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5294B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5294B
CN103155294B CN201180048053.5A CN201180048053A CN103155294B CN 103155294 B CN103155294 B CN 103155294B CN 201180048053 A CN201180048053 A CN 201180048053A CN 103155294 B CN103155294 B CN 1031552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xecutive component
conductive junction
junction point
electr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805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55294A (zh
Inventor
岛田好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 Pex Inc
Original Assignee
Dai Ic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Ic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Ic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552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52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552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52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防止执行元件操作时的导电接点等部件的破损的电连接器。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中,在通过移动到与配线基板(P)相向的连接作用位置来夹持信号传送媒介物(F)的执行元件(12)上,设有在该执行元件(12)移动到连接作用位置的状态下朝配线基板(P)突出的保护凸部(12d)。这样,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由于执行元件(12)与印刷电路基板(P)间的间隙被保护凸部(12d)覆盖,因此,操作者的指尖(S)不会跟配置在执行元件(12)与印刷电路基板(P)间的间隙的内方的导电接点(13、14)等部件接触。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构成为通过移动操作执行元件(日文:アクチュエータ)来进行信号传送媒介物的固定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在各种电气设备等中,为了把柔性印刷电路(FPC)、柔性带状电缆(FFC)等各种信号传送媒介物电连接而广泛使用各种电连接器。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1那样安装在印刷电路基板上进行使用的电连接器被构成为,由FPC、FFC等构成的信号传送媒介物从绝缘壳体(绝缘体)的前端侧开口部被插入内部,此时被保持在“连接解除位置”的执行元件(连接操作构件),借助操作者的操作力朝连接器前方侧或后方侧的连接作用位置例如被推倒而被转动。
而且,当其执行元件(连接操作构件)被转动操作到“连接作用位置”时,设置在该执行元件上的凸轮部件推压导电接点,由此,导电接点进行位移而压接在信号传送媒介物(FPC、FFC等)上进行信号传送媒介物的固定。另一方面,处于“连接作用位置”的执行元件,当朝着原先的“连接解除位置”,例如朝上方立起地被转动时,导电接点由自身的弹性而产生位移,从而从信号传送媒介物(FPC、FFC等)离开,由此,信号传送媒介物成为开放状态。
这样,电连接器的执行元件是在“连接解除位置”与“连接作用位置”之间例如进行转动地被往复移动操作的部件,在移动到“连接作用位置”的状态的执行元件,被配置成与印刷电路基板接近的状态。尤其是,近年的电连接器在小型化及低背化方面取得大幅进展,所以,处于连接作用位置的执行元件与印刷电路基板间的间隙变得非常小。而且,当对处于与这样的印刷电路基板接近的状态的执行元件进行操作时,例如如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13所示那样,操作者常常要把指尖插入执行元件与印刷电路基板P之间的狭小间隙,把该操作者的指尖尖端部挂住执行元件进行转动操作。
然而,由于在执行元件与印刷电路基板间的间隙中配置有例如导电接点这样的部件,所以当如上述那样把操作者的指尖插入执行元件与印刷电路基板之间时,有时操作者的指尖尖端部会被导电接点的端部等挂住,在那样的状态进行操作时有时会使电连接器的部件破损。例如,当把执行元件从“连接作用位置”朝“连接解除位置”向上方立起地进行转动时,操作者的指尖尖端部会挂在从执行元件的背面侧的执行元件的贯通孔突出来的导电接点的尖端部分,在那样的状态进行操作时有时会使电连接器的部件破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11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以简单的结构可靠防止执行元件操作时导电接点等部件的破损的电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结构,即,在以把信号传送媒介物与配线基板侧相连的方式安装在上述配线基板上进行使用,形成通过把执行元件与上述配线基板相向地移动到连接作用位置从而将上述信号传送媒介物夹持的结构的电连接器中,在上述执行元件上设有保护凸部,该保护凸部在该执行元件移动到上述连接作用位置的状态下朝上述配线基板突出。
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在执行元件移动到连接作用位置的状态下形成在该执行元件与印刷电路基板之间的间隙,由保护部从执行元件的操作侧外端面侧覆盖,操作者的指尖不会接触到被配置在执行元件与印刷电路基板间的间隙的内方的导电接点等连接器部件。
而且,优选为,本发明中的上述保护部被设置成相对于上述执行元件的操作侧外端面形成台阶。
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当进行执行元件的移动操作时,操作者的指尖尖端部容易挂住在执行元件与保护部的台阶,使执行元件的移动操作能够安全且可靠地进行。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上述执行元件以能往复移动的方式安装在绝缘壳体上,而且,在上述绝缘壳体上呈多极状排列有与上述信号传送媒介物及上述配线基板接触的多个导电接点,上述导电接点具有与上述配线基板锡焊接合的基板连接部,上述保护部被配置在在多极状的排列方向上邻接的上述导电接点的基板连接部彼此间的部分。
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当把执行元件移动到连接作用位置时,该执行元件的保护部进入导电接点的基板连接部彼此间的部分从而防止两者的干涉,因此,即使在与多极状的排列方向正交的导电接点的长度方向上缩短执行元件也不会发生干涉。而且,由于导电接点的基板连接部彼此间的部分被执行元件的保护部覆盖,因此,防止了尘埃等异物进入其间部分造成电短路的事态发生。
而且,优选为,本发明中的上述保护部被配置成,在执行元件从上述导电接点的基板连接部的端面移动到连接作用位置的状态下朝上述执行元件的操作侧外端面侧突出。
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由于操作者的指尖尖端部与执行元件的保护部接触而不能进一步地插入,因此,能可靠防止操作者的指尖尖端部与导电接点的基板连接部的端面接触。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上述执行元件以能往复移动的方式安装在绝缘壳体,上述保护部被配置在在上述执行元件的往复移动方向上与上述绝缘壳体不发生干涉的位置。
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不需要为了避免执行元件与保护部干涉而缩小绝缘壳体,能与其相应地良好维持导电接点的保持性。
而且,在本发明中,优选为,上上述执行元件被设置成能绕沿该执行元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转动中心进行转动,在关于上述执行元件的上述转动中心的半径方向的外方侧端面的、该执行元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设有相对于上述长度方向呈适当的角度地延伸的倾斜面部。
根据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本发明,当为了把执行元件从“连接解除位置”转动到“连接作用位置”,而由操作者的指尖对立起到“连接解除位置”状态下的执行元件的前端面进行推压时,操作者的推压力难以施加到长度方向两端侧的设有倾斜面部的部分,所以,存在推压力被加载到执行元件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的倾向,而且,被加载到设有倾斜面部的部分的推压力,会朝着相对于该倾斜面部的倾斜面大致呈直角的方向进行作用,即从执行元件的长度方向两端侧朝中央侧进行作用。为此,操作者的推压力整体上对执行元件的全长大致均匀地进行作用,难以发生以往技术中那样的执行元件在扭转的状态下被推压的事态,一边将执行元件的整体维持大致平面一边转动执行元件,从而良好地进行通过该执行元件的转动来夹持信号传送媒介物的作用。
进而,当目视执行元件的外观整体时,视觉上被看作具有大致梯形的异形形状,因此,视觉上能够容易且可靠地确认执行元件的转动状态。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电连接器,在通过移动到与配线基板相向的移动到连接作用位置来对信号传送媒介物进行夹持的执行元件上,设有在该执行元件移动到连接作用位置的状态下朝配线基板突出的保护部,由此,用保护部从外方侧覆盖执行元件与印刷电路基板间的间隙,使操作者的指尖不跟配置在执行元件与印刷电路基板间的间隙的内方的导电接点等部件接触,因此,能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防止执行元件操作时的导电接点等部件的破损,能以低廉的成本大幅提高电连接器的品质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连接器的图,是从前方侧表示在执行元件立在连接解除位置的状态下信号传送媒介物未插入的状态的整体结构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2是从前方侧表示把信号传送媒介物插入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后转动执行元件把其推倒到连接作用位置的状态的整体结构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3是从后方侧观察图1所示的处于连接解除状态的电连接器时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4是从前方侧观察图1所示的处于连接解除状态的电连接器时的正面说明图。
图5是从上方侧观察图1所示的处于连接解除状态的电连接器时的俯视说明图。
图6是从后方侧观察图2所示的处于连接作用状态的电连接器时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7是从上方侧观察图2所示的处于连接作用状态的电连接器时的俯视说明图。
图8是放大表示图3所示的处于连接解除状态的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分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9是放大表示图6所示的处于连接作用状态的电连接器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分的外观立体说明图。
图10是沿图5中的X-X线的横截面说明图。
图11是沿图7中的XI-XI线的横截面说明图。
图12是表示由操作者的指尖对被推倒到连接作用位置的状态的图2及图9中表示的执行元件操作进行拉起操作的横截面说明图。
图13是图12中的符号XIII所示的区域的放大图,是表示一方的导电接点的横截面说明图。
图14是表示从被推倒到连接作用位置的图13的状态把执行元件稍稍拉起的状态的横截面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把执行元件拉起到连接解除位置的状态的与图13相当的横截面说明图。
图16是表示把执行元件拉起到连接解除位置的状态图,是表示另一方的导电接点的与图15相当的横截面说明图。
图17是从下方侧表示执行元件被推倒到连接作用位置的状态的一部分的仰视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把本发明适用于为了进行柔性印刷电路(FPC)、柔性带状电缆(FFC)等构成的信号传送媒介物的连接而安装在配线基板上进行使用的电连接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即,图1~图17所示的电连接器10,是在绝缘壳体11的后端缘侧(图10的右端缘侧)设有作为连接操作构件的执行元件12的所谓后翻式结构(日文:バックフリップ型構造)构成的连接器,上述执行元件12被构成为,以朝着与插入信号传送媒介物(FPC或FFC等)F的端头部分的连接器前端侧(图10的左端侧)相反侧的后方侧(图10的右方侧)被推倒的方式进行转动的结构。
此时,上述绝缘壳体11由细长状延伸的中空框体状的绝缘部件形成,以下把该绝缘壳体11的长的横宽方向称作连接器长度方向,而且把将信号传送媒介物(FPC或FFC等)F的端头部分插入或使其脱离的方向称作连接器前后方向。
更加具体地进行说明,在上述绝缘壳体11的内部,安装有多个由形成为适当形状的薄板状金属制部件所形成的具有2种不同形状的导电接点13、14。这些导电接点13、14,在上述绝缘壳体11的内部沿连接器长度方向隔开适当的间隔配置成多极状,具有不同形状的一方侧的导电接点13与另一方侧的导电接点14,在作为多极排列的方向的连接器长度方向上交替地排列。这些导电接点13、14各自被当作信号传送用或接地用,在通过锡焊焊接而被安装在形成在主印刷电路基板(参照图12及图13中的附图标记P)上的导电电路(图示省略)上的状态下进行使用。
在上述绝缘壳体11的前端缘侧(图10的左端缘侧),沿连接器长度方向呈横向细长状地设有用来如上述那样插入柔性印刷电路(FPC)、柔性带状电缆(FFC)等构成的信号传送媒介物F的端头部分的媒介物插入口11a,在其相反侧的连接器前后方向的后端缘侧(图10的右端缘侧),同样呈横向细长状地设有用来安装上述一方侧的导电接点13、执行元件(连接操作构件)12等的部件安装口11b。
另外,如上述那样,一方侧的导电接点13,通过从设置在绝缘壳体11的连接器后端侧的部件安装口11b朝前方侧(图10的左方侧)插入而被安装,而另一方侧的导电接点14,通过从设置在绝缘壳体11的连接器前端侧的媒介物插入口11a朝后方侧(图10的右方侧)插入而被安装。这些各导电接点13、14,被配置在与插入绝缘壳体11的内部的信号传送媒介物(FPC或FFC等)F上形成的配线图案Fa对应的位置,形成在这些信号传送媒介物F上的配线图案Fa,是把信号传送用导电电路(信号线焊盘)或屏蔽用导电电路(屏蔽线焊盘)隔开适当的节距间隔进行配置而成的。
在此,上述各导电接点13、14,分别具有沿作为信号传送媒介物F的插拔方向(图10的左右方向)的前后方向大致平行延伸的一对细长状梁部件构成的可动梁13a、14a及固定梁13b、14b。这些可动梁13a、14a及固定梁13b、14b,在上述绝缘壳体11的内部空间中沿图示上下方向呈适当的间隔彼此相向地配置。其中的固定梁13b、14b,沿上述绝缘壳体11的底面板的内壁面呈大致不动状态地进行固定,而且,上述可动梁13a、14a通过连结支柱部13c、14c与其固定梁13b、14b连结成一体。
连结支柱部13c、14c,由宽度细的板状部件形成,在上述两梁13a、14a及13b、14b的延伸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沿图示的上下方向延伸地进行配置。而且,可动梁13a、14a通过其连结支柱部13c、14c形成相对于固定梁13b、14b具有弹性的挠性的结构,这些各可动梁13a、14a被构成为,能以连结支柱部13c、14c或其近旁为转动中心进行摆动。此时的可动梁13a、14a的摆动,在图10的纸面内朝上下方向进行。
而且,在上述可动梁13a及14a的前端侧部分(图10的左端侧部分),以形成朝向图示下方的凸状的方式,设有与形成在信号传送媒介物(FPC或FFC等)F的图示上面侧的配线图案(信号传送用或屏蔽用的导电电路)Fa中的某一个相连的上端子接触凸部13a1、14a1。
另一方面,如上述那样,固定梁13b、14b沿绝缘壳体11的底面板的内壁面朝前后方向延伸地进行配置,而在这些固定梁13b、14b中的前方侧部分(图10的左方侧部分),以形成朝向图示上方的凸状的方式,设有与形成在信号传送媒介物(FPC或FFC等)F的图示下面侧的配线图案(信号传送用或屏蔽用的导电电路)Fa中的某一个相连的下端子接触凸部13b1、14b1。这些下端子接触凸部13b1、14b1与上述可动梁13a、14a侧的上端子接触凸部13a1、14a1的图示正下方位置相向地进行配置,形成在这些上端子接触凸部13a1、14a1与下端子接触凸部13b1、14b1之间对信号传送媒介物F进行夹持的结构。
另外,这些可动梁13a、14a的上端子接触凸部13a1、14a1,及固定梁13b、14b的下端子接触凸部13b1、14b1,也可以把彼此的位置朝连接器前方侧(图10的左方侧)或连接器后方侧(图10的右方侧)错开进行配置。而且,固定梁13b、14b,虽然基本上固定而成为不动的状态,但是,出于容易插入信号传送媒介物(FPC或FFC等)F等的目的,也可以使尖端部分能够弹性位移地形成,也可以形成为,使把该固定梁13b、14b的前端部分从绝缘壳体11的底面板的内壁面稍稍浮起。
进而,在上述固定梁13b的后端侧部分(图10的右端侧部分),及固定梁14b的前端侧部分(图10的左端侧部分),分别设有通过锡焊焊接与形成在主印刷电路基板(参照图12及图13中的附图标记P)上的导电电路相连的基板连接部13b2、14b2。
进而,在上述可动梁13a、14a的后端侧部分(图10的右端侧部分)设有凸轮受纳部13a2、14a2,而且,在固定梁13b、14b的后端侧部分(图10的右端侧部分)分别设有呈凹状地形成的凸轮受纳凹部13b3、14b3。安装在上述绝缘壳体11的后端部分的执行元件(连接操作构件)12的推压凸轮部12a与这些凸轮受纳部13a2、14a2及凸轮受纳凹部13b3、14b3接触配置。沿此推压凸轮部12a的外周形成的凸轮面,与上述可动梁13a、14a的凸轮受纳部及固定梁13b、14b的凸轮受纳凹部13b3、14b3滑动自如地接触,通过这样的接触配置关系,执行元件12绕推压凸轮部12a的转动中心X(参照图10及图11)转动自如地受到支撑。
此时,上述可动梁13a、14a的凸轮受纳部13a2、14a2,及固定梁13b、14b的凸轮受纳凹部13b3、14b3,如图11所示那样与被转动到“连接作用位置”的推压凸轮部12a轻松嵌合,把该推压凸轮部12a保持成转动到图10的“连接作用位置”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上述那样,转动地配置在绝缘壳体11的后端部分(图10及图11的右端侧部分)的执行元件(连接操作构件)12的整体,沿连接器长度方向呈细长状延伸地形成,沿与绝缘壳体11的总宽大致相同的长度进行配置。此执行元件12被安装成,能够绕沿该执行元件1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转动中心,即上述推压凸轮部12a的转动中心X(参照图10及图11)进行转动,关于其转动中心X的转动半径的外方侧的部分(图11的右端侧部分)成为开闭操作部12b。而且被构成为,通过由操作者对该开闭操作部12b施加适当的操作力,使执行元件12的整体在图10那样大致直立的状态的“连接解除位置”与图11那样倒向连接器后方侧成为大致水平状态的“连接作用位置”之间往复转动。
此时,在开闭操作部12b与推压凸轮部12a连结的部分,形成有用来回避与导电接点13、14的干涉的狭缝状贯通孔部12c,如上述那样,当执行元件12被转动到“连接解除位置”(参照图10)时,导电接点13、14的可动梁13a、14a的后端部分进入该狭缝状贯通孔部12c的内方。
另一方面,当操作者用手把执行元件(连接操作构件)12的开闭操作部12b从“连接解除位置”(参照图10)朝“连接作用位置”(参照图11)推倒地进行转动操作时,上述推压凸轮部12a的回转半径在固定梁13b、14b与可动梁13a、14a之间朝增大的方向发生变化。而且,随着其推压凸轮部12a的半径发生增大变化,设置在上述可动梁13a、14a的后端侧的凸轮受纳部13a2、14a2以朝图示上方侧举升的方式发生位移,随之,设置在与凸轮受纳部13a2、14a2相反侧(连接器前端侧)的上端子接触凸部13a1、14a1朝下方被按下。
这样,当执行元件(连接操作构件)12转动到作为最终转动位置的“连接作用位置”时(参照图10),被插入到上述可动梁13a、14a的上端子接触凸部13a1、14a1与固定梁13b、14b的下端子接触凸部13b1、14b1之间的信号传送媒介物(FPC或FFC等)F就被夹持住。此时,上端子接触凸部13a1、14a1及下端子接触凸部13b1、14b1与信号传送媒介物F的配线图案(信号传送用及屏蔽用的导电电路)Fa压接,由此,形成电连接的结构。
如上述那样,执行元件12的开闭操作部12b沿连接器长度方向呈长尺寸形状延伸,而在被配置在关于该开闭操作部12b的转动中心X的半径方向的外方侧的操作侧端面,即,在执行元件12立起到“连接解除位置”(参照图4及图5)的状态下的上端面,在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分别设有倾斜面部12b1。这些各倾斜面部12b1相对于作为执行元件12的延伸方向的连接器长度方向呈适当的角度延伸地形成,在这些倾斜面部12b1、12b1彼此间的部分,设有沿着作为执行元件12的延伸方向的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平面部12b2。
此时的各倾斜面部12b1相对于长度方向形成的适当的角度,即相对于把上述平面部12b延长了的水平线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定在4°~15°的范围内。之所以设定成这样的倾斜角度,是由于已经判明,当实际对执行元件12进行转动操作时,能够同时良好地获得操作推压力相对于该执行元件12的全长的均匀性和执行元件12的全长的刚性的双方。
当把执行元件12从“连接解除位置”转动到“连接作用位置”时,由操作者的指尖推压执行元件12的处于执行元件12立在“连接解除位置”(参照图10)的状态下的前端面(图10左侧端面),只要如上述那样在执行元件12的开闭操作部12b的两端部分设有倾斜面部12b1,则操作者的推压力难以作用到设有倾斜面部12b1的部分,因此,推压力倾向于作用到设有被配置在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的平面部12b2的部分。而且,作用到设有倾斜面部12b1的部分的推压力,朝相对于该倾斜面部12b1的倾斜面呈直角的方向进行作用,即从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两端侧朝中央侧进行作用。为此,操作者的推压力对执行元件12的整体大致均匀地进行作用,不会出现执行元件12在扭转的状态下被推压的事态,执行元件12的整体在维持大致平面的状态下被转动。其结果,能够良好地通过执行元件12的转动对信号传送媒介物(FPC或FFC等)F进行夹持。
进而,当目视执行元件12的外观整体时,尤其是如图7中的附图标记A表示的双点划线所示那样,视觉上被看作是具有大致梯形的异形形状。尤其是,在执行元件12被转动到“连接作用位置”(参照图7)的状态下,该执行元件12的外观整体在俯视时呈大致梯形的状态,视觉上显眼,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确认执行元件12被转动到了“连接作用位置”的状态。
进而,配置在上述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两端侧的倾斜面部12b1、12b1,被形成为从设置在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的平面部12b2的两端部平滑地连续,成为在这两个面部12b1、12b2彼此的边界部分未形成角部的结构。
这样,成为两倾斜面部12b1从平面部12b2平滑地连续的结构的话,当对执行元件12作用操作力时,在这两个面部12b1、12b2彼此的边界部分不会发生应力集中,所以,能够防止执行元件12的破损等。
进而,在设置在执行元件12上的开闭操作部12b的连接器长度方向的两端缘部,分别设有呈大致平面状的立起面部12b3。这些各立起面部12b3沿执行元件12的转动半径方向延伸地形成。即,在执行元件12立起到“连接解除位置”(参照图4及图5)的状态下,各立起面部12b3从上述绝缘壳体11的上面朝大致垂直上方伸出地形成,倾斜面部12b1从这些各立起面部12b3的上端部连续地设置。
当通过这样的立起面部12b3设有倾斜面部12b1时,能够与设有该立起面部12b3的部分相当地,提高执行元件12的开闭操作部12b上的刚性,当在执行元件12上作用操作力时可以防止破损等。
另一方面,在如上述那样把执行元件12从“连接解除位置”(参照图10)朝后方侧推倒地进行转动而移动到“连接作用位置”(参照图11)的状态下,该执行元件12的开闭操作部12b的图示下面侧部分,成为与主配线基板P相向地接近的配置关系,而在此时的执行元件12的开闭操作部12b的下面侧部分,设有朝主配线基板P突出的保护凸部12d。此保护凸部12d被构成为,在上述导电接点13、14的多极排列的方向(连接器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了多个,分别作为大致四棱柱状的块体形成的各保护凸部12d,随着执行元件12的转动操作一体地被转动。
更加具体地说,上述各个保护凸部12d,在连接器长度方向即导电接点13、14的多极排列的方向上,被配置在与具有上述另一方侧的形状的导电接点14对应的位置,即,被配置在具有在多极排列方向上邻接的一方侧的形状的导电接点13的基板连接部13b2、13b2彼此间的部分。因此,当与执行元件12的整体一起转动保护凸部12d时,相对于一方侧的导电接点13的基板连接部13b2能够一直维持非干涉的状态。
而且,相对于具有另一方侧的形状的导电接点14,在与该导电接点14的后方侧(图16的右方侧)相当的位置,各保护凸部12d的转动半径内方侧的内端面12d1被配置在非干涉的位置。即,在执行元件12处于“连接作用位置”的状态下,该保护凸部12d的内端面12d1,与从构成另一方侧的导电接点14的固定梁14b的后端面(图17的上端面)14b4朝后方侧(图17的上方侧)稍稍离开的位置相向地进行配置,通过这样的两端面彼此离开的相向配置关系,相对于另一方侧的导电接点14能够维持非干涉状态。
进而,保持着另一方侧的导电接点14的绝缘壳体11的底面板的后端缘部(图17的上端缘部)11c,成为连接器前后方向(图16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与上述另一方侧的导电接点14的后端面(图17的上端面)14b4大致一致的配置关系。因此,上述保护凸部12d的内端面12d1,相对于该绝缘壳体11的底面板的后端缘部(图17的上端缘部)11c,也是与朝后方侧(图17的上方侧)稍稍离开的位置相向地进行配置,通过这样的两端面彼此离开的相向配置关系,能够维持各保护凸部12d相对于绝缘壳体11的非干涉状态。
进而,设置在上述各保护凸部12d中的转动半径外方侧的外端面12d2,被配置在从与执行元件12的开闭操作部12b的相同转动半径外方侧的操作侧的外端面12b4(图10及图13的右端面)稍稍朝内方侧(图10及图13的左方侧)拉入的位置,该保护凸部12d的外端面12d2被设置成,相对于执行元件12的开闭操作部12b的操作侧外端面12b4形成台阶。而且,尤其如图13所示那样,被构成为,操作者的指尖S容易从下方侧钩挂住由上述保护凸部12d形成的台阶,及从该台阶的转动半径外方侧的部位。
形成有该台阶的保护凸部12d的外端面12d2,被配置在从设于上述一方侧的导电接点13的基板连接部13b2的后端面(图10及图13的右端面)朝执行元件12的后方侧(图10及图13的右方侧),即,在执行元件12移动到了“连接作用位置”的状态下朝该执行元件12的操作侧外端面12b4侧稍稍突出的位置。因此,当操作者的指尖S朝连接器内方侧(图13的左方侧)插入时,操作者的指尖S与上述保护凸部12d的外端面12d2抵接,因此操作者的指尖S不会与导电接点13的基板连接部13b2接触。
而且,由于操作者的指尖S与上述保护凸部12d的外端面12d2抵接,所以,当把执行元件12从“连接作用位置”转动到“连接解除位置”时,操作者的指尖S不会从上述外端面12d2进入推压凸轮部12a侧,不会与从执行元件12的狭缝状贯通孔部12c突出的导电接点的可动梁13a、14a接触。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形成在执行元件12与主印刷电路基板P之间的间隙,被设置在执行元件12上的保护凸部12从执行元件12的后方侧(图13的右方侧)覆盖,使操作者的指尖S不会跟配置在其执行元件12与主印刷电路基板P间的间隙的内方侧的导电接点13、14等连接器部件接触。
而且,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保护凸部12被设置成,相对于设置在执行元件12上的开闭操作部12b的操作侧外端面12b4形成台阶,因此,当进行执行元件12的转动操作时,操作者的指尖尖端部能容易地钩挂住执行元件12和保护凸部12d的台阶,安全且可靠地进行执行元件12的转动操作。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多极状的排列方向上的邻接的导电接点13的基板连接部13b2、13b2彼此间的部分配置有保护凸部12d,因此,当把执行元件12移动到“连接作用位置”时,该执行元件12的保护凸部12d能进入导电接点13的基板连接部13b2、13b2彼此间的部分以防止两者的干涉。为此,即使在与多极状的排列方向正交的导电接点13的长度方向上将执行元件12缩短也不会发生干涉,而且,由于导电接点13的基板连接部13b2、13b2彼此间的部分被执行元件12的保护凸部12d覆盖,因此,能防止尘埃等异物进入其间部分造成电短路事态的发生。
进而,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保护凸部12d从导电接点13的基板连接部13b2的后端面朝执行元件12的操作者侧突出地配置,所以,操作者的指尖S的尖端部与执行元件12的保护凸部12d接触而不能进一步插入,所以,能可靠地防止操作者的指尖S与导电接点13的基板连接部13b2的端面接触。
加之,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保护凸部12d配置在执行元件12的往复转动方向上与绝缘壳体11不发生干涉的位置,所以,不需要为了避免执行元件12与保护凸部12d干涉而缩小绝缘壳体11,能够相应地良好维持导电接点13、14的保持性。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发明人提出的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进行各种变型。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固定在电连接器上的信号传送媒介物,采用了柔性印刷电路(FPC),及柔性带状电缆(FFC),但是在使用其它的信号传送用媒介物等的情况下同样也可以适用本发明。
而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连接操作构件由进行转动操作的执行元件构成,但是,本发明同样也可以适用于具有进行滑动操作的连接操作构件的电连接器。同样,本发明同样也可以适用于连接操作构件(执行元件)被配置在前端侧部分的电连接器,或在前端侧部分与后端侧部分之间部分配置有连接操作构件(执行元件)的电连接器,进而,此时的连接操作构件(执行元件)的转动方向或滑动方向不论为前方侧还是后方侧都可以。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电连接器中采用了形状不同的导电接点,但是采用相同形状的导电接点的电连接器也同样能适用本发明。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广泛适用于在各种电气设备中使用的多种多样的电连接器。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   电连接器
11   绝缘壳体
11a  媒介物插入口
11b  部件安装口
11c  绝缘壳体的后端缘部
12   执行元件(连接操作构件)
12a  推压凸轮部
12b  开闭操作部
12b1 倾斜面部
12b2 平面部
12b3 立起面部
12b4 执行元件的操作侧外端面
12c  狭缝状贯通孔部
12d  保护凸部
12d1 内端面
12d2 外端面
13、14    导电接点
13a、14a  可动梁
13a1、14a1  上端子接触凸部
13a2、13b3、14a2、14b3  凸轮受纳凹部(轻松嵌合部)
13b、14b  固定梁
13b1、14b1  下端子接触凸部
13b2、14b2  基板连接部
13b3、14b3  凸轮受纳凹部(轻松嵌合部)
14b4 接点后端面
13c、14c  连结支柱部
P    主印刷电路基板
F    信号传送媒介物(FPC或FFC等)
Fa   配线图案
X    转动中心
S    操作者的指尖

Claims (4)

1.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以把信号传送媒介物与配线基板侧相连的方式安装在上述配线基板上进行使用,
该电连接器形成通过把执行元件与上述配线基板相向地移动到连接作用位置从而将上述信号传送媒介物夹持的结构,上述执行元件以能往复移动的方式安装在绝缘壳体上,而且,
在上述绝缘壳体上,与上述信号传送媒介物及上述配线基板接触地呈多极状排列有包含第一导电接点和第二导电接点的多个导电接点,上述第一导电接点和第二导电接点在上述多极状的排列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上述第一导电接点和第二导电接点分别具有与上述配线基板锡焊接合的基板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执行元件上设有保护凸部,该保护凸部在该执行元件移动到上述连接作用位置的状态下朝上述配线基板突出,且相对于上述执行元件的操作侧外端面形成台阶,
上述形成台阶的保护凸部,在与上述多极状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上述执行元件所具有长度的一部分的长度,
在上述执行元件移动到上述连接作用位置的状态下,上述保护凸部被配置成进入到在上述多极状的排列方向上邻接的上述第一导电接点的基板连接部彼此间的部分,
在上述保护凸部进入到上述基板连接部彼此间的部分的状态下,
上述第一导电接点的基板连接部从上述保护凸部的内端面朝外方突出,
而且,上述保护凸部的内端面与上述第二导电接点的接点后端面相向,
而且,上述保护凸部的外端面从上述第一导电接点的基板连接部的后端面向外方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保护凸部被配置成,在执行元件从上述导电接点的基板连接部的端面移动到连接作用位置的状态下朝上述执行元件的操作侧外端面侧突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执行元件以能往复移动的方式安装在绝缘壳体上,
上述保护凸部被配置在在上述执行元件的往复移动方向上与上述绝缘壳体不发生干涉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执行元件被设置成能绕沿该执行元件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转动中心进行转动,
在关于上述执行元件的上述转动中心的半径方向的外方侧端面的、该执行元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设有相对于上述长度方向呈适当的角度地延伸的倾斜面部。
CN201180048053.5A 2011-08-02 2011-08-02 电连接器 Active CN1031552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67655 WO2013018193A1 (ja) 2011-08-02 2011-08-02 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5294A CN103155294A (zh) 2013-06-12
CN103155294B true CN103155294B (zh) 2015-07-29

Family

ID=47628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8053.5A Active CN103155294B (zh) 2011-08-02 2011-08-02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06321B2 (zh)
EP (1) EP2741373B1 (zh)
KR (1) KR101451532B1 (zh)
CN (1) CN103155294B (zh)
WO (1) WO20130181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0341B2 (ja) * 2015-01-09 2017-03-0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308197B2 (ja) * 2015-11-10 2018-04-11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540674B2 (ja) * 2016-12-09 2019-07-1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841290B2 (ja) 2019-02-20 2021-03-10 I−Pex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947195B2 (ja) 2019-02-20 2021-10-13 I−Pex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6996521B2 (ja) * 2019-02-20 2022-01-17 I-Pex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94838B1 (en) * 2001-02-05 2002-05-28 Michael Yen Insertion socket for use with a flat cable
CN101567497A (zh) * 2008-04-25 2009-10-28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54482A (ja) * 1985-12-26 1987-07-09 日本エス・エイ・イ−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4071160A (ja) 2002-08-01 2004-03-04 D D K Ltd コネクタ
JP4484218B2 (ja) 2004-10-22 2010-06-16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498948B2 (ja) * 2005-02-24 2010-07-07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007071160A (ja) 2005-09-08 2007-03-22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制御装置
JP4161079B2 (ja) * 2005-12-27 2008-10-08 エフシーアイ アジア テクノロジー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電気コネクタ
JP4768438B2 (ja) * 2005-12-27 2011-09-07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070884B2 (ja) 2007-03-06 2012-11-14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223332B2 (ja) * 2007-12-28 2013-06-2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用接続端子
JP5182384B2 (ja) 2010-02-05 2013-04-17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218441B2 (ja) 2010-02-05 2013-06-2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7955107B1 (en) * 2010-03-31 2011-06-07 Chief Land Electronic Co., Ltd. Connector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94838B1 (en) * 2001-02-05 2002-05-28 Michael Yen Insertion socket for use with a flat cable
CN101567497A (zh) * 2008-04-25 2009-10-28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41373A1 (en) 2014-06-11
KR101451532B1 (ko) 2014-10-15
EP2741373B1 (en) 2016-12-28
EP2741373A4 (en) 2015-03-04
CN103155294A (zh) 2013-06-12
US9306321B2 (en) 2016-04-05
WO2013018193A1 (ja) 2013-02-07
KR20130037725A (ko) 2013-04-16
US20130143429A1 (en) 201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5294B (zh) 电连接器
CN100530833C (zh) 连接器
CN102983450B (zh) 电连接器
KR101068433B1 (ko)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EP319868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ivot block for terminating an electrical wire
EP2133960B1 (en) Plug-in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electrical conductors to a plug-in connector
US9033744B2 (en) Card edge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US9368916B2 (en) Cross talk reduction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TWI608668B (zh) 電連接器
CN105580212B (zh) 连接器
US2016038038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ing guide member
CA2493566A1 (en) Patch cord connector
CN105490066A (zh) 插塞式连接器
TW201711293A (zh) 電連接器
CN101682803A (zh) 用于电信和数据系统的端子板和接触件元件
JP6097165B2 (ja) コネクタ
US20100003847A1 (en) Electrical plug-in connector
CN103390824A (zh) 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
CN102971917B (zh) 电连接器
US9929480B1 (en) Shielded keystone jack structure
WO2011090928A1 (en) Connector having shield structure
US20050085132A1 (en) Connector pin
EP2919326B1 (en) Connector and assembly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assembly of connector
WO2012150165A1 (en) Contact arrangement
KR20130018111A (ko) 전기 커넥터 장치 및 이 전기 커넥터 장치에 이용되는 리셉터클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