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0985A - 具有可转动阵列的成像导管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转动阵列的成像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0985A
CN103220985A CN201180051312XA CN201180051312A CN103220985A CN 103220985 A CN103220985 A CN 103220985A CN 201180051312X A CN201180051312X A CN 201180051312XA CN 201180051312 A CN201180051312 A CN 201180051312A CN 103220985 A CN103220985 A CN 1032209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supported
catheter body
catheter
distal portion
im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131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W·施林
D·R·迪茨
C·T·诺德豪森
C·弗兰克林
D·德瑞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L Gore and Associat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re Enterprise Holding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re Enterprise Holdings Inc filed Critical Gore Enterprise Holding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2209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098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12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 body cavities or body tracts, e.g. by using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the probe
    • A61B8/445Details of catheter constru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the probe
    • A61B8/4461Features of the scanning mechanism, e.g. for moving the transducer within the housing of the prob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08Detecting organic movements or changes, e.g. tumours, cysts, swellings
    • A61B8/0883Detecting organic movements or changes, e.g. tumours, cysts, swellings for diagnosis of the hear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设有成像导管,该成像导管具有相对于导管本体选择性转动的远端部。换能器阵列由远端部支承,因而,对应的成像区域可选择性地绕从导管本体向远侧延伸的轴线选择性地摇动。导管可以在患者体内前进到期望位置。可选地,导管可操纵或弯曲以定位换能器阵列。可选地,导管可转动以进一步定位换能器阵列。然后,成像区域可在不操纵导管本体的情况下摇动。

Description

具有可转动阵列的成像导管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10年10月27日提交的题为“IMAGING CATHETERWITH ROTATABLE ARRAY(具有可转动阵列的成像导管)”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407,382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主题内容以参见的方式纳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加强定位能力的成像导管。
背景技术
导管是可插入人体脉管、腔或管状体通道中并利用伸出人体的一部分来操纵的医疗器械。通常,导管相对较薄且柔性,以便于沿非直线路径前进/缩回。导管可用于多种目的,包括诊断和/或治疗器具的体内定位。例如,可采用导管来定位内部成像装置(例如,超声换能器)。
在这点上,使用超声成像技术来获得结构的可见图像变得越来越普遍。宽泛地来说,典型地包括以阵列方式布置的多个独立致动的压电元件的超声换能器设有合适的驱动信号,以使得超声能脉冲行进到患者体内。超声能在具有不同声阻抗的结构之间的界面处被反射。相同或不同的换能器检测返回能量的接收,并提供对应的输出信号。可用已知的方式处理该信号,以产生在显示屏上可见的、结构之间的界面并因此结构本身的图像。
在一种应用中,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CE)导管已成为用在一些结构心脏干预的较佳成像方式,这是因为它们对于心脏软组织结构提供高分辨率的二维超声图像。此外,超声成像不会对处理过程构成致电离辐射。在它们的正常处理流程范围内且无需增加其它医务人员的情况下,ICE导管可由干预心脏病专家和工作人员来使用。然而目前的ICE导管技术的确有某些局限性。传统的ICE导管的限制在于临床医生必须反复操纵导管,以捕获解剖体内的多个图像平面。获取特定二维图像平面所需的导管操纵要求使用者花费大量时间来熟悉导管操纵机构。
随着体内诊断和治疗过程继续发展,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认识到期望经由紧凑和可操纵的导管来加强过程成像。更具体地说,本发明人认识到期望提供以下导管特征,即,便于位于导管远端处的成像部件的选择性定位,同时保持相对小的型面(外形),由此获得对于各种临床应用的增强功能。
如可理解到的那样,特别是对于脉管应用来说,在导管上采用超声换能器面临尺寸方面的挑战。例如,对于心血管应用,会期望在成像导管前进到右心房或心脏的其它腔内过程中保持小于约12弗仑奇(Fr)、并且更佳地小于约10Fr的最大横截面尺寸。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有成像导管,该成像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远端部,该远端部在远端部与导管本体的远端之间交界部处由导管本体的远端支承,并相对于导管本体的远端选择性地转动。成像导管还包括至少一个电信号线路和换能器阵列,至少一个电信号线路在导管本体内、于导管本体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延伸,而换能器阵列由远端部支承,并电气互连到横跨交界部的电信号线路。此外,换能器阵列可具有预定的成像区域,该预定的成像区域能绕预定轴线选择性地转动,该预定轴线离开导管本体的远端向远侧延伸。预定的成像区域可在至少360度的预定角度范围内选择性地来回转动或摇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成像导管可设置成使交界部包括导管本体的远端和可转动远端部之间的流体密封。在一个方法中,密封构件可设置在交界表面之间,交界表面设置在导管本体和远端部上。在另一方法中,交界表面可协作以在包括或不包括密封构件的情况下提供交界表面之间的流体密封。
在一些应用中,成像导管可设置成使交界部限制远端部相对于导管本体的远端作不期望的转动。借助示例,可以在导管本体的远端处和远端部处的交界表面之间施加压缩力,当施加预定最小力时(例如由使用者施加),交界表面可相对于彼此运动,且伴随着压缩力的摩擦阻力可以在不施加预定最小力的情况下限制这种相对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成像导管可设置成使交界部包括位于导管本体的远端处的至少第一支承表面和位于远端部上的至少第二支承表面。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可以相对的接触关系设置,以提供对远端部相对于导管的远端的流体密封和/或它们不期望的相对运动的阻力。
在各种实施例中,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弹性变形。在这点上,第一支承表面和/或第二支承表面可径向和/或轴向弹性变形,以提供对远端部相对于导管的远端的流体密封和/或它们不期望的相对运动的阻力。为了提供这种功能,支承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弹性体材料、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热塑性材料或另一弹性变形材料。借助示例,可采用一个或多个弹性体O形环或套管和/或包覆模制的、热塑性、弹性体或热塑性弹性体层。在另一方法中,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可表现为弹性加载的部件。
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的相对部可设置成具有绕成像导管的纵向轴线延伸的重合构造。例如,相对的表面部可以呈绕和/或沿成像导管的纵向轴线(例如,中心轴线)延伸的重合环形构造。此外,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的相对部可设置成使两支承表面之间沿导管本体的纵向轴线(例如,中心轴线)的全部或基本上全部接触在(例如,相对于纵向轴线)具有内半径和外半径的环形部(例如,圈形部)内,该外半径对应于成像导管的外半径的约40%或更少,由此提供具有对应于成像导管的外半径的约至少60%的半径的内圆筒形部。如可理解到的,圆筒形内体积便于其它部件通过。在一个结构中,第一和第二支承表面可设置成两者之间沿导管本体的纵向轴线(例如,中心轴线)的全部或基本上全部接触是离开纵向轴线基本上等距离的或者在相对于纵向轴线的预定的径向距离变化范围内(例如,相对于成像导管的外半径为约40%或更少的径向距离变化)。
在一个结构中,成像导管可设置成具有交界部,该交界部包括位于导管本体的远端处的间隔开的多个第一支承表面和位于远端部上的至少一个第二支承表面或间隔开的多个第二支承表面。多个第一支承表面可以相对于远端部上的至少一个第一支承表面呈相对的接触关系来设置,以提供导管本体和远端部之间的流体密封。在这方面,一个或多个支承表面可如上所述弹性变形。此外,支承表面可构造有如上所述的重合的构造特征。
如可理解到的,成像导管可包括力传递构件,该力传递构件可操作成施加力来使远端部相对于导管本体的远端转动。在一个方法中,力传递构件可包括驱动构件,该驱动构件从导管本体的近端到远端通过导管本体延伸(例如,通过导管本体的管状通路)。驱动构件可固定地互连到远端部,其中,驱动构件的近端可选择性地转动,以影响远端部和换能器阵列的选择性转动。此外,可实现预定的成像区域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的摇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驱动构件可包括穿过导管本体的轴杆。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可提供电信号,以沿并绕轴杆延伸到远端部,例如,电信号线路可螺旋形地缠绕在轴杆周围。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驱动构件可包括穿过导管本体的管状构件。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电信号线路可经过管状构件行进到远端部,例如电信号线路可在管状构件内螺旋形地延伸。
在又一个方法中,机械力可从导管的近端经由一个或多个构件沿导管本体的长度纵向前进/缩回传递到远端部。例如,一对柔性细长构件(例如,线)可在它们的远端处互连到用于换能器阵列的支承构件,并单独地缩回(例如,拉动)以使换能器阵列绕预定轴线沿期望方向转动,例如第一线的向近侧缩回使第二线向远侧前进。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线和第二线可操作地互连到远端部内的绕线构件,以选择性地转动绕线构件并由此实现换能器阵列的转动。
在其它方法中,力传递构件可利用液压、气动、磁性和/或电气部件来提供远端部的选择性转动。在每个这种结构中,施加转动力的致动或启动可在导管的近端处由操作者的控制来开始。
可选地,成像导管可结合各种方法以操纵导管本体。例如,一根或多根拉线可从导管本体的近端延伸到远端。拉线的远端可锚定(anchor,稳定)在导管本体的远侧部内,其中,向拉线施加张力会影响导管本体沿与拉线在导管本体内的相对位置对应的方向进行挠曲或弯曲。
在一个实施方式,导管可设有具有不同刚度的多段。例如,第一段可具有第一刚度,设置在第一段远侧的第二段可具有第二刚度,第一刚度大于第二刚度。此外,第二段可响应于拉线施加的给定张力而变形到比第一段的曲率半径小的曲率半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响应于拉线施加于的张力,第一段能变形到第一曲率半径(R1),而第二段能变形到第二曲率半径(R2),其中R2/R1之比不大于约2/3,并且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不大于约1/2。第二段可包括导管本体的远端,其中,第二段可变形到约10厘米或更小的第二曲率半径,并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4厘米或更小、或者甚至2厘米或更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管可响应于施加于拉线的张力而沿其整个长度变形到预定最小曲率半径。此外,电信号线路可包括呈带状构造的电信号构件(例如,具有支承于可包括接地层的支承层上的多个导电构件),电信号构件绕导管本体的中心轴线在所建立的范围内的预定的缠绕角螺旋形地延伸,因而,当导管本体变形到预定最小曲率半径时,电信号线路保持不交叠的布置(例如,电信号构件不具有交叠的部分)。借助示例,这种预定的缠绕角范围可以是约10°到80°,并且在某些结构中为约20°到4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信号线可包括呈带状构造的至少一个电信号构件,其绕导管本体的中心轴线螺旋形地延伸(例如,沿导管本体的长度),其中,电信号构件长度的至少一部段设置成与远端部离开/朝向“初始”位置的选择性转动结合地收紧/松开(例如,缠绕/退绕)。借助示例,该部段可以并不与这种部段的远端和近端之间的其它部件固定地互连。在导管可设有具有不同刚度的多段(例如,具有比第二段的第二刚度大的第一刚度的第一段)的某些实施方式中,电信号构件部段的提及部段可设置成通过第二段的全部或至少一部分延伸,以在操纵期间适应第二段的变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信号构件可从导管本体的近端穿过导管本体延伸。例如,多个带状电支承构件可以相邻(例如,交替)和/或堆叠的关系螺旋形地延伸通过导管本体。
如可理解到的,可选择性转动的换能器阵列可提供输出信号,该输出信号可以进行处理以产生二维(2D)图像。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输出信号可处理成提供三维(3D)图像。例如,在一个方法中,输出信号可与表征换能器阵列的转动或位置的对应信息一起处理,以产生三维图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采用位置编码器来提供位置信号(例如,表征换能器阵列的位置),该位置信号可与换能器阵列输出信号一起使用。在其它方法中,换能器阵列可转动到给定位置,然后相对于远端部单独地往复,例如使用致动器或电机驱动。
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使患者体内的所关心的预定区域成像的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可包括使导管在患者体内前进的步骤,其中,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远端部,该远端部支承于导管本体的远端处。在这种前进之后,该方法还可包括使远端部相对于导管本体的远端转动的步骤。在此方面,转动步骤可与导管本体的操纵无关地完成(例如,并不进一步前进)。
该方法还可包括在转动步骤的至少一部分之后和/或期间从由远端部支承的换能器阵列获得输出信号的步骤。在这点上,换能器阵列可具有可定位在多个位置处的预定的成像区域。此外,该方法还处理输出信号以获得与多个位置对应的图像数据。这种图像数据可用于产生在诊断或治疗过程中向使用者显示的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输出信号处理成产生二维图像数据。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输出信号处理成产生三维图像数据。例如,二维图像数据可与表征对应的换能器阵列定位的信息一起处理,以提供三维图像数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管的远端部和导管本体可分别包括至少第一支承表面和至少第二支承表面。此外,转动步骤可包括使第一支承表面相对于第二支承表面运动并与第二支承表面接触配合。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可包括在运动步骤期间保持远端部和导管本体的远端之间的流体密封。借助示例,密封构件可与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一起使用。在另一方法中,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可限定成提供流体密封,而不采用单独的密封构件。例如,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中的一个可弹性变形以提供流体密封。在一种方法中,这种支承表面中的一个可包括弹性体材料、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或热塑性材料(例如,一个或多个O形环和/或包覆模制的热塑性或热塑性弹性体表面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可设置成在不向所述远端部施加预定最小力的情况下抵抗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之间的相对运动。借助示例,可在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之间设有压缩交界部。压缩交界部可相对于成像导管的纵向轴线沿径向和/或轴向设置。在不向所述远端部施加预定最小力的情况下,这种压缩交界部可建立成对两者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摩擦阻力。
在这方面,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管可包括驱动构件,该驱动构件互连到远端部并从导管本体的近端延伸到导管本体的远端。此外,转动步骤还包括在导管本体的近端处操纵驱动构件,以施加影响远端部的选择性转动所必需的至少预定量的力。
在一个方法实施例中,导管的第一段可前进到患者体内,其中,远端部可定位在第一位置。然后,导管本体可操纵成使导管本体的远端部弯曲(例如,在导管不附加前进到患者体内的情况下),其中,远端部可定位在第二位置。
接下来,导管可在近端处转动或扭转以实现沿导管长度的转动,其中,远端部可位于第三位置(例如,在导管不附加前进到患者体内的情况下)。最后,远端部可相对于导管本体的远端转动,以产生用于处理的图像信号(例如,在不操纵导管本体的情况下)。所提及的四个步骤可以任何次序、并反复地实施任何次数。
如可理解到的,本发明特别适于可从与导管本体独立地使换能器阵列运动的能力获益的导管应用。特别的益处是允许换能器阵列相对于导管的从导管的远端向远侧延伸的轴线(例如,中心轴线)转动的能力,其中,可以实现摇动。摇动提供使换能器阵列在二维ICE导管内转动,以捕获来自单个导管本体位置的多个成像图的能力。如所示,这种相同的摇动能力还可对于具有与换能器交界的摇摆机构的三维导管是有益的。在三维导管的情况下,摇摆机构可通过使换能器在整个成像区域上摆动来产生三维扫描体积,且摆动允许选择换能器扫描体积的中心点。
从临床的角度来看,采用在干预期间例如在实时基础上的心脏三维(3D)建构可视化的这种基于导管的成像系统是非常需要的,这是因为它有利于较复杂的手术,诸如左心耳封堵术、二尖瓣修补术和心房纤颤消融术。三维成像还可允许临床医师完全确定结构的相对位置。该能力在不存在典型解剖体的心脏内有结构异常的情况下会是特别重要的。二维换能器阵列提供产生三维图像的另一手段,并且在包含换能器阵列的导管远端处的相似摇动可应用于选择三维扫描体积的中心点。目前可用的二维阵列需要较大数目的元件,以提供足够的孔尺寸和对应的图像分辨率。此外,这种元件的大数量导致二维换能器阵列无法用于临床上可接受的导管轮廓。另一方面,具有文中公开的摇动能力的二维换能器可良好地适用于许多应用场合。
考虑到以下提供的实施例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本发明的许多附加特征和优点。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示出成像导管远端部的一个实施例。
图2是图1的实施例的远端部和导管本体部的剖视图。
图3是图1和2的实施例的交界构件的剖视图。
图4是图1和2的导管实施例中采用的交界构件的替代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成像导管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示出成像导管实施例的近端。
图7A和7B是成像导管实施例的远端部的剖视图。
图8A和8B是可用于图1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替代的导管本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C是图8A和8B中所示的导管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示出另一成像导管实施例的远端。
图10示出相对于导管本体的远端设置的支承组件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1是图10的支承组件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0的支承组件实施例的固定到导管本体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13是驱动构件支承结构的远端部的实施例的立体图,该图示出电气互连的第一和第二电子信号构件和换能器阵列。
图14是处于组装构造的电信号线路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5是驱动构件支承结构的详图。
图16示出在成像导管的组装阶段过程中成像导管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7示出在成像导管的组装阶段过程中成像导管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8示出在成像导管的组装阶段过程中成像导管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9示出与外壳组件配合的驱动构件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0示出在成像导管的另一组装阶段过程中的成像导管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1示出在组装阶段过程中的外壳组件的实施例。
图22示出成像导管的实施例的远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示出成像导管1的一个实施例。导管1可包括导管本体10和远端部30,该远端部在远端部与导管本体之间的交界部处由导管本体10的远端支承,并可相对于该远端选择性地转动。
如图2中所示,导管1的远端部30可包括第一交界构件32和可支承地互连到第一交界构件32的外壳构件36。此外,换能器阵列40(例如,超声换能器阵列)可由远端部30可转动地支承。换能器阵列40可设置成具有预定的成像区域42。预定的成像区域42可选择性地绕轴线AA转动。在所示实施例中,轴线AA与远端部30的中心轴线以及导管本体10的中心轴线重合。
为了便于使远端部30选择性地转动,可转动驱动构件60可穿过导管本体10设置,并固定和密封地互连到第一交界构件32。此外,在驱动构件60选择性转动时,远端部30连同换能器阵列40可转动,以使预定的成像区域42摇过预定的角度范围。预定的角度范围可延伸达到360°,并且在所示实施例中,可容易地建立于约90°到180°之间。
如可理解到的,这种预定的角度范围允许使用者将导管定位在给定位置,在该给定位置,远端部可选择性地转动,以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摇动成像区域42并有利地观察期望的人体结构,而与导管本体10的操纵无关。这种方法减少了在某些现有技术结构中会发生的成像区域的不可预计的运动,这种运动会意味着操纵导管本体以重新定位成像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定的成像区域42可在所述预定的角度范围内绕轴线AA沿第一方向选择性地摇动,然后在预定的角度范围内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选择性地摇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由医务人员来容易地反复进行这种来回摇动。
远端部30和导管本体10之间的交界部可由设置在导管本体10的远端处的第一交界构件32和第二交界构件52来形成。在一种方法中,第一交界构件32可包括具有支承表面34a的侧向部34,而第二交界构件52可包括具有支承表面54a的相邻侧向部54。第一支承表面34a和第二支承表面54a的尺寸可设计成和/或以其它方式构造成便于第一支承表面34a相对于第二支承表面54a转动,同时保持两者之间的接触配合。
如图3中所示,第一交界构件32的侧向部34的尺寸可设计成将第二交界构件52的侧向部54的至少一部分匹配地接纳位于其内。借助示例,侧向部34可包括扩大头部34b和缩小颈部34c。相似地,导管部54可包括扩大头部54b和缩小颈部54c。扩大头部34b和缩小颈部54c可以是互补的构造和/或扩大头部54b和缩小颈部34c可以是互补的构造,以使两者之间接触配合。此外,这种构造可便于卡配互连和简化的组装。
两个侧向部34、54的尺寸可设计为形成与第二交界构件52的远端相邻的槽区域66。如图2和3中所示,环形密封构件68(例如,O形环)可设置在槽区域66内。此外,密封构件68可提供导管本体10和可转动远端部30之间的密封界面。如可理解到的,密封构件68的尺寸可设计成在组装时沿轴向和/或径向压缩。
在一些结构中,第一交界构件32的第一支承表面34a和第二交界构件52的第二支承表面54a的尺寸可设计成和/或构造成允许第一支承表面34a相对于第二支承表面54a转动,同时还在驱动构件60不施加预定量的力的情况下对相对转动提供足够的摩擦阻力。在这方面,可设有第一支承表面34a和第二支承表面54a之间的压缩界面,该压缩界面足以摩擦限制第一交界构件32和第二交界构件52之间的计划外的相对运动,例如响应于采用驱动构件60对远端部进行转动定位。借助示例,邻接的台肩表面34d和54d可借助两者之间的压缩力来配合(例如,由于卡配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不包括单独的密封构件的情况下,第一支承表面34a和第二支承表面54a可设置成形成还可提供流体密封的压缩交界部。
再次参照图2,成像导管1可包括在其远端和近端之间延伸的电信号线路80。在这方面,电信号线路80可包括至少第一电信号构件82,该第一电信号构件从导管本体10的远端部延伸,并跨过所述交界部电气连接到换能器阵列40。借助示例,第一电信号构件8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柔性板电路构件,柔性板电路构件包括柔性基板和支承于基板上的多个导电构件(例如,金属迹线)。如可理解到的,采用柔性第一电信号构件82便于换能器阵列40相对于导管本体10作相对转动运动。
此外,在这点上,再次参照图3。如所示,第一交界构件32可包括槽38(例如,弧形槽)。此外,柔性电信号构件82可通过槽38定位,其中,槽38在远端部30作转动运动过程中绕电信号构件82来回运动。
图4示出导管1实施例的一部分,该实施例具有修改型式的第一交界构件32’和第二交界构件52’。在此结构中,第一交界构件32’的侧向部34’和第二交界构件52’的侧向部54’可呈简单、平面构造。此外可设有槽38’,以使电信号线路80通过其中(例如,可与电信号构件82一起转的长形槽)。
再次参照图1。导管1可包括沿导管本体10的长度的多段2、3、4和5。导管1可设置成使多个这种段中的不同段的刚度可以不同,以提供期望的可操纵性。例如,导管1的刚度可从导管本体10的近端到远端减小。
借助示例,并且现在参照图5,导管1的第一段2可对应于导管本体10的包括管状内构件21和管状外构件22的第一部分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内构件21和/或外构件22可采用聚合物基材料挤出,该材料例如诸如PEBAXTM之类的聚醚嵌段酰胺(PEBA)。在一种方法中,外构件22和/或内构件可由PEBAX挤出,以产生约63到82、例如约72的计示硬度。
管状内构件21的尺寸可设计成接纳通过该管状内构件的驱动构件60,其中,驱动构件60可相对于内管状构件21转动。此外,如下面进一步描述那样,内管状构件21和外管状构件22的尺寸可设计成容纳呈第二电信号构件84形式的电信号线路80通过内外管状构件之间。
外管状构件22或内管状构件21可设有穿过它们延伸的一个或多个通路或通道,以便于使拉线通过,以操纵导管本体。在图5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外管状构件22设有穿过它们延伸的多个通路70或通道,以便于对应的拉线72通过,以操纵导管本体10。这种拉线72可从导管本体10的近端延伸,并可锚定(anchor,稳定)在导管本体10的远端部内,其中,导管本体10可以通过向一根或多根拉线施加张力来沿期望方向弯曲,即操纵。
在这点上,与导管本体10的第二部分12对应的导管1的第二段3可设置成具有比第一段2小的刚度,其中,第二段3可响应于施加于一根或多根拉线72的张力挠曲或弯曲到比第一段2略大的程度。为此,第二部分12可包括与第一部分11的外管状构件22相对的外管状部段23,该外管状部段23围绕内管状构件21设置。外管状部段23可具有比第一部分11中存在的外管状构件22的刚度小的对应刚度。借助示例,外管状部段23可采用聚合物基材料挤出,例如诸如PEBAXTM的聚醚嵌段酰胺(PEBA)。在一种方法中,外管状部段23可由PEBAX挤出,以产生约52到72、例如约63的计示硬度。
此外,与导管本体10的第三部分13对应的导管的第三段4的刚度可小于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的刚度。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三部分13包括外管状部段24。这种外管状部段24的刚度可小于构成导管本体10的第一部分11的内管状构件21和外管状构件22的组合刚度,并且比第二部分12的内管状构件21和外管状部段23的组合刚度小。借助示例,外管状部段24可采用聚合物基材料挤出,例如诸如PEBAXTM的聚醚嵌段酰胺(PEBA)。在一种方法中,外管状部段24可由PEBAX挤出,以产生约35到54、例如约40的计示硬度。
此外,与导管本体10的第三部分14对应的导管的第四段5的刚度可小于第三部分13和/或第二部分12的刚度。在所示实施例中,第四部分14包括外管状部段25。可设有较大的刚度以便于将拉线72锚定在第四部分14内,并响应于拉线72来操纵。外管状部段25的刚度可比第三部分13的外管状部段24的刚度大。借助示例,外管状部段25可采用聚合物基材料挤出,例如诸如PEBAXTM的聚醚嵌段酰胺(PEBA)。在一种方法中,外管状部段25可由PEBAX挤出,以产生约40到63、例如约55的计示硬度。
在所述实施例中,第二段3起到第一段2和第三段4之间的过渡的作用。此外,第四段5用于锚定拉线72。此外,可以在第三段4内实现主要的操纵或弯曲。如上所述利用材料便于各段2、3、4和5之间的连结。
尽管未示出,但导管本体10可包括沿各段2、3、4和/或5中的一段或多段的管状部件延伸的编织网。例如,编织网可在外管状部段下方或内延伸(例如,外管状部段可加热以使热塑性材料流到编织网内)。在此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设有编织网,其中,可设置编织螺距和/或编织元素(例如,直径和/或材料)以使刚度沿导管本体10的长度变化(例如,刚度减小)。即,导管1可设置成使段2、3、4和/或5中的不同段的刚度可以不同,以提供期望的可操纵性。例如,导管1的刚度可从导管本体10的近端到远端减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导管1的第一段2可响应于由多根拉线中的任一个施加的张力变形到第一曲率半径(R1)。相应地,导管1的第三段4可设置成响应于这种张力变形到第二曲率半径(弧2)。段2和4可设置成R2/R1比不大于约2/3,并且在某些应用中不大于约1/2。如可理解到的,这种结构便于操纵导管1。
在一个实施例中,刚度可沿导管1的长度调节。借助示例,内管状构件21可设置成在导管本体10内(例如,相对于外管状构件22和外管状部段23和/或外管状部段24)选择性前进/缩回。此外,在更远侧期望更大程度的操纵或相对曲率的情况下,内管状构件21选择性地前进,以沿更大的近侧部产生更大的刚度。相反,在沿导管的更长的近侧长度(length,段)期望更大的曲率的情况下,内管状构件21可缩回。
如上所述,第二电信号构件84可穿过导管本体10的第一部分11的内管状构件21和外管状构件22之间。这种第二电信号构件84还可穿过第二部分12的内管状构件21和外管状部段23之间,并且分别在导管本体10的第三部分13和第四部分14的外管状部段24和外管状部段25内。当第二电信号构件84从导管的近端延伸到远端时,第二电信号构件84可螺旋形地设置在导管1内,参见例如图5中的导管本体10的第三部分13和第四部分14。
在这方面,现在参照图6,该图示出了导管1的位于导管本体10的近端处的部件。如所示,第二电信号构件84可以呈带状构造。借助示例,第二电信号构件84可包括由W.L.戈尔及同仁股份有限公司(W.L.Gore&Associates)出售的MicroflatTM产品。如所示,第二电信号构件84可绕导管本体10的中心轴线AA螺旋形地设置。此外,在导管本体10的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3内,第二电信号构件84可松散地缠绕在内管状构件21周围,以便于导管本体10挠曲或弯曲。此外,当导管本体10在定位在患者体内期间可操纵地前进时,第二电信号构件84可沿内管状构件21收紧和松开。在一种方法中,第二电信号构件84可相对于中心轴线AA以约10°到80°、并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为约20°到45°之间的缠绕角B来缠绕。
图6还示出可设置在第二电信号构件84上的屏蔽层88。屏蔽层88可屏蔽电磁干涉(EMI)。借助示例,屏蔽层88可沿导管本体10的长度延伸,并可包括各种导电箔和/或绞线或编织线。图6还示出延伸通过槽70a的示例性拉线72。如可理解到的,附加的拉线可穿过过槽70b设置。如所示,拉线72可锚定在导管本体部14内。
在一个结构中,拉线72和驱动构件60可分别延伸到手柄90内,如图1中所示。此外,手柄90可包括可互连到不同的拉线72的滑动构件92a和92b。使用者可使滑动构件92a和92b沿滑动杆94a、94b单独地前进和缩回,以操纵导管1。在一个结构中,滑动构件92a和92b中的每个可侧向转动,以将互连的拉线凸轮锁定在选定位置。此外,手柄90可包括互连到驱动构件60的捏手部96,以使使用者选择性地转动驱动构件60和远端部30。如上所述,导管本体10和远端部30之间的交界部可以在不由使用者向捏手部96施加预定量的力的情况下抵抗两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这种由所述交界部提供的远端“制动”便于使用者通过手柄90操纵导管1。
图7A和7B示出导管1的远端部,其中,第二电信号构件84示出为处于与上文所述的第一电信号构件82的邻接区域86处。在所示实施例中,这种邻接区域86设置在导管本体10的第三部分13内。
图8A、8B和8C示出包括三个部分112、114和116的改型的导管本体110。每个部分112、114和116包括用于接纳两根或多根拉线172通过的槽170。槽170和拉线172远离导管本体110的中心轴线AA从导管本体110的近端110a延伸到远端110b。拉线170锚定在对应导管的远端部内,其中,响应于由拉线170施加的张力,在导管的远端处实现相对于导管的近端的增大的力矩臂。这种方法便于响应于施加于一根或多根拉线170的张力加大导管本体部110的远端部处的曲率,同时允许导管本体110保持沿其长度的相对恒定刚度。
在某些实施例中,驱动构件60可包括轴。在改型结构中,驱动构件60可包括管状构件。此外,电信号线路80可穿过管状构件延伸,并电气互连到换能器阵列40。在这种方法中,就可减少或取消对第一交界构件32和第二交界构件52之间的交界部的密封考虑。
现返回到图1,导管1示出为互连到超声成像系统200。系统200可包括操作成处理来自超声换能器阵列40的成像信号的图像计算机处理器202和诸如监视器的互连的显示装置204。成像信号可由图像处理器来处理,并且处理好的图像数据可以在诊断和/或治疗过程中显示给监视器204处的使用者。
在采用导管1的一个可设想方法中,导管1可插入患者体内并前进,以将远端部30定位在第一位置。例如,可利用手柄90、例如通过推动动作使导管1的第一段前进到第一前进位置。然后,挠曲或操纵导管本体,以使导管本体弯曲成期望曲率,由此将远端部30定位在第二位置。例如,可利用滑动构件92a和92b来控制拉线72(例如,施加张力)并将拉线72锁定到设定状态,例如由此使导管本体10的部分13弯曲到期望的曲率。接下来,导管1转动或扭转(例如,旋转),以将远端部30定位在第三位置。例如,可转动手柄90以沿导管1的长度转动导管1。然后,可利用驱动构件60选择性地转动远端部30,以获得期望图像平面的图像。例如,可利用捏手部96来通过驱动构件60转动换能器阵列40。此外,可以反复前进、操纵、扭转和/或远端旋转运动。如可理解到的,上述四种各自的运动能力可以各种组合、子组合和次序来利用,由此产生相比已知方法加强的成像能力。
图9中示出成像导管301的另一实施例。成像导管301可包括导管本体310和远端部330,该远端部在远端部与导管本体之间交界部处由导管本体310的远端支承,并可相对于该远端选择性地转动。导管本体310可包括单根拉线或多根拉线以及关于导管本体310的如上所述的其它部件。关于导管本体310和远端部330之间的交界部,支承组件350可支承地设置在导管本体310的远端处,且外壳构件336可支承地连接到支承组件350。换能器阵列340(例如,超声换能器阵列)可支承地互连到外壳构件336。
如图10-12中所示,支承组件350可包括毂352和联接构件332,该毂固定地互连到导管本体310的远端,而联接构件332可支承和可转动地互连到该毂352。此外,外壳构件336固定地互连到联接构件332。
可转动驱动构件360可穿过导管本体310从其近端到远端设置,并在驱动构件360的远端处固定地互连到外壳构件336。此外,当选择性地转动驱动构件360的近端时,外壳构件336、插塞件400、换能器阵列340和联接构件332可被转动。例如,可转动换能器阵列340使预定的成像区域摇过至少360°的预定的角度范围。在后者方面,可设置支承组件350来便于使远端部330从“初始”(例如,中心)位置转动至少+/-180°、更具体地约+/-270°。
关于支承组件350,毂352可设置成具有一个或多个面向外的支承表面,且联接构件332可设置成具有一个或多个面向内的支承表面。可设有这种支承表面以便于使远端部330相对于导管本体310选择性地转动,同时保持这些表面之间的接触配合。此外,这些表面可设置成保持远端部330和导管本体310之间的流体密封,例如,用以在达到约6磅/平方英寸(psi)(42KPa)的压力下保持流体密封。此外和/或替代地,这种表面可设置成抵抗远端部330的不期望转动。
在图9-1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毂352可设置成具有可弹性变形的面向外的支承表面358a。在一个方式中,可弹性变形的支承表面358a如所示可由一个或多个间隔开的弹性体O形环358来限定(例如,间隔开以增强稳定性)。O形环358可设置成在组装时径向压缩。在其它结构中,O形环或其它密封装置可设置成在组装时轴向压缩或轴向和径向压缩的组合。在各种方法中,可弹性变形的支承表面可由弹性体材料、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或热塑性材料形成。例如,这种材料可包覆模制到毂352上或以其它方式由可定位在毂352周围的套管、环等提供。
可弹性变形的支承表面358a可设置成在联接构件332的面向内的支承表面332a处与联接构件可变形地配合。这种配合可形成导管本体310的远端和远端部330之间的流体密封(例如,通过抵靠支承表面332a弹性加载支承表面358a)。此外,支承表面358a和332a可协作(例如,通过两者之间的摩擦配合和/或抵靠支承表面332a弹性加载支承表面358a),以限制远端部330相对于导管本体310的远端的不期望的转动。
在各种实施方式中,毂352可包括表面不连续部354。尽管所示实施例将表面不连续部354示出为肋部或凹槽,但可采用其它构造(例如,压花、脊部、通孔等)。表面不连续部354可设置成在模制过程中使包覆模制部356可流入在表面不连续部354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在这方面,包覆模制部356可构造成形成凹槽356a,以可限制地接纳O形环358,其中,在组装时还在O形环358和凹槽356a的基部之间建立密封。如将讨论的那样,包覆模制部还可形成邻接表面356b,以便于保持联接构件332。
在一个实施例中,毂352和联接构件332均可呈包括例如不锈钢的金属材料的刚性构造。此外,包覆模制部356可包括聚合物材料,由此在毂352和联接构件332之间提供非金属间隔层。
为了组装支承组件350,联接构件352可在毂352上从毂352的近端前进朝向毂352的远端。联接构件332可包括位于其近端处的唇部334。唇部334可从联接构件332的近端径向向内延伸。唇部334的尺寸可设计成当联接构件332从毂352的近端朝毂352的远端完成前进时在邻接表面356b处与包覆模制部356邻接。然后,垫圈337可从毂352的近端向毂352的远端前进,直至垫圈337在唇部334近侧部处与唇部334邻接。此后,可将毂352的近端插入为了互连而与其固定的导管本体310的远端内。如可理解到的,垫圈337和邻接表面356b可设置成提供环形槽,以将联接构件332的唇部354保持在环形槽内,这还允许唇部354在其内选择性地转动。在后者方面,唇部354和邻接表面356b之间在环形槽处的交界部可选地提供支承交界部,并且在某些结构中可设置成采用文中教导的特征来便于密封交界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毂352插入之后,通过加热导管本体310的远端以使导管本体310的远端处的聚合物材料流入并至少部分地填充在毂352的肋部354之间形成的空间内,使毂352固定到导管本体310的远端。在另一实施例中,毂352可在插入导管本体310之前通过例如涂覆到毂352的粘合剂固定到导管本体310的远端(例如,氰基丙烯酸盐、UV光固化粘结剂、热固化环氧树脂等)。在任一方式中,垫圈337可设置成在组装期间提供联接构件332和导管本体310之间的缓冲。例如,垫圈337可设置成具有比导管本体310高的熔点和/或响应于粘合剂的活化而结构上稳定。此外,垫圈337在组装期间另外定位成阻挡材料流到支承组件350。于是,在组装时,支承组件350可使联接构件332相对于毂352、包覆模制部356和导管本体310选择性地转动。
如上所述,可设有换能器阵列340以使预定的成像区域成像。在这方面,成像导管301可包括在其近端和远端之间延伸的电信号线路。如图13中所示,电信号线路380可包括电连接到换能器阵列340的第一电信号构件382和电连接到第一电信号构件382的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第二电信号构件384可从远端部330通过导管本体310的远端螺旋形地延伸到导管本体的近端。
第一电信号构件38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柔性板电路构件,在组装导管301期间,柔性板电路构件可挠曲成如图14中所示的构造。如所示,这种组装构造包括弧形部,该弧形部围绕并沿轴线(例如,与导管301的纵向轴线重合的轴线)延伸,该弧形部与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远端电气界面连接。在后者方面,第二电信号构件384可呈包括多根电线的带状构造,电线沿具有导电接地平面的非导电支承层延伸(例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为32条线或64条线)。借助示例,第二电信号构件384可包括由W.L.戈尔及同仁股份有限公司(W.L.Gore&Associates Inc.)出售的MicroflatTM产品。
参照图15,设置在导管本体310内的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至少一部分可螺旋形地缠绕在管状内构件321周围。此外,外管状构件322可设置于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并在第二电信号构件384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内管状构件321可包括例如,诸如PEBAXTM的聚醚嵌段酰胺(PEBA)的挤压聚合物基材料。可以在内管状构件321上设置压缩层321’。外管状构件322可包括与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相邻的隔离层322a。外管状构件322可包括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电箔的屏蔽层322b。可以在屏蔽层322b外设有封装层322c。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5中所示的包括管状内构件321、第二电信号构件384和外管状层322的组件可形成驱动构件支承结构362。驱动构件360可从导管301的近端到远端穿过驱动构件支承结构362。
如图16中所示,为了组装成像导管301,可使驱动构件支承结构362穿过导管本体310(例如,从导管本体的近端到远端)。此外,第二电信号构件384可设置成从导管本体310的近端延伸到超出导管本体310的远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组装导管301过程中,图15中所示的外管状构件322的一部分可从驱动构件支承结构362移离。例如,可在驱动构件支承结构362的远端处移离封装层322c和屏蔽层322b。隔离层322a可保持在位。在一个方法中,驱动构件支承结构362的远端可设置在导管本体310的近端内,并向远侧前进直至驱动构件支承结构362的远端从导管本体310的远端伸出(例如,穿过支承组件350)。
一旦驱动构件支承结构362的剥去封装层322c和屏蔽层322b的部分设置在导管本体310的远端处,也可在驱动构件支承结构362的远端处移除隔离层322a。在这方面,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一部分可从内管状构件321周围退绕。随后,内管状构件321可从驱动构件支承结构362的远侧部移除。此外,仅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延伸部段或长度可保持在驱动构件支承结构362的远端处。这种端部段的至少一部分可设置成在组装导管之后保持围绕和/或沿导管301的纵向轴线自由收紧/松弛。
如图17和18中所示,第一电信号构件382可操作地在邻接区域处连接到第二电信号构件384。例如,第一电信号构件382的近侧部和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远端部可设置为呈相对平面构造以进行互连,其中,由第二电信号构件384提供的各单个导电构件可设置成与设置在第一电信号构件382上的对应导电构件电气连接。由于第二电信号构件384可螺旋形地设置(例如,包括其如上所述的端部段),第二电信号构件384可以相对于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长度成一角度终止,以使导电构件的终端与导管301的中心轴线AA平行。例如,可将第二电信号构件384切成对于沿导管301的中心轴线AA的导电构件的终端来说合适的角度。第一电信号构件382(例如,如上所述的柔性板电路构件)可对应地成角度,以使第一电信号构件382提供与平行于导管轴线AA的导电构件电气连接。
如图17中所示,换能器阵列340可连结到第一电信号构件384,因而,借助第一电信号构件382在换能器阵列340和第二电信号构件384之间建立电气连通。因此,第一电信号构件382可在图18中所示的邻接区域386处与第二电信号构件384连结,并且换能器阵列340可连结到第一电信号构件382。邻接区域386和换能器阵列340可设置成在组装期间超出导管的远端,以便于连结第一电信号构件382和第二电信号构件384。在第一电信号构件382和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电气互连之后,如下所述,邻接区域386可缠绕在阵列外壳336上。
参照图19,驱动构件360可以在与其它部件组装之前以固定地连接到外壳构件336的方式来设置。外壳构件336可包括在转换器阵列接纳部392近侧的芯轴部390。外壳构件336可在驱动构件的远端处固定到驱动构件360。
参照图20,驱动构件360的近端可前进到导管本体310的远端内,以使可转动驱动构件360设置在内管状构件321内。可转动驱动构件360可向近侧前进,以使可转动驱动构件360在导管本体310的近端处(未示出)离开导管本体310。在这方面,当驱动构件360向近侧前进通过导管本体310时,换能器阵列340可与外壳构件336的换能器接纳部392对准,并附连于外壳构件336的换能器接纳部392。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信号构件382还可附连于外壳构件336的一部分。例如,第一电信号构件382可围绕芯轴部390附连于外壳构件336。第一电信号构件382还可缠绕在芯轴部390周围和/或固定到该芯轴部(例如,通过膜、粘合剂等,该膜设置在第一电信号构件382上)。第一电信号构件382可设置成围绕芯轴部390的一部分延伸。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信号构件382可围绕芯轴部390的约360°或以下的周缘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信号构件320可围绕芯轴部390的约180°或更小的周缘延伸。
如上所述,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部段或段可设置成从芯轴部390螺旋形地延伸或缠绕到导管本体310内,但与在部段的远端(即,固定地互连到第一电信号构件382/换能器阵列340/外壳构件336的远端)和部段的近端(例如,近端固定地互连到驱动构件支承结构362的平衡部)之间的其它部件并不固定地互连。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该部段可设置成缠绕在导管301的纵向轴线周围至少一次并通常是多次,以便于在使用时远端部330转动和导管本体310操纵。
参照图21和22,可以与换能器阵列340的近端相邻地安装插塞件400。插塞件可具有过渡部402和附连部404。过渡部402可提供从阵列340到与导管本体310的外直径对应的外直径的连续轮廓。附连部404可与外壳构件336的一部分一起形成附连表面408,该附连表面围绕插塞件400和外壳构件336延伸。在此方面,附连表面408可插入联接构件332的远侧部,并与其固定,如图21中所示。例如,附连表面408可借助粘结剂、压接部、焊接等固定到联接构件332。
在将附连表面408固定到联接构件332之前,第二电信号构件384可与驱动构件360的远端相邻地缠绕在驱动构件360周围,以便于将第二电信号构件384插入导管本体310的远端内,并出于附加提及的目的。例如,当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缠绕在驱动构件360周围时,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螺旋形形状的外直径会变小,以使第二电信号构件384可插入导管本体310的远端。在这方面,一旦第二电信号构件384能通入导管本体310的远端内,包括插塞件400的附连部404的外壳构件336可向近侧前进,以使插塞件400和阵列外壳336可如上所述连接到联接构件332。当阵列外壳336相对于联接构件332附连时,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自由部分(例如,这是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剥去内管状构件321和外管状构件322并螺旋形设置的部分)可至少部分地沿导管本体310的硬度比导管本体310的其它部分硬度低的一部分如上所述地来定位。在这方面,保持导管本体310的低硬度部分的相对柔性,使得第二电信号构件384能够自由地横跨导管本体310的具有相对较低硬度的部分延伸。
如图22中所示,远侧部330的转动可通过转动驱动构件360来实现。当转动远侧部330时,附连于外壳336和插塞件400的联接构件332可相应地转动。于是,联接构件332的唇部334可相对于包覆模制部356和垫圈337转动。在这方面,支承表面358a和332a可密封地配合,同时允许联接构件332相对于导管本体310相对转动。当转动远侧部330时,第二电信号构件384会经历相应的转动。
更具体地,远端部330的转动会引起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自由部分缠绕或退绕。即,远端部330沿第一方向的转动对应于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自由部分的螺旋缠绕部的缠绕或收紧。远端部330沿第二方向的转动会造成第二电信号构件384沿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自由部分的长度退绕或松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远端部330可在正负270°的运动范围内转动。例如,如上所述,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自由部分可设置成与导管本体310的相对较低硬度部分相邻。即如上所述,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退绕或松开可对应于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螺旋形缠绕自由部分的直径的增大。在这方面,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螺旋形缠绕自由部分的缠绕或收紧会造成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自由部分的直径减小。
通过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螺旋缠绕自由部分的相对直径可形成对远侧部330的转动的限制。即,在退绕的情况下,当第二电信号构件的螺旋缠绕自由部分与导管本体310的内表面邻接时,导管本体310的内直径可形成与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螺旋缠绕自由部分的最大外直径对应的第一限制。在缠绕的情况下,当第二电信号构件的螺旋缠绕自由部分与驱动构件360的外表面邻接时,驱动构件360的外直径可限定与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螺旋缠绕自由部分的最小内直径对应的第二限制。第二限制还可在缠绕时通过第二电信号构件384的边缘部之间的机械干涉来形成。两个限制可形成远端部330转动的限制。在一个特定实施例中,远端部330的可用转动程度可为至少+/-270°。
给出本发明的上述描述是用于示例和描述的目的。此外,说明无意将本发明限于这里所揭示的形式。因此,等同于上述教示的变型和修改意见相关领域的技术和知识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上文所述的实施例还意在解释实践本发明的已知模式,并且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以这种或其它实施例和本发明的具体应用或用途所需要的各种修改使用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意在理解为将替代的实施例纳入现有技术所允许的范围。

Claims (48)

1.一种成像导管,包括:
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具有近端和远端;
远端部,所述远端部在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和所述远端部之间的交界部处由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远端支承,并相对于所述远端选择性地转动;
至少一个电信号线路,所述至少一个电信号线路在所述导管本体内、于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近端和所述远端之间延伸;以及
换能器阵列,所述换能器阵列由所述远端部支承,并电气互连到横跨所述交界部的所述电信号线路,其中,所述换能器阵列具有预定的成像区域,所述预定的成像区域能绕离开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远端向远侧延伸的轴线选择性地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界部提供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远端和可转动的远端部之间的流体密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界部包括:
第一支承表面,所述第一支承表面位于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远端处;以及
第二支承表面,所述第二支承表面位于所述远端部上,其中,所述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承表面以相对的接触关系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承表面协作,以提供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远端和可转动的远端部之间的流体密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承表面中的一个弹性变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承表面中的一个包括弹性体材料、热塑性材料和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承表面的相对部分具有绕所述成像导管的纵向轴线延伸的重合构造。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承表面的相对部分具有绕所述成像导管的纵向轴线延伸的环形构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承表面之间沿所述纵向轴线的基本上所有接触是离开所述纵向轴线为等距离的。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界部包括:
位于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远端处的多个第一支承表面,其中多个第一支承表面沿所述成像导管的纵向轴线间隔开;以及
位于所述远端部上的至少一个第二支承表面,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支承表面以相对接触关系设置,以提供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远端和所述远端部之间的流体密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支承表面中的一个弹性变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支承表面中的一个包括弹性体材料。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支承表面的相对部分具有绕所述成像导管的纵向轴线延伸的重合构造。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支承表面的相对部分具有绕所述成像导管的纵向轴线延伸的环形构造。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支承表面之间沿所述纵向轴线的基本上所有接触是离开所述纵向轴线为等距离的。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力传递构件,所述力传递构件能操作成选择性地施加力,以使所述远端部相对于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远端转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在不施加力的情况下,所述交界部限制所述远端部相对于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远端作转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界部包括:
第一支承表面,所述第一支承表面位于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远端处;以及
位于所述远端部上的第二支承表面。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在不施加力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承表面协作以限制所述远端部相对于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远端作转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承表面中的一个弹性变形。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承表面中的一个包括弹性体材料、热塑性材料和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中的一种。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承表面的相对部分具有绕所述成像导管的纵向轴线延伸的重合构造。
23.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承表面的相对部分具有绕所述成像导管的纵向轴线延伸的环形构造。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承表面之间沿所述纵向轴线的基本上所有接触是离开所述纵向轴线为等距离的。
2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交界部包括:
位于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远端处的多个第一支承表面,其中多个第一支承表面沿所述成像导管的纵向轴线间隔开;以及
位于所述远端部上的至少一个第二支承表面,其中,在不施加力的情况下,所述多个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支承表面协作,以限制所述远端部相对于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远端作转动。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支承表面中的一个弹性变形。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支承表面的相对部分具有绕所述成像导管的纵向轴线延伸的重合构造。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支承表面的相对部分具有绕所述成像导管的纵向轴线延伸的环形构造。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支承表面之间沿所述纵向轴线的基本上所有接触是离开所述纵向轴线为等距离的。
3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递构件包括:
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从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近端到所述远端穿过所述导管本体延伸,并互连到所述远端部,其中,所述驱动构件的近端选择性地转动,以影响所述远端部和所述预定的成像区域的选择性转动。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构件包括管状构件,且所述电信号线路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管状构件延伸。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包括管状通路,所述管状通路从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近端延伸到所述远端,所述驱动构件从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近端到所述远端通过所述通路延伸。
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
至少第一段,所述至少第一段具有第一刚度;
第二段,所述第二段位于所述第一段远侧,并具有第二刚度,其中,所述第一刚度大于所述第二刚度;以及
至少一根拉线,所述至少一根拉线从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近端通过对应的通路延伸,所述通路通过所述第一段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段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到与所述导管本体的中心轴线偏移开的锚定位置,所述第二段能响应于施加于所述至少一根拉线的张力而变形到比所述第一段的曲率半径小的曲率半径。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施加于所述至少一根拉线的张力,所述第一段能变形到第一曲率半径(R1),而所述第二段能变形到第二曲率半径(R2),并且R2/R1之比不大于约2/3。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包括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远端,所述第二段变形到约4厘米或更小的第二曲率半径。
36.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施加于所述至少一根拉线的张力,所述导管能沿其整个长度变形到预定最小曲率半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电信号线路呈带状构造,并绕所述导管的所述中心轴线以所建立的预定缠绕角范围螺旋形地延伸,因而,当所述导管本体变形到所述预定最小曲率半径时,所述至少一个电信号线路保持不交叠布置。
3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信号线路包括:
呈带状构造的第一电信号构件,所述第一电信号构件绕所述导管本体的中心轴线螺旋形地延伸;以及
第二电信号构件,所述第二电信号构件包括至少一个柔性板电路构件,所述至少一个柔性板电路构件电气互连到所述第一电信号构件的远端,并从所述远端向远侧延伸,所述第一电信号构件的一段在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远端部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缠绕,并在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远端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退绕。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柔性板电路构件绕所述成像导管的所述中心轴线并沿所述中心轴线弧形挠曲。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信号构件从所述导管本体螺旋形延伸到所述远端部内,且至少一个柔性板电路中心地位于所述远端部内。
40.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成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部包括:
用于支承所述换能器阵列的外壳构件;
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从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近端到所述远端通过所述导管本体延伸,并互连到所述外壳构件,其中,所述驱动构件的近端选择性地转动,以影响所述外壳构件和所述预定的成像区域的选择性转动。
41.一种用于使患者体内的所关心的预定区域成像的方法,包括:
使导管在所述患者体内前进,其中,所述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由所述导管本体支承的远端部;
使所述远端部相对于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转动;
在所述转动步骤的至少一部分之后从由所述远端支承的换能器阵列获得成像信号,其中,所述换能器阵列具有能定位在多个位置的预定的成像区域;以及
处理所述成像信号,以获得与所述预定的成像区域的多个位置对应的图像数据。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所述远端部和所述导管的所述导管本体分别包括第一支承表面和第二支承表面,并且所述转动步骤包括:
使所述第一支承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承表面运动并与所述第二支承表面接触配合。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运动步骤中保持所述远端部和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之间的流体密封。
44.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承表面设置成在不向所述远端部施加预定最小力的情况下阻止所述第一支承表面和所述第二支承表面之间的相对运动。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互连到所述远端部并从所述导管本体的近端延伸到所述导管本体的远端,所述转动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导管本体的所述近端处操纵所述驱动构件,以施加至少预定量的力,以影响所述远端部的选择性转动。
46.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操纵所述导管以使所述导管本体沿所述导管本体的长度弯曲并由此定位所述远端部。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管不前进的情况下完成所述操纵和所述转动步骤。
48.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扭转所述导管,以使所述导管本体和所述远端部转动。
CN201180051312XA 2010-10-27 2011-10-27 具有可转动阵列的成像导管 Pending CN10322098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0738210P 2010-10-27 2010-10-27
US61/407,382 2010-10-27
PCT/US2011/058154 WO2012058473A1 (en) 2010-10-27 2011-10-27 Imaging catheter with rotatble arra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0985A true CN103220985A (zh) 2013-07-24

Family

ID=45994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1312XA Pending CN103220985A (zh) 2010-10-27 2011-10-27 具有可转动阵列的成像导管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108979A1 (zh)
EP (1) EP2632339A4 (zh)
JP (2) JP2013541389A (zh)
KR (1) KR20130126602A (zh)
CN (1) CN103220985A (zh)
AU (1) AU2011319740B9 (zh)
CA (1) CA2811742A1 (zh)
WO (1) WO201205847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2089A (zh) * 2018-02-20 2020-11-06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压电换能器的可操纵导管
CN113616321A (zh) * 2015-10-19 2021-11-09 科瑞欧医疗有限公司 电外科仪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33736A2 (en) 2010-04-21 2011-10-2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Fluoroscopy-independent, endovascular aortic occlusion system
RU2553930C2 (ru) * 2010-11-11 2015-06-20 Ковидиен Лп Гибкие фрагментирующие катетеры с визуализацией и способы их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и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US9063059B2 (en) 2011-05-10 2015-06-23 Edison Welding Institute, Inc. Three-dimensional matrix phased array spot weld inspection system
US9037419B2 (en) 2011-05-10 2015-05-19 Edison Welding Institute, Inc. Portable matrix phased array spot weld inspection system
US9155520B2 (en) * 2012-06-15 2015-10-13 Caitlin Marie Schneider Ultrasound probe for laparoscopy
JP5404981B1 (ja) * 2012-07-04 2014-02-05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超音波内視鏡
JP6352287B2 (ja) * 2012-11-19 2018-07-04 ライトラボ・イメージング・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マルチモーダル・イメージングシステム、プローブ及び方法
US9474882B2 (en) 2013-02-26 2016-10-25 Prytime Medical Devices, Inc. Fluoroscopy-independent balloon guided occlusion catheter and methods
JP6343009B2 (ja) 2013-09-09 2018-06-13 プリタイム・メディカル・デバイシー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Prytime Medical Devices,Inc. 低輪郭閉塞カテーテル
US10232142B2 (en) 2014-06-10 2019-03-19 Prytime Medical Devices, Inc. Conduit guiding tip
CN104287774B (zh) * 2014-09-28 2017-04-12 安华亿能医疗影像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手持式扫描辅助设备
CN104287775B (zh) * 2014-09-28 2017-04-12 安华亿能医疗影像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手持式扫描装置
AU2016232781B2 (en) 2015-03-19 2017-11-02 Prytime Medical Devices, Inc. System for low-profile occlusion balloon catheter
KR101797910B1 (ko) * 2016-04-18 2017-11-15 한국지이초음파 유한회사 회전 선형 프로브
EP4302815A3 (en) 2016-06-02 2024-03-27 Prytime Medical Devic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w-profile occlusion ballon catheter
WO2018060105A1 (en) * 2016-09-29 2018-04-05 Koninklijke Philips N.V. Lined variable braided differential durometer multi-lumen shaft with a cross-shaped inner profile
US20190274658A1 (en) * 2016-09-29 2019-09-12 Koninklijke Philips N.V. 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 (ice) catheter tip assembly
CA3049539C (en) 2017-01-12 2022-09-20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Endovascular perfusion augmentation for critical care
WO2018195507A1 (en) 2017-04-21 2018-10-25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ortic flow meter and pump for partial-aortic occlusion
AU2019328805A1 (en) * 2018-08-31 2021-04-22 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 Galway Ultrasound based three-dimensional lesion verification within a vasculature
WO2021058813A1 (en) * 2019-09-27 2021-04-01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pparatus with insertion tube having varying durometer value
WO2021188602A2 (en) 2020-03-16 2021-09-23 Certus Critical Care, Inc. Blood flow control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and error detection thereof
JP2024515785A (ja) * 2021-04-28 2024-04-10 アスクレピオス バイオファーマシューティカ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カニューレアセンブリ
US11510798B1 (en) * 2021-09-10 2022-11-29 Arunpreet Kahlon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 ostial stent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22284A1 (en) * 1994-02-16 1995-08-24 Tetrad Corporation Ultrasonic probe having articulated structure
US20020062083A1 (en) * 2000-11-21 2002-05-23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Ultrasonic endoscope
US6749572B2 (en) * 2001-03-14 2004-06-15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mpany, Llc Transesophageal ultrasound probe having a rotating endoscope shaft
US20060069307A1 (en) * 2004-09-30 2006-03-30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Selectively rotatable shaft coupler
CN1810213A (zh) * 2004-12-14 2006-08-02 美国西门子医疗解决公司 用于超声导管的阵列旋转
US20090156941A1 (en) * 2007-12-17 2009-06-18 Silicon Valley Medical Instruments, Inc. Telescope for an imaging catheter
CN201320183Y (zh) * 2008-12-15 2009-10-07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新型人体内窥导管及系统
US20090264759A1 (en) * 2008-04-22 2009-10-22 Ep Medsystems, Inc. Ultrasound Imaging Catheter With Pivoting Head
CN101662981A (zh) * 2006-10-20 2010-03-03 英弗拉雷德克斯公司 光学导管和回拉和旋转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2778A (en) * 1969-05-05 1971-01-05 J G Franklin & Sons Ltd Swivel couplings for use in breathing or anaesthetic or other medical apparatus
US4729646A (en) * 1986-05-15 1988-03-08 Bausch & Lomb Incorporated Multi-use microscope having modular construction of extruded parts
US5393145A (en) * 1987-05-29 1995-02-28 Ide; Russell D. Pad type hydrodynamic thrust bearings having a modular construction
US5252914A (en) * 1990-08-06 1993-10-12 Ericsson Ge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nd testing a circuit board designed for early diagnostics
JP2712975B2 (ja) * 1991-12-11 1998-02-16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体腔内用超音波プローブ
JPH05228149A (ja) * 1992-02-25 1993-09-07 Fujitsu Ltd 超音波探触子
US5429136A (en) * 1993-04-21 1995-07-04 Devices For Vascular Intervention, Inc. Imaging atherectomy apparatus
US5454373A (en) * 1994-07-20 1995-10-03 Boston Scientific Corporation Medical acoustic imaging
US5507535A (en) * 1995-01-09 1996-04-16 Mckamey; Floyd Conduit swivel connector
US5941849A (en) * 1997-08-29 1999-08-24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Suture retention device
US6159177A (en) * 1997-09-30 2000-12-12 Scimed Life Systems Drainage catheter anchor locking mechanisms
US6036648A (en) * 1998-10-23 2000-03-14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Machine tilt transducer and methods of making
US6592526B1 (en) * 1999-01-25 2003-07-15 Jay Alan Lenker Resolution ultrasound devices for imaging and treatment of body lumens
US6110121A (en) * 1999-01-25 2000-08-29 Lenker; Jay Ala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improved resolution from intraluminal ultrasound
US7524289B2 (en) * 1999-01-25 2009-04-28 Lenker Jay A Resolution optical and ultrasound devices for imaging and treatment of body lumens
US6447017B1 (en) * 1999-10-29 2002-09-10 The Gates Corporation Fluid coupling and assembly
US6347613B1 (en) * 2000-07-05 2002-02-19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nic throttle control mechanism with integrated modular construction
GB2365127A (en) * 2000-07-20 2002-02-13 Jomed Imaging Ltd Catheter
GB0118742D0 (en) * 2001-08-01 2001-09-26 Jeory James A coupling
JP2003047613A (ja) * 2001-08-08 2003-02-18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超音波プローブ
US20060000538A1 (en) * 2004-07-01 2006-01-05 Cassells Kevin J Construction systems for modular design of furniture
US7785286B2 (en) * 2006-03-30 2010-08-31 Volcano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aging, diagnosing, and/or treating an area of interest in a patient's body
JP5385780B2 (ja) * 2006-04-04 2014-01-08 ヴォルケイノウ・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カテーテル遠位端の変換器を操作するための超音波カテーテル及び手持ち式装置
JP2008043361A (ja) * 2006-08-10 2008-02-28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内視鏡先端装置、及びそれを収容する収容容器
US8211025B2 (en) * 2006-10-20 2012-07-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Four-way steerable catheter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JP5037191B2 (ja) * 2007-03-27 2012-09-26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搬送装置及びケーブル配線構造
US8852112B2 (en) * 2007-06-28 2014-10-07 W. L. Gore & Associates, Inc. Catheter with deflectable imaging device and bendable electrical conductor
JP5576274B2 (ja) * 2007-06-28 2014-08-20 ゴア エンタープライズ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改良されたカテーテル
US8066757B2 (en) * 2007-10-17 2011-11-29 Mindframe, Inc. Blood flow restoration and thrombus management methods
JP2009247696A (ja) * 2008-04-08 2009-10-29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高周波処置具
US9125562B2 (en) * 2009-07-01 2015-09-08 Avinger, Inc. Catheter-based off-axis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maging system
CA2835552A1 (en) * 2008-05-30 2009-12-03 Gore Enterprise Holdings, Inc. Real time ultrasound catheter probe
US8360982B2 (en) * 2008-12-05 2013-01-2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micromotor in a fluid using a moisture barrier
US9254123B2 (en) * 2009-04-29 2016-02-09 Hansen Medical, Inc. Flexible and steerable elongate instruments with shape control and support elements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22284A1 (en) * 1994-02-16 1995-08-24 Tetrad Corporation Ultrasonic probe having articulated structure
US20020062083A1 (en) * 2000-11-21 2002-05-23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Ultrasonic endoscope
US6749572B2 (en) * 2001-03-14 2004-06-15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mpany, Llc Transesophageal ultrasound probe having a rotating endoscope shaft
US20060069307A1 (en) * 2004-09-30 2006-03-30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Selectively rotatable shaft coupler
CN1810213A (zh) * 2004-12-14 2006-08-02 美国西门子医疗解决公司 用于超声导管的阵列旋转
CN101662981A (zh) * 2006-10-20 2010-03-03 英弗拉雷德克斯公司 光学导管和回拉和旋转系统和方法
US20090156941A1 (en) * 2007-12-17 2009-06-18 Silicon Valley Medical Instruments, Inc. Telescope for an imaging catheter
US20090264759A1 (en) * 2008-04-22 2009-10-22 Ep Medsystems, Inc. Ultrasound Imaging Catheter With Pivoting Head
CN201320183Y (zh) * 2008-12-15 2009-10-07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新型人体内窥导管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6321A (zh) * 2015-10-19 2021-11-09 科瑞欧医疗有限公司 电外科仪器
CN111902089A (zh) * 2018-02-20 2020-11-06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压电换能器的可操纵导管
CN111902089B (zh) * 2018-02-20 2023-03-07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压电换能器的可操纵导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58473A1 (en) 2012-05-03
AU2011319740B9 (en) 2015-09-24
KR20130126602A (ko) 2013-11-20
EP2632339A4 (en) 2015-04-22
JP2013541389A (ja) 2013-11-14
JP2015144906A (ja) 2015-08-13
AU2011319740A1 (en) 2013-04-04
US20120108979A1 (en) 2012-05-03
EP2632339A1 (en) 2013-09-04
AU2011319740B2 (en) 2015-03-05
CA2811742A1 (en) 201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20985A (zh) 具有可转动阵列的成像导管
US5846204A (en) Rotatable ultrasound imaging catheter
US8317713B2 (en) Ultrasound catheter with rotatable transducer
AU2011204333B2 (en) Improved catheter
JP5073276B2 (ja) ボリューメトリック超音波用の回転可能なトランスデューサ・アレイ
RU2544368C2 (ru) Катетер с исполнительным элементом из сплава с памятью формы
US8864675B2 (en) Catheter
JP2011518031A (ja) 旋回ヘッドを有する超音波撮像カテーテル
CN102264306A (zh) 具有远程控制的超声成像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JP7282233B2 (ja) アジャスタブルアパーチャ付き超音波プローブ
CN212574897U (zh) 一种超声成像导管
JP7463441B2 (ja) 複数面の撮像用の調整可能な開口を備えた超音波カテーテル
CN111419286A (zh) 一种超声成像导管
JP2001008939A (ja) 細径プローブ
US11617860B2 (en) Steerable catheter with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
US20020077529A1 (en) Pneumatic control apparatus for an endoscope
CN109528233A (zh) 带减震机构的血管内超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25

Address after: Delaware

Applicant after: W. L. Gore & Associates, Inc.

Address before: Delaware

Applicant before: Gore Enterprise Holdings, Inc.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