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56318B - 双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双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56318B
CN103256318B CN201310128590.1A CN201310128590A CN103256318B CN 103256318 B CN103256318 B CN 103256318B CN 201310128590 A CN201310128590 A CN 201310128590A CN 103256318 B CN103256318 B CN 1032563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n
clutch
abrasion
action bars
double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285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56318A (zh
Inventor
K-L·基米希
R·戴克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3256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63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563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63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5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ment, e.g. slack adjusters
    • F16D13/757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ment, e.g. slack adjusters the adjusting device being located on or inside the clutch cover, e.g. acting on the diaphragm or on the pressure pl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07Double clutch with torque input plate in-between the two clutches, i.e. having a central input plate
    • F16D2021/0615Double clutch with torque input plate in-between the two clutches, i.e. having a central input plate the central input plate is supported by bearings in-between the two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46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 with two clutch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023/126Actuation by rocker lever; Rocker lever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离合器,用于联接一个机动车发动机的一个驱动轴与一个机动车变速器的一个第一变速器输入轴和/或一个第二变速器输入轴,所述双离合器包括一个第一摩擦离合器,用于摩擦连接地将一个可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联接的第一离合器从动盘压紧在一个第一压盘和一个第一反压盘之间,其中,第一压盘为了接合第一摩擦离合器可以在一个第一轴向方向上移位;一个第二摩擦离合器,用于摩擦连接地将一个可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联接的第二离合器从动盘压紧在一个第二压盘和一个第二反压盘之间,其中,第二压盘为了接合第二摩擦离合器可以在一个与第一轴向方向相反的第二轴向方向移位;一个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用于补偿第一压盘与第一反压盘之间的由磨损造成的误差距离;一个第二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用于补偿第二压盘第二反压盘之间的由磨损造成的误差距离,其中,第二磨损补偿调节装置被设计成力控制的补偿调节装置;一个第一操作杆,用于通过摆所述第一操作杆使第一压盘移位;一个第二操作杆,用于通过摆动所述第二操作杆使第二压盘移位;一个力控制的操作系统,所述力控制的操作系统用于提供一个指向第二轴向方向的操作力以使第一操作杆和/或第二操作杆摆动,其中,通过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提供一个在第一压盘的行程位移上沿第一由向方向持续上升的、与操作力相反的反力。由此实现双离合器的一个节省空间和容易调节的方案。

Description

双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离合器,包括两个各自设有一个补偿调节装置的摩擦离合器,一个机动车的一个驱动轴借助所述摩擦离合器可以与一个机动车变速器的一个第一变速器输入轴和/或一个第二变速器输入轴联接,其中,借助各补偿调节装置可以补偿配属的摩擦离合器的与磨损相关的误差距离。
背景技术
为了补偿摩擦衬的磨损可以给摩擦离合器配置一个力控制的补偿调节装置。在此探测一个向摩擦离合器的一个反压盘加载以便使压盘运动的操作系统、例如一个盘形弹簧的压紧力的由于磨损而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且根据压紧力进行调节补偿。作为替代方案,可以求出(感测)离合器壳体与操作系统之间的、当离合器从动盘的摩擦衬磨损时出现的误差距离并根据该误差距离进行校正。其中,使安置在反压盘与操作系统之间的补偿装置、例如斜坡系统或螺纹转动,来进行修正。
D E 10 2008 033 030 A1和D E 10 2009051 722 A1分别公开了一种具有两个各自具有一个行程控制的补偿调节装置的摩擦离合器的双离合器,在所述补偿调节装置中设置有一个在一个对应斜坡上滑动的探测环,所述探测环在圆周方向上通过一个张力弹簧的弹簧力相对一个离合器壳体件被加载。探测环被借助一个与离合器壳体件铆接的夹紧弹簧摩擦连接地相对一个用于使压盘向反压盘运动的杠杆弹簧被锁止。为了传递转矩,在压盘与反压盘之间可以摩擦连接地压紧一个设有摩擦衬的离合器从动盘。当摩擦衬磨损时,压盘的行程位移被加大,因此,杠杆弹簧必须执行一个相应大的行程来接合摩擦离合器。环形结构的夹紧弹簧通过一个钩与杠杆弹簧联接,以便在相应大的杠杆弹簧行程时杠杆弹簧能够将夹紧弹簧在探测环上的夹紧力降低或甚至使夹紧弹簧从探测环抬离。在磨损超过可容许的程度时,杠杆弹簧行程这样大,使得探测环可以克服夹紧弹簧的摩擦连接施加的夹紧力,由此,探测环被张力弹簧加载的弹簧力在圆周方向上旋转一个角度量。在轴向方向斜坡状构造的探测环在离合器壳体件的对应斜坡上滑动,由此,轴向距离被变大,直到夹紧弹簧重新具有足够的夹紧力,以便通过摩擦连接阻止探测环在圆周方向上继续运动。在打开摩擦离合器时,通过扭转的探测环杠杆弹簧可以在在轴向方向上移动的一个点上止动挡在探测环上,使得杠杆弹簧从一个用于补偿调整与磨损相关的误差距离的调整环抬离或者至少减少在调整环上的夹紧力。调整环同样在圆周方向被加载一个弹簧力,致使在轴向方向斜坡状的调整环可以在压盘的一个对应斜坡上滑动,直到由杠杆弹簧提供的夹紧力重新足以阻止调整环继续转动。由此,调整环可以在轴向方向跨越盘形弹簧与压盘之间的一个更大的距离,由此补偿压盘与反压盘之间的与磨损相关的误差距离并且杠杆弹簧能够以一个相应更小的行程使压盘朝着反压盘运动。当接合相应的摩擦离合器时,两个摩擦离合器的压盘可借助一个用于摆动相应的杠杆弹簧的可液压操作的行程控制的操作系统被朝着一个共用的中心盘移位。各压盘通过一个板簧与中心盘或一个离合器壳体连接,使得当由操作系统施加的操作力减小时,压盘可以由配属的板簧自动运动到打开的位置。为了能够移位与操作系统距离较远的压盘,对应的杠杆弹簧可以在其径向外边缘上作用在一个与压盘连接并且相应地远地搭接中心盘的拉杆上。
一直需要发明一种节省结构空间并且容易调节的双离合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发明一种节省结构空间并且容易调节的双离合器。
按照本发明,所述任务将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解决。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对本发明的优选的结构形式进行说明,这些从属权利要求可以或是分别单独地或是任意组合地构成本发明的一个方案。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离合器用以联接一个机动车马达的一个驱动轴与一个机动车变速器的一个第一变速器输入轴和/或一个第二变速器输入轴,所述双离合器包括一个第一摩擦离合器,用于摩擦连接地将一个可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联接的第一离合器从动盘压紧在一个第一压盘和一个第一反压盘之间,其中,第一压盘为了接合第一摩擦离合器可以向一个第一轴向方向移位;一个第二摩擦离合器,用于摩擦连接地将一个可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联接的第二离合器从动盘压紧在一个第二压盘和一个第二反压盘之间,其中,第二压盘为了接合第二摩擦离合器可以向一个与第一轴向方向相反的第二轴向方向移位;一个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用于补偿调节第一压盘与第一反压盘之间的由磨损造成的误差距离;一个第二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用于补偿调节第二压盘与第二反压盘之间的由磨损造成的误差距离,其中,第二磨损补偿调节装置被构造成力控制的补偿调节装置;一个第一操作杆,用于通过摆动所述第一操作杆使第一压盘移位;一个第二操作杆,用于通过摆动所述第二操作杆使第二压盘移位;一个力控制的操作系统,用于提供一个指向第二轴向方向的操作力以便使第一操作杆和/或第二操作杆摆动,其中,通过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提供一个在第一压盘的行程位移上沿第一轴向方向持续上升的、与操作力相反的反力。
力控制的操作系统可以实现,例如,借助一个杠杆简单地变换一个弹簧的弹簧力,以便通过由此调节的操作力精确地控制各压盘的一个相应的位置。压盘可以由此简单地移位到一个力控制的操作系统的操作力与离合器提供的反力存在力平衡的位置,其中,反力尤其通过一个与压盘连接的复位弹簧、离合器从动盘的一个摩擦衬弹性机构和/或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的弹簧力提供。不要求和可以节省对压盘的位置或操作杆的角位置进行单独的位移测量。这使得可以实现低成本结构的双离合器。因为第二磨损补偿调节装置被构造成力控制的补偿调节装置,因此对于第二摩擦离合器得到一个紧凑的和节省结构空间的构型。因为第二摩擦离合器通过第二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由结构类型决定的在第二摩擦离合器接合时具有一个持续上升的反力,并且对于第一摩擦离合器,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被这样构造,即,反力的总和也持续上升,因此,对于每个由力控制的操作系统提供的操作力精确地提供相应的摩擦离合器的一个工作点,在所述工作点上在操作力和反力之间处于力平衡,使得可以精确地控制压盘与对应的反压盘之间的每个相对位置。通过力控制的操作系统能够容易地调节压盘与对应的反压盘之间的相对位置。由此产生一个节省空间的和容易调节的双离合器结构方案。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认识,当分别设置一个力控制的补偿调节装置和一个作用在相应的压盘上以便使对应的压盘移位到一个打开位置的复位弹簧时,由于第一压盘和第二压盘的运动方向不同由结构类型决定地产生不同的反力曲线。例如,在第二摩擦离合器中,一个力控制的补偿调节装置的一个传感器弹簧的弹簧力和一个尤其是构造成板簧的第二复位弹簧的复位力指向第一轴向方向,由此传感器弹簧的弹簧力和用于提供反力的复位力叠加。第二摩擦离合器的反力由此在第二压盘的总行程位移上由结构类型决定地持续增加。然而,在第一摩擦离合器中可能的是,一个力控制的补偿调节装置的一个传感器弹簧的弹簧力和一个第二复位弹簧的复位力指向相反的方向并且在提供反力时相减。由此可以为反力获得一个部分区域,在所述部分区域中反力的弹簧特性曲线在第一压盘的行程位移上递减地延伸。因此可以产生两个不同的工作点,在这些工作点中可以达到与由力控制的操作系统提供的操作力的力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实现,第一操作杆从所述一个工作点摆动到另一个工作点,使得不能通过力控制的操作系统控制和调节第一压盘的一个单一的位置。因此,按照本发明的双离合器的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被这样构造,即,通过第一摩擦离合器的反力的一个持续上升的曲线避免了,对于在第一压盘的总的行程位移上的一个确定的操作力第一压盘与第二反压盘之间有多个可能的相对位置。在此例如可以,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的指向与操作力相反的方向的弹簧力被提高和/或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和/或第一复位弹簧的朝向操作力方向的弹簧力被减小。尤其是可以选择一个不是在第一摩擦离合器接合时而是在第一摩擦离合器打开时建立一个补偿调节所要求的反力的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使得在第一摩擦离合器接合时该反力基本上只由复位弹簧提供。
“发动机侧的摩擦离合器”指的是,发动机侧摩擦离合器的压盘在安装状态朝向机动车发动机,其中,与变速器侧摩擦离合器相比,发动机侧摩擦离合器的压盘在安装状态中更靠近机动车发动机地设置。“变速器侧摩擦离合器”指的是,变速器侧摩擦离合器的压盘在安装状态下朝向机动车变速器,其中,与发动机侧摩擦离合器相比,变速器侧摩擦离合器的压盘在安装状态中更靠近机动车变速器地设置。尤其是在一个按照“三-盘-设计“的双离合器中,发动机侧摩擦离合器(“K1)的补偿调节装置与变速器侧摩擦离合器(“K2)的补偿调节装置相比可被更靠近机动车变速器、即靠近机动车变速器地定位,而变速器侧摩擦离合器的补偿调节装置与发动机侧摩擦离合器的补偿调节装置相比可被更靠近机动车发动机、即靠近机动车发动机地定位。
各离合器从动盘可以通过一个齿结构与相应的变速器输入轴无相对转动地、但是可在轴向运动地连接。配属摩擦离合器的相应的离合器从动盘可以尤其是在指向相反方向的轴向端面各具有一个摩擦衬,所述摩擦衬可以与对应的反压盘和/或压盘的必要时设置的摩擦衬摩擦连接地接触,以便使相应的摩擦离合器接合。相应的离合器从动盘可以通过一个齿结构与相应的变速器输入轴无相对转动地、但是可在轴向运动地连接。双离合器可以尤其是与一个在发动机侧前置和/或变速器侧后置的减振器连接。可以使用例如双惯量飞轮和/或一个离心摆和/或一个质量摆作为减振器。此外,各离合器从动盘尤其是可以借助一个盘式减振器被减振。双离合器可以尤其是通过一个刚性的盘(传动盘)和/或一个可弯曲的和/或柔性的盘(Flexplate)与驱动轴连接,其中,所述盘可以传递转矩,以便能够将驱动轴的转矩引入双离合器。通过所述盘的柔性构造可以完全或者部分地阻尼或者消除出现的振动。
操作系统尤其是被构造成一个共用的模块,所述模块可以从一个共同侧使第一操作杆和第二操作杆摆动。优选,操作系统被设置在变速器侧,就是说,在安装状态中操作系统位于机动车变速器与摩擦离合器之间。操作系统可以由此尤其是施加一个操作力使第一操作杆摆动以及施加一个操作力使第二操作杆摆动,所述两个操作力指向同一个轴向方向,尤其是第二轴向方向。由操作系统施加的操作力由此与所述一个摩擦离合器、尤其是第一摩擦离合器的接合方向方向相反并且与另一个摩擦离合器、尤其是第二摩擦离合器的接合方向相同。
尤其是,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被构造成位移控制的补偿调节装置。通过将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构造为位移控制的补偿调节装置的结构形式,对于第一摩擦离合器设置反力的一个持续上升的变化曲线。反力的持续上升的变化曲线可以优选通过位移控制的补偿调节装置的设计结构由结构类型决定地强制地产生,以至于不要求额外的设计措施来保证反力的这种持续上升的变化曲线。通过第一摩擦离合器的反力的持续上升的变化曲线可以可靠地避免,对于第一压盘的总的行程位移上的一个确定的操作力导致第一压盘与第二反压盘之间有多个可能的相对位置。尤其是,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不是在第一摩擦离合器接合时而是在第一摩擦离合器打开时建立补偿调节要求的反力,使得在第一摩擦离合器接合时反力可以基本上只由第一复位弹簧提供。优选,由复位弹簧建立的反力可以在第一摩擦离合器打开时被利用,以便在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中必要时触发磨损补偿调节。双离合器由此在磨损补偿调节装置方面具有一个混合概念。对于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使用一个位移控制的补偿调节装置并且对于第二磨损补偿调节装置使用一个力控制的补偿调节装置。由于在接合或打开相应的摩擦离合器时第一压盘和第二压盘的运动方向不同,用于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的混合概念会导致产生指向相同的轴向方向的力,以便调节相应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用于一个双离合器的两个摩擦离合器的补偿调节装置的这种结构类型的不同设置,保证了用于操作各摩擦离合器所要求的操作力的持续上升,使得可以借助于一个力控制的操作系统没有附加的位移测量地容易地实现各压盘的位置的精确的调节。
优选地,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具有一个可由第一操作杆运动的驱动棘爪,用于转动一个补偿调节元件,其中,补偿调节元件尤其是构造为一个丝杠传动装置或一个蜗杆传动机构的齿轮。尤其是可能的是,通过一个与压盘连接的、用于自动地使第一压盘定位到一个静止位置、尤其是被打开的位置的复位弹簧的复位力可以实现通过驱动棘爪使齿轮转动。例如,在D E 10 2009 035 225 A1中已经介绍了一种带有一个丝杠传动装置的合适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在此,其内容作为本发明的部分。例如,在D E 10 2008 012 864 A1中已经介绍了一种带有一个蜗杆传动机构的合适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在此,其内容作为本发明的部分。
特别优选的是,第一操作杆被设计成两侧杠杆。第一操作杆的摆动点由此位于一个用于导入由操作系统提供的操作力的导入点与一个用于导出通过操作杆变换的操作力的导出点之间。通过用于第一操作杆的摆动点的定位可以在径向方向上容易地调节第一操作杆的负载臂及力臂的长度。同时,在作为两侧杠杆构造的第一操作杆中,用于导出被变换的操作力的径向外部端部作用在一个与第一压盘连接的拉杆上,而操作系统可以在径向上内部作用在第一操作杆上。由此,操作系统可以被紧凑地构造并且优选至少部分地移位到双离合器的径向内部结构空间区域,否则的话,所述这些结构空间区域不会得到利用。由此实现双离合器的一个紧凑的节省空间的设计。
尤其是,第一操作杆作用在一个与第一压盘连接的拉杆上,其中,拉杆尤其是搭接第二反压盘和/或第一反压盘。由此,拉杆可以在径向外侧围作用第二摩擦离合器,由此实现双离合器的一个紧凑的节省空间的设计。
优选地,第二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在圆周方向上被预加载一个扭转力、可在一个对应斜坡上滑动的斜坡环,用于探测和/或补偿调节由磨损造成的误差距离。所述斜坡环可以尤其是提供一个与操作系统的操作力方向相反的弹簧力。合适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已经例如在D E 10 2009 051 722 A1和/或D E 10 2008 031 953 A1中被说明,其内容被引用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
特别优选的是,操作系统具有一个作用在分离杆上的、用于提供分离力的分离弹簧,其中,为了将分离力变换成操作力所述分离杆可摆动支撑在一个可移位的杠杆元件上。优选,杠杆元件可以直线移位,尤其是可以通过一个电驱动的丝杠传动装置直线移位。通过杠杆元件的移位,可以改变分离杆的摆动点,从而改变分离杆的负载臂和力臂的长度。由此可以简单地改变操作力,而不必改变分离弹簧的分离力。由此,可以特别简单地通过一个弹簧元件,例如一个螺旋弹簧形式的弹簧元件提供分离力。尤其是,杠杆元件被构造为可转动的滚子,因此,当杠杆元件移位时,杠杆元件可以在分离杆上滚动。为此,一个操作简单和容易调节的电动丝杠传动装置是足够的。
优选,一个尤其是构造成板簧的、用于使第一压盘移位到第一摩擦离合器的一个打开位置的第一复位弹簧与第一压盘连接和/或一个尤其是构造为板簧的用于使第二压盘移位到第二摩擦离合器的一个打开位置的第二复位弹簧与第二压盘连接。在未加载的状态中,即,当各操作杆上没有施加操作力时,相应的压盘可以由配属的复位弹簧移动到一个打开位置,也就是静止位置。磨损补偿调节装置在其结构形式上和/或在其弹簧力上这样地与由相应的复位弹簧提供的复位力匹配,即,在第一摩擦离合器接合时和在第二摩擦离合器接合时在相应的压盘的操作位移上获得一个持续上升的力变化曲线,因此,通过力控制的操作系统可以容易地调节各压盘的位置。
特别优选的是,第一反压盘和第二反压盘通过一个共同的中心盘构成,其中,尤其是中心盘通过一个轴承或推力轴承支撑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或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由此,无论是对第一摩擦离合器还是对第二摩擦离合器,中心盘都可以构成反压盘,从而避免使用多个盘。借此实现双离合器的一个特别紧凑和节省空间的结构。中心盘的径向力和/或轴向力可以通过该轴承或推力轴承卸载。在此,该轴承可以支撑在一个构造为空心轴的变速器输入轴上面或支撑在一个在空心轴内被导向的变速器输入轴上。特别优选的是,中心盘通过该轴承与其它双离合器径向上脱联。例如,中心盘可以具有足够大的径向延伸,该径向延伸能够补偿各离合器从动盘和/或各压盘的径向错位和/或定心误差。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一个机动车变速器的机动车的传动系,其中,机动车变速器包括一个第一变速器输入轴和一个尤其是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同轴心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一个联接机动车发动机与机动车变速器的双离合器,该双离合器可以如上所述构造及进一步扩展,其中,力控制的操作系统尤其是定位在机动车变速器与第二摩擦离合器之间。由此实现传动系具有一个节省空间和容易调节的结构方案。
附图说明
下面将借助附图和实施示例对本发明示范性地进行说明,其中,下述特征中无论是单个的特征还是组合在一起都能够构成本发明的一个方案。附图简介:
图1:用于一个变速器侧摩擦离合器的示意性弹簧特性曲线,所述摩擦离合器具有一个定位在发动机侧的力控制的补偿调节装置,
图2:用于一个发动机侧摩擦离合器的示意性弹簧特性曲线,所述摩擦离合器具有一个定位在变速器侧的力控制的补偿调节装置,
图3:一个双离合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描述了在图3中所示的双离合器18的一个变速器侧第二摩擦离合器16(“K2”)的离合器特性曲线10,该离合器特性曲线作为一个接合位移14与一个操作力12之间的函数。双离合器10具有一个带分离杆22的力控制的操作系统20,所述分离杆被通过分离弹簧24弹性加载。由分离弹簧24提供的分离力可以借助分离杆22变换。为了产生不同的由分离杆22提供的操作力12,可以借助一个可电驱动的丝杠传动装置26使得一个可转动滚子形式的可直线移位的杠杆元件28运动,以便改变分离杆22的摆动点。根据杠杆元件28的位置,产生不同的执行机构特性曲线30。离合器特性曲线10与实际调整的执行机构特性曲线30的交点定义了多个工作点32,在这些工作点中,在一个由操作系统20加载的力与一个由第二摩擦离合器16施加的反力之间存在力平衡。在这些工作点32上,第二摩擦离合器16的一个第二压盘34处于一个基本不运动的静止状态下。因为与由第二摩擦离合器16施加的反力相符合的离合器特性曲线10具有一个持续上升的变化曲线,对于操作系统20的杠杆元件28的每个位置都精确地提供一个工作点32,所述工作点可以借助于力控制的操作系统20容易地调节,因此,第二压盘34的位置可以通过由操作系统20可通过移位杠杆元件28调节的操作力12被同样容易地调节。
在图2中示出了与图1类似的、用于在图3中所示的双离合器18的一个发动机侧的第一摩擦离合器36(“K1”)的情况,在这里,第一摩擦离合器36具有一个按照现有技术的力控制的补偿调节装置形式的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38。基于双离合器18的“三-盘-设计“,即,其中用于压紧一个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42无相对转动地连接的第一离合器从动盘44的第一压盘40的第一反压盘39和用于压紧一个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48无相对转动地连接的第二离合器从动盘50的第二压盘34的第二反压盘46通过一个共同的中心盘52构成,对于第一摩擦离合器36的离合器特性曲线10在一个分区产生一个递减的变化曲线。这导致产生力控制的操作系统20的杠杆元件28的一些位置,在这些位置中执行机构特性曲线30分别有两个工作点32,以至于没有单独的位移测量不能调节第一压盘40的位置。对于图3所示的双离合器18设置的磨损补偿调节装置38尤其是被设计成行程控制的补偿调节装置,该补偿调节装置保证了由第一摩擦离合器36提供的反力的一个持续上升的变化曲线。
在图3所示的双离合器18中,操作系统20的分离杆22可间接或直接地作用于第一操作杆54上,以便通过一个围作用第二摩擦离合器34的拉杆56使用于接合第一摩擦离合器36的第一压盘40移位。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38具有一个第一调整环58,用于补偿调节与磨损相关的误差距离,所述调整环在调节补偿时在圆周方向转动。附加地或替代地,第一操作杆54可以相对于第一调整环58和相对于可与第一调整环58无相对转动地连接的拉杆56转动。由此,该调整环58可以在一个对应斜坡上滑动,使得用于第一操作杆54的、通过第一调整环58形成的摆动点与离合器盖60之间的距离改变一个大小为所补偿调节的行程位移的量。相应地,第二摩擦离合器16可以具有一个构造为力控制的补偿调节装置的第二磨损补偿调节装置62,它具有一个第二调整环64。在调节补偿时第二调整环64在圆周方向转动,以便在一个对应斜坡上滑动,使得用于一个可由操作系统20摆动的第二操作杆66的通过第二调整环64形成的摆动点与离合器盖60之间的距离改变一个大小为所补偿调节的行程位移的量。为了能够使第二调整环64转动,第二操作杆66尤其是首先可以在第二摩擦离合器16接合时逆着一个传感器弹簧68的弹簧力作用,由此在第二摩擦离合器16打开时在第二调整环64上的夹紧力减小并且第二调整环64可以转动。在所示实施例中,发动机侧的第一摩擦离合器36(“K1”)的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38与变速器侧的第二摩擦离合器16(“K2”)的第二磨损补偿调节装置62相比靠近变速器侧设置,而变速器侧的第二摩擦离合器16(“K2”)的第二磨损补偿调节装置62与发动机侧的第一摩擦离合器36(“K1”)的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38相比靠近发动机侧设置。
此外,中心盘52通过一个端轴承72径向和/或轴向地支撑在构造为空心轴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48上,该第二变速器输入轴定位在同轴心设置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42的径向外侧。尤其是一个插接式齿结构74可以与中心盘52连接,通过所述齿结构尤其是一个扭振减振器、例如一个双惯量飞轮可以带有轴向间隙地无相对转动地连接,以便能够将由机动车发动机提供的转矩导入双离合器18。双离合器18的各个部件可以设置在一个离合器壳体74的内部,其中,变速器侧的盖优选通过一个变速器壳体76形构。优选,操作系统20与离合器壳体74和/或与变速器壳体76固定,其中,尤其是一个用于驱动操作系统20的丝杠传动装置26的电动机78设置在离合器壳体74和/或变速器壳体76的外面。这使得电动机78的电触点接通变得容易。
在第一摩擦离合器36接合时,第一压盘40沿着一个第一轴向方向80移位,而在第二摩擦离合器16接合时,第二压盘34沿着一个与第一轴向方向相反的第二轴向方向82移位。作用于第一压盘40上的第一复位弹簧的复位力压向第二轴向方向82,而作用于第二压盘34上的第二复位弹簧的复位力压向第一轴向方向80。但是,一个由操作系统20通过分离杆22提供的操作力无论是对于第一摩擦离合器36还是对于第二摩擦离合器16都沿第二轴向方向82作用。
参考标号表:
10 离合器特性曲线
12 操作力
14 接合位移
16 第二摩擦离合器
18 双离合器
20 力控制的操作系统
22 分离杆
24 分离弹簧
26 丝杠传动装置
28 杠杆元件
30 执行机构特性曲线
32 工作点
34 第二压盘
36 第一摩擦离合器
38 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
39 第一反压盘
40 第一压盘
42 第一变速器输入轴
44 第一离合器从动盘
46 第二反压盘
48 第二变速器输入轴
50 第二离合器从动盘
52 中心盘
54 第一操作杆
56 拉杆
58 第一调整环
60 离合器盖
62 第二磨损补偿调节装置
64 第二调整环
66 第二操作杆
68 传感器弹簧
72 轴承
74 插接式齿结构
76 变速器壳体
78 电动机
80 第一轴向方向
82 第二轴向方向

Claims (16)

1.双离合器,用于联接一个机动车发动机的一个驱动轴与一个机动车变速器的一个第一变速器输入轴(42)和/或一个第二变速器输入轴(48),所述双离合器包括:
一个第一摩擦离合器(36),用于摩擦连接地将一个可与第一变速器输入轴(42)联接的第一离合器从动盘(44)压紧在一个第一压盘(40)和一个第一反压盘(39)之间,其中,第一压盘(40)为了接合第一摩擦离合器(36)可以向一个第一轴向方向(80)移位,
一个第二摩擦离合器(16),用于摩擦连接地将一个可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48)联接的第二离合器从动盘(50)压紧在一个第二压盘(34)和一个第二反压盘(46)之间,其中,第二压盘(34)为了接合第二摩擦离合器(16)可以向一个与第一轴向方向(80)相反的第二轴向方向(82)移位,
一个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38),用于补偿调节第一压盘(40)与第一反压盘(39)之间的由磨损造成的误差距离,
一个第二磨损补偿调节装置(62),用于补偿调节第二压盘(34)与第二反压盘(46)之间的由磨损造成的误差距离,其中,第二磨损补偿调节装置(62)被构造为力控制的补偿调节装置,
一个第一操作杆(54),用于通过摆动所述第一操作杆(54)使第一压盘(40)移位,
一个第二操作杆(66),用于通过摆动所述第二操作杆(66)使第二压盘(34)移位,
一个力控制的操作系统(20),用于提供一个指向第二轴向方向(82)的操作力以使第一操作杆(54)和/或第二操作杆(66)摆动,
其中,通过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38)提供一个在第一压盘(40)的行程位移上沿第一轴向方向(80)持续上升的、与操作力(30)相反的反力(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38)被构造成位移控制的补偿调节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磨损补偿调节装置(38)具有一个可以通过第一操作杆(54)运动的驱动棘爪用于转动一个补偿调节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调节元件构造成一个丝杠传动装置或一个蜗杆传动机构的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操作杆(54)被构造成两侧杠杆。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操作杆(54)作用在一个与第一压盘(40)连接的拉杆(56)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56)搭接第二反压盘(46)和/或第一反压盘(39)。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磨损补偿调节装置(62)包括至少一个在圆周方向上被预加载一个扭转力、可在一个对应斜坡上滑动的斜坡环(64),用于探测和/或补偿调节由磨损造成的误差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操作系统(20)具有一个作用在分离杆(22)上的分离弹簧(24),用于提供分离力,其中,为了将分离力转换成操作力(30)所述分离杆(22)可摆动地支撑在一个可移位的杠杆元件(28)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杠杆元件(28)直线移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杠杆元件(28)可以通过一个电驱动的丝杠传动装置(26)直线移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一个用于将第一压盘(40)向第一摩擦离合器(36)的一个打开位置移位的第一复位弹簧与第一压盘(40)连接和/或一个用于将第二压盘(34)向第二摩擦离合器(16)的一个打开位置移位的第二复位弹簧与第二压盘(34)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构造为板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弹簧构造为板簧。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压盘(39)和第二反压盘(46)通过一个共同的中心盘(52)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盘通过一个轴承(72)支撑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42)或第二变速器输入轴(48)上。
CN201310128590.1A 2012-01-30 2013-01-28 双离合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563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201243.5 2012-01-30
DE102012201243 2012-0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6318A CN103256318A (zh) 2013-08-21
CN103256318B true CN103256318B (zh) 2017-08-08

Family

ID=48783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2859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56318B (zh) 2012-01-30 2013-01-28 双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56318B (zh)
DE (1) DE102013200552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69037B1 (de) * 2013-11-13 2017-12-1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saggregat
DE102015205262B4 (de) * 2015-03-24 2020-01-1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Verfahren zur Ermittlung eines temperaturabhängigen Verhaltens einer Reibungskupplung
DE102017123709B4 (de) 2017-10-12 2021-05-20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oppelkupplungsvorrichtung und Antriebs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619390A2 (pt) * 2005-11-29 2011-10-04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unidade de embreagem
DE102006019252A1 (de) 2006-04-26 2007-10-31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Elektronische Aktorik für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08012864A1 (de) * 2007-03-22 2008-09-25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Tellerfederhebelbaugruppe zum Betätigen einer Reibungskupplung mit integriertem Verschleißausgleich sowie selbstnachstellende Reibungskupplung
DE102008031953B4 (de) 2007-07-25 2018-01-0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saggregat mit Verschleißnachstelleinrichtung
DE102008033030A1 (de) 2007-08-20 2009-02-26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Kupplungsaggregat
CN102132057B (zh) * 2008-08-21 2015-09-02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摩擦离合器
DE102009048725A1 (de) * 2008-10-27 2010-04-29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Reibungskupplung
DE102009051722A1 (de) 2008-11-19 2010-05-20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Beteiligungs Kg Reibungskupplung mit Nachstelleinrichtung
WO2011050768A1 (de) * 2009-10-26 2011-05-0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für kupplung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3200552A1 (de) 2013-08-01
CN103256318A (zh) 2013-08-21
DE102013200552B4 (de) 2019-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35231B (zh) 多离合器装置,尤其是径向双离合器装置
CN105723111B (zh) 离合器组件
JP5625676B2 (ja)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CN103256318B (zh) 双离合器
JP5481897B2 (ja)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CN102187107A (zh) 双离合器
CN102141097B (zh) 应用杠杆的干式离合器
CN103221706A (zh) 具有补偿调整装置的摩擦离合器
JP2017511271A (ja) ハイブリッドモジュール及びハイブリッドモジュールを有するドライブトレーン
CN103348156B (zh) 离合器操纵装置
CN101526111A (zh) 具有磨损补偿调节装置的摩擦离合器
CN101878376A (zh) 双离合器传动装置及其装配工艺
JP4489822B2 (ja) フライホイール組立体
CN107605992A (zh) 一种凸轮式自动离合器执行机构及其执行方法
US20230265896A1 (en) Shifting device
US8393247B2 (en) Dual mass flywheel
CN203214696U (zh) 离合器分离机构
CN104641137A (zh) 离合器装置
CN104641136B (zh) 具有操作装置的摩擦离合器
CN103591233B (zh) 双离合器变速器
US20130112038A1 (en) Transmission for electric bicycles for detecting a torque and related method for electric bicycles for detecting a torque
CN103291775B (zh) 离合器系统
CN103573848B (zh) 用于使摩擦离合器的压紧板移位的拉杆装置
JP5693593B2 (ja) クラッチ装置
CN103216572B (zh) 带有集成的减振系统的传递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