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5471A -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5471A
CN103155471A CN2011800499442A CN201180049944A CN103155471A CN 103155471 A CN103155471 A CN 103155471A CN 2011800499442 A CN2011800499442 A CN 2011800499442A CN 201180049944 A CN201180049944 A CN 201180049944A CN 103155471 A CN103155471 A CN 103155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damental frequency
ack
nack
situat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99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55471B (zh
Inventor
岸山祥久
武田和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155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5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55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54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Abstract

在具有由多个基本频率块构成的系统频带的通信系统中,以利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有效地传输反馈控制信息为目的。具有:解调部,对多个基本频率块的每一个基本频率块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进行解调;判定部,基于解调后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判定多个基本频率块的每一个基本频率块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以及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对从多个基本频率块中选择的特定的基本频率块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映射多个基本频率块的重发响应信号,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选择多个分配资源,并利用基于相位偏移调制的比特信息以及信道选择信息,规定多个基本频率块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网络中,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提高数据速率为目的,采用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和HSUPA(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基于W-CDMA(宽带码分多址)的系统的特点。对于该UMTS网络,以进一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以及提高峰值数据速率、延迟的降低等为目的而研究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非专利文献1)。在LTE中不同于W-CDMA,作为多接入方式,对下行线路(下行链路)利用基于OFDMA(正交频分多址)的方式,对上行线路(上行链路)利用基于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的方式。
如图1所示,通过上行链路发送的信号映射到适当的无线资源后从移动终端装置发送到无线基站装置。此时,用户数据(UE(User Equipment)#1、UE#2)被分配到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此外,控制信息在与用户数据同时发送时与PUSCH时间复用,在仅发送控制信息时,被分配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在通过该上行链路发送的控制信息中,包含下行链路的质量信息(CQI:信道质量指示符)和对于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信号的重发响应信号(ACK/NACK)等。
在PUCCH中,典型的是在发送CQI和ACK/NACK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子帧结构(参照图2A、B)。PUCCH的子帧结构在一个时隙(1/2子帧)中包含7个SC-FDMA码元。此外,一个SC-FDMA码元包含12个信息码元(副载波)。具体来说,CQI的子帧结构(CQI格式)中,如图2A所示,对时隙内的第2码元(#2)、第6码元(#6)复用参照信号(RS:Reference Signal),对其他的码元(第1码元(#1)、第3码元(#3)~第5码元(#5)、第7码元(#7))复用控制信息(CQI)。此外,如图2B所示,在ACK/NACK的子帧结构(ACK/NACK格式)中,对时隙内的第3码元(#3)~第5码元(#5)复用参照信号,对其他的码元(第1码元(#1)、第2码元(#2)、第6码元(#6)、第7码元(#7))复用控制信息(ACK/NACK)。在一个子帧中,所述时隙重复两次。此外,如图1所示,PUCCH复用到系统频带的两端的无线资源上,在一个子帧内的具有不同频带的两个时隙之间应用跳频(Inter-slotFH)。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TR25.912(V7.1.0),“Feasibility study for EvolvedUTRA and UTRAN”,Sept.2006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第3代系统(W-CDMA)大致利用5MHz的固定频带,在下行线路中能够实现最大2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另一方面,在LTE的系统中,利用1.4MHz~20MHz的可变频带,在下行线路中能够实现最大300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在上行线路中能够实现75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此外,在UMTS网络中,以进一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以及提高峰值数据速率等为目的,还研究LTE的后继的系统(例如,有时还称为“高级LTE”或者“LTE enhancement”(以下,称为“LTE-A”))。
在LTE-A系统中,以进一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和提高峰值吞吐量等为目标,研究比LTE还宽频带的频率的分配。此外,在LTE-A(例如,Rel.10)中,其要求的一个条件是具有与LTE的向后兼容性(Backward compatibility),采用具有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的发送频带的结构,所述基本频率块具有LTE能够使用的带宽。因此,对于通过多个下行CC发送的数据信道的反馈控制信息简单来说增大CC数目的倍。此外,除此之外,还研究多小区协调发送接收技术或者利用了发送接收天线比LTE多的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等LTE-A特有的技术,也考虑了用于控制它们的反馈控制信息的增大。因此,由于反馈控制信息的信息量增多,因此需要研究在上行链路信道中的反馈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在具有由多个基本频率块构成的系统频带的通信系统中,能够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有效地传输反馈控制信息的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移动终端装置通过由多个基本频率块构成的系统频带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具有:解调部,对多个基本频率块的每一个基本频率块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进行解调;判定部,基于解调后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判定多个基本频率块的每一个基本频率块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以及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对从多个基本频率块中选择的特定的基本频率块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映射多个基本频率块的重发响应信号,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选择多个分配资源,并利用基于相位偏移调制的比特信息以及信道选择信息,规定多个基本频率块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
根据该结构,能够传输除了利用基于相位偏移调制的比特信息之外还利用信道选择信息来规定的追加信息,因此能够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利用现有的PUCCH结构有效地传输多个基本频率块的反馈控制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有效地传输反馈控制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映射上行链路的信号的信道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图。
图3是表示利用特定的基本频率块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多个基本频率块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的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按照LTE(Rel.8)的格式1a/1b规定的重发响应信号的映射表格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发送重发响应信号的映射表格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发送重发响应信号的映射表格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发送重发响应信号的映射表格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发送重发响应信号的映射表格的一例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具有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基站装置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发送重发响应信号的映射表格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发送重发响应信号的映射表格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发送重发响应信号的映射表格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述那样,对下行CC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信号,作为其反馈控制信息的重发响应信号(ACK/NACK)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而被发送。重发响应信号通过用于表示发送信号被适当接收的情况的肯定响应(ACK:ACKnowledgement)或者用于表示其未被适当接收的情况的否定响应(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来表现。
此外,在LTE-A系统中,以进一步提高频率利用效率和提高峰值吞吐量等为目标,研究比LTE宽频带的频率的分配,采用具有多个基本频率块(CC)的发送频带的结构,所述基本频率块具有LTE能够使用的带宽。因此,考虑还对多个下行CC发送对于从多个下行CC发送的PDSCH的反馈控制信息即重发响应信号。
作为此时的反馈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考虑如下情况:在移动终端装置中,基于从无线基站装置接收到的多个分量载波(这里为CC#1、CC#2)的每一个的信号,生成各分量载波的反馈控制信息,当没有在同一个子帧发送的PUSCH信号的情况下,映射到用户特有(UE-specific)的分量载波(这里为CC#1)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而发送(参照图3)。
此外,如上述那样,通过PUCCH发送的接收信道质量信息(CQI)以及重发响应信号(ACK/NACK)均通过12个副载波频带而发送。在发送重发响应信号时,在一个时隙内的7个SC-FDMA码元中,3个SC-FDMA码元用于RS。在1个SC-FDMA码元内规定基于12个循环移位的正交CDMA,进而,通过在3个SC-FDMA码元中并用时域的正交码的分配,从而能够复用(分配到资源)最大12×3=36个信道。
但是,在LTE(Rel.8)中,规定了对于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信号的ACK/NACK(格式1a/1b)的通知(参照图4),能够通知以下的多个状态。
当为一个码字传输(秩1)的情况下是“ACK”、“NACK”、“DTX(Discontinuous reception,间歇接收)”这三个状态(参照图4A),当为两个码字传输(秩2)的情况下是“ACK、ACK”、“ACK、NACK”、“NACK、ACK”、“NACK、NACK”、“DTX”这5个状态(参照图4B)。
码字是指信道编码(纠错编码)的编码单位,在为MIMO复用传输应用时进行1或多个码字的传输。在LTE中在单用户MIMO中最大使用2个码字。当为两层发送时各层成为独立的码字,当为四层发送时每两层成为一个码字。
在图4中,“ACK”表示发送成功,“NACK”表示检测到了错误,“DTX”表示数据未被识别(无响应)。DTX是“从移动终端装置既没有通知ACK也没有通知NACK”的判定结果,这表示移动终端装置未能接收到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情况。此时,移动终端装置没有检测到对自己发送了PDSCH,因此作为结果既没有发送ACK也没有发送NACK。另一方面,无线基站装置如果接收到ACK则会发送下一个新数据,但是NACK或者是没有响应的DTX状态的情况下,进行重发控制,以便进行已经发送过的数据的重发。另外,无线基站装置在上行链路中对ACK/NACK分配的资源中的接收功率是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DTX。
此外,在图4的映射表格中,“0”表示在该子帧中由移动终端装置对无线基站装置没有发送信息的情况,“1”、“-1”、“j”、“-j”分别表示规定的相位状态(比特信息)。例如,在图4A中,“1”、“-1”分别相当于“0”、“1”,能够表示1比特的信息。此外,在图4B中,“1”、“-1”、“j”、“-j”分别相当于“00”、“11”、“10”、“01”的数据,能够表示2比特的信息。从而,在ACK/NACK(格式1a/1b)中,最大能够发送2比特为止。
但是,当利用多个CC接收了PDSCH的情况下,如果要由用户终端UE通过特定的CC(例如,CC#1)的PUCCH对每个CC通知上述三个状态(一个码字)或者五个状态(两个码字),则存在重发响应信号的比特数变大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人想到在将对于多个CC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信号的重发响应信号汇集到特定的CC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发送的情况下,在该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中选择多个分配资源(信道),并通过基于相位偏移调制的比特信息以及作为分配资源的选择位置的资源选择信息来规定多个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各状态,从而完成了本申请发明。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将本发明应用于LTE-A中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对LTE-A应用的情况。只要是在将多个基本频率块作为一体而宽带化的载波聚合中通过上行链路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通信系统,则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到任何通信系统中。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下行CC的数目为两个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即使是下行CC的数目(或者上行CC的数目)比两个(或者一个)多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此外,说明分配资源数目为2个或者4个的情况,但分配资源数目并不限定于此。此外,作为对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映射的反馈控制信息,说明重发响应信号(ACK/NACK),但并不限定于此。
图5表示在由第1基本频率块(PCC:主分量载波)以及第2基本频率块(SCC:副分量载波)构成的系统频带中,规定了PCC和S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的映射表格。移动终端装置基于映射表格对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映射重发响应信号,并发送给无线通信装置。
图5A表示在PCC以及SCC中不应用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的情况(秩1)下,对于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的分配资源数目为两个时的映射表格的一例。对每一个CC决定三个状态(ACK、NACK、DTX),作为PCC与SCC的状态的组合而考虑9种。
在图5A中,通过基于相位偏移调制(这里为QPSK数据调制)的比特信息规定P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三个状态“ACK”、“NACK”、“DTX”,通过表示在被分配的两个资源(Ch1、Ch2)中选择了哪一个资源的资源选择信息(又称为“信道选择信息”)规定S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三个状态“ACK”、“NACK”、“DTX”。当分配资源数目为两个时,通过资源选择信息能够追加1比特的信息,因此如果与基于QPSK数据调制的比特信息进行组合则能够支持3比特的信息。
例如,当为一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在对P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三个状态“DTX”、“NACK”、“ACK”分别单独分配基于QPSK数据调制的比特信息而进行通信时,能够对“DTX”分配“j(10)”的信息比特,对“NACK”分配“1(00)”的信息比特,对“ACK”分配“-1(11)”的信息比特。此时,对于PCC的“DTX”能够单独分配信息比特,因此能够对无线基站装置单独通知(Explicit DTX signaling,显示DTX信令)是“DTX”状态的情况。
另外,当PCC和SCC两者为“DTX”的情况下,将所有的分配资源设为“0”,从而在该子帧中不进行发送。
此外,针对S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利用1比特的资源选择信息来规定。这里,通过资源选择信息,决定“DTX”或者“NACK”的状态、以及“ACK”的两个状态,可单独通知的状态数目减少。具体来说,当在分配资源中选择了Ch1的情况下(对Ch1映射比特信息而发送的情况下),表示SCC的状态是“DTX”或者“NACK”的任一个状态,当选择了Ch2的情况下(对Ch2映射比特信息而发送的情况下),表示是“ACK”的状态。即,针对SCC的状态,并非是对三个状态各自分别规定,而是将资源选择信息决定为能够区分“ACK”的状态,并将“DTX”和“NACK”的状态汇集而决定,从而节省比特数目。
当重发响应信号是“DTX”或者“NACK”的情况下,无线基站装置均进行重发控制以便重新发送已经发送过的数据,因此即使不能区分DTX和NACK也不会有大影响。另一方面,当重发响应信号为“ACK”的情况下,无线基站装置发送下一个新数据,因此优选规定为能够优先区分AKC的状态。从而,如图5A所示,当分配资源数目为两个(在资源选择中追加1比特的信息)的情况下,优选决定为在SCC中能够优先区分“ACK”状态。
这样,对两个分配资源,利用基于相位偏移调制的比特信息而规定并利用资源选择信息而规定,从而能够支持3比特的信息。此外,与对两个分配资源两者分别分配比特信息的情况相比,通过仅对一个资源分配比特信息,能够起到可维持单载波特性的效果。
此外,在两个CC中设定移动终端装置优先使用(汇集多个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CC(UE-specific CC)的情况下,优选对该优先的CC(这里为PCC)利用基于QPSK数据调制的比特信息来规定,对其他的CC(这里为SCC)通过资源选择信息而规定。从而,能够对P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支持较多的比特数目,因此能够设为详细地设定并通知P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的结构。例如,在图5A所示的映射表格中,能够支持为对PCC能够单独通知(Explicit DTX signaling)是“DTX”状态的情况。
图5B表示在对PCC以及SCC应用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的情况下(秩2),对于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的分配资源数目为2个的情况下的映射表格的一例。
在图5B中,也利用基于相位偏移调制(这里为QPSK数据调制)的比特信息规定PCC的状态,并通过资源选择信息来规定SCC的状态。
当为两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针对PCC的各层的状态,优选不对“DTX”单独分配信息比特,而是对四个状态“ACK、ACK”、“ACK、NACK”、“NACK、ACK”、“NACK、NACK/DTX”分别分配比特信息而进行通信。
具体来说,在层1、层2,对“ACK、ACK”决定“-1”,对“ACK、NACK”决定“j”,对“NACK、ACK”决定“-j”,对“NACK、NACK”或者“DTX”决定“1”的比特信息。即,当为两个码字的情况下,对PCC的“NACK、NACK”或者“DTX”的状态分配一个信息比特“1”,可分别通知的状态数目减少。这样,当为两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优选规定为对PCC的DTX不单独分配信息比特。即,在图5所示的映射表格中,PCC的DTX只在一个码字的情况下单独进行编码而通知,但在两个码字的情况下不进行DTX单独的通知。
此外,对于SCC的各层的状态,在两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优选利用1比特的资源选择信息来决定“DTX”、“NACK、NACK”、“NACK、ACK”或者“ACK、NACK”的状态、以及“ACK、ACK”的两个状态。此时,当包含DTX或者NACK的情况下不单独规定从而减少能够分别通知的状态数目,且规定为能够优先区分“ACK、ACK”。具体来说,当在两个分配资源中选择了Ch1的情况下,表示SCC的状态是“DTX”、“NACK、NACK”、“NACK、ACK”或者“ACK、NACK”中的其中一个状态,当选择了Ch2的情况下,表示是“ACK、ACK”的状态。即,对SCC的状态应用空间切换,从而能够将各状态决定为在两个码字传输时仅在两个层均为ACK的情况下才返回ACK,除此之外的情况下返回NACK。
此外,即使在两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通过将比特信息以及资源选择信息决定为利用基于QPSK数据调制的比特信息来规定优先使用的P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并通过资源选择信息来规定S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且能够区分“ACK、ACK”,从而实现比特数目的节省且能够有效地传输反馈控制信息。
接着,图6表示分配资源数目为4个的情况下的映射表格的一例。
图6A表示未对PCC以及SCC应用空间复用的情况(秩1)下的映射表格的一例,图6B表示对PCC以及SCC应用了空间复用的情况(秩2)下的映射表格的一例。
在图6A、B中,利用基于相位偏移调制(这里为PQSK数据调制)的比特信息来规定P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ACK”、“NACK”、“DTX”,并利用用于表示在被分配的四个资源(Ch1~Ch4)中选择了哪个资源的资源选择信息来规定S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ACK”、“NACK”、“DTX”。当分配资源数目为4个的情况下,通过资源选择信息能够追加2比特的信息,因此与基于QPSK数据调制的比特信息进行组合则能够支持4比特的信息。
当为1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参照图6A),对PCC的三个状态“DTX”、“NACK”、“ACK”分别各自分配基于QPSK数据调制的比特信息后进行通知。例如,能够对“DTX”分配“j(10)”的信息比特,对“NACK”分配“1(00)”的信息比特,对“ACK”分配“-1(11)”的信息比特。此时,由于能够对“DTX”单独分配信息比特,因此能够对无线基站装置通知(ExplicitDTX signaling)是“DTX”状态的情况。
此外,对于SCC的状态也能够利用2比特的资源选择信息来决定“DTX”、“NACK”、“ACK”的状态,因此能够对“DTX”、“NACK”、“ACK”分别各自分配资源选择信息后进行通知。例如,能够决定在分配资源(Ch1~Ch4)中选择了Ch1的情况下SCC的状态是“DTX”的状态,在选择了Ch2的情况下SCC的状态是“NACK”的状态,在选择了Ch3的情况下是“ACK”的状态。此时,对于SCC的“DTX”也能够单独分配信息比特。另外,在一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参照图6A),并非必须需要Ch4。
在两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参照图6B),对PCC的各层的状态,优选对四个状态“ACK、ACK”/“ACK、NACK”/“NACK、ACK”/“NACK、NACK/DTX”各自分配比特信息后进行通信,使得对“DTX”不单独分配信息比特。
具体来说,在PCC的层1、层2,对“ACK、ACK”决定“-1”的比特信息,对“ACK、NACK”决定“j”的比特信息,对“NACK、ACK”决定“-j”的比特信息,对“NACK、NACK”或“DTX”决定“1”的比特信息。即,当为两个码字的情况下,对“NACK、NACK”或者“DTX”的状态分配一个信息比特“1”,从而减少各自可通知的状态数目而实现比特数目的节省。
此外,当分配资源数目为4个的情况下,对SCC的各层的状态,也能够利用2比特的资源选择信息来支持。因此,与PCC一样,对SCC的各层的状态,对四个状态“ACK、ACK”/“ACK、NACK”/“NACK、ACK”/“NACK、NACK/DTX”各自分配资源选择信息后进行通信,使得对“DTX”不单独分配信息比特。
具体来说,当在两个分配资源中选择了Ch1的情况下表示SCC的状态是“DTX”或者“NACK、NACK”中的任一个状态,在选择了Ch2的情况下表示是“NACK、ACK”的状态,在选择了Ch3的情况下表示是“ACK、NACK”的状态,在选择了Ch4的情况下表示是“ACK、ACK”的状态。即,对SCC的状态决定资源选择信息,以便能够区分至少各层中的其中一个为“ACK”状态的情况,统一决定“DTX”、“NACK、NACK”的状态,能够实现比特数的节省。
接着,参照图7、图8说明与上述的映射表格不同的映射表格。在图7、图8中,当SCC为DTX的情况下,规定PCC等价于LTE(Rel.8)的ACK/NACK(格式1a/1b)的映射表格。此外,针对PCC的状态以及SCC的状态,分别组合基于QPSK数据调制的比特信息以及资源选择信息而规定,以便针对PCC或者SCC,能够对无线基站装置各自通知(Explicit DTX signaling)是“DTX”状态的情况。
图7表示分配资源数目为2个的情况下的映射表格的一例,图7A表示未对PCC应用空间复用的情况(秩1),图7B表示对PCC应用空间复用的情况(秩2)。此外,在图7A、B中,针对SCC的状态,表示秩1与秩2的情况。
当PCC为一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参照图7A),对P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三个状态“DTX”、“NACK”、“ACK”,考虑与S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之间的关系,从而分别利用基于QPSK数据调制的比特信息以及资源选择信息而规定。这里,设定在SCC为DTX的情况下通知的信息能够单独区分。
例如,当SCC为“DTX”的状态的情况下,对PCC的“NACK”分配“1”的信息比特,对“ACK”分配“-1”的信息比特,并选择Ch1(将该信息比特映射到Ch1)。另一方面,当SCC为“DTX”以外的状态的情况下,规定对PCC的“NACK”分配“-j”的信息比特,对“ACK”分配“j”的信息比特。此外,当PCC的状态为“DTX”的情况下,根据SCC的状态,分配“1”的信息比特(在SCC中至少包含“NACK”的情况)、“-1”(在SCC仅为“ACK”的情况)的信息比特,且选择Ch2(将该信息比特映射到Ch2)。另外,当PCC与SCC两者均为“DTX”的情况下,将所有的分配资源设为“0”。
这样,针对PCC的三个状态“DTX”、“NACK”、“ACK”,考虑与SCC的状态之间的关系,分别利用基于QPSK数据调制的比特信息以及资源选择信息而规定,并设定为在SCC为DTX的情况下通知的信息能够单独区分,从而能够设为更详细地规定PCC以及S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而通知的结构。此外,如图7A所示,通过规定映射表格,在SCC为DTX的情况下,能够与LTE(Rel.8)的ACK/NACK(格式1a)的映射表格(参照上述图4A)等价。由此,能够使对于PCC的映射表格共用化,而与有无载波聚合无关,能够防止切换载波聚合的有无的处理中通信瞬间中断。此外,如图7A所示,将PCC或者SCC为DTX状态时的通知信息分别与其他通知信息区分而单独规定,从而能够对无线基站装置通知(Explicit DTX signaling)是“DTX”状态。
当PCC是两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参照图7B),针对PCC的四个状态“NACK、NACK”、“NACK、ACK”、“ACK、NACK”、“ACK、ACK”,考虑与SCC的状态之间的关系,分别利用基于QPSK数据调制的比特信息以及资源选择信息而规定。
具体来说,对于PCC的四个状态“NACK、NACK”、“NACK、ACK”、“ACK、NACK”、“ACK、ACK”,当SCC包括“DTX”或者“NACK”的情况下,分别分配“1”、“-j”、“j”、“-1”,并选择Ch1。另一方面,当SCC仅包括“ACK”的情况下,选择Ch2,当PCC包括“NACK”的情况下分配“-j”,当“ACK、ACK”的情况下分配“j”而规定。
当PCC为“DTX”的情况下,如上述图7A所示,根据SCC的状态,分配“1”的信息比特(SCC中至少包含“NACK”的情况下)、“-1”(SCC仅是“ACK”的情况下)的信息比特,并选择Ch2。因此,即使是PCC为秩2的情况下,也能够对PCC的“DTX”单独分配信息比特,能够对无线基站装置通知(Explicit DTX signaling)是“DTX”状态的情况。此外,通过如图7B所示那样规定映射表格,能够在SCC为DTX的情况下设为等价于LTE(Rel.8)的ACK/NACK(格式1b)的映射表格(参照上述图4B)。由此,能够使对于PCC的映射表格共用而与有无载波聚合无关,能够防止在切换载波聚合的有无的处理中通信中断。
接着,图8表示分配资源数目为4个的情况下的映射表格的一例。
图8A表示未对PCC应用空间复用的情况下(秩1)的映射表格的一例,图8B表示对PCC应用空间复用的情况下(秩2)的映射表格的一例。此外,在图8A、B中,针对SCC表示了秩1和秩2的情况。
在图8A中,当SCC为“DTX”的状态的情况下,对PCC的“NACK”分配“1”的信息比特,对“ACK”分配“-1”的信息比特,并选择Ch1。另一方面,当SCC为“DTX”以外的状态的情况下,对PCC的“NACK”分配“-j”的信息比特并对“ACK”分配“j”的信息比特而规定。此外,当PCC的状态为“DTX”的情况下,根据SCC的状态,分配“1”的信息比特(SCC中至少包含“NACK”的情况下)、“-1”(SCC仅是“ACK”的情况下)的信息比特,并选择Ch1以外的Ch。另外,当PCC与SCC两者为“DTX”的情况下,将所有的分配资源设为“0”。通过利用图8A所示的映射表格,能够将PCC或者SCC为DTX的状态的情况下的通知信息分别与其他的通知信息区分而使其单独,因此,能够对无线基站装置各自通知(Explicit DTXSignaling)PCC以及SCC为“DTX”状态的情况。
在图8B中,对PCC的四个状态“NACK、NACK”、“NACK、ACK”、“ACK、NACK”、“ACK、ACK”,当SCC仅由“DTX”或者“NACK”构成的情况下,分别分配“1”、“-j”、“j”、“-1”,并选择Ch1。另一方面,当SCC仅包含“ACK”的情况下,选择Ch2,当PCC包含“NACK”的情况下分配“-j”,当为“ACK、ACK”的情况下分配“j”而规定。此外,当SCC为“NACK、ACK”的情况下选择Ch3,当SCC为“ACK、NACK”的情况下选择Ch4,从而能够规定各状态。
通过利用图8所示的映射表格,从而能够设为详细规定PCC以及S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而通知的结构。此外,当SCC为DTX的情况下,能够设为与LTE(Rel.8)的ACK/NACK(格式1a/1b)的映射表格(参照上述图4)等价。
另外,在上述的映射表格中,说明了分配资源数目为2个或者4个的情况,但分配资源数目并不限定于此。此外,能够从各种观点出发而决定分配资源数目。例如,作为分配资源数目的决定方法的一例,能够根据码字数目而决定。
具体来说,能够在PCC和SCC两者均为1个码字的情况下分配两个资源(分配资源数目为2个),在PCC和SCC中的一个为1个码字,另一个为2个码字的情况下分配三个资源(分配资源数目为3个),在PCC和SCC两者均为2个码字的情况下分配4个资源(分配资源数目为4个)。这样,通过根据码字数目而决定资源数目,能够将分配的资源数目抑制为最低限。
以下,参照图12~图14说明根据码字数目而控制分配资源数目的映射表格的一例。另外,图12表示PCC和SCC两者均为1个码字的情况(分配资源数目为2个),图13表示PCC和SCC中的其中一个为1个码字,另一个为2个码字的情况(分配资源数目为3个),图14表示PCC和SCC两者均为2个码字的情况(分配资源数目为4个)。
在图12~图14中,当SCC为DTX的情况下规定与LTE(Rel.8)的ACK/NACK(格式1a/1b)的映射表格等价。此外,针对PCC的状态以及SCC的状态,分别将基于QPSK数据调制的比特信息以及资源选择信息组合而规定,使得在至少PCC为1个码字的情况下,对无线基站装置可单独通知(Explicit DTX signaling)PCC为“DTX”状态的情况。
当PCC以及SCC均为1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参照图12),分配2个资源,从而利用基于QPSK数据调制的比特信息以及资源选择信息而规定P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以及S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此外,设定为能够单独区分在PCC为DTX的情况下被通知的信息。
例如,当PCC为“DTX”的状态的情况下,对SCC的“NACK”分配“1”的信息比特,对“ACK”分配“-1”的信息比特,并选择Ch2(将该信息比特映射到Ch2)。此外,当SCC为“DTX”或者“NACK”的状态的情况下,对PCC的“NACK”分配“1”的信息比特,对“ACK”分配“-1”的信息比特,并选择Ch1。这样,对SCC的“DTX”或者“NACK”的状态不分别单独分配信息比特而规定,从而能够降低可单独通知的状态数目。此外,当SCC为“ACK”的状态且PCC不是“DTX”的情况下,分配“j”的信息比特,并对PCC的“NACK”选择Ch1,对PCC的“ACK”选择Ch2。另外,当PCC与SCC两者均为“DTX”的情况下,将所有分配资源设为“0”。
通过如图12所示那样规定映射表格,从而能够在SCC为DTX的情况下,设为与LTE(Rel.8)的ACK/NACK(格式1a)的映射表格(参照上述图4A)等价。此外,如图12所示,将PCC为DTX的状态的情况下的通知信息与其他的通知信息区分而单独规定,从而能够对无线基站装置单独通知(ExplicitDTX signaling)是“DTX”状态的情况。
当PCC和SCC中的其中一个为1个码字,另一个为2个码字的情况下(参照图13),分配3个资源而利用基于QPSK数据调制的比特信息和资源选择信息来规定P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以及S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
例如,在PCC为2个码字传输且SCC为1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参照图13A),针对PCC的四个状态“NACK、NACK”、“NACK、ACK”、“ACK、NACK”、“ACK、ACK”,在SCC为“DTX”的情况下分别分配“1”、“-j”、“j”、“-1”,并选择Ch1。由此,当SCC为DTX的情况下,能够设为与LTE(Rel.8)的ACK/NACK(格式2a)的映射表格(参照上述图4B)等价。
此外,当PCC为“DTX”或者“NACK”的状态的情况下,对SCC的“NACK”分配“1”的信息比特,对“ACK”分配“-1”的信息比特,并选择Ch2。即,对PCC的“DTX”或者“NACK”的状态不分别单独规定而减少能够通知的状态。
此外,对PCC的“NACK、ACK”、“ACK、NACK”分别分配“-j”、“j”,对SCC的“NACK”选择Ch3,并对SCC的“ACK”选择Ch2。此外,当SCC为“DTX”以外的情况下,对PCC的“ACK、ACK”选择Ch3,并对SCC的“NACK”分配“-1”,对“ACK”分配“1”。
当PCC为1个码字传输,SCC为2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参照图13B),在PCC为“DTX”的状态时选择特定的Ch(这里为Ch2),对除此之外的PCC的状态选择其他的Ch。由此,能够将PCC为DTX的状态时的通知信息与其他的通知信息区分而单独规定。这里,表示当PCC为“DTX”的状态的情况下选择Ch2,并对SCC的三个状态“NACK、ACK”、“ACK、NACK”、“ACK、ACK”分别分配“-j”、“j”、“-1”的情况。此外,当PCC为“DTX”的状态,SCC为“NACK、NACK”、“DTX”的情况下,表示将所有的分配资源设为“0”,从而在该子帧中不进行发送的情况。
此外,当SCC为“DTX”或者“NACK”的状态的情况下,对PCC的“NACK”分配“1”的信息比特,对“ACK”分配“-1”的信息比特,并选择Ch1,从而减少可单独通知的状态数目。此外,当SCC为“NACK、ACK”、“ACK、NACK”的状态的情况下,分别分配“-j”、“j”的信息比特,并对PCC的“NACK”选择Ch3,对“ACK”选择Ch1。此外,当SCC为“ACK、ACK”的状态的情况下,选择Ch3,并对PCC的“NACK”分配“-1”,对“ACK”分配“1”。
当PCC以及SCC两者均为2个码字的情况下(参照图14),分配4个资源,并利用基于QPSK数据调制的比特信息和资源选择信息而规定P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以及SCC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
例如,当SCC为“DTX”或者“NACK”的情况下选择Ch1,针对PCC的四个状态“NACK、NACK”、“NACK、ACK”、“ACK、NACK”、“ACK、ACK”分别分配“1”、“-j”、“j”、“-1”。由此,当SCC为DTX的情况下,能够设为与LTE(Rel.8)的ACK/NACK(格式2a)的映射表格(参照上述图4B)等价。
此外,当SCC为“DTX”或者“NACK、NACK”以外的情况下,对PCC的“DTX”、“NACK、NACK”选择Ch2,并针对SCC的“NACK、ACK”、“ACK、NACK”、“ACK、ACK”分别分配“-j”、“j”、“-1”,从而减少可单独通知的状态数目。
此外,当SCC为“ACK、ACK”以外的情况下,对PCC的“NACK、ACK”、“ACK、NACK”、“ACK、ACK”分别分配“-j”、“j”、“-1”,且在SCC为“NACK、ACK”时选择Ch3,在SCC为“ACK、NACK”时选择Ch4。此外,当PCC为“DTX”或者“NACK、NACK”以外的情况下,对SCC的“ACK、ACK”分配“1”,对PCC的“NACK、ACK”选择Ch4,对PCC的“ACK、NACK”选择Ch3,对PCC的“ACK、ACK”选择Ch2。
另外,图12~图14所示的映射表格是一例,在本申请发明中可应用的映射表格并不限定于此。此外,码字数目和分配资源数目的关系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当PCC和SCC两者均为1个码字的情况下也可以分配4个资源(参照图6),当PCC与SCC中的其中一个为1个码字,另一个为2个码字的情况下也可以分配2个或者4个资源(参照图7、图8)。
以下,说明应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基站装置等的结构。这里,说明利用与LTE-A方式的系统(LTE-A系统)对应的无线基站装置以及移动终端装置的情况。
首先,参照图9,说明具有移动终端装置100以及无线基站装置200的移动通信系统10。图9是用于说明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装置100以及无线基站装置200的移动通信系统10的结构的图。另外,图9所示的移动通信系统10例如是包括LTE系统在内的系统。此外,该移动通信系统10也可以被称为IMT-Advanced,也可以被称为4G。
如图9所示,移动通信系统10构成为,包含无线基站装置200、与该无线基站装置200进行通信的多个移动终端装置100(1001、1002、1003、……100n,n为n>0的整数)。无线基站装置200与核心网络40连接。移动终端装置100在小区50中与无线基站装置200进行通信。另外,在核心网络4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移动通信系统10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针对下行链路应用OFDMA,针对上行链路应用SC-FDMA。
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副载波),并对各副载波映射数据后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对连续的频带映射数据后与每个终端进行通信的单载波传输方式,通过多个终端利用互相不同的频带,从而实现多接入。
这里,说明LTE系统中的通信信道。针对下行链路利用用于传输各移动终端装置100的业务数据的PDSCH、以及用于对各移动终端装置通知PDSCH中的RB的分配信息、数据调制方式/信道编码率、重发关联信息等的L1/L2控制信息的PDCCH等。此外,用于信道估计、接收质量测定等的参照信号与这些信道一并被发送。
针对上行链路,利用用于传输各移动终端装置100的业务数据的PUSCH、以及用于传输用于下行频率调度的信道质量信息(CQI)报告、对于下行发送数据的ACK/NACK等的L1/L2控制信息的PUCCH等。此外,用于信道估计的解调用参照信号和用于信道质量测定的信道质量测定用参照信号与这些信道一并被发送。
接着,参照图10,利用上述的映射表格,说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移动终端装置的功能结构。
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如下情况:在从移动终端装置通过上行链路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情况下,利用CAZAC码序列的循环移位而在多个用户之间正交复用,并发送作为反馈控制信息的重发响应信号。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表示规定从两个CC接收到的对于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重发响应信号而发送的情况,但CC的数目和反馈控制信息并不限定于此。
图10所示的移动终端装置包含发送部、接收部。接收部具有用于解调OFDM信号的OFDM信号解调部1401、以及基于下行链路信号而判定ACK/NACK/DTX的ACK/NACK/DTX判定部1402。发送部具有控制信息发送信道选择部1201、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处理部1000、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处理部1100、SRS处理部1300、信道复用部1202、IFFT部1203、CP附加部1204。
OFDM信号解调部1401接收并解调下行OFDM信号。即,从下行OFDM信号去除CP,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取出被分配了BCH信号或者下行控制信号的副载波,并进行数据解调。在从多个CC接收了OFDM信号的情况下,对每个CC进行数据解调。OFDM信号解调部1401将数据解调后的下行信号输出给ACK/NACK/DTX判定部1402。
ACK/NACK/DTX判定部1402判定接收到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PDSCH信号)能否被准确无误地接收,如果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未能够准确无误地接收,则作为判定结果为输出ACK,如果检测到错误,则作为判定结果而输出NACK,如果未检测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则作为判定结果而输出DTX的各状态。当对与无线基站装置的通信分配多个CC的情况下,在每个CC判定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能否被准确无误地接收。此外,ACK/NACK/DTX判定部1402针对每个码字判定上述三个状态。当为2个码字传输时,针对每个码字判定上述三个状态。ACK/NACK/DTX判定部1402将判定结果输出给发送部(这里,控制信息发送信道选择部1201)。
控制信息发送信道选择部1201选择用于发送作为反馈控制信息的重发响应信号的信道。具体来说,决定是包含在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中发送还是通过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而发送。例如,在发送时的子帧中有PUSCH信号的情况下,输出给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1000,并对PUSCH映射重发响应信号后发送。另一方面,在该子帧中有PUSCH信号的情况下,输出给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1100,并对PUCCH映射重发响应信号而发送。
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1000具有:基于ACK/NACK/DTX判定部1402的判定结果,决定重发响应信号的比特的控制信息比特决定部1006;对ACK/NACK比特序列进行纠错编码的信道编码部1007;对应发送的数据序列进行纠错编码的信道编码部1001;对编码后的数据信号进行数据调制的数据调制部1002、1008;对调制后的数据信号和重发响应信号进行时间复用的时间复用部1003;对时间复用后的信号进行DFT(离散傅里叶变换)的DFT部1004;以及将DFT后的信号映射到副载波上的副载波映射部1005。
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1100具有:控制用于重发响应信号的发送的分配资源以及分配信息的信道选择控制部1101;进行PSK数据调制的PSK数据调制部1102;对在PSK数据调制部1102中调制后的数据附加循环移位的循环移位部1103;对循环移位后的信号利用块扩频码而进行块扩频的块扩频部1104;以及将块扩频后的信号映射到副载波上的副载波映射部1105。
信道选择控制部1101基于映射表格,控制要映射重发响应信号的资源的选择等。具体来说,基于在上述图5~图8、图12~图14等所示的映射表格、以及ACK/NACK/DTX判定部1402的判定结果,选择要映射比特信息的资源,并将其通知给PSK数据调制部1102、循环移位部1103、块扩频部1104以及副载波映射部1105。
例如,当PCC以及SCC均为1个码字,分配资源数目为2个,PCC的状态为“NACK”,SCC的状态为“ACK”,移动终端装置具有图5A的映射表格的情况下,信道选择控制部1101通知将比特信息“1”映射到Ch2的情况。另外,移动终端装置也可以设为具有多个映射表格,并根据规定的条件分开使用多个映射表格的结构。
此外,并没有特别限定分配资源数目的决定方法,可以利用预先设定的方法、基于ACK/NACK/DTX判定部1402的判定结果由移动终端装置选择的方法、或者通过来自无线通信装置的通知而决定的方法等。作为分配资源数目的决定方法的一例,能够如上述那样根据码字数目来决定。例如,当PCC和SCC两者均为1个码字的情况下分配2个资源,当PCC和SCC中的其中一个为1个码字,另一个为2个码字的情况下能够分配3个资源,当PCC和SCC两者均为2个码字的情况下分配4个资源。
PSK数据调制部1102基于从信道选择控制部1101基于映射表格而通知的信息,进行相位偏移调制(PSK数据调制)。例如,在PSK数据调制部1102中,调制为基于QPSK数据调制的2比特的比特信息。
循环移位部1103利用CAZAC(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 Correlation)码序列的循环移位而进行正交复用。具体来说,将时域的信号偏移规定的循环移位量。另外,循环移位量根据每个用户而不同,与循环移位号码相关联。循环移位部1103将循环移位后的信号输出给块扩频部1104。块扩频部(正交码乘法运算部件)1104对循环移位后的参照信号乘以正交码(进行块扩频)。这里,针对用于参照信号的OCC(块扩频码号码),可以从上位层通过RRC信令等而通知,也可以利用与数据码元的CS预先相关联的OCC。块扩频部1104将块扩频后的信号输出给副载波映射部1105。
副载波映射部1105基于从信道选择控制部1101通知的信息,将块扩频后的信号映射到副载波。此外,副载波映射部1105将映射后的信号输出给信道复用部1202。
SRS处理部1300具有用于生成SRS信号(探测RS)的SRS信号生成部1301、以及将生成的SRS信号映射到副载波上的副载波映射1302。副载波映射1302将映射后的信号输出给信道复用部1202。
信道复用部1202对来自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处理部1000或者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1100的信号、以及来自SRS信号处理部1300的参照信号进行时间复用,从而设为包含上行控制信道信号的发送信号。
IFFT部1203对信道复用后的信号进行IFFT而变换为时域的信号。IFFT部1203将IFFT后的信号输出给CP附加部1204。CP附加部1204对正交码乘法运算后的信号附加CP。然后,利用特定的CC的上行链路的信道,上行发送信号被发送到无线通信装置。
接着,参照图11,说明接收从上述的图10所示的移动终端装置发送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无线基站装置的功能结构。
图11所示的移动终端装置具有发送部、接收部。发送部具有在多个CC的每个CC生成OFDM信号的OFDM信号生成部2401。OFDM信号生成部2401将包含其他的下行链路信道信号以及上行资源分配信息信号的下行信号映射到副载波,并进行快速傅里叶反变换(IFFT),并附加CP,从而生成下行发送信号。
接收部具有:用于从接收信号去除CP的CP去除部2204;对接收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的FFT部2203;分离被复用的信号(PUSCH信号、PUCCH信号、SRS信号)的信道分离部2202;处理信道分离后的信号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接收部2000;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接收部2100;以及SRS信号接收部2300。
上行链路共享信道接收部2000具有:对信道分离后的信号进行解映射的副载波解映射部2005;对副载波解映射后的信号进行IDFT(离散傅里叶反变换)的IDFT部2004;分离IDFT后的数据信号、控制信号的控制信息分离部2003;对分离后的数据信号、控制信号分别进行解调的数据解调部2002、2007;以及对数据解调后的信号进行信道解码的信道解码部2001、2006。
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部2100具有:对信道分离后的信号进行解映射的副载波解映射部2104;对副载波解映射后的信号利用块扩频码(OCC)进行解扩频的块解扩频部2103;从解扩频后的信号去除循环移位而分离设为对象的用户的信号的循环移位分离部2102;以及基于映射表格而控制资源候选信息的信道选择数据检测部2101。
信道选择数据检测部2101基于映射表格,将重发响应信号的候选信息通知给副载波解映射部2104、块解扩频部2103、循环移位分离部2102,并检测各CC的重发响应信息。基站装置的映射表格只要与移动终端装置的映射表格共用即可。
控制信息发送信道选择部2201检测用于发送作为反馈控制信息的重发响应信号的信道,并控制来自上行链路共享信道接收部2000或者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部2100的输出的切换。当重发响应信号包含在PUSCH中而被发送的情况下,将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接收部2000输出的信息作为重发响应信号而输出。此外,在通过PUCCH发送了重发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将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接收部2100输出的信息作为重发响应信号而输出。
SRS信号接收部2300具有对信道分离后的SRS信号进行解映射的副载波解映射部2302、以及测定副载波解映射后的SRS信号的接收质量的SRS接收质量测定部2301。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针对在上述说明中的处理部的数目、处理步骤可适当进行变更后实施。此外,图示的各要素表示功能,各功能模块也通过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除此之外,可以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而适当变更后实施。
本申请基于2010年8月16日申请的特愿2010-181944以及2010年10月4日申请的特愿2010-225117。其内容均被包含在此。

Claims (7)

1.一种移动终端装置,其通过由多个基本频率块构成的系统频带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具有:
解调部,对所述多个基本频率块的每一个基本频率块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进行解调;
判定部,基于解调后的所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判定所述多个基本频率块的每一个基本频率块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以及
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对从所述多个基本频率块中选择的特定的基本频率块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映射所述多个基本频率块的重发响应信号,
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选择多个分配资源,并利用基于相位偏移调制的比特信息以及信道选择信息,规定所述多个基本频率块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映射表格,所述映射表格根据所述分配资源的数目以及码字数目,决定了所述多个基本频率块的每一个基本频率块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基于所述映射表格,规定基于所述相位偏移调制的比特信息以及所述信道选择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资源的数目根据所述码字数目而被决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1基本频率块以及所述第2基本频率块均为1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将所述分配资源数目设定为2个,并基于所述映射表格,单独规定所述第1基本频率块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即ACK、NACK、DTX,且不单独规定所述第2基本频率块的重发响应信号即DTX的状态,从而减少状态数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1基本频率块以及所述第2基本频率块均为1个码字传输的情况下,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处理部将所述分配资源数目设定为2个,并基于所述映射表格,单独规定所述第2基本频率块的重发响应信号即ACK的状态。
6.一种无线通信方法,通过由多个基本频率块构成的系统频带进行无线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
在移动终端装置中接收从无线基站装置发送的所述多个基本频率块的每一个基本频率块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从而将其解调的步骤;基于解调后的所述下行链路共享信道信号,判定所述多个基本频率块的每一个基本频率块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的步骤;以及对从所述多个基本频率块中选择的特定的基本频率块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映射所述多个基本频率块的重发响应信号的步骤,
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在映射所述多个基本频率块的重发响应信号的步骤中,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选择多个分配资源,并利用基于相位偏移调制的比特信息以及信道选择信息来规定所述多个基本频率块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在映射所述多个基本频率块的重发响应信号的步骤中,利用映射表格,所述映射表格根据所述分配资源的数目以及码字数目,分别规定了所述多个基本频率块的每一个基本频率块的重发响应信号的状态。
CN201180049944.2A 2010-08-16 2011-08-16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31554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81944 2010-08-16
JP2010-181944 2010-08-16
JP2010-225117 2010-10-04
JP2010225117A JP4913896B2 (ja) 2010-08-16 2010-10-04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CT/JP2011/068548 WO2012023552A1 (ja) 2010-08-16 2011-08-16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5471A true CN103155471A (zh) 2013-06-12
CN103155471B CN103155471B (zh) 2016-07-06

Family

ID=45605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9944.2A Active CN103155471B (zh) 2010-08-16 2011-08-16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10009875B2 (zh)
EP (1) EP2608616B1 (zh)
JP (1) JP4913896B2 (zh)
KR (1) KR101623391B1 (zh)
CN (1) CN103155471B (zh)
BR (1) BR112013003444A2 (zh)
CA (1) CA2807539C (zh)
MY (1) MY166498A (zh)
RU (1) RU2563248C2 (zh)
TW (1) TWI437840B (zh)
WO (1) WO201202355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4919A (zh) * 2017-09-01 2020-05-1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19359C2 (ru) * 2016-02-05 2020-04-17 Панасоник Интеллекчуал Проперти Корпорэйшн оф Америка Терминал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2833A (zh) * 2009-09-29 2010-03-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混合重传反馈信息分量载波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1720122A (zh) * 2009-12-28 2010-06-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及基站和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95252B2 (en) * 2006-05-18 2012-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lace-based control channel balanc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218663B2 (en) 2008-07-29 2012-07-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ingle user MIMO
JP2010181944A (ja) 2009-02-03 2010-08-19 Casio Computer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
JP2010225117A (ja) 2009-03-25 2010-10-07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1873706A (zh) * 2009-04-24 2010-10-2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在多载波系统中反馈确认/未确认消息的方法
WO2010124238A2 (en) * 2009-04-24 2010-10-2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for component carrier aggregation
TWI545912B (zh) * 2009-10-01 2016-08-11 內數位專利控股公司 上鏈控制資料傳輸
US20110268001A1 (en) * 2010-05-03 2011-11-03 Lee Jung A Method of providing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for aggregated carrier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2833A (zh) * 2009-09-29 2010-03-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混合重传反馈信息分量载波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1720122A (zh) * 2009-12-28 2010-06-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及基站和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TE: "Uplink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LTE-Advanced", 《3GPP》, 8 May 2009 (2009-05-08)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4919A (zh) * 2017-09-01 2020-05-15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CN111164919B (zh) * 2017-09-01 2023-02-1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807539A1 (en) 2012-02-23
CA2807539C (en) 2018-06-26
RU2013108745A (ru) 2014-09-27
US10009875B2 (en) 2018-06-26
US20130176928A1 (en) 2013-07-11
EP2608616B1 (en) 2018-05-23
JP4913896B2 (ja) 2012-04-11
WO2012023552A1 (ja) 2012-02-23
CN103155471B (zh) 2016-07-06
BR112013003444A2 (pt) 2016-08-02
KR20130100775A (ko) 2013-09-11
TW201220751A (en) 2012-05-16
EP2608616A1 (en) 2013-06-26
EP2608616A4 (en) 2015-07-29
RU2563248C2 (ru) 2015-09-20
JP2012065299A (ja) 2012-03-29
TWI437840B (zh) 2014-05-11
KR101623391B1 (ko) 2016-05-23
MY166498A (en) 2018-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69278B1 (ko) 긍정 응답 신호 및 사운딩 레퍼런스 신호를 다중화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10064161B2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027368B2 (ja) 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AU2016350129B2 (en) Terminal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KR101825570B1 (ko) 기지국장치, 이동단말장치 및 통신제어방법
WO2013141214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リソース割当て方法
CN104509193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
US20120127961A1 (en) Mobile terminal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4335652B (zh) 用户终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4871582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KR20190035901A (ko) 단말 장치, 통신 방법, 기지국 장치 및 집적 회로
JP561277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ユーザ端末
WO2010079786A1 (ja) 基地局装置及び情報送信方法
JP5219894B2 (ja) 基地局装置及び情報送信方法
CN108886814B (zh) 用于实现前导码区域选择的方法和设备
JP5388332B2 (ja) 基地局装置及び情報送信方法
US9036592B2 (en)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3155471B (zh) 移动终端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547864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