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98773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98773B
CN103198773B CN201310142542.8A CN201310142542A CN103198773B CN 103198773 B CN103198773 B CN 103198773B CN 201310142542 A CN201310142542 A CN 201310142542A CN 103198773 B CN103198773 B CN 1031987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on
main body
display module
display
adhesive t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425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98773A (zh
Inventor
程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Suzhou Corp Ltd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Suzhou Corp Ltd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Suzhou Corp Ltd,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Suzhou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14254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98773B/zh
Priority to TW102121146A priority patent/TWI4906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98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8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98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87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含显示模块与胶带。显示模块包含正面、反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以及转角部。正面与反面相对,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皆连接正面与反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不平行,且转角部连接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胶带包含第一主体、第二主体与颈部。颈部连接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第一主体贴附于转角部上,并覆盖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第二主体包含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贴附于正面、第一侧面与部份第一主体上。第二延伸部贴附于正面、第二侧面与部份第一主体上。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其内贴有胶带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块的侧边会贴附胶带,用以固定显示面板,并可防止漏光,进而确保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然而,由于显示模块的转角并没有被胶带包覆,提高显示模块于转角处受外来液体(如水胶)渗入的风险。
具体可参见中国专利申请CN102956154A说明书的记载:
请参阅图11和图12,图11是CN102956154A的第一实施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显示装置沿AA’虚线的剖视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包括前框21、背板22、显示面板23、柔性电路板24以及胶带25。
其中,背板22与前框21组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间。显示面板23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并位于背板22的上方。其中,为了方便组装和运输,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省去了胶框的结构,并且通过设置在显示装置20的四个角落的支撑件26支撑显示面板23。柔性电路板24用于承载驱动元件,其与显示面板23接合且电性连接。胶带25包括两部分,其中,胶带25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图13。图13是图1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3所示,胶带25包括第一部分251和第二部分252,第一部分251与柔性电路板24对应设置于显示面板23上,第二部分252设置在显示面板23的边缘和前框21的侧壁之间。
具体而言,显示面板2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31和第二表面232。柔性电路板24包括第一部分241和第二部分242。其中柔性电路板24的第一部分241设置在显示面板23的第一表面231上,柔性电路板24的第二部分242自显示面板23的边缘向下弯曲。胶带25的第一部分251则对应设置在显示面板23的第二表面232上,并且胶带25的第二部分252自显示面板23的边缘向前框21的侧壁伸展,以使得胶带25的第二部分252的端部和柔性电路板24的第二部分242完全贴合,因此可以密封容置空间,以防止光线泄露。进一步的,胶带25设置在显示面板23的第二表面232上,也可以防止显示面板23的非显示区域漏光。
其中,胶带25的第一部分251预先进行备胶,以和显示面板23粘贴。
本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24的第一部分241也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23的第二表面232上,胶带25的第一部分251则对应设置在显示面板23的第一表面231上。柔性电路板24和胶带25的具体设置位置,在此不作限制。
有鉴于此,如何研发出一种显示装置,可有效改善上述所带来的缺失及不便,实乃相关业者目前刻不容缓的一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技术态样是在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以解决以上现有技术所提到的困难。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显示装置包含一显示模块与一第一胶带。显示模块包含一正面、一反面、一第一侧面、一第二侧面以及一第一转角部。正面与反面相对,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皆连接正面与反面,第一转角部连接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且第一侧面朝第一转角部延伸的一假想延伸面与第二侧面朝第一转角部延伸的一假想延伸面相交。第一胶带包含一第一主体、一第二主体与一第一颈部。第一主体贴附于第一转角部上,并覆盖至少部份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第二主体包含一第一延伸部与一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贴附于正面与第一侧面上,并覆盖部分第一主体。第二延伸部贴附于正面与第二侧面上,并覆盖部份第一主体。第一颈部连接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胶带的第一主体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上述显示模块的第一转角部的高度。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胶带的第一延伸部更贴附于上述显示模块的反面上。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胶带的第二延伸部更贴附于上述显示模块的反面上。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含至少一第二胶带。第二胶带与第一胶带至少部分重迭。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显示模块更包含一第三侧面与一第二转角部。第三侧面与第一侧面平行,连接正面与反面。第二转角部连接第二侧面与第三侧面,且第二侧面朝第二转角部延伸的一假想延伸面与第三侧面朝第二转角部延伸的一假想延伸面相交。上述的第二胶带包含一第三主体、一第四主体与一第二颈部。第三主体贴附于第二转角部上,并覆盖至少部份的第二侧面与第三侧面。第四主体包含一第三延伸部与一第四延伸部。第三延伸部贴附于正面与第二侧面上,并覆盖部分第三主体,与第二延伸部至少部分重迭。第四延伸部贴附于正面与第三侧面上,并覆盖部份第三主体。第二颈部连接第三主体与第四主体。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显示模块更包含一显示面板与一框架。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面。显示面朝向显示模块的正面。显示面板容置于框架内,且框架暴露出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第一延伸部贴附于显示面、第一主体与框架上,且第二延伸部贴附于显示面、第一主体与框架上。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显示模块更包含至少一光学膜片。光学膜片迭设于显示面上,并与框架保持一距离。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均毗邻光学膜片。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含一触控面板。触控面板覆盖显示模块与第一胶带,并使得至少部分第一胶带介于触控面板与显示模块之间。
综上所述,藉由本发明显示装置的设计,显示模块的转角部与此转角部两侧的部份侧面可以被胶带平整地贴附,如此,避免了显示模块于转角部被外来液体渗入的风险,进而减少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劣化的机会。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第一胶带贴附于显示模块前的分离示意图。
图2绘示图1的第一胶带贴附于显示模块后,区域M1的局部立体图。
图3绘示图1的区域M2的放大图。
图4绘示图1的第一胶带贴附于显示模块后,从显示装置底部观看区域M1的局部立体图。
图5A绘示图1的第一胶带贴附于显示模块上的第一操作示意图。
图5B绘示图1的第一胶带贴附于显示模块上的第二操作示意图。
图5C绘示图1的第一胶带贴附于显示模块上的第二操作示意图。
图5D绘示图1的第一胶带贴附于显示模块上的第三操作示意图。
图6绘示依照图1的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局部立体图。
图7绘示依照第一胶带贴附于图6的显示模块后的局部剖面图,其贴附位置同图1的区域M1。
图8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图,其剖面区域如图7的剖面位置相同。
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多个胶带的俯视图。
图10绘示采用图9的胶带后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11是CN102956154A的第一实施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显示装置沿AA’虚线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附图标记:
100  显示装置                    110  显示模块
110F  正面
110R  反面
S1  第一侧面
S2  第二侧面
S3  第三侧面
S4  第三侧面
111A  第一转角部
111B  第二转角部
111C  第三转角部
111D  第四转角部
113  显示面板
113V  显示面
UG  上玻璃基板
LG  下玻璃基板
114  光学膜片
114A、114B  光学膜片的二邻边
115  框架
116  胶框
117  金属外框
120  第一胶带
121  第一主体
121A、121B  第一主体的二端部
121C、121D  第一主体的二相对侧边
122  第二主体
122A  第一延伸部
122A1  第一延伸部的第一部份
122A2  第一延伸部的第二部份
122B  第二延伸部
122B1  第二延伸部的第一部份
122B2  第二延伸部的第二部份
123   第一颈部
123A  第一边缘
123B  第二边缘
124   第一间隙
125  第二间隙
130  第二胶带
131  第三主体
132  第四主体
132A  第三延伸部
132B  第四延伸部
133  第二颈部
140  第三胶带
150  第四胶带
200  触控面板
A1~A6  方向
D  距离
H  高度
W  宽度
M1、M2  区域
X、Y、Z  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公开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常见的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了解到,本说明书附图中显示模块被第一胶带所遮蔽的某个位置或第一胶带本身被遮蔽的某个部分使用虚指线表示。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的第一胶带120贴附于显示模块110前的分离示意图。
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包含显示模块110与第一胶带120。显示模块110包含正面110F、反面110R、第一侧面~第四侧面S1~S4以及第一转角部~第四转角部111A~111D。正面110F与反面110R相对配置,第一侧面~第四侧面S1~S4皆连接正面110F与反面110R,第一转角部111A连接其两相邻侧的第一侧面S1与第二侧面S2,第二转角部111B连接其两相邻侧的第二侧面S2与第三侧面S3,第三转角部111C连接其两相邻侧的第三侧面S3与第四侧面S4,第四转角部111D连接其两相邻侧的第一侧面S1与第四侧面S4。第一侧面~第四侧面S1~S4并非同一平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S1、S2也互不平行,意即,第一侧面S1朝第一转角部111延伸的一假想延伸面(参考方向A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侧面S2朝第一转角部111延伸的一假想延伸面(参考方向A4的延伸方向)相交会。同理,第一侧面S1与第四侧面S4也互不平行,第三侧面S3与第二侧面S2及第四侧面S4也互不平行。第一胶带120包含第一主体121、第二主体122与第一颈部123。第一颈部123位于第一主体121与第二主体122之间,且连接第一主体121与第二主体122。第一颈部123的面积小于第一主体121的面积或第二主体122的面积。为了清楚展示第一胶带120的结构,第一胶带120于此图1中仍处展开状态,尚未贴附于显示模块110上。
本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110可以用于具背光模块的面板模块(例如,液晶显示模块,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者,也可以用于不具背光模块的面板模块,即主动发光的显示模块,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由于本发明并不对显示模块110的种类特别限定,因此,图1的显示模块110仅以板体外型予以示意。
图2绘示图1的第一胶带贴附于显示模块后,区域M1的局部立体图。
如图1与图2所示,第一胶带120经弯折后,至少贴附于显示模块110的第一转角部111A上。第一胶带120的第一主体121贴附于第一转角部111A上,并覆盖至少部份的第一侧面S1与第二侧面S2。第一胶带120的第二主体122包含第一延伸部122A与第二延伸部122B。第一延伸部122A贴附于正面110F与第一侧面S1上,并覆盖部分第一主体121。亦即,第一主体121的一端部121A介于第一延伸部122A与第一侧面S1之间。第二延伸部122B贴附于正面110F与第二侧面S2上,并覆盖部份第一主体121。亦即,第一主体121的另端部121B介于第二延伸部122B与第二侧面S2之间。
如此,由于显示模块110的第一转角部111A、部份第一侧面S1与第二侧面S2皆被第一胶带120的第一主体121平整地贴附,可预防外来液体(如水胶)从第一转角部111A渗入显示模块110内。此外,由于第一胶带120的第一主体121的两相对端部121A、121B也分别被第一延伸部122A与第二延伸部122B覆盖,也更有效地预防外来液体(如水胶)从第一转角部111A的两相对端部121A、121B渗入其内,进而减少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品质劣化的机会。
需理解到,虽然图1的第一主体121呈矩形,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形状,例如第一主体121也可以是任何具有长轴方向的椭圆形或圆角矩形。
图3绘示图1的区域M2的放大图。
如图1与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更有效预防外来液体(如水胶)从显示模块110的第一转角部111A渗入其内,上述第一胶带120的第一主体121的宽度W大于或等于上述显示模块110的第一转角部111A的高度H(图1),使得第一胶带120的第一主体121可完全覆盖上述显示模块110的第一转角部111A。
需定义的是,第一主体121具有二相对侧边121C、121D(图3),其中一侧边121C毗邻第一颈部123,第一主体121的宽度W是指由此侧边121C至另一侧边121D的一最小直线长度。第一转角部111A的高度H是指第一转角部111A由正面110F至反面110R的一最小直线长度(图1)。
图4绘示图1的第一胶带120贴附于显示模块110后,从显示装置底部观看区域M1的局部立体图。
如此,如图4所示,由于第一胶带120的第一主体121完全覆盖上述显示模块110的第一转角部111A,且第一胶带120的第一主体121覆盖至少部份的第一侧面S1与第二侧面S2,因此,第一胶带120可更有效预防外来液体(如水胶)从显示模块110的第一转角部111A渗入其内。
此外,如图1与图4所示,在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更有效预防外来液体(如水胶)从显示模块110的第一转角部111A渗入其内,上述第一胶带120的第一延伸部122A更贴附于上述显示模块110的反面110R上;上述第一胶带120的第二延伸部122B更贴附于上述显示模块110的反面110R上(图4)。
如此,上述第一胶带120的第一延伸部122A与第二延伸部122B便无法轻易地从第一侧面S1与第二侧面S2上脱离,更有效降低外来液体(如水胶)从显示模块110的第一转角部111A渗入其内的风险。
如图1所示,更进一步地,第二主体122中,第一延伸部122A呈狭长状,朝一长轴方向A1延伸;第二延伸部122B呈狭长状,朝一长轴方向A2延伸,长轴方向A1不同向于长轴方向A2,二者之间相夹一角度。换句话说,当第一延伸部122A与第二延伸部122B朝远离第一主体121方向而延伸时,第一延伸部122A与第二延伸部122B彼此逐渐远离。
故,为了更有效预防外来液体(如水胶)从显示模块110的第一转角部111A渗入其内,此实施方式中,第一胶带120的第一延伸部122A的长轴方向A1与第一侧面S1的长轴方向A3大致平行,第一胶带120的第二延伸部122B的长轴方向A2与第二侧面S2的长轴方向A4大致平行。如此,如图2与图4,当第一延伸部122A贴附于显示模块110的第一侧面S1上,且第二延伸部122B贴附于显示模块110的第二侧面S2上时,第一延伸部122A有效避免外来液体(如水胶)从显示模块110的第一侧面S1渗入其内,同样地,第二延伸部122B有效避免外来液体(如水胶)从显示模块110的第二侧面S2渗入其内。
图5A绘示图1的第一胶带120贴附于显示模块110上的第一操作示意图。
如图1与图5A,当贴附第一胶带120于显示模块110上时,首先将第一胶带120部份地贴附于显示模块110的正面110F接近第一侧面S1、第二侧面S2与第一转角部111A的位置,使得第一延伸部122A的第一部份122A1贴附于显示模块110的正面110F毗邻第一侧面S1的位置、第一延伸部122A的第二部份122A2悬空地伸出显示模块110的正面110F与第一侧面S1的接合边缘、第二延伸部122B的第一部份122B1贴附于显示模块110的正面110F毗邻第二侧面S2的位置、第二延伸部122B的第二部份122B2悬空地伸出于显示模块110的正面110F与第二侧面S2的接合边缘,以及第一主体121与第一颈部123悬空地伸出于显示模块110的正面110F毗邻第一转角部111A的位置。
图5B绘示图1的第一胶带120贴附于显示模块110上的第二操作示意图。
当完成如图5A所示后,接着,如图5A,将图5A的第一颈部123自显示模块110的正面110F朝显示模块110的反面110R(图4)的方向C1弯折,如图5B,使得第一主体121随着第一颈部123的弯折,而被平整地贴附于第一转角部111A的表面,且第一主体121的二相对端部121A、121B也分别贴附于第一侧面S1的部份表面与第二侧面S2的部份表面。
图5C绘示图1的第一胶带120贴附于显示模块110上的第二操作示意图。
当完成如图5B所示后,接着,如图5B所示,将图5B的第一延伸部122A的第二部份122A2自显示模块110的正面110F朝显示模块110的反面110R(图4)的方向C2弯折,如图5C,使得第一延伸部122A的第二部份122A2贴附于显示模块110的第一侧面S1、第一主体121的一端部121A以及显示模块110的反面110R毗邻第一侧面S1的位置(图4)上。
图5D绘示图1的第一胶带贴附于显示模块上的第三操作示意图。
同样地,当完成如图5C所示后,接着,如图5C所示,将第二延伸部122B的第二部份122B2自显示模块110的正面110F朝显示模块110的反面110R(图4)的方向C3弯折,如图5D,使得第二延伸部122B的第二部份122B2贴附于显示模块110的第二侧面S2、第一主体121的另端部121B以及显示模块110的反面110R毗邻第二侧面S2的位置(图4)上。
复参阅图3所示,由于第一颈部123的面积小于第一主体121的面积与第二主体122的面积,第一颈部123、第一主体121与第一延伸部122A定义出一第一间隙124,以及第一颈部123、第二主体122与第二延伸部122B定义出一第二间隙125。第一颈部123具有二相对的第一边缘123A及第二边缘123B。于此实施例中,第一边缘123A呈弯弧状,且面向第一间隙124,第二边缘123B呈弯弧状或“U”字型,且面向第二间隙125。如此,藉由呈弯弧状的第一边缘123A与第二边缘123B,第一颈部123不致轻易被撕裂而导致第一主体121与第二主体122分离。然而,本发明也不限第一颈部123的第一边缘123A及第二边缘123B也可以呈“ㄩ”或“V”字型。
图6绘示依照图1的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110的局部立体图。
此实施方式中,更具体地,如图6所示,显示模块110包含一显示面板113与一框架115。框架115例如包含金属外框117与胶框116,显示面板113被放置于框架115内。显示面板113包含上玻璃基板UG、下玻璃基板LG与显示介质(图中未示),显示介质被夹合于上玻璃基板UG与下玻璃基板LG之间。于此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3被固持于框架115的胶框116内。显示面板113具有一显示面113V。显示面113V被定义于上玻璃基板UG上,于框架115内面向显示模块110的正面110F,且框架115将显示面113V暴露出显示模块110的正面110F外。
需了解到,上述胶框116并非必要技术手段,显示面板113可直接被固持于金属外框117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视实际需要,弹性选择其实施方式。
如此,图7绘示依照第一胶带120贴附于图6的显示模块110后的局部剖面图,其贴附位置同图1的区域M1。如图6与图7所示,当第一胶带120贴附于此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110的第一转角部111A时,第一延伸部122A的第一部份122A1贴附于上玻璃基板UG(即显示面113V,图7)、胶框116与框架115上,第一延伸部122A的第二部份122A2贴附于第一主体121与框架115的外表面上。同理,第二延伸部的第一部份也贴附于上玻璃基板、胶框与框架上,第二延伸部的第二部份贴附于第一主体与框架的外表面上。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此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110更包含一或多个光学膜片114。光学膜片114迭设于上玻璃基板UG(即显示面113V)上,于此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14的邻边114B并与框架115保持一距离D。光学膜片114,例如为偏光片、扩散膜片、棱镜片、增亮片、复合式光学膜或其组合。
如图7所示,第一延伸部122A的第一部份122A1贴附于上玻璃基板UG(即显示面113V)后,第一延伸部122A的第一部份122A1的边缘沿光学膜片114的一邻边114A对齐;同理,第二延伸部的第一部份贴附于上玻璃基板后,第二延伸部的第一部份沿光学膜片的另一邻边对齐。
如此,如图2所示,当第一胶带120贴附于此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110的第一转角部111A时,第一延伸部122A与第二延伸部均毗邻光学膜片114。详细来说,为了使第一延伸部122A与第二延伸部122B与光学膜片114能够准确地对位,第一延伸部122A的第一部份122A1贴附于显示模块110的正面110F后,第一延伸部122A的第一部份122A1的边缘沿光学膜片114的一邻边114A对齐;同样地,第二延伸部122B的第一部份122B1贴附于显示模块110的正面110F后,第一延伸部122B的第一部份122B1的边缘沿光学膜片114的一邻边114B对齐。如此,第一延伸部122A与第二延伸部122B可藉由光学膜片114的二相邻边114A、114B,达到对位的效果。
图8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的局部剖面图,其剖面区域如图7的剖面位置相同。
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显示装置100更包含一触控面板200。触控面板200覆盖显示模块110与第一胶带120,并使得至少部分第一胶带120介于触控面板200与显示模块110之间。如此,因为第一胶带120贴附于显示模块110的第一转角部111A,因此即使是藉由粘胶(如水胶,图中未示),将触控面板200安装至显示模块110与第一胶带120上时,粘胶不致从显示模块110的第一转角部111A渗入其内。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上述第一胶带120的第一延伸部122A与第二延伸部122B必须贴附于显示模块110的反面110R上,由图8可知,其中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胶带120的第一延伸部122A也可以只贴附于显示模块110的第一侧面S1为止,同理,第一胶带的第二延伸部也可以只贴附于显示模块的第二侧面为止。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应视实际需要,弹性选择其实施方式。
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多个胶带的俯视图。图10绘示采用图9的胶带后的显示装置100的俯视图。须了解到,图10的胶带应与图9的胶带同尺寸,然而,为节省图面空间,图9的胶带长度因此被缩短绘制。
如图10所示,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显示装置100的所有侧面S1~S4与转角部111A~111D贴附有一第一胶带120、第二胶带130、第三胶带140与第四胶带150。任一第二胶带130、第三胶带140与第四胶带150可与上述第一胶带120相同或不同。如此,由于显示模块110的所有侧面S1~S4与转角部111A~111D皆被第一胶带120至第四胶带150所贴附,故,可排除外来液体(如水胶)从显示模块110的任一角落渗入其内。
如图9所示,第二胶带130包含一第三主体131、一第四主体132与一第二颈部133。第二颈部133连接第三主体131与第四主体132。第四主体132包含一第三延伸部132A与一第四延伸部132B。
同时参阅图10与图2所示,第三主体131贴附于第二转角部111B上,并覆盖至少部份的第二侧面S2与第三侧面S3(参考图2的第一主体121)。第三延伸部132A贴附于正面110F与第二侧面S2上,并覆盖部分第三主体131,与第一胶带120的第二延伸部122B至少部分重迭(参考图2的第一延伸部主体122A)。第四延伸部132B贴附于正面110F与第三侧面S3上,并覆盖部份第三主体131(参考图2的第二延伸部主体122B)。至于此实施方式的第二胶带130其他相关的结构细节,均与上述第一胶带120相同,因此不再重复赘述之。
需了解到,由于上述第一胶带120~第四胶带150的任一者的其中一主面(main surface)具有一粘贴层(图中未示),故,说明书中所述的贴附行为皆靠粘贴层粘贴于显示模块110上。
综上所述,藉由本发明显示装置的设计,显示模块的转角部与此转角部两侧的部份侧面可以被胶带平整地贴附。如此,降低了此转角部上的孔隙被外来液体渗入的风险,进而减少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被劣化的机会。

Claims (9)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显示模块,包含:
一正面、一反面、一第一侧面、一第二侧面以及一第一转角部,该正面与该反面相对,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皆连接该正面与该反面,该第一转角部连接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且该第一侧面朝该第一转角部延伸的一假想延伸面与该第二侧面朝该第一转角部延伸的一假想延伸面相交;以及
一第一胶带,包含:
一第一主体,贴附于该第一转角部上,并覆盖至少部分的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
一第二主体,包含:
一第一延伸部,贴附于该正面与该第一侧面上,并覆盖部分该第一主体;以及
一第二延伸部,贴附于该正面与该第二侧面上,并覆盖部分该第一主体;以及
一第一颈部,连接该第一主体与该第二主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主体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一转角部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部更贴附于该反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延伸部更贴附于该反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模块还包含一第三侧面与一第二转角部,该第三侧面与该第一侧面平行,连接该正面与该反面,该第二转角部连接该第二侧面与该第三侧面,且该第二侧面朝该第二转角部延伸的一假想延伸面与该第三侧面朝该第二转角部延伸的一假想延伸面相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至少一第二胶带,包含:
一第三主体,贴附于该第二转角部上,并覆盖至少部分的该第二侧面与该第三侧面;
一第四主体,包含:
一第三延伸部,贴附于该正面与该第二侧面上,并覆盖部分该第三主体,与该第二延伸部至少部分重迭;以及
一第四延伸部,贴附于该正面与该第三侧面上,并覆盖部分该第三主体;以及
一第二颈部,连接该第三主体与该第四主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模块还包含:
一显示面板,具有一显示面,该显示面朝向该显示模块的该正面;以及
一框架,该显示面板容置于该框架内,且该框架暴露出该显示面板的该显示面,
其中该第一延伸部贴附于该显示面、该第一主体与该框架上,且该第二延伸部贴附于该显示面、该第一主体与该框架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模块还包含:
至少一光学膜片,迭设于该显示面上,并与该框架保持一距离,
其中该第一延伸部与该第二延伸部均毗邻该光学膜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触控面板,覆盖该显示模块与该第一胶带,并使得至少部分的该第一胶带介于该触控面板与该显示模块之间。
CN201310142542.8A 2013-04-23 2013-04-23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31987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42542.8A CN103198773B (zh) 2013-04-23 2013-04-23 显示装置
TW102121146A TWI490603B (zh) 2013-04-23 2013-06-14 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42542.8A CN103198773B (zh) 2013-04-23 2013-04-23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8773A CN103198773A (zh) 2013-07-10
CN103198773B true CN103198773B (zh) 2015-01-28

Family

ID=48721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42542.8A Active CN103198773B (zh) 2013-04-23 2013-04-23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98773B (zh)
TW (1) TWI4906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9894B2 (ja) * 2017-07-11 2022-03-0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9035A (zh) * 2009-04-10 2010-10-13 达辉(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胶带的贴敷方法
CN102259708A (zh) * 2010-12-21 2011-11-30 吴江市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角贴膜机构
CN102918576A (zh) * 2010-06-22 2013-02-06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2956154A (zh) * 2012-11-29 2013-03-0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8433A (ja) * 2003-11-17 2005-06-09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739332B1 (ko) * 2005-11-23 2007-07-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윈도우 조립체가 구비된 표시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단말기
JP4946143B2 (ja) * 2006-04-13 2012-06-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モジュール
CN201869245U (zh) * 2010-11-23 2011-06-15 周骁勇 Tpu手机保护贴
TWM448884U (zh) * 2012-11-02 2013-03-11 Hocheng Corp 具有木皮表面之外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9035A (zh) * 2009-04-10 2010-10-13 达辉(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胶带的贴敷方法
CN102918576A (zh) * 2010-06-22 2013-02-06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2259708A (zh) * 2010-12-21 2011-11-30 吴江市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角贴膜机构
CN102956154A (zh) * 2012-11-29 2013-03-0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148433A 2005.06.09 *
JP特开2007-286156A 2007.11.0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8773A (zh) 2013-07-10
TW201441736A (zh) 2014-11-01
TWI490603B (zh)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9045855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9851492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5531753B (zh) 显示模组及具有该显示模组的电子装置
WO2020015390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3023668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921010B1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상기 디스플레이 모듈을 구비하는 전자 장치
US20210343196A1 (en) Display Assembly
KR101777307B1 (ko) 표시 장치
CN10450311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10113490A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03455561U (zh) 反射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237372B1 (ko) 연결 홀더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US20180210267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method for fitting the same
JP2007156479A5 (zh)
KR20160044174A (ko) 협 베젤 평판 표시장치
US20140313645A1 (en) Video wall and fixing apparatus therefor
US9007756B2 (en) Display device
JP2009109733A (ja) 表示装置
EP2837963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backlight unit
US20080055511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20150049424A1 (en) Display device
US9888101B2 (en) Mobile device
CN103198773B (zh) 显示装置
US20130278870A1 (en) LC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Optical Film
KR20110098534A (ko)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