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3926A -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3926A
CN103123926A CN2012105797001A CN201210579700A CN103123926A CN 103123926 A CN103123926 A CN 103123926A CN 2012105797001 A CN2012105797001 A CN 2012105797001A CN 201210579700 A CN201210579700 A CN 201210579700A CN 103123926 A CN103123926 A CN 1031239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xel region
time
layer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97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宏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23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39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2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具有第一次像素区与第二次像素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包括一第一有机发光层设置于第一次像素区与第二次像素区内。第一有机发光层为单层有机发光层,且由单一有机发光材料所组成,用以使第一次像素区与第二次像素区分别产生第一原色光以及第二原色光。第一次像素区的共振腔长度小于第二次像素区的共振腔长度,以使第一次像素区与第二次像素区分别用以提供第一原色光与第二原色光。第二原色光的波峰波长大于第一原色光的波峰波长。

Description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尤指一种利用单一有机发光材料所组成的有机发光层于具有不同共振腔长度的次像素区内分别产生不同原色光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背景技术
电激发光显示器(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由于具有可不需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可自发光(不需背光模块)以及低耗电等特性,一直以来都被期望可取代液晶显示器成为下一世代的显示技术主流。而在各种电致发光显示器当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为目前相对较成熟的技术之一。现行全彩电激发光显示面板主要使用白光有机发光层产生白光,再利用彩色滤光片的滤光而形成三种不同原色光例如红光、绿光与蓝光,藉此显示出全彩的显示画面。然而由于白光属于宽频谱光源,通过彩色滤光片的滤光后所产生的红光、绿光与蓝光仍不够饱和,而使得色域不够高。此外,若使用红光有机发光层、绿光有机发光层以及蓝光有机发光层分别设置于不同的次像素区中以分别进行发光,其色彩饱和度虽然可以提升,但由于需分别以蒸镀方式形成各不同颜色的有基发光材料,除了使用的精密金属遮罩(FineMetal Mask,FMM)数目较多且制程较繁杂之外,亦有容易产生混色以及良率偏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利用将由单一有机发光材料所组成的有机发光层设置于具有不同共振腔长度的次像素区内,以于不同的次像素区分别产生不同的原色光,藉此达到结构与制程简化的效果,以降低生产成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此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具有第一次像素区与第二次像素区。此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包括第一阳极、第二阳极、第一阴极、第二阴极以及第一有机发光层。第一阳极与第一阴极设置于第一次像素区内。第二阳极与第二阴极设置于第二次像素区内。第一有机发光层设置于第一次像素区与第二次像素区内。第一有机发光层为一单层有机发光层,且第一有机发光层由单一有机发光材料所组成,用以使第一次像素区与第二次像素区分别产生第一原色光以及第二原色光。于第一次像素区内,第一阳极与第一阴极之间形成第一微共振腔(micro cavity)。于第二次像素区内,第二阳极与第二阴极之间形成第二微共振腔。第一微共振腔的共振腔长度(cavity length)小于第二微共振腔的共振腔长度,以使第一次像素区与第二次像素区分别用以提供第一原色光与第二原色光。第二原色光的波峰波长大于第一原色光的波峰波长。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的示意图;
图2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的频谱示意图;
图3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的示意图;
图4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的示意图;
图5绘示了本发明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的示意图;
图6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的示意图;
图7绘示了本发明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110     基板
121     第一阳极                     122     第二阳极
123     第三阳极                     131     第一透明电极层
132     第二透明电极层               133     第三透明电极层
141     第一电洞注入层               142     第二电洞注入层
143     第三电洞注入层               144     第四电洞注入层
145     第五电洞注入层               146     第六电洞注入层
151     第一电洞传输层               152     第二电洞传输层
153     第三电洞传输层               161     第一有机发光层
162     第二有机发光层               170     电子传输层
181     第一阴极                     182     第二阴极
183     第三阴极                     200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261     第一有机发光层               262     第二有机发光层
300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400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451     第一电洞传输层               452     第二电洞传输层
453     第三电洞传输层               500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531     第一透明电极层               532     第二透明电极层
533     第三透明电极层               600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C1      第一微共振腔                 C2      第二微共振腔
C3      第三微共振腔                 L0      色光
L1      第一原色光                   L2      第二原色光
L3      第三原色光                   P1      第一次像素区
P2      第二次像素区                 P3      第三次像素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熟习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艺者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欲达成的功效。
请参考图1与图2。图1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的示意图。图2绘示了本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的频谱示意图。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的各图式仅为示意以更容易了解本发明,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100具有第一次像素区P1与第二次像素区P2。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100包括第一阳极121、第二阳极122、第一阴极181、第二阴极182以及第一有机发光层161。第一阳极121与第一阴极181设置于第一次像素区P1内。第二阳极122与第二阴极182设置于第二次像素区P2内。第一有机发光层161设置于第一次像素区P1与第二次像素区P2内。值得说明的是,第一有机发光层161为一单层有机发光层,且第一有机发光层161由单一有机发光材料所组成,用以使第一次像素区P1与第二次像素区P2分别产生第一原色光L1以及第二原色光L2。于第一次像素区P1内,第一阳极121与第一阴极181之间形成第一微共振腔(micro cavity)C1。于第二次像素区P2内,第二阳极122与第二阴极182之间形成第二微共振腔C2。第一微共振腔C1的共振腔长度(cavity length)小于第二微共振腔C2的共振腔长度,以使第一次像素区P1与第二次像素区P2分别用以提供第一原色光L1与第二原色光L2。
如图1与图2所示,色光L0代表第一有机发光层161的有机发光材料本身所发出的颜色光。藉由本实施例对于第一次像素区P1以及第二次像素区P2内的共振腔长度进行调整搭配,以产生不同的微共振腔效应,可使第一次像素区P1以及第二次像素区P2分别用以提供第一原色光L1与第二原色光L2。举例来说,本实施例的第一有机发光层161的有机发光材料较佳为一黄光有机发光材料,而第一原色光L1为绿光,且第二原色光L2为红光,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二原色光L2的波峰波长大于第一原色光L1的波峰波长,且色光L0的波峰波长介于第二原色光L2的波峰波长与第一原色光L1的波峰波长之间。此外,本实施例的黄光有机发光材料的放光频谱波峰波长范围较佳介于575纳米至595纳米之间,但并不以此为限。上述的黄光有机发光材料较佳由一主体材料(host)以及一客体材料(dopant)所混合组成的单一有机发光材料,且此单一有机发光材料本身仅发出单一颜色光。上述的主体材料较佳可选自Alq3(Tris(8-hydroxy-quinolinato)aluminium)、TPyPA(Tris[4-(pyrenyl)-phenyl]amine)、MCP(1,3-bis(carbazol-9-yl)benzene)、TCP(1,3,5-tris(carbazol-9-yl)benzene)、CBP(4,4'-bis(carbazol-9-yl)biphenyl)、TCTA(Tris(4-carbazoyl-9-ylphenyl)amine)、CDBP(4,4'-bis(carbazol-9-yl)-2,2'-dimethylbiphenyl)、26DCzPPy(2,6-bis(3-(9H-carbazol-9-yl)phenyl)pyridine)、35DCzPPy(3,5-bis(3-(9H-carbazol-9-yl)phenyl)pyridine)其中之一者或其他适合的主体材料。上述的客体材料较佳可选自DCM((E)-2-(2-(4-(dimethylamino)styryl)-6-methyl-4H-pyran-4-ylidene)malononitrile)、Rubrene(5,6,11,12-tetraphenylnaphthacene)、Ir(2-phq)3(Tris(2-phenylquinoline)iridium(III))、Ir(2-phq)2(acac)(Bis(2-phenylquinoline)(acetylacetonate)iridium(III))、Hex-Ir(phq)2(acac)(Bis[2-(4-n-hexylphenyl)quinoline](acetylacetonate)iridium(III))、Hex-Ir(phq)3(Tris[2-(4-n-hexylphenyl)quinoline)]iridium(III))、Ir(dpm)PQ2(Bis(2-phenylquinoline)(2,2,6,6-tetramethylheptane-3,5-dionate)iridium(III))其中之一者或其他适合的客体材料。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有机发光层161由单一有机发光材料所组成,但第一有机发光层161中仍可能包含无法避免的杂质或不纯物等物质。
本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100可还具有第三次像素区P3,且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100可还包括第三阳极123、第三阴极183以、第二有机发光层162以及基板100。第三阳极123、第三阴极183以及第二有机发光层162设置于第三次像素区P3内。第一阳极121、第二阳极122、第三阳极123、第一阴极181、第二阴极182以及第三阴极183设置于基板110上。第二有机发光层162为一单层有机发光层,且第二有机发光层162由单一有机发光材料所组成,用以使第三次像素区P3产生一第三原色光L3。举例来说,当第一原色光L1为一绿光且第二原色光L2为红光时,第二有机发光层162的有机发光材料较佳为一蓝光有机发光材料,且第三原色光L3较佳为蓝光,但并不以此为限。换句话说,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100可由第一次像素区P1、第二次像素区P2与第三次像素区P3所构成,分别用于显示不同颜色的光线。第一次像素区P1、第二次像素区P2与第三次像素区P3可为并列(side by side)方式排列,其中第一次像素区P1与第二次像素区P2相邻设置,且第一次像素区P1与第三次像素区P3相邻设置,但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100可仅利用两个由不同的单一有机发光材料所分别组成的第一有机发光层161与第二有机发光层162,而使第一次像素区P1、第二次像素区P2以及第三次像素区P3可用以分别发出绿光、红光以及蓝光,并藉此进行混光而达到所需的全彩显示效果。值得说明的是,于第三次像素区P3内,第三阳极123与第三阴极183之间形成第三微共振腔C3。第三微共振腔C3的共振腔长度较佳小于第一微共振腔C1的共振腔长度,但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100可还包括第一电洞注入层141、第二电洞注入层142、第三电洞注入层143、第四电洞注入层144、第五电洞注入层145、第六电洞注入层146、第一电洞传输层151、第二电洞传输层152、第三电洞传输层153以及电子传输层170。第三电洞注入层143、第一电洞注入层141以及第一电洞传输层151设置于第一次像素区P1内且依序堆叠于第一阳极121与第一有机发光层161之间。第四电洞注入层144、第二电洞注入层142以及第二电洞传输层152设置于第二次像素区P2内且依序堆叠于第二阳极122与第一有机发光层161之间。第六电洞注入层146、第五电洞注入层145以及第三电洞传输层153设置于第三次像素区P3内且依序堆叠于第三阳极123与第二有机发光层162之间。电子传输层170设置于第一次像素区P1、第二次像素区P2以及第三次像素区P3内且分别位于第一有机发光层161与第一阴极181之间、第一有机发光层161与第二阴极182之间以及位于第二有机发光层162与第三阴极183之间。值得说明的是,于各次像素区内设置两层的电洞注入层,例如于第一次像素区P1的第一电洞注入层141以及第三电洞注入层143,可用以调整各次像素区内的电性状况以获得所需的发光效果。各次像素区内的两电洞注入层可视需要由相同或不同的材料所组成。举例来说,第三电洞注入层143、第四电洞注入层144以及第六电洞注入层146较佳可包括铜酞菁(Copper Phthalocyanine,CuPc)、聚二氧乙基塞吩(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EDOT)、TNATA(4,4',4″-tris-N-naphthyl-N-Phenylaminoutriphenylamine)、六氰基六氮三亚苯(Hexanitrile hexaazatriphenylene,HAT)、HAT-CN(Dipyrazino[2,3-f:2',3'-h]quinoxaline-2,3,6,7,10,11-hexacarbonitrile)、N,N,N',N'-四甲氧基苯基-对二氨基联苯(N,N,N',N'-tetrakis(4-methoxyphenyl)benzidine,MeO-TPD)或其他适合的材料。第一电洞注入层141、第二电洞注入层142以及第五电洞注入层145较佳可包括NPB(N,N'-bis(naphthalen-1-yl)-N,N'-bis(phenyl)-benzidine)、TPD(N,N'-bis(3-methylphenyl)-N,N'-bis(phenyl)-benzidine)、Spiro-NPB(N,N'-bis(naphthalen-1-yl)-N,N'-bis(phenyl)-9,9-spirobifluorene、TAPC(Di-[4-(N,N-ditolyl-amino)-phenyl]cyclohexane)、α-TNB(N,N,N',N'-tetra-naphthalenyl-benzidine)或其他适合的材料。
另请注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共振腔C1、第二微共振腔C2以及第三微共振腔C3的共振腔长度的差异较佳是藉由使第一电洞注入层141、第二电洞注入层142与第五电洞注入层145具有不同的厚度加以达成。换句话说,第二电洞注入层142的厚度较佳是大于第一电洞注入层141的厚度,且第一电洞注入层141的厚度较佳是大于第五电洞注入层145的厚度,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第三电洞注入层143、第四电洞注入层144以及第六电洞注入层146较佳是具有相同的厚度,以简化制程步骤,但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第一电洞注入层141的厚度较佳是介于120纳米至150纳米之间,且第二电洞注入层142的厚度较佳是介于170纳米至220纳米之间,以形成所需的共振腔长度。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100中,当第一电洞注入层141的厚度大体上控制在135纳米且第二电洞注入层142的厚度大体上控制在205纳米时,可产生亮度约为95.9流明且CIE色坐标(x,y)约落在(0.245,0.719)的绿光(也就是第一原色光L1),并可产生亮度约为19.1流明且CIE色坐标(x,y)约落在(0.651,0.347)的红光(也就是第二原色光L2)。在本发明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亦可视需要藉由调整第一电洞传输层151、第二电洞传输层152以及第三电洞传输层153的厚度或藉由调整各次像素区内的电子传输层170的厚度,以使第一微共振腔C1、第二微共振腔C2以及第三微共振腔C3可具有不同的共振腔长度。
本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100可还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131、第二透明电极层132以及第三透明电极层133分别设置于第一次像素区P1、第二次像素区P2以及第三次像素区P3内,用以改善各阳极与各电洞注入层之间的功函数搭配状况,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阴极181、第二阴极182以及第三阴极183较佳可分别包括一半穿透半反射电极,且第一阳极121、第二阳极122以及第三阳极123较佳可分别包括一反射电极,以使得产生的第一原色光L1、第二原色光L2以及第三原色光L3可朝上发光。故本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100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可视为上发光型(top emission type)电激发光显示面板,但并不以此为限。
下文将针对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进行说明,且为简化说明,以下说明主要针对各实施例不同之处进行详述,而不再对相同之处作重复赘述。此外,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标号进行标示,以利于各实施例间互相对照。
请参考图3。图3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200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处在于,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200包括第一有机发光层261设置于第一次像素区P1与第二次像素区P2内。第一有机发光层261为一单层有机发光层,且第一有机发光层261由单一有机发光材料所组成,用以使第一次像素区P1与第二次像素区P2分别产生第一原色光L1以及第二原色光L2。本实施例的第一有机发光层261的有机发光材料较佳为一蓝绿光有机发光材料,而第一原色光L1为蓝光,且第二原色光L2为绿光,但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蓝绿光有机发光材料的放光频谱波峰波长范围较佳是介于475纳米至495纳米之间,但并不以此为限。上述的蓝绿光有机发光材料较佳是由一主体材料以及一客体材料所混合组成的单一有机发光材料,且此单一有机发光材料本身仅发出单一颜色光。上述的主体材料较佳可选自AND(9,10-di(naphth-2-yl)anthracene)、TSBF(2,7-bis(9,9-spirobifluoren-2-yl)-9,9-spirobifluorene)、2,2'-Spiro-Pye(2,2'-dipyrenyl-9,9-spirobifluorene)、BPPF(9,9-bis[4-(pyrenyl)phenyl]-9H-fluorene)其中之一者或其他适合的主体材料。上述的客体材料较佳可选自Spiro-BDAVBi(2,7-bis[4-(diphenylamino)styryl]-9,9-spirobifluorene、DSA-Ph(1-4-di-[4-(N,N-diphenyl)amino]styryl-benzene)其中之一者或其他适合的客体材料。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有机发光层261由单一有机发光材料所组成,但第一有机发光层261中仍可能包含无法避免的杂质或不纯物等物质。此外,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200可还包括第二有机发光层262设置于第三次像素区P3内。第二有机发光层262为一单层有机发光层,且第二有机发光层262由单一有机发光材料所组成,用以使第三次像素区P3产生第三原色光L3。举例来说,当第一原色光L1为蓝光且第二原色光L2为绿光时,第二有机发光层262的有机发光材料较佳为一红光有机发光材料,且第三原色光L3较佳为红光,但并不以此为限。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200可仅利用两不同的单一有机发光材料所分别组成的第一有机发光层261与第二有机发光层262,而使第一次像素区P1、第二次像素区P2以及第三次像素区P3可用以分别发出蓝光、绿光以及红光,并藉此进行混光而达到所需的全彩显示效果。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共振腔C1的共振腔长度较佳是小于第二微共振腔C2的共振腔长度,且第二微共振腔C2的共振腔长度较佳是小于第三微共振腔C3的共振腔长度,以使第一次像素区P1、第二次像素区P2以及第三次像素区P3可分别用以提供第一原色光L1、第二原色光L2以及第三原色光L3,但并不以此为限。
另请注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微共振腔C1、第二微共振腔C2以及第三微共振腔C3的共振腔长度的差异较佳是藉由使第一电洞注入层141、第二电洞注入层142与第五电洞注入层145具有不同的厚度加以达成。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洞注入层142的厚度较佳是大于第一电洞注入层141的厚度,且第五电洞注入层145的厚度较佳是大于第二电洞注入层142的厚度,以使第一微共振腔C1的共振腔长度小于第二微共振腔C2的共振腔长度,且使第二微共振腔C2的共振腔长度小于第三微共振腔C3的共振腔长度。此外,第三电洞注入层143、第四电洞注入层144以及第六电洞注入层146较佳是具有相同的厚度,以简化制程步骤,但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洞注入层141的厚度较佳是介于75纳米至110纳米之间,且第二电洞注入层142的厚度较佳是介于120纳米至150纳米之间,以形成所需的共振腔长度。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200中,当第一电洞注入层141的厚度大体上控制在90纳米且第二电洞注入层142的厚度大体上控制在145纳米时,可产生亮度约为5.3流明且CIE色坐标(x,y)约落在(0.114,0.175)的蓝光(也就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原色光L1),并可产生亮度约为114流明且CIE色坐标(x,y)约落在(0.209,0.726)的绿光(也就是本实施例的第二原色光L2)。本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200除了第一有机发光层261与第二有机发光层262以及各微共振腔的共振腔长度对应变化之外,其余各部件的设置、材料特性以及发光方式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100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4。图4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300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处在于,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300的各次像素区中仅包括单层的电洞注入层。也就是说,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300并不包括上述的第三电洞注入层、第四电洞注入层以及第六电洞注入层,藉以达到简化结构的目的。此外,第一微共振腔C1、第二微共振腔C2以及第三微共振腔C3的共振腔长度的差异较佳是藉由使第一电洞注入层141、第二电洞注入层142与第五电洞注入层145具有不同的厚度加以达成,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的其他较佳实施例中,亦可视需要藉由调整第一电洞传输层151、第二电洞传输层152、第三电洞传输层153、第一透明电极层131、第二透明电极层132以及第三透明电极层133的厚度或藉由调整各次像素区内的电子传输层170的厚度,以使第一微共振腔C1、第二微共振腔C2以及第三微共振腔C3可具有不同的共振腔长度。
请参考图5。图5绘示了本发明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400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处在于,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400包括第一电洞传输层451、第二电洞传输层452以及第三电洞传输层453分别设置于第一次像素区P1、第二次像素区P2以及第三次像素区P3内。本实施例的第一微共振腔C1、第二微共振腔C2以及第三微共振腔C3的共振腔长度的差异较佳是藉由使第一电洞传输层451、第二电洞传输层452以及第三电洞传输层453具有不同的厚度加以达成。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洞注入层141、第二电洞注入层142以及第五电洞注入层145较佳是具有相同的厚度,以简化制程步骤,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6。图6绘示了本发明的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500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处在于,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500包括第一透明电极层531、第二透明电极层532以及第三透明电极层533分别设置于第一次像素区P1、第二次像素区P2以及第三次像素区P3内。本实施例的第一微共振腔C1、第二微共振腔C2以及第三微共振腔C3的共振腔长度的差异较佳是藉由使第一透明电极层531、第二透明电极层532以及第三透明电极层533具有不同的厚度加以达成。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洞注入层141、第二电洞注入层142以及第五电洞注入层145较佳是具有相同的厚度,以简化制程步骤,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7。图7绘示了本发明的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600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处在于,在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600中,第一阳极121、第二阳极122以及第三阳极123较佳可分别包括一半穿透半反射电极,且第一阴极181、第二阴极182以及第三阴极183较佳可分别包括一反射电极,以使得各次像素区产生的第一原色光L1、第二原色光L2以及第三原色光L3可朝下发光。故本实施例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600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可视为下发光型(bottom emission type)电激发光显示面板,但并不以此为限。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藉由微共振腔效应,将由单一有机发光材料所组成的有机发光层设置于具有不同共振腔长度的次像素区内,以于不同的次像素区分别产生不同的原色光,藉此达到结构与制程简化的效果,以降低生产成本。此外,本发明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可在不需使用彩色滤光片的状况下仅需利用两个由不同的单一有机发光材料所分别组成的有机发光层即可形成三个不同原色的次像素,故可有效提升饱和度并大幅降低消耗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具有一第一次像素区与一第二次像素区,其特征在于,该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包括:
一第一阳极,设置于该第一次像素区内;
一第二阳极,设置于该第二次像素区内;
一第一有机发光层,设置于该第一次像素区与该第二次像素区内,其中该第一有机发光层为一单层有机发光层,且该第一有机发光层由单一有机发光材料所组成,用以使该第一次像素区与该第二次像素区分别产生一第一原色光以及一第二原色光;
一第一阴极,设置于该第一次像素区内;以及
一第二阴极,设置于该第二次像素区内,
其中于该第一次像素区内,该第一阳极与该第一阴极之间形成一第一微共振腔,以及于该第二次像素区内,该第二阳极与该第二阴极之间形成一第二微共振腔,且该第一微共振腔的共振腔长度小于该第二微共振腔的共振腔长度,以使该第一次像素区与该第二次像素区分别用以提供该第一原色光与该第二原色光,该第二原色光的一波峰波长大于该第一原色光的一波峰波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有机发光层的该有机发光材料为一黄光有机发光材料,该第一原色光为一绿光,且该第二原色光为一红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具有一第三次像素区,且该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另包括:
一第三阳极,设置于该第三次像素区;
一第三阴极,对应于该第三次像素区;以及
一第二有机发光层,设置于该第三次像素区内,其中该第二有机发光层为一单层有机发光层,且该第二有机发光层由单一有机发光材料所组成,用以使该第三次像素区产生一第三原色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有机发光层的该有机发光材料为一蓝光有机发光材料,且该第三原色光为一蓝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有机发光层的该有机发光材料为一蓝绿光有机发光材料,该第一原色光为一蓝光,且该第二原色光为一绿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具有一第三次像素区,且该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另包括:
一第三阳极,设置于该第三次像素区;
一第三阴极,对应于该第三次像素区;以及
一第二有机发光层,设置于该第三次像素区内,其中该第二有机发光层为一单层有机发光层,且该第二有机发光层由单一有机发光材料所组成,用以使该第三次像素区产生一第三原色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有机发光层的该有机发光材料为一红光有机发光材料,且该第三原色光为一红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另包括:
一第一电洞注入层,位于该第一次像素区内;以及
一第二电洞注入层,位于该第二次像素区内,
其中该至少一第一电洞注入层的厚度小于该至少一第二电洞注入层的厚度,以使该第一微共振腔的该共振腔长度小于该第二微共振腔的该共振腔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洞注入层的厚度介于120纳米至150纳米之间,且该第二电洞注入层的厚度介于170纳米至220纳米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洞注入层的厚度介于75纳米至110纳米之间,且该第二电洞注入层的厚度介于120纳米至150纳米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另包括:
一第三电洞注入层,位于该第一次像素区内;以及
一第四电洞注入层,位于该第二次像素区内,其中该第三电洞注入层的厚度等于该第四电洞注入层的厚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激发光显示面板为一上发光型电激发光显示面板,该第一阴极与该第二阴极分别包括一半穿透半反射电极,且该第一阳极与该第二阳极分别包括一反射电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激发光显示面板为一下发光型电激发光显示面板,该第一阳极与该第二阳极分别包括一半穿透半反射电极,且该第一阴极与该第二阴极分别包括一反射电极。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黄光有机发光材料的放光频谱波峰波长范围介于575纳米至595纳米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蓝绿光有机发光材料的放光频谱波峰波长范围介于475纳米至495纳米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另包括:
一第一电洞传输层,位于该第一次像素区内;以及
一第二电洞传输层,位于该第二次像素区内,其中该第一电洞传输层的厚度小于该第二电洞传输层的厚度,以使该第一微共振腔的该共振腔长度小于该第二微共振腔的该共振腔长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其特征在于,另包括:
一第一透明电极层,位于该第一次像素区内;以及
一第二透明电极层,位于该第二次像素区内,其中该第一透明电极层的厚度小于该第二透明电极层的厚度,以使该第一微共振腔的该共振腔长度小于该第二微共振腔的该共振腔长度。
CN2012105797001A 2012-10-22 2012-12-27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Pending CN1031239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8902A TW201417260A (zh) 2012-10-22 2012-10-22 電激發光顯示面板之畫素結構
TW101138902 2012-10-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3926A true CN103123926A (zh) 2013-05-29

Family

ID=48454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97001A Pending CN103123926A (zh) 2012-10-22 2012-12-27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10682A1 (zh)
CN (1) CN103123926A (zh)
TW (1) TW201417260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7026A (zh) * 2013-11-27 2014-03-19 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全彩化顶发射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12823A (zh) * 2014-06-30 2014-10-2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CN104576958A (zh) * 2013-10-11 2015-04-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
CN106409860A (zh) * 2015-07-28 2017-02-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935624A (zh) * 2015-12-30 2017-07-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7316880A (zh) * 2016-04-27 2017-11-03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的制作方法
CN109560107A (zh) * 2017-09-27 2019-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9892014A (zh) * 2016-10-28 2019-06-14 佳能株式会社 包括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白色发光设备
CN112310299A (zh) * 2020-10-27 2021-02-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7008B (zh) * 2014-05-28 2017-04-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CN104037202B (zh) * 2014-06-12 2017-08-04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amoled显示器件及其子像素结构的制备方法
JP2016072250A (ja) * 2014-09-30 2016-05-09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照明装置
US10170521B2 (en) 2015-12-30 2019-01-01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KR20220018140A (ko) * 2020-08-05 2022-02-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조사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86944A1 (en) * 2006-06-13 2007-12-13 Itc Inc., Ltd. Fabrication of full-color oled panel using micro-cavity structure
US20080111474A1 (en) * 2006-11-10 2008-05-15 Yeun-Joo Su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fabric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US20080286606A1 (en) * 2007-05-16 2008-11-20 Samsung Sdi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flat panel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10309389A1 (en) * 2008-07-23 2011-12-22 Gang Yu Full-color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with hybrid
CN102593150A (zh) * 2011-12-05 2012-07-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86944A1 (en) * 2006-06-13 2007-12-13 Itc Inc., Ltd. Fabrication of full-color oled panel using micro-cavity structure
US20080111474A1 (en) * 2006-11-10 2008-05-15 Yeun-Joo Su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fabric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US20080286606A1 (en) * 2007-05-16 2008-11-20 Samsung Sdi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flat panel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10309389A1 (en) * 2008-07-23 2011-12-22 Gang Yu Full-color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with hybrid
CN102593150A (zh) * 2011-12-05 2012-07-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6958A (zh) * 2013-10-11 2015-04-2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
CN104576958B (zh) * 2013-10-11 2018-02-2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装置
CN103647026B (zh) * 2013-11-27 2016-10-19 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全彩化顶发射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47026A (zh) * 2013-11-27 2014-03-19 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全彩化顶发射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12823A (zh) * 2014-06-30 2014-10-22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US9455303B2 (en) 2014-06-30 2016-09-27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 Ltd.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6409860A (zh) * 2015-07-28 2017-02-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935624B (zh) * 2015-12-30 2020-12-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6935624A (zh) * 2015-12-30 2017-07-0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7316880A (zh) * 2016-04-27 2017-11-03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的制作方法
CN109892014A (zh) * 2016-10-28 2019-06-14 佳能株式会社 包括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白色发光设备
CN109892014B (zh) * 2016-10-28 2021-07-06 佳能株式会社 包括多个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白色发光设备
CN109560107A (zh) * 2017-09-27 2019-04-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WO2019062229A1 (zh) * 2017-09-27 2019-04-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1631827B2 (en) 2017-09-27 2023-04-18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plurality of pixels forming plurality of standing wav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2310299A (zh) * 2020-10-27 2021-02-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7260A (zh) 2014-05-01
US20140110682A1 (en) 2014-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3926A (zh) 电激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结构
US9831291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963089B1 (ko) 전력 효율적인 rgbw oled 디스플레이
JP6442458B2 (ja) 新規のoledディスプレイ構造
TWI520395B (zh) 新穎有機發光裝置(oled)顯示器架構
EP3364459B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N107680987B (zh) 有机发光器件
KR101921760B1 (ko) 신규한 oled 디스플레이 아키텍처
CN102668707B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02097455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CN100570923C (zh) Oled灯及其制造方法
US20130320837A1 (en) Four Component Phosphorescent OLED For Cool White Lighting Application
US20150279909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US20140175388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EP2747161B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CN102414861A (zh) 具有有效的电子输送的串接式白色oled
CN102751449B (zh)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
KR102486486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03636289A (zh)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US11121344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N103219473A (zh) 具有单发光层结构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KR20090090656A (ko)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180315945A1 (en) Charge generation layer, tandem oled device and display screen
KR101259532B1 (ko) 2종의 유기층을 이용하는 백색 유기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089331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9