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30143B - 一种千斤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千斤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30143B CN103130143B CN201310070850.4A CN201310070850A CN103130143B CN 103130143 B CN103130143 B CN 103130143B CN 201310070850 A CN201310070850 A CN 201310070850A CN 103130143 B CN103130143 B CN 10313014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jack
- baffle plates
- sludge
- conical head
- mu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千斤顶,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靠近地面端为锥形头,所述锥形头平面端位置设置有二号挡板,所述二号挡板上设置有二号通孔,垂直所述二号挡板,设置有至少四个三号挡板。二号通孔的作用是防止二号挡板与淤泥的接触面真空,形成不易拔起的问题,三号挡板形成侧向固定件,防止千斤顶侧向偏移。三号挡板接触淤泥端为锥形,减少接触面积更加容易进入淤泥。三号挡板长度小于锥形头,锥形头比三号挡板更加适合快速进入淤泥,让锥形头先接触淤泥,方便千斤顶插入淤泥。二号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二号挡板上,能均匀流通二号挡板下的空气,方便千斤顶拔起脱离淤泥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千斤顶。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一种用钢性顶举件作为工作装置,通过顶部托座或底部托爪在行程内顶升重物的轻小起重设备。按结构特征可分为齿条千斤顶、螺旋千斤顶和液压千斤顶3种。千斤顶是一种起重高度小 (小于1m)的最简单的起重设备。它有机械式和液压式两种。机械式千斤顶又有齿条式与螺旋式两种,由于起重量小,操作费力,一般只用于机械维修工作,在修桥过程中不适用。液压式千斤顶结构紧凑,工作平稳,有自锁作用,故使用广泛。其缺点是起重高度有限,起升速度慢。汽车千斤顶的种类可以分为齿条千斤顶、螺旋千斤顶和液压千斤顶和充气式千斤顶四种。当汽车在淤泥地里出故障时,或者需要在淤泥地里顶起重物时,常用的千斤顶直接放在淤泥地里,不仅千斤顶的重量会使千斤顶在淤泥地里下陷,更大的问题是千斤顶住重物的时候,无法顶起重物,却将千斤顶越陷越深。目前有些千斤顶在内筒锥形头附近设置一整块挡板,但是淤泥地里往往水分较多,挡板虽能防止千斤顶深陷淤泥里,但用完之后拔起较困难,并且在淤泥地里很容易使千斤顶发生侧向偏移。需要一种能在淤泥地里正常使用不深陷淤泥地里,并且容易拔起脱离淤泥面,能防止发生侧向偏移的千斤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能在淤泥里使用不下陷,容易拔起脱离淤泥面且能防止发生侧向偏移的千斤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千斤顶,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靠近地面端为锥形头,所述锥形头平面端位置设置有二号挡板,所述二号挡板上设置有二号通孔,垂直所述二号挡板,设置有至少四个三号挡板。二号通孔的作用是防止二号挡板与淤泥的接触面真空,形成不易拔起的问题,三号挡板形成侧向固定件,防止千斤顶侧向偏移。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号挡板接触淤泥端为锥形。减少接触面积更加容易进入淤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三号挡板长度小于锥形头。锥形头比三号挡板更加适合快速进入淤泥,让锥形头先接触淤泥,方便千斤顶插入淤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二号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二号挡板上。均匀流通二号挡板下的空气,方便千斤顶拔起脱离淤泥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二号通孔直径大于一厘米。使二号挡板下的空气流通的更加彻底,更加方便千斤顶拔起脱离淤泥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二号挡板增大了千斤顶和淤泥的接触面积,使千斤顶在受力时不易下沉,在二号挡板上设置有二号通孔,防止二号挡板与淤泥的接触面真空,形成不易拔起的问题,三号挡板形成侧向固定件,防止千斤顶侧向偏移。三号挡板接触淤泥端为锥形,减少接触面积更加容易进入淤泥。三号挡板长度小于锥形头,锥形头比三号挡板更加适合快速进入淤泥,让锥形头先接触淤泥,方便千斤顶插入淤泥。二号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二号挡板上,均匀流通二号挡板下的空气,方便千斤顶拔起脱离淤泥面。二号通孔直径大于一厘米,使二号挡板下的空气流通的更加彻底,更加方便千斤顶拔起脱离淤泥面。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发明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挡板、通孔、螺母、螺栓分离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内筒与外筒连接部件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发明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二号挡板俯视图。
图6为实施例2中内筒纵截面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发明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3中四号挡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图1~3,一种千斤顶,包括外筒2和内筒1,所述内筒1设在外筒2内并低于外筒2顶端,所述外筒2顶部设置有二号螺杆11,所述二号螺杆11穿过内筒1并与固定在内筒1的二号螺帽12螺纹连接,外筒2上部与二号螺杆11之间设有支撑导向的轴承13,内筒1下部伸出外筒2,伸出部位为锥形头。二号螺杆11另一端连接手柄14,依靠摇动手柄14,使内筒1上下直线运动。
所述内筒1侧壁上设置有至少四个凸块3,凸块3贴近内筒1锥形头并在其上方,最小化内筒1留在外筒2外的长度,使内筒1外筒2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能上升的高度最高。所述凸块3上均滑动连接有支撑片4,所述支撑片4为圆弧形,所述支撑片4上设置有卡槽5,卡槽5的长度至少为支撑片4长度的三分之二,所述凸块3设置在卡槽5内。支撑片4上的卡槽5与凸块3的连接,使支撑片4能够沿着凸块3上下滑动。卡槽5内可设置有润滑装置,卡槽5与凸块3的滑动具有一定的摩擦力,时间久了会磨损,加润滑装置,能够减少卡槽5与凸块3之间的磨损,延长卡槽5与凸块3的使用寿命。
所述支撑片4上端固定设置有拉杆6,所述支撑片4上端为支撑片4远离地面的那一端。由于支撑片4的上端面积相对较小,不方便手动的将支撑片4上下滑动,设置拉杆6,能够方便支撑片4的上下滑动。也可以直接使用脚,踩在拉杆6上,将支撑片4往下滑动,用脚背勾住拉杆6,将支撑脚4从下往上拉起也是相当方便。
所述外筒2侧壁设置有挡板7,挡板7焊接在外筒2侧壁上,所述挡板7上设置有通孔8,所述通孔8上设置有螺母9,螺母9固定在通孔8上,并且螺母9的孔与通孔8的孔互通,还设置有螺栓10穿过所述通孔8并与通孔8上的螺母9螺纹连接。通孔8的孔用于螺栓10的穿过,螺母9的孔在穿过螺栓10的同时,与螺栓10螺纹连接,使螺栓10能够沿着螺纹上下运动。
使用时,将千斤顶抬起在空中,用手或者直接用脚将拉杆6按下,将支撑片4一个个往下拉下,旋转螺栓10,到螺栓10顶住支撑片4,接着放下千斤顶,由于圆弧形的支撑片4,放置在淤泥地里的千斤顶在圆弧形支撑片4的张力下无法深陷。使用完毕后,将螺栓10旋转往上,再拉起拉杆6,将支撑片4恢复到原来位置。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所述千斤顶在淤泥地里固定方式不同,其余均相同。
参见图3~6,所述锥形头平面端位置设置有二号挡板101,二号挡板101增大了千斤顶和淤泥的接触面积,使千斤顶在受力时不易下沉。所述二号挡板101上设置有二号通孔103,所述二号通孔103均匀分布在所述二号挡板101上,均匀流通二号挡板101下的空气,方便千斤顶拔起脱离淤泥面。所述二号通孔103直径最好大于一厘米,使二号挡板101下的空气流通的更加彻底,更加方便千斤顶拔起脱离淤泥面。
垂直所述二号挡板101,设置有至少四个三号挡板102,四个三号挡板102所在面分别两两互相垂直,或者说四个三号挡板102固定的四个位置形成一个类似方形的样子,保证千斤顶左右前后移动时,都有三号挡板102阻碍其移动。所述三号挡板102接触淤泥端为锥形,减少接触面积更加容易进入淤泥,尖端永远比平平整整的一端容易插入淤泥。所述三号挡板102高度低于所述内筒1的锥形头,由于锥形头比三号挡板102更大,更加适合快速进入淤泥,让锥形头先接触淤泥,方便千斤顶插入淤泥。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所述千斤顶在淤泥地里固定方式不同,其余均相同。
参见图3、图7和图8,所述锥形头与内筒1连接位置的两侧,铰接有两块可活动的四号挡板201,四号挡板201用于淤泥地里支撑千斤顶的作用,可活动的四号挡板201能够方便千斤顶在淤泥地里拿起。所述四号挡板201接触地面端为弧形,在千斤顶刚接触地面时,弧形端保持四号挡板201与地面有一定的空隙,防止四号挡板201一端插入淤泥,从而妨碍四号挡板201向上翻转。
所述四号挡板201开设有三号通孔205,三号通孔205方便千斤顶拔起脱离淤泥面。所述内筒1侧壁四号挡板201上方固定有至少两个L型五号挡板202, L型五号挡板202可滑动,L型五号挡板202顶住四号挡板201,使四号挡板201能够在平行地面的时候无法再继续往上翘起,四号挡板201平行地面时对在淤泥地里支撑千斤顶最有效。
所述L型五号挡板202中垂直所述内筒1的部分为第一部分板203,还设置有限位板204,所述限位板204垂直所述第一部分板203。限位板204可以使四号挡板201以任意角度固定在淤泥中,当四号挡板201与内筒1的夹角小于90度时,可以防止千斤顶侧移。
所述四号挡板201接触地面端的弧度为150度,这个弧度相对合理,弧度过小可能会使四号挡板201插入淤泥,起不到弧形的作用。弧度过大会导致弧度角容易损坏。
所述四号挡板201长度为三十厘米。三十厘米左右的长度对支撑千斤顶相对较合理,过长的长度使用效果和三十厘米的长度差不多,但是材料需求也就更多,增高了成本。
所述L型五号挡板202可上下滑动。可自由选择固定四号挡板201的角度,在不需要五号挡板202时可向上滑移使其不接触四号挡板201,使四号挡板201可以自由转动。
Claims (5)
1.一种千斤顶,包括内筒(1)和外筒(2),所述内筒(1)靠近地面端为锥形头,所述锥形头平面端位置设置有二号挡板(101),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挡板(101)上设置有二号通孔(103),垂直所述二号挡板(101),设置有至少四个三号挡板(1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挡板(102)接触淤泥端为锥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挡板(102)长度小于锥形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通孔(103)均匀分布在所述二号挡板(101)上。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通孔(103)直径大于一厘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70850.4A CN103130143B (zh) | 2013-03-06 | 2013-03-06 | 一种千斤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10070850.4A CN103130143B (zh) | 2013-03-06 | 2013-03-06 | 一种千斤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30143A CN103130143A (zh) | 2013-06-05 |
CN103130143B true CN103130143B (zh) | 2015-05-06 |
Family
ID=48490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070850.4A Active CN103130143B (zh) | 2013-03-06 | 2013-03-06 | 一种千斤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3014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73268B (zh) * | 2017-09-29 | 2018-12-25 | 孙伯言 | 一种车用应急顶升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11700A1 (en) * | 1991-04-22 | 1992-11-04 | Mewaho Beheer B.V. | Jack support |
EP1238725B1 (fr) * | 2001-03-09 | 2007-08-01 | Acb | Machine de formage de pièces en tôles par étirage sur un outil ou "forme" |
CN201901584U (zh) * | 2010-07-21 | 2011-07-20 | 台州市新立模塑有限公司 | 汽车千斤顶座 |
CN201962690U (zh) * | 2011-01-13 | 2011-09-07 | 陈金生 | 移动塔基的井型稳定基件 |
CN203144003U (zh) * | 2013-03-06 | 2013-08-21 | 宁波天益齿轴齿轮有限公司 | 固定在淤泥里的千斤顶 |
-
2013
- 2013-03-06 CN CN201310070850.4A patent/CN10313014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511700A1 (en) * | 1991-04-22 | 1992-11-04 | Mewaho Beheer B.V. | Jack support |
EP1238725B1 (fr) * | 2001-03-09 | 2007-08-01 | Acb | Machine de formage de pièces en tôles par étirage sur un outil ou "forme" |
CN201901584U (zh) * | 2010-07-21 | 2011-07-20 | 台州市新立模塑有限公司 | 汽车千斤顶座 |
CN201962690U (zh) * | 2011-01-13 | 2011-09-07 | 陈金生 | 移动塔基的井型稳定基件 |
CN203144003U (zh) * | 2013-03-06 | 2013-08-21 | 宁波天益齿轴齿轮有限公司 | 固定在淤泥里的千斤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30143A (zh) | 2013-06-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622639B2 (en) | Mop-washing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 |
KR101150185B1 (ko) | 바지선의 승하강장치 | |
CN103130143B (zh) | 一种千斤顶 | |
CN103130142B (zh) | 一种固定在淤泥里的千斤顶 | |
CN204038849U (zh) | 一种电缆盘吊装工具 | |
CN203144003U (zh) | 固定在淤泥里的千斤顶 | |
KR101309596B1 (ko) | 바지선의 연속 승하강장치 | |
CN103171989B (zh) | 一种淤泥里用的千斤顶 | |
CN203143999U (zh) | 一种固定在淤泥里的千斤顶 | |
CN203159115U (zh) | 一种淤泥里用的千斤顶 | |
CN202023353U (zh) | 建筑施工整体提升脚手架 | |
CN203684793U (zh) | 一种调节方便的帐篷架升降装置 | |
CN207046806U (zh) | 电缆盖板的吊装工具 | |
CN207426561U (zh) | 滑车式配电线路上线装置 | |
CN202850874U (zh) | 石油钻机起升液缸支撑装置 | |
CN205990205U (zh) | 千斤顶施工的辅助装置 | |
CN210163091U (zh) | 一种电缆沟盖板快速提升装置 | |
CN210530385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装置 | |
CN203729578U (zh) | 墙体用折叠升降模板装置 | |
CN204024078U (zh) | 用于梁板底部植筋的钻机工作架 | |
CN208415256U (zh) | 一种水利工程用拔桩设备 | |
CN203144008U (zh) | 一种多功能千斤顶 | |
CN203918934U (zh) | 双力型抽油机曲柄销拆卸工具 | |
CN214404407U (zh) | 一种车辆用传动轴结构 | |
CN203095504U (zh) | 固定在沙漠里的千斤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