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5083A - 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通信系统中用于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通信系统中用于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5083A
CN103125083A CN2011800471907A CN201180047190A CN103125083A CN 103125083 A CN103125083 A CN 103125083A CN 2011800471907 A CN2011800471907 A CN 2011800471907A CN 201180047190 A CN201180047190 A CN 201180047190A CN 103125083 A CN103125083 A CN 1031250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referred
coding matrix
cqi
or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71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5083B (zh
Inventor
B.科勒克兹
崔埈逸
金起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250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50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50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50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04B7/0421Feedback systems utilizing implicit feedback, e.g. steered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45Variable feedback
    • H04B7/065Variable contents, e.g. long-term or short-shor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5/03343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35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 H04L2025/0342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using 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77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2025/03802Signalling on the reverse chan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中的反馈方法及装置。终端可以基于由基站确定的参考秩以及所述终端的优选预编码矩阵,来确定用于邻近终端的优选预编码矩阵。终端可以基于用于邻近终端的优选预编码矩阵来计算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并且可以将CQI反馈到基站。

Description

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通信系统中用于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以下描述涉及一种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中用于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可以使用空域中的多个信道并且可以提供诸如语音服务、数据服务等的具有高质量的各种多媒体服务。
在MIMO通信系统中,基站和一个或多个终端可以共享信道信息,并且可以使用码本来产生可选的预编码矩阵。例如,基站和终端可以使用被包含在码本中的码字来共享信道信息,并且可以产生预编码矩阵。
可以将空间量化为多个码字。可以在基站和终端中将通过量化空间而产生的多个码字存储为码本。例如,每一个码字可以是矢量或矩阵。
发明内容
在一个一般方面,提供一种在包含基站和终端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由基站确定的参考秩;基于终端的优选秩,选择用于终端的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基于参考秩和终端的优选秩,提取与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相对应的用于至少一个邻近终端的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基于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以及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产生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以及将至少一个CQI反馈到所述基站。
所述提取可以包括基于参考秩和终端的优选秩来计算至少一个邻近终端的秩,并且基于至少一个邻近终端的秩来提取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所述提取可以包括使用包含第一预编码矩阵候选和第二预编码矩阵候选的对的预定表来提取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所述提取可以包括提取与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正交的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所述产生可以包括基于由于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干扰来产生至少一个CQI。
所述选择可以包括基于与终端的优选秩相对应的码本来选择用于终端的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
所述提取可以包括基于与终端的优选秩相对应的码本来提取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所述提取可以包括基于与参考秩相对应的码本来提取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所述基于与参考秩相对应的码本的提取可以包括:从被包括在与参考秩相对应的码本中的多个码字中选择与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相对应的码字,并且基于所选择的码字来确定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所述确定可以包括从被包括在所选择码字中的列中选择除去被包括在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中的列以外的剩余列,作为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在另一一般方面中,提供一种在包括基站和终端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由基站确定的参考秩;第一预编码矩阵选择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终端的优选秩来选择用于终端的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二预编码矩阵提取单元,被配置为基于参考秩和所述终端的优选秩来提取与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相对应的用于至少一个邻近终端的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CQI产生单元,被配置为基于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和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来产生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以及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将至少一个CQI反馈到所述基站。
所述第二预编码矩阵提取单元可以基于参考秩和终端的优选秩来计算用于至少一个邻近终端的秩,并且可以使用至少一个邻近终端的秩来提取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所述终端可以进一步包括被配置为存储包含第一预编码矩阵候选和第二预编码矩阵候选的对的预定表的存储器,以及第二预编码矩阵提取单元可以基于所述表来提取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CQI产生单元可以基于由于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干扰来产生至少一个CQI。
第一预编码矩阵选择单元可以基于与终端的优选秩相对应的码本来选择所述用于终端的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
第二预编码矩阵提取单元可以基于与终端的优选秩相对应的码本或与参考秩相对应的码本,来提取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示例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终端,其可以基于由基站确定的参考秩以及所述终端的预编码矩阵来确定用于邻近终端的优选预编码矩阵,可以基于用于邻近终端的优选预编码矩阵来计算终端的CQI,并且可以将CQI反馈到所述基站。所述基站可以灵活地调度终端,并且在MIMO通信系统中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CQI。
在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接收器,被配置为从基站接收所述终端的参考秩;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终端的优选秩并且基于所述终端的参考秩以及所述终端的优选秩来确定反馈到基站的信息;以及发送器,被配置为将所确定的反馈信息发送到所述基站。
响应于终端的优选秩大于终端的参考秩,所述控制器可以确定发送包括如下的反馈信息:指示被约束为小于或等于参考秩的优选秩的秩指示符(RI)、指示由终端选择的优选码字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以及终端的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
响应于终端的优选秩小于终端的参考秩,所述控制器可以确定发送包括如下的反馈信息:包括与至少一个邻近终端的干扰相关联的信息的最佳伙伴信道质量指示符(CQI)。
响应于终端的优选秩与终端的参考秩相同,所述控制器可以确定不发送反馈信息到所述基站。
从以下详细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中,其它特点和方面可以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闭环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的例子的图示。
图2是示出在闭环MIMO通信系统中基站和终端之间的通信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基于参考秩和终端的优选秩的反馈方法的例子的图示。
图4是示出在包含基站和终端的MIMO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例子的图示。
图5是示出在包含基站和终端的MIMO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遍及附图和详细描述,除非被描述为并非如此,否则相同的附图参考标号应将被理解为指代相同的元件、特点和结构。这些元件的相对尺寸和描述为了清晰、图示和方便而可以被放大。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详细描述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装置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因此,可以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建议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装置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价物。此外,为了增加清晰和简洁性,可以忽略熟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图1示出闭环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的例子。
参照图1,闭环MIMO通信系统包括基站110以及终端120和130。图1的例子是多用户MIMO通信系统的例子。应当理解,这里的例子也适用于单用户MIMO(SU-MIMO)通信系统。在闭环中,终端120和终端130可以将信道信息反馈到基站110。基站110可以基于从终端反馈的信道信息来执行预编码。
基站110可以包括多个发射天线,例如,两个发射天线、四个发射天线、八个发射天线等。终端120及13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天线。可以在基站110和终端120之间形成信道,并且可以在基站110和终端130之间形成信道。在这个例子中,终端120和终端130可以将与各自信道相关联的信息反馈到基站110。基于被反馈的与信道相关联的信息,基站110可以发送信号到终端120和130以提高或改善系统性能。
图2示出在闭环MIMO通信系统中基站和终端之间的通信的例子。
应当理解,在闭环MIMO系统中,基站可以与多个终端协同操作,然而,为方便描述,描述基站和单个终端之间的操作。
参照图2,在210中,基站向终端发送导频信号。例如,导频信号可以是基站和终端二者都知道的信号。在220中,终端基于从基站发送的导频信号来估计所述基站和终端之间的信道。例如,通过估计信道而获得的信道信息可以包括信道矩阵H和/或信道协方差矩阵HHH。
在230中,基于信道矩阵或信道协方差矩阵HHH,终端确定终端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以及终端的优选秩指示符(RI),并且计算终端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
PMI是指示由终端从被包括在码本中的码字中选择的优选码字的指示符。例如,每一个码字可以被表示为矩阵,并且由终端选择的优选码字可以是向基站推荐的预编码矩阵候选。矩阵包括一个或更多个行以及一个或更多个列。如果矩阵包括单行或单列,则矩阵可以被称为矢量。RI是指示可以基于一个或更多个信道状态来确定的终端的优选秩的指示符。
在240中,终端将诸如RI、PMI以及CQI的信道信息反馈到基站,使得基站可以获得信道信息。
在250中,基站基于反馈的信道信息来产生最优预编码矩阵。在260中,基站基于预编码矩阵来执行要被发送的数据流的预编码。在270中,向终端发送被预编码的数据流。
在图2的闭环MIMO通信系统中,可以不考虑利用所述终端调度的邻近终端以及由于邻近终端的干扰而获得被反馈的PMI、RI以及CQI。PMI、RI以及CQI可以是适用于单个用户、即SU-MIMO通信系统的信道信息。此后,可以将PMI、RI和CQI分别称为SU-MIMO PMI、SU-MIMO RI和SU-MIMO CQI。可以将诸如SU-MIMO PMI、SU-MIMO RI以及SU-MIMOCQI的信道信息的反馈称为SU-MIMO报告。
基站可以基于SU-MIMO报告而支持MU-MIMO方案。在这个例子中,获得单个用户信息而没有考虑终端之间的干扰,因此,可能会恶化性能。
因此,为了在SU-MIMO方案和MU-MIMO方案之间动态切换,可以提供与邻近终端相关联的附加信道信息。可以将附加信道信息的反馈称为MU-MIMO报告。描述用于SU-MIMO方案和MU-MIMO方案之间的动态切换的两个例子。
1.秩约束反馈模式
在秩约束反馈模式的例子中,终端可以在约束秩(restricted rank)中执行SU-MIMO报告。当假定使用SU-MIMO方案时,可以使用关于秩1和秩2的PMI、CQI和RI的反馈以产生预编码信息,并且当调度多个用户时预测CQI。例如,i)没有秩约束的SU-MIMO报告以及ii)可以时间复用用于改善MU-MIMO方案的性能的具有秩约束的SU-MIMO报告。作为例子,i)可以基于更短期的周期来执行没有秩约束的SU-MIMO报告,以及ii)可以基于更长期的周期来执行具有约束秩的SU-MIMO报告。
2.最佳伙伴CQI模式
可以使用最佳伙伴CQI的反馈以提供针对MU-MIMO方案的改善的反馈。最佳伙伴PMI可以通知基站与关于预定终端的零空间(null space)相关联的信息。当所述基站产生MU-MIMO预编码矩阵时可以使用所述信息。
基于与最佳伙伴PMI相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被用作针对干扰层或干扰终端的预编码矩阵的假设,最佳伙伴CQI可以指示关于给定干扰层数量的终端之间的干扰。如果存在多个最佳伙伴PMI,则也可以存在多个最佳伙伴CQI。
与发送诸如指示所述零空间的最佳伙伴PMI的附加PMI相比,终端可以发送附加PMI以便更额外地解释信号空间。
在各种例子中,与最佳伙伴PMI相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可以与优选预编码矩阵正交。基于终端被分配给正交预编码器的假设,可以计算最佳伙伴CQI。在此例子中计算的最佳伙伴CQI可以被称为单一预编码CQI或者每用户单一速率控制(PU2RC)CQI。
在本例子中,可以不反馈最佳伙伴PMI并且可以仅仅反馈最佳伙伴CQI。根据示例实施例,可以反馈通过假设基本SU-MIMO报告的RI、PMI以及CQI而获得的附加最佳伙伴CQI以及要使用的正交预编码器中的每一个。
在两种方法中,可以通过假设被表示为要被使用的参考秩的预定发送秩,即,通过假设预期要被基站发送的层数来计算CQI。参考秩可以由基站确定。与参考秩相关联的信息可以使用下行链路信道被从基站发送到终端,以便终端可以反馈适当的信息。
根据所述的两个示例方法,基站i)可以执行灵活的调度,并且ii)当调度多个用户时可以更准确地预测CQI。
这里进一步描述将两个方法应用于统一框架的方法以及在控制信道上反馈上述信息的方法的例子。这里进一步描述计算最佳伙伴CQI的终端的方法及其过程。
依赖于参考秩和终端的优选秩的反馈
图3示出基于参考秩和终端的优选秩的反馈方法的例子。
参照图3,在图2的例子中所描述的被称为秩约束反馈模式和最佳伙伴CQI模式的两种方法可以被应用于不同场景。
可以将秩约束反馈模式应用于其中终端的优选秩大于或等于参考秩的情形。可以将最佳伙伴CQI模式应用于其中参考秩大于或等于终端的优选秩的情形。
可以使用秩约束反馈来表明与SU-MIMO PMI相对应的优选预编码矩阵可以量化宽的空间,并且优选预编码矩阵的列可以不需要精确地近似空间的主特征矢量。
可以将最佳伙伴CQI和最佳伙伴PMI应用于其中终端与邻近终端一起被调度的场景。所述终端可以通过近似于干扰预编码器而包括与最佳伙伴CQI中的干扰相关联的信息。
从统计上说,最佳伙伴PMI可以与SU-MIMO PMI正交,并且因此,可以不反馈最佳伙伴PMI。在此例子中,可以反馈基于使用正交预编码器的假设而获得的最佳伙伴CQI。
因此,如果终端的优选秩小于参考秩(最佳伙伴CQI模式),则可以不反馈附加PMI。然而,如果终端的优选秩大于参考秩(秩约束反馈模式),则可以反馈附加PMI。
根据示例实施例,由终端反馈的信息的类型可以基于i)终端的优选秩以及ii)参考秩而改变。
-例如,如果终端的优选秩大于参考秩(秩约束反馈模式),则终端可以反馈:i)与被约束为小于或等于参考秩的优选秩相对应的秩指示符;ii)PMI;以及iii)依赖于码字数量的至少一个CQI。虽然反馈类似于SU-MIMO报告,但是该反馈包括优选秩小于或等于参考秩的特点。
-作为另一例子,如果终端的优选秩小于参考秩(最佳伙伴CQI模式),则终端可以基于用于调度终端的预编码矩阵彼此正交的假设而向基站反馈至少一个最佳伙伴CQI。
-作为另一例子,如果终端的优选秩等于参考秩,则终端可以不执行MU-MIMO报告。
最佳伙伴CQI
如这里所述,最佳伙伴CQI可以描述基于使用正交预编码的假设所获得的MU-MIMO干扰。关于终端的优选秩以及参考秩中的每一个,描述计算最佳伙伴CQI的方法的例子。
<基站包括四个天线(4Tx)的情形>
为了计算最佳伙伴CQI,终端可以使用几个最佳伙伴PMI。例如,终端可以基于给定的最佳伙伴PMI以及作为终端的优选PMI的SU-MIMO PMI来计算接收滤波器,并且可以基于由于最佳伙伴PMI所产生的干扰来计算最佳伙伴CQI。这里描述确定最佳伙伴PMI的方法的两个例子以及计算最佳伙伴CQI的方法的例子。
当基站使用四个天线时,可以从表1或者表1的子集中选择预编码矩阵W。例如,表1可以是当在3GPP LTE系统中基站使用四个天线时所使用的码本。当改变系统时,可以改变所述码本。然而,一般过程可以相同。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081
是根据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082
通过集合{s}所给定的列而定义的矩阵。I表示4×4单位矩阵,并且在表1中给出un
[表1]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091
<最佳伙伴PMI确定方法1>
在方法1中,可以从与秩1相对应的码本中、即从秩1码本中选择最佳伙伴PMI。
1.终端的优选秩=1
与索引1至索引4相对应的码字可以是互相正交的。与索引1至索引4相对应的码字可以是4Tx LTE码本、即用于其中基站包括4个天线的情形的LTE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可以将相同原理应用于与索引5至索引8相对应的码字、与索引9至索引12相对应的码字以及与索引13至索引16相对应的码字。因此,可以将与所述码字相对应的16个矢量分类为与正交矢量相关联的四个集合。
(1)参考秩=2
可以针对秩1SU-MIMO PMI中的每一个来定义要被用于计算最佳伙伴CQI的最佳伙伴PMI候选。
例如,可以将最佳伙伴PMI候选定义为如表2中所示。
[表2]
码字索引(=SU-MIMO PMI) 1 2 3 4
最佳伙伴PMI候选1 3 4 1 2
最佳伙伴PMI候选2 4 3 2 1
最佳伙伴PMI候选3 2 1 4 3
参照表2,如果与SU-MIMO PMI相对应的码字索引为1,则最佳伙伴PMI候选1为3。终端可以基于基站的预编码矩阵为[PMI_1,PMI_3]的假设以及基于与PMI_3相对应的层是干扰层且与PMI_1相对应的层是信号层的假设来计算最佳伙伴CQI。在此例子中,PMI_n表示与索引n相对应的码字。
在表3至表5中构成关于码字索引5至码字索引16的最佳伙伴PMI候选的例子。
[表3]
码字索引 5 6 7 8
最佳伙伴PMI候选1 8 7 5 6
最佳伙伴PMI候选2 7 8 5 6
最佳伙伴PMI候选3 6 5 8 7
[表4]
码字索引 9 10 11 12
最佳伙伴PMI候选1 11 12 9 10
最佳伙伴PMI候选2 12 11 10 9
最佳伙伴PMI候选3 10 9 12 11
[表5]
码字索引 13 14 15 16
最佳伙伴PMI候选1 16 15 14 13
最佳伙伴PMI候选2 15 16 13 14
最佳伙伴PMI候选3 14 13 16 15
基于表1至表5的最佳伙伴PMI候选的组合可以获得包括与SU-MIMOPMI和最佳伙伴PMI相对应的码字索引的对的表。将所获得表的例子提供为表6。
[表6]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111
终端可以关于所有候选来反馈最佳伙伴CQI。在此例子中,即使反馈开销增加,也可以改善SU-MIMO方案和MU-MIMO方案之间的动态切换。
根据另一例子,终端可以反馈基于最佳伙伴CQI的所有最佳伙伴PMI候选的平均所获得的单个最佳伙伴CQI。例如,如果SU-MIMO PMI为1,则终端可以反馈作为诸如具有最佳伙伴PMI为2的最佳伙伴CQI、具有最佳伙伴PMI为3的最佳伙伴CQI、以及具有最佳伙伴PMI为4的最佳伙伴CQI的三个最佳伙伴CQI的平均而获得的最佳伙伴CQI。
(2)参考秩=3
可以关于每个秩1SU-MIMO PMI来定义要被用于计算最佳伙伴CQI的两个最佳伙伴PMI候选。
例如,最佳伙伴PMI候选可以被定义如表7中所示。
[表7]
码字索引 1 2 3 4
最佳伙伴PMI候选1 2,3 3,4 4,1 2,3
最佳伙伴PMI候选2 3,4 4,1 1,2 3,1
最佳伙伴PMI候选3 4,2 1,3 2,4 1,2
参照表7,如果与SU-MIMO PMI相对应的码字索引为1,则最佳伙伴PMI候选为2和3。基于基站的预编码矩阵为[PMI_1,PMI_2、PMI_3]的假设以及基于与PMI_2和PMI_3相对应的层是干扰层并且与PMI_1相对应的层是信号层的假设,终端可以计算最佳伙伴CQI。
可以如表8至表10中所示构成关于码字索引5至码字索引16的最佳伙伴PMI候选。
[表8]
码字索引 5 6 7 8
最佳伙伴PMI候选1 6,7 7,8 8,5 5,6
最佳伙伴PMI候选2 7,8 8,5 5,6 6,7
最佳伙伴PMI候选3 8,6 5,7 6,8 7,5
[表9]
码字索引 9 10 11 12
最佳伙伴PMI候选1 10,11 11,12 12,9 9,10
最佳伙伴PMI候选2 11,12 12,9 9,10 10,11
最佳伙伴PMI候选3 12,10 9,11 10,12 11,9
[表10]
码字索引 13 14 15 16
最佳伙伴PMI候选1 14,15 15,16 16,13 13,14
最佳伙伴PMI候选2 15,16 16,13 13,14 14,15
最佳伙伴PMI候选3 16,14 13,15 14,16 15,13
基于如表7至表10中所示的最佳伙伴PMI候选的组合,可以获得包括与SU-MIMO PMI和两个最佳伙伴PMI候选相对应的码字索引的对的表。
(3)参考秩=4
可以关于每个秩1SU-MIMO PMI来定义要被用于计算最佳伙伴CQI的三个最佳伙伴PMI索引。
例如,可以如表11至表14中所示定义最佳伙伴PMI候选。
[表11]
码字索引 1 2 3 4
最佳伙伴PMI候选1 2,3,4 3,4,1 4,1,2 1,2,3
[表12]
码字索引 5 6 7 8
最佳伙伴PMI候选1 6,7,8 7,8,5 8,5,6 5,6,7
[表13]
码字索引 9 10 11 12
最佳伙伴PMI候选1 10,11,12 11,12,9 12,9,10 9,10,11
[表14]
码字索引 13 14 15 16
最佳伙伴PMI候选1 14,15,16 15,16,13 16,13,14 13,14,15
基于表11至表14中的最佳伙伴PMI候选的组合,可以获得包括与SU-MIMO PMI和三个PMI相对应的码字索引的对的表。
-功率分配-
当终端计算CQI时,假设终端向每个码字分配不同的功率。例如,如果所述参考秩等于4,则终端可以向该秩1SU-MIMO PMI分配1/2总功率,并且可以向剩余的最佳伙伴PMI中的每一个分配1/6总功率。用于功率分配的候选的例子可以如下。
[秩1SU-MIMO PMI的功率/最佳伙伴PMI的功率/最佳伙伴PMI的功率/最佳伙伴PMI的功率]
= [ 1 2 / 1 6 / 1 6 / 1 6 ] 或者 [ 1 2 / 1 2 / 0 / 0 ] 或者 [ 1 2 / 0 / 1 2 / 0 ] 或者 [ 1 4 / 1 4 / 1 4 / 1 4 ]
-最佳伙伴CQI-
所述终端可以产生矩阵Vg=[与SU-MIMO PMI相对应的码字,与最佳伙伴PMI相对应的码字]。可以基于SU-MIMO PMI和最佳伙伴PMI来产生矩阵Vg。终端可以假设矩阵Vg的第一列将是用于终端的预编码矩阵,并且矩阵Vg的剩余列将是干扰预编码矩阵。终端可以将最佳伙伴CQI计算为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矩阵Vg的第一列可以是与SU-MIMO PMI相对应的码字的第一列,并且矩阵Vg的剩余列可以是与SU-MIMO PMI相对应的码字以及与最佳伙伴PMI相对应的码字的剩余列。例如,如果参考秩是R,则可以通过等式1计算关于终端k的最佳伙伴CQI。
[等式1]
最佳伙伴 CQI = SINR ( V g ) k , I = | b H H k V g ( I ) | 2 &Sigma; l = 1 , I &NotEqual; 1 R | b H H k V g ( I ) | 2 + R p | | b | | 2
在此例子中,b表示诸如MMSE的接收波束成形矢量,并且矩阵Vg(m)表示酉矩阵Vg的第m列矢量。此外,P表示总发送功率。在此例子中,假设将相同量的功率分配到流。
2.终端的优选秩=2
如果终端的优选秩等于2,并且终端能够执行关于每一层和单个PMI包括两个CQI的SU-MIMO报告,则可以在秩2SU-MIMO中、在关于单个层的MU-MIMO中或关于两个层的MU-MIMO中调度终端。
作为例子,如果基站包括四个天线,则基于关于与最高CQI对应的PMI的码字的列,可以在关于单个层的MU-MIMO中调度终端。
因此,如果关于最佳伙伴PMI的码字与关于与最高CQI对应的PMI的码字的列正交,则最佳伙伴CQI可以描述与关于对应于最高CQI的PMI的码字的列相对应的层的CQI。
例如,在与秩2对应的4Tx LTE码本中关于秩2PMI的码字的第一列可以与在与秩1对应的码本中关于秩1PMI的码字相同。在此例子中,可以使用针对其中终端的优选秩是1的情形的表来表示要被用于关于秩1PMI的码字的第一列的最佳伙伴PMI候选。
(1)参考秩=3
如表15和表16中所示构成其中关于秩2PMI的码字的第二列具有最高CQI的情形的最佳伙伴PMI候选。
[表15]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141
[表16]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142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151
参照表16,与对应于秩2码字索引5的码字的第2列相对应的最佳伙伴PMI可以是秩1码本中的PMI_5和PMI_7。最佳伙伴PMI可以互相正交。在秩1码本中不存在与秩2码字索引5相对应的码字的第2列正交的另一PMI候选。
当使用非正交最佳伙伴PMI时,最佳伙伴PMI候选的数量可以增加。
-例如,与秩2码字索引5相对应的码字的第2列可以和与秩1码本的索引1、2、9、10、11以及12相对应的PMI具有相对低的相关性。
-与秩2码字索引6相对应的码字的第2列可以和与秩1码本的索引2、3、10、11、13以及16相对应的PMI具有相对低的相关性。
因此,通过将具有相对低的相关性的PMI候选添加到表16而获得表17。
[表17]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152
如表18和表19中所示构成关于剩余秩2码字索引有关的最佳伙伴PMI候选。
[表18]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153
[表19]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161
基于表15、表16、表18和/或表19中的最佳伙伴PMI候选的组合,可以获得包括关于参考秩为3以及两个秩1最佳伙伴PMI的秩2码字索引的对的表。也可以基于表15、17、18和/或19的组合获得所述表。
(2)参考秩=4
即使当参考秩是4时,也可以使用秩1码本的码字来表示关于秩2码字的最佳伙伴PMI候选。
[表20]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162
[表21]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163
[表22]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171
基于表20至表23的组合,可以获得包括关于参考秩为4以及三个秩1最佳伙伴PMI的秩2码字索引的对的表。
可以如等式1类似地计算关于与终端的优选秩为2的情形的最佳伙伴CQI为。
<最佳伙伴PMI确定方法2>
在方法2中,可以基于与参考秩相对应的码本来确定最佳伙伴PMI。
1.终端的优选秩=1
终端可以从秩1码本中选择PMI。关于给定的参考秩,可以基于具有关于由终端所选择的PMI的码字的预编码矩阵的列来确定关于最佳伙伴PMI的码字,作为第一列。例如,可以在与参考秩相对应的码本中包括预编码矩阵。
(1)参考秩=2
关于具有与由终端所选择的秩1PMI相同的索引的秩2PMI的码字的第二列可以是最佳伙伴PMI。如这里所述,关于秩1PMI的码字的第一列可以与关于由终端所选择的秩1PMI的码字相同。因此,由终端所选择的秩1PMI可以与最佳伙伴PMI正交,在表24和表25中构成其例子。
[表24]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172
[表25]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173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181
(2)参考秩=3
关于具有和秩1PMI相同的索引的秩3PMI的码字的第二列和第三列可以是最佳伙伴PMI。
[表26]
[表27]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183
(2)参考秩=4
关于具有和秩1PMI相同的索引的秩4PMI的码字的第二列、第三列和第四列可以是最佳伙伴PMI,在表28和表29中构成其例子。
[表28]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184
[表29]
2.终端的优选秩=2
当终端的优选秩是2,并且关于最佳伙伴PMI的码字与在SU-MIMO报告中具有最高CQI的码字的列正交时,最佳伙伴CQI可以描述与SU-MIMO报告中具有最高CQI的码字的列相对应的层的CQI。
(1)参考秩=2
在一些例子中,最佳伙伴CQI以及SU-MIMO CQI可以彼此重叠并且可以提供相同的信息。因此,终端可以不反馈附加最佳伙伴CQI。
(2)参考秩=3
可以关于每个秩2SU-MIMO PMI来定义要被用于计算最佳伙伴CQI的两个最佳伙伴PMI。
-第一最佳伙伴PMI可以对应于关于具有最低CQI的秩2SU-MIMO PMI的码字的列。
-第二最佳伙伴PMI可以对应于在具有与秩2SU-MIMO PMI相同的索引的秩3PMI的列中的、与关于秩2SU-MIMO PMI的码字不同的列。
在表30和表31中构成其例子。
[表30]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191
[表31]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192
(3)参考秩=4
作为另一例子,可以针对每个秩2SU-MIMO PMI来定义要被用于计算最佳伙伴CQI的三个最佳伙伴PMI。
-第一最佳伙伴PMI可以与关于具有最低CQI的秩2SU-MIMO PMI的码字的列对应。
-第二最佳伙伴PMI和第三最佳伙伴PMI可以与在具有与秩2SU-MIMOPMI相同的索引的秩4PMI的列中、与关于秩2SU-MIMO PMI的码字不同的列对应。
在表32和表33中构成其例子。
[表32]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201
[表33]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202
<基站包括八个天线(8Tx)的情形>
如果基站包括八个天线,则可以基于LTE-A码本来应用前述方法。可以将当基站包括八个天线时要使用的码本提供为如表34至表41中所示。在此例子中,
φn=ejπn/2和Vm=[1 ej2πm/32 ej4πm/32 ej6πm/32]T
[表34]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203
表34是用于1层CSI反馈的码本的例子。
[表35]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204
表35是用于2层CSI反馈的码本的例子。
[表36]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212
表36是用于3层CSI反馈的码本的例子。
[表37]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213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221
表37是用于4层CSI码本的例子。
[表38]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222
表38是用于5层CSI反馈的码本的例子。
[表39]
表39是用于6层CSI反馈的码本的例子。
[表40]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224
表40是用于7层CSI反馈的码本的例子。
[表41]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225
Figure BDA00002984224200231
表41是针对8层CSI反馈的码本的例子。
可以基于所述码本来获得指示码字索引与最佳伙伴PMI之间的映射关系的表。例如,可以基于在其中基站包括四个天线的例子中的最佳伙伴确定方法1和方法2来获得所述表。
<最佳伙伴PMI确定方法1>
1.终端的优选秩=1
可以针对每个秩1SU-MIMO PMI来定义要被用于计算最佳伙伴CQI的最佳伙伴PMI候选,并且其可以被确定如下。
(1)参考秩=2
可以存在两个选择。
-关于固定的并且与秩1SU-MIMO报告的i2索引相同的i2入口条目,在表42中构成使得最佳伙伴W与秩1SU-MIMO PMI W正交的i1条目候选。
[表42]
码字索引i1 i1
最佳伙伴索引候选1 mod(i1+4,16)
最佳伙伴索引候选2 mod(i1+8,16)
最佳伙伴索引候选3 mod(i1+12,16)
-关于固定的并且与秩1SU-MIMO报告的i1索引相同i1条目,在表43中构成使得最佳伙伴W与秩1SU-MIMO PMI W正交的i2条目候选。
[表43]
码字索引i2 I2
最佳伙伴索引候选1 mod(i2+2,4)
最佳伙伴索引候选2 mod(i2+2,4)+4
最佳伙伴索引候选3 mod(i2+2,4)+8
最佳伙伴索引候选4 mod(i2+2,4)+12
(2)参考秩=3
可以如表44中所示定义关于每个秩1SU-MIMO PMI的要被用于计算CQI的两个优选最佳伙伴PMI。
[表44]
码字索引i1 i1
最佳伙伴索引候选1 mod(i1+4,16),mod(i1+8,16)
最佳伙伴索引候选2 mod(i1+8,16),mod(i1+12,16)
最佳伙伴索引候选3 mod(i1+12,16),mod(i1+4,16)
(3)参考秩=4
可以如表45中所示定义关于每个秩1SU-MIMO PMId 要被用于计算CQI的三个优选最佳伙伴PMI。
[表45]
-功率分配
当终端计算CQI时,假设终端向每个码字分配不同的功率。例如,如果参考秩等于4,则可以假设向秩1SU-MIMO PMI分配1/2总功率,并且向剩余的最佳伙伴PMI中的每一个分配1/6总功率。用于功率分配的候选的例子可以如下。
[秩1SU-MIMO PMI的功率/最佳伙伴PMI的功率/最佳伙伴PMI功率的/最佳伙伴PMI的功率/]
= [ 1 2 / 1 6 / 1 6 / 1 6 ] 或者 [ 1 2 / 1 2 / 0 / 0 ] 或者 [ 1 2 / 0 / 1 2 / 0 ] 或者 [ 1 2 / 0 / 0 / 1 2 ] 或者 [ 1 4 / 1 4 / 1 4 / 1 4 ] .
使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反馈机制
描述用于最佳伙伴CQI的反馈的PUSCH模式的扩展例子。在各种例子中,描述针对其中参考秩大于终端的优选秩的情形的PUSCH模式的扩展。
(1)PUSCH 1-2的扩展
可以使用相同子帧来反馈与不同的子带相对应的多个子带PMI、用于每一层的宽带CQI、以及至少一个宽带最佳伙伴CQI。
(2)PUSCH 3-1的扩展
作为第一选项,可以使用相同子帧来反馈宽带PMI、用于每一层的宽带CQI、与宽带CQI相关联的多个差分(differential)子带CQI(与不同层和不同子带相对应的各个差分子带CQI)、用于每一层的可选最佳伙伴宽带CQI、以及用于每一子带的差分最佳伙伴子带CQI(与宽带CQI相关联的差分最佳伙伴子带CQI或最佳伙伴宽带CQI)。
第二选项可以被用于减少开销。例如,可以使用相同子帧来反馈宽带PMI、用于每一层的宽带CQI、用于每一层的可选最佳伙伴宽带、用于每一子带的差分最佳伙伴子带CQI(与宽带CQI相关联的最佳伙伴子带CQI或最佳伙伴宽带CQI)。
(3)PUSCH 2-2的扩展
作为第一选项,可以使用相同子帧来反馈宽带PMI、用于每一层的宽带CQI、用于每一层的可选最佳伙伴宽带、为最佳子带选择的子带PMI、关于最佳子带的用于每一层的差分CQI、关于最佳子带的多个差分最佳伙伴子带CQI(与宽带CQI相关联的差分最佳伙伴子带CQI或最佳伙伴宽带CQI)。
第二选择可以被用于减少开销。例如,可以使用相同子帧来反馈宽带PMI、用于每一层的宽带CQI、用于每一层的可选最佳伙伴宽带CQI、关于最佳子带而选择的子带PMI、关于最佳子带的多个差分最佳伙伴子带CQI(与宽带CQI相关联的差分最佳伙伴子带CQI或最佳伙伴宽带CQI)。
(4)PUSCH 3-2的扩展
作为第一选项,可以使用相同子帧来反馈与不同子带相对应的多个子带PMI、用于每一层的宽带CQI、用于每一层的可选最佳伙伴宽带、与宽带CQI相关联的多个差分子带CQI(与不同码字和不同子带相对应的各个差分子带CQI)以及用于每一个子带的差分最佳伙伴子带CQI(与宽带CQI相关联的差分最佳伙伴子带CQI或最佳伙伴宽带CQI)。
第二选项可以被用于减少开销。例如,可以使用相同子帧来反馈与不同子带相对应的多个子带PMI、用于每一层的宽带CQI、用于每一层的最佳伙伴宽带CQI、用于每一个子带的差分最佳伙伴子带CQI(与宽带CQI相关联的差分最佳伙伴子带CQI或最佳伙伴宽带CQI)。
以下描述针对秩约束反馈的PUSCH模式的扩展,即,针对其中参考秩小于终端的优选秩的情形的PUSCH模式的扩展。将宽带约束PMI反馈描述为例子。
(1)PUSCH 1-2的扩展
作为第一选项,可以使用相同子帧来反馈与不同子带相对应的多个子带PMI、用于每一层的宽带CQI、与不同子带分别相对应的多个秩约束PMI以及用于每一层的约束宽带CQI。
第二选项可以被用于减少开销。例如,可以使用相同子帧来反馈与不同子带相对应的多个子带PMI、用于每一层的宽带CQI、宽带秩约束PMI以及用于每一个码字的约束宽带CQI。
(2)PUSCH 3-1的扩展
可以使用相同子帧来反馈宽带PMI、用于每一层的宽带CQI、与宽带CQI相关联的多个差分子带CQI(与不同层和不同子带相对应的各个差分子带CQI)、秩约束宽带PMI、用于每一层的秩约束宽带CQI以及与秩约束宽带CQI相关联的多个差分秩约束CQI(与不同层和不同子带相对应的各个差分秩约束子带CQI)。
(3)PUSCH2-2的扩展
作为第一选项,可以使用相同子帧来反馈宽带PMI、用于每一层的宽带CQI、关于最佳子带而选择的子带PMI、关于最佳子带的用于每一层的差分CQI、秩约束宽带PMI、用于每一层的秩约束宽带CQI、关于最佳子带而选择的秩约束子带PMI以及关于最佳子带的用于每一层的秩约束差分CQI。
作为第二选项,可以使用相同子帧来反馈宽带PMI、用于每一层的宽带CQI、关于最佳子带而选择的子带PMI、关于最佳子带的用于每一层的差分CQI、秩约束宽带PMI、用于每一层的秩约束宽带、用于每一层的秩约束宽带CQI以及关于最佳子带的用于每一层的秩约束差分CQI。
(4)PUSCH 3-2的扩展
作为第一选项,可以使用相同子帧来反馈与不同子带相对应的多个子带PMI、用于每一层的宽带CQI、与宽带CQI相关联的多个差分子带CQI(与不同码字和不同子带相对应的各个差分子带CQI)、多个秩约束子带PMI(与不同层和不同子带相对应的各个秩约束子带PMI)、与不同层和不同子带相对应的多个秩约束子带PMI、用于每一层的秩约束宽带CQI、以及与秩约束宽带CQI相关联的多个秩约束差分子带CQI(与不同层和不同子带相对应的各个秩约束差分子带CQI)。
作为第二选项,可以使用相同子帧来反馈与不同子带相对应的多个子带PMI、用于每一层的宽带CQI、与宽带CQI正相关联的多个差分子带CQI(与不同层和不同子带相对应的各个差分子带CQI)、秩约束宽带PMI、用于每一层的单个秩约束宽带CQI以及与秩约束宽带CQI相关联的多个秩约束差分子带CQI(与不同层和不同子带相对应的各个秩约束差分子带CQI)。
图4示出在包括基站和终端的MIMO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例子。
参照图4,终端包括接收单元410、第一预编码矩阵选择单元440、第二预编码矩阵提取单元430、CQI产生单元440、发送单元450以及存储器460。
接收单元410可以接收由基站确定的参考秩。
第一预编码矩阵选择单元420可以基于终端的优选秩来选择用于终端的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该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可以是关于终端的SU-MIMOPMI的码字。第一预编码矩阵选择单元420可以基于与终端的优选秩相对应的码本来选择用于终端的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
第二预编码矩阵提取单元430可以基于参考秩和终端的优选秩来提取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可以是与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相对应的、用于至少一个邻近终端的、关于最佳伙伴PMI的码字。例如,第二预编码矩阵提取单元430可以基于参考秩和终端的优选秩来计算用于至少一个邻近终端的秩,并且可以基于用于至少一个邻近终端的秩来提取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在各种例子中,,第二预编码矩阵提取单元430可以基于与终端的优选秩相对应的码本或者与参考秩相对应的码本来提取至少一个第二预编码矩阵。
作为另一例子,第二预编码矩阵提取单元430可以基于事先定义并且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候选和第二预编码矩阵候选的对的表,来提取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CQI产生单元440可以基于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和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来产生终端的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即,至少一个最佳伙伴CQI。例如,CQI产生单元440可以基于由于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干扰来产生至少一个CQI。
发送单元450可以向基站反馈由CQI产生单元440产生的至少一个CQI。
存储器460可以存储事先定义并且包括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候选和第二预编码矩阵候选的对的所述表。存储器460可以存储各种码本。
作为另一例子,终端可以包括执行接收单元410、第一预编码矩阵选择单元420、第二预编码矩阵提取单元430、CQI产生单元440、发送单元450、以及存储器460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的控制器(未示出)。例如,控制器可以基于优选秩和参考秩来确定反馈给基站的信息。
图5示出在包括基站和终端的MIMO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通信方法的例子。
参照图5,在510中,终端获得由基站确定的参考秩。
在520中,终端基于终端的优选秩来选择用于终端的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
在530中,终端可以基于参考秩和终端的优选秩来提取与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相对应的、用于至少一个邻近终端的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所述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可以是关于终端的最佳伙伴PMI的码字。所述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可以是关于终端的SU-MIMO PMI的码字。在此例子中,终端可以提取与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正交的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终端可以从被包括在与参考秩相对应的码本中的多个码字中选择与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相对应的码字,并且可以基于所选择的码字来确定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例如,从被包括在所选择码字中的列中排除被包括在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中的列之后的剩余列可以被选择作为至少一个第二预编码矩阵。
在540中,终端基于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和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来产生终端的至少一个CQI、即至少一个最佳伙伴CQI。
在550中,终端向基站反馈至少一个CQI。
已经描述了终端的通信方法。应当理解参照图1至4所描述的例子适用于图5中示出的终端的通信方法。
在这里的各种例子中,秩可以指代要被用于从基站向终端发送数据的数据流的数量。
可以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记录、存储或固定执行这里描述的方法的程序指令或其一个或多个操作。计算机可以实现所述的程序指令。例如,计算机可以使得处理器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所述介质可以包括单独的程序指令、数据文件、数据结构等或其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诸如硬盘、软盘以及磁带的磁性介质;诸如CD ROM盘和DVD的光介质;诸如光碟的磁光介质;以及诸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等被专门配置存储和执行程序指令的硬件设备。程序指令的例子包括诸如由编译程序产生的机器代码以及由计算机使用解释器可以运行的包含更高等级代码的文件。所述程序指令,即,软件,可以被分布在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系统以便以分布方式存储和运行所述软件。例如,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存储所述软件和数据。此外,基于和使用流程图和图形的方框图以及这里所提供的相应描述,这里被公开的用于完成示例实施例的功能程序、代码以及代码段能够容易地被实施例所属领域中的程序技术人员解释。此外,执行操作或方法的所描述单元可以是硬件、软件或一些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例如,所述单元可以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包或者是正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
仅仅作为非详尽的说明,这里所描述的终端/设备/单元可以指诸如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数码相机、便携式游戏机、以及MP3播放器、便携/个人多媒体播放器(PMP)、手持电子书、便携膝上PC、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平板电脑、传感器的移动设备,以及诸如桌面PC、高清晰度电视(HDTV)、光盘播放器、机顶盒、家电用器和与这里所公开的相一致的能够无线通信或网络通信的等等设备。
计算系统或计算机可以包括与总线、用户接口以及存储控制器电子连接的微处理器。它可以进一步包括快闪存储设备。快闪存储设备经由存储控制器可以存储N比特数据。微处理器处理或将处理N比特数据并且N可以是1或大于1的整数。其中计算系统或计算机是移动装置,电池可以被附加地提供以供应计算系统或计算机的操作电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然的是,计算系统或计算机可以进一步包括应用芯片集、照相机图像处理器(CIS)、移动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等。所述存储控制器以及闪存设备可以构成使用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数据的固态驱动/硬盘(SSD)。
以上已经描述了许多例子。然而,应当理解可以进行各种修改。例如,如果以不同的顺序执行所述技术和/或如果以不同方式组合所述系统、结构、设备或电路中的组件和/或用其它组件或它们的等价物来代替或补充,可以获得适当的结果。因此,其它实现在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在包含基站以及终端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终端的优选秩来选择用于所述终端的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
基于参考秩和所述终端的优选秩来提取与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相对应的、用于至少一个邻近终端的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基于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以及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来产生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以及
将至少一个CQI反馈到所述基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提取包括:
基于参考秩以及所述终端的优选秩来计算至少一个邻近终端的秩;以及
基于至少一个邻近终端的秩来提取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提取包括:使用预定表来提取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并且所述表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候选和第二预编码矩阵候选的相应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提取包括提取与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正交的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产生包括基于由于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干扰来产生至少一个CQI。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包括基于与终端的优选秩相对应的码本来选择用于所述终端的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提取包括基于与终端的优选秩相对应的码本来提取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提取包括基于与所述参考秩相对应的码本来提取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于与所述参考秩相对应的码本的提取包括:
从被包含与所述参考秩相对应的码本中的多个码字中选择与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相对应的码字;以及
基于所选择的的码字来确定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包括:选择从被包含在所选择码字中的列中排除被包含在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中的列之后的剩余列,作为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进一步包括:
接收由所述基站确定的参考秩。
12.一种在包含基站以及终端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第一预编码矩阵选择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终端的优选秩来选择用于终端的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
第二预编码矩阵提取单元,被配置为基于参考秩和终端的优选秩来提取与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相对应的、用于至少一个邻近终端的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CQI产生单元,被配置为基于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以及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来产生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以及
发送单元,被配置为将至少一个CQI反馈到所述基站。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中,第二预编码矩阵提取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参考秩和终端的优选秩来计算用于至少一个邻近终端的秩,并且使用至少一个邻近终端的秩来提取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进一步包括:
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候选以及第二预编码矩阵候选的相应对的的预定表,
其中,第二预编码矩阵提取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所述表来提取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中,CQI产生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由于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的干扰来产生至少一个CQI。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中,第一预编码矩阵选择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与所述终端的优选秩相对应的码本来选择用于所述终端的优选第一预编码矩阵。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其中,第二预编码矩阵提取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与终端的优选秩相对应的码本或与参考秩相对应的码本来提取至少一个优选第二预编码矩阵。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终端,进一步包括:
接收单元,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基站确定的参考秩。
19.一种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中的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接收器,被配置为从基站接收所述终端的参考秩;
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所述终端的优选秩并且基于所述终端的参考秩以及所述终端的的优选秩来确定反馈到基站的信息;以及
发送器,被配置将确定的反馈信息发送到所述基站。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其中,响应于所述终端的优选秩大于终端的参考秩,所述控制器确定发送包括如下的反馈信息:指示被约束为小于或等于参考秩的优选秩的秩指示符(RI)、指示被终端选择的优选码字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以及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指示符(CQI)。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其中,响应于所述终端的优选秩小于终端的参考秩,所述控制器确定发送包括如下的反馈信息:包含与至少一个邻近终端的干扰相关联的信息的最佳伙伴信道质量指示符(CQI)。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终端,其中,响应于终端的优选秩与终端的参考秩相同,所述控制器确定不发送反馈信息到所述基站。
CN201180047190.7A 2010-09-29 2011-09-29 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通信系统中用于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250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8764510P 2010-09-29 2010-09-29
US61/387,645 2010-09-29
US40707010P 2010-10-27 2010-10-27
US61/407,070 2010-10-27
KR1020110011995A KR101752824B1 (ko) 2010-09-29 2011-02-10 다중 입출력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피드백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11-0011995 2011-02-10
PCT/KR2011/007173 WO2012044080A1 (en) 2010-09-29 2011-09-2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back in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u-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5083A true CN103125083A (zh) 2013-05-29
CN103125083B CN103125083B (zh) 2016-04-20

Family

ID=46136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719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25083B (zh) 2010-09-29 2011-09-29 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通信系统中用于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8948104B2 (zh)
EP (1) EP2622758B1 (zh)
KR (1) KR101752824B1 (zh)
CN (1) CN103125083B (zh)
WO (1) WO2012044080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00432A1 (zh) * 2013-07-05 2015-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产生模拟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33403A (zh) * 2013-07-22 2015-02-0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天线阵列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用户装置及基站
CN105306174A (zh) * 2014-06-20 2016-0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本设计和选择的干扰对齐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5340191A (zh) * 2013-12-30 2016-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7157282A1 (zh) * 2016-03-16 2017-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信息上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925463A (zh) * 2015-08-13 2018-04-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操作波束成形的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31844A (zh) * 2017-03-24 2018-10-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09845133A (zh) * 2016-11-03 2019-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天线架构的分级波束成形和秩自适应的系统和方法
WO2023061254A1 (zh) * 2021-10-12 2023-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设备调度方法、装置、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0111B (zh) * 2010-11-05 2016-05-18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用双码本在通信系统中报告最佳伴随预编码矩阵索引的方法、移动终端、基站
WO2012123025A1 (en) * 2011-03-16 2012-09-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power alloc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12148444A1 (en) 2011-04-29 2012-11-01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hannel contro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493391B (zh) 2011-04-29 2016-07-27 英特尔公司 用于在mimo通信系统中的csi反馈的技术
US9014150B2 (en) * 2012-03-06 2015-04-2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enhancing performance of downlink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4010912A1 (ko) * 2012-07-09 2014-01-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북을 이용한 피드백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JP2014027608A (ja) * 2012-07-30 2014-02-06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9735848B2 (en) * 2012-10-18 2017-08-15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3780289B (zh) * 2012-10-22 2018-07-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对信道信息进行码本化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EP2919513A4 (en) * 2012-11-06 2016-05-11 Kyocera Corp MOBILE COMMUNICATION PROCEDURE, USER DEVICE AND PROCESSOR
KR101877775B1 (ko) * 2012-11-26 2018-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 간 협업 통신을 위한 간섭 제거 코드를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4094246A1 (en) * 2012-12-19 2014-06-2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Publ) Method and devices for mimo transmission
CN105027461B (zh) * 2013-03-29 2019-06-28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的正交波束成形
KR20150121185A (ko) * 2013-04-04 2015-10-28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이동국, 기지국 및 통신 제어 방법
US9647735B2 (en) * 2013-05-31 2017-05-09 Intel IP Corporation Hybrid digital and analog beamforming for large antenna arrays
MX350673B (es) 2013-06-04 2017-09-13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 para transmitir una matriz de precodificación de cuatro antenas, equipo de usuario y estación base.
JP6101580B2 (ja) * 2013-06-26 2017-03-22 京セラ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TWI565252B (zh) * 2013-07-22 2017-01-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天線陣列通訊系統的通訊方法、使用者裝置及基地台
US9991940B2 (en) * 2013-09-10 2018-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use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U-MIMO) feedback protocol
US9800305B2 (en) * 2014-11-07 2017-10-24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Terminal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in multi-user multi-input multi-output system
CN107466452B (zh) * 2015-04-08 2020-07-03 Lg 电子株式会社 报告信道状态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615803B (zh) * 2015-12-18 2020-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的方法、用户设备以及网络设备
WO2017152405A1 (zh) * 2016-03-10 2017-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分集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755717B1 (en) 2016-04-11 2017-09-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debook search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system
US10298300B2 (en) * 2016-07-27 2019-05-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near combination codebook for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7733592B (zh) 2016-08-10 2020-1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方案指示方法、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299192B2 (en) 2017-01-07 2019-05-21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nfiguration of codeword numbers for 5G or othe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US10742360B2 (en) * 2017-04-14 2020-08-11 Mediatek Inc. Layer mapping, CSI feedback and HARQ feedback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18397A1 (en) * 2004-07-21 2006-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pacity based rank prediction for MIMO design
CN101272364A (zh) * 2008-05-05 2008-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mu-mimo的预编码指示方法及装置、控制方法
US20090017769A1 (en) * 2007-07-10 2009-01-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Efficient rank and precoding matrix feedback for mimo systems
CN101594208A (zh) * 2009-06-24 2009-1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预编码矩阵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86242B2 (en) 2007-03-21 2011-12-27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aptive allocation of feedback resources for CQI and transmit pre-coding
KR101392342B1 (ko) * 2007-08-17 2014-05-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입/출력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다중 입출/력 통신시스템
EP2062374A4 (en) 2007-08-31 2014-12-03 Fujitsu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1295384B1 (ko) 2008-02-14 2013-08-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Mimo에서 랭크 피드백 방법
CN102027693B (zh) * 2008-03-28 2015-04-22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避免多小区环境中的小区间干扰的方法
KR101065706B1 (ko) * 2008-11-23 2011-09-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KR101706943B1 (ko) * 2010-02-23 2017-02-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채널품질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다중사용자 데이터 전송방법 및 기지국
CN102948085B (zh) * 2010-06-18 2016-08-2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针对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下行链路协同多点传输的预编码技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18397A1 (en) * 2004-07-21 2006-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apacity based rank prediction for MIMO design
US20090017769A1 (en) * 2007-07-10 2009-01-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Efficient rank and precoding matrix feedback for mimo systems
CN101272364A (zh) * 2008-05-05 2008-09-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mu-mimo的预编码指示方法及装置、控制方法
CN101594208A (zh) * 2009-06-24 2009-12-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预编码矩阵的方法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00432A1 (zh) * 2013-07-05 2015-01-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产生模拟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33403A (zh) * 2013-07-22 2015-02-0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天线阵列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用户装置及基站
US9887745B2 (en) 2013-07-22 2018-02-06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municating method for antenna array communication system,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CN104333403B (zh) * 2013-07-22 2018-09-11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天线阵列通信系统的通信方法、用户装置及基站
CN105340191A (zh) * 2013-12-30 2016-0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340191B (zh) * 2013-12-30 2021-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306174B (zh) * 2014-06-20 2020-0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本设计和选择的干扰对齐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5306174A (zh) * 2014-06-20 2016-0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本设计和选择的干扰对齐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7925463A (zh) * 2015-08-13 2018-04-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操作波束成形的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25463B (zh) * 2015-08-13 2020-10-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操作波束成形的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US10848349B2 (en) 2016-03-16 2020-11-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channel information describing an unquantized precoding matrix
CN107222244B (zh) * 2016-03-16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信息上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222244A (zh) * 2016-03-16 2017-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信息上报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7157282A1 (zh) * 2016-03-16 2017-09-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信息上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845133A (zh) * 2016-11-03 2019-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混合天线架构的分级波束成形和秩自适应的系统和方法
US10771142B2 (en) 2016-11-03 2020-09-0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erarchal beamforming and rank adaptation for hybrid antenna architecture
CN109845133B (zh) * 2016-11-03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天线架构的分级波束成形和秩自适应的系统和方法
CN108631844A (zh) * 2017-03-24 2018-10-0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08631844B (zh) * 2017-03-24 2021-05-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获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WO2023061254A1 (zh) * 2021-10-12 2023-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用户设备调度方法、装置、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752824B1 (ko) 2017-06-30
US8948104B2 (en) 2015-02-03
US9800388B2 (en) 2017-10-24
US20150172033A1 (en) 2015-06-18
CN103125083B (zh) 2016-04-20
US20120106470A1 (en) 2012-05-03
US20180076943A1 (en) 2018-03-15
KR20120033215A (ko) 2012-04-06
EP2622758A4 (en) 2016-01-27
WO2012044080A1 (en) 2012-04-05
EP2622758B1 (en) 2017-06-14
EP2622758A1 (en) 2013-08-07
US10469237B2 (en) 2019-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5083B (zh) 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通信系统中用于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JP5127394B2 (ja) Mimoシステムのプリコーディング方法及び該方法を用いた装置
US9531463B2 (en) Closed-loop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schem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hierarchical feedback
CN102870343B (zh) 支持多报告模式的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
CN101636929B (zh) 使用任意预编码基准信号的mu-mimo的通用化基准信令方案
CN103532661B (zh) 用于比特自适应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12235088B (zh) 处理参考信号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US9094251B2 (e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changing coordinated rank information for neighbor cell
US20150230266A1 (en) User scheduling and beamformer design metho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based on two-stage beamformer for massive mimo downlink
JP4950311B2 (ja) 量子化されたチャネルのベクトルを決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5551823B2 (ja)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
CN102763345A (zh) 用于信道信息反馈的装置和方法、接收信道信息的基站及基站的通信方法
US2015023676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nnel feedback i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stem
US8532042B2 (en) Codebook fo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ing the codebook
CN102696180B (zh) 空间信道状态反馈方法和装置
CN104079329A (zh) 一种虚拟天线端口的映射方法和基站
KR20100035086A (ko) 네트워크 다중 입출력 통신 시스템을 위한 코드북 설계 방법 및 상기 코드북의 사용 방법
CN102104450B (zh) Mu-mimo系统中的发送方法和设备
US2010026605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multiple users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ystem
Medra et al. Incremental Grassmannian feedback schemes for multi-user MIMO systems
CN102468932A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信道质量估计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3973410A (zh)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1359808B1 (ko) 다중 송수신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차분 코드-북 생성장치 및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송신 및 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CN110011710B (zh) 预编码矩阵生成方法及预编码矩阵生成装置
WO2017002145A1 (en)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