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8060A - 重传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重传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8060A
CN103188060A CN2011104562625A CN201110456262A CN103188060A CN 103188060 A CN103188060 A CN 103188060A CN 2011104562625 A CN2011104562625 A CN 2011104562625A CN 201110456262 A CN201110456262 A CN 201110456262A CN 103188060 A CN103188060 A CN 103188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wnlink data
spatial manipulation
section point
node
manipulation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562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明宇
夏亮
吴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562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88060A/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85013 priority patent/WO2013097563A1/zh
Priority to EP12863688.3A priority patent/EP2790345A4/en
Publication of CN103188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8060A/zh
Priority to US14/319,507 priority patent/US9479994B2/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H04W40/14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based on st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04B7/026Co-operative diversity, e.g. using fixed or mobile stations as 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04L1/0618Space-time coding
    • H04L1/0625Transmitte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重传方法和设备。一种方法包括:网络侧节点接收终端反馈的否定应答后,网络侧设备控制网络侧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其中,所述否定应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用于表示第二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空间处理方式,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与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所述网络侧设备控制所述第二节点将所述下行数据采用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进行空间处理后重传给所述终端。本发明实施例,提高重传成功率,提高系统稳定性。

Description

重传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重传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每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通常与一个具有收发装置的节点进行通信。
现有技术中,当节点初次将经过调制的数据包发送给UE后,UE会对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如果解码成功,则UE向该节点返回肯定应答(Acknowledge,ACK),则该节点无需再向UE发送该数据包;如果UE解码失败,则向该节点返回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NAK),该节点收到NAK之后,将再向UE发送该数据包。这样的过程会一直持续到UE接收到数据包并向该节点返回ACK或者重传次数达到最大重传次数为止。
然而,如果节点与UE之间的下行信道变化剧烈,或者节点至UE的下行传输受到的干扰严重,则将导致重传成功率不高,影响系统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传方法和设备,以提高重传成功率,提高系统稳定性。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重传方法,包括:
网络侧节点接收终端反馈的否定应答后,网络侧设备控制网络侧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空间处理方式;
其中,所述否定应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用于表示第二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空间处理方式,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与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
所述网络侧设备控制所述第二节点将所述下行数据采用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进行空间处理后重传给所述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重传方法,包括:
网络侧节点接收终端反馈的否定应答后,第二节点在网络侧设备的控制下,采用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所述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
其中,所述否定应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与第一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
所述第二节点将经过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处理后的下行数据重传给所述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重传方法,包括:
终端向网络侧节点反馈否定应答,所述否定应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侧节点发送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用于表示第二节点对下行数据采用的空间处理方式,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与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
根据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接收的所述第二节点重传的所述下行数据进行解码。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控制器,用于在网络侧节点接收终端反馈的否定应答后,控制网络侧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空间处理方式;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节点将所述下行数据采用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进行空间处理后重传给所述终端;
其中,所述否定应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用于表示第二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空间处理方式,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与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节点,包括:
处理器,用于网络侧节点接收终端反馈的否定应答后,在网络侧设备的控制下,采用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所述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所述否定应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与第一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
发送器,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处理后的下行数据重传给所述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
发送器,用于向网络侧节点反馈否定应答,所述否定应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
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节点发送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用于表示第二节点对下行数据采用的空间处理方式,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与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接收的所述第二节点重传的所述下行数据进行解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传方法和设备,在第一节点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失败后,网络侧设备可以确定第二节点作为重传节点,并控制第二节点以不同与第一节点的空间处理方式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后重传给终端,从而提高重传成功率,提高系统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重传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重传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重传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重传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节点传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重传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节点传输示意图;
图6为节点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终端向网络侧反馈下行信道质量信息的示意图;
图8为LTE系统中一个物理资源块CRS与数据信号的映射关系示意图;
图9为节点1和节点2发送下行数据所使用的时频格点示意图;
图10为节点1和节点2发送下行数据所使用的时频格点示意图;
图11为节点2发送的下行数据的映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网络侧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节点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终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重传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网络侧节点接收终端反馈的否定应答后,网络侧设备控制网络侧节点向终端发送第二空间处理方式;
其中,否定应答用于指示终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用于表示第二节点对下行数据采用的空间处理方式,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与第一节点对下行数据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
S102、网络侧设备控制第二节点将下行数据采用第二空间处理方式进行空间处理后重传给终端。
以上步骤的执行主体网络侧设备,具体可以是基站(Base Station,B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增强型节点B(EvolvedNode B,eNodeB)等设备。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场景下,第一节点可以为初传节点,第二节点可以为重传节点;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场景下,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均可以是重传节点,第二节点可以是在第一节点向终端重传下行数据失败的情况下,再次向终端重传下行数据的节点。
其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具体可以是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端无线设备(Remote Radio Equipment,RRE)、远端无线端口(RemoteRadio Head,RRH)或者远端无线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等。
在第一节点为初传节点的实施场景下,第一节点可以对待发送给UE的下行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处理,然后采用第一空间处理方式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其中,第一节点执行上述编码、调制和采用第一空间处理方式进行空间处理的操作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描述。第一节点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可以为现有的各种空间处理方式。如果UE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则UE会向网络侧节点(可以是第一节点,也可以是网络侧其他节点)反馈NAK。
在第一节点为重传节点的实施场景下,与第一节点为初传节点的实施场景相类似的,第一节点依次对下行数据进行编码、调制、采用第一空间处理方式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之后,将下行数据发送给UE。如果UE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则UE会向网络侧节点(可以是第一节点,也可以是网络侧其他节点)反馈NAK。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网络侧节点接收到UE对于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反馈的NAK之后,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网络侧各节点的发射功率和/或UE上报的网络侧各节点的下行信道质量情况等,确定向UE重传下行数据的第二节点。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网络侧各节点的发射功率,确定向UE重传下行数据的第二节点。例如:网络侧设备可以选择发射功率大于第一节点的节点作为进行重传操作的第二节点;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网络侧各节点的下行信道质量情况,确定向UE重传下行数据的第二节点。例如:网络侧设备可以选择下行信道质量优于第一节点的节点作为进行重传操作的第二节点。可以理解的是,网络侧设备还可以根据网络侧各节点的发射功率和下行信道质量情况,确定向UE重传下行数据的第二节点。此外,网络侧设备还可以根据发射功率以及下行信道质量情况以外其他因素确定向UE重传下行数据的第二节点,或者,还可以在考虑发射功率以及下行信道质量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来确定进行重传操作的第二节点,在此不一一列举。
网络侧设备确定进行重传操作的第二节点后,还可以根据所确定的第二节点的下行信道质量情况,为该第二节点确定用于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或者,第二节点还可以根据自身的下行信道质量情况等确定用于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
其中,为了提高重传的成功率,第二节点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采用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可以与第一节点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目可以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或天线端口数目不同。例如:第一节点可以采用4根天线发送下行数据,第二节点可以采用2根发送下行数据。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采用的传输层数可以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采用的传输层数不同。例如:第一节点可以将下行数据映射到2层数据流中发送给UE,第二节点可以将下行数据映射到3层数据流中发送给UE。作为又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目可以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或天线端口数目不同,并且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采用的传输层数可以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采用的传输层数不同。例如:第一节点可以将下行数据映射到2层数据流中再通过2个天线端口发送给UE,第二节点可以将下行数据映射到3层数据流中再通过4个天线端口发送给UE。
网络侧设备可以控制第一节点、第二节点或者网侧的任一节点将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发送给终端,以使终端能够根据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从第二节点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解码。其中,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可以是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还可以是第二节点的预编码,还可以是第二节点的数据映射方式等,还可以是以上各种信息的任意组合形式。
第二节点确定后,网络侧设备可以控制第二节点将下行数据采用第二空间处理方式进行空间处理后重传给终端,第二节点在网络侧设备的控制下,可以采用网络侧设备确定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或者第二节点确定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后重传给UE。
UE接收到第二节点重传的下行数据后,可以根据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下行数据进行相应的解码操作得到原始下行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重传方法,在第一节点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失败后,网络侧设备可以确定网络侧的第二节点作为重传节点,并控制第二节点以不同与第一节点的空间处理方式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后重传给终端,从而提高重传成功率,提高系统稳定性。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重传方法又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网络侧节点接收终端反馈的否定应答后,第二节点在网络侧设备的控制下,采用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其中,所述否定应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与第一节点对下行数据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
S202、第二节点将经过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处理后的下行数据重传给终端。
以上步骤的执行主体第二节点为重传节点,具体可以是AP、RRE、RRH或者RRU等。
当网络侧节点(可以是第一节点,也可以是网络侧的其他节点)接收到UE对于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反馈的NAK之后,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网络侧各节点的发射功率和/或UE上报的网络侧各节点的下行信道质量情况等,确定向UE重传下行数据的第二节点。其中,第二节点可以是发射功率大于第一节点的节点;还可以是下行信道质量优于第一节点的节点。网络侧设备可以具体根据发射功率以及下行信道质量情况以外其他因素确定向UE重传下行数据的第二节点,或者,还可以在考虑发射功率以及下行信道质量情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来确定进行重传操作的第二节点。
网络侧设备确定进行重传操作的第二节点后,还可以根据所确定的第二节点的下行信道质量情况,为该第二节点确定用于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或者,第二节点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用于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
其中,为了提高重传的成功率,第二节点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采用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可以与第一节点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或天线端口数目可以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或天线端口数目不同。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采用的传输层数可以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采用的传输层数不同。作为又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或天线端口数目可以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或天线端口数目不同,并且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采用的传输层数可以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采用的传输层数不同。
第二节点确定后,网络侧设备可以控制第二节点将下行数据采用第二空间处理方式进行空间处理后重传给终端,第二节点在网络侧设备的控制下,可以采用网络侧设备确定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或者第二节点确定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后重传给UE。
UE接收到第二节点重传的下行数据后,可以根据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下行数据进行相应的解码操作得到原始下行数据。
可选的,在确定第二节点以及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后,网络侧设备还可以控制第二节点将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发送给终端,以使终端能够根据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从第二节点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解码。其中,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可以是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还可以是第二节点的预编码,还可以是第二节点的数据映射方式等,还可以是以上各种信息的任意组合形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重传方法,在第一节点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失败后,网络侧设备可以确定网络侧的第二节点作为重传节点。第二节点可以在网络侧设备的控制下,以不同与第一节点的空间处理方式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后重传给终端,从而提高重传成功率,提高系统稳定性。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重传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终端向网络侧节点反馈否定应答,否定应答用于指示终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
S302、终端接收网络侧节点发送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用于表示第二节点对下行数据采用的空间处理方式,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与第一节点对下行数据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
S303、根据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接收的第二节点重传的下行数据进行解码。
其中,第一节点可以为初传节点,第二节点可以为重传节点;或者,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均可以是重传节点,第二节点可以是在第一节点向终端重传下行数据失败的情况下,再次向终端重传下行数据的节点。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具体可以是AP、RRE、RRH或者RRU等。
在第一节点为初传节点的或重传节点的实施场景下,第一节点可以对待发送给UE的下行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处理,然后采用第一空间处理方式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如果UE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则UE向网络侧节点(可以是第一节点,也可以是网络侧其他节点)反馈NAK。
网络侧节点接收到UE对于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反馈的NAK之后,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网络侧各节点的发射功率和/或UE上报的网络侧各节点的下行信道质量情况等,确定向UE重传下行数据的第二节点。进一步的,网络侧设备还可以根据所确定的第二节点的下行信道质量情况,为该第二节点确定用于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或者,第二节点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用于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
为了提高重传的成功率,第二节点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采用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可以与第一节点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具体的,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或天线端口数目可以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或天线端口数目不同;或者,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采用的传输层数可以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采用的传输层数不同;或者,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或天线端口数目可以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或天线端口数目不同,并且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采用的传输层数可以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采用的传输层数不同。
网络侧设备可以控制第一节点、第二节点或者网侧的任一节点将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发送给终端。其中,终端接收到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可以是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还可以是第二节点的预编码,还可以是第二节点的数据映射方式等,还可以是以上各种信息的任意组合形式。
UE接收到第二节点重传的下行数据后,可以根据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下行数据进行相应的解码操作得到原始下行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重传方法,终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后向网络侧返回NAK,网络侧设备可以确定网络侧的第二节点作为重传节点,网络侧设备控制第二节点以不同与第一节点的空间处理方式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后重传给终端,网络侧还向终端发送第二节点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第二节点重传的下行数据进行解码,从而提高重传成功率,提高系统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分别从网络侧设备、第二节点和终端侧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传方法进行说明。以下实施例将分别从网络侧设备确定第二节点、第二节点采用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以及网络侧设备发送给终端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的具体实现方式来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在网络侧设备确定第二节点的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第一节点的发送功率,以及网络侧其他节点的发送功率来确定向终端重传下行数据的第二节点。由于终端对于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向网络侧节点(可以是第一节点,也可以是网络侧其他节点)返回了NAK,因此,为了提高重传的成功率,第二节点的发射功率可以与第一节点的发射功率不同。
由于发射功率较低的节点通常会受到网络侧发射功率较高的节点所发射的信号的干扰,因此,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施场景下,网络侧设备可以将网络侧发射功率大于第一节点的节点作为第二节点。例如:如图4所示,节点1为初传节点,其最大发射功率为30dBm,节点2的最大发射功率为46dBm,节点1和节点2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由于节点2具有较高功率,通常对节点1发送的信号会造成较强的干扰,因此,当UE对节点1向UE初传下行数据解码失败时,网络侧设备(BS)可以将节点2确定为向UE重传下行数据的第二节点,由于节点2受到的干扰相对节点1受到的干扰较弱,因此,会提高重传的成功率。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的下行信道质量情况来确定向终端重传下行数据的第二节点。终端通常会周期性向网络侧设备上报网络侧各节点的下行信道质量情况。对于网络侧的节点而言,下行信道质量越好,通常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的成功率越高。因此,当终端对于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向网络侧节点返回了NAK,网络侧设备为了提高重传的成功率,可以将网络侧下行信道质量优于第一节点的节点作为向终端重传下行信号的第二节点。
第二节点采用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可以由网络侧设备来确定,也可以由第二节点来确定。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所采用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目,可以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所采用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目不同。
天线数目与天线端口数目之间存在映射的关系,例如:4根天线可以分别用于发送4种不同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4根天线分别对应4个天线端口;或者,4根天线可以用于发送2种不同的信号,可以是第1和第2根天线发送相同的信号,第3和第4根天线发送相同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4根天线分别映射到2个天线端口。因此,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所采用的天线数目可以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所采用的天线数目不同;或者,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所采用的天线端口数目可以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所采用的天线端口数目不同;或者,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所采用的天线数目和天线端口数目可以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所采用的天线数目和天线端口数目均不同。
通常情况下,节点的天线或天线端口的数目越多,传输的性能越好,重传的成功率越高,因此,网络侧设备或者第二节点在确定第二空间处理方式时,可以确定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所采用的天线数目和/或天线端口数目大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所采用的天线数目和/或天线端口数目,从而提高第二节点重传的成功率。如图5所示,初传节点1可以通过2个天线端口向UE初传下行数据,当UE解码失败向网络侧节点反馈NAK之后,网络侧设备可以确定节点2为重传节点,网络侧设备或节点2可以确定采用4个天线端口重传下行数据,节点2在网络侧设备的控制下,通过4个天线端口向UE重传下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场景下,例如:UE与节点2之间的无线信号衰落小于UE与节点1之间的衰落,则节点2与UE之间的信道状况更利于下行数据的传输,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所采用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目,可以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所采用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目相等,或者可以小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所采用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目。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网络侧设备或者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二节点的下行信道质量情况,确定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可以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不同。
例如:第一节点可以将下行数据映射到2个传输层中发送给UE,当UE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向网络侧节点返回NAK之后,网络侧设备可以确定第二节点向UE重传下行数据,并控制第二节点将下行数据映射到4个传输层中发送给UE。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所采用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目可以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所采用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目不同,并且,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可以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不同。例如,第一节点可以将下行数据映射到2个传输层上,再通过2个天线端口向UE发送下行数据。当UE解码失败之后反馈NAK,网络侧设备可以确定第二节点,并控制第二节点将下行数据映射到3个传输层上,再通过4个天线端口向UE重传下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当网络侧设备确定向终端重传下行数据的第二节点后,如果第二节点能够从多个天线端口同时发送多层的数据流,则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终端上报的第二节点的下行信道质量情况,确定第二节点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具体是确定第二节点的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以保证可靠传输的前提下提升总的下行传输效率。例如:当第二节点的下行信道质量情况利于传输下行数据时,网络侧设备可以确定较多的传输层数,此时在保证传输可靠性的同时可以提升系统效率;当第二节点的下行信道质量情况较好不利于传输下行数据时,网络侧设备可以确定较少的传输层数,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节点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的流程可以如图6所示,其中,数据C为经过编码和调制后的数据,数据C经过层映射之后变成n1层的数据E,再进行预编码或波束赋形后形成n2流数据D,其中n2≥n1。例如:长度为N的数据C,经过层映射之后可以变成2层数据,每层数据流的长度为N/2;再进行预编码或波束赋形后形成4流的数据,预编码矩阵的大小为n2×n1(即,为4×2),每流数据的长度为N/2。
通常情况下,网络侧节点向UE发送下行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UE测量RS获得节点的下行信道质量情况,并反馈给网络侧设备。例如:在LTE系统中,UE通常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反馈:秩指示(RankIndicator,R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和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中的一种或多种信息。其中,RI即为UE建议的传输层数的标识(图6所示的C到E的过程),PMI即为UE建议的预编码矩阵的标识(图6所示的E到D的过程),CQI即为UE建议的编码调制的标识。
通常,UE反馈RI的周期大于UE反馈PMI和CQI的周期,当UE反馈PMI和CQI的时候,都会基于上一次反馈的RI作为假设来计算PMI和CQI并反馈。如图7所示,UE反馈RI的周期是3,UE反馈PMI和CQI的周期为1。如果UE在第4时刻反馈了RI为3,则UE在第5和第6时刻会基于RI=3的假设来计算PMI和CQI并反馈。例如对于PMI来说,PMI通常是在假设某一传输层数的情况下最适宜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编号,因此UE只会从RI=3对应的所有预编码矩阵中(即RI=3对应的码本)选择最适宜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编号。
当UE对于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信号解码失败向网络侧节点返回NAK之后,网络侧设备可以控制第二节点向UE重传下行数据,如果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等于第一节点,则可能导致由于UE反馈的第二节点对应的RI与第一节点对应的RI不同,从而导致网络侧设备如果使用第一节点的传输层数则无法确定用于重传的合适的PMI,从而无法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场景下,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可以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不同。特别地,由于网络侧设备根据信道状况确定第二节点向UE重传下行数据,第二节点的信道状况通常较好,因此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可以大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这样能够提升传输效率。具体的,基站可以根据UE所反馈的RI来确定节点2重传的下行数据适合采用的传输层数。
网络侧设备确定向UE重传下行数据的第二节点后,可以控制网络侧的任意节点将第二节点采用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发送给UE。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如果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与第一空间处理方式的不同在于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不同,则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可以包括: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
例如:网络侧设备可以控制第二节点采用n2层向UE发送下行数据,其中n2可以大于第一节点向UE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n1。网络侧设备可以将第二节点的传输层数发送给UE,从而便于UE对收到的信号进行正确的解码。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侧设备在控制网络侧节点向终端重传下行数据时,也可以控制网络侧节点采用系统默认的重传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重传下行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则网络侧设备可以无需控制网络侧节点向终端发送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如果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与第一空间处理方式的不同在于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目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目不同,则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可以包括: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侧设备在控制网络侧节点向终端重传下行数据时,也可以控制网络侧节点采用系统默认的重传下行数据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重传下行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则网络侧设备可以无需控制网络侧节点向终端发送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
终端在接收到网络侧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和/或,下行数据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之后,可以根据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各种方法解调下行数据。
由于目前通信系统中通常存在多种传输模式,每种传输模式对应的信道估计方式不同,信道估计方式是UE用来估计节点所发送的信号所经历的信道信息,便于UE进行解码。例如:在LTE系统中,一种信道估计的方式是通过公共参考信号(Common Reference Signal,CRS)进行估计。图8所示为LTE系统中一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上CRS与数据信号的映射关系示意图,CRS与数据信号位于不同的时频格点上,由于CRS经历的信道衰落和数据信号经历的信道衰落相似,因此,可以通过估计CRS的信道来获取数据信号受到的信道衰落。
对于UE通过CRS进行信道估计的传输模式来说,UE仅对发送的数据信号进行预编码:假设UE发送的数据为S,预编码矩阵为P,数据信号经过的信道为H,则UE收到的数据信号即为H×P×S+Nd,其中Nd表示噪声对数据的影响;然而,UE不对发送的CRS进行预编码,假设UE发送的CRS为Sc,则UE收到的CRS为H×Sc+Nc,其中Nc表示噪声对CRS的影响。UE收到信号之后,通过CRS可以估计出CRS经过的信道H,然后再结合预编码矩阵P即可对收到的数据信号进行解码,从而恢复出S。
因此,网络侧设备控制网络侧节点向UE发送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中除了可以包括上述的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和/或,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二节点的预编码,以便UE根据该预编码对从第二节点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解码。其中,预编码具体可以包括传输层数以及预编码矩阵(例如:预编码矩阵的索引),UE可以根据传输层数来确定预编码使用的码本,即,从第二节点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的集合中确定传输层数对应的码本,再从确定的预编码所用的码本中,根据预编码矩阵来确定第二节点所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从而根据预编码矩阵对接收到的第二节点重传的下行数据进行解码。例如:第二节点通过2个天线端口向UE重传下行数据,传输层数为2层。其中,传输层1对应的码本包括12个2×1的预编码矩阵,传输层2对应的码本包括16个2×2的预编码矩阵。当网络侧设备将第二节点的传输层数(例如:传输层数为2层)以及预编码矩阵的编号为3的预编码发送给UE,则UE可以从传输层数为2对应的码本中的16个预编码矩阵中,找到编号为3的预编码矩阵,进而对接收到的第二节点重传的下行数据进行解码。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UE对第二节点重传的下行数据的解码成功率,网络侧设备控制网络侧节点发送给UE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第二节点的数据映射方式。
在LTE系统中,一个节点通常可以对应一个小区,而不同小区的CRS的时频格点通常不同,而由于CRS与数据信号位于不同时频格点,因此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发送数据信号所使用的时频格点不同,图9示出了节点1和节点2发送的下行数据所使用的时频格点示意图。因此,网络侧设备可以向UE发送第二节点的数据映射方式,从而便于UE根据第二节点的数据映射方式信息,将接收到的第二节点重传的下行数据映射到节点所适合的时频格点上,即非CRS、也非控制信号的时频格点上。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场景下,第二节点的数据映射方式可以为第二节点的小区标识(Identity,ID),UE可以根据小区ID来确定第二节点重传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映射方式。例如:在LTE系统中,CRS的时频格点与小区ID相关,具体地,CRS的子载波偏移为
Figure BDA0000127488900000161
其中,表示小区ID,mod表示取模操作(7mod6=1,12mod6=0),例如:当节点1和节点2的小区ID分别为0和2时,下行数据所使用的时频格点即图9所示。因此若BS向UE发送节点2的小区ID,并控制节点2向UE重传下行数据,则UE就可以根据节点2的小区ID确定节点2重传的CRS的时频格点,从而UE可以将除了CRS和控制信号之外的空白时频格点确定为第二节点发送数据信号所在的时频格点。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实施场景下,网络侧设备还可以控制网络侧节点预先向UE发送备选小区ID集合。网络侧设备控制网络侧节点向UE发送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中的数据映射方式可以为小区指示,UE可以根据小区指示、从备选小区ID集合中确定小区ID、从而确定数据映射方式。例如:网络侧节点向UE发送的小区ID集合信息中包括小区1、2、3、4的ID,可以分别以编码00、01、10和11标识,当网络侧设备控制网络侧节点向UE发送数据映射方式01时,UE就可以确定使用小区2的小区ID来确定数据映射方式。其中,小区ID集合信息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周期性发送给UE,具体可以间隔较长时间发送一次,因此可以降低信令开销。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场景下,第二节点的数据映射方式还可以为:参考信号RS的子载波偏移,UE根据参考信号RS的子载波偏移来确定第二节点重传的下行数据的数据映射方式。UE也可以通过子载波偏移来确定下行数据的时频格点。其中,可以网络侧节点可以将子载波偏移通过几个比特位来表示,例如:可以通过3比特位来表示,以降低网络侧与UE之间的信令开销。
在本实施例的再一种实施场景下,第二节点的数据映射方式还可以包括:RS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目,UE根据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目来确定数据映射方式。这是由于,在LTE等通信系统中,CRS的时频格点与天线端口数相关,CRS的时频格点在一个PRB中的数目为8×N_ant,其中N_ant表示天线端口数,例如:当节点1和节点2的天线端口数分别为1和2时,下行数据信号所使用的时频格点可以如图10所示,分别为8个和16个时频格点。因此,若数据映射方式为节点2的天线端口数,则UE可以根据节点2的天线端口数确定节点2发送的CRS的时频格点,从而可以进一步确定下行数据的时频格点。
在本实施例的又一种实施场景下,第二节点的数据映射方式还可以为速率匹配,例如:如图10所示,节点2向UE发送200个数据比特信息,这些数据比特信息共占用120个时频格点,则每个时频格点的传输速率为200/120,即,节点2的速率匹配可以为200/120。节点1向UE发送200个数据比特信息,这些数据比特信息共占126个时频格点,每个时频格点的传输速率为200/126,即,节点1的速率匹配可以为200/126。从而UE可以根据节点的速率匹配来确定下行数据的时频格点。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场景下,第二节点的数据映射方式还可以为第二节点发送的下行RS对应的时频格点。假设节点1和节点2的CRS时频格点如所示,如果节点1与节点2之间存在较强干扰,则网络侧设备可以控制节点2映射避免节点1和节点2对应的RS对应的时频格点上映射下行数据,例如:可以按照图11所示的方式进行下行数据的映射,即在节点1和节点2的CRS时频格点均不发送数据信号,这样可以避免在节点1发送CRS的时频格点上被节点1发送的CRS强干扰,进一步保证节点2向UE发送数据信号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RS可以包括CRS或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DM RS)。UE除了可以通过CRS进行信道估计的传输模式之外,也可以通过DM RS进行信道估计的传输模式。如果UE通过CRS进行信道估计,则网络侧设备控制网络侧节点向UE发送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中可以包括第二节点的预编码和/或第二节点的数据映射方式;如果UE采用DM RS进行信道估计,则网络侧设备控制网络侧节点向UE发送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中可以不包括第二节点的预编码和/或第二节点的数据映射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控制网络侧节点向UE发送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可以通过各种控制信令携带,例如: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承载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上的高层信令(higher-layer signaling)或者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nhanced-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 E-PDCCH)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网络侧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网络侧设备包括:控制器11;其中:
控制器11,用于在网络侧节点接收终端反馈的否定应答后,控制网络侧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空间处理方式;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节点将所述下行数据采用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进行空间处理后重传给所述终端;
其中,所述否定应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用于表示第二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空间处理方式,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与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
进一步的,控制器12还可以用于:根据网络侧节点的发射功率和/或下行信道质量确定第二节点。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与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包括: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目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目不同。
相应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可以包括: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与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的不同还可以包括: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不同。
相应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包括: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
可选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还可以包括:第二节点的预编码和/或第二节点的数据映射方式。
进一步的,控制器12还可以用于:根据终端反馈的第二节点的下行信道质量,确定第二空间处理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传方法相对应,为重传方法的执行设备,具体可以是BS、LTE系统中的eNodeB等设备,其执行重传方法的具体过程可参加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侧设备,在第一节点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失败后,网络侧设备可以确定网络侧的第二节点作为重传节点,并控制第二节点以不同与第一节点的空间处理方式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后重传给终端,从而提高重传成功率,提高系统稳定性。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节点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节点可以包括:处理器21和发送器22;其中:
处理器21,用于网络侧节点接收终端反馈的否定应答后,在网络侧设备的控制下,采用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所述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所述否定应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与第一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
发送器22,用于将经过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处理后的下行数据重传给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点,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传方法相对应,为重传方法的执行设备,具体可以是AP、RRE、RRH或者RRU等,其执行重传方法的具体过程可参加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节点,在第一节点向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失败后,网络侧设备可以确定网络侧的第二节点作为重传节点。第二节点可以在网络侧设备的控制下,以不同与第一节点的空间处理方式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后重传给终端,从而提高重传成功率,提高系统稳定性。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终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发送器31、接收器32和处理器33;
发送器31,用于向网络侧节点反馈否定应答,所述否定应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
接收器32,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节点发送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用于表示第二节点对下行数据采用的空间处理方式,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与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
处理器33,用于根据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接收的第二节点重传的下行数据进行解码。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与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包括: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或天线端口数目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或天线端口数目不同。
相应的,接收器32接收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可以包括: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与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包括: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与第一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不同。
相应的,接收器32接收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可以包括:第二节点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
可选的,接收器32接收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还可以包括:第二节点的预编码和/或第二节点的数据映射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重传方法相对应,为重传方法的执行设备,其执行重传方法的具体过程可参加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后向网络侧返回NAK,网络侧设备可以确定网络侧的第二节点作为重传节点,网络侧设备控制第二节点以不同与第一节点的空间处理方式对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后重传给终端,网络侧还向终端发送第二节点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第二节点重传的下行数据进行解码,从而提高重传成功率,提高系统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39)

1.一种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节点接收终端反馈的否定应答后,网络侧设备控制网络侧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空间处理方式;
其中,所述否定应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用于表示第二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空间处理方式,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与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
所述网络侧设备控制所述第二节点将所述下行数据采用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进行空间处理后重传给所述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控制网络侧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之前,还包括:
根据网络侧节点的发射功率和/或下行信道质量确定所述第二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的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第一节点的发射功率,所述第二节点的下行信道质量优于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信道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与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的不同包括: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目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目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天线数目大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天线数目,和/或,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天线端口数目大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天线端口数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包括: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与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的不同包括: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大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包括: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预编码和/或所述第二节点的数据映射方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映射方式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所述第二节点的小区标识、所述第二节点发送下行参考信号RS的子载波偏移、所述第二节点发送下行RS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目、所述第二节点发送下行参考信号RS对应的时频格点、第二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的速率匹配。
12.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控制网络侧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第二节点的下行信道质量,确定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
13.一种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节点接收终端反馈的否定应答后,第二节点在网络侧设备的控制下,采用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所述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
其中,所述否定应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与第一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
所述第二节点将经过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处理后的下行数据重传给所述终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所述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由所述网络侧设备根据所述终端反馈的第二节点的下行信道质量确定;
或者,所述第二节点确定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所述下行数据进行处理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在所述网络侧设备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发送给所述终端。
16.一种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向网络侧节点反馈否定应答,所述否定应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侧节点发送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用于表示第二节点对下行数据采用的空间处理方式,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与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
根据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接收的所述第二节点重传的所述下行数据进行解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与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的不同包括: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天线或天线端口数目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天线或天线端口数目不同。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天线数目大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天线数目,和/或,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天线端口数目大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天线端口数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包括: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与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的不同包括: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不同。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大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包括: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
23.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预编码和/或所述第二节点的数据映射方式。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映射方式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所述第二节点的小区标识、所述第二节点发送下行参考信号RS的子载波偏移、所述第二节点发送下行RS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目、所述第二节点发送下行参考信号RS对应的时频格点、第二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的速率匹配。
25.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器,用于在网络侧节点接收终端反馈的否定应答后,控制网络侧节点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空间处理方式;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节点将所述下行数据采用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进行空间处理后重传给所述终端;
其中,所述否定应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用于表示第二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空间处理方式,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与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网络侧节点的发射功率和/或下行信道质量确定所述第二节点。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与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的不同包括: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目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数目不同。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包括: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
29.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任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与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的不同包括: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不同。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包括: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
31.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预编码和/或所述第二节点的数据映射方式。
32.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反馈的所述第二节点的下行信道质量,确定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
33.一种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网络侧节点接收终端反馈的否定应答后,在网络侧设备的控制下,采用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所述下行数据进行空间处理,所述否定应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与第一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
发送器,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处理后的下行数据重传给所述终端。
34.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器,用于向网络侧节点反馈否定应答,所述否定应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对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解码失败;
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网络侧节点发送的第二空间处理方式,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用于表示第二节点对下行数据采用的空间处理方式,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与所述第一节点对所述下行数据采用的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不同;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对接收的所述第二节点重传的所述下行数据进行解码。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与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的不同包括: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天线或天线端口数目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天线或天线端口数目不同。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包括: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天线和/或天线端口。
37.根据权利要求34-3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间处理方式与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的不同包括: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与所述第一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不同。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包括: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下行数据的传输层数。
39.根据权利要求34-3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接收的所述第二空间处理方式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预编码和/或所述第二节点的数据映射方式。
CN2011104562625A 2011-12-30 2011-12-30 重传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031880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62625A CN103188060A (zh) 2011-12-30 2011-12-30 重传方法和设备
PCT/CN2012/085013 WO2013097563A1 (zh) 2011-12-30 2012-11-22 重传方法和设备
EP12863688.3A EP2790345A4 (en) 2011-12-30 2012-11-22 NEW TRANSFER PROCESS AND DEVICE
US14/319,507 US9479994B2 (en) 2011-12-30 2014-06-30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62625A CN103188060A (zh) 2011-12-30 2011-12-30 重传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8060A true CN103188060A (zh) 2013-07-03

Family

ID=48679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562625A Pending CN103188060A (zh) 2011-12-30 2011-12-30 重传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79994B2 (zh)
EP (1) EP2790345A4 (zh)
CN (1) CN103188060A (zh)
WO (1) WO201309756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1857A (zh) * 2019-07-24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48430B2 (en) * 2015-03-17 2018-04-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bining data and retransmission data in layer domain
JP6700959B2 (ja) * 2016-05-11 2020-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282275B (zh) 2017-01-06 2021-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020897B1 (en) * 2017-04-17 2018-07-10 Rosemount Aerospace Inc. Phased array tuning for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2285A (zh) * 2007-12-25 2008-07-02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基于机会协同的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CN101577612A (zh) * 2008-05-07 2009-1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3518B (zh) * 2006-05-30 2011-08-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和上行链路分布式数据重传的方法
US8634763B2 (en) * 2008-04-22 2014-01-21 Intel Corporation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techniques
US8245092B2 (en) * 2008-11-03 2012-08-14 Apple Inc. Method for efficient control signaling of two codeword to one codeword transmission
US8203928B2 (en) * 2009-03-31 2012-06-19 Motorola Solutio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a number of spatial streams to be used for transmission based on probing of channels
EP2416518B1 (en) * 2010-08-02 2013-01-02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data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first network node and second network node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2285A (zh) * 2007-12-25 2008-07-02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基于机会协同的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CN101577612A (zh) * 2008-05-07 2009-1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1857A (zh) * 2019-07-24 2021-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90345A4 (en) 2014-12-10
US20140313878A1 (en) 2014-10-23
EP2790345A1 (en) 2014-10-15
WO2013097563A1 (zh) 2013-07-04
US9479994B2 (en) 2016-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19237B1 (en) Modul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5009499B (zh) 在自适应配置的tdd通信系统中的确认信息的传输
US9680578B2 (en) Soft packet combining for superposition coding
CN108365922B (zh) 用于反馈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858014B (zh) 控制信令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8809610B (zh) 载波聚合下的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EP272301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retransmission on up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imo
EP2564541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data receiving status
KR101409733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그것의 제 1 네트워크 노드 및 제 2 네트워크 노드에서 데이터의 송신을 위한 방법
US8509319B2 (en) Uplink precoding for retransmission without explicit precoding instruction
CN108604945A (zh) 有效harq反馈的鲁棒性增强
CN103202058A (zh) 移动站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KR20180074691A (ko) Cqi 정보 수신 방법, 송신 방법, 수신 디바이스 및 송신 디바이스
CN10441268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03119858A (zh) 长期演进系统中用于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重发的收发方法和装置
CN103378936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181107A (zh) 移动站装置、处理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2468936B (zh) Ack/nack反馈信息和周期cqi/pmi/ri反馈比特同时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2164029B (zh)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8702191B (zh) 用于波束赋形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KR20200003020A (ko) 기지국 장치, 단말기 장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및 통신 방법
CN101986591A (zh) 一种上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终端、基站
CN10335448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3188060A (zh) 重传方法和设备
CN107666369A (zh) 一种重传极化码的方法及其发送设备、接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7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