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40988A - 端子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端子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40988A
CN103140988A CN2011800477867A CN201180047786A CN103140988A CN 103140988 A CN103140988 A CN 103140988A CN 2011800477867 A CN2011800477867 A CN 2011800477867A CN 201180047786 A CN201180047786 A CN 201180047786A CN 103140988 A CN103140988 A CN 1031409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housing
electrical contacts
clip
clam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77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40988B (zh
Inventor
足立英臣
久保嶋秀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40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0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409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09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93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at the end of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zero insertion force or no fri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4Rails or bus-bars constructed so that the counterparts can be connected thereto at any point along their length
    • H01R25/145Details, e.g. end pieces or joi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问题]提供一种端子连接结构,该端子连接结构能够制作地更加紧凑,并且能够容易地将端子夹具连接在一起,而在端子夹具之间不存在不均匀电阻。[解决方案]该端子连接结构(1)使连接到逆变器的汇流排(4)与连接到电机的线圈的第二端子夹具(3)相连。该端子连接结构(1)设置有:第一壳体(14),该第一壳体(14)容纳汇流排(4)的薄壁部(9);第二壳体(21),该第二壳体(21)收纳第二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并且设置有插入部(24);夹子端子(33),该夹子端子(33)使得薄壁部(9)与电接触部(6)之间紧密接触;以及允许/限制部(13)。当插入部(24)位于预定位置时,允许/限制部(13)允许夹子端子(33)装接于第一壳体(14)或者第二壳体(21),当插入部(24)未位于预定位置时,允许/限制部(13)限制夹子端子(33)装接于第一壳体(14)或者第二壳体(21)。

Description

端子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端子夹具彼此连接的端子连接结构。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电源装置的端子连接结构,用于驱动汽车的电压施加到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为了减轻环境负担,已经使用了通过电机的旋转驱动力驱动的混合动力车辆和电动车辆。这些类型的汽车,即,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以及通过电机的旋转驱动力驱动的汽车安装有电源装置,诸如蓄电池、逆变器、电机和发电机,驱动电压施加到该电源装置。由于流经这些电源装置之间的电流的大电压值,所以使用比用于传输信号或者将动力分配到各个电装备的线束的电线厚的厚电缆将上述电源装置彼此连接。传统地,利用各种端子连接结构(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将这些厚电缆连接到上述电源装置。
专利文献1所示的端子连接结构包括:多个带状端子夹具;绝缘壳体,该绝缘壳体布置成收纳端子夹具;以及屏蔽罩,该屏蔽罩布置成覆盖壳体的外侧并且固定于电源装置等的罩上。端子夹具由厚金属板制成,并且连接到上述电源装置。端子夹具放置在装接于电缆的一端的另一个端子夹具上,并且被螺栓和螺母夹在之间,从而连接到另一个端子夹具。布置壳体,使得多个端子夹具相对于彼此位于同一个平面上,以保持多个端子夹具之间的横向距离,并且有助于螺栓和螺母的接合。壳体设置在上述电源装置的外周上。
布置上述端子连接结构,以通过将螺栓和螺母螺纹接合在一起而使电缆与电源装置相连,从而将彼此重叠的端子夹具夹在螺栓和螺母之间。然而,上面描述的传统的端子连接结构具有的缺点是,由于壳体被布置成使得多个端子夹具彼此位于同一个平面内,所以壳体的宽度变大,增大了壳体的尺寸。显然,要求上述的端子模块与位于电缆端部处的端子相连,使得端子模块与电缆的端子之间的电阻小于预期的电阻值。因此,本发明的申请人已经提出了一种端子连接结构100(在图13中示出),该端子连接结构100小型化,并且能够以可靠的方式将端子夹具连接在一起。
图13所示的端子连接结构100包括:第一端子夹具102,该第一端子夹具102连接到电机的线圈101;第二端子夹具103,该第二端子夹具103连接到逆变器;以及夹子端子104。第一端子夹具102和第二端子夹具103设置有分别形成为带状以彼此重叠的电接触部105、106。夹子端子104包括:一对接触片,该一对接触片布置成将彼此重叠的电接触部105、106夹在其间;以及偏置连结部,该偏置连结部从该对接触片连续地形成并且布置成相向偏置将电接触部105、106夹在其间的该一对接触片。夹子端子104布置成以沿与彼此重叠的电接触部105、106的纵向垂直的方向靠近这些电接触部105、106移动,从而将彼此重叠的电接触部105、106夹在该对接触片之间。
布置图13所示的端子连接结构100以通过沿与彼此重叠的第一和第二端子夹具102、103的电接触部105、106的纵向垂直(即,交叉)的方向朝着电接触部105、106移动夹子端子104,然后将电接触部105、106夹在夹子端子104的该对接触片之间,从而使电接触部105、106连接在一起。从而,即使第一和第二端子夹具102、103的电接触部105、106在彼此之间有间隔的情况下布置成彼此平行,电接触部105、106也能够以可靠的方式彼此连接。从而,通过在彼此之间有间隔的情况下平行定位第一和第二端子夹具102、103的电接触部105、106,与第一和第二端子夹具102、103的电接触部105、106布置在相同平面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端子连接结构100的宽度。从而,能够使端子连接结构100小型化。
此外,由于夹子端子104包括该对接触片和布置成相向偏置该对接触片的偏置连结部,所以夹子端子104将彼此重叠的电接触部105、106夹在该对接触片之间,因此以可靠的方式使第一端子夹具102和第二端子夹具103彼此电连接。从而,端子夹具102、103能够以可靠的方式彼此连接。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327184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图13所示的上述端子连接结构100的缺点在于,由于当端子夹具102、103的电接触部105、106彼此重叠时,可以装接夹子端子104,所以即使当端子夹具102、103的电接触部105、106的相对位置未处于预期的预定位置时,夹子端子104也可以连接端子夹具102、103的电接触部105、106。这导致端子夹具102、103的电接触部105、106的重叠面积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端子夹具102、103之间的电阻发生变化,或者导致用于将端子夹具102、103的电接触部105、106的相对位置校正到预定位置的组装所需的工时增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连接结构,该端子连接结构小型化,并且能够有助于端子夹具彼此连接,而不引起端子夹具之间的电阻的变化。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实现该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子连接结构,该端子连接结构用于使连接于电源装置的第一端子夹具的电接触部与连接于另一个电源装置的第二端子夹具的电接触部相连接,所述端子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布置成收纳所述第一端子夹具的所述电接触部;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布置成收纳所述第二端子夹具的所述电接触部,并且具有要插入所述第一壳体的插入部;夹子端子,在所述插入部沿与彼此重叠的所述第一端子夹具的所述电接触部和所述第二端子夹具的所述电接触部相交的方向插入所述第一壳体的情况下,该夹子端子朝着所述第二壳体移动,这样,在所述第一端子夹具的所述电接触部和所述第二端子夹具的所述电接触部彼此紧密接触的同时,所述夹子端子装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个上;以及允许/限制部,其中该允许/限制部布置成当所述插入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预定位置时,允许所述夹子端子装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个上,并且当所述插入部未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预定位置时,限制所述夹子端子装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个上。
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一方面的端子连接结构,其中该夹子端子包括:一对接触片,该一对接触片布置成将彼此重叠的所述第一端子夹具的所述电接触部和所述第二端子夹具的所述电接触部夹在其间,以及偏置连结部,该偏置连结部从所述一对接触片连续地形成,所述偏置连结布置成:在所述一对接触片将所述第一端子夹具的所述电接触部和所述第二端子夹具的所述电接触部夹在其间的同时,使所述一对接触片朝着彼此偏置。
在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第二方面的端子连接结构,该端子连接结构还包括夹子端子保持器,该夹子端子保持器布置成覆盖所述夹子端子,并且该夹子端子具有接合部,该接合部布置成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个相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端子连接结构,该端子连接结构布置成使得当第二壳体的插入部未位于第一壳体内的预定位置时,该夹子端子不能装接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一个上。从而,通过将夹子端子装接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一个上,第一端子夹具的电接触部和第二端子夹具的电接触部可以设置在预定位置处。
此外,夹子端子沿与第一和第二端子夹具的电接触部的纵向相交的方向朝着第一和第二端子夹具的电接触部移动,从而使第一和第二端子夹具的电接触部相连接。从而,即使第一和第二端子夹具的电接触部在彼此之间有间隔地平行布置,第一和第二端子夹具的电接触部也能够以可靠的方式彼此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端子连接结构,夹子端子包括:一对接触片;和偏置连结部,该偏置连结部布置成相向偏置该对接触片。从而,通过将彼此重叠的电接触部夹在该对接触片之间,第一端子夹具和第二端子夹具能够以可靠的方式彼此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端子连接结构,该端子连接结构包括夹子端子保持器,该夹子端子保持器布置成覆盖夹子端子,并且具有接合部,该接合部布置成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一个接合。从而,夹子端子保持器能够防止夹子端子脱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如上面所说明地,根据第一方面的本发明能够将第一端子夹具的电接触部和第二端子夹具的电接触部的相对位置设置在预定位置处。从而,端子夹具能够容易地彼此连接,而不引起端子夹具之间的电阻的变化。
此外,即使第一端子夹具和第二端子夹具在彼此之间有间隔地平行布置,端子夹具也能够以可靠的方式彼此连接。从而,与这些端子夹具布置于相同平面上的情况相比,通过在彼此之间有间隔的情况下平行布置第一端子夹具和第二端子夹具,能够减小端子连接结构的宽度。从而,能够使端子连接结构小型化。
根据第二方面的本发明,通过使彼此重叠的端子夹具夹在夹子端子的该对接触片之间,能够以可靠的方式使第一端子夹具与第二端子夹具电连接。从而,端子夹具能够以可靠的方式彼此连接。
利用夹子端子保持器,根据第三方面的本发明能够防止夹子端子脱落,从而防止端子夹具的连接的意外释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端子连接结构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端子连接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的线III-III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端子连接结构的夹子端子的透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端子连接结构的透视图,其中,组装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
图6是图5所示的端子连接结构的透视图,其中,第二连接器的插入部插入第一连接器。
图7是沿图1所示的线VII-VII截取的横截面的透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横截面图。
图9是示出沿图6所示的线IX-IX截取的横截面的透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截面图。
图11是示出图1所示的端子连接结构的部分截面的透视图,其中,第二连接器的插入部未位于第一连接器的预定位置。
图12是图11所示的横截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同一个申请人提出的端子连接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参考标记列表
1 端子连接结构
3 第二端子夹具
4 汇流排(第一端子夹具)
6 电接触部
9 薄壁部(电接触部)
13 允许/限制部
14 第一壳体
21 第二壳体
24 插入部
33 夹子端子
34 夹子端子保持器
35 接触片
36 偏置连结部
39 接合凸起(接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至图12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端子连接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端子连接结构1是这样一种端子连接结构:该端子连接结构布置成使作为连接到作为电源装置的逆变器的作为第一端子夹具的汇流排4的作为电接触部的薄壁部9与连接到作为另一个电源装置的电机的线圈2的第二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相连接。在本发明中,电源是用于驱动汽车的电压施加到其上的装置,诸如蓄电池、逆变器、电机和发电机。
端子连接结构1是用于将三个汇流排4和三个第二端子夹具3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端子连接结构1布置成使汇流排4和第二端子夹具3以一对一的方式彼此连接。在上述实例中,提供了两个端子连接结构1。
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端子连接结构1都包括:第一连接器10、第二连接器11、夹子连接器12以及允许/限制部13。
第一连接器10包括作为第一端子夹具的汇流排4和第一壳体14。汇流排4由导电金属制成。如图2所示,汇流排4形成为在两个位置处弯曲成90度的带状。在所示的实例中,设置了三个汇流排4。在汇流排4的一端处,设置了作为电接触部的薄壁部9,该薄壁部9比其它部分薄。此外,设置了装接于汇流排4的另一端的用于与上面描述的作为电源装置的逆变器相连接的连接器壳体15。
汇流排4由比用于形成第二端子夹具3的诸如铜和铜合金的金属(材料)柔韧的铝合金制成,因此,汇流排4具有柔韧性。多条汇流排4在彼此之间有间隔地平行布置。即,多个汇流排4布置成使得薄壁部9的表面相对于彼此有间隔地平行布置。
第一壳体14由绝缘合成树脂制成。第一壳体14形成为矩形管状,位于图2中的前侧的壳体14的一端处的开口被阻止壁16阻止。设置了通孔17,该通孔17穿透阻止壁16,并且布置成允许设置在汇流排4的一端处的薄壁部9穿过,但是阻止汇流排4的其它部分在那里穿过。第一壳体14布置成使汇流排4的薄壁部9收纳于第一壳体14内。
第一壳体14包括:在图2中位于上侧的壁18a和在远离第二连接器11的壁18a的端部处形成的切口部19,通过剪切壁18a而形成切口部19,从而允许第一壳体14的内部和外部彼此连通。此外,设置了接合孔20,接合孔20分别形成在与具有切口部19的壁18a连续地形成的第一壳体14的两个侧壁18b上。接合孔20布置成穿透侧壁18b,并且与切口部19对齐,并且处于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壳体14的宽度方向上。
通过经过通孔17将汇流排4的薄壁部9收纳于第一壳体14中,组装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一连接器10。
第二连接器11包括第二端子夹具3和第二壳体21。第二端子夹具3由诸如铜和铜合金的导电金属制成。如图2所示,第二端子夹具3作为一个整体设置了槽状的线圈连接部5和带状的电接触部6。线圈连接部5一体地形成为槽状,该线圈连接部5具有底板部7和一对从底板部7的两个横向边缘垂直延伸的侧板部8。
通过以重叠方式将线圈2放置在底板部7上,上面描述的线圈2装接于线圈连接部5。电连接部6的两个表面与线圈连接部5的底板部7的两个表面布置在一个平面内。在所示的实例中,设置了三个第二端子夹具3。此外,多个第二端子夹具3在相对于彼此有间隔地平行布置。换句话说,多个第二端子夹具3布置成使得电接触部6的表面相对于彼此有间隔地平行布置。
设置了凸起22,该凸起22形成在第二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的表面上,以朝汇流排4的薄壁部9凸出。多个凸起22在有间隔的情况下沿电接触部6的纵向布置,并且在与电接触部6的纵向垂直(即,相交)的方向上直线延伸。
第二壳体21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整体地设置有彼此串连连接的管状部23和插入部24。管状部23形成为矩形管状,并且布置成将三个第二端子夹具3的线圈连接部5和与线圈连接部5相邻的电接触部6的端部收纳在管状部23的内部。插入部24包括:进入壁25,该进入壁25从位于图2中的下侧的管状部23的一个壁连续;以及延伸壁26,该延伸壁26从进入壁25的边缘垂直延伸。延伸壁26包括通孔27,该通孔27穿透延伸壁26并且布置成使作为汇流排4的电接触部的薄壁部9从那里通过。
通过将第二端子夹具3收纳于第二壳体21内,组装第二连接器11。然后,将第二连接器11的插入部24插入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壳体14内。通过这样做,汇流排4的薄壁部9通过设置在延伸壁26上的通孔27插入第二连接器11的第二壳体21的插入部24内,如图3所示,并且延伸壁26以重叠方式紧密放置在阻止壁16上,如图7和图8所示。结果,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壳体14的切口部19和第二连接器11的第二壳体21的管状部23与延伸壁26之间的空间K彼此整体连通。
在此,在阻止壁16与延伸壁26之间存在空间的状态下,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开口14的切口部19与第二连接器11的第二壳体21的管状部23与延伸壁26之间的空间K不彼此完全不连通。代替地,第二连接器11的第二壳体21的管状部23与延伸壁26之间的空间K被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壳体14的壁18a切口部19部分地隐藏。在此,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壳体14的切口部19与第二连接器11的第二壳体21的管状部23与延伸壁26之间的空间K彼此整体连通的状态称为插入部24位于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壳体14的预定位置的状态。
在所示的实例中,设置了一个夹子连接器12。如图3所示,夹子连接器12包括:夹子端子33和夹子端子保持器34。夹子端子33由导电金属制成。如图4A和图4B所示,夹子端子33整体地设置有:一对接触片35,该一对接触片35形成为大致平板状,并且在彼此之间有间隔地平行布置;以及偏置连结部36,该偏置连结部36从相应接触片35连续。
如图3所示,夹子端子33布置成使彼此重叠的汇流排4的薄壁部9和第二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夹在该一对接触片35之间。一旦汇流排4的薄壁部9和第二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夹在该一对接触片35之间,偏置连结部36就施加弹性恢复力,该弹性恢复力相向偏置将薄壁部9和电接触部6夹在其间的该对接触片35。
夹子端子保持器34由绝缘合成树脂制成。如图3所示,夹子端子保持器34包括:保持器本体37,该保持器本体37形成为长方体状;端子收纳空间38,该端子收纳空间38设置于保持器本体37的内部;以及接合凸起39,该接合凸起39作为一对接合部。端子收纳空间38设置于保持器本体37处,该端子收纳空间38是在位于图3下侧的保持器本体37的端面处开口的空间,并且该端子收纳空间38彼此有间隔地平行布置。端子收纳空间38布置成将夹子端子33收纳于其内。接合凸起39是从保持器本体37的外表面凸出的凸起,并且布置成在接合孔20内接合,以将夹子端子保持器34,即,夹子连接器12装接于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壳体14。
通过将夹子端子33收纳于端子收纳空间38内,随后,利用夹子端子保持器34覆盖夹子端子33,组装具有上述结构的夹子连接器12。然后,例如,在夹子端子33与插入部24已经进入的第一壳体14的切口部19对置的状态下,将夹子连接器12定位在与汇流排4的薄壁部9和第二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的纵向垂直(即,交叉)的方向上。然后将夹子连接器12插入切口部19内,使得夹子端子33的接触片35的尖端朝彼此重叠的电接触部6和薄壁部9移动。从而,夹子端子33沿与彼此重叠的汇流排4的薄壁部9和第二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的纵向垂直(即,交叉)的方向朝汇流排4的薄壁部9和第二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移动。
然后,如图3所示,夹子端子33将彼此重叠的汇流排4的薄壁部9和第二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夹在该对接触片35之间,并且切口部19被夹子端子保持器34覆盖,并且接合凸起41与接合孔20相接合,从而将夹子连接器12固定于连接器10、11。以上述的这样的方式,夹子端子33经由夹子端子保持器34的接合凸起41而装接于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壳体14。当固定于连接器10、11时,夹子端子12进入切口部19,并且进入第二壳体21的管状部23与延伸壁26之间,从而限制连接器10、11相对于彼此分离。
允许/限制部13包括:上述的切口部19;位于第二连接器11的第二壳体21的管状部23与延伸壁26之间的空间K;以及位于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壳体14上的壁18a的切口部19的边缘18c。当插入部24定位在第一壳体14中的预定位置处时,切口部19和管状部23与延伸壁26之间的空间K彼此整体连通,并且夹子连接器12,即,夹子端子33进入切口部19并且进入空间K,如图7和图8所示。以上述的这样的方式,允许/限制部13允许汇流排4的薄壁部9和第二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彼此连接,即,允许夹子端子33装接于第一壳体14。
此外,当插入部24未定位在第一壳体14中的预定位置处时,换句话说,当阻止壁16和延伸壁26在彼此之间具有空间的情况下定位时,切口部19和管状部23与延伸壁26之间的空间K不彼此整体连通,如图9和图10所示,但是夹子连接器12的夹子端子保持器34干扰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壳体14的壁18a的切口部19的边缘,如图11和图12所示。以上述的这样的方式,允许/限制部13限制接合凸起41与接合孔20接合,即,限制夹子端子33装接于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壳体14。
如下面所说明地组装上述的端子连接结构1。首先,如图5所示,将汇流排4的薄壁部9收纳于第一壳体14内,以组装第一连接器10,并且将第二端子夹具3收纳于第二壳体21内,以组装第二连接器11。并且,用于与上面描述的作为另一个电源装置的逆变器相连接的连接器壳体15装接于汇流排4的另一端。
接着,将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壳体14和第二连接器11的插入部24沿汇流排4的薄壁部9和第二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的纵向在彼此之间具有空间的情况下定位在对置位置,随后,将插入部24插入第一壳体14,如图6所示。从而,汇流排4的薄壁部9进入第二连接器11的第二壳体21,并且汇流排4的薄壁部9和第二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彼此重叠,而且延伸壁26紧密重叠在阻止壁16上,因此将插入部24相对于第一壳体14定位在预定位置处。
接着,如图6所示,夹子连接器12进入与切口部19和沿与彼此重叠的电接触部6和薄壁部9的纵向垂直(即,相交)的方向在管状部23与延伸壁26之间的空间K对置的位置。然后,夹子连接器12插入切口部19,并且插入管状部23与延伸壁26之间的空间K。通过这样做,接合凸起39与接合孔20接合,并且夹子连接器12装接于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壳体14。
当然,在此期间,当夹子连接器12插入切口部19并且插入管状部23与延伸壁26之间的空间K内时,第二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和汇流排4的薄壁部9夹在夹子端子33的该对接触片35之间。从而,此时,即使第二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和汇流排4的薄壁部9由于电机的线圈2的位移而彼此间隔开,随着电接触部6和薄壁部9通过偏置连结部36的弹性恢复力并且通过移动装接部13而插在夹子端子33的接触片35之间,汇流排4变形,所以电接触部6和薄壁部9彼此紧密接触。
从而,一旦接合凸起39与接合孔20接合,汇流排4的薄壁部9和第二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由于夹子端子33的偏置连结部36的弹性恢复力而彼此紧密重叠,如图3所示。从而,以上面描述的方式组装上面描述的端子连接结构1,并且汇流排4与第二端子夹具3彼此连接。然后,连接到作为另一个电源装置的逆变器的汇流排和装接连接器等装接于连接器壳体15,从而使作为电源的电机与作为另一个电源装置的逆变器彼此连接。此外,以上述方式组装的端子连接结构1收纳于电机等的壳体内。
根据该实施例,如果第二壳体21的插入部24未定位在第一壳体14内的预定位置处,则夹子端子33不能装接于第一壳体14。从而,通过将夹子端子33装接于第一壳体14,能够将汇流排4的薄壁部9和第二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的相对位置设置在预定位置处。因此,汇流排4和第二端子夹具3能够容易地彼此连接,同时防止汇流排4与第二端子夹具3之间的电阻产生变化。
通过将薄壁部9和电接触部6夹在沿与彼此重叠的薄壁部9和电接触部6的纵向垂直(即,相交)的方向朝薄壁部9和电接触部6移动到的夹子端子33的该对接触片35之间,汇流排4的薄壁部9和第二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彼此连接。从而,即使多个汇流排4的薄壁部9和多个第二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彼此之间有间隔地分别平行布置,薄壁部9和电接触部6也能够以可靠的方式彼此连接。因此,与多个薄壁部9和多个电接触部6布置在相同平面上的情况相比,通过在彼此之间有间隔地分别平行布置多个汇流排4的薄壁部9和多个第二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能够减小端子连接结构1的宽度。从而,能够使端子连接结构1小型化。
此外,夹子端子33包括:一对接触片35;以及偏置连结部36,该偏置连结部36布置成相向偏置该对接触片35。从而,通过将彼此重叠的电接触部6和薄壁部9夹在该对接触片35之间,第二端子夹具3和汇流排4能够以可靠的方式彼此电连接。而且,作为汇流排4的电接触部的薄壁部9由比构成第一端子夹具3的电接触部6的材料柔韧的铝合金制成,并且电接触部6设置有凸起部22。从而,当夹子端子33偏置薄壁部9和电接触部6以使其彼此紧密接触时,凸起22将牢固扎入汇流排4的薄壁部9,从而使薄壁部9和电接触部6更可靠地彼此接触。从而,汇流排4和第二端子夹具3能够以可靠的方式彼此连接。
此外,由于夹子连接器12设置有布置成覆盖夹子端子33的夹子端子保持器34,所以夹子端子保持器34能够防止夹子端子33脱落。从而,能够防止第二端子夹具3与汇流排4之间的连接被意外释放。
通过使接合凸起41与接合孔20接合,夹子端子33经由夹子端子保持器34装接于第一连接器10的第一壳体14。然而,在本发明中,夹子端子33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装接于第二连接器11的第二壳体21。可替代地,在本发明中,可以省略夹子端子保持器34。
上面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例,并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即,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以各种方式修改和执行该实施例。

Claims (3)

1.一种端子连接结构,该端子连接结构用于使连接于电源装置的第一端子夹具的电接触部与连接于另一个电源装置的第二端子夹具的电接触部相连接,所述端子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布置成收纳所述第一端子夹具的所述电接触部,
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布置成收纳所述第二端子夹具的所述电接触部,并且具有要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中的插入部,
夹子端子,在所述插入部沿着与彼此重叠的所述第一端子夹具的所述电接触部和所述第二端子夹具的所述电接触部相交的方向插入到所述第一壳体的情况下,该夹子端子朝着所述第二壳体移动,通过这样,在所述第一端子夹具的所述电接触部与所述第二端子夹具的所述电接触部彼此紧密接触的同时,所述夹子端子装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个,以及
允许/限制部,该允许/限制部布置成:当所述插入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预定位置时,允许所述夹子端子装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个,并且当所述插入部没有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预定位置时,限制所述夹子端子装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夹子端子包括:
一对接触片,该一对接触片布置成将彼此重叠的所述第一端子夹具的所述电接触部和所述第二端子夹具的所述电接触部夹在其间,以及
偏置连结部,该偏置连结部从所述一对接触片连续地形成,所述偏置连结布置成:在所述一对接触片将所述第一端子夹具的所述电接触部和所述第二端子夹具的所述电接触部夹在其间的同时,使所述一对接触片朝着彼此偏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连接结构,还包括夹子端子保持器,该夹子端子保持器布置成覆盖所述夹子端子,并且该夹子端子保持器具有接合部,该接合部布置成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个相接合。
CN201180047786.7A 2010-10-01 2011-09-29 端子连接结构 Active CN1031409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3680A JP5657984B2 (ja) 2010-10-01 2010-10-01 端子接続構造
JP2010-223680 2010-10-01
PCT/JP2011/072456 WO2012043759A1 (ja) 2010-10-01 2011-09-29 端子接続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0988A true CN103140988A (zh) 2013-06-05
CN103140988B CN103140988B (zh) 2015-05-20

Family

ID=45893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7786.7A Active CN103140988B (zh) 2010-10-01 2011-09-29 端子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684759B2 (zh)
EP (1) EP2624366B1 (zh)
JP (1) JP5657984B2 (zh)
CN (1) CN103140988B (zh)
WO (1) WO201204375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1844A (zh) * 2017-12-19 2019-07-16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导电型材
CN113544908A (zh) * 2019-03-13 2021-10-22 哈勃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节中性杆和可调节中性杆组件
CN113545176A (zh) * 2019-03-12 2021-10-22 索尤若驱动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第一模块的驱动系统
WO2023051763A1 (zh) * 2021-10-01 2023-04-06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扁带式连接机构、电能传输装置及机动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09734B2 (ja) * 2011-03-24 2014-10-2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8864510B2 (en) * 2012-10-31 2014-10-21 Schneider Electric USA, Inc. Bolt free electrical bus connector
US9083128B2 (en) * 2012-10-31 2015-07-14 Magna E-Car Systems Of America, Inc. Low inductance bus bar connection
JP6402126B2 (ja) * 2016-03-03 2018-10-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DE102016014096A1 (de) 2016-06-17 2017-12-21 Gentherm Gmbh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einer elektrisch leitfähigen Verbindung
KR102210887B1 (ko) 2016-08-01 2021-02-0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배터리 모듈
JP7134650B2 (ja) * 2018-03-08 2022-09-12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回転装置、回転装置の取付構造、及び回転装置と外部コネクタとの接続構造
JP7221646B2 (ja) * 2018-10-23 2023-02-1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配線ブロック接合体、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152250B2 (ja) * 2018-10-23 2022-10-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配線ブロック接合体、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152251B2 (ja) * 2018-10-23 2022-10-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配線ブロック接合体、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23082918A (ja) * 2021-12-03 2023-06-1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3080A (ja) * 1994-03-25 1995-10-13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コネクタ
JP2004327184A (ja) * 2003-04-23 2004-11-18 Yazaki Corp 端子台
JP2007234322A (ja) * 2006-02-28 2007-09-13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
CN101350456A (zh) * 2007-07-20 2009-01-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开关的插入端子装置
CN201327879Y (zh) * 2008-09-08 2009-10-14 吴智远 用于电性导线连接端子的夹制结构
JP2009283391A (ja) * 2008-05-26 2009-12-03 Kyocera Corp 接続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06A (en) * 1854-06-06 Machine foe
US1917009A (en) * 1931-03-17 1933-07-04 Bell Telephone Labor Inc Electrical connecter
JPS5026950Y1 (zh) * 1969-12-17 1975-08-11
US3941446A (en) * 1974-08-21 1976-03-02 Sperry Rand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4850889A (en) * 1988-06-06 1989-07-25 Lasota Laurence Ser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JPH0383423U (zh) * 1989-12-11 1991-08-26
US6299469B1 (en) * 1999-04-22 2001-10-09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Flexible circuit board splice clamp
JP2011062023A (ja) * 2009-09-11 2011-03-24 Aisin Aw Co Ltd 電気的接続装置
JP5299262B2 (ja) * 2009-12-24 2013-09-25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接続構造
JP5333328B2 (ja) * 2010-04-12 2013-11-06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666232B2 (ja) * 2010-10-01 2015-02-1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接続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3080A (ja) * 1994-03-25 1995-10-13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コネクタ
JP2004327184A (ja) * 2003-04-23 2004-11-18 Yazaki Corp 端子台
JP3773202B2 (ja) * 2003-04-23 2006-05-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台
JP2007234322A (ja) * 2006-02-28 2007-09-13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
CN101350456A (zh) * 2007-07-20 2009-01-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开关的插入端子装置
JP2009283391A (ja) * 2008-05-26 2009-12-03 Kyocera Corp 接続構造
CN201327879Y (zh) * 2008-09-08 2009-10-14 吴智远 用于电性导线连接端子的夹制结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1844A (zh) * 2017-12-19 2019-07-16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导电型材
CN113545176A (zh) * 2019-03-12 2021-10-22 索尤若驱动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第一模块的驱动系统
CN113545176B (zh) * 2019-03-12 2023-07-07 索尤若驱动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第一模块的驱动系统
CN113544908A (zh) * 2019-03-13 2021-10-22 哈勃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节中性杆和可调节中性杆组件
WO2023051763A1 (zh) * 2021-10-01 2023-04-06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扁带式连接机构、电能传输装置及机动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24366A1 (en) 2013-08-07
JP5657984B2 (ja) 2015-01-21
WO2012043759A1 (ja) 2012-04-05
US20130196545A1 (en) 2013-08-01
EP2624366B1 (en) 2015-03-11
US8684759B2 (en) 2014-04-01
EP2624366A4 (en) 2014-03-19
CN103140988B (zh) 2015-05-20
JP2012079544A (ja) 201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0988B (zh) 端子连接结构
CN103443961B (zh) 配线模块
US8821190B2 (en) Fuse unit
JP6107376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0236634B2 (en) Electromagnetic shield member and electromagnetic shield member-equipped wiring device
US10608385B2 (en) Connector structure and electric vehicle
JP2011249181A (ja) アース接続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04254932B (zh) 电池用配线模块
CN107112458B (zh) 蓄电模块
EP3422374B1 (en) Noise filter and noise reduction unit
US20200185180A1 (en) Low profile integrated fuse module
US20190123522A1 (en) Electrical unit
JP2008004327A (ja) ヒュージブルリンクユニット
CN102035159B (zh) 电气接线盒和具有该电气接线盒的电源装置
EP2665627A1 (en) Electrical conduction path structure and wiring harnes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02035160B (zh) 电气接线盒和具有该电气接线盒的电源装置
CN102870281A (zh) 电气接线盒的组装结构
US9525237B2 (en) Connector
JP2011234427A (ja) 電気接続箱
CN112448344B (zh) 电连接箱及熔断体
US11189450B2 (en) Low profile integrated fuse module
JP2014154243A (ja)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202917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ハーネス及びスライドドアの給電装置
US20240178625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unit and wire harnesses
JP5379368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ハーネス及びスライドドアの給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