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2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节能控制系统的结构,百叶窗控制单元U1、空调控制单元U2以及照明控制单元U3以能够经由网络NT1相互进行通信的方式连接。并且,协调控制单元U0与网络NT1相连接,协调控制单元U0构成为能够经由网络NT1与百叶窗控制单元U1、空调控制单元U2、照明控制单元U3相互进行通信。网络NT1使用BACnet等开放协议。
作为设置有节能控制系统的建筑物H1,图3例示从上方看到的办公楼的概要结构。该建筑物H1位于纬度31度、经度121度,水平方向的截面构成为57(m)×21(m)的矩形状,在南面和东面设置有窗户W1A、W1B(以后,在不进行区分时称为窗户W1)。
首先,百叶窗控制单元U1对设置在窗户W1上的百叶窗K1的升降动作、开闭动作进行控制。空调控制单元U2对建筑物H1内的空调负载K2的空调动作进行控制,通过中央空调方式来控制为规定的制冷温度(例如26℃)、取暖温度(例如22℃)。照明控制单元U3构成为对建筑物H1内的照明负载K3的照明动作进行控制,能够对照明负载K3(例如额定500(lx))进行调光。
协调控制单元U0相当于节能控制装置,对百叶窗控制单元U1、空调控制单元U2、照明控制单元U3下属的负载的各控制状态进行监视控制。而且,协调控制单元U0决定百叶窗K1的升降动作、开闭动作、空调负载K2的空调动作以及照明负载K3的照明动作以使系统整体能够实现节能化。百叶窗控制单元U1、空调控制单元U2、照明控制单元U3按照来自协调控制单元U0的指示,进行下属的百叶窗K1、空调负载K2、照明负载K3的各控制。
下面,详细记述本实施方式中协调控制单元U0对百叶窗K1的控制。
首先,协调控制单元U0具有如下功能:与室外照度相应地进行升降控制和开闭控制这两个控制,该升降控制对百叶窗K1的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进行控制,该开闭控制对百叶片S的转动角度(以后称为百叶片角度)进行控制。
百叶窗K1如图2所示那样配置在建筑物H1的窗户W1(开口部)上。百叶窗K1在上下方向上并列支撑有多片百叶片S,通过升降马达、开闭马达等驱动单元(未图示)进行百叶片S的升降驱动、开闭驱动。
图4是通过模拟来评价百叶窗K1的升降位置对空调负载K2和照明负载K3各自消耗的能量之和(总耗电量)带来的影响所得到的结果。总耗电量是在室外照度、升降控制以及开闭控制的控制内容的各条件下以使建筑物H1内的用户感到舒适的方式控制空调负载K2和照明负载K3时的值。例如,空调负载K2被控制为制冷温度26℃、取暖温度22℃,照明负载K3被控制为能够充分地确保建筑物H1内的亮度的调光水平。
在图4中,特性Y11(细实线)和Y21(细实线)表示在制冷时以及在取暖时以完全拉下位置为前提的以往的百叶窗控制下的总耗电量。在以往的百叶窗控制中,将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维持在拉下到最低位置的完全拉下状态,并根据室外照度控制百叶片S的百叶片角度。另外,图4的特性Y12(虚线)和Y22(虚线)表示在制冷时以及在取暖时将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维持在卷起到最高位置的完全卷起状态时的总耗电量。另外,图4的特性Y13(一点划线)表示在制冷时将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维持在卷起到中间位置的半卷起状态且将百叶片角度维持为闭合状态时的总耗电量。
制冷时的特性Y11~Y13所示的总耗电量在室外照度低的区域随着室外照度的上升而下降,在室外照度中~高的区域随着室外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另外,取暖时的特性Y21、Y22所示的总耗电量在室外照度低的区域随着室外照度的上升而急剧下降,在室外照度中~高的区域随着室外照度的上升而缓慢下降。
而且,可以得知,在夏季时空调负载K2进行制冷动作的情况下,如果室外照度低,则通过升高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来将日光积极地导入到建筑物H1内,照明负载K3的耗电量得到抑制,从而总用电量得到抑制。另一方面,可以得知,如果室外照度高,则通过遮挡日光,空调负载K2的耗电量得到抑制,从而总耗电量也得到抑制。
另外,可以得知,在冬季时空调负载K2进行取暖动作的情况下,如果室外照度高,则通过将日光积极地导入到建筑物H1内,日光作为辅助取暖发挥功能,空调负载K2的耗电量得到抑制,从而总耗电量也得到抑制。另一方面,可以得知,如果室外照度低,则通过百叶窗K1来遮蔽窗户W1,能够减少从建筑物H1内通过窗户W1向建筑物H1外传递的贯流热,空调负载K2的耗电量得到抑制,从而总耗电量也得到抑制。
从以上的结果可知,通过在与室外照度连动的开闭控制中添加与室外照度连动的升降控制,能够期待进一步削减能量。
具体地说,如图5B所示,在制冷时室外照度低的情况以及在取暖时室外照度高的情况下,在与室外照度连动的百叶片S的开闭控制中增加升高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的升降控制。此时,在制冷时室外照度低的情况下向打开方向控制百叶片S的百叶片角度,在室外照度高的情况下向闭合方向控制百叶片S的百叶片角度,在取暖时室外照度低的情况下向闭合方向控制百叶片S的百叶片角度,在室外照度高的情况下向打开方向控制百叶片S的百叶片角度。该情况下的总用电量用图5A所示的特性Y1、Y2(粗实线)表示,能够关联到空调负载K2和照明负载K3的总耗电量的削减。
协调控制单元U0具备图1所示的结构。
协调控制单元U0具备时刻获取部1、照度获取部2、空调状态获取部3、直射光遮蔽预测部4、阴天判断部5、高度决定部6、高度信息存储部7、角度决定部8、角度信息存储部9、高度/角度控制部10。并且,直射光遮蔽预测部4由太阳位置计算部41、直射防止数据生成部42、入射距离信息存储部43、建筑物信息存储部44构成。另外,由高度决定部6、角度决定部8、高度/角度控制部10构成控制部11,控制部11相当于本发明的控制部。
时刻获取部1从网络NT1上的其它终端的计时部G1获取当前时刻的信息。另外,时刻获取部1也可以是自己进行当前时刻的计时动作的结构。
另外,在建筑物H1外配置有照度传感器M1,照度传感器M1检测建筑物H1外的室外照度(特别是日光(阳光)下的照度),照度获取部2被输入照度传感器M1的检测信号来获取室外照度信息。
空调状态获取部3从空调控制单元U2获取空调设备K2的空调状态信息。该空调状态信息包括空调设备K2的运转模式(制冷运转或者取暖运转)的信息。
下面,使用图6的流程图说明协调控制单元U0的百叶窗控制。
首先,时刻获取部1获取当前时刻信息(S1)。
在建筑物信息存储部44中预先保存有建筑物H1的位置、结构、布局条件等建筑物信息,将建筑物H1的纬度、经度、窗户W1的大小、朝向、位于建筑物H1周围的建筑物的各信息等预先登记为建筑物信息。例如图7所示,建筑物信息中还包含设置于窗户W1上部的屋檐H12水平方向的长度尺寸X11、窗户W1的上端与屋檐H12之间的上下方向的尺寸X12、窗户W1的高度尺寸X13以及窗户W1的下端与地板H11之间的上下方向的尺寸X14的各信息。
然后,太阳位置计算部41根据时刻获取部1获取到的时刻信息以及从建筑物信息存储部44读入的建筑物H1的位置信息来计算对于建筑物H1的虚拟的太阳高度作为太阳位置(太阳的出现高度)。此时,太阳位置计算部41不仅预测在当前时刻的太阳位置,还预测当前时刻至规定时间后(例如两个小时后)的期间的太阳位置的轨迹(S2)。
接着,照度获取部2获取室外照度信息(S3)。阴天判断部5根据时刻获取部1获取到的当前时刻信息以及照度获取部2获取到的室外照度信息来判断当前的天气(S4)。例如,如果白天的室外照度为规定水平以上,则判断为晴天,如果白天的室外照度小于规定水平,则判断为阴天(也包括雨天)。此外,在从日落到日出的夜间,考虑到安全而多将百叶窗K1的百叶片S维持为完全拉下状态、闭合状态。
在阴天判断部5判断为晴天的情况下,进行直射光遮蔽预测部4的步骤S5的动作。在阴天判断部5判断为阴天的情况下,跳过直射光遮蔽预测部4的步骤S5的动作。
在入射距离信息存储部43中预先保存有入射距离信息。针对该入射距离信息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当将通过窗户W1照射到建筑物H1内的太阳的直射光到达建筑物H1内的地板H11的范围设为照射范围R1时,将该照射范围R1距窗户W1的水平距离设为入射距离X1。而且,该入射距离X1的最大允许距离X1m为入射距离信息。
接着,直射防止数据生成部42根据太阳位置计算部41的太阳位置的预测结果和从入射距离信息存储部43读入的入射距离信息来生成直射防止数据(S5)。
直射防止数据由遮光上限升降位置、遮光上限角度构成。遮光上限升降位置是使入射到建筑物H1内的太阳的直射光的入射距离X1在从当前时刻至规定时间后(例如两个小时后)的期间不会超过最大允许距离X1m的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的上限位置(图7的Xs最小的升降位置)。遮光上限角度是使太阳的直射光在从当前时刻至规定时间后(例如两个小时后)的期间不会通过百叶窗K1入射到建筑物H1内的百叶片角度的上限值。该直射防止数据用于保证太阳的直射光不会超出需要地射入建筑物H1内。此外,将百叶片S完全闭合时的百叶片角度设为0度,将百叶片S完全打开时的百叶片角度设为90度。
例如,在建筑物H1位于纬度31度、经度121度的情况下,9月22日上午8点的太阳高度、太阳方位角为26.5度、-70.9度(南向东70.9度),对于东面的窗户W1B来说的太阳的出现高度为27.8度。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百叶窗K1遮挡太阳的直射光来防止直射光射入建筑物H1内的百叶片角度的上限值(遮光上限角度)为53.1度。即,如果百叶片角度超过53.1度,则太阳的直射光会入射到建筑物H1内。
另外,在图7所示的建筑物结构的情况下,当将太阳的直射光相对于地板H11的入射角度设为θ时,满足入射距离X1≤最大允许距离X1m的百叶片S的遮光长度Xs为
Xs=X13+X14-X1m·tanθ。
例如,在最大允许距离X1m=3(m)的条件下,当设X12=0.5(m)、X13=2(m)、X14=0.75(m)、入射角度θ=27.8度时,遮光长度Xs=1.2(m)。即,当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在遮光长度Xs=1.2(m)的上方时,太阳的直射光会超过最大允许距离X1m=3(m)地入射到建筑物H1内。
在上述的例子中,直射防止数据为[遮光上限角度:53.1度、遮光上限升降位置:遮光长度Xs=1.2(m)]。
接着,对高度决定部6、角度决定部8的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百叶片角度的决定处理进行说明。
在高度信息存储部7中预先保存了登记有室外照度与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的对应关系的高度信息。图8A是空调负载K2进行制冷运转时的高度信息,图8B是空调负载K2进行取暖运转时的高度信息。
对于与空调负载K2的制冷运转时相对应的高度信息(图8A),室外照度越高,越向拉下方向(升降位置低的方向)设定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来遮挡日光。另一方面,室外照度越低,越向卷起方向(升降位置高的方向)设定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来将日光积极地导入到建筑物H1内。在图8A中,根据室外照度将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设定为四个等级L1~L4。此外,升降位置L1为完全卷起(卷起100%),升降位置L2为卷起66%,升降位置L3为卷起33%,升降位置L4为完全拉下(卷起0%)。
对于与空调负载K2的取暖运转时相对应的高度信息(图8B),室外照度越高,越向卷起方向(升降位置高的方向)设定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来将日光积极地导入到建筑物H1内。另一方面,室外照度越低,越向拉下方向(升降位置低的方向)设定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来减少从建筑物H1内通过窗户W1向建筑物H1外传递的贯流热。在图8B中,根据室外照度将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设定为四个等级。此外,升降位置L11为完全卷起(卷起100%),升降位置L12为卷起66%,升降位置L13为卷起33%,升降位置L14为完全拉下(卷起0%)。
图8A和8B所示的高度信息是考虑建筑物H1的结构、窗户W1的结构、空调负载K2、照明负载K3的各设备特性来模拟计算空调负载K2、照明负载K3的能耗并根据该模拟结果而生成的。即,该高度信息是根据室外照度模拟导出使空调负载K2、照明负载K3的各能耗之和最少的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并将该导出结果统计汇总而得到的。此外,在图8A和8B中,针对一个室外照度有升降位置重叠的两个区域是因为升降位置的切换定时根据卷起控制、拉下控制不同而不同。
然后,高度决定部6根据空调状态获取部3获取到的空调状态信息来判断空调设备K2的运转模式为制冷运转、取暖运转中的哪一个。在空调设备K2制冷运转时,从高度信息存储部7读入图8A所示的制冷运转时的高度信息,在空调设备K2取暖运转时,从高度信息存储部7读入图8B所示的取暖运转时的高度信息。高度决定部6将照度获取部2获取到的室外照度信息应用于所读入的高度信息来决定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S6)。
接着,在角度信息存储部9中预先保存有与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相应地登记了室外照度与百叶片S的百叶片角度的对应关系的角度信息。图9A~9C是空调负载K2进行制冷运转时的角度信息,图10A~10C是空调负载K2进行取暖运转时的角度信息。
对于与空调负载K2的制冷运转时相对应的角度信息,室外照度越高,越向闭合方向设定百叶片角度。在图9A~9C中,与高度决定部6所决定的升降位置相应地使用三个等级的特性Y31~Y33中的某一个来设定百叶片角度。特性Y31对应室外照度高、升降位置为完全拉下的室外照度区域Z31。特性Y32对应室外照度中等、升降位置为卷起33%的室外照度区域Z32。特性Y33对应室外照度低、升降位置为卷起66%的室外照度区域Z33。
对于与空调负载K2的取暖运转时相对应的角度信息,室外照度越高,越向打开方向设定百叶片角度。在图10A~10C中,与高度决定部6所决定的升降位置相应地使用三个等级的特性Y41~Y43中的某一个来设定百叶片角度。特性Y41对应室外照度低、升降位置为完全拉下的室外照度区域Z41。特性Y42对应室外照度中等、升降位置为卷起33%的室外照度区域Z42。特性Y43对应室外照度高、升降位置为卷起66%的室外照度区域Z43。
图9A~9C、图10A~10C所示的角度信息是考虑建筑物H1的结构、窗户W1的结构、空调负载K2、照明负载K3的各设备特性来模拟计算空调负载K2、照明负载K3的能耗并根据该模拟结果生成的。即,该角度信息是根据室外照度和高度决定部6所决定的升降位置模拟导出使空调负载K2、照明负载K3的各能耗之和最少的百叶片角度并将该导出结果统计汇总而得到的。此外,在图9A~9C、图10A~10C中,针对一个室外照度有百叶片角度重叠的两个区域是因为百叶片角度的切换定时根据卷起控制、拉下控制的不同而不同。
然后,角度决定部8根据空调状态获取部3获取到的空调状态信息来判断空调设备K2的运转模式为制冷运转、取暖运转中的哪一个。在空调设备K2制冷运转时,从角度信息存储部9读入图9A~9C所示的制冷运转时的角度信息,在空调设备K2取暖运转时,从角度信息存储部9读入图10A~10C所示的取暖运转时的角度信息。角度决定部8将照度获取部2获取到的室外照度信息和高度决定部6所决定的升降位置应用于所读入的角度信息来决定百叶片S的百叶片角度(S7)。
接着,高度/角度控制部10根据直射防止数据生成部42所生成的直射防止数据、高度决定部6所决定的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以及角度决定部8所决定的百叶片S的百叶片角度来控制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百叶片角度(S8)。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度/角度控制部10判断高度决定部6所决定的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是否位于遮光上限升降位置的下方。在高度决定部6所决定的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位于遮光上限升降位置的下方的情况下,将高度决定部6所决定的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最终决定为百叶窗K1的控制内容。另一方面,在高度决定部6所决定的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位于遮光上限升降位置的上方的情况下,将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设为遮光上限升降位置,将遮光上限升降位置最终决定为百叶窗K1的控制内容。
并且,高度/角度控制部10判断角度决定部8所决定的百叶片S的百叶片角度是否为遮光上限角度以下。在角度决定部8所决定的百叶片S的百叶片角度在遮光上限角度以下的情况下,将角度决定部8所决定的百叶片S的百叶片角度最终决定为百叶窗K1的控制内容。另一方面,在角度决定部8所决定的百叶片S的百叶片角度大于遮光上限角度的情况下,将百叶片S的百叶片角度设为遮光上限角度,将遮光上限角度最终决定为百叶窗K1的控制内容。
然后,高度/角度控制部10对百叶窗K1进行升降控制、开闭控制以使其成为如上述那样最终决定的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和百叶片角度。
例如在制冷时,设高度决定部6所决定的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为“卷起33%”,角度决定部8所决定的百叶片S的百叶片角度为“60度”,直射防止数据为[遮光上限角度:53.1度、遮光上限升降位置:卷起40%]。在这种情况下,高度/角度控制部10对百叶窗K1进行升降控制、开闭控制以使升降位置:卷起33%、百叶片角度:53.1度。
这样,在利用日光的导入进行节能控制的情况下,不只是百叶窗K1的开闭控制,还一并进行升降控制,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物H1内的空调、照明的能效。
另外,通过设为与百叶窗K1的升降位置相应的百叶片角度,能够设定为考虑了不通过百叶窗K1而直接入射到建筑物H1内的日光量的百叶片角度,从而能够提高能效。
另外,与影响窗户W1周边的照明、空调所需要的能量的各种因素、特别是影响程度大的室外照度相应地进行升降控制、开闭控制,由此能够实现简单的控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太阳的直射光不会超出需要地射入建筑物H1内而设定了遮光上限升降位置,从而减少了太阳的直射光所带来的不适。并且,百叶窗K1的升降控制有可能在进行百叶片S的升降动作时产生让人不愉快的动作声音而给用户带来不快。然而,通过设定遮光上限升降位置,能够抑制不需要的升降动作,从而能够缓解用户的不快。
(实施方式二)
本实施方式的节能控制系统具备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对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协调控制单元U0中,高度决定部6、角度决定部8在决定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百叶片角度时进行下面的处理。
首先,由于室外照度发生变动而高度决定部6、角度决定部8决定的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百叶片角度也发生变化。然而,特别是升降位置的频繁变化会产生噪音、闪烁,从而有可能给用户带来不快。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高度决定部6、角度决定部8在室外照度发生了变动的情况下,与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的决定动作相比优先进行百叶片角度的决定动作。
高度决定部6、角度决定部8具备内部计时器,根据照度获取部2获取的室外照度信息,在室外照度向上升方向或者下降方向(一个方向)变化的情况下,对向该上升方向或者下降方向变化的持续时间进行计时。
高度决定部6仅在室外照度向一个方向(上升或者下降)的变化持续了第一规定时间T1以上的情况下更新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另外,角度决定部8仅在室外照度向一个方向的变化持续了第二规定时间T2以上的情况下更新百叶片S的百叶片角度。
然后,通过设定为第一规定时间T1>第二规定时间T2的关系,以使与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的更新相比优先执行百叶片角度的更新。即,从噪音、闪烁的观点出发,高频率的动作有可能给用户带来不快的升降控制不适用于应对室外照度的急剧变化,因此在室外照度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首先通过开闭控制进行应对。这样,能够抑制用户的不快,并且实现能效的提高。
另外,例如在制冷时的升降控制等中,在进行了使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向上方移动的卷起控制之后外面的天气突然从阴天变为晴天的情况下,如果突然将百叶片S拉下则有可能由于产生噪音、闪烁而给用户带来不快。
因此,高度决定部6也可以在使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向上方移动的卷起控制时以及使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向下方移动的拉下控制时将第一规定时间T1设定为互不相同的值。在这种情况下,在决定卷起控制时的升降位置时使用第一规定时间T11,在决定拉下控制时的升降位置时使用第一规定时间T12,并设定为第一规定时间T11>第一规定时间T12的关系。
因而,通过与拉下控制相比严格地判断能否进行卷起控制,能够降低卷起控制的频率,从而抑制用户的不快。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的节能控制系统具备图11所示的结构,对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结构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网络NT1上的其它终端中设置有操作部G2,通过用户对操作部G2进行操作,能够手动地对百叶窗K1的百叶片S进行升降控制、开闭控制。操作部G2的升降控制、开闭控制的操作信号由协调控制单元U0的操作内容获取部12获取,高度/角度控制部10根据操作信号来进行百叶片S的升降控制、开闭控制。将高度/角度控制部10根据操作信号进行的百叶片S的升降控制、开闭控制的历史记录(升降位置、百叶片角度)保存到操作历史记录存储部13中。
然后,高度/角度决定部10在与室外照度相应地进行百叶片S的升降控制的情况下,参照操作历史记录存储部13,将从当前起到过去的规定期间(例如三天)内通过操作信号进行手动控制的升降位置中最低升降位置设为升降控制的上限。
这样,通过从用户的操作历史记录读取升降控制的倾向并反映在百叶窗K1的升降控制中,能够提高用户的舒适感。
另外,操作部G2构成为能够进行用于将由控制部11自动控制的升降控制和开闭控制切换为有效或无效的用户操作。即,通过用户对操作部G2进行操作,能够手动地进行百叶片S的升降控制、开闭控制的有效/无效设定。
根据用户的不同,存在不喜欢由控制部11自动控制的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和百叶片角度所创造出的建筑物H1内的环境的情况。因此,在将百叶片S的升降位置、百叶片角度的自动控制设定为无效之后,通过用户对操作部G2进行操作来手动地进行百叶片S的升降控制、开闭控制,能够创造出用户喜欢的环境。
此外,自动控制的有效/无效设定只要以升降控制和开闭控制中的至少一方为设定对象即可。
就若干优选实施方式记述了本发明,但是能够不脱离本发明本来的精神和范围、即不脱离权利要求书地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