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95977B - 铺管船用张紧器的气动压载补偿装置 - Google Patents
铺管船用张紧器的气动压载补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95977B CN103195977B CN201310143835.8A CN201310143835A CN103195977B CN 103195977 B CN103195977 B CN 103195977B CN 201310143835 A CN201310143835 A CN 201310143835A CN 103195977 B CN103195977 B CN 1031959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llast
- pneumatic
- floating beam
- tensioner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铺管船用张紧器的气动压载补偿装置,包括主梁、空气弹簧、浮动梁、盖板、压载轮、连杆。压载补偿装置包括两根浮动梁,分别用两根连杆拉住,每个空气弹簧上有供气动系统管路接入的气孔,均布在整个压载器的长度方向上。空气弹簧的两侧安装盖板,主梁和浮动梁之间设置空气弹簧,主梁和空气弹簧通过盖板固定,浮动梁与空气弹簧接触但不固定。浮动梁连接压载轮。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于较小额定张紧力的张紧器,本发明提供一种以空气弹簧为主的气动压载装置,避开了采用液压缸方式漏油的问题,且同样能达成管径补偿的功能目的,构造简单,实用效果良好,又具有重量轻、易于控制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工机械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铺管船用张紧器的气动压载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铺管船用张紧器鲜有设计和制造,故有关张紧器部件的设计方案非常少。张紧器内部压载装置往常采用液压方式,而此种方式若处理不好,很难避免泄油污染,这些泄油可能落入压载垫块与管线之间,导致摩擦系数的下降,从而引起张紧力不足,有一定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铺管船用张紧器的气动压载补偿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压装置漏油、从而引起张紧力不足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铺管船用张紧器的气动压载补偿装置,包括主梁、空气弹簧、浮动梁、盖板、压载轮、连杆。压载补偿装置包括两根浮动梁,分别用两根连杆拉住,每个空气弹簧上有供气动系统管路接入的气孔,均布在整个压载器的长度方向上。空气弹簧的两侧安装盖板,主梁和浮动梁之间设置空气弹簧,主梁和空气弹簧通过盖板固定,浮动梁与空气弹簧接触但不固定。浮动梁连接压载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空气弹簧与浮动梁之间设置非金属垫板,通过螺栓连接,非金属垫板与空气弹簧的盖板接触但不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每个张紧器包括上压载器和下压载器,每个压载器都有4套压载补偿装置,压载补偿装置分别设置于上压载器和下压载器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浮动梁下平面设置有耳板与连杆相联。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浮动梁两端的压载结构上设置有固定挡座,使浮动梁可沿连杆在副梁的销轴做±11°左右的圆周运动,浮动梁的水平侧面设置挡块,以防止由于绕纵轴的侧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每根浮动梁上有2个空气弹簧。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空气弹簧是单囊式,布置形式为2个×8组。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空气弹簧膨胀顶起时,在张紧器正常夹紧管线,空气弹簧会受到压缩和限制,最终使得浮动梁上下平面与固定挡座距离为50mm,留出了必要的补偿空间。
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于较小额定张紧力的张紧器,本发明提供一种以空气弹簧为主的气动压载装置,避开了采用液压缸方式漏油的问题,且同样能达成管径补偿的功能目的,结构简单,实用效果良好,又具有重量轻、易于控制等特点。
附图说明
在本发明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是张紧器的主视图;
图2是张紧器的侧视图;
图3是压载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压在补偿装置在压载器中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首先,张紧器是通过上下两个压载器1和2对管线5的夹紧而产生所需要的张紧力的,与管线直接接触的是缠绕在上下压载器上的链轨3,而压载补偿装置4则是与压载轮12直接接触,通过传递压力到管线5来产生张紧力。图1和图2显示了张紧器大致构造以及压载补偿装置4在张紧器中的位置。
图3显示了压载补偿装置4的具体构造,以上压载器为例简述如下:
铺管船用张紧器的气动压载补偿装置,包括主梁6、空气弹簧8、浮动梁11、盖板7、压载轮12、连杆13。压载补偿装置包括两根浮动梁11,分别用两根连杆13拉住,每个空气弹簧8上有供气动系统管路接入的气孔,均布在整个压载器的长度方向上。空气弹簧8的两侧安装盖板7,主梁6和浮动梁11之间设置空气弹簧8,主梁6和空气弹簧8通过盖板7固定,浮动梁11与空气弹簧8接触但不固定。浮动梁11连接压载轮12。
具体来说,空气弹簧8与盖板7通过周边法兰螺栓上下联接,并且通过盖板7与主梁螺栓联接保持位置固定,空气弹簧8与浮动梁11之间设有一块非金属垫板10,该非金属垫板10通过螺栓与浮动梁11相互联接,而空气弹簧下盖板7与非金属垫板10之间是没有联接的,仅仅是接触关系,主要是考虑空气弹簧盖板7安装,两头都固定会产生安装困难,导致中间空气弹簧8扭转变形。
浮动梁11是压载补偿装置4的重要部件,联系着空气弹簧8和压载轮12以及链轨3,且管径补偿的功能要求浮动梁必须是浮动的。如图4所示,浮动梁11上端与空气弹簧盖板7接触而不固定,下平面设置有耳板与连杆13相联,连杆13的另一头则与压载结构的另一根副梁连接,在浮动梁11两端的压载结构上设置有固定挡座,以限制浮动梁的上下运动空间,由于有连杆13拉住,浮动梁11在理论上仅能绕连杆13在副梁⒁的销轴做圆周运动,又由于浮动梁11两端固定挡座17的原因,浮动梁11的圆周运动也十分有限,大约±11°左右,上下垂直移动距离±60mm,这个距离可以满足与本发明张紧器要求的管径补偿±50mm所需要的变动空间,同时在浮动梁11的水平侧面设置挡块16,以防止由于绕纵轴的侧转,至此,浮动梁11的运动完全限制在±11°的圆周摆动中,且能保证功能的需要和安全。浮动梁11下平面与压载轮12螺栓联接,通过压载轮12与链轨的接触把空气弹簧8的压力传递到管线5之上。
整个张紧器分上下两个压载器,每个压载器都有4套压载补偿系统,每套压载补偿系统分2根浮动梁11,分别用2根连杆拉住,每根浮动梁11上有2个空气弹簧,每个空气弹簧8上有气孔⒂供气动系统管路接入,均布在整个压载器的长度方向上。
在充入气压之前,根据所铺设的管径大小设定好气压以及调整好上压载器的高度位置,充入特定气压后,空气弹簧8膨胀顶起,接触浮动梁11夹紧管线,此时浮动梁11应处于理想的中间位置,即浮动梁11上下平面与固定挡座17距离都是50mm(此设定依据参数管径补偿的大小而定)。移动管线时,当管径有局部凸起或凹陷时,浮动梁11可以收缩或顶起以使得管线凸凹处顺利通过,而控制空气弹簧收缩和顶升的功能则由气动系统和电气控制完成。
本发明采用的空气弹簧是单囊式,构造简单,规格标准,便于采购,根据不同的张紧力要求可以选用不同规格的空气弹簧。空气弹簧的布置形式为2个×8组,即每根浮动梁上设置2个空气弹簧,而空气弹簧设置的组数最好为偶数,便于气动系统设计和布置。在常规能力的张紧器设计中,设置8组是比较合适的,原因是空气弹簧设置太少则会要求更大的压力,与分散压力减轻管壁比压不利,且要考虑部分气囊故障漏气的情况下仍然要保持夹紧的安全性,少于8组的配置的话,若故障一组就会大比例减少张紧力,于安全不利,若设置太多,如10组,则会大大增长张紧器的长度,同时需要相适应的结构和链轨长度,重量和成本也会增加不少。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说明书仅是本发明众多实施例中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而并非用对本发明的限定。任何对于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均等变化、变型以及等同替代等技术方案,只要符合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铺管船用张紧器的气动压载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梁、空气弹簧、浮动梁、盖板、压载轮、连杆;
压载补偿装置包括两根浮动梁,分别用两根连杆拉住,每个空气弹簧上有供气动系统管路接入的气孔,均布在整个压载器的长度方向上;
空气弹簧的两侧安装盖板,主梁和浮动梁之间设置空气弹簧,主梁和空气弹簧通过盖板固定,浮动梁与空气弹簧接触但不固定;
浮动梁连接压载轮;
浮动梁两端的压载结构上设置有固定挡座,使浮动梁可沿连杆在副梁的销轴做±11°左右的圆周运动,浮动梁的水平侧面设置挡块,以防止由于绕纵轴的侧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管船用张紧器的气动压载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空气弹簧与浮动梁之间设置非金属垫板,非金属垫板通过螺栓与浮动梁连接,非金属垫板与空气弹簧的盖板接触但不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管船用张紧器的气动压载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张紧器包括上压载器和下压载器,每个压载器都有4套压载补偿装置,压载补偿装置分别设置于上压载器和下压载器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管船用张紧器的气动压载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浮动梁下平面设置有耳板与连杆相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管船用张紧器的气动压载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浮动梁上有2个空气弹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管船用张紧器的气动压载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空气弹簧是单囊式,布置形式为2个×8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管船用张紧器的气动压载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空气弹簧膨胀顶起时,浮动梁上下平面与固定挡座距离为5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43835.8A CN103195977B (zh) | 2013-04-23 | 2013-04-23 | 铺管船用张紧器的气动压载补偿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143835.8A CN103195977B (zh) | 2013-04-23 | 2013-04-23 | 铺管船用张紧器的气动压载补偿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95977A CN103195977A (zh) | 2013-07-10 |
CN103195977B true CN103195977B (zh) | 2015-01-14 |
Family
ID=48718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143835.8A Active CN103195977B (zh) | 2013-04-23 | 2013-04-23 | 铺管船用张紧器的气动压载补偿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9597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L2014813B1 (en) * | 2015-05-18 | 2017-01-31 | Itrec Bv | Tensioner pad assembl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69329A (en) * | 1970-11-02 | 1972-06-13 | Western Gear Corp | Pipe tensioning unit |
GB9418146D0 (en) * | 1994-09-08 | 1994-10-26 | Europ Marine Contractors Limit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ipe-laying |
CN101551039B (zh) * | 2009-05-01 | 2011-04-13 | 胜利油田胜利石油化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 铺管船用管线张紧装置 |
CN201484630U (zh) * | 2009-09-04 | 2010-05-26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新型深海铺管船用张紧器 |
CN201636435U (zh) * | 2010-04-14 | 2010-11-17 | 天津俊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海洋铺管船用张紧器 |
FR2964441B1 (fr) * | 2010-09-07 | 2012-08-24 | Technip France | Dispositif de mise sous tension de conduites tubulaires |
CN102182868A (zh) * | 2011-05-05 | 2011-09-14 | 天津市海王星海上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单侧液动管线张紧器 |
-
2013
- 2013-04-23 CN CN201310143835.8A patent/CN10319597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95977A (zh) | 2013-07-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96600A (zh) | 用于支承船舶管道的固定支架 | |
CN203718253U (zh) | 平衡型金属伸缩节 | |
CN103195977B (zh) | 铺管船用张紧器的气动压载补偿装置 | |
CN103453247A (zh) | 充气式管道连接卡箍 | |
CN104583502A (zh) | 梁组件以及借此建立的结构 | |
CN103527858A (zh) | 现场可调节弹簧托架 | |
CN202183578U (zh) | 一种用于gis母线压力平衡的伸缩节 | |
CN105240623A (zh) | 一种高温高压大直径管道盲端固定支架及其固定方法 | |
KR102280886B1 (ko) | 클램핑 장치 | |
CN103573195A (zh) | 液压承载型隔水管万向节装置 | |
CN103277624A (zh) | 一种带角位移均衡装置的单式铰链型膨胀节 | |
CN211738226U (zh) | 一种带自补偿降应力高效绝热管托的热棒式管架 | |
RU176343U1 (ru) | Опора бандажная бескорпусная | |
CN109755908B (zh) | Gis母线及其母线伸缩节 | |
RU2396480C1 (ru) | Сильфонное компенси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
CN105179814B (zh) | 一种高温高压大直径管道固定支架及其固定方法 | |
CN202231974U (zh) | 减震器安装装置和电气设备减震控制系统 | |
CN201014060Y (zh) | 用于在套管内活动支撑管道的装置 | |
CN202769045U (zh) | 用于海底跨接管道下放安装的装置 | |
CN102730309B (zh) | 一种管筒件捆扎固定装置 | |
CN216555684U (zh) | 一种石油管道用稳定支撑设备 | |
JP6809807B2 (ja) | 配管構造、及びボイラシステム | |
CN104019285A (zh) | 一种可调节管道支撑架 | |
CN109994975B (zh) | Gis母线及其母线伸缩节 | |
CN102494190B (zh) | 一种三级弹性元件串联式变刚度弹性悬挂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53 |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Chen Fuqiu Inventor after: Wang Xuejun Inventor after: Chen Gang Inventor before: Chen Fuqiu Inventor before: Wang Xuejun Inventor before: Chen Gang Inventor before: Wu Zhengfeng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CHEN FUQIU WANG XUEJUN CHEN GANG WU ZHENGFENG TO: CHEN FUQIU WANG XUEJUN CHEN GANG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