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48755B - 振动马达和具有该振动马达的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振动马达和具有该振动马达的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48755B
CN103248755B CN201310049719.XA CN201310049719A CN103248755B CN 103248755 B CN103248755 B CN 103248755B CN 201310049719 A CN201310049719 A CN 201310049719A CN 103248755 B CN103248755 B CN 1032487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art
shell
elastic component
vibrating motor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97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48755A (zh
Inventor
田敏洙
金弘基
崔在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125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832964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235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878672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61026500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790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48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87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487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87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B06B1/0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sm
    • B06B1/045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sm using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6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polarised armatures moving in alternate directions by reversal or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5/00Genera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coil system, magnet, armature or other part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振动马达和具有该振动马达的移动终端。振动马达包括:外壳、线圈、移动部分、弹性构件以及辊构件。外壳具有顶表面、底表面以及将顶表面结合到底表面的第一侧表面至第四侧表面,第一侧表面至第四表面限定外壳的内周表面。线圈被设置在外壳中。被设置在外壳中的移动部分被构造成在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三侧之间往复运动。弹性构件被设置在移动部分和外壳之间。辊构件被设置在外壳中并且被布置成与外壳的顶表面或者底表面滚动接触。

Description

振动马达和具有该振动马达的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被形成为使终端振动的振动马达和具有该振动马达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的功能变化,终端被实现为一种具有如下复杂功能的多媒体播放器:例如,拍摄照片或者运动图画的功能、再生音乐和运动图画文件的功能、玩游戏的功能、接收广播的功能等。
取决于终端的移动性其可以被划分成移动/便携式终端和固定终端。移动终端是能够被携带到任何地方并且具有执行语音和视频呼叫的功能、输入/输出信息的功能、存储数据的功能等中的一个或者更多个的便携式装置。
为了支持和开发移动终端的这些功能已经对改进移动终端的结构和/或软件部分做出了努力。
振动马达是使用产生电磁力的原理将电能转换成机械振动的部件。振动马达逐渐在尺寸上变小并且在重量上变轻。振动马达被安装在便携式终端中以便提供无声的来电通知功能或者各种振动功能。
特别地,随着便携式终端具有小尺寸和高质量,在便携式终端中采用了诸如触摸屏式LCD的液晶显示器(LCD)。因为当触摸屏被触摸时存在诸如产生振动的功能的所要求的功能,所以振动马达的改进已经变得更加重要。
线性振动马达能够被认为是改进的示例。线性振动马达不使用旋转马达的原理,而是通过电磁力产生振动,该电磁力具有通过使用被安装在线性振动马达中的弹簧和与该弹簧联接的质量本体而确定的谐振频率。
因此,需要考虑用于通过改进被使用的部件允许振动马达的体积变得更小或者允许振动马达更有效地操作的计划。
发明内容
因此,详细描述的方面是为了提供一种振动马达,该振动马达具有被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并且允许移动终端的体积变得更小。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的优点并且根据本说明书的目的,如在此具体化并且广泛描述的,振动马达包括:外壳,该外壳被形成为使得除了外壳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之外的内周表面具有第一侧至第四侧;线圈,该线圈被形成在外壳中;移动部分,该移动部分被形成为在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三侧之间往复运动;以及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被形成在移动部分和外壳之间;以及辊构件,该辊构件被形成为与外壳的顶表面或者底表面滚动接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辊构件可以被联接到外壳。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辊构件可以被联接到移动部分。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弹性构件可以被形成在移动部分和第一侧之间或者移动部分和第三侧之间。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形成多个弹性构件,并且被形成在任一侧处的弹性构件的弹性系数可以不同于被形成在另一侧处的弹性构件的弹性系数。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移动部分或者外壳可以具有插入凹槽,相应的弹性构件被插入到该插入凹槽中。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移动部分可以具有磁体和磁轭,该磁轭被形成为确定磁体的电磁力的方向。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外壳可以具有被彼此联接的第一盖和第二盖,并且第一盖或者第二盖可以具有从其一个表面凹进的安装凹槽,使得线圈被安装在安装凹槽中。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移动部分的往复方向可以是第一侧和第三侧的延伸方向。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的优点并且根据本说明书的目的,如在此具体化并且广泛描述的,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振动马达,该振动马达被联接到终端主体以便使终端主体振动,其中振动马达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被彼此联接的第一盖和第二盖以便限定内部空间;线圈,该线圈被形成在外壳中;移动部分,该移动部分被形成为根据通过线圈感应的电磁场中的变化在内部空间中在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三侧之间往复运动;以及辊构件,该辊构件被形成为与外壳的第一盖或第二盖滚动接触。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的优点并且根据本说明书的目的,如在此具体化并且广泛描述的,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振动马达,该振动马达被联接到终端主体以便使终端主体振动,其中振动马达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被彼此联接的第一盖和第二盖以便限定内部空间;移动部分,该移动部分被形成为在内部空间中在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三侧之间往复运动;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被形成在移动部分和外壳之间;以及引导部分,该引导部分分别被形成在与第一侧和第三侧邻接的第二侧和第四侧处以便引导移动部分。
根据如上所述构造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使用在横向方向上振动的马达,使得能够小型化移动终端并且执行用于优化移动终端中的部件的部署的设计。
从下文中给出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适用性的更宽范围将会变得更显而易见。然而,应理解的是,在指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同时,仅通过举例说明给出详细描述和具体示例,因为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根据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变型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根据在下文中给出的详细描述和通过图示给出的附图将会更加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并且因此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并且其中:
被包括以提供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且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图示了示例性实施例并且连同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构造框图;
图2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前透视图;
图3是图2的移动终端的后透视图;
图4是图示在图3中移除电池壳体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5是沿着图4的线IV-IV截取的部分截面图;
图6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在图3中示出的振动马达的透视图;
图7是图6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沿着图6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
图9是沿着图6的线VI-VI截取的截面图;
图10是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马达的截面图;
图11是在图10中示出的移动本体的透视图;
图12是根据第三示例性视图的振动马达的截面图;
图13是在图12中示出的第二盖的透视图;
图14是根据第四示例性视图的振动马达的截面图;
图15是图14的分解透视图;
图16是沿着图14的线VII-VII截取的截面图;
图17是沿着图14的线VIII-VIII截取的截面图;以及
图18是沿着图14的线IX-IX截取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会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的振动马达和具有该振动马达的移动终端。为了参考附图简单描述,相同的或者等效的组件将会被提供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其描述将不会被重复。单数表达包括鉴于内容不具有任何明显不同的意义的复数表达。
根据本公开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便携式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导航系统等。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然的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诸如数字TV和桌上型计算机的固定终端。
移动终端100包括无线通信单元110、A/V(音频/视频)输入单元120、用户输入单元130、感测单元140、输出单元150、存储器160、接口单元170、控制器180以及电源190。图1示出具有各部件的移动终端100,但是应理解的是,不要求实现所有的图示的部件。可以通过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来实现移动终端100。在下文中,将会解释上述部件中的每一个。
无线通信单元110通常包括一个或更多个部件,该部件允许移动终端100和该移动终端所位于的无线通信系统或者网络之间的无线电通信。例如,无线通信单元110可以包括广播接收模块111、移动通信模块112、无线互联网模块113、短程通信模块114以及位置信息模块115中的至少一个。
广播接收模块111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于外部广播管理服务器(或者其它的网络实体)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联信息。广播信道可以包括卫星信道和/或地面信道。广播管理服务器可以是产生和传输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联信息的服务器或者接收预生成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联信息并且将它们传输到终端的服务器。广播相关联信息可以指的是与广播信道、广播节目或者广播服务提供商相关联的信息。广播信号可以包括TV广播信号、无线电广播信号、数据广播信号等。而且,广播信号可以还包括与TV或者无线电广播信号组合的广播信号。广播相关联信息可以指的是与广播信道、广播节目或者广播服务提供商相关联的信息。广播相关联信息可以经由移动通信网络来提供。在该情况下,可以通过移动通信模块112来接收广播相关联信息。广播信号可以以各种形式存在。例如,该广播信号可以以数字多媒体广播(DMB)的电子节目指南(EPG)、手持式数字视频广播(DVB-H)的电子服务指南(ESG)等的形式存在。
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被构造成接收通过使用各种类型的广播系统广播的信号。具体地,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通过使用如下数字广播系统接收数字广播:诸如数字多媒体广播-地面(DMB-T)、数字多媒体广播-卫星(DMB-S)、数字视频广播-手持式(DVB-H)、被称为媒体前向链路的数字广播系统、综合业务数字广播-地面式(ISDB-T)等。广播接收模块111可以被构造为适合于提供广播信号的各个广播系统和上述数字广播系统。
通过广播接收模块111接收到的广播信号和/或广播相关联信息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60中。
移动通信模块112接收来自于移动通信网络上的网络实体(例如,基站、外部终端、服务器等)中的至少一个的无线信号/将无线信号传输到移动通信网络上的网络实体(例如,基站、外部移动终端、服务器等)中的至少一个。在此,无线信号可以包括音频呼叫信号、视频呼叫信号或者根据文本/多媒体消息的传输/接收的各种格式的数据。
无线互联网模块113支持用于移动终端的无线互联网接入。该模块可以被内部地或者外部地联接到移动终端100。该无线互联网接入的示例可以包括无线LAN(WLAN)(Wi-Fi)、无线宽带(Wibro)、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Wimax)、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等。
短程通信模块114表示用于短程通信的模块。用于实现该模块的适当的技术可以包括蓝牙(BLUETOOTH)、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协议(IrDA)、超宽带(UWB)、ZigBee等。
位置信息模块115表示用于感测或者计算移动终端的位置的模块。位置信息模块115的示例可以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
参考图1,A/V输入单元120被构造为接收音频或者视频信号。A/V输入单元120可以包括相机121、麦克风122等。相机121在视频捕获模式或者图像捕获模式下处理通过图像捕获装置获取的静止图画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被处理的图像帧可以被显示在显示器151上。
通过相机121处理的图像帧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60中或者经由无线通信单元110传输。根据移动终端的构造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相机121。
麦克风122可以在电话呼叫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等中经由麦克风接收声音(音频数据),并且能够将该声音处理成音频数据。已处理的音频(语音)数据可以被转换为在电话呼叫模式的情况下可经由移动通信模块112传输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以用于输出。麦克风122可以实现各种类型的噪声消除(或者抑制)算法以消除(或者抑制)在接收和传输音频信号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或者干扰。
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命令产生键输入数据以控制移动通信终端的各种操作。用户输入单元130可以包括键盘、薄膜开关、触摸板(例如,触摸感应构件,该触摸感应构件由于被接触而检测电阻、压力、电容等的变化)、滚动轮、滚动开关等。
感测单元140检测移动终端100的当前状况(或者状态),诸如移动终端100的打开或者关闭状态、移动终端100的位置、存在或不存在用户与移动终端100的接触、移动终端100的定位、移动终端100的加速或减速移动和方向等,并且产生用于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的命令或者信号。例如,当移动终端100被实现为滑盖型移动电话时,感测单元140可以感测滑盖电话是否被打开或者关闭。另外,感测单元140能够检测电源单元190是否供应电力或者接口单元170是否与外部装置联接。感测单元140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141。
输出单元150被构造为以视觉、听觉和/或触觉方式提供输出。输出单元150可以包括显示器151、音频输出模块152、警报单元153、触觉模块154等。
显示器151可以显示在移动终端100中处理的信息。例如,当移动终端100处于电话呼叫模式下时,显示器151可以显示与呼叫或者其它通信(诸如文本消息、多媒体文件下载等)相关联的用户界面(UI)或者图形用户界面(GUI)。当移动终端100是处于视频呼叫模式或者图像捕获模式下时,显示器151可以显示拍摄的和/或接收到的图像、UI或者GUI。
显示器151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薄膜晶体管LCD(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柔性显示器、三维(3D)显示器等中的至少一个。
这些显示器中的一些可以被构造成透明的,使得可以通过该显示器看到外部,其可以被称为透明显示器。透明显示器的典型示例可以包括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TOLED)等。显示器151的后表面部分也可以被实现为是透光的。在该构造下,用户能够通过由本体的显示器151占据的区域浏览位于本体的后侧的对象。
根据移动终端100的构造方面在数目上可以实现两个或更多个显示器151。例如,多个显示器可以被一体地或者单独地布置在一个表面上,或者可以被布置不同的表面上。
在此,如果显示器151和触摸感应传感器(被称为触摸传感器)具有在其间的层结构,则该结构可以被称为触摸屏。显示器151可以被用作输入设备,而不是输出设备。触摸传感器可以被实现为触摸膜、触摸片、触摸板等。
触摸传感器可以被构造为将施加到显示器151的特定部分的压力,或者从显示器151的特定部分出现的电容的变化转换为电输入信号。而且,触摸传感器可以被构造为不仅感测被触摸的位置和被触摸的区域,而且还感测触摸压力。
当通过触摸传感器感测触摸输入时,对应的信号被传输到触摸控制器(未示出)。触摸控制器处理接收到的信号,并且然后将对应的数据传输到控制器180。因此,控制器180可以感测已经触摸了显示器151的哪个区域。
参考图1,接近传感器141可以被布置在移动终端的由触摸屏阻挡的或者在触摸屏附近的内部区域处。接近传感器141表示如下的传感器,其在没有机械接触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电磁场或者红外线,感测靠近所感测表面的对象或者布置在所感测表面附近的对象的存在与否。接近传感器141具有比接触传感器更长的寿命和更强的实用性。
接近传感器141可以包括透射型光电传感器、直接反射型光电传感器、镜反射型光电传感器、高频振荡接近传感器、电容型接近传感器、磁型接近传感器、红外线接近传感器等。当触摸屏被实现为电容型时,通过电磁场的变化来感测指针向触摸屏的靠近。在该情况下,触摸屏(触摸传感器)也可以被分类为接近传感器。
在下文中,为了简要描述,指针位于接近触摸屏而没有接触的状态将会被称为“接近触摸”,而指针实际上接触触摸屏的状态将会被称为“接触触摸”。关于与指针在触摸屏上的接近触摸对应的位置,该位置对应于在指针接近触摸时指针垂直面对触摸屏的位置。
接近传感器141感测接近触摸和接近触摸模式(例如,距离、方向、速度、时间、位置、移动状态等)。与感测的接近触摸和感测的接近触摸模式有关的信息可以被输出到触摸屏。
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在呼叫信号接收模式、呼叫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中转换和输出从无线通信单元110接收到的或者存储在存储器160中的声音音频数据。而且,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提供与由移动终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有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包括扬声器、蜂鸣器等。
警报单元153可以提供输出以通知移动终端100的事件的发生。通常的事件可以包括呼叫接收、消息接收、按键信号输入、触摸输入等。除了音频或者视频输出之外,警报单元153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提供输出以通知事件的发生。可以经由显示器151或者音频输出模块152输出视频信号或者音频信号。因此,显示器151或者音频输出模块152可以被分类为警报单元153的一部分。
触觉模块154产生用户能够感觉的各种触觉效果。通过触觉模块154产生的触觉效果的代表性示例包括振动。通过触觉模块154产生的振动可以具有可控制的强度、可控制的模式等。例如,可以以合成的方式或者以顺序的方式输出不同的振动。触觉模块154可以产生各种触觉效果,不仅包括振动,而且包括相对于被触摸(接触)的皮肤垂直移动的针的布置、通过注入孔或者吸入孔的空气注入力或者空气吸入力、通过皮肤表面的触摸、与电极接触的存在与否、通过诸如静电力的刺激的效果、使用吸热设备或者发热设备再现冷感或热感等。触觉模块154可以被构造为通过用户的直接接触,或者使用手指或手的用户肌觉来传输触觉效果(信号)。根据移动终端100的构造可以在数目上实现两个或更多个触觉模块154。
存储器160可以存储用于处理和控制控制器180的程序。或者,存储器160可以暂时地存储输入/输出数据(例如,电话簿数据、消息、静止图像、视频等)。而且,存储器160可以存储与在触摸屏上触摸输入时的各种模式的振动和音频输出有关的数据。可以使用包括闪存型、硬盘型、多媒体卡微型、存储卡型(例如,SD或者DX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磁存储器、磁盘、光盘等的任何类型的适合的存储介质来实现存储器160。而且,移动终端100可以操作在互联网上执行存储器160的存储功能的网络存储。
接口单元170通常可以被实现为将移动终端和外部装置对接。接口单元170可以允许从外部装置接收数据,将电力传递给移动终端100中的每个部件,或者将来自于移动终端100的数据传输到外部装置。例如,接口单元170可以包括有线/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充电器端口、有线/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联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设备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
识别模块可以被构造为用于存储认证使用移动终端100的权限所需的各种信息的芯片,该识别模块可以包括用户标识模块(UIM)、用户身份模块(SIM)、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等。而且,可以在一种类型的智能卡中实现具有识别模块的设备(在下文中,被称为“识别设备”)。因此,识别设备可以经由端口被联接到移动终端100。
而且,当移动终端100被连接到外部托架时,接口单元170可以用作待从外部托架供应到移动终端100的电力的路径或者用于将通过用户从托架输入的各种命令信号传输到移动终端100的路径。从托架输入的该各种命令信号或者电力可以操作为用于识别移动终端100已经被精确地安装到托架的信号。
控制器180通常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80执行与电话呼叫、数据通信、视频呼叫等相关联的控制和处理。控制器180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181,该多媒体模块181提供多媒体回放。多媒体模块181可以被构造成控制器180的一部分或者被构造成单独的部件。控制器180能够执行模式识别处理以便将触摸屏上的书写或者绘画识别为文本或者图像。
电源单元190用于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通过接收外部电力或者内部电力将电力供应到每个部件。
可以使用例如软件、硬件或者其组合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实现在此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对于硬件执行,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被设计为执行在此描述的功能的其它的电子单元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中或者可选择的其组合中可以实现在此描述的实施例。在一些情况下,通过控制器180实现该实施例。对于软件执行,可以与每个均执行至少一项功能和操作的单独的软件模块一起来实现诸如程序或者功能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任何适当的编程语言编写的软件应用实现软件代码。而且,软件代码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60中并且通过控制器180执行。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前透视图,并且图3是图2的移动终端的后透视图。参考图2和图3,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200是直板式移动终端。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可应用于其中两个或更多个本体被相互联接以便执行相对运动的滑盖式、折叠式、或者摆动式、旋启式等。此外,本发明的移动终端也可以应用于具有相机和闪光灯的任何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便携式电话、智能电话、笔记本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等。
形成本体的外观的壳体(壳、外壳、盖等)可以包括:前壳体201;后壳体202,该后壳体202覆盖与前壳体201相对的表面;以及盖203,该盖203通过被联接到后壳体202组成移动终端200的后表面。通过前壳体201和后壳体202形成的空间可以在其中容纳各部件。这样的壳体可以通过注入成型的合成树脂来形成,或者使用诸如不锈钢(STS)或者钛(Ti)的金属材料来形成。
在本体的前表面上,可以布置显示器210、第一音频输出单元211、前相机216、侧键214、接口单元215、以及用户输入单元217。
显示器210可以包括每个均用于视觉地显示信息的液晶显示(LCD)模块、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电子纸等。显示器210可以包括用于以触摸方式输入信息的触摸感测装置。在下文中,包括触摸感测装置的显示器210被称为“触摸屏”。一旦触摸在触摸屏210上的部分,与被触摸的位置相对应的内容就被输入。以触摸方式输入的内容可以是字符,或者数字,或者能够在各种模式下设定的菜单项目。触摸感测装置可以是穿透式的使得能够浏览显示器,并且可以包括用于在明亮的地方增强触摸屏的可视性的结构。参考图2,触摸屏210占据前壳体201的前表面的大部分。
第一音频输出单元211可以被实现为用于将呼叫声音传输到用户的耳朵的接收器,或者用于输出各种类型的警报声音或者多媒体的回放声音的扩音器。
前相机216处理在视频呼叫模式或者捕获模式下通过图像传感器获得的诸如静止图像或者运动图像的图像帧。被处理的图像帧可以被显示在显示器210上。通过前相机216处理的图像帧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60中,或者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单元110被传输到外部。根据用户的接口可以实现两个或更多个前相机216。
用户输入单元217被操纵以接收用于控制移动终端200的操作的命令,并且可以包括多个输入键。输入键可以被称为操纵部分,并且可以包括能够以用户的触觉方式操纵的任何类型的输入键。
例如,用户输入单元217可以被实现为薄膜开关,或者触摸屏,或者用于以用户的推动或者触摸方式输入命令或信息的触摸板。可替代地,用户输入单元217可以被实现为例如用于旋转键的轮、凸出、或者操纵杆。用户输入单元217被构造成输入诸如开始、结束以及滚动的各种命令。
侧键214、接口单元215、音频输入单元213等被布置在前壳体201的侧表面上。侧键214可以被称为“操纵单元”,并且可以被构造成接收用于控制移动终端200的操作的命令。侧键214可以包括能够以用户的触觉方式操纵的任何类型的侧键。通过侧键214输入的内容可以被不同地设定。例如,通过侧键214,可以输入诸如控制前相机216和后相机221、控制从音频输出单元211输出的声音的水平以及将显示器210的当前模式转换成触摸识别模式的命令。
音频输出单元213可以被实现为用于接收用户的语音、其它声音等的麦克风。
接口单元215用作路径,通过该路径移动终端200执行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换等。例如,接口单元215可以是通过其移动终端200通过电缆或者无线电被连接到耳机的连接端子、用于局域通信的端口例如红外数据通讯(IrDA)端口、蓝牙部分、无线LAN端口以及用于将电力供应到移动终端200的电源端子的中的至少一个。接口单元215可以是用于容纳诸如用户身份模块(SIM)卡、用户识别模块(UIM)卡或者用于存储信息的存储卡的外部卡的卡槽。
电源单元240和后相机221被布置在本体的后表面上。闪光灯222和镜子(未示出)可以布置为与后相机221相邻。当使用后相机221拍摄物体时,闪光灯222提供在该物体上的光。当用户通过使用后相机221拍摄他自己/她自己的图像时,镜子能够被用于使用户看着他自己/她自己。
后相机221可以面向与前相机216面向的方向相对的方向,并且可以具有不同于前相机216的像素。例如,前相机216可以以相对较低的像素(较低的分辨率)操作。因此,当在视频呼叫等期间用户能够拍摄他的面部并且将其发送到另一方时,前相机216可以是有用的。另一方面,后相机221可以以相对较高的像素(较高的分辨率)操作,使得对于用户获得较高质量的图画以便以后使用来说能够是有用的。前相机216和后相机221可以被安装在本体处以便旋转或者弹出。
电源单元240被构造成将电力供应到移动终端200。电源单元240可以被安装在本体中,或者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到本体。
图4是图示移除了图3中的电池壳体的状态的透视图。图5是沿着图4的线IV-IV截取的部分截面图。如在图4和图5中所示,振动马达300可以被安装在移动终端中以便使移动终端振动。常规地,旋转式马达被用作振动马达300。然而,在旋转式马达的电源被切断之后旋转式马达的旋转持续特定时间段,并且因此,振动被保持。此外,旋转式马达需要其中能够旋转旋转式马达的特定空间,并且因此,难于小型化移动终端。另外,因为动能被分布在绕旋转轴的旋转的径向方向上,所以难于将动能集中在任何一个方向上。因此,必须考虑诸如防止二次振动的各种因素,以便于固定和支撑振动马达300。因此,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被形成为使得移动部分320能够在任何一个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振动马达300。因此,线性振动马达300能够克服常规的上述旋转式马达的缺点。
如在图4和图5中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马达300可以被布置成靠近对于振动敏感的部件,诸如扬声器231或者接触部分233。扬声器231被形成为使得扬声器231中的隔膜在其厚度方向上振动,并且接触部分233在厚度方向上被电连接到电池壳体的另一接触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将振动在厚度方向上施加到扬声器231和接触点233,则扬声器231和接触点233不能示出它们的原始性能。因此,如果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在纵向方向上没有振动而是在横向方向上振动的振动马达,则能够更加自由地执行移动终端中的部件的部署。即,在横向方向上振动的马达被使用,使得能够小型化移动终端并且对移动终端中的部件的部署执行最佳设计。
虽然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振动马达300被使用,但是振动马达300与图像输入单元221优选地间隔开预定的间隔。至少一个缓冲器构件223被设置在图像输入单元221和振动马达300之间,使得能够在拍摄期间防止被施加到图像输入单元221的振动。
图6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在图3中示出的振动马达的透视图。图7是图6的分解透视图。图8是沿着图6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图9是沿着图6的线VI-VI截取的截面图。参考图6至图9,振动马达300包括外壳310、线圈360、移动部分320以及弹性构件351和352。
内部空间被形成在外壳310中使得内部部件能够被容纳在内部空间中。外壳310可以以具有在其内周中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和四个侧表面的矩形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形成。可替代地,外壳310可以以规则的六面体的形状形成。外壳310可以被形成为包括第一盖311和第二盖312。
将会限定其中矩形的平行六面体的长度长的方向是长度方向D1并且其中矩形的平行六面体的长度短的方向是宽度方向D2。另外,将会限定在长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侧表面是第一侧S1和第三侧S3,并且彼此相对的侧表面是第二侧S2和第四侧S4。
以矩形的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形成的外壳310的各个角部分可以被形成为弯曲表面。因此,弯曲表面被形成在外壳310的各个端部部分处,使得外壳310能够更好地支撑在垂直方向上施加的负载。
线圈360被形成在外壳310中,并且可以被形成在第一盖311和第二盖312中的任一个上。线圈360被布置在盖的内表面上。盖可以具有从其一个表面凹进的安装凹槽313。在这样的情况下,线圈360被布置在安装凹槽313中。因此,外壳310的整个第二盖312的厚度能够被减少安装凹槽313的深度。当必要时,可以布置多个线圈360以便进一步增加被施加到移动部分320的电磁力。
移动部分320可以被形成为在外壳310的四侧当中的彼此相对的第一侧S1和第三侧S3之间往复运动。移动部分320被形成为具有预定的质量,并且在外壳3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处的质量可能被形成为大于外壳310的中心部分处的质量使得在移动部分320往复运动的方向上增加移位。
移动部分320包括本体321、磁体322以及磁轭323,并且可以与磁体322和磁轭323一体化地形成。可替代地,磁轭323可以被固定到外壳310的任何一个部分,并且移动部分320可以仅包括磁体322。移动部分320具有朝着其内部凹进的凹槽,并且磁体322可以被安装在凹槽中。磁轭323可以被布置成覆盖凹槽。磁体322和磁轭323中的每个可以以矩形板的形状形成。可替代地,移动部分320可以具有通过其顶表面和底表面的孔,并且磁体322和磁轭323可以被布置成覆盖该孔。
磁体322被形成在移动部分320的中心部分处以便产生磁通量。可以形成单个或多个磁体322。在形成多个磁体322的情况下,磁体322可以被布置为与磁轭323相对同时彼此间隔开预定的间隔。
磁体322和线圈360被布置成产生用于允许移动部分320在第一侧S1和第三侧S3的延伸方向上往复运动的电磁力。
磁轭323被布置为与磁体322相对以便聚集磁体322的磁通量。为了有助于聚集磁体322的磁通量,磁轭323可以被形成为具有比磁体322的截面宽的截面。
如果外部电源被施加到线圈360,则在线圈360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被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电流的方向被改变,从而移动部分320往复运动。在此,AC电源可以被用作外部电源,而DC电源也可以被用作外部电源。在DC电源被用作外部电源的情况下,使用DC电源的供应和切断以及弹簧的弹性和恢复可以使移动部分320往复运动。在这样的情况下,线圈360可以被布置成偏置于外壳310中的任一侧。即,线圈360被布置成偏置于第一盖311或第二盖312的内表面上的任一侧。
弹性构件351和352分别被布置在移动部分320的两端处。更加具体地,弹性构件351和352可以分别被布置在外壳310的第一侧S1和移动部分320之间以及第三侧S3和移动部分320之间。
弹性构件351和352可以被构造成线圈弹簧、扭转弹簧、板弹簧等。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线圈弹簧被用作弹性构件351和352。如在这些附图中示出的,弹性构件351和352分别被布置在移动部分320的两个端部处。可替代地,多个弹性构件351和352可以分别被形成在第一侧S1和移动部分320之间以及第三侧S3和移动部分320之间。弹性构件351和352的布置能够增加它们相对于移动部分320的弹性和恢复性并且防止移动部分320向一侧移动。
可以形成彼此不同的弹性系数的弹性构件351和352。例如,被形成在第一侧S1处的弹性构件351的弹性系数被形成为大于被形成在第三侧S3处的弹性构件352的弹性系数,使得在振动马达300的振动中能够进一步增加移动部分320的移位。
外壳310可以具有相应的弹性构件被插入的插入凹槽315。移动部分320可以具有插入相应的弹性构件的插入凹槽325。正因如此,没有通过焊接或者螺丝钉将弹性构件固定到外壳或者移动部分,并且因此能够降低弹性构件可能断开或者变形的可能性。因此,能够提高部件的耐久性。
如在图8中所示,执行往复运动的移动部分320和外壳310在其厚度方向上以某一间隙相互间隔开。由于间隙可能在振动马达300的厚度方向D3(参见图6)上产生二次振动。为了防止二次振动,移动部分320和外壳310被彼此紧密地粘附,使得由于移动部分320和外壳310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减少振动。在下文中,将会参考附图描述用于防止二次振动的结构。
如在图6和图7中所示,辊构件340被形成在移动部分320的两个端部处,分别面向外壳310的第一侧S1和第三侧S3。辊构件340具有圆柱状本体341和从本体341的两端分别突出的轴联接部分342。圆柱状本体341被形成为与第一盖311和第二盖312中的每个滚动接触。圆柱状本体341的直径被形成为大于移动部分320的厚度。因此,当移动部分320在外壳310中往复运动时,辊构件340与外壳310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中的每个滚动接触,并且通过辊构件340引导移动部分320在外壳310中的移动。
轴联接部分342被联接到移动部分320以便相对于外壳310相对地旋转。移动部分320具有能够插入各个轴联接部分342的凹槽。
振动马达300包括如上所述的辊构件340,使得能够防止移动部分320在外壳310的内部空间中的在厚度方向上的振动。
虽然在这些附图中未示出,但是第一盖311和第二盖312中的每个均可以具有从其一个表面凹进的凹槽部分。可以对凹槽部分进行表面处理以便减小外壳310和辊构件340之间的摩擦力。作为表面处理的示例,油层可以被形成在凹槽部分的一个表面上。
图10是根据第二示例性视图的振动马达的截面图。图11是在图10中示出的移动本体的透视图。如上所述,移动部分420和外壳410相互间隔开某一间隙。因此,由于间隙在振动马达400的厚度方向上可能产生二次振动。为了防止厚度方向上的二次振动,移动部分420可以包括辊构件440。辊构件440可以被形成在移动部分420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上,分别面向第一盖411和第二盖412的内表面。
形成球形的辊构件440以将其插入到移动部分420中。移动部分420具有相应的辊构件440被插入的凹槽,并且各个凹槽具有被形成为具有小于辊构件440的直径的敞开表面。弹簧可以被布置在辊构件440和移动部分420之间以便弹性地支撑辊构件440。
辊构件440的仅一侧可以与外壳410滚动接触,并且辊构件440的另一侧可以以预定的间隔与移动部分420的凹槽的内表面间隔开。可替代地,辊构件440的一侧可以与外壳410滚动接触,并且辊构件440的另一侧可以与移动部分420的凹槽滚动接触。
辊构件440被优选地形成为具有小直径使得通过最小化辊构件440的接触外壳410的部分来减小辊构件440和外壳410之间的摩擦力。
振动马达400包括如上所述的辊构件440,使得能够防止移动部分420在外壳410的内部空间中的在厚度方向上的振动。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除了辊构件440和被联接到辊构件440的移动部分420之外的其它部件(例如,本体421、磁体422、磁轭423、弹簧451和452以及线圈460)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相同或者相类似,并且因此,它们的详细描述将会被省略。
图12是根据第三示例性视图的振动马达的截面图。图13是在图12中示出的第二盖的透视图。如上所述,移动部分520和外壳510以某一间隙相互间隔开。因此,由于间隙可能在振动马达500的厚度方向上产生二次振动。为了防止在厚度方向上的二次振动,外壳510可以包括辊构件514。辊构件514可以分别被形成在第一盖511和第二盖512的内表面上。
可以在第一盖511和第二盖512中的每个上形成彼此间隔开的多个辊构件514。辊构件514可以被分别布置为靠近第一盖511和第二盖512的两个侧端以便甚至在移动部分520的往复运动中的最大的移位处支撑移动部分520。
辊构件514具有圆柱状本体和分别从本体的两端突出的轴联接部分。辊构件514的轴联接部分被相对可旋转地联接到外壳510。轴联接部分分别被联接到外壳510的第二侧和第四侧。外壳510的第二侧和第四侧分别具有能够插入轴联接部分的凹槽。
辊构件514的一侧可以与移动部分520滚动接触,并且辊构件514的另一侧可以与外壳510滚动接触。可替代地,辊构件514的仅一侧可以与移动部分520滚动接触,并且辊构件514的另一侧可以与外壳510间隔开预定的间隔。
辊构件514被优选地形成为具有尽可能小的直径,使得通过最小化辊构件514的接触移动部分520的部分减小辊构件514和移动部分520之间的摩擦力。
振动马达500包括如上所述的辊构件514,使得能够防止移动部分520的在外壳510的内部空间中的在厚度方向上的振动。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除了辊构件514和被连接到辊构件514的外壳510之外的其它组件(例如,本体521、磁体522、磁轭523、弹簧551和552以及线圈560)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相同或者相类似,并且因此,它们的详细描述将会被省略。
如在第一至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辊构件被形成在移动部分或壳体上,使得能够引导移动部分的移动并且减少或者防止在除了移动方向的其它方向上的振动。
此外,因为能够最小化在振动马达的厚度方向上的振动,所以能够减少在设计中要求的在厚度方向上的间隙,以便防止由于移动部分和外壳之间的接触引起的磨损。即,能够减少在移动部分和外壳之间的在厚度方向上的间隙,从而提供更小体积的振动马达和具有该振动马达的移动终端。
图14是根据第四示例性视图的振动马达的截面图。图15是图14的分解透视图。图16是沿着图14的线VII-VII截取的截面图。图17是沿着图14的线VIII-VIII截取的截面图。图18是沿着图14的线IX-IX截取的截面图。参考图14至图18,振动马达600包括外壳610、线圈660、移动部分620以及弹性构件651和652。内部空间被形成在外壳610中使得内部部件能够被容纳在内部空间中。外壳610可以被形成为具有在其内周中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和四个侧表面的矩形的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可替代地,外壳610可以被形成为矩形的六面体的形状。外壳610可以被形成为包括第一盖611和第二盖612。
将会限定其中矩形平行六面体的长度长的方向是长度方向D1并且其中矩形平行六面体的长度短的方向是宽度方向D2。另外,将会限定在长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侧表面是第一侧S1和第三侧S3,并且彼此相对的侧表面是第二侧S2和第四侧S4。
被形成为矩形平行六面体的形状的外壳610的各个角部分可以被形成为弯曲表面。因此,弯曲表面被形成在外壳610的各个端部端部分处,使得外壳610能够更好地支撑在垂直方向上施加的负载。
线圈660被形成在外壳610中,并且可以被形成在第一盖611和第二盖612中的任一个上。线圈660被布置在盖的内表面上。盖可以具有从其一个表面凹陷的安装凹槽613。在这样的情况下,线圈660被布置在安装凹槽613中。因此,外壳610的整个第二盖612的厚度能够被减少安装凹槽613的深度。当必要时,可以布置多个线圈660以便进一步增加被施加到移动部分620的电磁力。
移动部分620可以被形成为在外壳610的四侧中的彼此相对的第一侧S1和第三侧S3之间往复运动。移动部分620被形成为具有预定的质量,并且在外壳6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处的质量可以被形成为大于外壳610的中心部分处的质量使得在移动部分620往复运动的方向上增加移位。移动部分620包括本体621、磁体622以及磁轭623,并且可以与磁体622和磁轭623一体化地形成。可替代地,磁轭623可以被固定到外壳610的任何一个部分,并且移动部分620可以仅包括磁体622。
移动部分620具有朝着其内部凹进的凹槽,并且磁体622可以被安装在凹槽中。磁轭623可以被布置成覆盖凹槽。磁体622和磁轭623中的每个均可以以矩形板的形状形成。可替代地,移动部分620可以具有通过其顶表面和底表面的孔,并且磁体622和磁轭623可以被布置成覆盖该孔。
磁体622被形成在移动部分620的中心部分处以便产生磁通量。可以形成单个或者多个磁体622。在形成多个磁体622的情况下,磁体622可以被布置成与磁轭623相对同时彼此间隔开预定的间隔。
磁体622和线圈660被布置成产生用于允许移动部分320在第一侧S1和第三侧S3的延伸方向上往复运动的电磁力。
磁轭623被布置为与磁体622相对以便聚集磁体622的磁通量。为了有助于聚集磁体622的磁通量,磁轭623可以被形成为具有比磁体622的截面宽的截面。
如果外部电源被施加到线圈660,则在线圈660中流动的电流的方向被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电流的方向被改变,从而移动部分620往复运动。在此,AC电源可以被用作外部电源,而DC电源也可以被用作外部电源。在DC电源被用作外部电源的情况下,使用DC电源的供应和切断以及弹簧的弹性和恢复可以使移动部分620往复运动。在这样的情况下,线圈660可以被布置成偏置于外壳610中的任一侧。即,线圈660可以被布置以偏置于第一盖611或第二盖612的内表面上的任一侧。
弹性构件651和652分别被布置在移动部分620的两端处。更加具体地,弹性构件651和652可以分别被布置在外壳310的第一侧S1和移动部分620之间以及第三侧S3和移动部分620之间。弹性构件651和652可以被构造成线圈弹簧、扭转弹簧、板弹簧等。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线圈弹簧被用作弹性构件651和652。
如在这些附图中示出的,弹性构件651和652分别被布置在移动部分620的两个端部处。可替代地,多个弹性构件651和652可以分别被形成在第一侧S1和移动部分620之间以及第三侧S3和移动部分620之间。弹性构件651和652的布置能够增加它们相对于移动部分620的弹性和恢复性并且防止移动部分620向一侧移动。
可以形成彼此不同的弹性系数的弹性构件651和652。例如,被形成在第一侧S1处的弹性构件651的弹性系数被形成为大于被形成在第三侧S3处的弹性构件652的弹性系数,使得在振动马达600的振动中能够进一步增加移动部分620的移位。
外壳610可以具有相应的弹性构件被插入的插入凹槽615。移动部分620可以具有插入相应的弹性构件的插入凹槽625。正因如此,没有通过焊接或者螺丝钉将弹性构件固定到外壳或者移动部分,并且因此能够降低弹性构件可能断开或者变形的可能性。因此,能够提高部件的耐久性。
如在图16中所示,执行往复运动的移动部分620和外壳610在其厚度方向上以某一间隙相互间隔开。由于间隙可能在振动马达600的厚度方向D3(参见图6)上产生二次振动。为了防止二次振动,移动部分620和外壳610被彼此紧密地粘附,使得由于移动部分620和外壳610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减少振动。在下文中,将会参考附图描述用于防止二次振动的结构。
如在图17和图18中所示,引导部分640分别被形成在外壳610的第二侧S2和第四侧S4之间。引导部分640被联接到外壳610以便引导移动部分620。移动部分620具有插入相应的引导部分640的凹槽624。因此,在振动马达600的振动中,移动部分620被形成相对于外壳610相对地滑动和移动。即,具有凹槽624的移动部分620能够往复运动同时沿着引导部分640滑动。引导部分640可以分别被联接到外壳610的第二侧S2和第四侧S4。为此,外壳610可以具有联接部分614。
为了减小引导部分640和移动部分620之间的摩擦力,引导部分640和移动部分620之间的接触面积被优选地减小。为此,引导部分640可以具有从其一个表面凹陷的引导凹槽641。
虽然在这些附图中未示出,但是引导部分640可以被联接到诸如轴承的装置以用于减小摩擦力。
虽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图示凹槽被形成在移动部分620中,并且引导部分640被联接到外壳610,但是凹槽可以分别被形成在外壳610的第二侧S2和第四侧S4中,并且突出构件可以分别被形成在与第二侧S2和第四侧S4相对的侧面上以便从该侧面突出。
如上所述,凹槽或者引导部分可以被形成在移动部分或者外壳中,使得能够限制移动部分的移动方向并且减少或者防止在除了移动方向之外的其它方向上的振动。
此外,因为能够最小化在振动马达的厚度方向上的振动,所以能够减少在设计中要求的在厚度方向上的间隙,以便防止由于移动部分和外壳之间的接触引起的磨损。即,能够减少在移动部分和外壳之间的在厚度方向上的间隙,从而提供更小体积的振动马达和具有该振动马达的移动终端。
前述实施例和优点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被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教导能够被容易地应用于其它类型的装置。此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并且没有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许多替代、变型以及变体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会是显然的。可以以各种方式组合在此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结构、方法以及其它特性以获得其它的和/或替代的示例性实施例。
当在没有脱离本特征的特性的情况下以多种形式具体化本特征时,也应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不受前面描述的任何细节的限制,除非另有规定,否则应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范围内被广泛地解释,并且因此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界限或者该范围和界限的等效物内的所有变化和变型旨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涵盖。
将会显然的是,可以以多种方式变化被描述的本发明。这样的变化没有被视为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并且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显然的是,所有这样的修改旨在被包括在下述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26)

1.一种振动马达,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顶表面、底表面以及将所述顶表面结合到所述底表面的第一侧表面至第四侧表面,所述第一侧表面至所述第四侧表面限定所述外壳的内周表面;
线圈,所述线圈被设置在所述外壳中;
移动部分,所述移动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移动部分被构造成在彼此相对布置的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第三侧表面之间往复运动;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移动部分和所述外壳之间;以及
辊构件,所述辊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外壳中并且被布置成与所述外壳的所述顶表面或所述底表面滚动接触,所述辊构件具有圆柱状本体和从所述本体的两端分别突出的轴联接部分,
其中,所述圆柱状本体的直径被形成为大于所述移动部分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中所述辊构件被联接到所述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中所述辊构件被联接到所述移动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中所述弹性构件位于所述移动部分和所述第一侧表面之间或者位于所述移动部分和所述第三侧表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马达,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包括:
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位于所述移动部分和所述第一侧表面之间;和
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位于所述移动部分和所述第三侧表面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弹性系数不同于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弹性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振动马达,其中所述移动部分或者所述外壳具有插入凹槽,所述弹性构件被插入到所述插入凹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中所述移动部分具有磁体和磁轭,所述磁轭被形成为确定所述磁体的电磁力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中所述外壳具有彼此联接的第一盖和第二盖,所述第一盖或所述第二盖具有从其一个表面凹进的安装凹槽,并且所述线圈被安装在所述安装凹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马达,其中所述移动部分的往复方向被布置成使得所述移动部分在往复运动时更加靠近所述第一侧表面地移动以及进一步远离所述第一侧表面地移动。
10.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终端主体;和
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被联接到所述终端主体以便使所述终端主体振动,所述振动马达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彼此联接以限定内部空间的第一盖和第二盖;
线圈,所述线圈位于所述外壳中;
移动部分,所述移动部分被构造成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在所述外壳的第一侧和所述外壳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三侧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移动部分根据由所述线圈感应的电磁场中的变化而往复运动;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移动部分和所述外壳之间;以及
下述中的一个:
辊构件,所述辊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外壳中以与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盖或所述第二盖滚动接触;和
引导部分,所述引导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第二侧和第四侧处以便引导所述移动部分,所述第二侧和所述第四侧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三侧邻接,
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包括:
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位于所述移动部分和所述第一侧之间;和
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位于所述移动部分和所述第三侧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辊构件被联接到所述外壳。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辊构件被联接到所述移动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弹性构件位于所述移动部分和所述第一侧之间或者位于所述移动部分和所述第三侧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弹性系数不同于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弹性系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部分或所述外壳具有插入凹槽,所述弹性构件被插入到所述插入凹槽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部分具有磁体和磁轭,所述磁轭被形成为确定所述磁体的电磁力的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盖或所述第二盖具有从其一个表面凹进的安装凹槽,并且所述线圈被安装在所述安装凹槽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部分的往复方向被布置成使得所述移动部分在往复运动时更加靠近所述第一侧地移动以及进一步远离所述第一侧地移动。
19.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终端主体;和
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被联接到所述终端主体以便使所述终端主体振动,所述振动马达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彼此联接以限定内部空间的第一盖和第二盖;
移动部分,所述移动部分被构造成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在所述外壳的第一侧和所述外壳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三侧之间往复运动;
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位于所述移动部分和所述外壳之间;以及
下述中的一个:
辊构件,所述辊构件被设置在所述外壳中以与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盖或所述第二盖滚动接触;和
引导部分,所述引导部分被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第二侧和第四侧处以便引导所述移动部分,所述第二侧和所述第四侧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三侧邻接,
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包括:
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位于所述移动部分和所述第一侧之间;和
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弹性构件位于所述移动部分和所述第三侧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弹性构件位于所述移动部分和所述第一侧之间或者位于所述移动部分和所述第三侧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的弹性系数不同于所述第二弹性构件的弹性系数。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部分或所述外壳具有插入凹槽,所述弹性构件被插入到所述插入凹槽中。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部分包括彼此相对布置的一对凹槽,每个凹槽均被构造成面向所述第二侧和所述第四侧中的相对应的一侧并且在所述凹槽中接纳相对应的引导部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每个引导部分均具有从其一个表面凹进的引导凹槽,以便减小所述引导部分和所述移动部分之间的接触面积。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部分具有磁体和磁轭,所述磁轭被形成为确定所述磁体的电磁力的方向。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盖或所述第二盖具有从其一个表面凹进的安装凹槽,并且线圈被安装在所述安装凹槽中。
CN201310049719.XA 2012-02-07 2013-02-07 振动马达和具有该振动马达的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487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65006.0A CN105979027B (zh) 2012-02-07 2013-02-07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12516A KR101832964B1 (ko) 2012-02-07 2012-02-07 진동 모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 단말기
KR10-2012-0012516 2012-02-07
KR10-2012-0023541 2012-03-07
KR1020120023541A KR101878672B1 (ko) 2012-03-07 2012-03-07 진동 모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 단말기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65006.0A Division CN105979027B (zh) 2012-02-07 2013-02-07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8755A CN103248755A (zh) 2013-08-14
CN103248755B true CN103248755B (zh) 2017-03-01

Family

ID=477408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6500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79027B (zh) 2012-02-07 2013-02-07 移动终端
CN20131004971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48755B (zh) 2012-02-07 2013-02-07 振动马达和具有该振动马达的移动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6500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979027B (zh) 2012-02-07 2013-02-07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467033B2 (zh)
EP (1) EP2626990B1 (zh)
CN (2) CN1059790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87759B2 (en) 2009-09-30 2013-07-16 Apple Inc. Self adapting haptic device
US10013058B2 (en) 2010-09-21 2018-07-03 Apple Inc. Touch-based user interface with haptic feedback
US10120446B2 (en) 2010-11-19 2018-11-06 Apple Inc. Haptic input device
US9467033B2 (en) * 2012-02-07 2016-10-11 Lg Electronics Inc. Vibration motor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JP6029854B2 (ja) * 2012-05-22 2016-11-24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振動子及び振動発生器
US9178509B2 (en) 2012-09-28 2015-11-03 Apple Inc. Ultra low travel keyboard
US9652040B2 (en) 2013-08-08 2017-05-16 Apple Inc. Sculpted waveforms with no or reduced unforced response
US9779592B1 (en) 2013-09-26 2017-10-03 Apple Inc. Geared haptic feedback element
CN105579928A (zh) 2013-09-27 2016-05-11 苹果公司 具有触觉致动器的带体
WO2015047343A1 (en) 2013-09-27 2015-04-02 Honessa Development Laboratories Llc Polarized magnetic actuators for haptic response
WO2015047364A1 (en) 2013-09-29 2015-04-02 Pearl Capital Developments Ll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reating haptic effects
WO2015047372A1 (en) 2013-09-30 2015-04-02 Pearl Capital Developments Llc Magnetic actuators for haptic response
KR102118048B1 (ko) * 2013-10-01 2020-06-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US9317118B2 (en) 2013-10-22 2016-04-19 Apple Inc. Touch surface for simulating materials
US10276001B2 (en) 2013-12-10 2019-04-30 Apple Inc. Band attachment mechanism with haptic response
US9501912B1 (en) 2014-01-27 2016-11-22 Apple Inc. Haptic feedback device with a rotating mass of variable eccentricity
AU2014391723B2 (en) 2014-04-21 2018-04-05 Apple Inc. Apportionment of forces for multi-touch input devices of electronic devices
DE102015209639A1 (de) * 2014-06-03 2015-12-03 Apple Inc. Linearer Aktuator
KR102019505B1 (ko) 2014-09-02 2019-09-06 애플 인크. 햅틱 통지
JP6396129B2 (ja) * 2014-09-05 2018-09-26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リニア振動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EP3198618B1 (en) 2014-09-24 2021-05-19 Taction Technology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damped electromagnetically actuated planar motion for audio-frequency vibrations
JP6253157B2 (ja) * 2014-11-14 2017-12-27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装置
US10353467B2 (en) 2015-03-06 2019-07-16 Apple Inc. Calibration of haptic devices
JP2016182569A (ja) * 2015-03-26 2016-10-20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AU2016100399B4 (en) 2015-04-17 2017-02-02 Apple Inc. Contracting and elongating materials for providing input and outpu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204906151U (zh) * 2015-07-31 2015-12-23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振动电机
CN205051551U (zh) * 2015-07-31 2016-02-24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振动电机
CN107925333B (zh) 2015-09-08 2020-10-23 苹果公司 用于在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线性致动器
US10573139B2 (en) 2015-09-16 2020-02-25 Taction Technology, Inc. Tactile transducer with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for improved fidelity
KR20170101551A (ko) 2016-02-29 2017-09-06 주식회사 엠플러스 수평으로 진동하는 선형 진동모터
US10039080B2 (en) 2016-03-04 2018-07-31 Apple Inc. Situationally-aware alerts
CN105703596B (zh) * 2016-03-29 2020-05-01 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电机
CN105871165B (zh) * 2016-03-31 2019-10-18 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电机
US10268272B2 (en) 2016-03-31 2019-04-23 Apple Inc. Dampening mechanical modes of a haptic actuator using a delay
WO2017185209A1 (zh) * 2016-04-25 2017-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WO2018051919A1 (ja) * 2016-09-13 2018-03-22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電子機器
CN106849587B (zh) * 2017-03-14 2022-04-0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US10622538B2 (en) 2017-07-18 2020-04-14 Apple Inc. Techniques for providing a haptic output and sensing a haptic input using a piezoelectric body
CN109729466A (zh) * 2017-10-27 2019-05-07 北京金锐德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脖戴式语音交互耳机的振动马达
US10599223B1 (en) 2018-09-28 2020-03-24 Apple Inc. Button providing force sensing and/or haptic output
US10691211B2 (en) 2018-09-28 2020-06-23 Apple Inc. Button providing force sensing and/or haptic output
KR102138339B1 (ko) * 2018-10-24 2020-07-27 주식회사 엠플러스 사운드 진동 액츄에이터
US10886821B2 (en) * 2018-12-28 2021-01-05 Apple Inc. Haptic actuator including thermally coupled heat spreading layer and related methods
KR102652088B1 (ko) * 2019-01-17 2024-03-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EP3939708B1 (en) * 2019-03-12 2023-11-08 Alps Alpine Co., Ltd. Electromagnetic drive device and operation device
JP7386062B2 (ja) * 2019-05-13 2023-11-24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振動発生装置
WO2021000164A1 (zh) * 2019-06-30 2021-01-0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振动电机
US20210067023A1 (en) * 2019-08-30 2021-03-04 Apple Inc. Haptic actuator including shaft coupled field member and related methods
US11563364B2 (en) * 2019-09-05 2023-01-24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Shaftless linear resonant actuator with interface between magnets and masses having blind holes for glue
US11380470B2 (en) 2019-09-24 2022-07-05 Apple Inc. Methods to control force in reluctance actuators based on flux related parameters
CN114788305A (zh) * 2019-12-11 2022-07-22 络菲尔特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活动线圈和活动磁体的线性振动致动器
CN216356413U (zh) * 2020-07-10 2022-04-19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振动马达及触觉器件
CN214314994U (zh) * 2020-12-18 2021-09-28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振动马达
CN214314997U (zh) * 2020-12-25 2021-09-28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振动马达
US11977683B2 (en) 2021-03-12 2024-05-07 Apple Inc. Modular systems configured to provide localized haptic feedback using inertial actuators
CN214626753U (zh) * 2021-03-26 2021-11-05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线性振动马达
CN214626754U (zh) * 2021-03-31 2021-11-05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JP2022170145A (ja) * 2021-04-28 2022-11-10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5186386U (zh) * 2021-04-29 2021-12-14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电机
US11831215B2 (en) * 2021-05-06 2023-11-28 Aac Microtech (Changzhou) Co., Ltd. Linear vibration motor
US11809631B2 (en) 2021-09-21 2023-11-07 Apple Inc. Reluctance haptic engin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217720995U (zh) * 2022-01-25 2022-11-01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振动电机
CN117639425A (zh) * 2022-08-26 2024-03-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31517A (ko) * 1998-11-06 2000-06-05 윤종용 휴대폰에서 진동기능을 갖는 자동 인입/인출 안테나 시스템
EP1376833A1 (en) * 2001-03-27 2004-01-0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Linear oscillator and electrically driven toothbrush
CN1580852A (zh) * 2003-08-06 2005-02-1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振动波线性马达和采用振动波线性马达的透镜器具
CN201114215Y (zh) * 2007-07-06 2008-09-10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来电振动提示器件
CN201230310Y (zh) * 2008-07-04 2009-04-29 河宗五 一种新型手机震动装置
CN102035343A (zh) * 2009-09-24 2011-04-2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水平线性振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6394A (en) * 1981-09-14 1984-05-01 The Singer Company Linearizing mechanism for a vibrating beam force transducer
JPS6121699A (ja) * 1984-07-10 1986-01-30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体感音響振動装置
KR100720197B1 (ko) 2005-05-23 2007-05-21 자화전자(주) 수평진동형 리니어 타입 진동모터
US8288922B2 (en) * 2006-06-30 2012-10-16 The Penn State Research Foundation Flexoelectric—piezoelectric composite based on flexoelectric charge separation
JP5184811B2 (ja) * 2007-05-07 2013-04-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振動型アクチュエータ
JPWO2009054251A1 (ja) * 2007-10-25 2011-03-0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発電装置
US20090267423A1 (en) 2008-04-23 2009-10-29 Hiroo Kajiwara Electromagnetic exciter
US20110133577A1 (en) * 2008-08-18 2011-06-09 In Ho Lee Horizontal linear vibration device
KR20110011117A (ko) 2009-07-28 2011-02-08 이인호 선형 진동기
KR101095565B1 (ko) 2008-08-18 2011-12-19 주식회사래모트론 수평 선형 진동기
JPWO2010050285A1 (ja) * 2008-10-28 2012-03-2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リニアモータおよびリニアモータを備えた携帯機器
KR100992264B1 (ko) 2009-03-31 2010-11-0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리니어 진동 모터
KR101059599B1 (ko) * 2009-07-01 2011-08-2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선형 진동모터
GB2471913B (en) * 2009-07-17 2012-02-01 Samsung Electro Mech Horizontal linear vibrator
KR101069997B1 (ko) * 2009-09-11 2011-10-0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리니어 진동 모터
KR101077446B1 (ko) * 2009-09-11 2011-10-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수평 리니어 진동자
KR101721872B1 (ko) 2009-09-15 2017-03-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진동 발생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동 단말기
KR101071419B1 (ko) 2009-09-29 2011-10-1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진동모터
CN201708677U (zh) * 2009-10-19 2011-01-12 常州美欧电子有限公司 扁平线性振动电机
JP4875133B2 (ja) * 2009-10-29 2012-02-15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US8674526B2 (en) * 2010-01-06 2014-03-18 Tremont Electric, Inc. Electrical energy generator
KR101796094B1 (ko) * 2010-09-01 2017-11-09 주식회사 이엠텍 수평 진동 모터
US8878401B2 (en) * 2010-11-10 2014-11-04 Lg Innotek Co., Ltd. Linear vibrator having a trembler with a magnet and a weight
CN201937432U (zh) * 2010-12-30 2011-08-17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线性振动电机
KR101255914B1 (ko) * 2010-12-31 2013-04-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선형 진동모터
KR101188055B1 (ko) * 2011-01-25 2012-10-0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진동발생장치
CN102223048B (zh) * 2011-06-08 2014-01-01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振动电机
KR101238210B1 (ko) * 2011-06-30 2013-03-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US9590463B2 (en) * 2011-09-22 2017-03-07 Minebea Co., Ltd. Vibration generator moving vibrator by magnetic field generated by coil and holder used in vibration-generator
US9467033B2 (en) * 2012-02-07 2016-10-11 Lg Electronics Inc. Vibration motor and mobile terminal having the same
JP6029854B2 (ja) * 2012-05-22 2016-11-24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振動子及び振動発生器
CN107925333B (zh) * 2015-09-08 2020-10-23 苹果公司 用于在电子设备中使用的线性致动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31517A (ko) * 1998-11-06 2000-06-05 윤종용 휴대폰에서 진동기능을 갖는 자동 인입/인출 안테나 시스템
EP1376833A1 (en) * 2001-03-27 2004-01-0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Linear oscillator and electrically driven toothbrush
CN1580852A (zh) * 2003-08-06 2005-02-1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振动波线性马达和采用振动波线性马达的透镜器具
CN201114215Y (zh) * 2007-07-06 2008-09-10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来电振动提示器件
CN201230310Y (zh) * 2008-07-04 2009-04-29 河宗五 一种新型手机震动装置
CN102035343A (zh) * 2009-09-24 2011-04-27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水平线性振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79027B (zh) 2019-08-27
CN103248755A (zh) 2013-08-14
US9467033B2 (en) 2016-10-11
US9948170B2 (en) 2018-04-17
EP2626990A1 (en) 2013-08-14
EP2626990B1 (en) 2018-12-26
US20130200732A1 (en) 2013-08-08
US20160233752A1 (en) 2016-08-11
CN105979027A (zh) 2016-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8755B (zh) 振动马达和具有该振动马达的移动终端
CN104375573B (zh) 移动终端
CN104935686B (zh) 移动终端
CN101945150B (zh) 移动终端
CN103581375B (zh) 移动终端
CN102981751B (zh) 移动终端和用于提供其用户界面的方法
CN104346097B (zh) 移动终端
CN104798311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5100389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91338B (zh) 移动终端
CN102411469B (zh) 用于显示因特网网页的方法和利用该方法的移动终端
CN103973840A (zh) 移动终端
CN103179236A (zh) 移动终端
CN105704297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139375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13763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2346642A (zh) 移动终端和控制移动终端的操作的方法
CN103823618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093994B (zh) 键组件和具有键组件的移动终端
CN103513923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2957792A (zh) 移动终端及其振动方法
CN103209229A (zh) 移动终端
CN103634461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3873678B (zh) 移动终端以及控制该移动终端的方法
CN103810073B (zh) 移动终端和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