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1714B - 流体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61714B
CN103161714B CN201210509555.XA CN201210509555A CN103161714B CN 103161714 B CN103161714 B CN 103161714B CN 201210509555 A CN201210509555 A CN 201210509555A CN 103161714 B CN103161714 B CN 1031617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fluid circulating
circulation portions
circulating unit
fluid cir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095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61714A (zh
Inventor
卢时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elu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elu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elu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elu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617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17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617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617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7/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doors or windows
    • E06B7/02Special arrangements or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doors or windows for providing ventilation, e.g. through double windows; Arrangement of ventilation ro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oft Magnetic Material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流体循环装置。本发明的流体循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流体循环部,其与磁极变换联动地使流体循环;磁极引导部,其变换流体循环部的磁极;以及磁性体,其与流体循环部的磁极变换联动地移动流体循环部。

Description

流体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循环装置,更具体地,涉及在没有与马达联动的风扇的驱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流体循环的流体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窗户或门等结构物中,形成用于实现空气的循环的单独的移动孔,或者具备用于强制空气的移动的单独的风扇。
这样的风扇通过马达的动作来旋转,通过风扇的旋转而实现空气的移动,因此产生噪音。
本发明的背景技术在韩国公开专利公报2009-0008140号(2009.01.21公开,发明名称:空气循环装置及方法)中公开。
为空气的循环而设置的风扇或马达等产生运转噪音,根据由马达产生的热,周边空气的温度上升,因此需要单独的降温作业。另外,在由于反复使用而导致部件的老化的情况下,部件的维护费用增加。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需要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没有与马达联动的风扇的驱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流体循环的流体循环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循环装置包括:流体循环部,其与磁极变换联动地使流体循环;磁极引导部,其变换所述流体循环部的磁极;以及磁性体,其与所述流体循环部的磁极变换联动地移动流体循环部。
另外,优选为,流体循环部包括隔开配置的第一流体循环部件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
另外,优选为,第一流体循环部件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与磁极引导部联动地变换磁极,与磁性体的磁力联动地使流体移动并循环。
另外,优选为,第一流体循环部件包括:第一壳体部,其在长度方向上延长而形成;和第一磁极变换部,其从第一壳体部向第二流体循环部件侧延伸,根据在磁极引导部产生的感应电流变换磁极;第二流体循环部件包括:第二壳体部,其在长度方向上延长而形成;和第二磁极变换部,其从第二壳体部向第一流体循环部件侧延伸,根据在磁极引导部产生的感应电流变换磁极。
另外,优选为,磁性体配置在第一流体循环部件与第二流体循环部件之间。
另外,优选为,第一流体循环部件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以能够相对于相对配置的其他部件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进行配置。
另外,优选为,第一流体循环部件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具备开闭部,该开闭部按照使流体与第一流体循环部件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的移动联动地移动的方式进行开闭。
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循环装置包括:固定部,其以固定了磁极的状态进行设置;流体循环部,其与磁极变换联动地使流体循环;以及电磁部,其设置于流体循环部来变换磁极。
另外,优选为,固定部包括:固定主体,其固定在支承部上,移动受到限制;以及多个磁性体,其分别沿着固定主体以极性相同的方向进行设置。
另外,优选为,电磁部与磁性体相对并沿着流体循环部进行设置。
另外,优选为,电磁部包括:电导体,其沿着流体循环部进行设置;以及线圈部件,其包围电导体而进行设置。
另外,优选为,本发明还包括:轨道部件,其沿着流体循环部的移动路径,在与流体循环部隔开的两侧进行设置;以及保持部件,其包围轨道部件的外侧而与流体循环部的两侧连接。
另外,优选为,本发明还包括:支承部,其与流体循环部的两侧隔开;以及弹性支承部件,其连接支承部和流体循环部,并具有基于弹性的复原力。
另外,优选为,固定部和流体循环部具备按照使流体与流体循环部的移动联动地移动的方式进行开闭的开闭部。
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循环装置在没有马达及风扇的驱动的情况下能够使流体循环,因此能够减少噪音,提高散热效率,提高部件的耐久性,节省维护费用。
另外,本发明应用于显示装置或窗户、门等各种领域,提高能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流体循环装置的剖面图。
图2是概略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流体循环部通过磁极变化而移动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3是概略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流体循环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概略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流体循环部通过磁极变化而移动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5是概略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流体循环装置的剖面图。
图6是概略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流体循环部件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向靠近磁性体的中间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7是概略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流体循环部件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向远离磁性体的外侧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8是概略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流体循环部件向靠近磁性体的中间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9是概略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流体循环部件向靠近磁性体的中间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流体循环装置10:流体循环部
20: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2:第一壳体部
24:第一连接孔26:第一磁极变换部
30: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2:第二壳体部
34:第二连接孔36:第二磁极变换部
40:磁极引导部42:线圈部件
44:盖部件50:磁性体
52:支承部件60:开闭部
62:铰链轴64:旋转盘
70:引导部72:第一导向部件
74:第一卡止部件76:第一延伸部件
78:突起部件80:第二导向部件
82:第二卡止部件84:第二延伸部件
86:防脱离突起100,102:流体循环装置
110:固定部112:固定主体
114:磁性体120:开闭部
122:铰链轴124:旋转盘
130:流体循环部132:移动主体
140:电磁部142:电导体
144:线圈部件150:保持部件
152:轨道部件155:弹性支承部件
160:支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循环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为方便说明,以使用于空气循环的流体循环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在此过程中,为了说明的清楚性和方便性,可能对图中所示的线的厚度或构成要件的大小等进行了夸张图示。另外,后述的用语是考虑了在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的用语,根据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习惯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应该根据本说明书的整个内容而对这些用语进行定义。
图1是概略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流体循环装置的剖面图,图2是概略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流体循环部通过磁极变化而移动的状态的剖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流体循环装置100包括:以固定了磁极的状态设置的固定部110;和与磁极的变换联动地使流体循环的流体循环部130;以及设置于流体循环部130而变换磁极的电磁部140。
固定部110和流体循环部130以竖立的状态设置,在固定部110的上侧和下侧设置固定的支承部160。
这样的支承部160在提供固定的结构物的技术思想内可变形为各种形状。
固定部110包括:两侧固定于上侧和下侧的支承部160而移动受到限制的固定主体112;和沿着固定主体112以极性相同的方向设置的多个磁性体114。
磁性体114使用永磁体,这样的磁性体114以极性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沿着固定主体112而设置。
根据固定主体112的大小及磁力强度,增减要设置的磁性体114的数量。
与这样的固定部110隔开且以在水平方向可移动的方式设置流体循环部。
流体循环部130包括与固定主体112相对地在垂直方向上设置的移动主体132。
在这样的流体循环部130上设置的电磁部140与磁性体114相对且沿着流体循环部130而设置。
电磁部140在转换供电方向,改变电磁部140极性的技术思想内可进行各种变形。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磁部140包括:沿着流体循环部130设置的电导体142;和包围电导体142而设置的线圈部件144。
流体循环部130根据电磁部140的极性变化而进行移动,为了对这样的流体循环部130的移动进行引导,设置轨道部件152和保持部件150。
轨道部件152沿着流体循环部130的移动路径,在与流体循环部130隔开的两侧设置。
轨道部件152以固定于支承部160的状态设置,包围这样的轨道部件152的外侧的保持部件150与流体循环部130的两侧连接而对流体循环部130的移动进行引导。
这样的固定部110和流体循环部130具备以使流体与流体循环部130的移动联动地移动的方式进行开闭的开闭部120,因此在流体循环部130沿着轨道部件152移动的情况下,通过固定部110与流体循环部130之间的空间,存在于流体循环装置100外侧的空气通过开闭部120移动。
这样的开闭部120包括:以可旋转的方式与固定主体112或移动主体132连接的铰链轴122;以及从铰链轴122延伸而对空气的移动进行开闭的旋转盘124。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流体循环装置100的运转状态进行详细的说明。
供电到电磁部140的线圈部件144而对电导体142进行磁化,因此在电导体142的极性与磁性体114的极性方向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斥力,流体循环部130向远离固定部110的方向移动。
在通过线圈部件144而磁化的电导体142的极性改变的情况下,电导体142的极性与磁性体114的极性方向相反,由于引力,流体循环部130向靠近固定部110的方向移动。
通过这样的流体循环部130的移动,在固定主体112和移动主体132可旋转地设置的开闭部120进行旋转而确保空气的流路,因此存在于固定部110和流体循环部130的外侧的空气通过固定部110和流体循环部130而循环。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流体循环装置102进行说明。
为了方便说明,对于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及作用相同的构成要件,引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对此的详细说明。
图3是概略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流体循环装置的剖面图,图4是概略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流体循环部130通过磁极变化而移动的状态的剖面图。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流体循环部130的两侧设置弹性支承部件155,以使对流体循环部130的移动进行引导,同时在切断供电时将流体循环部130的移动引导至初始状态。
关于将与流体循环部130的两侧隔开的支承部160和流体循环部130连接的弹性支承部件155,在具有根据弹性的复原力的技术思想内可使用各种弹性装置。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弹性支承部件155使用多个盘簧,根据电导体142的极性变化,流体循环部130水平移动,这样的流体循环部130由于弹性支承部件155的弹性而移动到初始位置。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流体循环装置1进行说明。
为了方便说明,对于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及作用相同的构成要件,引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对此的详细说明。
图5是概略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流体循环装置的剖面图,图6是概略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流体循环部件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向靠近磁性体的中间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剖面图,图7是概略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流体循环部件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向远离磁性体的外侧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剖面图。
如图5至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流体循环装置1包括:与磁极变换联动地使流体循环的流体循环部10;和变换流体循环部10的磁极的磁极引导部40;以及与流体循环部10的磁极变换联动地移动流体循环部10的磁性体50。下面,在本实施例中,以流体为空气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流体循环部10在与磁极变换联动地使流体循环的技术思想内可形成为各种形状。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流体循环部10包括隔开配置的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
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形成为盘形状,在流体循环装置1的相对的两侧设置。
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与磁极引导部40联动地变换磁极,与磁性体50的磁力联动地使流体移动并循环。
即,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根据通过供电而极性变化的磁极引导部40的动作来变换磁极,这样的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与磁性体50的磁力联动而移动,因此使得流体循环部10的内侧和外侧的空气循环。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包括:在长度方向(图5为基准的上下方向)上延长而形成的第一壳体部22;以及从第一壳体部22向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侧延伸,根据由磁极引导部40产生的感应电流而变换磁极的第一磁极变换部26。
第一壳体部22和第一磁极变换部26由容易磁化的物质制造,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铁、镍、钴等物质而制造第一壳体部22和第一磁极变换部26。
第一壳体部22和第一磁极变换部26彼此相接,在第一磁极变换部26通过磁极引导部40而被磁化的情况下,与第一磁极变换部26相接而设置的第一壳体部22也被磁化。关于第一壳体部22和第一磁极变换部26可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它们既可以形成为一体,也可以形成为不同部件等。
在贯通第一壳体部22而设置的第一连接孔24的内侧可旋转地设置开闭部60,因此对通过第一连接孔24移动的空气的流动进行控制。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包括:在长度方向(图5为基准的上下方向)上延长而形成的第二壳体部32;以及从第二壳体部32向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侧延伸,根据由磁极引导部40产生的感应电流而变换磁极的第二磁极变换部36。
第二壳体部32和第二磁极变换部36由容易磁化的物质制造,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铁、镍、钴等物质而制造第二壳体部32和第二磁极变换部36。
第二壳体部32和第二磁极变换部36彼此相接,因此在第二磁极变换部36通过磁极引导部40而被磁化的情况下,与第二磁极变换部36相接而设置的第二壳体部32也被磁化。第二壳体部32和第二磁极变换部36可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它们既可以形成为一体,也可以形成为不同部件。
在贯通第二壳体部32而设置的第二连接孔34的内侧可旋转地设置开闭部60,因此对通过第二连接孔34移动的空气的流动进行控制。
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以彼此相对的状态隔开设置,从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朝向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突出形成多个第一磁极变换部26,从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朝向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突出形成多个第二磁极变换部36。
这样的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以相对于相对配置的其他部件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设置。
即,可以仅移动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使得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保持停止状态,可以使得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停止,仅移动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也可以使得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都移动。
在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与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之间设置磁极引导部40和磁性体50。
这样的磁极引导部40和磁性体50以固定的状态设置,因此以磁极引导部40和磁性体50为中心形成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的移动。
磁极引导部40在变换流体循环部10的磁极的技术思想内可使用各种磁化装置。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磁化装置包括:接收供电而具有磁极的线圈部件42;和将线圈部件42的外侧包围,切断磁场的移动的盖部件44。
线圈部件42以圆筒形状卷绕,因此在线圈部件42的内侧嵌入第一磁极变换部26或第二磁极变换部36而进行磁化。
包围这样的线圈部件42的外侧而设置的盖部件44形成为一侧被开口的圆筒形状,由将磁场的移动切断的材质成型。
盖部件44包围第一磁极变换部26或第二磁极变换部36的一侧而设置,因此第一壳体部22或第二壳体部32的移动不会受到第一磁极变换部26或第二磁极变换部36的磁极的影响。
另外,磁性体50在与流体循环部10的磁极变换联动地移动流体循环部10的技术思想内可设置于各个位置。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磁性体50在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与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之间配置。
关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磁性体50的极性,将朝向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的部分设定为N极,将朝向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的部分设定为S极。
但是,磁性体50的极性不限于此,即使将磁性体50的极性设定为使朝向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的部分为S极,使朝向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的部分为N极也属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另外,磁性体50的位置配置于流体循环部10的外侧也属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为只有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中的至少任一个移动,开闭部60与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或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联动地进行动作而形成流体的移动。
磁性体50在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与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之间以纵方向设置,在设置多个的磁性体50之间设置支承部件52而支承磁性体50。
磁性体50的极性以相同方向设置,因此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以磁性体50为中心左右移动。
在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具备以使流体与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的移动联动地移动的方式进行开闭的开闭部60。
开闭部60可旋转地设置于在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具备的第一连接孔24和在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具备的第二连接孔34,因此与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的移动联动地进行开闭。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开闭部60包括: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的第一连接孔24;和在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的第二连接孔34可旋转地设置的铰链轴62;以及从铰链轴62延伸而对第一连接孔24或第二连接孔34进行开闭的旋转盘64。
旋转盘64以铰链轴62为中心旋转,因此对空气的移动路径进行开闭。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以开闭部60在第一连接孔24及第二连接孔34设置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可以不以铰链方式形成,而是以贯通的方式形成,可以采用各种方式的开闭结构等。
为了对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的移动进行引导,在流体循环部10的内侧设置引导部70。
引导部70在以借助于磁力移动的流体循环部10的移动圆滑地形成的方式对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的移动进行引导的技术思想内可进行各种变形。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引导部70包括:设置于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的第一导向部件72;以及设置于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的第二导向部件80。
第一导向部件72包括:卡止到第一壳体部22的第一卡止部件74;和从第一卡止部件74向靠近第二壳体部32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件76。
突起部件78向这样的第一延伸部件76的外侧突出,这样的突起部件78被第二导向部件80卡止,从而移动受到限制。
第二导向部件80包括:卡止到第二壳体部32的第二卡止部件82;和从第二卡止部件82向第一壳体部22的方向延伸而将第一延伸部件76的外侧包围的第二延伸部件84。
在第二延伸部件84的端部具备与突起部件78相对的防脱离突起86,因此在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突起部件78被防脱离突起86卡止,因此防止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隔开规定距离以上。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流体循环装置1的运转状态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如果不向磁极引导部40的线圈部件42供电,则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不具备极性。
如图6所示,在使第一磁极变换部26和第二磁极变换部36联动的磁极引导部40进行动作的情况下,第一磁极变换部26和第二磁极变换部36被磁化。
例如,在与第二壳体部32相对的第一磁极变换部26的一侧被磁化的情况下,第一磁极变换部26的一侧(图6为基准的左侧)被磁化为S极,另一侧被磁化为N极。
与第一磁极变换部26相接的第一壳体部22也被磁化为S极,磁性体50的一侧为N极,另一侧为S极,因此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根据吸力向靠近磁性体50的方向移动。
另外,第一磁极变换部26的N极部分被盖部件44包围,因此不影响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的移动。
另外,在与第一壳体部22相对的第二磁极变换部36的一侧被磁化的情况下,第二磁极变换部36的一侧(图6为基准的左侧)被磁化为S极,另一侧被磁化为N极。
与第二磁极变换部36相接的第二壳体部32也被磁化为N极,磁性体50的一侧为N极,另一侧为S极,因此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根据吸力向靠近磁性体50的方向移动。
另外,第二磁极变换部36的S极部分被盖部件44包围,因此不会影响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的移动。
通过这样的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的移动,存在于流体循环部10的内侧的空气通过开闭部60向流体循环部10的外侧排出。
如图7所示,在使得供给到磁极引导部40的线圈部件42的电压的方向相反的情况下,线圈部件42的极性发生变化,由此第一磁极变换部26和第二磁极变换部36的极性也发生变化。
由此,第一壳体部22具备N极,第二壳体部32具备S极,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根据吸力向远离磁性体50的外侧方向移动。
根据这样的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的移动,在第一连接孔24和第二连接孔34可旋转地设置的开闭部60进行旋转,从而确保空气的流路,因此存在于流体循环部10的外侧的空气流入流体循环部10的内侧。
图8是概略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流体循环部件向靠近磁性体的中间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剖面图。
如图8所示,在向设置有第一磁极变换部26的磁极引导部40供电而将第一壳体部22磁化为S极的情况下,只有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向靠近磁性体50的方向移动。
通过这样的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的移动,设置于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的开闭部60进行旋转而确保空气的流路,存在于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与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之间的空气中的一部分通过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的第一连接孔24而向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的外侧移动。
图9是概略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二流体循环部件向靠近磁性体的中间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剖面图。
如图9所示,在向设置有第二磁极变换部36的磁极引导部40供电而将第二壳体部32磁化为N极的情况下,只有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向靠近磁性体50的方向移动。
通过这样的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的移动,设置于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的开闭部60进行旋转而确保空气的流路,存在于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与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之间的空气中的一部分通过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的第二连接孔34而向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的外侧移动。
根据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被磁化的方向及磁性体50的磁极,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的移动方向可进行各种变形。
由此,存在于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与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之间的空气通过开闭部60向流体循环装置1的内外侧循环,因此存在于流体循环装置1的两侧的空气通过流体循环装置1而移动,形成空气的循环。
流体循环装置1是根据第一流体循环部件20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30的磁极变化,发生盘的抖动现象,从而使空气循环的装置,可设置于门或窗户,或者以边框的形态设置,也可以一体地设置在包括电视机的家电产品中。
另外,在流体循环装置1的内侧设置有过滤空气中的异物的过滤部件及去除空气中的细菌的杀菌灯。
根据上述结构,根据实施例的流体循环装置1,100在磁极引导部40变换磁极而移动流体循环部10,通过这样的流体循环部10的移动,自动形成存在于流体循环部10的内外侧的空气的循环,因此省略了马达及风扇,能够降低噪音及散热,提高产品的耐久性,节省维护费用。
本发明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这仅仅是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发明由此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及均等的其他实施例。
另外,本发明以使用于空气的循环的流体循环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这只不过是例示,在包括气体的其他种类的流体的循环中也能够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循环装置。
因此,本发明的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应该是根据权利要求书来进行定义的。

Claims (11)

1.一种流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体循环部,其与磁极变换联动地使流体循环;
磁极引导部,其变换所述流体循环部的磁极;以及
磁性体,其与所述流体循环部的磁极变换联动地移动所述流体循环部,
所述流体循环部包括隔开配置的第一流体循环部件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
所述第一流体循环部件包括:第一壳体部,其在长度方向上延长而形成;和第一磁极变换部,其从所述第一壳体部向所述第二流体循环部件侧延伸,根据在所述磁极引导部产生的感应电流变换磁极,
所述第二流体循环部件包括:第二壳体部,其在长度方向上延长而形成;和第二磁极变换部,其从所述第二壳体部向所述第一流体循环部件侧延伸,根据在所述磁极引导部产生的感应电流变换磁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体循环部件和所述第二流体循环部件与所述磁极引导部联动地变换磁极,与所述磁性体的磁力联动地使流体移动并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性体配置在所述第一流体循环部件与所述第二流体循环部件之间。
4.一种流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体循环部,其与磁极变换联动地使流体循环;
磁极引导部,其变换所述流体循环部的磁极;以及
磁性体,其与所述流体循环部的磁极变换联动地移动所述流体循环部,
所述流体循环部包括隔开配置的第一流体循环部件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
所述第一流体循环部件和所述第二流体循环部件按照能够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配置。
5.一种流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体循环部,其与磁极变换联动地使流体循环;
磁极引导部,其变换所述流体循环部的磁极;以及
磁性体,其与所述流体循环部的磁极变换联动地移动所述流体循环部,
所述流体循环部包括隔开配置的第一流体循环部件和第二流体循环部件,
所述第一流体循环部件和所述第二流体循环部件具备开闭部,该开闭部按照使流体与所述第一流体循环部件和所述第二流体循环部件的移动联动地移动的方式进行开闭。
6.一种流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固定了磁极的状态设置的固定部;
与磁极变换联动地使流体循环的流体循环部;以及
设置于所述流体循环部而变换磁极的电磁部,
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流体循环部具备开闭部,该开闭部按照使流体与所述流体循环部的移动联动地移动的方式进行开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包括:
固定主体,其固定于支承部,移动受到限制;以及
多个磁性体,其分别沿着所述固定主体以极性相同的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部与所述磁性体相对并沿着所述流体循环部进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部包括:
电导体,其沿着所述流体循环部进行设置;以及
线圈部件,其包围所述电导体而进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轨道部件,其沿着所述流体循环部的移动路径,在与所述流体循环部隔开的两侧设置;以及
保持部件,其包围所述轨道部件的外侧而与所述流体循环部的两侧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承部,其与所述流体循环部的两侧隔开;以及
弹性支承部件,其对所述支承部和所述流体循环部进行连接,并具有基于弹性的复原力。
CN201210509555.XA 2011-12-15 2012-12-03 流体循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617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135932A KR101303358B1 (ko) 2011-12-15 2011-12-15 유체순환장치
KR10-2011-0135932 2011-1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61714A CN103161714A (zh) 2013-06-19
CN103161714B true CN103161714B (zh) 2016-03-02

Family

ID=48585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0955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61714B (zh) 2011-12-15 2012-12-03 流体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303358B1 (zh)
CN (1) CN10316171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09298A1 (de) * 1974-02-27 1975-09-04 Tomotoshi Tokuno Elektrische kolbenanordnung
DE3126469A1 (de) * 1981-07-04 1983-01-20 Crull, Siegfried, 2121 Vögelsen Foerder- und verdichtervorrichtung mit einem foerderzylinder
CN2067770U (zh) * 1990-05-12 1990-12-19 黎智 磁能谐振压缩机
JP2000227069A (ja) * 1999-02-05 2000-08-15 Idotai Tsushin Sentan Gijutsu Kenkyusho:Kk リニア圧縮機
CN2913664Y (zh) * 2006-03-17 2007-06-20 江苏大学 磁力往复泵
TW201043785A (en) * 2009-06-10 2010-12-16 zhi-qiang Wen Magnetic fluid compress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84604A (en) * 1977-11-30 1979-07-05 Hitachi Metals Ltd Upright diaphragm pump
KR20080076526A (ko) * 2007-02-16 2008-08-20 주식회사 엔휀스타 환기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090191073A1 (en) * 2008-01-25 2009-07-3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agnetic pumping machines
KR20100039098A (ko) * 2008-10-07 2010-04-15 김기현 창호용 자동 환기유니트
KR101263428B1 (ko) * 2009-01-02 2013-05-15 민승기 환기가 용이한 창틀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09298A1 (de) * 1974-02-27 1975-09-04 Tomotoshi Tokuno Elektrische kolbenanordnung
DE3126469A1 (de) * 1981-07-04 1983-01-20 Crull, Siegfried, 2121 Vögelsen Foerder- und verdichtervorrichtung mit einem foerderzylinder
CN2067770U (zh) * 1990-05-12 1990-12-19 黎智 磁能谐振压缩机
JP2000227069A (ja) * 1999-02-05 2000-08-15 Idotai Tsushin Sentan Gijutsu Kenkyusho:Kk リニア圧縮機
CN2913664Y (zh) * 2006-03-17 2007-06-20 江苏大学 磁力往复泵
TW201043785A (en) * 2009-06-10 2010-12-16 zhi-qiang Wen Magnetic fluid compress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303358B1 (ko) 2013-09-03
CN103161714A (zh) 2013-06-19
KR20130068636A (ko) 2013-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3166B (zh) 具有x-驱动电机的双稳态电磁继电器
CN102388427B (zh) 电磁继电器装置
KR101109099B1 (ko) 오작동 방지 기능을 구비하는 전력 개폐 장치
CN102903575B (zh) 接触器件和包括该接触器件的电磁继电器
CN203826152U (zh) 电磁促动设备和内燃机机组调节设备
CN102410696A (zh) 冰箱
CN103161714B (zh) 流体循环装置
CN106953493B (zh) 一种无刷交流振荡微电机
CN107525250B (zh) 出风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中央空调室内机
US7313888B2 (en) Device for and method of preventing rattling of door window glass for vehicles
CN204857593U (zh) 大触头开距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01274237Y (zh) 合闸、分闸没有摩擦阻碍的永磁闭锁型断路器操作机构
CN203311073U (zh) 具有新型驱动装置的双滤光片切换器
CN105298878A (zh) 磁悬浮变频机扇一体机
KR101906205B1 (ko) 가변자석을 구비한 모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의류처리장치
CN115077087A (zh) 分段式导风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KR101198838B1 (ko) 차량의 에어플랩 개폐장치
CN214510683U (zh) 自动滑动窗帘
KR200436130Y1 (ko) 개선된 래치 콘텍터
CN206712641U (zh) 一种无刷交流振荡微电机
JP3204472U (ja) 回動式電磁ソレノイド
KR20070069096A (ko) 슬라이드 방식의 휴대용 단말기
CN203799879U (zh) 一种多极切换开关装置的转换触头
CN220959118U (zh) 对开门冰箱的翻转梁组件及对开门冰箱
CN111568332B (zh) 一种传动机构及洗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Termination date: 2017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