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4155B - 显示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4155B
CN103164155B CN201210524155.6A CN201210524155A CN103164155B CN 103164155 B CN103164155 B CN 103164155B CN 201210524155 A CN201210524155 A CN 201210524155A CN 103164155 B CN103164155 B CN 1031641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image
processing
ratio
initial coordi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241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4155A (zh
Inventor
足立宏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164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4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4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4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6Zoom, i.e. interaction techniques or interactors for controlling the zooming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显示器;和触摸面板,布置在显示器上或与显示器一体地形成,检测用户的触摸输入。信息处理设备:设置与由触摸面板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一位置对应的初始坐标;基于初始坐标设置显示器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及基于初始坐标和由触摸面板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一中连续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控制显示器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Description

显示处理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1年12月12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1/569,548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在先申请日的利益,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处理装置,该显示处理装置有利地应用于具有关于显示单元显示显示的项目的功能的电子装置,诸如蜂窝电话、PHS电话(PHS:个人手提电话系统)、PDA装置(PDA:个人数字助手)、电子照相机装置、电子摄像机装置、便携式游戏装置、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装置等,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操作员的预定操作执行显示的项目的放大处理或执行显示的项目的缩小处理的显示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存在具有显示比例改变功能的蜂窝电话,由此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根据操作员的操作而改变。
在这种蜂窝电话的情况下,用于执行显示比例的改变操作的硬件按键布置在壳体上。用户操作该硬件按键以执行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的改变操作。
另一方面,存在显示软件按键而非硬件按键以用于关于显示单元执行显示比例的改变操作的已知的蜂窝电话。操作者操作软件按键以执行显示单元上显示的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的改变操作。
发明内容
然而,具有显示比例改变功能的常规蜂窝电话必须在壳体上提供用于执行显示比例的改变操作的硬件按键,或者在显示单元上显示软件按键以执行显示比例的改变操作。
因此,常规蜂窝电话具有这样的问题:在壳体上需要用于硬件按键的专用物理安装区域。另一方面,常规蜂窝电话具有这样的问题:需要显示单元上的物理显示区域以显示软件按键。
此外,利用常规蜂窝电话,硬件按键的安装位置位于壳体上的预定位置。类似地,软件按键的显示位置是显示单元上的预定显示位置。
这意味着:在操作硬件按键的情况下或者在操作软件按键的情况下,操作者必须利用某一操作位置执行显示比例的改变操作。因此,常规蜂窝电话具有这样的问题:根据其显示比例将要被改变的显示项目的显示位置或操作对象的操作状况等,显示比例的改变操作是困难的。
这个问题由以下情况所导致:硬件按键的安装位置或软件按键的显示位置已经被固定,并且硬件按键或软件按键的位置不能根据显示项目的显示位置或操作项目的操作状况等而移动。
考虑到上述缺点,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显示器;
触摸面板,布置在显示器上或与显示器一体地形成,检测用户的触摸输入;和控制器,设置与由触摸面板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一位置对应的初始坐标;基于初始坐标设置显示器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及基于初始坐标和由触摸面板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一中连续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控制显示器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涉及一种由信息处理设备执行的方法,该信息处理设备包括显示器和触摸面板,触摸面板布置在显示器上或与显示器一体地形成,触摸面板检测用户的触摸输入,该方法包括:设置与由触摸面板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一位置对应的初始坐标;基于初始坐标设置显示器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及基于初始坐标和由触摸面板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一中连续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控制显示器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当该计算机程序由包括显示器和布置在显示器上或与显示器一体地形成的检测用户的触摸输入的触摸面板的信息处理设备执行时,该计算机程序使信息处理设备执行包括下述步骤的处理:设置与由触摸面板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一位置对应的初始坐标;基于初始坐标设置显示器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及基于初始坐标和由触摸面板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一中连续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控制显示器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方框图。
图2是用于描述用作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动作和用作第六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照相机贯通图像(camera through image)上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3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作蜂窝电话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动作的基础的初始坐标等的示图。
图4A和4B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作蜂窝电话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动作的基础的初始坐标等的示图。
图5A和5B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操作距离和显示比例的改变速度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6A-6E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放大操作的示图。
图7A-7E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缩小操作的示图。
图8是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用作第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动作和用作第七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9A-9F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初始坐标的重置处理的示图。
图10是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用作第三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动作的前一半和用作第八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动作的前一半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用作第三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动作的后一半和用作第八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动作的后一半的流程图。
图12A-12D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放大操作的示图。
图13A-13D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缩小操作的示图。
图14是用于描述本发明的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动作和用作第九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5A-15D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放大操作的示图。
图16A-16D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缩小操作的示图。
图17是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用作第五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动作和用作第十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图18A-18D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放大操作的示图。
图19A-19D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缩小操作的示图。
图20A-20E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放大操作的示图。
图21A-21E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缩小操作的示图。
图22A-22F是用于描述根据第七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初始坐标的重置处理的示图。
图23A-23D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放大操作的示图。
图24A-24D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缩小操作的示图。
图25A-25D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放大操作的示图。
图26A-26D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缩小操作的示图。
图27A-27D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放大操作的示图。
图28A-28D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缩小操作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例子,本发明能够应用于蜂窝电话。
[第一实施例]
(蜂窝电话的结构)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方框图。如图1中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具有天线1和通信电路2以执行无线通信,诸如与基站的语音通信、电视电话通信、电子邮件、Web数据(Web:万维网)等。
此外,蜂窝电话具有:扬声器单元3,用于获得接收的语音的声音输出等;麦克风单元4,用于收集发送的语音等;显示单元5,显示单元5是所谓的触摸面板;和多个硬件按键6,以物理方式布置在蜂窝电话的壳体上。
此外,蜂窝电话具有:发光单元7(LED:发光二极管),用于通过光向用户通知发送或接收的通信等;照相机单元8,用于拍摄所希望的被摄体的静止图像或移动图像;振动单元9,用于振动蜂窝电话的壳体并向用户通知发送或接收的通信等;和定时器10,用于对当前时间点计数。
此外,蜂窝电话具有:加速度传感器11,用于检测应用于蜂窝电话的壳体的振动操作等;GPS天线12(GPS:全球定位系统)和GPS单元13,用于检测蜂窝电话的当前位置或利用照相机单元8拍摄的静止图像和移动图像的成像位置等。
此外,蜂窝电话具有:存储器14,其中存储用于执行经基站的无线通信处理的通信程序和各种类型应用程序以及利用这些各种类型应用程序处理的各种类型数据等;和控制单元15,控制整个蜂窝电话的动作。
提供“投影型电容式触摸面板”作为触摸面板,该触摸面板是显示单元5。投影型电容式触摸面板具有绝缘膜和在绝缘膜下方的电极层,并且还具有基底层,该基底层具有控制IC(控制集成电路)。
在位于绝缘膜下方的电极层上,由具有透明电极(诸如,ITO(铟锡氧化物))的两个水平和垂直层构成的大量马赛克形状电极图案布置在基底(诸如,玻璃或塑料)上。
投影型电容式触摸面板检测由接触操作或非接触操作导致的两个垂直和水平电极行的电极的电容变化以识别操作位置。通过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中的每个方向上提供多个电极行,能够检测接触操作的许多点。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例子中,提供“投影型电容式触摸面板”作为显示单元5,但替代于这种“投影型电容式触摸面板”,可提供所谓的“显示型电容式触摸面板”。
在存储器14中存储上述通信程序以及用于执行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改变控制的显示处理程序。
此外,用于执行照相机单元8的静止图像和移动图像的成像控制以及执行经受成像处理的被摄体的成像比例调节和拍摄的图像的显示比例改变控制的照相机控制程序存储在存储器14中。
本发明应用于这种蜂窝电话上的显示处理程序和照相机控制程序的成像比例改变控制功能。
描述本发明应用于显示处理程序的例子作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此外,稍后描述本发明应用于上述照相机控制程序的成像比例调节和显示比例改变控制功能的例子作为第六实施例至第十实施例。
返回到原始描述,除了上述各种程序之外,用于对来自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图像的人脸的图像的识别处理的脸部识别处理程序、用于控制电子邮件的创建和发送/接收的电子邮件管理程序以及用于执行登记用户的日程的日历的管理的日历管理程序存储在存储器14中。
此外,用于通过访问在预定网络(诸如,通信网络或互联网)上提供的服务器装置并发送/接收信息以进行Web页观看的Web浏览程序、用于执行地址簿(其中登记朋友和熟人等的个人信息(诸如,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脸部照片等)(即,个人信息的登记区域))的管理的地址薄管理程序和用于执行音乐数据的播放的音乐播放器程序存储在存储器14中。
此外,登记用户的所希望的日程的日历(即,日历数据登记区域)和登记朋友和熟人等的用户姓名、静止图像(脸部照片等)、地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出生日期等的地址薄(即,每个用户的个人信息的登记区域)存储在存储器14中。
此外,基于音乐播放器程序播放的音乐数据、基于照相机控制程序的看片器功能和移动图像播放功能播放的静止图像数据和移动图像数据、发送/接收的电子邮件数据以及接听/播打的电话和接收/发出的电子邮件的历史存储在存储器14中。
(显示比例的改变处理动作)
通过用户利用手指等在显示单元5上的所希望的位置触摸操作工具并滑动触摸的手指,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这种蜂窝电话能够实现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改变操作。
图2中的流程图显示这种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的流程。在蜂窝电话的主电源打开时,蜂窝电话的控制单元15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4中的显示处理程序开始图2中的流程图中显示的处理。
在步骤S1中,控制单元15监测是否存在用于指定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的改变操作的任何预定操作。例如,在根据本实施例指定蜂窝电话上的显示比例的改变的情况下,在处于存储在存储器14中的所希望的静止图像或所希望的网页图像等显示在显示单元5上的状态的同时,用户通过在显示单元5上的可选位置利用操作工具(诸如,手指)触摸而进行操作,并在手指仍然触摸的同时等待某一量的时间或更多的时间过去(长按压操作)。
在基于定时器10的定时信息在显示单元5上的相同位置检测到长按压操作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并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例子中,作为使控制单元15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的触发因素的操作是在显示单元5上的相同位置的长按压操作,但控制单元15可在检测到在显示单元5上的任何位置的触摸操作的情况下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另一方面,控制单元15可在检测到显示单元5上的预定滑动操作的情况下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
此外,基于电容值的改变,作为电容式触摸面板的显示单元5检测显示单元5上的操作位置。当操作工具触摸显示单元5时,发生电容值的改变。此外,甚至在操作工具没有触摸显示单元5的情况下,当操作工具在显示单元5附近时,发生电容值改变。
因此,甚至利用伴随电容值的改变的非接触操作,也能够执行长按压操作等。因此,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使用以及与本发明一起使用的“触摸操作”的概念应该理解为也包括改变电容值的“非接触操作”以及接触操作,通过非接触操作和接触操作,操作工具触摸显示单元5。
接下来,在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时,在步骤S3中,控制单元15在存储器14中存储用户的手指停止的显示单元5上的坐标作为初始坐标,并如图3中所示设置以初始坐标为中心的预定范围作为使由用户执行的显示比例的改变操作无效的操作无效区域,并且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4。
在步骤S4中,如图3中所示,控制单元15利用穿过初始坐标的直线作为边界在一个显示区域侧设置用于接受放大操作的放大操作区域,并且控制单元15在另一显示区域侧设置用于接受缩小操作的缩小操作区域,并且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5。
需要注意的是,在如图3中所示的例子中,在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时,控制单元15利用穿过初始坐标的直线(或者可使用曲线)作为边界把显示区域分成左右两个部分,一个显示区域侧设置为放大操作区域并且另一显示区域侧设置为缩小操作区域,但相反地,一个显示区域侧可设置为缩小操作区域并且另一显示区域侧设置为放大操作区域。
另外,在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可利用穿过初始坐标的直线作为边界如图4A中所示把显示区域分成顶部和底部两个部分,把一个显示区域侧设置为放大操作区域并且把另一显示区域侧设置为缩小操作区域。相反地,在分成顶部和底部的显示区域中,一个显示区域侧可设置为缩小操作区域,并且另一显示区域侧设置为放大操作区域。
此外,在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可利用穿过初始坐标的直线作为边界如图4B中所示倾斜地把显示区域分成两个部分,把一个显示区域侧设置为放大操作区域并且把另一显示区域侧设置为缩小操作区域。相反地,在倾斜地划分的显示区域中,一个显示区域侧可设置为缩小操作区域,并且另一显示区域侧设置为放大操作区域。
接下来,作为例子,在执行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放大操作的情况下,通过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移动到放大操作区域中,用户操作正在触摸并停止在与初始坐标对应的显示单元5上的位置的操作工具(诸如,手指)。
此外,在执行蜂窝电话上的显示项目的缩小操作的情况下,通过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移动到缩小操作区域中,用户操作触摸并停止在与初始坐标对应的显示单元5上的位置的操作工具(诸如,手指)。
在图2中的流程图的步骤S5中,控制单元15监测是否存在由停止在初始坐标的操作工具执行的移动。也就是说,控制单元15检测在显示单元5上的触摸操作位置的坐标的转变,并且基于此,确定操作工具的移动操作方向和操作区域。在步骤S5中,在检测到操作工具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6,并且在未检测到操作工具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9
在未检测到操作工具的移动操作而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9时,控制单元15确定操作工具是否已执行释放操作,所述释放操作使触摸显示单元5的操作工具与显示单元5分开。
利用这种蜂窝电话,在停止显示比例改变操作的情况下,用户使正在触摸显示单元5的操作工具(诸如,手指)与显示单元5分开。因此,在检测到操作工具的释放操作时,控制单元15意识到已由用户给出显示比例改变操作的停止指令,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0。在步骤S10中,控制单元15使控制单元15的模式从显示比例改变模式返回到能够实现一般操作(诸如,显示项目的滚动操作和文本输入操作等)的正常模式,并结束图2中的流程图中显示的总体处理。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操作工具的移动操作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6时,控制单元15确定经受由用户执行的移动操作的显示单元5上的区域是否在使显示比例改变操作无效的操作无效区域内。
在操作工具位于操作无效区域内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1并且不执行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因此,控制单元15等待操作工具位于操作无效区域外面,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7。
在步骤S7中,控制单元15基于操作工具的当前坐标确定操作工具是否当前位于放大操作区域中。在确定操作工具当前位于放大操作区域中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控制单元15基于放大操作区域中的操作工具的坐标和初始坐标检测放大操作区域中的当前操作位置和与初始坐标对应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并按照根据这种距离的速度改变显示比例,同时按照以上改变的显示比例放大并显示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9。
需要注意的是,在执行显示项目的放大处理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对存储在存储器14或临时存储存储器等的将要经受放大处理的显示项目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数据内插处理等,由此以所谓的数字方式执行显示项目的放大处理,并把其显示在显示单元5上。
在步骤S9中,控制单元15确定是否存在上述操作工具的释放操作,并且如果确定已执行释放操作,则在步骤S10中使控制单元15的模式从显示比例改变模式返回到正常模式,并结束图2中的流程图中显示的全部处理。
此外,在步骤S9中,在确定未执行释放操作时,这意味着继续执行操作工具的操作,因此,控制单元15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5,并再次监测是否存在操作工具的任何移动操作。
另一方面,在步骤S6和步骤S7中,确定操作工具当前在操作无效区域外面并且也位于放大操作区域外面意味着:操作工具当前位于缩小操作区域中。
因此,在步骤S7中确定操作工具当前位于放大操作区域外面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8,并基于缩小操作区域中的操作工具的坐标和初始坐标检测缩小操作区域中的当前操作位置和与初始坐标对应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并按照根据这种距离的速度改变显示比例,同时按照以上改变的显示比例缩小并显示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9。
需要注意的是,在执行显示项目的缩小处理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对存储在存储器14或临时存储存储器等的将要经受缩小处理的显示项目的图像数据执行图像数据减薄处理等,由此以所谓的数字方式执行显示项目的缩小处理,并把其显示在显示单元5上。
在步骤S9中,控制单元15确定是否存在上述操作工具的释放操作,并且如果确定已执行释放操作,则在步骤S10中使控制单元15的模式从显示比例改变模式返回到正常模式,并结束图2中的流程图中显示的全部处理。
此外,在步骤S9中,在确定未执行释放操作时,这意味着继续执行操作工具的操作,因此,控制单元15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5,并再次监测是否存在操作工具的任何移动操作。
现在,在蜂窝电话的情况下,按照与放大操作区域中的操作位置的坐标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对应的速度,控制单元15执行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的放大处理,直至在步骤S9中检测到释放操作。此外,在蜂窝电话的情况下,按照与缩小操作区域中的操作位置的坐标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对应的速度,控制单元15执行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的缩小处理,直至在步骤S9中检测到释放操作。
因此,如果用户继续使操作工具位于放大操作区域中或者继续使操作工具位于缩小操作区域中,则控制单元15根据操作距离执行显示比例改变速度的可变控制,同时继续控制显示项目的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直至最大显示比例或最小显示比例。
在蜂窝电话的情况下,在希望停止显示项目的这种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的情况下,使操作工具返回到操作无效区域或者从显示单元5释放操作工具。
由控制单元15在图2中的流程图的步骤S6中确定操作工具是否位于操作无效区域中。当在执行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的情况下确定操作工具位于操作无效区域中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1,并停止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
因此,用户在放大操作区域或缩小操作区域中执行移动操作,由此改变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并在按照所希望的尺寸显示显示项目时把操作工具移动到操作无效区域,由此停止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由此显示项目能够处于所希望的显示比例。
此外,从显示单元5释放操作工具的情况也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用户通过在放大操作区域或缩小操作区域中移动而执行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改变操作,并在按照所希望的尺寸显示显示项目时从显示单元5释放操作工具。控制单元15在图2中的流程图的步骤S9中检测到释放操作,并停止显示项目的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
因此,用户在按照所希望的尺寸显示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时执行释放操作,由此停止显示项目的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并且显示项目能够处于所希望的显示比例。
(显示比例改变速度的控制)
接下来,作为例子,“显示比例改变速度”和“当前操作工具坐标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显示在图5A中。从图5A能够看出,在操作工具位于操作无效区域内的同时,控制单元15不执行显示比例改变控制。当操作工具移动到操作无效区域之外时,随着其定时,控制单元15线性地加快显示比例改变速度。
因此,随着当前操作工具坐标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增加(即,随着操作距离变长),放大速度逐渐加快,并且显示项目以高速经受放大处理并显示在显示单元5上。
通过使“显示比例改变速度”和“当前操作工具坐标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变为诸如图5A中显示的线性关系,每次用户的操作距离(即,当前操作工具坐标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改变时,显示比例改变速度也改变,能够实现对于用户的操作具有良好响应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能够很好地响应于用户的操作)。
“显示比例改变速度”和“当前操作工具坐标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也可如图5B中所示。图5B中显示的例子是这样的例子:在与初始坐标和操作工具坐标之间对应的距离变为预定距离A之前,控制单元15按照第一恒定速度A执行显示比例改变控制,第一恒定速度A是恒定速度,并且在与初始坐标和操作工具坐标之间对应的距离从预定距离A变为预定距离B的时间中,按照第二恒定速度B执行显示比例改变控制,第二恒定速度B是比第一恒定速度A快的恒定速度并且也是恒定速度。
如果“显示比例改变速度”和“当前操作工具坐标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是图5B中显示的关系,则在当前操作工具坐标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变为预定距离A之前,显示项目按照根据第一恒定速度A改变的显示比例经受放大处理并显示在显示单元5上,第一恒定速度A是相同的速度,并且在当前操作工具坐标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从距离A变为距离B的时间中,显示项目按照根据第二恒定速度B改变的显示比例经受放大处理并显示在显示单元5上,第二恒定速度B是比第一恒定速度A快的恒定速度。
因此,在操作距离变为距离A之前以及在操作距离从距离A变为距离B的时间中,按照第一恒定速度A或第二恒定速度B中的每一种速度执行显示比例改变控制,并且由于每一种显示比例改变速度是恒定的,所以能够实现稳定的显示比例改变操作。
(放大操作的特定例子)
接下来,图6A至图6E显示与由用户执行的放大操作对应的显示项目的显示例子。
首先,如图6A中所示,用户触摸显示单元5上的一个位置以进行操作,并且当在这种触摸操作的状态下已过去某一量的时间时,控制单元15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并设置触摸的位置的坐标作为初始坐标。
此外,如图6A中的包围的虚线圆圈所示,以初始坐标为中心的处理范围被设置为操作无效区域(步骤S1至步骤S3)。
接下来,如图6A中的虚线直线所示,控制单元15通过穿过初始坐标的直线(或者可使用曲线)把显示单元5的显示区域分成左侧和右侧,并且一个显示区域设置为放大操作区域并且另一显示区域设置为缩小操作区域(步骤S4)。
接下来,用户在使手指触摸显示单元5的状态下把触摸初始坐标的位置的手指移动到放大操作区域,如图6B中所示,在执行这种移动操作时,控制单元15等待用户的手指移动到操作无效区域外面(步骤S6和步骤S11),按照与放大操作区域中的当前操作位置坐标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移动操作距离)对应的速度改变显示比例,并利用显示单元5上的中心P作为基础执行显示项目的放大处理(步骤S12),以处于改变的显示比例。
如图6C中所示,通过用户把放大操作区域中的手指朝着初始坐标的方向返回并缩短移动操作距离,控制单元15按照移动操作距离缩短的量使显示比例改变速度变慢,并按照根据变慢的改变速度改变的显示比例继续执行显示单元5上的中心P所基于的显示项目的放大处理。
接下来,在显示单元5上放大并显示的显示项目的尺寸处于所希望的尺寸的情况下,用户把触摸的手指移动到操作无效区域内。在检测到用户的手指移动到操作无效区域中时,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停止显示项目的放大处理,如图6D中所示,并在用户的手指移动到操作无效区域中的时刻保持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步骤S6和步骤S11)。
另一方面,在显示单元5上放大并显示的显示项目的尺寸处于所希望的尺寸的情况下,用户执行释放操作以使触摸的手指离开显示单元5。在检测到释放操作中时,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停止显示项目的放大处理,如图6E中所示,并使控制单元15的信息处理模式从显示比例改变模式改变为正常模式(步骤S9和步骤S10)。因此,显示单元5按照当用户执行释放操作时的显示比例显示放大的显示项目。
(缩小操作的特定例子)
接下来,与由用户执行的缩小操作对应的显示项目的显示例子显示在图7A至图7E中。
首先,如图7A中所示,用户触摸显示单元5上的一个位置以进行操作,并且当在这种触摸操作的状态下已过去某一量的时间时,控制单元15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并设置触摸的位置的坐标作为初始坐标。
此外,如图7A中的包围的虚线圆圈所示,以初始坐标为中心的处理范围被设置为操作无效区域(步骤S1至步骤S3)。
接下来,如图7A中的虚线直线所示,控制单元15通过穿过初始坐标的直线(或者可使用曲线)把显示单元5的显示区域分成左侧和右侧,并且一个显示区域设置为放大操作区域并且另一显示区域设置为缩小操作区域(步骤S4)。
接下来,用户在使手指触摸显示单元5的状态下把触摸初始坐标的位置的手指移动到缩小操作区域,如图7B中所示。在执行这种移动操作时,控制单元15等待用户的手指移动到操作无效区域外面(步骤S6和步骤S11),按照与缩小操作区域中的当前操作位置坐标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移动操作距离)对应的速度改变显示比例,并利用显示单元5上的中心P作为基础执行显示项目的缩小处理(步骤S12)。
如图7C中所示,通过用户把缩小操作区域中的手指朝着初始坐标的方向返回并缩短移动操作距离,控制单元15按照移动操作距离缩短的量使显示比例改变速度变慢,并按照根据变慢的改变速度改变的显示比例继续执行显示单元5上的中心P所基于的显示项目的缩小处理。
接下来,在显示单元5上缩小并显示的显示项目的尺寸处于所希望的尺寸的情况下,用户把触摸的手指移动到操作无效区域内。在检测到用户的手指移动到操作无效区域中时,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停止显示项目的缩小处理,如图7D中所示,并在用户的手指移动到操作无效区域中的时刻保持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步骤S6和步骤S11)。
另一方面,在显示单元5上缩小并显示的显示项目的尺寸处于所希望的尺寸的情况下,用户执行释放操作以使触摸的手指离开显示单元5。在检测到释放操作中时,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停止显示项目的缩小处理,如图7E中所示,并使控制单元15的信息处理模式从显示比例改变模式改变为正常模式(步骤S9和步骤S10)。因此,显示单元5按照当用户执行释放操作时的显示比例显示缩小的显示项目。
[第一实施例的优点]
从以上描述清楚可知,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在执行预定操作以指定显示比例改变操作(诸如,在某一量的时间或更长的时间的在显示单元5上的相同位置的触摸操作(长按压操作))时,控制单元15设置长按压位置作为初始坐标,同时设置用于执行显示项目的放大操作的放大操作区域和用于执行缩小操作的缩小操作区域,初始坐标在这里用作基础。
在由用户操作放大操作区域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按照与与放大操作区域中的操作位置对应的坐标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对应的速度改变显示比例,同时放大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
此外,在由用户操作缩小操作区域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按照与与缩小操作区域中的操作位置对应的坐标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对应的速度改变显示比例,同时缩小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
利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这种蜂窝电话,利用用户触摸显示单元5上的所希望的位置以进行操作并且移动操作工具(诸如,触摸的手指)以在放大操作区域或缩小操作区域中进行操作的简单操作,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能够改变。
因此,为了改变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触摸显示单元5上的所希望的位置并且滑动触摸的手指以进行操作,由此不需要用于执行显示比例的改变操作的硬件按键和软件按键。
因此,用于在蜂窝电话的壳体上提供硬件按键的区域能够用于提供其它必要部分等,因此能够有效使用壳体。另一方面,在不在蜂窝电话的壳体上提供硬件按键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具有较少凸出部分和凹陷部分的壳体,由此能够实现改进的蜂窝电话设计。
此外,由于软件按键不必显示在显示单元上,所以防止了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的不便和使得显示项目难以看见的彼此重叠的软件按键,并且能够有效地使用显示单元5上的显示区域。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
在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为了从放大操作转变为缩小操作,位于放大操作区域中的操作工具必须临时返回到在初始坐标附近的位置,然后对操作工具进行操作以移动到缩小操作区域。类似地,在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为了从缩小操作转变为放大操作,位于缩小操作区域中的操作工具必须临时返回到在初始坐标附近的位置,然后对操作工具进行操作以移动到放大操作区域。
也就是说,为了使显示比例改变控制从放大处理反转为缩小处理或者从缩小处理反转为放大处理,操作工具必须临时返回到在初始坐标附近的位置。因此,虽然仅稍微有点麻烦,但存在操作麻烦的问题。
根据以下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消除了这种操作的负担,由此蜂窝电话提高了可操作性。
具体地讲,在放大处理的显示比例处于最大显示比例或者缩小处理的显示比例处于最小显示比例的情况下,通过关于操作位置重置新的初始坐标,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能够利用良好的可操作性实现反转的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和根据以下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这一点。因此,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描述中,将会仅描述这种差异,并且将会省略相同的描述。
图8显示根据这个第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动作的流程图。执行与在描述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使用的图2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的处理的图8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具有与图2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的步骤编号。因此,对于除与以下描述的差异对应的步骤之外的步骤的详细描述,应该基于步骤编号参照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描述。
在图8中的流程图中,操作工具被确定为位于放大操作区域中,由此处理从步骤S7前进到步骤S12,并且如图9A和图9B中所示,在利用按照与放大操作区域中的当前操作位置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移动操作距离)对应的速度改变的显示比例执行显示项目的放大处理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3。
在步骤S23中,控制单元15确定正在按照根据移动操作距离的速度改变的显示比例(在这种情况下,放大比例)是否已达到最大放大比例。在确定显示比例未达到最大放大比例的情况下,不能继续执行显示项目的放大处理,由此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9,并且在未检测到操作工具的释放操作的情况下,继续再次执行与用户的操作对应的放大处理。
相反地,在确定显示比例已达到最大放大比例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4,并且如图9C中所示,把在达到最大放大比例的时间点的操作工具的坐标设置为新的初始坐标,并使处理经步骤S9返回到步骤S4。需要注意的是,连同新的初始坐标一起,可重置这里的与新的初始坐标对应的操作无效区域。
在步骤S4中,控制单元15利用穿过新设置的初始坐标的直线作为边界在一个显示区域侧重置放大操作区域,并且在另一显示区域侧重置缩小操作区域。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是显示比例已经达到最大放大比例并且难以实现任何更大的放大处理的情况,由此在这里的步骤S4中,可执行仅重置放大操作区域。
接下来,在对已经受放大处理直至最大放大比例的显示项目执行缩小操作的情况下,用户沿着缩小操作的方向从新设置的初始坐标移动操作工具,所述缩小操作的方向是与在放大操作时移动操作工具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如图9D中所示。因此,用户的操作工具将会位于新设置的缩小操作区域中。
在确定用户的操作工具位于新设置的缩小操作区域中时,控制单元15在步骤S8中按照与位于新设置的缩小操作区域中的操作工具的坐标和新设置的初始坐标之间的移动操作距离对应的速度改变显示比例,并且显示单元5的显示项目按照改变的显示比例经受缩小处理并被显示,如图9D和图9E中所示。
接下来,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1,并确定按照根据移动操作距离的速度改变的显示比例(在这种情况下,缩小比例)是否已达到最小缩小比例。在确定显示比例未达到最小缩小比例的情况下,不能继续执行显示项目的缩小处理,由此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9,并且在未检测到操作工具的释放操作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再次继续执行与用户的操作对应的缩小处理。
相反地,在确定显示比例已达到最小缩小比例的情况下,如图9F中所示,控制单元15把在达到最小缩小比例的时间点的操作工具的坐标设置为新的初始坐标,并使处理经步骤S9返回到步骤S4。需要注意的是,连同新的初始坐标一起,可重置这里的与新的初始坐标对应的操作无效区域。
在步骤S4中,控制单元15利用穿过新设置的初始坐标的直线作为边界在一个显示区域侧重置放大操作区域,并且在另一显示区域侧重置缩小操作区域。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是显示比例已经达到最小缩小比例并且难以实现任何进一步的缩小处理的情况,由此在这里的步骤S4中,可执行仅重置放大操作区域。
[第二实施例的优点]
从以上描述清楚可知,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在放大比例已达到最大放大比例或者缩小比例已达到最小缩小比例的情况下,通过关于操作位置的显示比例改变操作重置新的初始设置,并且其后按照与新的初始坐标和操作位置的坐标之间的距离对应的速度改变显示比例,由此执行显示项目的放大处理和缩小处理。
因此,在放大比例已达到最大显示比例之后或者在缩小比例已达到最小缩小比例之后,即使操作工具未返回到首次设置的初始坐标的位置,也能够从在放大比例已达到最大放大比例的情况下的操作位置或者在缩小比例已达到最小缩小比例的情况下的操作位置的新设置的初始坐标的位置执行缩小操作和放大操作。
换句话说,在通过用户执行放大操作而使放大比例达到最大放大比例时,仅通过进行操作以沿着与执行放大操作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操作工具能够执行放大的显示项目的缩小操作。
类似地,在通过用户执行缩小操作而使缩小比例达到最小缩小比例例时,仅通过进行操作以沿着与执行缩小操作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操作工具能够执行缩小的显示项目的放大操作。
因此,不需要使操作工具临时返回到初始坐标的位置以便使显示比例改变控制从放大处理反转为缩小处理或者从缩小处理反转为放大处理,由此在获得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蜂窝电话的相同优点的同时,能够利用良好的可操作性执行显示项目的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
[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应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蜂窝电话。
在所描述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和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利用显示单元5的中心P作为基础执行显示项目的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
相反地,利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蜂窝电话,执行显示项目的脸部识别处理,并且在识别脸部的情况下,这里的脸部图像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P,其后执行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和根据以下描述的第三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这一点。因此,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描述中,将会仅描述该差异,并且将会省略相同的描述。
图10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显示比例的改变处理动作的前一半的流程图,并且图11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显示比例的改变处理动作的后一半的流程图。
在图10和图11中的流程图中,对于执行与在描述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使用的图2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和在描述根据上述第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使用的图8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的处理的步骤,附加与图2中的流程图和图8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的步骤编号。因此,对于除与以下描述的差异对应的步骤之外的步骤的详细描述,应该基于步骤编号参照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描述或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描述。
首先,在图10中的流程图中,在步骤S2中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31。在这里的步骤S31中,控制单元15基于图1中显示的存储器14中存储的脸部识别程序执行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中的脸部图像的识别处理,如图12A中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例子中,描述分开地存储在存储器14中的执行显示比例改变处理的显示处理程序和脸部识别程序,但脸部识别程序可内置在显示处理程序中作为用作显示处理程序的一部分的程序。
接下来,在如上所述的步骤S3和步骤S4中,控制单元15设置初始坐标、操作无效区域、放大操作区域和缩小操作区域。在步骤S7中检测到放大操作区域中的操作工具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图11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35,并且在步骤S7中检测到缩小操作区域中的操作工具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7中确定“否”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图11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32。
在通过检测到放大操作区域中的操作工具的移动操作而使处理前进到图11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35时,控制单元15确定是否能够利用以上步骤S31中执行的脸部识别处理从显示单元5上当前显示的显示项目识别脸部。
在确定能够识别脸部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36,并且在确定不能识别脸部的情况下,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37。
在步骤S36中,能够识别脸部,由此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如图12B中所示把识别的脸部图像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P并显示识别的脸部图像。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5匹配脸部图像的中心和显示单元5的中心P,并在显示单元5上显示脸部图像。
在步骤S36中,控制单元15根据上述移动操作距离改变显示比例改变速度,并利用显示单元5上的中心P作为其基础逐渐放大显示单元5上的显示项目,以处于改变的显示比例。因此,如图12C和图12D中所示,根据用户的放大操作,利用逐渐变大的显示比例显示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P的脸部图像。在执行这种放大处理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3。
相反地,在通过确定不能识别脸部而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37时,不存在移动到中心P的脸部图像,由此控制单元15如以上参照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述利用显示单元5上的中心P作为基础执行显示项目的放大处理,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3。
在步骤S23和步骤S24中,如参照第二实施例所述,在已经受放大处理的脸部图像等处于最大放大比例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设置关于其操作位置的坐标的新的初始坐标,并准备其后的缩小操作。应该详细地参照第二实施例的描述。
接下来,在通过检测到缩小操作区域中的操作工具的移动操作而使处理前进到图11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32时,控制单元15在图10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7中确定是否能够利用步骤S31中执行的脸部识别处理从显示单元5上当前显示的显示项目识别脸部。
在确定能够识别脸部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33,并且在确定不能识别脸部的情况下,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34。
在步骤S33中,能够识别脸部,由此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如图13A和图13B中所示把识别的脸部图像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P并显示识别的脸部图像。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5匹配脸部图像的中心和显示单元5的中心P,并在显示单元5上显示脸部图像。
在步骤S33中,控制单元15根据上述移动操作距离改变显示比例改变速度,并利用显示单元5的中心P作为其基础逐渐缩小显示单元5上的显示项目,以处于改变的显示比例。因此,如图13C和图13D中所示,根据用户的缩小操作,利用逐渐变小的显示比例显示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P的脸部图像。在执行这种缩小处理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1。
相反地,在通过确定不能识别脸部而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34时,不存在移动到中心P的脸部图像,由此控制单元15如以上参照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述利用显示单元5的中心P作为基础执行显示项目的缩小处理,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1。
在步骤S21和步骤S22中,如参照第二实施例所述,在已经受缩小处理的脸部图像等处于最小缩小比例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设置关于其操作位置的坐标的新的初始坐标,并准备其后的放大操作。应该详细地参照第二实施例的描述。
[第三实施例的优点]
从以上描述清楚可知,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在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时,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图像中的脸部图像经受识别处理。在识别脸部图像的情况下,利用这种蜂窝电话,在把识别的脸部图像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P之后,利用显示单元5的中心P作为基础逐渐地放大或缩小显示单元5的显示图像。
因此,在脸部图像存在于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图像中的情况下,脸部图像自动地显示在显示单元5的中心P,在此之后,能够执行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并且能够获得上述实施例的相同优点。
[第四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应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蜂窝电话。
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识别的脸部图像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以执行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相反地,利用以下描述的第四实施例中的蜂窝电话,整个显示项目移动,以使与通过用户的触摸操作的坐标对应的位置位于显示单元5的中心P,在此之后,执行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述第三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和根据以下描述的第四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这一点。因此,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描述中,将会仅描述这种差异,并且将会省略相同的描述。
图14显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在图14中的流程图中,对于执行与在描述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使用的图2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和在描述根据上述第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使用的图8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的处理的步骤,附加与图2中的流程图和图8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的步骤编号。因此,对于除与以下描述的差异对应的步骤之外的步骤的详细描述,应该基于步骤编号参照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描述或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描述。
首先,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用户通过利用操作工具(诸如,手指)触摸显示显示项目的显示单元5的整个显示区域上的希望成为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的中心的位置(希望成为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的中心的位置)而进行操作。
在执行这种触摸操作时,控制单元15在图14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和步骤S2中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并在步骤S3和步骤S4中设置如图15A和图16A中所示利用操作工具触摸并操作的位置的坐标作为初始坐标,同时执行无效操作区域和放大操作区域等的设置。
也就是说,在第四例子中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初始坐标的位置变为由用户指定为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的中心的位置。
接下来,在图14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41中,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移动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的显示图像并显示该显示图像以使初始坐标的部分位于显示单元5的中心P上,如图15B和图16B中所示。
也就是说,在这个步骤S41中,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移动并显示整个显示图像,以使与初始坐标对应的部分位于显示单元5的中心P,所述与初始坐标对应的部分是由用户指定为希望位于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的中心的位置的位置。
接下来,在图14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7中,在检测到放大操作区域中的移动操作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2,并利用中心P作为基础对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执行放大处理以处于按照与放大操作区域中的移动操作距离对应的速度改变的显示比例。
因此,如图15C和图15D中所示,利用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P的部分作为基础,根据用户的放大操作逐渐放大显示项目。在执行这种放大处理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3。
在步骤S23和步骤S24中,如参照第二实施例所述,在经受放大处理的显示项目处于最大放大比例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设置关于操作位置的坐标的新的初始坐标,并准备其后的缩小操作。应该详细地参照第二实施例的描述。
相反地,在图14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7中,在检测到缩小操作区域中的移动操作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8,并利用中心P作为基础对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执行缩小处理以处于按照与缩小操作区域中的移动操作距离对应的速度改变的显示比例。
因此,如图16C和图16D中所示,利用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P的部分作为基础,根据用户的缩小操作逐渐缩小显示项目。在执行这种缩小处理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1。
在步骤S21和步骤S22中,如参照第二实施例所述,在经受缩小处理的显示项目处于最小缩小比例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设置关于操作位置的坐标的新的初始坐标,并准备其后的放大操作。应该详细地参照第二实施例的描述。
[第四实施例的优点]
从以上描述清楚可知,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在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的情况下用户触摸以进行操作的显示单元5上的位置被设置为初始坐标,同时控制移动并显示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以使触摸的位置位于显示单元5的中心P。
随后,根据由用户执行的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利用显示单元5的中心作为基础对显示项目执行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
因此,在把由用户利用触摸操作指定的位置显示在显示单元5的中心P之后,能够对整个显示项目执行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并且也能够获得以上参照实施例描述的相同优点。
[第五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应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蜂窝电话。
在上述第四实施例中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利用与用户触摸以进行操作的坐标对应的位置作为中心执行显示项目的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相反地,利用根据以下描述的第五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利用由用户触摸并操作的物体作为中心执行显示项目的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述第四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和根据以下描述的第五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这一点。因此,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描述中,将会仅描述该差异,并且将会省略相同的描述。
图17显示根据这里的第五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在图17中的流程图中,对于执行与在描述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使用的图2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和在描述根据上述第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使用的图8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的处理的步骤,附加与图2中的流程图和图8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的步骤编号。因此,对于除与以下描述的差异对应的步骤之外的步骤的详细描述,应该基于步骤编号参照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描述或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描述。
首先,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用户利用操作工具(诸如,手指)触摸以操作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所有显示项目之中的希望成为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的中心的物体。
在执行触摸操作时,控制单元15在图17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和步骤S2中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并在步骤S3和步骤S4中设置通过利用操作工具触摸而操作的位置的坐标作为初始坐标,同时执行无效操作区域和放大操作区域等的设置。
接下来,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图17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51,并如图18A和图19A中所示,对与初始坐标对应的物体执行识别处理,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52。
在步骤S52中,控制单元15确定是否能够识别与初始坐标对应的物体,并且在确定能够识别物体的情况下,使流程前进到步骤S53,并且在确定不能识别物体的情况下,跳过步骤S53中的处理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5。
在通过确定能够识别与初始坐标对应的物体而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53时,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移动并显示识别的物体以使识别的物体的中心和显示单元5的中心P匹配,如图18B和图19B中所示。
也就是说,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识别在通过由用户触摸而操作的显示单元5上的位置显示的物体,并且把这个物体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并在显示单元5的中心显示这个物体。
接下来,在这里的图17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7中,在检测到放大操作区域中的移动操作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2,并利用中心P作为基础对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执行放大处理以处于按照与放大操作区域中的移动操作距离对应的速度改变的显示比例。
因此,在识别与初始坐标对应的物体的情况下,如图18C和图18D中所示,利用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P的物体作为基础,根据用户的放大操作逐渐放大显示项目。
此外,在未识别与初始坐标对应的物体的情况下,利用显示单元5的中心P作为基础,根据用户的放大操作逐渐放大显示项目。
在执行这种放大处理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3。
在步骤S23和步骤S24中,如参照第二实施例所述,在经受放大处理的显示项目处于最大放大比例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设置关于其操作位置的坐标的新的初始坐标,并准备其后的缩小操作。应该详细地参照第二实施例的描述。
接下来,在图17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7中,在通过检测到缩小操作区域中的移动操作而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8时,控制单元15利用中心P作为基础对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执行缩小处理以处于按照与缩小操作区域中的移动操作距离对应的速度改变的显示比例。
因此,在识别与初始坐标对应的物体的情况下,如图19C和图19D中所示,利用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P的物体作为基础,根据用户的缩小操作逐渐缩小显示项目。
此外,在未识别与初始坐标对应的物体的情况下,利用显示单元5的中心P作为基础,根据用户的缩小操作逐渐缩小显示项目。
在执行这种缩小处理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1。
在步骤S21和步骤S22中,如参照第二实施例所述,在经受缩小处理的显示项目处于最小缩小比例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设置关于其操作位置的坐标的新的初始坐标,并准备其后的放大操作。应该详细地参照第二实施例的描述。
[第五实施例的优点]
从以上描述清楚可知,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蜂窝电话,识别在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的情况下在操作工具触摸以进行操作的显示单元5上的位置显示的物体,并且控制移动并显示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以使物体位于显示单元5的中心。
随后,根据由用户执行的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利用显示单元5的中心作为基础,对显示项目执行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
因此,在把由用户利用触摸操作指定的物体显示在显示单元5的中心P之后,能够对整个显示项目执行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并且也能够获得以上参照实施例描述的相同优点。
[第六实施例]
上述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是基于用于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的改变控制的显示处理程序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动作。
相反地,以下描述的第六实施例至第十实施例是本发明应用于存储在存储器14中的照相机控制程序的成像比例改变控制功能的例子。
将从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开始依次进行描述。在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当照相机单元8启动并操作时,控制单元15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4中的照相机控制程序执行静止图像和移动图像的成像控制。
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顺序地在显示单元5上显示利用照相机拍摄的成像图像。因此,照相机单元8上当前拍摄的成像图像在显示单元5上显示为移动图像(照相机贯通图像)。
用户在观看这种照相机贯通图像的同时测量快门按钮的操作时刻,并在所希望的照相机贯通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5上的时刻操作快门按钮。
控制单元15在监测是否存在由用户执行的快门按钮操作的同时在显示单元5上显示照相机贯通图像。在由用户操作快门按钮的时刻,利用照相机单元8拍摄的成像图像被保存在存储器14中。
需要注意的是,在移动图像的情况下,从首次操作快门按钮的时间直至下一次操作快门按钮利用照相机单元8拍摄的成像图像被保存在存储器14中。
现在,关于在操作快门按钮的时刻保存在存储器14中的成像图像,与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对应的成像图像被保存在存储器14中。
也就是说,“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是成像图像的成像比例调节”。利用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这里的蜂窝电话,用户利用操作工具(诸如,手指等)触摸显示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单元5上的所希望的位置,并且通过触摸的手指的滑动操作,执行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的改变操作,能够经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改变操作实现存储器14中保存的成像图像的成像比例改变操作。
这种照相机贯通图像显示比例的改变处理(即,成像比例调节)的流程显示在图2中的流程图中。在由用户执行照相机单元8的启动操作时,蜂窝电话的控制单元15基于存储在存储器14中的照相机控制程序在显示单元5上显示照相机贯通图像,并开始图2中的流程图中显示的处理。
在步骤S1中,控制单元15监测是否存在用于指定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改变操作的任何预定操作。
作为例子,利用根据这个例子的蜂窝电话,在指定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改变的情况下,用户通过在照相机贯通图像显示在显示单元5上的同时在显示单元5上的可选位置利用操作工具(诸如,手指等)触摸而进行操作,并在继续利用这个手指触摸的同时等待某一量的时间过去(长按压操作)。
在基于定时器10的测量信息在显示单元5上的相同位置检测到长按压操作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并转变为照相机贯通图像显示比例改变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例子中,用作使控制单元15转变为照相机贯通图像显示比例改变模式的触发因素的操作是在显示单元5上的相同位置的长按压操作,但控制单元15可在检测到在显示单元5上的任何位置的触摸操作的情况下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另一方面,控制单元15可在检测到显示单元5上的预定滑动操作的情况下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
另外,在用户操作快门按钮超过预定量的时间的情况下,可布置为转变为照相机贯通图像显示比例改变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5基于定时器10的测量信息检测快门按钮的连续操作时间,并在这里的连续操作时间是预定量的时间或更长的时间的情况下转变为照相机贯通图像显示比例改变模式。
接下来,在转变为照相机贯通图像显示比例改变模式时,在步骤S3中,控制单元15在存储器14中存储用户的手指停止的显示单元5上的坐标作为初始坐标,同时设置以初始坐标为中心的预定范围作为使由用户执行的显示比例改变操作无效的操作无效区域,并且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4(参见图3)。
在步骤S4中,利用穿过初始坐标的直线作为边界,控制单元15在一个显示区域侧设置用于接受放大操作的放大操作区域,同时在另一显示区域侧设置用于接受缩小操作的缩小操作区域,并且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5(参见图3、图4A和图4B)。
接下来,作为例子,利用这里的蜂窝电话,在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操作的情况下,通过把正在触摸并停止在与初始坐标对应的显示单元5上的位置的操作工具(诸如,手指等)移动到放大操作区域,用户进行操作。
此外,利用这里的蜂窝电话,在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缩小操作的情况下,通过把正在触摸并停止在与初始坐标对应的显示单元5上的位置的操作工具(诸如,手指等)移动到缩小操作区域,用户进行操作。
在图2中的流程图的步骤S5中,控制单元15监测是否存在停止在初始坐标上的操作工具的任何移动。也就是说,控制单元15检测在显示单元5上的触摸操作位置的坐标的转移,并且基于此,确定操作工具的移动操作方向和操作区域。在步骤S5中,在检测到操作工具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6,并且在未检测到操作工具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9
如果未检测到操作工具的移动操作而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9,则控制单元15确定是否存在操作工具的释放操作,所述释放操作使触摸显示单元5的操作工具与显示单元5分开。
利用这种蜂窝电话,在停止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改变操作的情况下,用户使正在触摸显示单元5的操作工具(诸如,手指等)与显示单元5分开。因此,在检测到操作工具的释放操作时,控制单元15意识到已由用户针对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改变操作给出停止指令,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0。在步骤S10中,控制单元15使控制单元15的模式从照相机贯通图像显示比例改变模式返回到正常模式,并结束这里的图2中的流程图中显示的全部处理,所述正常模式是能够使用例如照相机单元8等产生诸如拍摄对象的操作的模式。
相反地,在通过检测到操作工具的移动操作而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6时,控制单元15确定由用户执行移动操作的显示单元5上的区域是否在操作无效区域内。
在操作工具位于操作无效区域内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1并且不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因此,控制单元15等待操作工具位于操作无效区域外面,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7。
在步骤S7中,控制单元15基于操作工具的当前坐标确定操作工具是否当前位于放大操作区域中。在确定操作工具当前位于放大操作区域中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控制单元15检测放大操作区域上的当前操作位置和与初始坐标对应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并按照根据这种距离的速度改变显示比例,同时按照改变的显示比例放大并显示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9。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描述了如使用图5A所述执行线性显示比例改变速度的可变控制或如使用图5B所述按步进方式改变显示比例改变速度的控制单元15。
此外,在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对经受放大处理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图像数据执行内插处理等,由此执行所谓的数字照相机贯通图像放大处理,并把其显示在显示单元5上。
在这个例子中,以数字方式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但可通过布置在照相机单元8上的变焦透镜的移动控制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由此以光学方式放大照射在成像装置中的对象图像。
另外,在以光学方式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直至预定放大比例并且进一步执行超过这里的所述预定放大比例的放大处理的情况下,可以如上所述以数字方式放大照相机贯通图像(即,同时使用光学变焦和数字变焦)。
接下来,在控制单元S9确定是否存在上述操作工具的释放操作并且确定存在释放操作时,在步骤S10中,控制单元15的模式从显示比例改变模式返回到正常模式,并且图2中的流程图中显示的全部处理结束。
此外,在步骤S9中,如果确定未执行释放操作,则这意味着继续执行操作工具的操作,由此控制单元15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5,并再次监测是否存在操作工具的任何移动操作。
在根据这个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单元15返回到正常模式,能够实现快门按钮操作。因此,用户在显示比例改变模式中把照相机贯通图像放大到所希望的尺寸,并通过执行释放操作使控制单元15返回到正常模式,并执行快门按钮的操作。在操作快门按钮时,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把在操作快门按钮的时刻利用照相机单元8拍摄的对象的成像图像保存在存储器14中。
因此,与在显示比例改变模式中放大到所希望的尺寸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比例对应的对象的成像图像能够保存在存储器14中。
另一方面,在步骤S6和步骤S7中确定操作工具当前位于操作无效区域外面并且位于放大操作区域外面意味着:操作工具当前位于缩小操作区域中。
因此,在步骤S7中确定操作工具当前位于放大操作区域外面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8,并基于缩小操作区域中的操作工具的坐标和初始坐标检测缩小操作区域中的当前操作位置和与初始坐标对应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并按照根据这种距离的速度改变显示比例,同时缩小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9。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描述了如使用图5A所述执行线性显示比例改变速度的可变控制或如使用图5B所述按步进方式改变显示比例改变速度的控制单元15。
此外,在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缩小处理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执行经受缩小处理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内插处理等,由此执行所谓的数字照相机贯通图像缩小处理,并把其显示在显示单元5上。
在这个例子中,以数字方式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缩小处理,但可通过布置在照相机单元8上的变焦透镜的移动控制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缩小处理,由此以光学方式缩小照射在成像装置中的对象图像。
另外,在以光学方式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缩小处理直至预定缩小比例并且进一步执行超过这里的所述预定缩小比例的缩小处理的情况下,可以以数字方式缩小照相机贯通图像(即,同时使用光学变焦和数字变焦)。
接下来,在步骤S9中,在控制单元S9确定是否存在上述操作工具的释放操作并且确定存在释放操作时,在步骤S10中,控制单元15的模式从显示比例改变模式返回到正常模式,并且图2中的流程图中显示的全部处理结束。
此外,在步骤S9中,如果确定未执行释放操作,则这意味着继续执行操作工具的操作,由此控制单元15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5,并再次监测是否存在操作工具的任何移动操作。
在根据这个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单元15返回到正常模式,能够实现快门按钮操作。因此,用户在显示比例改变模式中把照相机贯通图像缩小到所希望的尺寸,并通过执行释放操作使控制单元15返回到正常模式,并执行快门按钮的操作。在操作快门按钮时,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把在操作快门按钮的时刻利用照相机单元8拍摄的对象的成像图像保存在存储器14中。
因此,与在显示比例改变模式中缩小到所希望的尺寸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缩小比例对应的对象的成像图像能够保存在存储器14中。
现在,在这里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按照与位于放大操作区域中的操作工具的坐标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对应的速度,控制单元15执行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直至在步骤S9中检测到释放操作。此外,在这里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按照与位于缩小操作区域中的操作工具的坐标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对应的速度,控制单元15执行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缩小处理,直至在步骤S9中检测到释放操作。
因此,如果用户继续使操作工具位于放大操作区域中或者继续使操作工具位于缩小操作区域中,则控制单元15根据操作距离执行显示比例改变速度的可变控制,同时继续控制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直至最大显示比例或最小显示比例。
在蜂窝电话的情况下,在希望停止照相机贯通图像的这种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的情况下,使操作工具返回到操作无效区域或者从显示单元5释放操作工具。
由控制单元15在图2中的流程图的步骤S6中确定操作工具是否位于操作无效区域中。当在执行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的情况下确定操作工具位于操作无效区域中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1,并停止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
因此,用户在放大操作区域或缩小操作区域中执行移动操作,由此改变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并在按照所希望的尺寸显示照相机贯通图像时把操作工具移动到操作无效区域,由此停止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由此照相机贯通图像能够处于所希望的显示比例。
此外,从显示单元5释放操作工具的情况也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用户通过在放大操作区域或缩小操作区域中移动而执行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改变操作,并在按照所希望的尺寸显示照相机贯通图像时从显示单元5释放操作工具。控制单元15在图2中的流程图的步骤S9中检测到释放操作,并停止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
因此,用户在按照所希望的尺寸显示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时执行释放操作,由此停止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并且照相机贯通图像能够处于所希望的显示比例。
(放大操作的特定例子)
接下来,图20A至图20E显示与用户的放大操作对应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例子。
首先,在启动照相机控制程序的同时,如图20A中所示,用户触摸显示单元5上的一个位置以进行操作,并且当在这种触摸操作的状态下已过去某一量的时间时,控制单元15从标准模式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并设置触摸的位置的坐标作为初始坐标。
此外,如图20A中所示,控制单元15设置以初始坐标为中心的处理范围作为由虚线圆圈包围的操作无效区域(步骤S1至步骤S3)。
接下来,如图20A中的虚线直线所示,通过穿过初始坐标的直线(或者可使用曲线)把显示单元5的显示区域分成左侧和右侧,并且一个显示区域设置为放大操作区域并且另一显示区域设置为缩小操作区域(步骤S4)。
接下来,用户在使手指触摸显示单元5的状态下把触摸初始坐标的位置的手指移动到放大操作区域,如图20B中所示。在执行这种移动操作时,控制单元15等待用户的手指移动到操作无效区域外面(步骤S6和步骤S11),按照与放大操作区域中的当前操作位置坐标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移动操作距离)对应的速度改变照相机贯通图像显示比例,并利用显示单元5上的中心P作为基础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步骤S12),以处于改变的显示比例。
如图20C中所示,通过用户把放大操作区域中的手指朝着初始坐标的方向返回并缩短移动操作距离,控制单元15按照移动操作距离缩短的量使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改变速度变慢,并按照根据变慢的改变速度改变的显示比例继续执行显示单元5上的中心P所基于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
接下来,在显示单元5上放大并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尺寸处于所希望的尺寸的情况下,用户把触摸的手指移动到操作无效区域内。在检测到用户的手指移动到操作无效区域中时,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停止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如图20D中所示,并在用户的手指移动到操作无效区域中的时刻保持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的显示比例(步骤S6和步骤S11)。
需要注意的是,在通过用户从操作无效区域移动手指而使手指再次位于放大操作区域中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如上所述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
相反地,在显示单元5上放大并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尺寸处于所希望的尺寸的情况下,在用户执行释放操作以使触摸的手指离开显示单元5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停止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如图20E中所示。控制单元15随后使控制单元15的信息处理模式从显示比例改变模式返回到正常模式(步骤S9和步骤S10)。
因此,显示单元5按照当用户执行释放操作时的显示比例显示放大的照相机贯通图像。在控制单元15的信息处理模式返回到正常模式时,能够实现快门按钮操作等。控制单元15利用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确认拍摄的对象图像,并操作快门按钮。
在正常模式中检测到快门按钮的操作时,控制单元15以数字方式或以光学方式处理利用照相机单元8拍摄的图像数据,以处于当按压快门按钮时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比例(在这种情况下,放大比例),并把其保存在存储器14中。用户能够因此获得与利用显示比例改变模式调整的放大比例对应的图像数据。
(缩小操作的特定例子)
接下来,图21A至图21E显示与用户的缩小操作对应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例子。
首先,在启动照相机控制程序时,如图21A中所示,用户触摸显示单元5上的一个位置以进行操作,并且当在这种触摸操作的状态下已过去某一量的时间时,控制单元15从标准模式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并设置触摸的位置的坐标作为初始坐标。
此外,如图21A中所示,控制单元15设置以初始坐标为中心的处理范围作为由虚线圆圈包围的操作无效区域(步骤S1至步骤S3)。
接下来,如图21A中的虚线直线所示,通过穿过初始坐标的直线(或者可使用曲线)把显示单元5的显示区域分成左侧和右侧,并且一个显示区域设置为放大操作区域并且另一显示区域设置为缩小操作区域(步骤S4)。
接下来,用户在使手指触摸显示单元5的状态下把触摸初始坐标的位置的手指移动到缩小操作区域,如图21B中所示。在执行这种移动操作时,控制单元15等待用户的手指移动到操作无效区域外面(步骤S6和步骤S11),按照与缩小操作区域中的当前操作位置坐标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移动操作距离)对应的速度改变显示比例,并利用显示单元5上的中心P作为基础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缩小处理(步骤S12),以处于改变的显示比例。
如图20C中所示,通过用户把缩小操作区域中的手指朝着初始坐标的方向返回并缩短移动操作距离,控制单元15按照移动操作距离缩短的量使显示比例改变速度变慢,并按照根据变慢的改变速度改变的显示比例继续执行显示单元5上的中心P所基于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缩小处理。
接下来,在显示单元5上缩小并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尺寸处于所希望的尺寸的情况下,用户把触摸的手指移动到操作无效区域内。在检测到用户的手指移动到操作无效区域中时,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停止照相机贯通图像的缩小处理,如图21D中所示,并在用户的手指移动到操作无效区域中的时刻保持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步骤S6和步骤S11)。
需要注意的是,在图15中,在通过用户从操作无效区域移动手指而使手指再次位于缩小操作区域中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缩小处理。
相反地,在按照所希望的尺寸在显示单元5上缩小并显示照相机贯通图像的尺寸的情况下,在用户执行释放操作以使触摸的手指离开显示单元5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停止照相机贯通图像的缩小处理,如图21E中所示。控制单元15随后使控制单元15的信息处理模式从显示比例改变模式返回到正常模式(步骤S9和步骤S10)。
因此,显示单元5按照当用户执行释放操作时的显示比例显示缩小的照相机贯通图像。在控制单元15的信息处理模式从显示比例改变模式返回到正常模式时,能够实现快门按钮操作等。控制单元15利用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确认拍摄的对象图像,并操作快门按钮。
在正常模式中检测到快门按钮的操作时,控制单元15如上所述以数字方式或如上所述以光学方式,以处于当按压快门按钮时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比例(在这种情况下,缩小比例),并把其保存在存储器14中。用户能够因此获得与利用显示比例改变模式调整的缩小比例对应的图像数据。
[第六实施例的优点]
从以上描述清楚可知,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在执行指定显示比例改变操作的预定操作(诸如,在某一量的时间或更长的时间触摸显示单元5上的相同位置(长按压操作))时,例如,当启动照相机控制程序时,控制单元15设置长按压位置作为初始坐标,同时设置用于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操作的放大操作区域和用于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缩小操作的缩小操作区域,初始坐标在这里用作基础。
在由用户操作放大操作区域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按照与与放大操作区域上的操作位置对应的坐标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对应的速度改变显示比例,同时执行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以处于这种改变的显示比例。
此外,在由用户操作缩小操作区域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按照与与缩小操作区域上的操作位置对应的坐标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对应的速度改变显示比例,同时执行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缩小处理以处于这种改变的显示比例。
利用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这种蜂窝电话,通过用户触摸显示单元5上的所希望的位置并且经把操作工具(诸如,触摸的手指)移动到放大操作区域或缩小操作区域而进行操作的简单操作,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即,成像图像的成像比例调节)能够改变。
因此,为了改变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触摸显示单元5上的所希望的位置并且滑动触摸的手指以进行操作,由此不需要用于执行显示比例改变操作的硬件按键和软件按键。
因此,用于在蜂窝电话的壳体上提供硬件按键的区域能够用于提供其它必要部分等,因此能够有效使用壳体。另一方面,在不在蜂窝电话的壳体上提供硬件按键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具有较少凸出部分和凹陷部分的壳体,由此能够实现改进的蜂窝电话设计。
此外,由于软件按键不必显示在显示单元上,所以防止了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不便和使得显示项目难以看见的彼此重叠的软件按键,并且能够有效地使用显示单元5上的显示区域。
[第七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应用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蜂窝电话。
在根据上述第六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为了从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操作转变为缩小操作,位于放大操作区域中的操作工具必须临时返回到初始坐标的位置,在此之后,操作工具移动到缩小操作区域。类似地,在根据上述第六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为了从照相机贯通图像的缩小操作转变为放大操作,位于缩小操作区域中的操作工具必须临时返回到在初始坐标附近的位置,在此之后,操作工具移动到放大操作区域。
也就是说,为了使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改变控制从放大处理反转为缩小处理或者从缩小处理反转为放大处理,操作工具必须临时返回到在初始坐标附近的位置。因此,虽然仅稍微有点麻烦,但存在操作麻烦的问题。
根据以下描述的第七实施例的蜂窝电话消除了这种操作的负担,由此蜂窝电话提高了可操作性。
具体地讲,在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的显示比例处于最大显示比例或者照相机贯通图像的缩小处理的显示比例处于最小显示比例的情况下,通过关于操作位置重置新的初始坐标,这里的根据第七实施例的蜂窝电话能够利用良好的可操作性实现显示比例改变操作的反转。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述第六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和根据以下描述的第七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这一点。因此,在根据第七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描述中,将会仅描述这种差异,并且将会省略相同的描述。
图8显示根据这个第二实施例的蜂窝电话上的照相机贯通图像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动作的流程图。执行与在描述根据上述第六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使用的图2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的处理的图8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具有与图2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的步骤编号。因此,对于除与以下描述的差异对应的步骤之外的步骤的详细描述,应该基于步骤编号参照上述第六实施例的描述。
在图8中的流程图中,在照相机启动期间,操作工具被确定为位于放大操作区域中,由此处理从步骤S7前进到步骤S12,并且如图22A和图22B中所示,在利用按照与放大操作区域中的当前操作位置和初始坐标之间的距离(移动操作距离)对应的速度改变的显示比例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3。
在步骤S23中,控制单元15确定正在按照根据移动操作距离的速度改变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在这种情况下,放大比例)是否已达到最大放大比例。在确定显示比例未达到最大放大比例的情况下,不能继续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由此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9,并且在未检测到操作工具的释放操作的情况下,继续再次执行与用户的操作对应的放大处理。
相反地,在确定显示比例已达到最大放大比例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4,并且如图22C中所示,把在达到最大放大比例的时间点的操作工具的坐标设置为新的初始坐标,并使处理经步骤S9返回到步骤S4。需要注意的是,连同新的初始坐标一起,可重置这里的与新的初始坐标对应的操作无效区域。
在步骤S4中,控制单元15利用穿过新设置的初始坐标的直线作为边界在一个显示区域侧重置放大操作区域,并且在另一显示区域侧重置缩小操作区域。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是显示比例已经达到最大放大比例并且难以实现任何更大的放大处理的情况,由此在这里的步骤S4中,可仅重置缩小操作区域。
接下来,在对已经受放大处理直至最大放大比例的照相机贯通图像执行缩小操作的情况下,用户沿着缩小操作的方向从新设置的初始坐标移动操作工具,所述缩小操作的方向是与在放大操作时移动操作工具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如图22D中所示。因此,用户的操作工具将会位于新设置的缩小操作区域中。
在确定用户的操作工具位于新设置的缩小操作区域中时,控制单元15在步骤S8中按照与位于新设置的缩小操作区域中的操作工具的坐标和新设置的初始坐标之间的移动操作距离对应的速度改变显示比例,并且显示单元5的照相机贯通图像按照改变的显示比例经受缩小处理并被显示,如图22D和图22E中所示。
接下来,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1,并确定按照根据移动操作距离的速度改变的显示比例(在这种情况下,缩小比例)是否已达到最小缩小比例。在确定显示比例未达到最小缩小比例的情况下,能够继续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缩小处理,由此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9,并且在未检测到操作工具的释放操作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再次继续执行与用户的操作对应的缩小处理。
相反地,在确定显示比例已达到最小缩小比例的情况下,如图22F中所示,控制单元15把在达到最小缩小比例的时间点的操作工具的坐标设置为新的初始坐标,并使处理经步骤S9返回到步骤S4。需要注意的是,连同新的初始坐标一起,可重置这里的与新的初始坐标对应的操作无效区域。
在步骤S4中,控制单元15利用穿过新设置的初始坐标的直线作为边界在一个显示区域侧重置放大操作区域,并且在另一显示区域侧重置缩小操作区域。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是显示比例已经达到最小缩小比例并且难以实现任何进一步的缩小处理的情况,由此在这里的步骤S4中,可执行仅重置放大操作区域。
[第七实施例的优点]
从以上描述清楚可知,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在启动照相机控制程序的同时,在通过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改变操作而使放大比例达到最大放大比例或者缩小比例达到最小缩小比例的情况下,关于操作位置设置新的初始坐标,其后根据新的初始坐标和操作位置的坐标之间的距离改变显示比例,并且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
因此,在放大比例已达到最大显示比例或者缩小比例已达到最小缩小比例之后,即使操作工具未返回到首次设置的初始坐标的位置,也能够从放大比例已达到最大放大比例的操作位置和缩小比例已达到最小缩小比例的操作位置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缩小处理和放大处理。
换句话说,在通过执行放大操作而使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比例达到最大放大比例时,用户能够通过沿着与执行放大处理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其操作工具而进行操作,由此执行放大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缩小操作。
类似地,在通过执行缩小操作而使照相机贯通图像的缩小比例达到最小缩小比例时,用户能够通过沿着与执行缩小处理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其操作工具而进行操作,由此执行缩小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操作。
因此,不需要使操作工具临时返回到初始坐标的位置以便使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改变控制从放大处理反转为缩小处理或者从缩小处理反转为放大处理,由此在获得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蜂窝电话的相同优点的同时,能够利用良好的可操作性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
[第八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应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蜂窝电话。
在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和根据第七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利用显示单元5的中心P作为基础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
相反地,利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蜂窝电话,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脸部识别处理,并且在照相机贯通图像中识别人脸的情况下,这里的脸部图像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P,其后执行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述第六实施例和第七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和根据以下描述的第八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这一点。因此,在根据第八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描述中,将会仅描述该差异,并且将会省略相同的描述。
图10显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照相机贯通图像显示比例的改变处理动作的前一半的流程图,并且图11显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的改变处理动作的后一半的流程图。
在图10和图11中的流程图中,对于执行与在描述根据上述第六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使用的图2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和在描述根据上述第七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使用的图8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的处理的步骤,附加与图2中的流程图和图8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的步骤编号。因此,对于除与以下描述的差异对应的步骤之外的步骤的详细描述,应该基于步骤编号参照上述第六实施例的描述或上述第七实施例的描述。
首先,在图10中的流程图中,在照相机启动期间在步骤S2中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31。在这里的步骤S31中,控制单元15基于图1中显示的存储器14中存储的脸部识别程序执行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显示项目中的脸部图像的识别处理,如图12A中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例子中,描述分开地存储在存储器14中的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的显示处理程序和脸部识别程序,但脸部识别程序可内置在照相机控制程序中作为用作照相机控制程序的一部分的程序。
接下来,在如上所述的步骤S3和步骤S4中,控制单元15设置初始坐标、操作无效区域、放大操作区域和缩小操作区域。在步骤S7中检测到放大操作区域中的操作工具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图11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35,并且在步骤S7中检测到缩小操作区域中的操作工具的移动操作的情况下(即,在步骤S7中确定“否”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图11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32。
在通过检测到放大操作区域中的操作工具的移动操作而使处理前进到图11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35时,控制单元15确定是否能够利用以上步骤S31中执行的脸部识别处理从显示单元5上当前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识别脸部。
在确定能够识别脸部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36,并且在确定不能识别脸部的情况下,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37。
在步骤S36中,能够识别脸部,由此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如图23B中所示把识别的脸部图像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P并显示识别的脸部图像。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5匹配脸部图像的中心和显示单元5的中心P,并在显示单元5上显示脸部图像。
在步骤S36中,控制单元15根据上述移动操作距离改变显示比例改变速度,并利用显示单元5上的中心P作为其基础逐渐放大显示单元5上的照相机贯通图像,以处于改变的显示比例。因此,如图23C和图23D中所示,根据用户的放大操作,利用逐渐变大的显示比例显示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P的脸部图像。在执行这种放大处理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3。
相反地,在通过确定不能识别脸部而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37时,不存在移动到中心P的脸部图像,由此控制单元15如以上参照第六实施例和第七实施例所述利用显示单元5上的中心P作为基础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3。
在步骤S23和步骤S24中,如参照第七实施例所述,在已经受放大处理的脸部图像等处于最大放大比例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设置关于其操作位置的坐标的新的初始坐标,并准备其后的缩小操作。应该详细地参照第七实施例的描述。
接下来,在通过检测到缩小操作区域中的操作工具的移动操作而使处理前进到图11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32时,控制单元15在图10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7中确定是否能够利用步骤S31中执行的脸部识别处理从显示单元5上当前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识别脸部。
在确定能够识别脸部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33,并且在确定不能识别脸部的情况下,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34。
在步骤S33中,能够识别脸部,由此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如图24A和图24B中所示把识别的脸部图像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P并显示识别的脸部图像。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15匹配脸部图像的中心和显示单元5的中心P,并在显示单元5上显示脸部图像。
在步骤S33中,控制单元15根据上述移动操作距离改变显示比例改变速度,并利用显示单元5的中心P作为其基础逐渐缩小显示单元5上的显示项目,以处于改变的显示比例。因此,如图24C和图24D中所示,根据用户的缩小操作,利用逐渐变小的显示比例显示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P的脸部图像。在执行这种缩小处理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1。
相反地,在通过确定不能识别脸部而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34时,不存在移动到中心P的脸部图像,由此控制单元15如以上参照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所述利用显示单元5的中心P作为基础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缩小处理,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1。
在步骤S21和步骤S22中,如参照第七实施例所述,在已经受缩小处理的脸部图像等处于最小缩小比例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设置关于其操作位置的坐标的新的初始坐标,并准备其后的放大操作。应该详细地参照第七实施例的描述。
[第八实施例的优点]
从以上描述清楚可知,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在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时,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中的脸部图像经受识别处理。在识别脸部图像的情况下,利用这种蜂窝电话,在把识别的脸部图像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P之后,利用显示单元5的中心P作为基础逐渐地放大或缩小显示单元5的照相机贯通图像。
因此,在脸部图像存在于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中的情况下,脸部图像自动地显示在显示单元5的中心P,在此之后,能够执行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并且能够获得上述实施例的相同优点。
[第九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应用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蜂窝电话。
在上述第八实施例中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从照相机贯通图像识别的脸部图像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以经受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相反地,利用以下描述的第九实施例中的蜂窝电话,整个照相机贯通图像移动,以使与通过用户的触摸操作的坐标对应的位置位于显示单元5的中心P,在此之后,执行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述第八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和根据以下描述的第九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这一点。因此,在根据第九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描述中,将会仅描述这种差异,并且将会省略相同的描述。
图14显示根据第九实施例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在图14中的流程图中,对于执行与在描述根据上述第六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使用的图2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和在描述根据上述第七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使用的图8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的处理的步骤,附加与图2中的流程图和图8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的步骤编号。因此,对于除与以下描述的差异对应的步骤之外的步骤的详细描述,应该基于步骤编号参照上述第六实施例的描述或上述第七实施例的描述。
首先,在根据第九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在照相机控制模式启动期间,用户通过利用操作工具(诸如,手指)的触摸(上述长按压操作等)操作显示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单元5的整个显示区域上的希望成为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的中心的位置(希望成为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的中心的位置)而进行操作。
在执行这种触摸操作时,控制单元15在图14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和步骤S2中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并在步骤S3和步骤S4中设置如图25A和图26A中所示利用操作工具触摸并操作的位置的坐标作为初始坐标,同时执行无效操作区域和放大操作区域等的设置。
也就是说,在第九例子中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初始坐标的位置变为由用户指定为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的中心的位置。
接下来,在图14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41中,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移动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并显示该照相机贯通图像以使初始坐标的部分位于显示单元5的中心P上,如图25B和图26B中所示。
也就是说,在这个步骤S41中,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移动并显示整个照相机贯通图像,以使与初始坐标对应的部分位于显示单元5的中心P,所述与初始坐标对应的部分是由用户指定为希望位于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的中心的位置的位置。
接下来,在图14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7中,在检测到放大操作区域中的移动操作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2,并利用中心P作为基础对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执行放大处理以处于按照与放大操作区域中的移动操作距离对应的速度改变的显示比例。
因此,如图25C和图25D中所示,利用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P的部分作为基础,根据用户的放大操作逐渐放大照相机贯通图像。在执行这种放大处理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3。
在步骤S23和步骤S24中,如参照第七实施例所述,在经受放大处理的照相机贯通图像处于最大放大比例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设置关于操作位置的坐标的新的初始坐标,并准备其后的缩小操作。应该详细地参照第七实施例的描述。
相反地,在图14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7中,在检测到缩小操作区域中的移动操作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8,并利用中心P作为基础对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执行缩小处理以处于按照与缩小操作区域中的移动操作距离对应的速度改变的显示比例。
因此,如图26C和图26D中所示,利用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P的部分作为基础,根据用户的缩小操作逐渐缩小照相机贯通图像。在执行这种缩小处理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1。
在步骤S21和步骤S22中,如参照第七实施例所述,在经受缩小处理的显示项目处于最小缩小比例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设置关于操作位置的坐标的新的初始坐标,并准备其后的放大操作。应该详细地参照第七实施例的描述。
[第九实施例的优点]
从以上描述清楚可知,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在照相机控制程序启动时,在转变为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显示比例改变模式的情况下用户触摸以进行操作的显示单元5上的位置被设置为初始坐标,同时控制移动并显示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以使触摸的位置位于显示单元5的中心。
随后,根据由用户执行的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利用显示单元5的中心作为基础对照相机贯通图像执行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
因此,在把由用户利用触摸操作指定的位置显示在显示单元5的中心P之后,能够对整个照相机贯通图像执行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并且也能够获得以上参照实施例描述的相同优点。
[第十实施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应用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蜂窝电话。
在上述第九实施例中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利用与用户触摸以进行操作的坐标对应的位置作为中心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相反地,利用根据以下描述的第十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利用由用户触摸并操作的物体作为中心执行照相机贯通图像的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述第九实施例的蜂窝电话和根据以下描述的第十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这一点。因此,在根据第十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描述中,将会仅描述该差异,并且将会省略相同的描述。
图17显示根据这里的第十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显示比例改变处理动作的流程图。
在图17中的流程图中,对于执行与在描述根据上述第六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使用的图2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和在描述根据上述第七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使用的图8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的处理的步骤,附加与图2中的流程图和图8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相同的步骤编号。因此,对于除与以下描述的差异对应的步骤之外的步骤的详细描述,应该基于步骤编号参照上述第六实施例的描述或上述第七实施例的描述。
首先,在根据第十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用户利用操作工具(诸如,手指)触摸以操作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所有照相机贯通图像之中的希望成为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的中心的物体。
在执行触摸操作时,控制单元15在图17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1和步骤S2中从正常模式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并在步骤S3和步骤S4中设置通过利用操作工具触摸而操作的位置的坐标作为初始坐标,同时执行无效操作区域和放大操作区域等的设置。
接下来,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图17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51,并如图27A和图28A中所示,对与初始坐标对应的物体执行识别处理,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52。
在步骤S52中,控制单元15确定是否能够识别与初始坐标对应的物体,并且在确定能够识别物体的情况下,使流程前进到步骤S53,并且在确定不能识别物体的情况下,跳过步骤S53中的处理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5。
在通过确定能够识别与初始坐标对应的物体而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53时,控制单元15执行控制以移动并显示识别的物体以使识别的物体的中心和显示单元5的中心P匹配,如图27B和图28B中所示。
也就是说,在根据第十实施例的蜂窝电话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识别在通过由用户触摸而操作的显示单元5上的位置显示的物体,并且移动并显示整个照相机贯通图像以使这里的物体位于显示单元5的中心。
接下来,在这里的图17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7中,在检测到放大操作区域中的移动操作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2,并利用中心P作为基础对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执行放大处理以处于按照与放大操作区域中的移动操作距离对应的速度改变的显示比例。
因此,在识别与初始坐标对应的物体的情况下,如图27C和图27D中所示,利用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P的物体作为基础,根据用户的放大操作逐渐放大照相机贯通图像。
此外,在未识别与初始坐标对应的物体的情况下,利用显示单元5的中心P作为基础,根据用户的放大操作逐渐放大照相机贯通图像。
在执行这种放大处理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3。
在步骤S23和步骤S24中,如参照第七实施例所述,在经受放大处理的显示项目处于最大放大比例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设置关于其操作位置的坐标的新的初始坐标,并准备其后的缩小操作。应该详细地参照第七实施例的描述。
接下来,在图17中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7中,在通过检测到缩小操作区域中的移动操作而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8时,控制单元15利用中心P作为基础对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执行缩小处理以处于按照与缩小操作区域中的移动操作距离对应的速度改变的显示比例。
因此,在识别与初始坐标对应的物体的情况下,如图28C和图28D中所示,利用移动到显示单元5的中心P的物体作为基础,根据用户的缩小操作逐渐缩小显示项目。
此外,在未识别与初始坐标对应的物体的情况下,利用显示单元5的中心P作为基础,根据用户的缩小操作逐渐缩小照相机贯通图像。
在执行这种缩小处理时,控制单元15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1。
在步骤S21和步骤S22中,如参照第七实施例所述,在经受缩小处理的显示项目处于最小缩小比例的情况下,控制单元15设置关于其操作位置的坐标的新的初始坐标,并准备其后的放大操作。应该详细地参照第七实施例的描述。
[第十实施例的优点]
从以上描述清楚可知,利用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的蜂窝电话,识别在转变为显示比例改变模式的情况下在操作工具触摸以进行操作的显示单元5上的位置显示的物体,并且控制移动并显示显示单元5上显示的照相机贯通图像以使物体位于显示单元5的中心。
随后,根据由用户执行的放大操作或缩小操作,利用显示单元5的中心作为基础,对显示项目执行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
因此,在把由用户利用触摸操作指定的物体显示在显示单元5的中心P之后,能够对整个照相机贯通图像执行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并且也能够获得以上参照实施例描述的相同优点。
[由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处理装置、显示处理方法、显示处理程序、存储显示处理程序的存储介质和蜂窝电话装置]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显示器;
触摸面板,布置在显示器上或与显示器一体地形成,检测用户的触摸输入;和控制器,设置与由触摸面板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一位置对应的初始坐标;基于初始坐标设置显示器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及基于初始坐标和由触摸面板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一中连续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控制显示器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2).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使用初始坐标作为基础设置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3).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设置第一区域作为与放大操作对应的区域。
(4).如(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当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位于第一区域中时,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放大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5).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设置第二区域作为与缩小操作对应的区域。
(6).如(5)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当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位于第二区域中时,控制器控制显示器缩小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7).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按照与初始坐标和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对应的速度来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8).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按照与初始坐标和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对应的速度来线性地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9).如(7)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在初始坐标和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定距离时控制显示器按照第一速度来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并在初始坐标和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距离时控制显示器按照比第一速度大的第二速度来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10).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设置包围初始坐标的无效操作区域,并在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位于无效操作区域内时控制显示器不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11).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确定作为改变的结果显示的图像的比例已达到上限或下限,并在显示的图像的比例达到上限或下限时确定触摸输入的当前位置。
(12).如(1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设置当显示的图像的比例达到上限或下限时与触摸输入的当前位置对应的第二坐标,并基于第二坐标设置显示器的至少第三区域。
(13).如(1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基于第二坐标和由触摸面板在第三区域中连续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三位置之间的距离控制显示器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14).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当由触摸面板最初检测到触摸输入时,控制器从由显示器显示的图像检测脸部图像,并控制显示器在显示器的中心显示检测到的脸部图像。
(15).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控制器确定图像显示在与由触摸面板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一位置对应的位置,并在控制显示器改变图像的比例之前控制显示器在显示器的中心显示图像。
(16).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仅在大于预定量的时间期间检测到触摸输入之后,控制器设置与由触摸面板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一位置对应的初始坐标。
(17).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照相机单元,其中由显示器显示的图像是由照相机单元捕捉的图像,并且控制器根据显示的图像的比例的改变控制照相机单元的变焦参数。
(18)一种由信息处理设备执行的方法,该信息处理设备包括显示器和触摸面板,触摸面板布置在显示器上或与显示器一体地形成,触摸面板检测用户的触摸输入,该方法包括:设置与由触摸面板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一位置对应的初始坐标;基于初始坐标设置显示器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及基于初始坐标和由触摸面板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一中连续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控制显示器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19)一种包括计算机程序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当该计算机程序由包括显示器和布置在显示器上或与显示器一体地形成的检测用户的触摸输入的触摸面板的信息处理设备执行时,该计算机程序使信息处理设备执行包括下述步骤的处理:设置与由触摸面板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一位置对应的初始坐标;基于初始坐标设置显示器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及基于初始坐标和由触摸面板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一中连续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控制显示器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修改的例子]
上述实施例是本发明应用于蜂窝电话的实施例,但除了这种蜂窝电话之外,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有关于显示单元显示显示项目的功能的电子装置,诸如PHS电话(PHS:个人手提电话系统)、PDA装置(PDA:个人数字助手)、电子照相机装置、电子视频照相机装置、便携式游戏装置、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装置等。在这些情况中的任何情况下,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优点。
最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设计或其它元素的各种修改和组合,可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或者在与权利要求类似的范围内实现除上述实施例之外的实施例。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作为例子描述的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然理解这一点。

Claims (13)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显示器;
触摸面板,布置在显示器上或与显示器一体地形成,检测用户的触摸输入;和
控制器,
设置与由触摸面板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一位置对应的初始坐标;
基于初始坐标设置显示器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及
基于初始坐标和由触摸面板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一中连续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控制显示器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按照与初始坐标和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对应的速度来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所述控制器在初始坐标和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定距离时控制显示器按照第一恒定速度来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并在初始坐标和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距离时控制显示器按照比第一恒定速度大的第二恒定速度来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所述控制器确定作为改变的结果显示的图像的比例已达到上限或下限,并在显示的图像的比例达到上限或下限时确定触摸输入的当前位置,
所述控制器设置当显示的图像的比例达到上限或下限时与触摸输入的当前位置对应的第二坐标,并基于第二坐标设置显示器的至少第三区域,以及
所述控制器基于第二坐标和由触摸面板在第三区域中连续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三位置之间的距离控制显示器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器使用初始坐标作为基础设置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器设置第一区域作为与放大操作对应的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当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位于第一区域中时,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放大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器设置第二区域作为与缩小操作对应的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当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位于第二区域中时,控制器控制显示器缩小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按照与初始坐标和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对应的速度来线性地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器设置包围初始坐标的无效操作区域,并在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位于无效操作区域内时控制显示器不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当由触摸面板最初检测到触摸输入时,控制器从由显示器显示的图像检测脸部图像,并控制显示器在显示器的中心显示检测到的脸部图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器确定图像显示在与由触摸面板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一位置对应的位置,并在控制显示器改变图像的比例之前控制显示器在显示器的中心显示图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仅在大于预定量的时间期间检测到触摸输入之后,控制器设置与由触摸面板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一位置对应的初始坐标。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
照相机单元,其中
由显示器显示的图像是由照相机单元捕捉的图像,并且控制器根据显示的图像的比例的改变控制照相机单元的变焦参数。
13.一种由信息处理设备执行的方法,该信息处理设备包括显示器和触摸面板,触摸面板布置在显示器上或与显示器一体地形成,触摸面板检测用户的触摸输入,该方法包括:
设置与由触摸面板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一位置对应的初始坐标;
基于初始坐标设置显示器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及
基于初始坐标和由触摸面板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一中连续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控制显示器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其中控制显示器按照与初始坐标和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对应的速度来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控制所述显示器在初始坐标和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预定距离时控制显示器按照第一恒定速度来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并在初始坐标和触摸输入的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距离时控制显示器按照比第一恒定速度大的第二恒定速度来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控制所述显示器确定作为改变的结果显示的图像的比例已达到上限或下限,并在显示的图像的比例达到上限或下限时确定触摸输入的当前位置,
控制所述显示器设置当显示的图像的比例达到上限或下限时与触摸输入的当前位置对应的第二坐标,并基于第二坐标设置显示器的至少第三区域,
控制所述显示器基于第二坐标和由触摸面板在第三区域中连续检测到的触摸输入的第三位置之间的距离改变显示的图像的比例。
CN201210524155.6A 2011-12-12 2012-12-07 显示处理装置 Active CN1031641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69548P 2011-12-12 2011-12-12
US61/569,548 2011-12-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4155A CN103164155A (zh) 2013-06-19
CN103164155B true CN103164155B (zh) 2018-09-07

Family

ID=47522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24155.6A Active CN103164155B (zh) 2011-12-12 2012-12-07 显示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96205B2 (zh)
EP (1) EP2605117B1 (zh)
CN (1) CN1031641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77493B2 (en) 2012-02-10 2015-03-10 Sony Corporation Self-position measuring terminal
JP5990011B2 (ja) 2012-02-28 2016-09-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979916B2 (ja) * 2012-03-07 2016-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EP2904484A4 (en) 2012-10-05 2016-06-01 Tactual Labs Co HYBRI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HE PROCESSING AND FEEDBACK OF LOW-LATENCY USER ENTRY
KR102069191B1 (ko) * 2013-04-02 2020-01-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절전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137240B1 (ko) * 2013-04-16 2020-07-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영역을 조절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처리하는 전자 장치
TW201502961A (zh) * 2013-07-05 2015-01-16 Wen-Fu Chang 觸控裝置之輸入鍵輸入方法
CN105378639A (zh) * 2013-07-12 2016-03-02 触觉实验室股份有限公司 用限定的交叉控制行为降低控件响应等待时间
CN104754277B (zh) * 2013-12-27 2018-04-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KR20160131720A (ko) * 2015-05-08 2016-11-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170177204A1 (en) * 2015-12-18 2017-06-22 Lenovo Enterprise Solutions (Singapore) Pte. Ltd. Centering gesture to enhance pinch-to-zoom gesture on touchscreens
JP6742730B2 (ja) 2016-01-05 2020-08-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6227449B (zh) * 2016-07-25 2024-05-14 北京拉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触觉-视觉技术的输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JP6982277B2 (ja) * 2018-01-12 2021-12-1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情報端末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DE102018202049B4 (de) * 2018-02-09 2023-12-14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Bedienvor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computerlesbares speichermedium mit instruktionen zum einrichten einer bedienvorrichtung und kraftfahrzeug
CN108989661B (zh) * 2018-06-19 2021-06-29 北京淳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210118616A (ko) * 2020-03-23 2021-10-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9833A (zh) * 2008-03-21 2009-09-23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屏幕显示方法
CN101943982A (zh) * 2009-07-10 2011-01-12 北京大学 基于被跟踪的眼睛运动的图像操作
CN102165405A (zh) * 2008-09-29 2011-08-24 智能技术无限责任公司 利用基于交叉的小部件操纵的触摸输入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52110A (en) 1998-05-11 2000-04-18 Sony Corporation Dynamic control of zoom operation in computer graphics
JP3329312B2 (ja) * 1999-05-14 2002-09-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US7814439B2 (en) * 2002-10-18 2010-10-12 Autodesk, Inc. Pan-zoom tool
JP2006013609A (ja) * 2004-06-22 2006-01-12 Sharp Corp 多視点立体画像撮影装置
US7653883B2 (en) * 2004-07-30 2010-01-26 Apple Inc. Proximity detector in handheld device
KR20060111054A (ko) * 2005-04-21 2006-10-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줌조절장치를 갖는 영상촬영기기
JP4510713B2 (ja) 2005-07-21 2010-07-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US20070174416A1 (en) * 2006-01-20 2007-07-26 France Telecom Spatially articulable interface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application framework
CN101025909A (zh) * 2006-02-22 2007-08-29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电子装置用以缩放影像比例的方法
KR100835956B1 (ko) 2006-12-04 2008-06-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이미지 처리 방법
JP4973245B2 (ja) * 2007-03-08 2012-07-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7884807B2 (en) * 2007-05-15 2011-02-08 Synaptics Incorporated Proximity sensor and method for indicating a display orientation change
JP4260215B1 (ja) * 2007-08-29 2009-04-30 任天堂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CN101626450A (zh) 2008-07-11 2010-01-1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像装置及其图像放大方法
JP2010086230A (ja) 2008-09-30 2010-04-15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058066B2 (en) * 2008-11-12 2015-06-16 Apple Inc. Suppressing errant motion using integrated mouse and touch information
WO2010095783A1 (ko) 2009-02-23 2010-08-26 한국과학기술원 터치 스크린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터치 스크린 장치
US8532346B2 (en) * 2009-03-11 2013-09-10 Sony Corporation Device,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TW201112074A (en) * 2009-09-30 2011-04-01 Higgstec Inc Touch gesture detecting method of a touch panel
US9086756B2 (en) * 2009-11-18 2015-07-21 Opera Software Asa Snapping to text columns while scrolling
US20110298830A1 (en) * 2010-06-07 2011-12-08 Palm, Inc. Single Point Input Variable Zoom
US9285983B2 (en) * 2010-06-14 2016-03-15 Amx Llc Gesture recognition using neural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9833A (zh) * 2008-03-21 2009-09-23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及其屏幕显示方法
CN102165405A (zh) * 2008-09-29 2011-08-24 智能技术无限责任公司 利用基于交叉的小部件操纵的触摸输入
CN101943982A (zh) * 2009-07-10 2011-01-12 北京大学 基于被跟踪的眼睛运动的图像操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47731A1 (en) 2013-06-13
EP2605117B1 (en) 2019-06-05
US10296205B2 (en) 2019-05-21
EP2605117A3 (en) 2016-10-26
EP2605117A2 (en) 2013-06-19
CN103164155A (zh) 2013-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64155B (zh) 显示处理装置
CN108600605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95429B (zh) 一种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0739854B2 (en) Terminal and touch response method and device
CN105404412B (zh) 便携式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TWI455009B (zh) 個人化螢幕解鎖方法及其系統
CN105824641B (zh) 图形码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2640101B (zh) 用于提供用户接口的方法及装置
US20150331573A1 (en) Handheld mobile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windows of same
US20130181941A1 (en) Input processing apparatus
US10031653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N102402363B (zh) 手持式装置的图像处理方法及系统
US9189077B2 (en) User character input interface with modifier support
KR20200015710A (ko) 전자 기기
EP3731505A1 (en) Dialing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8897486A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445279A (zh) 图标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WO2021017713A1 (zh) 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US9641746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electing from successively-captured images
CN111064848A (zh) 图片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825040B (zh) 用户界面的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13456B (zh) 扫描文档校正方法、电子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0810215B1 (ko) 이동 핸드셋을 사용한 사진 촬영 방법 및 그 이동 핸드셋
CN110113525A (zh) 拍摄预览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JP2007310815A (ja) 携帯端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Japan Co.,Ltd.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Japa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