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12285A - 基于机会协同的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机会协同的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212285A CN101212285A CNA200710192356XA CN200710192356A CN101212285A CN 101212285 A CN101212285 A CN 101212285A CN A200710192356X A CNA200710192356X A CN A200710192356XA CN 200710192356 A CN200710192356 A CN 200710192356A CN 101212285 A CN101212285 A CN 1012122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destination node
- cooperative nodes
- retransmission
- se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用于多节点无线网络的自动重传请求方法,网络为发送节点配置相应的协同节点用于辅助其发送信息到目的节点。当目的节点采用循环冗余校验判断不能正确译出发送节点发出的信息时,发出重传请求。采用循环冗余校验判断能够正确译码的协同节点在网络分配的时间窗内将自身的识别信息发送到目的节点。目的节点根据已知的各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信道估计值,从所有正确译码的协同节点和发送节点中选择到目的节点信道幅值最大的节点作为重传节点,并将该重传节点的识别信息广播,接收到与自身识别信息相同的节点重传信息。目的节点对多次重传的信息采用最大比合并接收,当它判断能够正确译码或重传次数达到最大允许重传次数时,结束重传过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无线多节点网络中的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具体是一种由目的节点选择协同节点辅助发送节点重传来实现基于机会协同的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传输协议通常支持自动重传请求(ARQ:automatic retransmission/repeat request)机制。自动重传请求的基本原理是,对发送端发来的数据包,接收端如果能正确接收,则返回一个确认信号(ACK);否则返回否认信号(NACK),若返回NACK消息,发送端会重发相应的数据包。重传机制降低了带宽的使用效率,会影响吞吐量,但是能提高接收的可靠性。自动重传请求可以分为三类:
1)停等方式(Stop-and-Wait):发送端每传送一个数据包,就停下来等待接收端的反馈。若收到NACK,则重传上次发送的数据包;若收到ACK,则开始发送新的数据包。
2)选择性重传方式(Selection Retransmission):发送端维护一个缓存表,保存已经发送但是没有收到ACK的数据包及序号;接收端也维护一个对应于正确接收数据包的接收缓存表。发送一个数据包后,发送端并不停下来等待响应,而是继续发送新的数据包。如果正确接收,接收端反馈ACK,发送节点删除对应的数据包;如果返回NACK,发送端则重传对应的数据包,同时继续按当前顺序发送新的数据包。
3)回退N步重传方式(Go Back N-step):与选择性重传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如果收到NACK,发送端将重传从对应数据包起到最后发送数据包之间的所有数据。
停等方式易于实现,对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缓存能力要求较低,但是信道利用率不高。选择性重传和回退N步重传对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缓存量有一定的要求,但能有效利用资源,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此外,将自动重传请求与前向纠错编码结合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是自动重传请求的改进形式。根据重传信号的不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有三种类型:HARQ-I,HARQ-II,HARQ-III。它们各有利弊,应用于不同的场景。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织(Ad Hoc)网络,以及部署中继的蜂窝网络中,考虑到无线信号的广播特性,以及网络节点的分布特点,人们开始在自动重传请求机制中加入协同传输,以进一步提高自动重传请求的性能。所谓协同传输是指在网络中的相邻节点(协同节点)辅助发送节点传输信号以提高接收可靠性的一种方法。在自动重传请求中加入协同传输,当目的节点请求重传时,由相应的协同节点辅助发送端将信号重传到目的节点。当协同节点较多时,采用机会协同辅助重传,即选择一个或几个最佳的节点辅助发送节点协同传输。这种方法以协同节点选择开销为代价,获得和多节点协同传输近似的性能,并能降低多节点协同传输同步和信号处理的复杂度。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2005年,Zhao Bin等人在《IEEE Journal on SelectedAreas in Communications》vol.23,no.1,pp.7-18,January 2005上发表的“Practicalrelay networks:A generalization of Hybrid-ARQ”(IEEE通信选刊,2005年1月,第23卷,7到18页,实用中继网络: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推广)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位置选择协同节点的协同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在重传时,在正确译码节点中选择距目的节点最近的节点重传发送节点信号,这种方法需要给出网络中各节点的地理位置信息,实现比较困难。Caleb K.Lo等人在《IEEE ICASSP》vol.3,pp.617-620,2007上发表的“Hybrid-ARQ in multihop networks with opportunistic relay selection”(IEEE声学、语音与信号处理国际会议,2007年,第3卷,617到620页,多跳网络中基于机会中继选择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之中,采用机会反馈的方法由发送节点随机选择节点协同重传。协同节点需要已知自身到目的节点的信道质量,当协同节点数较多时容易发生冲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自动重传请求协议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机会协同的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在传输过程中,当目的节点发出重传请求时,由目的节点根据信道估计结果选出的最佳协同节点代替发送节点重传信息。本发明只需在已有自动重传请求协议中加入少量反馈信息,可获得协同传输的分集增益。它能灵活控制协同节点更新频率,将传统的自动重传请求和其它基于协同传输的的自动重传请求方法视为特例。
本发明适用于存在多个协同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织网络、网格网络(mesh网)、以及部署中继的蜂窝网络。在本发明中需要强调以下几点:第一,在本发明中,所谓发送节点是指作为独立信源发送自己数据的节点,所谓目的节点是指信息所要传达的终端节点,所谓协同节点是指在其它节点发送时保持监听信道,并能在接收之后转发其它节数据的空闲节点。第二,在本发明中,要求每个节点配备一定容量的存储器;第三,目的节点处需要信道估计,即目的节点可估计出发送节点和各协同节点到自身的信道幅度信息;第四,目的节点和协同节点有能力判断接收数据正确与否;第五,本方法适用于慢衰落信道,即信道的相干时间大于每个数据帧持续时间,一帧数据传输时信道不变化,以保证最佳节点的更新在数据帧之间进行。第六,本发明主要应用于两跳网络,在多跳网络中需要将本方法与路由协议结合。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一种结合了机会协同传输的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发送节点发送:发送节点广播经编码调制的新信息,该新信息是在发送节点发送数据中加入循环冗余校验信息,用于协同节点和目的节点自行判断是否正确译码;
第二步:目的节点和所有协同节点接收:目的节点对来自发送节点的数据进行解调、译码后,采用循环冗余校验方法对译码进行判断,如果译码正确,目的节点广播发送ACK信号,否则,广播发送NACK信号,发送节点和协同节点接收到ACK信号后,协同节点清除存储的前一时隙信息,发送节点开始新一轮信息发送,进入第一步;发送节点和协同节点接收到NACK后,所有协同节点开始译码,并通过循环冗余校验判断是否译码正确,正确译码的节点将自身ID发送到目的节点,错误译码的节点保持静默,目的节点接收到所有正确译码协同节点的ID后,启动协同传输,并开始选择最优重传节点,所述ID的编制方法如下:
当网络中发送节点需要发送数据到指定目的节点时,发出请求,网络为其配置可供选择的协同节点,并为发送节点配制信息表,在信息表中记录协同节点的信息,网络为发送节点及其在协同节点信息表对应的所有协同节点分配独立的ID编号,ID采用二进制编号,当可用协同节点数为M且M≥1时,所需比特数为K,K为满足log2(1+M)≤K<log2(1+M)+1的整数,以发送节点为0开始编号;
第三步:最优重传节点选择:目的节点获取可正确译码的协同节点后选择到目的节点信道最佳的节点作为重传节点,在所有协同节点均不能正确译码时,发送节点作为重传节点,目的节点广播发送节点ID,请求发送节点重传,进入第五步;如果协同节点中存在正确译码节点,则目的节点从所有正确译码的协同节点中选择出最佳协同节点与发送节点进行信道估计值比较;最佳协同节点选择方法为:在目的节点已知各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信道估计值时,在信道估计值中提取出信道幅值信息,比较各节点的信道幅值大小,信道幅值最大的节点为最佳协同节点;如果该最佳协同节点信道幅值比发送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信道幅值小,则以发送节点为重传节点,并由目的节点广播发送节点ID,进入第五步;如果该最佳协同节点信道优于发送节点,则以该最佳协同节点为重传节点,并由目的节点广播该节点ID,进入第四步,开始协同传输;
第四步:机会协同传输:发送节点和协同节点如果接收到不同于自身的ID,保持静默;接收到自身ID的重传节点将数据采用和发送节点相同的编码方式编码后,发送到目的节点,目的节点采用最大比合并接收,再用循环冗余校验判断是否能正确译码,如果正确译码,则广播ACK,进入第一步;如果目的节点仍不能正确译码,目的节点判断重传次数,如果重传次数大于限定的重传次数,放弃本帧数据的传输,广播ACK,进入第一步,开始新一帧数据发送,如果重传次数低于限定的重传次数,则广播NACK,进入第二步,重新选择重传节点重传数据,所述的限定重传次数为正整数;
第五步:发送节点重传:发送节点将前一个时隙的数据重新发送。
2.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最优协同节点选择方法,其特征是,目的节点请求重传时,正确译码的协同节点将自身ID发送到目的节点,为了避免冲突,采用时间窗的方法获取所有可译节点的ID,获取方法为:为每个协同节点分配一个时间段,允许其在该时间段内发送其ID以指示正确译码,并以不发送信息指示译码不正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方法在普通自动重传请求基础上,由目的节点在协同节点和发送节点中选择最佳节点重传。它不仅适用于停等、选择性重传和回退N部重传等自动重传请求方法,还可以应用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相对于基于地理位置选择和由发送节点选择重传节点的方法,由目的节点根据信道质量选择重传节点的方法更灵活,选出的节点具有最佳信道重传信息,因此性能更好;同时本方法保留发送节点作为备选的重传节点,可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传输场景。图a为数据帧发送,发送节点广播信号到所有协同节点和目的节点,图中,S为发送节点,R为协同节点,D为目的节点。图b为数据帧重传,在需要重传时,目的节点在所有正确译码协同节点和发送节点中选择最佳节点重传数据。图中,RC为可以正确译码的协同节点,RU为不能正确译码的协同节点,RO为选出的最佳重传节点,S为发送节点,D为目的节点。
图2是本发明的执行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在传输时,发送节点、协同节点和目的节点的帧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与传统自动重传请求误帧率的仿真比较。仿真条件为单径瑞利衰落信道,可用协同节点数为3,发送节点和协同节点发送功率相同,最大重传次数为3。
具体实施方式:
在由M+2个节点组成的自组织网络中,发送节点S,目的节点D,M(M≥1)个空闲节点,M为正整数,例如:可以选择10、35直至200,甚至比200更大的正整数,本方法在该网络中的实施方式分两部分进行。
1当发送节点S需要发送数据到目的节点D时,发出请求,网络为其配置可供选择的协同节点。
协同节点的配置方法根据网络结构灵活调整,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节点可参与协同。从性能而言,可选协同节点越多,选出的最佳节点性能越好。但过多的协同节点会增加系统开销和选择复杂度。选择协同节点的原则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该节点有能力协同;该节点协同传输不会与网络中其它节点的信息传输发生冲突。
②该节点愿意协同;网络使用一定的激励机制,如果该节点贡献自己的功率、信号处理能力等资源辅助其它节点传输,可以获得一定收益,节点需自身评估是否参与协同。
③该节点协同对网络有利;若某节点参与协同时,其协同能以有限的开销获得一定的性能提升。本发明将距离作为判断节点协同有利的条件,当某节点距发送节点和目的节点的距离均小于发送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距离时,可以充当该发送节点的协同节点。
前两项由各协同节点分布式决定,第三项由网络集中式确定。网络中维护一个协同节点信息表,对于每个发送节点,网络为其配置协同节点,在信息表中记录协同节点的标识信息。协同节点信息表的建立与更新随网络结构的不同而变化。当网络中节点位置移动时,网络做出实时评估并更新该表;当某个节点不愿/不能参与协同时,发送信息给网络,网络删除信息表中对应的信息。如果临时有节点可以加入协同,则在信息表中补充相应的信息。此外,协同节点信息表规定在同一个时段或频率,一个节点仅能充当某一节点的协同节点,避免多发送节点时节点选择的冲突。
在本例中,网络中的M个空闲节点都能够并且愿意充当发送节点的协同节点,辅助发送节点传输信息。然后根据地理位置限定协同节点的范围,在所有M个节点中有N(1≤N≤M)个节点(记为R1,...RN)到发送节点和目的节点的距离均小于发送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充当发送节点S的协同节点。网络为S的所有协同节点分配独立的ID编号(即:身份),并将其记录在协同节点信息表中。节点ID采用二进制编号,可用协同节点数为N时,所需比特数为K(K为满足log2(1+N)≤K<log2(1+N)+1的整数),发送节点ID编号固定为0。网络中每个节点只需已知自身ID即可,无须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网络预先指定各协同节点和发送节点ID,且各节点在传输开始前获取自身ID号。
2基于机会协同的自动重传请求
每帧数据的传输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图1(a))发送节点发送信息,所有协同节点和目的节点接收。第二阶段为数据重传阶段(图1(b))。第一阶段结束后,如果目的节点能够正确接收,则不进行第二阶段的协同传输。如果目的节点不能正确接收,则发送重传请求,寻找最佳节点重传。每个协同节点译码后判断译码是否正确,如果译码正确,则发送自身ID到目的节点,成为目的节点选择最佳重传节点的备选节点。目的节点在所有正确译码的协同节点和发送节点中选择到目的节点信道条件最佳的节点,该最佳节点在第二阶段根据自动重传请求协议传输信息。协同节点采用译码转发(Decode-and-Forward:协同节点译出接收到的数据,重新以与发送节点相同的编码方式发送)方式。
在停等、选择性重传、回退N步重传,以及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中,重传节点的选择与重传机制无关,仅以停等方式为例,将这种基于机会协同的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归纳如下:
第一步:发送节点S发送数据,广播经编码调制的新信息。在本步中,发送节点发送数据中需要加入循环冗余校验信息,用于协同节点和目的节点自行判断是否正确译码。
第二步:目的节点D和所有协同节点R1,...RN接收。目的节点对解调、译码后的数据采用循环冗余校验判断译码是否正确。即将数据除以循环冗余的生成多项式,如果余数为0则正确译码,否则发生译码错误。如果译码正确,目的节点广播发送ACK信号(即:acknowledgement,确认信号),否则,发送NACK信号(即:non-acknowledgement,否认信号),。如果发送节点S和协同节点R1,...RN接收到ACK信号,发送信息无需重传,协同节点清除存储的前一时隙信息,发送节点开始新一轮信息发送,进入第一步。如果接收到NACK,所有协同节点开始译码,并通过循环冗余校验判断是否译码正确。所有正确译码的协同节点将自身ID发送到目的节点。为了避免冲突,目的节点采用时间窗的方法获取所有可译节点的ID。获取方法为:为每个协同节点分配一个时间段,当某节点正确译码时,在分配的时间段内发送自身ID到目的节点以指示其正确译码并作为重传节点的备选节点,如果译码不正确则不发送信息。目的节点接收到所有正确译码协同节点的ID后,进入第三步,启动协同重传,并开始选择最佳重传节点。
在本步中,指示信号ACK和NACK在发送节点和协同节点以一定概率被正确接收,如果发生误判有两种可能:目的节点译码正确,发送节点和协同节点接收到NACK,无需重传时重传信息,增加重传量;目的节点译码错误,发送节点和协同节点接收到ACK,目的节点不会收到重传信息。此外指示信号以极低的概率丢失,即不能被接收到,发生接收错误和丢失时由高层协议控制重传。
第三步:最优重传节点选择。目的节点获取可正确译码的协同节点后选择到目的节点信道最佳的节点作为协同节点。如果所有协同节点均不能正确译码,仅有发送节点为可正确译码节点,目的节点广播发送节点ID,请求发送节点重传,进入第五步。如果协同节点中存在正确译码节点,则其中到目的节点信道最好的节点为最佳协同节点。在选择最佳协同节点时,目的节点已知各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信道估计值,因此只需从中选出信道估计幅值最大的节点即可。如果该最佳协同节点信道比发送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信道差,则认为由协同节点重传的性能不及发送节点自身重传的性能,目的节点广播发送节点ID,进入第五步;如果该最佳协同节点的信道幅值比发送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信道幅值大,目的节点广播该节点ID,进入第四步,开始协同传输。
在本步中,协同节点的更新时间可以灵活调整,在快变信道时,可以按帧选择节点,即每帧数据传输时选择节点;在慢变信道时,可以多帧传输之后再选择最优协同节点;还可以在整个传输过程中,不更换协同节点,由此降低更新协同节点所需要的代价。如果在整个传输期间不更新节点,则可以退化为几种现有的自动重传请求。当重传节点始终为发送节点时,这种自动重传请求为普通点对点传输的自动重传请求。当地理位置不变化,始终选定距目的节点最近的协同节点重传时,这种自动重传请求为根据地理位置选择协同节点的自动重传请求。
第四步:机会协同传输。发送节点和协同节点如果接收到不同于自身的ID,保持静默;接收到自身ID的节点将数据采用译码转发的方式发送到目的节点。目的节点通过最大比合并接收,即将第一个时隙接收的数据和每次重传接收的数据以各自的接收信噪比加权后求和,然后采用循环冗余校验判断是否能正确译码。如果正确译码,则广播ACK,进入第一步,发送节点开始新一轮信息发送。如果目的节点仍不能正确译码,目的节点判断重传次数,如果重传次数大于允许的最大重传次数L(L为正整数),放弃本帧数据的传输,广播ACK,进入第一步,开始新一帧数据发送。如果重传次数低于允许的最大重传次数L,则广播NACK,进入第二步,重新选择重传节点重传数据。
第五步:发送节点重传。发送节点将前一个时隙的数据重新发送。
以下结合附图提供具体的实例:
一个由5个节点组成的网络,包括一个发送节点S、一个目的节点D和3个协同节点(R1,R2,R3)。发送节点S发送数据到目的节点D时,3个协同节点均处于空闲状态且愿意协同发送节点S传输。发送节点和目的节点距离为1000米。协同节点位于发送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且三个协同节点到发送节点S的距离和到目的节点D的距离组合分别为(830,650)(720,760)(580,900)米。网络为发送节点和协同节点分配ID,发送节点ID为00,三个协同节点ID依次为01,10,11,各节点已知自身ID。
发送节点发送数据每帧长为128比特,每帧数据采用12位循环冗余校验,生成多项式为14017(八进制)。每帧数据采用码率为1/2的卷积编码,生成多项式为(67),采用QAM调制。发送功率和重传功率相同,在0.1瓦至1瓦之间可调,重传次数限定为3。
传输分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发送节点S发送新一帧数据,目的节点D和协同节点R1,R2,R3接收。
第二步:目的节点D对接收数据进行译码,并通过循环冗余校验判断译码是否正确。如果译码正确,广播发送ACK;如果译码中有错误,发送NACK。如果发送节点S和协同节点R1,R2,R3接收到目的节点广播的ACK信号,则所有协同节点清除前一时隙接收到的信息,发送节点发送新一帧数据,返回第一步,发送节点开始新一轮信息发送。如果发送节点S和协同节点接收到NACK,所有协同节点尝试对接收数据进行译码。如果某一协同节点译码正确,则在分配给该节点的时间窗内,将自身ID发送到目的节点作为最佳重传节点的备选节点。目的节点获取所有正确译码节点ID后,进入第三步,启动重传,并开始选择最佳重传节点。
第三步:最优重传节点选择。如果所有协同节点均不能正确译码,则目的节点广播发送节点ID,发送节点为重传节点,所有协同节点保持静默,进入第五步。如果协同节点中存在正确译码节点,目的节点在获取所有正确译码节点ID之后,与已经获得的各节点到目的节点信道估计值对应,并根据信道估计值从所有正确译码的协同节点和发送节点中选择信道幅值最大的节点,作为重传节点。目的节点将选取的最佳节点ID广播,由该ID对应的节点充当重传节点,其它节点保持静默。如果所有可选节点中,发送节点信道最好,目的节点广播发送节点ID,进入第五步,请求发送节点重传;如果选出的最佳节点是某一协同节点,目的节点广播该节点ID,进入第四步,开始协同传输。
第四步:机会协同传输。发送节点和协同节点如果接收到不同于自身的ID,保持静默,接收到自身ID的协同节点将数据采用译码转发的方式发送到目的节点。目的节点将原接收数据和重传接收的数据最大比合并,判断是否能正确译码。如果正确译码,则广播ACK,进入第一步,发送节点开始新一轮信息发送。如果目的节点仍不能正确译码,目的节点判断重传次数,如果重传次数多于3次,放弃本帧数据的传输,广播ACK,进入第一步,开始新一帧数据发送。如果重传次数低于门限,则广播NACK,进入第二步,重新选择重传节点重传数据。
第五步:发送节点重传。发送节点将前一个时隙的数据重新发送。
Claims (2)
1.一种结合了机会协同传输的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发送节点发送:发送节点广播经编码调制的新信息,该新信息是在发送节点发送数据中加入循环冗余校验信息,用于协同节点和目的节点自行判断是否正确译码;
第二步:目的节点和所有协同节点接收:目的节点对来自发送节点的数据进行解调、译码后,采用循环冗余校验方法对译码进行判断,如果译码正确,目的节点广播发送ACK信号,否则,广播发送NACK信号,发送节点和协同节点接收到ACK信号后,协同节点清除存储的前一时隙信息,发送节点开始新一轮信息发送,进入第一步;发送节点和协同节点接收到NACK后,所有协同节点开始译码,并通过循环冗余校验判断是否译码正确,正确译码的节点将自身ID发送到目的节点,错误译码的节点保持静默,目的节点接收到所有正确译码协同节点的ID后,启动协同传输,并开始选择最优重传节点,所述ID的编制方法如下:
当网络中发送节点需要发送数据到指定目的节点时,发出请求,网络为其配置可供选择的协同节点,并为发送节点配制信息表,在信息表中记录协同节点的信息,网络为发送节点及其在协同节点信息表对应的所有协同节点分配独立的ID编号,ID采用二进制编号,当可用协同节点数为M且M≥1时,M为正整数,所需比特数为K,K为满足log2(1+M)≤K<log2(1+M)+1的整数,以发送节点为0开始编号;
第三步:最优重传节点选择:目的节点获取可正确译码的协同节点后选择到目的节点信道最佳的节点作为重传节点,在所有协同节点均不能正确译码时,发送节点作为重传节点,目的节点广播发送节点ID,请求发送节点重传,进入第五步;如果协同节点中存在正确译码节点,则目的节点从所有正确译码的协同节点中选择出最佳协同节点与发送节点进行信道估计值比较;最佳协同节点选择方法为:在目的节点已知各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信道估计值时,在信道估计值中提取出信道幅值信息,比较各节点的信道幅值大小,信道幅值最大的节点为最佳协同节点;如果该最佳协同节点信道幅值比发送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信道幅值小,则以发送节点为重传节点,并由目的节点广播发送节点ID,进入第五步;如果该最佳协同节点的信道幅值比发送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信道幅值大,则以该最佳协同节点为重传节点,并由目的节点广播该节点ID,进入第四步,开始协同传输;
第四步:机会协同传输:发送节点和协同节点如果接收到不同于自身的ID,保持静默;接收到自身ID的重传节点将数据采用和发送节点相同的编码方式编码后,发送到目的节点,目的节点采用最大比合并接收,再用循环冗余校验判断是否能正确译码,如果正确译码,则广播ACK,进入第一步;如果目的节点仍不能正确译码,目的节点判断重传次数,如果重传次数大于限定的重传次数,放弃本帧数据的传输,广播ACK,进入第一步,开始新一帧数据发送,如果重传次数低于限定的重传次数,则广播NACK,进入第二步,重新选择重传节点重传数据,所述的限定重传次数为正整数;
第五步:发送节点重传:发送节点将前一个时隙的数据重新发送。
2.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最优协同节点选择方法,其特征是,目的节点请求重传时,正确译码的协同节点将自身ID发送到目的节点,为了避免冲突,采用时间窗的方法获取所有可译节点的ID,获取方法为:为每个协同节点分配一个时间段,允许其在该时间段内发送其ID以指示正确译码,并以不发送信息指示译码不正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92356XA CN101212285B (zh) | 2007-12-25 | 2007-12-25 | 基于机会协同的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92356XA CN101212285B (zh) | 2007-12-25 | 2007-12-25 | 基于机会协同的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12285A true CN101212285A (zh) | 2008-07-02 |
CN101212285B CN101212285B (zh) | 2010-08-18 |
Family
ID=39611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9235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12285B (zh) | 2007-12-25 | 2007-12-25 | 基于机会协同的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212285B (zh) |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73631A (zh) * | 2009-04-27 | 2010-10-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数据重传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101895823A (zh) * | 2010-07-21 | 2010-11-24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 一种三阶段分布式无线协同组播/广播方法 |
WO2011075973A1 (zh) * | 2009-12-22 | 2011-06-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物理层的数据报文请求重传方法及装置 |
CN102202264A (zh) * | 2011-06-01 | 2011-09-28 |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 无线协作中继网络可靠组播传输方法和系统 |
CN102710400A (zh) * | 2012-05-23 | 2012-10-0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分布式最佳中继节点选择的协同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
CN102740352A (zh) * | 2011-04-07 | 2012-10-1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基于中继选择的自适应协作方法及终端、基站和中继设备 |
CN102948173A (zh) * | 2010-06-17 | 2013-02-27 | 诺基亚公司 | 合作集群中转发设备的本地选择以增强蜂窝多播 |
CN103188060A (zh) * | 2011-12-30 | 2013-07-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重传方法和设备 |
CN104113400A (zh) * | 2013-04-18 | 2014-10-22 | 上海交通大学 | 双路径d2d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方法和频率调度方法 |
CN105049158A (zh) * | 2015-06-25 | 2015-11-11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 基于机会网络编码arq的双向中继系统的信号合并策略 |
CN107733589A (zh) * | 2017-09-29 | 2018-02-23 | 上海金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自组网自动重传请求的实现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N109392021A (zh) * | 2017-08-11 | 2019-02-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协作方法及相关设备 |
WO2019128192A1 (zh) * | 2017-12-31 | 2019-07-04 |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 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的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及其设备 |
CN110381538A (zh) * | 2019-06-21 | 2019-10-25 | 上海交通大学 | 广播网络和蜂窝网络协同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11147196A (zh) * | 2019-12-18 | 2020-05-12 |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发送设备及数据接收设备 |
CN111279644A (zh) * | 2017-10-27 | 2020-06-12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更新无线网格网络中重传次数的方法和设备 |
CN111385066A (zh) * | 2018-12-28 | 2020-07-07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方法、数据发送端、数据接收端及重传系统 |
US11418252B2 (en) * | 2017-06-12 | 2022-08-16 | Orange | OMAMRC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with slow link adaptation |
US20220329878A1 (en) * | 2019-06-18 | 2022-10-13 | Universidade Do Porto | Method and device for live-streaming with opportunistic mobile edge cloud offloadin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81704B1 (en) * | 1997-08-29 | 2001-01-30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put/output link retry, failure and recovery in a computer network |
CN1328868C (zh) * | 2005-03-01 | 2007-07-25 | 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在分布式对等流媒体服务系统中实现可靠组播的方法 |
US7586930B2 (en) * | 2005-05-10 | 2009-09-08 | Harris Corporation | Multicast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
EP1770896A1 (en) * | 2005-09-28 | 2007-04-04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rror detection and selective retransmission |
-
2007
- 2007-12-25 CN CN200710192356XA patent/CN10121228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73631A (zh) * | 2009-04-27 | 2010-10-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数据重传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101873631B (zh) * | 2009-04-27 | 2014-04-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数据重传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WO2011075973A1 (zh) * | 2009-12-22 | 2011-06-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物理层的数据报文请求重传方法及装置 |
CN102948173B (zh) * | 2010-06-17 | 2015-04-22 | 诺基亚公司 | 合作集群中转发设备的本地选择以增强蜂窝多播 |
CN102948173A (zh) * | 2010-06-17 | 2013-02-27 | 诺基亚公司 | 合作集群中转发设备的本地选择以增强蜂窝多播 |
US8934393B2 (en) | 2010-06-17 | 2015-01-13 | Nokia Corporation | Local selection of retransmitting device in cooperative cluster to enhance cellular multicast |
CN101895823A (zh) * | 2010-07-21 | 2010-11-24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 一种三阶段分布式无线协同组播/广播方法 |
CN101895823B (zh) * | 2010-07-21 | 2012-11-14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 一种三阶段分布式无线协同组播/广播方法 |
CN102740352B (zh) * | 2011-04-07 | 2014-12-3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基于中继选择的自适应协作方法及终端、基站和中继设备 |
CN102740352A (zh) * | 2011-04-07 | 2012-10-1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基于中继选择的自适应协作方法及终端、基站和中继设备 |
CN102202264A (zh) * | 2011-06-01 | 2011-09-28 |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 无线协作中继网络可靠组播传输方法和系统 |
CN102202264B (zh) * | 2011-06-01 | 2013-12-18 |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 无线协作中继网络可靠组播传输方法和系统 |
CN103188060A (zh) * | 2011-12-30 | 2013-07-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重传方法和设备 |
WO2013097563A1 (zh) * | 2011-12-30 | 2013-07-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重传方法和设备 |
US9479994B2 (en) | 2011-12-30 | 2016-10-2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CN102710400B (zh) * | 2012-05-23 | 2015-04-08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分布式最佳中继节点选择的协同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
CN102710400A (zh) * | 2012-05-23 | 2012-10-0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分布式最佳中继节点选择的协同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
CN104113400A (zh) * | 2013-04-18 | 2014-10-22 | 上海交通大学 | 双路径d2d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方法和频率调度方法 |
CN104113400B (zh) * | 2013-04-18 | 2017-07-28 | 上海交通大学 | 双路径d2d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传方法和频率调度方法 |
CN105049158A (zh) * | 2015-06-25 | 2015-11-11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 基于机会网络编码arq的双向中继系统的信号合并策略 |
US11418252B2 (en) * | 2017-06-12 | 2022-08-16 | Orange | OMAMRC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system with slow link adaptation |
CN109392021A (zh) * | 2017-08-11 | 2019-02-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协作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07733589B (zh) * | 2017-09-29 | 2021-03-02 | 上海金卓科技有限公司 | 自组网自动重传请求的实现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N107733589A (zh) * | 2017-09-29 | 2018-02-23 | 上海金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自组网自动重传请求的实现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N111279644A (zh) * | 2017-10-27 | 2020-06-12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更新无线网格网络中重传次数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9128192A1 (zh) * | 2017-12-31 | 2019-07-04 |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 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的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及其设备 |
CN111385066A (zh) * | 2018-12-28 | 2020-07-07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自动重传方法、数据发送端、数据接收端及重传系统 |
US20220329878A1 (en) * | 2019-06-18 | 2022-10-13 | Universidade Do Porto | Method and device for live-streaming with opportunistic mobile edge cloud offloading |
US11962816B2 (en) * | 2019-06-18 | 2024-04-16 | Universidade Do Porto | Method and device for live-streaming with opportunistic mobile edge cloud offloading |
CN110381538A (zh) * | 2019-06-21 | 2019-10-25 | 上海交通大学 | 广播网络和蜂窝网络协同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10381538B (zh) * | 2019-06-21 | 2020-11-17 | 上海交通大学 | 广播网络和蜂窝网络协同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11147196A (zh) * | 2019-12-18 | 2020-05-12 |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发送设备及数据接收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212285B (zh) | 2010-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12285B (zh) | 基于机会协同的自动重传请求方法 | |
US11617226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E fountain relay based network | |
CN101878612B (zh) | 用于数据网络中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1492604B (zh) | 用于非地面通信的系统 | |
CN101917672B (zh) | 无线广播多播业务的协同传输方法 | |
CN102300242B (zh) | 基于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输 | |
US20020064167A1 (en) | Hybrid ARQ with parallel packet transmission | |
CN1253682A (zh) | 移动通信系统里传输分组交换数据的方法 | |
CN102282794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定时器轮询重传到期 | |
CN101931517B (zh) | 一种基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自适应中继和速率选择方法 | |
CN108521316B (zh)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及装置 | |
Hu et al. | QoS-constrained energy efficiency of cooperative ARQ in multiple DF relay systems | |
CN102333344A (zh) | 一种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适应差错控制方法 | |
CN101237310A (zh) | 一种增强型自适应数据重传的方法 | |
CN110366833A (zh) | 用于确认信令的重传定时 | |
CN104852788A (zh) | 基于最大-最小网络编码的数据广播arq方法 | |
WO2009127144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 | |
CN103546245A (zh) | 一种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包重传方法 | |
CN101562506B (zh) | 数据传输方法 | |
JP2014509488A (ja) | データ伝送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目的ノード及び中継ノード | |
CN111756479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Michelusi et al. | Cognitive access policies under a primary ARQ process via chain decoding | |
CN109618350A (zh) | 一种基于信号重传的频谱共享方法和系统 | |
Michelusi et al. | Optimal cognitive access and packet selection under a primary ARQ process via chain decoding | |
CN103354489A (zh) | 非正交全分集协作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控制系统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8 Termination date: 2012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