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70343B - 支持多报告模式的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支持多报告模式的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70343B
CN102870343B CN201180021903.2A CN201180021903A CN102870343B CN 102870343 B CN102870343 B CN 102870343B CN 201180021903 A CN201180021903 A CN 201180021903A CN 102870343 B CN102870343 B CN 1028703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coding matrix
subband
matrix indicators
code book
cq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19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70343A (zh
Inventor
崔埈逸
B.克拉克斯
金起日
赵俊暎
韩臸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703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703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703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703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78Special codebook structures directed to feedback optim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2Adaptive codeboo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8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channel rank into accou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用于报告反馈信息的多种报告模式。发送器和接收器基于对应的报告模式产生和共享反馈信息。

Description

支持多报告模式的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下面的描述涉及一种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在MIMO通信系统中的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共享反馈信息的技术。
背景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包括发送器和至少一个接收器。例如,MIMO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基站和至少一个终端。在下行链路通信中,该基站可以作为发送器工作,而所述至少一个终端的每个可以作为接收器工作。
在MIMO通信系统中工作的发送器或接收器可以包括多个天线,并且可以使用该多个天线来发送并接收数据。可以在发送器的每一发送天线和接收器的每一接收天线之间形成无线信道。发送器和接收器可以共享与该无线信道相关的信息来提高数据率。
在闭环MIMO通信系统中,要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共享的反馈信息可以包括:秩指示符(rankindicator),指示接收器的优选秩;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指示优选预编码矩阵;信道质量信息,指示无线信道的质量;等等。接收器可以使用预定义的码本来选择码本中包括的多个矩阵或矢量之一。相应地,接收器可以反馈所选择的矩阵或矢量的索引作为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发明内容
在一个通用的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器的通信方法,包括根据要向发送器发送的反馈信息确定报告模式;从第一码本中产生关于一组多个子带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从第二码本中产生关于所述多个子带中至少一个子带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并向发送器发送该反馈信息,其中该反馈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该通信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基于对应于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的每个的预编码矩阵,产生与该组多个子带相关的信道质量信息,其中所述反馈信息进一步包括信道质量信息。
可以经由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来发送所述反馈信息。
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可以彼此不同,并且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的每个可以对应于同一完整码本的子集。
可以基于预定的秩指示符或在接收器中确定的秩指示符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在另一通用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器的通信方法,包括根据从接收器向发送器发送的反馈信息来确定报告模式;接收由接收器根据该报告模式发送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指示符;并基于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产生预编码矩阵。在报告模式中,可以针对一组多个子带从第一码本中产生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并可以针对所述多个子带中至少一个子带的每个从第二码本中产生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该通信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接收与该组多个子带相关的信道质量信息。
在所述报告模式中,可以基于与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的每个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
可以经由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来接收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可以彼此不同,并且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的每个可以对应于同一完整码本的子集。
在再一通用的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器的通信方法,包括根据要向发送器发送的反馈信息确定报告模式;从第一码本中产生关于一组多个子带或该多个子带中至少一个子带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从第二码本中产生关于该组多个子带或所述多个子带中至少一个子带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并向发送器发送该反馈信息,其中该反馈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该通信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基于对应于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的每个的预编码矩阵,产生与该组多个子带相关的信道质量信息,其中所述反馈信息进一步包括信道质量信息。
该通信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产生关于与该组多个子带相关的信道质量信息和与所述多个子带中预定子带相关的信道质量信息的差异信息,其中所述反馈信息进一步包括该差异信息。
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可以彼此不同,并且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的每个可以对应于同一完整码本的子集。
可以基于预定的秩指示符或在接收器中确定的秩指示符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
在再一通用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器的通信方法,包括根据从接收器向发送器发送的反馈信息来确定报告模式;接收由接收器根据该报告模式发送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指示符;并基于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产生预编码矩阵。在该报告模式中,可以针对关于一组多个子带或该多个子带中至少一个子带从第一码本中产生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并可以针对该组多个子带或所述多个子带中至少一个子带从第二码本中产生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该通信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接收与该组多个子带相关的信道质量信息。
该通信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接收关于与该组多个子带相关的信道质量信息和与所述多个子带中预定子带相关的信道质量信息的差异信息,其中所述反馈信息进一步包括该差异信息。
在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器的通信方法,包括产生指示该接收器的优选秩的秩指示符;从第一码本中产生针对一组多个子带或该多个子带中预定子带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从第二码本中产生针对该组多个子带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产生与该组多个子带相关的信道质量信息;并在第一报告时间发送秩指示符,在第二报告时间发送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以及在第三报告时间发送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信道质量信息。
第一报告时间、第二报告时间和第三报告时间可以每个对应于不同的子帧。
可以对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信道质量信息进行联合编码用于传输。
发送秩指示符、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信道质量信息的步骤可以进一步包括基于第一报告时段发送秩指示符、基于第二报告时段发送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以及基于第三报告时段发送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信道质量信息。
可以根据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
在再一通用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器的通信方法,包括根据从接收器向该发送器发送的反馈信息来确定报告模式;在第一报告时间从该接收器接收秩指示符;在第二报告时间接收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以及在第三报告时间接收关于一组多个子带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与该组多个子带相关的信道质量信息;基于所述报告模式确定秩指示符、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信道质量信息;并基于至少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产生预编码矩阵。
第一报告时间点、第二报告时间和第三报告时间可以每个对应于不同的子帧。
所述接收可以进一步包括基于第一报告时段接收秩指示符;基于第二报告时段接收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以及基于第三报告时段接收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信道质量信息。
在再一通用方面,提供了一种接收器的通信方法,包括产生指示该接收器的优选秩的秩指示符;从第一码本中产生针对一个组多个子带或该多个子带中至少一个预定子带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从第二码本中产生针对该组多个子带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产生与该组多个子带相关的第一信道质量信息,产生关于所述多个子带中每一预定子带的第三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产生与所述多个子带中每一预定子带相关的第二信道质量信息;并在第一报告时间发送秩指示符;在第二报告时间发送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在第三报告时间发送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一信道质量信息;以及在第四报告时间发送第三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信道质量信息。
第一报告时间、第二报告时间、第三报告时间和第四报告时间可以每个对应于不同的子帧。
所述发送可以进一步包括基于第一报告时段发送秩指示符;基于第二报告时段发送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基于第三报告时段发送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信道质量信息;以及基于第四报告时段发送第三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信道质量信息。
在再一通用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器的通信方法,包括根据接收器向该发送器发送的反馈信息来确定报告模式;在第一报告时间从该接收器接收秩指示符;在第二报告时间接收针对一组多个子带或该多个子带中至少一个预定的子带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在第三报告时间接收针对该组多个子带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与该组多个子带相关的信道质量信息;以及在第四报告时间接收关于每一预定的子带的第三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与每一预定子带相关的第二信道质量信息;基于所述报告模式确定秩指示符、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第二预编码指示符、第一信道质量信息、第三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信道质量信息;并基于至少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三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产生预编码矩阵。
第一报告时间、第二报告时间、第三报告时间和第四报告时间可以每个对应于不同的子帧。
所述接收可以进一步包括基于第一报告时段接收秩指示符;基于第二报告时段接收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基于第三报告时段接收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一信道质量信息;以及基于第四报告时段接收第三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信道质量信息。
在再一通用的方面,提供了一种安装在发送器和接收器的至少一者中的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处理器,被配置为从该第一码本和该第二码本的每个产生相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以及提取与该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相关的预编码矩阵;及通信接口,被配置为在所述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发送和/或接收从所述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的每个产生的对应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其中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是完整的码本的子集。
可以通过永久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存储的程序来实现以上方法。
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其它特征和方面会变得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的例子的图。
图2是示出发送器和接收器的通信方法的例子的图,其中发送器和接收器共享秩指示符、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信道质量信息。
图3是示出共享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信道质量信息的发送器和接收器的例子的图。
图4是示出共享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信道质量信息和差异信息的发送器和接收器的例子的图。
图5是示出通信装置的例子的图。
遍及附图和详细说明,除非另外描述,否则相同的附图参考标号应该理解为指示相同的元件、特征和结构。为了清楚、注解和方便,可以放大这些元件的相对大小和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详细描述以帮助读者获得此处描述的方法、装置和/或系统的全面的理解。因此,可以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建议此处描述的方法、装置和/或系统的各种变化、修改和等同物。此外,为了更加的清楚和简明,可以省略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特定的例子。
图1示出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的例子。
参照图1,该多用户MIMO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基站110和多个终端120、130和140。在下行链路通信中,该基站可以作为发送器工作,而终端120、130和140的每个可以作为接收器工作。在上行链路通信中,该基站110可以作为接收器工作,而终端120、130和140的每个可以作为发送器工作。
以下,将针对在下行链路通信中工作的基站110和多个终端120、130和140来描述例子。所述例子也可以适用于上行链路通信。
基站110可以具有多个天线,例如,两天线、四天线,八天线等等,可以预编码数据流以在下行链路中发送数据。基站110可以验证与信道相关的信息,在基站110的天线和终端120、130和140的每个的天线之间形成所述信道。例如,因为基站110和终端120、130和140可以共享关于所述信道的信息,所以终端120、130和140可以向基站110反馈关于所述信道的信息。
与所述信道有关的信息可以包括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信道质量信息等等。在基站110和终端120、130和140的每个中可以存储包括预定数目的矩阵或矢量的相同码本。终端120、130和140的每个可以从该码本中选择单个矩阵或矢量,并相应地产生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例如,所选择的单个矩阵或矢量的索引可以是该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信道质量指示符可以包括与信道强度相关的信息、与影响信道的干扰或噪声相关的信息等等。
码本可以具有各种尺寸,例如两比特、三比特、四比特、五比特、六比特等等。例如,四比特码本可以包括24=16个矢量或矩阵。因为矢量是仅具有单个列的矩阵,所以术语“矩阵”应该理解成包括“矢量”的概念。
在下文中,将参考各种示例来描述在基站110和终端120、130和140之间共享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信道质量信息、秩指示符等等的方法。
根据特定例子,可以使用两个不同码本C1和C2。例如,可以在终端120、130和140的每个中存储该两个码本C1和C2。在这个例子,终端120、130和140的每个可以从码本C1选择优选的预编码矩阵W1,并可以从另一码本C2中选择优选的预编码矩阵W2。W1的索引和W2的索引可以每个对应于预编码矩阵指示符。这里,W1对应于C1的元素而W2对应于C2的元素。
当频率域中出现多个子带时,关于基站110实质上使用的单个子带的预编码矩阵W可以对应于W1和W2的函数。作为例子,W1可以与宽带信道属性或长期信道属性关联,而W2可以与频率选择信道属性或短期信道属性关联。
可以经由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之一来发送和接收信道质量信息(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秩指示符(RI)等等。
使用PUSCH的非周期CQI/PMI/RI报告
终端可以经由PUSCH来反馈信道质量信息、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秩指示符。该终端可以使用各种报告模式,例如表1中示出的例子。
[表1]
取决于发送模式,要应用的报告模式可以变化。例如,当给出七种发送模式1、2、3、4、5、6和7时,可以如下所示表示应用到该发送模式1、2、3、4、5、6、7的每个的报告模式。
发送模式1:报告模式2-0、3-0
发送模式2:报告模式2-0、3-0
发送模式3:报告模式2-0、3-0
发送模式4:报告模式1-2、2-2、3-1
传输模式5:报告模式3-1
发送模式6:报告模式1-2、2-2、3-1
发送模式7:报告模式2-0、3-0
除了上述发送模式1、2、3、4、5、6和7,可以包括发送模式8,用于当终端伴有PMI和RI报告时支持报告模式1-2、2-2和3-1,以及当终端不伴有PMI和RI报告时支持报告模式2-0和3-0。
而且,可以包括发送模式9。发送模式9可以支持表1中的报告模式中至少一个。在发送模式9中,即使当发送天线的数目是预定的数目,例如2、4、8等等时,也能使用表1中列举的报告模式。
在发送模式8和发送模式9中,当终端伴有PMI和RI报告时,可以使用报告模式1-2、2-2、3-1、1-2.1和2-2.1。所述模式可以对应于报告模式1-2、2-2和3-1的修订版本,并且可以适用于存在四个发送天线的例子,以及存在八个发送天线的例子。如果终端不伴有PMI和RI报告,则可以使用报告模式2-0和3-0。
报告模式,例如报告模式1-2.1、2-2.1和3-1.1可以实现如下:
每次应用宽带矩阵指示符以减小反馈开销或报告关于大资源块的分配的合适的预编码矩阵,都可以产生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每次应用具有相对高精确度的宽带矩阵指示符,在宽带方案中都可以产生W2的额外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每次应用子带矩阵指示符,都可以产生W2的额外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根据报告模式,可以在一组多个子带中或在单独的子带中确定单个子带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基于推荐的预编码矩阵W确定CQI。推荐的预编码矩阵W可以对应于W1和W2的函数。当针对所有子带都报告W2时,或当针对一组子带都报告W2时,可以基于W确定宽带CQI。作为另一例子,可以基于作为W1和W2的函数的W来确定宽带CQI。可以在单个子带中,或者可以在一组多个子带的子集中确定子带CQI。可以基于W,即W1和W2的函数,在所述子带中确定子带CQI。
1.宽带反馈
(1)报告模式1-2:
当仅在子带中发送时,针对每一子带,可以从第一码本C1中产生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终端可以每个码字反馈一个宽带CQI。如果在每一子带中应用对应的预编码矩阵W,则当在一组子带中发送时可以确定对应的宽带CQI。
该终端可以针对每一子带反馈选择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此外,可以根据本领域已知的或为此处描述的例子而特别地设计的各种方法来确定每一子带的尺寸。
关于发送模式8或发送模式9,可以基于所报告的秩指示符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第一码本C1和第二码本C2可以对应于相同的码本C的子集。
(2)报告模式1-2.1:
当在一组子带中发送时,可以从第一码本C1中产生针对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一组子带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当仅在所选择的子带中发送时,针对每一子带,可以从第二码本C2中产生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具体地,可以基于W,即W1和W2的函数来执行传输。
终端可以每个码字报告一个宽带CQI。如果在每一子带中应用对应的预编码矩阵W,则当在一组子带中发送时可以确定对应的宽带CQI。此外,该终端可以针对每一子带报告第二预编码矩阵索引。
在报告模式1-2.1中,可以基于所报告的秩指示符来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并且可以根据本领域已知的或为此处描述的例子特别设计的各种方法来确定子带的尺寸。
2.在上层的子带反馈
(1)报告模式3-1:
当在一组子带中发送时,可以从第一码本C1中产生单个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当在该组子带中发送时,可以从第二码本C2中产生单个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终端可以针对每一子带,报告每个码字的一个子带CQI。如果在所有子带中应用W(即W1和W2的函数),则当在对应子带中发送时可以确定对应的子带CQI。
该终端可以每个码字报告一个宽带CQI。如果在所有子带中应用W(即W1和W2的函数),则当在该组子带中发送时可以确定对应的宽带CQI。
关于发送模式8和发送模式9,可以基于所报告的秩指示符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
(2)可以使用两比特来编码与差异相关的信息,即在关于一组多个子带的CQI和关于每一码字的子带CQI之间的差异信息。
(3)可以根据本领域已知的或为此处描述的例子特别设计的各种方法来确定子带的尺寸。
3.UE选择的子带反馈
(1)报告模式2-2:
当在一组子带中发送时,可以从第一码本C1中产生单个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针对每一子带,终端可以每个码字报告一个子带CQI。如果在所有子带中应用W(即W1和W2的函数),则当在该组子带中发送时可以确定对应的子带CQI。
该终端可以报告针对该组子带的单个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该终端可以执行联合选择,从第一码本和所述子带组内具有尺寸k的M优选子带的子集中选择第一预编码矩阵。第一预编码矩阵可以对应于用于M所选的子带中的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该终端可以报告基于M优选的子带中的传输的一个CQI和M子带中每个中的相同的单个预编码矩阵。该终端还可以报告针对M所选的子带所选择的单个第一预编码矩阵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关于发送模式8和发送模式9,可以基于所报告的秩指示符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
(2)报告模式2-2.1:
当在一组子带中发送时,可以从第一码本C1中产生单个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终端可以每个码字报告一个宽带CQI。如果在所有子带中应用单个第一预编码矩阵W1,则当在该组子带中发送时可以确定对应的宽带CQI。
该终端可以报告针对该组子带的单个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该终端可以执行联合选择,从第二码本以及该组子带内具有尺寸k的M优选子带的子集中选择第二预编码矩阵W2。预编码矩阵W可以对应于W1和W2的函数,也可以对应于用于M所选择的子带中的传输的预编码矩阵。
当仅在M所选择的子带中发送时,并且如果在M子带的每个中使用相同的单个预编码矩阵W,则终端可以报告一个宽带CQI。终端也可以报告针对M子带的单个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关于发送模式8和发送模式9,可以基于所报告的秩指示符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
关于UE选择的子带反馈模式,终端可以报告关于M个选择的子带的信息。
可以使用两比特来编码在用于每个码字的关于M个选择的子带的CQI和宽带CQI之间的差异信息。可以使用L比特来编码指示M子带的位置的指示符。
使用PUCCH的非周期CQI/PMI/RI报告
终端可以经由PUSCH来反馈差异信息(例如差异的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秩指示符。该终端可以使用各种报告模式,例如表2中示出的例子。
[表2]
在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版本8TS36.213中很好地描述了表2公开的报告模式1-0、1-1、2-0和2-1。可以提出新的报告模式作为报告模式2-2.0和2-2.1,在此将进一步描述。
取决于发送模式,要应用的报告模式可以变化。例如,当给出七种发送模式1、2、3、4、5、6和7时,可以如下所示表示应用到该发送模式1、2、3、4、5、6、7的每个的报告模式。
发送模式1:报告模式1-0、2-0
发送模式2:报告模式1-0、2-0
发送模式3:报告模式1-0、2-0
发送模式4:报告模式1-1、2-1
发送模式5:报告模式1-1、2-1
发送模式6:报告模式1-1、2-1
发送模式7:报告模式1-0、2-0
除了上述发送模式1、1、3、4、5、6和7,可以包括发送模式8,用于当终端伴有PMI和RI报告时支持报告模式1-1和2-1,以及当终端不伴有PMI和RI报告时支持报告模式1-0和2-0。
而且,可以包括发送模式9。发送模式9可以支持表2中的报告模式中至少一者。在发送模式9中,即使当发送天线的数目是预定的数目,例如2、4、8等等时,也能使用表2中列举的报告模式。
可以基于如下的标准来分类所述报告模式,例如i)“非子带报告/子带报告”和ii)“在不同子帧中报告W1和W2/在相同子帧中报告W1和W2”。根据采用W2作为宽带信息还是子带信息,可以提供额外的种类。当W2用作宽带信息时,可以将W2表示为W2_W。当W2用作子带信息时,可以将W2表示为W2_S。此外,A||B指示在不同的子带中报告信息A和信息B。
如上所述,可以提出新的报告模式作为报告模式2-2.0和2-2.1。
1)报告模式RI,W1||W2_W,CQI_w
可以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和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联合或分开编码秩指示符和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从第一码本C1或第一码本C1的子集中选择W1
当关于第二码本的子集仅包括单个元素时,可以建立W1和W2_W之间的一对一映射。因此,可以不必明确地用信号通知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如果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W的函数,则可以确定宽带CQI_w。可以联合编码并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宽带CQI_w。
因为W2_W存在于第二码本C2或第二码本C2的子集中,所以反馈精度可以增加。尤其是,当应用PUCCH功率控制时,以及当应用能量约束时,可以减轻误差传播。
可以将对应于从第一码本选择的预编码矩阵的指示符称为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并可以将对应于从第二码本选择的预编码矩阵的指示符称为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将从第一码本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表示为W1,并将从第二码本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表示为W2_W或W2_S
2)报告模式RI||W1||W2_W,CQI_w
可以在不同的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和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从第一码本C1或第一码本C1的子集中选择W1
W2_W可以对应于从全频带选择的W2,并且可以从第二码本或者从第二码本的子集中选择W2_W
当关于第二码本的子集仅包括单个元素时,可以建立W1和W2_W之间一对一的映射。因此,可以不必明确地用信号通知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如果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W的函数,则可以确定宽带CQI_w。可以联合编码并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宽带CQI_w。
可以在三个不同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w”。
因为W2_W存在于第二码本C2或第二码本C2的子集中,所以反馈精度可以增加。
3)报告模式RI||W1,W2_W||CQI_w
可以在不同的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和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从第一码本C1或第一码本C1的子集中选择W1
W2_W可以对应于从全频带选择的W2,并且可以从第二码本或者从第二码本的子集中选择W2_W。可以联合编码并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当关于第二码本的子集仅包括单个元素时,可以建立W1和W2_W之间一对一的映射。因此,可以不必明确地用信号通知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如果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W的函数,则可以确定宽带CQI_w。
可以在三个不同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w”。
4)报告模式RI||W1,W2_W,CQI_w
可以在不同的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和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从第一码本C1或第一码本C1的子集中选择W1
可以从全频带选择W2_W,并且可以从第二码本或者从第二码本的子集中选择W2_W。可以联合编码并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w。
当关于第二码本的子集仅包括单个元素时,可以建立W1和W2_W之间一对一的映射。因此,可以不必明确地用信号通知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如果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W的函数,则可以确定宽带CQI_w。
可以在两个不同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和“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w”。
5)报告模式RI,W1,W2_W||CQI_w
可以联合编码并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从第一码本C1或第一码本C1的子集中选择W1
W2_W可以对应于从全频带选择的W2,并且可以从第二码本或者从第二码本的子集中选择W2_W
当关于第二码本的子集仅包括单个元素时,可以建立W1和W2_W之间一对一的映射。因此,可以不必明确地用信号通知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如果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W的函数,则可以确定宽带CQI_w。
可以在两个个不同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w”。
6)报告模式RI,W1||W2_W,CQI_w||CQI_s
可以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并可以联合或分别编码秩指示符、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从第一码本C1或第一码本C1的子集中选择W1
W2_W可以对应于从全频带选择的W2,并且可以从第二码本或者从第二码本的子集中选择W2_W
当关于第二码本的子集仅包括单个元素时,可以建立W1和W2_W之间一对一的映射。因此,可以不必明确地用信号通知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如果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W的函数,则可以确定宽带CQI_w。可以联合编码并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宽带CQI_w。
CQI_s可以指代子带CQI,并且可以从单个子带获得CQI_s。作为例子,可以从带宽部分选择CQI_s。如果子带中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W的函数,则可以确定CQI_s。
可以在三不同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和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w”和“CQI_s”。
7)报告模式RI||W1||W2W,CQI_w||CQI_s
可以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和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从第一码本C1或第一码本C1的子集中选择W1
W2_W可以对应于从全频带选择的W2,并且W2_W可以从第二码本或者从第二码本的子集中选择。
当关于第二码本的子集仅包括单个元素时,可以建立W1和W2_W之间一对一的映射。因此,可以不必明确地用信号通知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如果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W的函数,则可以确定宽带CQI_w。可以联合编码并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宽带CQI_w。
CQI_s可以指代子带CQI,并且可以从单个子带获得CQI_s。作为例子,可以从带宽部分选择CQI_s。如果子带中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W的函数,则可以确定CQI_s。
可以在四个不同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w”和“CQI_s”。
8)报告模式RI||W1,CQI_w||W2_W,CQI_s
可以在不同的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和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从第一码本C1或第一码本C1的子集中选择W1
W2_W可以对应于从全频带选择的W2,并且可以从第二码本或者从第二码本的子集中选择W2_W
当关于第二码本的子集仅包括单个元素时,可以建立W1和W2_W之间一对一的映射。因此,可以不必明确地用信号通知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如果预编码矩阵只是W1的函数,则可以确定宽带CQI_w。即,当选择了W1时,预定了W2。因此,可以将W2预定义为例如单位矩阵。可以联合编码并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宽带CQI_w。
CQI_s可以指代子带CQI,并且可以从单个子带获得CQI_s。作为例子,可以从带宽部分选择CQI_s。如果子带中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W的函数,则可以确定CQI_s。可以联合编码并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宽带CQI_s。
可以在三个不同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w”和“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CQI_s”。
9)报告模式RI,W1||W2_W,CQI_w||W2_S,CQI_s
可以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和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联合或分开编码秩指示符和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从第一码本C1或第一码本C1的子集中选择W1
W2_W可以对应于从全频带选择的W2,并且W2_W可以从第二码本或者从第二码本的子集中选择。
当关于第二码本的子集仅包括单个元素时,可以建立W1和W2_W之间一对一的映射。因此,可以不必明确地用信号通知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W2_S可以对应于从单个子带选择的W2,并且可以从第二码本或者从第二码本的子集中选择W2_S
如果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W的函数,则可以确定宽带CQI_w。可以联合编码并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宽带CQI_w。
CQI_s可以指代子带CQI,并且可以从单个子带获得CQI_s。作为例子,可以从带宽部分选择CQI_s。如果子带中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S的函数,则可以确定CQI_s。可以联合编码并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W2_S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s。
可以在三个不同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和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w”和“W2_S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s”。
10)报告模式RI||W1||W2_W,CQI_w||W2_S,CQI_s
可以在不同的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和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从第一码本C1或第一码本C1的子集中选择W1
W2_W可以对应于从全频带选择的W2,并且可以从第二码本或者从第二码本的子集中选择W2_W
当关于第二码本的子集仅包括单个元素时,可以在W1和W2_W之间建立一对一的映射。因此,可以不必明确地用信号通知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W2_S可以对应于从全频带选择的W2,并且W2_S可以从第二码本或第二码本的子集中选择。
如果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W的函数,则可以确定宽带CQI_w。可以联合编码并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宽带CQI_w。
CQI_s可以指代子带CQI,并且可以从单个子带获得CQI_s。作为例子,可以从带宽部分选择CQI_s。如果子带中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S的函数,则可以确定CQI_s。可以联合编码并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W2_S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宽带CQI_s。
可以在四个不同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w”和“W2_S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s”。
11)报告模式RI||W1,W2_W,CQI_w||W2_S,CQI_s
可以在不同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和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从第一码本C1或第一码本C1的子集中选择W1
W2_W可以对应于从全频带选择的W2,并且可以从第二码本或者从第二码本的子集中选择W2_W。可以联合编码并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宽带CQI_w。
当关于第二码本的子集仅包括单个元素时,可以在W1和W2_W之间建立一对一的映射。因此,可以不必明确地用信号通知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W2_S可以对应于从全频带选择的W2,并且可以从第二码本或者从第二码本的子集中选择W2_S
如果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W的函数,则可以确定宽带CQI_w。
CQI_s可以指代子带CQI,并且可以从单个子带获得CQI_s。作为例子,可以从带宽部分选择CQI_s。如果子带中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S的函数,则可以确定CQI_s。可以联合编码并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W2_S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s。
可以在三个不同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w”和“W2_S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s”。
12)报告模式RI||W1,CQI_w||W2_S,CQI_s
可以在不同的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和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从第一码本C1或第一码本C1的子集中选择W1
W2_W可以对应于从全频带选择的W2,并且可以从第二码本或者从第二码本的子集中选择W2_W。可以联合编码并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w。
当关于第二码本的子集仅包括单个元素时,可以在W1和W2_W之间建立一对一的映射。因此,可以不必明确地用信号通知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W2_S可以对应于从单个子带选择的W2,并且可以从第二码本或者从第二码本的子集中选择W2_S
如果预编码矩阵仅是W1的函数,则可以确定宽带CQI_w。即,当选择W1时,预定了W2。因此,可以将W2预定义为例如单位矩阵。可以联合编码并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宽带CQI_w。
CQI_s可以指代子带CQI,并且可以从单个子带获得CQI_s。作为例子,可以从带宽部分选择CQI_s。如果子带中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W的函数,则可以确定CQI_s。可以联合编码并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W2_S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s。
可以在三个不同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w”和“W2_S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s”。
13)报告模式RI||W1,W2_w||CQI_w||CQI_s
可以在不同的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和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从第一码本C1或第一码本C1的子集中选择W1
W2_W可以对应于从全频带选择的W2,并且可以从第二码本或者从第二码本的子集中选择W2_W。可以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当关于第二码本的子集仅包括单个元素时,可以在W1和W2_W之间建立一对一的映射。因此,可以不必明确地用信号通知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如果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W的函数,则可以确定宽带CQI_w。
CQI_s可以指代子带CQI,并且可以从单个子带获得CQI_s。作为例子,可以从带宽部分选择CQI_s。如果子带中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W的函数,则可以确定CQI_s。
可以在四个不同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CQI_w”和“CQI_s”。
14)报告模式RI||W1,W2_W,CQI_w||CQI_s
可以在不同的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和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从码本C1或第一码本的子集中选择W1
W2_W可以对应于从全频带选择的W2,并且可以从第二码本或者从第二码本的子集中选择W2_W。可以联合编码并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w。
当关于第二码本的子集仅包括单个元素时,可以在W1和W2_W之间建立一对一的映射。因此,可以不必明确地用信号通知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如果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W的函数,则可以确定宽带CQI_w。
CQI_s可以指代子带CQI,并且可以从单个子带获得CQI_s。作为例子,可以从带宽部分选择CQI_s。如果子带中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S的函数,则可以确定CQI_s。
可以在三个不同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w”,和“CQI_s”。
15)报告模式RI,W1,W2_W||CQI_w||CQI_s
可以联合编码并在相同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从第一码本C1或第一码本C1的子集中选择W1
W2_W可以对应于从全频带选择的W2,并且可以从第二码本或者从第二码本的子集中选择W2_W
当关于第二码本的子集仅包括单个元素时,可以在W1和W2_W之间建立一对一的映射。因此,可以不必明确地用信号通知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如果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W的函数,则可以确定宽带CQI_w。
CQI_s可以指代子带CQI,并且可以从单个子带获得CQI_s。作为例子,可以从带宽部分选择CQI_s。如果子带中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S的函数,则可以确定CQI_s。
可以在三个不同的子帧中报告“秩指示符、W1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CQI_w”和“CQI_s”。
报告类型
对于每种PUCCH报告模式,可以支持具有不同时间段和偏移的五种CQI/PMI和RI报告类型,如表3中所示。
类型1报告支持针对UE选择的子带的CQI反馈。
类型2报告支持宽带CQI和PMI反馈。
类型3报告支持RI反馈。
类型4报告支持宽带CQI。
类型5报告支持针对UE选择的子带的CQI和PMI。此外,类型5使能报告子带或宽带不同的PMI和子带CQI。在这个例子中,可以提供两个选项:包括子带(有差异的)PMI和子带CQI的类型5.0和包括宽带(有差异的)PMI和子带CQI的类型5.1。
[表3]
可以将表3应用到2比特(bit)子带PMI,如表4、表5和表6中所示。
[表4]
[表5]
[表6]
可以进一步将表3应用到Y比特子带PMI,如表7、表8和表10中所示。
[表7]
[表8]
[表9]
[表10]
图2示出发送器和接收器的通信方法的例子,其中发送器和接收器共享秩指示符、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信道质量信息。
参照图2,接收器在下行链路通信中可以对应于终端,相应地在上行链路通信中对应于基站。发送器在下行链路通信中可以对应于基站,相应地在上行链路通信中对应于终端。
在210,接收器估计从发送器到接收器的信道。接收器可以使用从发送器发送的已知信号来估计信道。发送器可以包括多个发送天线,例如两个发送天线、四个发送天线、八个发送天线、十六个发送天线等等。接收器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天线。
在220,接收器产生指示优选层(例如秩)的数目的秩指示符(RI)。在230,接收器使用基于所述秩指示符的预定义码本,产生指示优选预编码矩阵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根据特定的例子,可以基于至少两个预定义码本产生至少两个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在这个例子中,可以将最终的预编码矩阵确定为从所述至少两个码本的每个中选择的至少两个预编码矩阵的内积(innerproduct)。
在240,接收器基于秩指示符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产生CQI。
在250,接收器经由PUSCH或PUCCH反馈该秩指示符、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
在260,发送器基于反馈的秩指示符、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产生大体上最佳的预编码矩阵。在270,发送器预编码数据流。在280,例如经由多个发送天线,向接收器发送经预编码的数据。
图3示出共享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信道质量信息的发送器和接收器的例子。参照图3进一步描述使用PUSCH的报告模式1-2.1和使用PUCCH的两种报告模式。
参照图3描述根据使用PUSCH的报告模式1-2.1操作的发送器和接收器的通信方法。
1.使用PUSCH的报告模式1-2.1
在310,发送器和接收器根据使用PUSCH的报告模式1-2.1操作。
在320,接收器通过从第一码本C1中选择第一预编码矩阵W1来产生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当呈现多个子带时,如果发送器在一组子带中执行发送,则接收器可以从第一码本C1中产生关于该组子带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第一码本C1可以不同于第二码本C2,并且第一码本C1和第二码本C2可以是相同的完整码本的子集。
在330,接收器通过从第二码本C2中选择第二预编码矩阵W2来产生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在这个例子中,如果仅在针对每一子带所选择的子带中进行传输,则接收器可以产生来自第二码本C2的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在340,如果在每一子带中应用对应的预编码矩阵W,则当在该组子带中传输时接收器每码字确定一个宽带CQI。
在350,接收器可以经由PUSCH反馈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宽带CQI。
可以基于所报告的秩指示符来确定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并且可以根据本领域已知的或为此处描述的例子特别设计的各种方法来确定子带的尺寸。门限(threshold)秩指示符RIthreshold可以具有多种值,例如2。
在360,当向发送器反馈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宽带CQI时,发送器使用第一码本C1和第二码本C2产生大体上最佳的预编码矩阵。
在370,发送器使用所产生的预编码矩阵预编码至少一个数据流。在380,可以经由多个发送天线发送经预编码的至少一个数据流。
2.使用PUCCH的报告模式RI||W1||W2_w,CQI_w
在310,接收器和发送器根据反馈信息识别报告模式。针对当前例子,可以假设产生指示接收器的优选秩的秩指示符。
在320,接收器从第一码本C1产生针对一组多个子带或该多个子带中预定的子带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将与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对应的第一预编码矩阵称为W1
在330,接收器从第二码本C2产生针对该组多个子带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将与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对应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称为W2_W。W2_W可以对应于从全频带选择的W2,并且从第二码本或第二码本的子集中选择W2_W
当关于第二码本的子集仅包括单个元素时,可以在W1和W2_W之间建立一对一的映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必明确地用信号通知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在340,如果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W的函数,则接收器可以确定宽带CQI_w。在这个例子中,接收器可以使用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来确定关于该组多个子带的CQI_w。
可以联合编码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宽带CQI_w。
在350,接收器可以在第一报告时间发送秩指示符,并可以在第二报告时间发送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接收器还可以在第三报告时间反馈针对该组多个子带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针对该组多个子带的CQI_w。
第一报告时间、第二报告时间和第三报告时间的每个可以对应于不同的子帧。
具体地,接收器可以基于第一报告时段发送秩指示符,并可以基于第二报告时段发送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接收器还可以基于第三报告时段反馈针对该组多个子带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针对该组多个子带的CQI。
如上针对使用PUSCH的报告模式1-2.1所述,发送器执行操作360到380。
3.使用PUCCH的报告模式RI||W1||W2_w,CQI_w||W2_s,CQI_s
在310,接收器和发送器根据反馈信息识别报告模式。
在320,接收器从第一码本C1产生针对一组多个子带或该多个子带中预定的子带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将与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对应的第一预编码矩阵称为W1
在330,接收器从第二码本C2产生针对该组多个子带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可以将与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对应的第二预编码矩阵称为W2_W。W2_W可以对应于从全频带选择的W2,并且从第二码本或第二码本的子集中选择W2_W
当关于第二码本的子集仅包括单个元素时,可以在W1和W2_W之间建立一对一的映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必明确地用信号通知W2_W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在330,接收器产生关于该组多个子带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还可以从第二码本C2中产生针对每一预定子带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W2_S。为了清楚,在此例子中将针对每一预定子带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W2_S称为第三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因此,在330,接收器可以从第二码本C2产生W2_W和W2_S
在340,接收器产生宽带CQI_w和子带CQI_s。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W的函数,则可以确定宽带CQI_w。CQI_s可以指代子带CQI,并且可以从单个子带获得。作为例子,可以从带宽部分选择CQI_s。如果在子带中预编码矩阵是W1和W2_S的函数,则可以确定CQI_s。
在350,接收器在四个不同子帧中反馈“秩指示符”、“W1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W2_W的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w”和“W2_S的第三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CQI_s”。
该四个不同的子帧可以对应于第一至第四报告点。
如上针对使用PUSCH的报告模式1-2.1所述,发送器执行操作360到380。
图4示出共享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信道质量信息和差异信息的发送器和接收器的例子。
这里,将参照图4描述使用PUSCH的报告模式3-1。
在410,接收器和发送器根据反馈信息识别报告模式。
在420,接收器通过从第一码本C1中选择第一预编码矩阵W1来产生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当在一组子带中发送时,可以从第一码本C1中产生单个第一预编码矩阵W1的第一该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在430,接收器通过从第二码本C2中选择第二预编码矩阵W2来产生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当在该组子带中发送时,可以从第二码本C2中产生单个第二预编码矩阵W2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在440,接收器每码字产生一个子带CQI,并且针对每一子带每码字产生一个宽带CQI。在这个例子中,如果在所有子带中应用W(即W1和W2的函数),则当在相应子带中发送时可以确定该子带CQI。类似地,如果在所有子带中应用W(即W1和W2的函数),则当在相应子带中发送时可以确定宽带CQI。
在450,接收器产生与关于该组多个子带的CQI和关于每一码字的子带CQI之间的差异相关的差异信息。可以使用单个比特、两个比特、三个比特等等来编码该差异信息。
在460,接收器反馈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宽带CQI和子带CQI。可以用所述差异信息来代替宽带CQI和子带CQI的至少一者。可以反馈宽带CQI、子带CQI和差异信息全部。
在470,发送器产生大体上最佳的预编码矩阵。在480,发送器使用所产生的预编码矩阵预编码至少一个数据流。在490,可以经由多个发送天线发送经预编码的至少一个数据流。
图5示出通信装置500的例子。该通信设备500可应用于发送器和接收器二者。
参照图5,通信装置500包括存储器510、处理器520和通信接口530。
可以在存储器510中存储作为完整码本的子集的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
处理器520可以从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的每个产生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或者可以提取与对应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对应的相应预编码矩阵。例如,当在接收器中安装或实现通信装置500时,处理器520可以从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的每个产生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当在发送器中安装或实现通信装置500时,处理器520可以提取与从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的每者每个产生的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对应的预编码矩阵。处理器520还可以产生最终要应用的预编码矩阵,或者可以产生CQI。处理器520一般可以执行发送器和接收器的上述操作。
通信接口530可以发送或接收从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的每个产生的对应矩阵指示符。
可以在包括将由计算机实现的程序指令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记录、存储或固定上述处理、功能、方法和/或软件,以促使处理器执行或运行程序指令。所述介质还可以包括单独的程序指令,数据文件,数据结构等等或其组合。所述介质和程序指令可以是那些专门设计并构造的,或者它们可以是公知种类并且是在计算机软件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得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包括诸如硬盘、软盘和磁带之类的磁存储介质;诸如CDROM盘和DVD之类的光学存储介质;诸如光盘之类的磁光存储介质;以及专门为存储和执行程序指令而配置的诸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等等之类的硬件设备。程序指令的示例包括诸如由编译器产生的机器代码,以及包含可以由计算机使用解释器运行的高级代码的文件二者。所述的硬件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充当记录、存储或固定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以便执行上面描述的操作和方法,反之亦然。此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分布在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系统当中并且可以以分散方式存储和运行非暂时的计算机可读代码或程序指令。
上面已经描述了一些示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做出各种修改。例如,如果以不同的次序执行描述的技术和/或如果描述的系统、结构、设备或电路以不同的方式被组合和/或通过其他组件或它们的等同物对其进行更换或补充,则可以实现适当的结果。因此,其他实现落在下面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接收器的通信方法,包括:
根据要向发送器发送的反馈信息确定报告模式;
基于报告模式产生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其中,报告模式是从包括宽带反馈类型的第一报告模式的报告模式当中确定的,
其中,在第一报告模式中:
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是针对一组子带产生的,
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是针对所述一组子带当中的每个子带产生的,
对于每个子带,优选预编码矩阵是在假设仅在相应子带中发送的情况下选择的,而且优选预编码矩阵是由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指示的,以及
每个码字的宽带信道质量信息(CQI)值是在假设在每个子带中使用相应选择的预编码矩阵并且假设在所述一组子带中发送的情况下计算的;以及
向发送器发送反馈信息,其中所述反馈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2.如权利要求1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反馈信息进一步包括所述宽带信道质量信息。
3.如权利要求1的通信方法,其中经由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发送反馈信息。
4.如权利要求1的通信方法,其中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是从第一码本选择的,而且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是从不同于第一码本的第二码本选择的,并且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的每个对应于同一完整码本的子集。
5.如权利要求1的通信方法,其中基于预定的秩指示符或接收器中确定的秩指示符来产生宽带信道质量信息。
6.一种发送器的通信方法,包括:
根据从接收器向发送器发送的反馈信息确定报告模式;
接收该接收器根据报告模式发送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其中,报告模式是从包括第一报告模式和第二报告模式的报告模式当中确定的,
其中,在第一报告模式中:
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是针对一组子带产生的,
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是针对所述一组子带当中的每个子带产生的,
对于每个子带,优选预编码矩阵是在假设仅在相应子带中发送的情况下选择的,而且优选预编码矩阵是由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指示的,以及
每个码字的宽带信道质量信息(CQI)值是在假设在每个子带中使用相应选择的预编码矩阵并且假设在所述一组子带中发送的情况下计算的;以及
基于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产生预编码矩阵。
7.如权利要求6的通信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与该组多个子带相关的信道质量信息。
8.如权利要求6的通信方法,其中经由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接收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9.如权利要求6的通信方法,其中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是从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选择的,而且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是从不同于第一码本的第二码本选择的,并且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的每个对应于同一完整码本的子集。
10.一种接收器的通信方法,包括:
根据要向发送器发送的反馈信息确定报告模式;
基于报告模式产生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其中,报告模式是从包括更高层配置的反馈类型的第二报告模式的报告模式当中确定的,
其中,在第二报告模式中:
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是在假设在一组子带中发送的情况下对应于单个预编码矩阵产生的,单个预编码矩阵由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指示,
对于一组子带当中的每个子带,每个码字的子带信道质量信息(CQI)值是在假设在所有的子带中使用单个预编码矩阵并且假设在相应的子带中发送的情况下计算的,以及
每个码字的宽带信道质量信息(CQI)值是在假设在所有的子带中使用单个预编码矩阵并且假设在一组子带中发送的情况下计算的;以及
向发送器发送反馈信息,其中所述反馈信息包括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11.如权利要求10的通信方法,其中所述反馈信息进一步包括所述信道质量信息。
12.如权利要求11的通信方法,进一步包括:
产生关于与该组多个子带相关的信道质量信息和与所述多个子带中预定子带相关的信道质量信息的差异信息,
其中所述反馈信息进一步包括该差异信息。
13.如权利要求10的通信方法,其中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是从第一码本选择的,而且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是从不同于第一码本的第二码本选择的,并且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的每个对应于同一完整码本的子集。
14.如权利要求11的通信方法,其中基于预定的秩指示符或接收器中确定的秩指示符来产生信道质量信息。
15.一种发送器的通信方法,包括:
根据从接收器向发送器发送的反馈信息确定报告模式;
接收由接收器根据报告模式发送的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其中,报告模式是从包括更高层配置的反馈类型的第二报告模式的报告模式当中确定的,
其中,在第二报告模式中:
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是在假设在一组子带中发送的情况下对应于单个预编码矩阵产生的,单个预编码矩阵由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指示,
对于一组子带当中的每个子带,每个码字的子带信道质量信息(CQI)值是在假设在所有的子带中使用单个预编码矩阵并且假设在相应的子带中发送的情况下计算的,以及
每个码字的宽带信道质量信息(CQI)值是在假设在所有的子带中使用单个预编码矩阵并且假设在一组子带中发送的情况下计算的;以及
基于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产生预编码矩阵。
16.如权利要求15的通信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子带信道质量信息;以及
接收与该组多个子带相关的宽带信道质量信息。
17.如权利要求16的通信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关于与该组多个子带相关的信道质量信息和与所述多个子带中预定子带相关的信道质量信息的差异信息。
18.一种在发送器和接收器的至少一者中安装的通信装置,包括:
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
处理器,被配置为确定报告模式,并且基于报告模式产生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及
通信接口,被配置为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发送和/或接收对应预编码矩阵指示符,
其中第一码本和第二码本是完整码本的子集,
预编码矩阵由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指示,
在第一报告模式中,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与子带相关联,而且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与子带当中的一个子带相关联,以及
在第二报告模式中,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和第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与多个子带相关联。
CN201180021903.2A 2010-04-30 2011-04-29 支持多报告模式的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 Active CN1028703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2963410P 2010-04-30 2010-04-30
US61/329,634 2010-04-30
US35568110P 2010-06-17 2010-06-17
US61/355,681 2010-06-17
US35676810P 2010-06-21 2010-06-21
US61/356,768 2010-06-21
KR1020110014052A KR101843019B1 (ko) 2010-04-30 2011-02-17 여러 리포팅 모드를 지원하는 다중 입출력 통신 시스템
KR10-2011-0014052 2011-02-17
PCT/KR2011/003183 WO2011136600A2 (en) 2010-04-30 2011-04-29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reporting mod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70343A CN102870343A (zh) 2013-01-09
CN102870343B true CN102870343B (zh) 2016-07-06

Family

ID=45392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1903.2A Active CN102870343B (zh) 2010-04-30 2011-04-29 支持多报告模式的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68204A1 (zh)
EP (1) EP2564517B1 (zh)
JP (2) JP5819406B2 (zh)
KR (1) KR101843019B1 (zh)
CN (1) CN102870343B (zh)
AU (1) AU2011245863B2 (zh)
CA (1) CA2797675A1 (zh)
RU (1) RU2586875C2 (zh)
WO (1) WO2011136600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67303B (en) * 2008-08-07 2012-07-11 Icera Inc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217206B (zh) 2009-01-05 2014-10-08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用于mimo通信系统的预编码码本
US8385441B2 (en) 2009-01-06 2013-02-26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Efficient MIMO transmission schemes
US8699528B2 (en) 2009-02-27 2014-04-15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using 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 (DRS)
US8238483B2 (en) 2009-02-27 2012-08-07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Signaling of dedicated reference signal (DRS) precoding granularity
CN102349313B (zh) * 2009-04-06 2014-05-28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用于多用户mimo通信系统的改进型反馈策略
US8543063B2 (en) 2009-04-21 2013-09-24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ulti-point opportunistic beamforming with selective beam attenuation
US8675794B1 (en) 2009-10-13 2014-03-18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Efficient estimation of feedback for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MCS) selection
US8917796B1 (en) 2009-10-19 2014-12-2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Transmission-mode-aware rate matching in MIMO signal generation
WO2011055238A1 (en) 2009-11-09 2011-05-12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Asymmetrical feedback for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systems
CN102783120B (zh) 2009-12-17 2015-07-01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用于交叉极化天线的mimo反馈方案
JP5258002B2 (ja) 2010-02-10 2013-08-07 マーベル ワールド トレード リミテッド Mimo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装置、移動通信端末、チップセット、およびその方法
US8687741B1 (en) 2010-03-29 2014-04-0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coring hypotheses in LTE cell search
JP5268983B2 (ja) * 2010-04-05 2013-08-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制御方法、移動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US8693421B2 (en) 2010-09-02 2014-04-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Downlink 8 TX codebook sub-sampling for CSI feedback
US8615052B2 (en) 2010-10-06 2013-12-24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Enhanced channel feedback for multi-user MIMO
JP2012100254A (ja) 2010-10-06 2012-05-24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Pucchフィードバックのためのコードブックサブサンプリング
US9048970B1 (en) 2011-01-14 2015-06-0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Feedback fo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systems
US8861391B1 (en) 2011-03-02 2014-10-14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hannel feedback for TDM scheduling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having multiple cell classes
WO2012131612A1 (en) 2011-03-31 2012-10-04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hannel feedback fo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US8369280B2 (en) 2011-07-01 2013-02-05 Ofinno Techologies, LLC Control channels in multicarrier OFDM transmission
EP2564611B1 (en) 2011-07-01 2015-02-18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control messages in multicarrier OFDM
US8582527B2 (en) 2011-07-01 2013-11-12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CN102868479B (zh) * 2011-07-07 2015-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3048197A2 (ko) * 2011-09-28 2013-04-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068916A1 (en) * 2011-11-07 2013-05-16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Codebook sub-sampling for frequency-selective precoding feedback
US9020058B2 (en) 2011-11-07 2015-04-28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Precoding feedback for cross-polarized antennas based on signal-component magnitude difference
CN102368698B (zh) * 2011-11-10 2014-04-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031597B2 (en) 2011-11-10 2015-05-12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Differential CQI encoding fo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feedback
US8427976B1 (en) 2011-12-04 2013-04-23 Ofinno Technology, LLC Carrie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base stations
US9220087B1 (en) 2011-12-08 2015-12-2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Dynamic point selection with combined PUCCH/PUSCH feedback
US8902842B1 (en) 2012-01-11 2014-12-02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ontrol signaling and resource mapping for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US9148780B2 (en) * 2012-03-15 2015-09-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e data transmission
US9497756B2 (en) 2012-03-25 2016-11-15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Base statio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CN104521269B (zh) 2012-04-27 2018-05-11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用于基站和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多点协作(CoMP)通信方法和装置
US9949265B2 (en) 2012-05-04 2018-04-17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30322278A1 (en) * 2012-06-01 2013-1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of multiple cells
CN103546209B (zh) * 2012-07-17 2016-06-01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lte-a系统中的八天线码本选择方法
EP2896138B1 (en) * 2012-09-11 2018-10-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ind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with reduced codebook in a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130619B2 (en) 2012-09-11 2015-09-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Find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with reduced codebook in a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48908B2 (en) 2012-09-11 2015-06-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Find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with reduced codebook in a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493631B1 (en) 2012-11-28 2022-11-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117024B1 (ko) * 2012-11-28 2020-06-0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US9020061B2 (en) 2013-02-22 2015-04-28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Codebook construction
ES2587524T3 (es) * 2013-03-07 2016-10-25 Nec Corporation Construcción de un libro de códigos
US9755716B2 (en) 2013-03-07 2017-09-05 Nec Corporation Codebook construction
CN105122695B (zh) 2013-06-05 2017-04-26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64802B (zh) * 2013-09-04 2020-01-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测量方法、终端设备及基站
CN104662953B (zh) 2013-09-18 2018-05-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5099604B (zh) * 2014-05-07 2018-11-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状态反馈信息反馈方法、终端、基站及通信系统
CN106301506B (zh) 2015-05-15 2020-03-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码本子集约束的方法及装置
US10110290B2 (en) * 2015-08-13 2018-10-2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Terminal for periodically transmitting CSI feedback information
CN106685490B (zh) * 2015-11-06 2022-08-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2572619B1 (ko) * 2016-08-23 2023-08-3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다수의 배열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을 위한 프리코딩 정보 시그날링 방법 및 장치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9904A (zh) * 2007-06-25 2010-03-3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多天线系统中发送数据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13176A (en) * 1990-12-07 1996-04-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ual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20070165738A1 (en) * 2005-10-27 2007-07-19 Barriac Gwendolyn 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oding for a mimo system
MX2009011763A (es) * 2007-04-30 2009-12-1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Verificacion y deteccion de error de señalizacion de retroalimentacion en sistemas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a mimo.
US8179775B2 (en) * 2007-08-14 2012-05-15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recoding matrix feedback processes, circuits and systems
US7629902B2 (en) * 2007-06-08 2009-12-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IMO wireless precoding system robust to power imbalance
US8457235B2 (en) * 2007-06-25 2013-06-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feedback data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
KR101478362B1 (ko) * 2007-08-10 2015-01-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귀환데이터 전송방법
KR20090016374A (ko) * 2007-08-10 2009-0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채널 정보전송 방법
JP5069083B2 (ja) * 2007-10-30 2012-11-0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mimo伝送制御方法
KR101373951B1 (ko) * 2008-01-30 2014-03-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프리코딩 정보 전송방법
US9007988B2 (en) * 2008-02-11 2015-04-1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artial CQI feedback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811353B2 (en) * 2008-04-22 2014-08-1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ank and PMI in download control signaling for uplink single-user MIMO (UL SU-MIMO)
KR20100005649A (ko) * 2008-07-07 2010-01-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 코드북을 이용한 프리코딩 방법
US9001802B2 (en) * 2008-08-11 2015-04-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signals using multi-antenna
US9496995B2 (en) * 2009-03-04 2016-11-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 multi-carrier system
KR101753391B1 (ko) * 2009-03-30 2017-07-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EP2457336B1 (en) * 2009-07-21 2020-07-08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1034321A2 (en) * 2009-09-16 2011-03-24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WO2011040751A2 (en) * 2009-09-30 2011-04-07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9602793B2 (en) * 2009-12-09 2017-03-21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Limited Skin tone detection in a digital camera
CN104935368B (zh) * 2010-04-12 2018-07-2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支持多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有效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EP2560296A4 (en) * 2010-04-12 2016-08-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EFFICIENT FEEDB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US9654197B2 (en) * 2010-04-15 2017-05-1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channel information
JP5276047B2 (ja) * 2010-04-30 2013-08-2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端末装置
JP4890631B2 (ja) * 2010-06-14 2012-03-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89904A (zh) * 2007-06-25 2010-03-31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多天线系统中发送数据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70343A (zh) 2013-01-09
JP2016040909A (ja) 2016-03-24
RU2012151279A (ru) 2014-06-10
AU2011245863A1 (en) 2012-11-08
RU2586875C2 (ru) 2016-06-10
US20110268204A1 (en) 2011-11-03
EP2564517A4 (en) 2017-04-19
JP5819406B2 (ja) 2015-11-24
JP6219352B2 (ja) 2017-10-25
CA2797675A1 (en) 2011-11-03
EP2564517A2 (en) 2013-03-06
AU2011245863B2 (en) 2015-09-03
WO2011136600A3 (en) 2012-03-01
JP2013529430A (ja) 2013-07-18
KR101843019B1 (ko) 2018-03-29
WO2011136600A2 (en) 2011-11-03
KR20110121533A (ko) 2011-11-07
EP2564517B1 (en) 2022-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70343B (zh) 支持多报告模式的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
CN101917365B (zh) 一种码本的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222201B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码本子集限制位图的方法和设备
CN103125083B (zh) 在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通信系统中用于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95698B (zh) 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及设备
JP5127394B2 (ja) Mimoシステムのプリコーディング方法及び該方法を用いた装置
US9094251B2 (e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xchanging coordinated rank information for neighbor cell
CN107294643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和配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44985B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
CN102754476B (zh) Pusch的上行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2859919A (zh) 用于mu-mimo的低开销pmi和cqi反馈和配对方案
WO2017050084A1 (zh) 信息通知方法及信道状态信息进程的执行方法
WO2017076281A1 (zh) 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方法、测量导频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WO2017076280A1 (zh) 信道测量的配置方法及装置、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3166688A (zh) 一种预编码的实现方法、装置及mimo系统
CN101969367A (zh) 信道信息反馈方法及终端
CN104184560A (zh)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和终端
CN106685496A (zh) 一种多输入输出系统中反馈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
CN101534527B (zh) 下行预编码信息指示方法
JP2014220826A (ja)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
CN102104450B (zh) Mu-mimo系统中的发送方法和设备
CN101998301B (zh) 实现CoMP场景下多用户MIMO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868479A (zh) 多天线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312401B (zh) 一种增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2868497B (zh) 上行多天线数据传输指示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