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0826A - 无线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0826A
CN103220826A CN2012105851720A CN201210585172A CN103220826A CN 103220826 A CN103220826 A CN 103220826A CN 2012105851720 A CN2012105851720 A CN 2012105851720A CN 201210585172 A CN201210585172 A CN 201210585172A CN 103220826 A CN103220826 A CN 103220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mbol
processing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locations
frequency do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8517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0826B (zh
Inventor
池田胜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20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0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0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08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控制方法。所述无线装置包括:处理器,其被配置为执行程序,所述程序包括:差计算处理,其在多个发送符号是频域和时域之一的分配位置不同的同一个符号的情况下,计算所述多个发送符号中的一个基准符号的分配位置与另一符号的分配位置之间的差;以及偏移处理,其通过根据所述差针对被分配至分配位置并经历了正交变换处理的所述基准符号进行频域和时域之一的偏移处理来生成符号;以及发送器,其被配置为基于经历了所述正交变换处理的所述基准符号和由所述偏移处理生成的符号来执行发送处理。

Description

无线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所讨论的实施方式涉及无线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已将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UTRA)标准化为针对例如移动电话的无线装置的通信规范。针对E-UTRA,提出将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方法作为调制解调器(MODEM)发送单元的规范。在3GPP文件中的TS36.211中指定了该规范。
对于SC-FDMA方法,有三种要进行发送的物理信道。一种是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一种是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另一种是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针对SC-FDMA方法,有两种要发送的物理信号。一种是解调基准信号(DRS),另一种是探测基准信号(SRS)。例如,SRS用于检查发送信号的质量并且检查发送信号在无线装置与基站之间的传播路径上的劣化程度。
例如,无线装置生成Zadoff-Chu序列来发送SRS,在频域中映射Zadoff-Chu序列,并且通过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处理将映射的频域信号变换为时域信号。无线装置将经历了IFFT处理的信号的结尾进行复制并作为针对采样数的特定循环前缀(CP),接着将CP插入到经历了IFFT处理的信号的头部。此外,无线装置通过用旋转因子乘以经历了CP处理的时域信号来执行1/2子载波频率(例如,等于7.5KHz)的偏移处理,并且通过去除经历了偏移处理的高频信号来生成SRS。
日本特开平2011-40841号公报是现有技术的示例。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无线装置包括:处理器,其被配置为执行程序,所述程序包括:差计算处理,其在多个发送符号是频域和时域之一的分配位置不同的同一个符号的情况下,计算所述多个发送符号中的一个基准符号的分配位置与另一符号的分配位置之间的差;以及偏移处理,其通过根据所述差针对被分配至分配位置并经历了正交变换处理的所述基准符号进行频域和时域之一的偏移处理来生成符号;并且所述无线装置包括发送器,该发送器被配置为基于经历了所述正交变换处理的所述基准符号和由所述偏移处理生成的符号来执行发送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将通过在权利要求中具体指出的元件和组合而实现并得到。
应理解的是,以上概述和以下详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且不限制所要保护的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了移动电话的硬件结构的图;
图2是例示了帧结构类型2的帧结构的图;
图3是例示了帧结构类型3的帧结构的图;
图4是例示了特定子帧的帧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5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基带单元的结构的图;
图6是例示了差子载波量的示例的图;
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基带单元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例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基带单元的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基带单元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无线装置的实施方式、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控制方法。所公开的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例如,根据以下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移动电话被描述为无线装置的示例。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其它无线装置,例如,智能电话和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个人数字助理(PDA)。
申请人在提出本实施方式时,对于现有技术进行了考察。这些考察包括例如以下方面。
对于E-UTRA,现有技术的方法没有公开在数个相似的符号被发送至不同的频域或时域的情况下减少关于发送处理的计算量。
例如,在E-UTRA规范中使用了帧结构类型1和帧结构类型2中的一种。这里,对于帧结构类型2的帧结构,可以在专用子帧的上行前导时隙(UpPTS)区域中发送两个SRS符号。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要发送的两个SRS符号被分配至不同的频域或时域,但是两个SRS符号是利用基本相同的Zadoff-Chu序列来发送的。根据现有技术的方法,对两个SRS符号均执行IFFT处理,使得计算量趋于增大。
计算量增大的问题不仅出现在发送两个SRS符号时,而且出现在数个相似的符号被分配至并发送至不同的频域或时域时。
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当数个相似的符号被分配至并发送至不同的频域或时域时可以减小与发送处理相关的计算量的无线装置、无线控制方法以及无线控制程序。
[第一实施方式]
RF单元110通过天线102对诸如语音和文本这样的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无线通信。基带单元120将RF单元110接收到的信号变换为基带信号,并且通过模/数(A/D)变换器将经变换的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此外,基带单元120对经变换的数字信号执行例如解调处理和纠错处理这样的各种类型的处理。基带单元120包括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下面将具体地描述基带单元120。
显示单元130是显示例如文本和图像这样的各种类型的信息的输出接口。扬声器132是输出由处理器150产生的声音的输出接口。麦克风134是输入外部单元的声音的输入接口。键盘136是例如移动电话100的操作按键这样的例如接受用户的操作输入的输入接口。
存储器140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其存储用于执行移动电话100的各种功能的数据以及用于执行移动电话100的各种功能的各种程序。存储器140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其对存储在ROM中的各种程序之中要执行的程序进行存储。
处理器150是例如CPU的计算处理单元,其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40中的各种程序。通过计算存储在存储器140中的各种程序,处理器150控制RF单元110、基带单元120、显示单元130、扬声器132、麦克风134、键盘136等。要由处理器150执行的程序不仅存储在存储器140中,而且存储在例如CD-ROM的存储介质以及可以分配并且可以通过从存储介质中读取而执行的存储介质中。通过网络连接的服务器存储程序,并且在服务器上运行程序。因此,根据来自通过网络连接的移动电话100的请求,可以在请求源处将服务给予移动电话100。
下面将描述在E-UTRA中所使用的帧结构。针对E-UTRA,使用帧结构类型1和帧结构类型2中的一种。第一实施方式适用于帧结构类型2。图2是例示了帧结构类型2的帧结构的示例的图。图2例示了帧结构类型2的具有5ms切换点周期(switch-point periodicity)的帧结构(针对一个无线帧)。图3是例示了帧结构类型2的帧结构的另一示例的图。图3例示了帧结构类型2的具有10ms切换点周期的帧结构(针对一个无线帧)。
如图2所示,具有5ms切换点周期的帧结构60包括十个子帧:子帧#0至子帧#9。在这十个子帧中,子帧#1成为专用子帧162,并且子帧#6成为专用子帧164。因此,具有5ms切换点周期的帧结构160包括专用子帧162和164。
如图3所示,具有10ms切换点周期的帧结构170包括十个子帧:子帧#0至子帧#9。在这十个子帧中,子帧#1成为专用子帧172。具有10ms切换点周期的帧结构170包括单个专用子帧172。
下面将描述专用子帧的帧结构。图4是例示了专用子帧的帧结构的示例的图。这里,作为示例给出了专用子帧162。专用子帧164的帧结构与专用子帧172的帧结构相似。
如图4所示,专用子帧162包括由保护时段(GP)166分隔开的下行前导时隙(DwPTS)165和上行前导时隙(UpPTS)168。DwPTS165是为了从基站向移动电话100进行下行发送而预留的区域。UpPTS168是为了向移动电话100进行上行发送而预留的区域。
如图4所示,UpPTS168包括SRS1st168-a(第一SRS)和SRS2nd168-b(第二SRS)。通过这种方式,第一实施方式适用于专用子帧162包括SRS的两个符号并且SRS的两个符号被发送的情况。在3GPP文档的TS36.211和TS36.213中,详细说明了利用UpPTS的一个符号或两个符号的发送。
下面将描述在发送两个符号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基带单元。图5是例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基带单元的结构的图。图5是例示了用于发送基带单元120的SRS的结构的图。
如图5所示,基带单元120包括ZC序列生成单元210、SCMAP单元220、IFFT单元230、CP插入单元240、1/2SC偏移单元250和滤波单元260。
ZC序列生成单元210生成用于发送SRS的Zadoff-Chu序列。这里,SRS所发送的Zadoff-Chu序列由u(组号)、v(基序列号)、nSRS CS(SRS的循环偏移量)和Msc RS(SRS的子载波数)来决定。这里,针对u和v指定了跳频操作(hopping operation)。尽管值在一个时隙期间变化,但是值不针对每个符号变化。这里,nSRS CS是针对各用户设备(UE)从更高层设置的值,并且该值不针对各符号而变化。这里,Msc RS是由SRS的传输带宽决定的值,并且该值不针对各符号而变化。因此,当由UpPTS来发送SRS的两个符号时,UpPTS中的两个符号的Zadoff-Chu序列彼此相似。由于两个符号被分配至的频域彼此不同,所以值在SCMAP单元220和以下单元中变化。
第一实施方式减小了用于计算第二符号的SRS发送信号的计算量。根据第一实施方式,SCMAP单元220计算第一符号的频率分配起始位置和第二符号的频率分配起始位置之间的差。将计算出的差子载波数量报告至1/2SC偏移单元250。1/2SC偏移单元250在第二符号的处理中执行数量为(1/2子载波+差子载波)的子载波偏移处理。下面将描述基带单元120的各个模块。
ZC序列生成单元210包括ZC序列生成表211和读取地址生成单元212。ZC序列生成表211是例如ROM和RAM等的存储器。作为ZC序列生成的四个参数,“组号”、“基序列号”、“循环偏移索引”和“SRS发送子载波数”被输入至读取地址生成单元212中。读取地址生成单元212基于输入的四个参数来确定ZC序列生成表211的读取地址,接着从ZC序列生成表211读出读取地址的数据。读取地址生成单元212根据这四个参数将Zadoff-Chu序列输出至SCMAP单元220。ZC序列生成单元210生成针对第一SRS符号的Zadoff-Chu序列,而没有生成针对第二SRS符号的Zadoff-Chu序列。
SCMAP单元220是对在执行发送的频域中的发送信号进行映射的处理单元。SCMAP单元220包括频率分配位置计算单元221、读取起始定时生成单元222、选择信号生成单元223、选择器224以及减法单元225。
将用于频率分配位置计算的参数输入至频率分配位置计算单元221。用于频率分配位置计算的参数指示了SRS符号的分配位置。频率分配位置计算单元221基于所输入的用于频率分配位置计算的参数来计算第一SRS的分配位置(第一SRS分配位置),接着将计算结果输出至读取起始定时生成单元222和选择信号生成单元223。基于所输入的用于频率分配位置计算的参数,频率分配位置计算单元221将第一SRS符号的分配位置(第一SRS分配位置)和第二SRS符号的分配位置(第二SRS分配位置)输出至减法单元225。
基于从频率分配位置计算单元221输出的第一SRS符号的分配位置,读取起始定时生成单元222生成开始从ZC序列生成表211读出数据的读取起始定时。读取起始定时生成单元222将所生成的读取起始定时输出至读取地址生成单元212。基于从读取起始定时生成单元222输出的读取起始定时,读取地址生成单元212读出ZC序列生成表211中的读取地址的数据,接着将数据输出至SCMAP单元220。
基于从频率分配位置计算单元221输出的第一SRS符号的分配位置,选择信号生成单元223生成选择信号并将其输出至选择器224。例如,在频率分配范围内,选择信号生成单元223在第一SRS符号的分配位置选择从ZC序列生成表211读出的数据,并且在第一SRS符号的分配位置以外的位置生成选择“0”的选择信号。
基于从选择信号生成单元223输出的选择信号,选择器224选择“0”或从ZC序列生成表211读出的数据并将其输出给IFFT单元230。例如,在频率分配范围内,选择器224在第一SRS符号的分配位置选择从ZC序列生成表211读出的数据,并且在第一SRS符号的分配位置以外的位置选择“0”。
将从频率分配位置计算单元221输出的第一SRS分配位置和第二SRS分配位置输入至减法单元225。减法单元225计算从频率分配位置计算单元221输出的第一SRS分配位置与第二SRS分配位置之间的差子载波(SC),接着将计算出的差SC输出至1/2SC偏移单元250。
下面将描述差子载波。图6是例示差子载波数量的示例的图。如图6所示,频率可分配范围从0(sc)开始到1199(sc)。在图6所例示的示例中,第一SRS符号的频率分配起始位置指示了288(sc),第二SRS符号的频率分配起始位置指示了840(sc)。在这种情况下,减法单元225计算出840-288=552(sc)作为第一SRS分配位置和第二SRS分配位置之间的差SC。
如图5所示,IFFT单元230包括IFFT处理单元231。将从选择器224输出的数据输入至IFFT处理单元231。通过针对从选择器224输出的第一SRS符号执行傅里叶逆变换处理,IFFT处理单元231将分配至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域中的信号。IFFT处理单元231将变换至时域中的信号输出至CP插入单元240。
CP插入单元240是这样的处理单元,其复制经历了IFFT处理的信号的末尾作为专用循环前缀(CP),接着将CP插入经历了IFFT处理的信号的头部。CP插入单元240包括CP插入读取地址生成单元241和CP插入存储器242。
CP插入存储器242是例如RAM的存储器。经历了IFFT处理的信号存储在CP插入存储器22中。CP插入读取地址生成单元241针对经历了IFFT处理的第一SRS符号的结尾的指定采样生成读取地址。例如,CP插入读取地址生成单元241通过读出存储在CP插入存储器242中的、经历了IFFT处理的信号的结尾的CP长度来生成CP。CP插入读取地址生成单元241从其头部依次读出经历了IFFT处理的信号,接着生成CP+IFFT格式的符号。从CP插入存储器242读出经历了CP插入处理的数据,接着将其输出至1/2SC偏移单元250。
1/2SC偏移单元250是这样的处理单元,其通过将时域中的信号乘以旋转因子来偏移1/2子载波频率(等于7.5KHz)。1/2SC偏移单元250包括读取地址生成单元251、旋转因子表252和复数乘法单元253。
旋转因子表252是例如ROM或RAM的存储器。针对第一SRS符号,读取地址生成单元251生成将经历了CP插入处理的数据偏移1/2子载波频率(等于7.5KHz)的参数的读取地址。例如,读取地址生成单元251从旋转因子表252读出所生成的读取地址的数据,接着将读出的参数输出至复数乘法单元253。
另一方面,将从减法单元225输出的差SC输入至读取地址生成单元251。对于第二SRS符号,读取地址生成单元251生成参数的读取地址,该参数针对存储在CP插入存储器242中的第一SRS符号执行1/2子载波频率(等于7.5KHz)+差SC的偏移。例如,读取地址生成单元251从旋转因子表252读出所生成的读出地址的数据,接着将读出的参数输出至复数乘法单元253。
对于第一SRS符号,基于从旋转因子表252读出的参数,复数乘法单元253将经历了CP插入的信号乘以旋转因子,接着执行1/2子载波频率(等于7.5KHz)的偏移以将信号输出至滤波单元260。对于第二SRS符号,基于从旋转因子表252读出的参数,复数乘法单元253将经历了CP插入的信号乘以旋转因子,接着执行1/2子载波频率(等于7.5KHz)+差SC的偏移以将信号输出至滤波单元260。
滤波单元260是将从复数乘法单元253输出的信号的高频分量除去的处理单元。滤波单元260将除去了高频分量的信号输出。
下面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基带单元的处理流程。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基带单元的处理的流程图。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基带单元对第一SRS执行处理接着对第二SRS执行处理。
如图7所示,ZC序列生成单元210针对第一SRS生成ZC序列(操作S101)。SCMAP单元220针对第一SRS执行频域的分配处理(操作S102)。IFFT单元230针对第一SRS执行IFFT处理(操作S103)。IFFT单元230将经历了IFFT处理的信号存储在CP插入存储器242中。CP插入单元240针对存储在CP插入存储器242中的第一SRS执行CP插入处理(操作S104)。
1/2SC偏移单元250确定当前是否正在执行第一SRS的处理(操作S105)。如果1/2SC偏移单元250确定当前正在执行第一SRS的处理(操作S105中的是),则1/2SC偏移单元250对于存储在CP插入存储器242中的第一SRS执行1/2子载波偏移处理(操作S106)。
下面将描述1/2子载波偏移处理。如果采样率是fSR,则子载波间隔是Δf,子载波偏移处理之前的符号是x(n),子载波偏移处理之后的符号是X(n),公式1给出了1/2子载波偏移处理。
[公式1]
X ( n ) = x ( n ) exp ( j 2 π Δf 2 1 f SR n ) = x ( n ) exp ( jπΔf 1 f SR n )
这里,标号n=0是IFFT处理之后的符号头部。如果将E-UTRA中所规定的Δf=15KHz和fSR=30.72MHz应用于公式1,则得到公式2。
[公式2]
X ( n ) = x ( n ) exp ( jπ 1 2048 n )
滤波单元260执行滤波处理以除去经历了1/2子载波偏移处理的信号的高频分量(操作S107)。滤波单元160除去经历了1/2子载波偏移处理的信号的高频分量,接着将信号作为第一SRS输出。
SCMAP单元220确定针对第二SRS的处理是否结束(操作S108)。这里,由于针对第二SRS的处理没有结束,所以SCMAP单元220确定针对第二SRS的处理没有结束(在操作S108的否)。
SCMAP单元220确定第一SRS的处理是否正被执行(处理S109)。这里,由于第二SRS的处理正被执行,所以SCMAP单元220确定第一SRS的处理没有被执行(在操作S109的否)。SCMAP单元220生成第一SRS的分配位置和第二SRS的分配位置的差SC信息(操作S110)。1/2SC偏移单元250对于存储在CP插入存储器242中的第一SRS执行1/2子载波+差SC的偏移处理(操作S111)。
下面将描述1/2子载波+差SC的偏移处理。如果差SC量是M(sc),则以公式3给出1/2子载波+差SC的偏移处理。
[公式3]
X ( n ) = x ( n ) exp ( j 2 πΔf ( 1 2 + M ) 1 f SR n ) = x ( n ) exp ( jπΔf ( 1 + 2 M ) 1 f SR n )
如果将E-UTRA中所规定的Δf=15KHz和fSR=30.72MHz应用于公式3,则以公式4给出1/2子载波+差SC的偏移处理。
[公式4]
X ( n ) = x ( n ) exp ( jπ ( 1 + 2 M ) 1 2048 n )
通过将第二SRS符号分配起始位置减去第一SRS符号分配起始位置得到差SC量M(sc),它是第一SRS符号的频率分配位置和第二SRS符号的频率分配位置之间的差。例如,如图6所示,如果第一SRS符号的频率分配起始位置是288(sc),并且如果第二SRS符号的频率分配起始位置是840(sc),则减法单元225计算差SC量M=840-288=552(sc)。
滤波单元260执行滤波处理以将经历了1/2子载波+差SC的偏移处理的信号的高频分量除去(操作S112)。滤波单元260将经历了1/2子载波+差SC的偏移处理的信号的高频分量除去,接着将信号作为第二SRS输出。SCMAP单元220确定针对第二SRS的处理是否结束(操作S113)。这里,由于针对第二SRS的处理结束,所以SCMAP单元220确定针对第二SRS的处理结束(在操作S112中的是),并且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当两个SRS符号被分配至并发送至不同的频域时,与发送处理相关的计算量可以减小。也就是说,根据常规技术,在生成第一SRS符号的时间和生成第二SRS符号的时间两者处都执行ZC序列生成处理、频率分配处理、IFFT处理、CP插入处理、1/2偏移处理和滤波处理。
相反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生成第二SRS符号的时间,可以省略ZC序列生成处理、频率分配处理、IFFT处理和CP插入处理。换言之,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将经历了ZC序列生成处理、频率分配处理、IFFT处理和CP插入处理的第一SRS符号存储在CP插入存储器242中,并且将所存储的数据用作第二SRS符号。更具体地,第一实施方式集中于这样的事实,即,第一SRS符号和第二SRS符号是基本相同的Zadoff-Chu序列,并且将不同的频域分配至第一SRS符号和第二SRS符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对存储在CP插入存储器242中的数据执行1/2子载波+差异SC的偏移处理,并且将经历了偏移处理的数据用作第二SRS符号。因此,在生成第二SRS符号时,可以省略ZC序列生成处理、频率分配处理、IFFT处理和CP插入处理。特别地,对于计算量大的IFFT处理,如果IFFT大小是NIFFT并且IFFT包括基数为2的蝶形算法,则在等式5中指示的蝶形计算的数目可以减小。
[等式5]
N IFFT 2 log 2 N IFFT
由于蝶形计算单元之一包括一个复数乘法,所以在等式6中指示的复数乘法的数目可以减少。
[等式6]
N IFFT 2 log 2 N IFFT
如果NIFFT=2048,则减少量对应于11264的复数乘法。针对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SRS发送,常规的1/2子载波偏移处理是(1/2子载波+差SC)偏移处理。然而,要进行复数乘法的旋转因子发生了变化,并且复数乘法的数量没有增大。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电话。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移动电话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电话的不同点在于基带单元的结构不同。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都相同。因此,下面将描述基带单元,并且省略其它结构的描述。虽然第一实施方式通过SC-FDMA方法描述了发送两个SRS符号(第一SRS符号和第二SRS符号)的示例,但是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第二实施方式描述了各种(两种)相似的符号被分配至并发送至不同的频域或时域的情况的示例。
图8是例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基带单元的结构的示例的图。如图8所示,基带单元120包括发送符号生成单元310、SCMAP单元320、IFFT单元330、存储器340和SC偏移单元350。
发送符号生成单元310包括发送符号生成单元311、发送符号存储器312、读取地址生成单元313以及发送符号重复(duplication)确定单元314。
用于发送符号生成的参数被输入至发送符号生成单元311。发送符号生成单元311基于输入的参数来生成发送符号,接着将发送符号存储在发送符号存储器312中。发送符号存储器312是例如RAM的存储器。读取地址生成单元313确定发送符号存储器312的读取地址,接着从发送符号存储器312中读出读取地址的数据。读取地址生成单元313从发送符号存储器312读出的数据被输出至SCMAP单元320。
用于发送符号生成的参数被输入至发送符号重复确定单元314。基于用于发送符号生成的参数,发送符号重复确定单元314确定多个发送符号是否为具有不同频域分配位置的相似符号。如果确定多个发送符号是具有不同频域分配位置的相似符号,则发送符号生成单元311仅针对第一发送符号(第一符号)生成发送符号。
SCMAP单元320是在执行了发送的频域中映射发送信号的处理单元。SCMAP单元320包括频率分配位置计算单元321、读取起始定时生成单元322、选择信号生成单元323、选择器324以及减法单元325。
将用于计算频率分配位置的参数输入至频率分配位置计算单元321。用于计算频率分配位置的参数指示了发送符号的分配位置。如果确定多个发送符号彼此相似,则频率分配位置计算单元321基于所输入的用于计算频率分配位置的参数来计算第一发送符号的分配位置(第一符号分配位置)。频率分配位置计算单元321将计算结果输出至读取起始定时生成单元322和选择信号生成单元323。另一方面,如果确定多个发送符号彼此并不相似,则频率分配位置计算单元321计算第一发送符号的分配位置(第一符号分配位置)和第二发送符号(第二符号)的分配位置(第二符号分配位置)。
基于所输入的用于计算频率分配位置的参数,频率分配位置计算单元321将第一发送符号的分配位置(第一符号分配位置)和第二发送符号的分配位置(第二符号分配位置)输出至减法单元325。
基于从频率分配位置计算单元321输出的发送符号的分配位置,读取起始定时生成单元322生成开始从发送符号存储器312读出数据的读取起始定时。读取起始定时生成单元322将所生成的读取起始定时输出至读取地址生成单元313。基于从读取起始定时生成单元322输出的读取起始定时,读取地址生成单元313读出存储在发送符号存储器312中的读取地址的数据,接着将数据输出至SCMAP单元320。
基于从频率分配位置计算单元321输出的发送符号的分配位置,选择信号生成单元323生成选择信号,接着将选择信号输出至选择器324。例如,选择信号生成单元323在第一发送符号的分配位置选择从发送符号存储器312读出的数据,并且在第一发送符号的分配位置以外的位置生成选择“0”的选择信号。
基于从选择信号生成单元323输出的选择信号,选择器324选择“0”或从发送符号存储器312读出的数据并将其输出给IFFT单元330。例如,选择器324在第一发送符号的分配位置选择从发送符号存储器312读出的数据,并且在第一发送符号的分配位置以外的位置选择“0”。
将从频率分配位置计算单元321输出的第一符号分配位置和第二符号分配位置输入至减法单元325。将从发送符号重复确定单元314输出的确定结果输入至减法单元325。如果输入的确定结果指示多个发送符号是具有不同频域分配位置的相似符号,则减法单元325计算从频率分配位置计算单元321输出的第一符号分配位置和第二符号分配位置之间的差SC。减法单元325将计算出的差SC输出至SC偏移单元350。另一方面,如果输入的确定单元指示多个发送符号并不是具有不同频域分配位置的相似符号,则减法单元325不执行处理。
IFFT单元330包括IFFT处理单元331。从选择器324输出的数据被输入至IFFT处理单元331。通过对从选择器324输出的第一发送符号执行傅里叶逆变换,IFFT处理单元331将分配至频域的信号变换为时域中的信号。IFFT处理单元331将变换至时域的信号存储在存储器340中。存储器340是例如RAM的存储介质,其存储从IFFT处理单元331输出的数据。
SC偏移单元350是通过将时域中的信号乘以旋转因子来执行差SC的偏移的处理单元。SC偏移单元350包括读取地址生成单元351、旋转因子表352、复数乘法单元353、选择信号生成单元354和选择器355。
旋转因子表352是例如ROM或RAM的存储器。将从减法单元325输出的差SC输入至读取地址生成单元351。对于第二SRS符号,读取地址生成单元351对于存储在存储器340中的第一发送符号执行差SC的偏移。例如,读取地址生成单元351从旋转因子表352读出所生成的读取地址的数据,接着将读出的参数输出至复数乘法单元353。
对于第一发送符号,基于从旋转因子表352读出的参数,复数乘法单元353通过将存储在存储器340中的第一发送符号乘以旋转因子来执行差SC的偏移。
将从发送符号重复确定单元314输出的确定结果输入至选择信号生成单元354。基于从发送符号重复确定单元314输出的确定结果,选择信号生成单元354生成选择信号并将其输出给选择器355。例如,如果输入的确定结果指示多个发送符号是具有不同频域分配位置的相似符号,则选择信号生成单元354在第一发送符号的分配位置生成选择这样的数据的选择信号,即,该数据从存储器340无需通过复数乘法单元353而输入至选择器355。如果输入的确定结果指示多个发送符号是具有不同频域分配位置的相似符号,则选择信号生成单元354在第二发送符号的分配位置生成选择这样的数据的选择信号,即,该数据从存储器340通过复数乘法单元353而输入至选择器355。
如果多个发送符号并不是具有不同频域分配位置的相似符号,则选择信号生成单元354生成选择信号,该选择信号选择从存储器340无需通过复数乘法单元355而输入到选择器355的数据以及第一个和第二个发送符号。
基于从选择信号生成单元354输出的选择信号,选择器355选择从存储器340无需通过复数乘法单元353而输入至选择器355的数据或者从存储器340通过复数乘法单元353而输入至选择器355的数据。例如,如果确定结果指示多个发送符号是具有不同频域分配位置的相似符号,则选择器355在第一发送符号的分配位置选择从存储器340无需通过复数乘法单元353而输入至选择器355的数据。如果多个发送符号是具有不同频域分配位置的相似符号,则选择器355在第二发送符号的分配位置选择从存储器340通过复数乘法单元353而输入至选择器355的数据。
下面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基带单元的处理流程。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基带单元的处理流程。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基带单元对第一发送符号执行处理接着对第二发送符号执行处理。
如图9所示,发送符号生成单元310针对第一发送符号生成发送符号(操作S201)。SCMAP单元320针对第一发送符号执行频域的分配处理(操作S202)。IFFT单元330针对第一发送符号执行IFFT处理(操作S203)。IFFT单元330将经历了IFFT处理的信号存储在存储器340中(操作S204)。
发送符号重复确定单元314确定针对第二符号的处理是否结束(操作S205)。这里,由于针对第二符号的处理没有结束,所以发送符号重复确定单元314确定针对第二符号的处理没有结束(操作S205中的否)。
发送符号重复确定单元314确定第一符号是否与第二符号交叠(操作S206)。例如,发送符号重复确定单元314确定第一符号和第二符号是否是具有不同频率分配区域的相似符号。
如果确定第一符号不与第二符号重复(操作S207中的否),则发送符号重复确定单元314回到操作S201。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第二符号执行从操作S201至操作S204的处理。在操作S205,确定针对第二符号的处理结束(操作S205中的是),处理结束。
如果确定第一符号与第二符号重复(操作S207中的是),则处理回到操作S201。这里,通过M′=(第二符号频率分配起始位置)-(第一符号频率分配起始位置)来计算差子载波量M’(sc)。
SC偏移单元350针对存储在存储器340中的第一符号执行差SC的偏移处理(操作S209)。处理结束。这里,如果子载波偏移处理之前的符号是x’(n),子载波偏移处理之后的符号是X’(n),并且差子载波量是M’(sc),则等式7指示了子载波偏移处理。
[等式7]
X ′ ( n ) = x ′ ( n ) exp ( j 2 πΔf M ′ 1 f SR n )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当两个发送符号被分配至并发送至不同的频域时,与发送处理相关的计算量可以减小。也就是说,根据常规技术,在生成第一符号的时间和生成第二符号的时间处都执行发送符号生成处理、频率分配处理和IFFT处理。
相反,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生成第二符号的时间处省略了发送符号生成处理、频率分配处理和IFFT处理。换言之,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将经历了发送符号生成处理、频率分配处理和IFFT处理的第一符号存储在存储器340中,并且所存储的数据也被用作第二符号。更具体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发送符号重复确定单元314确定第一符号和第二符号是否是具有不同频域的相似符号。如果确定第一符号和第二符号彼此相似,则对存储在存储器340中的数据执行差SC的偏移处理,并且经历了偏移处理的数据被用作第二符号。结果,在生成第二符号时,可以省略发送符号生成处理、频率分配处理和IFFT处理。特别是针对计算量大的IFFT处理,增加了数目为NIFFT+NCP的复数乘法,所以由等式8指示复数乘法的总减少量。这里,NCP是循环前缀长度。如果NIFFT=2048并且NCP=144,则减少量对应于9027次复数乘法。
[等式8]
N IFFT 2 log 2 N IFFT - ( N IFFT + N CP )
第二实施方式描述了两个发送符号的发送示例。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例如,第二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发送三个或更多个发送符号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SCMAP单元320将三个或更多个发送符号中的一个基准符号分配至频域。IFFT单元330针对由SCMAP单元320分配至频域的基准符号执行到时域的傅里叶逆变换处理。发送符号重复确定单元314确定三个或更多个发送符号是否是具有不同频域分配位置的相似符号。
如果发送符号重复确定单元314确定这三个或更多个发送符号是具有不同频域分配位置的相似符号,则减法单元325计算基准符号的频域分配位置与另一符号的频域分配位置之间的差。例如,如果基准符号是符号A、B和C之中的符号A,则减法单元325计算发送符号A的频域分配位置与发送符号B的频域分配位置之间的差,并且还获得与发送符号A的频域分配位置相对应的发送符号C的频域分配位置。针对经历了由IFFT单元330执行的傅里叶逆变换处理的基准符号,SC偏移单元350根据由减法单元325计算出的差来执行时域的偏移处理。例如,如果基准符号是符号A、符号B和符号C之中的A符号,则SC偏移单元350根据发送符号A的频域的分配位置与发送符号B的频域的分配位置之间的差,对经历了傅里叶逆变换处理的发送符号A执行时域的偏移处理。对于经历了傅里叶逆变换处理的发送符号A,SC偏移单元350根据发送符号A的频域的分配位置与发送符号C的频域的分配位置之间的差,执行时域的偏移处理。
例如,如果基准符号是发送符号A、发送符号B和发送符号C之中的A,则选择信号生成单元354在发送符号A的分配位置生成选择无需从存储器340通过复数乘法单元353而输入选择器355的数据的选择信号。选择信号生成单元354在发送符号B的分配位置生成选择从存储器340通过复数乘法单元353而输入选择器355的数据的选择信号。在发送符号C的分配位置,选择信号生成单元354生成选择从存储器340通过复数乘法单元353而输入选择器355的数据的选择信号。
上述实施方式描述了由IFFT单元230和330执行从频域到时域的傅里叶逆变换的示例。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该示例。例如,由SCMAP单元220和320将发送符号分配至时域,并且可以执行从时域到频域的傅里叶变换。在这种情况下,1/2SC偏移单元250和SC偏移单元350可以在频域中执行发送符号的子载波偏移处理。
上述实施方式主要描述了移动电话100和无线控制方法。然而,实施方式不限于移动电话100和无线控制方法。通过执行预先在计算机(无线装置)中准备的无线控制程序,可以实现与上述实施方式等价的功能。也就是说,无线控制程序使无线装置执行将多个发送符号中的一个基准符号分配至频域或时域的处理。无线控制程序使无线装置针对分配至频域或时域的基准符号执行频域和时域之间的正交变换处理。无线控制程序使无线装置执行用于确定多个发送符号是否是具有不同频域或时域分配位置的相似符号的处理。如果确定多个发送符号是具有不同频域或时域分配位置的相似符号,则无线控制程序使无线装置执行用于计算基准符号的频域或时域的分配位置和另一符号的频域或时域的分配位置之间的差的处理。无线控制程序使无线装置根据计算出的差对经历了正交变换处理的基准符号执行频域或时域的偏移处理。无线控制程序使无线装置基于经历了正交变换处理的符号和经历了频域和时域的偏移处理的符号来执行发送处理。可以通过例如因特网的通信网络将无线控制程序分发至计算机。可以通过记录在提供于无线装置中的存储器、硬盘或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来执行无线控制程序,并且可以由计算机从记录介质中读出无线控制程序。
本文所叙述的所有示例和条件性语言是为了教学目的来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和由发明人所贡献的概念,以促进本领域,并且将被解释为不限制这些具体列举的示例和条件,并且说明书中的这些示例的组织也不与示出本发明的优越性和劣等性相关。尽管已经具体地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应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变、替换和更改。

Claims (7)

1.一种无线装置,所述无线装置包括:
处理器,其被配置为执行包括以下处理的过程:
差计算处理:在多个发送符号是频域和时域之一的分配位置不同的同一个符号的情况下,计算所述多个发送符号中的一个基准符号的分配位置与另一符号的分配位置之间的差;以及
偏移处理:通过根据所述差针对被分配至分配位置并经历了正交变换处理的所述基准符号进行频域和时域之一的偏移处理来生成符号;以及
发送器,其被配置为基于经历了所述正交变换处理的所述基准符号和通过所述偏移处理生成的符号来执行发送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装置,其中,所述过程还包括:
分配处理:将所述多个发送符号中的所述基准符号分配至频域和时域之一;
正交变换处理:对所分配的基准符号执行频域和时域的正交变换处理;以及
确定处理:确定所述多个发送符号是否是频域和时域之一的分配位置不同的同一个符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装置,
其中,所述分配处理将SC-FDMA方式中规定的UpPTS中所包含的第一探测基准信号和第二探测基准信号之一分配至频域;
其中,所述正交变换处理针对所分配的探测基准信号执行变换到时域的傅里叶逆变换处理;
其中,所述差计算处理计算所述第一探测基准信号的频域的分配位置与所述第二探测基准信号的频域的分配位置之间的差;
其中,所述偏移处理针对经历了傅里叶逆变换处理的一个探测基准信号执行与1/2子载波相应的时域偏移处理来生成第一符号,并且针对经历了傅里叶逆变换处理的一个探测基准信号执行与1/2子载波和所述差的加法值相应的时域偏移处理来生成第二符号;并且
其中,所述发送处理基于所述第一符号和所述第二符号来执行发送处理。
4.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无线装置,其被配置为:
在多个发送符号是频域和时域之一的分配位置不同的同一个符号的情况下,计算所述多个发送符号中的一个基准符号的分配位置与另一符号的分配位置之间的差;
通过根据所述差针对被分配至分配位置并经历了正交变换处理的所述基准符号进行频域和时域之一的偏移处理来生成符号;并且
基于经历了所述偏移处理的符号和所述基准符号来执行发送处理;以及
基站,其被配置为从所述无线装置接收通过所述发送处理发送的无线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无线装置
将所述多个发送符号中的所述基准符号分配至频域和时域之一;
对所分配的基准符号执行频域的和时域的正交变换处理;并且
确定所述多个发送符号是否是频域和时域之一的分配位置不同的同一个符号。
6.一种由无线装置执行的无线控制方法,所述无线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多个发送符号是频域和时域之一的分配位置不同的同一个符号的情况下,计算所述多个发送符号中的一个基准符号的分配位置与另一符号的分配位置之间的差;
通过根据所述差针对被分配至分配位置并经历了正交变换处理的所述基准符号进行频域和时域之一的偏移处理来生成符号;以及
基于经历了所述正交变换处理的所述基准符号和通过所述偏移处理生成的符号来执行发送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控制方法,所述无线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多个发送符号中的所述基准符号分配至频域和时域之一;
对所分配的基准符号执行频域和时域的正交变换处理;以及
确定所述多个发送符号是否是频域和时域之一的分配位置不同的同一个符号。
CN201210585172.0A 2012-01-24 2012-12-28 无线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208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12196A JP5783062B2 (ja) 2012-01-24 2012-01-24 無線装置、無線制御方法、及び無線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2-012196 2012-01-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0826A true CN103220826A (zh) 2013-07-24
CN103220826B CN103220826B (zh) 2016-05-04

Family

ID=48797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8517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20826B (zh) 2012-01-24 2012-12-28 无线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30813B2 (zh)
JP (1) JP5783062B2 (zh)
CN (1) CN1032208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504027A (ja) * 2014-12-16 2018-02-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サウンディング参照信号に基づく下りチャネル推定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40841A (ja) * 2009-08-07 2011-02-24 Sharp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移動局装置
CN102067474A (zh) * 2008-06-20 2011-05-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利用多个天线和探测参考信号在上行链路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探测参考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WO2011162235A1 (ja) * 2010-06-21 2011-12-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20925A1 (en) * 2007-03-29 2008-10-0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612162B (zh) * 2008-01-07 2015-09-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传输随机接入前导信号的设备和方法
CN101505485B (zh) * 2008-02-05 2014-11-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Lte tdd系统中发送srs的方法和装置
JP5608178B2 (ja) * 2010-01-14 2014-10-15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端末装置、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11112017A2 (en) * 2010-03-11 2011-09-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rocessing degradation of radio link qual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relays
JP5610861B2 (ja) * 2010-06-10 2014-10-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EP2764749A4 (en) * 2011-10-08 2014-09-24 Huawei Tech Co Ltd SOUND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7474A (zh) * 2008-06-20 2011-05-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利用多个天线和探测参考信号在上行链路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探测参考信号的装置和方法
JP2011040841A (ja) * 2009-08-07 2011-02-24 Sharp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移動局装置
WO2011162235A1 (ja) * 2010-06-21 2011-12-29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ANGWEI707707: "《百度文库,网址http://wenku.baidu.com/view/8d1321f8700abb68a982fb13.html》", 18 November 201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83062B2 (ja) 2015-09-24
US9130813B2 (en) 2015-09-08
JP2013153279A (ja) 2013-08-08
CN103220826B (zh) 2016-05-04
US20130188595A1 (en) 201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85451B (zh) 用于接入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
EP2232806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a preamble sequence and for estimating an integer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CN101682456B (zh) 无线接入系统的发送机和接收机、无线接入系统的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及其程序
EP2122858B2 (en)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equences for cell group detec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422602B2 (en) Pattern detection circuit,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and pattern detecting method
EP1657872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preamble and searching a cell in an OFDMA system
CN101945302B (zh) 数字电视信号参数检测装置与方法
US201802783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and user equipment
EP3500005A1 (en) Spucch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RU2007110022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цифрового сигнала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ofdma
EP3525505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sitioning interference source cell and corresponding base station
EP3179682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frequency offset estimate
KR100668669B1 (ko) 직교 주파수분할 다중접속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단말에서의초기 프레임 동기 획득 장치
CN101527700A (zh) 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非同步信号的接收方法及装置
Lu et al. Novel pilot-assisted spectrum sensing for OFDM systems by exploiting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subcarriers
CN101989971B (zh) 一种带外功率抑制方法及装置
CN103220826A (zh) 无线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控制方法
CN114884538B (zh) 一种nr上行控制信道的时偏估计方法和系统
JP4590604B2 (ja) 通信装置
CN112385169A (zh) 频域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0798668B2 (en) Synchronization circuit, synchronization method, signal generating device, signal generat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8165069B2 (en) Fast uplink ranging system and metho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8031053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 orthogonal signal from sequences that are not multiples of 2n
CN102695183B (zh) 签名检测和时偏估计
Zhang et al. An improved preamble detection method for LTE-A PRACH based on Doppler frequency offset corr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