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0074A - 救生舱 - Google Patents

救生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0074A
CN103170074A CN201110429120XA CN201110429120A CN103170074A CN 103170074 A CN103170074 A CN 103170074A CN 201110429120X A CN201110429120X A CN 201110429120XA CN 201110429120 A CN201110429120 A CN 201110429120A CN 103170074 A CN103170074 A CN 1031700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rvival capsule
annular air
capsule according
p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291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42912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700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3170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00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救生舱,其整体呈类球形,由内往外分别为中空层、充气层和保护层,所述中空层根据人体比例设计相应空间尺寸,中空层中部或底部根据需要设置有固定人体的固定装置;所述充气层包括三个互相垂直的用于支撑整个救生舱的环形气囊以及用于闭合开口的小气囊;所述环形气囊与环形气囊之间设置有连通孔,并在连通孔处设置单向阀;所述保护层覆盖在充气层外面,保护整个救生舱免受外力的侵害;所述救生舱中部的环形气囊设置有让人进去的开口,开口的闭合由带有尼龙搭扣的气囊和防水拉链完成,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安全性高、结构紧凑、重量轻、成本低。

Description

救生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救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遇险人员逃生的救生舱。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对地震、海啸、雪崩、山体滑坡、水灾、飓风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他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他们的发生;户外探险诸如登山、滑雪已逐渐成为时尚,但这些探险项目中如何做到安全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异常渺小,任何意外的打击都有可能让人类失去生命。但同时人的生命又是异常的顽强,只要满足生命生存的条件,人的生命就可以延续下去,在每一回灾难或事故发生的时候,窒息、重物打击、坠地成为人类死亡的最大原因。在灾难或事故发生的时候,迅速构筑符合人类生存条件的空间成为人类继续生存下去的最大可能。本发明就在于发生威胁生命的瞬间能够构筑一个保护人类生命的空间,使得生命得以延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于携带、造价低廉、安全可靠的救生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救生舱,其整体呈类球形,由内往外分别为中空层、充气层和保护层,所述中空层根据人体比例设计相应空间尺寸,中空层中部或底部设置有固定人体的固定装置,所述充气层包括三个互相垂直的用于支撑整个救生舱的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之间设置有连通孔,并在连通孔处设置单向阀,所述救生舱中部的环形气囊与保护层之间设置有进入中空层的开口,开口处设置有尼龙拉链和防水拉链。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充气层底部设置有气体发生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环形气囊内设置隔离层,隔离层将环形气囊隔成多个腔体,所述隔离层上设置有连通孔,并在连通孔处设置单向阀。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充气层上部根据需要设置有外界与中空层相通的通气区,所述通气区为过气不过水的半透膜。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中空部在通气区位置设置有备用的密封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还设有保护层,保护层包覆在环形气囊以及充气层外侧,其材料为高强度的TPU薄膜或复合膜、防弹纤维等。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中空层与充气层的内外壁的材料为涂有合成橡胶或硅胶的尼龙、PVC、PE、TPU薄膜或复合膜。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充气层的外表面开设有用于对充气层内气体进行抽取或者添加的过气口。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救生舱在未使用的时候将固定人的装置置于外部,只要人将自己固定在装置上面以后开启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发生装置释放气体后产生的力将人迅速包进中空层,同时在力的作用下将开口处的尼龙搭扣闭合。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还包括本发明装备有用于搜救时定位的GPS或GMDSS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地震、海啸、雪崩、山体滑坡、水灾、飓风及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时,当户外探险发生意外时,逃生者可以直接迅速将自己固定在置于救生舱外部的固定装置上,之后手动打开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发生装置产生的拉力将人包进中空层,同时在力的作用下将开口处的尼龙搭扣闭合,逃生者可以再次将防水拉链闭合。在非紧急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启动气体发生装置而通过过气口为充气层充气。充气层和保护层一方面可以将逃生者保护起来,避免受到外部物体的打击;另一方面整个救生舱为对称的类球体,在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就可以移动或者漂浮在水面上,防止逃生者窒息;同时救生舱为软质有弹性的类球体,在坠地或受到撞击时能够利用缓冲消解外力的作用。逃生者根据不同的需要固定在救生舱的中部或底部,可以免受自身翻转的伤害,本发明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安全性高、结构紧凑、重量轻、成本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救生舱的主视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救生舱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1-中空层;2-充气层;3-保护层;4-单向阀;5-开口;6-固定装置;7-气体发生装置;8-通气区;9-过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照附图1,附图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救生舱,其整体呈类球形,由内往外分别为中空层1、充气层2和保护层3,所述中空层1根据人体比例设计相应空间尺寸;中空层1中部或底部根据需要设置有固定人体的固定装置;所述充气层2包括三个互相垂直的环形气囊和负责开口5闭合的小气囊,所述环形气囊与环形气囊之间设置有连通孔,并在连通孔处设置单向阀4;所述救生舱中部的附带有尼龙搭扣的环形气囊处设置有可以进入中空层的开口,开口处设有闭合开口的附带尼龙搭扣的小气囊和防水拉链。
所述中空层1可以根据人体比例设计相应的尺寸,既能满足人体方便进入,又能保证人在里面有足够的站立或坐立空间,在中空层1内可以设置适合人体舒服坐的人体型凹坑,中空层1中部或底部根据不同需要设置有固定人体的固定装置6,该固定装置6可以为安全带或其他绑带,人将自己固定在固定装置6上后进入中空层1。
所述充气层2由TPU或其它材料构成,本发明不限制环形气囊的个数和位置,同时不限制材料的使用,充气层的作用为支撑整个救生舱。
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层2底部设置有气体发生装置7,本发明的救生舱可以从外部通过过气口充气,也可以在充气层2内放置气体发生装置7;
未充气时,可将固定装置6和气体发生装置7从开口5处翻出,之后将逃生者固定在固定装置6上,按压气体发生装置7,充气层2充气,将逃生者包进救生舱。
所述保护层3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材料,适用在水中的诸如海啸、水灾救生舱的保护层为单层防水或多层防水兼防刺材料构成;适用防打击的诸如地震、泥石流救生舱的保护层为防弹纤维等材料构成。本发明不限制材料的使用。
本实施例中,还设有防弹纤维保护层,防弹纤维层包覆在环形气囊和充气层的外侧。
防弹纤维的强度比钢铁高15倍,它不易吸水且在水中不易老化,在苛刻环境如低温海水中可保持性能稳定,因此是用于海上环境的理想材料。同时它还具有良好的浮力,与传统钢铁吊索相比,采用防弹纤维的吊索重量要轻90%。
采用防弹纤维可以有效的防止海上其他物质对海上救生舱的撞击,可以设置成类球体包覆在整个充气层2的外侧,内层起到稳定结构的作用,外侧起到防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层2设置隔离层,隔离层将环形气囊隔成多个腔体,所述隔离层上设置有连通孔,并在连通孔处设置单向阀4。
在充气层2内设置隔离层,隔离层上设有连通孔,连通孔设有单向阀4,使得整个救生舱被分为多个小腔体,当一个腔体漏气时,可以最小限度的减少漏气的腔体数量,即使某个腔体损坏后,依然可以实现救生舱的基本功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气层2上部设置有外界与中空层1相通的通气区8,所述通气区8为过气不过水的半透膜。
当逃生者进入中空层时,由于逃生者固定在底部,通气区8一直位于水面以上,外界空气可以透过通气区8流通到中空层1内,使得逃生者在中空层1也不会缺氧窒息,通气区8上设置的半透膜可以有效阻止水进入中空层,本发明不限制通气区的个数。
所述中空部在通气区8位置设置有开合通气区8备用膜,逃生者可以在通气区8受损的情况下启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设置防水拉链的两个横向充气气囊之间还设有尼龙搭扣,进一步实现中空层的气密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层1与充气层2的内外壁的材料为涂有合成橡胶或硅胶的尼龙、PVC、PE复合膜、TPU薄膜或TPU复合膜。
尼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回弹性,内部涂覆的合成橡胶或硅橡胶保证其气密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3的材料为高强度的TPU薄膜或复合膜、防弹纤维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救生舱还包括具有定位作用的GPS或GMDSS。
GMDSS全称为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是国际海事组织(IMO)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改善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建立新的海上搜救通信程序,并用来进一步完善现行常规海上通信的一套庞大的综合的全球性的通信搜救网络。该系统主要由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和COS-PAS/SARSAT(极轨道卫星搜救系统)、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即海岸电台)以及海上安全信息播发系统三大部分构成。
逃生者可以迅速并成功地把遇险事件提供给可能予以救助的单位。报警包括船对岸、船对船和岸对船报警3个方向,其中船对岸报警是主要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救生舱,其特征在于,其整体呈类球形,由内往外分别为中空层、充气层和保护层,所述中空层中部或底部根据需要设置有固定人体的固定装置;所述充气层包括三个互相垂直的环形气囊以及一条用于闭合开口的环形小气囊,所述环形气囊与环形气囊之间设置有连通孔,并在连通孔处设置单向阀;所述开口处位于救生舱中部的横向环形气囊和小气囊的连接处,该开口设置有连接的防水拉链和尼龙搭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层底部设置有气体发生装置,其作用在于充气后支撑起整个救生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气囊内设置隔离层,隔离层将环形气囊隔成多个腔体,所述隔离层上设置有连通孔,并在连通孔处设置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层上部根据需要设置有外界与中空层相通的通气区,所述通气区为过气不过水的半透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部在通气区位置设置有备用膜,万一通气区受损,可以手动控制通气区的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舱,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保护层,保护层包覆在环形气囊及充气层外侧,保护层的材料为TPU薄膜、复合膜或防弹纤维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层与充气层的内外壁的材料为涂有合成橡胶或硅胶的尼龙、PVC、PE、TPU薄膜或复合膜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层的外表面开设有用于对充气层内气体进行抽取或者添加的过气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层内部配置有用于求救的定位系统如GPS或GMDSS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层的开口处由环形气囊和一条小环形气囊构成,两条排列的气囊充气之后互相挤压,使得粘附在气囊上的尼龙搭扣紧密结合,最终促使开口处的闭合;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层的开口处设置有手动的防水拉链,可用于加固开口处的闭合。
CN201110429120XA 2011-12-20 2011-12-20 救生舱 Pending CN1031700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29120XA CN103170074A (zh) 2011-12-20 2011-12-20 救生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29120XA CN103170074A (zh) 2011-12-20 2011-12-20 救生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0074A true CN103170074A (zh) 2013-06-26

Family

ID=48630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29120XA Pending CN103170074A (zh) 2011-12-20 2011-12-20 救生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7007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7534A (zh) * 2020-05-14 2020-07-24 朱曾华 一种火灾紧急避难逃生装置
CN114984473A (zh) * 2022-06-13 2022-09-02 常州大学 一种充气膜式紧急避难舱及紧急避难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29595U (zh) * 1974-08-26 1976-03-03
GB1445191A (en) * 1973-04-18 1976-08-04 Dunlop Ltd Venting means for valves
JPS5766092A (en) * 1980-10-04 1982-04-22 Kiyoaki Imai Lifesaving boat
DE3216359A1 (de) * 1982-05-03 1983-11-03 Werner 5620 Velbert Lauterbach Rettungskugel fuer schiffsbruechige
WO1997030891A1 (en) * 1996-02-26 1997-08-28 Tms Sweden Ab Rescue capsule
CN2712393Y (zh) * 2004-01-15 2005-07-27 北京华怡净化科技研究所 充气式防护通道
CN1895698A (zh) * 2006-06-22 2007-01-17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快速充气式可移动正压防烟消防救护站
CN101966370A (zh) * 2010-09-30 2011-02-09 安徽医科大学 背负式紧急救生装置
CN102180240A (zh) * 2011-04-12 2011-09-14 温雪峰 海啸自救装置
CN202481275U (zh) * 2011-12-20 2012-10-10 温雪峰 救生舱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45191A (en) * 1973-04-18 1976-08-04 Dunlop Ltd Venting means for valves
JPS5129595U (zh) * 1974-08-26 1976-03-03
JPS5766092A (en) * 1980-10-04 1982-04-22 Kiyoaki Imai Lifesaving boat
DE3216359A1 (de) * 1982-05-03 1983-11-03 Werner 5620 Velbert Lauterbach Rettungskugel fuer schiffsbruechige
WO1997030891A1 (en) * 1996-02-26 1997-08-28 Tms Sweden Ab Rescue capsule
CN2712393Y (zh) * 2004-01-15 2005-07-27 北京华怡净化科技研究所 充气式防护通道
CN1895698A (zh) * 2006-06-22 2007-01-17 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 快速充气式可移动正压防烟消防救护站
CN101966370A (zh) * 2010-09-30 2011-02-09 安徽医科大学 背负式紧急救生装置
CN102180240A (zh) * 2011-04-12 2011-09-14 温雪峰 海啸自救装置
CN202481275U (zh) * 2011-12-20 2012-10-10 温雪峰 救生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7534A (zh) * 2020-05-14 2020-07-24 朱曾华 一种火灾紧急避难逃生装置
CN114984473A (zh) * 2022-06-13 2022-09-02 常州大学 一种充气膜式紧急避难舱及紧急避难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00225A (en) Aviation auto-inflatable life raft
CN101817397B (zh) 多功能全天候全地域充气救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2089221U (zh) 海啸逃生舱
CN202481276U (zh) 自救舱
WO2008011783A1 (fr) Dispositif de sauvetage marin anti-chavirage
CN202320742U (zh) 水上救生舱
JP6379326B2 (ja) 津波避難用浮遊体
CN209096975U (zh) 一种航运救生舱
CN103007454A (zh) 高空逃生舱
CN202124106U (zh) 海难保温定位救生袋
CN202147831U (zh) 一种水上逃生舱
CN106081019A (zh) 一种充气漂浮式海上救援救生舱
CN202481275U (zh) 救生舱
CN103170074A (zh) 救生舱
WO2013149525A1 (zh) 水上救生舱
CN202201156U (zh) 多用充气救生舱
CN106347604A (zh) 多功能舰船作训救生服
CN102501952A (zh) 水上救生舱
CN103231773B (zh) 封闭床式救生筏
KR20130112590A (ko) 인명구조수트
CN203075495U (zh) 高空逃生舱
CN111086610A (zh) 一种军民通用多功能安全救生气囊舱
JP3187662U (ja) 水害時用救命具
CN103183117B (zh) 拯救空间救生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7029501U (zh) 自救式救生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