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41034A - 涂敷用具和涂敷液盒 - Google Patents

涂敷用具和涂敷液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41034A
CN103241034A CN2013100494295A CN201310049429A CN103241034A CN 103241034 A CN103241034 A CN 103241034A CN 2013100494295 A CN2013100494295 A CN 2013100494295A CN 201310049429 A CN201310049429 A CN 201310049429A CN 103241034 A CN103241034 A CN 103241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ing liquid
liquid box
ink cartridge
main body
fit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94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谷泰范
山野富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kura Color Produc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kura Color Product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0904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2610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053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8751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kura Color Products Corp filed Critical Sakura Color Product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41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410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涂敷用具,即使在使用涂敷用具时不经意地摆弄墨水盒的部分,也几乎没有墨水盒缓慢地脱落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构造,墨水盒在安装在涂敷用具主体的状态下,其大部分在筒部内仅仅后端部从筒部(涂敷用具主体(2)的主体筒(5)露出,在更换的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后端部具有嵌合部(80a),使向涂敷用具主体安装中的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嵌合部(80a)与将更换的崭新的墨水盒(50b)的一部分嵌合,从而能够更换墨水盒。

Description

涂敷用具和涂敷液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板马克笔等涂敷用具。本发明的涂敷用具特别涉及具有收纳墨水等的盒,在墨水等使用完的情况下,能够将空的墨水盒更换成新的墨水盒的结构的涂敷用具。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涂敷用具是用于涂敷墨水、浆糊、修正液等液体状的涂敷液的用途的用具的总称,是包括毡笔、自来水笔、线条彩色笔等书写工具的概念。
背景技术
马克笔和圆珠笔等书写工具采用在主体筒内置墨水,所内置的墨水向笔尖传递的构造。而且,书写工具通过使笔尖接触纸等被涂敷物接触来进行涂敷。
另外,如果内置于主体筒中的墨水使用完,则书写工具多被废弃。但是,上述书写工具的多数的以主体筒为主的多个构成部件能够再利用,从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观点来看,期待对它们进行再利用。
作为能够满足这种要求的现有技术,不将墨水内置于主体筒,而是内置于作为与主体筒不同的部件的墨水盒,将该墨水盒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在主体筒而使用。即,采用在安装有墨水盒的状态下,安装于主体筒的墨水盒的墨水向笔尖传递的构造。而且,书写工具在使用时与主体筒一体地使用,内置于墨水盒中的墨水被消耗。另外,当内置于墨水盒中的墨水使用完时,将墨水盒从主体筒取下,将新的墨水盒安装在主体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808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记载的书写工具的墨水盒的大部分经常直接露出在外部。
于是,在更换墨水盒时,直接用手抓住露出状态的墨水盒然后将其取下。
在此,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书写工具中,采用在主体筒与墨水盒上分别设置螺纹牙(螺纹),在使用时该各个螺纹螺合(拧接)的构造。于是,在更换时,直接用手指抓住墨水盒,使其与主体筒相对旋转,从主体筒中取下墨水盒,更换成新的墨水盒。另外,专利文献1记载的书写工具,为了防止笔尖的干燥设置有帽部件。帽部件能够安装在笔尖附近,并且能够相对于主体筒自由装卸。
但是,如上所述,在用手指抓住墨水盒的构造中,假设从笔尖安装/取下上述帽部件时,以墨水盒作为支撑点而施加外力的情况。即,专利文献1记载的书写工具采用墨水盒的露出部分多,容易抓住墨水盒的构造。因此,在安装取下盖部件时,有时用一只手抓住盖部件,另一只手抓住墨水盒,然后旋转两者。
在这种情况下,反作用力所引起的旋转力施加在该盒上,螺纹松动,有可能使墨水盒误从主体筒中脱落。这样,如果从主体筒中取下墨水盒,则墨水盒内的墨水泄漏,甚至发生墨水漏到外部的情况。
另外,例如在白板马克笔中,即使在上述的安装和取下上述的盖部件之外,在使用过程中手无意碰到墨水盒,有时也会导致墨水盒脱落。
即,现在,在给学生讲课、公司内部的会议中,经常使用白板,教师、主持人使用白板马克笔(白板用马克笔)在该白板上书写文字、描绘图形。在这种讲课、会议中,教师等大概不会不休息地继续书写文字等,在发言人的发言过程中、参加者深思的期间等,书写文字的手得以休息。
此时,教师等处于空闲无聊的状态,有时会无意识地碰到墨水盒,并旋转墨水盒。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墨水盒变松,极端时墨水盒甚至脱落。
对于这种情况,通过用盖进一步覆盖墨水盒就能避免,但是这样在更换墨水盒时,装卸墨水盒用盖的步骤增加,操作变得复杂。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敷用具,即便在使用过程中手误碰到并要无意旋转,也基本没有墨水盒脱落的问题。
另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涂敷用具,几乎不增加制造成本,且在取下墨水栓时,不发生墨水的飞散。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发明是一种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具备筒部与涂敷部的涂敷用具主体;和在前端侧具备涂敷液供给孔的涂敷液盒,在上述涂敷用具主体的筒部内安装有上述涂敷液盒,从上述涂敷液盒的涂敷液供给孔向涂敷部一侧供给涂敷液,在该涂敷用具中,上述涂敷液盒在安装在涂敷用具主体的状态下,其大部分在筒部内,仅仅后端部从筒部露出,在上述涂敷液盒的后端部具有嵌合部,能够使另一个涂敷液盒的一部分与安装在涂敷用具主体的涂敷液盒的上述嵌合部嵌合。
另外,关于涂敷液合的发明是一种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能够安装在具备筒部与涂敷部的涂敷用具主体,且在该涂敷液盒前端具备涂敷液供给孔的涂敷液盒,
在上述涂敷用具主体的筒部内安装有涂敷液盒的状态下,涂敷液盒的大部分位于筒部内,仅仅后端部从筒部露出,在后端部具有嵌合部,能够使另一个涂敷液盒的一部分与该嵌合部嵌合。
本发明的必要条件是“在安装在涂敷用具主体的状态下(涂敷液盒的)大部分在筒部内仅仅后端部从筒部露出”。是否“大部分在筒部内”通过考虑涂敷液盒的配置于筒部内的部分的长度与露出部分的长度的比率、和配置于筒部内的部分的表面积与露出部分的表面积的比率等来判断。
例如,如果涂敷液盒的形状、全长、和涂敷用具主体的形状、全长并非特殊,则涂敷液盒的长度方向(纵向)的长度的80%以上位于筒部的内部时,能够说“大部分在筒部内”。如果涂敷液盒的形状和涂敷用具主体的形状和全长并非特殊,则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涂敷液盒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的85%以上被筒部覆盖。
另外,将目光转向表面积,如果涂敷液盒的形状、全长、和涂敷用具主体的形状、全长并非特殊,则涂敷液盒的表面积中的80%以上位于筒部内部并被覆盖,在此情况下,能够说“大部分位于筒部内”。并且,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涂敷液盒的表面积的90%以上被筒部覆盖。
总之,通常的使用者在日常使用涂敷用具时,根据涂敷液盒的露出部分是否具有仅直接用手指就能够抓住的露出部分,来判断是否“大部分在筒部内”。
另外,此处所说的“嵌合”是指,嵌合部配备凹处和/或者突起,一个嵌合部与另一个嵌合部通过其一部分或者全部相互接触并嵌合。另外,作为嵌合的状态,包括:平缓地嵌入的状态(缓嵌状态);按压嵌入的状态(压嵌状态);和密贴嵌入的状态(密嵌状态)等。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涂敷液盒(例如墨水盒)安装在涂敷用具主体中的状态时,其大部分在筒部内,仅仅后端部从筒部露出。这样,在安装在涂敷用具主体中的状态下,使用者用手指能够直接接触的部位仅是后端部,所以,仅在该后端部难以或者不能用手指抓住涂敷液盒。因此,在使用通常的涂敷用具时,几乎不会误将涂敷液盒抓住、取下。即,在使用通常的涂敷用具时,涂敷液几乎不会漏到外部。另外,即使是具备有覆盖涂敷部的盖部件(帽)等的涂敷用具,如上所述,用手指难以或者无法抓住涂敷液盒,因此,几乎不会因盖部件等的装卸动作而误将盒取下。
此外,作为上述后端部中的涂敷液盒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从筒部露出的高度),优选10mm以下,更优选9mm。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上述涂敷液盒的后端部具有嵌合部,能够使与另一个涂敷液盒的一部分与安装在涂敷用具主体中的涂敷液盒的上述嵌合部嵌合。在此,另一个涂敷液盒是与安装在涂敷用具主体的筒部内的涂敷液盒不同的部件。
为了容易理解,以下,当将作为更换对象的另一个涂敷液盒(通常是新的涂敷液盒)称作“更换涂敷液盒”,将作为所更换对象的安装在涂敷用具主体的筒部内的涂敷液盒(通常是使用完的涂敷液盒)称作“被更换涂敷液盒”时,能够在设置于被更换涂敷液盒的后端部的嵌合部嵌合更换涂敷液盒的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嵌合状态下进行取下操作,由此,能够从筒部取下被更换涂敷液盒。另外,在取下涂敷液盒时,使用将要更换的新的涂敷液盒,所以,在取下操作中,不必使用其它部件和夹具。即,在更换涂敷液盒时,无需螺丝刀其它的工具就能进行作业。
此外,如上所述,嵌合状态包括缓嵌状态、压嵌状态和密嵌状态等。即,更换涂敷液盒与被更换涂敷液盒的嵌合也可以是,在嵌合状态下处于垂下的姿势下,嵌合部解除嵌合状态并离开的平缓的嵌合状态。另外,在嵌合状态下处于垂下的姿势时,也可以以嵌合部保持嵌合状态的方式使其牢固地嵌合。
优选涂敷液盒的后端部的外周边缘部分形成为曲面。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上述涂敷液盒安装在涂敷用具主体中的状态下,即便上述后端部从上述筒部的后边缘向涂敷用具的长度方向突出(后端部从筒部的后边缘向后突出),后端部的外周边缘部分也是曲面,所以,手指不会卡住几乎难以抓住。因此,即使无意识地摆弄涂敷用具,也几乎不会使涂敷液盒向涂敷用具主体的固定松动甚至脱落。
此外,本发明的具体的方式除了上述之外,也可以是在安装状态下上述后端部不从筒部的后边缘向后突出的结构、即作为涂敷用具的长度方向的位置,是上述后端部的最后位置与筒部的后边缘相同的位置、上述后端部的最后位置位于比筒部的后边缘更靠近前方侧(换言之,后端部从筒部的后边缘向前方凹入)的位置。
推荐上述嵌合部至少具有凸部。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是具有凸部的结构,因此,容易进行使涂敷液盒彼此嵌合并施加旋转力的操作。
推荐一个涂敷液盒与另一个涂敷液盒能够通过嵌合部嵌合。
根据上述结构,两个涂敷液盒的嵌合部彼此能够嵌合。即,在涂敷液盒的嵌合部存在凹部和凸部。而且,更换涂敷液盒的凹部与被更换涂敷液盒的凸部、以及/或者更换涂敷液盒的凸部与被更换涂敷液盒的凹部嵌合。即,仅在涂敷液盒的后端部设置嵌合部即可,所以,容易加工。
此外,除了涂敷液盒的后端部的上述嵌合部外,还可以设置第二嵌合部,使更换涂敷液盒的后端部的嵌合部与被更换涂敷液盒的第二嵌合部嵌合,进行盒更换操作。如上所述,尤其优选能够使更换涂敷液盒与被更换涂敷液盒的嵌合部彼此嵌合,进行更换动作。
优选:嵌合部具有多个凹部与凸部,上述凹部和上述凸部在筒部的周向上交替地排列。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凹部和凸部在筒部的周向上交替地排列,因此,更换时容易传递力。
优选嵌合部为旋转对称。
此处所说的“旋转对称”是指,如果围绕一定轴使一个立体图形旋转移动(360/n)度,则变成相同的立体图形的性质。
即,在该结构中,如果使嵌合部在向涂敷液盒的安装方向延伸的中心轴周围旋转移动(360/n)度,则变成相同的嵌合部的形状。
如上所述,采用旋转对称,由此,在使涂敷液盒的嵌合部彼此嵌合时,通过使其旋转而彼此错开这样的简单的操作,就能将各个嵌合部安在嵌合位置,所以,操作性好。
优选通过使涂敷液盒在上述筒部的周向上旋转,能够相对上述涂敷用具主体的筒部装卸上述涂敷液盒。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通过使涂敷液盒在筒部的周向上旋转,能够将涂敷液盒固定在涂敷用具主体的筒部,因此,容易向涂敷液盒传递力,能够使其牢固地紧固。因此,在通常的涂敷操作时,涂敷液难以泄漏。
优选在使另一个涂敷液体盒的一部分与安装在涂敷用具主体的涂敷液盒的上述嵌合部嵌合的状态下处于垂下的姿势下,嵌合部不离开。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嵌合状态下使墨水盒垂下时,嵌合不会因重力而脱离。即,其中一个嵌合部不会脱离另一个嵌合部,嵌合状态不被解除。换言之,本发明的墨水盒在嵌合部具备防止墨水盒的嵌合部彼此离开的功能。具体而言,列举压嵌状态和密嵌状态。
因此,在更换时能够维持更换涂敷液盒与被更换涂敷液盒的嵌合状态。这样,能够从涂敷用具主体的筒部随着更换涂敷液盒一同取出被更换涂敷液盒(即,能够从涂敷用具主体的筒部一体地取出被更换涂敷液盒),另外,接着,在此状态下使其反转,能够将更换涂敷液盒一侧插入筒部中,所以,更换时的操作性提高。
详细来讲,与上述不同,在嵌合容易脱落的方式的情况下,在将被更换涂敷液盒从涂敷用具主体的筒部取出时,必须用指尖抓住从筒部稍微露出的被更换涂敷液盒的后部分将其取出,因此,操作性差。与此相反,在本发明中,被更换涂敷液盒与更换涂敷液盒通过嵌合变成一体,所以,握住该更换涂敷液盒,将被更换涂敷液盒从筒部中抽出,因此,操作简单。尤其是在嵌合容易脱落的方式的情况下,在制造嵌合部时,不太要求成形精度,所以,从此观点看有利。
优选上述凸部具有相对的凸部侧壁面,上述凹部也具有相对的凹部侧壁面,上述相对的凸部侧壁面或者凹部侧壁面的至少一方的间隔,随着将一个涂敷液盒与另一个涂敷液盒嵌合时的嵌合进行,向凸部侧壁面与凹部侧壁面之间变窄的方向逐渐变化,在上述凸部与凹部的嵌合已完成的状态下,至少凸部侧壁面与凹部侧壁面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形成凸部的外侧壁且相对的壁面的凸部侧壁面之间的间隔、以及/或者形成凹部的内侧壁且相对的壁面的凹部侧壁面的间隔随着嵌合的进行,向凸部侧壁面与凹部侧壁面之间变窄的方向逐渐变化。换言之,存在以下的(1)~(3)的情况。
(1)凸部侧壁面的至少一部分向凸部顶侧(前端侧)变细的方向倾斜的情况。
例如,凸部是棱柱状、平截棱锥体状、棱锥状等情况,相当于至少一面向凸部顶侧(前端侧)变细的方向倾斜的情况。
(2)凹部侧壁面的至少一部分向凹部底侧(基端侧)变细的方向倾斜的情况。
例如,凸部是棱柱状、平截棱锥体状、棱锥状等情况下,相当于至少一面向凸部顶侧(前端侧)变细的方向倾斜的情况。
(3)同时满足(1)和(2)的情况。
换言之,至少凸部的凸部侧壁面与凹部侧壁面的任意一方变成圆锥状。
此外,此处所说的“圆锥状”包括,作为凸部、凹部的侧壁面,在平截棱锥体状、棱锥状(以下有时将它们统称为圆锥梯形等)设置有倾斜、在平截棱锥体状、棱锥状(以下有时将它们统称为角锥梯形等)中设置有倾斜,除此之外,也包括仅一部分侧壁面呈平截棱锥体状等、圆锥台状的等倾斜(相反,圆锥台状等、平截棱锥体状等的侧壁面中的一部分侧壁面不倾斜而是垂下)。上述“仅一部分侧壁面倾斜”是指,具体而言,例如四棱锥台的四个侧壁面中仅一个面倾斜的单侧圆锥(换言之,四棱柱(或者四棱柱型的凹处))的四个侧面中仅使一个侧面倾斜,或者其中相对的两个侧壁面(两侧的面)倾斜的两侧圆锥等。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凸部和凹部的嵌合完成的状态下,至少一个涂敷液盒的凸部侧壁面与另一个涂敷液盒的凹部侧壁面相接触。即,在一个涂敷液盒的凸部侧壁面与另一个涂敷液盒的凹部侧壁面之间楔效应产生作用,因此,嵌合强度高。这样,嵌合完成的状态下的嵌合部之间的一体性高,在更换时容易维持更换涂敷液盒与被更换涂敷液盒的嵌合状态。因此,从涂敷用具主体的筒部取出被更换涂敷液盒时,能够握住因嵌合而与被更换涂敷液盒变成一体状态的更换涂敷液盒进行该取出操作,简单易行。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上述凸部与凹部的嵌合完成的状态下,一个涂敷液盒的上述凸部的前端部(顶部)、与另一个涂敷液盒的上述凹部的基端部(凹部的底部分)成为相接触或者空出间隙的状态。即使在相接触的状态下,也优选与两者间的按压力相比,两个涂敷液盒的相互的凸部侧壁面与凹部侧壁面之间的按压力更强。
此外,在凸部的前端部与凹部的基端部不接触的情况下,按压力为0。
但是,从成本方面考虑,墨水盒多采用树脂形成。另外,从加工的容易度等观点来看,树脂制成的墨水盒的嵌合部多采用喷射成型等众所周知的成形方法形成。如果在成形时是更换时的嵌合状态变成压嵌状态、密嵌状态等牢固的嵌合的状态的设计的情况下,则对凹部与凸部的尺寸有极其严格的要求。但是,如果采用极其严格的精度来成形凹部与凸部,则成品率就会变差,存在生产性不好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使一个涂敷液盒与另一个涂敷液盒嵌合的状态下,优选上述涂敷液盒的嵌合部设计为,在上述一个涂敷液盒的嵌合部的上述凸部的前端部与上述另一个涂敷液盒的嵌合部的凹部的基端部之间产生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使一个涂敷液盒与另一个涂敷液盒嵌合的状态下,以圆锥状的这些凸部侧壁面与凹部侧壁面接触、在各个凸部的前端部与凹部的基端部之间产生间隙的方式设计。因此,即便成形后的尺寸出现成形误差,嵌合时凸部的前端部与凹部的基端部抵接,防止不会发挥楔效应。换言之,以如上所述具有间隙的方式设计,所以,该间隙发挥所谓的游隙的作用,允许成品的尺寸误差所引起的填隙(嵌合)深度的变动(差异)。即,能够允许成形误差。因此,成品率好,生产性优良。
另外,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具有以下的结构:嵌合部设置于上述后端部的后端面部分,涂敷液盒的上述后端面部分其中心部与周围相比凹入,通过使一个涂敷液盒的后端部与另一个涂敷液盒的后端部对接,上述两个涂敷液盒的后端部的中心部的周围嵌合。
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嵌合部设置于上述后端部的后端面部分,在涂敷液盒的上述后端面部分在圆周上排列设置有突起和孔。
另外,作为另一个实施方式,嵌合部设置于上述后端部的后端面部分,在涂敷液盒的上述后端面部分等间隔地呈放射状地设置有凸壁和槽。
另外也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嵌合部设置于上述后端部的后端面部分,在涂敷液盒的上述后端面部分具有向沿着涂敷液盒的轴向的方向竖立设置的壁面,在该壁面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突起。
向外侧突出的突起也可以是在沿着涂敷液盒的轴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突条。
向外侧突出的突起也可以是在横切涂敷液盒的轴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突条。
但是,对于在市场上销售的单体盒,通常为了阻止墨水从墨水排出口流出,墨水排出口被墨水栓闭塞。因此,这种单体盒在更换涂敷用具的盒时,为了开放盒主体的墨水排出口,需要从盒主体取下墨水栓。
但是,对于具有墨水栓的盒存在以下的不足,在取下墨水栓时,墨水向周围飞散,弄脏其本人和周围的人、或者建筑物内饰等的可能性大。
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案,涂敷液盒包括:设置有涂敷液排出口的盒主体;和密闭该涂敷液排出口从而能够将盒主体内部密闭的闭塞部件。
在盒主体设置有以围绕涂敷液排出口的方式突出的推出引导件,该推出引导件具有突出顶部沿着围绕方向呈阶梯式以不同的上升坡度倾斜的倾斜区域,
在闭塞部件设置有与推出引导件抵接的滑动部,
推荐如果使上述滑动部沿着上述推出引导件的倾斜区域的上升坡度移动,则由闭塞部件产生的盒主体的密闭状态被解除。
本发明的涂敷液盒具备以下的功能:需要者等不直接向将盒主体与闭塞部件分离的方向施加外力,就能容易地从盒主体取下闭塞部件。即,在本发明中,为了具有这样的功能,采用以下的结构:在盒主体设置有围绕涂敷液排出口的推出引导件,在闭塞部件设置能够沿着该推出引导件的倾斜区域移动的滑动部。由此,如果滑动部以围绕涂敷液排出口的方式移动,则通过该推出引导件的倾斜区域的上升坡度,能够使闭塞部件向从盒主体离开的方向移动。换言之,本发明在于,如果需要者等施加使闭塞部件和盒主体在以涂敷液排出口为基准的周向上相对地旋转的外力,则闭塞部件与盒主体离开,从而能够解除盒主体的密闭状态。
因此,根据本发明,使盒主体与闭塞部件相对地旋转,由此能够从盒主体取下闭塞部件,因此,当从盒主体中取下闭塞部件时,需要者等不必直接向将盒主体与闭塞部件分离的方向施加外力。由此,在取下闭塞部件时,能够防止涂敷液意外地从盒主体分散。
另外,在本发明中,推出引导件的倾斜区域形成呈阶梯式地不同的上升坡度,因此,使盒主体与闭塞部件相对地旋转时所需的力不会过大。
下面对此进行说明。
本发明是如上所述,使盒主体与闭塞部件相对地旋转,然后向从盒主体分离闭塞部件的方向移动的结构。因此,其是倾斜区域的上升坡度越增加,在滑动部与推出引导件之间越产生大的摩擦力的结构。特别是,当在盒主体被闭塞部件密闭的状态、例如如之前说明的那样采用压入固定式的闭塞部件时,在闭塞部件与涂敷液排出口嵌合的状态下,除了滑动部与推出引导件之间的摩擦力外,也要加上嵌合部的嵌合力以及摩擦力。即,可以说在盒主体被密闭的状态下、即主要在取下闭塞部件的操作的初始阶段,使闭塞部件相对盒主体旋转时所产生的摩擦力等容易过大。
根据这样的情况,推出引导件的倾斜区域适合采用呈阶梯式不同的上升坡度、换言之,在盒主体的密闭状态被解除之前采用平缓的上升坡度,然后,采用呈阶梯式变陡的上升坡度。
因此,在本发明中,推出引导件的倾斜区域变成呈阶梯式地不同的上升坡度。由此,在使闭塞部件相对盒主体相对地旋转时,需要者不必施加过多的外力,因此,能够减轻取下闭塞部件时需要者等的负担。在取下闭塞部件时,为了施加大的外力,能够预先消除使盒主体的姿势过度倾斜等可能导致涂敷液漏出的原因。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减少需要者误使涂敷液飞散的可能性。
优选上述推出引导件具有与倾斜区域的最顶部连续地连接的平坦区域。
根据该结构,能够将通过了倾斜区域的闭塞部件的滑动部载置于平坦区域,因此,即使需要者等从闭塞部件解放力,该闭塞部件也不会在倾斜区域上逆行。即,根据本发明,在解除密闭状态之后,不会发生盒主体意外地再次变成密闭状态的情况。
在此,例如,在采用压入固定式的闭塞部件的情况下,在涂敷液排出口中嵌合压入部,为了能够插拔该被嵌合的压入部,优选涂敷液排出口向外部方向(开口变宽的方向)变形。
因此,推荐推出引导件设置于从形成涂敷液排出口的开口形成部的一端离开一定距离以上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在涂敷液排出口需要变形时,推出引导件不阻碍其变形,因此,在采用压入固定式的闭塞部件的情况下适用。
推荐闭塞部件具有压入且嵌入涂敷液排出口的压入部,倾斜区域包括:配置于最底部一侧的规定的上升坡度的缓坡度部;和配置于最顶部一侧的比该缓坡度部陡的上升坡度的陡坡度部,在滑动部从缓坡度部向陡坡度部移动的时候,被嵌合在涂敷液排出口的压入部与涂敷液排出口的上述嵌合状态被解除。
根据该结构,在闭塞部件的压入部被嵌合在涂敷液排出口的期间,闭塞部件的滑动部在缓坡度部上移动,因此,需要者等用较小的力就能解除盒主体的密闭状态。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盒主体的密闭状态被解除后,能够使闭塞部件的滑动部在陡坡度部上移动,因此,能够使闭塞部件随之从盒主体上大幅分离。由此,在视觉上,容易识别有无解除盒主体的密闭状态,因此,在解除盒主体的密闭状态后,需要者等几乎不会误将盒主体颠倒。即,在本发明中,不会发生误认为主体被密闭,从而使涂敷液溢出的情况。
上述缓坡度部优选是2~3度的坡度,陡坡度部是15~17度的坡度。
在此,为了充分地维持盒主体的气密性,也要根据盒主体的内部压力等,但是闭塞部件的压入部与涂敷液排出口的嵌合区域在压入部的插拔方向上是1.2~1.3mm左右,从经验上看优选。
因此,滑动部沿着缓坡度部移动,由此,优选闭塞部件向从盒主体离开的方向在1.2~1.4mm的范围移动。
根据该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闭塞部件的压入部的移动距离,并且以该距离解除盒主体的密闭状态,因此,能够无限地缩小在取下闭塞部件时的需要者等的负担。
推荐推出引导件在同一假想圆上具有多个倾斜区域。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闭塞部件从盒主体协调地向离开方向移动,因此,难以发生闭塞部件的一部分勾挂在盒主体的任意的部分上,闭塞部件扭曲这样的情况。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涂敷用具主体安装有涂敷液盒的状态下,用手指难以或者不能握住涂敷液盒,因此,在使用涂敷用具时涂敷液盒几乎不会误脱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更换涂敷液盒时,不需要螺丝刀其它的工具就能进行作业。
根据本发明的结构,使盒主体与闭塞部件相对地旋转,能够使两者离开,因此,在取下闭塞部件时涂敷液不会飞散。另外,在推出引导件设置有呈阶梯式以不同的上升坡度的倾斜区域,因此,取下闭塞部件时所需的外力不会过大,另外,能够从视觉上识别盒主体的密闭状态有无解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的涂敷用具的一部分切除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涂敷用具的A-A截面图。
图4是将图3的中继芯的一部分切除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盒的立体图。
图6是从其它的方向所看到的图5的墨水盒的立体图。
图7是图5的墨水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图5的墨水盒的B-B截面图。
图9是图8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图6的墨水盒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墨水盒中的嵌合部的平面图。
图12是图1的涂敷用具的墨水盒的更换动作的说明图,(a)~(c)表示所推荐的墨水盒的取下经过的各个状态。
图13是图1的涂敷用具的墨水盒的更换动作的说明图,(a)、(b)表示将所推荐的墨水盒的墨水栓的取下动作。
图14是图1的涂敷用具的墨水盒的更换动作的说明图,(a)~(c)表示所推荐的墨水盒的安装经过的各个状态。
图15是图1的涂敷用具的墨水盒的嵌合时的截面图,(b)是在图1的A-A面上切割的截面图,(a)是相对(b)在沿着周向旋转90度的面上切割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图1的涂敷用具的墨水盒的嵌合时的嵌合部分的截面图,用网格表示使用完的墨水盒的凸部,用阴影表示崭新的墨水盒的凸部。
图17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墨水盒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8是图17的墨水盒中的嵌合部的平面图。
图19是在图17的墨水盒的嵌合状态下,在与中心轴正交且通过嵌合部的边缘的平面上切割的截面图,用网格表示使用完的墨水盒的凸部,用阴影表示崭新的墨水盒的凸部。
图20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墨水盒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21是图20的墨水盒中的嵌合部的平面图。
图22是图20的墨水盒中的嵌合部的一部分切断的立体图。
图23是图20的墨水盒的嵌合状态下的嵌合部的一部分切断的立体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墨水盒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25是图24的墨水盒中的嵌合部的平面图。
图26是在图24的墨水盒的嵌合状态下,在与中心轴正交且通过嵌合部的边缘的平面上切割的截面图,用网格表示使用完的墨水盒的凸部,用阴影表示崭新的墨水盒的凸部。
图27是图17的涂敷用具的墨水盒的嵌合时的截面图。
图28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墨水盒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29是图28的墨水盒中的嵌合部的平面图。
图30是图28的涂敷用具的墨水盒的嵌合时的截面图,(a)是在图60的B-B面上切割的截面图,(b)是相对(a)在沿着周向旋转90度的面上切割的截面图。
图31是图28的凸部的嵌合时的说明图,(a)是表示通过边缘部的平面与凸部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b)是(a)的侧面图。其中,用栅格阴影表示嵌合时的与相邻的凸部接触的部分。(c)是在(a)的C-C面上切割的截面图。
图32是表示图28的涂敷用具的墨水盒的嵌合时的力的关系的说明图和截面图。
图33是图28的涂敷用具的墨水盒的更换动作的说明图,(a)~(c)表示所推荐的墨水盒的取下经过的各个状态。
图34是图28的涂敷用具的墨水盒的更换动作的说明图,(a)、(b)表示所推荐的墨水盒的取下经过的各个状态。
图35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墨水盒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36是图35的墨水盒中的嵌合部的平面图。
图37是图35的涂敷用具的墨水盒的嵌合时的截面图,(a)是在图67的D-D面上切割的截面图,(b)是相对(a)在沿着周向旋转90度的面上切割的截面图,(c)是表示从(a)图中仅拔出一个墨水盒的嵌合部的截面图。
图38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墨水盒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39是图38的墨水盒中的嵌合部的平面图。
图40是图38的墨水盒的嵌合状态下,在与中心轴正交且通过嵌合部的边缘的平面上切割的截面图,用网格表示使用完的墨水盒的凸部,用阴影表示崭新的墨水盒的凸部。
图41是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墨水盒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4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墨水盒的立体图。
图43是从其它的角度所看到的图42的墨水盒的立体图。
图44是图42的墨水盒的分解立体图。
图45是表示图42的墨水盒的纵截面图。
图46是表示关注推出引导件的端部形成部件的立体图。
图47是表示端部形成部件的截面图,是从与图46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截面图。
图48是表示端部形成部件的平面图。
图49是表示推出引导件的展开图。
图50是从背面侧所看到的墨水栓的立体图。
图51是从背面侧所看到的墨水栓的平面图。
图52是表示墨水盒主体与墨水栓的嵌合的状态的说明图,(a)是表示墨水栓的滑动部与墨水盒主体的推出引导件的关系的立体图,(b)是在滑动部的位置切割的纵截面图。(用点表示(a)所示的滑动部)
图53表示墨水盒主体与墨水栓的嵌合解除的状态的说明图,(a)是表示墨水栓的滑动部与墨水盒主体的推出引导件的关系的立体图,(b)是在滑动部的位置切割的纵截面图。(用点表示(a)所示的滑动部)
图54是表示墨水盒主体与墨水栓的嵌合被解除后,墨水栓被向陡坡度部引导的状态的说明,(a)是表示墨水栓的滑动部与墨水盒主体的推出引导件的关系的立体图,(b)是在滑动部的位置切割的纵截面图。(用点表示(a)所示的滑动部)
图55是表示墨水盒主体与墨水栓的嵌合被解除后,墨水栓被载置于高位平坦部的状态的说明图,(a)是表示墨水栓的滑动部与墨水盒主体的推出引导件的关系的立体图,(b)是在滑动部的位置切割的纵截面图。(用点表示(a)所示的滑动部)
图56(a)是表示端部形成部件的变形例的立体图,(b)是表示(a)的端部形成部件的展开图。
图57(a)是表示端部形成部件的其它变形例的立体图,(b)是表示(a)的端部形成部件的展开图。
图58(a)是表示墨水栓的变形例的立体图,(b)是表示(a)的墨水栓的展开图。
图59是表示墨水栓与端部形成部件的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60是表示墨水栓与端部形成部件的其它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61是表示图60的墨水盒的密闭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前后的位置关系以通常的设置位置(图1)作为基准进行说明。即,以盖部件3一侧作为前侧,墨水盒50一侧作为后侧来进行说明。另外,以涂敷用具1的中心轴n一侧作为内侧来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1是白板用的马克笔(记号笔),如图1、图2所示,包括涂敷用具主体2、盖部件3和墨水盒50(涂敷液墨水盒)。
如图3所示,涂敷用具主体2具有:主体筒(筒部)5;中棉6;中继芯7;和笔尖部件(涂敷部)8。
主体筒5是在长度方向l上遍及整个在内部设置有空间的中空体。主体筒5从顶端一侧(笔尖部件8一侧)依次大体分为前栓部11、中棉收纳部12、墨水盒安装部15。
前栓部11是笔尖部件8被固定的部位,前栓部11的外观形成为随着朝向前方变细的形状。前栓部11的内侧部分被中空而形成内部空间16。内部空间16的截面形状呈大致圆形,在内部安装有笔尖部件8。在前栓部11的后方部附近(中棉收纳部12一侧),如图2所示,具有沿着外周面与盖部件3的凸缘部32能够嵌合的嵌合突起19。
如图3所示,中棉收纳部12是主要容纳中棉6的部位。中棉收纳部12的内侧部分被中空而形成内部空间17。内部空间17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在内部主要收纳中棉6。
笔尖部件8的后方部的一部分进入中棉收纳部12的顶端部分(前栓部11一侧),另一方面,中继芯7的突出部21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进入中棉收纳部12的后方部分(墨水盒安装部15一侧)。
墨水盒安装部15是在使用时安装墨水盒50的部位。墨水盒安装部15如图3所示,在后方部附近沿着内周面形成卡合槽20(参照图2)。墨水盒安装部15的内侧部分被中空而形成内部空间18。如图2所示,内部空间18是后方开放的开放空间。内部空间18呈沿着墨水盒50的外周面的形状,在内部能够安装墨水盒50。
另外,前栓部11的内部空间16、中棉收纳部12的内部空间17、和墨水盒安装部15的内部空间18分别连通,形成在前后方向1上贯通的一个贯通孔。
将目光移向中棉6,中棉6是熟知的中棉,采用丙烯纤维等适当的纤维形成,能够在内部浸渍墨水。
将目光移向中继芯7,中继芯7由聚丙烯(polypropylene)和聚缩醛(polyacetal)等合成树脂、金属等适当的材料形成。
如图4所示,中继芯7包括突出部21和基座部22。
作为中继芯7的前方部分的突出部21由圆筒状的突出部主体23、和长方形平板状的按压片25形成。突出部主体23从基座部22的前端面24朝向前方垂直地突出,在内部形成内部空间26。内部空间26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内部空间26是在突出部21的长度方向l上延伸的空间。
另外,按压片25在突出部主体2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设置于在周向上大约错开180度的位置。按压片25从突出部主体23的外周面向外侧方向突出。
两个按压片25均向与突出部主体23的长度方向1(突出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并且向相互离开的方向突出。另外,按压片25在突出部主体23的长度方向1上延伸。在突出部主体23的顶端部附近具有在部件厚度方向(与内部空间26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29。
如图3、图4所示,作为中继芯7的后方部分的基座部22具有:从前端面24朝向后方延伸的内侧筒部27;和从前端面24朝向后方延伸,包围内侧筒部27的外侧的外侧筒部28。
在内侧筒部27的内侧形成内部空间30。在内侧筒部27的外侧,形成由内侧筒部27的外周面和外侧筒部28的内周面围成的环状的外侧空间31。
内部空间30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内部空间30是在内侧筒部27的长度方向1上延伸的空间。而且,内侧筒部27与突出部主体23的内部空间26连通,内部空间30与内部空间26连通,形成在一个中继芯7的长度方向1上贯通的贯通孔。该贯通孔作为将从墨水盒50供给的墨水导入主体筒5的中棉收纳部12内的墨水导入通道的功能。
外侧空间31是在外侧筒部28的长度方向1上延伸的空间,是后方开放的开放空间。
基座部22的外侧筒部28的外径与主体筒5的墨水盒安装部15的内径大体相同。在墨水盒安装部15内安装基座部22的情况下,是压入嵌合。另外,内侧筒部27的外径与墨水盒50的中继芯卡合部61的内径大体相同。在中继芯卡合部61内安装内侧筒部27的情况下,成为压入嵌合。
将目光移向笔尖部件8,笔尖部件8与众所周知的笔尖相同,采用接合有纤维束的热熔加工体、纤维束的树脂加工体、毛布的树脂加工体等适当的纤维束的原材料形成,具有利用毛细管现象从中棉6吸入墨水的作用。
在此,对涂敷用具主体2的各个部位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涂敷用具主体2,如图3所示在主体筒5的前栓部11安装有笔尖部件8。在中棉收纳部12的内部空间17设置有中棉6。具体而言,中棉6在被塞入采用PP(聚丙烯)等适当的材料所形成的筒体(未图示)内的状态下设置于主体筒5内。中棉6的前方部与笔尖部件8的后方部接触。具体而言,笔尖部件8的后方部的一部分进入中棉6内。
而且,跨越中棉收纳部12的内部空间17和墨水盒安装部15的内部空间18安装有中继芯7。具体而言,中继芯7的突出部21配置于中棉收纳部12的内部空间17内,中继芯7的基座部22配置于墨水盒安装部15的内部空间18内。而且,突出部21的突出部主体23和两个按压片25的大致全部的部分被插入中棉6。即,突出部21的前后方向1的前方部至后方部附近的部分被插入中棉6。
中继芯7嵌入并固定于主体筒5的墨水盒安装部15的顶端部(中棉收纳部12一侧)附近。
接着,对盖部件3进行说明。
盖部件3能够安装在主体筒5的前栓部11。
如图2所示,盖部件3是一方开口的筒状体,在开口端附近具有凸缘部32。凸缘部32能够与主体筒5的嵌合突起19卡合。盖部件3是能够以可装卸的方式从开口一侧与前栓部11的一部分嵌合的部件。如果将盖部件3与前栓部11连接,则前栓部11与盖部件3之间的空间被密闭,能够防止墨水从笔尖部件8变干。
接着,对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墨水盒50(涂敷液盒)进行说明。
如图5~图7所示,墨水盒50由外观大致呈圆柱状的罐主体部51、主体筒卡合部52、墨水栓(闭塞部件)53形成。
墨水盒50在保管时安装墨水栓53,在更换墨水时(安装时)在涂敷用具主体2取下墨水栓53进行使用。
如图7、图8所示,罐主体部51的内侧部分被中空(空洞化)而形成内部空间55。在内部空间55中充满有众所周知的墨水。
如图5所示,罐主体部51具有以中心轴n为旋转轴,沿着周向r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58。如图8所示,凸缘部58的前方面与主体筒卡合部52的外周面垂直,凸缘部58的后方面具有圆角缓慢地倾斜。即,凸缘部58的后方面是曲面。
如图8所示,罐主体部51以凸缘部58为基准在前后方向1上被安装区域65、和露出区域(后端部)66划分。
位于凸缘部58的前方的安装区域65是在安装时位于涂敷用具主体2的内部的区域,在安装时不从外部露出的区域。即,墨水盒50其大部分位于涂敷用具主体2的内部空间18内。
位于凸缘部58的后方的露出区域66是在安装时位于涂敷用具主体2的外部、即露出外部的区域。如果按照墨水盒50的长度方向1的长度来讲,则露出区域66的长度方向1上的长度比安装区域65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方向大。具体而言,露出区域66的长度方向1上的长度优选10mm以下,更优选9mm以下。如果按照比率来讲,则是墨水盒5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的15%以下。并且,露出区域66的长度方向1上的长度优选是涂敷用具整体的长度方向1上的长度的10%以下,更优选7%以下。
另外,露出区域66的表面积比安装区域65的表面积小。露出区域66的表面积优选是墨水盒50的表面积的20%以下,更优选10%以下。即,露出区域66足够小,所以,使用者在安装墨水盒50时用手指无法卸掉或者难以卸掉墨水盒50的露出区域66。
如图5、图8所示,在安装区域65的后方部附近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螺旋状的卡合条57。卡合条57是一种阳螺纹(外螺纹)。卡合条57在安装时能够与在主体筒5的墨水盒安装部15设置的卡合槽20卡合。
如图8所示,罐主体部51在露出区域66具有嵌合部80。具体而言,嵌合部80设置于罐主体部51的后端面。
此外,作为嵌合部80的原材料列举有合成树脂和金属等。作为合成树脂,例如能够采用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缩醛(POM)、ABS树脂等。
另外,罐主体部51的嵌合部80以外的部位的原材料,既可以采用与嵌合部80相同的原材料,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原材料。
将目光移向主体筒卡合部52,主体筒卡合部52如图7、图8所示,由底板部60、从底板部60朝向前方突出的中继芯卡合部61、和从底板部60朝向后方突出的安装筒62形成。
位于底板部60的前方的中继芯卡合部61是从底板部60朝向前方突出的环状立壁。61如图7所示,中继芯卡合部的内侧部分被中空而形成内部空间67。能够在内部空间67中插拔墨水栓53。
如图8所示,位于底板部60的后方的安装筒62的内侧部分被中空而形成内部空间68。
如图8所示,底板部60在中心部分形成将中继芯卡合部61的内部空间67和安装筒62的内部空间68连通的墨水供给孔(涂敷液供给孔)70。墨水供给孔(涂敷液排出口)70位于底板部60的中心,是在底板部60的部件厚度方向(前后方向1)上贯通的贯通孔,其截面形状呈圆形。即,在安装墨水盒时,罐主体部51的内部空间55内的墨水通过墨水供给孔70,能够从安装筒62的内部空间68向中继芯卡合部61的内部空间67移动。
另外,墨水供给孔70的开口面积随着朝向顶端(中继芯卡合部61一侧)而变大。而且,墨水供给孔70的最狭窄部位的内径与墨水栓53的小轴部75的外径大体相等,能够夹持位于墨水栓53的插入方向顶端的小轴部75的外周面。
在此,对作为本发明的特征部位的嵌合部80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如图10所示,嵌合部80具有多个凸部85和多个凹部86。另外,中心部与其周围相比凹陷。
嵌合部80以旋转轴n(中心轴)为中心呈N圈旋转对称。其中,N是2以上的自然数。在本实施方式中,呈三圈旋转对称。
凸部85和凹部86在以嵌合部80的中心为旋转轴的周向r上交替地配置。换言之,也可以说突起状的凸部85和孔状的凹部86在圆周上排列设置。
而且,作为整个嵌合部80,凸部85和凹部86为相同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85和凹部86均各设置三个。凸部85和凹部86在俯视观看时均呈大致扇形形状。图9所示的X是指与中心轴n的延伸方向(长度方向1)正交且通过作为嵌合部80的外边缘的外边缘部91的平面,如图9所示,凸部85朝向平面X向后方突出,凹部86朝向平面X向前方凹陷。
如图10、图11所示,凸部85具有突出面87(顶面)、和沿着突出面87的边缘向前方延伸的立壁面88(立壁部)。凸部85的突出面87从顶点朝向外侧平缓地向下倾斜。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从中心侧朝向外侧平缓地向下倾斜。由于设置这样的倾斜,所以,当将墨水盒50安装在涂敷用具主体2中的状态时,即便使用者要抓住墨水盒,手指也不会卡住。另外,突出面87至立壁面88的角部被倒角,所以,在更换后述的墨水盒时,在使嵌合部80彼此重合时,能够顺利地将其嵌合。
另外,凸部85的周向r的长度随着朝向中心(中心轴n)而变小。
凹部86具有凹入面90(底面)。凹入面90从外侧朝向中心缓慢地向下倾斜。凹部86的周向r的长度随着朝向中心一侧(中心轴一侧)而变小。
而且,假设凸部85的突出面87与平面X的倾斜角度为δ度时,凹部86的凹入面90与平面X的倾斜角度变为-δ。这样,突出面87与凹入面90的倾斜角度对应,所以,在使两个墨水盒50的嵌合部80彼此嵌合时,这些突出面87与凹入面90相互沿着。
另外,位于露出区域66的嵌合部80的角部具有平缓的圆角。即,如图10所示,嵌合部80的外周边缘部分89形成为曲面。因此,使用者的手指不易卡住。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外周边缘部分89与突出面87相连而形成一个弧状曲面。
接着,对墨水栓53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墨水栓53具有头部71和轴部72。
头部71是圆柱状的部位,其外径比中继芯卡合部61的外径略大。
轴部72由中轴部73和小轴部75形成。中轴部73是圆柱状的部位,其外径与中继芯卡合部61的内径大体相等,比头部71的外径小。小轴部75是大致呈圆柱状的部位,其外径比中继芯卡合部61的内径小,比中轴部73的外径小。头部71、中轴部73和小轴部75各自的中心轴承直线状地排列在一列,头部71、中轴部73和小轴部75呈台阶状(节状)连续。
在此,对保管安装有墨水栓53的状态下的墨水盒50的各个部位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5、图6所示,在罐主体部51的前方部安装有主体筒卡合部52。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圆形板状的底板部60位于罐主体部51的前方部。即,底板部60以堵塞罐主体部51的前方的方式设置。
墨水盒50在中继芯卡合部61的内部安装有墨水栓53。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中继芯卡合部61的内周面与墨水栓53的中轴部73的外周面接触。中继芯卡合部61的前端面与墨水栓53的顶部71的后端面接触。
墨水供给孔70的内周面与墨水栓53的小轴部75的外周面抵接,墨水栓53的小轴部75被墨水供给孔70的内周面夹持。
即,罐主体部51的内部空间55和主体筒卡合部52的内部空间68形成一体从而形成密闭的空间。
接着,对墨水盒50的一般的更换步骤与位置关系一并进行说明。为了便于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作为所更换对象的墨水盒50称作使用完的墨水盒50a(被更换涂敷液盒),将作为所更换对象的墨水盒50称作崭新的墨水盒50b(更换涂敷液盒)。
以下,在墨水盒的各个部分的符号中,只要没有特别的记载,在其末尾添加“a”的情况下,是指使用完的墨水盒中的部分,末尾添加“b”的情况下是指崭新的墨水盒中的部分。
首先,对更换前的各个墨水盒50的部件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使用完的墨水盒50a(被更换涂敷液盒)采用墨水栓53被取下,在涂敷用具主体2安装有墨水盒50的姿势(以下也称作安装姿势)。
如图1~图3所示,使用完的墨水盒50a(被更换涂敷液盒)在安装姿势下,在主体筒5的墨水盒安装部15的顶端部(中棉收纳部12一侧),从中继芯7的后方侧对内部空间55安装使用完的墨水盒50a。即,主体筒5的后方面与凸缘部58的前方面接触。而且,主体筒5的外周面与凸缘部58的后方面平缓地连续,形成连续的一个面。因此,即使用者要抓住墨水盒50a,手指也不会卡住,不会无意地取下墨水盒50a。
形成于罐主体部51的外周的卡合条57、和形成于主体筒5的墨水盒安装部15的内周面的卡合槽20螺合,墨水盒50固定于主体筒5。
另外,内侧筒部27的后方端部被插入作为环状立壁的中继芯卡合部61的内侧。内侧筒部27的后方端部被嵌入固定于中继芯卡合部61。内部空间30与内部空间67连接,一体地连通。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崭新的墨水盒50b在中继芯卡合部61的内部安装有墨水栓53。
当将目光移向更换动作的说明时,首先,如图12(a)~图12(b)所示,使崭新的墨水盒50b的嵌合部80b朝向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后方(嵌合部80a)对峙(图12(a)),安装嵌合部彼此(图12(b))。
此时,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中继芯卡合部61在朝向与崭新的墨水盒50b的中继芯卡合部61相对的方向的状态下安装。即,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中继芯卡合部61朝向前方,崭新的墨水盒50b的中继芯卡合部61朝向后方。
而且,如上所述,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嵌合部80a与崭新的墨水盒50b的嵌合部80b相互嵌合并形成一体。
详细来讲,如图15所示,嵌合部80a的突出面87与嵌合部80b的凹入面90接触。另外,嵌合部80b的突出面87与嵌合部80a的凹入面90接触。如图16所示,嵌合部80a的立壁面88与嵌合部80b的立壁面88接触。崭新的墨水盒50b的凸部85被使用完的墨水盒50a在周向r上相邻的凸部85夹持。即,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凸部85与崭新的墨水盒50b的凸部85相互卡合,限制崭新的墨水盒50b对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周向r上的移动。
此外,崭新的墨水盒50b对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轴向上的移动不被限制。
下面,如图12(b)所示,使崭新的墨水盒50b沿着周向旋转。
此时,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嵌合部80a与崭新的墨水盒50b的嵌合部80相互嵌合,因此,施加在崭新的墨水盒50b的周向上的外力被传递到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嵌合部80a。即,使用完的墨水盒50a与崭新的墨水盒50b一体地旋转。
如果使用完的墨水盒50a与崭新的墨水盒50b一体地旋转,则主体筒5的卡合槽20(参照图2、3)与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卡合条57(参照图2、3)的螺合关系被解除。此时,随着螺合关系被解除,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中继芯卡合部61与主体筒5的内侧筒部27的卡合关系被解除,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中继芯卡合部61与主体筒5的内侧筒部27的距离扩大。
如果主体筒5的卡合槽20与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卡合条57的螺合关系被解除,则从使用完的墨水盒50a取下崭新的墨水盒50b,如图12(c)所示,从涂敷用具主体2拔出使用完的墨水盒50a。此时,通常在嵌合部80a与嵌合部80b平缓地嵌入的状态下的嵌合的情况下,该嵌合被解除,所以,抓住并拔出墨水盒50a。
下面,取下崭新的墨水盒50b的墨水栓53。
具体而言,如图13(a)至图13(b)所示,使墨水栓53在周向上相对罐主体部51相对地旋转,在轴向上拔出墨水栓53。
然后,如图14(a)所示,从涂敷用具主体2的后方插入崭新的墨水盒50b。
此时,以崭新的墨水盒50b的中继芯卡合部61变为前方的方式插入。
然后,如图14(b)所示,将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嵌合部80a朝向崭新的墨水盒50b的后方(嵌合部80b)对峙地安装。
此时,在崭新的墨水盒50b的中继芯卡合部61朝向与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中继芯卡合部61相对的方向的状态下安装。即,崭新的墨水盒50b的中继芯卡合部61朝向前方,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中继芯卡合部61朝向后方。于是,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嵌合部80a与崭新的墨水盒50b的嵌合部80相互嵌合,并形成一体。
详细来讲,嵌合部80a的突出面87(参照图10)与嵌合部80b的凹入面90(参照图10)接触。另外,嵌合部80b的突出面87与嵌合部80a的凹入面90接触。嵌合部80a的立壁面88与嵌合部80b的立壁面88接触。崭新的墨水盒50b的凸部85被使用完的墨水盒50a在周向r上相邻的凸部85夹持。即,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凸部85与崭新的墨水盒50b的凸部85相互卡合,限制崭新的墨水盒50b对使用完的墨水盒50a在周向r上的相对移动。
此外,使用完的墨水盒50a对崭新的墨水盒50b的轴向上的移动不被限制。
然后,如图14(b)至图14(c)所示,使用完的墨水盒50a在周向r上旋转。
此时,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嵌合部80a与崭新的墨水盒50b的嵌合部80相互嵌合,因此,施加在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周向上的外力被传递到崭新的墨水盒50b的嵌合部80b。即,崭新的墨水盒50b与使用完的墨水盒50a一体地旋转。
如果使用完的墨水盒50a与崭新的墨水盒50b一体地旋转,则主体筒5的卡合槽20与崭新的墨水盒50b的卡合条57螺合。此时,随着相互螺合,崭新的墨水盒50b的中继芯卡合部61与主体筒5的内侧筒部27卡合,崭新的墨水盒50b的中继芯卡合部61与主体筒5的内侧筒部27(参照图3)的距离接近。
如果主体筒5的卡合槽20与崭新的墨水盒50b的卡合条57螺合,则解除嵌合状态,更换结束。
根据本发明的涂敷用具1,仅用墨水盒50就能够更换,因此,在取下和安装操作中,不必使用其它部件和夹具。
在上述本第一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墨水盒50的露出区域66与涂敷用具主体2的后端相比更向后侧突出的结构的涂敷用具1,但也可以是不向后侧突出的结构。即,作为长度方向1的位置,露出区域66的后端可以是与涂敷用具主体2的后端相同的位置,或者也可以是与涂敷用具主体2的后端相比凹陷的位置(位于前侧)。即使在这些结构中,也不能从其周向抓住露出区域66,于是,也不会通过无意地摆弄而拆下墨水盒50。顺便讲一下,在墨水盒50的更换操作中,露出区域66的嵌合部从后侧看是露出的状态,所以,以使崭新的墨水盒50b的嵌合部与涂敷用具1的后端对齐的方式,或者以插入上述凹陷的位置使其与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嵌合部嵌合即可,由此来进行拆下操作。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1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1,墨水盒的嵌合部的形状不同。
以下,对墨水盒150的嵌合部180进行说明。
如图17所示,嵌合部180以旋转轴n为中心呈五圈旋转对称。
在此,对作为本发明的特征部位的嵌合部80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部与其周围相比也凹陷。另外,也可以说突起和孔在圆周上排列设置。
如图18所示,嵌合部180能够分成基准区域181、凸部区域182、和凹部区域183三个区域。
即,在中央配置基准区域181,在其周围多个凸部区域182与多个凹部区域183以嵌合部180的中心为旋转轴在周向r上交替配置。
凸部区域182是相对基准区域181突出的区域,凹部区域183是相对基准区域181凹陷的区域。
具体而言,凸部区域182是具有相对基准区域181突出的凸部185的区域,凹部区域183是具有相对基准区域181凹陷的凹部186的区域。而且,作为整个嵌合部180,凸部185与凹部186为相同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185与凹部186均各设置五个。
如图17所示,凸部185具有突出面187、和沿着突出面187的边缘朝向基准区域181一侧竖立设置的立壁面188(立壁部)。凸部185的突出面187从顶点向外侧缓慢地向下倾斜。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从基准区域181一侧向外侧缓慢地向下倾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端部(露出区域66(参照图8))的外周边缘部分不被划分而是相连,形成一个弧形曲面。
凸部185的周向r上的长度随着朝向中心(旋转轴n一侧)而变小。
如图17、图18所示,凹部186具有凹入面190、和沿着凹入面190的边缘向基准区域181一侧竖立设置的立壁面192(立壁部)。凹入面190从外侧向基准区域181缓慢地向下倾斜。凹部186的周向r上的长度随着朝向中心(旋转轴n一侧)而变小。
而且,如图27所示,上述立壁面188与立壁面192连续地形成一个面。即,相对通过基准区域181上的面Y,后端侧(凸部185的突出方向一侧,图27中的上方)是立壁面188,相对通过基准区域181上的Y面,前端侧(凹部186的凹入方向一侧,图27中的下方)是立壁面188,它们连续地形成一个面。
而且,凸部185的外侧形状与凹部186的内侧形状是大体相同的形状。
凸部185与凹部186俯视观看时均呈朝向中心具有顶点的山峰形状/山谷形状。凸部185与中心轴n的延伸方向正交,对通过作为嵌合部180的外边缘的外边缘部191的平面突出,凹部186相对该平面凹陷。而且,基准区域181位于平面上。
接着,对安装有使用完的墨水盒150a和崭新的墨水盒150b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19所示,在安装状态下,使用完的墨水盒150a的嵌合部180a与崭新的墨水盒150b的嵌合部180相互嵌合,并形成一体。
具体而言,嵌合部180a的突出面187与嵌合部180b的凹入面190接触。另外,嵌合部180b的突出面187与嵌合部180a的凹入面190接触。嵌合部180a的立壁面188与嵌合部180b的立壁面192接触。嵌合部180b的立壁面192与嵌合部180a的立壁面188接触。崭新的墨水盒150b的凸部185被使用完的墨水盒150a的在周向r上相邻的立壁面192夹持。使用完的墨水盒150a的凸部185被崭新的墨水盒150b的在周向r上相邻的立壁面188夹持。即,使用完的墨水盒150a的凸部185与崭新的墨水盒150b的凸部185相互卡合,限制崭新的墨水盒150b对使用完的墨水盒150a的在周向r上的相对移动。
此外,崭新的墨水盒150b对使用完的墨水盒150a的轴向上的移动不被限制。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部与其周围相比也凹陷。另外,也可以说突起和孔在圆周上排列设置。
对于第三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2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1,墨水盒的嵌合部的形状不同。
以下,对墨水盒250的嵌合部280进行说明。
如图20、图21所示,嵌合部280具有多个凸部285和多个凹部286。
嵌合部280以旋转轴n(中心轴)为中心呈两圈旋转对称。
凸部285和凹部286以嵌合部280的中心为旋转轴n在周向r上交替地配置。作为整个嵌合部280,凸部285和凹部286为相同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285和凹部286均各设置两个。
凸部285和凹部296在俯视观看时均呈大致扇形形状。
如图22所示,凸部285具有突出面287、和沿着突出面287的边缘朝向前方延伸的立壁面288(立壁部)。凸部285的突出面287从顶点朝向外侧缓慢地向下倾斜。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从中心侧朝向外侧缓慢地向下倾斜。凸部285的周向r上的长度随着朝向中心(中心轴n)而变小。
另外,凸部285在突出面287上具有嵌合孔296。
嵌合孔296是向与凸部285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有底孔。即,凸部285在安装姿势下朝向后方突出,而嵌合部296朝向前方延伸。
嵌合孔296具有底部297、和从底部297的边缘朝向突出面287延伸的立壁面298。嵌合孔296的旋转轴方向的截面是以外侧为上边的等腰梯形。
如图22所示,凹部286具有凹入面290。凹入面290从外侧朝向中心缓慢地向下倾斜。凹部286的周向上的长度随着朝向中心一侧(中心轴一侧)而变小。
另外,凹部286在凹入面290具有嵌合突起299。
嵌合突起299是向与凹部286的凹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突起。即,凹部286在安装姿势下朝向前方凹入,而嵌合突起299朝向后方延伸。另外,嵌合突起299能够与凸部285的嵌合孔296嵌合。
嵌合突起299具有突出面270、和从突出面270的边缘朝向凹入面290延伸的立壁面271(立壁部)。嵌合突起299的旋转轴方向的截面是以外侧为上边的等腰梯形。另外,嵌合突起299的外表面形状与嵌合突起299的内表面形状相同。
另外,凸部285与中心轴n的延伸方向正交,且大部分朝向通过作为嵌合部280的外边缘的外边缘部291的平面突出,凹部286的大部分相对平面凹入。具体而言,凸部285的嵌合孔296以外的部位相对平面突出,凹部286的嵌合突起299以外的部位相对平面凹入。
凸部285的突出面287与平面的倾斜角度、和凹部286的凹入面290与平面的倾斜角度相同。另外,凸部285的嵌合孔296的底部297与平面的倾斜角度、和凹部286的嵌合突起299的突出面270与平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接着,对安装有使用完的墨水盒250a和崭新的墨水盒250b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23所示,在安装状态下,使用完的墨水盒250a的嵌合部280a与崭新的墨水盒250b的嵌合部280b相互嵌合,并形成一体。
具体而言,嵌合部280a的突出面287与嵌合部280b的凹入面290接触。另外,嵌合部280b的突出面287与嵌合部280a的凹入面290接触。嵌合部280a的立壁面288与嵌合部280b的立壁面288接触。嵌合部280b的立壁面288与嵌合部280a的立壁面288接触。崭新的墨水盒250b的凸部285被使用完的墨水盒250a的在周向r上相邻的立壁面288夹持。使用完的墨水盒250a的凸部285被崭新的墨水盒250b的在周向r上相邻的立壁面288夹持。即,使用完的墨水盒250a的凸部285与崭新的墨水盒250b的凸部285相互卡合。
另外,嵌合部280b的嵌合突起299被嵌合插入嵌合部280a的嵌合孔296内。同样,嵌合部280a的嵌合突起299被嵌合插入嵌合部280b的嵌合孔296内。
此外,如上所述,只要嵌合突起299被嵌合插入嵌合孔296内即可,嵌合部280a、280b的立壁面288、288不需要接触。即,在立壁面288、288之间也可以有空隙。
使用完的墨水盒250a的嵌合部280a与崭新的墨水盒250b的嵌合部280b的两个部位的嵌合状态同时形成。即,凸部285与凹部286相互嵌合,并且,嵌合突起299与嵌合孔296相互嵌合。
因此,限制使用完的墨水盒250a对崭新墨水盒250b的在周向r上的相对移动。另外,崭新的墨水盒250b对使用完的墨水盒250a的轴向上的移动也被限制。
即,能够从主体筒5稳定地拔出使用完的墨水盒250a。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以下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部与其周围相比也凹陷。另外,也可以说突起和孔在圆周上排列设置。
对于第四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3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1,墨水盒的嵌合部的形状不同。
如图24所示,嵌合部380以旋转轴(中心轴n)为中心呈两圈旋转对称。
嵌合部380能够分成基准区域381、凸部区域382、和凹部区域383三个区域。
即,在嵌合部380的大致整个区域配置基准区域381,以将该基准区域381四等分的方式来配置凸部区域382和凹部区域383。即,如图25所示,凸部区域382和凹部区域383以中心轴n为交点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区域382和凹部区域383以中心轴n为交点正交。
凸部区域382是相对基准区域381突出的区域,凹部区域383是相对基准区域381凹入的区域。
具体而言,凸部区域382是具有相对基准区域381突出的凸部385的区域,凹部区域383是具有相对基准区域381凹陷的凹部386的区域。
凸部区域382具有两个凸部385。凸部385具有突出面387、和沿着突出面387的边缘朝向基准区域381一侧竖立设置的立壁面388(立壁部)。凸部385的突出面387从顶点向外侧缓慢地向下倾斜。具体而言,突出面387呈圆弧状向下倾斜。
两个凸部385在直线上排成一列。
另一方面,凹部区域383具有在嵌合部380的整个直径上设置的凹部386。凹部386具有凹入面390、沿着凹入面390的边缘朝向基准区域381一侧竖立设置的立壁面392。凹部386的凹入面390从顶点朝向外侧缓慢地向上倾斜。具体而言,凹入面390呈圆弧状地倾斜。
另外,凸部385的突出方向与基准区域381正交,凸部385的凹入方向也与其正交。凸部385的突出方向与凸部385的凹入方向朝向相互离开的方向。即,如果从嵌合部380的中心轴n方向俯视观看,则由凸部385和凸部385形成“+”字形状。
嵌合部380的凸部385和凹部386等间隔地呈反射状设置。
接着,对安装有使用完的墨水盒350a和崭新的墨水盒350b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26所示,在安装状态下,使用完的墨水盒350a的嵌合部380a与崭新的墨水盒350b的嵌合部380相互嵌合,并形成一体。
具体而言,嵌合部380a的突出面387与嵌合部380b的凹入面390接触。另外,嵌合部380b的突出面387与嵌合部380a的凹入面390接触。嵌合部380a的立壁面388与嵌合部380b的立壁面392接触。嵌合部380b的立壁面392与嵌合部380a的立壁面388接触。崭新的墨水盒350b的凸部385被使用完的墨水盒350a的在周向r上相邻的立壁面392夹持。使用完的墨水盒350a的凸部385被崭新的墨水盒350b的在周向r上相邻的立壁面388夹持。即,使用完的墨水盒350a的凸部385与崭新的墨水盒350b的凸部385相互卡合,限制使用完的墨水盒350a对崭新的墨水盒350b的周向r上的相对移动。
此外,崭新的墨水盒350b对使用完的墨水盒350a的轴向上的移动不被限制。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部与其周围相比也凹陷。另外,也可以说突起和孔在圆周上排列设置。
对于第五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1000和第一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1,墨水盒的嵌合部的形状略有不同。
以下,对该嵌合部的形状进行具体的说明。
图28是从后侧所看到的本第五实施方式的墨水盒的图,是描绘从其嵌合部1080至螺旋状嵌合处(从此处省略前侧)的立体图。图31(a)是墨水盒的嵌合部1080的凸部1085的立体图,表示通过外边缘部1091的平面X与上述凸部1085的位置关系。图31(b)是该凸部1085的侧面图,此处所示的线X表示上述平面X的位置。图31(c)是表示该凸部1085和其两个横向的凹部1086的一部分的截面图,是(a)所示的C-C线截面。
第五实施方式的凸部1085的相对上述平面X的突出长度H1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凸部85的突出长度长,凹部1086的相对平面X的凹入长度H2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凹部86的凹入长度长(参照图28、图31(b)和图10)。另外,凸部1085的相对平面X的突出长度H1与凹部1086的相对平面X的凹入长度H2大致相等。
另外,凸部1085的突出面1087(称作凸部1085的顶面部分)的倾斜角度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凸部85的突出面87的倾斜角度大。同样,凹部1086的凹入面1090的倾斜角度比第一实施方式的凹部1086的凹入面1090的倾斜角度大。这些凸部1085的突出面1087的倾斜角度、与凹部1086的凹入面1090的倾斜角度对应。
除此之外,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嵌合部1080的凸部1085的侧壁(立壁面1088,该面也是凹部1086的侧壁)以该凸部1085的突出面1087一侧(顶侧)变窄的方式呈圆锥状倾斜。当着眼于凹部1086时,以凹部的凹入面1090(底面)变窄的方式呈圆锥状倾斜。
详细来讲,如图31(c)所示,立壁面1088相对与墨水盒的中心轴平行的Z-Z线倾斜角度θ。即,θ是墨水盒1050的对中心轴的倾斜角度。该角度是对嵌合部1080彼此的结合、脱离产生大的影响的角度。在本说明书中,有时简称为“拔出坡度”。
该倾斜不仅设置于凸部1085的立壁面1088中的左横面1040l和右横面1040r,也设置于中央侧面1040s(嵌合部的凸部的中央侧的立壁面。参照图31(a)、(b))。即,在整个立壁面1088上设置有倾斜。此外,也可以是使左横面1040l和右横面1040r如上述方式地倾斜,不使中央侧面1040s倾斜(采用沿着中心轴的角度)的结构。
对上述墨水盒1050的中心轴的倾斜角度(拔出坡度)θ优选2度以上8度以下,更优选3度以上5度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θ是4度。
接着,对安装有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和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30所示,在安装状态下,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的嵌合部1080a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嵌合部1080b相互嵌合,并形成一体。
具体而言,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的嵌合部1080a的立壁面1088的左横面1040l、右横面1040r、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嵌合部1080b的立壁面1088的左横面1040l、右横面1040r至少在其一部分接触。
更详细地来讲,嵌合部1080a的左横面1040l、右横面1040r、与嵌合部1080b的左横面1040l、右横面1040r以横跨平面X的方式接触(在图31(a)中,用栅格的影线表示接触位置)。嵌合部1080a的接触部分的突出方向l上的长度H3是从突出面1087的顶端至凹入面1090的基端的距离(H1+H2)的60%至90%,优选70%至90%,特别优选80%至85%。具有接触面积越大,嵌合越牢固的倾向。于是,考虑通过牢固的嵌合来提高墨水盒更换时的操作性、和解除该嵌合时的操作性,优选设定上述接触部分的宽度。
被设计为,在将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的嵌合部1080a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嵌合部1080b嵌合时,在这些嵌合部1080a、1080b的相互的突出面1087与凹入面1090之间形成间隙。
即,如图30所示,在嵌合部1080a的凹入面1090a、与嵌合部1080b的突出面1087b之间空有间隙。另外,在嵌合部1080b的凹入面1090b、与嵌合部1080a的突出面1087a之间空有间隙。换言之,嵌合部1080a的突出面1087a与嵌合部1080b的凹入面1090b不接触。另外,嵌合部1080b的突出面1087b与嵌合部1080a的凹入面1090a不接触。
具体而言,如图30所示,突出面1087的突出方向顶端部、与在其顶端部的延长线上且与凹入面1090对应的部位的间隔d设计为0.5mm至5mm。更优选设计为1mm至3mm。
在此,与上述X相同,图30所示的X1是与嵌合部1080a的中心轴n的延伸方向(长度方向l)正交,且通过作为嵌合部1080a的外边缘的外边缘部1091的平面,图30所示的X2是与嵌合部1080b的中心轴n的延伸方向(长度方向l)正交,且通过作为嵌合部1080b的外边缘的外边缘部1091的平面。
如果对平面X1与平面X2的距离进行阐述,则如上述方式设计,所以,平面X1和平面X2成为空出规定的距离的设计。平面X1与平面X2的距离是与凹入面1090与突出面1087的距离d大致相等的距离,空出0.5mm至5mm。更优选1mm至3mm。
而且,在被嵌合的状态下,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凸部1085b被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的在周向r上相邻的立壁面1088夹持。另外,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的凸部1085被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在周向r上相邻的立壁面1088夹持。即,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的凸部1085a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凸部1085b相互嵌合,被相互的立壁面1088夹持。
此时,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的凸部1085a(凹部1086a)的侧壁面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凸部1085b(凹部1086b)的侧壁面分别变成圆锥状,所以,如图32所示,力在这些凸部1085a与凸部1085b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楔效应。具体而言,力在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的凸部1085a的左横面1040l、右横面1040r、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凸部1085b的左横面1040l、右横面1040r之间相互作用。因此,在手握崭新的墨水盒1050b,拔出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时,如图32的箭头所示,产生拔出力,但因上述楔效应产生其反作用力,因此,嵌合部1080a、1080b之间的嵌合部状态不能容易地解除。
如上所述,为了发挥楔效应,作为嵌合部1080的原材料,优选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缩醛、ABS树脂。
接着,在墨水盒1050的一般的更换步骤中,对主要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动作以及位置关系一并进行说明。
如图12(a)、(b)所示,旋转与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嵌合的崭新的墨水盒1050b,由此来解除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的卡合条57与主体筒5的卡合槽20的螺合关系。接着,如图33(a)所示,从涂敷用具主体2中拔出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此时,在本第五实施方式中,嵌合部1080a与嵌合部1080b保持嵌合状态,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被一体地拔出。由于该嵌合状态牢固,因此,即便将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和崭新的墨水盒1050b向长度方向(重力方向)垂下,也维持嵌合部1080a与嵌合部1080b嵌合的状态,不会离开。即,其中一个嵌合部1080a不会远离另一个嵌合部1080b,嵌合状态不被解除。
接着,如图33(b)所示,在使嵌合部1080a与嵌合部1080b嵌合的状态下,旋转这些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和崭新的墨水盒1050b(箭头E),将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位置关系反转。
另外,如图33(c)所示,取下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墨水栓53。
此外,无论取下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墨水栓53的操作(图33(c))、与将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一体地旋转(箭头E)的操作(图33(b))的顺序如何,从防止液体漏出的观点来看,优选先进行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位置关系逆转的操作(图33(b))。
然后,如图34(a)所示,从涂敷用具主体2的后方插入崭新的墨水盒1050b。即,以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中继芯卡合部61变为前方的方式插入。此时,维持嵌合部1080a与嵌合部1080b的嵌合状态不变,手握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将崭新的墨水盒1050b插入涂敷用具主体2中。
然后,如图34(b)所示,将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沿着周向r旋转。
此时,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的嵌合部1080a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嵌合部1080b相互嵌合,因此,作用在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上的周向r上的外力被传递到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嵌合部1080b。即,崭新的墨水盒1050b与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一体地旋转。
如果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一体地旋转,则主体筒5的卡合槽20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卡合条57被螺合。
而且,在主体筒5的卡合槽20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卡合条57被螺合后,解除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嵌合状态。此时,崭新的墨水盒1050b因其卡合条57与卡合槽20螺合,所以,不从主体筒5上脱落。此外,也可以朝向将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轴向折弯的方向施加力,解除嵌合部1080a、1080b的嵌合状态。于是,墨水盒的更换结束。
在本第五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通过牢固的嵌合而能够连接,因此,在墨水盒的更换动作中,能够减少其麻烦。具体而言,在平缓的嵌合的情况下,变成如图12(c)、图14(a)、图14(b)所示的步骤,在从涂敷用具主体2取下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后暂时解除嵌合状态,分别握住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进行操作,接下来使它们再度嵌合,如果是如本第五实施方式那样牢固的嵌合,则如图33(a)、图34(a)、(b)所示,能够汇集这些操作,所以,步骤减少。
如上所述,本第五实施方式在墨水盒更换时的操作性良好方面有利。
另一方面,如第一实施方式的方式,在平缓的嵌合的情况下,对制造墨水盒时嵌合部80的加工精度并无太多要求。于是,如第一实施方式的方式,在平缓的嵌合的情况下,在该方面有利。
嵌合部1080能够通过喷射成型等而成形,但实际上,在通过喷射成型而成形的情况下,有时会发生成形误差。例如,在外边缘部1091且相邻的图29的周向r的突出面1087与凹入面1090的交界部分之间的距离Da(凹入面1090的弦的长度)的尺寸有时会发生误差。
对于这一点,本第五实施方式的墨水盒1050的立壁面1088的接触面形成为圆锥状,除此之外,在设计方面,在嵌合部1080a的凹入面1090与嵌合部1080b的突出面1087之间形成规定的间隙,所以,即便在嵌合部1080中产生一些成形误差,也能容许该误差。
使用下述表1,对此进行说明。
表1表示,对于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的嵌合部1080a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嵌合部1080b,根据它们的成形误差的程度,在凸部1085的突出面1087与凹部1086的凹入面1090之间所形成的间隙d(参照图30(a))变为多大。其中,作为成形误差的指标,使用嵌合部1080a、1080b的各个凹部1086的凹入面1090的弦的长度Da(凹部1086的外边缘部分的长度Da。参照图29)。另外,在下述表1的例子中,表示凸部1085的左横面1040l、右横面1040r的拔出坡度(与墨水盒150的中心轴的倾斜角度)为4°的情况。
(表1)
Figure BDA00002831281100371
Figure BDA00002831281100381
如上述表1所示,在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均按照设计值而成形的情况下,即,在凹部的弦的长度Da对设计值的尺寸误差为0mm的情况下,当将它们嵌合时,在凸部突出面1087与凹部凹入面1090之间所形成的间隙d变为2mm。在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凹部1086均大(凸部1085小),产生尺寸误差+0.14mm的情况下,当将它们嵌合时,上述间隙d变为0mm。相反,在使用完的墨水盒1050a与崭新的墨水盒1050b的凹部1086均小(凸部1085大),在产生尺寸误差-0.14mm的情况下,当将它们嵌合时,上述间隙d变为4mm。
设计上的间隙d为2mm,但是,如上述Da的尺寸误差均为+0.14mm的情况那样,在一个墨水盒的凹部1086大,而另一个墨水盒的凸部1085小的情况下,也仅是深深地嵌合(间隙d变小。例如0mm),能够实现牢固的嵌合状态,这一点并不改变。相反,如上述Da的尺寸误差均为-0.14mm的情况那样,在一个墨水盒的凹部1086小,而另一个墨水盒的凸部1085大的情况下,嵌合仅是变浅(间隙d变大。例如4mm),能够实现牢固的嵌合状态。
在这样的嵌合深度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在于,凸部1085(凹部1086)的立壁面1088形成为圆锥状(在本第五实施方式中,拔出坡度是4°),小的凸部根据立壁面1088的倾斜而与大的凹部较深地嵌合,大的凸部根据立壁面1088的倾斜而与小的凹部较浅地嵌合。
如以上的方式,即使在嵌合部1080中发生成形误差,按照上述方式设定的间隙具有所谓的游隙的作用,所以,也能够使两者牢固地嵌合。
此外,在上述表1的例子中,能够容许凹入面1090的弦的长度Da在+0.14mm以下的误差。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以下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部与其周围相比也凹陷。另外,也可以说突起和孔在圆周上排列设置。
第六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具有与第五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1000大体相同的形状,但是墨水盒的嵌合部的形状略有不同。
以下,对墨水盒的嵌合部1280进行说明。
如图35、图36所示,嵌合部1280具有多个凸部1085和多个凹部1086。
本实施方式的凸部1085在突出面1087上具有嵌合孔1296。嵌合孔1296是向凸部1085的突出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的有底孔。即,凸部1085在嵌合姿势下向后方突出,而嵌合孔1296向前方延伸。
如图37所示,嵌合孔1296具有底部1297、和从底部1297的边缘朝向突出面1087延伸的立壁面1298。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凹部1086在凹入面1090具有嵌合突起1299。嵌合突起1299是向凹部1086的凹入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的突起。即,凹部1086在嵌合姿势下向前方凹入,与此相对,嵌合突起1299向后方延伸。另外,嵌合突起1299能够与凸部1085的嵌合孔1296嵌合。
如图37所示,嵌合突起1299具有突出面1270、和从突出面1270的边缘向凹入面1090延伸的立壁面1271。而且,嵌合突起1299的外表面形状与嵌合孔1296的内表面形状相同。
接着,对安装有使用完的墨水盒1250a和崭新的墨水盒1250b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37所示,在安装状态下,使用完的墨水盒1250a的嵌合部1280a与崭新的墨水盒1250b的嵌合部1280b相互嵌合,并形成一体。
具体而言,使用完的墨水盒的嵌合部1280a的立壁面1088的左横面1040l、右横面1040r、与崭新的墨水盒的嵌合部1280b的立壁面1088的左横面1040l、右横面1040r至少在一部分上接触。
另一方面,嵌合部1280a的突出面1087与嵌合部1280b的凹入面1090不接触。另外,嵌合部1280b的突出面1087与嵌合部1280a的凹入面1090不接触。换言之,嵌合部1280a的凹入面1090与嵌合部1280b的突出面1087采用空出规定的间隔的设计。
另外,嵌合部1280b的嵌合突起1299被嵌合插入嵌合部1280a的嵌合孔1296内。同样,嵌合部1280a的嵌合突起1299被嵌合插入嵌合部1280b的嵌合孔1296内。
嵌合突起1299与凸部1085的嵌合孔1296嵌合。嵌合突起1299的突出面1270不与嵌合孔1296的底部1297接触。即,在嵌合突起1299的突出面1270与嵌合孔1296的底部1297之间形成空间。
具体而言,作为嵌合突起1299的突出面1270与嵌合孔1296的底部1297的距离d2,可以以空出0.5mm至5mm的方式来设计,更优选空出1mm至3mm。
使用完的墨水盒1250a的嵌合部1280a与崭新的墨水盒1250b的嵌合部1280b的两个部位的嵌合状态同时形成。即,凸部1085与凹部1086相互嵌合,并且,嵌合突起1299与嵌合孔1296相互嵌合。
因此,使用完的墨水盒1250a对崭新的墨水盒1250b的向周向r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另外,崭新的墨水盒1250b对使用完的墨水盒1250a的轴向上的移动也被限制。即,能够从主体筒5一体地拔出使用完的墨水盒1250a。
(第七实施方式)
接着,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部与其周围相比也凹陷。另外,也可以说突起和孔在圆周上排列设置。
第七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涂敷用具1大体同样的形状,但是墨水盒的嵌合部的形状略有不同。
如图38、图3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嵌合部1480在立壁面88上具有多个隆起部1443。
隆起部1443设置于立壁面88的左横面1040l、右横面1040r。
隆起部1443是从凹入面90向突出面87延伸的突条。具体而言,隆起部1443跨越整个左右横面1440向凸部85的突出方向1延伸。此外,在图38中表示形成多条隆起部1443,但其数量也可以是一条。
接着,对安装有使用完的墨水盒1450a和崭新的墨水盒1450b的状态进行说明。
如图40所示,在安装状态下,使用完的墨水盒1450a的嵌合部1480a与崭新的墨水盒1450b的嵌合部1480b相互嵌合,并形成一体。
具体而言,设置于使用完的墨水盒的嵌合部1480a的立壁面88的左右横面1440的隆起部1443、与设置于崭新的墨水盒的嵌合部1480b的立壁面88的左右横面1440的隆起部1443接触。
而且,各个嵌合部1480a、1480b的隆起部1443按压相互对峙的部件。
另一方面,嵌合部1480a的突出面87与嵌合部1480b的凹入面90不接触。另外,嵌合部1480b的突出面87与嵌合部1480a的凹入面90不接触。换言之,嵌合部1480a的凹入面90与嵌合部1480b的突出面87按照空出规定间隔的方式来设计。具体而言,突出面87的突出方向顶端部、与在其顶端部的延长线上且与凹入面对应的部位的间隔按照空出0.5mm至5mm的方式来设计,优选按照空出1mm至3mm的方式来设计。
(其它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嵌合变成一体时,为了在相邻的凸部85之间牢固地夹持并提高嵌合强度,如图40所示,在凸部85的立壁面88上沿着嵌合方向l设置有隆起部1443,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提高嵌合强度的方法不分种类。例如,如图41所示,也可以沿着与嵌合方向l交叉的方向设置凸条部1450。在此情况下,在更换时,凸条部1450彼此卡合,阻止墨水盒彼此离开。
另外,为了牢固地夹持,也可以对凸部的立壁面的表面实施加工。具体而言,也可以在凸部的立壁面的表面涂敷凝胶状的阻力体,以增加嵌合时的嵌合部之间的摩擦阻力。另外,也可以在凸部的立壁面的表面涂敷浆糊状的密封部件,填满嵌合时的嵌合部之间的间隙。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采用有使形成于崭新的墨水盒50b的后侧的嵌合部80与形成于使用完的墨水盒50a的后侧的嵌合部80嵌合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有别于上述后侧的嵌合部80,也可以在墨水盒50的安装区域65设置嵌合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嵌合部的形状,举例表示了各种各样的形状,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嵌合部彼此能够嵌合即可。例如,嵌合部也可以是菌形状。
(第九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墨水栓(闭塞部件)及其附近的构造不同的墨水盒的结构。
本第九实施方式的墨水盒401是安装在前述涂敷用具主体450的墨水供给用的罐,如图42、43所示,其包括:在内部填充有墨水的墨水盒主体402;和防止来自墨水盒主体402的不需要的墨水漏出等的墨水栓(闭塞部件)403。
如图44所示,墨水盒主体402由一个端部开放的罐部件405和安装在该罐部件405的开放端一侧的端部形成部件406构成。
罐部件405,如图44、45所示,其外观呈大致圆筒状,是圆筒的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开放(也称作罐开放端部),另一个端部闭塞(也称作罐闭塞端部)的有底状的构造。即,罐部件405在其圆筒的内部形成有贮存墨水的空间(内部空间)420。更具体地来讲,罐部件405具有形成圆筒的侧壁的罐侧面壁430、和形成罐闭塞端部的端壁的罐端面壁431,并由它们形成内部空间420。
另外,罐部件405还具有内周凸423、两个卡合突起421、和外周肩部424。
内周凸423是位于罐开放端一侧,沿着罐侧面壁430的内侧面形成的凸部。
卡合突起421是以罐开放端部的边缘端部为基端向轴线方向突出的部分,正面观看时的形状是方形。而且,该卡合突起421以与后述的端部形成部件406的卡合槽422同等的大小或者略小的方式设定。
外周肩部424是位于罐闭塞端部一侧(罐端面壁431一侧),沿着罐侧面壁430的外侧面形成的一条螺旋状肩部。
如图46所示,端部形成部件406包括圆筒状的筒体主体411、将贮存在罐部件405的墨水向外部引导的圆筒状的排出部412、和具备凸轮功能的推出引导件413。
如图47所示,筒体主体411是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开放(也称作罐开放端部),另一个端部闭塞(也称作罐闭塞端部)的有底状的构造,在内部形成端部空间429。更具体地来讲,筒体主体411具有形成圆筒的侧壁的端部侧面壁432、和形成端部闭塞端部的端壁的端部端面壁433,由它们形成端部空间429。
另外,筒体主体411还具有外周突条425、两个卡合槽422、和一个端面贯通孔435。
外周突条425是形成于端部侧面壁432的外侧面的肩部,是与前述内周凸423卡合的部分。
卡合槽422是形成于端部端面壁433的边缘端部分的缺口状的槽部,正面观看时的形状是方形。而且,以与罐部件405的卡合突起421同等的大小或者略大的方式设定。
端面贯通孔435位于端部端面壁433的大致中央,是在端部端面壁433的部件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孔。
排出部(涂敷液排出口)412如上所述设置于端部闭塞端部、即设置于端部端面壁433,是向与该端部端面壁433正交方向(端部形成部件406的轴线方向)外侧突出的圆筒状的部分。更具体地来讲,排出部412如图45所示,向筒体主体411的端部侧面壁432的相反方向突出,采用其基端侧与筒体主体411的端面贯通孔435连通的配置。而且,排出部412以其内径的大小与端面贯通孔435的开口径大致相同或者略大的方式设定。即,排出部412通过端面贯通孔435与筒体主体411的端部空间429连通。换言之,排出部412是能够作为使通过端面贯通孔435的墨水向外部流出的墨水排出口的发挥作用的部分。
另外,排出部412如图47所示,在内侧面设置有被嵌合部436。被嵌合部436是排出部412的内径做成狭小的部分,是排出部412的轴线方向上的从大致中央至基端的区域f。具体而言,被嵌合部436所占的区域f从排出部412的顶端从轴线方向2.5~3.0mm左右靠近基端的位置至基端。即,排出部412的区域f以外的前端侧的内径比被嵌合部436的内径略大。
推出引导件413设置于筒体主体411的端部端面壁433,是以向与该端部端面壁433正交的方向(端部形成部件406的轴线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导向用的壁。具体而言,如图46所示,推出引导件413大致划分具有:以端部端面壁433为基准,突出长度(竖立高度)变化的倾斜区域415;和突出长度(竖立高度)固定的平坦区域416。推出引导件413如图48所示,根据倾斜区域415和平坦区域416,以俯视时形状呈圆形的方式配置,采用倾斜区域415的突出顶部向圆周方向倾斜的结构。
更具体地来讲,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出引导件413如图48、49所示,具有将倾斜区域415与平坦区域416作为一组的单体导块区域417,组合两组的单体导块区域417a、417b而形成。而且,推出引导件413采用以组合该两组的单体导块区域417a、417b而形成的圆的中心与排出部412的轴心一致的方式配置,且推出引导件413的直径比排出部412的外径大的结构。即,推出引导件413在排出部412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围绕的配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出引导件413的内侧面从排出部412的外侧面离开固定距离,在推出引导件413与排出部412之间形成间隙441。
另外,各个单体导块区域417分别如上所述,是具有倾斜区域415和平坦区域416的结构。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区域415和平坦区域416还具有被细分的区域。即,倾斜区域415在圆周方向上具有坡度不同的两个区域。具体而言,如图46、49所示,倾斜区域415包括:与一个区域相比坡度缓的缓坡度部418;和与另一个区域相比坡度陡的陡坡度部419,是从缓的坡度向陡的坡度呈阶梯式变化的结构。
缓坡度部418如图48、49所示,是单体导块区域417的一部分区域,在圆周方向上展开的角度t为110~113度的区域(圆弧区域),优选角度t为112度的圆弧区域,并且是形成突出顶部(竖立顶部)为2~3度的上升坡度(朝向突出方向的坡度)α,优选3度的上升坡度α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俯视观看推出引导件413的状态下,缓坡度部418的倾斜呈逆时针方向的上升坡度。
陡坡度部419是单体导块区域417的一部分区域,以缓坡度部418的最顶部(沿着上升坡度的倾斜的终点部)为起始点,在圆周方向上展开的角度u为23~26度的圆弧区域,优选角度u为25度的圆弧区域,并且,是形成突出顶部(竖立顶部)为15~17度的上升坡度(朝向突出方向的坡度)β、优选17度的上升坡度β的部分。即,陡坡度部419与缓坡度部418相同,呈逆时针方向的上升坡度。
另一方面,平坦区域416设置于夹着倾斜区域415的位置的两处。具体而言,如图44、46所示,平坦区域416采用以下结构,包括:与一个区域相比突出长度(竖立高度)短(低)的低位平坦部426;和与另一个区域相比突出长度(竖立高度)长(高)的高位平坦部427。
低位平坦部426如图47、48所示,是单体导块区域417的一部分,在周向上展开的角度s为8~11的圆弧区域,优选角度s为10度的圆弧区域,并且筒体主体411的端部端面壁433突出的长度(竖立高度)为1.0~1.2mm左右的部分。而且,低位平坦部426在周向的一个端部(逆时针方向终点部)与缓坡度部418的最底部(沿着上升坡度的坡度的起始点)连续地连接。换言之,如果低位平坦部426以逆时针方向为基准,则相当于单体导块区域417的起始点。
高位平坦部427是单体导块区域417的一部分,在圆周方向上展开的角度v是31~34度的圆弧区域,优选角度v为33度的圆弧区域,并且,从筒体主体411的端部端面壁433突出的长度(竖立高度)为4.0~4.2mm左右的部分。而且,高位平坦部427在圆周方向的一个端部(逆时针方向起始点)与陡坡度部419的最顶部连续地连接。另外,如果对该陡坡度部419与高位平坦部427的连接部440进行补充,则如图46、47所示,突出顶部形成平滑的曲线状。具体而言,该连接部440形成呈现突出顶部的曲率以固定的比例变化的螺旋曲线的形状。
如上所述,各个单体导块区域417是沿着逆时针方向,以低位平坦部(平坦区域)426、缓坡度部(倾斜区域)418、陡坡度部(倾斜区域)419、高位平坦部(平坦区域)427的顺序排列,推出引导件413的圆周中的占有展开180度的圆弧区域(半圆)的结构。即,推出引导件413如图48、49所示,两个单体导块区域417a、417b沿着周向排列,一个单体导块区域417a的高位平坦部427与另一个单体区域417b的低位平坦部426连接,一个单体导块区域417a的低位平坦部426与另一个单体导块区域417b的高位平坦部427连接,形成一系列的圆形形状的壁。
此外,为了方便起见,在图46中,以角度剧烈变化的方式来描绘低位平坦部426与缓坡度部418的连接部、以及缓坡度部418与陡坡度部419的连接部,但是作为这些连接部的实际的形状,优选角度平缓地变化。尤其是在本发明中,如图46所示,上述连接部也可以是角度剧烈变化的结构。
如图44、50所示,墨水栓403包括:一个面开放的有底状的帽体407;和设置于帽体407的内侧的突起状的压入部408和滑动部409。
帽体407的外观是圆筒状,具有形成侧壁的帽侧面壁445和形成圆筒的一个端部壁的帽端面壁446,还具有由它们围绕而成的帽空间447。
压入部408是位于帽空间447内,以帽端面壁446为基端,朝向帽体407的开放端侧突出的部分。另外,压入部408的截面形状大致是圆形,在突出方向(帽体407的轴线方向)前端侧设置有容易插入部448。容易插入部448是压入部408的截面积比其它的部位狭小的部分,是从压入部408的突出方向中途的位置至顶端的区域。具体而言,对于容易插入部448所占的区域,从压入部408的突出方向中途的位置至顶端是1.5~1.8mm左右的长度。
滑动部409是位于帽空间447内,从帽侧面壁445的内侧面突出的部分。具体而言,滑动部409形成为在帽体407的轴线方向上成直线状延伸的突条。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部409在一个帽体407上设置有两处,以其滑动部409a、409b在帽体407的直径上相对的方式配置。换言之,两个滑动部409a、409b如图51所示,如果用一条直线连结,则压入部408位于该直线上且中央的配置。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盒401的各个部件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盒401在利用墨水栓403将墨水盒主体402密闭的状态下销售。因此,以下根据安装有墨水栓403的墨水盒401对各个部件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墨水盒401如图42~图44所示,在罐部件405的罐开放端部安装端部形成部件406,形成墨水盒主体402,以闭塞该端部形成部件406的排出部412的方式安装墨水栓403。具体而言,墨水盒主体402如图45所示,以端部形成部件406的端部侧面壁432位于罐部件405的内部空间420一侧的方式来配置。而且,对于端部形成部件406和罐部件405,以使端部端面壁433的边缘端部与罐开放端部抵接的姿势、即,以使端部形成部件406的卡合槽422与罐部件405的卡合突起421卡合的姿势(图42、43),使端部形成部件406的外周突条425与罐部件405的内周凸起423卡合,由此将两者一体地连接(图45)。换言之,根据卡合槽422与卡合突起421的卡合,罐部件405与端部形成部件406之间的周向上的旋转受到限制。
而且,墨水栓403的压入部408被压入并嵌合在该墨水盒主体402的端部形成部件406的排出部412。具体而言,墨水栓403如图45所示,位于压入部408的前端侧的容易插入部448位于排出部412的被嵌合部436,与该压入部408的容易插入部448相比更靠近基端的部分的一部分(压入嵌合区域)被压入并嵌合在被嵌合部436。更具体地来讲,压入部408的压入嵌合区域采用在压入方向上确保1.2mm左右的配置。
另外,同时,墨水栓403也是滑动部409与推出引导件413抵接的配置。具体而言,如图52所示,墨水栓403的各个滑动部409a、409b配置于各个不同的单体导块区域417a、417b的低位平坦部426。
下面,对从墨水盒主体402取下墨水栓403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盒401具有通过使墨水盒主体402与墨水栓403在墨水盒401的轴线的周向上相对地旋转,能够使两者离开的功能。
即,在上述墨水盒主体402被密闭的状态下(图52),在将墨水盒401竖立的状态下,即,在墨水盒401的轴线大致朝向垂直方向的姿势下,固定墨水盒主体402,对墨水栓403沿着逆时针方向施加力。于是,墨水栓403相对墨水盒主体402旋转。具体而言,在墨水栓403被旋转之前,墨水栓403的滑动部409a、409b双方均位于墨水盒主体402的推出引导件413的低位平坦部426,通过施加逆时针方向的力,滑动部409a、409b向与低位平坦部426邻接的缓坡度部418移动。而且,如果墨水栓403的滑动部409a、409b向墨水盒主体402的缓坡度部418移动,则因旋转力而跑到其倾斜上。即,滑动部409a、409b沿着缓坡度部418移动,墨水栓403随之向离开墨水盒主体402的方向移动。其结果是,墨水栓403的压入部408向从墨水盒主体402的排出部412拔出的方向移动。
而且,如图53所示,如果墨水栓403的滑动部409a、409b到达墨水盒主体402的缓坡度部418的逆时针方向终点部(缓坡度部418的最顶部),则墨水栓403变成更加离开墨水盒主体402的状态,压入部408与排出部412的嵌合状态被解除。即,通过使墨水栓403相对墨水盒主体402相对地旋转,图53所示的墨水栓403的压入部408从图52所示的墨水栓403的旋转开始之前的状态沿着拔出方向移动一定距离g(在本实施方式中,是1.20~1.40mm,优选1.30mm左右)。换言之,滑动部409a、409b从缓坡度部418的最底部移动至最顶部,由此,墨水栓403从图52所示的状态向离开墨水盒主体402的方向移动上述一定距离g。
如果从墨水栓403的压入部408与墨水盒主体402的排出部412的嵌合状态被解除的状态,使墨水栓403进一步逆时针旋转,则如图14所示,墨水栓403的滑动部409a、409b向墨水盒主体402的陡坡度部419移动。而且,滑动部409a、409b沿着陡坡度部419移动,伴随于此,墨水栓403向离开墨水盒主体402的方向大幅移动。具体而言,如果滑动部409a、409b从陡坡度部419的最底部移动至最顶部,则墨水栓403从图53所示的墨水栓403的嵌合被解除之后的状态,向离开墨水盒主体402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h(在本实施方式中,是2.00~2.10mm左右)。
而且,墨水栓403进一步旋转,如果墨水栓403的滑动部409a、409b通过陡坡度部419,则其滑动部409a、409b通过曲线状的连接部440,向高位平坦部427移动(图55)。即,其滑动部409a、409b被载置于高位平坦部427上,由此,利用陡坡度部419来保持墨水栓403至墨水盒主体402的最大离开距离j(至图52的位置的距离)。
如以上方式,本实施方式是使墨水盒主体402与墨水栓403在轴线周围相对地旋转,能够将墨水栓403从墨水盒主体402脱离的结构。具体而言,墨水盒401的结构在于,使墨水栓403的滑动部409a、409b沿着推出引导件413的倾斜区域415移动,由此能够使墨水栓403向离开墨水盒主体402的方向移动。由此,在从墨水盒主体402取下墨水栓403时,无需使墨水盒主体402、墨水栓403相对另一方相对地牵拉的动作,因此,能够防止贮存在墨水盒主体402内的墨水意外地飞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区域415采用坡度呈阶梯式变化的结构,具体而言,采用具有缓坡度部418和陡坡度部419的结构,因此,能够减小能够在墨水盒主体402与墨水栓403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以下的结构,在将墨水栓403的压入部408与墨水盒主体402的排出部412嵌合,将墨水盒主体402内密闭时,墨水栓403的滑动部409a、409b在墨水盒主体402的缓坡度部418上移动,如果压入部408与排出部412的嵌合被解除,墨水盒主体402的密闭状态被解除,则滑动部409a、409b在陡坡度部419上移动。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需要抵抗压入部408与排出部412的嵌合力、以及滑动部409a、409b与推出引导件413之间的摩擦力的力时,滑动部409a、409b在缓坡度部418上移动,在仅需要抵抗滑动部409a、409b与推出引导件413之间的摩擦力的力时,滑动部409a、409b在陡坡度部419上移动。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在墨水盒主体402与墨水栓403之间产生的嵌合力、摩擦力等变化,推出引导件413的倾斜区域415采用坡度呈阶梯式变化的结构,因此,能够缩小使前述两者相对地旋转时所需的力。其结果是,为了取下墨水栓403,不必使墨水盒401倾斜,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墨水意外漏出的可能性。
另外,墨水栓403与墨水盒主体402的嵌合状态被解除后,利用陡坡度部419,能够使墨水栓403大幅离开墨水盒主体402,因此,需要者等通过目视就很容易判断墨水盒主体402的密闭状态是否已被解除。
即,由于容易目视确认墨水栓403与墨水盒主体402的现在的关系,因此,尽管墨水盒主体402与墨水栓403的嵌合状态已经被解除,但是通过使墨水盒主体402颠倒等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墨水漏出的可能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通过了倾斜区域415的滑动部409a、409b载置于作为推出引导件413的最突出的位置的高位平坦部427,因此,在需要者等能够切实地目视确认墨水栓403已从墨水盒主体402中脱离的基础上,尽管已经解除了墨水栓403与墨水盒主体402的嵌合状态,但也能防止随后因某种影响墨水栓403与墨水盒主体402再次嵌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墨水盒主体402中,使排出部412与推出引导件413离开一定距离,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间隙441,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墨水栓403的压入部408在排出部412中的插拔操作。即,排出部412是在插拔压入部408时能够扩张的构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使用两组单体导块区域417,形成俯视观看时形状为圆形的推出引导件413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三组以上的单体导块区域,形成俯视观看时形状为圆形的推出引导件的结构。例如,提出了一种墨水盒的结构,该水盒具有配备有三组图56所示的圆弧的展开角度x为120度的单体导块区域470的推出引导件437、和配备有四组图57所示的圆弧的展开角度x为90度的单体导块区域471的推出引导件438。此外,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需要分别与推出引导件437、438对应的形状的墨水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推出引导件413的倾斜区域415由坡度不同的两个区域形成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也可以由坡度各异的三个以上的区域形成倾斜区域。在此情况下,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优选具有以下结构的墨水盒,在墨水栓与墨水盒主体嵌合的期间,滑动部在缓的坡度的倾斜上移动,上述嵌合被解除后该滑动部在陡的坡度的倾斜上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墨水栓403的滑动部409在帽体407的轴线方向上直线状地延伸的突条,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如图58所示,也可以是能够对推出引导件413的突出顶部嵌合的形状的滑动部472。更具体地来讲,滑动部472使在利用墨水栓将墨水盒主体密闭的状态下,与推出引导件413的突出顶部大体呈点对称的关系的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墨水盒主体402的排出部412向外方突出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如图59所示,也可以是排出部473向墨水盒主体402的内部空间420一侧突出的结构。此外,在此情况下,为了确保排出部473的墨水栓475的压入部476的嵌合,与上述结构相比必须延长压入部476的突出长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采用设置有被压入并嵌合于排出部412的压入部408的墨水栓403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以是采用不设置压入部的墨水栓的结构。作为这种墨水栓,例如,如图60所示,列举有在帽体478的帽侧面壁445的内侧面配备有成沿着其内侧面的环状而形成的卡合环479的墨水栓477。另外,在采用该墨水栓477时,需要在排出部480的外侧面设置与上述卡合环479卡合的凸缘部481。根据这些结构,如图61所示,将卡合环479与凸缘部481卡合,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能够将墨水盒主体内部保持在密闭状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涂敷液采用了墨水,但是在本发明中,只要是浆糊和修正液等液体状的涂敷液,也可以是任何物质。

Claims (40)

1.一种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具备筒部和涂敷部的涂敷用具主体;和在前端侧具备涂敷液供给孔的涂敷液盒,在所述涂敷用具主体的筒部内安装有所述涂敷液盒,从所述涂敷液盒的涂敷液供给孔向涂敷部侧供给涂敷液,其中,
所述涂敷液盒在安装于涂敷用具主体的状态下,其大部分在筒部内,仅仅后端部从筒部露出,
所述涂敷液盒的后端部具有嵌合部,能够使另一个涂敷液盒的一部分嵌合到安装于涂敷用具主体中的涂敷液盒的所述嵌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端部的外周边缘部分形成为曲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部至少具有凸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一个涂敷液盒与另一个涂敷液盒能够通过嵌合部彼此嵌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部具有多个凹部和凸部,
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在筒部的周向上交替地排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部设置于所述后端部的后端面部分,该嵌合部的形状为旋转对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所述涂敷液盒在所述筒部的周向上旋转,能够相对所述涂敷用具主体的筒部装卸所述涂敷液盒。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在使另一个涂敷液盒的一部分嵌合到安装于涂敷用具主体中的涂敷液盒的所述嵌合部的状态下处于垂下的姿势下,嵌合状态不被解除。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具有相对的凸部侧壁面,所述凹部也具有相对的凹部侧壁面,所述相对的凸部侧壁面或者凹部侧壁面的至少一方的间隔,随着使一个涂敷液盒与另一个涂敷液盒嵌合时的嵌合进行,在凸部侧壁面与凹部侧壁面之间变窄的方向上逐渐变化,
在所述凸部与凹部的嵌合已完成的状态下,至少凸部侧壁面与凹部侧壁面相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敷液盒的嵌合部被设计成,在使一个涂敷液盒与另一个涂敷液盒嵌合的状态下,在所述一个涂敷液盒的嵌合部的所述凸部的顶端部与所述另一个涂敷液盒的嵌合部的凹部的基端部之间产生间隙。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部设置于所述后端部的后端面部分,涂敷液盒的所述后端面部分的中心部与其周围相比凹入,通过使一个涂敷液盒的后端部与另一个涂敷液盒的后端部对接,所述两个涂敷液盒的后端部的中心部的周围相嵌合。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部设置于所述后端部的后端面部分,在涂敷液盒的所述后端面部分在圆周上排列设置有突起和孔。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部设置于所述后端部的后端面部分,在涂敷液盒的所述后端面部分等间隔地呈放射状地设置有凸壁和槽。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部设置于所述后端部的后端面部分,在涂敷液盒的所述后端面部分具有在沿着涂敷液盒的轴向的方向上竖立设置的壁面,在该壁面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突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向外侧突出的突起是在沿着涂敷液盒的轴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突条。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向外侧突出的突起是在横切涂敷液盒的轴向的方向上延伸的突条。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用具,其特征在于:
涂敷液盒包括:设置有涂敷液排出口的盒主体;和闭塞该涂敷液排出口从而能够将盒主体内部密闭的闭塞部件,
在盒主体设置有以围绕涂敷液排出口的方式突出的推出引导件,该推出引导件具有突出顶部沿着围绕方向呈阶梯式以不同的上升坡度倾斜的倾斜区域,
在闭塞部件设置有与推出引导件抵接的滑动部,
当使所述滑动部沿着所述推出引导件的倾斜区域的上升坡度移动时,由闭塞部件产生的盒主体的密闭状态被解除。
18.一种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能够安装于具备筒部和涂敷部的涂敷用具主体,在所述涂敷液盒的前端具备涂敷液供给孔,
在所述涂敷用具主体的筒部内安装有涂敷液盒的状态下,涂敷液盒的大部分位于筒部内,仅仅后端部从筒部露出,在后端部具有嵌合部,能够使另一个涂敷液盒的一部分与该嵌合部嵌合。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端部的外周边缘部分形成为曲面。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部至少具有凸部。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一个涂敷液盒与另一个涂敷液盒能够通过嵌合部彼此嵌合。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部具有多个凹部和凸部,
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在筒部的周向上交替地排列。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所述涂敷液盒在所述筒部的周向上旋转,能够相对所述涂敷用具主体的筒部装卸所述涂敷液盒。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在使另一个涂敷液盒的一部分与安装于涂敷用具主体中的涂敷液盒的所述嵌合部嵌合的状态下处于垂下的姿势下,嵌合状态不被解除。
2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部设置于所述后端部的后端面部分,涂敷液盒的所述后端面部分的中心部与其周围相比凹入,通过使一个涂敷液盒的后端部与另一个涂敷液盒的后端部对接,所述两个涂敷液盒的后端部的中心部的周围相嵌合。
26.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部设置于所述后端部的后端面部分,在涂敷液盒的所述后端面部分在圆周上排列设置有突起和孔。
27.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具备:
设置有涂敷液排出口的盒主体;和闭塞该涂敷液排出口从而能够将盒主体内部密闭的闭塞部件,
在盒主体设置有以围绕涂敷液排出口的方式突出的推出引导件,该推出引导件具有突出顶部沿着围绕方向呈阶梯式以不同的上升坡度倾斜的倾斜区域,
在闭塞部件设置有与推出引导件抵接的滑动部,
当使所述滑动部沿着所述推出引导件的倾斜区域的上升坡度移动时,由闭塞部件产生的盒主体的密闭状态被解除。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出引导件具有与倾斜区域的最顶部连续地连接的平坦区域。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出引导件设置于从形成涂敷液排出口的开口形成部的一端离开一定距离以上的位置。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闭塞部件具有压入并嵌入涂敷液排出口的压入部,
倾斜区域包括:配置于最底部一侧的规定的上升坡度的缓坡度部;和配置于最顶部侧的与该缓坡度部相比陡的上升坡度的陡坡度部,
嵌合于涂敷液排出口的压入部,在滑动部从缓坡度部向陡坡度部移动的时刻,所述嵌合状态被解除。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缓坡度部是2~3度的坡度,陡坡度部是15~17度的坡度。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滑动部沿着缓坡度部移动,由此闭塞部件在离开盒主体的方向在1.2~1.4mm的范围移动。
33.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推出引导件在同一假想圆上具有多个倾斜区域。
34.一种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具备:
设置有涂敷液排出口的盒主体;和闭塞该涂敷液排出口从而能够将盒主体内部密闭的闭塞部件,
在盒主体设置有以围绕涂敷液排出口的方式突出的推出引导件,该推出引导件具有突出顶部沿着围绕方向呈阶梯式以不同的坡度倾斜的倾斜区域,
在闭塞部件设置有与推出引导件抵接的滑动部,
当使所述滑动部沿着所述推出引导件的倾斜区域的上升坡度移动时,由闭塞部件产生的盒主体的密闭状态被解除。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推出引导件具有与倾斜区域的最顶部连续地连接的平坦区域。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推出引导件设置于从形成涂敷液排出口的开口形成部的一端离开一定距离以上的位置。
37.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闭塞部件具有压入并嵌入涂敷液排出口的压入部,
倾斜区域包括:配置于最底部一侧的规定的上升坡度的缓坡度部;和配置于最顶部一侧的比该缓坡度部陡的上升坡度的陡坡度部,
嵌合于涂敷液排出口的压入部,在滑动部从缓坡度部向陡坡度部移动的时刻,所述嵌合状态被解除。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缓坡度部是2~3度的坡度,陡坡度部是15~17度的坡度。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滑动部沿着缓坡度部移动,由此闭塞部件在离开盒主体的方向在1.2~1.4mm的范围移动。
40.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涂敷液盒,其特征在于:
推出引导件在同一假想圆上具有多个倾斜区域。
CN2013100494295A 2012-02-08 2013-02-07 涂敷用具和涂敷液盒 Pending CN1032410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5444 2012-02-08
JP2012025444 2012-02-08
JP2012050075 2012-03-07
JP2012-050075 2012-03-07
JP2012090402A JP5926102B2 (ja) 2012-02-08 2012-04-11 塗布具及び塗布液カートリッジ
JP2012-090402 2012-04-11
JP2012-105338 2012-05-02
JP2012105338A JP6087516B2 (ja) 2012-03-07 2012-05-02 塗布液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41034A true CN103241034A (zh) 2013-08-14

Family

ID=48921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94295A Pending CN103241034A (zh) 2012-02-08 2013-02-07 涂敷用具和涂敷液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4103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5987B (zh) * 2017-09-18 2019-01-01 順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書寫工具
CN109806489A (zh) * 2019-03-25 2019-05-28 张峰 一种不易堵塞的便携式耳鼻喉给药器
CN113365849A (zh) * 2018-11-06 2021-09-07 潘吉亚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组合式书写工具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78577Y (zh) * 2005-03-17 2006-05-10 王良 标记工具
CN2910604Y (zh) * 2006-03-10 2007-06-13 王良 书写工具
CN101070029A (zh) * 2006-05-10 2007-11-14 王良 书写工具
CN101224689A (zh) * 2007-01-16 2008-07-23 王良 书写工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78577Y (zh) * 2005-03-17 2006-05-10 王良 标记工具
CN2910604Y (zh) * 2006-03-10 2007-06-13 王良 书写工具
CN101070029A (zh) * 2006-05-10 2007-11-14 王良 书写工具
CN101224689A (zh) * 2007-01-16 2008-07-23 王良 书写工具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5987B (zh) * 2017-09-18 2019-01-01 順德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書寫工具
CN113365849A (zh) * 2018-11-06 2021-09-07 潘吉亚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组合式书写工具
CN113365849B (zh) * 2018-11-06 2023-10-24 潘吉亚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组合式书写工具
CN109806489A (zh) * 2019-03-25 2019-05-28 张峰 一种不易堵塞的便携式耳鼻喉给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41034A (zh) 涂敷用具和涂敷液盒
JP6283349B2 (ja) 筆記具及びインキカートリッジ
CN104334362B (zh) 书写工具
CN202641093U (zh) 涂敷用具以及涂敷液盒
KR200470027Y1 (ko) 3색 형광펜
CN104619515A (zh) 书写用具
JP4874442B2 (ja) 直液式筆記具
CN212332236U (zh) 书写笔
JP2003118290A (ja) 塗布具
CN105209264B (zh) 替换盒的安装构造
KR20200123812A (ko) 샤프펜슬
CN212289286U (zh) 一种环保型无尘教学的板书笔
JP3233595U (ja) 直液式ホワイトボードマーカー
JP2019209531A (ja) 水筆ペン
KR200286957Y1 (ko) 교환가능한 펜촉을 갖는 필기구
CN215705305U (zh) 一种铅笔延长器
JP3150534U (ja) インキタンク交換式筆記具
KR200276888Y1 (ko) 수성잉크를 사용하는 형광펜 겸용 볼펜
JP2017136718A (ja) マーカーホルダー
CN206926445U (zh) 一种新型笔筒
CN2177596Y (zh) 涂卡专用笔
CN1596195B (zh) 涂写器具
CN102616080A (zh) 用于颜料盒的颜料盘组件及颜料盒
KR200232283Y1 (ko) 다단 교체식 지우개
KR20010057362A (ko) 측면안전녹크식 필기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