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7612A -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77612A
CN101577612A CNA2008100969274A CN200810096927A CN101577612A CN 101577612 A CN101577612 A CN 101577612A CN A2008100969274 A CNA2008100969274 A CN A2008100969274A CN 200810096927 A CN200810096927 A CN 200810096927A CN 101577612 A CN101577612 A CN 1015776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pace
mapping relations
transmitting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969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77612B (zh
Inventor
张隽
刘坚能
郑树坤
缪伟豪
司宏杰
杜颖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81009692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776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776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76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776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76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发送端使用至少两组发射天线对发射信号进行发射,发送端接收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的校验响应,如果校验失败并请求重传;则发送端改变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天线组之间的映射关系,对请求重传的数据进行发射。本发明在数据重传之间改变了发射天线组与发射信号矩阵的映射关系,实现了空间分集,因此改善了信号传输可靠性,提高了接收性能,从而提高了系统吞吐量。尤其本发明实现了D-STTD模式下的HARQ传输的空间分集。

Description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尤其是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多入多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是无线通信技术目前研究中的热点,各种新型移动通信系统中都采用MIMO技术来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MIMO技术包括空间分集和空间复用两种。对于空间复用而言,MIMO技术可以增加数据复用的空间维度,使多份数据空间复用到相同的时频资源,典型的空间复用技术包括贝尔实验室垂直分层空时技术(V-BLAST,Vertical Bell Labs Layered Space Time);对于空间分集而言,MIMO也可以通过多个天线上发送同样的数据和/或用多个接收天线接收同样的数据的方式获得空间分集增益,典型的空间分集技术包括Alamouti空时分组码(STBC,Space Time Block Coding)。
通常用M×N表示MIMO天线配置,其中M和N分别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数。在实际系统中,出于成本考虑,基站通常比终端配置更多的天线,例如下行4×2就是一种典型配置(参见图1)。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空时编码混合自动重传(STC HARQ,Space TimeCod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技术。
其中,所述混合自动重传(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是被移动通信系统广泛采用的一种技术。具体是指发送端将信息比特加上循环校验和码(CRC,Cyclic Checksum Code)并进行信道编码后发送给接收端,而接收端在信道解码后进行CRC校验,如果校验失败则请求发送端重传,并且对发送端多次传送的数据进行合并。所谓自动重传的方法是通过接收端快速的ACK/NACK反馈来实现,即当接收端对数据校验正确时,向发送端反馈ACK,发送端无需重传;反之,当接收端对数据校验失败时,向发送端反馈NACK,发送端重传HARQ数据包。所述对多次传送的数据进行合并的方法包括典型的Chase合并(CC,Chase Combing)和增量冗余(IR,IncreaseRedundant)合并。其中Chase合并是指每次传输发送完全相同的编码版本,而IR合并则是指每次传输发送不同的编码版本,即编码后的比特不同。
然而,现有技术中,针对诸如D-STTD模式下的HARQ传输,缺少在多次传输之间获取空间分集的机制,因此导致传输可靠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传输方法,以提高HARQ传输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实施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发送端使用至少两组发射天线对发射信号进行发射,发送端接收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的校验响应,如果校验失败并请求重传;则发送端改变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天线组之间的映射关系,对请求重传的数据进行发射。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发射装置,以提高HARQ传输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述装置实施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预处理单元,用于对待发送数据添加校验码,进行信道编码获得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发射天线组,用于对所述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进行发射;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无线接收装置反馈的数据校验响应,若校验失败响应,则通知映射单元;映射单元,用于将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映射到发射天线组,包括:在接收单元的通知下,改变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所述天线组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所述校验失败数据的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按照改变后的映射关系映射到发射天线组。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接收装置,以提高HARQ传输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述装置实施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解码单元,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解码;校验单元,对所述解码后的数据进行校验,若校验失败,则通知空间交织模式选择单元;空间交织模式选择单元,用于在校验单元数据校验失败后选定无线发射装置采用的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所述天线组之间的映射关系;反馈单元,发送数据校验失败响应以及所述选定的映射关系给无线发射装置。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以提高HARQ传输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述通信系统实施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发送端,与接收端相连,所述发送端使用至少两组发射天线对发射信号进行发射,接收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的校验响应,如果校验失败并请求重传;则发送端改变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天线组之间的映射关系,对请求重传的数据进行发射。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数据重传之间改变了发射天线组与发射信号矩阵的映射关系,实现了空间分集,因此改善了信号传输可靠性,提高了接收性能,从而提高了系统吞吐量。尤其本发明实现了D-STTD模式下的HARQ传输的空间分集。
进一步,在上述方法基础上,接收端参考信道容量的计算结果在进行数据重传前选定新的映射关系,因此尽最大可能将重传的效率提到了最高。
进一步,在上述方法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由于对HARQ数据包进行分段,每次近针对校验失败的子段进行重传,避免由于部分数据传输失败而导致对整个数据包的重传,因此减少了重传比例,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吞吐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MIMO4×2天线配置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分段重传所采用数据包结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线发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无线接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无线接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传输方法,旨在提高传输可靠性。以下具体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介绍。
本发明实施例为了在混合自动重传(HARQ)传输过程中的多次传输之间引入空间分集,提出一种HARQ传输的自适应空间交织方法。
下文以双空时发射分集(D-STTD)为例,具体说明本发明自适应空间交织方法的实现方式。
所述双空时发射分集(D-STTD,Double Space Time Transmit Diversity)是现有MIMO天线配置中较常用的MIMO模式,即基站将数据分为两半,然后分别用Alamouti对每一半进行空时编码提供发射分集。D-STTD的传输模型可以用式(1)来表示:
其中yi,j表示第i根接收天线在第j个符号周期内接收到的信号,ni,j表示第i根接收天线在第j个符号周期内接收到的噪声,hi,j表示第i根接收天线与第j根发射天线之间无线信道的信道响应;而发射矩阵 S = s 1 - s 2 * s 2 s 1 * s 3 - s 4 * s 4 s 3 * 为经过空时编码处理的发射信号,矩阵的第j行表示第j根发射天线上发送的信号,第i列表示第i个发射符号周期,或者第i个子载波。为了形式上的方便,通常使用发射矩阵S来表示MIMO模式。
其中,上述的第j根发射天线在逻辑上是针对发射信号进行划分的,具体的,所述第j根发射天线实际中既可以是指一根天线;也可以是指由几根发射的信号是相同天线构成的天线群,由于天线群中的天线发射信号相同,因此天线群通常仅用来提高信道质量,其中天线群内还可以采用如循环时延分集(CDD,Cyclical Delay Diversity)或相位偏移分集(PSD,Phase Shift Diversity)等透明的发射分集技术来引入一定的分集增益。
在以下的举例中,假设第一次传输采用以下D-STTD模式:
Time s 1 - s 2 * s 2 s 1 * s 3 - s 4 * s 4 s 3 * Antenna 1 Antenna 2 Antenna 3 Antenna 4 .
其中,发射矩阵为 S = s 1 - s 2 * s 2 s 1 * s 3 - s 4 * s 4 s 3 * . 假设天线配置中每一天线群中仅有一根天线,则所述D-STTD模式下,由两个天线对(即天线组)共四根天线构成发射天线系统,4个符号被映射在两个天线对上传输,其中每个天线对上传送两个符号的空时分组码(STBC)块。
假设由于接收错误导致重传,为了在重传与首次传送之间获取空间分集,本发明实施例将在数据重传时改变发射矩阵与发射天线的映射关系,STBC块与天线的不同映射关系会改变每个STBC块的空间信道。确定符号与天线的主要不同映射模式相当于对选定的的两个符号s1,s2,从4个天线中选出一个天线对用于STBC映射,剩下的两个符号映射到剩下的一对天线上。基于以上分析,D-STTD模式下重传时可能的天线映射模式共有 C 4 2 = 6 中,其对应的发射矩阵分别如下所示: s 1 - s 2 * s 2 s 1 * s 3 - s 4 * s 4 s 3 * , s 1 - s 2 * s 3 - s 4 * s 2 s 1 * s 4 s 3 * , s 1 - s 2 * s 3 - s 4 * s 4 s 3 * s 2 s 1 * , s 3 - s 4 * s 4 s 3 * s 1 - s 2 * s 2 s 1 * , s 3 - s 4 * s 1 - s 2 * s 4 s 3 * s 2 s 1 * , s 3 - s 4 * s 1 - s 2 * s 2 s 1 * s 4 s 3 * . 以上几种模式只是相当于将两个STBC块对应的天线进行交织,因此我们称这里重传可选的各种天线映射模式为空间交织。
在阐明上述空间交织方式基础上,以下说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传输方法的实现过程。图2所示为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示意图。
21:接收端通过无线信道接收数据;
22: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
对于混合自动重传(HARQ)数据包,是在发送端将信息比特加上CRC(Cyclic Checksum Code,循环校验和码)并进行信道编码后发送给接收端,因而,接收端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信道解码后执行CRC校验;
23:对校验结果进行反馈;
接收端通过ACK/NACK反馈校验结果,当接收端对数据校验正确时,反馈ACK,所述反馈导致发送端知晓接收端正确接收到数据,所述数据无需重传;反之,当接收端对数据校验失败时,反馈NACK,所述反馈导致发送端将重传HARQ数据包;
24:若校验失败请求重传,即收到NACK的反馈,则发送端改变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天线组的映射关系;
25:按照改变后的映射关系对请求重传的数据进行发射。
上述方法中,若发送端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NACK的反馈时,需要将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天线组的映射关系进行改变。以下具体对发送端改变映射关系的多种实施例分别进行说明。
1)信号发送端接收到所述NACK后,按照预置的规则自行对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改变。
例如,以上文所述D-STTD模式为例,该模式下可采用的发射矩阵共有6种: s 1 - s 2 * s 2 s 1 * s 3 - s 4 * s 4 s 3 * , s 1 - s 2 * s 3 - s 4 * s 2 s 1 * s 4 s 3 * , s 1 - s 2 * s 3 - s 4 * s 4 s 3 * s 2 s 1 * , s 3 - s 4 * s 4 s 3 * s 1 - s 2 * s 2 s 1 * , s 3 - s 4 * s 1 - s 2 * s 4 s 3 * s 2 s 1 * , s 3 - s 4 * s 1 - s 2 * s 2 s 1 * s 4 s 3 * ; 假设前次数据发送时采用第1种发射矩阵,并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NACK,则发送端自行决定采用第2种发射矩阵进行数据重传,或者随机挑选除第1种之外的其他发射矩阵进行数据重传,依次类推。即采用哪个发射矩阵进行数据重传由发送端按照预置的规则决定。
该方法执行简单,然而该方法下,发送端挑选的用于数据重传的发射矩阵对应的信道条件有可能接近前次传送时的信道条件,进而无法在两次传输之间引入空间分集,可能导致数据重传的再次失败,使得发送端不得不再次更改发射矩阵后执行第二次重传。
2)数据校验失败后,数据接收端根据一定准则选择映射关系(即空间交织模式),并随NACK信息将选定的映射关系一并反馈给发射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映射关系选择准则是:假定重传时各个发射接收天线对之间的物理信道与本次传输相比保持不变,得到每个空间交织模式对应的重传时的等效信道,根据重传的等效信道与前次数据传输的等效信道进行合并,计算合并后的信道容量(或等效信噪比),选择对应合并后的信道容量(或者等效信噪比)最大的空间交织模式。
以下以最大化信道容量为例并结合一种特定的合并方法说明上述空间交织模式选择准则。假设当次传输的信道矩阵为 H = h 1,1 h 1,2 h 1,3 h 1,4 h 2,1 h 2,2 h 2,3 h 2,4 , 其中hi,j表示第i根接收天线与第j根发射天线之间无线信道的信道响应。其对应的信号模型见式(1),式(1)经过简单变换可以等价于:
其中Heff为等效信道矩阵。
对于特定的空间交织模式,假设重传时的各个发射接收天线对之间的物理信道与本次传输相比保持不变。由于空间交织只是改变了符号到天线的映射关系,且不改变构成Alamouti空时编码符号对的组合方式,根据未进行空间交织的等效信道Heff得到特定空间交织模式对应的重传等效信道的方法也只是相当于对发射天线进行交织。以空间交织模式 s 1 - s 2 * s 3 - s 4 * s 2 s 1 * s 4 s 3 * 为例,其对应的空间信号模型为:
由于空间交织只是交换了符号s2和s3所映射的发射天线,因此其对应的等效信道矩阵H′eff也只是在未进行空间交织的等效信道Heff基础上交换了发射天线2和发射天线3对应的信道响应。
联立式(2)和式(3),可得到两次传输后的信号模型为:
Figure A20081009692700132
即合并后的空间信道矩阵 H comb = H eff H eff ′ , 噪声分布 N comb = N eff N eff ′ .
对所有的空间交织模式,按照以上方法得到每个数据子载波对应的Hcomb和噪声分布,并计算其对应的信道容量,然后对整个传输资源块上所有子载波对应的信道容量求和作为合并后的等价信道容量,最后选择使得合并后的等效信道容量最大的空间交织模式进行反馈。
以上映射关系选择准则中根据两次传输的等效信道矩阵进行合并的方法也可以使用MRC合并方法代替,具体是:根据式(2)和式(3)所表示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传输的信号模型,变换得到:
Figure A20081009692700135
即合并后的空间信道矩阵Hcomb=Heff HHeff+H′eff HH′eff,噪声分布Ncomb=Heff HNeff+H′eff HN′eff
上述实施方式下,接收端需要进行反馈的情况为:接收正确(反馈ACK,1种情况),接收错误(反馈空间交织模式,共6种情况)。总共7种情况,需要3个bit进行反馈。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引入分段重传的方法解决重传的数据量较大的问题。具体的:
所述分段重传是指将整个HARQ包划分为若干子段,分别加上独立的CRC校验码并进行信道编码(图3示出了4个独立CRC段的例子),接收端可以对每个子段分别校验CRC,从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CRC校验错的部分子段或者所有子段重传,避免整个HARQ包的重传。具体需要重传的各个子段由接收端的反馈信息指定。其中需要分别反馈各个CRC段的校验是否成功,即每个CRC段需要一个ACK/NACK比特,如果某个CRC段校验错,则相应比特反馈值为NACK,否则为ACK。发送端根据接收端的反馈重传部分CRC段,不需要重传的CRC分段空出的资源可以传送新包的CRC段。本实施例由于需要对各个CRC段分别反馈ACK/NACK,因此需要4个反馈比特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选择以何种模式执行数据重传。例如,选择上文所述自适应空间交织的模式进行数据重传,或者选择分段重传的模式,或者将所述分段重传与所述自适应空间交织的方式相结合执行数据重传。每次接收端接收数据时,根据上次反馈或者建立会话时协商的结果进行工作,并且根据规定的准则反馈下次传输时采用的重传模式。
以下具体举例为: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根据上次反馈的工作模式,或者建立会话时协商的模式,分别按照1个编码块或者4个独立编码的CRC子段来进行解码及CRC校验,并根据前述自适应空间交织方案或者分段重传方案计算除工作模式选择外的反馈信息。然后如果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数目到达了预先规定的数值,则统计当前平均重传比例,并且将此比例与预先规定的门限进行比较。如果低于门限值,则选择分段重传工作模式,否则选择自适应空间交织模式。如果目前接收到的数据包未到达预先规定的值,则不改变工作模式,仍然选择上次使用的工作模式进行反馈。由于分段重传和自适应空间交织两种工作模式分别需要3比特或4比特的反馈信息,加上本实施例重需要1个比特用于反馈工作模式信息,因此本实施例重共需要5个比特的反馈。
按照上述方法也可以决定是否将分段重传与自适应空间交织的手段相结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发射装置,包括:预处理单元41、发射天线组42、接收单元43、映射单元44,其中:
预处理单元41,用于对待发数据添加校验码,进行信道编码获得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
发射天线组42,用于对所述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进行发射;
接收单元43,用于接收无线接收装置反馈的数据校验响应,若校验失败响应,则通知映射单元;
映射单元44,用于将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映射到发射天线组,包括:在接收单元的通知下,改变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所述天线组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所述校验失败数据的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按照改变后的映射关系映射到发射天线组。
以D-STTD为例,说明所述映射关系的改变方式。假设由于接收错误导致重传,为了在重传与首次传送之间获取空间分集,本发明实施例将在数据重传时改变发射矩阵与发射天线的映射关系,STBC块与天线的不同映射关系会改变每个STBC块的空间信道。确定符号与天线的主要不同映射模式相当于对给定的两个符号s1,s2,从4个天线中选出一个天线对用于STBC映射,剩下的两个符号映射到剩下的一对天线上。基于以上分析,D-STTD模式下重传时可能的天线映射模式共有 C 4 2 = 6 中,其对应的发射矩阵分别如下所示: s 1 - s 2 * s 2 s 1 * s 3 - s 4 * s 4 s 3 * , s 1 - s 2 * s 3 - s 4 * s 2 s 1 * s 4 s 3 * , s 1 - s 2 * s 3 - s 4 * s 4 s 3 * s 2 s 1 * , s 3 - s 4 * s 4 s 3 * s 1 - s 2 * s 2 s 1 * , s 3 - s 4 * s 1 - s 2 * s 4 s 3 * s 2 s 1 * , s 3 - s 4 * s 1 - s 2 * s 2 s 1 * s 4 s 3 * . 以上几种模式只是相当于将两个STBC块对应的天线进行交织,因此我们称这里重传可选的各种天线映射模式为空间交织。
上述映射关系改变的决定方式包括:
1)信号发送端接收到所述NACK后,按照预置的规则自行对所述映射关系进行改变。具体内容参见上文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2)数据校验失败后,数据接收端根据一定准则选择映射关系(即空间交织模式),并随NACK信息将选定的映射关系一并反馈给发射端。
以下提供一种所述准则的实现方法:假定重传时各个发射接收天线对之间的物理信道与本次传输相比保持不变,得到每个空间交织模式对应的重传时的等效信道,根据重传的等效信道与前次数据传输的等效信道进行合并,计算合并后的信道容量(或者等效信噪比),选择对应合并后的信道容量(或者等效信噪比)最大的空间交织模式。具体内容参见上文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装置结构基础上,所述校验失败响应中包括无线接收装置选定的发射信号空时分组码与所述天线组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
映射单元,按照所述选定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校验失败数据的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映射到发射天线组。
上述装置结构基础上,预处理单元,所述对待发数据添加校验码并进行信道编码具体为:根据反馈的工作模式决定是否将数据划分至少两个子段,分别对每一子段添加校验码并进行信道编码。
所述决定是否将数据划分为至少两个子段的方法举例为:根据上次反馈的工作模式,或者建立会话时协商的模式,分别按照1个编码块或者4个独立编码的CRC子段来进行解码及CRC校验,并根据自适应空间交织方案或者分段重传方案计算除工作模式选择外的反馈信息。然后如果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数目到达了预先规定的数值,则统计当前平均重传比例,并且将此比例与预先规定的门限进行比较。如果低于门限值,则选择分段重传工作模式,否则选择自适应空间交织模式。如果目前接收到的数据包未到达预先规定的值,则不改变工作模式,仍然选择上次使用的工作模式进行反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线接收装置,包括:接收天线组51、解码单元52、校验单元53、选择单元54、发送单元55;其中
接收天线组,获取无线信道的数据;
解码单元,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解码;
校验单元,对所述解码后的数据进行校验,并输出CRC校验结果;
空间交织模式选择单元,在校验单元输出的校验结果为不成功的情况下选定无线发射装置采用的发射信号空时分组码与所述天线组之间的映射关系;
反馈单元,根据校验结果,发送反馈信息给无线发射装置,其中包含数据校验响应以及所述选定的映射关系。
上述装置结构基础上,空间交织模式选择单元选定映射关系具体为:获取无线发射装置至少两种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天线组的映射关系,分别计算不同映射关系下的等效信道,将所述等效信道与前次传输的等效信道进行合并,计算合并后的信道容量(或等效信噪比),选择合并后信道容量(或等效信噪比)最大的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天线组映射关系。
参照图6,在本发明又一无线接收装置实施例中,在上述装置结构基础上,还包括:
工作模式选控单元66,判决当前的工作模式,如果是自适应空间交织模式,则通知解码单元对整个数据块进行一次解码,如果是分段重传模式,则通知解码单元把数据块作为至少两个独立的码块进行解码;以及,
如果当前接收到的数据包数目到达了预先规定的数值,则统计当前平均重传比例,并且将此比例与预先规定的门限进行比较。如果低于门限值,则设定下次采用分段重传模式,并经由反馈单元通知发送端将数据块划分为至少两个子段,分别对每一子段添加校验码并进行信道编码;否则设定下次采用自适应空间交织模式,具体的要触发空间交织模式选择单元在校验单元数据校验不成功时选择无线发射装置采用的发射信号空时分组码与所述天线组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通知解码单元对整个数据块进行一次解码。
所述反馈单元发送的反馈信息中还包括上述工作模式选控单元选定的工作模式信息(即自适应空间交织模式或者分段重传模式执行下次数据发送)。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其中:所述发送端使用至少两组发射天线对发射信号进行发射,接收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的校验响应,如果校验失败并请求重传;则发送端改变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天线组之间的映射关系,对请求重传的数据进行发射。
在上述系统结构基础上,所述校验失败后,接收端进一步选定发送端重传数据时采用的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所述天线组之间的映射关系,并通知发送端以所述选定的映射关系进行数据重传。
其中,所述接收端选定所述映射关系的方法具体为:获取至少两种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天线组的映射关系,分别计算不同映射关系下的等效信道,将所述等效信道与前次传输的等效信道进行合并,计算合并后的信道容量,选择合并后信道容量最大的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天线组映射关系。
上述通信系统结构基础上,所述发送端改变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天线组之间的映射关系之前,还包括:
接收端判断得到已接收到的数据包数目到达预置的第一门限值,且重传比例不低于预置的第二门限值,请求发送端改变所述映射关系;
否则,发送端将数据块划分为至少两个子段,分别对每一子段添加校验码并进行信道编码,以及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包中预先划分的子段分别进行校验,以及对校验失败的子段请求重传。
所述通信系统中,所述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为双时空发射分集系统,所述发送端使用两组发射天线,每一发射天线组由两个天线群构成,每一天线群包含至少一个发射天线。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端使用至少两组发射天线对发射信号进行发射,其特征在于:
发送端接收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的校验响应,如果校验失败并请求重传;则发送端改变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天线组之间的映射关系,对请求重传的数据进行发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验失败后,接收端进一步选定发送端重传数据时采用的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所述天线组之间的映射关系,并通知发送端以所述选定的映射关系进行数据重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端选定所述映射关系的方法具体为:
获取至少两种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天线组的映射关系,分别计算不同映射关系下的等效信道,将所述等效信道与前次传输的等效信道进行合并,计算合并后的信道容量,选择合并后信道容量最大的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天线组映射关系。
4、如权利要求1至3其中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改变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天线组之间的映射关系之前,还包括:
接收端判断得到已接收到的数据包数目到达预置的第一门限值,且重传比例不低于预置的第二门限值,请求发送端改变所述映射关系;
否则,发送端将数据块划分为至少两个子段,分别对每一子段添加校验码并进行信道编码,以及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包中预先划分的子段分别进行校验,以及对校验失败的子段请求重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为双时空发射分集系统,所述发送端使用两组发射天线,每一发射天线组由两个天线群构成,每一天线群包含至少一个发射天线。
6、一种无线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处理单元,用于对待发送数据添加校验码,进行信道编码获得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
发射天线组,用于对所述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进行发射;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无线接收装置反馈的数据校验响应,若校验失败响应,则通知映射单元;
映射单元,用于将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映射到发射天线组,包括:在接收单元的通知下,改变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所述天线组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将所述校验失败数据的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按照改变后的映射关系映射到发射天线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验失败响应中包括无线接收装置选定的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所述天线组之间的映射关系;
映射单元按照所述选定的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所述天线组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校验失败数据的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映射到发射天线组。
8、一种无线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天线组,获取无线信道的数据;
解码单元,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解码;
校验单元,对所述解码后的数据进行校验,若校验失败,则通知空间交织模式选择单元;
空间交织模式选择单元,用于在校验单元数据校验失败后选定无线发射装置采用的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所述天线组之间的映射关系;
反馈单元,发送数据校验失败响应以及所述选定的映射关系给无线发射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工作模式选控单元,若已接收到的数据包数目到达预置的第一门限值,且重传比例不低于预置的第二门限值;则通知空间交织模式选择单元在校验单元数据校验失败时选择映射关系,以及通知解码单元对整个数据块进行一次解码;否则通知解码单元把数据块作为至少两个独立的码块进行解码,以及经由反馈单元通知发送端将数据块划分为至少两个子段,分别对每一子段添加校验码并进行信道编码。
10、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发送端,与接收端相连,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端使用至少两组发射天线对发射信号进行发射,接收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数据的校验响应,如果校验失败并请求重传;则发送端改变发射信号时空分组码与天线组之间的映射关系,对请求重传的数据进行发射。
CN 200810096927 2008-05-07 2008-05-07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76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096927 CN101577612B (zh) 2008-05-07 2008-05-07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810096927 CN101577612B (zh) 2008-05-07 2008-05-07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7612A true CN101577612A (zh) 2009-11-11
CN101577612B CN101577612B (zh) 2013-06-05

Family

ID=41272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81009692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7612B (zh) 2008-05-07 2008-05-07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77612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8950A (zh) * 2010-08-16 2010-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线系统下上行控制信令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WO2011079449A1 (zh) * 2009-12-30 2011-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提高无线发射信号质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03188060A (zh) * 2011-12-30 2013-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重传方法和设备
CN108713305A (zh) * 2016-01-06 2018-10-26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未许可频带操作的b-ifdma配置
CN112534736A (zh) * 2018-06-25 2021-03-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闭环多输入多输出和透明分集方案
CN116760513A (zh) * 2023-08-17 2023-09-15 上海朗力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5323A (zh) * 2005-01-13 2006-07-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多天线通信系统中采用天线选择执行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KR101245403B1 (ko) * 2005-08-12 2013-03-25 뉴저지 인스티튜트 오브 테크놀로지 NxM 안테나를 이용한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의 재전송 배열 방법 및 장치
CN100571105C (zh) * 2006-02-24 2009-1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系统的数据重传方法及其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79449A1 (zh) * 2009-12-30 2011-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提高无线发射信号质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01908950A (zh) * 2010-08-16 2010-12-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线系统下上行控制信令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1908950B (zh) * 2010-08-16 2015-06-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线系统下上行控制信令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3188060A (zh) * 2011-12-30 2013-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重传方法和设备
WO2013097563A1 (zh) * 2011-12-30 2013-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重传方法和设备
US9479994B2 (en) 2011-12-30 2016-10-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8713305A (zh) * 2016-01-06 2018-10-26 诺基亚通信公司 用于未许可频带操作的b-ifdma配置
CN112534736A (zh) * 2018-06-25 2021-03-1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闭环多输入多输出和透明分集方案
CN112534736B (zh) * 2018-06-25 2023-04-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闭环多输入多输出和透明分集方案
CN116760513A (zh) * 2023-08-17 2023-09-15 上海朗力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CN116760513B (zh) * 2023-08-17 2023-11-14 上海朗力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7612B (zh) 2013-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60184B2 (en)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multi-antenna communicaton apparatus
CN101171781B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1282204B (zh) 基于自适应编码调制的自适应协作重传方法
US8514959B2 (en) MIMO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data retransmitting method in MIMO system
CN101183919B (zh) 一种组合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
WO2006101213A1 (ja) Mimo通信装置及びデータ再送方法
CN101461154A (zh) 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的数据的重发
CN1972174A (zh) 多天线通信系统中数据重传和检测方法
WO2009088167A1 (en) Method for retransmitting signals in mimo system employing harq scheme
CN101529785A (zh) 空间多路复用mimo系统中的harq
CN101577612B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KR20080090889A (ko)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안테나 스케줄링에 기반한데이터 재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20080024297A (ko)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시스템에서 자동 반복 요청 장치 및방법
US20120113928A1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bits i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ording medium for recording program therefor
CN101594219A (zh)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及系统
CN101106410B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重传方法及数据发送端设备
CN101444030B (zh) 使用harq的无线通信系统和操作该系统的方法
CN1832390A (zh) 用于多天线自适应传输中基于可靠度估计的重传方法
CN101080893B (zh) 用于多天线传输的重传方法及发送装置
CN101635614B (zh) 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重传方法和设备
CN102594523A (zh) 重传方法以及发送装置
CN101399639A (zh) Mimo空间复用系统中harq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11543A (zh) 重传方法、发送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