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4308B - 机房 - Google Patents

机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4308B
CN103174308B CN201310084125.2A CN201310084125A CN103174308B CN 103174308 B CN103174308 B CN 103174308B CN 201310084125 A CN201310084125 A CN 201310084125A CN 103174308 B CN103174308 B CN 1031743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achine cabinet
whole machine
room
air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8412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4308A (zh
Inventor
宁轩
曾峰
卞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8412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743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74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43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43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43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房,包括:室体,空调组件,静压箱,送风风道,整机柜组件,以及隔离边框。空调组件工作产生的冷空气从出风口输入静压箱,冷空气在静压箱内降速稳压,然后进入送风风道,再经过送风口送入冷过道,冷却完整机柜组件后变成热空气,通过回风口再被空调组件处理变成冷空气输入静压箱,完成冷却机房的一次循环。该机房一方面送风风道上送风保证输送充足的制冷风量,另一方面在现场预先制作好部分冷通道及隔离边框,预留整机柜位置,整机柜可以直接推入,就位后可直接使用,该机房设计简单实用,维护方便。

Description

机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房。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日新月异变化的今天,稳定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充当着互联网公司继续壮大的基石,快速且高效的搭建数据中心也就成为了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整机柜交付作为一种快速部署的方式逐渐受到重视。
整机柜交付的优点在于机柜内预装了服务器节点和各种接口,在电源与制冷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把整机柜推入机房中就可直接投入使用。缺点在于整机柜自重很大(800kg以上),以目前的施工水平和材料选择上看,现有成熟的架空地板技术很难提供稳定的承载力来保证整机柜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并柜固定效果。而且为了避免施工现场的不利环境对机柜内的设备造成伤害,整机柜交付不允许现场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房,该机房一方面采用了上送风式的送风风道,保证输送充足的制冷风量,另一方面在现场预先制作好部分冷通道,预留整机柜位置,整机柜送达现场后可以直接推入,就位后可直接使用,该机房设计简单实用,维护方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机房包括:室体;空调组件,所述空调组件设在所述室体内且所述空调组件具有出风口和回风口;静压箱,所述静压箱设在所述室体内且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设在所述室体内且沿纵向延伸,所述送风风道的底壁上形成有送风口;整机柜组件,所述整机柜组件设在所述室体的地面上且位于所述送风风道的下方,所述整机柜组件包括两排整机柜,所述两排整机柜在横向上分别位于所述送风口的两侧,且所述两排整机柜在横向上分别一一对应以在所述两排整机柜之间限定出冷过道;以及上下敞开的隔离边框,所述隔离边框设在所述送风风道和所述整机柜组件之间用于封闭所述冷过道的顶部与所述送风口之间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机房,取消了传统架空地板末端送风的形式,改用上送风且将冷热过道隔离开,从而一方面降低了机房建设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对服务器的冷却效果和冷却效率,有利于降低机房的能耗,更重要的是,采用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机房,可以预先在室体内布置好空调组件、静压箱、送风风道和隔离边框,这样在交付整机柜时可直接方便地将整机柜推入预留的工位构成整机柜组件,无需现场施工,避免现场施工对整机柜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的影响,进而大大提高了机房的交付效率且进一步降低了机房的建设成本。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机房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边框的水平截面为矩形,所述隔离边框的长度与所述冷过道的长度大致相等,所述隔离边框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冷过道的宽度同时不大于所述整机柜组件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隔离边框的宽度与所述整机柜组件的宽度相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边框与所述送风风道和所述整机柜组件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隔离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整机柜的底部均设置有多个滚轮,且每个所述整机柜的底壁均设置有第二隔离件,所述第二隔离件在竖向上的尺寸略大于所述整机柜的底壁与所述地面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边框包括第一和第二端板以及第一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端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端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的另一端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边框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挡板。
优选地,所述挡板为透明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两根横梁,所述两根横梁分别通过吊筋固定在所述室体的天花板上,其中所述隔离边框固定在所述两根横梁的下面。
优选地,所述横梁为金属方管,所述金属方管的顶面紧贴所述送风风道的底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根支撑立柱,所述多根支撑立柱分别支撑在所述两根横梁的下面,且每根所述支撑立柱的下端固定至所述地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每根所述横梁下面的支撑立柱在横向上分别一一对应,且在纵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立柱间隔预定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纵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立柱之间的距离为N个整机柜的宽度,其中N为大于零的自然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密封门,所述两个密封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板的下面用于封闭所述冷过道的两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密封门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两个对开设置的子密封门,其中一个所述密封门的两个子密封门分别可枢转地安装至、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交界处的两根支撑立柱上,且剩余的一个所述密封门的两个子密封门分别可枢转地安装至、位于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交界处的两根支撑立柱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火警报警装置和灭火装置,所述火警报警装置和灭火装置均设在所述室体内,所述两个密封门构造成在所述火警报警装置报警时自动向外打开以便所述灭火装置喷出的灭火气体可从打开的密封门进入到所述冷过道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风道的底壁的下表面上设有照明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风道包括多段彼此首尾相连的子风道,所述多段子风道中越靠近所述静压箱的子风道的径向尺寸越大,并且每段子风道的底壁上均设置有送风口。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送风口处均设置有开度可调的下拉风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组件为多个且并联设置,并且所述多个空调组件的出风口的面积之和不大于所述静压箱的水平截面的截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风道、所述整机柜组件和所述隔离边框均为多个且分别一一对应。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机房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机房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机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机房;1、空调组件;2、静压箱;3、送风风道;31~33、子风道;4、整机柜组件;5、冷过道;6、隔离边框;7、第一端板;8、第一侧板;9、挡板;10、横梁;11、吊筋;12、支撑立柱;13、密封门;131~132、子密封门;14、下拉风门;16、回风口;17、室体;18、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机房100。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机房100,包括:室体17、空调组件1、静压箱2、送风风道3、整机柜组件4和上下敞开的隔离边框6。
如图1至图3所示,空调组件1设在室体17内且空调组件1具有出风口(图中未示出)和回风口16,例如出风口可形成在空调组件1的顶面上,回风口16可以形成在空调组件1的侧面如前面上。
静压箱2设在室体17内且与出风口相连,以便汇聚经过空调组件1换热后排出的冷空气,可以理解,静压箱2具有稳压降速的功能,这样可以保证冷空气的输送效率,提高对整机柜组件4内的服务器的冷却效果。送风风道3设在室体17内且沿纵向延伸,送风风道3的底壁上形成有送风口(图未示出)。
整机柜组件4设在室体17的地面上且位于送风风道3的下方,整机柜组件4包括两排整机柜41、42,该两排整机柜在横向上分别位于送风口的两侧,且两排整机柜在横向上分别一一对应以在两排整机柜之间限定出冷过道5。
换言之,整机柜组件4是由两排整机柜组成的,每排整机柜均包括多个在纵向上紧密并置的整机柜,并且该两排整机柜的多个整机柜在横向上分别面面对应且个数相同。例如,每排整机柜均有五个整机柜,那么该五个整机柜紧密并排设置且和其相对的一排整机柜中的五个整机柜在横向上分别面对面的一一对应,这样在两排整机柜之间就限定出了冷过道5,而每排整机柜的后面即为热过道,这样冷空气从送风风道3向下送入冷过道5后分别流经两侧的两排整机柜,最后从热过道流回空调组件1的回风口16。
其中,关于整机柜的具体结构、冷过道5以及热过道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3所示,隔离边框6上下均敞开,隔离边框6设在送风风道3和整机柜组件4之间用于封闭冷过道5的顶部与送风口之间的空间。这样通过设置隔离边框6,从而将冷过道5上方的空间与热过道隔离开,同时由于整机柜是直接设在地面上,因此冷过道5的上下方均与热过道很好的隔离开,避免冷空气直接流向热过道,从而大大提高了对服务器的冷却效果,同时由于省去了架空地板,在机房建设上也大大节约了成本。
参照图1至图3所示,在机房工作时,热空气从空调组件1的回风口16进入空调组件1内,在空调组件1内与冷媒换热后变为冷空气且从出风口进入到静压箱2内,冷空气在静压箱2内降速稳压,然后进入送风风道3,再经过送风口向下送入冷过道5并分别流经两侧的整机柜,冷空气对整机柜内的服务器冷却后变为热空气并进入热过道,最后从回风口16流回空调组件1,完成一次冷却循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机房100,取消了传统架空地板末端送风的形式,改用上送风且将冷热过道隔离开,从而一方面降低了机房100建设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对服务器的冷却效果和冷却效率,有利于降低机房100的能耗,更重要的是,采用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机房100,可以预先在室体17内布置好空调组件1、静压箱2、送风风道3和隔离边框6,这样在交付整机柜时可直接方便地将整机柜推入预留的工位构成整机柜组件4,无需现场施工,避免现场施工对整机柜运行效率和使用寿命的影响,进而大大提高了机房100的交付效率且进一步降低了机房100的建设成本。
其中,如图3所示,隔离边框6的水平截面为矩形,隔离边框6的长度与冷过道5的长度大致相等,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长度大致相等可以理解为隔离边框6的长度与冷过道5的长度的差值在很小的一个范围内,例如差值在几个厘米内。隔离边框6的宽度不小于冷过道5的宽度同时不大于整机柜组件4的宽度。
由此,隔离边框6就可以很好地封闭冷过道5的顶部与送风口之间的空间,进而将冷过道5与热过道充分隔离开,避免冷、热过道对流,降低对服务器的冷却效果,增加机房100的运行成本。
优选地,隔离边框6的宽度与整机柜组件4的宽度相等。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更好地封闭冷过道5的顶部与送风口之间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隔离边框6与送风风道3和整机柜组件4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隔离件(图中未示出),例如第一隔离件可为毛刷,当然也可为毛毡或橡胶垫。通过设置第一隔离件,可以更好地封闭隔离边框6与送风风道3以及隔离边框6与整机柜组件4之间的缝隙,防止冷空气从该缝隙流向热过道,从而提高了冷空气对整机柜内服务器的冷却效果和效率,整体降低机房100的运行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每个整机柜的底部均设置有多个滚轮18,例如整机柜底部的四个角分别设有一个滚轮18,这样可以方便地推动整机柜移动,提高机房100的交付效率。
每个整机柜的底壁均设置有第二隔离件(图中未示出),例如第二隔离件可为毛刷,当然也可为毛毡或橡胶垫。通过设置第二隔离件,可以更好地封闭整机柜的底面与地面之间的缝隙,防止冷空气从该缝隙流向热过道,从而提高了冷空气对整机柜内服务器的冷却效果和效率,进一步降低了机房的运行成本。
优选地,第二隔离件在竖向上的尺寸略大于整机柜的底壁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这样,第二隔离件可以更好地封闭整机柜底壁与地面之间的缝隙,避免冷过道5内的冷空气从该间隙直接流向热过道。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隔离边框6的水平截面可为矩形,且隔离边框6可包括第一端板7、第二端板(图未示出)、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图未示出)。其中第一端板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的一端相连,第二端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的另一端相连。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隔离边框6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挡板9。换言之,第一端板7、第二端板、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中的每一个均可以由相同尺寸规格的挡板9并置而成,这样简化了隔离边框6的制造工艺,例如可以方便地加工出多个挡板9,然后按照要求将多个挡板9并置在一起构成所需长度的第一端板7、第二端板、第一侧板8或第二侧板。
优选地,挡板9可为透明板,例如挡板9为透明的玻璃板或透明的塑料板。这样,便于观察隔离边框6顶部的送风风道3的情况,例如方便技术人员从热过道观看送风风道3底面送风口处的下拉风门14的开启程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机房100还包括两根横梁10,该两根横梁10可平行设置,且每根横梁10优选与地面平行。该两根横梁10分别通过吊筋11固定在室体17的天花板上,吊筋11可为多个且优选在纵向上均匀分布以便更稳固地固定横梁10。
其中隔离边框6固定在两根横梁10的下面。由此,通过吊筋11可以很稳固地把两根横梁10固定在天花板上,从而方便隔离边框6的安装固定。进一步地,横梁10优选为金属方管,金属方管的顶面可紧贴送风风道3的底壁。由于金属方管刚性大、强度高、质量轻,因此可以大大增强横梁10的承载能力,进而提高对隔离边框6固定强度,避免长时间使用后隔离边框6从横梁10上掉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机房100还包括多根支撑立柱12,多根支撑立柱12分别支撑在两根横梁10的下面,即每根横梁10下面均支撑有多个支撑立柱12。每根支撑立柱12的下端固定至地面。这样通过设置支撑立柱12,可以更好地分担横梁10所受的外力,降低横梁10的载荷。
进一步地,每根横梁10下面的支撑立柱12在横向上分别一一对应,且在纵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立柱12间隔预定距离。例如,在纵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立柱12之间的距离为N个整机柜的宽度,其中N为大于零的自然数。由此在纵向上任意两个支撑立柱12之间就可以推入N个整机柜,每个位于最边缘的两个整机柜的两侧面刚好可与支撑立柱12紧贴,避免冷空气直接从整机柜与支撑立柱12的缝隙流向热过道,从而提高了对服务器的冷却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机房100还包括两个密封门13,两个密封门13分别设置在第一端板7和第二端板的下面用于封闭冷过道5的两端。可以理解的是,密封门13不仅可以封闭冷过道5的两端,而且可以满足工作人员正常进出及疏散要求。
进一步地,两个密封门13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两个对开设置的子密封门131、132,其中一个密封门13的两个子密封门131、132分别可枢转地安装至、位于第一端板7与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交界处的两根支撑立柱12上,且剩余的一个密封门13的两个子密封门131、132分别可枢转地安装至、位于第二端板与第一侧板8和第二侧板交界处的两根支撑立柱12上。采用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使密封门13在整机柜推入后紧密地密封冷过道5,避免冷空气从冷过道5的两端流出,造成冷气浪费,增加机房100的运行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机房100还包括火警报警装置(图中未示出)和灭火装置(图中未示出),火警报警装置和灭火装置均设在室体17内,两个密封门13构造成在火警报警装置报警时自动向外打开以便灭火装置喷出的灭火气体可从打开的密封门13进入到所述冷过道5内。由此,可以大大提高机房100的安全性能,在机房100内发生火情时灭火装置能在第一时间灭火,最大限度地减少机房100在发生火情时的损失。
其中,灭火气体可以是七氟丙烷,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灭火效果,同时还能保护服务器不受灭火气体的损伤。可以理解的是,密封门13可以是具有磁吸装置的密封门13,该磁吸装置可以与火警报警装置联动,即当火警报警装置报警时,磁吸装置失效密封门13自动向外弹开,从而方便灭火装置喷出的灭火气体能够顺利且迅速地进入到冷过道5内用于灭火。
需要说明的是,磁吸装置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送风风道3的底壁的下表面上设有照明灯(图中未示出)。通过设置照明灯,从而可为工作人员在夜间巡查、维修机房提供照明,体现机房构造的人性化设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送风风道3包括多段彼此首尾相连的子风道31、32、33,多段子风道中越靠近静压箱2的子风道的径向尺寸越大,也就是说,子风道31的径向尺寸大于子风道32和子风道33的径向尺寸,子风道32的径向尺寸大于子风道33的径向尺寸,并且每段子风道的底壁上均设置有送风口。
采用这种截面积大小不一且越接近静压箱2的子风道的截面积越大的设计方式,可以有效地将冷空气送到送风风道3的末端,确保在送风风道3的最远端也有充足的冷风,从而避免了送风风道3最远端的整机柜因冷却不足而产生故障。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每个送风口处均设置有开度可调的下拉风门14。这样可通过调节下拉风门14的开度从而调节送风口的截面,进而获得理想的风速和风量,保证相应送风口下方的整机柜具有足够的冷气,防止整机柜因温度过高损坏甚至发生火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组件1为多个且并联设置,并且多个空调组件1的出风口的面积之和不大于静压箱2的水平截面的截面积。由此,可以使得静压箱2更好地对冷空气稳压降速,提高静压箱2的静压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送风风道3、整机柜组件4和隔离边框6均为多个且分别一一对应。换言之,对于不同机房100,其运行规模一般是不同的,这样通过设置多组彼此对应的送风风道3、整机柜组件4和隔离边框6从而可以满足机房100不同规模的运行要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机房100的其他构成例如供电设备、服务器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1)

1.一种机房,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体;
空调组件,所述空调组件设在所述室体内且所述空调组件具有出风口和回风口;
静压箱,所述静压箱设在所述室体内且与所述出风口相连;
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设在所述室体内且沿纵向延伸,所述送风风道的底壁上形成有送风口;
整机柜组件,所述整机柜组件设在所述室体的地面上且位于所述送风风道的下方,所述整机柜组件包括两排整机柜,所述两排整机柜在横向上分别位于所述送风口的两侧,且所述两排整机柜在横向上分别一一对应以在所述两排整机柜之间限定出冷过道;以及
上下敞开的隔离边框,所述隔离边框设在所述送风风道和所述整机柜组件之间用于封闭所述冷过道的顶部与所述送风口之间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边框的水平截面为矩形,所述隔离边框的长度与所述冷过道的长度大致相等,所述隔离边框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冷过道的宽度同时不大于所述整机柜组件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边框的宽度与所述整机柜组件的宽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边框与所述送风风道和所述整机柜组件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隔离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整机柜的底部均设置有多个滚轮,且每个所述整机柜的底壁均设置有第二隔离件,所述第二隔离件在竖向上的尺寸略大于所述整机柜的底壁与所述地面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边框包括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以及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端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端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另一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边框包括多个并列设置的挡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透明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根横梁,所述两根横梁分别通过吊筋固定在所述室体的天花板上,其中所述隔离边框固定在所述两根横梁的下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为金属方管,所述金属方管的顶面紧贴所述送风风道的底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根支撑立柱,所述多根支撑立柱分别支撑在所述两根横梁的下面,且每根所述支撑立柱的下端固定至所述地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横梁下面的多个支撑立柱在横向上分别一一对应,且在纵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立柱间隔预定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在纵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支撑立柱之间的距离为N个整机柜的宽度,其中N为大于零的自然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密封门,所述两个密封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板的下面用于封闭所述冷过道的两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密封门中的每一个均包括两个对开设置的子密封门,其中一个所述密封门的两个子密封门分别可枢转地安装至、位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交界处的两根支撑立柱上,且剩余的一个所述密封门的两个子密封门分别可枢转地安装至、位于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一和第二侧板交界处的两根支撑立柱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火警报警装置和灭火装置,所述火警报警装置和灭火装置均设在所述室体内,所述两个密封门构造成在所述火警报警装置报警时自动向外打开以便所述灭火装置喷出的灭火气体可从打开的密封门进入到所述冷过道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道的底壁的下表面上设有照明灯。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道包括多段彼此首尾相连的子风道,所述多段子风道中越靠近所述静压箱的子风道的径向尺寸越大,并且每段子风道的底壁上均设置有送风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送风口处均设置有开度可调的下拉风门。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组件为多个且并联设置,并且所述多个空调组件的出风口的面积之和不大于所述静压箱的水平截面的截面积。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风道、所述整机柜组件和所述隔离边框均为多个且分别一一对应。
CN201310084125.2A 2013-03-15 2013-03-15 机房 Active CN1031743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84125.2A CN103174308B (zh) 2013-03-15 2013-03-15 机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84125.2A CN103174308B (zh) 2013-03-15 2013-03-15 机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4308A CN103174308A (zh) 2013-06-26
CN103174308B true CN103174308B (zh) 2015-05-06

Family

ID=48634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4125.2A Active CN103174308B (zh) 2013-03-15 2013-03-15 机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743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3004A (zh) * 2014-01-09 2014-04-23 南京佳力图空调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式数据中心制冷节能设备
US9255417B2 (en) * 2014-03-12 2016-02-09 Panduit Corp. Independent aisle containment system
CN105864884A (zh) * 2015-01-23 2016-08-17 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数据中心送风系统
CN104853569A (zh) * 2015-05-13 2015-08-19 宁波一舟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封闭冷通道机柜组
CN106961819A (zh) * 2016-01-11 2017-07-18 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顶置式数据中心制冷系统
CN106052085A (zh) * 2016-07-22 2016-10-26 爱康森德(深圳)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品质处理机组的安装结构
CN106088693A (zh) * 2016-08-05 2016-11-09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立体式机房
CN106247579A (zh) * 2016-09-28 2016-12-21 爱康森德(深圳)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静压分配器及其构成的空气品质处理机组
CN106760701A (zh) * 2016-11-29 2017-05-31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市分公司 一种通信机房
CN110708923A (zh) * 2018-07-10 2020-01-17 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后置冷却背板的数据中心微模块结构
CN109413937B (zh) * 2018-10-19 2020-01-07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机房服务器空调装置
CN111447808B (zh) * 2020-05-13 2022-02-15 上海上证数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弥漫式侧向送风系统
CN113194687A (zh) * 2021-04-30 2021-07-3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机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19399A1 (en) * 2005-05-04 2006-11-09 Rite-Hite Holding Corporation Pliable air duct with pressure responsive discharge outlets
CN201690715U (zh) * 2010-03-12 2010-12-29 张亦 一种帮助it设备在机房内高效冷却的结构
CN202310410U (zh) * 2011-03-21 2012-07-04 北京东方新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机房设备的送风控制系统
CN202361523U (zh) * 2011-12-15 2012-08-01 广州汇安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空调分区域供冷节能系统
CN202713863U (zh) * 2012-03-30 2013-01-30 上海浩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风量节能式机房气流组织装置
CN202745439U (zh) * 2012-08-09 2013-02-20 上海永峻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计算机机房封闭冷通道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19399A1 (en) * 2005-05-04 2006-11-09 Rite-Hite Holding Corporation Pliable air duct with pressure responsive discharge outlets
CN201690715U (zh) * 2010-03-12 2010-12-29 张亦 一种帮助it设备在机房内高效冷却的结构
CN202310410U (zh) * 2011-03-21 2012-07-04 北京东方新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机房设备的送风控制系统
CN202361523U (zh) * 2011-12-15 2012-08-01 广州汇安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空调分区域供冷节能系统
CN202713863U (zh) * 2012-03-30 2013-01-30 上海浩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风量节能式机房气流组织装置
CN202745439U (zh) * 2012-08-09 2013-02-20 上海永峻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计算机机房封闭冷通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4308A (zh) 2013-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4308B (zh) 机房
US20240172406A1 (en) Data center facility including external wall penetrating air handling units
CN102334396B (zh) 热通道保持冷却系统和方法
US8180495B1 (en) Air handling control system for a data center
US10356939B2 (en) Electronic equipment data center or co-location facility design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8072780B1 (en) Integrated wiring system and thermal shield support apparatus for a data center
CN1777855B (zh) 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和冷却方法
US10631441B2 (en) Cabinet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06852065A (zh) 数据中心空气管道系统
CN202503827U (zh) 一种集装箱式数据中心的硬件设施及其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WO2017016217A1 (zh) 一种安装支架及机房
WO2017016214A1 (zh) 一种安装支架及机房
CN102926561A (zh) 一种机柜可移动的集装箱数据中心机房
WO2017008509A1 (zh) 模块化数据中心
CN203219668U (zh) 一种对服务器机柜进行冷却的装置和服务器机柜装置
WO2016177068A1 (zh) 数据中心设备
CN202694202U (zh) 一种模块化数据中心
CN203353016U (zh) 一种对服务器机柜进行冷却的装置及服务器机柜装置及互联网数据中心
CN203177364U (zh) 一种列式冷冻水空调及机柜冷却系统
CN209195102U (zh) 一种冷通道机房
JP2015004455A (ja) 低温吹出口装置
CN101592359A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CN208509516U (zh) 模块数据中心
CN102333432A (zh) 阵列式机柜
JP5985445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