串的活动中的、与想要控制扫描的定时相当的位置关系(换言之,与想要变更扫描条件或者想要停止扫描的定时相当的位置关系),预先决定该规定的位置关系即可。
以上,说明了在帧率变更的情况、扫描条件变更、扫描停止处理的情况下共有的处理。以后,特别说明各个情况。
(帧率变更的情况)
(步骤S203)
这样,位置解析部212根据针对每个定时抽出的平面P11以及P13,确定这些各定时下的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在有未确定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的定时的情况下(步骤S203:“否”),位置解析部212针对该定时确定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
(步骤S204)
如果针对一连串的定时,确定了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步骤S203:“是”),则位置解析部212判断所确定的位置关系是否包含于规定的范围(是否满足预定的条件),确定包含于该范围的定时。例如,根据观察对象的一连串的活动中的、想要着眼的位置关系,预先决定该规定的范围即可。位置解析部212确定通过所确定的定时形成的时间宽度(换言之,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时间宽度)。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设为位置解析部212确定了图2E所示的时间宽度T21而进行说明。位置解析部212对重建处理部14通知所确定的时间宽度T21。
(步骤S31)
此处,参照图3A。重建处理部14在所通知的时间宽度T21、和其他时间宽度T11以及T12中改变重建条件来实施重建处理,针对基于重建条件的每个定时重建显示用的图像数据。重建处理部14将所重建的显示用的一连串的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部10。
如果这样针对一连串的定时,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的解析结束,并将为了显示用而重建的一连串的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部10,则构造抽出部21将它们读出并转送到图像处理部22。
(步骤S32)
图像处理部22从构造抽出部21接受针对规定的每个定时重建的一连串的图像数据。图像处理部22通过根据预定的图像处理条件,对每个定时的图像数据分别实施图像处理,分别生成医用图像。图像处理部22将所生成的医用图像、和表示与生成源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定时的信息关联起来存储到图像存储部23。
(步骤S33)
这样,图像处理部22对与各定时对应的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来生成医用图像。在有未生成医用图像的定时的情况下(步骤S33:“否”),图像处理部22针对该定时生成医用图像。
(步骤S34)
如果针对一连串的定时生成了医用图像(步骤S33:“是”),则显示控制部30读出图像存储部23中存储的一连串的医用图像。显示控制部30参照所读出的各医用图像上附带的表示定时的信息,按照时间序列排列这些一连串的医用图像而生成动态图像。显示控制部30将所生成的动态图像显示于显示部401。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对与关节、脊椎等骨骼、肌肉、肌腱等整形区域相关的、经时地连动的至少2个以上的部位的位置关系的变化通过与这些部位对应的骨骼的目标来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医用图像处理装置确定与这些部位对应的骨骼的目标的位置关系包含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时间宽度,在该时间宽度和其他时间宽度中改变重建条件来实施重建处理,重建显示用的图像数据。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能够针对2个以上的部位的位置关系包含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时间宽度,按照比其他时间宽度高的帧率显示医用图像。
(扫描条件变更、扫描停止处理的情况)
(步骤S131)
这样,位置解析部212对从目标抽出部211针对每个定时逐次输出的表示骨骼的目标的信息逐次进行解析,判断作为观察对象的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由此,位置解析部212探测目标M11以及M13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的定时。另外,该定时相当于“一个定时”。
(步骤S132)
位置解析部212如果探测到该定时(步骤S131:“是”),则对扫描控制部501指示与扫描相关的动作的控制(即扫描条件的变更、或者扫描的停止)。另外,在未探测到该定时的情况下(步骤S131:“否”),位置解析部212不指示与针对扫描控制部501的扫描相关的动作的控制,而迁移到接下来的处理。
(步骤S133)
另外,只要操作者未指示摄影的结束,则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CT装置执行上述一连串的处理(步骤S133:“否”)。如果由操作者指示了摄影的结束(步骤S133:“是”),则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CT装置结束与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处理,并且结束用于对其进行控制的解析处理。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CT装置对构成关节等那样的可动部位的至少2个以上的部位的位置关系的变化,通过与这些部位对应的骨骼的目标来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X射线CT装置探测与这些部位对应的骨骼的目标的位置关系满足规定的条件的定时,并根据该定时控制与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动作(即变更扫描条件、或者停止扫描)。由此,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CT装置在2个以上的部位的位置关系满足了规定的条件时,能够不通过操作者,而X射线CT装置自身自动地控制与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动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可动部位,以骨骼和关节为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作为可动部位还能够关注软骨。例如,对于针对骨骼确定了3点的形状特征的部位,还能够确定关于软骨的3点的形状特征、2点的形状特征来进行上述处理。作为代替骨骼将软骨作为可动部位进行解析的优点,有能够提高椎间盘脱出的诊断精度的优点。椎间盘脱出由于关节内的软骨突出而发生。
通过医用图像摄影装置取得软骨的图像数据,与上述骨骼的位置关系同样地解析软骨的位置关系。通过解析结果,能够判定软骨是否突出。如果软骨突出,则是椎间盘脱出,所以即使不等待关于骨骼的解析,也能够得到诊断结果。对于该解析处理,虽然也能够代替关于骨骼的解析处理来进行,但也能够与关于骨骼的解析处理一起执行。在与关于骨骼的处理并行地进行图像的取得以及解析,并根据关于软骨的图像的解析结果得知是椎间盘脱出的情况下,即使不等待关于骨骼的解析,也能够通过结束解析,更早期地得到可靠的诊断结果。另外,对于软骨,不仅是突出的情况,而且还考虑被其他骨骼等部位挤碎那样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软骨被挤碎某种程度以上那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被挤碎的情况作为解析结果,并根据该结果变更帧率或者转移到扫描条件变更、扫描停止。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显示装置。在第1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显示装置中,根据骨骼的目标的位置关系,确定了变更重建条件的时间宽度、控制与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动作的定时。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中,根据被检体的外形的形状变化,确定变更重建条件的时间宽度、控制与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动作的定时。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着眼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而进行说明。
(帧率变更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重建处理部14首先根据为了解析用而预先决定的重建条件,对所读出的投影数据实施重建处理,针对基于该重建条件的每个定时生成图像数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重建条件构成为能够从投影数据中抽出被检体的表层(即皮肤)。具体而言,对于该重建条件,作为重建的对象的CT值的范围被调整为能够抽出表层的等级。由此,能够抽出表层地重建该图像数据。另外,根据此时的重建条件生成的图像数据相当于“第1图像数据”。重建处理部14将针对每个该定时生成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0。通过从这样的图像数据抽出被检体的表层,能够根据所抽出的表层,识别被检体的外形。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这样重建的被检体的表层,解析多个定时之间的被检体的外形的形状变化,根据该外形的形状是否包含于规定的范围内,来变更显示用的图像数据的重建条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重建处理部14的、与显示用的图像数据的重建相关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的重建处理部14的动作相同。即,重建处理部14从位置解析部212接受包括多个定时的时间宽度T21的通知。重建处理部14在所通知的时间宽度T21、和其他时间宽度T11以及T12中改变重建条件来实施重建处理,重建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并将其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0。
(扫描条件变更、扫描停止处理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CT装置通过解析所重建的图像数据,掌握构成观察对象的各部位的位置以及朝向、它们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以后仅将其总称为“位置关系”)。因此,重建处理部14与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分开地重建解析用的图像数据。具体而言,重建处理部14和通过X射线摄影部500进行的投影数据的取得所涉及的处理并行地,从投影数据存储部13逐次读出所取得的投影数据。重建处理部14通过对该读出的投影数据,根据为了解析用而预先决定的重建条件实施重建处理,来针对基于该重建条件的每个定时生成解析用的图像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重建解析用的图像数据的重建条件构成为能够从投影数据中抽出被检体的表层(即皮肤)。具体而言,对于该重建条件,作为重建的对象的CT值的范围被调整为能够抽出表层的等级。由此,能够抽出表层地重建该图像数据。另外,此时的重建条件相当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条件”,根据该重建条件生成的图像数据相当于“第1图像数据”。重建处理部14将针对每个该定时生成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0。通过从这样的图像数据抽出被检体的表层,能够根据所抽出的表层,识别被检体的外形。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这样重建的被检体的表层,解析沿着时间序列的被检体的外形的形状变化,通过该外形的形状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确定控制与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动作的定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重建处理部14的、与显示用的图像数据的重建相关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的重建处理部14的动作相同。即,重建处理部14通过从投影数据存储部13读出投影数据,根据为了显示用而预先决定的重建条件实施重建处理,针对基于该重建条件的每个定时生成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另外,以后,有时将显示用的重建条件称为“第2条件”,将根据该重建条件生成的图像数据称为“第2图像数据”。重建处理部14将针对每个该定时生成的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0。
另外,对于显示用的图像数据,无需一定与投影数据的取得所涉及的处理并行地动作。例如,重建处理部14也可以在取得了一连串的投影数据之后,重建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对于该动作,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构造抽出部21(帧率变更的情况)首先针对每个定时读出为了解析用而重建的第1图像数据。构造抽出部21将所读出的每个定时的第1图像数据分别输出到目标抽出部211,并指示目标的抽出。该构造抽出部21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构造抽出部21(扫描条件变更、扫描停止处理的情况)从图像数据存储部10逐次读出由重建处理部14针对每个定时逐次生成并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部10的解析用的图像数据。此时,也可以使通过重建处理部14进行的动作、和构造抽出部21中解析用的图像数据的读出所涉及的动作同步。构造抽出部21将所读出的每个定时的第1图像数据逐次输出到目标抽出部211,指示从该第1图像数据抽出目标。该构造抽出部21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帧率变更的情况、扫描条件变更、扫描停止处理的情况下共通)
目标抽出部211从构造抽出部21逐次接受每个定时的第1图像数据。本实施方式的目标抽出部211根据该第1图像数据中的体素数据,检测被检体的表层,抽出由检测出的表层形成的区域的目标。该目标表示被检体的外形的形状。以后,有时将该目标称为外形目标。此处,参照图4A以及图4B。图4A以及图4B是用于说明基于被检体的表层的形状的解析的图。图4A以及图4B示出上臂与下臂之间的关节部分,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定时。图4A中的目标M11~M13表示骨骼的目标,M21a表示外形目标。另外,图4B中的目标M11~M13表示骨骼的目标,对应于图4A中的目标M11~M13。另外,图4B中的M21b表示与图4A不同的定时下的外形目标,通过关节的活动,呈现与目标M21a不同的形状。
目标抽出部211将针对每个定时的第1图像数据分别抽出(即针对每个定时抽出)的表示外形目标的信息(例如表示目标的形状、位置以及大小的信息)与表示对应的定时的信息关联起来输出到位置解析部212。
位置解析部212从目标抽出部211针对每个定时接受表示外形目标的信息。位置解析部212根据该信息,解析沿着时间序列的外形的形状的变化。以下,说明其具体的方法的一个例子。
(帧率变更的情况)
首先,位置解析部212从每个定时的外形目标中确定成为基准的目标。作为成为该基准的目标的确定方法的具体的一个例子,位置解析部212解析每个定时的外形目标各自的形状,确定规定的形状(满足规定的条件)的目标。在确定该规定的形状的目标的情况下,例如,位置解析部212预先存储表示成为基准的形状的目标的信息,通过将其与每个定时的外形目标分别进行比较来确定。该比较既可以通过目标的外形的形状比较进行,也可以抽出多个形状特征并通过它们的比较来确定。另外,也可以通过抽出与上臂以及下臂对应的部分的轴,并比较该轴来确定。
另外,操作者也可以经由操作部402指定成为基准的外形目标。在该情况下,构造抽出部21将一连串的第1图像数据输出到图像处理部22而针对各定时生成医用图像,经由显示控制部30显示于显示部401。操作部402从操作者接受从所显示的图像数据中选择成为基准的医用图像,对位置解析部212通知与该医用图像对应的定时。位置解析部212接受该通知,确定与所通知的定时对应的外形目标即可。另外,以后,有时将成为该基准的外形目标称为“基准目标”。
如果确定了基准目标,则位置解析部212在每个定时的外形目标与基准目标之间与该基准目标进行比较,针对每个定时计算目标之间的变化量。具体而言,位置解析部212比较双方的目标的形状,计算其差(例如在目标之间不重复的部分的像素数)作为变化量。另外,作为其他方法,位置解析部212例如也可以从上臂和下臂的各个抽出轴,并根据该轴的位置关系(例如角度、距离)求出变化量。
如果针对每个定时计算出变化量,则位置解析部212判断该变化量是否为预定的量(以后称为“规定量”)以内,确定通过变化量为规定量以内的定时所形成的时间宽度。例如,根据观察对象的一连串的活动中的、将基准目标作为基点而想要着眼的可动范围,预先决定该规定量即可。该时间宽度相当于第1实施方式中的时间宽度T21(参照图2E),其他相当于时间宽度T11以及T12。以后,设为位置解析部212确定了该时间宽度T21而进行说明。位置解析部212对重建处理部14通知所确定的时间宽度T21。
(扫描条件变更、扫描停止处理的情况)
位置解析部212解析每个定时的外形目标各自的形状,判定是否与规定的形状一致(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在判定是否与该规定的形状一致的情况下,例如,位置解析部212通过预先存储表示成为基准的形状的目标的信息,并将其与每个定时的外形目标分别进行比较来判定。该比较既可以通过目标的外形的形状比较进行,也可以抽出多个形状特征并通过它们的比较来确定。另外,也可以通过抽出与上臂以及下臂对应的部分的轴,并比较该轴来确定。另外,例如,根据观察对象的一连串的活动中的、与想要控制扫描的定时相当的观察对象的形状(换言之,与想要变更扫描条件、或者想要停止扫描的定时相当的形状),预先决定该规定的形状即可。
另外,也可以通过对外观进行摄影的摄影部(例如照相机等),取得观察对象的外观的图像(以后称为外观图像),位置解析部212判定外形目标的形状是否与该外观的图像一致。一致的判定,并不限于完全一致,包含判定为对照结果的一致度是高的情况。作为该外观图像,例如可以举出投影数据、基于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或者血管造影术的透视数据、已知外形的电视摄影数据。此时,位置解析部212也可以取得表示该摄影部与被检体的位置关系的信息,根据该信息,确定该摄影部的摄影位置。在该情况下,位置解析部212也可以将该摄影位置作为视点,对外形目标的形状和外形目标进行投影,将该射影与外观图像进行比较。
这样,位置解析部212逐次解析从目标抽出部211针对每个定时逐次输出的表示外形目标的信息,判断外形目标的形状是否与规定的形状一致。由此,位置解析部212探测外形目标成为规定的形状的定时。另外,该定时相当于“一个定时”。位置解析部212如果探测到该定时,则对扫描控制部501指示扫描条件的变更、或者扫描的停止。扫描控制部501接受该指示,而执行所指示的动作(即扫描条件的变更、或者扫描的停止)。另外,也可以对表示探测到的定时(换言之,与该定时对应的形状)的信息,预先关联指示扫描条件的变更以及扫描的停止中的哪一个。
(在帧率变更的情况、扫描条件变更、扫描停止处理的情况下共通)
另外,以后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即,重建处理部14在所通知的时间宽度T21、和其他时间宽度T11以及T12中改变重建条件而实施重建处理,针对基于重建条件的每个定时重建显示用的图像数据。重建处理部14将所重建的显示用的一连串的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部10。作为其他方式,如果为了显示用而重建的第2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部10,则构造抽出部21将其读出并转送到图像处理部22。另外,也可以以将为了解析用而生成的第1图像数据还用于显示用的方式来动作。在该情况下,位置解析部212将为了解析用而已经读出的图像数据转送到图像处理部22即可。图像处理部22对这些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而生成医用图像,将其与表示对应的定时的信息关联起来存储到图像存储部23。显示控制部30从图像存储部23读出这些医用图像,沿着时间序列排列而作为动态图像显示于显示部401。
接下来,参照图3A以及图3C,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的一连串的动作。图3C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与位置关系的解析相关的动作的流程图。另外,图3C所示的流程图相当于图3A中的步骤S20的处理。另外,与图3A、图5中的步骤S11以及步骤S20相关的处理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着眼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步骤S11、和与步骤S20相关的处理即与图3C所示的步骤S211~S214相关的处理来说明。
(步骤S11)
重建处理部14和通过X射线摄影部500进行的投影数据的取得所涉及的处理并行地,从投影数据存储部13逐次读出所取得的投影数据。重建处理部14根据为了解析用而预先决定的重建条件,对所读出的投影数据实施重建处理,针对基于该重建条件的每个定时生成图像数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重建条件构成为能够从投影数据中抽出被检体的表层(即皮肤)。具体而言,对于该重建条件,作为重建的对象的CT值的范围被调整为能够抽出表层的等级。由此,能够抽出表层地重建该图像数据。重建处理部14将针对每个该定时生成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0。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重建解析用的图像数据的重建条件构成为能够从投影数据中抽出被检体的表层(即皮肤)。具体而言,对于该重建条件,作为重建的对象的CT值的范围被调整为能够抽出表层的等级。由此,能够抽出表层地重建该图像数据。另外,此时的重建条件相当于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条件”,根据该重建条件生成的图像数据相当于“第1图像数据”。重建处理部14将针对每个该定时生成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0。
(步骤S211)
构造抽出部21首先针对每个定时读出为了解析用而重建的第1图像数据。构造抽出部21从图像数据存储部10逐次读出由重建处理部14针对每个定时逐次生成并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部10的解析用的图像数据。此时,也可以使通过重建处理部14进行的动作、和构造抽出部21中解析用的图像数据的读出所涉及的动作同步。构造抽出部21将所读出的每个定时的第1图像数据分别输出到目标抽出部211,并指示目标的抽出。该构造抽出部21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目标抽出部211从构造抽出部21逐次接受每个定时的第1图像数据。本实施方式的目标抽出部211根据该第1图像数据中的体素数据,检测被检体的表层,抽出由检测出的表层形成的区域的目标。该目标表示被检体的外形的形状。以后,有时将该目标称为外形目标。目标抽出部211将针对每个定时的第1图像数据分别抽出(即针对每个定时抽出)的表示外形目标(例如图4A以及图4B中的目标M21a以及M21b)的信息与表示对应的定时的信息关联起来输出到位置解析部212。
此处,参照图4A以及图4B。图4A以及图4B是用于说明基于被检体的表层的形状的解析的图。图4A以及图4B示出上臂与下臂之间的关节部分,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定时。图4A中的目标M11~M13表示骨骼的目标,M21a表示外形目标。另外,图4B中的目标M11~M13表示骨骼的目标,对应于图4A中的目标M11~M13。另外,图4B中的M21b表示与图4A不同的定时下的外形目标,通过关节的活动,呈现与目标M21a不同的形状。
目标抽出部211将针对每个定时的第1图像数据分别抽出(即针对每个定时抽出)的表示外形目标的信息(例如表示目标的形状、位置以及大小的信息)与表示对应的定时的信息关联起来输出到位置解析部212。
(步骤S212)
位置解析部212从目标抽出部211针对每个定时接受表示外形目标的信息。位置解析部212根据该信息,解析沿着时间序列的外形的形状的变化。具体而言,首先,位置解析部212从每个定时的外形目标中确定成为基准的目标。作为成为该基准的目标的确定方法的具体的一个例子,位置解析部212解析每个定时的外形目标各自的形状,确定规定的形状(满足规定的条件)的目标。
(扫描条件变更、扫描停止处理的情况)
位置解析部212解析每个定时的外形目标各自的形状,判定是否与规定的形状一致(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在判定是否与该规定的形状一致的情况下,例如,位置解析部212通过预先存储表示成为基准的形状的目标的信息,并将其与每个定时的外形目标分别进行比较来判定。该比较既可以通过目标的外形的形状比较进行,也可以抽出多个形状特征并通过它们的比较来确定。另外,也可以通过抽出与上臂以及下臂对应的部分的轴,并比较该轴来确定。另外,根据观察对象的一连串的活动中的、与想要控制扫描的定时相当的观察对象的形状(换言之,与想要变更的扫描条件或者想要停止扫描的定时相当的形状),预先决定该规定的形状即可。
这样,位置解析部212逐次解析从目标抽出部211针对每个定时逐次输出的表示外形目标的信息,判断外形目标的形状是否与规定的形状一致。由此,位置解析部212探测外形目标成为规定的形状的定时。另外,该定时相当于“一个定时”。
另外,以后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即,位置解析部212如果探测到该定时,则对扫描控制部501指示扫描条件的变更、或者扫描的停止。扫描控制部501接受该指示,而执行所指示的动作(即扫描条件的变更、或者扫描的停止)。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CT装置通过被检体的外形的形状变化,解析构成关节等那样的可动部位的至少2个以上的部位的位置关系的变化。在此基础上,X射线CT装置探测外形的形状与规定的形状一致的定时,根据该定时控制与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动作(即变更扫描条件、或者停止扫描)。由此,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CT装置在2个以上的部位的位置关系满足了规定的条件时,能够不通过操作者,X射线CT装置自身自动地控制与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动作。
(帧率变更的情况)
如果确定了基准目标,则位置解析部212在每个定时的外形目标与基准目标之间与该基准目标进行比较,针对每个定时计算目标之间的变化量。具体而言,位置解析部212比较双方的目标的形状,将其差(例如在目标之间不重复的部分的像素数)作为变化量而计算。
(步骤S213)
在有未计算变化量的定时的情况下(步骤S213:“否”),位置解析部212将与该定时对应的外形目标与基准目标进行比较而计算变化量。
(步骤S214)
如果针对每个定时计算出变化量(步骤S213:“是”),则位置解析部212判断该变化量是否为预定的量(以后称为“规定量”)以内,确定通过变化量为规定量以内的定时所形成的时间宽度。该时间宽度相当于第1实施方式中的时间宽度T21(参照图2E),其他相当于时间宽度T11以及T12。以后,设为位置解析部212确定了该时间宽度T21而进行说明。位置解析部212对重建处理部14通知所确定的时间宽度T21。
另外,以后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即,重建处理部14在所通知的时间宽度T21、和其他时间宽度T11以及T12中改变重建条件而实施重建处理,针对基于重建条件的每个定时重建显示用的图像数据。重建处理部14将所重建的显示用的一连串的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部10。图像处理部22对这些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而生成医用图像,将其与表示对应的定时的信息关联起来存储到图像存储部23。显示控制部30从图像存储部23读出这些医用图像,沿着时间序列排列而作为动态图像显示于显示部401。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通过被检体的外形的形状变化,解析如关节等那样经时地连动的至少2个以上的部位的位置关系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医用图像处理装置确定形状的变化量包含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时间宽度。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针对2个以上的部位的位置关系包含于规定的范围内的时间宽度,按照比其他时间宽度高的帧率显示医用图像。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在第1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例如,将被检体的关节成为预定的形状的情况作为基准,确定变更重建条件的时间宽度,控制与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动作。在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中,根据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确定变更重建条件的时间宽度、与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控制定时。在具体举出例子而说明时,在关节等观察对象的活动的速度并非始终恒定,而按照相同的帧率显示一连串的动作的情况下,有时在观察对象快速活动的定时,难以观察观察对象的细微的活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针对观察对象(例如构成关节的各部位)快速活动的时间宽度,按照比其他时间宽度高的体速率重建。或者,如果探测到观察对象快速活动,则将该定时作为基准,以按照高的分辨率取得投影数据的方式,变更扫描条件。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在观察对象快速活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提高帧率而可观察细微的活动地来显示。以后,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着眼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而进行说明。
(帧率变更的情况)
重建处理部14首先根据为了解析用而预先决定的重建条件,对所读出的投影数据实施重建处理,针对基于该重建条件的每个定时生成图像数据。此处,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设为该重建条件构成为能够从投影数据中抽出被检体中的骨骼而进行说明。重建处理部14将针对每个该定时生成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重建处理部14的、与显示用的图像数据的重建相关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的重建处理部14的动作相同。即,重建处理部14从位置解析部212,接受包括多个定时的时间宽度T21的通知。重建处理部14在所通知的时间宽度T21、和其他时间宽度T11以及T12中改变重建条件来实施重建处理,重建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并将其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0。
构造抽出部21首先针对每个定时读出为了解析用而重建的第1图像数据。构造抽出部21将所读出的每个定时的第1图像数据分别输出到目标抽出部211,并指示目标的抽出。目标抽出部211接受该指示,根据该第1图像数据中的体素数据抽出骨骼的目标。目标抽出部211将针对每个定时的第1图像数据分别抽出的表示骨骼的目标的信息与表示对应的定时的信息关联起来输出到位置解析部212。该构造抽出部21以及目标抽出部211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位置解析部212从目标抽出部211针对每个定时接受表示骨骼的目标的信息。位置解析部212根据该信息,确定各定时下的骨骼的位置关系。该确定方法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以后,设为如图2A~图2C所示,从目标M11以及M13抽出平面P11以及P13,据此确定了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而进行说明。
如果针对一连串的定时,确定了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则位置解析部212在邻接的定时之间,比较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而计算变化量。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根据平面P11以及P12之间的角度、距离,计算该位置关系的比较即可。遍及一连串的时间宽度整体中,按照一定的体速率重建了第1图像数据。因此,如果在邻接的定时之间计算出变化量,则被检体越快速活动的定时之间,其变化量越高。即,位置解析部212判断针对邻接的定时之间分别计算出的变化量是否为预定的量(以后称为“规定量”)以上,确定通过变化量成为规定量以上的定时之间形成的时间宽度。该时间宽度相当于第1实施方式中的时间宽度T21(参照图2E),其他相当于时间宽度T11以及T12。以后,设为位置解析部212确定了该时间宽度T21而进行说明。位置解析部212对重建处理部14通知所确定的时间宽度T21。
另外,以后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即,重建处理部14在所通知的时间宽度T21、和其他时间宽度T11以及T12中改变重建条件而实施重建处理,针对基于重建条件的每个定时重建显示用的图像数据。重建处理部14将所重建的显示用的一连串的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部10。图像处理部22对这些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而生成医用图像,将其与表示对应的定时的信息关联起来存储到图像存储部23。显示控制部30从图像存储部23读出这些医用图像,沿着时间序列排列而作为动态图像显示于显示部401。
另外,在上述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根据骨骼的目标的位置关系,确定了变更重建条件的时间宽度T21,但也可以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根据被检体的外形的形状变化确定时间宽度T21。在该情况下,位置解析部212在邻接的定时之间比较外形目标,将其差作为变化量即可。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根据如关节等那样经时地连动的至少2个以上的部位的位置关系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确定变更重建条件的时间宽度。在此基础上,针对所确定的时间宽度,按照比其他时间宽度高的体速率重建图像数据。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能够在观察对象快速活动的情况下按照高的帧率显示医用图像。
(扫描条件变更、扫描停止处理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CT装置通过解析所重建的图像数据,掌握构成观察对象的各部位的位置以及朝向、它们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以后仅将其总称为“位置关系”)。因此,重建处理部14与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分开地重建解析用的图像数据。具体而言,重建处理部14和通过X射线摄影部500进行的投影数据的取得所涉及的处理并行地,从投影数据存储部13逐次读出所取得的投影数据。重建处理部14通过对该读出的投影数据,根据为了解析用而预先决定的重建条件实施重建处理,针对基于该重建条件的每个定时生成解析用的图像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用于重建解析用的图像数据的重建条件被设定为能够从投影数据中抽出被检体中的骨骼。即,以能够抽出骨骼的方式重建该图像数据。另外,有时将此时的重建条件称为“第1条件”,将根据该重建条件生成的图像数据称为“第1图像数据”。重建处理部14将针对每个该定时逐次生成的解析用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重建处理部14的、与显示用的图像数据的重建相关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的重建处理部14的动作相同。即,重建处理部14通过从投影数据存储部13读出投影数据,根据为了显示用而预先决定的重建条件实施重建处理,来针对基于该重建条件的每个定时生成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另外,以后,有时将显示用的重建条件称为“第2条件”,将根据该重建条件生成的图像数据称为“第2图像数据”。重建处理部14将针对每个该定时生成的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存储到图像数据存储部10。
另外,对于显示用的图像数据,无需一定与投影数据的取得所涉及的处理并行地动作。例如,重建处理部14也可以在取得了一连串的投影数据之后重建显示用的图像数据。对于该动作,也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构造抽出部21从图像数据存储部10逐次读出由重建处理部14针对每个定时逐次生成并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部10的解析用的图像数据。此时,也可以使通过重建处理部14进行的动作、和构造抽出部21中解析用的图像数据的读出所涉及的动作同步。构造抽出部21将所读出的每个定时的第1图像数据逐次输出到目标抽出部211,指示从该第1图像数据抽出目标。该构造抽出部21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目标抽出部211从构造抽出部21逐次接受每个定时的第1图像数据。目标抽出部211根据该第1图像数据中的体素数据抽出骨骼的目标。目标抽出部211将针对每个定时的第1图像数据分别抽出的表示骨骼的目标的信息与表示对应的定时的信息关联起来逐次输出到位置解析部212。该构造抽出部21以及目标抽出部211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位置解析部212从目标抽出部211针对每个定时逐次接受表示骨骼的目标的信息。位置解析部212根据该信息,确定各定时下的骨骼的位置关系。该确定方法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以后,如图2A~图2C所示,设为从目标M11以及M13抽出平面P11以及P13,并据此确定了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而进行说明。
如果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被确定,则位置解析部212在邻接的定时之间,比较目标M11以及M13的位置关系而计算变化量。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根据平面P11以及P12之间的角度、距离,计算该位置关系的比较即可。如果在邻接的定时之间计算出变化量,则被检体越快速活动的定时之间,其变化量越高。即,位置解析部212判定所计算出的邻接的定时之间的变化量是否为预定的量(以后称为“规定量”)以上。
这样,位置解析部212在邻接的定时之间逐次计算变化量,判定所计算出的变化量是否为规定量以上。由此,位置解析部212探测在邻接的定时之间变化量成为规定量以上的定时、即动作的被检体的速度变快的定时。另外,该定时相当于“一个定时”。位置解析部212如果探测到该定时,则对扫描控制部501指示扫描条件的变更、或者扫描的停止。扫描控制部501接受该指示,而执行所指示的动作(即扫描条件的变更、或者扫描的停止)。另外,对表示探测到的定时(换言之,用于探测该定时的变化量)的信息,预先关联指示扫描条件的变更以及扫描的停止中的哪一个即可。
另外,位置解析部212以判断变化量是否为规定量以下的方式动作。例如,位置解析部212也可以探测变化量成为规定量以下的定时,根据该定时,对扫描控制部501指示扫描的停止。通过这样动作,例如,能够在关节弯曲到尽头而构成关节的部位的位置关系在此以上无法再变化的定时,使X射线CT装置自身停止投影数据的取得。
另外,以后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即,如果为了显示用而重建的第2图像数据存储于图像数据存储部10,则构造抽出部21将其读出并转送到图像处理部22。另外,也可以以将为了解析用而生成的第1图像数据还用于显示用的方式来动作。在该情况下,位置解析部212将为了解析用而已经读出的图像数据转送到图像处理部22即可。图像处理部22对这些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而生成医用图像,将其与表示对应的定时的信息关联起来存储到图像存储部23。显示控制部30从图像存储部23读出这些医用图像,沿着时间序列排列而作为动态图像显示于显示部401。
另外,在上述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根据骨骼的目标的位置关系,确定了控制与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动作的定时,但也可以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根据被检体的外形的形状变化确定该定时。在该情况下,位置解析部212在邻接的定时之间比较外形目标,将其差作为变化量即可。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CT装置根据构成关节等那样的可动部位的至少2个以上的部位的位置关系的、每单位时间的变化量,控制与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动作。由此,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CT装置在2个以上的部位的位置关系满足了规定的条件时,能够不通过操作者,X射线CT装置自身自动地控制与投影数据的取得相关的动作。
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作为例子而提示,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其他各种方式来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要旨,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均等范围内。

Claims (25)

1.一种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摄影部,对由多个部位构成的生物体的可动部位进行扫描而取得投影数据;
重建处理部,对所述投影数据实施重建处理,而生成所述可动部位的多个定时下的图像数据;
抽出部,从所述图像数据的各个抽出构成所述可动部位的多个构成部位;以及
解析部,针对所述多个定时求出所述抽出的构成所述可动部位的所述多个构成部位的位置关系,针对求出的所述位置关系进行条件判定,从而确定与判定结果符合的特定定时的图像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建处理部按照第1帧率对所述投影数据实施重建处理,生成所述可动部位的第1图像数据,
所述抽出部从所述第1图像数据抽出所述多个构成部位,
所述重建处理部还针对由所述解析部确定的所述特定定时,对所述投影数据中的与所述特定定时对应的范围的投影数据按照与所述第1帧率不同的第2帧率实施重建处理,从而生成第2图像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部位是骨骼,
所述抽出部分别抽出所述骨骼,
所述解析部针对所抽出的构成可动部位的所述骨骼的位置关系进行条件判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析部针对所抽出的所述构成部位的各个,通过3点以上的形状特征形成面,求出所形成的2个所述面的位置关系,从而作为所述构成部位的位置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析部根据所形成的2个所述面所成的角度,针对所述面的位置关系进行条件判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析部根据所形成的2个所述面之间的距离,针对所述面的位置关系进行条件判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析部针对所抽出的所述构成部位的各个,连接2点的形状特征而形成线,求出所形成的2个所述线的位置关系,从而作为所述构成部位的位置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析部根据所抽出的所述构成部位各自的外形,确定所述构成部位的位置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析部根据所抽出的所述构成部位各自的表示浓淡的信息,确定所述构成部位的位置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出部根据所述多个构成部位各自的表层,抽出所述多个构成部位。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出部根据所述多个构成部位各自的表层,抽出包括构成所述可动部位的各部位的区域,
所述解析部根据所述区域的形状、与预定的形状之间的变化量进行条件判定。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析部分别计算多个定时之间的所述多个构成部位的位置的变化量,根据所计算出的所述变化量进行条件判定。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预先指定所述投影数据中的1个定时的定时指定部,
所述解析部将与所述特定定时对应的所述多个构成部位的位置关系作为基准,根据距所述基准的变化量,进行条件判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单元,在依照由所述解析部进行的条件判定确定了所述特定定时时,使由所述摄影部进行的所述投影数据的取得停止、或者使所述投影条件变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部位是骨骼,
所述抽出部分别抽出所述骨骼,
所述解析部针对所抽出的构成可动部位的所述骨骼的位置关系进行条件判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析部针对所抽出的所述多个构成部位的各个,形成通过3点以上的形状特征形成的面,针对与所述构成部位对应的所述面的位置关系进行条件判定,从而确定所述特定定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析部计算所形成的与所述多个构成部位对应的所述面所成的角度,确定所计算出的所述角度成为规定的角度的所述图像数据,将与该图像数据对应的定时作为所述特定定时。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析部计算所形成的与所述多个构成部位对应的所述面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计算出的所述距离成为规定的距离的所述图像数据,将与该图像数据对应的定时作为所述特定定时。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析部针对所抽出的所述多个构成部位的各个,形成通过2点的形状特征形成的线,针对与所述构成部位对应的所述线的位置关系进行条件判定。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析部根据所抽出的所述多个构成部位各自的外形,确定所述构成部位的位置关系。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析部根据所抽出的所述多个构成部位各自的表示浓淡的信息,确定所述构成部位的位置关系。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出部根据所述可动部位的表层,抽出所述多个构成部位。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出部根据所述可动部位的表层,抽出所述多个构成部位,作为包括该多个构成部位的区域,
所述解析部确定多个定时之间的所述区域的形状与预定的形状一致的定时,将该一致的定时作为所述特定定时。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析部在邻接的定时之间,对从每个所述定时的所述图像数据抽出的所述多个构成部位的位置关系逐次进行解析,针对该定时之间的所述位置关系的变化量进行条件判定,从而确定与判定结果符合的特定定时。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析部对从每个所述定时的所述图像数据抽出的所述多个构成部位的位置关系逐次进行解析,确定所述多个构成部位成为规定的位置关系的特定定时,对与该特定定时对应的所述图像数据,附带用于与其他图像数据识别的信息。
CN201310057030.1A 2012-02-24 2013-02-22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Active CN1032847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38600A JP2013172816A (ja) 2012-02-24 2012-02-24 医用画像処理装置
JP2012038660A JP5981162B2 (ja) 2012-02-24 2012-02-24 X線ct装置
JP2012-038600 2012-02-24
JP2012-038660 2012-0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4748A true CN103284748A (zh) 2013-09-11
CN103284748B CN103284748B (zh) 2015-08-12

Family

ID=49002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7030.1A Active CN103284748B (zh) 2012-02-24 2013-02-22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625873B2 (zh)
CN (1) CN10328474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4737A (zh) * 2012-02-24 2013-09-11 株式会社东芝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4749B (zh) 2012-02-24 2015-09-09 株式会社东芝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US20180035074A1 (en) * 2016-07-28 2018-02-01 Melvin L. Barnes, Jr.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Processing Image Data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49488A (ja) * 2004-11-25 2006-06-15 Natl Inst Of Radiological Sciences 駆動装置、動態撮影システム及び動態撮影方法
CN101299967A (zh) * 2005-11-04 2008-11-05 株式会社东芝 呼吸监视装置、呼吸监视系统、医疗处理系统、呼吸监视方法、呼吸监视程序
CN103284737A (zh) * 2012-02-24 2013-09-11 株式会社东芝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CN103284749A (zh) * 2012-02-24 2013-09-11 株式会社东芝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CN103732148A (zh) * 2012-02-02 2014-04-16 株式会社东芝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x 射线ct 装置以及医用图像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83929B2 (ja) * 1994-04-05 2004-01-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3次元画像生成方法
JP3947372B2 (ja) * 2001-07-25 2007-07-18 ジーイー・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グローバル・テクノロジー・カンパニー・エルエルシー X線ct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パーチャの位置調整機構およびガントリ装置ならびにその制御方法
JP4122314B2 (ja) * 2004-06-15 2008-07-23 ザイオソフト株式会社 投影画像処理方法、投影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投影画像処理装置
JP2008210140A (ja) * 2007-02-26 2008-09-11 Sony Corp 情報抽出方法、登録装置、照合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061645B2 (ja) * 2007-02-26 2012-10-3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抽出方法、情報抽出装置、プログラム、登録装置及び照合装置
JP2010201157A (ja) 2009-02-06 2010-09-16 Toshiba Corp 放射線診断装置、x線コンピュータ断層撮影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537072B2 (ja) 2009-06-11 2014-07-02 株式会社東芝 医用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x線ct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49488A (ja) * 2004-11-25 2006-06-15 Natl Inst Of Radiological Sciences 駆動装置、動態撮影システム及び動態撮影方法
CN101299967A (zh) * 2005-11-04 2008-11-05 株式会社东芝 呼吸监视装置、呼吸监视系统、医疗处理系统、呼吸监视方法、呼吸监视程序
CN103732148A (zh) * 2012-02-02 2014-04-16 株式会社东芝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x 射线ct 装置以及医用图像处理方法
CN103284737A (zh) * 2012-02-24 2013-09-11 株式会社东芝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CN103284749A (zh) * 2012-02-24 2013-09-11 株式会社东芝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84737A (zh) * 2012-02-24 2013-09-11 株式会社东芝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84748B (zh) 2015-08-12
US20130223589A1 (en) 2013-08-29
US8625873B2 (en) 2014-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50815B1 (ko) 패치 가이드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KR101995900B1 (ko) 3차원 뇌지도 생성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US10521927B2 (en) Internal body marker prediction from surface data in medical imaging
CN102525467B (zh) 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显示方法和磁共振成像装置
CN105027163B (zh) 扫描区域确定装置
CN105658146B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4115020B (zh) 使用利用Dixon技术采集的导航器进行运动校正的MRI成像
CN102711617B (zh) 扫描规划视场调整器、确定器和/或质量评估器
EP3804624B1 (en) Synthetic parameterized computed tomography from surface data in medical imaging
CN103181775B (zh) 用于检测病人体标位置的方法和系统
KR20190028900A (ko) Tms 자극 내비게이션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CN101739708B (zh)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超声波图像取得装置和医用图像处理方法
CN103654784A (zh) 用于在医学成像检查期间采集患者的运动的方法
WO201912753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region of interest in medical imaging
KR102060895B1 (ko) 의료 영상 생성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CN103284737B (zh)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CN103284749B (zh)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CN103284748B (zh) 医用图像处理装置
KR20160054360A (ko) 영상 장치 및 영상화 방법
US20210128082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body contour profiles
JP5437610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CN109984766A (zh) X射线ct装置、x射线ct系统
JP6317511B1 (ja) X線トモシンセシス装置
JP5981162B2 (ja) X線ct装置
EP4176815A1 (en) Method to position a subject to be scanned in a pet-scann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18

Address after: Japan Tochigi

Patentee after: Toshiba Medical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Medical System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