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49574A - 一般人利用印刷的微细识别标记可容易鉴定真伪的验证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般人利用印刷的微细识别标记可容易鉴定真伪的验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49574A
CN103249574A CN201180050037XA CN201180050037A CN103249574A CN 103249574 A CN103249574 A CN 103249574A CN 201180050037X A CN201180050037X A CN 201180050037XA CN 201180050037 A CN201180050037 A CN 201180050037A CN 103249574 A CN103249574 A CN 103249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marking
image
fine
printing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00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山贞宏
三轮忠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836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75727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3249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95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05Associated digital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7/00Test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r genuineness of valuable papers or for segregating those which are unacceptable, e.g. banknotes that are alien to a currency
    • G07D7/06Test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r genuineness of valuable papers or for segregating those which are unacceptable, e.g. banknotes that are alien to a currency using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 G07D7/12Visible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07D7/128View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2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use or purpose
    • B42D25/21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use or purpose for multiple purpo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80Recognising image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unique random patter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7/00Test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r genuineness of valuable papers or for segregating those which are unacceptable, e.g. banknotes that are alien to a currency
    • G07D7/004Test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r genuineness of valuable papers or for segregating those which are unacceptable, e.g. banknotes that are alien to a currency using digital security elements, e.g. information coded on a magnetic thread or strip
    • G07D7/0047Test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r genuineness of valuable papers or for segregating those which are unacceptable, e.g. banknotes that are alien to a currency using digital security elements, e.g. information coded on a magnetic thread or strip using checkcodes, e.g. coded numbers derived from serial number and denomin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8/00Aspects of pattern recogni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gnal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95Pattern authentication; Markers therefor; Forgery det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Inspection Of Paper Currency And Valuable Securities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真伪验证方法即为一种以往不存在而一般人使用绝对不能复制的识别标记就能易于进行的真伪验证方法。在媒介上印刷微细的标记并将其作为识别标记;存储由固定的印刷物质所形成具有不能人为控制的微细形状的图像并与物品的制造编号一同保管该图像作为主图像;在物品上附上保护该识别标记的保证书来投放发送到市场;一般人调出真伪验证管理中心的主页,发送对象物品的制造编号,用显微镜放大保证书的识别标记,并用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拍摄该识别标记,将该图像发送到真伪验证管理中心;该管理中心将该图像和保管中的主图像进行对照,以根据微细形状的一致不一致验证真伪;该验证结果被送回发送源,因而该一般人能够得到真伪的验证结果。

Description

一般人利用印刷的微细识别标记可容易鉴定真伪的验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不能控制形状的微细标记而可容易鉴定真伪的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对纸币或股票等有价证券、身份证、驾驶证或在品牌商品上附上的保证卡等证明档等印刷品使用各种防伪技术。但是,近年的数字技术的发展惊人,能够利用高性能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打印机轻易进行高质量复印,很难通过目视判断真伪货。为了应对这些伪造技术,开发出了各种高端的防伪技术。例如,利用超微细的文字或图案,利用高端全息胶片封面、特殊印刷油墨,利用复杂的水印图样的打印纸等等。但是,这些均是防伪对策,并不是真伪验证技术。这些实施了防伪对策的印刷品容易由专家进行真伪验证,但是对于一般人而言,一旦伪造的印刷品是极为困难验证其真伪。这是因为,一般来说,一般人不具有相关真品的物品的标准以及真品的印刷品的保证书的标准的知识,很难与真品进行对照。
一般人能够容易进行印刷品的真伪验证的技术不多。其中,具有如下的系统。例如是如下的系统:在包(bag)、钱包、服装、手表、眼镜、家电制品等品牌商品的保证书,护照、身份证、现金卡、信用卡、驾驶证、车检证、毕业证书、有价证券、宝石的鉴定书、家畜的血统证、宠物的血统证等等印刷品上附上了作为真品的保证证明的任意特征性记号,如图章、脸部写真、签名,一般人用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读取该记号,发送到该保证书的制造者管理的数据库,与在那保管的信息进行对照来验证真伪。但是,这些系统存在有若是记号被正确地复制则不能进行真伪验证、即真伪无法判定的重大缺陷。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下述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7为记载于本发明主张优先权的专利申请案2010-196147(发明人及专利申请人与本发明是同一人专利申请)的在先技术文献,这些在先技术文献是记载于日本专利厅中小企业等专利在先技术调查辅助事业的在先技术调查报告中。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7-257491
上述专利是如下的方法:用移动电话拍摄纸币,通过互联网向真伪验证管理中心的数据库发送该图像,与在那预先存储的该纸币的真钞(genuinenotes,genuine paper money)的特征信息(图像的配置,全息,条图案,微型文字等)进行对照来验证真伪。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9-159474
上述专利是如下的方法:用移动电话拍摄对象商品上附带的识别信息印刷品((嵌入印刷品中的2比特(bits)以上的灰度(gradation)信息代码))的图像,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真伪验证管理中心的数据库而将该图像进行译码,对照被译码的信息和预先存储在那的真品的识别信息,验证真伪。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2007-293405
上述专利是如下的方法:用移动电话拍摄纸张类,通过互联网将该真伪验证用信息(紫外线反应油墨,光学图案,难以模仿的印刷图样等)发送到真伪验证管理中心的数据库,并与预先存储在那的该纸张类的真钞的真伪验证用信息进行对照,验证真伪。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2008-129564
上述专利是涉及能够简单地安装到数码相机主体的镜头部或从其卸下的、能够进行超高倍率摄影的镜头设计和性能的方法。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公开2006-260507
上述专利是用特殊波长的光照射用特殊油墨印刷的标记来验证真伪的方法。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公开2006-195934
上述专利是确认纸币有无水印来验证真伪的方法。
专利文献7:特表2002-517841A
上述专利是用人脸图像表现数字代码来验证真伪的方法。
下述的专利文献8~专利文献13是记载于本发明主张优先权的专利申请案(日本专利申请案2010-196147其发明人及专利申请人与本发明是同一人)的第1次审查结果的审查意见通知书。
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公开平6-183192
上述专利是将微细文字印刷成线状并将其进行转印则成为线状的原理验证真伪的方法。
专利文献9:实用新型申请昭56-127134(实用新型公开昭58-31172)
上述实用新型与专利文献8相同。
以上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9中均没有作为本发明中心思想的“将不能人为控制形状、固定到媒介物上的印刷物质的微细形状作为绝对无法复制的真伪验证的识别标记”的概念。
专利文献10:日本专利公开2005-10581
上述专利是读取物品表面本来具有的不能再现的微细特征(随机图案),利用有关该全表面的形状的信息来识别物品,验证真伪的方法。此外,因为是利用物质表面的微细特征、所以必须记载表面保护材料。
在该专利,没有以下本发明的概念:即没有本发明权利要求1的发明的“使用媒介和印刷物质打印特定形状的微细识别标记使该标记具有人为不能控制的微细图案的可显现较大区别性的特定特征”的概念(因此,在非常微细的随机图案中,不存在其读取需要高放大倍率的显微镜的难题),权利要求2的发明的“根据识别标记轮廓的一部分微形状的一致不一致能够验证真伪”的概念,权利要求3的发明的“保护材料不是必需”的概念,权利要求4发明的“利用显微镜、移动电话和通信手段”的概念,权利要求5发明的“通过目视容易地探寻微细识别标记的方法”的概念。本发明的这些概念解决该专利的所有缺陷。
专利文献11:日本专利公开2004-102562
上述专利是对照不定形(不规则)地结合了植物纤维的纸的随机图案来识别纸的方法。
该专利和本发明的对比与在专利文献10记载的对比完全相同。
专利文献12:日本专利公开2007-213148
上述专利是对照不定形地结合了植物纤维的纸的表面或各卡具有固有凹凸的表面的随机图案来识别纸或卡的方法。
该专利和本发明的对比与专利文献10记载的对比完全相同。
专利文献13:日本专利公开2009-172811
上述专利是如下的方法:在印刷品上附上金箔时,在金箔的附加位置和印刷图案的位置必定产生一些轻微的不稳晃动而显现出金箔位置偏移的特征,因此对照此现象来识别印刷品。
该专利和本发明的对比与专利文献10记载的对比完全相同。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关于真伪验证,在任一种系统中,若记号本身能够拷贝或能够通过其它手段复制,则因为能够制作任意个保证书或保证卡,因此能够制作很多附上了这些假的保证书或保证卡的伪造品。因此,这种记号不能成为真伪验证的手段。
作为真伪验证的记号,用于真伪验证的终极记号是具有使用任何手段都不能复制该记号、换言之用任何复制手段复制都会成为其它记号的性质的记号。并且,若不是专家的一般人也能够容易进行该记号的真伪验证,则这正是终极的真伪验证手段,这种记号一般人容易得到。目前,世界上完全不存在这种手段。
若为了真伪验证而印刷的每一个记号都不同,并且即使人欲再现或复制该记号也绝对不能作出相同的记号,则能够保证该印刷的记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若任何一般人都能够利用一般人都持有的设备即带数码相机的移动电话或个人计算机等容易验证该印刷的记号的真伪,则对一般人鉴定伪造品的真伪验证具有极好的效果。若想要验证真伪的对象物品上直接印刷具有这种性质的正规记号或附上印刷具有这种性质的正规记号的保证书,则能够容易验证印刷该记号的物品或保证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其为真品。该对象物品具有绝对真的保证书。反过来所印刷的记号为伪造品时,任何人都能够直接验证印刷了记号的物品或保证书为假。以往不存在这种真伪验证技术。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1.发明概要
本发明是如下的方法:一般人利用放大镜、显微镜、摄像机的缩放、近摄、图像放大功能等放大对象物品上印刷的微细识别标记,用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或数码相机拍摄放大的识别标记,将拍摄的图像和制造编号发送到真伪验证者的数据库,真伪验证者将这样发送的图像与在数据库中预先在出厂阶段印刷并拍摄而存储的微细识别标记的主图像进行对照,根据这些图像的一致不一致验证真伪,将其结果发送给发送源的一般人或者,反过来一般人只把对象物品的制造编号发送给真伪验证者,真伪验证者根据接收的制造编号从数据库提取其该微细识别标记的主图像来发送给该一般人,一般人将接收的该微细识别标记的主图像显示到移动电话或个人计算机的画面上,将其与对象物品的记号的显微镜图像进行对照,自己进行真伪验证。根据本发明,能够根本上解决很难防止物品伪造的技术问题。
2.印刷印字的特性
一般涉及印刷品,能够再现人所要印刷的形状或色彩。即,能够通过拷贝或复制来伪造。因此,人所要印刷的形状或色彩不适合作为真伪验证的测定基准。此外,关于印刷的颜色,很难测定真颜色。原本印刷品的颜色基本上是反射光,所以印刷品的颜色根据投射光的特性而改变,因依受光装置的特性颜色也会改变,因此颜色不适合作为真伪验证的测定基准。
若存在有一种印刷时不能以人意志控制(即与人的意志无关地产生的印刷品,并且由于这些不能人为进行控制,因此若存在有各自形状相互不同且各自具有特征的印刷品,则通过将其作为真伪验证的测定要素(即识别标记),则能够保证该识别标记的印刷品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印刷品。
是否存在这种印刷品?
印刷包括胶板印刷、凹版印刷、活版印刷、丝网印刷、喷墨印刷等各种,但是全部是在印刷媒介上涂敷印刷油墨或粘接或吹附成印刷的图案(下面,称作图案)或微细大小的点(点)。在为彩色印刷的情况下,通过很多微细的单一色的图案或大小的点的集合来形成能够目视识别的形状或颜色。在目视印刷品时,以依人的意志看到印刷品的形状或颜色的方式使在媒介物的上分散、混合、重复固定这些图案或点的印刷油墨,但是若微细观察,则利用这些图案或点印刷的形状在相同的印刷品上也各自相互稍微不同,人不能将其控制成一定。
印刷油墨是液体,在印刷媒介上涂敷之后其一部分马上浸透到印刷媒介中,并且整体上将其干燥并固化固定,在固化之前,油墨渗入印刷媒介中。该渗透方式取决于油墨成分对印刷媒介的亲和性及该印刷的图案或点位置的纤维的状态、空气或媒介的温度或湿度等,因此渗入方式不能以人的意志所控制。因此,印刷品各个图案或点的印刷油墨的渗入方式具有即使是相同的印刷品也各张互不相同的特征。此外,印刷是为了目视时看到目标颜色而分多次在印刷媒介上混合附上各单色的图案或点,由此在印刷媒介上实现目视的目标颜色,但是各个图案或点混合的样式:各图案或点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为散乱等、且在每一印刷品上的微妙偏差而不同,故不可能人为地准确控制成一定。并且,不能人为地正确控制印刷油墨以图案或点的形式附到印刷媒介上时的油墨的溢出或缺失的形状。并且,在为如喷墨打印机那样喷射油墨粒子的印刷方式的情况下,不能够精密地控制每一粒油墨粒子的到达位置。
以上结果,即使通过完全相同的印刷方式同时连续印刷,若对这些每一个印刷品上构成特定的同一位置的微细形状的油墨的图案或点群进行放大观察,则所印刷的图案或点群的形状具有不能控制的散乱,每一个均不同。即使试图对同一图案或点群使印刷的形状呈相同,也不可能作出微观上相同的印刷。在同一工序中制作多个印刷品时,不能作出微观上相同的物品,因此即使是多么精密的转印,当然在微观上也不可能作出相同的复制品。利用该性质,能够将特定形状的微细印刷品作为绝对不能复制的识别标记、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识别标记。
3.形状的同一性和不同性的定义
由于在探讨多个印刷品的微细标记形状的同一性或不同性,所以必需对此进行定义。首先,关于标记的尺寸,在此,若为相似形状,则即使尺寸不同也视为相同形状。如后所述,从多种画面尺寸的移动电话发送多种放大倍率的图像,因此即使标记的尺寸不同,只要形状为相似形状,则为相同形状。或者,从真伪验证者的数据库向一般人的移动电话或个人计算机的画面发送的主图像的尺寸和一般人的显微镜图像的尺寸当然不相同,但是只要是相似形状,则设为相同形状。
4.识别标记的大小
接着,关于识别标记的大小,在移动电话的画面中,能够同时一次看出识别标记的全体以便能够识别各个观测部分的位置是否为标记全体的某个部分,并且,为了放大到能够充分判别该部分的微细形状的差异以能够同时识别标记全体,识别标记的大小必然必需要足够小。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面,称作显微镜)充分放大其直到能够目视微细形状的差异。在这种条件下,即使是相同的识别标记,若为印刷品的标记则标记的形状,尤其是标记周围的轮廓和标记内侧的轮廓(以后结合两者称作轮廓)的形状特征也足够不同(至可识别其差异),因此能够容易验证为不同的印刷品,反过来若为同一印刷品的标记,则即使在不同拍摄环境下且用不同的摄像机进行拍摄,识别标记形状的差异仍然明显,即使图像自身变形或颜色发生变化,由于识别标记的形状差异明显,其特征一点都不会失去。尤其是关于轮廓差异,即使形状变形,其凹凸顺序特征很难改变,因此能够保持形状差异。因此,通过与预先拍摄并存储了这些图像的主图像进行对照,能够容易验证相同或不同的印刷品的情况。
另一方面,若识别标记的尺寸过小,则很难目视探寻到识别标记的存在。通过目视容易验证其存在的最小尺寸是根据每个人而不同,但是为0.2~0.3mm左右。
用显微镜放大的识别标记的图像是为了发送该图像而用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进行拍摄,或用移动电话或个人计算机从真伪验证者的数据库接收主图像,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的画面至少要25mm左右。用显微镜放大的识别标记图像最好放大到占移动电话的画面的1/2以上的程度来识别该形状。这是因为,只用占移动电话的画面的较小一部分的较小放大图像来判断形的状差异、并无有效利用特意已备好的移动电话的全画面。
5.一般人能够容易进行真伪验证的识别标记的条件
根据以上,在一般人为了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容易地来进行真伪验证而使用印刷的识别标记时,需要以下的诸条件,作为其条件。
(1)识别标记的尺寸应够小以使印刷品的每一个识别标记的各部分的印刷的图案或点群的形状(称作微细形状)的差异在显微镜下放大观察时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的程度,并且,识别标记全体以小到能够在移动电话的画面同时识别出来的程度。
(2)识别标记的尺寸具有一般视力的人能够容易判断其存在位置的大小。最好为0.2mm以上。
(3)放大识别标记的显微镜可以是一般人能够容易买到的廉价货。或者即使是在物品的制造商附上的保证书上作为附属品附带,与物品相比是要能够忽略其成本的显微镜。即,显微镜是不需要大的放大倍率或分辨率的简单的显微镜。
此外,作为得到识别标记的放大图像的方法,为得到显微镜、放大镜、移动电话的内置了摄像机的近摄功能、放大镜功能、缩放功能、移动电话画面其本身的放大功能等中具有必要倍率和分辨率的图像放大功能,也可以使用这些功能中的多种功能。下面,将这些识别标记图像的放大功能总称为显微镜。
(4)可以通过移动电话的画面观察识别标记的显微镜下的放大图像或所接收的主图像,但是若该放大图像全体放大到占据移动电话的画面一半以上,则即使移动电话的画面尺寸较小(幅度25mm左右),对于识别标记的图案或点群的微细形状,也可以观察到明显不同的特征。
(5)即使同样是印刷的识别标记,若印刷品不同,至少人能够容易判断:以上述(3)的显微镜放大并将其用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拍摄的识别标记的微细形状为相互不同。
(6)若印刷品相同,即使在多种不同的光环境下、在使用多种不同的上述(3)的显微镜、用多种不同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来放大识别标记,并将其识别标记进行拍摄时,则识别标记的微细形状也彼此保持相同的特征性形状,故至少能以人为来容易地验证为同一形状的情况。
以是否能够实际印刷出满足以上的6个条件的识别标记为技术课题。以往,若是印刷专家,若用显微镜观察印刷油墨的微细形状,则虽然能够认识到这些形状具有各自特征,但是即使是专家也没有想象到一般人用身边的简单道具和一般的通信功能以极高的精度进行真伪验证。本发明的微细标记虽然是“绝对唯一且廉价、且任何人都能够容易做的终极识别标记的真伪验证系统”,但至今尚未有人想到去实现它的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据(至今尚有人想到去开发事实明显)。此外,谁也没有实际验证能够实现该方案。本发明中,则验证了其可实现性。
6.识别标记的验证之1(纸币)
图4及图5是用超小型显微镜放大作为印刷品精度最高的纸币的同一位置的微细标记、并用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拍摄的移动电话的画面画像。圆形内是显示到移动电话画面上的显微镜画面。放大倍率为30~40倍。若能在精度最高的日本纸币上验证本发明,则应是也能够在印刷精度进一步较低的微细标记的形状散乱较大的其它所有印刷品上得到验证。用显微镜放大完全不同的千元纸币30张的野口英世的“野”字的“里”字边上部的“田”,并用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进行拍摄,虽然直接目视时被看作相同形状,且即使在称作纸币的具非常高精度的印刷方式下,若印刷品不同,则这些田的形状明显极为不同。通过这些放大图像,显然证明没有相同形状的“田”的印刷品的事实。
同时,若是相同的印刷品,则即使在所拍摄的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不同、拍摄的光环境不同,并且放大倍率不同的情况下,识别标记必需表现相同的形状。否则,真伪判断不能鉴定其为真品。图6、图7、图8分别是各用不同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在不同的拍摄光环境下,并用不同的放大倍率拍摄了相同的千元纸币的“野”字的“里”字边上部的“田”的图像。可知若是相同的纸币,所有“田”表现具有相同特征的形状。显然图4及图5所示各个识别标记的印刷品的微细差异不是显微镜或摄像机机种或光环境等拍摄差异导致的,而是识别标记的印刷品本身的差异导致的。因此,基于本发明即使是由极高精度的印刷技术印刷的纸币,一般人也都能够简单地进行真伪验证。
所使用的显微镜是倍率为约30倍像玩具一样的廉价市售的制品,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是完全普通的市售的制品。已经知道如下的方法:利用这种一般人一般携带或能够简单获得的道具,即使是相同的识别标记,只要印刷品不同,则能够简单地知道识别标记的微细形状不同的情况,若是相同的印刷品,能够简单地知道识别标记的形状相同的情况。故只能认为(不得不承认)微细形状具有这种鲜明差异以及这些能够如此容易地知道(鉴定)是一般人谁也没有想象到。
7.识别标记的验证之2(喷墨打印机文字)
进一步,用喷墨打印机打印具有任意形状的微细的识别标记,并进行与如上所述的千元纸币相同的验证。
图9及图10是以T的横幅约为0.6mm的T字形作为识别标记,印刷30个同一标记,并将它们用显微镜放大并用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拍摄的图。即使在直接目视中看到相同的形状,可知只要印刷品不同,这些放大的微细形状明显较大且相互不同。通过这些放大图像可知没有相同形状的印刷品的情况,这是与千元纸币的观察相同的结果。
同时,若是相同的印刷品,则即使在所拍摄的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不同、拍摄的光环境不同、且放大倍率不同的情况下,为了用于真伪验证,识别标记必须要表现相同的形状,图11、图12、图13正是明确验证了这一点。
以上放大图像的形状的各个印刷品的特征为够大,通过对照图像彼此,即使在基于人的目视的判断中,利用各种数学方法计算基于使用计算机的图像处理的形状一致度指数来进行判断,也能够容易明确地判断为相同或不同的印刷品,且精度高。
以上,验证了能够印刷满足上述6个条件的识别标记的事实。
8.偶然的再现性的概率
识别标记的微细形状由于不能人为控制,所以不具有再现性,但是偶然能够作出同一形状的情况在理论上也有可能。该概率的考察如下述。
所谓形状差异是所印刷的识别标记的微细形状整体的差异,但是实际上只要观测识别标记的轮廓的同一位置的同一部分的微细形状时的轮廓形状差异就足够。也可以观测轮廓内侧的微细形状差异,但是仅以轮廓形状差异就能够以相当足够的精度验证真伪。其理由如下所述。
考察图9的T字,各个轮廓的形状差异是通过对比该放大的轮廓线的同一部分的形状来识别其差异而检测。在人工观测时,感知差异的轮廓线的刻度幅度若大体上2mm,则足够。若为2mm,则足以感知其凹凸差。所放大的T字形的轮廓线的合计长度大约为100mm,因此刻度可以是50个。沿着各个50的刻度观察,有某一刻度与相邻之前的刻度是否为同一等级的2种情形。该情形个数为顺列数,这是2的50乘幂。这是16位1千兆的天文数字。即,能够做出同一全轮廓的微细形状的概率为1千兆分之1。并且,不仅是是否相同,还有是凹还是凸还是相同的3种情形,并且若还考虑其大小的程度,则顺列的数为更大、几乎无限大。因此,可知能够做出全轮廓线偶然相同的微细形状的概率为0。
这在真伪验证中导出了重要的结果。即,观测并对照的部分只要是微细识别标记的轮廓就足够。并且,可知即使不对照全轮廓,而只对照轮廓的一定比例的部分,真伪验证的精度也一点都不会降低。这是因为相同轮廓的微细形状偶然发生的概率在全轮廓中无限小,所以在该部分也无限小。
9.所印刷的微细识别标记的优秀特征
列出所印刷的微细识别标记的特征。这些特征与在先技术即前面提示的专利文献10(日本专利公开2005-10581)中记载的“将物质的表面本来具有不能再现的微细特征(随机图案)作为识别标记,与预先存储所观测的表面全体的微细浓淡特征的标记进行对照来进行真伪验证”的构想(称作该在先技术)相比,是显著优秀的特征。
(1)该在先技术,在平滑且光滑的物品中由于表面特征超微细,为了看出特征,需要高倍率的显微镜。
与此相比,本发明与对象物品的表面的微细形状大小无关,若将所印刷的微细识别标记设为一定以上的大小,则能够用低倍率的显微镜观察到充分微细的形状特征。
(2)该在先技术虽然观察所观测的表面全体的微细的浓淡特征,但是没有界定观察对象的表面的边界。在微细世界中,现实上这几乎是不可能界定。
与此相比,本发明只观察具有一定大小和形的被印刷的标记,因此,观察对象的边界明确。
(3)该在先技术中所观测的表面全体的微细的浓淡特征是面的浓淡。为了明确判别表面的浓淡特征,必须要高倍率和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所对照的信息量很大。
与此相比,本发明也可以对具有一定大小被印刷的识别标记内部的微细的形状差异进行观察和对照,但是现实中,仅对具有一定形的识别标记的轮廓线进行观察和对照,也几乎不会改变真伪验证的精度。轮廓线的对照与表面的浓淡对照不同,因是线的形状的对照,所以即使存在多少模糊,由于形状特征误差较小,因此,真伪验证的信息处理量较少,且精度能够较高。因此,所需要的显微镜的放大倍率或分辨率也可以较低。
(4)该在先技术,在平滑且光滑的物品中,表面特征超微细,所以表现特征的区域极其微细。因此,为了指定用于识别的超微细区域,必需在对象物和测定装置进行物理上嵌合、抵接、附上定位标记等的处置,需要高倍率的显微镜。一般人要实施这些实上是不可能的。与此相比,本发明的印刷的微细识别标记和该微细形状的特征具有一定以上的大小,因此若在周边印刷空白区域或图样作为引导标记,则能够容易探寻识别标记区域。另一方面,在先技术若所观察的区域超微细,将显微镜视场引向该区域则所印刷的引导标记过于粗糙无法精确达观察区。
(5)在对照识别标记的情况下,通过正确决定所观测的识别标记的边界及上下左右来相对照将其同一化,其中,必需将比较对照的各个位置进行同一化来进行对照。在该在先技术中,识别标记为物质的观测区域的全体表面,要将边界、上下左右、所对照的各个微细位置进行同一化则相当困难,在该在先技术其解决方法并不清楚。
与此相比,本发明所印刷的识别标记能够容易侦测和发现其存在、可容易界定边界和上下左右及各个对照的微细位置。
(6)在该在先技术中,对微细浓淡特征进行观察和对照是在观测全体表面来进行。
与此相比,在本发明中,即使微细识别标记的全轮廓线不一致,只要在轮廓线的任何位置,在全轮廓线的一定比例的轮廓在线微细形状一致,则全轮廓线偶然一致的概率几乎无限小,因此,全轮廓线的一定比例以上的一部分偶然一致的概率也几乎无限小,所以只要一定比例的一部分一致,则可以以高概率判断为同一对象物品。因此,对照部分只要是轮廓的一定比例就可以。因此,用于判断的对照时间变短。识别标记具有强的耐毁损性。
(7)该在先技术为测定和对照全体观测表面的微细浓淡特征来进行真伪验证。该特征不耐时间变化的老化(aging)、受力(force)、污染(dirt),因此很难保持微细的特征。因此,必须要用透明的保护材料进行保护。并且,在保护材料受伤时,也判断为微细的特征。
与此相比,在本发明中,对照部分可以是全体的轮廓线的一部分,所以部分微细识别标记毁损也没问题。因此,并不一定需要表面保护材料。
如上所示,所印刷的微细识别标记具有优良的特征。若利用这一点,则一般人也能够容易进行真伪验证。其是下述的本发明的发明。在先技术则完全是不同的技术。
10.使用所印刷的微细识别标记的本发明的真伪验证系统的概要
如上述的“5.一般人能够容易进行真伪验证的识别标记的条件”所示,验证了能够印刷满足6个条件的识别标记的事实,利用该事实,发明了精度极高、且一般人能够容易进行真伪验证的系统。发明核心如下所述。
10.1识别标记的尺寸、形状、纸、印刷油墨或印刷物质的选定
首先,将用于真伪验证的微细识别标记的尺寸、形、印刷媒介、印刷油墨决定为满足上述的“5.一般人能够容易进行真伪验证的识别标记的条件”所示的6个条件。主要是,为了对照识别标记的形状需要区分上下左右的形状。在利用这些组合印刷时,对每一印刷品决定不同的识别标记的轮廓的微细形状。该轮廓的形状原本不能人为控制是本发明的精髓,所以只能通过试行错误的实验来选定组合。选定方法只有试行错误方法,但是能够极其容易选择。即,若从识别标记的尺寸为0.7~0.8mm左右起向该识别标记以下进行测试,则能够很快容易发现符合条件的组合。
此外,一般印刷要求高精度,但是为了得到较高的印刷精度,使用图案或点的渗透较少的油墨或纸质以使得印刷品的微细形状尽可能容易人为控制、微细形状的散乱尽可能小。但是,在本发明中,由于利用不能人为控制的微细形状,因此思考方向是相反方向。
在前面的技术中,关于印刷微细识别标记的方法和其印刷物质是印刷和印刷油墨,但是印刷的方法和印刷物质只要是识别标记的形状微细且该形状不能控制的方法,就可以是任何一种例如为圆珠笔、钢笔、铅笔、漆等。在下面的说明中也同样。
10.2真伪验证系统的概要
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
在对象物品或在对象物品上附加的保证书(两者均称为对象媒介)上,在预先任意决定的一定位置印刷识别标记。同时,以该识别标记为中心在其周边设置用于表示该点的位置的作为记号的印刷油墨的空白地带,用粗线包围来印刷,作为其外框。例如,参照图2(保证卡)上部右端的框和其中点。该识别标记非常微细,因此为了目视探寻其存在,需要在其周边有记号,在用数码相机拍摄该识别标记时,为了在探测到该微细点的位置后用显微镜放大也需要油墨的空白地带和外框等记号。下面,对存在作为记号的外框和印刷油墨空白地带的情况进行说明,一般来说,识别标记周边的区域只要设为与该标记的色差较大的颜色(包括印刷空白),或通过能够容易人为地精密识别出识别标记的位置的方法(例如:用箭头等的图案的尖端来表示识别标记的位置,或印刷收敛的很多微细箭头来引导出识别标记的位置,或将识别标记印刷在特定的文字或形状的一部分以供容易找到识别标记或显示出识别标记与文字或形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法)能够容易识别出识别标记的存在位置就可以。
接着,以其外框和空白地带的中心为目标,用显微镜放大识别标记和周边的墨的空白地带的一部分,
接着,用带数码相机移动电话或与此相当的网络摄像机拍摄由显微镜放大的识别标记的微细形状的图像,
接着,以所拍摄的图像作为数字信息,经由计算机向数字存储装置存储为数据库,以将其作为正式真的识别标记的微细形状信息,将其称作主图像信息。此时对象物品的制造编号也同时输入到数据库,与主图像信息附与相关联来进行保存。
接着,将该识别标记附在进行真伪验证的对象商品上来送至市场。该真伪验证用识别标记若能直接印刷到对象商品上,则也可以直接印刷。例如,也可以向有价证券、纸币、证书、包装箱、放入药品粒来包装的薄片等上直接印刷。
另一方面,在一般人自身想要对市场上流通的对象物品或一般人所持的对象物品来进行真伪验证时,用移动电话或个人计算机向真伪验证者的URL发送对象物品的制造编号,
用移动电话或个人计算机接收对此进行响应而从真伪验证者的数据库发送来的对象物品固有的主图像,并将该识别标记的主图像显示于移动电话或个人计算机的画面上,
用显微镜放大存在于保证卡的记号区域的中心附近的识别标记来进行观察,将该形状和所接收的移动电话或个人计算机的画面的主图像进行比较对照,
若这些形状在其全体轮廓的一定比例以上的部分一致,则该识别标记判断为真,在不能说一致时,则判断为假的可能性高。
在想要让有权威的真伪验证者进行时,用移动电话的数码相机或数码相机拍摄识别标记的显微镜图像,并得到占据移动电话的画面的1/2程度以上的放大图像,用互联网的通信线路,向真伪验证者的URL发送该图像数据及对象物品的制造编号,真伪验证者根据所发送的制造编号,调出保存在数据库中的主信息图像,与所发送的识别标记的放大图像进行对照,若这些形状在该全体轮廓的一定比例以上的部分为一致,则判断为该识别标记是真品,若很难说一致,则判断为假货的可能性高。关于验证方法还有如下的方法:真伪验证者为如呼叫中心那样等待接收人们的咨询,每次向真伪验证者发送识别标记的放大图像时,与主图像进行目视对照,从而通过人的识别判断一致程度的大小。由于人的图像验证能力较高,因此,认为该方法的精度相当高。或者,也可以利用各种数学方法,计算基于使用计算机的图像处理的形状一致度指数,验证真伪。
接着,通过互联网的通信线路,将这些验证结果返回上述发送目的地。
通过构筑以上的系统,一般人也能够使用简单的显微镜、带数码相机的移动电话或数码相机和个人计算机,判断保证书的真伪。
10.3微细识别标记的图像放大功能的变化方式
在带数码相机的移动电话上最好内置了放大倍率和分辨率具有能够识别微细识别标记的微细固有形状的能力的显微镜。放大图像的功能最好内置于便携式电话机的摄像机中,该放大图像的功能为:在利用近摄功能、放大镜/显微镜功能、缩放功能、便携式电话机画面本身的放大功能等中的多种功能能够来识别至微细识别标记的微细形状的差异为止。若那样,则不需要特意使用移动电话和另外设置的显微镜。此时,由于不仅是光学方式的显微镜或放大镜,亦已发展了利用半导体的低价格的超小型显微镜,若将其组合到移动电话中,则一般人能够极容易快速进行真伪验证。
并且,在记录微细识别标记的主图像的情况下,即使不是放大微细识别标记直到能够识别该微细形状的差异为止之后而存储其图像的方法,所拍摄的摄像机的像素数足够多、且微细识别标记的电子像素信息足够,即使不放大图像,只要能够得到对照所需的微细形状的差异信息,则也可以在不放大微细识别标记的情况下直接存储该图像作为主图像。这是因为,在保持有对照所需的电子信息,且需要放大时,任何时候都能够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真伪验证。
11.印刷识别标记的保证书和对象物可以分离
若能够确认该识别标记及印刷该识别标记的保证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真品的情况,则即使不直接验证附上该识别标记的对象物品,作为真品的事实是可靠的。因为即使为了得到真品的保证书而购买真品的物品来在假货上附上该真品的保证卡来作为真品卖出,由于真品的保证卡不能伪造,所以真品只有1个。由于能够附上一个真品的保证卡的假货只能有1个,所以只能制作1个假货,不能进行假货销售。因此,不管对象物品和保证书物理上结合或者没有结合都同样,当然对象物品和保证书不需要一定要在物理上结合。
12.本发明发明不能容易想到的原因考察
最后,考察该社会性重大发明为什么没有更早实现、本发明有何特别困难。首先,关于构成本发明的各个技术,并不需要非常困难的新发明或开发。此外,关于社会需要性,假货造成的损害额的世界规模达到100兆元,极其严重,为防伪,企业或政府耗费莫大的成本,防伪需求是切实需要的。并且,关于作为真伪验证用的记号的识别标记所应具有的理想特性,该识别标记绝对不能复制、若复制则成为不同的标记,即为世界唯一存在的标记,若持有该特性,则其将成为终极真伪验证的标记是一般的认识。并且,若一般人能够轻易地、快速地毫无成本地进行该验证,则社会上也能够容易认为其正是终极防伪系统。尽管如此,但是在世界上还未实现可应对该切实需求的技术,在专利方面,通过日本、美国、PCT登记的世界知识产权机构等的任何电子图书馆中也检索不到相关专利。其理由考察如下。
(1)普通的桌面型显微镜不是一般人都持有的,因此一般人不能轻易随时地使用。因此,没有想到把显微镜用于真伪验证中。
(2)由于微细识别标记的位置必需以0.1mm单位的误差可正确轻易地捕捉到,因此认为一般人很难识别做到,故不会想到以一般人来执行真伪验证。
(3)在印刷技术中,不能人为控制的印刷的微细形状散乱破坏印刷的清楚度,所以所有研究开发努力都朝向尽量减少这种散乱。因此,利用该散乱的想法正好是这种研究方向的反向思考。印刷公司在防伪技术的研究开发或该成果的买卖上倾注了大量努力。这些印刷公司不是没有研究真伪验证技术,而是把印刷的微细散乱视为不能人为控制的损害的强烈想法,这却反过来阻碍了利用不能人为控制的方式的反向思考。
(4)作为印刷公司,虽然能够充分理解微细形状的散乱的印刷特性,但是利用其特性的保证书则仅仅作为印刷制品其规模较小,因此,作为涉及印刷事业,没有关注想到要利用散乱的真伪验证系统。
(5)即使识别标记的尺寸具有能够容易目视识别其存在的大小,也要用显微镜放大识别标记直到能够明确识别到识别标记全体的微细形状的各个散乱的特征为止,用移动电话的摄像机拍摄其显微镜图像并显示到其画面上时,即使用显微镜放大直到能够明确识别到识别标记全体的微细形状的散乱的特征为止,还需要在移动电话的画面上收容识别标记全部的轮廓。令人意外的是由于满足该需要的显微镜的必要放大倍率或分辨率并不大,因此主要用香烟打火机大小的极其简单且廉价像玩具一样的显微镜就可得到充分的效果。即,没有能够同时考虑以下三个条件:(1)只要识别出识别标记的微细形状差异就可以,这是因为只识别轮廓的差异就足够,那么以低倍率的低分辨率的显微镜就足够,(2)因此,以打火机大小的显微镜就可以,(3)因此,能够做成廉价的保证书附属品。
(6)具有一定形状的印刷的微细识别标记具有作为如上述第9项所述的真伪验证用且优秀的特征(可以是低倍率的廉价显微镜/容易发现识别标记/容易对照/具有耐毁损性)并不能够容易想到。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微细的识别标记在印刷时或在其它印刷手段(圆珠笔,钢笔,铅笔,漆,其它任意的印刷手段)中,虽有程度上差异,但微细形状的散乱是无法避免的,其微细形状完全不可能人为控制。因此,微细识别标记不管如何精密地拷贝,或以所谓高端手段进行精确复制,也具有完全不同的微细形状。即,不可能绝对复制。作为不能人为控制的输出,例如有人为书写的签名、随机数、电波的随机性,但若一旦实体化为识别标记或信号,则对其进行复制的事情则极为容易。相对于此,微细的识别标记则即使人想要控制其微细形状,也具有无可避免的散乱,并且一旦决定的微细形状,即使想要再次相同制作也做不出来。是人绝对复制不出来的世界上唯一存在的表像物。此外,具有这种性质的识别标记还未存在于世界上的意思是表示:微细标记的微细形状的散乱是终极辨认手段。利用该识别标记的本发明成为具有绝对唯一性的所谓的绝对保证书、绝对个别识别票。并且,本发明是一般人能够轻易识别的技术。并且,本发明完全没有需要客服的技术障碍,并且具有创业成本和运营成本极其低廉的特征。只在本发明具备所有这些特征的真伪验证的手段,今后恐怕也不会存在。本发明是终极的真伪验证方法。
目前世界上,假货造成的产业损害严重。世界的伪造制品造成的损害额共60兆元,有消息称伪造药品有20兆元,其规模庞大无法计数。以低廉的成本一般人均能够简单进行真伪验证的本发明能够直接合乎社会需求。若此发明得到普及,则不会存在假货。不需要庞大的假货销毁成本。基于此发明,肯定能够迅速产生巨大的安保产业并成长为世界级企业。不仅仅只是在有关的所谓的货物方面,有关在纸币等大量公共印刷品上,通过本发明,一般人也能够容易进行真伪验证,因此在纸币防伪上也能够期待决定性的极大效果。但是,关于知道假货而买卖假货的领域,由于买卖双方都知道原本是赝品,因此不是本发明的对象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真伪验证系统的概念图。
图2是保证卡。
图3是保证卡的识别标记形状的记録(主信息的取得和保管)。
图4是千元纸币的表面的野口英世的“野”字的“里”字边上部的“田”的显微镜写真(全部为不同的纸币)。千元纸币No.1~No.15。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No.1。
图5是千元纸币的表面的野口英世的“野”字的“里”字边上部的“田”的显微镜写真(全部为不同的纸币)。千元纸币No.16~No.30。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No.1。
图6是千元纸币的表面的野口英世的“野”字的“里”字边上部的“田”的显微镜写真(全部为同一纸币)。千元纸币No.1。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No.1~No.3。
图7是千元纸币的表面的野口英世的“野”字的“里”字边上部的“田”的显微镜写真(全部为同一纸币)。千元纸币No.2。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No.1~No.3。
图8是千元纸币的表面的野口英世的“野”字的“里”字边上部的“田”的显微镜写真(全部为同一纸币)。千元纸币No.3。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No.1~No.3。
图9是用喷墨打印机打印的微细文字T(宽度大约0.7mm)。全部为不同印刷。T文字的No.1~No.15。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No.1。
图10是用喷墨打印机打印的微细文字T(幅度大约0.7mm)。全部为不同印刷。T文字的No.16~No.30。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No.1。
图11是用喷墨打印机打印的微细文字T(幅度大约0.7mm)。全部为同一印刷。T文字的No.1。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No.1~No.3。
图12是用喷墨打印机打印的微细文字T(幅度大约0.7mm)。全部为同一印刷。T文字的No.2。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No.1~No.3。
图13是用喷墨打印机打印的微细文字T(幅度大约0.7mm)。全部为T文字的No.3。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No.1~No.3。
附图标记说明
11: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
12:显微镜
13:保证卡
14:识别标记
15:真伪验证中心的服务器
16:真伪验证中心的服务器的存储装置
21:保证卡
22:成为识别标记的记号的无印刷区和外框
23:识别标记
31:数码相机
32:显微镜
33:保证卡
34:保证卡的识别标记
35:真伪验证中心的服务器
36:真伪验证中心的服务器的存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示出用于实施发明的一个方式。实施方式当然不限定于在此记载的方法。
(1)对象物品的制造商、经销商或从制造商或经销商接受委托的企业,首先,如图2所示,印刷出微细识别标记和在该微细识别标记的周边设置了印刷油墨的空白地带和外框作为记号的印刷品,来制作真伪验证的保证卡。识别标记的幅度大约为0.2~0.8mm,因微细,因此在其周边设置印刷油墨的空白地带作为记号(并且,也可以设置外框作为记号),以便容易识别出识别标记。识别标记的形状只要是能够分辨上下左右的形状就可以是任意形状。此外,该识别标记可以是单色或多色中任意一种。在任意一种情况下,都不能人为控制所印刷的微细识别标记的微细形状。
此外,印刷油墨的空白地带的幅度只要是能够识别作为记号的微细识别标记的幅度就可以,但是实际上为了实现较好的效果,最好为识别标记的5倍左右以上。但是,若空白地带过大,则很难用显微镜探寻到识别标记,因此也可以是在空白地带也印刷任意的引线(箭头等),以便容易用显微镜找到识别标的设计。
由以下方式选定印刷油墨和印刷媒介:印刷油墨具有与印刷媒介合适的亲和性、通过印刷油墨适当的浸透来产生印刷油墨的适度渗透的方式选定印刷油墨和印刷媒介。
印刷机的种类有胶板印刷、凹版印刷、活版印刷、丝网印刷、喷墨印刷等各种,可以是其中任意一种。并且,在该保证卡上印刷对象物品的制造编号。
如图2所示,在保证卡上,打印通过真伪验证者的主页取得基于移动电话的真伪验证的方法的说明。即,印刷如下的说明。
该保证卡是用来以高概率验证该保证卡的对象物品(制造编号○○○○○○○○)为○○○公司正规制造的制品的事实。若该保证卡为真品,则对象物品以接近100%的概率为真品。通过以下的方法能够确认该保证卡是否是真品。用移动电话调出○○○公司的真伪验证管理中心的主页,并按其指示操作。主页的URL为http://www.abcd.···。若您想要确认该URL是否真实,请向○○○公司的广告部打电话确认。若在此记录其电话号码,有可能连接到造假厂商,所以麻烦您自己查询。
首先,请发送对象物品的制造编号。由于很快从真伪验证管理中心返回该物品固有的正规的微细识别标记的放大图像并输出到移动电话的画面上,故请用显微镜放大对照其与保证卡右上部印刷的框中的微细识别标记(点状)。若全轮廓线的○○%(比率)左右为相同形状,则为真品,若不能说相同,则不能说是真品。
若希望基于真伪验证管理中心的验证,则请调出上述URL,用移动电话的摄像机或网络摄像机拍摄显微镜的识别标记像,并用移动电话或个人计算机发送。该保证卡的真伪验证结果会很快返回给发信者。
接着,如图3所示,对象物品的制造商或经销商或从制造商或经销商所接受委托的厂商,用标记32显微镜放大位于标记33保证卡上印刷的粗框中的印刷油墨空白地带的中心的微细识别标记和周边的印刷油墨空白地带的一部分,并用标记31数码相机拍摄该放大像。将放大倍率设置成识别标记的放大图像占据一般的移动电话的画面的1/2程度以上。那么,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大体为30~50倍。
接着,将以数码相机拍摄的微细识别标记的放大图像发送到标记35服务器,并记录到标记36存储装置中,将其作为正规的真的识别标记的信息(称为主图像信息)的数据库。此时,对象物品的制造编号也同时输入到数据库中进行保存。
将该保证卡附在对象物品上。附加的方法可以在物理上不连结。
之后,将对象物品向市场出货。
(2)对象物品在市场中流通。作为一般人的其购入者、所有者或流通业者在想要知道该物品是否是由正规的制造商制造时,通过如下的程序能够验证该物品的真伪。
利用图1进行说明。
通过移动电话,向同样印刷了附在对象物品上的保证卡上印刷的制造编号的真伪验证管理中心的URL(作为QR代码印刷,通过读取该代码,自动调出URL的方式也可以)发送,
用移动电话或个人计算机接收从真伪验证管理中心的数据库发送来相应的(corresponding)对象物品固有的主图像(master image),显示到这些画面上,
用显微镜放大存在于保证卡的记号的区域的中心附近的微细识别标记,
将该微细形状和所接收的主图像的微细形状沿着这些轮廓线进行比较对照,
不论究由真伪验证中心所指示的全轮廓线的一定比例的部分的部位,只要轮廓线的微细形状一致,则验证为该保证书为真,在不能说一致时,验证为假的可能性高。
若要使真伪验证管理中心进行判断时,按照与主图像一同发送来的下述顺序进行操作。
用显微镜将在保证卡的右上的粗框中心附近印刷的微细识别标记放大到适当的倍率,并将其显示在移动电话的画面上,请鲜明地放大所放大的该标记直到占据移动电话的画面大体1/2以上。关于其具体方法或设计,请参考下面的详细说明。
(基于显微镜和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放大识别标记的放大图像的摄取方式)
A.使用所持有的显微镜的情况。(不使用附属于保证书的超小型显微镜的情况)
显微镜最好是利用反射光的实体显微镜。调整显微镜的放大倍率,调整焦点,用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拍摄,将识别标记在移动电话的画面上放大到1/2以上来显示,之后打开快门。
B.使用保证卡上附属的超小型显微镜的情况
显微镜上备有电池和LED灯,因此,请打开开关进行照明。在显微镜的底面粘贴用于固定识别标记和显微镜的位置关系的弱粘接剂。因此,将显微镜稍微倾斜来使底面全部不接触保证卡,并使识别标记的位置偏移来进行调节以便捕捉到显微镜画面的正中间之后,使显微镜的倾角垂直之后牢固粘贴。之后,从稍上方用移动电话的摄像机拍摄显微镜,并由此朝向顕微镜的镜头部的光,使镜头部接触显微镜,并在移动电话的画面上显现识别标记的显微镜图像,因此,请拍摄其图像后发送。
显示“请稍等”或“请关闭移动电话等待,数分钟后会发送结果”的消息。
如上,显示于附有相机的移动电话的画面上的保证卡的微细识别标记的放大图像通过一般的互联网通信线路发送到对象物品的真伪验证管理中心的服务器,并在此接收。由于该图像和其对象物品在出厂前,其制造编号和保证卡的微细识别标记的放大图像信息(主图像信息)保持在记录装置中,因此,将其调出来进行对照。发送来的图像和主图像的2个图像是否一致的验证可由真伪验证管理中心的操作人员目视进行,也可以由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基于使用计算机的图像处理来计算形状一致度指数以验证真伪。
通过以上方法,若保证卡为正规制造的保证卡,则能够以极高的概率验证为真品。即使发送的微细识别标记被部分毁损,若剩余有一定比例,则能够以高概率验证真伪的内容如前述“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的第8项“偶然的再现性概率”。至少目视中几乎能够100%正确验证。若真伪验证管理中心接收的图像和主图像一致,则返回“该保证卡为真品”的消息,若不能说一致,则返回“该保证卡不是真品的可能性非常高”的消息。作为一般人的发送者接收该消息,能够得到专家级别的真伪验证结果。
此外,关于验证精度,由于已通过试行错误来选择并使用识别标记的尺寸、形状、印刷的图案或点的尺寸和间隔、颜色、油墨的质量、印刷媒介的质量、印刷机的种类等,故能够得到几乎能够100%验证同一性或不同性的明显较大差异特征的识别标记的轮廓的微细形状,因此,验证精度当然极高。根据实验,选择这些是很容易的。
通过构筑以上系统,即使是一般人也能够使用简单的超小型显微镜和带数码相机的移动电话验证微细识别标记的真伪。由于一般人能够容易得到简单、廉价的超小型显微镜,但由于在对象物品的制造商附上保证书时,因显微镜便宜,所以能够容易实现免费或付费的附带显微镜。因此,能够以极高的精度验证附带该保证卡的商品本身的真伪。若能够确认该保证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真品,则附带了该保证卡的物品也是真品的情况是事实。因为,
没有人为了得到真品的保证卡而购入很多真品的物品来在假货上附上真品的保证卡来卖。绝不划算。
此外,上述的说明主要以带数码相机的移动电话为前提,但是由于用于识别标记的摄像、收发、显示,因此即使使用了数码相机和个人计算机,也能够得到相同的功能。
工业实用性
目前,世界上以纸币、药品类(以药品为代表),包、钱包、服装、手表、眼镜、家电制品等的品牌商品、护照、身份证、现金卡、信用卡、驾驶证、车检证、毕业证书、有价证券、宝石的鉴定书、家畜的血统证、宠物的血统证等的证明文件的伪造品的损害额达到1兆美元。其防止对策需耗费大量成本。根据本发明,不会让这些物品的伪造品存在。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无法绝对复制真伪验证的识别标记,且一般人能够容易验证。例如,在医药品中,包装几乎与真品相同,此外药品形状和化学成分也完全相同,则即使是正规的制造商,也不能区分真品和假货。此时,若在包装材上印刷本发明的微细识别标记,则能够立刻判别真伪。结果,不可能存在伪造品,故不需要其庞大的销毁成本。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能够只利用一般人日常使用的器具或能够以极低廉的价格购买到的器具执行,并且,作为真伪验证侧的厂商也不需要新的技术开发,几乎不需要设备投资,因此几乎不需要成本,能够直接执行。
以往,不存在这种系统。但是,关于将伪造品作为伪造品进行制造销售的物品,由于原本已知是伪造品,所以没有效果。

Claims (4)

1.一种真伪验证方法,
在媒介物上以特定形状印刷印刷物质作为用于识别媒介物的识别标记,并将固定该印刷物质的不能人为控制的微细形状存储在存储装置中,另一方面,读取该媒介物上印刷的该识别标记的印刷物质的固定微细形状,将其与上述存储的印刷物质的固定微细形状进行对照,根据这些微细形状的一致不一致来判别媒介物的真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伪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读取媒介物上印刷的识别标记的印刷物质固定的微细形状,在将其与所存储的印刷物质固定的微细形状进行对照时,根据识别标记的全轮廓线内预先决定的比例以上的轮廓线的印刷物质固定的微细形状的一致不一致,验证媒介物的真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伪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以下方法中的1个以上的方法,使人能够容易准确地探寻到识别标记的位置并识别该识别标记:
在使用识别标记时,通过将其周边区域设为与识别标记之间的色差为较大的颜色的方法,
将与识别标记相比相对较大的尺寸的特定文字或形状以较大的记号进行印刷、并将其特定的一部分作为识别标记,或根据与该较大的记号之间的特定的位置关系来表示识别标记的位置的方法,
在识别标记的周边印刷很多微细的箭头等图样来将显微镜视场引向识别标记的方法。
4.一种真伪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含有以下任1个以上的步骤:
在媒介上印刷有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识别标记的步骤;
对该印刷的识别标记的印刷物质固定的微细形状进行拍摄的步骤;
将该拍摄的图像存储到存储装置,并作为主图像与物品的制造编号一同进行保管的步骤;
在对象物品上直接印刷识别标记,或将识别标记印刷到媒介上并将该媒介作为保证书附加到对象物品上来向市场投放发送对象物品的步骤;
附上用于放大观测识别标记的超小型显微镜以作为对象物品或该保证书的附属品的步骤;
想要请权威人士验证对象物品的真伪的人利用图像放大装置(放大镜,显微镜,便携式电话机的近摄/缩放/显微镜/画面放大的功能中一个以上的组合)放大相应识别标记直到能够识别其印刷物质固定的微细形状,并用带相机的便携式电话机或网络摄像机拍摄放大图像,用便携式电话机或个人计算机向真伪验证管理者发送该图像,并接收该被发送的识别标记的放大图像的步骤;
将该接收的放大图像本身或对其进行用于鲜明化的图像处理的图像与上述主图像进行对照来验证真伪的步骤;
返回该验证结果的步骤;
想要自己验证对象物品的真伪的人,用移动电话或个人计算机向真伪验证管理者发送该物品的制造编号,并从其接收识别标记的真图像自己来进行对照并验证,根据被发送的该制造编号从数据库提取对应的主图像来向上述发送源送回主图像的步骤。
CN201180050037XA 2010-08-17 2011-07-05 一般人利用印刷的微细识别标记可容易鉴定真伪的验证方法 Pending CN1032495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96147 2010-08-17
JP2010196147 2010-08-17
JP2010-283691 2010-12-03
JP2010283691A JP4775727B1 (ja) 2010-08-17 2010-12-03 印刷物の微小マークによる一般人が容易にできる真贋判定方法
JP2011-093467 2011-04-04
JP2011093467 2011-04-04
JP2011103830A JP2012061840A (ja) 2010-08-17 2011-04-15 印刷物の微小マークによる一般人が容易にできる真贋判定方法
JP2011-103830 2011-04-15
PCT/JP2011/065915 WO2012023363A1 (ja) 2010-08-17 2011-07-05 印字された微小識別マークによる一般人が容易に出来る真贋判定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9574A true CN103249574A (zh) 2013-08-14

Family

ID=47277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0037XA Pending CN103249574A (zh) 2010-08-17 2011-07-05 一般人利用印刷的微细识别标记可容易鉴定真伪的验证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42440A1 (zh)
EP (1) EP2607093A1 (zh)
JP (1) JP5071592B2 (zh)
CN (1) CN103249574A (zh)
WO (1) WO201202336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7277A (zh) * 2015-05-01 2016-11-02 无锡新光印标识科技有限公司 微纹防伪方法
CN108694886A (zh) * 2017-04-07 2018-10-23 北京柯斯元科技有限公司 防伪标识装置
WO2019196298A1 (zh) * 2018-04-09 2019-10-1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基于证件图片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0390247A (zh) * 2018-04-20 2019-10-29 北京柯斯元科技有限公司 防伪标识装置、防伪识别系统及防伪识别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7909B2 (ja) * 2010-12-06 2015-04-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微粒子の製造方法
US9122131B2 (en) 2013-06-05 2015-09-01 Iridex Corporation Microscope observation tube smart-phone adaptor
WO2015022872A1 (ja) * 2013-08-11 2015-02-19 株式会社偽物識別技術研究所 印刷のミクロ的輪郭形状を識別子とする個別物品の自動真贋判定方法
US9224196B2 (en) * 2014-03-12 2015-12-29 ClearMark System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on
US20190251349A1 (en) * 2014-03-12 2019-08-15 Gary L. Duerks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ject classification and sorting
WO2016077934A1 (en) * 2014-11-21 2016-05-26 Le Henaff Guy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authenticity of products
ES2580902B1 (es) * 2015-02-26 2017-06-07 Signe, S.A. Método y sistema para la verificación de la autenticidad de títulos universitarios y diplomas oficiales
UA124089C2 (uk) * 2015-09-24 2021-07-21 Сікпа Холдінг Са Повторна сертифікація виробів
DE102016201709A1 (de) * 2016-02-04 2017-08-10 Bundesdruckerei Gmbh Wert- oder Sicherheitsprodukt,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Vorproduktes und Verifikationsverfahren
JP2017208032A (ja) * 2016-05-20 2017-11-24 株式会社テララコード研究所 真贋判定方法
CN110428272B (zh) * 2018-09-13 2020-11-27 拍拍看(海南)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锯齿微孔防伪方法及印刷物
JP7419712B2 (ja) * 2019-09-12 2024-01-23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20082988A1 (en) * 2020-09-16 2022-03-17 Ricoh Company, Ltd. Printed material,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ata acquisition devi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71A (zh) * 1994-12-30 1996-07-03 马云翎 预留印鉴完全重合检验方法及卡片
JP2005010581A (ja) * 2003-06-20 2005-01-13 Fuji Xerox Co Ltd 物品確認方法及び装置
US20080181447A1 (en) * 2007-01-25 2008-07-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Authenticating An Item
JP2009159474A (ja) * 2007-12-27 2009-07-16 Hirobumi Iori 真贋判定システム、真贋判定装置、真贋判定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真贋判定方法
JP2009172811A (ja) * 2008-01-23 2009-08-06 National Printing Bureau 印刷物、該印刷物の品質管理方法及び真偽判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14679B1 (en) * 1998-02-05 2004-03-30 Cognex Corporation Boundary analyzer
GB9811550D0 (en) 1998-05-30 1998-07-29 Visage Developments Limited Visual code recordal communication thereof
JP4265180B2 (ja) * 2002-09-09 2009-05-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紙識別照合装置
US7497379B2 (en) * 2004-02-27 2009-03-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Counterfeit and tamper resistant labels with randomly occurring features
US7609872B2 (en) * 2004-04-05 2009-10-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rifying the authenticity of documents
JP4461487B2 (ja) * 2005-07-22 2010-05-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画像処理装置並びに真偽判定方法
EP2495689B1 (en) * 2005-07-25 2014-10-22 Yoichiro Ito Sign authentication system and sign authentication method
JP2007213148A (ja) * 2006-02-07 2007-08-23 Fuji Xerox Co Ltd 紙幣真贋判定装置及び方法、紙幣表面特徴登録装置及び方法、紙幣真贋判定システム、カード印刷装置及び方法、カード真贋判定装置及び方法、カード真贋判定システム、及び、カード
US20080085046A1 (en) * 2006-10-04 2008-04-10 Yen-Chieh Lee Detaile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articles
US7571856B2 (en) * 2006-11-01 2009-08-11 Lo Allen K Counterfeit-proof labels having an optically concealed, invisible universal product code and an online verification system using a mobile phone
GB0702092D0 (en) * 2007-02-02 2007-03-14 Fracture Code Corp Aps Graphic Code Appl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90080760A1 (en) * 2007-09-21 2009-03-26 Microsecurity Lab Inc. Anti-counterfeiting mark and methods
JP5293422B2 (ja) 2009-06-05 2013-09-1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画像特定装置及び画像特定プログラム
JP2011016270A (ja) * 2009-07-08 2011-01-27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の印刷方法、印刷装置、スキャナー、印刷物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871A (zh) * 1994-12-30 1996-07-03 马云翎 预留印鉴完全重合检验方法及卡片
JP2005010581A (ja) * 2003-06-20 2005-01-13 Fuji Xerox Co Ltd 物品確認方法及び装置
US20080181447A1 (en) * 2007-01-25 2008-07-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Authenticating An Item
JP2009159474A (ja) * 2007-12-27 2009-07-16 Hirobumi Iori 真贋判定システム、真贋判定装置、真贋判定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真贋判定方法
JP2009172811A (ja) * 2008-01-23 2009-08-06 National Printing Bureau 印刷物、該印刷物の品質管理方法及び真偽判別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7277A (zh) * 2015-05-01 2016-11-02 无锡新光印标识科技有限公司 微纹防伪方法
CN108694886A (zh) * 2017-04-07 2018-10-23 北京柯斯元科技有限公司 防伪标识装置
WO2019196298A1 (zh) * 2018-04-09 2019-10-1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基于证件图片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0390247A (zh) * 2018-04-20 2019-10-29 北京柯斯元科技有限公司 防伪标识装置、防伪识别系统及防伪识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42440A1 (en) 2013-06-06
JP5071592B2 (ja) 2012-11-14
EP2607093A1 (en) 2013-06-26
WO2012023363A1 (ja) 2012-02-23
JPWO2012023363A1 (ja) 2013-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9574A (zh) 一般人利用印刷的微细识别标记可容易鉴定真伪的验证方法
US9058535B2 (en) Security barcode
KR101355389B1 (ko) 편광입자를 사용하여 문서나 아이템에 마킹하는 방법, 마킹된 문서 또는 아이템을 식별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KR101168932B1 (ko) 인증가능한 인쇄물을 만들고 그 인쇄물을 확인하기 위한방법 및 장비
ES2359788T3 (es) Uso de un equipo de comunicación y procedimiento para autenticar un artículo, unidad y sistema para autenticar artículos, y dispositivo de autenticación.
JP4775727B1 (ja) 印刷物の微小マークによる一般人が容易にできる真贋判定方法
EP1730675B1 (en) Authenticity verification methods, products and apparatuses
EP2110776B1 (en) Optical authentication
EP2637145B1 (en) Method of marking and identifying a document or item having circular polarizing particles
CN101602296A (zh) 创建可验证打印物品并随后验证它们的装置
JP2011023015A (ja) 光学的認証
CN109344942B (zh) 一种用于防伪标签的光学散斑puf系统
CN116438441A (zh) 使用微应答器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Cowburn Laser surface authentication–reading Nature's own security code
Lancaster Detecting counterfeits in the supply chain: how to use authentication methods
JP2017035795A (ja) 情報印刷物および読取方法ならびに認証方法
KR20130141313A (ko) 정보기록부를 구비한 유가증권의 진정성 조회 방법 및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818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8818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