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2088B - 中继站以及再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中继站以及再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02088B
CN103202088B CN201180052456.7A CN201180052456A CN103202088B CN 103202088 B CN103202088 B CN 103202088B CN 201180052456 A CN201180052456 A CN 201180052456A CN 103202088 B CN103202088 B CN 1032020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donor base
relay station
cell list
sit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24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02088A (zh
Inventor
森冈康史
山田晓
高桥秀明
岩村干生
萩原淳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202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20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020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20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20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站包括:通信部,执行在中继站、基站以及交换台的各自之间的初始通信链接确立之后,从维护管理节点取得表示一个以上的施主基站的候选的小区列表,确立对于小区列表内的某一施主基站以及连接到该施主基站的交换台的通信链接的初始连接过程,从而开始中继站的会话;存储部,存储小区列表;以及再连接控制部,控制通信部,使得在与施主基站之间的无线链接被切断的情况下,从在存储部中存储的小区列表中选择满足规定的基准的施主基站,确立对于所选择的施主基站以及连接到该施主基站的交换台的通信链接。

Description

中继站以及再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继站以及再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在蜂窝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扩展小区的覆盖和/或为了实现基站(eNB)的负荷分散,有时在基站(eNB)和移动台(UE)之间设置中继站(中继节点(Relay Node):RN)。此时的基站(eNB)起到主站的作用,被称为施主基站(Donner eNodeB:DeNB)。但是,只要没有混乱的顾虑,则施主基站和不是施主基站的基站都可以都被称为“eNB”。用户装置(UE)代表性的是移动台,但也可以是固定台。基站(eNB)和中继站(RN)之间的无线接口被称为“Un”。中继台(RN)和用户装置(UE)之间的无线接口被称为“Uu”。
在中继站(RN)和施主基站(DeNB)之间的无线链接被切断的情况下,需要恢复。在基于第三代合作伙伴(3GPP)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中,根据在本申请的申请时达成协议的事项,规定在发生了无线链接故障(Radio Link Failure:RLF)的情况下,应通过进行初始连接过程,再确立无线链接(关于这一点,记载在非专利文献1中)。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R2-103067,3GPP TSG-RAN WG2Meeting#70,Montreal,Canada,10th-14th May2010(“2.1Handling of the Uu during Un RLF and UnRecovery”,“2.2Successful RRC Reestablishment after RLF”)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与用户装置(UE)的电源接通后的步骤相同地,初始连接步骤除了中继站(RN)确立与基站(eNB)以及交换台(MME)之间的通信链接的步骤之外,还包括确立对于中继站(RN)的施主基站(DeNB)以及连接到施主基站(DeNB)的交换台(RN-MME)的通信链接的过程。因此,担心在初始连接过程开始起到完成为止的期间花费相当长的时间。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中继站和施主基站之间的无线链接被切断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地恢复。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在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站。该中继站包括:
通信部,执行在该中继站、基站以及交换台的各自之间的初始通信链接确立之后,从连接到所述交换台的维护管理节点取得表示一个以上的施主基站的候选的小区列表,确立对于所述小区列表内的某一施主基站以及连接到该施主基站的交换台的通信链接的初始连接过程,从而开始该中继站的会话;
存储部,存储所述小区列表;以及
再连接控制部,控制所述通信部,使得在与所述施主基站之间的无线链接被切断的情况下,从在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小区列表中选择满足规定的基准的施主基站,确立对于所选择的施主基站以及连接到该施主基站的交换台的通信链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技术,在中继站和施主基站之间的无线链接被切断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地恢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在中继站、基站、交换台以及维护管理节点之间进行的动作时序的图(能够发现的情况)。
图3是表示在中继站、基站、交换台以及维护管理节点之间进行的动作时序的图(未能发现的情况)。
图4是表示中继站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5是中继站的概略方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以下的观点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1.系统
2.动作例
2.1在DeNB小区列表中能够发现可连接的小区的情况
2.2在DeNB小区列表中未能发现可连接的小区的情况
2.3中继站中的动作流程
3.中继站
4.变形例
4.1第一变形例
4.2第二变形例
4.3第三变形例
实施例1
<1.系统>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概略。在图1中表示了用户装置(UE)11、中继站(RN)12、施主基站(DeNB)13、交换台(MME)14、交换台(RN-MME)15以及维护管理节点(OAM)16。如上所述,用户装置(UE)11和中继站(RN)12之间的无线接口被称为“Uu”。中继站(RN)12和基站(eNB)13之间的无线接口被称为“Un”。
用户装置(User Equipment:UE)11也可以是用户能够用于无线通信的适当的任何装置。具体地说,用户装置(UE)为便携电话、信息终端、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手、便携用个人计算机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中继站(Relay Node:RN)12中继用户装置(UE)11和施主基站(DeNB)13之间的通信。中继站(RN)12经由无线链接(Uu)与用户装置(UE)11进行通信。此外,中继站(RN)12经由无线链接(Un)与施主基站(DeNB)13进行通信。
施主基站(Donner E-UTRAN Node B:DeNB)13除了在小区内的用户装置(UE)和交换台(MME)14等的上位装置之间中继通信之外,还管理无线资源。用户装置(UE)11除了经由中继站(RN)12间接地连接到施主基站(DeNB)13的情况之外,也有不经由中继站(RN)12直接连接到施主基站(DeNB)13的情况。施主基站(DeNB)13能够经由无线链接(Un)与中继站(RN)进行通信。此外,施主基站(DeNB)13典型地经由有线的通信路径,还连接到交换台(MME)14以及维护管理节点(OAM)16。
交换台(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14以及(RN-MME)15对经由施主基站(DeNB)13进行的用户的通信进行核心网络中的处理。例如,交换台进行加入者信息的管理、移动管理、收发控制、收费控制、QoS控制等。
维护管理节点(运行管理和维护(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OAM)16管理通信网(网络)中的运用状态,例如管理故障或在哪个节点中产生了状况等。维护管理节点(OAM)16典型地经由有线的通信路径,连接到交换台(MME、RN-MME)14、15。
中继站(RN)12和交换台(RN-MME)15之间的虚线并不是物理性的通信路径,只不过是表示存在逻辑路径的情况。即,中继站(RN)12以及交换台(RN-MME)15经由施主基站(DeNB)13以及维护管理节点(OAM)16等进行通信。其他的节点之间的实线表示物理性的通信路径(典型的是有线链接)。
<2.动作例>
以下,说明本实施例的动作例。
图2、图3表示在用户装置(UE)、基站(eNB、DeNB)、交换台(MME、RN-MME)以及维护管理节点(OAM)之间进行的时序。大致说明在中继站(RN)的电源接通(或者复位)之后确立通信链接,之后无线链接被切断,将通信链接再确立为止的动作。在电源接通或者复位之后中继站(RN)确立通信链接的情况下,首先,与用户装置(UE)同样地确立通信链接(阶段1),之后,确立用于作为中继站(RN)起作用的通信链接(阶段2)。
在步骤S21中,中继站(RN)首先作为用户装置(UE)确立与基站(eNB)之间的无线链接。“AS建立(set up)”表示该处理为与接入层(access stratum:AS)有关的处理。
在步骤S22中,确立基站(eNB)和交换台(MME)之间的通信链接。“NAS建立”表示该处理为与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NAS)有关的处理。例如,通过该处理,进行位置注册、认证处理、加入者简介(profile)的设定、移动性管理等。由此,中继站(RN)能够作为用户装置(UE)与基站(eNB)以及交换台(MME)进行通信,附接(attach)的处理完成。
在步骤S23中,中继站(RN)从维护管理节点(OAM)取得DeNB小区列表。DeNB小区列表是在各种基站(eNB)中能够作为施主基站(DeNB)起作用的基站的列表。即,DeNB小区列表表示一个以上的施主基站(DeNB)的候选。
在步骤S24中,中继站(RN)进行释放与基站(eNB)以及交换台(MME)的通信链接的即分离(detach)的处理。由此,阶段1的处理结束,接着阶段2的处理。
中继站(RN)一边测定来自所在小区和周边小区的接收电平一边进行小区搜索,确定提供好到中继站(RN)能够连接的程度的接收电平的基站是哪个。为了方便,将这样确定的基站设为“eNB-x”。在DeNB小区列表中包含有“eNB-x”的情况下,“eNB-x”成为中继站(RN)的施主基站(DeNB)。在提供适当的接收电平且在DeNB小区列表中包含的基站的候选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某种判断基准而其中的一个候选被选作施主基站。例如,可以选择提供最好的接收电平的基站。或者,也可以根据对每个基站预先决定的优先顺序来选择基站。此外,也可以在多个基站的候选中随机地选择其中一个。在未能发现提供适当的接收电平且符合DeNB小区列表的基站的情况下,不能作为中继站起作用。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接收电平不论是瞬间值还是平均值,都能够广泛地定义为表示无线链接的状态的好坏的量。接收电平例如可以由接收功率、电场强度RSSI、期望波接收功率RSCP、路径损耗、SNR、SIR、Ec/No、CQI等表现,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在阶段2的步骤S25中,对确定为施主基站的“eNB-x”确立无线链接。与步骤S21的情况相同地,这个过程是与接入层(AS)有关的处理。
在步骤S26中,确立施主基站(DeNB)和交换台(RN-MME)之间的通信链接。与步骤S22的情况相同地,这个过程是与非接入层(NAS)有关的处理。由施主基站(DeNB)指定哪个交换台为“RN-MME”。由此,中继站(RN)能够作为中继站与施主基站(DeNB)以及交换台(RN-MME)进行通信,中继站的会话开始(步骤S27)。另外,中继站(RN)在阶段1中连接的基站(eNB)和在阶段2中连接的施主基站(DeNB)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同样地,中继站(RN)在阶段1中连接的交换台(MME)和在阶段2中连接的交换台(RN-MME)也既可以相同,又可以不同。
在步骤S28中,假设无线链接被切断。其原因为无线链接的故障(RLF)、切换的失败引起的故障(handover failure)、或者RRC配置所引起的故障(RRCConfiguration failure)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在步骤S29中,中继站(RN)不丢弃而保持在步骤S23中取得的DeNB小区列表,并从DeNB小区列表中寻找可连接的基站。在提供适当的接收电平且符合DeNB小区列表的基站的候选存在多个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如上所述的某种判断基准而其中的一个基站被选作施主基站。考虑在DeNB小区列表中能够发现可连接的基站的情况和未能发现的情况。以下,说明各个情况的动作。
<2.1在DeNB小区列表中能够发现可连接的小区且接受到对于该小区的再连接请求的情况>
在步骤S29中,在DeNB小区列表中能够发现可连接的小区(基站)且接受到对于该小区的再连接请求的情况下,在步骤S31中,中继站(RN)在与发现的基站之间确立无线链接。与步骤S21的情况相同地,这个过程是与接入层(AS)有关的处理。通常,在步骤S29中发现的基站是在无线链接被切断之前已进行了会话的施主基站(DeNB)。在步骤S26中已经设定该施主基站(DeNB)和交换台(RN-MME)之间的通信链接。因此,只要能够再确立中继站(RN)和施主基站(DeNB)之间的无线链接就能够迅速地再开始中继站(RN)的会话(步骤S32)。
<2.2在DeNB小区列表中未能发现可连接的小区的情况,或者对于可连接小区的再连接请求被拒绝的情况>
在步骤S29中,参照图3说明在DeNB小区列表中未能发现可连接的小区(基站)的情况下,或者对于可连接小区的再连接请求被拒绝的情况下的动作。由于在图3中步骤S21-S29为止的处理与图2中的相同号码的处理相同,所以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DeNB小区列表中未能发现可连接的小区(基站)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21-S27的初始连接过程(阶段1、2)。此时,DeNB小区列表被丢弃。也可以根据适当的任何基准来判断未能发现可连接的小区(基站)的情况。例如,也可以在步骤S29的小区搜索开始之后未能发现可连接的小区的情况持续到规定的定时器期满的情况下,判断为未能发现。
在步骤S321中,中继站(RN)再次转移到作为用户装置(UE)起作用的UE模式,确立与基站(eNB)之间的无线链接。
在步骤S322中,确立基站(eNB)和交换台(MME)之间的通信链接。由此,中继站(RN)能够作为用户装置(UE)与基站(eNB)以及交换台(MME)进行通信,附接(attach)的处理完成。
在步骤S323中,中继站(RN)从维护管理节点(OAM)取得DeNB小区列表。该DeNB小区列表一般与在步骤S23中取得的列表相同,但也可以不同。例如,在地域不同的情况下提供不同的DeNB小区列表。或者,从分散负荷或避免拥挤等的观点出发,施主基站(DeNB)的候选有可能改变。
在步骤S324中,中继站(RN)进行释放与基站(eNB)和交换台(MME)之间的通信链接的即分离(detach)的处理。由此,阶段1的处理结束,接着阶段2的处理。
中继站(RN)一边测定来自所在小区和周边小区的接收电平一边进行小区搜索,确定能够提供好到中继站(RN)能够连接的程度的接收电平的基站是哪个。在这样确定的基站包含在DeNB小区列表中的情况下,该基站成为中继站(RN)的施主基站(DeNB)。
在步骤S325中,对确定为施主基站的基站确立无线链接。
在步骤S326中,确立施主基站(DeNB)和交换台(RN-MME)之间的通信链接。由此,能够作为中继站(RN)与施主基站(DeNB)和交换台(RN-MME)进行通信,中继站的会话开始(步骤S327)。
<2.3中继站中的动作流程>
图4是表示中继站(RN)的动作例的流程图。以下,从中继站(RN)的观点说明参照图2和图3说明的动作。
在步骤S41中,中继站(RN)检测在无线链接中发生问题的情况。这个步骤相当于图2和图3的步骤S28。
在步骤S42中,中继站(RN)即使无线链接被切断,也不丢弃而保持DeNB小区列表。在步骤S41之后示出步骤S42,但需要留意这并不表示时间性的顺序。DeNB小区列表在初始连接过程中取得,并在之后中继站(RN)持续保持。步骤S42强调该DeNB小区列表不被丢弃而保持的情况。
在无线链接被切断之后,在步骤S43中,中继站(RN)进行小区搜索,寻找可连接的小区。在能够发现可连接的小区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44。
在步骤S44中,中继站(RN)对发现的小区的基站发送再连接请求。在接受到再连接请求的情况下,中继站(RN)从发现的小区接收再连接接受消息。之后,流程进入步骤S45。这些步骤相当于图2和图3的步骤S29。
在步骤S45中,中继站(RN)在与进行了再连接请求的基站之间确立无线链接。这个步骤相当于图2的步骤S31。通常,被发现的基站是在无线链接被切断之前已进行了会话的施主基站。在初始连接过程中已经设定该施主基站和交换台之间的通信链接。因此,只要中继站(RN)和施主基站(DeNB)之间的无线链接能够再确立,就能够迅速地再开始中继站(RN)的会话。
在步骤S43中未能发现可连接的小区的情况下,在步骤S44中接收到拒绝再连接请求的再连接是否允许消息的情况下或者未能接收再连接接受消息的状况持续到定时器期满的情况下,中继站(RN)丢弃所保持的DeNB小区列表,并转移到作为用户装置(UE)而动作的UE模式,并再次进行初始连接过程(图3的步骤S321-S327),从而确立通信链接(步骤S46)。
<3.中继站>
图5表示中继站(RN)的概略模块图。在中继站(RN)中具备的各种功能元素中,图示了尤其与本实施例相关联的元素。中继站(RN)至少包括通信部50、DeNB小区列表存储部51、无线链接状态监视/判定部52、小区选择部53以及再连接控制部54。
通信部50经由由“Un”表现的无线接口与施主基站(DeNB)进行无线通信。此外,通信部50经由由“Uu”表现的无线接口与用户装置(UE)进行无线通信。通信部50在初始连接过程中,中继站(RN)、基站(eNB)以及交换台(MME)的各自之间的通信链接确立之后,从连接到交换台(MME)的维护管理节点(OAM)取得DeNB小区列表。之后,通信部50将DeNB小区列表中的某一基站选作施主基站(DeNB),确立对于通过逻辑路径与施主基站(DeNB)以及中继站(RN)连接的交换台(RN-MME)的通信链接。由此,初始连接过程完成。
DeNB小区列表存储部51保存DeNB小区列表。DeNB小区列表即使是无线链接被切断,也不会被迅速地丢弃而依然保存。在初始连接过程重新开始等的情况下,DeNB被丢弃。DeNB小区列表是在各种基站(eNB)中能够作为施主基站(DeNB)起作用的基站的列表。即,DeNB小区列表表示一个以上的施主基站(DeNB)的候选。
无线链接状态监视/判定部52监视无线链接的状态,在状态恶化的情况下,判定是否需要再确立无线链接。无线链接状态监视/判定部52通过测定从施主基站(DeNB)到来的电波(具体地说,导频信号)的接收电平,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再确立无线链接。此外,无线链接状态监视/判定部52还测定从在中继站(RN)的周边存在的基站到来的电波的接收电平。
小区选择部53进行小区搜索,并选择适合连接的基站。
再连接控制部54控制通信部50,使得在与施主基站(DeNB)之间的无线链接被切断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再连接过程或者费时间的初始连接过程恢复通信链接。在无线链接被切断的情况下,再连接控制部54从保持的DeNB小区列表中寻找满足规定的基准的基站。具体地说,在DeNB小区列表中记载的基站中、提供规定值以上的接收电平的基站被选作施主基站(DeNB)。在能够选择这样的基站的情况下,再连接控制部54控制通信部50,使得确立对于所选择的施主基站(DeNB)以及连接到施主基站(DeNB)的交换台(RN-MME)的通信链接。在DeNB小区列表中记载的基站中未能发现提供规定值以上的接收电平的基站的情况下,再连接控制部54控制通信部50,使得重新执行初始连接过程。
<4.变形例>
<4.1第一变形例>
如在背景技术中所提及,根据在本申请的申请时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3GPP标准规格的协议事项,在产生了无线链接故障(RLF)的情况下,中继站(RN)需要通过执行初始连接过程来恢复通信链接。从进行该动作的同时进行本实施例的动作的观点出发,考虑在无线链接被切断的原因为RLF的情况下,执行初始连接过程,在因RLF以外的原因而无线链接被切断的情况下,执行上述的本实施例的动作。
图6表示从这样的观点而修改的动作流程。大致与图4所示的动作流程相同,但在步骤S41之后进行基于步骤S61的情况区分的方面不同。对于在图4中已经说明的过程赋予相同的参照标号,省略关于此的重复的说明。
在步骤S41中无线链接被切断的情况下,在步骤S61中,中继站(RN)判别其原因是否因无线链接故障(RLF)所引起。作为无线链接被切断的原因,举出无线链接故障(RLF)、切换的失败引起的故障(切换失败(handoverfailure))、或者RRC配置所引起的故障(RRC配置失败(RRC Configurationfailur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根据最近的接收电平来判别是否因RLF所引起。能够根据是否为在执行切换处理时产生的故障来判别是否因切换所引起。能够通过比较基站和中继站的RRC配置的设定值来判别是否因RRC配置所引起。在判别是否为因切换或RRC配置所引起的故障时,也可以考虑最近的接收电平的状态。
在无线链接因RLF而被切断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46。在步骤S46中,中继站(RN)通过执行初始连接过程,确立中继站(RN)、施主基站(DeNB)以及交换台(RN-MME)的各自之间的通信链接。由此,能够遵守3GPP标准规格的协议事项。相对于此,在无线链接因RLF以外的原因而被切断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42,以后进行已说明的处理。
<4.2第二变形例>
中继站(RN)和基站(eNB、DeNB)在技术上既可以是固定台也可以是移动台,但典型的是固定台。因此,中继站(RN)和基站(eNB、DeNB)的地理位置关系或它们之间的无线传播状态并不会急剧变化。因此,预想在无线链接被切断之后再确立为止的期间,中继站(RN)应连接的施主基站(DeNB)变化的可能性相当低。即,在无线链接被切断之后,中继站(RN)应连接的基站为在无线链接被切断之前进行了会话的施主基站(DeNB)的可能性高。
图7表示从这样的观点而修改的动作流程。大致与图4所示的动作流程相同,但在步骤S41之后进行步骤S71的处理的方面不同。对于在图4中已经说明的过程赋予相同的参照标号,省略对此的重复的说明。
在步骤S41中无线链接被切断的情况下,中继站(RN)判断是否能够连接到在无线链接被切断之前进行了会话的施主基站(DeNB)。也可以通过判别来自施主基站(DeNB)的接收电平是否为规定的质量以上,确认是否能够连接。在能够连接到无线链接被切断之前进行了会话的施主基站(DeNB)的情况下,动作流程进入步骤S44,进行已说明的处理。
在未能确认能够连接到无线链接被切断之前进行了会话的施主基站(DeNB)的情况时,动作流程进入步骤S42,进行已说明的过程。
<4.3第三变形例>
也能够将上述的第一变形例和第二变形例进行组合。此时,也可以在图4的步骤S41之后进行图7的步骤S71的处理,在其之后进行图6的步骤S61的处理。或者,也可以在图4的步骤S41之后进行图6的步骤S61的处理,在其之后进行图7的步骤S71的处理。
以上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这些只不过是简单的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各种变形例、修改例、替代例、置换例等。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再确立中继站(RN)的无线链接的适当的任何移动通信系统中。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于W-CDMA方式的系统、HSDPA/HSUPA方式的W-CDMA系统、LTE方式的系统、LTE-Advanced方式的系统、IMT-Advanced方式的系统、WiMAX、Wi-Fi方式的系统等。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利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数值仅仅是简单的一例,可以使用适当的任意的值。实施例或者项目的区分对于本发明来说并不是本质性的,在两个以上的项目中记载的事项可以根据需要而组合使用,在某一项目中记载的事项也可以应用于在其他项目中记载的事项(只要不矛盾)。为了便于说明,利用功能性模块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但这样的装置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软件可以存储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速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HDD)、可移动盘、CD-ROM、数据库、服务器及其他的适当的任何存储介质中。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而在本发明中包含各种变形例、修改例、替代例、置换例等。
本国际申请主张基于2010年11月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0-247753号的优先权,将2010-247753号的所有内容引用于本国际申请。
标号说明
11  用户装置(UE)
12  中继站(RN)
13  施主基站(DeNB)
14  交换台(MME)
15  交换台(RN-MME)
16  维护管理节点(OAM)
50  通信部
51  DeNB小区列表存储部
52  无线链接状态监视/判定部
53  小区选择部
54  再连接控制部

Claims (11)

1.一种中继站,用于通信系统,该中继站包括:
通信部,执行在该中继站、基站以及交换台的各自之间的初始通信链接确立之后,经由所述基站取得表示一个以上的施主基站的候选的小区列表,确立对于所述小区列表内的某一施主基站以及连接到该施主基站的交换台的通信链接的初始连接过程,从而开始该中继站的会话;
存储部,存储所述小区列表;以及
再连接控制部,在与所述施主基站之间的无线链接被切断的情况下,从在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小区列表中选择满足规定的基准的施主基站,控制所述通信部确立对于所选择的施主基站以及连接到该施主基站的交换台的通信链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站,其中,
在与所述施主基站之间的无线链接被切断的原因为无线链接故障(RLF)以外的故障的情况下,所述再连接控制部从所述小区列表中选择满足规定的基准的施主基站,控制所述通信部确立对于所选择的施主基站以及连接到该施主基站的交换台的通信链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站,其中,
所述再连接控制部在从所述小区列表中无法发现满足规定的基准的施主基站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通信部,使得再次进行所述初始连接过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继站,其中,
所述再连接控制部在规定的定时器期满为止的期间内从所述小区列表中无法发现满足规定的基准的施主基站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通信部,使得再次进行所述初始连接过程。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继站,其中,
在规定的定时器期满为止的期间从所述小区列表中未能确认对于满足规定的基准的施主基站的再连接请求的接受的情况下,所述再连接控制部控制所述通信部,使得再次进行所述初始连接过程。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中继站,其中,
在满足规定的基准的施主基站的候选存在多个的情况下,所述再连接控制部选择接收电平相对好的候选。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站,其中,
所述再连接控制部在从所述小区列表中无法发现满足规定的基准的施主基站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通信部,使得再次进行所述初始连接过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继站,其中,
所述再连接控制部在规定的定时器期满为止的期间内从所述小区列表中无法发现满足规定的基准的施主基站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通信部,使得再次进行所述初始连接过程。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继站,其中,
在规定的定时器期满为止的期间从所述小区列表中未能确认对于满足规定的基准的施主基站的再连接请求的接受的情况下,所述再连接控制部控制所述通信部,使得再次进行所述初始连接过程。
10.如权利要求7至9的任一项所述的中继站,其中,
在满足规定的基准的施主基站的候选存在多个的情况下,所述再连接控制部选择接收电平相对好的候选。
11.一种再连接方法,在移动通信系统的中继站中使用,包括:
执行在所述中继站、基站以及交换台的各自之间的初始通信链接确立之后,经由所述基站取得表示一个以上的施主基站的候选的小区列表,确立对于所述小区列表内的某一施主基站以及连接到该施主基站的交换台的通信链接的初始连接过程,从而开始所述中继站的会话;
在与所述施主基站之间的无线链接被切断的情况下,从在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小区列表中选择满足规定的基准的施主基站,确立对于所选择的施主基站以及连接到该施主基站的交换台的通信链接的步骤。
CN201180052456.7A 2010-11-04 2011-10-31 中继站以及再连接方法 Active CN1032020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47753 2010-11-04
JP2010247753A JP4937398B1 (ja) 2010-11-04 2010-11-04 中継局及び再接続方法
PCT/JP2011/075119 WO2012060345A1 (ja) 2010-11-04 2011-10-31 中継局及び再接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2088A CN103202088A (zh) 2013-07-10
CN103202088B true CN103202088B (zh) 2014-11-26

Family

ID=46024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2456.7A Active CN103202088B (zh) 2010-11-04 2011-10-31 中继站以及再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855043B2 (zh)
EP (1) EP2637468B1 (zh)
JP (1) JP4937398B1 (zh)
KR (1) KR101275544B1 (zh)
CN (1) CN103202088B (zh)
BR (1) BR112013011096A2 (zh)
CA (1) CA2811193C (zh)
MY (1) MY155460A (zh)
RU (1) RU2550524C2 (zh)
WO (1) WO20120603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7838B2 (ja) * 2011-04-13 2016-09-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中継局、基地局、及びこれらの制御方法
JP6119116B2 (ja) * 2012-05-30 2017-04-2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サーバ、サーバ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携帯通信端末、携帯通信端末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160037568A1 (en) * 2013-03-29 2016-02-04 Sami-Jukka Hakol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with a network
JP6470714B2 (ja) * 2016-08-08 2019-02-13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および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
JP7114223B2 (ja) * 2017-02-20 2022-08-08 株式会社東芝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無線端末及び制御装置
US11102785B2 (en) 2017-10-12 2021-08-24 Airspan Ip Holdco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 selecting a base station in a network
US10708854B2 (en) 2017-10-12 2020-07-07 Airspan Network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network configurability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0616824B2 (en) * 2017-11-03 2020-04-07 Airspan Network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network configurability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190289445A1 (en) * 2018-03-16 2019-09-1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Wireless radio user equipment as local manager for integrating access backhaul and sidelink
US10735949B1 (en) * 2018-05-07 2020-08-04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dating preferred nodes lists for wireless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0764918B2 (en) 2018-06-11 2020-09-0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ramework for multiple user equipment
US10951362B2 (en) 2018-08-10 2021-03-1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nd scheduling for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with local traffic managers
US11234251B2 (en) 2018-08-17 2022-01-2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Generic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for new radio sidelink
US11039422B2 (en) 2019-01-11 2021-06-1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Load manager performance management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JP7388430B2 (ja) 2019-04-01 2023-11-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接続変更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0713A (en) * 1997-05-28 1999-07-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roactive communication of mobile station position information following inter-exchange handoff
US20080232296A1 (en) * 2007-03-21 2008-09-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relay link in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202391A1 (en) * 2009-02-10 2010-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point resource negotiation and allocation over a wireless interfa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88808A (ja) * 2001-10-11 2003-07-04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無線通信装置
US7400856B2 (en) * 2003-09-03 2008-07-15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facilitated communications
JP4642384B2 (ja) * 2004-06-03 2011-03-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網制御システム、無線網制御装置、および基地局
JP4098321B2 (ja) * 2005-08-18 2008-06-1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中継装置
US7602746B2 (en) * 2005-11-04 2009-10-13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optimized layer 2 roaming and policy enforcement in a wireless environment
CN101064547B (zh) * 2006-04-27 2010-11-03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接入系统的中继方法及其基站、中继设备和中继系统
WO2008011717A1 (en) * 2006-07-28 2008-01-31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ulti-hop network topology system and method
US20080207209A1 (en) * 2007-02-22 2008-08-28 Fujitsu Limited Cellular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55007B2 (en) * 2007-11-19 2014-10-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ing an identifier for an access point
US8902805B2 (en) * 2008-10-24 2014-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ell relay packet routing
US8526419B2 (en) * 2009-01-05 2013-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vision of inter-frequency subframe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5287429B2 (ja) * 2009-03-30 2013-09-1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端末
JP5193120B2 (ja) 2009-04-17 2013-05-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船外機の制御装置
US8254981B2 (en) * 2009-05-04 2012-08-2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Identifying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to mobile st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US9210622B2 (en) * 2009-08-12 2015-12-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backhaul desig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25133B2 (en) * 2009-08-12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 backhaul desig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57074B2 (en) * 2009-08-17 2013-06-04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measurement reporting
US20110051655A1 (en) * 2009-08-25 2011-03-0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Relay System and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730921B2 (en) * 2009-08-28 2014-05-20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 re-establishment
US8270374B2 (en) * 2009-10-02 2012-09-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Determining link quality for networks having relays
US8358577B1 (en) * 2009-12-10 2013-01-22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Using wireless links to offload backhaul communications
US8509102B2 (en) * 2010-02-24 2013-08-13 Motorola Mobility Llc Threshold determination in TDOA-based positioning system
US9749880B2 (en) * 2010-06-30 2017-08-29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Base station failover using neighboring base stations as relays
US8538325B2 (en) * 2010-09-17 2013-09-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onitoring cellular radio access node performan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0713A (en) * 1997-05-28 1999-07-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Proactive communication of mobile station position information following inter-exchange handoff
US20080232296A1 (en) * 2007-03-21 2008-09-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relay link in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202391A1 (en) * 2009-02-10 2010-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cess point resource negotiation and allocation over a wireless interface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spects of Phased RN Startup;NOKIA;《3GPP TSG-RAN WG3 Meeting #69bis R3-102791》;20101015;正文的讨论部分 *
NOKIA.Aspects of Phased RN Startup.《3GPP TSG-RAN WG3 Meeting #69bis R3-102791》.2010,正文的讨论部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55043B2 (en) 2014-10-07
BR112013011096A2 (pt) 2016-08-02
CA2811193A1 (en) 2012-05-10
RU2013123508A (ru) 2014-12-10
US20130208653A1 (en) 2013-08-15
EP2637468B1 (en) 2016-02-24
JP4937398B1 (ja) 2012-05-23
CA2811193C (en) 2016-03-15
KR20130054436A (ko) 2013-05-24
RU2550524C2 (ru) 2015-05-10
JP2012100169A (ja) 2012-05-24
EP2637468A1 (en) 2013-09-11
EP2637468A4 (en) 2014-10-22
WO2012060345A1 (ja) 2012-05-10
MY155460A (en) 2015-10-15
CN103202088A (zh) 2013-07-10
KR101275544B1 (ko) 201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2088B (zh) 中继站以及再连接方法
TWI226807B (en) Penalty of cell reselection for wireless device
CN104769994B (zh) 当无线电链路故障已经发生时支持多个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终端恢复的方法及其设备
JP5584081B2 (ja) 通信制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局制御方法
CN104521257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移动信息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US9414276B2 (en) Mobility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high speed railway
CN102870464B (zh) 用于在切换失败的情况下快速恢复的相邻小区信息的存储
US20190059119A1 (en)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context information retrieval method
CN104871596B (zh) 在支持多接入网络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选择性地处理业务流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设备
JP5434916B2 (ja) マルチ・ネットワーク環境におけるplmnの選択
US945582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izing user equipment performance in long term evolution co-existent networks
CN104349409B (zh)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和基站
JP2008517545A (ja) ネットワークの相互接続性を改善するセルの再選択
DK2710835T3 (en) PRECONFIGURED CUSTOMER INFORMATION
CN102870469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通信终端以及方法
CN104272793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测量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5379324A (zh) 用于发送小区受访历史的方法及其无线设备
JP2015514337A (ja) 電気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接続回復の方法及び配置構成
US20140011498A1 (en) Mobile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643113A1 (en) Voice service handover
GB2464137A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hibits or enables NAS signalling recovery after radio link failure
CN104303584A (zh) 用于报告基于通过至少两种不同接入技术实现的通信链路的蜂窝通信的无线链路失败(rlf)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
CN108235827A (zh) 网络切换方法及终端
CN106031248A (zh) 在连接尝试拒绝时针对备选接入的连接尝试
US8755801B2 (en) Method and access node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