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56C - 非接触空气干燥料幅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喷吹罩和浆幅干燥器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触空气干燥料幅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喷吹罩和浆幅干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56C
CN1031656C CN93104033A CN93104033A CN1031656C CN 1031656 C CN1031656 C CN 1031656C CN 93104033 A CN93104033 A CN 93104033A CN 93104033 A CN93104033 A CN 93104033A CN 1031656 C CN1031656 C CN 103165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b
air
blow
nozzle carrier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93104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485A (zh
Inventor
P·海基拉
I·约基爱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met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Valmet Paper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853494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31656(C)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met Paper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Valmet Paper Machinery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1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5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FPAPER-MAKING MACHINES; METHODS OF PRODUCING PAPER THEREON
    • D21F5/00Dryer section of machines for making continuous webs of paper
    • D21F5/18Drying webs by hot air
    • D21F5/185Supporting webs in hot air dryers
    • D21F5/187Supporting webs in hot air dryers by air jets
    • D21F5/188Blow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3/00Machines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fabrics, fibres, yarns, or other materials in long length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3/10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heating or supporting materials; Controlling movement, tension or position of materials
    • F26B13/101Supporting materials without tension, e.g. on or between foraminous belts
    • F26B13/104Supporting materials without tension, e.g. on or between foraminous belts supported by fluid jets only; Fluid blowing arrangements for flotation dryers, e.g. coanda nozzl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个空气干燥料幅的方法,也涉及一个使用该方法的浆幅干燥器和喷吹罩。对要干燥的带料幅(W),喷吹气流(B2)在料幅下面基本上与料幅正交方向射到待干燥的料幅上而喷吹气流(B3)基本平行于料幅(W)平面方向。通过这些喷吹气流(B2B3),向料幅(W)传热并无接触地支撑料幅,并且使料幅稳定进入干燥器。为使水平喷嘴座的传热效率提高,使要干燥的且由空气支撑的料幅的又与喷嘴座有关的空气流速度在一开始基本上保持不变,从而使喷嘴座表面的侧面区域处流动的气流速度下降。

Description

非接触空气干燥料幅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喷吹罩和浆幅干燥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干燥料幅的方法,特别是具有相当高克数的料幅,如浆幅,在该方法中,对要干燥的料幅,从料幅的下面提供一股基本上垂直于料幅的喷吹空气并且又有一股喷吹空气基本上平行于料幅所在的平面,通过喷吹空气一方面将热传到料幅上,另一方面由空气悬浮支撑料幅而实现无接触支撑干燥,从而使料幅稳定地通过干燥器。
而且,本发明还涉及一个空气干燥器的喷吹罩(也可称热风罩),通过该罩空气的喷吹作用到要干燥的料幅上。用喷吹将来自干燥空气的热量传导到料幅上并且实现对料幅的悬浮支撑和料幅的稳定运动。所述喷吹罩包括一个罩体部分,其内有布置成对着料幅的喷嘴座面,在其中间处有一个横对着料幅运动方向的基本上为V形的槽,该槽敞开着朝向料幅,且在相对的两壁上有一系列喷嘴孔,从该一系列喷嘴孔中可喷出支撑和稳定用的喷吹空气,这些空气的方向可以互相交叉和相反。在喷嘴座面上的V形槽两侧有彼此都设在同一平面内的水平状喷嘴座面。
进一步地,本发明涉及一个使用本发明方法和/或使用本发明喷吹罩的浆幅干燥器。
在造纸和制浆工业的连续干燥器中。通常使用喷吹罩,它的喷嘴座面由平面组成,在平面板上冲压出喷吹孔。这样喷嘴可布置在要干燥的气载纸浆幅的一侧或两侧。喷嘴座面通常包括许多排孔,在浆幅的运动方向一排挨一排地设置。喷吹空气在浆幅和喷嘴座面间的空间内流动,喷吹空气由设在喷嘴罩之间的抽吸口抽走。
在已有技术的纸、板或浆幅干燥器的直向喷吹罩中,其中喷吹的空气被垂直地导向要干燥的料幅,一个公知的问题是在要干燥的料幅喷嘴座表面之间的侧向气流的消耗。此上和以后的术语“侧向流动”要理解为空气平行于座表面的和料幅的平面流动,此外,这些气流又与料幅运动方向平行或反向。由于空气必然从处理间隙中流出,所以侧向流不可避免。所述测向流降低了已有技术中喷吹罩的传热量并且因废气流流速增加而增加了干扰效果,而且,当侧向流速增加时由喷吹罩引起的压力损失增大。另一方面,从要干燥的料幅的运动稳定性来看,在喷吹罩中,最好通过使喷吹面和其喷嘴孔成一定的几何形状达到充分利用侧向流,使得在喷吹罩的喷嘴座面上形成一个负压区,用负压来稳定浆幅的运动,并通过这样的方法确保浆幅运动的稳定和不变形。
对与本发明最接近的已有技术而言,可参考Mezzzm、Fl_rtAB的瑞士专利DE8,106,152(同族US-4,505,053)以及K.Kriegez的同际专利申请WO88108950(同族US-5,016,362)。本发明的目的是对所述专利公开的已有技术的喷吹罩作进一步改进,克服它们现有的缺点并在下面作详述。
在瑞士专利中所述的喷吹罩中,称作“鱼眼”的三角形孔被冲压在它们的喷嘴座面上,在孔的前缘,即三角形底边有尖锐的边缘。如果从喷嘴中排出的空气量较大则该尖锐边缘就不是主要的缺点。但有时由喷嘴吸入的空气量因流通面之故减少很多,如干燥空气的过滤器被堵塞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浆幅开始与喷嘴面接触。已注意到所述尖锐边缘会从如浆幅表面铲去材料,这就导致最后的产品质量受到影响并且在干燥器上留有碎屑。另一方面,碎屑阻碍浆幅的通过,形成了所谓的“雪茄”,这是由于从浆幅表面铲下来的分离材料形成一个类似于“雪茄”的料卷。
本发明首先涉及在料幅干燥器中的喷吹罩,其中料幅在罩的喷嘴座面上运动。空气流的功能是把吹射的空气热量传导给料幅又使料幅受到非接触地支撑。从料幅运行稳定性来看,最好喷吹部分气体平行于喷嘴所在平面,这样使得浆幅稳定在离喷嘴座面3-6mm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已有技术的喷吹罩中,在浆幅和喷嘴之间的空间内的废空气速度会变大,这会破坏传热且有更大的压力损失。废空气的高速度带来的不良影响可以通过使喷嘴足够窄而减少,但喷嘴的数量就要有很多,这使干燥器的制造成本极大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新的喷吹罩结构,用它可以避免上述缺点并提高由于燥空气传给由空气悬浮的待干燥浆幅热量。所述对传热的提高可非常有效地用于更小尺寸的干燥器,以此方法,如浆幅干燥的结构费用,和机器厂房的费用能大大地降低。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减少由于侧向气流对传热的有害影响而且利用所述测向气流来稳定浆幅的运动。
为完成上述的目的及后面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方法的主要特征是:使传热量高于平板型喷嘴的传热量,与要干燥的浆幅平面平行的气流速度以及与喷嘴座表面有关系的空气悬浮用空气速度一开始保持基本不变,因把喷嘴座表面设计成沿气流方向下降的坡形和/或阶梯形,从而降低了喷嘴座表面测向区域的气流速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喷吹罩的主要特征是:所述喷嘴座表面部分的扩展面,由更加远离悬浮料幅的阶梯形和/或坡形的喷嘴表面部分构成,在该喷嘴座表面部分的区域内所述起悬浮和稳定作用的空气流速比以前的喷嘴座表面部分速度要低,并且该喷嘴座表面设有喷嘴孔,通过它可以从喷吹罩的这些喷嘴孔中喷出另外的基本垂直于悬浮的料幅的平面的空气。
借助于本发明,通过喷嘴的两侧部分低于中间水平部分,从而把侧向流对传热引起的不良影响减到最低限度,于是侧向流速降低了。而且,侧向流最好定向,以使它们不会直接与水平表面或较低的侧面部分垂直吹出的空气流撞击。
使本发明的喷嘴座表面的测面区域下降是基于这样的观点,在浆幅和喷嘴座表面之间的高速废空气会降低传热系数。浆幅与喷嘴座表面之间的空间越小,则废空气速度会越高,当更多空气引入时,废空气速度在从喷嘴中心线朝边缘的两个方向上都增加。当喷嘴座表面的两侧区域高度根据本发明降低时,该区域的流动速度则下降。
本发明的喷吹罩是一个带有正/负压的组合喷嘴,产生负压的侧向流的大小选择与直吹空气量具有一个合适的关系。
本发明的喷嘴座表面的喷孔区的特征是:从喷嘴到浆幅的距离很小,这个距离能使本发明的喷嘴正常运行,换热系数基本上与该距离无关,这样废气就不会干扰从喷孔喷出到有效范围内的空气射流。另一方面,是熟知的,当有几排喷孔时,且一排接着另一排,从喷嘴中喷出的空气必然流向喷嘴与浆幅之间的空间边缘,流动速度越高,对从孔中喷出的空气流的扰动和对传热的破坏越大。
本发明的喷吹罩的最佳实施例中,从喷嘴座表面中间形成V形槽的两壁上喷出的空气喷射流被定向,彼此呈交叉关系,在所述V形槽每侧壁处设置的每一侧的孔隙支撑面之间有连续的圆弧点。当空气射流与圆弧点相切时,它们由Coanda效应转向并变成与喷嘴座表面的水平板部分平行方向,在料幅和喷嘴座表面之间,根据Bernoulli原理,形成一个负压区,它把料幅稳定在离喷嘴座表面为一固定距离处,通常一般为3…6mm量级。同样在本发明的喷嘴表面的水平部分,试图避免在直吹气流和以侧向流动的空气射流之间发生直接冲撞。
根据本发明,喷吹罩的喷嘴座表面的侧面区域被下降了以使测向流速随流动截面区域的扩大而变小,因此提高了来自下倾的或/和低位的喷嘴座表面部分的直吹孔的直吹气流的传热效果。
本发明的喷吹罩适用于在一测或两测干燥料幅,当料幅为低克数时(<200g/sqm)可在料幅的下面或上面进行,当为重料幅时,如浆幅,本发明的喷吹罩最好适于作为与上部直吹的喷吹罩一起工作的下部喷吹罩,或仅用作下部喷吹罩作单测干燥。
本发明喷吹罩的喷嘴座表面的几何形状所实现的优点是一个无尖角边刺的光滑喷吹表面,当空气侧向流从中心V形槽中引出时受圆弧面的引导。
因为,根据本发明,如已进行的和以后将做更详细说明的,正如测量所指出的那样对料幅的传热可提高5-10%,这一提高可有效地用于减小干燥器的尺寸,它大大降低了干燥器投资和机房的投资,同时也间接地减少了生产间断次数且提高了干燥器工作时间比。上述优点对大型及复杂的浆干燥器是特别重要。
在本发明的喷吹罩中,当一个V形槽用在其喷嘴座表面的中间时,通过该槽平行于支撑面的气流成相互交叉,除了较好的喷吹和传热技术外,获得了刚性的机械结构,其中V形槽有效地加强了喷嘴座表面而不用其它加强结构,如不用该槽则必需加上这种加强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浆幅干燥器,其中放在料幅(W)之下的喷吹罩和放在它们对面的直吹罩在料幅(W)运动方向上相互比较是等长度的,并且一个对一个是等距离间通。
本发明喷吹罩的喷吹面有一个小缺点,它比一个整个平的面更难制造,但这个缺点可以通过制造技术的发展而得到解决。
下面,参考在附图中表示的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及所述实施例实验结果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和一组喷吹罩的一个料幅干燥器的加工方向的剖面示图。
图2是使用本发明方法和一组喷吹罩的一个料幅干燥器的典型结构的主体透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组喷吹罩的和一组在上述一组罩上方的直吹罩的加工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表示了本发明的喷吹罩以及其喷吹流的原理。
图5是上部直吹罩的结构立体图。
图6表示本发明一喷吹罩的喷嘴座表面的一实施例示意图,以及一个更详细的喷嘴座的喷嘴的实施例,图中示出了最重要的尺寸参数。
图7A、7B、7C、7D和7E分别表示本发明喷吹罩的喷嘴座表面不同实施例及斜面和阶梯形式的尺寸,以及一个作参考的喷吹罩。
图8A表示从如图4或5所示喷吹罩的一侧所看到的视图。
图8B是表示喷嘴表面的V形槽的较好尺寸与几何形状的加工方向的放大剖视图。
图9表示由图7A到7E所示情况下的作为料幅与喷嘴座表面距离函数的在第一空气喷吹速度条件下的相对不同的传热系数。
图10表示与图9相对应的测量结果,只是在第二个更高喷气速度条件。
图1是使用本发明方法的浆幅干燥器和一组喷吹罩的在加工方向上的垂直剖视图。干燥器包括一个封闭的外壳12,其内部有本发明的一组喷吹罩30,一组面对所述罩30的一组直吹罩40,要被干燥的浆幅W穿过由所述几组罩形成的处理空隙并由空气成非接触地悬浮。要送入干燥器的料幅Win或等同物要经过一浆幅压紧轮并绕过轮子11以调节浆幅的张力,然后经过入口12a进入外壳12内,在其中要干燥的浆幅通过引导轮13的引导成水平状前后运动。已干燥的浆幅从外壳12底部设置的出口12b中取出,通过一个中间调准轮14随后又通过一系列驱动轮15再向前运动(Wout)。图1中导浆带或绳的路径由标号16和点划线表示。
图1中,在外壳12内的干燥空气的循环由箭头A1…A2指示。箭头A1和与其相联系的空气管17代表来自热回收装置的补充空气的引入,而箭头A2和与它们相联系的空气管18代表废空气回到热回收装置的通路。
图2表示一个使用本发明方法和一组喷吹罩的浆幅干燥器的典型结构,它的基本原理与图1所示的相类似。干燥器鼓风机单元包括鼓风机塔21和鼓风机,鼓风机上装设一叶轮22。该单元结构包括加热辐射器24,热空气通过它后才送入上喷嘴和下喷嘴罩之间的间隙,即进入间隙25,进一步地,该单元包括空气过滤器26,在所述鼓风机单元操作测,有一个操作护桥28,与之相联结的用于鼓风机马达的有伺服闸门27以及用于鼓风机单元的伺服门29。图2中用箭头示出了空气循环,同样也表示了本发明的喷吹罩30、40以及它们之间的浆幅间隙25。
对应于图1和图2要强调的是,上面只是描述了本发明的方法和一组喷吹罩30,40在一个领域的应用,而本发明的方法和一组喷吹罩30,40可以在许多其它场合以及其它干燥器上应用,例如在板和纸带干燥器上应用,即使浆幅干燥器是最有利且是本发明的主要应用领域,但本发明的几个不同优点最好用于一有用的目标上。
图3表示了本发明的一组喷吹罩30以及一组相对的直吹罩40。下面,用缩略语“下部罩”来代替喷吹罩,因为它们优选的是放在水平运动的浆幅W之下。在下部罩30之间有自由空间30a,而且同样地,在直吹罩40之间也有自由空间40a。通过空间30a和40a,喷吹空气又流过图2所示热辐射器24,通过鼓风机22的作用,回到喷吹罩。如图3所示,要干燥的料幅W,典型地是浆幅,以水平方向运动穿过料幅间隙25。该间隙25由下面的下部罩30,下部罩是均匀地布置在一个水平面上和由上面的直吹罩40限定,直吹罩也是均匀地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喷吹罩30处,料幅W,通常很重(浆幅带状物比重可高达2000g/sqm)的料幅,由从下部罩30上喷出的气流B2和B3支撑。由直吹罩40的水平下壁的喷孔42喷出的气流B1垂直于料幅W所在的平面并作用到其上,料幅W从上面由所述气流B1来干燥。
图4、6和8A及8B表示下部罩30的详细结构。在下部罩喷嘴座表面31的中部,有一个横向槽32,即一个贯通整个料幅宽度的槽32,该槽开口朝向料幅W,V形槽32的开口角度由a表示,所述角a,通常在范围a=50°~90°,最好a=60°~80°。V形槽32的倾斜壁最好是平面的,并通过中间的曲率半经R的圆弧部分31转过角度b并与喷嘴座表面的水平部分34相接。如从图6中直接看到的那样,角a和b之间的关系为a+2b=180。V形槽32的两个倾斜壁都有若干排喷吹孔33。设置的这些喷吹孔33要被定向使孔中的空气射流B3与平面之间的圆弧部分31b相切,因Coanda效应,所述圆弧部分使空气射流B3转向到喷嘴座表面31的平面部分34上并使射流与所述平面部分平行。喷吹孔33以互相错开的方式布置在V形槽32的相对两侧上以使喷射气流B3在相对方向上彼此交叉相互联锁。因此,一排气流B3平行于料幅W的运行方向并到达它的平面上,而另一排气流是与料幅的平面平行但方向与料幅W的运动方向相反。根据Bernoulli原理,喷射流B3在料幅W和喷嘴座表面31之间形成一个负压区域,而该区域把料幅W稳定在距喷嘴座面31的一定距离H处。所述距离H,通常为H=3…6mm的量级,这样通常料幅W的空气干燥是最有效的。
在喷嘴座表面31的两个侧面区域,在料幅W方向的整个长度L1设置了下斜的侧向部分,它与料幅W之间高度比喷嘴座表面31的中间部分34到料幅W之间高度低。如图6,所述侧向部分35是倾斜平面部分,在喷吹罩30边部到水平部分34之间距离用h2表示。
在本发明的喷吹罩中,在料幅W的处理间隙25中料幅W之下方,在水平喷嘴座表面部分31的空气速度首先是基本不变的,而当空气流沿向罩30边缘及流向处理缝25内的空间30a处时在喷嘴座表面部分35、35b、35d、35e处的空气速度阶跃地或逐渐地降低。因此传热放大大强化,如以后在图9和图10中将示出的实验结果所示。传热的强化极大地起因于在下倾的喷嘴座表面部分35、35b、35d、35e处,平行于料幅W平面的空气流速大大地降低,首先它强化了直吹气流B2的传热。
在一个浆幅干燥器中,如图4和5所示的下部罩30和直吹罩40被布置成一个在另一个之上且一个与另一个相面对,这样面41和31彼此基本平行,通常是水平状的。在直吹罩40的面41的边缘可有一圆弧部分43,而在下部罩的喷嘴座表面31的边缘也有相对应的圆弧部分31a。
在下部罩30和直吹罩40的相对的表面31和41上设有喷射孔42;36。在下部罩30上的孔36的优选分布如图8。通过所述孔36,42,正交喷流B1、B2指向料幅W,料幅的干燥就是由它们完成。由于流动横截面的增加使喷嘴座表面部分35的空气速度下降,所以直吹气流B2作用在料幅W下面的时间更长。
图8B是表示一个较好实施例中上述V形槽32示范尺寸和几何形状示意图。图8B所示的几何形状是相对横向垂直中心平面K-K是对称的。V形槽设计的起始点是让由相对两侧吹出的空气流F1和F2与连接到槽边缘的圆弧部分31b相切,这样,因Conada效应使得所述空气射流转向并变成与喷嘴座表面34平行。槽32与喷嘴座表面之间的区域必须相当圆滑以此使空气开始沿喷嘴座面34运动。
图7A至7E表示喷吹罩30的喷嘴座表面的几个可变实施例。图7A所示的喷嘴罩30A包括喷嘴座表面31,其中在V形槽32两测有水平部分34,并且在它们之后有倾斜面35。
图7B表示了一个特别有利的喷吹罩30B,其中,在V形槽32的两侧有喷嘴座表面的水平部分34b,并且在它们之后,有阶梯部分37,它们都与喷嘴座表面第一水平部分34b和喷嘴座表面上的位于阶梯部分37之后的平面部分35b垂直。喷嘴座表面31的两个初始部分34b彼此平行并在同一水平平面内。以相对应的方式喷嘴座表面31的侧面部分37彼此平行并在同一水平面,图7B也表示了喷吹罩30B的最好示范尺寸。根据图7B,阶梯部分37的高度h2=10mm。通常,阶梯部分的高度可在范围为h2=7~15mm内选取。
图7C中表示一个作为参考的喷吹罩30C,该罩有一完整的平面状喷嘴座表面31C。恰当地说,喷嘴罩30C并不是本发明的,并且此处示出仅仅是作为一个参考,所述的比较结果参见图9和10,它将在以后进一步作详细描述。
图7D表示本发明的喷吹罩30D,该罩有一个相当长的平面状喷嘴表面部分34d及相当短的和陡的倾斜部分35d,图7d中同样也给出了最好的示范尺寸。
图7E是图7B所示喷吹罩的另一变换实施例,其变化是有相对长的喷嘴座表面部分34e和阶梯部分37,在其后接着相对短的喷嘴座表面部分35e,图7E也同样给出了所述喷吹罩30E的示范结构。
图8A表示在V形槽32上的喷嘴孔33相对位置以错开布置以使相对方向的喷射流互相交叉吹出。在喷嘴座表面上的孔36有四排,一排接一排以错开方式布置使喷射流B2和B3彼此既不相遇又不互相干扰,喷嘴33之间的相互间隔一般范围在20~50mm,相对应地,喷嘴孔36之间在横向及加工方向的间距一般为40~100mm范围。
而且,作为图6和图7所示的喷吹罩的尺寸,要在下面作说明,参考图6的指示,在喷嘴座表面中部的V形槽32的角度a范围是a=50°~90°,此情况下Coanda面31b的角b的范围是b=45°~65°,V形槽高度h1的范围一般为h1=(2~5)×φ,其中φ是在V形槽32壁上的喷嘴孔33的直径。喷嘴孔33的直径φ要根据直吹喷孔36的直径来定,以使从喷射孔33中喷出的支撑气流B3的空气量大约是喷吹气流B2和B3空气总量的30~60%,最好是35~45%,在喷嘴座表面31上的倾斜或阶梯状的侧面部分35、35b、35d、35e的长度L1要选择为(0.1~0.3)×L,最好(0.2~0.25)×L,而L是喷吹罩在加工方向上的总长度。所述长度L一般为L=300~500mm,斜面部分35、35d或阶梯部分35b和35e的高度差选择为h2=7-15mm,最好h2≈10mm。
图9和图10表示用图7A~7E所示的喷孔所获得的实验结果。在图9和10中,垂直轴代表传热系数aR,而水平轴表示料幅W距喷嘴座表面31,具体是其水平部分34的距离。在图7A~7E中字母标记对应于图9和10中的曲线A~E。
由上述的喷孔,作出图7A~7E所示的变型,其传热由向金属平板吹热空气的静态实验装置检验。由放在金属平板内的温度检测器测量出板的加热速度,从而得到传热系数。在图9和图10中,可以看到在两个不同的喷吹速度下测到的相对传热系数aR作为料幅和喷吹罩的喷嘴座表面31之间距离H的函数。根据这些结果,较低的边部35、35b、35d、35e,当距离H等于通常的浆幅W的气载距离时(3~6mm)侧面部35、35b、35d、35e的下降高度h2使传热系数比平板喷嘴座面(图7C的喷嘴面31C)的传热系数要提高5~10%,相反,在较大距离H下,侧面部分35的下降就不带来任何相应的优点。当喷嘴座表面31的边部35,35b水平方向的下降宽度最长时,基本上在中间位置(图7A和7B)其增加是最高的。图9中的测量结果是在喷吹流B2和B3的流动速度Wpuh=26m/s下得到的,而图10的测量结果是在流动速度Wpuh=34m/s下得到的,而空气流温度Tpuh=150℃。由图9和图10看出,在最优气载料幅W的距离H=3~6mm下相对传热系数aR确实有很大区别。
在图9和图10测量中使用的模拟和测量方法在P.Heikkila和I.Jokioinen的论文中已作了详细的描述,它公开在赫尔辛基论文集中,名称为“气动干燥器传热”作为浆和纸干燥的替换方法,赫尔辛基,6月4~7日(1991)。
根据上述测量,根据现在的观点和基于得到的测量结果,本发明最好实施例是如图7A中所示的喷吹罩30A。根据图9和图10的测量结果,图7B所示带有阶跃部分37的喷嘴座表面34b,35b在传热上最好,但全面考虑下来,图7A所示带有连续下降斜坡边部35的喷嘴座表面的喷吹罩30A是最好的,因为,用它,产生“雪茄”的危险较低,因为喷吹面的几何形状上不会有尖角。因此,根据现在的估计,当浆幅W离喷嘴座表面31的水平部分34的距离为~5mm时,图7A(同样对应于其尺寸)的喷吹罩是本发明最好的实施例。
下面,给出权利要求书,而且有关本发明的不同变化都将落于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制的及以示范性在上而已作说明的不同形式的本以明构思的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利用空气干燥料幅,特别是相当高克数的料幅,如浆幅的方法,其中从要被干燥的料幅(W)下面,向其喷射基本与料幅正交的空气射流(B2)和基本上平行于料幅(W)平面的空气射流(B3),通过这些喷射流(B2,B3)向料幅传热并由空气无接触地悬浮料幅,使料幅稳定地通过干燥器,其特征在于:为使换热量高于平面型喷嘴罩(图7C,31C)的换热量,使平行于要干燥的由空气支撑的料幅并与喷嘴座表面有关的气流速度开始时保持基本不变,因使喷嘴座表面的测面区域(35、35b、35e)顺气流方向成斜坡状和/或低阶梯状,从而使所述喷嘴座表面(31)的侧面区域(35、35b、35d、35e)处流动的气流速度下降。
2.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是,在该方法中,使用了多个喷吹罩(30),罩(30)设在料幅(W)的下方,罩的上部面为支撑料幅(W)的喷嘴座表面(31),与料幅(W)的运动方向平行并同向的以及与所述运动方向相反的喷射流(B3)从位于所述喷嘴座表面中间的槽(32)中成交叉状喷吹出,与料幅正交的喷射流(B2)对着料幅从喷嘴座表面上的喷嘴孔(36)中射出,喷吹到料幅(W)下表面的后者的作用时间,因料幅和喷嘴座表面(31)的测面区域(35、35b、35d、35e)的喷嘴座之间的流通截面增加,变得更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喷嘴座表面(31)的所述的阶梯状的或斜坡状侧面区域(35、35b、35d、35e),优化了干燥空气与料幅的传热,并可调节待干燥的和悬浮的气载移动料幅与喷嘴座表面(31)有关的高度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喷嘴座表面的中间槽(32)以反向成交叉喷出的喷射气流(B3)从喷嘴孔(33)中定向喷出基本上与设在喷嘴座表面(31)的开始段处的弧形导向面(31b)相切,由该导向面和Coanda效应,喷射气流(B2.F1.F2)转过一定角度(b)使它们与喷嘴座表面(31)的起始部分(34)平行以及与其贴近地移动的料幅平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喷嘴座表面(31)成交叉状喷出并与料幅(W)平面平行的稳定用喷吹气流(B3)的喷气量是喷吹罩(30)喷出的所有气量的30-60%,最好约为35-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并行于喷嘴座表面和待干燥和悬浮的料幅W平面的交叉喷射气流(B3)在喷吹罩吹罩(30)的喷嘴座表面的侧面区域的平行于相邻料幅运动方向的料幅的整个长度L1内减速,其中L1=(0.1~0.3)×L,其中L是喷吹罩(30)的喷嘴座表面(30)的总长度,L的长度范围为L=300~50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喷吹罩(30)喷出的气体从干燥和处理间隙(25)流出通过所述喷吹罩之间的空间(30a)排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了与位于待干燥的和悬浮的料幅(W)下方的喷吹罩(30)相对设置的上部直吹罩(40),从罩(40)内引出的喷吹气流(B1)基本垂直于料幅(W)平面,在此情况下,料幅(W)的两测同时干燥。(图1、2和3)。
9.一种空气干燥器的喷吹罩(30),流出该罩的空气喷吹气流(B2,B3)作用到要干燥的料幅(W)上,由这些喷吹气流将干燥空气的热量传给料幅(W)并达到非接触支撑及稳定料幅的运动,所述喷吹罩包括:一个罩体,其中有对着料幅(W)的一喷嘴座表面(31),在该面(31)中部有一个在相对于料幅(W)运动方向横置的且基本上是V形的槽(32),槽口朝向料幅(W)且在其相对的两壁上有许多孔(33),使得彼此成相对方向交叉的支撑和稳定空气喷射气流能从多个孔(33)中射出,而且在喷嘴座表面(31)上的V形槽(32)的两侧,有彼此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水平状喷嘴座面部分(34),其特征是:由进一步远离要支撑的料幅(W)的阶梯和/或斜坡形喷嘴座面部分(35、35b、35d、35e)构成所述喷嘴座面部分(34)的扩展部分,在这个喷嘴座面部分区域内所述支撑和稳定空气流速度低于主要为水平状喷嘴座面部分(34)的气流速度,而且喷嘴座面(31)上设有喷孔(36),通过它可由喷吹罩(30)喷射出基本正交于要支撑的料幅(W)平面的附加喷吹气流(B2)。
10.如权利要求9的喷吹罩,其特征是V形槽(32)的两个平面壁的延伸部分由圆弧状Coanda引导面(31b)组成,该面继续延伸到喷嘴座面(31)水平部分(34),所述V形槽(32)上喷孔(33)要设置成使从它们中喷出的喷射气流(B3)的主方向与面对气流设置的圆弧Coanda引导面基本上相切。
11.如权利要求9或10之一的喷吹罩,其特征是:V形槽两个平面壁的夹角(a)在范围a=50°~90°,而V形槽的深度h1为(2-5)×φ,其中φ是V形槽(32)壁上喷孔的直径。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吹罩,其特征是,所述喷嘴座面(31)的阶梯和/或坡形侧面区域(35、35b、35d、35e)在料幅(W)运动方向上的相对应长度L1选择为1L1=(0.1~0.3)×L,其中,L是喷吹罩(30)在料幅(W)运动方向上的总长度,其范围选择在L=300~500mm,所述喷嘴座面的侧面区域(35)与喷吹罩(31)的水平部分(34)之间的最大高度差h2选择为h2=7~15mm。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吹罩,其特征是:在V形槽(32)的所述喷孔(33)是交错状设在相对的V形槽壁上并基本上均匀间隔,其间距选择在20~50mm范围,而且在所述喷嘴座面(31)上的孔(36)相对于所述喷孔(33)错开地布置,并在料幅(W)运动方向上设置3~5个横排,且在料幅(W)运动方向和横向都基本等距离布置,其距离选择在40~100mm范围内。
14.一种浆幅干燥器,其特征是该浆幅干燥器包括多个喷吹罩(30),它们以一水平间隙(30a)相隔布置,通过这个间隙(30a),用于支撑、干燥和稳定料幅(W)的空气基本上都被从处理间隙(25)中排出,在料幅(W)的运动方向有许多在同一水平面上一个接一个的所述喷吹罩(30),并且有几行所述喷吹罩(30)一行设在另一行之上,以使要干燥的浆幅(Win-Wout)由空气支撑在浆幅干燥器的罩内上下层设置成水平状前、后运动地通过干燥器,料幅(W)的来回运动方向的转变通过转向轮(13)完成。
15.如权利要求14的浆幅干燥器,其特征是:在所述喷吹置(30)的对面,料幅(W)之上,设有直吹罩(40),通过面对料幅设置的所述罩的平板面(41)上的喷孔或槽(42)喷出基本正交的喷吹气流作用到料幅(W)上,并且在所述直吹罩(40)之间,设有中间间隙(40a),上部喷吹空气进一步通过它流走。
16.如权利要求15的浆幅干燥器,其特征是放在料幅(W)之下的喷吹罩(30)和放在它们对面的直吹罩(40)在料幅(W)运动方向上相互比较是等长度的,并且一个对一个是等距离间隔。
CN93104033A 1992-03-19 1993-03-19 非接触空气干燥料幅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喷吹罩和浆幅干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103165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921193 1992-03-19
FI921193A FI92421B (fi) 1992-03-19 1992-03-19 Menetelmä ainesratojen ilmakuivatuksessa, ilmakuivattimen suutin-puhalluslaatikko ja sellukuivati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85A CN1081485A (zh) 1994-02-02
CN1031656C true CN1031656C (zh) 1996-04-24

Family

ID=8534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3104033A Expired - Lifetime CN1031656C (zh) 1992-03-19 1993-03-19 非接触空气干燥料幅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喷吹罩和浆幅干燥器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EP (1) EP0561256B1 (zh)
JP (1) JP3305802B2 (zh)
KR (1) KR0172974B1 (zh)
CN (1) CN1031656C (zh)
AT (1) ATE203071T1 (zh)
BR (1) BR9301228A (zh)
CA (1) CA2092004C (zh)
DE (1) DE69330413T2 (zh)
ES (1) ES2159510T3 (zh)
FI (1) FI9242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9586C (zh) * 2005-02-28 2007-08-01 陈建辉 热风穿透式卫生纸机及热风穿透干燥卫生纸的加工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34473C2 (de) * 1993-10-11 1997-07-03 Krieg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Schwebendführen einer laufenden Bahn
US5590480A (en) * 1994-12-06 1997-01-07 W. R. Grace & Co.-Conn. combination air bar and hole bar flotation dryer
SE505113E (sv) 1995-10-31 2000-03-08 Flaekt Ab Blåslåda f¦r användning i en anläggning f¦r torkning av en materialbana
FI107549B (fi) * 1996-06-19 2001-08-31 Metso Paper Inc Menetelmä ja laite paperirainan tai vastaavan rainamaisen materiaalin päällepuhallus- ja/tai läpipuhalluskuivatuksen yhteydessä
US6119362A (en) * 1996-06-19 2000-09-19 Valmet Corporation Arrangements for impingement drying and/or through-drying of a paper or material web
FI102981B1 (fi) * 1997-08-18 1999-03-31 Valmet Corp Menetelmä ja laite sellurainan kuivatuksessa
FI991497A0 (fi) * 1999-06-30 1999-06-30 Valmet Corp Leijukuivaimen suutinjärjestelmä
CN100404990C (zh) * 2000-09-24 2008-07-23 3M创新有限公司 蒸气收集方法
FI110626B (fi) 2000-11-29 2003-02-28 Metso Paper Inc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kuitupohjaisen massarainan kuivaamiseksi
US6564473B2 (en) 2001-10-22 2003-05-2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High efficiency heat transfer using asymmetric impinging jet
DE10335581A1 (de) * 2003-07-31 2005-02-24 Voith Paper Patent Gmbh Vorrichtung zur Führung und Trocknung einer laufenden Faserstoffbahn
DE102004039988A1 (de) * 2004-08-18 2006-02-23 Voith Paper Patent Gmbh Lufttrockner
FI119153B (fi) * 2006-11-14 2008-08-15 Metso Paper Inc Ilmakuivaimen päätyosa, ilmakuivain, menetelmä ilmakuivaimen päätyosassa ja puhaltimen käyttö
SE530625C2 (sv) * 2006-12-06 2008-07-22 Andritz Tech & Asset Man Gmbh Torklåda
US8088255B2 (en) 2008-04-18 2012-01-03 Honeywell Asca Inc Sheet stabilizer with dual inline machine direction air clamps and backsteps
SE535179C2 (sv) * 2010-07-14 2012-05-08 Andritz Tech & Asset Man Gmbh Sätt att torka en massabana och anordning för torkning av en sådan bana
SE535634C2 (sv) * 2010-11-16 2012-10-23 Andritz Tech & Asset Man Gmbh Cellulosatork som har nedre blåslådor samt förfarande för torkning av en bana av cellulosamassa
SE536108C2 (sv) * 2010-11-16 2013-05-07 Andritz Tech & Asset Man Gmbh Torklåda som innefattar åtminstone två zoner för torkning av en cellulosamassabana
DE102010052044A1 (de) * 2010-11-23 2012-05-24 Vits Technology Gmbh Verfahren und Anlage zum Imprägnieren und Trocknen einer durchlaufenden Papierbahn
DE102011006698A1 (de) * 2011-04-04 2012-10-04 Voith Patent Gmbh Verfahren zum Trocknen einer Faserstoffbahn in einer Trockenvorrichtung und Trockenvorrichtung
FI124793B (fi) * 2011-07-06 2015-01-30 Balance Engineering Oy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kuivatustehokkuuden ja energiatehokkuuden lisäämiseksi sellunvalmistuksen kuivatusosan yhteydessä
CN102733244B (zh) * 2012-07-12 2015-04-01 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溶解浆板机干燥箱内刮纸的方法及其结构
SE538854C2 (sv) * 2014-01-09 2017-01-03 Valmet Oy Rullstol för mottagande och upprullning av en pappersbana, som kommer från en torkcylinder i en pappersmaskin, till en rulle, samt en pappersmaskin som använder en rullstol
ES2748449T3 (es) * 2014-05-15 2020-03-16 Inspiron Engineering Private Ltd Colector
CN105066619A (zh) * 2015-07-23 2015-11-18 滁州金春无纺布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穿引布料的纺织烘燥设备
CN107940922A (zh) * 2017-12-12 2018-04-20 深圳市共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箱式热泵干燥箱
EP3916150A1 (en) * 2020-05-26 2021-12-01 Valmet Technologies Oy Nozzle system of a device for contact-free treatment of a running fiber web
FI130158B (fi) * 2022-02-04 2023-03-21 Valmet Technologies Oy Leijumassankuivain poikkisuuntaisilla puhalluslaatikoilla
CN114993017B (zh) * 2022-07-29 2022-10-14 佛山市新飞卫生材料有限公司 离型纸细散式气流悬浮烘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43474B (de) * 1960-02-08 1963-02-14 Artos Maschb Dr Ing Meier Wind Duesengehaeuseanordnung fuer die Behandlung und beruehrungsfreie Fuehrung von bahnfoermigem Gut
BE645430A (zh) * 1963-03-19
SE393826B (sv) * 1974-05-29 1977-05-23 Svenska Flaektfabriken Ab Anordning for att vid transport av ett ban- eller arkformigt av luft uppburet material, framfora materialet i ett fixerat stabilt svevlege genom en eller flera etager av en behandlingsanleggning, foretredesvis en ...
SE450644B (sv) * 1985-01-16 1987-07-13 Flaekt Ab Anordning anvendbar vid en for torkning av ett material avsedd anleggning
DE3715533C2 (de) * 1987-05-09 1997-07-17 Krieger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Schwebendführen von Materialbahnen
EP0298299B1 (de) * 1987-07-07 1991-10-09 Hilmar Vits Vorrichtung zum berührungslosen Führen von Materialbahne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9586C (zh) * 2005-02-28 2007-08-01 陈建辉 热风穿透式卫生纸机及热风穿透干燥卫生纸的加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9330413T2 (de) 2002-06-20
FI92421B (fi) 1994-07-29
JP3305802B2 (ja) 2002-07-24
JPH06248593A (ja) 1994-09-06
FI921193A0 (fi) 1992-03-19
ES2159510T3 (es) 2001-10-16
BR9301228A (pt) 1993-09-21
CA2092004A1 (en) 1993-09-20
FI921193A (fi) 1993-09-20
EP0561256B1 (en) 2001-07-11
KR930019930A (ko) 1993-10-19
ATE203071T1 (de) 2001-07-15
EP0561256A1 (en) 1993-09-22
CA2092004C (en) 1998-05-19
DE69330413D1 (de) 2001-08-16
KR0172974B1 (ko) 1999-03-30
CN1081485A (zh) 1994-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56C (zh) 非接触空气干燥料幅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喷吹罩和浆幅干燥器
FI60261C (fi) Oevertrycksmunstycke foer behandling av banor
US4274210A (en) Gas nozzle for use in treating material webs
CA2377523C (en) Nozzle arrangement in airborne web-drying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heat transfer in airborne web-drying
US7975402B2 (en) Nozzle insert for a Yankee impingement hood
CA1155264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ersing filaments
CN1037626C (zh)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
CA2670946C (en) Apparatus for scattering fibrous material, e.g. chips
EP0472208B1 (en) Gas management system for closely-spaced laydown jets
CN101040057A (zh) 限制鼓气或鼓风冷却区中钢条或铝条振动的方法和设备
CN1407305A (zh) 幅料的热处理装置
FI74312C (fi) Metod och anordning foer en pappersmaskins viraparti.
CN101910513B (zh) 造纸机或类似设备的干燥部中用于节约能源的装置和方法
CN1729378A (zh) 用于网状材料的干燥或加热处理的设备及其方法
IE45714B1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ransporter containers
US4212607A (en) Fiber distributor
CN1214153C (zh) 造纸机的一杨克式烘缸和一辊子中的装置
US4397794A (en) Rotary gas washers
CN1077637C (zh) 在造纸机后部烘缸烘干表面处理的纸幅的方法和后部烘缸
CN1152643A (zh) 优质无机纤维毡的制造方法及装置
CN108975287A (zh) 硫酸生产工艺中干燥吸收装置的运行方法
KR101897035B1 (ko) 분진 포집 성능을 향상시키는 고형연료 저장고 실내 구조
SU1038763A1 (ru) Сушилка дл длинномерных материалов
JPS6212345B2 (zh)
MXPA06010135A (en) Step air foi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3031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1996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