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7614A - 电力放大装置及音频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力放大装置及音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7614A
CN103227614A CN2012102322049A CN201210232204A CN103227614A CN 103227614 A CN103227614 A CN 103227614A CN 2012102322049 A CN2012102322049 A CN 2012102322049A CN 201210232204 A CN201210232204 A CN 201210232204A CN 103227614 A CN103227614 A CN 1032276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utput
signal
circuit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3220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7614B (zh
Inventor
山内明
鹤见博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27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7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7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76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5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such amplifiers
    • H03F1/52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such amplifiers for amplifiers using field-effec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45Differential amplifiers
    • H03F3/45071Differential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3F3/45076Differential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ve amplifying circuit in the differential amplifier
    • H03F3/45179Differential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ve amplifying circuit in the differential amplifier using MOSFET transistors as the active amplifying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03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the amplifier being designed for audio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covered by H03F3/00
    • H03F2203/45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ifferential amplifiers
    • H03F2203/4548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ifferential amplifiers the CSC comprising only a direct connection to the supply voltage, no other components being pres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力放大装置及音频系统。电力放大装置具备比较器,该比较器比较第1检测信号和第4检测信号,输出与第1电流和第4电流的差异是否大于等于第1规定值相对应的第1比较信号。电力放大装置具备第2比较器,该第2比较器比较第2检测信号和第3检测信号,输出与第2电流和第3电流的差异是否大于等于第2规定值相对应的第2比较信号。

Description

电力放大装置及音频系统
关联申请
本申请基于并享受于2012年1月26日提交的申请号为No.2012-014401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的方式包含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放大装置及音频系统。
背景技术
以前,在作为车载用汽车音频系统的扬声器用放大器而使用的电力放大装置中,有BTL(Bridge Tied Load)方式的电力放大装置。
该BTL方式的电力放大装置,由于具备一对放大电路,所以具有如下优点:形式上使能输出到扬声器的电压及电流都为2倍,较大地得到最大输出电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能检测输出端子的误连接的电力放大装置及音频系统。
一种实施方式的电力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放大器,从正相输出端子输出将输入到输入端子的输入信号放大而成的第1放大信号,而且从反相输出端子输出第2放大信号;
第1放大电路,具备第1输出晶体管、第1电流检测电路、第2输出晶体管、第2电流检测电路和第1驱动电路,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的一端连接到被施加电源电位的电源线,另一端连接到输出第1输出信号的第1输出端子,上述第1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到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的第1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1检测信号输出到第1检测端子,上述第2输出晶体管的一端连接到上述第1输出端子,另一端连接到被施加接地电位的接地线,上述第2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到上述第2输出晶体管的第2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2检测信号输出到第2检测端子,上述第1驱动电路对应于上述第1放大信号,进行控制以使得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和上述第2输出晶体管互补地进行导通/关断;
第2放大电路,具备第3输出晶体管、第3电流检测电路、第4输出晶体管、第4电流检测电路和第2驱动电路,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的一端连接到上述电源线,另一端连接到输出第2输出信号的第2输出端子,上述第3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到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的第3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3检测信号输出到第3检测端子,上述第4输出晶体管的一端连接到上述第2输出端子,另一端连接到上述接地线,上述第4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到上述第4输出晶体管的第4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4检测信号输出到第4检测端子,上述第2驱动电路对应于上述第2放大信号,进行控制以使得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相对于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互补地进行导通/关断,而且使得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和上述第4输出晶体管互补地进行导通/关断;
第1比较器,比较上述第1检测信号和上述第4检测信号,并输出与上述第1电流和上述第4电流的差异是否大于等于第1规定值相对应的第1比较信号;及
第2比较器,比较上述第2检测信号和上述第3检测信号,并输出与上述第2电流和上述第3电流的差异是否大于等于第2规定值相对应的第2比较信号。
另一实施方式的音频系统,具备电力放大装置和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力放大装置具备:
放大器,从正相输出端子输出将输入到输入端子的输入信号放大而成的第1放大信号,而且从反相输出端子输出第2放大信号;
第1放大电路,具备第1输出晶体管、第1电流检测电路、第2输出晶体管、第2电流检测电路和第1驱动电路,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的一端连接到被施加电源电位的电源线,另一端连接到输出第1输出信号的第1输出端子,上述第1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到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的第1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1检测信号输出到第1检测端子,上述第2输出晶体管的一端连接到上述第1输出端子,另一端连接到被施加接地电位的接地线,上述第2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到上述第2输出晶体管的第2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2检测信号输出到第2检测端子,上述第1驱动电路对应于上述第1放大信号,进行控制以使得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和上述第2输出晶体管互补地进行导通/关断;
第2放大电路,具备第3输出晶体管、第3电流检测电路、第4输出晶体管、第4电流检测电路和第2驱动电路,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的一端连接到上述电源线,另一端连接到输出第2输出信号的第2输出端子,上述第3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到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的第3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3检测信号输出到第3检测端子,上述第4输出晶体管的一端连接到上述第2输出端子,另一端连接到上述接地线,上述第4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到上述第4输出晶体管的第4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4检测信号输出到第4检测端子,上述第2驱动电路对应于上述第2放大信号,进行控制以使得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相对于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互补地进行导通/关断,而且使得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和上述第4输出晶体管互补地进行导通/关断;
第1比较器,比较上述第1检测信号和上述第4检测信号,并输出与上述第1电流和上述第4电流的差异是否大于等于第1规定值相对应的第1比较信号;及
第2比较器,比较上述第2检测信号和上述第3检测信号,并输出与上述第2电流和上述第3电流的差异是否大于等于第2规定值相对应的第2比较信号。
上述构成的电力放大装置及音频系统能够检测输出端子的误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音频系统100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第1、第3电流检测电路D1、D3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第2、第4电流检测电路D2、D4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第1、第2比较器C1、C2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第1、第2比较器C1、C2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
图6是示出图1所示的第1、第2比较器C1、C2的构成的其他例子的电路图。
图7是示出图1所示的第1、第2比较器C1、C2的构成的另外其他例子的电路图。
图8是示出图1所示的输出限幅(clip:削波)检测电路CD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
图9是示出图1所示的输出限幅检测电路CD的构成的其他例子的电路图。
图10是示出图1所示的输出限幅检测电路CD的构成的另外其他例子的电路图。
图11是示出误连接状态的4个例子的图。
图12是示出电力放大装置100的构成的一部分的变形例的图。
图13是示出图12所示的实施例1涉及的电力放大装置200的具体动作波形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实施方式的电力放大装置,具备放大器,该放大器从正相输出端子输出将输入到输入端子的输入信号放大而成的第1放大信号,而且从反相输出端子输出第2放大信号。电力放大装置具备第1放大电路,该第1放大电路具备第1输出晶体管、第1电流检测电路、第2输出晶体管、第2电流检测电路和第1驱动电路,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的一端连接到被施加电源电位的电源线,另一端连接到输出第1输出信号的第1输出端子,上述第1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到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的第1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1检测信号输出到第1检测端子,上述第2输出晶体管的一端连接到上述第1输出端子,另一端连接到被施加接地电位的接地线,上述第2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到上述第2输出晶体管的第2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2检测信号输出到第2检测端子,上述第1驱动电路对应于上述第1放大信号,进行控制以使得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和上述第2输出晶体管互补地进行导通/关断。电力放大装置具备第2放大电路,该第2放大电路具备第3输出晶体管、第3电流检测电路、第4输出晶体管、第4电流检测电路和第2驱动电路,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的一端连接到上述电源线,另一端连接到输出第2输出信号的第2输出端子,上述第3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到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的第3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3检测信号输出到第3检测端子,上述第4输出晶体管的一端连接到上述第2输出端子,另一端连接到上述接地线,上述第4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到上述第4输出晶体管的第4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4检测信号输出到第4检测端子,上述第2驱动电路对应于上述第2放大信号,进行控制以使得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相对于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互补地进行导通/关断,而且使得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和上述第4输出晶体管互补地进行导通/关断。电力放大装置具备第1比较器,该第1比较器比较上述第1检测信号和上述第4检测信号,并输出与上述第1电流和上述第4电流的差异是否大于等于第1规定值相对应的第1比较信号。电力放大装置具备第2比较器,该第2比较器比较上述第2检测信号和上述第3检测信号,并输出与上述第2电流和上述第3电流的差异是否大于等于第2规定值相对应的第2比较信号。
例如,在具有多个BTL方式的放大电路装置的多通道功率放大器系统中,发生使连接扬声器的输出端子与不同的通道的输出端子之间进行连接的状态(以下,交叉(cross)误连接状态)。这种情况下,放大电路将驱动由误连接的线的布线电阻和误连接的通道间的偏移(offset)电压而决定的短路电流。
在此,一般而言,同一通道间的偏移电压因放大电路的反馈作用而被管理在一定范围内。但是,不同通道间的偏移电压大多不被管理。
因此,交叉误连接时发生的短路电流也有偏差,输出晶体管中发生与短路电流相对应的电力损耗。
一般而言,在放大电路中设有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防止因过负载时的电力损耗而带来的输出晶体管的SOA(Safe Operating Area)破坏。但是,交叉误连接时发生的电力损耗存在偏差。因此,能引起保护电路的状态不到达保护灵敏度的状态。
在此,由于兼顾负载驱动能力和小的芯片面积,不考虑长时间的SOA来设计保护灵敏度的情况较多。
因此,若在交叉误连接状态下将输出晶体管发生了损耗电力的状态放置一定时间,则由于SOA具有与损耗发生时间成反比的性质,所以在输出晶体管发生的电力损耗超过SOA而至破坏。
近年,在车载领域中,由于向环保汽车发展的趋势,停车时进行怠速熄火(idling stop)的系统盛行,在汽车音频系统中,电源电位的瞬时下降、増加频发。
为了即使在这样的电源变动之中,电力放大装置也不发生声音切断,而使切换放大电路的输出电位的系统成为主流。但是,若在不切断声音的状态下输出电位进行切换,则暂时在推挽输出晶体管中发生电力的不平衡,而保护启动,发生声音切断。
于是,在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电力放大装置及音频系统,即使在怠速熄火引起的电源电位的瞬时下降、増加中,能更适当地检测输出端子的误连接。
以下,对实施方式根据附图进行说明。而且,以下,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使用了BTL方式的电力放大装置。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音频系统1000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如图1所示,音频系统1000具备电力放大装置100和扬声器101。
电力放大装置100将对输入到输入端子Tin的信号进行放大后的电力,输出到第1输出端子Tout1和第2输出端子Tout2之间。另外,连接在第1输出端子Tout1和第2输出端子Tout2之间的扬声器101,被从电力放大装置100供给的电力驱动。
而且,电力放大装置100将与扬声器101是否正常连接相对应的信号输出到第1、第2比较结果端子TC1、TC2。
该电力放大装置100如图1所示,具备放大器A、第1放大电路X1、第2放大电路X2、第1比较器C1、第2比较器C2和输出限幅检测电路CD。
放大器A从正相输出端子A1输出将输入到输入端子Tin的输入信号放大后的第1放大信号,而且,从反相输出端子A2输出第2放大信号。
第1放大电路X1具有第1输出晶体管(pMOS晶体管)M1、第2输出晶体管(nMOS晶体管)M2、第1电流检测电路D1、第2电流检测电路D2和第1驱动电路Dr1。
第1输出晶体管M1的一端(源极)连接到被施加电源电位Vcc的电源线L1,另一端(漏极)被连接到输出第1输出信号Sout1的第1输出端子Tout1。
第1电流检测电路D1检测流到第1输出晶体管M1的第1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1检测信号SD1输出到第1检测端子TD1。
第2输出晶体管M2的一端(漏极)连接到第1输出端子Tout1,另一端(源极)连接到被施加接地电位Gnd的接地线L2。
第2电流检测电路D2检测流到第2输出晶体管M2的第2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2检测信号SD2输出到第2检测端子TD2。
第1驱动电路Dr1被输入第1放大信号,并将与该第1放大信号相对应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第1、第2输出晶体管M1、M2的栅极,来控制第1、第2输出晶体管M1、M2的动作。
该第1驱动电路Dr1作为推挽(push-pull)输出电路进行动作。即,第1驱动电路Dr1对应于第1放大信号,控制第1输出晶体管M1和第2输出晶体管M2以使得它们互补地进行导通(ON)/关断(OFF)。
而且,第2放大电路X2具有第3输出晶体管(pMOS晶体管)M3、第4输出晶体管(nMOS晶体管)M4、第3电流检测电路D3、第4电流检测电路D4和第2驱动电路Dr2。
第3输出晶体管M3的一端(源极)连接到电源线L1,另一端(漏极)连接到输出第2输出信号Sout2的第2输出端子Tout2。
第3电流检测电路D3检测流到第3输出晶体管M3的第3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3检测信号SD3输出到第3检测端子TD3。
第4输出晶体管M4的一端(漏极)连接到第2输出端子Tout2,另一端(源极)连接到接地线L2。
第4电流检测电路D4检测流到第4输出晶体管M4的第4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4检测信号SD4输出到第4检测端子TD4。
第2驱动电路Dr2被输入第2放大信号,并将与该第2放大信号相对应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第3、第4输出晶体管M3、M4的栅极,来控制第3、第4输出晶体管M3、M4的动作。
该第2驱动电路Dr2作为推挽输出电路进行动作。在此,第2放大信号相对于第1放大信号,位相反转。即,第2驱动电路Dr2对应于第2放大信号,进行控制以使得第3输出晶体管M3相对于第1输出晶体管M1互补地进行导通/关断,而且使得第3输出晶体管M3和第4输出晶体管M4互补地进行导通/关断。
而且,如图1所示,第1比较器C1对第1检测信号SD1和第4检测信号SD4进行比较,将与第1电流和第4电流的差异(不同)是否大于等于第1规定值相对应的第1比较信号SC1,输出到第1比较结果端子TC1。
第2比较器C2对第2检测信号SD2和第3检测信号SD3进行比较,将与第2电流和第3电流的差异是否大于等于第2规定值相对应的第2比较信号SC2,输出到第2比较结果端子TC2。
而且,在第1比较信号SC1表示第1电流和第4电流的差异大于等于第1规定值的情况下,或者,在第2比较信号SC2表示第2电流和第3电流的差异大于等于第2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为是在第1输出端子Tout1和第2输出端子Tout2之间,扬声器未正常连接的状态(已说明的交叉误连接状态)。而且,第1规定值和第2规定值也可以为相同的值。
而且,如图1所示,输出限幅检测电路CD检测第1输出信号Sout1及第2输出信号Sout2,并输出与该检测结果相对应的限幅检测信号S1,来控制第1比较器C1及第2比较器C2。
在此,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第1、第3电流检测电路D1、D3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而且,在该图2中,对应于第3电流检测电路D3的符号被“()”所围。如图2所示,例如,第1电流检测电路D1和第3电流检测电路D3具有同样的电路构成。
如图2所示,第1电流检测电路D1例如包括第1检测晶体管(pMOS晶体管)MD1。
第1检测晶体管MD1的一端(源极)连接到电源线L1,另一端(漏极)连接到第1检测端子TD1,栅极连接到第1输出晶体管M1的栅极。该第1检测晶体管MD1流着对流到第1输出晶体管M1的第1电流进行了电流镜(current mirror:电流反射镜)而成的第1检测电流。
即,第1电流检测电路D1将第1检测电流作为第1检测信号SD1从第1检测端子TD1输出。
同样,如图2所示,第3电流检测电路D3例如包括第3检测晶体管(pMOS晶体管)MD3。
第3检测晶体管MD3的一端(源极)连接到电源线L1,另一端(漏极)连接到第3检测端子TD3,栅极连接到第3输出晶体管M3的栅极。该第3检测晶体管MD3流着对(使)流到第3输出晶体管M3的第3电流进行了电流镜(通过电流镜反射)而成的第3检测电流。
即,第3电流检测电路D3将第3检测电流作为第3检测信号SD3从第3检测端子TD3输出。
而且,第1输出晶体管M1的尺寸被设定为与第3输出晶体管M3的尺寸相等。
这种情况下,针对第1电流的第1检测电流的第1镜比(反射镜比值),被设定为与针对第3电流的第3检测电流的第3镜比相等。
而且,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第2、第4电流检测电路D2、D4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而且,在该图3中,与第4电流检测电路D4相对应的符号被“()”所围。如图3所示,例如,第2电流检测电路D2和第4电流检测电路D4具有同样的电路构成。
如图3所示,第2电流检测电路D2例如包括第2检测晶体管(nMOS晶体管)MD2。
第2检测晶体管MD2的一端(源极)连接到接地线L2,另一端(漏极)连接到第2检测端子TD2,栅极连接到第2输出晶体管M2的栅极。该第2检测晶体管MD2流着将流到第2输出晶体管M2的第2电流进行了电流镜而成的第2检测电流。
即,第2电流检测电路D2将第2检测电流作为第2检测信号SD2从第2检测端子TD2输出。
同样,如图3所示,第4电流检测电路D4包括第4检测晶体管(nMOS晶体管)MD4。
第4检测晶体管MD4的一端(源极)连接到接地线L2,另一端(漏极)连接到第4检测端子TD4,栅极连接到第4输出晶体管M4。该第4检测晶体管MD4流着将流到第4输出晶体管M4的第4电流进行了电流镜而成的第4检测电流。
即,第4电流检测电路D4将第4检测电流作为第4检测信号SD4从第4检测端子TD4输出。
而且,第2输出晶体管M2的尺寸被设定为与第4输出晶体管M4的尺寸相等。
这种情况下,针对第2电流的第2检测电流的第2镜比,被设定为与针对第4电流的第4检测电流的第4镜比相等。
在此,对图1所示的第1、第2比较器C1、C2的电路构成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图4是示出图1所示的第1、第2比较器C1、C2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图4的构成检测第1、第3输出晶体管M1、M3的电流较多的情况。而且,在该图4中,与第2比较器C2相对应的符号被“()”所围。如图4所示,例如,第1比较器C1和第2比较器C2具有同样的电路构成。
如图4所示,第1比较器C1具有输入电阻Z1、运算电路C1a和比较电路C1b。输入电阻Z1的一端连接到第1检测端子TD1及第4检测端子TD4,另一端连接到固定电位(接地线L2)。
比较电路C1b的第1输入(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输入电阻Z1的一端,基准电压Vref施加到第2输入(反转输入端子)。而且基准电压Vref>接地电位Gnd。
运算电路C1a将对比较电路C1b输出的信号和输出限幅检测电路CD输出的限幅检测信号S1进行了运算而得到的信号,作为第1比较信号SC1输出。
该运算电路C1a例如如图4所示,是将比较电路C1b输出的信号与限幅检测信号S1进行AND运算,并将该AND运算结果作为第1比较信号SC1输出的AND电路。
因此,在限幅检测信号S1是“Low”(低)电平的情况(即,第1、第2输出端子Tout1、Tout2被限幅在电源侧或接地侧的情况)下,AND电路的输出被固定在“Low”电平。
另一方面,在限幅检测信号S1为“High”(高)电平的情况(即,第1、第2输出端子Tout1、Tout2未被限幅在电源侧或接地侧的情况)下,AND电路的输出对应于比较电路C1b输出的信号而变化。即,这种情况下,第1比较器C1对应于比较电路C1b输出的信号,输出第1比较信号SC1。
而且,为了确定电流检测的检测灵敏度而适当地设定输入电阻Z1和基准电压Vref。比较电路构成为判断电流检测电路的运算结果是否在基准电压以上,并将判断结果向AND电路进行输出限幅检测输出。
运算电路C2a将对比较电路C2b输出的信号和输出限幅检测电路CD输出的限幅检测信号S1进行了运算而得到的信号,作为第2比较信号SC2输出。
该运算电路C2a例如如图4所示,是对比较电路C2b输出的信号和限幅检测信号S1进行AND运算,并将该AND运算结果作为第2比较信号SC2输出的AND电路。
因此,在限幅检测信号S1为“Low”电平的情况(即,第1、第2输出端子Tout1、Tout2被限幅在电源侧或接地侧的情况)下,AND电路的输出被固定在“Low”电平。
另一方面,在限幅检测信号S1为“High”电平的情况(即,第1、第2输出端子Tout1、Tout2未被限幅在电源侧或接地侧的情况)下,AND电路的输出对应于比较电路C2b输出的信号而变化。即,这种情况下,第2比较器C2对应于比较电路C2b输出的信号,输出第2比较信号SC2。
如以上所述,为了确定电流检测的检测灵敏度而适当地设定输入电阻Z1和基准电压Vref。比较电路构成为判断电流检测电路的运算结果是否在基准电压以上,并向AND电路输出判断结果。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第1、第2比较器C1、C2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图5的构成检测第4、第2输出晶体管M4、M2的电流较多的情况。而且,在该图5中,与第2比较器C2相对应的符号被“()”所围。如图5所示,例如,第1比较器C1和第2比较器C2具有同样的电路构成。
如图5所示,第1比较器C1具有输入电阻Z1、运算电路C1a和比较电路C1b。输入电阻Z1的一端连接到第1检测端子TD1及第4检测端子TD4,另一端连接到固定电位(电源线L1)。
输入电阻Z1的一端连接到比较电路C1b的第2输入(反转输入端子),基准电压Vref被施加到比较电路C1b的第1输入(非反转输入端子)。而且基准电压Vref<电源电位Vcc。
运算电路C1a将对比较电路C1b输出的信号和输出限幅检测电路CD输出的限幅检测信号S1进行了运算而得到的信号,作为第1比较信号SC1输出。
该运算电路C1a例如如图5所示,是对比较电路C1b输出的信号和限幅检测信号S1进行AND运算,并将该AND运算结果作为第1比较信号SC1输出的AND电路。
因此,在限幅检测信号S1为“Low”电平的情况(即,第1、第2输出端子Tout1、Tout2被限幅在电源侧或接地侧的情况)下,AND电路的输出固定在“Low”电平。
另一方面,在限幅检测信号S1为“High”电平的情况(即,第1、第2输出端子Tout1、Tout2未被限幅在电源侧或接地侧的情况)下,AND电路的输出对应于比较电路C1b输出的信号而变化。即,这种情况下,第1比较器C1对应于比较电路C1b输出的信号,输出第1比较信号SC1。
而且,为了确定电流检测的检测灵敏度而适当地设定输入电阻Z1和基准电压Vref。比较电路构成为判断电流检测电路的运算结果是否在基准电压以下,并输出到AND电路。
运算电路C2a将对比较电路C2b输出的信号和输出限幅检测电路CD输出的限幅检测信号S1进行了运算而得到的信号,作为第2比较信号SC2输出。
该运算电路C2a例如如图5所示,是对比较电路C2b输出的信号和限幅检测信号S1进行AND运算,并将该AND运算结果作为第2比较信号而输出的AND电路。
因此,在限幅检测信号S1为“Low”电平的情况(即,第1、第2输出端子Tout1、Tout2被限幅在电源侧或接地侧的情况)下,AND电路的输出被固定在“Low”电平。
另一方面,在限幅检测信号S1为“High”电平的情况(即,第1、第2输出端子Tout1、Tout2未被限幅在电源侧或接地侧的情况)下,AND电路的输出对应于比较电路C2b输出的信号而变化。即,这种情况下,第2比较器C2对应于比较电路C2b输出的信号,输出第2比较信号SC2。
如以上所述,为了确定电流检测的检测灵敏度而适当地设定输入电阻Z1和基准电压Vref。比较电路构成为判断电流检测电路的运算结果是否在基准电压以下,并输出到AND电路。
而且,图6是示出图1所示的第1、第2比较器C1、C2的构成的其他例子的电路图。而且,在该图6中,第2比较器C2相对应的符号被“()”所围。如图6所示,例如,第1比较器C1和第2比较器C2具有同样的电路构成。
如图6所示,第1比较器C1(第2比较器C2)与图4所示的电路构成进行比较,还具备直流电源VS和灵敏度钝化电阻Z2。
灵敏度钝化电阻Z2的一端连接到输入电阻Z1的一端,另一端连接到比较电路C1b(C2b)的第1输入(非反转输入端子)及第4检测端子TD4(第2检测端子TD2)。
直流电源VS的一端(正极)连接到比较电路C1b(C2b)的第2输入(反转输入端子),另一端(负极)连接到固定电位(接地线L2),并生成基准电压Vrefa。
在图6的例子中,输入电阻Z1的另一端及直流电源VS的另一端仅与接地线L2连接。
比较电路C1b(C2b)构成为判断第1电流检测电路的运算结果是否在基准电压以上,并输出到AND电路。AND电路将来自比较电路的逻辑值和输出限幅检测电路的输出逻辑值的逻辑积输出到比较结果端子。灵敏度钝化电阻Z2可以通过与输入电阻Z1的比率(例如,(Z1+Z2)/Z1>1)进一步防止通常动作时的误动作。图6所示的电路构成,是检测第1、第3输出晶体管M1、M3的电流不平衡的构成。
而且,图7是示出图1所示的第1、第2比较器C1、C2的构成的另外其他例子的电路图。而且,在该图7中,与第2比较器C2相对应的符号被“()”所围。如图7所示,例如,第1比较器C1和第2比较器C2具有同样的电路构成。
如图7所示,第1比较器C1(第2比较器C2)与图5所示的电路构成进行比较,还具备直流电源VS和灵敏度钝化电阻Z2。
灵敏度钝化电阻Z2的一端连接到输入电阻Z1的一端及第4检测端子TD4(第2检测端子TD2),另一端连接到比较电路C1b(C2b)的第2输入(反转输入端子)及第1检测端子TD1(第3检测端子TD3)。
直流电源VS的一端(负极)连接到比较电路C1b(C2b)的第1输入(非反转输入端子),另一端(正极)连接到固定电位(电源线L1),并生成基准电压Vrefa。
在图7的例子中,输入电阻Z1的另一端及直流电源VS的另一端仅与电源线L1连接。
比较电路C1b(C2b)构成为判断第1电流检测电路的运算结果是否在基准电压以下,并输出到AND电路。AND电路将来自比较电路的逻辑值和输出限幅检测电路的输出逻辑值的逻辑积输出到比较结果端子。灵敏度钝化电阻Z2可以通过与输入电阻Z1的比率(例如,(Z1+Z2)/Z1>1)进一步防止通常动作时的误动作。图7所示的电路构成,是检测第2、第4输出晶体管M2、M4的电流不平衡的构成。
接着,对图1所示的输出限幅检测电路CD的电路构成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图1所示的输出限幅检测电路CD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电路图。
如图8所示,输出限幅检测电路CD例如包括NOR电路Cda、第1电源侧直流电源VSb1、第2电源侧直流电源VSb2、第1电源侧比较电路CDb1和第2电源侧比较电路CDb2。
第1电源侧直流电源VSb1的正极连接到电源线L1,并输出第1电源侧基准电压Vrefb1。
第2电源侧直流电源VSb2的正极连接到电源线L1,并输出第2电源侧基准电压Vrefb2。
第1电源侧比较电路CDb1的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1电源侧直流电源VSb1的负极,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1输出端子Tout1。
第2电源侧比较电路CDb2的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2电源侧直流电源VSb2的负极,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2输出端子Tout2。
NOR电路Cda将对第1及第2电源侧比较电路CDb1、CDb2的输出进行了NOR运算而得到的结果,作为限幅检测信号S1输出。
该图8所示的输出限幅检测电路CD,在第1输出信号Sout1在从电源电位Vcc到比电源电位Vcc还低的第1电源侧基准电压Vrefb1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或者,在第2输出信号Sout2在从电源电位Vcc到比电源电位Vcc还低的第2电源侧基准电压Vrefb2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不从第1比较器C1输出第1比较信号SC1(即,使第1比较器C1的输出为固定值),而且进行控制以使得不从第2比较器C2输出第2比较信号SC2(即,使第2比较器C2的输出为固定值)。
也就是说,在输出电位在内部电源Vcc附近时,不进行交叉误连接检测。这对有信号时的误动作防止有利。
而且,图9是示出图1所示的输出限幅检测电路CD的构成的其他例子的电路图。
如图9所示,输出限幅检测电路CD包括NOR电路Cda、第1接地侧直流电源VSc1、第2接地侧直流电源VSc2、第1接地侧比较电路CDc1和第2接地侧比较电路CDc2。
第1接地侧直流电源VSc1的负极连接到接地线L2,并输出第1接地侧基准电压Vrefc1。
第2接地侧直流电源VSc2的负极连接到接地线L2,并输出第2接地侧基准电压Vrefc2。
第1接地侧比较电路CDc1的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1接地侧直流电源VSc1的正极,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1输出端子Tout1。
第2接地侧比较电路CDc2的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2接地侧直流电源VSc2的正极,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2输出端子Tout2。
NOR电路Cda将对第1及第2接地侧比较电路CDc1、CDc2的输出进行了NOR运算而得到的结果,作为限幅检测信号S1输出。
该图9所示的输出限幅检测电路CD,在第1输出信号Sout1在从接地电位Gnd到比接地电位Gnd还高的第1接地侧基准电压Vrefc1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或者,在第2输出信号Sout2在从接地电位Gnd到比接地电位Gnd还高的第2接地侧基准电压Vrefc2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不从第1比较器C1输出第1比较信号SC1(即,使第1比较器C1的输出为固定值),而且进行控制以使得不从第2比较器C2输出第2比较信号SC2(即,使第2比较器C2的输出为固定值)。
而且,图10是示出图1所示的输出限幅检测电路CD的构成的另外其他例子的电路图。
如图10所示,输出限幅检测电路CD例如包括NOR电路Cda、第1电源侧直流电源VSb1、第2电源侧直流电源VSb2、第1电源侧比较电路CDb1、第2电源侧比较电路CDb2、第1接地侧直流电源VSc1、第2接地侧直流电源VSc2、第1接地侧比较电路CDc1和第2接地侧比较电路CDc2。
第1电源侧直流电源VSb1的正极连接到电源线L1,并输出第1电源侧基准电压Vrefb1。
第2电源侧直流电源VSb2的正极连接到电源线L1,并输出第2电源侧基准电压Vrefb2。
第1电源侧比较电路CDb1的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1电源侧直流电源VSb1的负极,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1输出端子Tout1。
第2电源侧比较电路CDb2的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2电源侧直流电源VSb2的负极,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2输出端子Tout2。
第1接地侧直流电源VSc1的负极连接到接地线L2,并输出第1接地侧基准电压Vrefc1。
第2接地侧直流电源VSc2的负极连接到接地线L2,并输出第2接地侧基准电压Vrefc2。
第1接地侧比较电路CDc1的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2接地侧直流电源VSc2的正极,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1输出端子Tout1。
第2接地侧比较电路CDc2的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1接地侧直流电源VSc1的正极,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2输出端子Tout2。
NOR电路Cda将对第1及第2电源侧比较电路CDb1、CDb2的输出及第1及第2接地侧比较电路CDc1、CDc2的输出进行了NOR运算而得到的结果,作为限幅检测信号S1输出。
该图10所示的输出限幅检测电路CD,在第1输出信号Sout1在从电源电位Vcc到比电源电位Vcc还低的第1电源侧基准电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在第2输出信号Sout2在从电源电位Vcc到比电源电位Vcc还低的第2电源侧基准电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在第1输出信号Sout1在从接地电位Gnd到比接地电位Gnd还高的第1接地侧基准电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或者,在第2输出信号Sout2在从接地电位Gnd到比接地电位Gnd还高的第2接地侧基准电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不从第1比较器C1输出第1比较信号SC1(即,使第1比较器C1的输出为固定值),而且进行控制以使得不从第2比较器C2输出第2比较信号SC2(即,使第2比较器C2的输出为固定值)。
也就是说,在输出电位在电源电位Vcc附近或在接地电位Gnd附近时,不进行交叉误连接检测。这对有信号时的误动作防止有利。
接着,对具有如以上构成的电力放大装置100的交叉误连接状态下的动作进行说明。
举在具有多通道的功率放大器系统中,在某一通道的BTL输出的一方的输出端子和不同的通道的任一输出端子之间因误连接而连接了布线电阻Rs的状态(交叉误连接状态)为例进行说明。
图11是示出误连接状态的4个例子的图。误连接间的偏移电压为Vos的情况(放大电路1的输出端子电压比其他还大)下,流到布线电阻Rs的电流Io(cross_short)用以下的式(1)来表示。
Io(cross_short)=Vos/Rs                (1)
例如,由于第1比较器C1是检测该交叉误连接状态的构件,所以若设定输入到第1比较器C1的电流为Iin(COMP),输入电阻为Z1,基准电压为Vref(COMP),则交叉误连接状态的判断式用以下的式(2)来表示。在该式成立的情况下,第1比较器C1判断为交叉误连接状态。(其中,Iin(COMP)=第1检测电流I(D1)-第4检测电流I(D4))
Iin(COMP)·Z1>Vref(COMP)                    (2)
进而,在交叉误连接状态下,根据I(D1)>>I(D4)的关系可以改写为以下的式(3)。
I(D1)·Z1>Vref(COMP)                        (3)
流到第1电流检测电路D1的电流,监视流到输出晶体管M1的电流。因此,若使该电流比为1/m倍,则最终的判断式用以下的式(4)来表示。
Io > m · Verf ( COMP ) Z 1 - - - ( 4 )
如以上那样,交叉误连接的判断式仅监视输出晶体管流动的电流。即使在怠速熄火下,电力放大装置100的输出电位切换,瞬时产生电力不平衡的情况下,电流也平衡,不误动作。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力放大装置,可以检测输出端子的误连接。
特别是,其特征为在汽车音频系统中交叉误连接发生时,不被因误连接的线的布线电阻和误连接的通道间的偏移电压而流动的短路电流破坏地保护电力放大装置,进而在正常动作时的瞬低、电源上升、过渡动作时,电力放大装置也不误动作。
(变形例)
以下,对已经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2是示出电力放大装置100的构成的一部分的变形例的图。而且,在图12中与图1相同的符号,表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而且,该图12未示出的电力放大装置100的其他构成与图1一样。
如图12所示,电力放大装置200具备中点电位控制电路1、全差动运算放大器3、第1反馈电阻R1、第2反馈电阻R2、第3反馈电阻R3、第4反馈电阻R4、第1输入电阻R11、第2输入电阻R12、第1运算放大器OP1、第2运算放大器OP2和开关电路SW。
而且,第1反馈电阻R1、第2反馈电阻R2、第3反馈电阻R3、第4反馈电阻R4、第1输入电阻R11、第2输入电阻R12、第1运算放大器OP1和第2运算放大器OP2,对应于图1的放大器A。而且,第1、第2信号输入端子Tin1、Tin2对应于图1的输入端子Tin。
如图12所示,第1运算放大器OP1的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1信号输入端子Tin1。
第1反馈电阻R1连接在第1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子和第1运算放大器OP1的反转输入端子之间。
第2反馈电阻R2的一端连接到第1运算放大器OP1的反转输入端子。
第2运算放大器OP2的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2信号输入端子Tin2。
第3反馈电阻R3的一端连接到第2运算放大器OP2的反转输入端子,另一端连接到第2反馈电阻R2的另一端。
第4反馈电阻R4连接在第2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子和第2运算放大器OP2的反转输入端子之间。
而且,第1至第4反馈电阻R1~R4例如,各具有相同的第1电阻值Ra。
而且,全差动运算放大器3的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1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子,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2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子,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1信号输出端子Tout1,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2信号输出端子。该全差动运算放大器3将差动增益保持为一定。
在此,如图12所示,全差动运算放大器3例如,具有第5反馈电阻R5、第6反馈电阻R6、第7反馈电阻R7、第8反馈电阻R8、第9反馈电阻R9、第10反馈电阻R10、第3运算放大器X1和第4运算放大器X2。
第5反馈电阻R5的一端连接到全差动运算放大器3的非反转输入端子(第1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子)。
第6反馈电阻R6的一端连接到全差动运算放大器3的反转输入端子(第2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子)。
第7反馈电阻R7的一端连接到第5反馈电阻R5的另一端。
第8反馈电阻R8的一端连接到第6反馈电阻R6的另一端。
第3运算放大器X1的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5反馈电阻R5的另一端,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8反馈电阻R8的另一端,输出端子连接到全差动运算放大器3的非反转输入端子(第1信号输出端子Tout1)。
第9反馈电阻R9连接在第3运算放大器X1的输出端子和第3运算放大器X1的反转输入端子之间。
第4运算放大器X2的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6反馈电阻R6的另一端,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第7反馈电阻R7的另一端,输出端子连接到全差动运算放大器3的反转输入端子(第2信号输出端子Tout2)。
第10反馈电阻R10连接在第4运算放大器X2的输出端子和第4运算放大器X2的反转输入端子之间。
而且,第5及第6反馈电阻R5、R6,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各具有相同的第2电阻值Rb。
而且,第9及第10反馈电阻R9、R10,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各具有相同的第3电阻值Rc。
而且,第7及第8反馈电阻R7、R8的电阻值,在本实施例中,例如,为比第3电阻值Rc还可无视的小的电阻值。
开关电路SW连接在第2反馈电阻R2的另一端和接地之间。
第1输入电阻R11连接在第1信号输入端子Tin1和施加了基准电压Vref的基准端子(SVR端子)Tref之间。
第2输入电阻R12连接在第2信号输入端子Tin2和基准端子Tref之间。
而且,基准电压Vref通过SVR滤波器2而提供给基准端子Tref。该SVR滤波器2将电源电位Vbat(Vcc)分压为比电源电位Vbat的中间电压还低的值来生成基准电压Vref,而且,通过连接在基准端子Tref和接地之间的电容器(未图示),来提高针对生成的基准电压Vref的电源电位变动除去比。
即,即使电源电位Vbat因怠速熄火等而变动,基准电压Vref也稳定。基准电压Vref例如设定为电源电位Vbat的四分之一。
中点电位控制电路1监视基准电压Vref和电源电位(电池电压)Vbat,对应于该电源电位Vbat的值,来控制开关电路SW。
例如,在电源电位Vbat在预先设定的切换阈值Vth以上的情况(电源电位Vbat为稳定状态的情况)下,中点电位控制电路1使开关电路SW为导通(ON)。另一方面,在电源电位Vbat小于切换阈值Vth的情况(电源电位Vbat瞬时下降的情况)下,中点电位控制电路1使开关电路SW关断(OFF)。
而且,切换阈值Vth被设定为,第1及第2运算放大器OP1、OP2可动作而输出规定的信号的电源电位Vbat的值。该切换阈值Vth根据基准电压Vref来设定。例如,切换阈值Vth被设定为比稳定时的电源电位Vbat的二分之一还高。这种情况下,中点电位控制电路1根据对电源电位Vbat和基准电压Vref进行比较的结果,来控制开关电路SW。
接着,对具有如以上构成的电力放大电路的动作、增益及DC动作点进行说明。
如以上所述,电源电位Vbat是电池电压。而且,基准端子Tref比电源电位Vbat的中间电压还低,例如生成电源电位Vbat的1/4的电压,而且为通过外附的电容器来提高电源电位除去比的端子。而且,在第1信号输入端子Tin1上施加输入信号,第2信号输入端子Tin2为假想接地点。
首先,开关电路SW为导通状态之时,第1运算放大器OP1的增益K1如以下的式(5)所示,为2倍。
K1=1+R1/R2=1+Ra/Ra=2        (5)
第2运算放大器OP2的增益K2同样求得。然后,由于第2信号输入端子Tin2是假想接地点,所以结果,第1运算放大器OP1和第2运算放大器OP2的差动输出的差动增益KA因第2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为交流接地点,而如以下的式(6)所示,为2倍。
KA=K1-K2=2-0=2            (6)
第1运算放大器OP1及第2运算放大器OP2是2倍的DC放大器,基准端子Tref的基准电压Vref是稳定时的电源电位Vbat的1/4的设定。因此,第1运算放大器OP1和第2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电位,为电源电位Vbat的1/2,也就是说,为电源电位Vbat的中间电位。
接着,将全差动运算放大器3的差动增益,即从第1运算放大器OP1及第2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到第1信号输出端子Tout1及第2信号输出端子Tout2的差动增益,设为KB。如以上所述,由于第7、第8反馈电阻的电阻值为比第9、第10反馈电阻的电阻值还可无视的小的电阻值,所以该差动增益KB近似为Rc/Rb。
因此,向第1信号输入端子Tin1输入输入信号的情况的、电力放大装置200的差动增益(第1信号输出端子Tout1和第2信号输出端子Tout2的差动输出增益)K,计算为K=KA×KB=2Rc/Rb。
第1信号输出端子Tout1和第2信号输出端子Tout2的输出电位,因第7、第8反馈电阻R7、R8的作用,而表示为大致与第1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电位和第2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电位接近的值。如果没有R7、R8,则第1运算放大器OP1及第2运算放大器OP2的DC增益大致为无限大,输出电位Tout1、Tout2变得不能被定为所期望的电压。因此,第1信号输出端子Tout1和第2信号输出端子Tout2的输出电位,大致表示为电源电位Vbat的中间电位。
另一方面,开关电路SW为关断状态之时,第1运算放大器OP1的增益K1如以下的式(7)所示,为1.5倍。
K1=1+R1/(R2+R3)=1+Ra/(2Ra)=1.5        (7)
同样,开关电路SW为关断状态之时,第2运算放大器OP2的增益K2如以下的式(8)所示,为-0.5倍。
K2=-R4/(R2+R3)=-Ra/2Ra=-0.5          (8)
结果,第1运算放大器OP1和第2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的差动增益KA如以下的式(9)所示,为2倍。
KA=K1-K2=1.5-(-0.5)=2            (9)
由于开关电路SW为关断状态,所以第1运算放大器OP1和第2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电位为与基准端子Tref大致相同的电位,为电源电位Vbat的1/4。
第1信号输出端子Tout1和第2信号输出端子Tout2的输出电位,因第7、第8反馈电阻R7、R8的作用,而表示为大致与第1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电位和第2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电位接近的值。因此,第1信号输出端子Tout1和第2信号输出端子Tout2的输出电位,大致表示电源电位Vbat的1/4的电位。
而且,如以上所述,由于第7、第8反馈电阻的电阻值为比第9、第10反馈电阻的电阻值可无视的小的电阻值,所以全差动运算放大器3的差动增益KB近似为Rc/Rb。
因此,向第1信号输入端子Tin1输入了输入信号的情况的、电力放大装置200的差动增益(第1信号输出端子Tout1和第2信号输出端子Tout2的差动输出增益)K,计算为K=KA×KB=2Rc/Rb。
这样一来,无论开关电路SW是导通/关断状态,电力放大装置200的差动增益K一直固定为2Rc/Rb。另外,通过开关电路SW的导通/关断状态,仅第1信号输出端子Tout1和第2信号输出端子Tout2的直流输出电位,变化为电源电位Vbat的中间电压、或者电源电位Vbat的1/4的电位。
在此,对电力放大装置200的具体的动作波形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13是示出图12所示的实施例1涉及的电力放大装置200的具体的动作波形的一个例子的图。
在此,将切换阈值Vth如式(10)那样进行设定。而且,在式(10)中,Vref是基准电压,Vhr是固定的电压。
Vth=2Vref+Vhr    (10)
在图13中,电源电位Vbat的波形示出典型的怠速熄火后的发动机再始动时发生的、电池电压的瞬时下降(时间t1~t4)。而且,时间t1以前、时间t4以后,电源电位(电池电压)Vbat为稳定状态。
输出直流电压VoutDC表示出第1信号输出端子Tout1和第2信号输出端子Tout2的电位。
例如,电源电位Vbat比切换阈值Vth还高的情况(时间t2以前、时间t3以后)下,中点电位控制电路1使开关电路SW为导通,从而输出直流电压VoutDC变为电源电位Vbat的1/2。
另一方面,电源电位Vbat比切换阈值Vth还低的情况(时间t2~t3)下,中点电位控制电路1使开关电路SW为关断,从而输出直流电压VoutDC变为电源电位Vbat的1/4。
另外,在第1信号输出端子Tout1及第2信号输出端子Tout2,正相的输出信号和反相的输出信号被输出。电源电位Vbat的波形的瞬时下降或上升时,有时一方的输出端子被限幅(图13的箭头A)。
但是,本实施例1涉及的电力放大装置200,由于将差动增益保持为一定,所以第1信号输出端子Tout1和第2信号输出端子Tout2的差动输出,在电池电压的瞬时下降的前后可一直得到所期望的输出波形(图13的箭头B)。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例1涉及的电力放大电路,即使电源电位瞬时下降,也可以持续输出所期望的输出波形。
另外,适用了本实施例1涉及的电力放大电路的汽车音频,从怠速熄火引起的发动机停止到始动时的负载急变引起的电池电压的瞬时下降之际,可以不中途切断音声输出。即,从发动机停止到始动时,用户可以没有不调和的感觉地收听该汽车音频的音声输出。
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无意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施,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的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都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和主旨内,而且包含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电力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放大器,从正相输出端子输出将输入到输入端子的输入信号放大而成的第1放大信号,而且从反相输出端子输出第2放大信号;
第1放大电路,具备第1输出晶体管、第1电流检测电路、第2输出晶体管、第2电流检测电路和第1驱动电路,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的一端连接到被施加电源电位的电源线,另一端连接到输出第1输出信号的第1输出端子,上述第1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到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的第1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1检测信号输出到第1检测端子,上述第2输出晶体管的一端连接到上述第1输出端子,另一端连接到被施加接地电位的接地线,上述第2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到上述第2输出晶体管的第2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2检测信号输出到第2检测端子,上述第1驱动电路对应于上述第1放大信号,进行控制以使得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和上述第2输出晶体管互补地进行导通/关断;
第2放大电路,具备第3输出晶体管、第3电流检测电路、第4输出晶体管、第4电流检测电路和第2驱动电路,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的一端连接到上述电源线,另一端连接到输出第2输出信号的第2输出端子,上述第3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到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的第3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3检测信号输出到第3检测端子,上述第4输出晶体管的一端连接到上述第2输出端子,另一端连接到上述接地线,上述第4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到上述第4输出晶体管的第4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4检测信号输出到第4检测端子,上述第2驱动电路对应于上述第2放大信号,进行控制以使得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相对于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互补地进行导通/关断,而且使得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和上述第4输出晶体管互补地进行导通/关断;
第1比较器,比较上述第1检测信号和上述第4检测信号,并输出与上述第1电流和上述第4电流的差异是否大于等于第1规定值相对应的第1比较信号;及
第2比较器,比较上述第2检测信号和上述第3检测信号,并输出与上述第2电流和上述第3电流的差异是否大于等于第2规定值相对应的第2比较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电力放大装置,其中,
还具备输出限幅检测电路,上述输出限幅检测电路检测上述第1输出信号及上述第2输出信号,并输出对应于该检测结果的限幅检测信号,来控制第1比较器及上述第2比较器;
上述输出限幅检测电路,
在上述第1输出信号在从上述电源电位到低于上述电源电位的第1电源侧基准电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或者,在上述第2输出信号在从上述电源电位到低于上述电源电位的第2电源侧基准电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不从上述第1比较器输出上述第1比较信号,而且进行控制以使得不从上述第2比较器输出上述第2比较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电力放大装置,其中,
还具备输出限幅检测电路,上述输出限幅检测电路检测上述第1输出信号及上述第2输出信号,并输出对应于该检测结果的限幅检测信号,来控制第1比较器及上述第2比较器;
上述输出限幅检测电路,
在上述第1输出信号在从上述接地电位到高于上述接地电位的第1接地侧基准电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或者,在上述第2输出信号在从上述接地电位到高于上述接地电位的第2接地侧基准电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不从上述第1比较器输出上述第1比较信号,而且进行控制以使得不从上述第2比较器输出上述第2比较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电力放大装置,其中,
还具备输出限幅检测电路,上述输出限幅检测电路检测上述第1输出信号及上述第2输出信号,并输出对应于该检测结果的限幅检测信号,来控制第1比较器及上述第2比较器,
上述输出限幅检测电路,
在上述第1输出信号在从上述电源电位到低于上述电源电位的第1电源侧基准电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或者,在上述第2输出信号在从上述电源电位到低于上述电源电位的第2电源侧基准电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或者,在上述第1输出信号在从上述接地电位到高于上述接地电位的第1接地侧基准电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或者,在上述第2输出信号在从上述接地电位到高于上述接地电位的第2接地侧基准电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不从上述第1比较器输出上述第1比较信号,而且进行控制以使得不从上述第2比较器输出上述第2比较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电力放大装置,其中,
上述输出限幅检测电路还包括:
第1电源侧直流电源,正极连接到上述电源线,输出上述第1电源侧基准电压;
第2电源侧直流电源,正极连接到上述电源线,输出上述第2电源侧基准电压;
第1电源侧比较电路,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1电源侧直流电源的负极,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1输出端子;
第2电源侧比较电路,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2电源侧直流电源的负极,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2输出端子;及
NOR电路,将对上述第1及第2电源侧比较电路的输出进行了NOR运算的结果,作为上述限幅检测信号而输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电力放大装置,其中,
上述输出限幅检测电路包括:
第1接地侧直流电源,负极连接到上述接地线,输出上述第1接地侧基准电压;
第2接地侧直流电源,负极连接到上述接地线,输出上述第2接地侧基准电压;
第1接地侧比较电路,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1接地侧直流电源的正极,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1输出端子;
第2接地侧比较电路,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2接地侧直流电源的正极,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2输出端子;及
NOR电路,将对上述第1及第2接地侧比较电路的输出进行了NOR运算的结果,作为上述限幅检测信号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电力放大装置,其中,
上述输出限幅检测电路包括:
第1电源侧直流电源,正极连接到上述电源线,输出上述第1电源侧基准电压;
第2电源侧直流电源,正极连接到上述电源线,输出上述第2电源侧基准电压;
第1电源侧比较电路,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1电源侧直流电源的负极,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1输出端子;
第2电源侧比较电路,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2电源侧直流电源的负极,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2输出端子;
第1接地侧直流电源,负极连接到上述接地线,输出上述第1接地侧基准电压;
第2接地侧直流电源,负极连接到上述接地线,输出上述第2接地侧基准电压;
第1接地侧比较电路,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1接地侧直流电源的正极,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1输出端子;
第2接地侧比较电路,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2接地侧直流电源的正极,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2输出端子;及
NOR电路,将对上述第1及第2电源侧比较电路的输出及上述第1及第2接地侧比较电路的输出进行了NOR运算的结果,作为上述限幅检测信号输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电力放大装置,其中,
上述第1电流检测电路包括一端连接到上述电源线而另一端连接到上述第1检测端子、且流着对流到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的上述第1电流进行了电流镜而成的第1检测电流的第1检测晶体管,将上述第1检测电流作为上述第1检测信号而从上述第1检测端子输出,
上述第2电流检测电路包括一端连接到上述接地线而另一端连接到上述第2检测端子、且流着对流到上述第2输出晶体管的上述第2电流进行了电流镜而成的第2检测电流的第2检测晶体管,将上述第2检测电流作为上述第2检测信号而从上述第2检测端子输出,
上述第3电流检测电路包括一端连接到上述电源线而另一端连接到上述第3检测端子、且流着对流到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的上述第3电流进行了电流镜而成的第3检测电流的第3检测晶体管,将上述第3检测电流作为上述第3检测信号而从上述第3检测端子输出,
上述第4电流检测电路包括一端连接到上述接地线而另一端连接到上述第4检测端子、且流着对流到上述第4输出晶体管的上述第4电流进行了电流镜而成的第4检测电流的第4检测晶体管,将上述第4检测电流作为上述第4检测信号而从上述第4检测端子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电力放大装置,其中,
上述第1比较器具备:
输入电阻,一端连接到上述第1检测端子及上述第4检测端子,另一端连接到固定电位;
直流电源,一端连接到上述固定电位;及
比较电路,上述输入电阻的一端连接到第1输入,上述直流电源的另一端连接到第2输入;
对应于上述比较电路输出的信号,输出上述第1比较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电力放大装置,其中,
上述第1比较器还具备灵敏度钝化电阻,上述灵敏度钝化电阻的一端连接到上述输入电阻的一端,上述灵敏度钝化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上述比较电路的上述第1输入及上述第4检测端子。
11.一种音频系统,具备电力放大装置和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力放大装置具备:
放大器,从正相输出端子输出将输入到输入端子的输入信号放大而成的第1放大信号,而且从反相输出端子输出第2放大信号;
第1放大电路,具备第1输出晶体管、第1电流检测电路、第2输出晶体管、第2电流检测电路和第1驱动电路,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的一端连接到被施加电源电位的电源线,另一端连接到输出第1输出信号的第1输出端子,上述第1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到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的第1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1检测信号输出到第1检测端子,上述第2输出晶体管的一端连接到上述第1输出端子,另一端连接到被施加接地电位的接地线,上述第2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到上述第2输出晶体管的第2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2检测信号输出到第2检测端子,上述第1驱动电路对应于上述第1放大信号,进行控制以使得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和上述第2输出晶体管互补地进行导通/关断;
第2放大电路,具备第3输出晶体管、第3电流检测电路、第4输出晶体管、第4电流检测电路和第2驱动电路,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的一端连接到上述电源线,另一端连接到输出第2输出信号的第2输出端子,上述第3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到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的第3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3检测信号输出到第3检测端子,上述第4输出晶体管的一端连接到上述第2输出端子,另一端连接到上述接地线,上述第4电流检测电路检测流到上述第4输出晶体管的第4电流,并将基于该检测结果的第4检测信号输出到第4检测端子,上述第2驱动电路对应于上述第2放大信号,进行控制以使得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相对于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互补地进行导通/关断,而且使得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和上述第4输出晶体管互补地进行导通/关断;
第1比较器,比较上述第1检测信号和上述第4检测信号,并输出与上述第1电流和上述第4电流的差异是否大于等于第1规定值相对应的第1比较信号;及
第2比较器,比较上述第2检测信号和上述第3检测信号,并输出与上述第2电流和上述第3电流的差异是否大于等于第2规定值相对应的第2比较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记载的音频系统,其中,
还具备输出限幅检测电路,上述输出限幅检测电路检测上述第1输出信号及上述第2输出信号,并输出对应于该检测结果的限幅检测信号,来控制第1比较器及上述第2比较器;
上述输出限幅检测电路,
在上述第1输出信号在从上述电源电位到低于上述电源电位的第1电源侧基准电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或者,在上述第2输出信号在从上述电源电位到低于上述电源电位的第2电源侧基准电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不从上述第1比较器输出上述第1比较信号,而且进行控制以使得不从上述第2比较器输出上述第2比较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记载的音频系统,其中,
还具备输出限幅检测电路,上述输出限幅检测电路检测上述第1输出信号及上述第2输出信号,并输出对应于该检测结果的限幅检测信号,来控制第1比较器及上述第2比较器,
上述输出限幅检测电路,
在上述第1输出信号在从上述接地电位到高于上述接地电位的第1接地侧基准电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或者,在上述第2输出信号在从上述接地电位到高于上述接地电位的第2接地侧基准电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不从上述第1比较器输出上述第1比较信号,而且进行控制以使得不从上述第2比较器输出上述第2比较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记载的音频系统,其中,
还具备输出限幅检测电路,上述输出限幅检测电路检测上述第1输出信号及上述第2输出信号,并输出对应于该检测结果的限幅检测信号,来控制第1比较器及上述第2比较器,
上述输出限幅检测电路,
在上述第1输出信号在从上述电源电位到低于上述电源电位的第1电源侧基准电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或者,在上述第2输出信号在从上述电源电位到低于上述电源电位的第2电源侧基准电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或者,在上述第1输出信号在从上述接地电位到高于上述接地电位的第1接地侧基准电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或者,在上述第2输出信号在从上述接地电位到高于上述接地电位的第2接地侧基准电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得不从上述第1比较器输出上述第1比较信号,而且进行控制以使得不从上述第2比较器输出上述第2比较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记载的音频系统,其中,
上述输出限幅检测电路具备:
第1电源侧直流电源,正极连接到上述电源线,输出上述第1电源侧基准电压;
第2电源侧直流电源,正极连接到上述电源线,输出上述第2电源侧基准电压;
第1电源侧比较电路,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1电源侧直流电源的负极,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1输出端子;
第2电源侧比较电路,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2电源侧直流电源的负极,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2输出端子;及
NOR电路,将对上述第1及第2电源侧比较电路的输出进行了NOR运算的结果,作为上述限幅检测信号而输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记载的音频系统,其中,
上述输出限幅检测电路包括:
第1接地侧直流电源,负极连接到上述接地线,输出上述第1接地侧基准电压;
第2接地侧直流电源,负极连接到上述接地线,输出上述第2接地侧基准电压;
第1接地侧比较电路,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1接地侧直流电源的正极,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1输出端子;
第2接地侧比较电路,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2接地侧直流电源的正极,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2输出端子;及
NOR电路,将对上述第1及第2接地侧比较电路的输出进行了NOR运算的结果,作为上述限幅检测信号输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记载的音频系统,其中,
上述输出限幅检测电路包括:
第1电源侧直流电源,正极连接到上述电源线,输出上述第1电源侧基准电压;
第2电源侧直流电源,正极连接到上述电源线,输出上述第2电源侧基准电压;
第1电源侧比较电路,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1电源侧直流电源的负极,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1输出端子;
第2电源侧比较电路,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2电源侧直流电源的负极,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2输出端子;
第1接地侧直流电源,负极连接到上述接地线,输出上述第1接地侧基准电压;
第2接地侧直流电源,负极连接到上述接地线,输出上述第2接地侧基准电压;
第1接地侧比较电路,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1接地侧直流电源的正极,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1输出端子;
第2接地侧比较电路,非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2接地侧直流电源的正极,反转输入端子连接到上述第2输出端子;及
NOR电路,将对上述第1及第2电源侧比较电路的输出及上述第1及第2接地侧比较电路的输出进行了NOR运算的结果,作为上述限幅检测信号输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记载的音频系统,其中,
上述第1电流检测电路包括一端连接到上述电源线而另一端连接到上述第1检测端子、且流着对流到上述第1输出晶体管的上述第1电流进行了电流镜而成的第1检测电流的第1检测晶体管,将上述第1检测电流作为上述第1检测信号而从上述第1检测端子输出,
上述第2电流检测电路包括一端连接到上述接地线而另一端连接到上述第2检测端子、且流着对流到上述第2输出晶体管的上述第2电流进行了电流镜而成的第2检测电流的第2检测晶体管,将上述第2检测电流作为上述第2检测信号而从上述第2检测端子输出,
上述第3电流检测电路包括一端连接到上述电源线而另一端连接到上述第3检测端子、且流着对流到上述第3输出晶体管的上述第3电流进行了电流镜而成的第3检测电流的第3检测晶体管,将上述第3检测电流作为上述第3检测信号而从上述第3检测端子输出,
上述第4电流检测电路包括一端连接到上述接地线而另一端连接到上述第4检测端子、且流着对流到上述第4输出晶体管的上述第4电流进行了电流镜而成的第4检测电流的第4检测晶体管,将上述第4检测电流作为上述第4检测信号而从上述第4检测端子输出。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记载的音频系统,其中,
上述第1比较器具备:
输入电阻,一端连接到上述第1检测端子及上述第4检测端子,另一端连接到固定电位;
直流电源,一端连接到上述固定电位;及
比较电路,上述输入电阻的一端连接到第1输入,上述直流电源的另一端连接到第2输入,
对应于上述比较电路输出的信号,输出上述第1比较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记载的音频系统,其中,
上述第1比较器还具备灵敏度钝化电阻,上述灵敏度钝化电阻的一端连接到上述输入电阻的一端,上述灵敏度钝化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上述比较电路的上述第1输入及上述第4检测端子。
CN201210232204.9A 2012-01-26 2012-07-05 电力放大装置及音频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276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14401/2012 2012-01-26
JP2012014401A JP5731993B2 (ja) 2012-01-26 2012-01-26 電力増幅装置およびオーディオ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7614A true CN103227614A (zh) 2013-07-31
CN103227614B CN103227614B (zh) 2016-03-16

Family

ID=48837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3220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27614B (zh) 2012-01-26 2012-07-05 电力放大装置及音频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08886B2 (zh)
JP (1) JP5731993B2 (zh)
CN (1) CN10322761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1097A (zh) * 2015-03-16 2016-10-05 株式会社东芝 功率放大装置
CN114604173A (zh) * 2020-12-09 2022-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系统、t-box及车辆
CN114604173B (zh) * 2020-12-09 2024-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系统、t-box及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25301B2 (en) * 2012-12-18 2015-12-29 Panasonic Automotive Systems Company Of America, Division Of Panasonic Corporation Of North America Amplifier apparatus with controlled negative output impedance
WO2015118643A1 (ja) * 2014-02-06 2015-08-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オーディオ装置
US9680432B2 (en) * 2015-03-13 2017-06-13 Yamaha Corporation Power amplifier and input signal adjusting method
JP6083457B1 (ja) * 2015-08-18 2017-02-22 オンキヨー株式会社 音楽再生装置
JP6895224B2 (ja) * 2016-03-29 2021-06-30 株式会社エヌエフ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光電変換素子用電流増幅装置
JP7100476B2 (ja) * 2018-03-30 2022-07-13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オーディオアンプ、それを用いたオーディオ出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20147672A1 (zh) * 2019-01-15 2020-07-23 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喇叭的电流检测电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81010A (ja) * 1984-09-28 1986-04-24 Nec Ic Microcomput Syst Ltd Btl回路
US5097225A (en) * 1989-07-06 1992-03-17 U. S. Philips Corporation Amplifier with short-circuit protection
US5148115A (en) * 1990-04-19 1992-09-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Load connection state detector circuit
CN1255779A (zh) * 1998-11-18 2000-06-07 英特赛尔公司 D类具有峰值电流限制及负载阻抗检测电路的调制器
JP3545228B2 (ja) * 1998-11-13 2004-07-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増幅回路の異常検出回路
US20090002072A1 (en) * 2006-10-02 2009-01-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wer amplifica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1200B2 (ja) * 1998-10-30 2008-07-23 サンヨー・オートメディア・センディリアン・バハド Btl電力増幅器におけるスピーカー保護回路
JP2003045005A (ja) 2001-07-30 2003-02-14 Sony Corp 磁気ヘッド
US7767993B2 (en) * 2002-04-04 2010-08-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Resistance change memory device
JP2004180294A (ja) * 2002-11-15 2004-06-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力増幅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81010A (ja) * 1984-09-28 1986-04-24 Nec Ic Microcomput Syst Ltd Btl回路
US5097225A (en) * 1989-07-06 1992-03-17 U. S. Philips Corporation Amplifier with short-circuit protection
US5148115A (en) * 1990-04-19 1992-09-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Load connection state detector circuit
JP3545228B2 (ja) * 1998-11-13 2004-07-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増幅回路の異常検出回路
CN1255779A (zh) * 1998-11-18 2000-06-07 英特赛尔公司 D类具有峰值电流限制及负载阻抗检测电路的调制器
US20090002072A1 (en) * 2006-10-02 2009-01-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wer amplification devic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1097A (zh) * 2015-03-16 2016-10-05 株式会社东芝 功率放大装置
CN105991097B (zh) * 2015-03-16 2018-11-16 株式会社东芝 功率放大装置
CN114604173A (zh) * 2020-12-09 2022-06-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系统、t-box及车辆
CN114604173B (zh) * 2020-12-09 2024-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系统、t-box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08886B2 (en) 2014-12-09
JP2013157664A (ja) 2013-08-15
JP5731993B2 (ja) 2015-06-10
US20130195289A1 (en) 2013-08-01
CN103227614B (zh) 2016-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7614B (zh) 电力放大装置及音频系统
CN106774578B (zh)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CN105048980B (zh) 一种d类音频放大器
CN103117718B (zh) 高保真晶体管音频功率放大器
CN106878872A (zh) 一种消除噪声信号的外围电路
CN103458342B (zh) 一种消除音频功放关机pop声的电路
CN102436972A (zh) 差分式继电器输出控制电路
CN206283237U (zh) 一种过压保护电路
CN102572629A (zh) 一种抑制耳机中pop声的电路和耳机
CN110556910A (zh) 一种电源切换电路、供电电源系统及车辆
CN203706005U (zh) 稳压电路
CN205901263U (zh) 过压保护电路及便携式电子产品
CN202978247U (zh) 过电流保护电路
CN205584006U (zh) 防浪涌电路、开关电源和显示装置
CN202285220U (zh) 差分式继电器输出控制电路
CN203435137U (zh) 一种消除音频功放关机pop声的电路
CN102195578A (zh) 可抑制电压过冲的输出缓冲电路及方法
CN208112210U (zh) 一种短路保护电路
CN205829583U (zh) 硬件开关机静音电路
CN101516050B (zh) 爆音消除装置及使用所述装置的声音输出系统
CN202903932U (zh) 一种低功耗抗干扰的三态输入检测电路
CN207166505U (zh) 一种时滞混沌电路
CN208581212U (zh) 一款放大器负压端口保护电路
CN206697023U (zh) 一种用于火灾报警控制器总线接地检测电路
CN201781412U (zh) 一种直流电源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607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