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42740B - 一种治疗腹痛腹泻的中草药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腹痛腹泻的中草药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42740B
CN103142740B CN201310099846.0A CN201310099846A CN103142740B CN 103142740 B CN103142740 B CN 103142740B CN 201310099846 A CN201310099846 A CN 201310099846A CN 103142740 B CN103142740 B CN 1031427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tex phellodendri
diarrhea
radix cynanchi
cynanchi paniculati
abdominal p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998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42740A (zh
Inventor
熊烈
刘美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09984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427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42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27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427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27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腹痛腹泻的中草药混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黄檗和徐长卿两种原材料,其中两种原材料的质量比为(2-10)∶(1-9)。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中草药混合物包括黄檗提取物和徐长卿提取物,黄檗提取物和徐长卿提取物的质量比为两种原材料的质量比,即黄檗提取物和徐长卿提取物的质量比为(2-10)∶(1-9)。本发明采用增强药效且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痛止泻多重作用的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Bge.)Kitag.和黄檗Cortex Phellodendri Chinensis两味中草药及其提取物,同时具有抗炎、镇痛、止泻和抗过敏,一药多效,疗效好,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腹痛腹泻的中草药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中医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腹痛腹泻的中草药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腹痛腹泻是临床常见的一组症状,不是一种特定的疾病。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的疾病很多,但引起腹痛腹泻的原因无外乎感染、应激和过敏。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导致胃肠功能失调,从而出现腹痛、稀便、水泻、无痛性泄泻(如水土不服引起的机体应激引起的非感染性无痛水泻)、里急后重(肠激惹)等症候。或有一二症候,或多个症候同时出现。临床上要彻底分清是炎性反应、或是变态反应比较麻烦。腹泻是症状,根本治疗要针对病因。认识腹泻的发病机理有助于掌握治疗原则。
目前治疗这些疾病主要是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一)病因治疗不言而喻,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必需抗感染治疗,以针对病原体的抗菌治疗最为理想。复方新诺明、氟哌酸(诺氟沙星)、环丙氟哌酸(环丙沙星)、氟嗪酸(氧氟沙星)对菌痢,沙门菌或产毒性大肠杆菌,螺杆菌感染有效,甲硝唑对溶组织阿米巴、梨形鞭毛虫感染有效,因此,这数种药物常用于急性感染性腹泻,包括预防和治疗所谓旅行者腹泻。治疗乳糖不耐受症和麦胶性乳糜泻所致的腹泻在饮食中分别剔除乳糖或麦胶类成发。高渗性腹泻的的治疗原则是停食或停用造成高渗的食物或药物。分泌性腹泻易致严重脱水和电解质丢失,除消除病因,还应积极由口服和静脉补充盐类和葡萄糖溶液,纠正脱水。胆盐重吸收障碍引起的结肠腹泻可用消胆胺吸附胆汁酸而止泻。治疗胆汁酸缺乏所致的脂肪泻,可用中链脂肪代替日常食用的长链脂肪,因前者不需经结合胆盐水解和微胶粒形成等过程而直接经门静脉系统吸收。
(二)对症治疗选择药物时,应避免成瘾性药物,必要时也只能短暂使用。病因治疗是主要的,凡病因不明者,尽管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已有好转,绝不可放松或取消应有的检查步骤,对尚未排除恶性疾病的病例尤其如此。
1、止泻药:常用的有活性炭、鞣酸蛋白、次碳酸铋、氢氧化铝凝胶等,日服3~4次。药效较强的复方樟脑酊(3~5ml)和可待因(0.03g),每日2~3次。因久用可成瘾,故只短期适用于腹泻过频的病例。复方苯乙哌酊(每片含苯乙哌啶2.5mg和阿托品0.025mg),每次1~2片,2~4/d,此药有加强中枢抑制的作用,不宜与巴比妥类、阿片类药物合用。氯苯哌酰胺(咯派丁胺,loperamide)的药效较复方苯乙哌啶更强且持久,不含阿托品,较少中枢反应。初服4mg,以后调整剂量至大便次数减至1~2次/d,日量不宜超过8mg。培菲康可调节肠道功能。
2、解痉止痛剂可选用阿托品、普鲁本辛、山莨菪碱、普鲁卡因等药。
3、镇静药可选用安定、利眠宁、苯巴比妥类药物。
4、调节肠道植物神经紊乱药可选解郁抗虑胶囊等药物。
(三)蒙脱石散
抗生素、微生态、中成药等方法的治疗都会或多或少的具有毒性,可能伤害到肠道内的健康菌群。而新型治疗药物蒙脱石散,可以利用蒙脱石的层纹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一直作用对消化道粘膜有覆盖能力,并通过与粘液糖蛋白相互结合,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粘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并且药物成分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连同所固定的供给因子随消化道自身蠕动排出体外。不改变正常的肠蠕动。可选择药物:司迈特蒙脱石散(3g成人儿童装、1g婴幼儿装)。
(四)西药副作用大,可以考虑服用中药治疗。优点是中药制剂毒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缺点是服用时间比较长,一般的患者都需要专业中医处方,按疗程进行服用,比较麻烦。
由上可以看出,治疗腹痛腹泻的药物多而杂。且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服药的品种多、剂量大,有些药物不能同时混合服用(比如止泻药活性炭、蒙脱石这些止泻药容易与抗生素吸附、络合,不利和抗生素同时使用),使用很不方便。虽然有香莲片、颠茄磺苄啶片这些具有多重功效的药物公开使用,不仅没有资料显示其有抗过敏作用,针对这些炎性反应、变态反应错综复杂疾病,而且颠茄磺苄啶片有导致结晶尿、心动过速、增高眼压,药热药疹等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同时具有抗炎、镇痛、止泻和抗过敏,一药多效,疗效好,使用方便的治疗腹痛腹泻的中草药混合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腹痛腹泻的中草药混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黄檗和徐长卿两种原材料,其中两种原材料的质量比为(2-10)∶(1-9)。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中草药混合物包括黄檗提取物和徐长卿提取物,黄檗提取物和徐长卿提取物的质量比为两种原材料的质量比,即黄檗提取物和徐长卿提取物的质量比为(2-10)∶(1-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三种治疗腹痛腹泻的中草药混合物的配制方法:
第一种:将黄檗、徐长卿原药材或者两者的提取物按质量比2∶1或是黄檗10∶徐长卿1-9的质量比混合,直接研细,装胶囊,规格0.5g/S,制备出偏苦寒性、适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外科感染以及上述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的胶囊。
第二种:将徐长卿、黄檗原材料或者两者的提取物按照2∶1或徐长卿10∶黄檗1-9的比例混合,直接研细,装胶囊,规格0.5g/S,制备出偏辛温性、适用于慢性疾病的持续状态治疗的胶囊。
第三种:将黄檗、徐长卿原药材或者两者的提取物按照1∶1的比例混合,直接研细,装胶囊,规格0.5g/S,制备出呈中间状态性质、适用于非感染性水泻及胃肠功能失调的胶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增强药效且具有抗炎抗过敏止痛止泻多重作用的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Bge.)Kitag.和黄檗Cortex Phellodendri Chinensis两味中草药及其提取物,根据中医理论配伍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中草药可以通过配伍来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配伍使用要比单方使用的疗效更好黄连和徐长卿两味,生药的药力更雄,用量更小,又是汤散两宜之品,适合直接加工成散剂、胶囊等临床适用,使用方便的制剂,为开发携带、储运和使用都更方便、更经济药物提供了条件。
其二:之所以只选取徐长卿和黄檗,一是徐长卿性味辛温,功能行气止痛,祛风除湿。有细辛一样的功能疗效,而没有细辛的致癌成分,比细辛安全,现代研究发现徐长卿所含丹皮酚有抗炎镇痛抗过敏作用,特别是类似激素抗过敏作用而没有激素样副作用;选黄檗是因为黄檗和黄连的功用基本相同,比黄连价廉易得,且黄檗还含有小檗胺,清热止痛止泻作用更好。相关资料显示:黄檗性味苦寒,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止泻。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檗含小檗碱、小檗胺,具有抗菌消炎,以及轻微的局麻止痛作用,这对胃肠感染引起的疼痛及肠激惹症状很有利。再者就是黄檗配徐长卿,切合病机,黄檗苦寒而燥,燥湿以清热,徐长卿辛温而润,行气止痛。二药伍用,徐长卿辛热得黄檗苦寒不致助邪热,黄檗苦寒而燥,得徐长卿之温润承制苦燥之虞。
其三,经调查,吞黄连或徐长卿的一次量约3~5g之间,基本符合部颁的《药典》的用量标准。而徐长卿和黄连配伍使用时,一次使用1g混合物和分别单独使用3~5g的治疗效果基本相同。由此可以看出,上述两味的混合物比单方的用量明显降低,证明徐长卿与黄连配伍使用比单用时疗效明显提高。
鉴于黄檗和徐长卿属于两种性味不同,因配比不同,可以出现偏苦寒性、中性和偏辛温性三种不同状态。在技术实施时,可以根据所针对的适应症,酌情调整两药在配方中的比例。
其中,黄檗性味苦寒,用量大于性味辛温的徐长卿时,黄檗的苦寒性占主导,而徐长卿之辛温成为辅助,故偏苦寒性,《医碥》载“以热制寒,以寒制热,谓之正治”,所以更适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如口腔感染、急性肠炎、急性呼吸道感染,外科感染(如疮疡、外伤)以及上述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同样的道理,徐长卿性味辛温。以徐长卿辛温之味为主,苦寒黄檗为辅,制剂偏辛温,使之更适用于虚寒性疾病、如慢性肠炎这类慢性疾病的反复腹痛腹泻的持续状态治疗。自然,黄檗与徐长卿用量持平,即配比呈中间状态时,就更适于寒热不明显或寒热混杂的腹痛腹泻的疾病,如旅行性水泻(水土不服),这些非感染性或应激性胃肠功能失调引起的腹痛腹泻。
关于上述的苦寒配辛温的理由有:
1,取唐代医学家王冰寒热并用经验:“微小之热,治疗疑难病的理论:“折之以寒;微小之寒,消之以热。甚大寒热,则必能与异气相隔,声不同不相应,气不同不相合,是以反其佐以同其气。复另寒热参和,使站同终异也”;
2,现代研究证明,黄檗和徐长卿有不同的抗菌作用,
a黄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枯草杆菌、百日咳杆菌、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H37Rv、鸟型结核杆菌、以及真菌如新型隐球菌和红色发癣菌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徐长卿的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均有效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致病性等有抑制作用。
b黄檗与徐长卿的抗菌谱以及抗菌的物质基础、抗菌原理不同,黄檗主要是以生物碱(如小檗碱)为代表的物质,徐长卿是以挥发油(如牡丹酚等)为抗菌基础的。
据上述,黄檗与徐长卿配伍具有比其分别单独使用优越性,但是,随配比的不同,可以产生偏苦寒、偏辛温和中间状态三种稍有差异的制剂,在制药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制剂方面,由于黄檗、徐长卿这两味药材,可以直接研粉吞服。所以,易于开发临床适用的普通制剂如散剂,胶囊,片剂,丸剂等常规剂型,非常方便。当然条件许可还可以开发注射剂,离子透入剂,滴丸,栓剂喷雾剂等等临床适用的各种剂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偏苦寒型(配比苦寒量>辛温量=偏苦寒)
将黄檗、徐长卿原药材或者两者的提取物按质量比2∶1或是黄檗10∶徐长卿1-9的质量比混合,直接研细,装胶囊,规格0.5g/S,制备出偏苦寒性、适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外科感染以及上述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的胶囊。
效果:由上可以看出,本发明偏苦寒制剂不仅对急性、发热性腹痛腹泻具有明显的疗效,而且对其他炎性疾病如咽炎、呼吸道感染、外科等感染性疾病以及感染合并过敏的疾病如过敏性牙龈炎等也有明显的疗效。
实施例二:偏辛温型(配比量辛温>苦寒=偏辛温性)
将徐长卿、黄檗原材料或者两者的提取物按照2∶1或徐长卿10∶黄檗1-9的比例混合,直接研细,装胶囊,规格0.5g/S,制备出偏辛温性、适用于慢性疾病的持续状态治疗的胶囊。
效果:由上可以看出,本发明辛温制剂对慢性迁延性的腹痛腹泻如慢性肠炎-即中药虚寒性有良好的疗效。
实施例三:苦寒辛温平衡-中间型(配比苦寒+辛温=中间状态)
将黄檗、徐长卿原药材或者两者的提取物按照1∶1的比例混合,直接研细,装胶囊,规格0.5g/S,制备出呈中间状态性质、适用于非感染性水泻及胃肠功能失调的胶囊。
效果:由上可以看出,本发明中间型制剂对不发热或发热不明显应激性水泻、及胃肠功能失调(可有腹痛腹泻症状)有明显的疗效。
综上述,结果:疗效稳定,没有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发明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治疗腹痛腹泻的中草药混合物,其特征在于:由黄檗和徐长卿两种原材料制成,其中两种原材料的质量比为2:1或1:2。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治疗腹痛腹泻的中草药混合物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黄檗、徐长卿原材料按质量比2:1的比例混合,直接研细,装胶囊,规格0.5g/S。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治疗腹痛腹泻的中草药混合物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徐长卿、黄檗原材料按质量比2:1的比例混合,直接研细,装胶囊,规格0.5g/S。
CN201310099846.0A 2013-03-12 2013-03-12 一种治疗腹痛腹泻的中草药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1427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99846.0A CN103142740B (zh) 2013-03-12 2013-03-12 一种治疗腹痛腹泻的中草药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99846.0A CN103142740B (zh) 2013-03-12 2013-03-12 一种治疗腹痛腹泻的中草药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2740A CN103142740A (zh) 2013-06-12
CN103142740B true CN103142740B (zh) 2015-03-18

Family

ID=48541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99846.0A Active CN103142740B (zh) 2013-03-12 2013-03-12 一种治疗腹痛腹泻的中草药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4274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71A (zh) * 1995-05-30 1996-07-24 薛信水 马兰健胃茶
CN101152308A (zh) * 2006-09-30 2008-04-02 曾雄辉 一种用于治疗腹痛、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64302A (zh) * 2007-03-16 2008-09-17 赵朝群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月经不调和痛经药物中的应用
CN101637527A (zh) * 2009-01-09 2010-02-03 熊烈 黄檗在制备消化性溃疡药物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03925B1 (ko) * 2005-07-13 2008-02-15 주식회사 코리아나화장품 나노리포좀으로 안정화된 감초, 산수유, 백하수오 및 상백피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피부노화 방지용 화장료 조성물
KR101805004B1 (ko) * 2010-04-06 2017-12-07 (주)아모레퍼시픽 약용 잎을 활용한 쌈 발효법 및 이를 활용한 피부 외용제 조성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71A (zh) * 1995-05-30 1996-07-24 薛信水 马兰健胃茶
CN101152308A (zh) * 2006-09-30 2008-04-02 曾雄辉 一种用于治疗腹痛、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64302A (zh) * 2007-03-16 2008-09-17 赵朝群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月经不调和痛经药物中的应用
CN101637527A (zh) * 2009-01-09 2010-02-03 熊烈 黄檗在制备消化性溃疡药物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20例;赵方方;《河南中医》;20100228;第30卷(第2期);第162页左栏第1段、1.3 治疗方法项下,右栏 4.讨论项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2740A (zh) 2013-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3388B (zh)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98262B (zh) 一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73969A (zh) 一种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95040A (zh)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颗粒剂制备方法
KR100968674B1 (ko) 숙취 해소용 한약 조성물
CN105213941A (zh)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62965A (zh) 一种具有响声作用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CN105535495A (zh) 一种培元固本治疗食管癌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5381153A (zh) 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3142740B (zh) 一种治疗腹痛腹泻的中草药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0975B (zh) 一种用于护理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组合物
CN102727809B (zh) 一种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的中药
CN101897771B (zh) 一种预防或治疗神经衰弱的药物组合物
CN106620474B (zh) 养胃保健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5692B (zh) 一种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中药制剂
CN105148090A (zh) 一种咽喉、肺部疾病护理用中药制剂
CN105288197A (zh) 一种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998211A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
CN104288497A (zh) 一种用于治疗脑膜炎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3990100B (zh)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04940633A (zh) 一种治疗胃溃疡的苗药
CN104998189A (zh) 一种治疗风热乘脾型小儿口疮的中药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6377A (zh) 一种治疗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3961391A (zh) 一种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的药物组合物
CN112641877A (zh) 一种快速治疗便秘的药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