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76687A - 一种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测算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测算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76687A
CN103276687A CN201310214816XA CN201310214816A CN103276687A CN 103276687 A CN103276687 A CN 103276687A CN 201310214816X A CN201310214816X A CN 201310214816XA CN 201310214816 A CN201310214816 A CN 201310214816A CN 103276687 A CN103276687 A CN 103276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bris
dam
mud
behind
debris d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148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76687B (zh
Inventor
游勇
林雪平
柳金峰
赵彦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onment IMHE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31021481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766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76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6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76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7668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测算方法及应用。该方法通过现场调查测量、室内土工实验及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算等手段,确定泥石流体内摩擦角和泥石流沟的沟道坡度;将所得参数代入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公式,即能合理确定库内不同位置处泥石流的回淤厚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坝后泥石流最大回淤长度、回淤纵坡及存在限制淤埋点情况下拦砂坝坝体的有效高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综合考虑沟道条件和泥石流自身性质,通过理论推导得到拦砂坝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方程,不仅能合理确定库内不同位置处泥石流的回淤厚度,而且能合理确定最大回淤长度、回淤纵坡以及允许最大坝高等工程设计参数,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测算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的测算方法,及其在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泥石流是中国山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具有发生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大冲淤、破坏力极强的特点。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向山区延伸和自然环境趋于恶化,泥石流爆发范围和频率正在逐年增大,所带来的危害也更加严重,为了保障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泥石流防治治理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泥石流的防治措施中,拦砂坝由于具有防治效果好、施工及维护方便、使用周期长、造价低等特点,是目前防治泥石流灾害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工程措施。
随着拦砂坝工程的大量实施,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的工程实际问题。例如,在采用拦砂坝对泥石流沟进行治理时,需要估算拦砂坝的拦蓄方量,通过合理估算拦蓄方量,才能在结合泥石流防治目标的基础上对泥石流的拦(蓄)排(泄)方案进行整体设计。例如,在进行梯级拦砂坝设计时,需要考虑相邻两座坝之间的回淤协调问题;若回淤偏大,回淤长度超过上游拦砂坝,则设计回淤库容偏小,不能完全发挥其拦蓄效能,甚至影响上游拦砂坝的功效发挥,如堵塞上游拦砂坝泄水孔;若回淤偏小,又达不到对上一级拦砂坝进行回淤压脚保护的目的。例如,一般拦砂坝坝体越高,回淤越远;在某些情况下,当拦砂坝库内存在限制淤埋物(如桥梁、道路等)时,此时需要根据回淤长度推算拦砂坝的允许最大坝高,以免回淤过大淤埋库内建筑设施。解决上述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确定泥石流拦砂坝坝后回淤形态曲线,通过该曲线可以得到最大回淤长度、回淤纵坡等,结合实际地形还可以计算得到拦砂坝拦蓄方量,为拦砂坝工程建设提供指导,对拦砂坝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于拦砂坝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的确定还没有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法。实践中,往往取0.5~0.8倍系数的沟道原始纵坡作为建坝后的回淤纵坡,然后在此纵坡下求得回淤长度和回淤库容。在现有文献资料中,《泥石流防治指南》提出了现场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以及模拟实验法三种坝后泥石流回淤纵坡的确定方法;《泥石流减灾理论与实践》推荐采用0.5~0.8倍系数的沟床纵坡作为回淤纵坡;《中国泥石流》则建议取0.5~0.9倍系数的沟床纵坡作为回淤纵坡;《泥石流及其综合治理》根据坝高和泥石流性质的不同推荐采用0.5~0.95倍系数的沟床纵坡作为回淤纵坡;《泥石流侵蚀搬运与堆积》则采用采用0.4~0.8倍系数的沟床纵坡作为回淤纵坡。以上方法仅考虑了沟道原始纵坡对回淤纵坡的影响,而没有考虑泥石流体本身的性质,其系数取值范围较宽泛,具有较大随意性,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往往存在较大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的测算方法及其在泥石流防治工程中的应用,该测算方法基于理论推导,不仅能够合理确定库内不同位置处泥石流的回淤厚度,还能确定坝后最大回淤长度及回淤纵坡,可以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且计算方法有效简便,适应实际工程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出一种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的测算方法,所述测算方法的理论推导如下:建立拦砂坝坝后回淤的二维笛卡尔坐标系统,设沟道坡度为θ,建立坐标系统,X坐标(代表泥石流回淤长度方向)为沿坡面指向上游方向,Y坐标(代表泥石流淤积厚度方向)垂直于坡面指向朝上,如附图1所示。沿X、Y取任一单元体,对单元体平衡时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微元体平衡方程为:Gx+P2=P1+f。其中,Gx为泥石流体重力沿X方向的分力,P1、P2分别表示泥石流单元体下侧和上侧的流体压力,f表示坡面底部的摩擦力。代入Gx、P1、P2、f的表达式得到微分方程式: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31
对上式积分整理可得: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32
该式即为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的测算方法。式中,θ为沟道坡度,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33
为泥石流内摩擦角,x为距拦砂坝的距离,h为坝体有效高度,y为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厚度。
本发明在上述计算理论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的测算方法。具体而言,所述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的测算方法步骤如下:
A.通过现场调查测量,确定土体体积比CV;通过室内土工实验,确定泥石流体中土粒密度ρs,单位g/cm3;通过室内土工实验,确定密度参数ρy,单位g/cm3
通过土工三轴实验,确定泥石流体中松散土的内摩擦角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34
单位度;通过室内颗分实验,确定泥石流体中粒径≤0.05mm的粘土和粉土颗粒所占的重量百分比Pc
将上述参量代入公式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35
确定泥石流体内摩擦角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36
单位度;
B.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计算,确定泥石流沟的沟道坡度θ,单位度;
C.通过以下公式(即回淤形态公式)确定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41
式中,y—拦砂坝后泥石流淤积厚度,单位m;
θ—泥石流沟的沟道坡度,由步骤B确定;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42
—泥石流体内摩擦角,由步骤A确定;
h—拦砂坝有效高度,单位m(严格讲,其值为垂直于坡面的斜高,实际计算可直接取用竖直方向的坝体高度,二者相差不大);一般根据现场调查确定;当需要利用该回淤形态公式确定拦砂坝有效高度时,h就成为未知量;
x—距拦砂坝的距离,单位m;一般根据现场调查确定;当需要利用该回淤形态公式确定回淤长度时,x就成为未知量。
上述回淤形态公式能够确定泥石流拦砂坝坝后回淤形态曲线,并能合理确定库内不同位置处泥石流的回淤厚度。应用于坝后库内修建防治工程时的参数设计,可适用于拦砂坝后泥石流淤积区域内护坡挡墙高度的确定,将得到的护坡挡墙处泥石流淤积厚度作为护坡挡墙高度。
当需要计算拦砂坝后泥石流最大回淤长度时:令上述步骤C中回淤形态公式的拦砂坝后泥石流淤积厚度y等于零,进行公式变换,得到公式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43
式中所有参量与上述步骤C中一致,然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拦砂坝后泥石流最大回淤长度xmax,单位m: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44
式中,拦砂坝有效高度h通过现场调查确定。可适用于梯级拦砂坝相邻坝体之间距离的确定,将得到的拦砂坝后泥石流最大回淤长度作为梯级拦砂坝相邻坝体之间距离。
当需要计算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纵坡时:将上述拦砂坝后泥石流最大回淤长度xmax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51
代入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纵坡I与拦砂坝后泥石流最大回淤长度xmax、泥石流沟的沟道坡度θ及拦砂坝有效高度h的几何关系式得到回淤纵坡计算公式,然后通过以下回淤纵坡公式确定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纵坡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53
式中所有参量与上述步骤C中一致。可适用于拦砂坝拦蓄库容的估算确定,根据得到的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纵坡确定回淤纵坡线,将回淤纵坡线、沟道线和拦砂坝合围的三角形横断面面积与沟道宽度的乘积作为拦砂坝拦蓄库容。
当需要计算允许最大拦砂坝坝高时:上述步骤C中回淤形态公式的、所述距拦砂坝的距离x是限制淤埋点距拦砂坝的距离xl,令上述步骤C中回淤形态公式的拦砂坝后泥石流淤积厚度y等于零,进行公式变换,得到公式式中参量与上述步骤C中一致,然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允许最大拦砂坝坝高hmax,单位m: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55
式中,限制淤埋点距拦砂坝的距离xl通过现场调查确定。可适用于存在限制淤埋点的情况下拦砂坝坝体有效高度的确定,将得到的允许最大拦砂坝坝高作为存在限制淤埋点情况下拦砂坝坝体有效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综合考虑沟道条件和泥石流自身性质,通过理论推导得到拦砂坝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方程,不仅能够合理确定库内不同位置处泥石流的回淤厚度,而且能够合理确定最大回淤长度、回淤纵坡以及允许最大坝高等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参数,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且计算方法有效简便,适应实际工程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拦砂坝坝后泥石流回淤的二维笛卡尔坐标系统。
图2是实施例一中拦砂坝后淤积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地形剖面图。
图中标号如下:
X—距拦砂坝的距离      Y—淤积厚度
θ—沟道坡度           h—拦砂坝有效高度
I—回淤纵坡            xmax—最大回淤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绵竹某泥石流沟位于绵远河左岸,流域面积为1.36km2,区域内最高点海拔1987m,最低点海拔810m,相对高差达1177m;沟床比降412‰,主沟长度2.59km,流域宽度约在330~990m之间,两侧斜坡坡度较陡,一般在30°~70°,局部为陡崖地貌。震后,该流域多次暴发较大规模泥石流,泥石流冲出沟道后直接进入沟口的绵远河,不但淤埋了沟口的公路,致使公路多次断道,而且多次堵断绵远河,形成泥石流堰塞湖。
为了减轻泥石流灾害,拟在泥石流主沟修建拦砂坝,拦砂坝有效高度h为12.0m,沟道宽度为15.0m,同时还在拦砂坝上游库内25.0m处布置一道护坡挡墙。下面对护坡挡墙高度和拦砂坝拦蓄库容进行设计。
首先,通过现场调查测量,确定该沟泥石流为粘性,重度为2.0t/m3,相应的土体体积比CV=0.76;通过室内土工实验,确定泥石流体中土粒密度ρs=2.65g/cm3;通过室内土工实验,确定密度参数ρy=2.30g/cm3;通过土工三轴实验,确定泥石流体中松散土的内摩擦角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71
通过室内颗分实验,确定泥石流体中粒径≤0.05mm的粘土和粉土颗粒所占的重量百分比Pc=45.5%;将上述参量代入公式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72
确定泥石流体内摩擦角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73
第二步,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计算,确定泥石流沟的沟道坡度θ=21°。
第三步,将泥石流体内摩擦角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74
拦砂坝有效高度=12.0m、护坡挡墙距拦砂坝的距离x=25.0m、及泥石流沟的沟道坡度θ=21°代入以下回淤形态公式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75
计算得到距离拦砂坝坝址上游25.0m处的泥石流淤积厚度为3.57m。据此,设计护坡挡墙高度为3.57m。
第四步,将泥石流体内摩擦角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76
泥石流沟的沟道坡度θ=21°代入以下回淤纵坡公式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77
计算得到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纵坡I=2.3%。据此,如图3所示,在地形剖面图上从坝址处向沟道上游引出一条比降为2.3%的直线即得到回淤纵坡线,该直线与沟道线的交点为B点,则三角形OAB的面积SOAB=0.5hL=245m2即为横断面面积,沟道宽度B=15.0m,那么拦砂坝拦蓄库容V=SOABB=3675m3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映秀某泥石流沟位于G213线都汶路内侧,岷江左岸,该沟长度1.24km,流域面积0.52km2,平均比降722‰,最高点高程1885m,最低点高程为943m,相对高差为942m。该沟在地震后曾暴发3次较大规模泥石流,堵断和淤埋G213线都汶路,造成大量车辆滞留,对交通正常运行造成极大影响。为了减轻泥石流灾害,拟在泥石流沟中游段布置10座拦砂坝组成的梯级拦砂坝群,通过现场调查确定每座拦砂坝有效高度h见表1所示。下面确定梯级拦砂坝相邻坝体之间的距离。
首先,通过现场调查测量,确定该沟泥石流为粘性,重度为1.85t/m3,相应的土体体积比CV=0.74;通过室内土工实验,确定泥石流体中土粒密度ρs=2.62g/cm3;通过室内土工实验,确定密度参数ρy=2.22g/cm3;通过土工三轴实验,确定泥石流体中松散土的内摩擦角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81
通过室内颗分实验,确定泥石流体中粒径≤0.05mm的粘土和粉土颗粒所占的重量百分比Pc=38.9%;将上述参量代入公式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82
确定泥石流体内摩擦角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83
第二步,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计算,确定1#拦砂坝处泥石流沟的沟道坡度θ=15.5°。
第三步,将泥石流体内摩擦角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84
1#拦砂坝有效高度h=2.5m、及1#拦砂坝处泥石流沟的沟道坡度θ=15.5°代入最大回淤长度公式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85
计算得到1#拦砂坝后泥石流最大回淤长度为10.6m。据此,设计2#拦砂坝与1#拦砂坝之间的距离为10.6m。
重复进行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计算得到2#拦砂坝~10#拦砂坝后泥石流最大回淤长度,计算结果如下表1所示。设计时即可根据下表1中计算结果,将得到的拦砂坝后泥石流最大回淤长度分别作为相邻两座坝之间的距离。
坝体名称 有效高度h(m) 沟道坡度θ(°) 最大回淤长度(m)
1#拦砂坝 2.5 15.5 10.6
2#拦砂坝 2.0 14 9.6
3#拦砂坝 2.0 13 10.7
4#拦砂坝 2.0 13 10.7
5#拦砂坝 2.0 13.5 10.1
6#拦砂坝 2.0 14 9.6
7#拦砂坝 2.5 15 11.0
8#拦砂坝 1.5 14 7.3
9#拦砂坝 1.5 14 7.3
10#拦砂坝 1.5 15 7.1
表1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与实施例一相同的地方不再重复叙述,不同之处在于:
为了减轻泥石流灾害,拟在泥石流支沟内修建1座拦砂坝和1座潜槛,潜槛位于拟建拦砂坝上游库内13.7m处,潜槛是限制淤埋点。下面确定拦砂坝的允许最大坝高。
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计算,确定该段泥石流沟的沟道坡度θ=23°。将泥石流体内摩擦角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91
限制淤埋点距拦砂坝的距离xl=13.7m、及沟道坡度θ=23°代入允许最大拦砂坝坝高公式
Figure BDA00003283370300092
计算得到允许最大拦砂坝坝高为5.14m。据此,设计拦砂坝坝体有效高度为5.14m。

Claims (8)

1.一种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测算方法的步骤如下:
A.通过现场调查测量,确定土体体积比CV;通过室内土工实验,确定泥石流体中土粒密度ρs,单位g/cm3;通过室内土工实验,确定密度参数ρy,单位g/cm3;通过土工三轴实验,确定泥石流体中松散土的内摩擦角φs,单位度;通过室内颗分实验,确定泥石流体中粒径≤0.05mm的粘土和粉土颗粒所占的重量百分比Pc
将上述参量代入公式确定泥石流体内摩擦角
Figure FDA00003283370200012
单位度;
B.通过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计算,确定泥石流沟的沟道坡度θ,单位度;
C.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
Figure FDA00003283370200013
式中,y—拦砂坝后泥石流淤积厚度,单位m;
θ—泥石流沟的沟道坡度,由步骤B确定;
Figure FDA00003283370200014
—泥石流体内摩擦角,由步骤A确定;
h—拦砂坝有效高度,单位m;
x—距拦砂坝的距离,单位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令拦砂坝后泥石流淤积厚度y等于零,然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拦砂坝后泥石流最大回淤长度xmax,单位m:
Figure FDA00003283370200015
式中,拦砂坝有效高度h通过现场调查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距拦砂坝的距离x是限制淤埋点距拦砂坝的距离xl,令拦砂坝后泥石流淤积厚度y等于零,然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允许最大拦砂坝坝高hmax,单位m:
Figure FDA00003283370200021
式中,限制淤埋点距拦砂坝的距离xl通过现场调查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拦砂坝后泥石流最大回淤长度xmax计算公式
Figure FDA00003283370200022
代入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纵坡I与拦砂坝后泥石流最大回淤长度xmax、泥石流沟的沟道坡度θ及拦砂坝有效高度h的几何关系式
Figure FDA00003283370200023
然后通过以下公式确定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纵坡I:
Figure FDA0000328337020002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测算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拦砂坝后泥石流淤积区域内护坡挡墙高度的确定,将得到的护坡挡墙处泥石流淤积厚度作为护坡挡墙高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测算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梯级拦砂坝相邻坝体之间距离的确定,将得到的拦砂坝后泥石流最大回淤长度作为梯级拦砂坝相邻坝体之间距离。
7.如权利要求3所述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测算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存在限制淤埋点的情况下拦砂坝坝体有效高度的确定,将得到的允许最大拦砂坝坝高作为存在限制淤埋点情况下拦砂坝坝体有效高度。
8.如权利要求4所述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测算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拦砂坝拦蓄库容的确定,根据得到的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纵坡确定回淤纵坡线,将回淤纵坡线、沟道线和拦砂坝合围的三角形横断面面积与沟道宽度的乘积作为拦砂坝拦蓄库容。
CN201310214816.XA 2013-05-31 2013-05-31 一种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测算方法及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766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14816.XA CN103276687B (zh) 2013-05-31 2013-05-31 一种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测算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214816.XA CN103276687B (zh) 2013-05-31 2013-05-31 一种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测算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76687A true CN103276687A (zh) 2013-09-04
CN103276687B CN103276687B (zh) 2015-05-20

Family

ID=49059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1481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76687B (zh) 2013-05-31 2013-05-31 一种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测算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76687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2409A (zh) * 2014-03-03 2014-07-23 浙江大学 基于时序分析-马氏链方法的疏浚槽回淤量预报办法
CN104652370A (zh) * 2014-12-31 2015-05-27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偏心荷载作用下泥石流拦挡坝设计的优化方法
CN106202770A (zh) * 2016-07-19 2016-12-07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泥石流拦砂坝后回淤坡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CN108166435A (zh) * 2018-01-18 2018-06-15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格子坝拦挡粘性泥石流闭塞临界综合判断方法
CN109282737A (zh) * 2018-08-28 2019-01-29 河海大学 一种防波堤抛石挤淤效果测定方法
CN110309600A (zh) * 2019-07-04 2019-10-08 安阳工学院 一种基于物质与能量调控目标的开口型拦砂坝群设计方法
CN111639385A (zh) * 2020-06-16 2020-09-08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泥石流拦砂坝设计高度的测算方法
CN111639445A (zh) * 2020-06-19 2020-09-08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泥石流坝前回淤堆积体在拦挡坝拆除中危险性测算方法、应用
CN111639444A (zh) * 2020-06-19 2020-09-08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泥石流拦挡坝拦砂率测算方法、应用
CN111859504A (zh) * 2020-07-10 2020-10-3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自然风景区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方法
CN112115538A (zh) * 2020-09-18 2020-12-2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拦砂坝坝体与坝基的保护方法
CN113255046A (zh) * 2021-06-16 2021-08-1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泥石流拦砂坝护坦设计方法、应用
CN113282997A (zh) * 2021-06-16 2021-08-2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泥石流拦砂坝库内回淤纵比降测算方法、应用
WO2022052399A1 (zh) * 2020-09-11 2022-03-17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山洪泥石流沟道形成区的拦砂坝生态组合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4478B1 (en) * 2001-11-27 2003-01-07 J. Y. Richard Yen Earth stratum flush monitoring method and a system thereof
CN102116014A (zh) * 2011-01-09 2011-07-06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滑坡泥石流坝溃口特征测算方法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4478B1 (en) * 2001-11-27 2003-01-07 J. Y. Richard Yen Earth stratum flush monitoring method and a system thereof
CN102116014A (zh) * 2011-01-09 2011-07-06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滑坡泥石流坝溃口特征测算方法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峰: "《稀性泥石流拦挡坝坝后淤积及坝前冲刷规律的实验研究》", 《中国铁道科学》, vol. 33, 31 August 2012 (2012-08-31), pages 7 - 11 *
柳金峰: "《粘性泥石流沟口回淤实验研究》", 《山地学报》, vol. 29, no. 2, 31 March 2011 (2011-03-31), pages 226 - 233 *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2409A (zh) * 2014-03-03 2014-07-23 浙江大学 基于时序分析-马氏链方法的疏浚槽回淤量预报办法
CN104652370A (zh) * 2014-12-31 2015-05-27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偏心荷载作用下泥石流拦挡坝设计的优化方法
CN106202770A (zh) * 2016-07-19 2016-12-07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泥石流拦砂坝后回淤坡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CN106202770B (zh) * 2016-07-19 2019-04-30 成都理工大学 一种泥石流拦砂坝后回淤坡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CN108166435A (zh) * 2018-01-18 2018-06-15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格子坝拦挡粘性泥石流闭塞临界综合判断方法
CN108166435B (zh) * 2018-01-18 2020-05-05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格子坝拦挡粘性泥石流闭塞临界综合判断方法
CN109282737A (zh) * 2018-08-28 2019-01-29 河海大学 一种防波堤抛石挤淤效果测定方法
CN110309600A (zh) * 2019-07-04 2019-10-08 安阳工学院 一种基于物质与能量调控目标的开口型拦砂坝群设计方法
CN110309600B (zh) * 2019-07-04 2022-09-16 安阳工学院 一种基于物质与能量调控目标的开口型拦砂坝群设计方法
CN111639385A (zh) * 2020-06-16 2020-09-08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一种泥石流拦砂坝设计高度的测算方法
CN111639444A (zh) * 2020-06-19 2020-09-08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泥石流拦挡坝拦砂率测算方法、应用
CN111639445A (zh) * 2020-06-19 2020-09-08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泥石流坝前回淤堆积体在拦挡坝拆除中危险性测算方法、应用
CN111639444B (zh) * 2020-06-19 2023-02-28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泥石流拦挡坝拦砂率测算方法、应用
CN111639445B (zh) * 2020-06-19 2023-02-28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泥石流坝前回淤堆积体在拦挡坝拆除中危险性测算方法、应用
CN111859504A (zh) * 2020-07-10 2020-10-3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自然风景区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方法
CN111859504B (zh) * 2020-07-10 2023-05-1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自然风景区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方法
WO2022052399A1 (zh) * 2020-09-11 2022-03-17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山洪泥石流沟道形成区的拦砂坝生态组合
CN112115538A (zh) * 2020-09-18 2020-12-2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拦砂坝坝体与坝基的保护方法
CN112115538B (zh) * 2020-09-18 2023-07-18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拦砂坝坝体与坝基的保护方法
CN113255046A (zh) * 2021-06-16 2021-08-1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泥石流拦砂坝护坦设计方法、应用
CN113282997A (zh) * 2021-06-16 2021-08-2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泥石流拦砂坝库内回淤纵比降测算方法、应用
CN113255046B (zh) * 2021-06-16 2022-09-20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泥石流拦砂坝护坦设计方法、应用
CN113282997B (zh) * 2021-06-16 2022-10-1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泥石流拦砂坝库内回淤纵比降测算方法、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76687B (zh) 2015-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76687B (zh) 一种拦砂坝后泥石流回淤形态测算方法及应用
CN102086635A (zh) 一种主河输移控制型泥石流防治方法
CN105369768A (zh) 一种粘性泥石流最大冲起高度的测算方法及其应用
CN104794362A (zh) 一种泥石流断面平均流速的测算方法及应用
CN106446411A (zh) 粘性泥石流内部流速、冲击力空间分布测量方法
CN106202770B (zh) 一种泥石流拦砂坝后回淤坡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CN102296572B (zh) 坝后设弃渣场的土石坝坝体渗流监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343526B (zh) 一种窗口坝拦截泥石流闭塞类型判别方法及其应用
CN105256768A (zh) 箱体消能式泥石流排导槽的箱体消能段设计方法及应用
Guardo et al. HYDRODYNAMIC SIMULATIONS OF A CONSTRUCTED WETLAND IN SOUTH FLORIDA 1
Wu et al. Impacts of ice cover on local scour around semi-circular bridge abutment
CN111859504A (zh) 自然风景区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方法
CN104631378A (zh) 一种粘性泥石流矩形排导槽深度测算方法及应用
Salem et al. Analysis of seepage through earth dams with internal core
CN103321190B (zh) 一种泥石流拦砂坝溢流口过流流量测算方法及其应用
CN103643653A (zh) 泥石流淤积泛滥范围边界划定方法及危险区划方法
CN105133549A (zh) 三角形量水堰
CN104831679B (zh) 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间距测算方法及应用
Čubanová et al. Hydrological-hydraulic assessment of proposed flood protection measures
Zhou et al. Hydraulics of Wedge-shaped Flip Bucket to Investigate Flow Pattern with Retracted Bottom Plate
Dan et al. Boussinesq equation-based model for flow in drainage layer of highway
CN104912027A (zh) 一种缓解山区河流干支流交汇区泥沙淤堵的方法
Głogowski et 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ystems protecting against the impact of water damming in the river on the increase of groundwater level on the example of the Malczyce dam
Du et al. Predicting flow rate and sediment in bifurcated river branches
Bagatur et al. Evaluation with stream characteristics of downstream flood problems after dam constru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