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81067B - 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81067B
CN103181067B CN201080069694.4A CN201080069694A CN103181067B CN 103181067 B CN103181067 B CN 103181067B CN 201080069694 A CN201080069694 A CN 201080069694A CN 103181067 B CN103181067 B CN 1031810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wire
positive electrode
radiator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96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81067A (zh
Inventor
大西俊之
田中和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81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1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81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81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 H05K7/10Plug-in assemblages of components, e.g. IC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rectification
    • H02K11/049Rectifiers associated with stationary parts, e.g. stator cores
    • H02K11/05Rectifiers associated with casings, enclosures or brac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将正极侧散热器、负极侧散热器及电路板重叠配置,所述电路板将正极侧整流元件和负极侧整流元件连接以构成桥式回路,所述电路板包括:筒状的引线导向部,该引线导向部具有引线插入孔;以及端子,该端子与从引线插入孔的入口插入且从出口延伸出的作为连接对象的引线连接,所述引线插入孔的截面积从入口朝向出口逐渐减小,能容易地进行引线与端子的对位,并能抑制与其它零件发生短路。

Description

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特别地,涉及一种整流元件的引线与电路板的端子的连接部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交流发电机的整流器中,将压入散热器的凹部而接合的单向性通电元件的引线和电路板的端子连接而构成的连接部设于电路板与后侧风扇之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6/033136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虽未详细记载,但端子由嵌件成型于电路板的嵌入导体的从电路板延伸出的延伸部构成,并在组装电路板和散热器时靠近与散热器接合的单向性通电元件的引线的前端。此外,在组装时,将靠近的端子与引线夹住以使它们接触,并通过焊接将两者接合在一起。
然而,由于单向性通电元件分别被压入凹设于散热器的六个凹部,且各个单向性通电元件的引线长度较长,因此,难以高精度地确保所有的单向性通电元件的引线的前端的位置精度。因此,存在组装时难以进行单向性通电元件的引线与电路板的端子的对位、从而使焊接作业性变差这样的技术问题。
另外,由于单向性通电元件的引线和电路板的端子露出,因此,在将交流发电机装设于车辆的情况下,也存在因浸水、振动等而容易产生与其它零件的短路这样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在电路板上设置将作为连接对象的引线引导至端子的筒状的引线导向部、并使作为连接对象的引线贯穿引线导向部,从而能容易进行与端子的对位,并能抑制与其它零件的短路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包括:正极侧散热器,该正极侧散热器安装有正极侧整流元件;负极侧散热器,该负极侧散热器与上述正极侧散热器相隔配置,并安装有负极侧整流元件;以及电路板,该电路板与上述正极侧散热器及上述负极侧散热器重叠配置,将上述正极侧整流元件和上述负极侧整流元件连接以构成桥式回路,该整流装置将在车用交流发电机的定子中产生的交流的电动势整流为直流。此外,上述电路板包括:筒状的引线导向部,该引线导向部具有引线插入孔;以及端子,该端子被配置成从上述引线插入孔的出口缘部在该引线插入孔的孔方向上延伸,并用于与从该引线插入孔的入口插入且从出口延伸出的作为连接对象的引线连接,上述引线插入孔的截面积从入口朝向出口逐渐减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端子被配置成从引线插入孔的出口缘部在引线插入孔的孔方向上延伸,上述引线插入孔形成为其截面积从入口朝向出口逐渐减小。因此,随着从引线插入孔的入口朝向出口,作为连接对象的引线的前端以靠近端子的方式变位。此外,从引线插入孔的出口延伸出的作为连接对象的引线的前端靠近端子,因此,容易进行端子与作为连接对象的引线的对位,从而提高了焊接作业性。
另外,端子与作为连接对象的引线的大部分收纳于引线导向部内,因此,能抑制将车用交流发电机装设于车辆时因浸水、振动而产生的与其它零件的短路。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电路结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向视剖视图。
图5是图3的V-V向视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中使用的正极侧散热器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中使用的负极侧散热器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中使用的电路板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的X-X向视剖视图。
图11是将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中使用的电路板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主视图。
图12是图9的XII-XII向视剖视图。
图13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的组装工序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三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图1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电路结构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IV-IV向视剖视图,图5是图3的V-V向视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中使用的正极侧散热器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中使用的负极侧散热器的主视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中使用的电路板的主视图,图10是图9的X-X向视剖视图,图11是将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中使用的电路板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主视图,图12是图9的XII-XII向视剖视图。
在图1中,车用交流发电机1包括:外壳4,该外壳4由分别呈大致碗状的铝制的前支架2和后支架3构成;轴6,该轴6通过一对轴承5以能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外壳4;带轮7,该带轮7固接于朝外壳4的前侧延伸出的轴6的端部;转子8,该转子8固定于轴6且配设在外壳4内;风扇11,该风扇11固定于上述转子8的轴向上的两端面;定子12,该定子12以围绕转子8的方式固定于外壳4;一对集电环15,这一对集电环15固定于朝外壳4的后侧延伸出的轴6的延伸部,并向转子8供给电流;整流装置20,该整流装置20制成大致C字形,且在集电环15的外周侧,在与轴6的轴心正交的平面上配置成以轴6为中心的扇状,并将在定子12中产生的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一对电刷17,这一对电刷17以相对于各集电环15滑动的方式收纳于刷握16内,该刷握16配置于一对集电环15的外周侧且配置于整流装置20的大致C字形的前端之间;电压调节器18,该电压调节器18安装于刷握16并对在定子12中产生的交流电压的大小进行调节;以及盖19,该盖19以覆盖整流装置20、刷握16、电压调节器18的方式安装于后支架3。
转子8是爪极式转子,其包括:励磁绕组9,在该励磁绕组9中流过有励磁电流以产生磁通;以及磁极铁心10,该磁极铁心10被设成覆盖励磁绕组9,并利用该励磁绕组9的磁通来形成磁极。另外,定子12包括:圆筒状的定子铁心13;以及定子绕组14,该定子绕组14卷绕于定子铁心13,且随着转子8的旋转,因来自励磁绕组9的磁通的变化而产生交流电,定子铁心13被前支架2及后支架3从轴向两侧夹住以围住转子8。定子绕组14由被Y形连接的两组三相交流绕组构成。
接着,参照图3至图12对整流装置2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及图6所示,整流装置20具有:正极侧散热器21,在该正极侧散热器21上安装有六个正极侧整流元件25;负极侧散热器26,在该负极侧散热器26上安装有六个负极侧整流元件30;以及电路板31,该电路板31将正极侧整流元件25与负极侧整流元件30连接在一起以构成桥式回路。
如图3、图6及图7所示,使用例如铝制成大致C字状的正极侧散热器21。此外,六个整流元件嵌合孔22以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分别沿厚度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于正极侧散热器21。另外,两个电路板保持孔23以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分别沿厚度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于正极侧散热器21。
如图5所示,正极侧整流元件25是例如通过使用树脂将pn接合的半导体元件密封而构成的,其包括:与阳极连接的引线25a;以及与阴极连接的圆柱状的铜制的基底25b。正极侧整流元件25通过将基底25b压入各个整流元件嵌合孔22而安装于正极侧散热器21。正极侧整流元件25的引线25a相对于正极侧散热器21的背面大致垂直地朝背面侧延伸。在基底25b的外周面形成有锯齿,以确保足够的嵌合强度及电连接。
如图3、图6及图8所示,使用例如铝制成大致C字状的负极侧散热器26。此外,六个整流元件嵌合孔27以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分别沿厚度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于负极侧散热器26。另外,两个电路板保持孔28以在周向上隔着间隔分别沿厚度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于负极侧散热器26。
如图4所示,负极侧整流元件30是例如通过使用树脂将pn接合的半导体元件密封而构成的,其包括:与阴极连接的引线30a;以及与阳极连接的圆柱状的铜制的基底30b。负极侧整流元件30以引线30a朝表面侧延伸的方式将基底30b压入各整流元件嵌合孔27而安装于负极侧散热器26。在基底30b的外周面形成有锯齿,以确保足够的嵌合强度及电连接。
如图6及图9所示,电路板31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绝缘性树脂而被模塑成形为大致C字状的树脂成形件,多根嵌入导体36被嵌件成形。两对嵌合凸部32在周向上分离并同轴地立设于电路板31的表背两面。六个筒状的正极侧引线导向部33在周向上分离,并朝电路板31的背面侧突设。六个筒状的负极侧引线导向部34在周向上分离,并朝电路板31的表面侧突设。六个筒状的定子侧引线导向部35在周向上分离,并从电路板31的外周部朝背面侧突设。
嵌入导体36各自以分别延伸至相对应的一个正极侧引线导向部33、一个负极侧引线导向部34及一个定子侧引线导向部35的方式嵌件成形于电路板31。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正极侧引线导向部33上形成有从电路板31的表面侧贯穿至背面侧的引线插入孔33a。引线插入孔33a具有由与电路板31的表面垂直的平坦面和将平坦面的两侧边连接的曲面构成的大致D字状的截面形状,且形成为平坦面和曲面在与平坦面正交的方向上的间隔(宽度)从表面侧朝背面侧逐渐变窄的孔形状。此外,嵌入导体36的端部形成为截面呈矩形,并与电路板31的表面垂直地弯曲,且在引线插入孔33a的平坦面上以与该平坦面处于同一平面的方式露出并从正极侧引线导向部33延伸出规定长度,从而构成端子36a。此外,电路板31的一部分从正极侧引线导向部33以覆盖端子36a的延伸部的根部背面的方式延伸设置,以构成加强部37a。
此处,引线插入孔33a的处于电路板31的表面的一侧是入口,处于电路板31的背面的一侧是出口。另外,端子36a从引线插入孔33a的出口缘部与嵌合凸部32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
如图12所示,在负极侧引线导向部34上形成有从电路板31的背面侧贯穿至表面侧的引线插入孔34a。引线插入孔34a具有由与电路板31的背面垂直的平坦面和将平坦面的两侧边连接的曲面构成的大致D字状的截面形状,且形成为平坦面和曲面在与平坦面正交的方向上的间隔(宽度)从背面侧朝表面侧逐渐变窄的孔形状。此外,嵌入导体36的端部与电路板31的背面垂直地弯曲,且在引线插入孔34a的平坦面上以与该平坦面处于同一平面的方式露出,并从负极侧引线导向部34延伸出规定长度,从而构成端子36b。此外,电路板31的一部分从负极侧引线导向部34以覆盖端子36b的延伸部的根部背面的方式延伸设置,以构成加强部37b。
此处,引线插入孔34a的处于电路板31的背面的一侧是入口,处于电路板31的表面的一侧是出口。另外,端子36b从引线插入孔34a的出口缘部与嵌合凸部32的突出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
如图5所示,在定子侧引线导向部35上形成有引线插入孔35a,该引线插入孔35a将孔方向设为与电路板31的背面正交的方向,并从电路板31的表面侧朝背面侧贯穿。引线插入孔35a具有矩形的截面形状,并形成为截面积从电路板31的背面侧朝表面侧逐渐变窄的孔形状。此外,嵌入导体36的端部从电路板31表面的引线插入孔35a的出口缘部在引线插入孔35a的孔方向上延伸出规定长度,以构成端子36c。此处,引线插入孔35a的处于电路板31的背面的一侧是入口,处于电路板31的表面的一侧是出口。
为了组装这样构成的整流装置20,首先,在安装有正极侧整流元件25的正极侧散热器21的背面与安装有负极侧整流元件30的负极侧散热器26的表面之间配置电路板31,如图4所示,将嵌合凸部32压入正极侧散热器21的电路板保持孔23及负极侧散热器26的电路板保持孔28。藉此,利用嵌合凸部32的朝电路板保持孔23、28的嵌合力来使正极侧散热器21、电路板31及负极侧散热器26层叠而形成一体。
此时,正极侧整流元件25的引线25a从电路板31的表面侧进入正极侧引线导向部33的引线插入孔33a内,其前端与引线插入孔33a的和平坦面相对的曲面抵接。此外,与嵌合凸部32的朝电路板保持孔23、28的压入动作一起,引线25a的前端沿着引线插入孔33a的曲面而朝电路板31的背面侧移动。引线插入孔33a的曲面以从电路板31的表面侧朝背面侧靠近平坦面的方式倾斜,因此,引线25a一边弹性变形一边插入引线插入孔33a,其前端靠近平坦面。此外,如图5所示,引线25a的前端在从引线插入孔33a的出口延伸出时与端子36a接触。利用引线25a的弹性变形的回复力来保持该引线25a的前端与端子36a的接触状态。
另外,负极侧整流元件30的引线30a从电路板31的背面侧进入负极侧引线导向部34的引线插入孔34a内,其前端与引线插入孔34a的和平坦面相对的曲面抵接。此外,与嵌合凸部32的朝电路板保持孔23、28的压入动作一起,引线30a的前端沿着引线插入孔34a的曲面而朝电路板31的表面侧移动。引线插入孔34a的曲面以从电路板31的背面侧朝表面侧靠近平坦面的方式倾斜,因此,引线30a一边弹性变形一边插入引线插入孔34a,其前端靠近平坦面。此外,引线30a的前端在从引线插入孔34a的出口延伸出时与端子36b接触。利用引线30a的弹性变形的回复力来保持该引线30a的前端与端子36b的接触状态。
接着,对正极侧整流元件25的引线25a及负极侧整流元件30的引线30a和端子36a、36b进行TIG焊接,以组装出整流装置20。如图2所示,该整流装置20构成为将三个整流元件对并联排列而成的两组三相二极管电桥,上述三个整流元件对是将正极侧整流元件25与负极侧整流元件30串联连接而构成的。
这样组装成的整流装置20通过使负极侧散热器26朝向后支架3并将插通正极侧散热器21、电路板31及负极侧散热器26的安装螺栓(未图示)旋紧在后支架3的外周端面而安装于车用交流发电机1。利用该安装螺栓的旋紧力使正极侧散热器21、电路板31及负极侧散热器26一体化,并使负极侧散热器26与后支架3电连接。另外,正极侧散热器21与安装螺栓之间确保电绝缘。
虽未图示,但输出端子螺栓安装于正极侧散热器21,并通过正极侧散热器21与各正极侧整流元件25的阴极电连接,从而构成整流装置20的输出端子。此外,各负极侧整流元件30的阳极通过负极侧散热器26及后支架3而接地。
此外,定子绕组14的引出线38从入口插入定子侧引线导向部35的引线插入孔35a内。此外,从引线插入孔35a的出口延伸出的引出线38的前端与端子36c被TIG焊接在一起。藉此,如图2所示,三相二极管电桥的正极侧整流元件25与负极侧整流元件30的各连接点经由嵌入导体36而与定子绕组14的各三相交流绕组的相绕组的端部连接。此外,励磁绕组9经由集电环15及电刷17与电压调节器18连接。
接着,对这样构成的车用交流发电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电流经由电刷17及集电环15而供给至转子8的励磁绕组9,从而产生磁通。利用该磁通使N极和S极在周向上交替地形成于磁极铁心10的外周部。
另一方面,发动机(未图示)的旋转转矩经由皮带(未图示)及带轮7传递至轴6,以使转子8旋转。因此,旋转磁场作用于定子12的定子绕组14,且在定子绕组14上产生电动势。该交流的电动势被整流装置20整流为直流电流,并被供给至车载负载、电池。藉此,驱动车载负载,并对电池进行充电。
根据该实施方式一,筒状的正极侧引线导向部33及负极侧引线导向部34突设于电路板31,正极侧引线导向部33的引线插入孔33a及负极侧引线导向部34的引线插入孔34a形成为横截面从入口侧朝出口侧逐渐变小的孔形状,端子36a、36b以从正极侧引线导向部33的引线插入孔33a及负极侧引线导向部34的引线插入孔34a的出口缘部沿引线插入孔33a、34a的孔方向延伸的方式设于电路板31。因此,组装整流装置20时,正极侧整流元件25的引线25a及负极侧整流元件30的引线30a从面积大的入口进入引线插入孔33a、34a,被引线插入孔33a、34a的内壁面引导而朝出口侧移动,并以从出口沿着端子36a、36b的方式延伸。
因此,组装时,正极侧整流元件25的引线25a及负极侧整流元件30的引线30a与电路板31的端子36a、36b的对位变得容易,提高了焊接作业性。
另外,无需高精度地确保安装于正极侧散热器21及负极侧散热器26的所有正极侧整流元件25的引线25a及负极侧整流元件30的引线30a的前端的位置精度,能降低整流装置20的制造成本。
另外,正极侧整流元件25的引线25a及负极侧整流元件30的引线30a的大部分区域收纳于正极侧引线导向部33及负极侧引线导向部34内,因此,在将车用交流发电机1装设于车辆的情况下,能抑制因浸水、振动等而产生的与其它零件的短路。
筒状的定子侧引线导向部35突设于电路板31,定子侧引线导向部35的引线插入孔35a形成为截面积从入口侧朝出口侧逐渐变小的孔形状,端子36c以从定子侧引线导向部35的引线插入孔35a的出口缘部在引线插入孔35a的孔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于电路板31。因此,定子绕组14的引出线38从面积大的入口进入引线插入孔35a,被引线插入孔35a的内壁面引导而朝出口侧移动,并以从出口沿着端子36c的方式延伸。因此,定子绕组14的引出线38与电路板31的端子36c的对位变得容易,提高了焊接作业性。
正极侧引线导向部33的引线插入孔33a及负极侧引线导向部34的引线插入孔34a具有由与电路板31的表面垂直的平坦面和将平坦面的两侧边连接的曲面构成的大致D字状的截面形状,且形成为平坦面和曲面在与平坦面正交的方向上的间隔从入口侧朝出口侧逐渐变窄的孔形状。
因此,插入引线插入孔33a、34a的引线25a、30a的前端一边沿着引线插入孔33a、34a的曲面靠近平坦面侧,一边向出口侧移动。此外,从引线插入孔33a、34a的出口延伸出的引线25a、30a的前端侧与端子36a、36b抵接。此外,由于引线25a、30a的前端沿着引线插入孔33a、34a的曲面向出口侧移动,因此引线25a、30a弹性变形。此外,该引线25a、30a的前端侧与端子36a、36b的接触状态被引线25a、30a弹性变形的回复力保持。因此,在TIG焊接时,无需将引线25a、30a的前端侧和端子36a、36b夹住的夹持工序,能削减组装工时,并可提高组装性。
将嵌合凸部32突设于电路板31,并将供嵌合凸部32嵌合的电路板保持孔23、28形成于正极侧散热器21及负极侧散热器26。因此,通过使嵌合凸部32与电路板保持孔23、28嵌合,来进行正极侧及负极侧引线导向部33、34的引线插入孔33a、34a与正极侧及负极侧整流元件25、30的引线25a、30a的对位,提高了整流装置20的组装性。
加强部37a、37b从正极侧及负极侧引线导向部33、34以将端子36a、36b的延伸部的根部背面覆盖的方式延伸设置,因此,可防止从引线插入孔33a、34a延伸出的引线25a、30a的前端与端子36a、36b抵接时的端子36a、36b的倾倒。
实施方式二
图13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的组装工序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在图13中,正极侧整流元件25按以下方式安装于正极侧散热器21,当将正极侧散热器21组装到电路板31时,引线25a的轴向与端子36a的轴向在引线25a的前端朝向引线插入孔33a的出口侧而远离端子36a的方向上具有规定的角度θ。
另外,负极侧整流元件30也同样地安装于负极侧散热器26,但此处省略其说明。另外,其它结构构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一相同。
在该实施方式二中,引线25a的轴向在引线25a的前端朝向引线插入孔33a的出口侧而远离端子36a的方向上与端子36a的轴向偏离。另外,端子36a从电路板31的背面垂直地延伸出,嵌合凸部32从电路板31的背面垂直地突设,因此,端子36a的轴向与嵌合凸部32朝电路板保持孔23的压入方向一致。因此,在嵌合凸部32朝电路板保持孔23压入时,引线25a的前端可靠地与引线插入孔33a的曲面抵接,并沿着引线插入孔33a的曲面朝出口侧移动,引线25a的弹性变形量变大。藉此,能可靠地保持引线25a的前端与端子36a的接触状态,因此,不需要夹持工序,并可使TIG焊接的焊接品质稳定。
实施方式三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三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在图14中,定子侧引线导向部39以在周向上分离的方式从电路板31A的外周部朝背面侧突设,并形成有从电路板31A的背面侧贯穿至表面侧的引线插入孔39a。引线插入孔39a具有由与电路板31A的背面垂直的平坦面和将平坦面的两侧边连接的曲面构成的大致D字状的截面形状,且形成为平坦面和曲面在与平坦面正交的方向上的间隔(宽度)从表面侧朝背面侧逐渐变窄的孔形状。此外,插入导体36的端部在引线插入孔39a的平坦面上以与该平坦面处于同一平面的方式露出,并从定子侧引线导向部39延伸出规定长度,以构成端子36c。此外,电路板31A的一部分从定子侧引线导向部39以覆盖端子36c的延伸部的根部背面的方式延伸设置,以构成加强部37c。
另外,其它结构构成为与上述实施方式一相同。
在该实施方式三中,插入引线插入孔39a的引出线38的前端一边沿着引线插入孔39a的曲面靠近平坦面侧,一边向出口侧移动。此外,从引线插入孔39a的出口延伸出的引出线38的前端侧与端子36c抵接。此外,引出线38的前端沿着引线插入孔39a的曲面向出口侧移动,使引出线38弹性变形。利用引出线38的弹性变形的回复力来保持该引出线38的前端侧与端子36c的接触状态。
因此,在TIG焊接时,无需将引出线38的前端侧和端子36c夹住的夹持工序,能削减组装工时,并可提高组装性。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刷握、电压调节器、整流装置配置于外壳的外部,但这些零件例如也可以以与转子相对的方式配置于后支架内。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正极侧散热器及负极侧散热器各安装有六个正极侧整流元件及负极侧整流元件,但正极侧整流元件及负极侧整流元件的个数并不限定于六个,例如,若定子绕组由一组三相交流绕组构成,则只需在正极侧散热器及负极侧散热器上各安装三个正极侧整流元件及负极侧整流元件即可。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正极侧散热器及负极侧散热器分别由呈大致C字形的一个散热器体构成,但正极侧散热器及负极侧散热器也可分别通过将多个散热器体排列成大致C字形而构成。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没有散热翅片的正极侧散热器及负极侧散热器,但当然也可以使用具有散热翅片的正极侧散热器及负极侧散热器。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通过使正极侧散热器、电路板及负极侧散热器重叠而构成的整流装置旋紧固定于后支架,但这些零件在轴向上的排列顺序并不限定于正极侧散热器、电路板、负极侧散热器及后支架这样的顺序。例如,也可以是以下顺序:负极侧散热器、电路板、正极侧散热器及后支架的顺序;正极侧散热器、负极侧散热器、电路板及后支架的顺序;负极侧散热器、正极侧散热器、电路板及后支架的顺序;电路板、正极侧散热器、负极侧散热器及后支架的顺序;以及电路板、负极侧散热器、正极侧散热器及后支架的顺序。此外,正极侧引线导向部、负极侧引线导向部及定子侧引线导向部以对应于上述轴向上的排列顺序的方式突设于电路板的表面侧和背面侧。

Claims (4)

1.一种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包括:
正极侧散热器,该正极侧散热器安装有正极侧整流元件;
负极侧散热器,该负极侧散热器与所述正极侧散热器相隔配置,并安装有负极侧整流元件;以及
电路板,该电路板与所述正极侧散热器及所述负极侧散热器重叠配置,并将所述正极侧整流元件和所述负极侧整流元件连接以构成桥式回路,
所述整流装置将在车用交流发电机的定子中产生的交流的电动势整流为直流,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包括:
筒状的引线导向部,该引线导向部具有引线插入孔,该引线插入孔由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垂直的平坦面和将该平坦面的两侧边连接的曲面构成;以及
端子,该端子以与所述平坦面处于同一平面的方式露出,且配置成从所述引线插入孔的出口缘部在该引线插入孔的孔方向上延伸,并用于与从该引线插入孔的入口插入且从出口延伸出的作为连接对象的引线连接,
所述引线插入孔的截面积从入口朝向出口逐渐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线插入孔的与所述端子相对的壁面形成为从入口朝向出口逐渐靠近该端子的轴向的倾斜面,从该引线插入孔的出口延伸出的所述作为连接对象的引线的前端与该端子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为连接对象的引线是所述正极侧整流元件及所述负极侧整流元件的引线,
所述正极侧整流元件及所述负极侧整流元件安装于所述正极侧散热器及所述负极侧散热器,使得各自的所述引线的轴向从所述引线插入孔的入口朝向出口远离所述端子的轴向。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将所述端子的根部侧背面覆盖的方式与所述引线导向部一体地形成有加强部。
CN201080069694.4A 2010-10-19 2010-10-19 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 Active CN1031810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0/068324 WO2012053051A1 (ja) 2010-10-19 2010-10-19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の整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81067A CN103181067A (zh) 2013-06-26
CN103181067B true CN103181067B (zh) 2016-02-10

Family

ID=45974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9694.4A Active CN103181067B (zh) 2010-10-19 2010-10-19 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31612B2 (zh)
EP (1) EP2632034B1 (zh)
JP (1) JP5575259B2 (zh)
CN (1) CN103181067B (zh)
WO (1) WO20120530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7095B (zh) * 2018-09-12 2019-11-29 浙江安美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整流桥后盖一体式结构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91797Y (zh) * 2008-04-23 2009-02-04 北京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双线制汽车交流发电机整流总成及交流发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9676A (en) * 1974-12-23 1976-05-25 Ford Motor Company Alternator rectifier bridge and method of assembly
US4975824A (en) * 1989-12-11 1990-12-04 Sundstrand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ter circuit board
US5043614A (en) * 1990-02-02 1991-08-27 Ford Motor Company Alternator rectifier bridge assembly
US5451823A (en) * 1993-02-11 1995-09-19 Transpo Electronics, Inc. Vehicular thermoconductive lead frame rectifier assembly
US5640062A (en) * 1994-03-10 1997-06-17 Ford Motor Company Alternator with internal rectifier bridge assembly
US5659212A (en) * 1994-12-16 1997-08-19 Electro-Dyn Choke Corporation Rectifier assembly for automotive alternator
GB2312337B (en) * 1996-04-16 1998-09-02 Mando Machine Co Ltd Rectifier for a vehicle alternator
US6327128B1 (en) * 1998-10-07 2001-12-04 Electro-Dyn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utomotive bridge rectifier assembly with thermal protection
US5991184A (en) * 1999-03-02 1999-11-23 Transpo Electronics, Inc. Vehicular extended thermal cycle minimal part robust rectifier assembly
JP3956076B2 (ja) * 1999-06-01 2007-08-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FR2824966B1 (fr) * 2001-05-15 2003-08-08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notamment alternateu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JP3949370B2 (ja) * 2000-11-08 2007-07-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US6552908B2 (en) * 2001-02-21 2003-04-22 Transpo Electronics, Inc. Vehicular modular design multiple application rectifier assembly having outer lead integument
JP3823856B2 (ja) * 2002-03-19 2006-09-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の整流装置
JP2003319628A (ja) 2002-04-19 2003-11-07 Hitachi Ltd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US6784576B2 (en) * 2002-08-26 2004-08-31 Wetherill Associates, Inc. Integrally formed rectifier for internal alternator regulator (IAR) style alternator
JP3760906B2 (ja) 2002-09-24 2006-03-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EP1811635B1 (en) * 2004-09-21 2016-09-14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Rectifier of ac generator
US7612474B2 (en) * 2004-12-21 2009-11-03 Electric-Dyn Choke Corporation Rectifier assembly with enhanced air cooling
US7511392B2 (en) * 2005-06-17 2009-03-31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Rotating rectifier module
US7586224B2 (en) * 2005-11-16 2009-09-08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Rotating rectifier assembly
US7876007B2 (en) * 2006-07-14 2011-01-25 Lybbert Justin B Rectifier bridge assembly for an automotive application
JP4380682B2 (ja) * 2006-09-28 2009-12-0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端子の接合構造及び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KR101032187B1 (ko) * 2007-01-25 2011-05-02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교류 발전기
JP2009112149A (ja) * 2007-10-31 2009-05-21 Denso Corp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4628436B2 (ja) * 2008-02-27 2011-02-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DE102008002638A1 (de) * 2008-06-25 2009-12-31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91797Y (zh) * 2008-04-23 2009-02-04 北京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双线制汽车交流发电机整流总成及交流发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32034A1 (en) 2013-08-28
US9131612B2 (en) 2015-09-08
EP2632034A4 (en) 2017-04-12
US20130155635A1 (en) 2013-06-20
EP2632034B1 (en) 2021-04-07
WO2012053051A1 (ja) 2012-04-26
JPWO2012053051A1 (ja) 2014-02-24
JP5575259B2 (ja) 2014-08-20
CN103181067A (zh) 2013-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0192B (zh) 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
CN105830313B (zh) 用于电机定子的互连器和包括该类型的互连器的电机定子
US9479020B2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stator's welded-side pitch less that rotor's pitch
US11876424B2 (en) Compact brushless motor including in-line terminals
US20220311301A1 (en) Motor
CN110612655B (zh) 马达
CN110445280A (zh) 定子端部连接组件及扁线电机
CN103181067B (zh) 车用交流发电机的整流装置
JP7472630B2 (ja) 回転電機
CN103765737A (zh) 连接器,设置有此类型连接器的电流整流器装置,和配备有此类型整流器装置的电机械
CN218549590U (zh) 定子总成用铁芯及定子总成
JP5619250B2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の整流装置
US7336008B2 (en) Weld joining portion of a vehicle alternator
JP6630315B2 (ja) ノイズ低減ユニット
CN115882621A (zh) 定子总成用铁芯、定子总成及定子总成的加工方法
JP7354847B2 (ja) 電機子
KR20110060781A (ko) 차량용 교류발전기
CN103780023B (zh) 交流发电机
JP5991173B2 (ja) 集配電リング及び電動機
JP5159658B2 (ja) 回転電機
JP6584659B2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
JP7392437B2 (ja) 回転電機
US20210066987A1 (en) Wiring member for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fixing structure of wiring member for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and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JP7404841B2 (ja) 回転電機
CN101309035B (zh) 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